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人教版地理必修3达标巩固:4.2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以我国珠江三角洲地区为例(含答案)

人教版地理必修3达标巩固:4.2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以我国珠江三角洲地区为例(含答案)

人教版地理必修3达标巩固:4.2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以我国珠江三角洲地区为例(含答案)
人教版地理必修3达标巩固:4.2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以我国珠江三角洲地区为例(含答案)

区域经济发

第二节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

——以我国珠江三角洲地区为例

珠三角是我国主要的工业基地之一,也是我国第二大城市密集区。据此,完成1~3题。

1.目前珠三角地区已发展成为全国最大的()

A.能源生产基地

B.重化工业产业基地

C.轻纺工业产业基地

D.电子信息产业基地

2.珠三角地区的工业化对城市化的推动作用表现在()

A.郊区城市化

B.城市人口比重逐步降低

C.城市规模的迅速扩大

D.涌现出大量卫星城

3.20世纪90年代以来,与长三角相比,珠三角处于劣势的是() A.产业基础和科技实力B.对外开放政策

C.工资水平D.区位条件

答案:1.D 2.C 3.A

广东省将船舶制造业列为本省发展先进制造业的五大重点产业之一,并提出把以广州为主的珠江口地区建设成为全国三大造船基地之一。结合所学知识,完成4~5题。

4.将船舶制造业列为重点发展产业的积极意义在于()

A.推动广东省高新技术产业快速发展

B.促进广东省产业结构优化调整

C.缓解广东省能源资源紧缺的状况

D.改善广州市及周边地区的环境质量

5.下列不属于广州建设造船基地的区位优势的是()

A.优惠的政策

B.良好的航道和港口条件

C.广阔的市场

D.丰富的能源和原材料

4~5.解析:本题组主要考查珠江三角洲地区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中出现问题的对策。重工业和机械制造业不发达,成为珠江三角洲地区工业化和城市化进一步推进的限制性因素。珠江三角洲地区以产业基础较好的广州市为基地,发展原材料工业和装备制造业,以此推动地区的产业升级,优化调整产业结构。利用当地良好的航道和港口条

件,面向广阔的市场,借助优惠的政策,发展船舶制造业,其积极意义就是促进产业结构的优化调整。本区的能源短缺。

答案:4.B 5.D

下图示意1978~2007年我国东南沿海某省第二、三产业产值比重和城市化水平。读图完成第6题。

6.1990年前和1990年后推进该省城市化进程的主要动力分别是()

A.第二产业、第二产业

B.第三产业、第三产业

C.第二产业、第三产业

D.第三产业、第二产业

解析:1990年前,第三产业比重超过第二产业,说明城市化进程动力主要来自第三产业;1990年后,第二产业比重不断上升,第三产业比重保持稳定,说明城市化进程动力主要来自第二产业。由此可知,该城市可能是旅游城市。

答案:D

7. 读图,完成(1)~(4)题。

(1)该区正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为核心构建大珠江三

角洲城市群。

(2)分析图示地区发展工业的有利条件。

(3)改革开放以后,珠江三角洲部分地区率先成为我国对外开放的窗口,原因何在?

(4)在上图所示区域中,香港以自由贸易(转口贸易)和金融服务而成为举世闻名的“自由港”;广州和珠海等地则以制造加工业而闻名。分析该地区的产业分布对本区域经济发展有何积极影响。

解析:本题组主要结合教材,考查珠三角工业化与城市化进程的原因。第(1)题,为解决珠三角城市问题,该区提出了构建以广州、深圳、香港为中心的大城市群。第(2)题,珠三角工业发展的有利条件,得益于优越的地理位置、著名侨乡及便利交通。第(3)题,主要从珠三角自身的条件进行分析,即优越的地理位置、侨乡、历史传统等。第(4)题,与珠三角相比,香港的科技、信息等都更优越,这可为珠三角提供服务;而珠三角地广人丰,可为香港发展提供土地、劳动力等。两者错位发展,有利于实现优势互补。

答案:(1)香港、广州、深圳

(2)毗邻港澳,靠近东南亚;地理位置优越;海陆交通便利;著名侨乡。

(3)地理上毗邻港澳,是我国著名的侨乡,具有对外交往的传统。

(4)香港拥有充足的资本和完善的市场机制,有力地促进了内地经济发展。珠江三角洲具有良好的发展条件和空间,为香港转口贸易提供良好的腹地条件。香港以第三产业闻名,广州、珠海等以第二产业闻名。这两者优势互补,相互促进。

一、选择题

1.下列叙述中,不属于珠江三角洲地区良好区位条件的是() A.位于我国南部沿海地区,交通便利

B.毗邻港澳,靠近东南亚

C.有许多优惠政策

D.劳动力丰富,地价低廉

解析:C项属于国家对外开放政策,其余各项皆是珠江三角洲地区良好的区位条件。这些条件可就近接受港澳产业的扩散,利用港澳的贸易渠道,大量出口商品,参与国际分工。

答案:C

2.深圳等经济特区在改革开放之初,发展的主要工业类型是() A.资源密集型B.劳动密集型

C.资金密集型D.技术密集型

解析:改革开放之初,深圳主要发展以加工工业为主的劳动密集型工业。

答案:B

图甲是“我国产业对城市化的贡献率统计图”,图乙是“世界发达国家产业对城市化的贡献率统计图”。读图,完成3~4题。

3.据图中信息判断()

A.第一产业对城市化没有贡献

B.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城市化起步晚、水平低

C.新中国成立后第二、三产业对我国城市化贡献率差异逐步增大D.“二战”后,第三产业的发展越来越成为发达国家城市化的主要动力

4.与发达国家相比,图中信息最无法反映我国城市化存在的问题是()

A.产业结构不合理

B.城市空间分布不合理

C.第二产业比重大

D.城市环境污染较严重

3~4.解析:第3题,图中没有第一产业,就不能说第一产业对城市化没有贡献。图中没有信息表示我国城市化比发达国家起步晚、水平低。新中国成立后,第二、三产业对城市化的贡献率差异并不是逐步增大,而是有大有小。图乙信息显示,二战后第三产业对城市化的贡献率超过第二产业。第4题,图甲第二、三产业贡献率的大小,可以反映出产业结构比重大小、对城市环境污染的程度等信息,但不能显示城市功能分区形成的相关信息。

答案:3.D 4.B

5.近几年,我国东部沿海部分城市出现“民工荒”现象,主要原因是()

A.适龄劳动人口比例下降,人数下降

B.人口老龄化现象严重

C.东部沿海城市产业升级,对劳动力素质要求提高

D.中西部城市劳动密集型产业不断发展

解析:我国东部沿海部分城市出现“民工荒”,并不是劳动力数量不够,而是因产业升级,对劳动力素质要求提高所致。

答案:C

下图是工业化发展不同阶段农业、工业和服务业的劳动力比例变化示意图,读图,完成6~7题。

6.图中①、②、③三条曲线,分别表示服务业和工业劳动力比例变化曲线的是()

A.②①B.①②

C.②③D.①③

7.在Ⅳ阶段,其产业结构是()

A.第一产业>第三产业>第二产业

B.第三产业>第二产业>第一产业

C.第二产业>第一产业>第三产业

D.第二产业>第三产业>第一产业

6~7.解析:本题组主要考查区域工业化和城市化的进程。第6题,由图中劳动力百分比变化情况可以判断:①为服务业的劳动力比例变化状况曲线;②为工业的劳动力比例变化曲线;③为农业的劳动力比例变化曲线。第7题,根据曲线图可知,在第Ⅳ阶段,其产业结构是第三产业>第二产业>第一产业。

答案:6.B7.B

下图为世界500强电子信息企业在华机构分布示意图。读图完成8~9题。

8.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地区总部主要分布在东北地区

B.地区研发主要分布在西部地区

C.地区生产主要集中在东部地区

D.地区联系程度西部强东部弱

9.现阶段,制约珠江三角洲地区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的最主要条件是()

