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广播电视概论大纲

广播电视概论大纲

广播电视概论大纲
广播电视概论大纲

广播电视概论

(2006年修订)

一、基本情况:

课程编号:

课程名称:广播电视概论

开课学期:第二学年第一学期

学时学分:54/3

适用专业:新闻学

课程类型:专业必修课

二、课程简介:

本课程是高等院校新闻学专业(本科)必修课程。它是研究广播电视产生和发展历史、媒介性质、传播特点、广播电视新闻体裁的一门应用性较强的科学,对学生的新闻理论和实践学习有指导作用。

这是一门理论和实践两方面要求都较高的课程,既有面上的知识,也有各个实践环节上的知识。这门课主要是基础知识的讲授,学好这门课将对学生以后学习电视专题、电视编导、电视采访与编辑等课程有很大帮助。广播和电视是当今的强势媒介,对它的了解可以促进学生对当今新闻媒介的整体认识,对了解纸媒介也有一定的作用。本课程共54学时,每周3学时。

三、先修课程要求:

无。

四、教学目的和要求:

通过系统的广播电视知识的讲授和作品观摩,使学生了解广播电视发展的历史及现状,熟悉广播电视媒介的构成和特性,掌握广播电视新闻主要文体的写作规范。加深大学生对广播电视这一当今重要的大众传播媒介的认识。为新闻学专业的学生步入社会打下牢固的专业知识基础。

阐述广播电视媒介传播的基本原理、规律和特点,介绍广播电视工作的基本原则、要求和方法。

要求学生通过课堂讲授、课内研讨、课内外观摩和习作实践,掌握广播电视新闻的知识和实际工作的方法和技巧,具备从事广播电视新闻工作的基本素质。

学生要熟读教材,将全书的内容融会贯通,对重点章节的内容能口述。能独立完成电视新闻消息、专题、评论的写作。

五、教材:

选用教材:

主教材:《电子媒介新闻教程》,作者:饶立华、杨钢元,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0年12月。

辅助教材:1、《广播电视学概论》黄匡宇主编,暨南大学出版社,1999年5月。

2、《当代广播电视概论》,作者:陆晔、赵民,复旦大学出版社,2006年3月。

教材选择的依据:本课所选主教材《电子媒介新闻教程》是人大版21世纪新闻传播学系列教材之一。本书力求反映最新技术和最新研究成果,内容涉及广播电视历史、广播电视理论、广播电视业务等各个方面。广播、电视作为两个新闻媒介,既有共同的特性,又有不同之处,尤其在新闻业务上具有显著的区别,这使本书的一些章节由于研究对象不同而具有不同的写作风格,例如第一章和第二章着重对广播电视历史的梳理,第三章和第四章侧重理论的分析,第七章、第八章和第九章则注重具体地说明广播电视新闻体裁和编辑的特点。

六、教学内容与方法:

(一)教学重点与难点

电视的发明和技术发展过程;广播电视的传播特性;世界广播电视体制;广播电视新闻采访摄录。

(二)章节的主要内容和学时安排

第一章世界广播电视发展概况(8学时)

教学难点是广播电视的技术原理和概念。

教学重点是第一节的内容中第四部分内容,即无线电的发明过程和意义。第四节的全部内容,即世界电视技术的发展

第一节人类信息传播史上的五次革命

一、语言的产生

二、文字的发明

三、印刷术的发明

四、无线电的发明

五、计算机的发明

第二节世界广播事业的诞生

一、贝尔电话的启发

二、空中传音试验

三、收音机的发明与推广

四、世界上第一个正式的广播电台

五、广播事业在世界范围内兴起

第三节世界广播事业的发展

一、广播传播技术的发展

二、国际广播的诞生和发展

三、广播新闻:从报纸的有声版到自己走路

第四节世界电视技术的发展

一、电视的发明:几个重要阶段

二、电视技术的发展

第五节世界电视新闻的发展

一、电视广播在世界范围内兴起

二、世界电视新闻的发展

思考题:

1、无线电的发明对人类信息传播的革命性意义是什么?

2、美国CNN的主要特点是什么?

作业:熟读教材第一章,了解重点人物对世界广播电视事业的贡献。

课堂讨论:网络是否会取代电视?

第二章中国广播电视发展概况(8学时)

教学难点是中国广播电视节目改革的实际成果能让学生们得到切

身的体验。

教学重点是新时期中国广播电视新闻改革。

第一节旧中国的广播事业

一、外国人在中国境内办广播

二、北洋政府官办广播

三、国民党政府官办广播

四、旧中国的民营广播

第二节中国共产党初创时期的广播事业

一、早期的无线电事业

二、人民广播的诞生

三、延安台的变迁

第三节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广播电视事业

一、“文革”前的广播电视事业(1949—1966)

二、“文革”中的广播电视事业(1966—1976)

三、“文革”后的广播电视事业(1976—)

第四节香港、澳门、台湾的广播电视

一、香港的广播电视

二、澳门的广播电视

三、台湾的广播电视

思考题:中国广播电视新闻改革取得了哪些成绩?

作业:港、澳、台广播电视新闻的主要特点是什么?(1000字)第三章广播电视的性质、功能和任务(2学时)

教学难点是科学技术如何为广播电视发展提供动力。

教学重点是广播电视体制。

第一节广播电视的性质

一、广播电视作为大众传播媒介的共性

二、广播电视作为大众传播媒介的个性

三、广播电视体制

第二节广播电视的功能和任务

一、广播电视的功能

二、广播电视的任务

思考题:广播电视作为大众传播媒介的特点是什么?

作业:世界上存在哪几种广播电视体制?各有哪些特点?(1000字)课堂讨论:电视在传播中的负面影响。

第四章广播电视的媒介构成及传播特点(8学时)

教学难点是声音和图像的实际运用。

教学重点是符号系统的关系。

第一节广播电视的媒介构成(一)——声音

一、语言

二、音乐

三、音响

第二节广播电视的媒介构成(二)——图像

一、文字

二、示意图与图表

三、照片与图片

四、影像

第三节符号系统的关系

一、各符号系统的一般关系

二、电视非同期声语言和影像的关系

第四节广播电视的传播特点

一、广播与电视的共同特点

二、广播的传播特点

三、电视的传播特点

思考题:影像的信息编码方式对信息的接收有什么影响?

作业:有声语言和书面语言在传播上各有哪些特点?(1000字)第五章广播电视新闻采访摄录(8学时)

教学难点是电视新闻消息的拍摄和剪辑。

教学重点是广播电视新闻的选题。

第一节广播电视新闻采访的特殊性

一、带机采访

二、现场性的原生形态纳入广播电视新闻报道

三、新闻报道形式与采访方式密切相关

四、记者的角色定位增加了新的内容

五、采访和传播对摄录器材的依赖性

六、电视采访的合作采访方式

第二节选题与采访准备

一、选题

二、带机采访前的准备

第三节广播电视采访报道

一、观察

二、访问

三、隐性采访

第四节广播电视新闻摄录

一、摄录的基本概念

二、电视新闻的拍摄原则与方法

三、电视新闻的拍摄规律

思考题:1、广播电视采访有哪些特殊性?

2、带机采访和脱机采访有哪些区别?

作业:拍10分钟的人物采访。

课堂讨论:采访的技巧很重要吗?

第六章广播新闻(4学时)

教学难点是广播消息。

教学重点是录音新闻。

第一节广播新闻的特点

一、具体形象

二、短小精悍

三、音响的运用

第二节广播新闻的体裁

一、广播消息

二、广播通讯

三、音响报道

思考题:运用音响要注意什么?

