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大道之行也练习题及答案

大道之行也练习题及答案

大道之行也练习题及答案
大道之行也练习题及答案

大道之行也练习题及答案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选贤与.能()修睦.()矜.寡孤独()男有分.()编纂.()

2.解释下列句子中的字。

⑴故人不独亲其亲(故:)

⑵废疾者(废疾:)

⑶女有归(归:)

⑷谋闭而不兴(兴:)

⑸盗窃乱贼而不作(作:)

⑹故外户而不闭(闭:)

⑺大同(同:)

3.写出下列句子中通假字的及其意义。

⑴选贤与能。

⑵矜、寡、孤、独、废话者皆有所养。

4.《大道之行也》选自,这是的经典著作之一。是西汉

对秦汉以前各种礼仪论著加以辑录,编纂而成的。

5.研读课文填写:大道的内涵是、、。

6.《大道之行也》是一篇名文,有两个成语出自其中,它们分别

是、。

7.所谓“大同”,用现代汉语回答即是。

8.译句:

⑴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

⑵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

⑶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

9.本文从哪几个方面来说明“大同”社会的特征的?

读下列语段,回答问题:

大道之行,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货恶有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

10.释词:

⑴选贤与能,讲信修睦.(睦:)

⑵不独子.其子(子:)

⑶矜、寡、孤、独(孤:)

⑷盗窃乱贼而不作(贼:)

11.文中“大道”“大同”分别指什么?

大道:

大同:

12.把文章划为三个层次,概括层意。

13.文中哪些句子说明大同社会的特征?

14.你认为“大同”社会会实现吗?我们现在生活的社会是大同社会吗?

第三部分

19.“大同”社会跟陶渊明描绘的那个“世外桃源”有没有相似的地方?

20.为实现“大同”社会,从古到今有许多进步思想家和社会改革家一直在追求,请结合历史知识举几个名人的事例。

《大道之行也》答案

1.略2.⑴所以⑵残废人⑶女子出嫁⑷发生⑸兴起⑹用门闩插门⑺有和平的意思3.略4.《礼记》、儒家、戴圣5.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6.鳏寡孤独、夜不闭户7.没有阶级压迫,没有剥削,人人平等。8.⑴因此人们不单奉养自己的父母,不单扶育自己的子女。⑵憎恶那种在共同劳动中不肯尽力的行为,要不为私利的劳动。⑶对于财货,人们憎恨把它扔在地上的行为,却不一定要自己私藏。9.第一方面,人人都受到社会的关爱;第二方面,人人都能安居乐业;第三方面,货尽其用,人尽其力。10.⑴和睦⑵以……为子⑶幼而无父的人⑷指害人11.“大道”指古代政治上最高理想,“大同”指理想社会。12.略13.略14.成理成文即可15.①识辨②回答③都④确实⑤除去⑥用16.①这儿肯定是秦朝的牢狱所在的地方。②于是派人把“怪哉”虫捉来放到酒中,过了一会这虫子就化掉了。17.传说中因人含冤怨愤而变成的虫子,在酒中就会化掉。18.东方朔的解说,含有劝喻汉武帝要宽待百姓的意思。19.略20.略21.D22.⑴略⑵他像落地的枯叶一样,虽然自己化作了污泥,却护住了红花。

《大道之行也》文言现象、翻译、选择、阅读习题

《大道之行也》精品习题带答案【部编版八下第22课】班级:姓名: 题型:【文言现象:通假字、古今异义、词类活用、文言句式】【重点句子翻译】【赏析辨识选择题】【课外阅读训练】

2、选贤与能,讲信修睦。 3、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 4、使老有所终。 5、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 6、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 三、选择题: 1.下列句子中,划线字的读音有误的一项是() A.选贤与能与(jǔ) B.矜、寡、孤、独、废疾者矜(guān) C.男有分,女有归分(fēn) D.是故谋闭而不兴兴(xīng) 2.下列加点的词语跟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 ) A.阡陌交通 ..,鸡犬相闻。B.寻向所志,遂迷.。C.大道.之行也。D.男有分,女有归.。3.加点字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选贤与.能:通“举”,选拔 B.盗窃乱贼.而不作:小偷 C.男有分.,女有归:职分,指职业、职守 D.货恶.其弃于地也:憎恶

4.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和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货恶其弃于.地也 A.每自比于管仲、乐毅B.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C.今吾以十倍之地,请广于君D.所恶有甚于死者 5.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大道(古代指政治上的最高理想) B.选贤与能,讲信修睦修(崇尚、培养) C.是故谋闭而不兴是故(因此) D.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大同(大家一样) 6.选出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组() A、故人不独亲其亲. / 故人不独亲.其亲 B、大道之行. / 复前行. C、讲信.修睦/与朋友交而不信.乎 D、女有归. / 壮士十年归. 7.选出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组() A.是谓大同 ..小异 B.选贤与.能 / 神情与.苏、黄不属.. / 大同 C.是故谋闭而不兴. / 兴.致勃勃 D.盗窃乱贼不作. /风雨大作. 8 .选出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组() A.老有所养. / 养.生送死 B.天下为.公 / 此为.何若人 C.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 / 不独.子其子 D.是故.谋闭而不兴 / 故.外户而不闭 9.下面对课文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A.本文的主旨是阐明儒家思想中的“大同”社会的基本特征 B.首句“大道之行也”用提顿语气读,表明以下三句即“大道”的内涵 C.“天下为公”是说所有的社会成员都要有公心,为人民多做好事 D.“故人不独亲其亲…不必为己.”阐述了“大同”社会的基本特征 10.选出下列分析不正确的一项( ) A.大道之行也所指的大道,是一种放之四海而皆准的道理

