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生理学血液题

生理学血液题

生理学血液题
生理学血液题

人体造血的主要原料是 C

A 铁和维生素B12

B 铁、维生素B12和叶酸

C 铁和蛋白质D维生素B12和叶酸

E 蛋白质

甲型血友病缺乏哪种因子 C

A 因子Ⅹ

B 因子Ⅻ

C 因子Ⅷ

D 因子Ⅶ

E 因子Ⅲ

红细胞悬浮稳定性差容易发生 D

A 溶血

B 脆性增加

C 血栓形成

D 叠连

E 以上都不是

在ABO血型系统中,O型血血清与其它型红细胞相混时 B

A 无任何反应

B 将会发生凝集反应

C 将会出现凝固

D 将会发生红细胞叠连

E 以上均不正确

血小板释放的物质中不包括 D

A 儿茶酚胺

B ADP

C 5—羟色胺

D 氨基酸

E CA2

机体细胞内液与组织液通常具有相同的 B

A NA+浓度

B 总渗透压

C 胶体渗透压

D Cl-浓度

E K+浓度

在下列白细胞中免疫细胞是指 C

A 单核细胞

B 中性粒细胞

C 淋巴细胞

D 嗜酸性粒细胞

E 嗜碱性粒细胞

内外源性凝血系统的根本区别在于 C

A 参与凝血的全部因子不同

B 最后形成的凝血块不同

C 起动因子不同

D 内源性凝血不需要稳定因子

E 凝血速度不同

子宫、前列腺素等器官受损时不易凝血,其原因是器官中含有较多的 C A 抗凝血酶 B 纤溶酶

C 纤溶酶原组织激活物

D 纤溶酶原

E 纤溶抑制物

关于血型的描述下列哪项不正确 B

A O型血红细胞不含血型抗原

B A型血的血清中含有抗A凝集素

C B型血红细胞有B凝集素

D 血型抗原由遗传因素决定

E AB型血的红细胞上既有A凝集原,又有B凝集原

构成血浆胶体渗透压的主要成份是 C

A 球蛋白

B 纤维蛋白原

C 白蛋白

D 血红蛋白

E 血浆中胶体渗透压

在一病人的血液样品中,即使加入凝血酶也不会凝血,该病人血液中缺少的因子是C

A 因子Ⅹ

B 因子Ⅻ

C 纤维蛋白原

D 因子Ⅴ

E 因子Ⅲ

在0.5%的氯化钠溶液中红细胞的形态是 B

A 正常

B 膨大

C 缩小

D 皱缩

E 难以判断

血凝块回缩是由于 C

A 血凝块中纤维蛋白收缩

B 红细胞发生凝集

C 血小板的收缩蛋白发生收缩

D 白细胞发生变形运动

E 缺乏水份所致

枸橼酸钠抗凝机理是 D

A 去掉血中的纤维蛋白

B 破坏凝血酶原激活物

C 使凝血酶失活

D 与血浆中CA2 结合形成可溶性络合物

E 促血小板提供磷脂表面

构成血浆晶体渗透压的主要物质是 D

A 纤维蛋白原B白蛋白

C 葡萄糖和尿素等

D 氯化钠等无机离子

E 血细胞

肝素抗凝的主要机制是 B

A 抑制凝血酶原被激活

B 增强抗凝血酶Ⅲ与凝血酶的亲和力

C 去除CA2

D 抑制因子Ⅹ激活

E 增加CA2 浓度

是血小板聚集的重要物质是 D

A EDTA

B 血小板释放的5—HT

C 外源性的CAMP

D 血小板释放的内源性的ADP

E 外源性的cGMP

在凝血过程中血小板提供的最重要的物质是 B

A PF2

B PF3

C PF4

D PF5

E CA2

一般能使血小板聚集均可使血小板内 C

A ATP减少

B ADP减少

C CAMP减少

D CAMP增加

E cGMP增加

无论外源性或内源性凝血,一旦形成了活化的哪种因子,其后的过程是相同的 D A Ⅴ因子 B Ⅶ因子

C Ⅳ因子

D Ⅹ因子

E Ⅲ因子

下列关于促红细胞生成素描述错误的是 C

A 通过特异性受体作用于红系集落形成单位

B 它是红系集落形成单位生存和增殖的必需条件

C 它主要产生于肾髓质

D 它也可在肝脏中产生

E 含量受雄激素影响

下列哪种离子较易通过细胞膜

A K+和CA2

B CA2

C Fe2+

D Cl-和HCO3-

D Mg2+

新生儿溶血性贫血可能发生在 B

A Rh阴性母亲所生Rh阴性婴儿

B Rh阴性母亲所生Rh阳性婴儿

C Rh阳性母亲所生Rh阳性婴儿

D Rh阳性母亲所生Rh阴性婴儿

E 以上都不可能发生

ABO血型与Rh血型的抗体分别是B

A IgG和IgE

B IgM和IgG

C IgM和IgE

D IgD和IgG

E 都为IgG

下列凝血因子中,哪种不是蛋白质 C

A 因子Ⅰ和因子Ⅱ

B 因子Ⅴ和因子Ⅻ

C 因子Ⅳ

D 因子Ⅸ

E 因子Ⅷ

阿斯匹林能抑制血小板聚集,主要作用于 D

A 磷脂酶A2

B 血栓素合成酶

C 凝血酶

D 环氧化酶

E 磷酸酶

血浆PH值主要决定于下列哪些缓冲对 A

A NAHCO3/H2CO3

B 蛋白质钠盐/蛋白质

C NA2HPO4/NAH2PO4

D KHCO3/K2CO3

E K2HPO4/KH2PO4

下列哪种细胞不是骨髓中发育成熟的 D

A 红细胞

B 嗜中性粒细胞

C 单核细胞

D 淋巴细胞

E 嗜碱性粒细胞

在抗凝血酶中,最重要的是 C

A 抗凝血酶ⅠB抗凝血酶Ⅱ

C抗凝血酶ⅢD抗凝血酶Ⅴ

E抗凝血酶Ⅳ

低温贮存较久的血液,血浆中哪种离子浓度高于正常 A

A K+

B Ca2

C Na+

D HCO3-

E Mg2+

不依赖维生素K的凝血因子有 B

A 因子ⅦB因子Ⅷ

C因子ⅨD因子Ⅹ

E因子Ⅱ

Rh阳性血是由于红细胞表面含有D

A A抗原

B B抗原

C C抗原

D D抗原

E E抗原

释放嗜酸性粒细胞趋化因子A的细胞是 C

A 嗜中性粒细胞

B 嗜酸性粒细胞

C 嗜碱性粒细胞

D 单核—巨噬细胞

E 淋巴细胞

释放过敏性慢反应作用物质的细胞是 C

A 嗜中性粒细胞

B 嗜酸性粒细胞

C 嗜碱性粒细胞

D 单核—巨噬细胞

E 淋巴细胞

参与对蠕虫免疫的细胞是 B

A 嗜中性粒细胞

B 嗜酸性粒细胞

C 嗜碱性粒细胞

D 单核—巨噬细胞

E 淋巴细胞

具有变形能力,并释放集落刺激因子的细胞是 D

A 嗜中性粒细胞

B 嗜酸性粒细胞

C 嗜碱性粒细胞

D 单核—巨噬细胞

E 淋巴细胞

能够释放组胺酶的细胞是 B

A 嗜中性粒细胞

B 嗜酸性粒细胞

C 嗜碱性粒细胞

D 单核—巨噬细胞

E 淋巴细胞

参与体液免疫的细胞是 D

A 嗜中性粒细胞

B 嗜酸性粒细胞

C 嗜碱性粒细胞D淋巴细胞

E单核细胞

参与非特异性细胞免疫的细胞是 A

A 嗜中性粒细胞

B 嗜酸性粒细胞

C B淋巴细胞D嗜碱性粒细胞

E T淋巴细胞

骨髓受到X线损害引起的贫血是 A

A 再生障碍性贫血

B 小细胞性贫血

C 巨幼红细胞性贫血

D 溶血性贫血

E 地中海贫血

内因子缺乏引起的贫血 C

A 再生障碍性贫血

B 小细胞性贫血

C 巨幼细胞性贫血

D 溶血性贫血

E地中海贫血

胃大部切除病人易发生 C

A 再生障碍性贫血

B 小细胞性贫血

C 巨幼红细胞性贫血

D 溶血性贫血

E 地中海贫血

营养不良引起的贫血为 B

A 再生障碍性贫血

B 小细胞性贫血

C 巨幼红细胞性贫血

D 溶血性贫血

E 地中海贫血

影响全血比重的主要因素是 B

A 红细胞中血红蛋白的含量

B 血液中红细胞的数量

C 血浆中白蛋白的含量

D 血浆中无机盐含量

E 血浆中球蛋白含量

影响血浆比重的主要因素是 B

A血液中红细胞的数量

B血浆中白蛋白的含量

