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第九章 德育

第九章 德育

第九章 德育
第九章 德育

第九章德育

第一节德育意义、目标和内容

一、德育的概念

德育是教育者按照一定社会的要求,运用德育规律有目的、有计划地对受教育者的思想、政治、道德等方面施加积级影响的教育活动。从形式说,德育通常包括家庭德育、学校德育和社会德育等,从内容上说,一般包括道德教育、思想教育、政治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学校德育是教育者按照一定社会的要求和受教育者思想品德形成和发展的规律,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系统地、有针对性地对受教育者的政治、思想、道德等方面施加积极影响,并通过受教育者内部矛盾运动,以使其形成教育者所期望的政治思想意识、道德品质以及自我修养能力的教育活动。

二、德育的意义

1.德育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条件和保证;

2.德育是中学生健康成长的条件和保证;

3.德育是实现教育目的条件和保证。

三、德育目标

(一)什么是德育目标

德育目标是指通过德育活动使受教育者在品德形成发展上所要达到的总体规格要求,即德育活动所要达到的预期目的或结果的质量标准。

(二)制定德育目标的主要依据

1.时代与社会发展需要;

2.国家的教育方针和教育目的;

3.民族文化及道德传统;

4.受教育者思想品德形成发展的规律及心理特征。

(三)我国中学德育目标

1.我国中学阶段具体德育目标要求

根据我国政府对中小学德育目标的调整,我国中小学德育的目标摹求主要体现在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教育、道德知识的传授和道德能力的培养。

2.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

(1)热爱生命,自尊自信,乐观向上,意志坚强。

(2)亲近自然,爱护环境,勤俭节约,珍惜资源。

(3)孝敬父母,尊重他人,乐于助人,诚实守信。

(4)热爱劳动,注重实践,热爱科学,勇于创新。

(5)尊重规则,尊重权利,尊重法律,追求公正。

(6)热爱集体,具有责任感、竞争意识、厨结合作和奉献精神。

(7)热爱社会主义祖国,热爱和平,具有世界眼光。

3.能力方面

(1)培养爱护自然、鉴赏自然、保护环境的能力。

(2)发展观察、感受,体验、参与社会公共生活的能力,培养同他人交往与沟通的能力。

(3)逐步认识和理解社会生活的复杂性,具有基本的道德判断和辨别是非的能力,能够负责任地做出选择。

(4)形成自我调适、自我控制的能力,能够理智地调控自己的情绪。

(5)能够初步掌握搜集、处理、运用社会信息的方法和技能,能够独立思考、提出疑问和进行反思。

(6)能够理解法律的规定及其意义,理解学校及社会生活中的必要规则,能遵纪守法,具有

寻求法律保护的能力。

4.知识方面

(1)了解和掌握我与他人、我与社会、我与自然的道德规范。

(2)知道和掌握基本的法律知识,了解法律的基本作用和意义。

(3)了解我国的基本国情、基本路线、基本国策和世界概况。

(4)了解和掌握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世界观。

四、德育内容

(一)确定德育的内容的依据

1.教育目的和德育目标。

2.学生的年龄特征。

3.时代特征和学生品德实际。

(二)中学德育的内容

1.政治教育

政治教育主要是指按照国家特定的政治观和社会对公民的一般要求,对学生进行系统的政治理论教育、法制教育及社会行为规范的教育。其内容主包括: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教育,国家的政策法规教育,爱国主义教育,时事政治教育等。

2.思想教育

思想教育主要是指关于人生观、世界观以及相应思想观念方面的教育。其具体内容包括: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心主义世界观和人生观的教育,革命传统和革命理想教育,劳动教育,自觉纪律教育等。

3.道德教育

道德教育主要注重受教育者的良好个性培养及社会公德的教育。其具体内容包括:道德知识

教育,审美情操教育,传统美德教育,社会公德教育,道德思维能力及道德信念教育,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等。

4.心理健康教育

心理健康教育主要是指通过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方面的教育与训练,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预防心理障碍和心理疾病的产生,促进学生全面和谐发展。

在心理健康教育中,为杜绝学生不良心理现象的发生,促进学生健康快乐地成长,我们必须遵循以下原则:

(1)激励性原则。

(2)预防为主的原则。

(3)因材施教原则。

(4)愉悦性原则。

(5)支援性原则。

第二节德育过程

一、德育过程的含义

德育过程即思想品德教育过程,是教育者和受教育者双方借助于德育内容和方法,进行施教传道和受教修养的统一活动过程,是促使受教育者道德认识、道德情感、道德意志和道德行为协调发展的过程,是个体社会化与社会规范个体化的统一过程。

德育过程是由教育者、受教育者、德育内容和方法四个相互制约的因素构成。

二、德育规律

(一)学生的知、情、意、行诸因素统一发展的规律

1.知、情、意、行是构成思想品德的四个基本要素

2.知、情、意、行之间的关系

在德育过程中,它们是相互作用的,道德行为受道德认识、情感和意志的支配、调节,同时又影响道德认识、情感和意志。其中,道德认识是基础,道德行为是关键。

(二)学生在活动和交往中形成思想品德的规律

1.学生的思想品德是在社会交往活动中形成发展的

2.德育过程中的活动和交往的特点

(1)引导性、目的性、组织性。(2)内容、形式的多样性。(3)对象的有限性。

(4)科学性和有效性。

(三)学生思想内部矛盾转化规律

德育过程的最基本矛盾是社会通过教师向学生提出的道德要求与学生已有品德水平之间的矛盾。要实现矛盾向教育者所期望的方向转化,最根本的是受教育者思想内部矛盾的转化。

(四)学生思想品德形成的长期性和反复性规律

第三节德育原则途径和方法

一、德育原剡

(一)德育原则的概念

(二)我国中学德育的基本原则

德育原则是教师对学生进行德育时必须遵循的基本要求。

1.导向性原则

它是指在进行德育时,以正确的政治、思想、道德观念、价值取向为导向,指导学生形成发展良好的思想品德的德育原则。贯彻这一原则,要求教育者做到:

(1)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

(2)把德育的理想性与现实性结合起来。

(3)学校德育目标必须符合我国现行的方针政策、工作总任务和德育总目标的要求。

2.正面教育原则

它是指在进行德育时,教育者以说理疏导的方式,来调动受教育者的积极性,以形成良好思想品德的德育原则。

(1)坚持正面说理,疏导思想,以理服人。

(2)树立先进典型,利用榜样教育引导学生进步。

(3)以表扬、鼓励为主、批评、处罚为辅。

(4)正面教育要与纪律约束结合起来。

3.知行统一原则

它是指在进行德育时,把提高道德认识与培养道德实践能力结合起来,做到知行和谐发展的德育原则。

(1)联系实际,讲清理论。

(2)组织实践活动,引导学生去分析、评价、解决实践中的德育问题。

(3)教育学生要言行一致、知行统一。

4.尊重与严格要求相结合的原则

它是指在进行德育时,把尊重、信任、爱护学生与合理、严格的要求相结合的德育原则。

(1)要尊重、信赖、爱护学生。

(2)要根据学校德育任务和学生现有的思想道德水平,提出合理的、明确具体的、序列化的德育要求。

(3)把尊重爱护学生与严格要求结合起来。

5.因材施教原则

它是指在进行德育时,要从学生的思想认识和品德实际出发,根据其年龄特征和个性特点,

确定德育内容,选用德育方法和形式来进行针对性教育的德育原则。

(1)要深入了解和掌握学生身心发展的年龄特点,承认学生思想品德发展的过程性和差异性。

(2)要根据学生个人特点和品德现实水平有的放矢地进行教育,切忌采用成人化、一般化的做法。

(3)要从学生的实际思想状况出发有计划、有步骤地进行德育。

6.教育的一致性与连续性的原则

它是指在进行德育时,使各种教育力量互相配合、协调一致地对学生施加统一的、系统连贯的教育影响的德育原则。

(1)校内各方面的教育影响要协调一致。

(2)统一社会各方面的教育影响。

(3)要加强德育的计划性。

二、德育的途径

1.政治课与其他学科教学;

2.共青团、学生会组织的活动;

3.课外校外活动;

4.社会实践活动;

5.校会、周会、晨会和时政学习;

