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教育概论习题答案

教育概论习题答案

教育概论习题答案
教育概论习题答案

教育概论习题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1. 下面哪一个不是教育的要素?( C )

A. 教育者

B.学习者

C.教育方式

D.教育影响

2. 按照教育系统赖以运行的时间标准划分的教育形态不包括以下哪个选项?(B )

A.农业社会教育

B.学校教育

C.信息社会教育

D.工业社会教育

3. 按照教育赖以运行的场所或者是空间标准划分的教育形态是:(B)

A. 农业社会教育、工业社会教育与信息社会教育

B.家庭教育、学校教育与社会教育

C.制度化教育和非制度化教育

D.学校教育、学校教育和非制度化教育

4. 教育生物起源说的代表人物是:(A)

A.勒图尔诺与沛西. 能

B.孟禄

C.马克思

D.洛克

5. 我国古代最早成体系的古代教育学作品是:(D)

A.《大学》

B.《师说》

C.论语》

D.《学记》

6. 以下哪一本书的是近代教育学的第一本教育学著作(A)

A.夸美纽斯的《大教学论》

B.赫尔巴特的《普通教育学》

C.康德的《康德论教育》

D.卢梭的《爱弥儿》

7. 以梅伊曼和拉伊为代表的教育学派别是:(C)

A.文化教育学

B.实用主义教育学

C.实验教育学

D.批判教育学

8.实用主义教育学派别的代表人物是(D )

A. 杜威和狄尔泰

B.鲍尔斯

C.马克思和恩格斯

D.杜威和克伯屈

9. 终身教育思想的提出者是(B )。

A.布鲁纳

B.保罗·朗格朗

C.康德

D.斯宾塞

10. 1762年,法国启蒙思想家卢梭出版了反映其“自然教育”思想的著作( D )。

A.《教育漫话》

B.《林哈德与葛笃德》

C.《人的教育》

D.《爱弥儿》

二、概念题

1. 教育:(1)在教育学界,关于“教育”的定义一般来说,主要是从两个不同的角度来下定义的,一个社会角度,一个是个体的角度。

(2)根据对“教育”概念的分析,尝试给出“教育”的定义:教育是在一定社会背景下发生的促使个体的社会化和社会的个性化的实践活动。

(3)教育的综合定义具有实践性、综合性、动力性以及社会文化性的特点。

2.教育要素:(1)教育者(2)学习者(3)教育影响

3.教育形态:教育形态按照三个标准划分可以分为:

(1)制度化教育和非制度化教育

(2)家庭教育、学校教育以及社会教育

(3)农业社会教育、工业社会教育以及信息社会教育

4. 教育学:(1)教育学的萌芽

(2)教育学发展的脉络

()教育学流派

(4)当代教育学发展的情况

5. 实用主义教育学:(1)美国杜威《民主主义与教育》克伯屈《设计教育学》为代表

(2)主要观点:

A教育是不断改造经验、组织经验的过程

B教育即生活,不是生活的预备

C课程组织以学生经验为中心,师生关系以儿童为中心,提倡“做中学”。

三、简答题

1. 信息社会以及其教育特征。

1学校将发生一系列变革。

(2)教育的功能将进一步得到全面理解。

(3)教育的国际化与教育的本土化趋势都非常明显。

(4)教育的终身化和全民化理念成为指导教育改革的基本理念。

2. 当代教育学发展的趋势。

时代在前进,科学在进步,教育在发展,教育学也不断地出现一些新的面貌,以至于20世纪末的教育学已经远远不同于20世纪初的教育学,出现了许多新的特征:

(1)教育学研究的问题领域急剧扩大,不仅仅聚贤庄学校教学过程中出现的问题的研究上。

(2)教育学研究基础和研究模式的多样化。

(3)教育学发生了细密的分化,形成了初步的教育学科体系。

(4)教育学研究与教育实践改革的关系日益密切。

(5)教育学加强了对自身的反思,形成了教育学的元理论。

3. 马克思主义教育学的主要观点。

(1)代表人物和作品。

(2)主要观点:

第一,教育是一种社会历史现象;

第二,教育起源于社会性生产劳动,劳动方式和性质的变化必然引起教育形式和内容的改变;

第三,现代教育的根本目的是促使学生个体的全面发展;

第四,现代教育与现代大生产劳动的结合不仅是发展社会生产力的重要方法,也是培养全面发展的人的惟一方法;

第五,在教育与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的是相互影响的;第六,马克思主义唯物辩证法和历史唯物主义是教育科学研究的方法论基础。

一、单项选择题

1. 教育的本体功能是指教育的( A )。

A、经济功能

B、社会功能

C、个体功能

D、政治功能

2. 教育能够传播文化、保存文化、创造文化,这体现了教育的(D )。

A、经济功能

B、育人功能

C、政治功能

D、文化功能

3. 教育把可能的劳动力转化为现实的劳动力,这体现了教育的(A)。

A、经济功能

B、育人功能

C、政治功能

D、文化功能

4. 一个国家教育经费投入的多少最终取决于( C )。

A、文化传统

B、受教育者的需求

C、生产力发展水平

D、教育的规模

5. 政治经济制度制约教育的性质,表现在(B )。

A、教育组织形式

B、教育内容

C、领导权

D、教育手段

6. 教育能传播思想、形成舆论,这体现了教育的(C )。

A、经济功能

B、育人功能

C、政治功能

D、文化功能

7. 人的身心发展是指( A)。

A、身体和心理的发展

B、个性的品德的形成

C、体重和身高的增加

D、技能和技巧的提高

8. 人的身心发展的内在动力是(D )。

A、环境

B、遗传素质

C、教育

D、个体主观能动性

9. 人类历史上曾出现过的“狼孩”事例,说明了(D )。

A、遗传素质在人的身心发展中起决定作用

B、遗传素质在人的身心发展中不起决定作用

C、遗传素质在人的身心发展中不起作用

D、自然环境在人的身心发展中起决定

10. “孟母三迁”的故事反映的影响人身心发展的因素是( C )。

A、遗传素质

B、教育

C、环境

D、人的主观能动性

二、概念题

1. 教育功能:教育是培养人的社会实践活动,这一本质决定了教育既是一个相对独立的系统,又是一个复杂开放的系统。教育功能在系统内部表现为教育对个体发展的影响和作用,在整个社会系统中表现为教育对社会发展的影响和作用。所以,教育功能是教育活动和系统对个体发展和社会发展所产生的各种影响和

作用。

2. 教育的社会功能:教育的社会功能是教育的本体功能在社会结构中的衍生,是教育的派生功能,也称教育的工具功能。教育对社会的作用不是无限的,而要受社会结构、社会发展规律和社会性质所制约。教育的社会功能表现在教育对其他社会子系统的作用,包括人口、政治、经济、文化等。