《大道之行也》语段阅读答案

篇一:《大道之行也》语段阅读答案 篇二:《大道之行也》语段阅读答案 篇三:《大道之行也》语段阅读答案 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文后题目 ①昔者仲民与于蜡宾,事毕,出游于观之上,喟然而叹。仲尼之叹,盖叹鲁也。言偃在侧,曰:“君子何叹?”孔子曰:“②大道之行也,与三代之英,丘未之逮也,而有志焉。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 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身也,不必为己。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今大道既隐,天下为家,各亲其亲,各子其子,货力为己。③大人世及以为礼,城郭沟池以为固,礼义以为纪,以正君臣,以笃父子,以睦兄弟,以和夫妇,以设制度,以立田里,以贤勇智,以功为己。故谋用是作,而兵由此起;禹、汤、文、武、成王、周公,由此其选也。此六君子者,未有不谨于礼者也。④以著其义,以考其信,著有过,刑仁讲让,示民有常。⑤如有不由此者,在势者去,众以为殃。是为小康。”1、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2、“大同”与“小康”的区别是什么?这里的“小康”与十六大报告中提出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中的“小康”相同吗?请谈谈你的看法。 【参考答案】 1、①以前,孔子有次作为礼宾参加蜡祭。祭事结束后,他到城门观台上游览,不禁感叹起来。 ②大道实行的时代和夏、商、周几位英明人物在位的时代,我都没有赶上,但那时的情景古书上还记载了一些。 ③君主世袭成为制度,修筑城郭沟池以加强防御。制定礼义来规范人们的思想行为,用以端正君臣之分,加强父子感情,促进兄弟和睦,使夫妇关系和顺,用以设立各种制度,划分田地和住地的疆界,使勇力和智力得到尊重,使个人建立的功劳属于自己。 ④他们用礼来显示正义,考验信实,指明错误,确立仁让典范,给人们指示永远遵循的原则。 ⑤如果有人不遵循这样的原则,即使他有权有势,也要把他罢免,使人们都知道他是危害社会的人。 2、略。 篇四:《大道之行也》语段阅读答案 大道之行也阅读训练题作者:佚名资料来源:网络点击数:大道之行也阅读训练题文章来源莲山课件 w ww.5 y kj.co m 24.《大道之行也》训练学校姓名座位号一.课文注释,完成下面基础题1.解释划线的词。①选贤与能()②男有分,女有归()③货恶其弃于地也()④天下为公()⑤故人不独亲其亲()⑥盗窃乱贼而不作()⑦是故谋闭而不兴()⑧故外户而不闭()⑨是谓大同()2.翻译下列语句。(1)选贤与能,讲信修睦。(2)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3)壮有所用,幼有所长(4)男有分,女有归。(5)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6)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7)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二.阅读语段,回答问题:大道之行,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货恶有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1.解释下列句子中的字。⑴故人不独亲其亲(故:)⑵废疾者(废疾:)⑶女有归(归:)⑷谋闭而不兴(兴:)⑸讲信修睦(睦:)⑹故外户而不闭(闭:)2.写出下列句子中通假字的及其意义。⑴选贤与能。⑵矜、寡、孤、独、废话者皆有所养。3.《大

24课大道之行也选择题.docx

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 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货恶 其........... 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 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 .. 1. 下列句子中,划线字的读音有误的一项是() A. 选贤与能与( jǔ) B. 矜、寡、孤、独、废疾者矜( guān) C.男有分,女有归分( f ēn) D.是故谋闭而不兴兴( xīng) 2. 下列句子中,划线字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 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大道(古代指政治上的最高理想) B. 选贤与能,讲信修睦修(崇尚、培养) C.是故谋闭而不兴是故(因此) D.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大同(大家一样) 3. 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和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货恶其弃于.地也 A.每自比于管仲、乐毅 . B.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 C.今吾以十倍之地,请广于君.D.所恶有甚于死者 . 4.选择下列翻译不正确的一项() A.各亲其亲,各子其子。 译:每个人像敬重自己的父母一样敬重其他老人,像抚育自己的孩子一样抚育其他的孩子。 B.故谋用是作,而兵由此起。 译:所以奸诈之心发生,战争也因此而引发。 C.以著其义,以考其信。 译:(用礼)来著明民众应做的事,(用礼)来考查民众做事是否正确。 D.如有不由此者,在执者去。 译:如有不以礼为准则的人,在位者要将其黜退、罢免。 5. 选出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组()