6.班主任工作

三、德育的方法

(一)说服教育法

这是主要运用口头语言向学生说理传道,使学生明晓事理,分清是非,以提高道德认识的方法。其具体方式有:

1.讲解法

采用这一方法要求教育者做到:

(1)认真研究学生,增强德育的针对性。

(2)充分挖掘典型材料,力保德育的思想性、科学性。

(3)选用正确方法,确保德育的实效性,调动学生的主动性。

2.谈话法

这是教师就某一思想道德问题与学生进行交流,以使学生明白事理的方法。

运用谈话法时,应注意如下要求:

(1)教师要事先做好充分准备。

(2)谈话要富有启发性。

(3)要培养学生善于提问、敢于提问的习惯,要鼓励学生敢于发表不同意见,敢于坚持真理,勇于改正错误。

(4)谈话过程中要有师生地互动交流,教师不要漠视学生,要虚心听取学生的真实想法,切忌把自己的观点强加于学生。

(5)个别谈话要经常广泛地进行,以免学生误解个别谈话的意义。

3.讨论法

这是在教师指导下,学生就某一个或某些思想道德问题各抒己见,经过辩论和探讨,得出正确结论,以提高学生思想道德认识的方法,这也是学生进行自我教育的重要方法。

运用讨论法应注意如下要求:

(1)确定好讨论题目。

(2)讨论过程中,教师要循循善诱,启发和鼓励学生敞开思想,大胆发表意见,教师还要引导学生围绕主题进行讨论并及时修正学生的错误。

(3)讨论结束后,教师要做好评价和总结。

4.阅读指导法

这是教师指导学生阅读有关书籍、报纸、杂志和文件,以领会和掌握思想道德知识,提高学生思想道德认识水平的方法。

运用阅读指导法要求我们:

(1)要教会学生阅读政治课本。

(2)指导学生阅读其他学科课本。

(3)要课内外结合,指导学生课外阅读,要求学生做好读书笔记。

(4)定期不定期地召开阅读经验交流座谈会。

(二)榜样示范法

它是以他人的高尚情操、模范行为、优秀事迹等来影响受教育者的方法,榜样有教育者、优秀人物、优秀学生等。

运用榜样法要注意以下几点要求:

1.树立的榜样要有典型性和示范性。

2.选定的榜样要真实可靠,具有导向性。

3.榜样的崇高和伟大要能激起学生对榜样的敬慕之情。

4.教育者的形象对学生潜移默化的影响。

(三)情感陶冶法

它是只通过创设良好的情景,潜移默化地培养学生思想品德的方法。陶冶包括:人格感化、环境陶冶、艺术陶冶等。

1.创设良好的情景,如美观、朴实、整洁的学生、生活环境;团结向上、民主平等的班风、校风;清洁、舒适、雅静的家庭学习、生活必需品环境及民主和睦、文明上进的家风等。

2.教育者的人格感化。

3.与启发说服相结合。

4.引导学生参与情景的创设。

(四)品德评价法

它是指根据一定的要求和标准,对受教育者的思想言行作出判断。

运用品德评价法时,应注意如下要求:

1.要以鼓励、表扬为主,惩罚、批评为辅,切忌体罚、心罚。

2.要以事实为依据,做到客观、公正。

3.发扬民主,注重实效。

(五)实际锻炼法

它是有目的地组织学生进行一定的实际活动,以培养他们的良好品德的方法。

运用实际锻炼法必须注意以下几点:

1.坚持严格要求。

2.调动学生的主动性。

3.注意检查与评价。

第四节德育模式

(一)认知模式

1.理论假设

(1)道德发展论

①道德发展是学习结果,这种学习不同于知识和技能的学习。②道德的发展有赖于个体的道德自主性。③冲突的交往和生活情境最适合于促进个体道德判断力的发展。

(2)道德教育论

该模式强调道德教育的目的,首先在于促进学生的道德判断不断向更高水平和阶段发展,其次在于促进学生道德判断与行为的一致性。

2.围绕道德两难问题的小组讨论

(1)道德两难问题及其设计

所谓道德两难,指的是同时涉及两种道德规范、两者不可兼得的情境或问题。

(2)道德讨论中的引入性提问

引入性提问的策略把师生引进对道德争端的讨论,并不断地发展学生的道德意识。

(3)道德讨论中的深入提问

有四种深入提问的策略:升华性问题、突出相邻阶段的论点、澄清与总结、角色扮演问题与策略。

3.简要的评论

(1)认知模式的缺陷

①太过于强调认知力的作用,忽视了对道德行动的研究,而后者对德育来说才是最重要的;

②强调了道德判断的形式而忽视了内容的作用;③阶段理论有缺陷;④在批评传统德育靠机械重复训练的做法时却完全排斥了道德习惯的作用。

(2)认知模式的特色及对我国学校德育改革的启示

该模式的特色在于:①提出以公正观发展为主线的德育发展阶段理论,通过实际研究,作出了完整的理性阐述;②建构了较为科学的道德发展观,提出智力与道德判断力关系的一般观点;③通过实验建立了崭新的学校德育模式,如新苏格拉底德育模式、新柏拉图德育模式等,提出课堂道德讨论法、公正团体法等一系列可操作性德育过程,重新确立了人的主体性和学校德育的功能。

对我国学校德育改革的启示:①科尔伯格对于道德判断发展六个阶段的界定未必合乎我们的

国情,但研究方法和研究结果总的说是可信的。值得进一步研究和发展。在实际应用中应不断对科尔伯格的研究进行修正;②发展性原则在我国学校的知识教学中已经得到广泛认可和应用,但在德育上还没有更多的研究和展开;③我国学校在系统地传授道德知识方面颇有心得,但在提高学生道德思维能力方面缺少行之有效的办法。

(二)体谅模式

1.理论假设

(1)与人友好相处是人类的基本需要,帮助学生满足这种需要是教育的职责。

(2)道德教育重在提高学生的人际意识和社会意识,引导学生学会关心,学会体谅。

(3)鼓励处于社会试验期的青少年试验各种不同的角色和身份。

(4)教育即学会关心。

2.围绕人际一社会情境问题的道德教育

(1)设身处地

设身处地的目的在于发展个体体谅他人的动机。

(2)证明规则

证明规则的一般目的在于给学生以机会,“以设法解决当他们试图取得成年人的地位并在与其他成年人平等的基础上生活和工作时发生的各种常见的问题”,具体目的在于帮助青少年学生形成健全的同一性意识,并把自己视为对自己的共同体作出贡献的人。

(3)付诸行动

付诸行动的目的在于:如果是你,“会怎样做?”的问题。

3.简要评论

(1)体谅模式的理论上的缺陷

①麦克费尔对于青少年学生的需要和特点的描述带有鲜明的人本主义色彩,但关于道德感

染、道德表率、观察学习和社会模仿的观点又有明显的行为主义倾向。

②麦克费尔关于青少年期是人生“社会试验期”的假设,暗示《生命线丛书》只适用于中学德育,这套教材本来是为中学设计的。但实践证明,它也十分适合于小学德育,这一方面表明该丛书生命力强,另一方面表明麦克尔的理论假设不可靠.也许人生的“社会试验期”早在少年期来临之前就已经开始了。

(2)体谅模式的特色及对我国学校德育改革的启示

体谅模式的特色在于:有助于教师较全面地认识学生在解决特定的人际一社会问题的各种可能反应;有助于教师较全面地认识学生在解决特定的人际社会问题可能遭到的种种困难,以便更好地帮助学生学会关心;提供一系列可能的反应,教师能够根据它们指导学生围绕提出的行动方针进行讲座或角色扮演的主题。

我国的一些学校正在开展这方面的试验和研究,体谅模式对于我国学校德育的改革有一定的启示。①如果把“学会关心”视为学校德育的一个重要方面,那么,这个总的教育目的应当分解成层层推进的目标体系:从培养学生对他人需要、目的、利益的敏感性,到培养较为丰富的人际意识,直到培养比人际意识更为复杂的社会意识;②目标体系应当通过一套精心设计的、内容逼真的、包含人际一社会问题情境的教材体现出来;③应当与各学科的教学结合起来使用,大量使用有助于提高学生人际意识和社会意识