作业:1、每人听一次完整的广播新闻节目。

2、听一篇广播音响报道。

第七章电视新闻(4学时)

教学难点是电视现场报道。

教学重点是电视消息。

第一节电视新闻体裁

一、电视消息

二、电视新闻专题

三、电视新闻评论

第二节电视新闻播出方式

一、电视新闻的录播和直播

二、电视新闻直播的优势

三、电视新闻直播的要求

思考题:电视消息常用的导语形式。

作业:写一篇电视消息。

课堂讨论:电视新闻的直播很重要吗?

第八章广播电视新闻编辑工作(4学时)

教学难点是节目编辑合成。

教学重点是新闻类节目音像编辑的基本原则。

第一节新闻编辑工作的职责与主要工作

一、新闻编辑工作的主要职责

二、编辑部门的具体工作

第二节节目编辑合成

一、新闻类节目音像编辑的基本原则

二、影像组接方法

三、声音组接方法

四、字幕的运用

第三节新闻栏目编排

一、编排的出发点

二、新闻栏目编排技巧

思考题:新闻编辑的主要职责有哪些?

作业:在电视节目中体验“动接动”、“静接静”的含义。第九章广播电视业的最新发展(8学时)

教学难点是广播电视技术未来的发展。

教学重点是广播电视体制的变革。

第一节数字化、融合化时代的开始

一、数字广播

二、数字电视

三、卫星电视

四、移动电视

五融合媒介

六、IPTV

第二节广播电视体制的新一轮变革

一、当代发达国家广播电视体制的变化

二、中国广播电视体制的改革

思考题:如何加快中国数字电视的普及?

课堂讨论:中国广播电视媒体如何做强做大?

七、实践环节:

(一)实践环节安排:

主要安排样本观摩、操机训练(含前期、后期)、课堂讨论、课外作业等环节。

(二)训练内容与训练目的:

样本观摩:

①在第四章内容讲解中,播放中国广播获奖作品,让学生体验语言、音乐、音响在广播作品中的不同作用;播放中国电视获奖作品,让学生体验影像在电视作品中的表意作用。

②在第六章内容讲解中,播放音响报道作品,让学生体验音响报道的特点。

操机训练(含前期、后期):

①在第五章内容讲解后,请每一位学生用DV拍10分钟的人物采访;

②在第八章内容讲解中,在机房指导学生编辑自己的素材。这样做的目的是让学生熟悉电视设备,把学到的理论和实际对接起来,为以后的就业打基础。。

课堂讨论:在重点章节后,安排课堂讨论,为的是发挥学生对所学内容的见解,增加学生的学习热情。

课外作业:既有书面作业,也有操作、收听、收看方面的作业,做到形式多样化。这样做的目的是检验学生的学习效果,丰富教学内容。

(三)检查方式:

在操机训练(含前期、后期)、课堂讨论、课外作业等环节中,给出成绩,要在课堂上评点实践结果,计入平时的分数。

八、学术讲座:

在第五、六、七章内容讲解中,请业内人士讲解电视节目的制作。

九、考核:

平时:占10%,相关作业和实践成果,及课堂出勤、回答问题情况。

期中:占30%,侧重实际能力的考核,即新闻采访和新闻消息的写作。

期末:占60%,闭卷考试。侧重基础知识、分析问题和论述问题能力的考核。题型多样。需要学生发挥的题应占较大的比重,这部分内容要密切结合当前广播电视事业的发展现状。

十、参考书目:

1、《中国应用电视学》,中国传媒大学电视系编,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年。

2、《中国广播电视通史》,赵玉明著,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06年。

3、《中国电视史》,郭镇之著,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1年。

4、《广播电视简明辞典》,赵玉明等主编,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社,1999年。

5、《广播电视概论》,徐志祥编著,武汉大学出版社,2001年。

6、《广播电视概论》,刘爱清主编,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1997年。

7、《广播电视学概论》,黄匡宇主编,暨南大学出版社,2003年。

8、《电视栏目解析》,石长顺著,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2001年。

十一、其他与课程相关的信息:

暂无

广播电视概论完整版

第一章 1、广播电视的定义:广播电视是一种电子通讯手段,是通过无线电波或导线传送声音和图像的电子信息传播媒介。人们凭借电子音像技术有意识建立大众传播媒介,向期望的受众传送专门制作的声音和图像节目。 2、广播电视分类广播电视可统称为“广播”:“声音广播”、“电视广播”;无线广播、有线广播、无线电视、有线电视。 3、电视节目的创作也显示了多样化的发展趋势: 电视纪实创作、1993年5月1日,《东方时空》开播,标志着中国电视进入到栏目化的阶段、1996年3月16日,《实话实说》的开播,标志着电视谈话节目的崛起、1998年岁末起,由湖南卫视发轫,一大批电视游戏娱乐节目走红中国、电视直播。 第二章 1、1873年,英国物理学家麦克斯威尔发表了《电磁论》在理论上确立了电磁学,被公认为无线电之父。 2、1895年意大利科学家马可尼和俄国科学家波波夫分别进行了无线电传送信号的实验,实现了无线电的发送和接收,制成了世界上最早的无线电收发报机,无线电通信进入实用阶段 3、1906年12月24日圣诞之夜,费森登播出了《圣经·路加福音》中的圣诞故事、小提琴演奏的圣歌、并祝贺大家圣诞快乐。这是世界上的第一次语言广播,听众是当时附近船上的报务员们。宣告了广播的诞生。 4、1920年10月27日,美国商务部分配给西屋公司一个商业海岸电台呼号:KDKA。这是第一个向政府领 取营业执照的电台。1920年11月2日,KDKA电台开始播音。这标志着广播事业的诞生。 5、广播的发展: 1)、开办广播:1920年前后,广播在各国普遍出现。(如:1919年英国、1920年美国、1923年德国、中国,1925年日本)初期的广播电台规模小,设备简陋,发射功率低,广播时间短,主要是对国内广播。 2)、对外广播:帝国主义国家为了加强对殖民地和半殖民地的掠夺和控制,开始利用对国外广播。 3)、二次世界大战中的广播:广播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发挥了重要作,苏、美、英、等国同德、意、日法西斯国家展开了激烈的“电波战”(广播战)。各国的广播电台迅速及时地报道战争消息,有的广播电台派出记者(默罗)到前线采访,播出了许多真实生动的报道。一些国家元首(丘吉尔、罗斯福)多次到广播电台发表演讲,动员鼓舞人民同法西斯斗争到底。 4)、调频广播的诞生:1923年美国科学家阿姆斯特朗开始研究调频广播,1933年达到实际应用地步,1935年建立了最早的调频广播。因为战争,政府暂停发放执照。战后,美国于40年代建立了一批调频电台。50年代,英国、日本及其他国家也办起调频广播。70年代以后调频广播电台广泛兴起。 5)、数字广播:80年代,出现了数字广播,90年代出现网络广播NJ (Net Jockey)。 6、调频广播的优点:(1)、频带宽,容纳的电台数量多; (2)、音质好,广播质量高; (3)、抗干扰能力强,调频广播工作于超短波频段,超短波是直接波,电波传播稳定,可稳定收听。(4)、发射距离与地理条件有关,可控制、调节,既解决了覆盖问题又不“外溢”; (5)、建设维护费用低,不需要大功率发射机。 7、1884年,德国23岁的保罗·尼普科根据视觉暂留原理,利用硒光电池发明了机械电视扫描盘(尼普科圆盘)。保罗·尼普科被誉为“电视鼻祖”。 8、1925年第一次显示出一个木偶的眼睛和鼻子;1926年1月26日在伦敦为英皇室作了公开示范表演,引起了极大的轰动。这是世界上第一次电视无线传输。 9、贝尔德也由于第一次完成长距离短波传送图像而被后人称为“电视之父”。