(1)教育的人口功能

(2)教育的政治功能

(3)教育的经济功能

(4)教育的文化功能

(5)教育对社会的负向功能

3. 教育的个体功能:(1)教育促进个体社会化的功能

(2)教育促进个体个性化的功能

(3)教育的个体谋生功能

(4)教育的享用功能

(5)教育的负向功能

三、简答题

1. 简述教育功能的类型

(1)类型划分的标准

(2)教育功能类型:个体功能、社会功能;正向功能、负向功能;显性功能、隐性功能;综合角度划分的各种功能。

(3)各个教育功能类型的特点。

2. 简述教育的文化功能。

(1)教育的文化传递、保存功能

(2)教育活化文化的功能

(3)教育的文化选择功能

(4)教育的文化批判功能

(5)教育的文化交流、融合功能

(6)教育的文化更新与创造功能

3. 教育促进个体社会化中的功能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

个体的社会化是个体学习所在社会的生活方式,将社会所期望的价值观、行为规范内化,获得社会生活必需的知识、技能,以适应社会需要的过程。

教育在促进个体社会化中的功能主要表现为:

1. 促进个体思想意识的社会化。教育代表一定社会的要求,传播社会中的主流文化和价值观念,受这种文化和价值观念的影响,学生就易于形成与主流社会文化要求一致的思想意识。

2. 教育促进个体行为的社会化。人的行为要符合所属群体或社会的要求,这个要求就是社会规范。教育通过社会规范的传递,使人们认识社会规范的意义和内容,认识到应该干什么,不应该干什么,从而规范人的行为,防止个体行为偏离社会的轨道。

3. 教育培养个体的职业意识和角色。职业是社会化的集中体现。人生活在社会中,要以一定的职业为生,这就决定了为就业和生活做准备的教育,必须能够促进个体的职业化。对职业技术教育、高等教育和成人

教育而言,培养人的职业角色意识、技能是其核心要求。

一、单项选择题

1.毛泽东同志在1957年首次提出的我国社会主义的教育目的是(A)

A.培养有社会主义觉悟有文化的劳动者

B.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新人

C.培养又红又专的社会主义接班人

D.培养脑体结合的社会主义建设者

2.《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中指出,要有计划、有步骤地普及九年制义务教育,并把责任交给( B )

A.国家

B.地方

C.学校

D.家长

3.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根本途径是(A)

A.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

B.智力教育

C.劳动教育

D.阶级教育

4.我国教育目的的理论基础是( D )

A.社会本位论

B.个人本位论

C.马克思主义

D.人的全面发展学说

二、概念题

1. 教育目的狭义的教育目的特指一定社会(国家或地区)为所属各级各类教育人才培养所确立的总体要求。广义的教育目的:指对教育活动具有指向作用的目的领域,含有不同层次预期实现的目标系列。其结构层次有上下位次之分,依次为:教育目的→培养目标→教学目标等。教育目的不仅标示着一定社会(国家或地区)对教育培养人的要求,也标示着教育活动的方向和目标,是教育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

2. 培养目标教育者在教育教学的过程中,在完成某一阶段(如一节课、一个单元或一个学期)工作时,希望受教育者达到的要求或产生的变化结果;教学目标与教育目的、培养目标之间的关系是具体与抽象的关系。

3. 教学目标各级各类学校确定的对所培养的人的特殊要求;它是由特定的社会领域和特定的社会层次的需要所决定的,也因受教育对象所处的学校级别而变化;教育目的与培养目标是普遍与特殊的关系

4. 素质教育素质教育即培养、提高学生素质的教育。可分为三个层次,即身体素质教育、心理素质教育与社会素质教育。素质教育的根本目的是全面地提高学生的素质。

5. 全面发展教育是对含有各方面素质培养功能的整体教育的一种概括,是对为使受教育者多方面得到发展而实施的多种素质培养的教育活动的总称。全面发展教育的基本构成是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和劳动技术教育。

三、简答题

1. 简述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的基本思想。

(1)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的含义是:人的全面发展具有丰富的内涵:指人的生产物质生活本身的劳动能力的全面发展;指人的才能的全面发展;指人自身的全面发展;指人的自由发展。

(2)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的基本思想的基本内容是指:人的发展与社会生产发展相一致。旧式劳动分工造成人的片面发展,大工业机器生产要求人的全面发展,并为人的全面发展提供了物质基础;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根本途径是教育同生产劳动相结合。

(3)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的基本思想为社会主义人才培养指明了方向。为我们科学地认识人的全面发展提出了新的方法论指导。

2. 正确表述我国新时期的教育目的,并简述我国教育目的的精神实质。

(1)新时期我国教育目的的表述: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必须与生产劳动相结合,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2)我国教育目的的精神实质:社会主义是我国教育性质的根本所在;使受教育者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发展;注重提高全民族素质;为经济建设和社会全面发展进步培养各级各类人才。

一、单项选择题

1. 我国正式实施的第一个现代学制是(B )

A. 壬寅学制

B. 癸卯学制

C. 壬戌学制

D. 壬寅癸卯学制

2. 我国现行学制的类型是( C )

A. 单轨学制

B. 双轨学制

C. 分支型学制

D. 以上都不是

3. (A)是提高民族素质的奠基工程,必须大力加强。

A. 基础教育

B. 职业技术教育

C. 成人教育

D. 高等教育

4. 当代教育制度的发展方向是(C )

A. 全民教育

B. 教育民主化

C. 终身教育

D. 教育公平化

二、概念题

1. 教育制度所谓教育制度是指一个国家各级各类实施教育的机构与组织的体系及其管理规则。它包括相互联系的两个基本方面:一是各级各类教育机构与组织;二是教育机构与组织赖以存在和运行的一整套规则,如各种各样的相关的教育法律、规则、条例等。

2. 学制现代教育制度的核心部分是学校教育制度。学校教育制度简称学制,指的是一个国家各级各类学校的系统及其管理规则,它规定着各级各类学校的性质、任务、入学条件、修业年限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

3. 终身教育指人们在一生中所受到的各种培养的总和。包括教育体系的各个阶段和各种方式,既有学校教育,又有社会教育;既有正规教育,也有非正规教育。主张在每一个人需要的时刻以最好的方式提供必要的知识和技能。

三、简答题

1. 现代学制有哪些类型?我国现行学制主要属于哪种类型?

现代学制主要有双轨学制、单轨学制和分支型学制三种。双轨学制是19-20世纪欧洲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分别为贵族和资产阶级子女与劳动人民子女设立的筛选严格、差异悬殊、互相分离、互不沟通的两个学校系统。单轨制是20世纪后期所形成的统一的、具有多样职能的、纵横沟通的单一学校系统。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单轨制逐渐替代双轨制。分支型学制是既具有单轨学制的特点,又具有双轨学制某些因素的苏联型学制。我国现行学制主要属于从单轨学制发展而来的分支型学制。

2. 简述义务教育的基本含义。

义务教育是国家根据法律规定,对所有一定年龄范围内的儿童,免费实施的一定程度的教育。具体含义有:(1)国家有制定法律强迫儿童、少年在学龄期受教育的义务。

(2)国家有开办学校、任用教师、供应教材等便利儿童入学的义务。

(3)儿童及少年在学龄期有入学受教育的机会。

(4)家长有送子女入学受教育的义务。

(5)社会有交纳捐税或集资兴办学校,发展教育的义务。

一、单项选择题

1.师范教育出现于( B )