A、故人不独其/.故人不独其 B 、大道之行 / ..复前行 . C、信修睦 / 与朋友交而不信乎 ..D、女有 / .壮士十年 . 6. 出加点意思相同的一() A.是大同 / ..大同小异.. B.与能 ./神情与、黄不属 . C.是故而不/.致勃勃 . D .盗窃 乱不作 / 雨大作 .. 7 . 出加点意思相同的一() A. 老有所养. /养生送死. B.天下.公/此.何若人 C. 矜、寡、孤、独、疾者皆有所养 ./不独子其子 . D. 是故而不 ./故外而不 . 8. 下面文理解有的一是() A.本文的主旨是明儒家思想中的“大同”社会的基本特征 B.首句“大道之行也”用提气,表明以下三句即“大道”的内涵 C.“天下公”是所有的社会成都要有公心,人民多做好事 D.“故人不独其?不必己. ” 述了“大同”社会的基本特征 9.出下列分析不正确的一 ( ) A.大道之行也所指的大道,是一种放之四海而皆准的道理 B.男有分,女有的意思是,人人都能安居,有定的工作,有安定和的家庭,男耕女丰衣足食 C.文章述大同社会的基本特征,从三个方面,从理想念到物生活 D.文章运用大量的排比句,气盛,一气呵成,具有无可的力量 10.出下列有的一: A本文自礼礼运,礼是代戴圣秦以前各种礼著作加以纂而成,共 49 篇,礼运是其中的篇名,不是孔子所写。 B使老有所,壮有所用,幼有所。的意思是假使老年人能其天年,中年人能社会效力,幼童能利的成。 C本文散合,如男有分,女有。是句,大道之行也,天下公。是散句。

八年级语文上册第24课《大道之行也》导学案新人教版

大道之行也 【学习目标】 1.掌握相关文言词,翻译并背诵课文。 2.整体感知文意,理清文章脉络,尽快形成背诵思路,提高诵读能力。 3.了解古代先贤圣哲关于人类社会的伟大理想,把握“大同”社会的基本特征。 【学习重点】 1、掌握相关文言词,翻译并背诵课文。 2、了解古代先贤圣哲关于人类社会的伟大理想,把握“大同”社会的基本特征。 【学习难点】 1.把握“大同”社会的基本特征。 2.在反复的朗读中,读出韵味,读出文意,最好当堂成诵。 【知识链接】 1、题目解读 《大道之行也》反映了我国古代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学习古人敢于冲破现实羁绊,大胆追求理想的精神和智慧。 2、相关资料 《礼记》,儒家经典之一,亦称《小戴礼》或《小戴礼记》,相传为西汉戴圣编纂。为别于戴德的《大戴礼》,故称《小戴礼》。全书包括《曲礼》《檀弓》《王制》《月令》《礼运》《学记》《乐记》《中庸》《大学》等四十九篇,除有关我国古代社会情况和各种礼节制度的记述外,还包括了孔子及其门人言行的一些小故事,有一定的思想意义,如流传很广的“苛政猛于虎”,就出自《礼记·檀弓》篇。《礼记》是研究中国古代社会情况、儒家学说和当时文物制度的参考书。《礼记》的语言也简洁生动,具有一定的文学价值。 【自主学习】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选贤与能()矜寡孤独()男有分() 2.通假字。 选贤与能:“与”通“举”,推举。 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矜”通“鳏”,老而无妻的人。 3、词类活用 不独亲其亲:①亲:以……为亲,意动用法;②亲:亲人。 不独子其子:①子:以……为子,意动用法;②子:孩子,儿女; 4、理解重点句子: 选贤与能讲信修睦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

《大道之行也》对比阅读 集萃

【甲】大道之行也 【乙】《礼论》礼起于何也?曰:人生而有欲,欲而不得 礼起于何也?曰:人生而有欲,欲而不得,则不能无求;求而无度量分界,则不能不争。争则乱,乱则穷。先王恶其乱也,故制礼义以分之,以养人之欲,给人之求。使欲必不穷乎物,物必不屈于欲,两者相持而长,是礼之所起也 【译文】礼是在什么情况下产生的呢?回答说:人生来就有欲望;如果想要什么而不能得到,就不能没有追求;如果一味追求而没有个标准限度,就不能不发生争夺;一发生争夺就会有祸乱,一有祸乱就会陷入困境。古代的圣王厌恶那祸乱,所以制定了礼义来确定人们的名分,以此来调养人们的欲望、满足人们的要求,使人们的欲望不超过物资供应的限度,物资供应不是无限度的满足人的欲望,使物资和欲望两者在互相制约中增长。这就是礼的起源。 【注释】①穷:困境。②分:区分、辨别。③屈:竭尽。 1.解释下列加点的字。 (1)女有归.(2)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 (3)故.制礼义以分之(4)以.养人之欲 2.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 (2)使欲必不穷乎物,物必不屈于欲。 3. 【甲】文首先对大同社会的纲领进行说明,接着具体阐述大同社会的基本特征,最后指出大同社会的美好;而【乙】文则主要阐述了礼制产生的主要原因。 4. 根据【乙】文,说说荀子是从哪几个角度对“礼”的起源进行阐释的。 ①避免天下混乱;②确定名分;③平衡人的欲望;④使物资和欲望相互制约。 (二)文言文比较阅读(10分) 【甲】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 ——节选自《礼记·礼运》 【乙】令既具,未布,恐民之不信,乃立三丈之木於国都市南门,募民有能徙置北门者予十金。民怪之,莫敢徒。复曰“能徒者子五十金”。有一人徙之,辄予五十金,以明不欺。卒下令。 於时太子犯法。卫鞅曰:“法之不行,自上犯之。”将法太子。太子,君嗣也,不可施刑,刑其傅公子虔,黥其师公孙贾。明日,秦人皆趋令。行之十年,秦民大说,道不拾遗,山无盗贼,家给人足。 ——节选自《<史记>卷六十八·商君列传第八》 【注释】①布:颁布,公布。②於:同“于”。③卒:终于。④嗣:继承。⑤刑:处罚。⑥傅:老师。 ⑦黥:即墨刑。用刀在面额上刺字,再涂以墨。 【译文】法令已经制订完成,尚未公布,恐怕老百性不相信自己,就在都城市场的南门竖起一根三丈长的木头,招募百姓中有谁把木头搬到北门就赏给十金。人们觉得奇怪,没有人敢搬动。又下令说:“能把木头搬到北门的赏五十金。”有一个人把木头搬走了,当即就赏给他五十金,以表明决不欺骗。然后终于发布法令。 在这个时候,太子触犯了法律,公孙鞅说:“新法不能顺利施行,就在于上层人士带头违犯。太子是国君的继承人,不能施以刑罚,便将他的老师公子虔处刑,将另一个老师公孙贾脸上刺字,以示惩戒。”第二天,秦国人听说此事,都遵从了法令。法令颁布施行十年,秦国的百姓十分高兴,没有人拾取别人遗失在路边东西,山林里没有强盗和山贼,家庭富裕人口兴盛。 12.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2分) ①秦民大说说__________ ②有一人徙之之:__________ 13.下面句子朗读节奏划分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 B. 故/外户/而不闭 C. 令/既具,末布,恐/民之不信 D.刑/其傅公子虔,黥/其师公孙费 14.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2分) 募民有能徒置北门者予十金。 15.乙文卫鞅(商鞅)在实施新法令之前,作了“立木南门,徙者奖励”这件事。他这样做的目的是____________,甲文中的“____________”二字也能体现这一点。(2分) 16.有同学读完乙文后得出“秦国己进入甲文所说的‘大同’社会”的结论,你同意这种观点吗?为什么?(2分)