当代广播电视概论考试笔记

当代广播电视概论考试 笔记 Pleasure Group Office【T985AB-B866SYT-B182C-BS682T-STT18】

当代广播电视概论(考试笔记) 名词解释 一、“大新闻”架构 所谓“大新闻”架构,即以新闻为骨架,包括整点、半点新闻、深度报导和新闻评论专栏、大板块中的新闻话题、交通信息、经济信息,以及有关新闻和社会事务的谈话节目及其它服务性新闻,互相补充,共同满足受众的信息需求的广播电视节目结构形式。 “大新闻”架构的传播优势在于:第一,它可以满足整点半点新闻量多面广而深度不够的弱点;第二、可以满足各群体受众的不同新闻需求;第三、可以进一步形成和发展新闻在广播电视节目链中的骨架作用。 二、收视率、绝对收视(收听)率和相对收视(收听率)率 收视(收听)率,是指在某个时段收看(收听)某个节目的目标受众人数占总目标人数的比重,用百分比表示。它是国际通用的量化方法,用于衡量节目播出效果。收视(收听)率又可以分为绝对收视(收听)率和相对收视(收听)率两种不同的计算方法。绝对收视(收听)率=(节目收听(收视)人数/该节目覆盖地域的受众人口总数)X100% ;相对收视(收听)率=(节目收视(收听)人数/节目覆盖地域内该时段接受广播(电视)的人数)X100%。 三、珠江模式 1986年,广东创办了珠江经济广播电台,迈出了创建经济台、系列台的第一步。珠江台以“板块节目”为特点,采用主持人直播和“热线电话”的方式,密切了与听众的联系,实现了听众的直接参与,展示了“大众型、信息型、服务型、娱乐型”的崭新面目,赢得了听众。珠江经济台的开播是我国广播在“节目主持人”“大板块节目”等改革探索的

广播电视导论 教学大纲

《广播电视导论》教学大纲 1.课程的基本描述 2.教学定位 2.1 课程教学目标 《广播电视导论》课程是广播电视编导专业学生重要的专业基础课程,是广播电视编导专业学生在大学一年级接触的第一门专业课,本课程将从四个专题的角度为学生介绍广播电视节目的发展概况、制作流程、发展趋势以及新媒体的相关内容,帮助学生建立起对该专业的认识,是带领学生了解专业、认识专业、热爱专业进而从事专业的重要启发课程。 2.2 课程的主要特点 概括性地介绍从事广播电视编导工作的人员应具备的知识、素质和技能,提升对广播、电影、电视、新媒体等行业的认识和了解,形成科学的学习方法和学习观,建立起较先进的广播电视媒体思维方式,引导学生关注当代广播电视以及新媒体等媒体行业的发展动态,使学生全方位、多视角地了解广播电视节目编导的职能、作用,树立正确的编导理念。本课程是广播电视编导专业的专业基础课,也是一门认识课,是关于传媒观建立和培养的过程。

2.3教学方法 本课程主要采用探究式教学教学、案例教学、以及新媒体授课等教学方法。 广播电视导论课程是在学校加强对学生专业认识的培养的思想基础上设置的一门基础课,课程对刚入学的学生来说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这门课程将对本专业进行非常概括性的介绍,使学生迅速了解本专业并建立起对专业发展的认识,对大学四年学习的规划设计以及对未来就业的方向的思考。 作为一门基础课,课程将提炼本专业的核心能力、技巧、方法以及艺术观念向学生介绍,这就要求每个专题的任课教师必须充分发挥所长,在四个学时的时间里将专题中涉及到的内容用最简明易懂的方法向学生介绍和概括出来,课程讲授过程中案例教学将占相当大的比重。同时,随着媒体环境的变化、广播电视技术设备的更新与换代、传播途径与营销方式的转变等时代信息的改变,教师的授课将不断更新,以最新的知识体系和信息开拓学生的视野。 3.知识点与学时分配 3.1 课程覆盖的知识领域和知识单元汇总

当代广播电视概论第二版复习

1、按照传播信号来分:广播Broadcast{声音广播Radio,电视广播Television} 2、按照传输方式来分:(1)无线广播/开路广播(2)有线广播/闭路广播 广播的发展 ●1920年11月2日,美国匹茨堡威斯汀豪斯公司建立的KDKA电台正式广播。这是美 国第一个正式申请商业执照的广播电台。一般认为,这是无线电广播事业的开端。 ●广播与第二次世界大战 ●中国的广播发展 电视的发展 ●1、电视的诞生。1936年英国广播公司建立了世界上第一座电视台,11月2日起定 时向公众播出黑白电视节目,被认为是世界电视事业诞生的标志。 ●2、彩色电视。1954年美国正式播出彩色电视,成为世界上第一个开办彩色电视的 国家。 ● 3、卫星电视。1962年7月美国发射了“电星一号”通信卫星,进行了同西欧的越洋 电视传播。 ●4、有线电视 ●5、数字电视 中国广播电视事业的发展 ●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第一座人民广播电台是1940年12月30日开播的延安新华广播 电台。 ●1958年5月1日,我国大陆上建立的第一座电视台——北京电视台开始试验播出电 视节目 第一节广播电视的主要技术标准和管理体制 一、彩色电视的制式 1、NTSC制 1953年起用于美国,采用美国全国电视系统委员会(National Television Systems Committee)的英文缩写命名。这种制式电视机成本较低,兼容性比较好,缺点是色彩不稳定。美国、加拿大、日本等国采用。 2、帕尔( PAL )制 这种制式的电视机性能最好,收看效果好,但是成本比较高。英国、澳大利亚、德国、中国等国采用。 3、塞康(SECAM)制 这种制式较NTSC制效果好,但不及PAL制,缺点是成本比较高,而且兼容性 不好。法国、俄罗斯等国家采用。 第二节广播电视的特征 ●时效性强 ●受众广泛 ●内容、表现手段丰富 ●接受的随意性 ●接受的顺序性 ●转瞬即逝 第一节广播电视的板块式节目 ●板块式广播电视节目指具有基本固定的播出时段和周期,节目内容融新闻、信息、 服务、文化娱乐等节目类型为一体,多采用主持人串联形式播出的大时段节目,也

《广播电视概论》教学大纲

《广播电视概论》教学大纲(本科) 一、课程代码: 二、课程名称 (1)中文名:广播电视概论 (2)英文名:Introduction to Radio and Television 三、课程管理院(系)及教研室 文学与新闻学系汉语言文学教研室 四、大纲说明 1、适用专业、层次 文新系新闻和广告专业,本科层次。 2、学时与学分数 54学时,2学分。 3、课程的性质、目的与任务 《广播电视概论》是新闻学系本科生的专业必修课之一,是对广播电视两大每题的入门性教学课程。目的是为了让学生正确认识广播电视特性,了解世界广播电视的发展趋势,熟悉广播电视节目的相关知识和工作方法,从而具有一定的分析、研究能力和业务能力。 4、考试方式与成绩评定 考试方式:统一闭卷考试。 120分钟。 成绩评定:平时成绩占30%,考试成绩占70%。 五、纲目 第一章广播电视发明与技术基础 [教学目的] 学生了解广播电视的概念以及发展历程,认识广播电视的技术基础及特点. [教学重点与难点] 人类传播史的五次革命 [教学时数] 4学时 第一节广播电视与人类传播史的革命 1、广播的定义 2、人类传播史的五次“革命” 3、广播电视:当代重要的大众传媒 第二节声音广播的发明与早期发展