C血浆中无机盐含量

D血浆中纤维蛋白原含量

E 血浆的体积

影响红细胞比重的主要因素是 A

A 红细胞中血红蛋白的含量

B 血液中红细胞的数量

C 血液中白蛋白的含量

D血液中纤维蛋白原含量

E 与红细胞的体积有关

红细胞膜上Na+—K+泵活动需要 B

A ADP

B ATP

C CAMP

D cGMP

E AC

血小板聚集释放的物质 A

A ADP

B ATP

C CAMP

D PGG2

E DG

PGI2使血小板内哪种物质增多而抑制血小板聚集C

A ADP

B ATP

C CAMP

D cGMP

E IP3

生成花生四烯酸所需的酶 A

A 磷脂酶A2

B 环氧化酶

C 前列腺素合成酶

D 血栓素合成酶

E 环化酶

生成血栓素A2所需的酶 D

A 磷脂酶A2

B 环氧化酶

C 前列腺素合成酶

D 血栓素合成酶

E 环化酶

生成前列腺素G2和H2所需的酶 B

A 磷脂酶A2

B 环氧化酶

C 前列腺素合成酶

D 血栓素合成酶

E 环化酶

构成血浆晶体渗透压的主要成份是 B

A 白蛋白

B NaCl等无机离子

C 纤维蛋白原

D 球蛋白

E 血小板和红细胞

构成血浆胶体渗透压的主要成份是 A

A 白蛋白

B NaCl等无机离子

C 纤维蛋白原

D 球蛋白

E 葡萄糖等有机物

参与机体免疫功能的成份是 C

A白蛋白B纤维蛋白原

C球蛋白D葡萄糖等有机物E NaCl等无机物

于凝血功能有关的成份是 C

A 白蛋白

B NaCl

C 纤维蛋白原

D 球蛋白

E 尿素

乙型血友病缺乏下列哪种凝血因子 D

A 因子ⅩB因子Ⅻ

C因子ⅧD因子Ⅸ

E因子Ⅰ

丙型血友病缺乏下列哪种凝血因子 D

A因子ⅩB因子Ⅷ

C因子ⅨD因子Ⅺ

E因子Ⅰ

红细胞的渗透脆性越大,容易发生 C

A 血栓形成

B 叠连

C 对低渗溶液抵抗力较小

D 血沉增快

E 可塑变形性越大

内源性凝血途径的始动因子是 C

A因子ⅠB因子Ⅱ

C因子ⅫD因子Ⅹ

E因子Ⅲ

外源性凝血途径的始动因子是 C

A因子ⅩB因子Ⅻ

C因子ⅢD因子Ⅸ

E因子Ⅶ

关于血型的描述下列哪项不正确 C

A O型血红细胞不含血型抗原

B A型血红细胞有A 凝集原

C B型血的血清中含有抗B凝集素

D 血型抗原由遗传因素决定

E B型血的红细胞上含有B凝集原

关于血型的描述下列哪项不正确 A

A O型血的血清中既无抗A凝集素,也无B凝集素

B A型血的血清中无抗A 凝集素

C B型血的血清中无抗B凝集素

D 血型抗原由遗传因素决定

E AB型血的红细胞上既有A凝集原,又有B凝集原

关于血型的描述下列哪项不正确 C

A A型血的血清中含有抗

B 凝集素

B B型血的血清中含有抗A凝集素

C AB型血的血清中既有抗A凝集素,又有抗B凝集素

D 血型抗原由遗传因素决定

E B型血红细胞上含有B凝集素

关于血型的描述下列哪项不正确 B

A A型血红细胞有A凝集素

B B型血血清中有抗B凝集素

C O型血红细胞不含血型抗原

D AB型学血清中无抗A,也无抗B凝集素

E A型血血清中无抗A凝集素

在0.85%NaCl溶液中红细胞的形态是 A

A 正常

B 膨大

C 缩小

D 皱缩

E 很难确定

在0.95%NaCl溶液中红细胞的形态是 C

A 正常

B 膨大

C 缩小

D 破裂

E 不能确定

在1.9%尿素溶液中红细胞的形态是 D

A 正常

B 缩小C皱缩 D 破裂溶血E 稍大一些

构成血浆晶体渗透压的主要物质是 B

A 纤维蛋白原B氯化钠等无机离子C 白蛋白 D 球蛋白

E 维生素

一般能使血小板聚集均可使血小板内 C

A ATP减少

B ADP减少

C Ca2 增加

D CAMP增加

E cGMP增加

下列凝血因子中,哪种不是蛋白质 B

A 因子Ⅰ和因子Ⅱ

B PF3

C 因子Ⅴ和因子Ⅻ

D 因子Ⅸ

E 因子Ⅶ

ABO血型的抗体为A

A IgM

B IgG

C Ig

D D IgE

E 分子量小的不完全抗体

Rh血型的抗体为B

A IgM

B IgG

C Ig

D D IgE

E 分子量大的天然抗体

依赖维生素K的凝血因子有 B

A 因子ⅠB因子Ⅱ

C 因子ⅢD因子Ⅳ

E 因子Ⅴ

依赖维生素K的凝血因子有 B

A 因子ⅤB因子Ⅶ

C 因子ⅧD因子Ⅺ

E 因子Ⅲ

依赖维生素K的凝血因子有 C

A 因子ⅤB因子Ⅷ

C 因子ⅩD因子Ⅺ

E 因子Ⅰ

依赖维生素K的凝血因子有 C

A 因子ⅤB因子Ⅷ

C 因子ⅨD因子Ⅻ

E 因子Ⅰ

不依赖维生素K的凝血因子有 C

A 因子ⅡB因子Ⅹ

C 因子ⅪD因子Ⅸ

E 因子Ⅶ

不依赖维生素K的凝血因子有 B

A 因子ⅡB因子Ⅲ

C 因子ⅦD因子Ⅹ

E 因子Ⅸ

不依赖维生素K的凝血因子有 D

A 因子ⅦB因子Ⅱ

C 因子ⅩD因子ⅩⅢ

E 因子Ⅸ

Rh阴性血是由于红细胞表面不含有D

A A抗原

B B抗原

C C抗原

D D抗原

E E 抗原

释放前列腺素E 抑制嗜碱性粒细胞合成和释放生物活性物质的细胞是 C

A 嗜中性粒细胞B嗜碱性粒细胞

C 嗜酸性粒细胞D淋巴细胞

E 单核细胞

能够释放肝素作为酯酶的辅基,这种细胞是 C

A 嗜中性粒细胞

B 嗜酸性粒细胞

C 嗜碱性粒细胞

D 单核—巨噬细胞

E 淋巴细胞

缺乏维生素B12所导致的贫血类型是 C

A 再生障碍性贫血

B 小细胞性贫血

C 巨幼红细胞性贫血

D 溶血性贫血

E 地中海贫血

缺乏叶酸所导致贫血类型是 C

A 再生障碍性贫血

B 小细胞性贫血

C 巨幼红细胞性贫血

D 溶血性贫血

E 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

缺铁引起的贫血类型是 B

A 再生障碍性贫血

B 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

C 巨幼红细胞性贫血

D 溶血性贫血

E 地中海贫血

PGI2使血小板内什么物质减少而抑制血小板聚集D

A ATP

B ADP

C CAMP

D Ca2

E cGMP

TXA2使血小板内什么物质增多而促进血小板聚集C

A ATP

B CAMP

C Ca2

D cGMP

E DG

TXA2是血小板内什么物质减少而促进血小板聚集C

A ATP

B ADP

C CAMP

D Ca2

E cGMP

催化PGH2转化为PGI2的酶有 D

A 磷脂酶A2

B 环加氧酶

C 血栓烷合成酶

D 前列腺素合成酶

E 环化酶

下列哪一项不是血沉加快的原因 A

A 血浆中白蛋白增多

B 血浆中纤维蛋白原增多

C 血浆中胆固醇增多

D 活动性关节炎

E 风湿性关节炎

下列哪一项不是血沉加快的原因 A

A 血浆中卵磷脂含量增多

B 血浆中球蛋白增多

C 血浆中纤维蛋白原增多

D 血浆中胆固醇增多

E 结核和风湿病时

关于血小板的描述,错误的是 C

A 由骨髓巨核细胞胞浆裂解而成

B 具有维护血管壁完整的作用

C 血小板具有正常的细胞结构,只是结构比其它细胞小

D 在生理止血中起重要作用

E 在止血和凝血中均起重要作用

红细胞消耗葡萄糖产生的能量用于 B

A 使尿素通过细胞膜

B 供给细胞膜上钠钾崩的活动,维持红细胞膜的完整性