大道之行也中考题及答案

18.解释下面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思。(2分) ⑴选贤与能,讲信修睦与:⑵故人不独亲其亲第一个“亲”加点 ⑶缘溪行,忘路之远近缘:⑷停数日,辞去去: 19.将下面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2分) ⑴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 ⑵渔人甚异之,欲穷其林。 20.【乙文】中三处画线句子分别从哪些方面体现了【甲文】所阐述的“大同”社会的理想生活?(选答两处)(2分) 三处画线句子:⑴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⑵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⑶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 21.【乙文】的“世外桃源”与【甲文】的“大同”社会有什么关联之处?两文各自侧重于哪种表达方式?(2分) 【答案】18.⑴通“举”,推举,选举;⑵名词的意动用法,以……为亲人;⑶顺着,沿着; ⑷离开。 19.⑴在大道施行的时候,天下是人们所共有的。⑵渔人见到这片景色很是惊异,想走到这林子的尽头。 20.⑴写桃花源里田园风貌,一派富足宁静的景象;⑵写桃花源中人过着安居乐业的幸福生活;⑶写桃花源中人家家都友好好客。 21.两文反映的都是古人对“大同”社会的向往与追求[乙文]“世外桃源”的境界是根据[甲文]“大同”社会的体制构想出来的(或:“世外桃源”是对“大同”社会生活风貌的艺术再现)。[甲文]侧重于议论(或“阐述”),[乙文]侧重于记叙(或描写)。14.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2分) ⑴故人不独亲其亲第一个“亲”加点⑵力恶其不出于身也恶: 15.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和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2分) 例句:货恶其弃于地也加点词:于 A.每自比于管仲、乐毅 B.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 C.今吾以十倍之地,请广于君 D.所恶有甚于死者 16.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2分) 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 17.选文构想的理想社会具有哪些特点?(2分) 【答案】14.⑴以……为亲(赡养)⑵憎恶(2分,每小题1分) 15. B(2分) 16.在大道施行的时候,天下是人们所共有的,把品德高尚的人、能干的人选拔出来(给大家办事),(人人)讲求诚信,培养和睦(气氛)。(2分,“行”与“修”各0.5分)17.要点:①人人都能受到全社会的关爱②人人都能安居乐业③货尽其用,人尽其力(2分,答出两点即可得满分) 三问答题 1 “大同”社会的纲领是什么?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 2 哪句话体现了贷尽其用,人尽其力?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

第24课《大道之行也》同步练习(人教新课标初二上)2doc初中语文

第24课《大道之行也》同步练习(人教新课标初二 上)2doc初中语文 第一部分:自主探究 一.了解文章来源。 1.孔子,时期的思想家,教育家。 2.本文选自?·?。礼运,?礼记?名,大约是战国末年或秦汉之际儒家学者托名的著作。 3.?礼记?,儒家经典之一,〔朝代〕〔编者〕对秦汉往常各种礼仪论著加以辑录、编纂而成,共49 篇。你明白的儒家经典著作有。 二.教师范读。学生初步感知课文。 1.给以下加点字注音: 选贤与能〔〕修睦〔〕矜寡孤独〔〕男有分〔〕编纂〔〕货恶其弃于地也〔〕门闩〔〕 2.你感受本文所描述的理想社会可能是一个什么模样?〔用自己的话〕 三.多种方式朗读。然后学生疏通课文。 1.对比注解独立解决以下词语的意思。〔括号前的词或加横线的词语〕 A.大道〔〕之行〔〕 B.选贤与〔〕能 C.讲信修睦〔〕 D.故〔〕人不独亲〔〕其亲 E.矜〔〕 F.皆有所养〔〕 G.男有分〔〕H.货恶〔〕其弃于地也 I.不必藏〔〕于己J.谋闭〔〕而不兴〔〕 K.盗窃乱贼〔〕而不作〔〕L.故外户而不闭〔〕 2.翻译以下语句。 ⑴故交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 ⑵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 ⑶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 四.自由朗读。背诵。充分感受本文的要点和主旨。 1.默写表现人人都能关爱他人,人人都能得到他人关爱、能够安居乐业的文字。 2.默写表现人们对财宝和劳动的观念都达到了一定境域的文字。 3.通过你的分析,你认为作者描述的大同社会具有哪些差不多特点? 4.与〝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表意相近的语句。 5.讲出文中与〝路不拾遗,夜不闭户〞表意相近的语句。