A.研发能力低B.地区联系弱

C.交通通达度低D.劳动力数量少

答案:8.C9.A

读下列三种工业化、城市化模式图,完成10~11题。

10.下列地区中,其发展模式与②相符的是()

A.美国“硅谷”

B.德国鲁尔区

C.意大利新兴工业区

D.长江三角洲

解析:①为高新技术产业,②为中小企业集聚的新兴工业,③为传统工业。美国“硅谷”属高新技术产业,属①;德国鲁尔区是以煤炭资源为基础发展起来的传统工业,属③;意大利新兴工业区是在小商品经营基础上,以中小型企业为主,多为轻工业的新兴工业区,属②;长江三角洲主要是在大城市扩散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答案:C

11.下面几种区域城市化典型模式中,属于珠江三角洲模式的是()

A.小商品经营→个体私营企业→工业化→城市化

B.大城市扩散→乡镇企业发展→工业化→城市化

C.对外开放→外资企业建立→工业化→城市化

D.沿边开放→边贸发展→城市化

解析:珠江三角洲的工业化与城市化是在外资的推动下发展起来的。A是温州模式,B是苏南模式,D是云南德宏模式。

答案:C

二、综合题

12.阅读材料,完成(1)~(4)题。

材料一珠三角地区污水排放量变化

材料二珠三角主要工业部门

(1)1999年以后,该地区赤潮发生次数明显增多,其主要原因有________(填正确项字母)。

A.潮汐与洋流作用加剧

B.海水养殖业发展迅速

C.热带气旋活动频繁

D.生活污水排放增多

E.工业废水大量排放

(2)该地区发展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

其产生的原因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

(3)进入20世纪90年代以来,珠江三角洲地区产业升级面临困境,许多外资企业迁往长江三角洲地区。试从影响工业布局因素的角度分析原因。

(4)据材料二分析,珠江三角洲主要城市在工业结构和城市职能方面存在哪些抑制区域进一步发展的问题?为此应采取什么措施?

解析:本题组主要考查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进程中存在的各种问题及相应的解决措施。第(1)题,由材料一可知,工业废水及生活污水排放量大,污染严重,生活污水排放量总体上是逐年上升的,工业废水排放量变化较小。第(2)题,该地区环境污染严重,主要是酸雨,污水污染等,污染主要来源于生产(工业造成的“三废”污染和农业造成

的化肥、农药污染)和生活。第(3)题,可从影响两地工业布局的政策、交通、市场、科技、经济腹地等因素的现状及发展变化趋势进行全面分析。第(4)题,从图中各城市的工业构成可以看出多数城市以电子、食品和轻纺等轻工业为主,结构趋同,因此要加强各城市间的分工与合作,加快发展重工业和机械制造业。

答案:(1)BDE

(2)大气污染或酸雨污染;污水污染;地表径流污染工业生产造成的污染(或人类生产活动);生活污水污染(或人类生活活动);农业活动污染(或农药、化肥过量使用)

(3)珠江三角洲地区区位条件的变化:政策优势明显下降;市场萎缩;环境污染严重;南岭的阻隔,使其腹地范围小。长三角地区的区位优势:浦东新区的开发,吸引了大量投资;有产业基础、科技与人才优势;经济腹地广阔;水陆交通发达。

(4)问题:结构趋同,功能不清,重工业和机械制造业不发达。措施:各城市加强相互分工与合作,发展石化、钢铁、造船等原材料工业和装备制造业,构建以香港、广州和深圳为中心的大珠江三角洲城市群。

13.阅读材料,完成(1)~(5)题。

材料一为走新型城镇化道路,实现区域协调和城乡统筹发展,提高城镇化质量,江苏将城镇空间结构调整为“一带两轴,三圈一极”(沿江城市带、沿海城镇轴和沿东陇海城镇轴,南京都市圈、徐州都市圈、苏锡常都市圈和淮安增长极),以强化城镇空间集聚效应。

材料二图甲是2011年江苏城镇化水平分布和空间结构规划示意图,图乙是江苏不同地区城镇化水平变化图。

(1)江苏省城镇化水平空间分布的差异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其形成的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____。

(2)与苏中、苏北地区相比,苏南地区城镇化进程的主要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在沿江城市带,苏锡常都市圈与南京都市圈相比,最主要的有利区位条件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

在苏北地区,规划淮安增长极的作用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

(4)为走新型城镇化道路,江苏城镇化今后应从强调数量和速度转变为强调__________________,主要体现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江苏实施差别化的城镇化发展战略。请将适宜的城镇化发展策

略序号填写在相应的横线上。

苏南地区____________________;

苏中地区____________________;

苏北地区____________________。

①强化人口向城镇轴和都市圈集聚,以大城市带动区域发展

②以人口就地转移为主,建成城乡一体化城市带

③引导人口本地城镇化,提升融入长三角核心地区的能力

解析:第(1)题,注意图例及平面图的空间变化,结合江苏南方经济发达、城镇化水平高的乡土地理知识即可。第(2)题,利用江苏不同地区城镇化水平变化图(图甲),图中苏南地区城镇化水平始终高而且与苏中、苏北地区差距拉大,可归纳出起点、速度、现有水平等差异。第(3)题,关注区域位置的相关性是解题的关键。苏锡常都市圈距离上海近,受上海辐射作用大;要回答淮安增长极的作用就要熟悉城市在区域中的作用。第(4)题,江苏城镇化水平远远高于全国水平,今后城镇化需注重质的提高,实现区域协调和城乡统筹发展。从材料中寻找答案是最基本的能力。第(5)题,苏南、苏中、苏北地区城市化水平依次降低,只要注意图中的区域位置、关注选项中的发展方向即可正确选出答案。苏中地区不属于长三角核心地区,但距离长三角较近,故应提升其融入长三角核心地区的能力;处于长三角的苏南地区应该建成城乡一体化城市带;距离长三角较远的苏北地区应以大城市带动区域发展为主。

答案:(1)由南向北逐步降低(南高北低)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差异

(2)起点高(起步早);速度快;水平高

(3)受上海辐射作用大(距离上海近)引领苏北腹地的发展(带动苏北地区发展)

(4)质量(内涵发展)区域协调和城乡统筹(加快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加强完善各项基本公共服务设施、基础设施、保障设施;提升宜居水平)

(5)②③①

探究性学习

案例探究·京津唐都市经济圈

京津唐都市经济圈,是指首都北京、中央直辖市天津和冀东重要城市唐山之间三角地带的广大地区。土地总面积4.2万平方千米(占全国的0.4%)。它位于华北平原东北部,华北地区与东北地区间的结合部。北枕燕山,西倚太行山,东临渤海湾,为华北全区从太平洋彼岸到欧亚内陆的主要通道和欧亚大陆桥的主要出海口,地理位置十分优越。京津唐都市经济圈以北京这个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为轴,是集聚竞争力最高、发展最快的都市经济圈之一。

根据以上材料,完成1~4题。

1.京津唐都市圈工业发展的有利因素有哪些?

2.当前,京津唐都市圈经济发展遇到的最大问题是什么?

3.为解决这些问题,我们应该做哪些工作?