C 用于结合、携带氧气

D 用于Cl-和HCO3-等负离子的跨膜转运

E 用于携带CO2

有关ABO血型系统,错误的描述是 D

A 红细胞膜上有A、B两种抗原

B 血清中有抗A、抗B两种凝集素

C AB型血的血清中不含凝集素

D O型血的红细胞上有A、B两种抗原

E O型血血清中有抗A、抗B两种凝素

关于红细胞生成的描述,哪一种是错误的 D

A 需铁和蛋白质作为原料

B 需促成熟因子Vit—B12和叶酸

C 受促红细胞生成素和雄激素的调节

D 受氧分压的调节,血氧分压下降时,红细胞生成减少

E 男性红细胞数目高于女性,由于雄激素的影响

哪一项不是红细胞的生理特性 B

A 悬浮稳定性

B 黏附聚集性

C 可塑变形性

D 渗透脆性

E 运输氧和二氧化碳

有关Rh血型系统,正确的描述是 C

A 有天然的IgM型抗体

B 有天然的IgG型抗体

C 人群中决大多数为Rh阳性血型

D 人群中决大多数为Rh阴性血型

E 部分少数民族人群中,Rh阴性血型比例较汉族人高

生理性止血过程不包括 C

A 受损的血管收缩

B 血小板聚集,形成血栓

C 红细胞聚集

D 形成纤维蛋白凝块

E 血小板内收缩蛋白收缩,形成坚实止血栓

下列哪种情况可以缓解和防止血液凝固 A

A 血液中加入枸橼酸钠

B 血液中加入钙离子

C 血小板数量增加

D 红细胞数量增加

E 升高温度

血液凝固的过程不包括 C

A 形成凝血酶原激活物

B 形成凝血酶

C 形成纤维蛋白原

D 形成纤维蛋白

E 表面激活阶段和磷脂表面阶段

引起血小板聚集的重要的物质不包括 B

A 凝血酶

B 纤溶酶

C ADP

D TXA2

E PGI2 抗凝血酶Ⅲ的抗凝机理是 D

A 去除了血浆中的Ca2

B 去除掉了血浆中的纤维蛋白原

C 增强了肝素的抗凝作用

D 封闭了某些凝血因子的丝氨酸残基

E 促血小板提供磷脂表面

影响血小板聚集的因素,论述错误的是 D

A ADP可促进血小板聚集

B TXA2可促进血小板聚集

C 血小板内CAMP降低可促进血小板聚集

D 血小板内CAMP升高可促进血小板聚集

E PGI2抑制血小板聚集

高于交叉配血实验,错误的是 D

A 献血者红细胞的抗原与受血者血清的抗体为主侧

B 献血者血清的抗体与受血者红细胞的抗原为主侧

C 主侧与次侧均不发生凝集反应为同型血

D 次侧反应,但主侧不反应可以大量输血

E 次侧反应,但主侧不反应,只可以少量慢速输血

纤溶系统不包括 C

A 纤溶酶原

B 纤溶酶

C 纤维蛋白

D 纤溶抑制物

E 纤溶酶原激活物

关于血清与血浆的区别的描述,错误的是 C

A 血清是血液凝固中释放出来的物质

B 血清中缺少某些凝血因子

C 加入组织因子后,血清会发生凝固

D 血清中缺乏纤维蛋白原

E 血清较血浆中增添了少量血液凝固时血管内皮细胞释放出化学物质

人体血液中的抗凝物质不包括 B

A 肝素

B 枸橼酸钠

C 抗凝血酶Ⅲ

D 蛋白质C 系统

D 组织因子途径抑制物

关于凝血因子Ⅶ的说法,下列哪项错误 A

A 是外源性凝血途径的起始因子

B 于组织因子形成的复合物可启动外源行凝血

C 可被凝血因子Ⅹa激活

D 组织因子途径抑制物可使其灭活

E 可被凝血因子Ⅸa激活

在凝血过程中,下列哪种因子不是辅因子 B

A Ⅲ因子

B Ⅶ因子

C Ⅳ因子

D Ⅴ因子

E Ⅰ因子

关于凝血酶的说法,错误的是 D

A 可使纤维蛋白原水解,形成纤维蛋白单体

B 可激活因子

C 可激活血小板,从而提供凝血因子相互作用的膜表面

D 可抑制蛋白质C系统

E 促进血小板的聚集

关于纤溶酶作用的描述,错误的是D

A 水解纤维蛋白原和纤维蛋白

B 水解凝血酶,凝血因子V和VIII

C 激活血浆中的补体系统

D在血浆中总以有活性的酶形存在

E与血管的再通有关

肝素的作用不包括B

A增强抗凝血酶与凝血酶的亲和力

B促使血小板聚集

C由肥大细胞和嗜碱性粒细胞分泌

D可使血管内皮细胞释放抗凝物质

E促凝血过程

具有吞噬机能的细胞有A

A嗜中性粒细胞

B嗜酸性粒细胞

C嗜碱性粒细胞

D淋巴细胞

E红细胞

有关Rh血型系统,错误的是B

A人群中绝大多数为Rh阳性血型

B有天然的IgM抗体

CRh阳性的人接受输血时不会因Rh血型不同而发生凝集反应

DRh阴性的人在接受Rh阳性的血液两周后,再次接受Rh阳性的血液有可能发生凝集反应

ERh阴性的母亲怀孕一个Rh阳性的胎儿有可能发生溶血

最新生理学习题(带答案)5

一、单项选择题 1.内呼吸是指() A.组织细胞和毛细血管血液之间的气体交换 B.肺泡和肺毛细血管血液之间的气体交换 C.细胞器之间的气体交换 D.细胞内的生物氧化过程 2.肺通气的动力来自() A.肺的舒缩运动 B.呼吸肌的舒缩 C.胸内负压的周期性变化 D.肺内压和胸内压之差 3.下列关于平静呼吸的描述,那一项是错误的() A.吸气时肋间外肌收缩 B.吸气时膈肌收缩 C.呼气时呼气肌收缩 D.呼气时膈肌和肋间外肌舒张 4. 正常人平静呼吸时() A.呼出气二氧化碳分压>肺泡气二氧化碳的分压B.肺泡气二氧化碳分压约两倍于大气二氧化碳分压C.肺泡水汽压约为肺泡二氧化碳分压的1/2 D.肺动脉血氧分压约等于肺静脉血二氧化碳分压5.在下列哪一时相中,肺内压等于大气压()

A.吸气末和呼气初 B.呼气初和呼气末 C.呼气末和吸气初 D.呼气末和吸气末 6.胸膜腔内的压力是由下列哪个因素形成的() A.大气压-非弹性阻力 B.大气压+跨肺压 C.大气压-肺回缩力 D.大气压+肺回缩力 7.维持胸内负压的必要条件是() A.呼吸道存在一定阻力 B.胸膜腔密闭 C.呼气肌收缩 D.肺内压低于大气压 8.呼气末胸膜腔内压() A.高于大气压 B.等于大气压 C.低于吸气末胸内压值 D.高于吸气末胸内压值 9.肺的弹性回缩力见于() A.吸气初

B.吸气末 C.呼气初 D.以上都存在 10.肺泡表明活性物质() A.能增加肺泡表面张力 B.使肺顺应性增加 C.由肺泡Ⅰ型细胞所分泌 D.主要成分是二硬脂酰卵磷脂 11.在下列哪种情况下,肺的顺应性增加() A.气道阻力增加 B.气道阻力减小 C.肺弹性阻力增加 D.肺弹性阻力减小 12.下列关于使呼吸道管径变小的叙述,哪一项是不正确的() A.呼气 B.胸内压升高 C.呼吸道周围压力下降 D.迷走神经兴奋 13.肺总容量等于() A.潮气量+肺活量 B.潮气量+功能余气量

生理学习题及答案(完整版)

细胞 一、名词解释 神经调节体液调节(全身性体液调节局部性体液调节) 自身调节正反馈负反馈单纯扩散 易化扩散主动转运阈强度阈电位静息电位 动作电位局部兴奋极化去极化超极化 复极化兴奋-收缩耦联(不)完全强直收缩 二、问答题 1、试述细胞膜转运物质的主要形式。 2、试述静息电位、动作电位的概念及其产生的机制。 3、试述骨骼肌肌丝滑行的基本过程。 4、试述骨骼肌兴奋-收缩耦联的过程。 答案 一、名词解释 神经调节:是指通过神经系统的活动实现对机体各部的功能调节 体液调节:是指体内的一些细胞产生并分泌的化学物质(激素、生物活性物质、代谢产物)通过体液对机体功能的调节 通常将激素通过血液循环到全身各处发挥作用称为全身性体液调节;而组织、细胞产生的乳酸、组织胺等化学物质及代谢产物经过局部体液扩散所发挥的作用,称为局部体液调节 自身调节:是指某些组织、细胞自身也能对周围环境变化发生适应性的反应,这种反应并不依赖于神经或体液因素的作用,而是组织、细