A. 古代社会

B. 近代社会

C. 现代社会

D. 当代社会

2.学生是具有主体性的人,( B )是主体性的最高表现形式。

A. 独立性

B. 创造性

C. 选择性

D. 调控性

3.因材施教是根据学生发展的( C )

A. 顺序性与阶段性

B. 稳定性与可变性

C. 个别差异性

D. 不均衡性

二、概念题

1.教师教师是履行教育教学职责的专业人员,承担教书育人、培养社会建设者、提高民族素质的使命。从广义上看,教师即教育者。从狭义上看教师专指学校的专职教师。

2.教师专业发展教师个体专业发展是指教师作为专业人员,从专业思想到专业知识、专业能力、专业心理品质等方面由不成熟到比较成熟的发展过程,即由一个专业新手发展成为专家型教师或教育家型教师的过程。

3.个别差异性由于人的发展的主客观条件不同,同一年龄阶段儿童在不同时期的发展速度和水平有个体差异,而且在相同方面的发展速度和水平也有个体差异。

三、简答题

1. 简述现代社会对教师的专业提出了哪些专业素养要求。

现代社会对“教师”专业素养提出的基本要求:

1) 教师应该具有与时代精神相通的教育理念,以此作为自己专业行为的基本理性支点;

2) 教师的专业知识结构不再局限于"学科知识+教育学知识"的传统模式,而是强调多层复合的结构特征;

3) 教师还具备理解他人与他人交往的能力、管理能力和教育研究能力。

4) 教师具有教育智慧,是教师专业素质达到成熟的标志。

2. 简述近代“义务教育制”出现的历史意义。

“义务教育制”的推行促进了近代师范教育的出现。“义务教育制”出现于近代社会,它包括国家以法律的形式规定适龄儿童必须接受一定年限的教育,和要求政府、社会、家庭必须为此作出保证两方面的内容。其历史意义:

1) 意味着一定年限的基础教育普及;

2) 意味着教育已是一种社会的事业,是每个社会成员必须承担的义务;

3) 意味着对教师需求数量的激增和业务质量要求的提高。

基于此,师范教育应用而生。

一、单项选择

1.关于活动课程,以下说法错误的是:(2)

(1)杜威对活动课程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2)课程的排列重视逻辑顺序。

(3)主要通过学生自主的实践交往进行教学。

(4)儿童从活动课程中获得的知识缺乏系统性和连贯性,有较大的偶然性和随机性。2.从课程的组织方式看,可以将课程分为:(1)

(1)学科课程与活动课程

(2)广域课程与核心课程

(3)国家课程与校本课程

(4)显性课程与隐性课程

3.关于核心课程,以下说法错误的是:(4)

(1)核心课程既指所有学生都要学习的一部分学科或学科内容,也指对学生有直接意义的学习内容。

(2)主要以当代社会问题为中心组织课程。

(3)强调内容的统一性和实用性以及对学生和社会的实用性。

(4)核心课程主要是为了克服学科课程因分科带来学生经验零散、琐碎而提出来的。4.课程的组织不包括:(2)

(1)课程目标

(2)课程改革

(3)课程实施

(4)课程评价

5.关于存在主义课程理论,以下说法错误的有:(2)

(1)存在主义课程论的主要代表人物是奈勒。

(2)存在主义认为,课程最终要由学生的需要与社会的发展需要来决定。

(3)知识和有效的学习必须具有个人意义,必须与人的真正目的和生活相联系。

(4)存在主义课程论反对为学生规定固定的课程。

6.关于课程评价,以下说法错误的是:(1)

(1)课程评价是对课程实施结果的评价。

(2)分为终结性评价与形成性评价。

(3)我国基础教育改革的评价改革侧重于变学业评价为学生整体发展评价。

(4)接受性评价与主动性自我评价相结合,以增加评价的丰富性。

7.课程开发的原则不包括:(2)

(1)纵向组织与横向组织相结合

(2)科学性与艺术性相结合

(3)直线式与螺旋式相结合

(4)逻辑顺序与心理顺序相结合

8.校本课程开发的意义不包括:(3)

(1)有助于教师专业水平的提高,以及教师自我实现和成就感的焕发。

(2)有助于增强学校的自主权,使学校保持对周围环境的敏感性,办出特色。

(3)有助于提高本学校的综合竞争力。

(4)有助于解决地区之间的不平衡问题。

二、概念

1.课程课程(curriculum)一词源于拉丁文,最早出现在斯宾塞《什么知识最有价值?》一文中,意为“跑道”(Racecourse),最常见的课程定义是“学习的进程”。

课程的几种常见定义:

课程即教学科目。认为课程是指所有学科的总和或特指一门学科。

课程即经验。认为课程包含学生在学校指导下的所有经验。美国教育家杜威是其代表。

课程是教学的进度和计划,是“学习方案”。认为课程应是教学过程所要达到的目标、教学的预期结果或教学的预先计划。

综合以上观点,我们认为,课程是教学科目以及为了完成教学科目所作的教学进程安排和学生通过学习所活得的全部经验的总和。

2.隐性课程隐性课程一词由杰克逊(P.W.JacKson)在1968年出版的《班级生活》一书中首先提出。与显性课程相对,是学校情境中以间接的、内隐的方式呈现的课程。隐性课程是学生在学习环境中所学习到的非预期的或非计划的知识、价值观念、规范和态度等。

隐性课程的特点:

一是潜在性。由于它是非正式的、非官方的课程,所以具有一定的潜在性。

二是持久性。隐性课程往往潜移默化地发生作用,对学生能产生持久的影响。

三是两面性,即既可以发挥积极的作用,也可能产生消极的影响。

3.课程标准课程标准是各学科的纲领性指导文件,发挥着教学工作的“组织者”作用,可确保不

同的教师有效地、连贯地、目标一致地开展教学工作。编写课程标准是开发课程的重要步骤。

4.教材教材又称课本,它是依据课程标准编制的、系统反映学科内容的教学用书,教材是课程标准的具体化,它不同于一般的书籍,通常按学年或学期分册,划分单元或章节。它主要由目录、课文、习题、实验、图表、注释和附录等部分构成,课文是教材的主体部分。

5.课程评价对课程评价,不同的学者有不同的理解,最被广泛接受的是:课程评价就是运用专业知识,判断课程实施的过程。既包括学生学业的评价,又包括课程本身的评价。评价者利用学生学业的评价和课程本身的评价获得的结果,可以完善课程和提高教学质量。

三、简答

1.请说明学科课程的优缺点有哪些?

答:又称科目课程,它以有组织的学科内容作为课程组织的基础,是具有悠久历史的传统课程类型,如我国古代的六艺以及古希腊的“七艺”,都是学科课程的类型。

学科课程的优点:

易于使各级学校的相同或相近学科领域的知识连接起来,使它们成为一个连续系列,如初中的物理学、高中的物理学直至大学的物理学,实是一个逐步递进的连续系列。

易于保证所授知识、技能的完整性、体系性和严密性。

给教授带来方便,教师具备学科专业知识和借助课本往往就不难完成教学任务。

学科课程的局限性:

学科课程对于一个未来的该学科专家或专业工作者来说,是必须预备的,但对于其他学生来说也许是多余的,因为它们与日常生活和学生的经验缺乏联系。学科自身的需要与学生的需要和兴趣往往有冲突,学科教师面临这种冲突时,往往容易牺牲学生的利益,迫使学生服从学科的要求。

2.确立课程目标时需要注意哪些问题?