五.拓展延伸,自由讨论。 1. 〝大同〞社会跟陶渊明描画的〝世外桃源〞有无相似点? 2.请你将今天的社会跟儒家学者们〔或孔子〕构想的大同社会作比较,然后谈谈你的体会。 第二部分:综合探究 一.写出以下句子中通假字的及其意义。 ⑴选贤与能。〔〕 ⑵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 二.填空。 1.?大道之行也?选自,这是的经典著作之一。是西汉对秦汉往常各种礼仪论著加以辑录,编纂而成的。 2.研读课文填写:大道的内涵是、、。3.?大道之行也?是一篇名文,有两个成语出自其中,它们分不是、。 4.所谓〝大同〞,用现代汉语回答即是 三.读以下语段,回答以下咨询题: 〔一〕 大道之行,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故交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货恶有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 1.释词: ⑴选贤与能,讲信修睦〔睦:〕 ⑵不独子其子〔子:〕 ⑶矜、寡、孤、独〔孤:〕 ⑷盗窃乱贼而不作〔贼:〕 2.文中〝大道〞〝大同〞分不指什么? 大道: 大同: 3.把文章划为三个层次,概括层意。 ⑴ ⑵ ⑶ 4.文中哪些句子讲明大同社会的特点? 〔二〕怪哉 汉武帝幸甘泉,驰道中有虫,赤色,头牙齿耳鼻尽具,观者莫识。帝乃使东方朔视之。还对曰:〝此虫名怪哉。昔时拘系无辜,众庶愁怨,咸仰首叹曰:〝‘怪哉!怪哉’盖感动上天,愤所生也,故名怪哉。此地必秦之狱处。〞即按地图,信如其言。上又曰:〝何以去虫?〞朔曰:〝尺。忧者,得酒而解。以酒灌,当消。〞因此使人取虫置酒下,须臾糜散。(选自?太平广记·昆虫一?)

《大道之行也》导学案(含答案)

24 大道之行也 【学习目标】 1、了解先贤圣哲关于人类社会的伟大构想,把握“大同”社会的基本特征。 2、整体感知文意,理清文章脉络,尽快形成背诵思路,提高诵读能力。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世界上任何一个人都盼望自己生活在一个安定、和平的大同社会,没有权、利的纷争,没有名誉的搏斗,没有人与人之间的尔虞我诈,社会中的每一个人都和睦相处、各尽其责,在这样的社会里生活是快乐的。陶渊明《桃花源记》描写了一个人人幸福快乐,个个相处融洽的理想社会。在秦汉以前我国的先哲们就已经对这样的时代进行了论述,先哲们把这样理想社会命名为——大同。今天我们就走进《礼记》中的大同社会。 二、预习 1、解释加横线的词语 不独亲其亲()()男有分() 货恶其弃于地也()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 ) 外户而不闭() 选贤与能()矜、寡、孤、独() 不独子其子()() 2、翻译句子 ⑴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 ⑵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 ⑶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 (4)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 (5)大道之行,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 三、整体感知: 1、把课文分为三个层次,并概括层意。 2、本文是从哪几个方面来说明“大同”社会的理想的? 四、合作交流 1、总领全文的语句是什么?照应此句的哪句话?

2、怎样实施“大道”,实现“大同”(“大同”社会的根本特征)?请找出相关语句,并作说明。 3、作者所描绘的大同社会的景象是什么? 五、课堂小结 “大道之行也”为我们描绘了一幅宏伟瑰丽的社会蓝图。在那里,人们生活着并快乐着。尽管这个理想社会在小生产的基础上不可能成为现实,但二千多年来它一直是许多进步思想家和社会改革家心中永不磨灭的梦。就是这个梦,牵系着古圣先贤,牵系着时人,让我们齐心协力,为这个美好的梦的实现而加倍努力吧! 六、拓展延伸 1、孔子的“大同”社会的理想实现了吗?21世纪的中国社会,是“大同”社会吗? 2、请说一段话描绘你心目中的理想社会。 3、读课文,完成下列各题。 (5)解释词语。 选贤与能,讲信修睦(睦:)不独子其子(子:)(子:)矜、寡、孤、独(孤:)盗窃乱贼而不作(贼:)