胞本身的生理特性 正反馈:是指受控部分发出的反馈信息,通过反馈联系到达控制部分后,促进或上调了控制部分的活动 负反馈:是指受控部分发出的反馈信息通过反馈联系到达控制部分后,使控制部分的活动向其原活动相反的方向变化 单纯扩散:细胞内外液中的脂溶性的溶质分子,不耗能、顺浓度差直接跨膜转运,如:氧气、二氧化碳等脂溶性物质 易化扩散:体内有些物质虽不溶于脂质或在脂质中的溶解度很小,不能直接跨膜转运,但它们在胞膜结构中特殊蛋白质的协助下,也能从膜的高浓度一侧向低浓度一侧移动扩散,这种转运形式称为易化扩散主动转运:细胞膜通过本身的某种耗能过程将某些小分子物质或离子逆浓度差或电位差进行的转运过程 阀强度:也称阀值,即在刺激作用时间和强度—时间变化率固定不变的条件下,能引起组织细胞兴奋所需的最小刺激强度 阀电位:当膜电位去极化到某一临界值,膜上的钠通道突然大量开放,钠离子大量内流而产生动作电位,膜电位的这个临界值称为阀电位 静息电位:是指细胞在未受刺激时(静息状态下)存在于胞膜内、外两侧的电位差 动作电位:在原有静息电位的基础上,如果胞膜受到一个适当的刺激,其膜电位会发生一次迅速的、短暂的、可扩布性的电位波动,这种膜电位的波动称为动作电位 局部兴奋:当胞膜受到较弱刺激时,受刺激局部胞膜的少量钠离子通

生理学第四章血液循环习题及答案

第三章循环生理 【习题】 一、名词解释 1.心肌自动节律性 2.窦性心律 3.异位心律 4.房室延搁 5.期前收缩 6.代偿间歇 7.心率 8.心动周期 9.每搏输出量 10.心输出量 11.射血分数 12.心指数13.心力储备 14.动脉血压 15.收缩压 16.舒张压 17.平均动脉压 18.脉搏压 19.中心静脉压 20.微循环 二、填空题 1.心室肌细胞动作电位1期复极是因_______外流产生的。 2.心室肌细胞的阈电位相当于_______通道的激活电位。 3.心肌细胞的生理特性有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 4._______自律性最高。其原因是由于_______期自动_______速度快,被称为正常心脏。 5.主要根据心肌细胞动作电位_______期去极机制的不同,把心肌细胞分为快反应细胞及慢反应细胞。 6.心脏中传导速度最快的是_______。 7._______和_______是慢反应心肌细胞。 8.心肌快反应细胞动作电位0期是由_______内流所致,2期是由_______负载内向离子流和_______携带外向离子流所形成。 9.窦房结细胞0期去极化是由_______负载内向离子流所致,3期是由_______外流所致。 10.决定和影响自律性的最重要因素是_______。 11.决定和影响传导性的最重要因素是_______。 12.心肌兴奋性周期变化经历_______,_______和_______。 13.决定和影响兴奋性的因素有_______,_______,_______。 14.心肌发生兴奋后,有一段时间,无论给它多强的刺激,都不能引起它再兴奋,此期称为_______。 15.成人正常心率为_______~_______次/min。 16.在一个心动周期中,心室容积保持相对不变的时期是_______和_______。 17.用心音图描记心脏有四个心音。第一个心发生于_______;第二心音发生于_______;第三心音发生于_______;第四心音发生于_______。 18.正常成人安静状态下,心脏每分输出量为_______。 19.正常成人安静时每搏输出量为_______,心指数约为_______。 20.心脏的射血与充盈过程主要动力来源于_______的舒缩活动。 21.心率加快时,心动周期缩短,其中主要缩短的是_______。 22.在一定范围内,增加心脏后负荷,会同时增加_______,使心室收缩张力_______。 23.剧烈运动可使心舒末期容积从140 ml增加到160 ml,此称_______储备。 24.典型心电图包括五个基本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5.QRS波群出现在_______开始收缩之前,其波幅与T波相比通常较_______。 26.心电图上的_______间期是冲动从窦房结传到房室束所需要的时间。 27.心动周期中室内压最高在_______期末;最低在_______期末。 28.每搏输出量与心舒末期容积百分比称_______。 29.影响每搏输出量的因素有_______,_______和_______。 30.安静和空腹状态下,每平方米体表面积的心输出量称_______。 31.血流动力学中,血流阻力与_______ 和_______成正比,与_______4次方成反比。 32.在体循环中,平均血流速度在_______最快,在_______最慢。血压以_______最高,_______最低。 33.平均动脉压等于_______。 34.正常成人安静时的收缩压值为_______,舒张压为_______,脉压为_______。 35.影响动脉血压的因素有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 36.增加每搏输出量将导致收缩压_______,脉搏压_______。 37.每搏输出量正常的高血压患者,由于其动脉顺应性减小,脉压则_______。

生理学实验思考题答案

6骨骼肌收缩的总和与强直收缩 1、分析肌肉发生收缩总和的条件与机制。 条件:后一次刺激落入前一次刺激的收缩期内。 机制:若后一次刺激落入前一次刺激的绝对不应期内,则不会有动作电位产生,所以不会产生二次收缩的任何反应,若后一刺激落入前一刺激的相对不应期内,会产生一次较弱的二次兴奋,致使终池释放较多的Ca+从而产生一次较强的肌肉收缩。 2、分析讨论不完全强直收缩和完全强直收缩的条件与机制。 当一串刺激作用于肌肉时,若后一刺激落入前一刺激的舒张期内,则会使肌肉再一次收缩后,还未完全舒张就发生另一次收缩,此谓不完全强直收缩。后一次刺激(如果频率足够高时,也可能是后几次刺激)落入前一次刺激的收缩期内,则前后的刺激产生的收缩发生融合,使得肌肉的收缩力显著增大并持续表现为收缩状态,从而产生强直收缩。 3、何为临界融合刺激频率? 指产生不完全强直收缩的刺激频率与产生完全强直收缩的刺激频率的分界频率。 4、本实验表明骨骼肌的那些生理特性?试说明其生理意义? 答:当骨骼肌在收到足够靠近的刺激时会发生收缩的融合。若为一串刺激,如果频率足够高则会发生强直收缩。 当肌肉发生强直收缩时,肌肉的收缩力度会显著增加,而且能在不破坏肌肉生理功能的前提下持续一段时间。这就为机体的持续运动,以及持续发力并保持一种用力姿态提供了实现的前提。 神经干复合动作电位的记录与观察 1、神经干动作电位的图形为什么不是“全或无”的? 一条神经干中有无数条神经纤维,每条神经纤维的直径和长度不同,膜特性也不完全一样,故兴奋性不同、阈值各异,而本实验记录到的双相动作电位是神经干中各条神经纤维动作电位的复合表现。故神经干没有确定的阈值。因此,神经干动作电位不会有“全或无”的特征。 2、你测量出来的神经干复合动作电位为什么与细胞内记录的不一样。 同一题,神经干复合动作电位是许多条神经纤维的复合电位表现,因此与单个细胞内记录的不同。 3、神经干的动作电位为什么是双相的?在两个引导电极之间损伤标本后,为什么动作电位 变为单相?单相(上相)的动作电位形状与双相(有下相)有何不同?为什么? 因为动作电位是由两电极的电位差计算出的。当去极化的电位传到第一个电极时,显示电位差是正的,当传导第二个电极时,第一个电极处电位回复,二者相减就变为负的。故动作电位是双相。损伤标本后动作电位传不到第二电极,故只显示正相动作电位。 单相动作电位的区间较双相动作电位得上相部分要短,因为在两电极之间动作电位就已经停止。 4、神经干的动作电位的上、下图形的幅值和波宽为什么不对称? 在剥离蟾蜍的坐骨神经时,某些神经被切断导致神经干的直径不等,传导动作电位的神经的数目在不断改变,所以造成其幅值和波宽的不对称。 5、如果将神经干标本的末梢端置于刺激电极一侧,从中枢端引导动作电位,图形将发生什 么样的变化?为什么? 图形的幅度会变小但是相位不会发生变化,因为神经的末梢端神经纤维数较中枢端少,而且在两个神经元相接的地方只能单相传导兴奋,故若在末梢端刺激在中枢端引导幅值

生理学-血液练习题

生理学-血液练习题 一、A1 1、红细胞的主要功能是 A、参与过敏反应 B、运输氧气和二氧化碳 C、生理性止血作用 D、吞噬细菌和异物 E、使血液成为红色 2、关于白细胞分类计数,叙述正确的是 A、淋巴细胞占50%~70% B、中性粒细胞占20%~40% C、嗜碱性粒细胞占3%~8% D、嗜酸性粒细胞占0.5%~5% E、单核细胞细胞0%~1% 3、在0.85%NaCl溶液中红细胞的形态 A、红细胞叠连 B、开始出现溶血 C、红细胞沉降速率加快 D、完全溶血 E、无明显变化 4、合成血红蛋白的重要原料是 A、叶酸 B、叶酸和铁 C、维生素B12 D、蛋白质和铁 E、维生素B12和铁 5、人体主要的造血原料是 A、维生素B12 B、叶酸 C、蛋白质和铁 D、维生素B12和铁 E、叶酸和铁 6、中性粒细胞的主要功能是 A、产生抗体 B、产生细胞因子 C、参与过敏反应 D、吞噬外来微生物 E、产生慢反应物质 7、白细胞的叙述,错误的是 A、正常成年人血液中总数为(3.5~5.0)×109/L