(三)社会模仿模式

1.理论假设

该理论认为,学习并非刺激一反应(S——R)的结果,而是相当复杂的过程。为此,主张替代性学习概念,建立了观察学习的理论体系来说明个体对刺激的反应和对行为体系的建构。2.围绕社会学习论的道德教育

(1)人类学习必须有个体品德参与才能完成。

(2)道德判断取决于社会学习而没有固定发展阶段。

(3)道德教育应从人的人格形成出发。

(4)榜样对品德的作用。

(5)提出环境、行为和人的交互作用论。

3.简要的评论

(1)社会学习模式在理论上的缺陷

理论拼凑的痕迹还很明显,缺乏深入细致持之以恒的贯穿力;许多观点尚缺乏进一步的论证,一些实验的信度也尚存在疑问;在德育实验中缺乏具体的教育策略,很难在学校德育中实施,等等。

(2)社会学习模式的特色及对我国学校德育发展改革的启示

主要贡献表现在:①在吸收其他学派的基础上,发展了行为主义,使之对人的道德行为作出更合理的阐释,对德育工作有很大的意义;②在文化环境与人的道德发展的相互作用方面有重要的成果,系统论述了示范榜样对道德发展的内在作用机制以及影响道德行为的各种形式和途径;③自我评价和自我效能的理论给学校德育研究开辟了新的领域;④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学校德育工作开展的主要措施和途径

我校教师德育工作开展的主要措施和途径 一、加强领导,完善制度,建立健全保障机制。 1.切实加强对德育工作的领导,把德育工作作为一项事关社会发展、民族进步的战略任务来抓。学校成立以校长任组长的德育工作领导小组,认真贯彻执行党和国家教育方针和有关德育工作的法规和政策,每学期召开一次德育工作研讨会,调查研究学生的思想品德状况,制定工作措施,学校各部门要把德育工作贯穿在教育教学活动的过程之中,落实在教学、管理、后勤服务等各个环节上,校党支部、政教处、要充分发挥其职能作用,配合德育小组抓好学校德育工作,政教处主管德育工作,建立校长——中层机构(政教处、教导处、总务处等),——班主任的三级管理体制。 2.建立健全全校德育工作的督导评估机制和奖励表彰制度。学校要对德育工作开展和内容落实情况进行专项督导检查,重点从①德育工作开展情况;②德育建设平台;③班队效能;④班风及学习风气;⑤学生思想觉悟、道德品质、行为规范和精神风貌;⑥教师教书育人,为人师表的素质和水平六个方面。学校每年将评选德育先进工作者并给予表彰奖励,纳入教师年度工作考核;建立和完善优秀学生评选制度,予以表彰奖励。 二、加强德育工作队伍建设,增强教师业务素质和职业道德修养,切实提高广大教师教书育人的本领。 1.以德立教,为人师表。要建立一支结构合理、素质精良的学校德育骨干队伍,要坚持选拔、使用、管理、培训、提高相结合的原则,重视德育骨干队伍的建设,不断优化结构,提高队伍素质,要深入开展“树、创、献”(树师德形象、创文明学校、为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做贡献)和“三育人”(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活动,增强广大教师严于律己,无私奉献的师德意识。教师要率先垂范,以身作则,起榜样示范作用。衣着整洁,得体大方,不着有失教师形象的服饰,谈吐文雅,举止文明,不说脏话粗话;同志之间团结互助,不闹矛盾,不拨弄是非,勤于工作,不得过且过,不敷衍塞责;生活健康,志趣高尚,不聚众赌博,不酗酒闹事;教育管理好自己的家属、小孩,不违反校纪校规,不损坏学校的一草一木,不搬事弄非,教师要用高尚的人格魅力作学生思想工作的活教材。 2.广大教师要摒弃唯师独尊的旧观念,坚决杜绝体罚或变相体罚学生的行为,树立热爱学生,尊重学生的观念。学校要用月考核制度和师德考核机制加强对教师的监督管理,防止体罚、侮辱和伤害学生事件的发生。 三、努力构建学校、家庭、社会一体化的大德育格局,实现资源共享,整合教育力量。 健全机构,开展活动。充分发挥家长委员会、家长学校的作用,探讨家校共同教育的有效途径和方法。学校每学期至少召开一次大型家长会议,互通教育

第九章德育

第九章德育 第一节德育概述 辨析:德育就是道德品质教育? 答:此题错误,德育是指教育者培养受教育者品德的活动。德育的组成包括四个基本方面:政治教育、法制教育、思想教育和道德品质教育。 填空:德育是指教育者培养受教育者品德的活动。 填空:德育是每个社会共有的教育现象,具有历史性、阶级性、继承性。 填空:每个国家德育都有历史性、继承性。 德育与心理健康的关系? 德育主要以善恶作为判断标准,心理健康主要以正常不正常作为判断标准。德育更多的是行为和动机一直的表现。心里不健康则常常是心理失常的表现。德育的重要意义? 1.德育是进行社会主义文明建设的重要条件。 2.德育在青少年思想品德的形成发展中期主导作用,是培养社会主义新人的条件。 3.德育是学校全面发张教育的基本组成部分,是实现教育目的的重要保证。德育任务? 1.培养学生初步树立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 2.引导学生初步梳理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 3.逐步使学生养成社会主义的基本道德、法纪观念和文明行为。 4.培养学生具有一定的品的能力和品德心理。 品的能力是指? 一个人顺利完成品的活动的本领,主要包括品德的认识能力、情感能力、践行能力和自我教育能力等。品的心理一般是由知、情、意、行等因素构成。 填空:1993年和1995年正式颁布的《小学德育纲要》和《中学道德教育大纲》。

《小学德育纲要》规定德育内容主要有以下十条? 1.热爱祖国的教育; 2.热爱中国共产党的教育; 3.热爱人民的教育; 4.热爱集体的教育、 5.热爱劳动、艰苦奋斗的教育; 6.努力学习、热爱科学的教育; 7.文明礼貌、遵守纪律的教育; 8.民主与法制观念启蒙的教育; 9.良好的意志、品德的教育;10.辩证唯物主义观点的启蒙教育。 《中学生德育大纲》主要内容如下? 1.爱国主义教育; 2.集体主义教育; 3.社会主义教育; 4.理想主义教育; 5.道德教育; 6.劳动教育;7社会主义民主和遵纪守法教育;8.良好的个性心理品质教育。 第二节德育过程 填空:德育过程的四个因素:教育者、受教育者、德育内容和德育方法。 教育过程是三个方面的矛盾? 1.学校影响与一般社会影响之间的矛盾; 2.教师提出的德育目标与受教育者现有品德水品之间的矛盾; 3.受教育者道德认知与道德实践之间的矛盾。 填空:教师提出的德育目标与受教育者现有品德水品之间的矛盾是德育过程中的主要矛盾。 德育过程的基本规律? 1.德育过程是对学生知、情、意、行的培养提高的过程。 2.德育过程是促进学生思想内部矛盾斗争的过程,是教育和自我教育统一的过程。 3.德育过程是组织学生活动和交往的过程。 4.德育过程是长期和反复的过程。

对国际学校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思考

国际学校中学生心理健康现状思考及策略初探 摘要:重视和加强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已经成为当今国际教育的焦点,面对全球经济一体化、教育国际化的浪潮,心理健康教育也出现了许多新的研究领域。比如近几年出现在中国校园里的留学生越来越多,如何对这些“国际学生”实施心理健康教育就是一个值得大家深入研究的课题。 关键词:国际学校;心理健康;思考;策略初探 前言 学生心理健康已是学生家长、学校教师乃至社会普遍关注的问题。重视和加强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已经成为当今国际教育的焦点,面对全球经济一体化、教育国际化的浪潮,心理健康教育也出现了许多新的研究领域。比如近几年出现在中国校园里的留学生越来越多,如何对这些“国际学生”在其中学时代实施心理健康教育就是一个值得大家深入研究的课题。中学时代是人一生中的黄金时代,是人的一生中接受能力最强、可塑性最大及各种行为模式形成的关键时期。尤其对于身处异国他乡的外国中学留学生来说,其心理健康和身心成长的特殊性就更是值得我们研究的问题。 一、中学生心理健康的特点 所谓健康的心理是指整个心理活动和心理特征的相对稳定,相互协调,充分发展并与客观环境相统一和相适应,对中学生而言,具体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1 智能发育正常 正常的智能是高中学生正常生活和学习的基本心理条件之一,是他们与其周围环境取得平衡和协调的心理保证。因此,高中学生的观察力、记忆力、思维力及注意力的发展,与年龄相符,能适应高中学生各科学习生活。 1. 2 统一协调的行为 有位心理学家认为健全的人格就是统一格。“心理健全的人的心理活动和行为方式都处于和谐统一之中”。高中学生的行为表现与身心发展的年龄特征相符。他们的思想有条理,行为是统一的,注意力集中,工作和学习有坚强的毅力。 因而他们能面对现实,脚踏实地的努力去实现自己崇高的理想。 1. 4 有一定的社会适应能力