答:第一,要明确课程与教育目的和培养目标的衔接关系,以便确保这些要求在课程中得到体现。

第二,要在对学生的特点、社会的需求、学科的发展等各个方面进行深入研究的基础上,才有可能确定行之有效的课程目标。

第三,课程目标有助于澄清课程编制者的意图,使各门课程不仅注意到学科的逻辑体系,而且还关注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以及课程内容与社会需求的关系。

第四,课程目标可以采取多种方式来陈述,但一般而言,课程目标应明确、清晰。

3.世界课程改革的趋势是什么?

答:(一)课程政策上

大多数国家的课程政策都强调社会协同、经济振兴和个人发展的目标。

开发确保核心内容的同时,也为选修学科提供更多机会的课程框架。

确认了整体主义的课程取向,强调心智、情感、心理和精神向度的平衡;强调儿童中心、活动本位的教学方式的重要性;鼓励创造性思维、问题解决和自我导向学习。

(二)课程开发、实施等决策制定由中央集权倾向于下移到地方和学校。

(三)课程结构上

从内容本位转向内容于能力本位的多样化结合。

调整课程结构,吸纳新兴学科。

小学和初中阶段学科的连续性增加。

(四)课程实施上

课程实施的“忠实取向”正在被“相互适应取向”所代替。

为教师提供专业发展机会,帮助教师理解课程和教学的变化。

课程要求弹性日益增大。

增强教师和学校从事“校本评定”的能力。

(五)课程评价上

“目标取向的评价”逐渐被“过程取向评价”和“主体取向评价”所超越。

评价的内容、方式、主体、功能多元化,主张评价即研究。

主张对课程体系本身进行评价,把本国课程推向国际,与其它国家合作或纳入国际组织开展评价。

对学生的发展评价是课程评价的有机组成部分。

4.谈谈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目标及特点。

答:目前,我们国家的课程改革呈现出如下几个方面的特点

(1)课程改革的价值取向突出“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方向;

(2)突破传统单一、平面的课程结构为多维、立体式的课程结构;

(3)课程的基本要素由教师、学生、教材间单一与单向的信息传递,转向注重三者之间多样化和多向互动与交流。

(4)课程评价由原来只重视知识和智育的单一评价模式走向弹性、多元评价模式。

(5)课程管理体制重心下移,学校课程开发在我国开始兴起。

5.课程开发有哪几种模式?

答:课程开发的模式主要有两种,即目标模式和过程模式。

目标模式是课程开发的经典模式。以目标为课程开发的基础和核心,围绕课程目标的确定、实现和评价等环节进行课程开发的模式。其主要代表人物是泰勒。主要步骤如下:

过程模式是由英国著名课程论专家斯坦豪斯提出,他认为目标模式一是课程开发过于强调“目标”而忽视了“过程”的重要性。二是误解了知识的本质和课程实践过程的本质。因此主张:

一具有开放的设计思路。教育活动是复杂的,课程编制不可能完全按照预定的目标来进行,必须保持高度的动态性、开放性,强调研究性、探究性。

二是强调教育是一个过程。

三是强调师生合作。

四是强调学生的经验与实际生活的体验。

五是注重形成性评价,而不是结果性评价。

一、单项选择

1.关于教学的功能,以下说法错误的是:D

A. 教学是适应并促进社会发展的有力手段。

B. 教学是培养学生个性全面发展的重要环节。

C. 教学对个体发展的影响是直接而具体的,并在其个性各个方面都有所表现。

D. 教学是促进国家富强的直接手段。

2.世界上最早系统论述教育教学思想的专著是:B

A. 《大教学论》

B. 《学记》

C. 《普通教育学》

D. 《论语》

3.教学设计的依据不包括:A

A. 教材的编排模式

B. 现代教学理论

C. 系统科学的原理与方法

D. 教学的实际需要

4.教学设计常用的模式不包括:C

A. 系统分析模式

B. 目标模式

C. 结构模式

D. 过程模式

5.关于课堂教学内容设计,以下说法错误的是:B

A. 与目标尤关或关系不大的内容必须删除。

B. 所选内容要符合学生的兴趣。

C. 所选内容在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内,既以学生的心理水平为基础,又有发展性。

D. 所选内容要有启发性,能锻炼学生的思维、启迪其心灵。

6.关于讲述策略的运用,错误的是:C

A. 讲述的一般分为三个阶段:介绍讲述纲要、详述内容、综述要点。

B. 讲述学生不太熟悉的内容时,可向学生呈现“先行组织者”,即提供引导性材料,展示所学习材料是如何组织的,帮助学生建立新旧知识的联系。

C. 讲述要以学生的认识兴趣为基础。

D. 讲述要激发学生有意义地理解。

7.关于提问策略的运用,错误的是:B

A. 问题要多样化,能激发学生思考。

B. 问题要面向个别学生。

C. 问题要适合学生的能力、兴趣、教育程度与学习经验。

D. 提问要注意贯彻先易后难的原则,如由知识性问题,到理解性问题,再到创造性、批判性问题。

8.传统课堂教学的不足不包括:D

A. 教条化

B. 模式化

C. 静态化

D. 多样化

二、概念

1.教学“教学”一词Teaching与“学习”一词Learn是同源派生出来的两个词,包括教授和学习两层含义。

对教学一词,有不同的理解。但其共同点是:第一、都强调教师教与学生学的结合或统一。即教师教和学生学是同一活动的两个方面,二者是辩证统一的。第二、都明确了教师教的主导作用和学生学的主体地位。第三,都指出了教学对学生全面发展的促进功能。

我的理解是:第一,师生之间的内在关系是互为主客体的相互关系;

第二,在学校教育实践活动中师生之间还存在着主导与被主导的关系。

教学是教与学的双边活动,教师教的活动处于主导地位。

2.教学设计我国学者认为教学设计是指“对整个教学系统的规划,是教师教学准备工作的组成部分,是在分析学习者的特点、教学目标、学习内容、学习条件以及教学系统组成部分特点的基础上统筹全局,提出教学具体方案,包括一节课进行过程中的教学结构、教学方式、教学方法、知识来源、板书设计等。

尽管教学设计概念有不同的界定,但教学设计的过程实际上是为教学活动制定蓝图的过程。

3.教学策略教学策略是为了达成教学目的、完成教学任务,而在对教学活动清晰认识的基础上对教学活动进行调节和控制的一系列执行过程。

三、简答

1.简述教学与课程的关系。

答:对此,有不同的观点。

一种认为是大教学小课程。认为教学是上位概念,课程是包含于其中的,只是教学的一个组成部分而已。这里,课程往往是教学内容的代名词,属于教学法的一部分;课程也往往被具体化为教学计划、教学大纲和教科书三部分。

一种认为是大课程小教学。认为课程的范围要宽于教学,教学只不过是课程的一个组成部分。

另一种认为课程与教学属于目的与手段的关系。即课程是指学校的意图,教学则是达到教育目的的手段。即假使课程是一场球赛方案,教学则是球赛进行的过程。

2.当代教学的新观念有哪些?