B、总数中,中性粒细胞占50%~70% C、总数中,淋巴细胞占20%~40% D、总数中,单核细胞占3%~8% E、总数中,嗜酸性粒细胞占0.5%~5% 8、不属于红细胞特性的是 A、通透性 B、可塑性 C、趋化性 D、渗透脆性 E、悬浮稳定性 9、在0.4%NaCl溶液中红细胞的形态变化是 A、红细胞叠连 B、红细胞皱缩 C、红细胞沉降速率加快 D、出现溶血 E、无明显变化 10、与红细胞沉降率密切相关的因素是 A、渗透脆性 B、叠连现象 C、氧合作用 D、黏滞性 E、温度 11、正常情况下,成年男性的红细胞的正常值是 A、5.0×1013/L B、5.0×1010/L C、5.0×1012/L D、5.0×1011/L E、5.0×109/L 12、红细胞的叙述错误的是 A、我国正常成年男性数量(4.5~5.5)×1012/L B、我国正常成年女性数量(3.5~5.0)×1012/L C、叶酸是红细胞生成的主要调节物质 D、含多种缓冲对,具有较强的缓冲能力 E、主要功能是运输O2和CO2 13、血小板的叙述,正确的是 A、正常成人血液中数量为(100~300)×109/L B、由成熟的单核细胞胞浆裂解脱落而生成 C、生成受EPO的调节 D、进入血液的血小板平均寿命为7~14小时 E、衰老的血小板在骨髓中被破坏

生理学 第三章血液练习题及答案

第三章血液 试题精选 一、填空题 1.体液约占体重的① %,其中细胞内液约占体重的② %,细胞外液约占体重的③ %,血浆约体重的④ %。 2血装的渗透压大约与① %葡萄糖或② %氯化钠溶被相等,当血浆渗之 压明显降低时,进人红细胞内的水分③,致使红细胞④这种现象称为渗透性⑤。 3.用盐析法可将血浆蛋白分为①、②和③三大类。其中含量最多的是④它是构成血浆⑤渗透压的主要成分,⑥是防御功能的的重要组成部分,⑦则参与血液凝固。 4.正常人血家的PH值为①,成它取决于血浆中主要缓冲对②的比值,正常值为③。 5.造血过程可分为①阶段、②阶段和③阶段等三个阶段。 6.红细胞的功能是①和②。生成红细胞所需的原料主要有③、 ④、⑤和⑥。 7. 白细胞可分为①、②、③、④和⑤等五类。 8.正常成人血小板的数量是①,当血小板数减少到② _以下时,可出现紫癜。 9.参与凝血过程的物质称为①。按其被发现的先后顺序,以②统一命名。血液凝固的三个基本步骤是③、④和⑤。按始动凝血的因子来源的不同,凝血过程可分为⑥性凝血和⑦性凝血两条途径。 10. 体内的抗凝系统可分为①抗凝系统和②抗凝系统两类。 11. 纤溶系统包括四种成分,即①、②、③和④。 12. ABO血型系统将人类的血型分成①型、②型、③型和④ 型四种血型;Rh血型系统将人类的血型分成⑤和⑥两种血型。 二、选择题 [A型题] 1.机体细胞内液与组织液通常具有相同的() A. [Na+] B. [K+] C. [Ca2+] D.胶体渗透压 E.总渗透压 2.用溶血标本测定血清中的离子浓度,其结果是() A.血[K+ ]偏高 B.血[Na+ ]偏高 C.血[Ca2+ ]偏高 D.血[Cl- ]偏高 E.各种离子浓度变化不大 3. 血沉加快表示红细胞的() A.膜通透性增大 B.脆性增大 C.脆性减小

生理学习题及答案

生理学习题及答案 第一章绪论 一、名词解释 1.新陈代谢 2.兴奋性 3.内环境 4.生物节律 5.神经调节 6.负反馈 二、单项选择题 1.人体生理学的任务是为了阐明: A.人体细胞的功能 B.人体与环境之间的关系 C.正常人体功能活动的规律 D.人体化学变化的规律 E.人体物理变化的规律 2.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 A.反射 B.反应 C.适应 D.正反馈 E.负反馈 3.维持机体稳态的重要途径是: A.神经调节 B.体液调节 C.自身调节 D.正反馈 E.负反馈 4.可兴奋细胞兴奋时,共有的特征是产生:

A.收缩反应 B.神经冲动 C.分泌 D.电位变化 E.反射 5.条件反射的特征是: A.种族遗传 B.先天获得 C.数量较少 D.个体在后天生活中形成 6.以下不属于反射弧的环节是: A.中枢 B.突触 C.效应器 D.外周神经 7.迷走神经传出纤维的冲动可看作是: A.反馈信息 B.控制信息 C.控制系统 D.受控系统 8.在自动控制系统中,从受控系统达到控制系统的信息称为: A.控制信息 B.反馈信息 C.干扰信息 D.参考信息 E.偏差信息 三、问答题 1.简述负反馈的生理意义。 2.试述人体功能的调节方式。 第一章绪论复习题参考答案 一、名词解释 1.新陈代谢: 生物体不断与环境进行物质和能量交换,摄取营养物质以合成自身的物质,同时不断分解自身衰老退化物质,并将其分解产物排出体外的自我更新过程称为新陈代谢。 2.兴奋性: 可兴奋细胞感受刺激产生动作电位的能力或特性,称为兴奋性。 3.内环境:

体内各种组织细胞直接生存的环境称内环境。 4.生物节律: 生物体内的各种功能活动按一定的时间顺序发生变化,如果这种变化能按一定时间规律周而复始的出现,就叫节律性变化,而变化的节律就叫生物节律。 5.神经调节: 机体内许多生理功能是由神经系统的活动调节完成的,称为神经调节。反射是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 6.在闭环控制系统中,受控部分发出的反馈信息抑制控制部分的活动,使其活动减弱,这种反馈称为负反馈。二、选择题 1.C 2.A 3.E4.D5.D6.B7.B8.B 第二章细胞复习思考题 一、选择题 (一)单项选择题: 1.单纯扩散、易化扩散和主动转运的共同特点是 A.要消耗能量 B.顺浓度梯度 C.需要膜蛋白帮助 D.转运的物质都是小分子 2.通常用作衡量组织兴奋性高低的指标是 A.动作电位幅度 B.组织反应强度

生理学生理学试题库(第四章血液循环)练习题考试卷模拟考试题.docx

《2012生理学试题库(第四章血液 循环)练习题》 考试时间:120分钟 考试总分:100分 遵守考场纪律,维护知识尊严,杜绝违纪行为,确保考试结果公正。 1、心动周期中,左室内压升高速率最快的时相在( ) A.心房收缩期 B.等容收缩相 C.快速射血相 D.减慢射血相 E.快速充盈相 2、可引起射血分数增大的因素( ) A.心室舒张末期容积增大 B.动脉血压升高 C.心率减慢 D.心肌收缩能力增强 E.快速射血相缩短 3、反映心脏健康程度的指标是( ) A.每分输出量 B.心指数 C.射血分数 D.心脏作功量 E.心力储备 4、用于分析比较不同身材个体心功能的常用指标是( ) A.每分输出量 B.心指数 C.射血分数 D.心脏作功量 E.心力储备 姓名:_______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_______ 学号:________________ --------------------密----------------------------------封 ----------------------------------------------线---------------------- ---

5、用于分析比较动脉血压值不相同的个体之间心脏泵功能的常用指标是() A.每分输出量 B.心指数 C.射血分数 D.心脏作功量 E.心力储备 6、心肌不产生完全强直收缩的原因是心肌() A.为机能合胞体 B.肌浆网不发达,储 Ca2+ 少 C.有自律性 D.呈'全或无'收缩 E.有效不应期长 7、心肌的等长自身调节通过改变下列哪个因素调节心脏的泵血功能() A.肌小节初长 B.肌钙蛋白活性 C.肌浆游离Ca2+浓度 D.心肌收缩能力 E.横桥ATP 酶活性 8、动脉血压升高可引起() A.心室收缩期延长 B.等容收缩相延长 C.心室射血期延长 D.心室舒张期延长 E.心房收缩期延长 9、异长自身调节是由于下列哪项发生了变化() A.粗细肌丝重叠状态 B.横桥ATP 酶活性 C.胞浆游离Ca2+浓度 D.肌钙蛋白对Ca2+亲合力 E.肌动蛋白活性 10、正常人心率超过 180 次/min 时,心输出量减少的原因主要是哪一时相缩短() A.快速充盈相 B.减慢充盈相 C.等容收缩相 D.减慢射血相 E.心房收缩期