桃花源记与大道之行也比较阅读

桃花源记与大道之行也比较阅读 桃花源记》、《大道之行也》字词句小测 班级: 姓名: 学号: 成绩: 一、解释下列加点的字词(一空2分,共30分) 1、仿佛若有光: 2、才通人: ((( 3、豁然开朗: 4便要还家: ((( 5、无论魏晋: 6皆叹惋: ((((( 7、便扶向路: 8寻向所志: (( 9、欣然规往: 10、后遂无问津者: ((( 11、选贤与能: 12 、故人不独亲其亲: (( 13、矜、寡、孤、独、: 14 、女有归: (( 15、盗窃乱贼而不作: ( 、翻译下面的句子:( 各题4 分,共40 分) 1、芳草鲜美,落英缤纷: 2 、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3、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4、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5 、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6 、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 7、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8 、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 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 9、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10 、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三、比较阅读 甲]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 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是

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 选自《礼记?礼运》) [ 乙]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选自《桃花源记》) 11. 解释下列文言句中加点的词语。 (1) 选贤与( ) 能(2) 货恶( ) 其弃于地也 (3) 故( ) 外户而不闭(4) 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 12. <<桃花源记>><<大道之行也>>两文反映了古人对人类的追求,不同的是, 前文对理想社会进行了, 后文则是 13. 乙文中“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一句与甲文中所表达的内涵是相同的。 14. [ 甲] 文中阐述的“大同社会”与[ 乙] 文中描绘的“世外桃源”有什么相似的地方, 15. 比较《桃花源记》与《大道之行也》两者对理想社会看法的异同 16(<<桃花源记>>和<<大道之行也>>的表达方式有什么不同 骆驼祥子》名著阅读 1、作者: ,原名舒庆春,字舍予,代表作《》、《骆驼祥子》、《龙须沟》等。 2( 情节及性格: 祥子是个。他性格,如同骆驼一般。他最大的梦想是一次,他攒 了三年买的车,被抢走;第二次,车还没买上,钱就被敲诈去了; 第三次,是他和虎妞结婚后用虎妞的钱买的,但虎妞难产而死,他只好把车卖掉安葬虎 妞。经过三起三落后的他,对生活失去了信心,性格变得,作家通过对祥子这个物,如的车主刘四,的虎妞,一步步走向毁灭的小福子等。。第 人物的变化,无情地批判了这个社会。3 、人物: 小说同时还写了其他各色人

语文:第24课《大道之行也》同步练习1--(附答案)

《大道之行也》·同步练习 一、文学常识填空《大道之行也》一文选自《________》。《________》是儒家经典之一。“大道”是指________________。二、根据所给的意思用文中的词语回答1.老而无子的人。( )2.老而无夫的人。( )3.老而无妻的人。( )4.幼而无父的人。( )三、解释下列句中相同的词语 1 2 3 4 .与:选贤能() 遂外人间隔() .闭:是故谋而不兴() 故外户而不() .行:大道之() 复前() .为:天下公() 人五()与与闭闭行行为为????????????四、翻译句子1.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 2.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五、请用自己的话来说说“大同”社会到底是什么样子的 六、阅读

今大道既隐,天下为家。各亲其亲,各子其子,货力为己;大人(指天子诸侯)世及(世代相传)以为礼,城郭沟池以为固,礼义以为纪(纲纪,准则);以正君臣,以笃父子,以睦兄弟,以和夫妇,以设制度,以立田里,以贤勇知(通“智”),以功为己。故谋用是作,而兵由此起。禹汤文武成王周公,由此其选也。此六君子者,未有不谨于礼者也。以著(明)其义,以考其信,著(明,揭露)有过,刑仁讲让,示民有常。如有不由此者,在执(职位)者去,众以为殃,是谓小康。 1.注音。笃()禹() 2.解释下列句中加粗的词。 (1)今大道既隐() (2)以睦兄弟() (3)是谓小康() 3.选择下列翻译不正确的一项 ()A.各亲其亲,各子其子。 译:每个人像敬重自己的父母一样敬重其他老人,像抚育自己的孩子一样抚育其他的孩子。 B.故谋用是作,而兵由此起。 译:所以奸诈之心发生,战争也因此而引发。 C.以著其义,以考其信。 译:(用礼)来著明民众应做的事,(用礼)来考查民众做事是否正确。

《大道之行也》导学案及答案

13.《大道之行也》导学案 编写龙的故乡 【学习目标】 1、掌握相关文言词语。 2、培养朗读能力。 3、了解“大同”社会的特征。 【学习重点】 1、培养朗读能力。 2、了解“大同”社会的特征。 【学习难点】 理解文章所蕴涵的为国家、集体、他人谋利益的奉献精神。 【自主预习案】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选贤与能修睦矜寡孤独男有分编纂 2.解释下列句子中的字。 ⑴故人不独亲其亲⑵废疾者 ⑶女有归⑷谋闭而不兴 ⑸盗窃乱贼而不作⑹大同 ⑺故外户而不闭 3.写出下列句子中通假字的及其意义。 ⑴选贤与能。 ⑵矜、寡、孤、独、废话者皆有所养。 4.《大道之行也》选自,这是的经典著作之一。是西汉对秦汉以前各种礼仪论著加以辑录,编纂而成的。 5.研读课文填写:大道的内涵是: 6.《大道之行也》是一篇名文,有两个成语出自其中,它们分别是: 和。 7.所谓“大同”,用现代汉语回答即是: 8.译句。 ⑴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 ⑵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 ⑶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 【课内探究案】 一、情景导入,明确目标。 孔子因为生活在变乱纷呈的春秋末期,迫切希望出现一个太平盛世。尽管这个理想在当时不可能成为现实,但两千多年来它一直是许多进步思想家和社会改革家所向往的目标,洪秀全、康有为、谭嗣同、孙中山等都曾受过它的启发。它是我国社会思想时尚的一份宝贵财富。下面我们一起欣赏本文。 二、自主探究,释疑解惑。 听读 1、听老师范读课文,整体感知。 首先请同学们听老师朗读课文,在听的时候圈点勾画生字词。