答:当代教育正从专才教育向通识教育转变。“教学”观的变革主要呈现六大趋势:

从重视教师向重视学生转变

从重视知识传授向重视能力培养转变

从重视教法向重视学法转变

从重视认知向重视发展转变

从重视结果向重视过程转变

从重视继承向重视创新转变

3.一个规范、明确的行为目标的表述,应当包含哪些要素?

答:行为主体。行为主体指的是学习者,因为行为目标描述的是学生的行为,而不是教师的行为。

行为动词。行为动词用以描述学生所形成的可观察、可测量的具体行为。

情境或条件。指影响学生产生学习结果的特定的限制或范围,主要说明学生在何种情境下完成指定的操作,对条件的表述有四种类型:使用手册和辅助手段或者不允许使用。②提供信息和提示。③使用工具和特殊设备或者不用。④完成行为的情境。

表现水平或标准。指学生对目标所达到的最低表现水准,用以评量学习表现或学习结果所达到的程度。

4.制定和选择教学策略的依据是什么?

答:依据教学的具体目标和任务;依据教学内容的特点;依据学生的实际情况;依据教师本身的素养;依据教学时间和效率的要求。

5.简述现代课堂教学的特性。

答:对于课堂教学特性的认识在不断加深,可理解如下:

(一)多维性

课堂教学中常有多种多样的事情发生,教师既要教学,也要管理、控制、评价、收集资料等。

(二)同时性

课堂教学中许多事情是在同一时间发生的,比如教师在组织学生进行讨论时,不仅要注意倾听学生发表的各种意见,而且要纠正或帮助学生作出正确的回答,与此同时,他还要以适当的速度在教室里来回走动。(三)即时性

对于教学中发生的事情,教师几乎没有考虑的余地,要在极短的时间内对所发生的事情作出及时的反应。

(四)不可预期性

教学中发生的许多事情是教师事先预料不到的,他对一件事情的处理或者对一个学生的行为作出的某种反应,可能在学生身上引起诸多的反响,产生的效果是教师无法预期的。

(五)历史性

一般地说,一个班级在相互接触几周或几个月以后,就会在学生中间形成一些共同的规范和认识,这些规范和认识会直接或间接地影响班级的运行及课堂教学的组织和管理。

一、单项选择题

1. 下面哪一个不是学生心理障碍的表现(D)

A攻击

B 退缩

C 焦虑

D 猜疑

2. 学生心理障碍和失范行为的社会环境原因分析不包括:(C )

A文化的商品化

B 城市化的影响

C 家长的管理方式

D 人口流动问题

3. 学生的生活环境中最主要的是(B )

A家庭生活

B 学校生活

C 社会文化生活

D 同伴群体生活

4. 学生生活对学生的强制性的特点不包括(D )

A强制与同龄学生生活

B 强制遵守家中所没有的规则

C 强制把娱乐活动与学习活动分开

D 强制学生在一定时间内学习规定的学习内容

5. 学校教育失误不包括 A

A学校的学生素质不高

B 学校教育指导思想偏差

C 个别教师的素质不高

D 心理健康教育和法制教育薄弱

6. 学生失范行为的类型不包括( D )

A目的型失范行为

B 价值取向型失范行为

C 感情型失范行为

D 现代型失范行为

7. 终身学习观的提出是受到哪种经济背景的影响?(A)

A知识经济

B 信息经济

C 工业经济

D 环境经济

8. “教育即生长”是谁提出的观点(A)

A杜威

B 克伯屈

C 赫尔巴特

D 卢梭

9. 学生的偶像性重要他人不包含D

A明星

B 历史名人

C 社会名流

D 同伴

二、概念题

1. 学生的失范行为学生的失范行为主要表现为越轨行为与违法行为。学生的越轨行为主要是指违背教育习俗、教育规章的行为,即违规、违纪行为;学生的违法行为主要是指违背教育法律以及国家其他法律、法规的行为,即普通违法行为和犯罪行为。

2. 互动性重要他人是学生在日常交往过程中认同的重要他人。在学校、家庭、同辈生活的三种环境中家长、教师、同伴如果成为学生的重要他人,则他们在学生的心目中就对应成为楷模、导师以及知心朋友,如果没有成为重要他人则对应是监护人、社会权威以及一般的活动伙伴。

3. 偶像性重要他人是指因受到学生特别喜爱、崇拜或尊敬而被学生视为学习榜样的具体人物。

4. 学习压力学习压力是一个综合的概念,可以解说为:学生在就学过程中所承受的来自环境的各种紧张刺激,以及学生在生理、心理和社会行为上可测定、可评估的异常反映。

学习压力包括三个层面的因素:

1. 一是来自环境紧张刺激(如考试压力、课业压力、作业压力等)。

2. 二是个体的内部紧张状态(如焦虑、紧张、挫折等)。

3. 三是个体的反映(如躯体反映、各种行为反映等)。

三、简单题

1. 简述学生学校生活环境与家庭生活、同辈群体生活、社会文化生活的的差异。

(1)家庭生活与学校生活的差异。学生的家庭生活更多地偏向于“感性与感情”、“自由与轻松”“个体性与特殊性”等方面,而学校生活突出了“理性与理智”、“强制与限制”、“社会性与一致性”等方面。学校生活与家庭生活最大的差异性是强制性

(2)同辈群体生活与学校生活的差异。“民主平等”、“互助合作”、“自由表达”等是同辈群体生活的显著

特点,而相对应的学校生活的特点是“权威与不平等”、“相互竞争”、“有限表达”等。

(3)社会文化生活与学校生活的差异。学校的社会文化生活属于间接的生活环境,但是对于社会文化活动的广泛性、灵活性、多元性,以积极其活动形式方面的丰富、感官、煽情等特点,而相对应的学校生活则偏于古板。

2. 简述各种学生失范行为的表现

学生的失范行为尤其表现为几个方面:

(1)校园暴力触目惊心

(2)青少年色情犯罪严重

(3)青少年以侵犯财产为目的的越轨犯罪比例最高

(4)青少年学生违法行为的新倾向。这些新的倾向有吸毒、网络违法等

3. 简述学生学习压力形成的原因(机制)

(1)导致学习压力以及其影响后果的成因十分复杂,但主要可以分为两类:环境因素和个体身心素质因素。撇开个体身心素质因素(事实上,个体的身心因素大多也是受到环境影响的结果。),就其环境而言主要是两个分流教育制度和家庭。

(2)分流教育制度有助于把学生加工成“不同的人力产品”,以适应社会对不同人才的需求。在我国这种分流点主要有“初中升高中,高中升大学”。但是需要指出的过早对学生进行分流教育对学生全面发展不利,并会出现“惟分至上”的不良教育现象。

此外,受到分流教育的影响,学生不仅仅害怕考试,更是害怕考试的背景,如:家长的过高期望、亲戚攀比性的看法等。

一、单项选择题

1. 班级教学管理的最重要目标是( C )