学校德育工作的内容和方法

学校德育工作的内容和方法 向大平建始县实验小学 德育是学校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它贯穿 于学校教育教学的全过程和学生日常生活的各个方面。 渗透在智育、体育、美育和劳动教育中。对中小学生健

康成长和学校工作起着导向、动力和保证作用。中小学 德育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基础工程,是提高全民 族思想道德素质的基础性教育,是培养造就中华人民共 和国公民的起点。 学校德育就是要让学生掌握一定的道德知识,并形

成深厚的道德情感和良好的道德行为习惯,这一切都无 法脱离德育内容而进行。因此,作为学校德育工作者, 就要准确了解和掌握九年义务阶段中小学德育内容,概 括地讲,中小学德育内容就是爱祖国、爱人民、爱劳 动、爱科学、爱社会主义。要求我们每位德育工作者将

这些德育内容通过生动活泼的校内校外教育教学实践活 动,对学生进行社会公德教育,社会常识教育和文明习 惯养成教育。 中小学德育工作的方法归纳起来有:榜样感召法、 疏导法、身教法、情感陶冶法,比较对照法和自我教育 法。每位学校德育工作者要因地制宜,

因人而异,结合 校情,有机的采用切实有效的德育方法,才能收到良好 的德育效果。 、逐1目前,我们中小学德育工作的任务有四点: 步提高学生的道德修养,形成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道德 、培养学生正确的政治方向,逐步形成科学的世2观。

页第共页17 界观。3、评价学生的道德情感和自我教育能力,养成学生良好的道德行为习惯。4、培养学生的民族精神,形成正确的理想和信念。 现行学校德育工作的模式是:全员育人(教师、学生、家长)、全程育人(所有学科)、全面育人(校内校外)。 当今学校德育工作的走向是:走向公民、走向生活、走向对话、走向多元。去掉传统模式,打破条条框框。

教师资格证考试小学教育学》快速掌握考核精要第九章德育

第九章德育 第一节德育意义、目标和内容 一、德育的概念 德育是教育者按照一定社会的要求,运用德育规律有目的、有计划地对受教育者的思想、政治、道德等方面施加积极影响的教育活动。从形式说,德育通常包括家庭德育、学校德育和社会德育等,从内容上说,一般包括道德教育、思想教育、政治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学校德育是教育者按照一定社会的要求和受教育者思想品德形成和发展的规律,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系统地、有针对性地对受教育者的政治、思想、道德等方面施加积极影响,并通过受教育者内部矛盾运动,以使其形成教育者所期望的政治思想意识、道德品质以及自我修养能力的教育活动。 二、德育的意义 1.德育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条件和保证; 2.德育是中学生健康成长的条件和保证; 3.德育是实现教育目的的条件和保证。 三、德育目标 (一)什么是德育目标 德育目标是指通过德育活动使受教育在在品德形成发展上所要达到的总体规格要求,即德育活动所要达到的预期目的或结果的质量标准。 (二)制定德育目标的主要依据 1. 时代与社会发展需要; 2. 国家的教育方针和教育目的 3. 民族文化及道德传统;

4. 受教育者思想品德形成发展的规律及心理特征。 (三)我国中学德育目标 1.我国中学阶段具体德育目标要求 根据我国政府对中小学德育目标的调整,我国中小学德育的目标要求只要体现在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教育、道德知识的传授和道德能力的培养。 2.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 (1)热爱生命,自尊自信,乐观向上,意志坚强。 (2)亲近自然,爱护环境,勤俭节约,珍惜资源。 (3)孝敬父母,尊重他人,乐于助人,诚实守信。 (4)热爱劳动,注重实践,热爱科学,勇于创新。 (5)尊重规则,尊重权利,尊重法律,追求公正。 (6)热爱集体,具有责任感、竞争意识、团结合作和奉献精神。 (7)热爱社会主义祖国,热爱和平,具有世界眼光。 3.能力方面 (1)培养爱护自然、鉴赏自然、保护环境的能力。 (2)发展观察、感受,体验、参与社会公共生活的能力,培养同他人交往与沟通的能力。 (3)逐步认识和理解社会生活的复杂性,具有基本的道德判断和辨别是非的能力,能够负责任地做出选择。 (4)形成自我调适、自我控制的能力,能够理智地调控自己的情绪。 (5)能够初步掌握搜集、处理、运用社会信息的方法和技能,能够独立思考、提出疑问和进行反思。 (6)能够理解法律的规定及其意义,理解学校及社会生活中的必要规则,能遵纪守法,具有寻求法律保护的能力。 4.知识方面

宝应县开发区国际学校初中部德育工作计划

宝应县开发区国际学校初中部德育工作计划 (2014-2015学年度第一学期) 一、指导思想 以县局中教科工作计划和学校工作计划为指导,以“基本品质和基本习惯”培养为重点,以“感恩、励志”主题教育活动为抓手,以县局德育月主题和双月节为平台,以提高班主任的班级管理水平为突破口,进一步加强对学生的行为习惯养成教育、基础道德教育、理想信念教育、感恩教育、心理健康教育和法制纪律教育,创新德育工作机制,推进有效管理,为学生创造一个和谐、安全、健康、向上的成长环境,促进学生的可持续发展,努力实现德育工作规范实效、铸就品牌。 二、工作目标 学校德育工作机制进一步健全,每月一个主题教育活动和双月一个节日活动组织化程度高,德育“双基”得到进一步提升。积极做好三类学生关爱工作,使我校的三类学生帮扶工作取得更好的成效,成为德育工作的一个“闪光点”。班主任工作考评机制进一步健全,学校、家庭、社会的三结合教育体系进一步完善。 1、学生理想信念普遍增强,行为习惯全面改良,身心健康协调发展。 2、德育工作管理规范,科学合理,健全完善保障机制。 3、校园及周边育人环境明显改善,力求使每一位家长放心、满意。 4、在校生违法犯罪率为零。 三、工作重点 (一)加强班主任队伍建设,充分发挥班主任主导作用 1、强化师德教育,进一步提高班主任职业道德水平 通过学习和培训,在全体班主任中倡导爱岗敬业的职业道德,进一步增强班主任工作的责任意识、服务意识、科研意识、忧患意识和发展意识。 2、加强理论学习,不断提高业务水平,增强德育工作的科学性 通过自学和集中学习等形式,系统地学习德育理论。开展班主任岗位培训,通过以老带新、方法指导、研讨观摩等培训方式,进一步提高班主任的理论水平和业务能力,做到“以科学的方法引导人,以先进的理念培育人”。 3、继续开展“文明班级”“文明餐桌”的评比活动 继续开展“文明班级”“文明餐桌”的评比活动,做到日查、周比、月评,组织常规检查小组,定时检查,并督促整改。改变和规范部分学生的不良行为,培养学生讲文明,守纪律的良好习惯,激励班主任争先创优,促进班主任的整体水平的提高。班级要开展“文明生”、“三好生”、“优秀团干部”、“优秀学生干部”等评比活动,比纪律,比学习,比文明。学校开展“校园之星”评选活动,年级开展“学习标兵”评选活动,强调榜样示范作用,以此作为手段,促进学生自觉入轨。 (二)抓实基础文明建设和养成教育,努力提高学生的道德水平 成才先成人,育人先育“德”。培养合格人才,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最基本的是塑造学生的健全人格,培养高尚的品质。对学生的基础文明养成教育,要在“内化”上下工夫,在“养成”上做文章。