4.(多选)根据京津唐地区发展的状况,下列措施符合其今后发展方向的是()

A.继续完善交通运输网的建设

B.搞好资源的整合和整体规划

C.对产业结构进行合理分工

D.搞好区域合作,体现辐射带动作用

1~4.解析:本题组以京津唐都市经济圈为材料,考查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的条件、问题及解决的措施。第1题,京津唐都市经济圈工业的发展条件可从自然因素和工农业基础、科技水平等社会经济因素进行回答。第2题,受温带季风气候的控制和经济发展水平的影响,当前京津唐都市经济圈发展的最大限制因素是水资源和能源短缺。第3

题,为解决上述问题,可进行资源的跨区域调配,如南水北调、西电东送等,并注重节约资源。第4题,可根据区域发展中的问题提出建议,只要合理即可。

答案:1.地理区位优越;自然资源丰富;农业生产稳步发展,工业基础实力强大;文化科技发达,人力资源素质较高。

2.水资源和能源短缺。

3.实施资源的跨区域调配,如南水北调、西电东送等,并注意节约资源。

4.ABCD

最新八年级地理珠江三角洲习题

第一节面向海洋的开放地区——珠江三角洲习题 一、填空题 1.珠江三角洲地区位于_______省的东南部,_______江下游,毗邻_________、______特别行政区,与________地区隔海相望,海陆交通便利,被称为我国的“南大门”。 2.1980年,我国建立了4个经济特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985年,整个珠江三角洲被辟为__________。3.珠江三角洲地区生产的产品,主要是通过_________贸易渠道出口至_______、________、非洲、美洲、大洋洲等地区,赚取了大量的外汇,使该地区贸易________水平有了大幅度提高。 4.港澳地区与珠江三角洲地区的合作以“________”为基本模式。 5.珠江三角洲地区加工制造工业的发展,促进了餐饮、娱乐、_________等服务业的发展。随着非农产业的发展和人口的迁入,珠江三角洲地区的______水平不断提高。 二、选择题 1.珠江三角洲地区发展工业的有利条件是: ( ) A.靠近香港和东南亚 B.工业发展历史悠久,工业基础雄厚 C.许多地方是侨乡 D.自然资源丰富 2.位于珠江三角洲地区的经济特区是:( ) A.深圳 B.汕头 C.珠海 D.厦门 3.珠江三角洲地区对外开放的有利因素是:( ) A.珠江三角洲位于广东省东南部,珠江下游,靠近港澳和东南亚,交通便利 B.许多地方是侨乡 C.这里平原广阔,水网密布,自然资源丰富,人口众多,经济发达 D.珠江三角洲地区有一个包括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经济开放区在内的多层次的开放体系,享有发展经济的优惠政策 4.下列关于珠江三角洲的经济说法正确的是:( ) A.珠江三角洲的轻、重工业都非常发达 B.珠江三角洲利用土地,劳动力优势和港澳地区紧密合作 C.珠江三角洲外向型经济对区域经济的发展有带动作用 D.珠江三角洲经济的发展对港澳地区有威胁,彼此是竞争对手,不再紧密合作

人教版必修三 区域地理地理环境与生态建设专题复习(含答案)

人教版必修三区域地理地理环境与生态建设专题复习 一、单选题 “我是京东智能配送机器人,已顺利抵达您的楼下,请凭提货码提取商品。”这是在北京海淀区一居民楼下发生的一幕。这些配送机器人可以识别、躲避障碍物,辨别红绿灯,还能规划路线、自动驾驶、自动泊车等。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1.这些配送机器人完成快递工作,应用的地理信息技术主要是() A.RS B.GPS C.GPS、GIS D.RS、GIS 2.下列城市管理工作中,未来最先可能被智能机器人取代的是() A.道路清扫B.医疗救护C.幼儿看护D.事故处理 2018年8月,欧洲航天局发射了全球首颗用于测量地球低层大气风速和风向的“风神”卫星。下图为该卫星工作原理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3.“风神”卫星将有助于( ) A.减缓全球变暖B.监测地震活动C.预防暴雨洪涝D.阻止台风侵袭 4.利用“风神”卫星可以为抗灾救灾提供依据,主要是“风神”卫星可( ) A.分析灾害的原因B.判断重灾区的位置 C.制定救灾方案D.及时获取灾害信息 如下图为以塔里木盆地中的点O为中心向a、b、c三个方向绘制的地形剖面图。据此回答下列各题: 5.根据上图判断下列选项中对应正确的是( )

A.a—①b—②c—③B.a—②b—③c—① C.a—①b—③c—②D.a—③b—②c—① 6.关于a、b、c三条线路上的地理事物的叙述,符合实际情况的是( ) A.a线沿途资源丰富,矿井广布、工业城市密集 B.b线沿线地区农业发展的优势因素是热量充足,气温年较差大 C.c线沿线地区地质条件脆弱,多地热资源 D.a、b、c三条线路中河湖均属于内流区,水源不足 近些年来我国某地区农村的民居建筑样式发生了变化:房屋越来越高;门窗越来越大,出现了原来没有的 后窗户;屋顶由平顶改建成坡顶。据此完成下列问题。 7.该地区可能是 A.东北平原B.华北平原C.塔里木盆地D.珠江三角洲 8.“房屋越来越高;门窗越来越大,出现了原来没有的后窗户”反映了该地区 ①气候条件发生了很大变化②居民对居住条件的要求越来越高③经济发展较快,居民更加富裕④降水丰富,光照不足 A.②③B.③④C.①②D.①④ 9.“屋顶由平顶改建成坡顶”,与此相关的是 ①耕地面积越来越少②坡顶理美观③粮食商品率越来越高④降水量越来越少 A.①②B.③④C.②③D.①④ 西江千户苗寨是中国最大的苗族古村寨,位于黔东南某断层谷地。层层落落的木质吊脚楼依山而建,呈梯状逐级抬升,与自然和谐共融,成为名符其实的“生态建筑”。下图示意西江千户苗寨吊脚楼分布。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0.造成河流两岸吊脚楼数量差异的主要因素是() A.热量B.光照C.降水D.地形

珠江三角洲的自然地理特征

综合自然地理学作业1: 分析区域自然地理要素之间的相互作用与影响——以珠江三角洲为例 珠江三角洲位于广东省中南部,行政区划上包括广州、深圳、珠海、佛山、江门、中山、东莞7市和惠州市的惠城区、惠阳区、惠东县、博罗县以及肇庆市的端州区、鼎湖区、高要市、四会市。珠江三角洲由西江、北江、东江及其支流潭江、绥江、增江带来的泥沙堆积而成,范围为21°17.6′~23°55.9′N、111°59.7′~115°25.3′S,总面积为4.1万km2,是中国南亚热带最大的冲积平原。珠江三角洲属亚热带海洋季风气候,雨量充沛,热量充足,雨热同季,多年平均降雨量达1800mm,年日照为2000h,多年平均气温为21.4~22.4℃。地带性土壤主要为发育于砂岩、页岩和花岗岩母质上的赤红壤和红壤,植被为热带季风雨林植被。 珠江三角洲热带特征反映在河网上是水量大,含沙量小,分汊放射河道多,宽深水道发育。但由于发育历史由中更新世后开始,下沉量又不大,故它和长江、黄河三角洲最大差别是形成历史短,沉积物厚度小,而向海湾推进则较快。珠江三角洲是在溺谷湾内的多河道上淤积而成的,故称为复合三角洲。自晚更新世以来,由于西江、北江和东江带来的泥沙在海湾内迅速堆积,流水沿断裂带发育,经历三次海侵和3次海退的过程,逐渐形成了山丘罗列、水道如网的三角洲。丘陵台地地貌年龄较老,加上气温高、降水多、植被比较茂盛,物理风化、化学风化和生物风化都较强,故风化壳多已发育为赤红壤,较高山丘有红壤发育,同时这也有利于热带季风雨林的生长。典型的三角洲是平原坦荡、起伏轻微,而珠江三角洲的许多地方却是山丘错落,特别是在西北江南缘一带,有不少海拔四、五百米的高峰;由于形成机制不少山丘的四周还保留着海蚀和海积的地貌(海蚀崖、海蚀穴等)。由于东、西、北三面都有山地、丘陵围绕,南面向海,因此构成一个马蹄形的港湾,西江、北江和东江的泥沙在湾内堆积复合,并把港湾内外星罗棋布的丘陵、台地、残丘连城河网,使众多水道分8个口门出海。 珠江三角洲形成热带气候的原因主要是地理纬度的影响,珠江三角洲绝大部分在北回归线以南,即大部分属于热带地区,故热量充足。夏至期间太阳正照天顶,太阳角度常达87°,冬至达43°;白昼长达14小时(夏至),冬至有11小时,日照时数年达1900—2200小时,太阳辐射总量高,年均温在20℃以上,已入热带地区标准。冬季广州1月均温为13.3℃,低于5℃日子只有3天,故珠江三角洲只能说有“冬季天气”,不能说有“冬季气候”。广州炎热日数不过6天(>35℃),反映海洋性气候特色,即夏无酷暑,与亚热带的长江三角洲气候不同。但珠江三角洲由于多了季风的影响,冬季吹北风,夏季吹南风,所以和世界各地热带环境又有所不同。冬季北方寒流能吹入三角洲,使热带作物受害,如荔枝、木瓜、菠萝、芒果等减产。 珠江三角洲地势平坦,雨量较四周山丘为少,平均约在1600 mm,而外围地方可达2000-2600 mm。雨量集中在夏季,冬季较少,这种雨季旱季分明正是热带气候特色,和赤道带长年高温多雨不同,故珠江三角洲不能引种赤道性作物如橡胶树、椰子、槟榔、可可、胡椒、榴连等作物,只能引种热带性作物如剑麻、芒果、菠萝等有耐旱性作物。春季静止锋所成“梅雨”,长时间阴雨天气也会早禾烂秧。夏季以雷雨为主,和赤道带相似,每天下午降雨2-3小时,成为年中雨量高峰之一。夏秋多台风雨,在三角洲地区破坏性不大,因四周