1、这篇课文描写了什么?表达了作者的什么愿望? 2、课文在修辞手法上有什么特点? 品读 4、再次走进文章,以自己喜欢的方式朗读课文,边读,边找出你认为精彩的排偶句,品味它的表达效果。先独立思考,然后与你的组员交流,分享发现的快乐。用句式说话:我喜欢文中“ ”这句话,因为。 悟读 5、“大道”指什么?“大同”指什么? 6、课文阐述的“大同”社会有哪些基本特征? 7、“大同”社会与陶渊明描绘的“世外桃源”有无相似之处? 8、怎样评价“大同”社会的思想意义? 诵读 9、朗读指导:第一层“大道之行也”用提顿语气读,表明以下三句即“大道”的内涵;“天下”三句用分列语气读。第二层全为排偶句式,共有四组,每组一顿,要读出层次感,“不必为己”稍长停顿,收住这一层文意。第三层,“是故”用承上作结的语气读;末句是全文总结,要读得一字一顿,字字分明,语气肯定。 10、诵读竞赛。 三、结合目标,有效训练。 【拓展检测案】 ●课内语段阅读。 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货恶有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 1.释词。 ⑴选贤与能,讲信修睦⑵不独子其子 ⑶矜、寡、孤、独⑷盗窃乱贼而不作 2.文中“大道”“大同”分别指什么? 大道: 大同: 3.把文章划为三个层次,概括层意。 ⑴ ⑵ ⑶ 4.文中哪些句子说明大同社会的特征? 5.你认为“大同”社会会实现吗?我们现在生活的社会是大同社会吗? 13.《大道之行也》答案: 【自主预习案】 1.略2.⑴所以⑵残废人⑶女子出嫁⑷发生⑸兴起⑹用门闩插门⑺有和平的意思3.略4.《礼记》、儒家、戴圣5.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6.鳏寡孤独、夜不闭户7.没有阶级压迫,没有剥削,人人平等。8.⑴因此人们不单奉养自己的父母,不单扶育自己的子女。⑵憎恶那种在共同劳动中不肯尽力的行为,要不为私利的劳动。⑶对于财货,人们憎恨把它扔在地上的行为,却不一定要自己私藏。

大道之行也对比阅读

《大道之行也》对比阅读 【甲】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jǔ)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 【乙】原谷有祖,年老,谷父母厌憎,欲捐之。谷年十有五,谏父曰:“祖育儿生女,勤俭终身,岂有老而捐之者乎?是负义也。”父不从,作舆,捐祖于野。谷随,收舆归。父曰:“汝何以收此凶具?”谷曰:“他日父母老,无需更作此具,是以收之。”父惭,悔之,乃载祖归养。 1、解释下列词的意思 选贤与.能()谷年十有.五()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 父惭,悔之,乃载祖归养。 3.甲乙两段文字都写到了老人。你认为乙文给你带来的启示是什么? 【甲】《大道之行也》 【乙】《杨氏入穴》老人引杨氏入山之大穴。鸡犬陶冶,居民之大聚落也。至一家,老人谓曰:“此公欲来,能相容否?”对曰:“老人肯相引至此,则必贤者矣。吾此间凡衣服、饮食、牛畜、丝纩、麻枲(枲,麻)之属,皆不私藏,与众共之,故可同处。子果来,勿携金珠锦绣珍异等物,所享者惟薪米鱼肉,此殊不缺也。惟计口授地,以耕以蚕,不可取食于人耳。”杨谢而从之。又戒曰:“子来或迟,则封穴矣。”迫暮,与老人同出。 1、解释下列词的意思 ⑴故人不独亲.其亲()⑵谋闭而不兴. () ⑶此.殊不缺也()4迫.暮 () 2、下面各组词义相同的一组是() a、落:落英缤纷居民之大聚落也 b、果:未果,寻病终子果来 c、属: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吾此间凡衣服、饮食……之属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文言文阅读专题《大道之行也》(含答案解析)

大道之行也 课内精读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大道之行也 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1)故人不独亲.其亲( ) (2)力恶.其不出于身也( ) (3)不独子.其子( ) (4)男有分,女有归.( ) 2.下列句中加点的词与例句中加点的词的意思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例句:货恶其弃于.地也 A.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 B.相与步于.中庭 C.达于.汉阴 D.告之于.帝 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1)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联系当前创建和谐社会的实际,谈谈这篇文章的现实意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选文构想的理想社会具有哪些特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比较阅读 一、阅读下面甲、乙两文,回答问题。 [甲] 大道之行也 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

《大道之行也》选择题解析(内容理解)