1、声音的特性 2、无线电理论及初期应用 3、声音广播的发明与早期发展 第三节电视广播的发明与发展 1、电视画面的物理特性 2、电视的理论基础与阶段性成果 3、电视广播的早期发展 第四节广播电视的主要技术标准 1、彩色电视的制式标准 2、电视的其他技术制式 第二章世界广播电视的体制与发展 [教学目的] 首先让学生掌握并熟悉目前世界广播电视的体制与发展,熟悉体制的三种理论模式。其次学生必须知道并能分析我国广播电视目前的管理体制和体制概况。 [教学重点与难点] 体制的三种理论模式及其特点 [教学时数] 8学时 第一节世界广播电视的体制:三种理论模式 1、广播电视组织结构与体制 2、广播电视机构理论类型的比较 第二节世界广播电视的发展:美国模式 1、美国模式 2、去规则化 第三节世界广播电视的发展:西欧/日本模式 1、公营、商营广播电视的共同发展的双轨制 2、公营与商营广播电视体制的节目互补 第四节世界广播电视的发展:中国模式 1、特点 2、我国广播电视经营的现状 3、我国广播电视经营管理体制的改革 第三章广播电视传播的特性与社会功能

广播电视概论大一考题

广播电视概论大一考题集团标准化小组:[VVOPPT-JOPP28-JPPTL98-LOPPNN]

广播电视概论 一、填空: 1、主持人在写作水平方面4个C标准:clear---清楚 concise---简洁 correct---准确 conversational---口语化 2、制片人管理三大要素:计划、组织、控制 3、节目分类基本原则:相同性、相等性 4、节目播出三种方式:录播、直播、转播 5、广播电视技术五个方面:节目制作、节目播出、信号传送、信号发射(或分配)、信号接收及节目还原 6、广播电视声音的三大类型:语言、音乐、音响 7、无线电传播速度:3×108m/s 8、三大传统性质电台:国营台、公营台、私营台 9、最能体现广播电视新闻现场性和时效性的传播方式:现场直播 10、电视画面功能:纪实传播、形象传播、直接传播 11、广播电视事业变更和发展的主要动力:科技发展水准、国民经济和文化事业发展、巨额广告收入、社会信息的需求、社会消费水平 12、电视传播技术系统:电视中心、电视发射网、电视传送网 二、名词解释: 1、有线电视:亦称电缆电视,是通过电缆或光缆组成的分配系统,将节目信号直接传送给用户的一种电视传播方式;它是集节目组织,节目传送及分配于一体的区域型网络。 2、三网合一:三网融合是指电信网、广播电视网、互联网在向宽带通信网、数字电视网、下一代互联网演进过程中,三大网络通过技术改造,其技术功能趋于一致,业务范围趋于相同,网络互联互通、资源共享,能为用户提供语音、数据和广播电视等多种服务。 3、广播电视学:一门文理交叉、实践性强的社会学科,主要研究广播电视的传播活动及其规律的科学。 4、卫视:利用地球同步卫星向覆盖区域转发功率较大的广播电视信号,使该地区内广大用户能够直接接收电视信号的新型广播方式。采用这种方式实现的电视广播就叫卫星电视广播。 5、ENG:ElectronicNewsGathering的缩写。在电视新闻学上是指电子新闻采摄手段,使用便携式的摄像、录像设备来采集新闻。分前期拍摄和后期编辑两个阶段。与电缆通信、微波通信、卫星通信技术相结合,可以用便携式摄像机与发射装置,传送系统连接,实现新闻直播,提高时效性。 6、音响效果:是信息传播者创造出来的或转借来的声音。创造主观化音响;创造现实当中不存在的音响形式,以配合新奇、怪异、陌生等非日常经验性的情景、画面;营造、渲染气氛;通过音响效果,突出段落分割,实现转场。 7、声画对位:亦称声画对列。指镜头画面与声音对列,它们按照各自的规律彼此表达不同的内容,又在各自独立发展的基础上有机的结合起来,造成单是画面或单是声音所不能完成的整体效果。 8、声画合一:声音和画面传播的具体内容完全一致,也就是说画面中出现的人和物就是声音的发音体,或者声音就是在具体说明画面中的事物情景。 9、广播电视节目:具有一定内涵,有固定的名称,在一定时间段内播出的,由语言、图像、音响等要素组成的电子符号系统。 10、规范口语:广播电视语言既要适合口头表达,又要严谨规范,这一特点是由广播电视的传播方式决定的,包括语音、词汇和语法的规范。 11、肥皂剧:通常指一出连续很长时间的、虚构的电视剧节目,每周安排为多集连续播出,因此又称系列电视连续剧。 12、电视板块式节目:具有基本固定播出时段及周期节目内部融新闻、信息、服务、文化娱乐等多种节目类型为一体、多采用主持人串联形式播出的大时段节目,亦称“杂志性节目”。 13、传媒全球化:是指传媒组织的跨国化、传媒活动的跨国化和传媒影响力的跨国化、传媒活动的跨国化和传媒影响力的跨国化,主要通过卫星和互联网作为技术途径。 14、火星人玩转地球:电影《火星人玩转地球》是华纳兄弟娱乐公司于1996年拍摄的一部科幻片,以浓郁的科幻气息和内蕴的反讽意味赢得了众多观众的青睐。故事讲述了由于翻译错误,天真的地球人竟把入侵的外星人当作和平使者款

广播电视概论知识重点总结

1、主持人:具有采、编、播、控等多种业务能力,在一个相对固定的节目,作为主持者和播出者。集编辑,记者,播音员于一身。在广播或电视中,出场为听众,观众主持固定节目的人。 2、彩色电视制:美国最先,法国在美国恩NTSC制的基础上研制的塞康SECAM 制,德国在美国的基础上研制的帕尔PAL制,我国就用的PAL制。 3、地球村的概念是麦克卢汉提出的。 4、广播事业的诞生与发展最根本的动因是社会的需要。可以理解为广播电视人的不断需求。内因是内在核心本身行业发展运营是推动力,外因是技术。 5、1920年11月2日,美国匹兹堡西屋电气公司开办的商业电台在总统大选日正式开播,呼号为KDKA. 6、美国的CBS,NBC,ABC三大广播网;全球第一个全天播放新闻的是CNN;, 7、30年代一系列重大事件成就了广播电台在社会生活中的影响力,罗斯福总统的炉边谈话。 8、收视率调查有美国的尼尔森媒介调查公司,央视的索伏瑞调查公司。 9、中国人自办的第一座广播电台是哈尔滨人刘翰在1926年10月创办的哈尔滨广播无线电台,呼号XOH民营广播;1927年我国上海新新公司创办我国第一家私营广播电台。 10、抗战相持阶段,1939年2月6日在重庆建成中央短波广播电台,1940年更名为中国国际广播电台,英文名为中国之声VOC;1940年第一座人民广播电台是延安新华广播电台建成,呼号XNCR,后更名为陕北新华广播电台,1949年3月更名北平新华广播电台,同年12月5日定名为中央人民广播电台。