2018高中地理每日一题珠江三角洲工业化与城市化的有利条件、推进!

珠江三角洲工业化与城市化的有利条件、推进 高考频度:★★★☆☆难易程度:★★★☆☆ 典例在线 读珠江三角洲地区工业总产值增长图,回答1—2题。 1.在阶段Ⅰ中珠江三角洲地区的主导产业是 A.资金密集型产业B.技术密集型产业 C.劳动密集型产业D.资源密集型产业 2.进入阶段Ⅱ后,珠三角地区经济迅速发展的条件是 ①世界经济全球化、信息化蓬勃发展 ②发达国家与地区新一轮的产业结构调整 ③劳动力成本降低 ④政策优势突显 A.①②B.②③C.①④D.③④【参考答案】1.C 2.A 解题必备 珠江三角洲工业化与城市化的有利条件与进程 1.珠江三角洲工业化与城市化的有利条件

2.珠江三角洲工业化与城市化的进程 (1)工业化进程

(2)工业化对城市化的推动作用 珠江三角洲的工业化加快了城市化进程,工业化对城市化的推动作用主要表现在:工业化推动服务业的发展,工业和服务业还会吸纳大量劳动力,促进农村剩余劳动力向非农产业转化,同时吸引外地人口迁入,这是城市化的一个表现;另外,工业和服务业的发展还促进非农业用地的扩大、基础设施的建设和完善,这些都是促进城市化发展的有利条件。 珠江三角洲城市化的表现

学霸推荐 珠江三角洲地区经济发展迅速与其优越的条件密不可分。据此回答1—3题。 1.下列关于珠江三角洲的叙述,正确的是 A.位于广东省西南部B.地形崎岖,热量丰富 C.河流纵横交错,自然条件优越D.经济发达,文化落后 2.下列哪一类型基地不是我国在珠江三角洲地区建设的 A.轻工业基地B.商品农业基地 C.外贸出口基地D.棉花生产基地 3.下列不属于珠江三角洲地区经济快速增长的优势条件的是 A.平原广阔,热量丰富,降水丰沛B.矿产资源丰富 C.地理区位优势明显D.国家改革开放政策 改革开放以后,珠江三角洲地区迅速推进工业化,同时加快了城市化的进程。下图为珠江三角洲地区工业总产值增长图,据此完成4—5题。 4.珠江三角洲工业化进程中的阶段Ⅰ、Ⅱ两个发展阶段的主导产业分别是A.原料密集型产业、动力密集型产业 B.劳动密集型产业、市场密集型产业 C.劳动密集型产业、高新技术产业 D.高新技术产业、劳动密集型产业 5.以下属于阶段Ⅰ工业发展特点的是 A.建立了大批日用消费品加工工厂 B.外商的投资规模相对较大 C.工业附加值增长较快 D.成为我国最大电子信息产业基地

高中地理必修三教案

高中地理-必修三教案 新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三教案全册-第四章区域经济 发展 第一节区域农业发展 以我国东北地区为例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目的: 1.初步了解,实现区域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应该综合考虑哪些因素。 2.通过阅读地形和气温、降水分布图,了解东北地区农业发展的利弊因素。 3.通过对比和分析,了解东北地区农业布局特点,并深入探讨东北地区大规模专业化生产和商品粮基地建设的特色。4.结合具体发展模式,分析东北不同区域农业发展的方向。教学重点: 1.东北地区农业发展的利弊因素 2.东北地区农业布局特点,深入探讨东北地区大规模专业化生产和商品粮基地建设的特色。 3.分析东北不同区域农业发展的方向。 教学难点: 1.实现区域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应该综合考虑哪些因素。2.东北地区农业发展的利弊因素

教具准备:有关挂图等、自制图表等 教学方法:比较法、案例分析法、图示法等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发展区域农业的一般步骤 1.综合考虑自然、社会经济、区位、市场等各种因素确定区域农业的大方向 不同的区域有不同的自然条件,适合发展不同的农业。同一区域的自然条件往往适合发展多种农业,所以还要根据区位条件、社会经济条件,以及市场需求,发展本区域有生产优势的农业。 2.根据区域内部差异,合理布局小区域农业。 一个区域在确定农业发展方向的前提下,再根据区域内部的地理分异特点,因地制宜调整农业结构,合理安排农业生产布局,使区域的农业发展与区域内特定的自然条件、社会经济条件有机地结合起来,形成具有特色的生态与经济良性循环系统,实现区域内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的统一。 如:我国重要的商品农业生产基地东北地区 该区自然地域完整,农业生态类型多样,生产部门齐全二、地理条件 1.范围:黑龙江、吉林、辽宁三省和内蒙古自治区东部。2.地位:我国重要的商品粮基地、林业生产基地和畜牧业

八年级地理珠江三角洲测试题(含答案)

八年级地理珠江三角洲测试题(含答案) 面向海洋的开放地区——珠江三角洲 达标 (一)填空题 1.珠江三角洲位于________省的东南部,珠江下游,与________地区隔海相望。 2.从温度带上看,珠江三角洲地区属________带,从干湿地区看,属________地区。 3.珠江三角洲地区目前已形成了一个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在内的多层次的开放体系。 4.珠江三角洲是著名的侨乡,我国被称为“侨乡”的省级行政区,一般是指________、________两个。 5.珠江三角洲地区自然条件优越,这里著名的农业生产特色是________________。 (二)选择题(下列各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正确的) 1.下列经济特区位于珠江三角洲的是 [ ] A.深圳和汕头 B.珠海和厦门 .珠海和深圳 D.深圳和海南

2.下列关于珠江三角洲外向型经济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珠江三角洲地区与香港、澳门地区的合作以“前店后厂”为基本模式 B.珠江三角洲地区已成为我国最大的高新技术产业工业区 .珠江三角洲已成为全球最大的电子和机械产品出口基地之一 D.珠江三角洲外向型经济企业多由港商投资,工人、管理人员、产品的样品均自香港 3.珠江三角洲外向型企业生产的产品出口主要经过的渠道是 [ ] A.广交会 B.港澳贸易渠道 .世界经贸组织 D.中国与东南亚之间的贸易渠道 4.珠江三角洲地区与北京之间的铁路干线是 [ ] A.京广线与京沪线 B.京九线与京沪线 .京广线与京九线 D.京九线与焦柳线 5.珠江三角洲地区最大的城市是 [ ] A.上海 B.广州.深圳 D.武汉

