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2018版)期末要点 第四章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2018版)期末要点 第四章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2018版)期末要点 第四章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2018版)期末要点 第四章

第四章

1.商品经济及其产生的历史条件

商品经济是以交换为目的二进行生产的经济形式,它是一定历史条件下的产物。

商品经济得以产生的历史条件有两个:一是社会分工的出现,二是生产资料和劳动产品属于不同的所有者。

2.商品的二因素及其关系

商品是用来交换的能满足人们某种需要的劳动产品,具有使用价值和价值两个因素,是是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矛盾统一体。

(使用价值是指商品能满足人们某种需要的属性,即商品的有用性,反映的是人与自然之间的物质关系,是商品的自然属性是一切劳动产品所共有的属性。使用价值构成社会财富的物质内容。交换价值首先表现为一种使用价值同另一种使用价值相交换的量的关系或比例。决定商品交换的比例的,不是商品的使用价值,而是价值。价值是商品所特有的社会属性。)关系:商品的价值和使用价值之间的关系是对立统一的关系。其对立性表现在:商品的使用价值和价值是相互排斥的,二者不可兼得。其统一性表现在:作为商品,必须同时具有使用价值和价值两个因素。使用价值是价值的物质承担者,价值寓于使用价值之中。

3.劳动的二重性及其关系

任何一种劳动,一方面是特殊的具体劳动,另一方面又是一般的抽象劳动,这就是劳动的二重性。

(具体劳动是指生产一定使用价值的具体形式的劳动,马克思也称之为有用劳动。抽象劳动是指撇开一切具体形式的、无差别的一般人类劳动,即人的体力和脑力消耗。生产商品的具体劳动形成商品的使用价值,抽象劳动形成商品的价值实体。)

关系: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也是对立统一的关系。一方面,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不是各自独立存在的两种劳动或两次劳动,它们在时间上和空间上是统一的,是商品生产者的同一劳动过程中的不可分割的两个方面;另一方面,具体劳动所反映的是人与自然的关系,它是劳动的自然属性,二抽象劳动所反映的是商品生产者的社会关系,它是劳动的社会属性。

4.价值量与价值规律

价值的量的规定回答价值的大小由什么决定和怎样决定。价值量是由生产商品所耗费的劳动量决定的。

价值规律的内容:商品的价值量由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商品交换以价值量为基础,按照等价交换的原则进行,形成价值规律。

在商品经济中,价值规律的表现形式是,商品的价格围绕商品的价值自发波动。由于供求关系变动的影响,商品价格总是时而高于价值,时而低于价值。

5.价值规律的作用

积极作用

①自发地调节生产资料和劳动力在社会各生产部门之间的分配比例。

②自发地刺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③自发地调节社会收入的分配。

消极作用

①可能导致垄断的发生,阻碍技术的进步。

②可能引起商品生产者的两极分化,一部分具有有利条件的生产者可能积累大量的财富,而一部分处于不利地位的生产者可能亏损甚至破产。

③价值规律自发调节社会资源在社会生产各个部门的配置,可能出现比例失调的状况,造成社会资源的浪费。

6.价值形式发展的四个阶段

马克思从简单价值形式出发,经过扩大的价值形式、一般的价值形式,最后到达货币形式。

7.货币的职能

价值尺度,流通手段,贮藏手段,支付手段和世界货币。

8.为什么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的矛盾构成私有制基础上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

(在私有制为基础的商品经济中,商品生产者的劳动具有两重性:既是具有社会性质的社会劳动,又是具有私人性质的私人劳动。)

①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的矛盾决定着商品经济的本质及其发展过程。

②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的矛盾,是商品经济的其他一切矛盾的基础。

③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的矛盾决定着商品生产者的命运。

9.劳动力及劳动力成为商品的基本条件

劳动力是指人的劳动能力,是人的体力和脑力的总和。

劳动力成为商品,要具有两个基本条件:

①劳动者是自由人,能够把自己的劳动力当做自己的商品来支配。

②劳动者没有别的商品可以出卖,自由得一无所有,没有任何实现自己的劳动力所必需的物质条件。

10.劳动力商品的特点

劳动力商品的使用价值是价值的源泉,它在消费过程中能够创造新的价值,而且这个新的价值比劳动力本身的价值更大。

11.资本,不变资本与可变资本的含义

资本是可以带来剩余价值的价值。

不变资本是以生产资料形态存在的资本。

可变资本是用来购买劳动力的那部分资本。

12.生产剩余价值的两种基本方法

绝对剩余价值的生产和相对剩余价值的生产。

13.资本积累、简单再生产、扩大再生产的含义

把剩余价值转化为资本,或者说,剩余价值的资本化,就是资本积累。

资本家瓜分到剩余价值后,如果将其完全用于个人消费,则生产就在原有规模的基础上重复进行,这叫资本主义简单再生产。

资本家获得无偿占有的剩余价值后,并不是将其完全用于个人消费,而是将一部分转化为资本,用以购买追加的生产资料和劳动力,使生产在扩大的规模上重复进行,这就是资本主义的扩大再生产。

14.资本的有机构成、技术构成、价值构成的含义

由资本的技术构成决定并反映技术构成变化的资本价值构成,叫做资本的有机构成。

由生产的技术水平所决定的生产资料和劳动力之间的比例,叫做资本的技术构成。

从价值形式上看,资本可分为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这两部分资本价值之间的比例,叫做资本的价值构成。

15.资本积累不但是资本主义社会两极分化的重要原因

(资本积累的源泉是剩余价值,资本积累规模的大小取决于对工人的剥削程度、劳动生产率的高低、所用资本和所费资本之间的差额以及资本家垫付资本的大小)

随着资本积累和生产规模的扩大,社会财富日益集中到资产阶级的手中,而社会财富的直接创造者--无产阶级只占有少部分财富。这样随着资本积累必然加剧社会的两极分化,即一极是财富越来越集中于少数人手中,另一极是多数人只拥有社会财富的较小部分。

16.资本积累是资本主义社会失业的根源

随着资本积累而产生的失业是由资本追逐剩余价值引起资本有机构成的提高所导致的。17.资本循环及其三个阶段

资本循环是资本从一种形式出发,经过一系列形式的变化,又回到原来出发点的运动。

三个阶段:

①购买阶段。即生产资料与劳动力的购买阶段。它属于商品的流通过程。在这一阶段,产业资本执行的是货币资本的职能。

②生产阶段。即生产资料与劳动力按比例结合在一起从事资本主义生产的阶段。

③售卖阶段。即商品资本向货币资本的转化阶段。

18.产业资本运动的前提条件

①产业资本的三种职能形式必须在空间上同时并存。也就是说,产业资本必须按照一定比例同时并存于货币资本、生产资本和商品资本三种形式中。

②产业资本的三种职能形式必须在时间上继起。也就是说,产业资本循环的三种职能形式必须保持时间上的依次连续性。

19.资本周转及影响资本周转速度的因素

周而复始、不断反复着的资本循环,叫做资本的周转。

影响资本周转快慢关键的因素有两个,一是资本周转的时间,二是生产资本的固定资本和流动资本的构成。

20.社会总产品及其构成

社会总产品就是在社会一定时期所生产的全部物质资料的总和。

社会总产品在价值形态上又叫社会总价值,它划分为包括在产品中的生产资料的转移价值和凝结在产品中的由工人必要劳动创造的价值,以及凝结在产品中的由工人在剩余劳动时间里创造的价值。

21.社会再生产顺利进行的条件

要求生产中所耗费的资本在价值上得到补偿,同时要求实际生产过程中所耗费的生产资料和消费资料得到实物的替换,否则社会再生产就会停顿,人类社会的生存和发展就会受到威胁。所以,使社会总产品在价值上得到补偿,在实物上得到替换,以使社会再生产顺利进行,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规律。

22.剩余价值理论的意义

剩余价值论深刻揭露了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剥削本质,阐明了资产阶级与无产阶级之间阶级斗争的经济根源,指出了无产阶级革命的历史必然性。剩余价值论是马克思主义经济理论的基石,是无产阶级反对资产阶级、揭示资本主义制度剥削本质的锐利武器。

(由于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的发现,社会主义由空想变为科学)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