体育学院运动生理学考试必考试题

运动条件反射; ⑶在形成运动条件反射过程中, 肌肉的传入冲动起着重要作用, 这是条件刺 激强化的因素, 没有这种传入冲动条件刺激得不到强化, 运动条件反射就不能形成。 所以形 成运动条件反射是建立复杂的、连锁的、本体感受性的运动条件反射。 运动生理学复习资料(必考) 1、简要说明血液的生理功能。 答:血液的生理功能有:⑴血液的运输功能,血液能够携带机体所需要的氧、蛋白质、糖、 脂肪酸、维生素、水、电解质等,把它们运送到全身各部分的组织细胞,把体内产生的代谢 产物C02、尿素、肌酐等运送到肺、肾、皮肤和肠道等排出;⑵能够保持血液酸碱平衡,血 液中有抗酸和抗碱的缓冲对,能对酸、碱物质进行中和,保持 pH 相对稳定;⑶能够调节体 温,血液能大量吸收体内产生的热量,并运送到体表散发;⑷有防御和保护功能, 血浆中有 多种免疫物质,白细胞能对抗或消灭外来的细菌和毒素,血小板能防止损伤部位继续出血, 对人体有保护作用。 2、试述肾的泌尿过程。 答:肾的泌尿过程比较复杂,它是在肾单位和集合管中进行的,包括肾小球的滤过、肾小管 和集合管的重吸收、肾小管和集合管的分泌与排泄三个过程。 ⑴肾小球的滤过: 循环血液流过肾小球毛细血管网时, 除红细胞和大分子是的蛋白质外, 血 浆中的水和小分子溶质,包括少量较小分子量的血浆蛋白,都可滤入事囊腔内而形成滤液; ⑵肾小管和集合管的重吸收:滤液在流经肾小管和集合管时, 99%的水被重吸收,葡萄糖全 部被重吸收, 电解质也大部分被重吸收, 尿素等代谢尾产物仅小部分被重吸收或完全不被重 吸收; ⑶肾小管和集合管的分泌与排泄: 分泌是指管腔上皮细胞通过新陈代谢, 将所产生的 物质分泌到小管液的过程; 排泄是指小管上皮细胞将血液中的某些物质直接排入小管液中的 过程。 总之,肾小球滤过生成的滤液, 经过重吸收和分泌与排泄处理后, 就成了终尿, 并排出体外。 3、为什么说运动技能形成是建立复杂的、连锁的、本体感受性的运动条件反射? 答:运动技能的形成与建立一般的条件反射不同, 它是在本能和一般简单的运动条件反射的 基础上,建立起来的更复杂的运动条件反射。 ⑴参与形成运动条件反射活动的中枢是由许多个中枢,有视觉、听觉、皮肤感觉、内脏活动 中枢与运动中枢联合进行的; ⑵所有的运动技能都是成套的动作, 动作之间有如连续的链条, 前一个动作的结束是后一个动作的开始的刺激信号, 使整套动作技能形成一连串的链锁性的

体育学院运动生理学考试必考试题汇编

运动生理学复习资料(必考) 1、简要说明血液的生理功能。 答:血液的生理功能有:⑴血液的运输功能,血液能够携带机体所需要的氧、蛋白质、糖、脂肪酸、维生素、水、电解质等,把它们运送到全身各部分的组织细胞,把体内产生的代谢产物CO2、尿素、肌酐等运送到肺、肾、皮肤和肠道等排出;⑵能够保持血液酸碱平衡,血液中有抗酸和抗碱的缓冲对,能对酸、碱物质进行中和,保持pH相对稳定;⑶能够调节体温,血液能大量吸收体内产生的热量,并运送到体表散发;⑷有防御和保护功能,血浆中有多种免疫物质,白细胞能对抗或消灭外来的细菌和毒素,血小板能防止损伤部位继续出血,对人体有保护作用。 2、试述肾的泌尿过程。 答:肾的泌尿过程比较复杂,它是在肾单位和集合管中进行的,包括肾小球的滤过、肾小管和集合管的重吸收、肾小管和集合管的分泌与排泄三个过程。 ⑴肾小球的滤过:循环血液流过肾小球毛细血管网时,除红细胞和大分子是的蛋白质外,血浆中的水和小分子溶质,包括少量较小分子量的血浆蛋白,都可滤入事囊腔内而形成滤液; ⑵肾小管和集合管的重吸收:滤液在流经肾小管和集合管时,99%的水被重吸收,葡萄糖全部被重吸收,电解质也大部分被重吸收,尿素等代谢尾产物仅小部分被重吸收或完全不被重吸收;⑶肾小管和集合管的分泌与排泄:分泌是指管腔上皮细胞通过新陈代谢,将所产生的物质分泌到小管液的过程;排泄是指小管上皮细胞将血液中的某些物质直接排入小管液中的过程。 总之,肾小球滤过生成的滤液,经过重吸收和分泌与排泄处理后,就成了终尿,并排出体外。 3、为什么说运动技能形成是建立复杂的、连锁的、本体感受性的运动条件反射? 答:运动技能的形成与建立一般的条件反射不同,它是在本能和一般简单的运动条件反射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更复杂的运动条件反射。 ⑴参与形成运动条件反射活动的中枢是由许多个中枢,有视觉、听觉、皮肤感觉、内脏活动中枢与运动中枢联合进行的;⑵所有的运动技能都是成套的动作,动作之间有如连续的链条,前一个动作的结束是后一个动作的开始的刺激信号,使整套动作技能形成一连串的链锁性的运动条件反射;⑶在形成运动条件反射过程中,肌肉的传入冲动起着重要作用,这是条件刺激强化的因素,没有这种传入冲动条件刺激得不到强化,运动条件反射就不能形成。所以形成运动条件反射是建立复杂的、连锁的、本体感受性的运动条件反射。

家畜生理学实验思考题汇集

支配心脏的神经有哪些?各有何作用? 心脏受心交感神经和心迷走神经双重支配。 心交感神经的作用:心交感神经支配窦房结、房室交界、房室束、心房肌、心室肌,兴奋时,产生正性变时、变力、变传导作用(心率增快,心缩力增强,房室交界兴奋传导加快) 心迷走神经的作用:心迷走神经支配窦房结、心房肌、房室交界、房室束及其分支,少数支配心室肌,兴奋时,产生负性变时、变力、变传导作用(心率减慢,心缩力减弱,房室交界兴奋传导减慢) 血管受哪些神经支配?各有何作用? 支配血管的神经主要有交感缩血管神经,分布在除毛细血管前括约肌以外的全身各处的血管平滑肌上,其作用是使血管收缩,外周阻力增大。 交感舒血管神经支配骨骼肌血管,与运动时骨骼肌血流调节和防御反应有关。 副交感舒血管神经只分布于少数器官,如脑、唾液腺、胃肠道腺体及外生殖器的血管,使血管扩张,仅具调节局部血流的作用。 手术中出血如何处理? 1)组织渗血可用温热生理盐水纱布压迫止血。 2)较大血管出血必须要用止血钳夹住出血点及其周围少许组织,结扎止血。 夹闭一侧颈总动脉后血压的变化情况及为什么? 血压升高。机制如下:夹闭一侧颈总动脉后,同侧颈动脉窦血流量减少,颈动脉窦压力感受器发放冲动减少,窦神经传入冲动减少,导致: 1)心迷走中枢抑制,迷走神经传出冲动减少,对心脏的抑制作用减小,心跳加快加强,心输出量增多,血压升高。 2)心交感中枢兴奋,心交感神经传出冲动增多,心跳加快加强,心输出量增多,血压升高。3)缩血管中枢兴奋,缩血管交感神经纤维传出冲动增多,引起小动脉收缩,外周阻力增大,血压升高;小静脉收缩,回心血量增多,心输出量增多,血压增高。 电刺激迷走神经外周端,血压如何变化及为什么? 由于电刺激迷走神经外周端,其中的副交感纤维兴奋,末梢释放乙酰胆碱,作用于节后神经元,使之兴奋并释放乙酰胆碱。乙酰胆碱与心肌细胞膜上的M受体结合,M受体激活后转而激活G蛋白,G蛋白一方面调制K+通道,增强K+外流,使心肌细胞膜处于超极化状态,抑制细胞的活动;另一方面可抑制腺苷酸环化酶的活性,降低细胞内cAMP的浓度,调制钙通道,使钙通道关闭,产生负性变时、变力、变传导作用,使血压下降。 去甲肾上腺素和肾上腺素对心血管的作用有何不同? 肾上腺素和去甲肾上腺素对心血管活动的调节,是通过与相应的受体结合而实现的。去甲肾上腺素主要激活a受体;肾上腺素既能激活a受体,又能激活β受体,但对a受体的作用不如去甲肾上腺素强。 1)对心脏的作用肾上腺素与去甲肾上腺素都能激活心肌细胞膜上的β受体,引起正性变时、变力、变传导作用。在完整机体内注射去甲肾上腺素后,由于血压明显升高,可通过压力感受器反射使心率减慢,掩盖了去甲肾上腺素对心脏的直接作用。 2)对血管的作用由于去甲肾上腺素主要作用于a受体,而大多数血管平滑肌上的肾上腺素受体为a受体,因此,去甲肾上腺素能使大多数血管发生强烈收缩,导致血压急剧升高。