高中地理必修三 区域地理核心知识点

高中地理必修三区域地理核心知识点 区域差异分析 分析区域差异要从分析区域组成要素特征的差异入手,同时注意分析要素间的相互联系。具体分析如下: 1.自然环境因素差异 (1)气候差异的形成 (2)地貌差异的形成 任何地貌都是内外力共同作用的结果,不同的区域由于海陆位置和经纬度位置的不同,所经受的内力作用和外力作用形式及其组合不同,从而导致地貌的区域差异。 (3)河流水文差异的形成 (4)土壤差异的形成:不同区域的气候、植被及人类生产活动因素的差异造成土壤类型、厚度、肥力、酸碱度的差异。

2.人类活动因素差异 人 类 活 动 差异成因具体表现 农 业 气候、地形、土壤、水源等自然条 件差异 作物种类、耕作制度、产量等 差异 市场、劳动力、交通、科技、政策 等社会经济条件差异 机械化、生产率、商品率等差 异 工 业 资源、市场、劳动力、科技、交通、 政策等差异 工业类型、规模等差异 人 口 区域耕地、水资源等自然条件和经 济状况、科技水平、开发历史、开 放程度等社会条件差异 人口规模、密度、增长速度等 差异 城 市 地形、气候、河流、资源、交通等 差异 城市形态、数量、规模、发展 水平等差异 交 通 地形、位置、经济、人口等差异 交通方式、线网密度、通达度 等差异 通过对以上因素的分析,确定区域特征差异,分析区域间的不同发展方向和状况。 区域不同发展阶段地理环境的影响 1.不同社会发展阶段影响人类活动的地理环境要素 不同社会发展阶段人类活动的主体结构不同,影响人类活动的地理环境要素也不同,具有明显的阶段性特征。具体如下所示: 2.人类活动对地理环境的依赖性越来越小 随着社会的进步,科技水平的提高,地理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制约减弱,人类活动对地理环境的依赖性减小,表现如下: (1)优势因素的效益放大。 如东北平原地广人稀,土壤肥沃,科技的进步,机械化水平的提高,耕地优势得到更好发挥。

八年级地理珠江三角洲测试题(有答案)

八年级地理珠江三角洲测试题(有答案) 编者按:查字典地理网小编为大家收集发布了初二地理试题:八年级地理珠江三角洲测试题(有答案),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八年级地理珠江三角洲测试题(有答案) 第一节面向海洋的开放地区──珠江三角洲同步测试1 1.填空 (1)珠江三角洲地区的外向型经济产生于_______________世纪_______________年代,其产生和发展的有利条件是:地理位置优越(紧邻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地区);______________交通运输便利;很多地方是著名的 ____________,便于吸引大量_________________、先进 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经验及工商 _______________信息。 (2)港澳地区与珠江三角洲地区的合作以前店后厂为基本模式,其中_____________地区扮演店的角色,__________地区扮演厂的角色,___________在前,_______________在后,彼此紧密合作,因而被形象地称为前店后厂。 (3)珠江三角洲地区城镇发展的标志是__________________ 利用方式发生显著变化,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____经济繁荣,_______________结构发生重大调整。 (4)城镇化可以促进经济发展、人们生活水平提高和社会进

步,也可以带来一系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问题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问题。 2.连线 前店后厂是我国外向型经济区域合作的基本模式。请把前店后厂与相应的地区用线连接起来。 前店珠江三角洲地区 后厂港澳地区 答案:1.(1)20 80 港澳东南亚海陆侨乡外资技术管理科技 (2)港澳珠江三角洲港澳珠江三角洲 (3)土地外向型产业 (4)环境社会 2.前店港澳地区后厂珠江三角洲地区

必修三 区域地理

必修三区域地理 第一章地理环境和区域发展 1.2009年2月澳大利亚发生大面积森林火灾,为快速准确获得受灾面积状况,适宜采用的方式是 A.遥感B.地理信息系统C.全球定位系统D.实地调查 2.GPS是进行野外考察与探险的重要工具,其作用是 A.随时知道自己所在地的地理坐标B.随时知道自己所在地的气候 C.随时知道自己所在地的地形D.随时知道自己所在地的水文状况 3.南方地区以水田农业为主,北方地区以旱地农业为主,西北地区发展畜牧业。形成这种生产活动地域差异的主要自然原因是 A.降水的差异B.地形的差异 C.土壤的差异D.热量的差异 5.监测华北平原农作物病虫害影响范围,最快捷有效的方式是 A.遥感B.地理信息系统C.全球定位系统D.人工实地调查 4.我国不同自然区的环境特征差异显著。以下描述与其对应区域相匹配的是 A.早穿棉袄午穿纱,围着火炉吃西瓜——柴达木盆地 B.夏季高温多雨,冬季寒冷干燥——青藏高原 C.一山有四季,十里不同天——东北平原 D.天无三日晴,地无三尺平——长江三角洲 6.下列经济部门中,受气候条件影响最大的是 A.铁路运输业 B.信息服务业C.服装加工业D.水稻种植业 7.大洋洲某岛屿附近漂浮着一座来自南极冰架的巨大冰山,为了航行安全,需对此冰山进行动态监测,可采用的最佳手段是 A.3S(RS、GIS、GPS的统称)技术B.大比例尺地形图量测 C.实时录像监控D.实地调查 8.商业网点布局规划适宜采用的地理信息技术是 A.GIS B.GPS C.RS D.RS和GPS 9.下列各组地域单元中,区域划分依据相同的是 A.云贵高原、四川盆地、东北平原、山东丘陵 B.长江流域、云贵高原、东南丘陵、干旱地区 C.亚热带、中纬度、亚欧大陆、华北平原 D.广东省、湖南省、广州市、湿润地区 10.可对地理空间数据进行管理、分析和可视化表达并用于国土整治的技术是 A.地理信息系统B.全球定位系统

高中地理必修三区域地理的复习技巧

高中地理必修三区域地理的复习技巧 高中地理必修三区域地理的复习技巧 前言:为了方便同学们复习,提高同学们的复习效率,下面由小编收集整理的高中地理必修三区域地理的复习技巧,供大家参考,希望对同学们能有所帮助。 许多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的案例都离不开区域地理的具 体地理事物或地理现象,它们的分布、特征、成因、变化等,都是自然地理或人文地理的最好“注解”或“说明”;而系统地 理的原理、规律、结构、联系等又需要在区域地理中去落实、验证。因此,区域地理的内容是复习地理知识的基础,许多图像判读技能的训练、基本概念的理解、地理要素间的联系、地理事物的分布、空间概念的建立、地理基本观点的建立等,都应在区域地理学习中完成。近年来高考试卷申明显反映出区域地理内容占有相当大的比重,特别是许多能力要求的体现,常反映在对基础知识的思考和运用上,其中有很多是以区域地理内容为载体。这就提示我们:在复习备考过程中,一定要重视对区域地理的掌握。 对区域地理的复习,并不是机械地重复一遍已学过的初中课本,而应该重视对旧知识的加工、整理、重组和联系,并巩固在图像或图表上,还要注意与高中系统地理知识的有机联系。下面提出几点建议供大家复习时参考。 一、掌握图像要领熟悉判读技能