A. 使学生理解学习内容

B. 培养学生主体意识

C. 使学生学习目标共有,产生合作性的学习观

D. 使学生感受学习成果

2. 下列哪种不属于班主任风格类型的是( D )

A. 民主型

B. 放任型

C. 专制型

D. 随意型

二、概念题

1.班级组织班级组织是随着班级教学的产生而形成的。班级组织是指一个有一定人数规模的学生集体,是学校行政根据一定的任务、按照一定的规章制度组织起来的有目标、有计划地执行管理、教育职能的正式小群体。它既是开展教学活动的基层组织单位,又是学生生活及开展活动的集体单位,也是学校经教育管理工作的基本单位。

2.成文的制度指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基本规范要求,即实施正常管理。具有基础性、强制性和实际操作性等特点。强调班级制度管理还应避免“控制主义的层级化管理”。

三、简答题

1.什么是班级组织?班级组织的结构包括哪些方面?(1)班级组织是随着班级教学的产生而形成的。班级组织是指一个有一定人数规模的学生集体,是学校行政根据一定的任务、按照一定的规章制度组织起来的有目标、有计划地执行管理、教育职能的正式小群体。它既是开展教学活动的基层组织单位,又是学生生活及开展活动的集体单位,也是学校经教育管理工作的基本单位。

(2)班级组织的结构包括:班级的正式组织和非正式组织;班级组织的信息沟通结构;班级组织的角色结构;班级组织的规模。

2.班主任建设和集体管理的具体操作要求是什么?班主任建设和集体管理的具体操作是:

1) 创造性地设计班集体目标

2) 合理地确定班级角色位置

3) 协调好班内外各种关系

4) 建构“开放、多维、有序”的班级活动体系

5) 营造健康向上、丰富活跃的班级文化环境

一、单项选择题

1. 根据学生评价在教学活动中的不同作用所划分的评价类型不包括(A)

A相对评价

B 诊断性评价

C 形成性评价

D 总结性评价

2. 以被评价对象的自身某一时期的发展水平为标准,判断其发展状况的评价方法是:( C )

A相对评价法

B 绝对评价法

C 个体内差异评价法

D 正态评价法

3. 下面学生评价的功能不包括( D )

A诊断功能

B 导向功能

C 发展功能

D 强制功能

4. 学生学业评价不包括(B )

A认知学习评价

B 道德评价

C 技能学习评价

D 感情学习评价

5. 按照测验的目的进行的分类的是什么类型(A)

A准备性测验和结果性测验

B 标准化测验和教师自编测验

C 客观性试题测验和主观性试题测验

D 准备性测验和诊断性测验

6. 有效测验的基本要素是( B )

A效度和质量

B 信度和效度

C 广度和信度

D 真实性和普遍性

7. 学生技能学习评价的主要内容不包括:D

A口头语言表达技能评价

B 实验操作技能评价

C 动作技能评价

D 认知学习评价

8. “三水平六阶段”论是谁提出来的?( C )

A艾森伯格

B 皮亚杰

C 科尔伯格

D 莱斯特

9. 学生品德评价不包括( D )

A学生道德认知评价

B 学生道德情感评价

C 学生道德行为评价

D 学生技能学习评价

二、概念题

1. 学生评价是指根据一定的标准,通过使用一定的技术和方法,以学生为评价对象所进行的价值判断。它是教育评价的基础和重点,也是学校教育评价的核心。

2. 教育评价是指在一定教育价值观的指导下,依据确立的教育目标,通过使用一定的技术和方法,对所实施的各种教育活动、教育过程和教育结果进行科学判定的过程。纵观发展历程,一般大致划分为古代传统考试、近现代的科学测试以及当代的科学评价三个不同时期。教育评价发展到现代涉及到教育领域的方方面面,有以教育的全领域以及宏观决策为对象的宏观教育评价、以学校各方面工作为对象的中观教育评价、以学生为对象的微观教育评价。并且,教育评价的理论与实践已成为现代教育改革和发展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它与教育基本理论研究、教育发展研究共同构成了当代教育科学研究的三大领域。

3. 学业评价是学生评价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是指以国家爱的教育教学目标为依据,运用恰当的、有效

教师资格证备考练习题一:教育学概述

2016教师资格证备考练习题一:教育学概述 一、单项选择题 1. 从教育学产生与发展的历程来看,教育学发展面临的最大问题,或者说教育学发展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是( ) A.科学化问题 B.实践化问题 C.规范化问题 D.艺术化问题 2. 根据经验科学的标准,科学教育学的研究任务是( ) A.描述教育现象,揭示教育规律 B.揭示教育规律,确立教育理想 C.揭示教育规律,规范教育行为 D.研究教育实践,解决实际问题 3. 在教育学史上,被公认为第一本现代教育学着作的是( ) A.《教育论》 B.《教育漫话》 C.《普通教育学》 D.《大教学论》 4. 我国乃至世界上最早的专门论述教育问题的着作是( ) A.《论语》 B.《孟子》 C.《中庸》 D.《学记》 5. 西方最早的教育着作是( ) A.《理想国》 B.《论演说家的教育》 C.《爱弥尔》 D.《大教学论》 6. 提出“把一切事物教给一切人类的全部艺术”的是( ) A.培根 B.卢梭 C.夸美纽斯 D.赫尔巴特 7. 引进中国的第一本全文翻译的《教育学》是( ) A.苏联凯洛夫的《教育学》 B.德国赫尔巴特的《教育学》

C.德国康德的《教育学》 D.日本立花铣三郎的《教育学》 8. 中国人自己编着的第一本《教育学》的作者是( ) A.杨贤江 B.罗振玉 C.王国维 D.孟宪承 9. 亚里士多德的教育代表作是( ) A.《理想国》 B.《政治学》 C.《乌托邦》 D.《巨人传》 10. “教育学作为一种科学,是以实践哲学和心理学为基础的。前者说明教育的目的,后者说明教育的途径、手段与障碍。”这一论断出自( ) A.康德 B.洛克 C.裴斯泰洛齐 D.赫尔巴特 11. 标志着教育学已开始成为一门独立学科的着作是( ) A.《大教学论》 B.《普通教育学》 C.《民主主义与教育》 D.《爱弥儿》 12. 教育学作为一门课程在大学讲授始于( ) A.赫尔巴特 B.康德 C.洛克 D.夸美纽斯 13. 最早对教育学科学化或者说对教育学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起到重要作用的学科是( ) A.哲学 B.心理学 C.社会学 D.政治学 14. 赫尔巴特所代表的传统教育思想的核心可以概括为:教材中心、课堂中心和( ) A.教师中心 B.学校中心 C.学生中心 D.活动中心 15. 以杜威为代表的现代教育思想可以概括为“三个中心”,正确的是( )