生理学第4章血液循环习题

第四章血液循环(同步练习题) 一、名词解释 1. 心动周期(cardiac cycle)13. 房室延搁(atrioventricular delay) 2. 每搏量(stroke volume)14. 血压(blood pressure) 3. 心输出量(cardiac output)15. 收缩压(systolic pressure) 4. 心指数(cardiac index)16 . 舒压(diastolic pressure) 5. 射血分数(ejection fraction)17. 脉压(pulse pressure) 6. 心力贮备(cardiac reserve)18 . 中心静脉压(central venous pressure) 7. 心音(heart sound)19. 平均动脉压(mean arterial pressure) 8. 心肌收缩能力(myocardial contractility)20. 微循环(microcirculation) 9. 异长自身调节(heterometric regulation)21 . 减压反射() 10. 期前收缩与代偿间歇(premature22. 迂回通路() systole&compensatory pause)23. 低压感受器() 11.自动节律性(autorhythmicity)24. 心房钠尿肽(atrial natriuretic peptide) 12.窦性心律() 参考答案 一、名词解释 1. 心脏一次收缩和舒所构成的周期称为心动周期。 2. 一次心跳一侧心室射出的血量称为每搏量。每搏量=舒末期容积一收缩末期容积。 3. 每分钟心脏搏出的血量称为心输出量。心输出量=搏出量X心率。 4. 单位体表面积的心输出量称为心指数。心指数=心输出量(L/min )*体表面积(m)o 5. 射血分数=搏出量-心室舒末期容积x 100% 6. 心输出量随机体代需要而增加的能力 7. 将听诊器放在胸壁特定部位,听到声音称为心音。 8. 心肌不依赖前、后负荷而改变其力学活动的在功能状态和特征。 9. 心肌初长度对心肌细胞收缩强度的调节,又称Frank-Starling 机制,即心肌收缩产生的能量是心肌纤维初长度的函数。 10. 在有效不应期之后,心室受到人工的或额外病理性刺激,可产生一次期前兴奋称期前收缩,在期前收缩之后,通常出现 一次较长的心室舒期称代偿间歇。 11. 心肌细胞在没有外来刺激的条件下,能自发地发生节律性兴奋的特性。 12.在正常起搏点窦房结控制下的心律。 13.兴奋在房室交界的传导速度缓慢、延搁一段时间称为房室延搁。 14. 血液对血管壁的侧压力(压强)称为血压 15. 收缩期主动脉压最高值称为收缩压或高压 16. 舒期主动脉压最低值称为舒压或低压 17. 脉压差=收缩压—舒压; 18. 右心房和胸腔大静脉的血压称中心静脉压。 19. 平均动脉压=舒压+ 1/3脉压差。 20. 微动脉与微静脉之间的循环称为微循环。 21. 当血压突然增加时,引起压力感受性反射,其反射效果是心率J、外周阻力J、血压回降。 22. 由微动脉-后微动脉-毛细前括约肌-真毛细血管-微静脉的微循环途径称迂回通路。 23. 心房、心室、肺血管压力感受器又称心肺感受器。 24. 心房肌嗜锇颗粒分泌的具有利尿利钠、舒血管降低血压、拮抗抗利尿激素和肾素-血管紧素- 醛固酮作用的肽类称心房钠 尿肽。 三、填空题 (一),心脏的泵血功能 1.血液循环的主要功能是(A)、(B)、(C)、(D) 2?心率加快时,心动周期(A),其中变化最显著的时期是(B)。 3.心室收缩与射血的三个时期是(A)、(8)和(C)。

动物生理学实验报告思考题答案

竭诚为您提供优质文档/双击可除动物生理学实验报告思考题答案 篇一:动物生理学实验报告 实验日期:年月日室温:大气压: 实验序号:一实验名称:动物生理学实验基础知识介绍 一、实验目的 掌握生理学实验的基本方法和技术,了解是生理学实验设计的基本原则,培养科学的思维方法、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严谨的学风,通过书写实验报告,提高分析、归纳问题及文字表达能力。 二、实验原理 生理学是建立在实验和观察基础上的学科,生理学实验是生理学理论知识的依据与来源。生理学实验方法一般可分为离体实验法和在体实验法两类。在体实验法又可分为急性实验和慢性实验两种。生理学实验仪器一般由刺激系统、探测系统、信号调节系统和记录系统四大部分组成。 三、主要仪器、试剂、材料及装置图 1、手术器械:手术刀、手术剪、手术镊、眼科剪、眼

科镊、毁髓针、止血钳、玻璃分针等2、生理仪器:生物信 息采集系统、刺激器、示波器、传感器、肌槽、蛙心夹等3、试剂:任氏液、台氏液、乙酰胆碱、肾上腺素等 四、实验步骤、现象及记录 1、教师提出生理学实验的要求 2、讲解生理学的常规实验方法 3、展示生理学仪器和器械,并简单讲解用途 五、实验结果及数据处理 六、实验讨论及思考题解答 1、生理学实验的重要性在于何地?生理学实验有什么 具体的要求和规则? 答:生理学实验的重要性在于学习生理学的实验方法及科学的思维方法,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实验能力、分析能力、创新能力和科学素养。生理学实验要求:实验前认真预习实验指导,复习相关理论知识;实验中,认真听讲,按要求进行各项实验操作,仔细认真求实的记录实验数据;实验后,整理实验台面,处理实验废弃物和实验动物,检查实验设备及器械,认真分析实验数据,撰写实验报告。 2、生理学实验报告的一般格式、内容和要求是什么? 答:格式与内容参照楚雄师院化生系化学与生命科学实验室实验报告的标准格式内容。填写实验报告要求数据真实,不允许编造数据,认真分析总结实验中的问题。

生理学章节练习 血液

血液易掌A1 A2 B1A A1型题 1.铁的摄入量不足将导致 A.再生障碍性贫血 B.缺铁性贫血 C.恶性贫血 D.巨幼红细胞性贫血 E.β型地中海贫血 2.静脉注射肝素所引起的体内抗凝作用大于其体外抗凝作用,这主要是因为肝素 A.体外迅速灭活 B.在体内增强抗凝血酶的活性 C.在体内抑制凝血因子的产生 D.在体内促进抗凝血酶的产生 E.在体外与抗凝血酶的亲和性低 3.血浆胶体渗透压的生理作用是 A.影响毛细血管内外水的交换 B.影响细胞内外水的交换 C.维持细胞正常体积 D.维持细胞正常形态 E.决定血浆总渗透压 4.正常成人的血液总量约相当于体重的 % % % % % 5.下列关于输血的叙述,错误的是 A.再次输入同一相同血型个体的血液不需进行交叉配血 B.必要时O型血可输给其他血型的受血者 C.必要时AB型血的人可接受其他血型供血者的血液 阴性的受血者不可接受Rh阳性的血液 阳性的受血者可接受Rh阴性的血液 6.正常人红细胞在不同浓度的低渗盐溶液中形态不同。在%NaCl溶液中红细胞的形态是 A.正常 B.膨胀 C.缩小 D.破裂 E.先缩小后破裂

7.某患者检测血型时,红细胞与B型血的血清发生凝集,而其血清与B型血的红细胞不发生凝集,分析该患者的血型为 型 型 型 型 阳性 8.血液凝固发生的原因是 A.纤维蛋白溶解 B.纤维蛋白激活 C.纤维蛋白原变为纤维蛋白 D.血小板聚集与红细胞叠连 Ⅷ的激活 9.全血的黏滞性主要取决于 A.血浆蛋白含量 B.红细胞数量 C.白细胞数量 D.红细胞的叠连 的浓度 10.红细胞在血管外破坏的主要场所是 A.肾、肝 B.脾、肝 C.肾、脾 D.胸腺、骨髓 E.胸腺、肝 11.中性粒细胞的主要功能是 A.产生抗体 B.吞噬异物 C.参与止血 D.释放细胞毒素 E.释放组胺 12.下列哪项不是血浆蛋白的主要功能 A.运输物质 B.参与机体的免疫 C.缓冲pH值 D.参与生理止血 E.维持血浆晶体渗透压 13.肺心病病人的血液黏稠、红细胞数量增多,是由于 增多 +增多

生理学习题与答案(完整版)

坚持不一定成功,但放弃一定会失败 细胞 一、名词解释 神经调节体液调节(全身性体液调节局部性体液调节)自身调节正反馈负反馈单纯扩散 易化扩散主动转运阈强度阈电位静息电位动作电位局部兴奋极化去极化超极化复极化兴奋-收缩耦联(不)完全强直收缩 二、问答题 1、试述细胞膜转运物质的主要形式。 2、试述静息电位、动作电位的概念及其产生的机制。 3、试述骨骼肌肌丝滑行的基本过程。 4、试述骨骼肌兴奋-收缩耦联的过程。 答案 一、名词解释 神经调节:是指通过神经系统的活动实现对机体各部的功能调节 体液调节:是指体内的一些细胞产生并分泌的化学物质(激素、生物活性物质、代谢产物)通过体液对机体功能的调节 通常将激素通过血液循环到全身各处发挥作用称为全身性体液调节;而组织、细胞产生的乳酸、组织胺等化学物质及代谢产物经过局部体液扩散所发挥的作用,称为局部体液调节 自身调节:是指某些组织、细胞自身也能对周围环境变化发生适应性的反应,这种反应并不依赖于神经或体液因素的作用,而是组织、细