11、20世纪80年代北徐南李,即是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空中之友>>主持人徐曼和广东人民广播电台<<大众信箱>>主持人李一萍;1983年确定了¨四级办广播,四级办电视,四级混合覆盖"的对内广播网发展方针,这是主领方针。12、我国第一座电视台是1958年5月1日开始试播的北京的北京电视台,它是中央电视台的前身,于9月2日正式开播;1978年元旦,新闻联播正式创立,标志着广播网的初步形成;1980年7月中央电视台<<观察与思考>>开办,是央视第一个新闻评论性专栏节目;1996年5月17日中央电视台<<新闻调查>>栏目问世,这是当时国内最长的调查性深度报道和栏目;<<望长城>>纪录片,1993年,上海纪录片编辑室问世,这是我国第一个以纪录片来命名的电视节目。 13、深入报道是一种报道方式,并不是新闻体裁; 14、广播语言的三大元素音乐(渲染气氛),音响(营造真实环境),人声语言。 15、广播电视人声语言的要求有口语化,规范化(语音规范,词汇规范,语法规范),优美化。 16、景别有远景(场面),全景,中景,近景,特写(表现情绪)。 17、电视画面的特性与功能有电视画面是连续运动的;电视画面具有现场感;电视画面具有客观性,电视画面具有主观性,电视画面具有表意不确定性(纪实和形象传播)。 18、蒙太奇:它原是一个建筑业的一个术语,它又称镜头语言,即在影视作品的创作中将一个一个的镜头,根据一定的逻辑关系组接在一起,通过形象之间的相辅相成或相反相成的关系,相互作用,产生连贯,对比,呼应,联想,悬念等效果,形成一个含义相对完整的表意整体。

报纸新闻报道的策划教学大纲

《报纸新闻报道策划》教学大纲 课程代码: 适用专业:新闻采编与制作 总学时数:72 学分:4 理论学时:63 实践学时:9 编制单位(或执笔者):中文系新闻采编与制作教研室字东玉 编制时间:2014年9月 一、课程的地位、性质和任务 课程性质:专业限选课。 课程地位:本课程是中文类新闻采编与制作专业的理论基础课。 课程任务:讲授报纸新闻报道策划的基本概念,理解新闻报道策划的基本类型,帮助学生掌握报纸新闻报道策划的基本原则,将不同类型的 报纸新闻报道策划做对比分析,通过大量的实际报纸新闻策划案 例,熟悉各大报纸对于不同新闻事件的不同新闻报道策划,让学 生对报纸新闻报道策划有一个全面的认识,并能够进行实际的新 闻报道策划。 二、总体教学目标 《报纸新闻报道策划》是一门重要专业限选课程,也是一门需要学生具

备实践操作、策划能力的课程。报纸新闻报道的策划对新闻专业的同学来说是一项必须掌握的基本专业技能。通过本课程学习,使学生掌握新闻报道策划的基本理论,熟悉报纸新闻报道策划基本原理和报纸新闻报道策划基本方法,通过一定的实践训练,具备报纸新闻报道策划的基本能力,最终能进行独立的报纸新闻报道策划。 三、本课程与其他专业课程的关系 学习本课程前,学生应具备新闻学概论、传播学概论、新闻采访与写作、广播电视概论、摄影与摄像、电视节目策划与编导、广告策划与文案写作等基础知识和能力。 四、各课程教学时间分配参考 各课程教学时间分配表

五、教学内容及其目的、要求、任务 第一章报纸新闻报道策划的概念和类型(6学时) (一)教学目的 目的:本章的目的重点是让学生将报纸新闻报道策划与其他媒介的新闻报道策划区分开来,对报纸新闻报道策划的基本概念有一个全面的认识和了解,并掌握报纸新闻报道策划的基本类型。 (二)教学内容 1、什么是新闻策划? (1)新闻策划的概念 (2)新闻事件策划 (3)新闻策划与策划新闻 2、报纸新闻报道策划 (1)报纸新闻报道策划概念 (2)报纸新闻报道策划与新闻炒作的区别 (3)报纸进行新闻报道策划的积极作用: ①有利于深化主题报道 ②有利于发掘新闻价值

广播电视概论笔记

广播电视的社会性质 (一)广播电视的意识形态性 1、广播电视的意识形态性在由政府控制的广播电视媒体中有着明显的表现。 2、广播电视的意识形态本质在国际政治宣传和斗争方面也有着突出的表现。 3、战争作为国家政治斗争的最高形式,其最显著的特征就是利用各种手段来达到胜利目的,包括广播电视在内的大众传媒也是手段之一。 (二)广播电视的公共性 1、广播电视作为社会公共事业的起源 ①无线电频道资源的有限性,使广播电视被视为具有公共性和稀缺性的公共资源。 ②欧洲主流观点认为,政府不能直接控制广播,但可以通过发放执照的形式间接控制。 2、公众利益和公共服务 ①公共广播电视所追求的公众利益包括独立、平等、全面服务和不迎合的原则。 ②公共广播电视由代表公众利益的独立机构负责经营与管理,在经济上公共广播电视既不依附于政府,也独立于财团,政治上不为政府和其他利益集团左右。 3、公共广播电视的典范——BBC BBC 的四个基本原则: (1)保证资金来源独立性; (2)确保主流地位; (3)以公共服务为导向; (4)提倡道义责任感。 4、美国的公共广播电视服务 ①美国广播电视采取的是公众委托模式,广播电视运营者是公共受托人,政府对广播机构实行直接的内容规制和间接的结构规制。

②《1934年通讯法》授权联邦通讯委员会(FCC)在颁发许可证的刚性标准之下,对广播电视进行结构规制与内容规制,以确保广播电视在“公共利益、便利、必需”的原则下运行。 ③许可证的颁发、结构规制和内容规制三位一体,打造了美国广播电视政府规制的基本框架。 (三)广播电视的商业性 广播电视的商业性体现于: (1)企业特征:商业广播电视媒介是生产广播电视产品的企业; 市场特征:商业广播电视媒介通过市场供求机制实现广播电视产品的价值。 1、美国作为商业广播电视的起源 (1)美国早期广播电视业的诞生与发展中体现了明显的商业性质 (2)美国崇尚自由的社会意识形态最终促成了美国广播电视商业性质的确立 2、美国商业广播电视媒介的特征 (1)美国的广播电视由私人投资、私人所有,它们既不依附于政府,也不依附于政党;(独立性) (2)美国私营商业性质的广播电视,完全遵循利润第一的基本原则,以盈利为最终目的;(商业性) (3)作为国家私营企业体系的一个分支,美国商业性的广播电视也遵循“自由竞争→垄断→更激烈的竞争”的市场发展规律,高度竞争成为商业广播电视的突出特征。(市场性)3、广播电视的商业化浪潮原因