(完整word版)中学德育大纲

中学德育大纲 一、绪言 中学德育大纲反映了党和国家对中学生的思想政治道德素质的基本要求,它是中学德育工作的依据,也是各级教育部门对学校德育实行科学管理的指南。 中学德育工作,是关系到能否把中学生培养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新一代,关系到社会主义事业的成败、国家和民族的前途和命运的一项战略任务。制定中学德育大纲的目的。是为了有计划地加强和改革中学德育工作,使学校与家庭、社会各方面一起,按照明确的德育培养目标,区别不同的教育阶段,分清内容的层次和要求,利用多种有效途径,形成强大的统一的教育合力,逐步实现德育工作科学化、序列化、制度化,不断提高德育的整体效果。 制定本大纲遵循的指导原则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理论和基本路线为依据,适应我国大力发展生产力、大力发展社会主义的商品经济和改革开放的需要,适应建设民主政治,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需要;在继承学校德育优良传统基本上对德育工作进行整体改革;从中学生的实际出发,重视基本道德、基本观点、基础文明行为的教育和养成,重视个性心理品质和能力的培养;坚持实践的观点,引导学生适应改革开放和商品经济的社会环境,并做到知行统一;加强学校德育的科学研究,在改革中探索新形势下中学教育工作的新路子。 二、德育目标 德育目标是中学德育大纲的核心部分,德育内容的确定、德育途径方法的选择、学生品德的评定以及德育工作的领导和管理,都要致力于德育目标的实现。本大纲德育目标是依据绪言提出的指导思想、立足于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现实,面向共产主义的未来,从当前中学的实际出发而科学地制定的。 中学德育目标包括思想、政治、道德品质、个性心理素质和能力等方面。通过中学阶段的教育,使学生达到以下目标:热爱祖国,拥挤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初步树立为人民服务的思想和为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而奋斗的志向;具有良好的道德品质和文明行为;具有诚实正直、自尊自强、勤劳勇敢、开拓进取等品质和一定道德判断能力及自我教育能力。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公民。 ㈠初中阶段德育目标的要求 1、思想政治方面的基本要求: 热爱祖国、热爱家乡、关心家乡建设;有民族自豪感、自尊心。 懂得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的主要内容,了解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常识、初步具有惜时守信、重视质量、讲求效益,优质服务等与发展社会主义商品经济相适应的思想观念。 有基本的民主与法制的观念,知法、守法。 立志为实现四化,振兴中华而学习,正确对待升学和就业,初步树立为人民服务的思想。 相信科学,反对封建迷信和陈陋习俗。 2、道德行为方面的基本要求: 尊重、关心他人,爱护、帮助他人。 热爱班级和学校集体,爱护集体荣誉,积极参加劳动,初步养成劳动习惯和

现代德育论复习题及参考答案一

现代德育论复习题及参考答案一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 分,共20 分,选择的答案序号填写在格子里) 1、自觉创设良好的教育情境,使受教育者在道德和思想情操方面受到感染、陶冶、熏陶,这是哪一种德育方法 A、实际锻炼法 B、陶冶教育法 C、说理教育法 D、榜样示范法 答案:B 2、更强调和重视在实践中通过活动和交往来获得相应的价值、观念,并养成相应的行为习惯,这是哪一种德育课程的特征? A、认识性德育课程 B、活动性德育课程 C、核心德育课程 D、隐性德育课程 答案:B 3、把儿童道德发展,划分为三个水平、六个阶段,这是心理学家柯尔伯格以哪一种理论为指导提出来的。 A、个体道德认知发展理论 B、活动——动机理论 C、最近发展区理论 D、社会学习理论 答案:A 4、德育过程的主要矛盾 A、知与行的矛盾 B、正确思想与错误思想的矛盾 C、教育者所提出的德育要求与受教育者思想品德现状之间的矛盾 D、全面认识与片面认识之间的矛盾 答案:C 5、德育过程所依据的是那一种规律 A、受教育者审美能力发展规律 B、个体思想品德形成发展的规律 C、个体的认识活动规律 D、受教育者生理发展的规律 答案:B 6、现代德育的本质属性是 A、主观-发展性 B、主体-发展性 C、客体-发展性 D、主题-发展性 答案:B 7、当代西方学校德育流派中最负盛名的教育理论,它被誉为现代学校德育的“基石”。 A、认知发展道德教育理论 B、人本主义道德教育理论 C、社会学习道德教育理论 D、理论学习道德教育理论 答案:A 8、人类的任何理论都来源于实践,所以在各种科学研究中都应该遵循的研究程序是 A.实践(实验)—理论—实践(检验)—新理论 B.实践(检验)—理论—实践(实验)—新理论 C.实践(实验)—理论—实践(检验) D.理论—实践(实验)—新理论—实践(检验) 答案:A 9、以下哪种当代德育模式认为提倡和加强价值观教育是个体品德的形成和社会发展的客观要求 A、价值观导向模式 B、情感体验模式

德育的原则、途径和方法

德育的原则、途径和方法 [单项选择题] 1、()是品德教育中运用最为广泛的基本方法。 A.榜样示范法 B.说服教育法 C.情感陶冶法 D.锻炼法 参考答案:B [单项选择题] 2、“人有爱与被爱两种需要,假如得不到满足,就有可能发生行为问题”。这一理论是()。 A.果断纪律理论 B.行为矫正理论 C.现实疗法理论 D.目标导向理论 参考答案:C [单项选择题] 3、学校有目的、有计划、系统地向学生进行德育的基本途径是()。 A.班主任工作 B.团队活动 C.学科教学 D.课外校外活动 参考答案:C [单项选择题] 4、循循善诱,以理服人,从提高学生认识人手的德育原则是()。 A.导向原则 B.因材施教原则 C.疏导原则 D.平行影响原则 参考答案:C [单项选择题]

5、预防问题行为的关键是()。 A.端正学生的学习目的 B.建设优良的校风与班风 C.树立正确的学生观 D.改善学生的人际环境 参考答案:A [单项选择题] 6、共青团诞生于()。 A.1920年 B.1921年 C.1922年 D.1923年 参考答案:C [单项选择题] 7、进行德育时要循循善诱,以理服人。这指的是德育工作的()。 A.疏导原则 B.尊重与严格要求相结合原则 C.导向性原则 D.一致性与连贯性原则 参考答案:A [单项选择题] 8、通过创设良好的情境对学生进行潜移默化的影响,以培养学生品德的方法是()。 A.说服法 B.榜样法 C.陶冶法 D.锻炼法 参考答案:C [单项选择题] 9、德育应坚持正面引导与纪律约束相结合,所以要以()。 A.只用说服法就可以了 B.适当体罚也可以 C.说服教育为主,辅以纪律约束 D.纪律为主,说服为辅 参考答案:C

教育学-第九章

教育学第九章德育 本章重点: 1.德育目标、内容 2.德育过程的矛盾 3.德育过程的规律 4.榜样法的概念与要求 5.认知模式的理论假设与实施要求 、德育的概念: 社会要求、德育规律; 有目的、有计划的影响 特定的政治思想意识和道德品质 思想教育+政治教育+道德教育 家庭德育+学校德育+社会德育 德育就是道德教育吗? 二、学校德育: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施加社会思想道德影响以形成教育者所期望的品德。 三、德育的性质: 社会性 历史性 阶级性和民族性 四、德育的意义 1、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条件和保证(战略意义):社会主义事业的接班人 2、青少年健康成长的条件和保证:可塑性强但辨别能力弱 3、实现教育目的的条件和保证:德智体美全面发展 五、德育目标 1、概念:通过德育活动在受教育者品德形成发展上所要达到的总体规格要求;预期目的或结果的质量标 准;德育工作的出发点 2、依据:时代与社会发展需要;国家的教育方针和教育目的;民族文化与道德传统;受教育者思想品德 形成发展的规律与心理特征 3、我国中小学德育目标的总要求 4、初中阶段德育目标的要求 5、高中阶段德育目标的要求 六、德育内容 1、概念:实施德育工作的具体材料和主体设计,是形成受教育者品德的社会思想政治准则和道德规范的 总和。 2、依据:德育目标;受教育者身心发展特征;时代特征和学生思想实际;文化传统[10 填空] 3、我国学校德育内容:

政治教育思想教育道德教育心理健康教育 学习辅导 生活辅导 择业指导【07填空,10选择】七、德育过程 1、概念:施教传道+受教修养;个体社会化+社会规范个体化(内化) 2、与品德形成过程的关系 德育过程是从教育者的角度而言的; 品德形成过程是从受教育者的角度而言的; 教育者的德育活动应促进受教育者的品德形成 3、德育过程的结构(要素组合方式) 由教育者、受教育者、德育内容、德育方法四个相互制约的要素构成。 教育者:组织者、领导者、社会代表者;主导作用 受教育者:对象;主体性 德育内容:社会思想政治准则和法纪道德规范 德育方法:活动方式(手段、方法)的总和 4、德育过程的矛盾 教育者-受教育者 教育者一德育内容、方法 受教育者一德育内容、方法 受教育者自身思想品德内部诸要素之间 基本矛盾:社会通过教师向学生提出的道德要求与学生已有品德水平之间的矛盾【08填空】 5、德育过程的规律 1、知情意行统一发展的规律【10填空】 晓之以理、动之以情、持之以恒、导之以行【07、09填空】 2、活动和交往中形成思想品德的规律【06填空】 3、学生思想内部矛盾转化的规律 4、品德形成的长期性和反复性的规律【09简答】 八、德育原则 1、概念:指导德育工作的基本要求 2、我国中学德育的基本原则 导向性原则疏导原则尊重学生与严格要求学生相结合的原则

第九章学校德育测试题

第九章学校德育测试题 一、单项选择题 1.方雨认为社会法制应符合社会大众权益,当它不符合时就应修改,据科尔伯格理论他处于道德发展的哪个阶段?( B ) A.服从与惩罚 B.社会契约 C.维护权威或秩序 D.普通伦理2.( C )倡导道德讨论法和公正团体法,促进儿童道德发展。 A.皮亚杰 B.杜威 C.柯尔伯格 D.无答案 3、在道德教育理论中强调教师中心,重道德灌输的是( A )。 A.涂尔干 B.罗杰斯 C.卢梭 D.无答案 4.教育过程中,如果用简单粗暴的方法来对待思想问题那就违反了( C )。 A.依靠积极因素克服消极因素的原则 B.正面引导与纪律约束相结合的原则 C.严格要求与尊重信任相结合的原则 D.集体教育与个别教育相结合的原则 5、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要注意( A )。 A.针对性 B.多开端性 C.全面性 D.长期性 6.对不同的时间、地点、情景和对象发生的同类思想品德问题,为取得良好的教育效果,采取的教育原则和方法( C )。 A.应是相同的 B.应是完全不同的 C.既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 D.应有一定的灵活性7.德育的主要途径是( A )。 A.各科教学 B.班主任工作 C.说服 D.榜样 8.学生思想品德形成过程是( A )相互影响,共同发展的过程,是学生的内部矛盾运动的过程。 A.知、情、意、行 B.思想、情感、目标、行动 C.思想、意志、目标、行动 D.知、情、思、行 9.思想品德教育的组成部分,目前学术界比较多的认为是:道德品质教育、思想教育、 D 、心理健康教育。 A.世界观教育 B.人生观教育 C.理想教育 D.政治教育 10.以教育、影响受教育者的品德,而经过选择和处理的符合一定社会需要的道德规范、政治原则、思想观点及其体系的是指( B )。 A.德育方法 B.德育内容 C.德育模式 D.德育过程 11.德育内容的性质和范围受制于( A )。 A.政治经济 B.学生年龄特征C、当前形势和学生思想品德实际 D、教育者的价值观12.学校德育内容的核心是( D )。 A. 社会实践教育 B.集体主义教育 C.理想教育 D.爱国主义教育 13.下列属于说理教育法的是( A )。 A.讲解 B.典范 C.表扬 D.批评 14.以他人高尚思想模范行为、优异的成绩教育影响受教育者的这种方法是( B )。 A.说理教育法 B.榜样示范法 C. 品德评价法 D.讨论法

泰山国际学校

1、泰山国际学校的办学性质及发展前景? 泰山国际学校是经教育主管部门批准成立的一家规范化办学单位,隶属于泰安市唯一的国际教育集团—泰山国际教育集团,是泰安市教育局重点打造的民办公助形式的混合制试点单位。学校顺势而为,旨在植根齐鲁,服务全国,立志打造中国基础教育领域的旗舰品牌! 学校50%以上师资,均由市教育局在全市范围内予以统一调配,师资力量强大 2、泰山国际学校的办学优势优势是什么: ①全寄宿制学校、24小时对学生进行全方位的管理、培养和服务。学校开设早晚自习,教师面对面辅导,利于学生成绩全面提高。解除家长对学生放学后,无人管理,无人辅导的困难。 ②学校远离闹市区,学生的学习、生活环境相对封闭,利于学生潜心学习,解除家长担心学生放学后进入网吧、电子游戏厅等不良环境影响之忧。 ③学校每两周放假一次,专车专人负责接送,免去家长每日接送学生之辛苦和对学生自行上学路途安全之忧。 ④准军事化管理,专职生活老师与学生同吃同住,指导和服务学生的日常生活,培养学生的生活自理能力。 ⑤小班化授课,让每个孩子都能得到老师的关注,教师富于爱心和责任心,真心关爱每个孩子。 ⑥突显英语特色,学前班起开设英语课程,外籍老师教授英语口语,

举办各种形式的英语活动,让孩子赢在起跑线上。 ⑦注重特长培养,每天同时开展近二十个丰富多彩的课外兴趣特长活动,让每个学生的综合素质得到全面提升和发展。 ⑧招生范围:入学不受地域、户口限制,不受学制限制。根据《民办教育促进法》规定“民办学校招生有自主权,不受地域、标准和方法等限制”。所以,任何地区的学生到我校读书,都可以顺利的办理学籍,不受限制。 3、泰山国际学校的师资情况怎样? 学校拥有一支稳定的、年龄结构合理的优秀教师队伍。拥有教职员工两百多人,其中专职教师一百多人,特、高级教师占60%,学生数量一千多人,几十个教学班,以初中、高中为主兼有小学。学校实行封闭式半军事化管理。 我校为加强师资力量建设,提高学生高考成绩,与北京宽高教育集团合作。并且今年5月14日-15日我校举办2016年全国高考冲刺密训班首期讲座。聘请中国高考辅导“战神”王金战,率领九名全国顶尖师资团队,在高考即将来临之际,专程赴泰安为全省迎考学子举办“2016年高考冲刺最后一讲”。来自泰安一中,宁阳一中,东平一中,长清一中等学校的500余名尖子生参加特训,各校选派的优秀青年教师60余人也参加了此次活动,聆听了王金战教授等专家的精彩演讲,大家纷纷表示受益匪浅,为冲刺全国名校积累了信心,奠定了基础。 泰山国际教育集团董事长王力一同志做密训班开班动员,他为大

学习整理笔记第九章德育

第九章、德育 第一节德育的意义、目标和内容 一、德育的概念 德育是教育者培养受教育者品德的活动。德育是思想教育、政治教学、法纪教育和和道德教育的总称。 而不是道德教育的简称或政治教育的代名词。 德育包括家庭德育、学校德育、社会德育等形式。 一般说来,德育具有社会性、历史性、阶级性和民族性。继承性。 二、德育的意义 (1)德育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条件和保证 (2)德育是青少年儿童健康成长的条件和保证 (3)德育是实现教育目的的条件和保证 三、德育目标 (1)什么是德育目标:德育目标是通过德育活动在受教育者品德形成发展上所要达到的总体规格村注,变即德育活动所要达到的预期目的或结果的质量标准。 (2)我国中小学的德育目标:把全体学生装培养成为爱国的具有社会公德、文明行为习惯的遵纪守法 的好公民。在这个基础上,引导他们逐步确立科学的人生观、并不断提高社会主义思想觉悟,使他们中的 优秀分子将来能够成长为坚定的共产主义者”。 四、德育内容 (1)科学世界观和人生观教育: (2)爱国主义教育 (3)理想教育 (4)道德教育:道德教育是调整人我、群我、物我关系的行为规范和准则的总和。 (5)集体主义教育 (6)劳动教育 (7)自觉纪律教育 (8)民主和法制教育 第二节德育过程 一、德育过程的概念 德育过程是教育者和受教育者双方借助于德育内容和方法,进行施教传道和受教修养的统一活动过程,是促使受教育者道德认识、道德情感、道德意志和道德行为发展的过程,是个体社会化与社会规范个体化的统一过程。 德育过程和品德形成过程的区别和联系。(整段) 从联系来说: 德育只有遵循人的品德形成发展规律,才能有效促进人的品德形成发展,而人的品德形成发展也离不开德育因素的影响。 从受教育者角度看,德育过程四搜教育者个体品德形成发展过程,只不过是在教育者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有系统的影响下,受教育者形成教育者所期望的品德的过程罢了。 从区别看: 德育过程是一种教育过程,是教育者与受教育者双方统一活动的过程,是培养和发展受教育者品德的过程。教育者根据社会发展提出的要求,依据学生的特点,以适当的方式调动受教育者的主观能动性,从而将相应的社会规范转化