特殊教育概论试卷参考答案

特殊教育概论试卷参考答案 2008—2009学年第一学期 课程名称:_特殊教育概论___ __ 一、名词解释(20分,每题5分) 1、智力落后(我国) 智力残疾是指人的智力明显低于一般人的水平~并显示适应行为障碍。(3) 智力残疾包括:在智力发育期间,18岁以前,~由于各种原因导致的智力低下,智力发育成熟以后~由于各种原因引起的智力损伤和老年期的智力明显衰退导致的痴呆。,2, 2、超常儿童 是由下列三种主要的心理品质构成和相互促进的:一是中上等以上的智力,二是较高的创造力,三是强烈的动机与责任感。 3、癫痫 癫癎俗称羊癲疯,是脑部未能对神经细所释放出来的电流作有效的控制而突然引的抽搐现象。 4、学习困难(我国) 智力正常~学习成绩明显不良~学习效果不佳~达不到国家规定的教学大纲的要求的儿童就是学习障碍儿童。 二、选择题(20分,每题2分) 1、C; 2、C ; 3、C; 4、D; 5、B; 6、C; 7、D; 8、A; 9、A;10、A 三、简答题(32分,每题8分) 1、简述自闭症儿童的行为特点 ,每要点2分,

,1,固着性行为 ,2,自我刺激性行为 ,3,自伤性行为 ,,,攻击性和破坏性行为 2、简述多重障碍儿童教育训练的环境模式及课程设置。 环境模式是着眼于多障儿童未来实际活动范围及其涉及到的真实生活环境进行教育训练的模式。,4, 多障儿童大多是严重障碍儿童~他们最基本的和最有可能实现的需要是日常生活自理~所以从他们开始接受教育训练起~教育内容就来自于现实生活~培养的目标就是掌握各种生活技能。相应的课程设置如衣、食、住、行、交流、休闲娱乐、安全防范和应急求助等~对 1 这些方面发展比较好的~还可以进行职业教育~掌握生存技能。实践中~教师或治疗师要在自然的生活环境中了解儿童现实发展水平~然后同样在真实环境中训练他们还没有掌握的技能。,4, 3、简述特殊儿童职业教育的内容。 培养职业意识,3, 是职业探索,3, 就业准备,2 4、简述“十五”期间我国特殊教育师资培训的基本目标。加强特殊教育教师的培养、培训工作,3, 高度重视特殊教育骨干教师的培养培训工作,3, 办好特殊教育师范学院(校)~努力提高办学水平和教育质量,2, 四、论述题(28分,每题14分)

《高等教育法规概论》练习题答案

《高等教育法规概论》练习题 参考答案 一、名词解释 1、教育法规——亦可称教育法、教育法律或教育法律法规,它是统治阶级根据自己在教育方面的意志,通过一定的国家机关依照法定程序制定的,调整有关教育法律关系主体在教育活动中所发生的社会关系的法律规范体系的总和。 2、教育法律关系——由教育法律规范所确认和调整的人们在教育活动过程中所形成的权利义务关系。教育法律关系同样也由三个要素构成,即教育法律关系的主体、内容和客体。 3、教育法律规范——是由国家颁布并通过一定的教育法律条文表现出来的,具有内在逻辑结构的教育行为规则。一个完整的教育法律规范应当包括法定条件、行为准则和法律后果三要素。 4、教育立法——教育立法是由国家政权机关,包括国家权力机关和行使国家教育权的行政机关,为维护统治阶级利益和一定社会的教育秩序,根据其权限和一定的程序,以一定的社会物质生活条件为基础,制定、修改或废止教育法律规范的活动。 5、教育法律责任——教育法律责任是指教育法律关系主体因实施了违反教育法律法规的行为,依法应当承担的否定性法律后果,其主要包括三种方式:行政法律责任、民事法律责任、刑事法律责任。 6、教育法规的适用——国家机关和公职人员依照法定的权限和程序,将法律适用于具体人和组织的专门活动。

7、教育制度(广义)——根据国家的性质所确立的教育目的、方针和开展教育活动的各种机构的体系和运行规则的总和。 8、狭义的教育制度——指有组织的教育和教学的机构体系及各级教育行政组织机构。 9、学校及其他教育机构——是指经主管机关批准设立或登记注册的实施教育教学活动的社会机构,其中既包括学制系统以内,以实施学历教育为主的教育机构,又包括各种实施非学历教育的教育机构。 10、学位——国家或国家授权的教育机构授予个人的一种终身的学术性称号,表明学位获得者所达到的学术或专业水平。 11、教育督导——教育督导是指县以上各级人民政府为保证国家教育法律法规、方针政策的贯彻执行和教育目标的实现,对所辖地区的教育工作进行监督、检查、评估、指导的制度。 12、高等教育评估制度——是指中央和地方教育行政部门或经认可的社会组织,对高等学校及其他高教机构的办学水平、办学质量、办学条件等进行综合或单项的考核和评定制度。它主要有合格评估、办学水平评估和选优评估等形式。 13、高等学校——是指大学、独立设置的学院和高等专科学校,其中包括高等职业学校和成人高等学校。 14、教师——在各级各类学校和其他教育机构中从事教育教学工作,履行教育、教学职责的专业人员。 15、教育法律救济——教育法律救济是指通过教育法律法规设定的程序和途径,裁决有关教育活动引发的纠纷,从而使合法权益受到损害的相对人获得法律上的补救的活动和制度。 16、教师的义务——指法律规定的对教师在教育教学活动中必须

《教育学概论》模拟练习题一(附答案)