部编版八年级下册文言文选择题解析(内容理解) 《大道之行也》 1.下面对所选文段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中"大道"就是指治理社会的最高准则,其治理的效果就是国泰民安的理想状态。 B.文中"大同"可以理解为道家的理想社会或是人类社会的最高阶段。 C."大道"和"大同"都是当时人们头脑中的理想境界,两个词中带有明显的理想色彩,寄托着人们对未来生活的美好向往。 D.“大同”社会的基本特征:①人人都能受到全社会的关爱;②人人都能安居乐业;③人人都珍惜劳动成果,却毫无自私自利之心。 【解析】文中"大同"可以理解为儒家的理想社会或是人类社会的最高阶段,不是道家。B项表述错误,故选B项。 2.对本文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A."大同"社会是夏以前的社会形态,过去有"孔子以五帝之世为大同"的说法。由此可见,"大同"社会是以"五帝之世"的传说为依据,经过加工提炼而后构想出来的一个理想社会模式,孔子的原意是建立一个合理的社会,以消除现实社会中的黑暗现象和不合理的地方,因此,孔子"大同"理想社会源自于"五帝之世",同时又高于"五帝之世"。 B.“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同《孟子》中的“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名言有异曲同工之妙。 C.文章主要表达了作者现实黑暗社会不满的思想感情。 D.《大道之行也》中与“路不拾遗,夜不闭户”的意思相同的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 【解析】文章不仅仅表达了作者现实黑暗社会不满的思想感情,主要表达了作者迫切希望出现太平盛世的思想感情。C项表述错误,故选C项。 3.下列对文章内容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桃花源记》、《大道之行》两文都反映了古人对人类美好社会的追求,不同的是,《大道之行》对理想社会进行了描写,《桃花源记》则是阐述。 B.《大道之行》中与《桃花源记》“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相对应的是老有所终幼有所长。 C.《大道之行也》选自《礼记正义》,它是儒家的经典之一,与《诗经》、《尚书》、《易经》、《春秋》被合称为“五经”。 D. 《大道之行也》第一层:第一句话,对“大同”社会作纲领性说明;第二层:第二句到第三句,阐述“大同”社会的基本特征;第三层:最后一句,总结全文。 【解析】《桃花源记》对理想社会进行了描写,《大道之行》则是阐述。A项表述错误,故选

2020年八年级语文上册 24 大道之行也导学案 新人教版-4.doc

2020年八年级语文上册 24 大道之行也导学案新人教版-4 课题课时 2 主备审核 班级八年姓名授课时间授课类型单一课授课节次 1 【学习目标】1.(1)了解先贤圣哲关于人类社会的伟大构想,把握“大同”社会的基本特征。 (2)整体感知文意,理清文章脉络。 2. 自主、合作、探究 3. 领悟古人追求的理想社会的实质,培养高尚的道德情操。 【重点】把握“大同”社会的基本特征。 【难点】了解孔子大同社会的思想意义。 【学习过程】一、复习导入:(2分钟)学法指导

美好的生活谁都想过,早在两千多年以前,我国就有关于人类美好社会的构想,并给它定名为“大同”。今天,我们将要学习的《大道之行也》,就给我们呈现了一个理想社会,不妨让我们一同去感受感受。 二、自主学习内容、指导、检测:(10分钟) 1、给加点字注音 选贤与.能讲信修睦.矜.寡孤独男有分.货恶.其弃于地也 2、熟读课文: 3、了解作品及背景: 《礼记》儒家经典之一,西汉戴圣对秦汉以前各种礼仪论著加以辑录,编纂而成,共49篇。 孔子生活在春秋末期,诸侯争霸给人们带来了灾难和痛苦。他迫切希望出现一个太平盛世,所以有了此番言论。 三、释疑点拨:(13分钟) 1、总领全文的语句是什么?照应此句的哪句话? 2、怎样实施“大道”,实现“大同”(“大同”社会的根本特征)?请找出相关语句 3、本文是从哪几个方面来说明“大同”社会的理想的? 4、作者所描绘的大同社会的景象是什么? 5、文中“大同”社会跟陶渊明描绘的那个“世外桃源”有没有相似的地方? 6、孔子的“大同”社会的理想实现了吗?21世纪的中国社会,是“大同”社会吗? 四、训练提升:(15分钟) (一)重点字词: A.大.道.之行. 查字典完成 生字注音 自主学习,了解作品及背景 小组讨论完成课文的翻译后,师加以指导。 小组合作探究明确问题答案

《桃花源记》与《大道之行也》对比练习

陶渊明“独爱菊”,周敦颐“独爱莲”,表现了他们处世态度有何异同?(5分) 相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不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示例:相同点:表现出他们不随波逐流的态度。(1分) 不同点:陶渊明面对污浊的环境,选择了归隐;(2分)周敦颐强调人格修养,尽管周边的环境很不好,但人格可以是很高尚的。(2分) (甲)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乙)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 ,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 6.在原文划横线的空缺处填写原句。 7.解释文中加点的词。 交通:户: 8.甲、乙两文都反映了古人对人类美好社会的追求,不同的是,甲文对理想社会进行了,乙文则是。 9.乙文中与甲文“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相对应的句子是。 10.概括甲文的大意。 (一)6.讲信修睦货恶其弃于地也 7.交错相通门 8.描写阐述 9.老有所终幼有所长 10.描写了桃花源优美的环境和幸福的生活

《桃花源记》与《大道之行也》两篇课文描述的社会形式有什么相似之处? 生1:《桃花源记》中的“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与《大道之行也》中的“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相似,都表现了人民因得到社会关爱而生活安宁和乐美满幸福的景象。 生2:前者的“阡陌交通,鸡犬相闻”与后者的“盗窃乱贼而不作”相似,都写出了和平安定的社会环境。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