地理图像是地理信息的重要载体,是学习地理的重要工具。建立空间概念和发展形象思维都需要以图像作为主要媒介。运用地理图像是地理学习的特色和优势,也是复习活动中不可缺少的学具。地理图像类型很多,如各种地理事物分布图(可分综合图与专题图)、地理原理示意图、地理景观图(单项或综合、自然或人文)、各种等值线图、各种统计图表、地形剖面图、模式图(成因、过程、分布)、系统联系框图等。它们或展示了地理事物的分布位置,或说明了地理现象的形成原因、变化过程,或展现了地理事物的具体情况,或以数据图表的形式反映它们的数量特征,或从多个侧面显示它们的内部状况、成因剖析、阶段特征、分布规律、结构关系等,以直观形象的手段帮助我们理解、记忆、分析、比较,因此在复习过程中一定要掌握主要图像的组成要素、绘图要领,并进而熟悉判读技能。 在众多图像的判读技能中,尤其要注意等值线图的判读。以等高线图的判读为例,先要阅读等高线图中的等高距数据,然后看高度递增或递减的方向,最关键的是观察线间点和线上点高度的差异,如线间点高于线上点,则线间点的连线为分水线,地形为山脊;反之,如线间点低于线上点,则线间点的连线为集水线,地形为山谷。 由以上判读要领可迁移到其他等值线的判读上。如等高线图中的分水线(地形为山脊),可相当于等压线图中的脊线,

八年级地理下册 珠江三角洲1教案 人教新课标版

第七章认识省内区域第一节面向海洋的开放地区——珠江三角 洲(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利用地图说明珠江三角洲的重要地理位置。 2.结合地图说明我国区域分工合作的基本模式——“前店后厂”。 3.知道三角洲、城镇化等概念含义。 能力目标 1.能够在地图上准确填写与珠江三角洲地区有关的地理名称。 2.通过有关地图和材料,培养学生的归纳概括能力、辩证思维能力、比较能力及相互协作等能力。 德育目标 1.通过引导学生了解珠江三角洲的重要位置、经济和城镇的发展情况,认识党的改革开放政策的正确性; 2.激发学生对爱国华侨的敬佩之情和身为中华民族大家庭一员的自豪感; 3.懂得环境保护对区域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意义。 ※教学重点 “对外开放的前沿”、外向型经济及城镇的发展。 ※教学难点 1.“对外开放的前沿”空间概念的形成; 2.“外向型”经济的主要特点。 ※教学方法 读图法、比较法、“角色扮演”法等。 ※教具准备 有关彩图、自制投影片、录像片等 ※课时安排 二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方法1:请到广东珠江三角洲地区旅游过或从电视上看过该区新闻或专题报道的同学谈谈他(她)对那里地理环境和社会经济发展的所见所闻。在学生对所学知识具备初步经验和感性认识的基础上,引导学生积极思考:珠江三角洲地区的自然环境和社会经济发展方面有什么特点?为什么会形成这种特点?带着问题进一步学习课文内容。 方法2:请问哪一位同学知道目前我国经济最发达的省内区域有哪些?同学们在发言中可能会提到苏南、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等地区。然后教师设疑:“那么为什么广东珠江三角洲地区会成为我国最发达的地区之一呢?”在学生优先发表见解后,再继续深入分析,使学生真正明白本区各方面的优势所在。 方法3:播放一段有关广东珠江三角洲地区录像,为学生提供关于该区自然环境和社会经济发展的感性材料,然后再利用有关地图引导学生分析珠江三角洲发展的自然条件和社会经济条件。 正是由于珠江三角洲地区自然条件和社会经济条件优越,它才成为我国面向海洋的开放

高中必修三区域地理

一、选择题 1.2007年10月24日18时05分,我国“嫦娥一号绕月探测卫星”从四川省西昌卫星发射基地升空。四川省的简称是( C ) A.滇或黔 B.川或滇 C.川或蜀D.黔或川 2.下列地理现象能说明地球自转的是( B ) A.极地地区有极昼极夜现象 B.日月星辰的东升西落 C.四季变化 D.风雨阴晴的天气变化 3.20oW、160oE组成的经线圈是( B ) A.南北半球的分界线 B.东西半球的分界线 C.南北纬度的分界线 D.东西经度的分界44线 4.被称为“骑在羊背上的国家”和世界第二大人口大国的分别是(A) A.俄罗斯和巴西 B.澳大利亚和印度 C.巴西和澳大利亚 D.俄罗斯和印度 5.欧洲旅游胜地组合正确的一组是( D ) A.观赏花卉与风车——西班牙 B.参观艾菲尔铁塔——伦敦 C.观看斗牛比赛——法国 D.参观水城威尼斯——意大利 6.以运河为分界线的大洲是( D ) A.亚洲和欧洲 B.亚洲和北美洲C.南美洲和南极洲 D.亚洲和非洲 7.下列叙述中,叙说天气正确的是() A.武汉冬冷夏热 B.北京风和日丽 C.昆明四季如春 D.新加坡终年高温多雨 8.我国东部地区以什么气候类型为主() A.大陆性气候 B.高山气候 C.地中海式气候 D.季风气候 9.右图展示的属于哪两种代表性的宗教建筑() A.佛教、伊斯兰教 B. 基督教、伊斯兰教 C.佛教、犹太教 D.佛教、基督教 10.下列几种搭配不能正确体现聚落的建筑风格与 自然环境关系的是() A.北极地区因纽特人——冰屋 B.中国黄土高原——窑洞 C.中国南方——平顶房屋 D.东南亚地区——高架屋 11.地形以高原、山地为主、中部高、四周低的大洲是() A.非洲 B.亚洲 C.北美洲 D.南美洲 12.世界上石油资源分布最集中并且约占世界储量一半还多的地区是() A.中东地区 B.俄罗斯 C.墨西哥沿岸 D.英国北海 13.撒哈拉以南非洲的主要人种是() A.白色人种 B.黑色人种 C.黄色人种 D.混血人种 14.有关台湾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台湾经济发展以“进口——加工——出口”为主 B.台湾岛上风景名胜有阿里山、日月潭 C.台湾岛隔台湾海峡与大陆相望的省是广东省 D.台湾有东方甜岛的美誉 15.我国人口的分布特点是() A.西南多、东北少 B.东北多、西南少 C.东南多、西北少 D.西北多、东南少 16.位于我国地势第一级阶梯上的高原和盆地是() A.云贵高原和四川盆地 B.内蒙古高原和塔里木盆地 C.黄土高原和准噶尔盆地 D.青藏高原和柴达木盆地 17.黄河上游与长江上游共同的水文特征是() A.含沙量大 B.流量小 C.有冰期 D.水能资源丰富 18.上海市位于下列哪一个工业区() A.沪宁杭工业区 B.珠江三角洲工业区 C.京津唐工业区 D.辽中南工业区 19.解决我国水资源空间分布不均的有效途径是() A.跨流域调水 B.兴修水库 C.防治水污染D.人工降水 20.香港与祖国内地的主要联系铁路是() A.京沪线 B.京广线 C.京九线 D.广深线 21.目前西双版纳最重要的支柱产业是() A.矿产品出口 B.木材出口 C.农产品出口 D.旅游业 22.世界上最大的黄土堆积区是() A.青藏高原 B.内蒙古高原 C.黄土高原 D.云贵高原 23.“H”形经济格局的东端是() A.长江三角洲经济区 B.沪宁杭工业区 C.上海浦东开发区 D.沿海经济带 24.美国是世界上第一经济大国,下列哪一项不是其特点() A.工业现代化程度很高,工业部门齐全 B.高新技术产业是美国新的经济增长点 C.世界第一资源消耗和排污大国 D.农业生产效率很高,但产品的商品率低 25.哈尔滨有“冰城”之称,是因为() A.海拔高,气温低 B.离海近,降水多,气温低 C.纬度高、气温低 D.地势低,气温低 二、综合题 26.读右侧经纬网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B点的地理坐标为和