第九章 现代德育

第九章现代德育 一、选择题 1.现代德育建立的基础是( ) 。 A.农业经济 B.现代信息社会 C.现代工业社会 D.社会主义社会 2.现代德育特点的描述,正确的是( ) 。 A.人本化、民主化、科学化 B.现代德育与现代社会的结合 C.国际化和民族化趋势日益明显D终身化和全民化 3.关于原始社会德育特点的叙述,错误的是( ) 。 A.德育的内容及其简单 B.德育的方式是和劳动、生活相结合 C.德育是平等的 D.德育具有鲜明的阶级性 4.皮亚杰认为儿童的道德品质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儿童的()。 A.交往的发展 B. 个性的发展 C. 思维的发展 D.情感的发展 5.提出观察学习理论的主要代表人物是( ) 。 A.皮亚杰 B.杜威 C.班杜拉 D.柯尔伯格 6.德育应"服从最强烈的人性冲动",对这句话的启示应: A.德育不能背离教育者的道德认知规律 B.德育应重视道德行为习惯的训练 C.舍弃情感,仅靠理推理而来的道德是毫无意义的。 D.德育应寓于情感教育之中 7.德育活动的基本环节包括()。 A.德育任务的制定 B.德育内容的确立 C.德育模式和德育方法的选择 D.德育途径的实施

8.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追求理想是一个人进行自我教育的最初动力,而没有自我教育就不能想象会有完美的精神生活。我认为,教会学生自己教育自己,这是一种最高级的教育技巧和艺术。"这段话强调德育的过程具有以下哪种特点()。 A.德育过程是教育与自我教育的过程,具有塑造性和能动性 B.德育过程是一个长期的反复的过程,具有渐进性和反复性 C.德育过程是组织学生进行社会活动与交往的过程,具有广泛的社会性和很强的实践性 D.德育过程是促进学生的道德认识、道德情感、道德行为发展的过程,即培养学生品德的过程,它具有侧重性和同时性 9.下列那种德育模式主张从儿童的现实生活出发,引导他们对现实生活中所看到、发现的现实问题进行价值判断和评价,自己做出价值选择。() A.体谅模式 B.价值澄清模式 C.社会行动模式 D.榜样学习模式 10.说服教育法的方式主要有()。 A.灌输 B.疏导 C.模仿 D.奖惩 ||| 11. 德育方法是( ) A. 教师德育工作方式的总和B教师德育工作方式的总和 C. 教师德育手段的总称 D. 德育过程中教育者和受教育者相互作用的活动方式的总和 12.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启发学生在短时间内获得大量的系统的有关思想道德方面知识的德育方法是() A.说服教育法 B.榜样教育法 C.陶冶教育法 D.品德评价法 13.提出道德认知发展阶段论的代表人物是( )。 A.杜威 B.马卡连柯 C.班杜拉 D.柯尔伯格 14.德育过程的基础是( )。 A.提高品德认识 B.陶冶品德情感

苏州德威国际学校简介

苏州德威国际学校简介 德威国际教育集团,如今已经在中国的教育市场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和显赫的成就,尤其是旗下的德威英国国际学校更是备受瞩目,创建于2007年的苏州德威英国国际学校在经过了十余年的快速发展,如今已成为当地和周边地区公认的优质私立国际学校。诚然,教育团队的先进理念和丰富经验是得到认可的基本前提,如今的苏州德威不仅拥有雄厚的师资力量,在日常教学工作中也得到了德威国际教育集团教育团队的全方位支持。 众所周知,国际学校所采用的教育理念和教学大纲是独树一帜的,并且致力于学生国际视野的拓展,这一点在苏州德威英国国际学校的日常教学工作中得到了直观呈现。苏州德威英国国际学校在学术上拔尖,并且遵循经过加强的英国教学大纲,以满足国际学生的需求。10年级和11年级的学生攻读国际中学教育普通证书(IGCSE)课程,而后在12年级和13年级学习国际文凭组织的大学预科课程(IBDP)。一直以来,无论德育体美还是学院制度,都为学校教育质量的提升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作为学生自然也会从中受益匪浅。此外,教育团队运用其丰富的专业经验,与各所德威国际学校密切合作,指导课程开发和实施,支持专业学习计划。 苏州德威英国国际学校目前约有950名来自40多个不同的国家和地区的学生,年龄跨度涵盖2至18岁。作为一所外籍人员子女学校,学校全年都接受申请,主要教学语言为英语。“把学生放在首位”是苏州德威一切工作的核心。每个学习环境和所有的学习体验都以学生的需求、才能和能力为焦点而展开设计。帮助学生形成自己的声音,做出如何学习的选择,使他们成为成熟的学习者,拥有对自己学习的自主权。苏州德威的学生不仅能从本校的老师那里获得深度的学习体验,还能从德威旗下其他学校的老师那里获益。 秉承着“培养有动力和能力为世界作出积极改变的全球公民”这一愿景,德威的老师心怀世界,教书育人,德威的学生心怀世界,学以致用,共同架设起通往世界的桥梁。很多学生在毕业以后,如愿进入了世界一流的高等学府继续深造,在医学,法律,商业,技术,艺术和公共服务等领域进行深入的学习和开拓。

德育实施的途径和办法

精心整理 德育的途径和方法是由德育的任务、内容等方面因素决定的。由于德育的任务、内容是多方面的,因此,进行德育就有多种途径和方法。 (一)德育实施的途径 1、教学 ??教学不仅是实施全面发展教育的基本途径,也是学校德育最经常、最有效、最基本的途径。通过教学实施德育是其他途径所无法比拟的。 2 ?? 动。 3 ?? 4 5 ?? ??学生的时事政策学习是学校对学生进行社会主义道德教育和时事政策教育的一种形式,也是联系实际及时而经常地对学生进行品德教育的一个重要方面。 6、班主任工作 ??做好班级德育工作是班主任的一项重要任务和内容,因此,班主任工作是其他德育途径所不能代替的。

(二)德育实施的方法 1、说理教育法 ??这是通过摆事实,讲道理,以使学生分清是非,提高品德认识的德育方法。其方式主要有讲解(报告)、谈话、参观(访问、调查)、讨论、阅读指导等。在运用此法时,说理教育应具有目的性、针对性、感染性、真实性、民主性。 2、榜样示范法 ?? 3 ?? 式,进行实 4 ?? 5 ?? 省和自我思想转化和行为控制,以提高品德水平的方法。自我教育是建立在自我意识、自我评价能力发展基础上的,是人的自觉能动性的表现。这一方法可以增强学生的主体意识,最终达到无需教师的教育而能进行自我教育的“教是为了不教”的最高德育目标。 6、品德评价法 主要是通过对学生品德进行肯定或否定的评价而予以激励或抑制,促使其良好品德形成发展和预防、克服不良品德滋长的方法。它包括奖励、惩罚、评比和操行评定等方式。奖励有赞许、表扬和奖赏。惩罚有批评和处分。批评有个别批评、当众批评、集体谴责,处分可分为警告、记过、留校

第九章 德育(复习)-含解析精选.