当代广播电视概论考试笔记

当代广播电视概论(考试笔记) 名词解释 一、“大新闻”架构 所谓“大新闻”架构,即以新闻为骨架,包括整点、半点新闻、深度报导和新闻评论专栏、大板块中的新闻话题、交通信息、经济信息,以及有关新闻和社会事务的谈话节目及其它服务性新闻,互相补充,共同满足受众的信息需求的广播电视节目结构形式。 “大新闻”架构的传播优势在于:第一,它可以满足整点半点新闻量多面广而深度不够的弱点;第二、可以满足各群体受众的不同新闻需求;第三、可以进一步形成和发展新闻在广播电视节目链中的骨架作用。 二、收视率、绝对收视(收听)率和相对收视(收听率)率 收视(收听)率,是指在某个时段收看(收听)某个节目的目标受众人数占总目标人数的比重,用百分比表示。它是国际通用的量化方法,用于衡量节目播出效果。收视(收听)率又可以分为绝对收视(收听)率和相对收视(收听)率两种不同的计算方法。绝对收视(收听)率=(节目收听(收视)人数/该节目覆盖地域的受众人口总数)X100% ;相对收视(收听)率=(节目收视(收听)人数/节目覆盖地域内该时段接受广播(电视)的人数)X100%。 三、珠江模式 1986年,广东创办了珠江经济广播电台,迈出了创建经济台、系列台的第一步。珠江台以“板块节目”为特点,采用主持人直播和“热线电话”的方式,密切了与听众的联系,

实现了听众的直接参与,展示了“大众型、信息型、服务型、娱乐型”的崭新面目,赢得了听众。珠江经济台的开播是我国广播在“节目主持人”“大板块节目”等改革探索的基础上对一个台的体制、系列台的建设、广播的发展总体方向上的全新探索。它取得的成果和经验被成为“珠江模式”。 四、信息污染 在电子网络环境下信息激增,同时出现了信息污染,它包括两种情况,一种是由于信息过剩,大量无用信息进入传播市场,扰乱了正常的信息传播秩序,受众无所适从;另一种是大量有损社会风气、毒害人们心灵、破坏国家安全、妨害民族团结的信息进入市场,给社会造成危害和混乱。 五、有线电视、卫星电视 1、有线电视:有线电视,亦译为电缆电视,是通过电缆或光缆组成的分配系统,将节目信号直接传送给用户的一种电视传播方式。它是集节目组织、节目传递及分配于一体的区域型网络。它有四个特点:第一,高质量的图像接受;第二、传输频道增多,节目内容丰富;第三、有线电视广播系统是一种费用较低的广播电视传输覆盖系统;第四、双向传输,多种用途。 2、卫星电视:卫星电视广播是在卫星通信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它是由设置在赤道上空的地球同步卫星,先接收地面电视台通过卫星地面站发射的电视信号,然后在把这些信号通过地球同步卫星想覆盖区域转发功率较大的广播电视信号,由地面上的设备接收供电视机收看,它是一种新型的广播方式。 简答题、材料分析题、论述题

广播电视概论重点

一填空题。 1文字分镜是在剧本的基础上进行大致的分镜,要求(“简单、明了、准确”),。 2细节包括哪两个方面:(情节细节),(动作细节) 3用(最简练、最归纳、最有代表性)的方法来刻画角色造型。 4角色设计需要在组合关系中获得形象的(节奏变化与和谐)。 5(内容形式)和(画面形式)需要设计风格相协调,这样沟通营造出来的作品,才是为主题服务的。 6在镜头剪辑蒙太奇中很重要的原则是(轴线原则)。 7 1926年1月26日,英国科学家(约翰洛吉贝尔德)举行第一次电视公开示范表演,映出了一个办公室勤杂工的活动影像。由于他的的贡献,英国人自豪地称他为“电视之父”。同样被美国人誉为电视之父的是(法恩斯沃思)。 8 1980年,美国(国际卫视)的成立,对其传统的三大网,即NBC, (ABC ) 和CBS 构成了巨大冲击。 9目前各国的彩色电视主要采用(nastc制式、PAL制式、SECAM制式; 10 声音与画面的组合方式有三种(声画统一、声画并行和声画对立) 12“剧本,剧本,一剧之本”最早提出的是清初()。 13世界各国广播电视制度大体有三种类型(私营商业制、公共服务制、公共国有制.. 14世界上第一座公认的广播电台是(KDKA电台),第一座公认的电视台是由(,英国广播公司BBC)于1936年建立的。 16(悉德.菲尔德)在《电影剧本写作基础》中说:“所以的戏剧就是一个冲突。” 17电视节目制作的基本方法有(ENG,即“电子新闻采集”(Electronic News Gathering),(EFP,即电子现场制作(Electronic Field Production)。),(ESP,亦即“电子演播室制作”(Electronic studio Production)。),().。 18内容形式从故事框架上来讲,分两种形式(情景剧和非情景剧)。 19广播电视节目的编导包括(前期创作),(拍摄采访),(后期制作)。 20以接受的方式为标准,可以将广播电视的受众划分为(网络),(纸媒),(手机),(广播)。 二判断题。 1电影是细节的艺术。动画片是细节的艺术 2角色设计与场景设计是不可以同步进行的。角色设计与场景设计可以是同步进行的 3角色造型设计越复杂就好。简练、归纳 4画面分镜头是对未来动画片基础画面蓝图逐步深入和完善的过程。 5情节的内部节奏与镜头衔接的外部节奏是相辅相成的。 三名词解释。 1文字分镜 文字分镜的要求:文字分镜是在剧本的基础上进行大致的分镜,要求“简单、明了、准确”。~是画面分镜创作的依据,~不用像画面分镜一样将镜头组织得很细腻,考虑到每个镜头间的组织关系或设计镜头的具体位置和运动。“突出主题、突出人物”是~的首要任务 二文字分镜的基本格式:A场地B内容 C镜头描述 2性格刻画 性格刻画:动画片的角色设计往往是非常类型化的.”类型化”指具备典型的性格和外型.动画片的角色设计就像故事片的选演员.角色的形象设计就是需要造型是设计出一

(完整版)影视艺术概论教学大纲模版

青岛胶南珠山职业学校 《影视艺术概论》教学大纲 课程名称:影视艺术概论课程类型: 基础课 适用专业:广播与影视主撰人:殷兵 一、课程性质、目的和任务 本课程是艺术设计(影视方向)专业的基础课程,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影视艺术的基本原理,熟悉影视艺术的发展历史,并了解影视制作的生产流程,熟悉各种影视设备的原理及基本操作,为后续课程的学习打下基础。本课程从影视艺术本质、影视艺术发展历史、影视生产规律、影视前后期设备操作等方面培养学生的知识和技能,从影像诞生历史、影像视听语言发展、影像产品分类、现代影像特征等不同方面进行深入分析,使学生了解影视艺术的本质及生产规律,通过对影视前后期设备的使用,熟悉影视设备的原理及基本操作,能鉴赏不同影视片的艺术表现手法,让学生树立正确的影视艺术观念,拓展其艺术思维空间。 二、课程的基本要求 1、知识要求: 了解:影视艺术基本原理及影视艺术的发展史。 理解:影视基本特性、传媒特性和发展趋势。 掌握:影视艺术的一般理论知识和创作过程。 2、能力要求: 增强影视审美能力和批评能力

三、学时分配 绪论:中国电影电视发展之路(2学时) 教学内容: 1、中国电影的发展 2、中国电视的发展 第一章影视艺术基本概念(4学时) 一、教学内容: 1、艺术的本质和影视艺术的特征 2、影像和镜头的概念 3、影视声音的概念 二、教学要求: 1、了解艺术的本质和影视艺术的特征 2、理解影视艺术相关的基本概念性的东西 3、理解影视声音的概念及其作用 教学重点:影视艺术相关概念 教学难点:理解声音的构成及声画关系 第二章、影视创作(4学时) 教学内容: 影视创作的概念 影视创作流程及编剧、导演、表演、摄影、摄像的概念和操作教学重点:

广播电视概论讲义

广播电视概论课程讲义 本讲义仅供新闻学系内部教学使用,因涉及版权问题,任何个人或机构请勿擅自引用或复制,请同学们不要将本讲义上传到网上。 导学 课程性质:广播电视概论是广播电视学专业本科生的专业基础课 广播电视学科发展简介: 导论 第一章广播电视的科学概念 广播电视学是研究广播电视的传播活动及其规律的学科。 第一节广播的定义 广播电视是通过无线电波或导线,向一定范围播送声音、图像节目的大众传播媒介。按传输方式,可分为无线广播、有线广播和网络广播。从讯息形式看,只播送声音的,称为声音广播,简称广播;同时播送图像和声音的,称为电视广播,简称电视。 第二节广播电视学的学科体系 广播电视学有两大特点:一是实践性强,属于应用学科;二是综合性强,是边缘学科。 广播电视学与诸多学科都有结缘的关系,并在传统学科的结合部形成了新的分支学科和研究领域。 史论 第一章广播电视传播技术发展史 有线传播→无线传播——有线与无线相结合的综合立体传播方式 近地传播→卫星传播 模拟传播→数字传播 第一节从有线传播到无线传播

1893年,匈牙利人西奥多·普斯卡斯把布达佩斯市700多条电话线连接起来,定时报告新闻,被称为“电话报纸”,有线广播从此诞生。 1906年12月24日,美国物理学家费森登在马萨诸塞州的无线电广播实验室首次成功地进行了无线电有声广播。 1910年,美国人李·德·福斯特通过广播播送报纸要闻,出现了最早的广播简讯。 1918年,苏俄建立无线电广播实验室。 1920年,美国底特律建立一家实验性电台,播送州长竞选新闻,被称为首次广播新闻。 1920年11月,美国西屋电气公司呼号为KDKA的商业无线广播电台在匹兹堡市开播,这是第一个向政府领取营业执照的电台,被公认为世界上第一座广播电台。它的开播标志着世界广播事业诞

当代广播电视概论笔记自己整理

当代广播电视概论笔记 电视纪录片 1、概念(真实时间、真实地点发生的真人、真事) 简言之,即以纪实手法摄制的、表现真实内容的电视节目类型。 2、三个必备条件:真实非虚构有艺术感染力拍摄、布局安排上有一定的逻辑关系 3、基本特征:真实性纪实性利用先进的技术,最大限度地保持原始生活素材的完整性 4、题材:现实性题材历史性题材历史与现实相结合的题材 三位世界级纪录片大师的创作风格 1、罗伯特弗拉哈迪 加拿大人纪录片创始人。以写实手法来表现偏远、荒蛮民族的原始生活状态。代表作《北方的纳努克》 2、前苏联人吉加维尔托夫 前苏联人,新闻纪录片的创始人,他的创作观念是:抓住现实的片段将其有意思地结合起来。 3、约翰格里尔逊 20世纪20至40年代英国着名的纪录片导演,其创作信条是:“我们首先是宣传员,其次才是影片摄制者”; 3、世界纪录片创作风格模式的演变 1、格里尔逊式 2、“真实电影”式 3、访问谈话式 4、个人追述式 4、自然风格电视纪录片的基本特点 1、观点含蓄,回避结论; 2、重过程,谈话结果; 3、作者直接出面,强调即兴采访、捕捉第一感觉; 4、声画并重,视同期声为艺术生命; 5、注重一定章节以致整个节目的情节化、故事化; 6、最大限度地压缩解说词和音乐 5、中国纪录片的创作方法较为单一 1、主观表现压倒一切; 2、题材选择变窄; 3、画面构图、用光过分讲究,声画分类; 4、编导摆布、组织拍摄盛行。 6、《望长城》在纪实手法上也有开拓性的创新 1、声画合一,恢复电视画面的本来面目; 2、有意识地采用先进的电子传播技术,较完整地保持生活片段的自然流程,将纪实推向新的高度; 3、注重主客观结合,以“情节”来结构纪录片,从而提高审美品格; 4、用节目主持人调动观众的参与感; 5、用航摄、水下摄影、显微摄像等技术,给观众提供平常难以见到的视域和视点,扩展和延伸人的视野。 7、我国电视纪录片的发展趋势 1、产生一定数量的电视纪录片精品; 2、建立完整的电视纪录片创作理论体系; 3、设立专门播出电视纪录片的频道; 4、电视纪录片的成熟与国家的经济实力相联系。

当代广播电视概论考试笔记修订版

当代广播电视概论考试 笔记修订版 IBMT standardization office【IBMT5AB-IBMT08-IBMT2C-ZZT18】

当代广播电视概论(考试笔记) 名词解释 一、“大新闻”架构 所谓“大新闻”架构,即以新闻为骨架,包括整点、半点新闻、深度报导和新闻评论专栏、大板块中的新闻话题、交通信息、经济信息,以及有关新闻和社会事务的谈话节目及其它服务性新闻,互相补充,共同满足受众的信息需求的广播电视节目结构形式。 “大新闻”架构的传播优势在于:第一,它可以满足整点半点新闻量多面广而深度不够的弱点;第二、可以满足各群体受众的不同新闻需求;第三、可以进一步形成和发展新闻在广播电视节目链中的骨架作用。 二、收视率、绝对收视(收听)率和相对收视(收听率)率 收视(收听)率,是指在某个时段收看(收听)某个节目的目标受众人数占总目标人数的比重,用百分比表示。它是国际通用的量化方法,用于衡量节目播出效果。收视(收听)率又可以分为绝对收视(收听)率和相对收视(收听)率两种不同的计算方法。绝对收视(收听)率=(节目收听(收视)人数/该节目覆盖地域的受众人口总数)X100% ;相对收视(收听)率=(节目收视(收听)人数/节目覆盖地域内该时段接受广播(电视)的人数)X100%。 三、珠江模式 1986年,广东创办了珠江经济广播电台,迈出了创建经济台、系列台的第一步。珠江台以“板块节目”为特点,采用主持人直播和“热线电话”的方式,密切了与听众的联

系,实现了听众的直接参与,展示了“大众型、信息型、服务型、娱乐型”的崭新面目,赢得了听众。珠江经济台的开播是我国广播在“节目主持人”“大板块节目”等改革探索的基础上对一个台的体制、系列台的建设、广播的发展总体方向上的全新探索。它取得的成果和经验被成为“珠江模式”。 四、信息污染 在电子网络环境下信息激增,同时出现了信息污染,它包括两种情况,一种是由于信息过剩,大量无用信息进入传播市场,扰乱了正常的信息传播秩序,受众无所适从;另一种是大量有损社会风气、毒害人们心灵、破坏国家安全、妨害民族团结的信息进入市场,给社会造成危害和混乱。 五、有线电视、卫星电视 1、有线电视:有线电视,亦译为电缆电视,是通过电缆或光缆组成的分配系统,将节目信号直接传送给用户的一种电视传播方式。它是集节目组织、节目传递及分配于一体的区域型网络。它有四个特点:第一,高质量的图像接受;第二、传输频道增多,节目内容丰富;第三、有线电视广播系统是一种费用较低的广播电视传输覆盖系统;第四、双向传输,多种用途。 2、卫星电视:卫星电视广播是在卫星通信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它是由设置在赤道上空的地球同步卫星,先接收地面电视台通过卫星地面站发射的电视信号,然后在把这些信号通过地球同步卫星想覆盖区域转发功率较大的广播电视信号,由地面上的设备接收供电视机收看,它是一种新型的广播方式。 简答题、材料分析题、论述题