高中地理必修三 区域地理复习提纲教学提纲

模块三区域地理 专题一地理环境与区域发展 1、区域是地球表面的空间单位。 2、区域特征:层次性;差异性;整体性;可变性。 3、长江三角洲和松嫩平原的异同: 长江三角洲松嫩平原共性①都是平原地区,②都位于我国东部季风区,雨热同期 地理环境差异 地理位置我国东部沿海中部,长江入海口我国东北地区中部。 气候条件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夏季高温多雨温带季风气候区,热量不足。土地条件 ①水稻土为主②耕地多为水田 ③土地较为分散④人均耕地少 ①黑土分布广泛②多为旱地 ③集中连片④人均耕地面积多。矿产资源条件矿产资源贫乏有较丰富的石油等矿产 人类 活动 差异农业耕作方式水田旱地 主要粮食 作物 主要种水稻,还有油菜、棉花等主要种植玉米、春小麦、大豆、 甜菜等作物 作物熟制一年两熟至三熟一年一熟 其他水产业较为发达松嫩平原西部适宜发展畜牧业 其他生产活动工业 我国重要综合性工业基地①轻工 业:依托当地发达农业基础②重工 业:从国内外运入矿产资源发展 利用当地丰富的石油资源和周 围地区的煤、铁等资源发展重化 工业,成为我国重化工业基地。商业 我国沿海航线中枢,长江入海口, 对内外联系方便,商业贸易发达 结论:不同区域由于地理环境的差异,人们的生产、生活的特点有许多不同,区域的发展水平、发展方向等也存在差异。 4、地理环境对民居的影响:①为保证建筑物有较好的日照条件,街道宜取南北方向和东西方向的中间方位,即与子午线成300-600夹角;②北方民居正南正北的方位观强,墙体严实厚重(防寒),屋顶坡度小(少雨),楼间距大(正午太阳高度小,楼影长);③南方屋顶坡度大(便于排水),屋檐宽(遮阳挡雨),房屋进深高度大(防热),楼间距小(正午太阳高度大,楼影短)。 5、地理环境对交通的影响:为保证运行安全和取得较大的经济效益,①公路、铁路设计,需考虑沿线暴雨、泥石流、大风等出现的强度和频率,冻土、积雪的深度等;②港口需建在水深、

高一地理必修3 以珠江三角洲地区为例

高一地理必修3 以珠江三角洲地区为例 内容目标: 1.了解区域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关系,及对区域社会经济发展所起的作用。 2.分析导致珠江三角洲工业化和城市化快速推进的诸多因素,并通过比较,认识到对外开放政策是其中的关键因素。 3.分析珠江三角洲地区工业化和城市化过程中的问题及措施。 教学重难点: 1.珠江三角洲地区工业化进程的两个主要阶段即及主要发展特点 2.珠江三角洲地区工业化和城市化过程中的问题及调整措施和发展方向 教学方法:比较法、案例分析法等 情景导思: 材料:1997年那是一个春天,有一位老人在中国的南海边画了一个圈,神话般崛起座座城,奇迹般聚起座座金山…………——摘自《春天的故事》 导入:歌词记录了我国改革开放总设计师——邓小平同志英明的抉择造就了深圳的辉煌,进而带动了珠江三角洲经济腾飞。 弹指一挥间,已到2008年,珠三角经济发展又如何呢?请随我来吧! (珠江三角洲地区是我国改革开放起步最早、经济发展创造的奇迹最多的前沿地带,是我国一个富有特色的地理区域。珠江三角洲有狭义和广义之分,广义珠三角包括港澳地区在内,狭义的不包括。这里所讲的珠三角指狭义的珠江三角洲。) 自主学案: 一.预习:教材99页至105页,思考以下问题: 1.珠江三角洲地区经济发展的优势条件 2.珠江三角洲地区产业结构和工业体系概况 3.珠三角城市化的进程 4.促进珠江三角洲地区城市化的主要动力?原因?表现? 5.存在的问题 6.对策 预习课本知识,并记录预习过程中遇到的疑难问题。 二.教师讲解: 1.珠江三角洲地区经济发展的优势条件 ⑴地理区位:广东省东南部海,毗邻港澳,与东南亚相邻。 ⑵自然条件:地形平坦开阔;气候温暖湿润;河网密布,水源充足;土壤肥沃. ⑶社会经济条件: 人口与城市:人口稠密,城市密集,很多地方是著名的侨乡。 历史因素:资本主义萌芽早,历史经济基础比较好,人们思想观念比较开放。 政策因素:国家对珠江三角洲地区实施了“对外开放,优先发展”(设特区,全开放)的策略。 分析:a.优越的地理位置——我国的南大门,具有良好的区位条件 影响:使本区得以发挥劳动力丰富、地价低廉的优势,就近接受港澳产业的扩散,利用港澳贸易渠道,大量出口商品,参与广泛的国际分工。 b.改革开放政策 20世纪80年代初,我国实行了改革开放政策。1980年国家设立了四个经济特区(深圳、珠海、汕头和厦门),广东占3个,珠江三角洲地区就占了两个经济特区(即深圳、珠海经济特区),1985年整个珠江三角洲地区被辟为沿海经济开放区(广州成为沿海开放城市)。改革开放以后,珠江三角洲地区作为我国对外开放的前沿,给予许多优惠政策,使珠江三角洲地区优先于其他地区吸引外资。 c.全国最大的侨乡之一 珠江三角洲地区是著名的侨乡。改革开放以后,广大华侨和港澳台同胞利用他们在海外的

高中《地理必修三+中国区域地理复习资料

中国区域地理复习资料●西北与青藏地区地理特征比较 ●南方与北方地区地理特征比较

我国农业区的气候资源特点和主要农产: 《地理必修三》复习资料 1、三种地理信息技术的应用: 遥感(RS)——资源普查、环境和灾害监测; 全球定位(GPS)——定位导航(21颗工作卫星,3颗在轨备用卫星,至少用4颗卫星确定一个地点); 地理信息系统(GIS)——对地理信息数据进行管理、查询、更新、空间分析和应用评价。2、资源跨区调配的原因:资源分布和地区经济发展的不均衡性

3、资源跨区调配的影响: (1)对区域经济发展的影响:从国家层面的上看,平衡各地经济发展 对输出地:变资源优势为经济优势 对输入地:缓解资源紧张的问题;促进经济发展 (2)对生态环境的影响:从输出地、沿线地区、输入地三个方面分析。 4、产业转移的规律:发达国家——发展中国家、发达地区——欠发达地区 劳动密集型和资源密集型—向技术密集型和资本密集型过渡 实行产业结构的升级,第三产业逐步成为区域的主导产业 5、产业转移的原因:①当地资源、环境问题(美国东北部的产业向西、向南转移)②寻求新的 市场(台商的IT企业迁至大陆)③实现区内产业布局均衡(珠三角将劳动密集型、资源型的产业向山区转移) 6、产业转移对区域发展的影响:①促进区域产业结构调整(为迁出区发展新产业腾出空间;促 进迁入区产业升级);②促进区域产业分工与合作(经济水平处于第一级至第四级的地区,依次重点发展处于开发期、增长期、成熟期、衰退期的产业);③改变了区域地理环境(乡村景观变为城市景观、转嫁污染);④改变劳动力就业的空间分布(就业机会由迁出区转移到迁入区) 8、区域生态环境问题产生的原因: ①华北平原的盐碱化:自然:地势低平,气候上旱涝频繁变化,东部近海; 人为:不合理的灌溉。 ②西北的荒漠化:自然:气候干旱,多大风天气; 人为:人口激增;不合理的人类活动如过度开垦、过度放牧,过度樵采造成 植被的破坏,流域内水资源的不合理利用。 ③长江中下游的洪涝:自然:有的年份流域内多降水,流量大;蓄洪、泄洪能力不足; 人为:中上游植破坏,水土流失,使中下游河道淤积,泄洪能力下降; 围湖造田使湖泊蓄洪能力下降等。 ④黄土高原水土流失:自然:黄土土质疏松,易被冲刷;降水集中,多暴雨,雨水冲刷能力强 人为:毁林、毁草开荒破坏了植被;开矿、修路等基本建设,不注意水 土保持。 9、环境问题产生的危害: 水土流失的危害:使土地退化;泥沙淤积,河床抬高,易产生洪涝灾害;造成当地生态环境恶化