第九章德育复习 一、选择题 1、德育活动在受教育者品德形成发展上所要达到的总体规格要求,称为(D ) A德育目的B德育原则C德育规律D德育目标 2、德育目标是德育工作的(C ) A基础B途径C出发点D重要环节 3、德育目标确定了培养人的总体规格和要求,但必须落实到(A ) A德育内容上B德育规律上C德育原则上D德育方法上 4、德育过程中不同质的各种要素的组合方式称为德育过程的(C) A内容B层次C结构D方法 5、构成思想品德的四个基本要素是知、情、意、行,其中基础性的要素是(A ) A知B情C意D行 6、衡量人们品德的重要标志是(D ) A道德认识B道德情感C道德意志D道德行为 7、活动和交往是学生品德形成的(B) A关键B基础C内容D途径 8、进行德育时要有一定的理想性和方向性,以指导学生向正确的方向发展,这体现了德育的(C )

A疏导原则B因材施教原则C导向性原则D一致性和连贯性原则 9、德育的实施渠道或形式就是德育的(D ) A方法B手段C内容D途径 10、实施德育的最基本的途径是(A ) A政治课与其他学科教学B课外校外活动C劳动D共青团活动 11、通过摆事实、讲道理,使学生提高认识,形成正确的观点的方法是(B )A榜样法B说服法C陶冶法D锻炼法 12、委托任务和组织活动是属于(C ) A说服法B榜样法C锻炼法D陶冶法 13、德育认知模式非常注重(A) A道德认识B道德情感C道德意志D道德行为 14、德育体谅模式非常注重培养学生的(B) A道德认识B道德情感C道德意志D道德行为 15、创立社会模仿模式的教育家是(D) A柯尔伯格B皮亚杰C麦克费尔D班杜拉 二填空题 1 德育是思想教育、___政治教育______和道德教育的总称。 2 德育包括家庭德育、学校德育和______社会德育______等形式。

第九章 近现代学前教育实践

第九章近现代学前教育实践 学前教育发展的背景 1840年至1688年英国的资产阶级革命,标志着世界近代史的开始。英、法、俄、德、美、日等国先后确立资本主义制度。近代资本主义及生产力的发展要求相适应的教育制度,产生近代幼儿公共教育。 第一节英国的学前教育 英国近代的学前教育背景: 18世纪60年代,大机器生产代替手工生产,妇女参加工作,儿童无人照料,近代英国学前教育以欧文幼儿学校为起点,形成规模浩大的幼儿学校运动,一度波及欧美各国。 一、18世纪下半期至19世纪上半期幼儿教育的发展 (一)欧文幼儿学校的产生 1、产生原因 2、教育内容和教育方法 (1)教育内容: 智育方面:提倡发展“推理能力”;提倡学习实际有用的知识,提倡开放式教学;提倡实物教学;游戏场是重要设施 道德教育:养成幼儿守纪律习惯,培养与小伙伴友好相处。 舞蹈、音乐和军事活动 (2)教育方法: 人道主义态度,反对责骂和体罚儿童;集体合作游戏;实物教学等 3、评价 被公认为是世界上第一所学前教育机构,为近代学前教育开了先河,但将发展希望寄托在统治者身上,具有局限性。 欧文幼儿学校:1816年英国空想社会主义思想家和教育家欧文创办了新兰纳克幼儿学校,招收1—6岁工人子女。重视幼儿智育和道德教育,提倡发展儿童的“推理能力”,采取开放教学形式,以人道主义态度对待孩子,反对责骂惩罚儿童。这

是英国也是世界最早的学前教育机构,为近代学前教育发展开了先河。在世界学前教育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二)怀尔德斯平的幼儿学校 1、创办目的:为保障幼儿的安全和健康。 2、教育内容和方法: 智育内容:国语、算数、自然、社会、音乐、宗教等。 方法:“开发教育方法”(5个方面) 教具:“游戏场”“阶梯教室”“旋转秋千”“教学柱”“置换架” 德育任务:预防贫儿道德堕落、消除不道德行为、培养德性 方法:“爱”和“赏” 3、对教师的要求: 风采、气质、关于人性的知识、研究幼儿心理 4、评价:过于注重智育内容,忽略儿童的理解能力,违背了幼儿身心发展规律。 (三)英国政府的幼儿学校政策 1、1833年开始实行从国库拨款的教育补助政策。 2、1840年8月,枢密院教育委员会视学官首次发出幼儿学校检查项目的命令。 二、19世纪下半期的学前教育 (一)福禄倍尔幼儿园的引进 1851年,设立德语幼儿园。 1854年,别劳夫人在伦敦教育博览会演讲并展出“恩物”。 1855年,开办福禄倍尔主义初等学校 1861年,发展处于停滞状态 (二)19世纪70年代后福禄倍尔幼儿园运动的发展 1874年,伦敦福禄倍尔协会宣告成立 1875年,协会开设幼儿园教师培训所及幼儿园 1876年,实行幼儿园教师资格考试 1881年,教育法中规定增加科目及训练内容

中国传统德育方法

论文论文关键词:中国传统文化中国古代德育中国古代德育方法 论文论文摘要:从中国传统文化中挖掘和概括了中国古代德育思想的主要内容及特点,旨在对今天的思想政治教育提供可借鉴的思想资源和方武方法。 中华民族是一个十分重视德育的民族。在中国封建社会,自汉朝以后.儒家学说。成为国家正统,德育不但成为提高个人道德修养的首要途径,而且是治理国家的重要方略。 一、中国传统文化德育思想的特点 中国古代德育思想起源很早,德育的观念在尧舜时期就已经存在了。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德育思想是在中国封建社会的制度下萌芽.并成长发展起来的,而封建社会是以血缘关系为纽带的宗法制度的社会形态.并且是以高度分散的小农经济和异常集中的专制统治为主要特色的。在这种历史背景下.不但中华传统文化具有独到的特色.而且与它相适应的传统德育思想也表现出别具一格的特色。中国古代传统德育思想具有以下特点: (一)内圣外王.修身为本 中国传统德育思想历来十分强调道德的修身功能,即通过个人的道德修养,启发个体的内在道德自觉,督导个体不断进行自我道德品行的修炼.从而成为一个真正有道德良知的人。孔子认为“修己以敬”是成为君子的第一步。所谓“修己以敬”是指在日常工作与生活中以诚敬之心来进行自身道德的修炼.只有以诚敬之心进行道德修养,才能忍人所不能忍.才能够做到不被物欲所惑.像颜回那样“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而回也不改其乐”。颜回身居陋巷,身无长物.日常赖以果腹者,惟箪食瓢饮而已,人皆忧戚难安无法忍受.而颜回却怡然不改其乐;有人问如此困境所示何事。他说非乐贫而乐道也。孔子曾再三赞叹他道:“贤哉回也,贤哉回也”。“内圣外王”是儒家思想的根本特征。所谓“内圣”就是内以修养自身品格,以期成就圣贤人格;所谓“外王”就是外以平治天下.以期建立不朽功勋,从而造福黎民百姓。儒家经典著作《大学》详细阐述了儒家思想“以修身为本”的德育纲领和步骤。如“格物”是德育的起点,“格物而后知致,知致而后意诚.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意思是说道德修养必须从“格物、知致”,即认识道德规范开始,由认识道德规范逐步转化为形成道德信念.即“诚意、正心”.才能最终达到约束自身行为,即修身的目的。无论是从个体身心发展.还是从德育发展的规律来看,这种观点都是符合个体道德心理发展规律的;同样。《大学》中提到的“齐家、治国、平天下”都是通过“修身”来达到的。中国传统的德育十分强调道德信念的作用。可以说,强调德育的自律,既是我们民族优良的德育传统.又符合德育发展之规律。 (二)知行结合,以行为本 中国传统文化的德育观强调知与行的有机结合,即强调道德认知与道德实践的有机结合,提倡以行为本。子日:“纳于言而敏于行”;“君子耻其言而过其行”。也就是说道德修养不能仅仅停留在言辞上.必须与实际行为相结合。朱熹指出:“知行常相须,如目无足不行.足无目不见”,即是对知行关系形象而生动的表达。王守仁曾说:“真知即所以为行,不行不足谓之知”,更是强调了知行统一的重要性。王阳明也认为“满街都是圣人”,人人都可以成为圣人,途径只有一个——“躬行实践”。 (三)立足当前,胸怀大志 《大学》说:“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物格而后知致.知致而后意诚,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意思是说.要想把自己的品德昭示于天下的人,首先要治理好自己的国家;要想治理好国家的人,首先要整治好自己的家庭;要想整治好家庭的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