广告策划与创意教学大纲

《广告策划与创意》(课程编号:)教学大纲 一、课程性质与任务 《广告策划与创意》是广告与会展专业的专业主干课程,是一门重要的艺术设计类专业理论课。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能够掌握广告策划与创意的理论知识,提高广告设计中的整合能力与创造力,理解广告策划与其他学科之间的关系以及中西方广告创意的差异。从而为接下来的实践课程打下坚实的理论基础,在有理可依、有法可循的基础上,实现最大化的独立创新,继而获得在工作中强而有效的竞争力。 本课程是广告与会展专业进入大学的第一门理论课,同时也是一门重要的专业基础课程,是学生真正进入设计领域学习的敲门砖。如前所述,学生在本课程的学习效果对日后的学习与工作有着十分重要的影响,因此,该课程在整个广告与会展专业课程中占据重要地位。 二、课程目标 通过本课程的教学,学生将达到以下目标: 1.知识目标: (1)理解和掌握广告策划中的市场调查、战略规则、策略制定、效果测定等相关理论。 (2)理解和掌握广告创意的理论、原则、形态和手法。 (3)理解广告策划与其他学科之间的关系以及中西方广告创意的差异。 (4)熟悉广告策划的基本步骤。 (5)了解中西方广告的发展与现状。 2.能力目标: (1)具备对于设计理论的学习能力。 (2)具备对于广告设计的整合能力。 (3)具备对于相关主题的广告策划与创意能力。 (4)具备在具体项目中阐述方案的语言表达能力。 3.素质目标: 在组织教学中能够让学生认识到理论学习的严肃性,端正学习态度,养成分析与研究的理论学习习惯,并培养学生的活学活用能力与自我表达能力。从而为今后的设计学习与就业打下坚实的基础。 (1)具备广告策划与创意的理论基础。 (2)具有坚持理论研究的决心,敢于创新的信心,爱岗敬业的恒心。 三、教学内容 第一部分:广告策划

广播电视概论简述

广播电视概论简述.txt等余震的心情,就像初恋的少女等情人,既怕他不来,又怕他乱来。听说女人如衣服,兄弟如手足,回想起来,我竟然七手八脚地裸奔了二十多年!今天心情不好,我只有四句话想说,包括这句和前面的两句,我的话说完了!第一章广播电视传播技术的发展 第一节广播的发明及广播技术的发展 一、广播的发明 1、无线电通讯技术的发明: 三个里程碑:发现无线电波、实现无线电通讯、用无线电传送声音 (1)偶然的发现与探索: 1831年英国科学家法拉第发现了电磁感应现象,并确定了电磁感应规律。 1865年,英国科学家克拉克?麦克斯威提出了电波存在的理论构想。 1884年,德国物理学家海因里奇?鲁道夫?赫兹用实验论证了电磁波的存在。 (2)无线通讯实验:波波夫与马可尼 俄国物理学家波波夫:1894年,研制出世界最早的无线电发报机。 意大利发明家马可尼:1899年,马可尼成功地把一份无线电报从英国拍到了法国。1901年,他第一次实现了横跨大西洋的远距离通讯。 1909年,马可尼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他被称为“无线电之父”。马可尼时,无线电技术已从实验进入到运用阶段。 2、广播的诞生 (2)发现了空中帝国的德福雷斯特 李?德福雷斯特:“我已经发现了一个看不见的空中帝国。” 1916年,福雷斯特利用实验广播播送了当时总统选举的得票数,被称为美国也是世界历史上第一次新闻广播。 (3)让无线电广播进入家庭的萨尔诺夫(了解) 泰坦尼克号海难的发报员,无线电音乐盒计划与实现,彩色电视发明的推进者 NBC总裁 马可尼无线电之父可能出名词解释 二、广播技术的发展(四个阶段) 1、调幅广播:最初的无线电广播是中波和短波调幅广播。 2、调频广播:从20世纪40年代开始,新的广播形态米波调频广播开始出现。调频广播是发射频率在超短波波段、载波频率被调制的 无线电广播。 3、发明录音机 第二节电视传播技术的发展(的过程)概况,流程必须掌握 一、电视的发明(绿色大标题) 1、硒的发现 1817年,瑞典科学家布尔兹列斯发现了化学元素硒Se。 2、对“光电效应”的认识(了解)1865年,英国工程师约瑟夫?梅发现硒有“光电效应”。1873年,约瑟夫?梅正式发表了关于硒元素 光电效应的学术报告。在理论上揭示出,任何物体的影像都可以通过电子信号予以传播。3、尼普科:发明机械扫描盘(图像分解与扫描) 1884年,德国工程师保罗?尼普科发明了一种机械式光电扫描圆盘并获得专利。 4、贝尔德:发明机械电视系统 英国科学家约翰?洛吉?贝尔德制作出了第一台真正使用的电视传播和接收设备,从而使电视得以真正诞生。由此,他也被称为“电视之父”。

当代广播电视概论笔记 (自己整理)

精心整理 当代广播电视概论笔记 电视纪录片 1、概念(真实时间、真实地点发生的真人、真事) 简言之,即以纪实手法摄制的、表现真实内容的电视节目类型。 2、三个必备条件:真实非虚构有艺术感染力拍摄、布局安排上有一定的逻辑关系 3、基本特征:真实性纪实性利用先进的技术,最大限度地保持原始生活素材的完整性 4、题材:现实性题材历史性题材历史与现实相结合的题材 三位世界级纪录片大师的创作风格 1、罗伯特弗拉哈迪 加拿大人纪录片创始人。以写实手法来表现偏远、荒蛮民族的原始生活状态。代表作《北方的纳努克》 2、前苏联人吉加维尔托夫 前苏联人,新闻纪录片的创始人,他的创作观念是:抓住现实的片段将其有意思地结合起来。 3、约翰格里尔逊 20世纪20至40年代英国着名的纪录片导演,其创作信条是:“我们首先是宣传员,其次才是影片摄制者”; 3、世界纪录片创作风格模式的演变 1、格里尔逊式 2、“真实电影”式 3、访问谈话式 4、个人追述式 4、自然风格电视纪录片的基本特点

1、观点含蓄,回避结论; 2、重过程,谈话结果; 3、作者直接出面,强调即兴采访、捕捉第一感觉; 4、声画并重,视同期声为艺术生命; 5、注重一定章节以致整个节目的情节化、故事化; 6、最大限度地压缩解说词和音乐 5、中国纪录片的创作方法较为单一 1、主观表现压倒一切; 2、题材选择变窄; 3、画面构图、用光过分讲究,声画分类; 4、编导摆布、组织拍摄盛行。 6、《望长城》在纪实手法上也有开拓性的创新 1、声画合一,恢复电视画面的本来面目; 2、有意识地采用先进的电子传播技术,较完整地保持生活片段的自然流程,将纪实推向新的高度; 3、注重主客观结合,以“情节”来结构纪录片,从而提高审美品格; 4、用节目主持人调动观众的参与感; 5、用航摄、水下摄影、显微摄像等技术,给观众提供平常难以见到的视域和视点,扩展和延伸人的视野。 7、我国电视纪录片的发展趋势 1、产生一定数量的电视纪录片精品; 2、建立完整的电视纪录片创作理论体系; 3、设立专门播出电视纪录片的频道;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