胞本身的生理特性 正反馈:是指受控部分发出的反馈信息,通过反馈联系到达控制部分后,促进或上调了控制部分的活动 负反馈:是指受控部分发出的反馈信息通过反馈联系到达控制部分 后,使控制部分的活动向其原活动相反的方向变化 单纯扩散:细胞内外液中的脂溶性的溶质分子,不耗能、顺浓度差直 接跨膜转运,如:氧气、二氧化碳等脂溶性物质 易化扩散:体内有些物质虽不溶于脂质或在脂质中的溶解度很小,不能直接跨膜转运,但它们在胞膜结构中特殊蛋白质的协助下,也能从膜 的高浓度一侧向低浓度一侧移动扩散,这种转运形式称为易化扩散主动转运:细胞膜通过本身的某种耗能过程将某些小分子物质或离子逆浓度 差或电位差进行的转运过程 阀强度:也称阀值,即在刺激作用时间和强度—时间变化率固定不变 的条件下,能引起组织细胞兴奋所需的最小刺激强度 阀电位:当膜电位去极化到某一临界值,膜上的钠通道突然大量开放,钠离子大量内流而产生动作电位,膜电位的这个临界值称为阀电位 静息电位:是指细胞在未受刺激时(静息状态下)存在于胞膜内、外 两侧的电位差 动作电位:在原有静息电位的基础上,如果胞膜受到一个适当的刺激,其膜电位会发生一次迅速的、短暂的、可扩布性的电位波动,这种膜电 位的波动称为动作电位 局部兴奋:当胞膜受到较弱刺激时,受刺激局部胞膜的少量钠离子通

生理学:血液循环(名词解释)

1.心动周期(cardiac cycle)心脏一次收缩和舒张,构成一个机械活动周期,称为心动周期。 2.等容收缩期(period of isovolumic contraction)当心室肌收缩、室内压超过房内压时,房室瓣关闭。这时,室内压尚低于主动脉压,半月瓣仍然处于关闭状态,心室成为一个封闭腔。由于心肌的强烈收缩,导致室内压急剧升高,而心室容积并不改变,这段时间称为等容收缩期。 3.每搏输出量(stroke volume)每次心搏由一侧心室射出的血液量,称为每搏输出量。 4.射血分数(ejection fraction)每搏输出量占心室舒张末期容积的百分比称为射血分数。 即: 射血分数=(搏出量/心室舒张末期容积)×100% 5.心输出量(cardiac output)一侧心室每分钟射出的血液量,称每分输出量,简称心输出量,等于搏出量与心率的乘积。 6.心指数(cardiac index)在空腹和安静状态下,以单位体表面积计算的心输出量,称为心指数或静息心指数(L/(min·m2))。 7.搏功(stroke work)心室一次收缩所作的功称为每搏功,简称搏功。可用搏出血液所增加的动能和压强能来表示。 8.心肌收缩能力(cardiac contractility)心肌收缩能力是指心肌不依赖于前、后负荷而能改变其力学活动(包括收缩强度和速度)的内在特性,又称为心肌的变力状态。 9.异长调节Starling机制是指在生理范围内,心脏通过自身调节使搏出量随心室舒张末期容量的变化而改变,即心脏能将回流的血液全部泵出,而不会在静脉和心房中蓄积。 10.心力贮备(cardiac reserve)心力贮备又称心泵功能的贮备,是指心输出量随机体代谢的需要而增加的能力,包括搏出量贮备和心率贮备。 11.快反应细胞(fast response cell)由快钠通道开放、引起快速去极化的心肌细胞称为快反应细胞。 12.慢反应细胞(slow response cell)由慢钙通道开放、引起缓慢去极化的心肌细胞称为慢反应细胞。 13.有效不应期(effective refractory period)心肌细胞一次兴奋过程中,由0期开始到3期膜内电位恢复到-60mV,这一段不能产生新的动作电位的时期,称为有效不应期。

运动生理学课后思考题答案

运动生理学 第一章肌肉活动的能量供应 1.能量与生命的关系如何,是怎样实现的? 人体生命活动是一个消耗能量的过程,而肌肉活动又是消耗能量最多的一种活动形式。运动时,人体不能直接利用太阳能、电能等各种物理形式的能量,只能直接利用储存在高能化合物三磷酸腺苷分子中蕴藏的化学能,与此同时糖、脂肪、蛋白质则可通过各自的分解代谢,将储存在分子内部的化学能逐渐释放出来,并使部分能量转移和储存到A TP分子之中,以保证A TP供能的持续性。 2.不同运动中,ATP供能与间接能源的动用关系? 1.A TP是人体内一切生命活动能量的直接来源,而能量的间接来源是指糖、脂肪和蛋白质。2.糖是机体最主要,来源最经济,供能又快速的能源物质,一克糖在体内彻底氧化可产生4.1千卡的热量,机体正常情况下有60%的热量由糖来提供。 3.在进行剧烈运动时,糖进行无氧分解供能,1分子的糖原或葡萄糖可产生3-2分子的A TP,可利用的热量不到糖分子结构中重热量的5%,能量利用率很低,但产能速率很高。 4.在进行强度不是太大的运动时,糖进行有氧分解供能,此时1分子的糖原或葡萄糖可生成39-38分子的ATP,糖分子结构中的热量几乎全部可以被利用,但产能速率较低。 5.脂肪是一种含热量最多的营养物质,1克脂肪在体内彻底氧化可产生9.3千卡的热量,他是长时间肌肉运动的重要能源。 6.体内脂肪首先通过脂肪动员,分解为甘油和脂肪酸。甘油经系列反应步骤,可循糖代谢途径氧化,由于肌肉内缺乏磷酸甘油激酶,故甘油直接为肌肉供能的意义不大。脂肪酸进入细胞后,在线粒体外膜活化,经肉碱转运至内膜,再经?氧化逐步生成乙酰辅酶,之后经三羧酸循环逐步释放出大量能量供ADP再合成ATP,此过程是脂肪氧化分解供能的主要途径。 蛋白质分解供能是由氨基酸代谢实现的,但蛋白质分解供能很不经济,故一般情况不作为主要供能物质。3.三种能源系统为什么能满足不同强度的运动需要? 这是由他们各自的供能特点所决定的。 1.磷酸原系统的供能特点:供能总量少,持续时间短,功率输出最快,不需要氧,不产生乳酸类等中间产物。所以磷酸原系统是一切高功率输出运动项目的物质基础,数秒钟内要发挥最大能量输出,只能依靠ATP-CP 系统。如短跑、投掷、跳跃、举重等运动项目。此外,测定磷酸原系统的功率输出还是评定高功率运动项目训练效果和训练方法的一个重要指标。 2.乳酸能系统的供能特点:供能总量较磷酸原系统多,持续时间短,功率输出次之,不需要氧,终产物是导致疲劳的物质乳酸。乳酸能系统供能的意义在于,保证磷酸原系统最大供能后仍能维持数十秒快速供能,以应付机体短时间内的快速需要。如400米跑、100米跑等,血乳酸水平是衡量乳酸能系统供能能力的最常用的指标。3.有氧氧化系统供能特点:ATP生成量很大,但速率很低,持续的时间很长,需要氧的参与,终产物是水和二氧化碳,不产生乳酸类的副产品。有氧氧化系统是进行长时间活动的物质基础。如3000米跑、马拉松等。最大摄氧量和无氧阈等是评定有氧工作能力的主要生理指标。 4.糖作为能源物质为什么要优于脂肪,蛋白质为何不是主要能源?1.糖作为能源物质优于脂肪和蛋白质是由其特点决定的。 2.在满足不同强度运动时,既可以有氧分解供能,也可以无氧分解供能,在参与供能时动员快、消耗的氧量少、能量产生的效率高。因此,糖是肌肉活动时最重要的能源物质,而且机体正常情况下有60%的热量由糖来提供。蛋白质的分解供能是由氨基酸代谢实现的,体内不是所有氨基酸都能参与分解供能,由于肌肉内含有丰富的转氨酶,通过脱氨基和氧化等复杂过程,转变成丙酮酸等,这些物质再通过不同途径参与三羧酸循环的氧化分解供能。蛋白质分解供能很不经济,所以一般情况不作为主要供能物质。 5.简述能量统一体理论的及在体育实践中的应用意义? 1.以及各能量系统供应的途径之间相互联系所形成的整 2. 形式,一种是以有氧和无氧供能百分比的表现形式;另一种是以运动时间为区分标准的表现形式。 3.能量统一体在体育实践中的应用: 人体运动能力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能量输出的供应能力。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