八年级地理下册复习知识点——珠江三角洲

八年级地理下册复习知识点:珠江三角 洲 八年级地理下册复习知识点:珠江三角洲 第七章认识省内区域 第一节面向海洋的与开放地区——珠江三角洲 一、自然概况: 1.位置:位于广东省的东南部,珠江下游,毗邻港澳,与东南亚地区隔海相望。被称为我国的“南大门”。 2.气候:亚热带季风气候为主(夏高温多雨,冬温暖湿润)利于农业生产,为我国主要的商品粮基地(水稻、甘蔗);农业生产特色——基塘农业。 3.地形:较低平的冲积平原(珠江三角洲平原) 4.河流:珠江为主,由东、北、西向南边流 5.自然灾害:夏季多台风、暴雨、洪涝;冬季容易出现咸潮 6.对外开放的前沿: ①区位因素:毗邻港澳、近东南亚;沿海水陆交通 便利;农业基础好、劳动力充足。 ②人文因素:多著名的侨乡; ③政策因素:实行“对外开放,优先发展”(设特区,全开放,先富带后富)的政策。 二、经济特点——外向型经济,以轻工业(加工制造业)

为主 外向型经济:从初期以合资、独资的企业为主,发 展到海外建厂;从引进资金、技术、设备、管理方法为主,到吸收、消化、创新、发展自己的企业和产品,并 以形成国际市场为导向,以出口创汇为目标;同时带动 当地乡镇企业的发展和城镇文化水平的提高。 初期:劳动密集型的加工制造业;后期:极力发展 高新技术产业 至20世纪末,这里已成为全球最大的电子和日用品消费生产出口基地之一。 发展的的利条件:①地理位置优越:紧邻港澳和东 南亚地区;②海陆交通运输便利;③很多地方是著名的“侨乡”,劳动力充足。 经济模式:“前店后厂”,“前店”指港澳地区,“后厂”指珠江三角洲地区。 本区和港澳地区各自发展经济的优势是什么? 珠江三角洲:资源、劳动力、较低的地租(但此优势将会随着本区经济发展而消失,故必须要进行调整,努 力将劳动密集型产业转变为知识密集型产业,如IT业等)港澳:资金、技术、人才、对外贸易型经济(特别是香港为自由贸易港) 产品出口地区:(大洲)东南亚、欧洲、非洲、美洲、

地理教案珠江三角洲2教案

同学们回忆一下珠江三角洲为什么能成为我国“对外开放的前沿” ?或者说珠江三角洲 对外开放的有利因素有哪些?(学生回答后,教师激励评价点拨)作为我国改革开放最早的 地区一一珠江三角洲,它的经济有什么特点呢?(学生:属外向型经济;教师:答得很对)下面我们就来了解一下珠江三角洲的外向型经济。 板书:外向型经济 [讲授新课] 师问:20世纪80年代以来,珠江三角洲的外向型经济是如何发展起来的呢? 生答:20世纪80年代以来,珠江三角洲利用其紧邻港澳的优越地理位置,就近接受港澳的产业扩散,引进了大量的外资,同时也引进了先进技术设备、经营管理办法和最新高科技信息,创办了一大批对劳动力数量要求较多的加工制造企业,如纺织和服装制造业、电子 及通信设备制造业、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业、玩具制造业等。(教师及时激励评价)师问:珠江三角洲地区引进的大量外资来自哪里呢? 投影1: “珠江三角洲外资的主要来源地”(图) 珠江三角洲外 资的主要来源地 生答:珠江三角洲的外资74%来自港澳地区,这是本区最大的外资来源地。其中3%的外资来自祖国的台湾地区;23%勺外资来源地在世界其他地区。 师问:珠江三角洲地区的外向型经济究竟是一种怎样的经济呢?引导学生结合珠江三角 洲地区的产业结构(主要产业部门)及外向型经济的名称,边想象边画出外向型经济示意图。评价点拨:学生回答,画出示意图,教师激励评价后点拨:外向型经济是一种以加工制造业为主导产业,以出口外销为经营方向的经济。 投影2: “外向型经济一例”(图)加深学生对外向型经济的理解。 师问:珠江三角洲地区生产的产品是通过什么渠道出口至东南亚、欧洲、非洲、美洲和 大洋洲等地区的呢? 生答:珠江三角洲地区是通过港澳贸易渠道把本区的主导产品出口至世界各地的。(教 师及时给予激励评价) 师问:港澳地区与珠江三角洲地区是以怎样的合作方式发展珠江三角洲地区外向型经 济,从而使该地区贸易国际化水平有了大幅度提高的呢? 阅读材料:指导学生阅读P53材料,明确港澳地区与珠江三角洲地区是以“前店后厂” 的基本模式合作发展珠江三角洲外向型经济的。两地区正是采取了这种发展外向型经济的合 作模式,到20世纪末,珠江三角洲才成为全球最大的电子和日用消费品生产出口基地之一。 发散思维:“前店后厂”模式充分利用两地的互补优势,实现了强强联手。你认为这种分工合作模式还对哪些地区有借鉴意义? 评价点拨:学生发言后,教师及时激励评价并点拨:“前店后厂”的分工合作模式对我 国经济发达的沿海地区如辽中南地区、环渤海地区、长江三角洲地区等发展外向型经济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投影3: “珠江三角洲和全国GDP增长曲线”(图)分组探讨1:外向型经济对区域经济的发展有带动作用。读图,分析珠江三角洲国民经济发展速度的变化。 (1)在人均国内生产总值 (GDP的变化上,珠江三角洲地区和全国的趋势有何差异?

初中地理八年级《珠江三角洲》优秀教学设计

《珠江三角洲》 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利用地图说明珠江三角洲的重要地理位置,结合地图说明我国区域分工合作的基本模式——“前店后厂”。 2.掌握阅读分析有关地图和材料的能力,提高归纳概括、辩证思维的能力等等。 3.懂得环境保护对区域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意义,树立正确的人地关系。 【教学重点】 1.“对外开放的前沿”; 2.外向型经济的发展。 【教学难点】 1.“对外开放的前沿”空间概念的形成; 2.“外向型”经济的主要特点 【教学方法】读图法、比较法、“角色扮演”法等 【教学用具】 投影、录像机、珠江三角洲的图片、投影片、录像片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设问:1.请问哪一位同学知道目前我国经济最发达的省内区域有哪些? 2.为什么广东珠江三角洲地区会成为我国最发达的地区之一呢? 教师活动:播放一段有关广东珠江三角洲地区录像,为学生提供关于该区自然环境和社会经济发展的感性材料。 (讲授新课) 设问:人们把珠江三角洲称为我国对外开放的前沿地带,为什么这么说呢? 读图观察:投影“珠江三角洲地区”彩图,引导学生观察本区地理位置后,分析上述问题。 学生活动:讨论珠江三角洲的区位优势 教师小结:珠江三角洲地区之所以成为我国对外开放的前沿,与它的重要地理位置有关。珠江三角洲地区位于广东省东南部,南部沿海地区最大的河流——珠江下游,毗邻港澳,面向海洋,海陆交通便利,被称为我国的“南大门”。 学生活动: 读图分析1: (1)引导学生观察珠江三角洲地图,并在图上描画出北回归线,并利用已学知识分析珠江三角洲地区属于地球上哪个热量带和我国的哪个温度带? (2)展示“我国温度带的划分图”印证学生答案 (3)展示“我国干湿地区划分图”,引导学生分析珠江三角洲地区的降水条件和干湿状况(珠江三角洲地处湿润地区,年降水量在800 mm以上),进而得出这里的气候条件优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