《教育学概论》模拟练习题一(附答案) 一、判断题 1.封建社会学校教育内容主要是“六艺”。( )P5 2.诊断性评价可以通过查阅学生个人成长档案、日常观察记录分析等非正式渠道进行。(√)P249 3.在处理教育活动时,教育法规存在自身的局限性。(√)P244 4.教育要适应儿童身心发展的成熟状况,不能走在发展的前面。( )P120 5.清政府于1905年设立学部,作为统辖全国教育的中央教育行政机构。(√)P9 6.存在主义认为,教育要维护个人自由,帮助个人进行自我选择,强调个人对自己的选择负责。(√)P72 7.教育教学权是与教师在教育过程中的主导地位相适应的基本权利。( )P111 8.在一个不存在公共法律和道德的社会里,人的个性很难得到充分自由的发展。(√)P81 9.杜威以反赫尔巴特教育理论出现,提出了“儿童中心,经验中学和活动中心”。(√)P24 10.国家通过教科书的编写和发行来影响教育的发展,这主要体现了文化对教育的制约作用。( ) 11.个人本位的教育目的论典型的错误是抽象地谈论“社会”。( )P76 12.传统的学科课程是“课程”作为名词使用所代表的课程范式。(√)P131 13.可持续发展是既满足当代人的需要,又不危及后代人满足其需要的发展。(√) 14.德育内容规定了应该培养学生具有哪些品德。(√)P199 15.在教学中,学生认识的主要任务是积累直接经验。( )P174 16.《中国大百科全书 教育》中关于课程的概念是作为名词使用的。(√) 17.狭义的教育,主要是指家庭教育。( )P2 18.科学世界观和人生观是我国学校德育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P203 19.布鲁纳曾经提出一个教师成长的公式:经验+反思=成长。( )P117 20.教学过程中,师生交往是人格平等和共同探究的交往。(√)P173 21.政治与教育之间并不是只有单向的决定作用,他们之间是彼此制约的。(√)P41 22.诊断性评价主要是针对那些在学习和行为方面,存在问题或障碍的学生进行的,正常的学生不需要诊断性评价。( )P249 23.《大学》提出道德教育的三纲领是“明明德”、“亲民”、“止于至善”。(√)P27 24.绝对评价也就是目标参照评价。(√)P250 25.国家课程的开发采用“实践—评估—开发”这种自下而上的“问题解决”模式。( )P161 26.德育过程不同于思想品德形成过程。(√)P205 27.中国的私学发展始于战国时期。( )P3 28.能否培养出社会文明与进步的引导者与促进者,能否为未来社会培养未知的新人,这是现代教育区别于传统教育的一个根本标志。(√)P81 29.所谓教材的心理化是指将教材上包含的逻辑经验还原为儿童的心理经验。(√)P138 30.课程的逻辑组织与课程的心理组织做到合而为一是完全不可能的。( )P150 31.研究性课程在内容方面最大的特点是其开放性与不确定性。(√)P165 32.《学记》是我国封建社会第一部系统完整的家庭教育教科书。( )P27 33.综合课程的组织方式基本上属于课程的横向组织。(√)P149 34.现代社会中,教育是使科学技术转化为劳动者精神财富的手段。(√)P49 35.罗马俱乐部的《增长的极限》标志着可持续发展理论的真正形成。( )P51-52 36.学生知识的多少并不能标志他们智力发展的高低。(√)P176 37.学科课程强调直接经验的学习。( )P174 38.卢梭是持自然主义教育目的论的代表人物。(√) 39.有场依存方式的人,对事物的认识倾向于以外部参照作为信息加工的依据。(√)P122 40.学校德育过程中的活动和交往与社会一般的活动和交往是完全相同的。( )P209 二、单选题 1.经馆的对象大多数是成年人,主要是(C)。 A、天文学习 B、技术学习 C、儒家经学著作学习 D、“射”与“御”学习 2.我国近代由国家颁布并实施的第一部学制是(A)。

《特殊教育概论》试题答卷

一、选择题(每题1分,共20分) 1.在教育诊断中,可作为筛选工具使用的是() A、画人测验 B、麦卡锡儿童智力量表 C、中国比内智力量表 D、韦氏量表 2.国家教委《关于开展残疾儿童少年随班就读工作的试行办法》发布的时间是() A、1986年 B、1988年 C、1992年 D、1994年 3.资源教室的方案要求:特殊学生到资源教室接受辅导的时间同在普通班学习的时间相比是() A、大部分时间在普通班 B、大部分时间在资源教室 C、时间相等 D、由资源教师确定 4.“资源教室方案在为特殊学生提供服务时,要以学生的整体发展为主,而不止考虑学生残障的补偿”。这句话体现了资源教室的服务应符合() A、支持性 B、个别性 C、统合性 D、暂时性 5.合作学习要求,每个异质性小组的人数为() A、2-3名 B、2-4名 C、2-5名 D、2-6名 6.让普通学生戴上涂有凡士林的眼睛看东西,这是一种() A、合作学习 B、伙伴教学 C、体验性学习 D、个别化教学 7.学习困难学生与弱智学生之间最明显的区别之一是() A、年龄 B、智力水平 C、体力 D、个性特点 8.先天愚型最普遍的情形是() A、第21对染色体异常C、第23对染色体异常 B、第22对染色体异常D、第20对染色体异常 9.按照我国弱智分级标准,“二级智力残疾”属于() A、轻度 B、中度 C、重度 D、极重度 10.智力残疾定义中所说的“智力发育期”指的是() A、3岁以前 B、6岁以前 C、12岁前 D、18岁以前 11.苯丙酮尿症的致病原因是() A、基因突变 B、缺氧 C、德国风疹 D、有害物质的影响 12.弱智儿童记忆缺陷主要表现在() A、感觉记忆 B、短时记忆 C、长时记忆 D、以上都是 13.日常交谈最常用的声音频率是() A、500-1000HzC、500-3000Hz B、500-2000HzD、500-4000Hz 14.将“五(wu)”读成“胡(hu),是构音障碍中的”() A、替代现象 B、省略现象 C、扭曲现象 D、添加现象 15.使用假声说话是属于() A、构音问题 B、音调问题(声音高低失常、假声、破裂声) C、音量问题(声音强弱不当)) D、音质问题(声音特征奇特,气息声、嘶哑声、鼻音过多、缺乏鼻音) E、音变异常(声音高低强弱变化异乎寻常) 16.“失去知觉、虚脱、全身惊厥”意味着癫痫的() A、小发作 B、大发作 C、精神运动性发作 D、以上都不对 17.在下列各种运动项目中容易引起哮喘发作的运动是() A、长跑 B、短跑 C、体操 D、体操 18.癫痫发作持续时间为3秒-30秒的是() A、小发作 B、大发作 C、精神运动性发作 D、以上都不是 19.随班就读学生的入学,必须经由() A、由班主任老师决定 B、由学校决定 C、须经父母或儿童监护人同意 D、由学生本人决定 20.一般在普通班,每班可以有随班就读学生() A、0-1人,最多不超过2个 B、1-2人,最多不超过3人

《教育方法概论》分章练习题(5-9)

《教育方法概论》分章练习题(5—9章) 第五章课堂教学 一、判断题 1、教学既是艺术,又是科学,它的科学性与艺术性是和谐统一的。(√)P146 2、教学是由多种要素构成的复杂系统,主要包括教师、学生和教学环境三个基本要素。( )P147 3、教师的一般能力,包括语言表达能力、学科教学能力、组织管理能力、教育科研能力等与学生学科素养成正相关。( )P149 4、学生的学习成绩好坏取决于其智力水平的高低。( )P149 5、广义的教学环境是指班级内影响教学的全部条件,包括班级规模、座位模式、班级气氛、师生关系等。( )P151 6、教学过程是教师和学生互动过程,师生双方都是活动的主体。(√)P158 7、教师对教学过程中的种种因素有着选择、改造、控制的功能。(√)P158 8、学生的主动性是构成教师主导作用的重要因素,既是教师活动的任务和内容,也是衡量教师主导作用的重要标志。(√)P158 9、教学策略是指教学模式在实施过程中所采用的教学方式、方法和措施的综合。(√)P167 10、概念形成模式是由美国教育家塔巴提出的。(√)P169 11、探究训练模式的教学效果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起组织作用的概念与学习材料之间的整合关系和适当程度。( )P173 12、着眼于人格发展的教学模式主要反映了人本主义心理学的思想。(√)P178 二、单选题 1、班级规模要适宜,据我国有关规定,在容量上每班学生为(C)。P154 (A)30-35人(B)45-50人(C)50-54人(D)55-60人 2、在教育过程中,教师起(A)。P158 (A)主导作用(B)中心作用(C)决定作用(D)重要作用 3、教学相长的意思是(D)。P161 (A)教师与学生共同提高(B)教学的过程是学生提高的过程 (C)教学的过程是教师提高的过程(D)《学记》中提出,意思是教与学是相互作用的 4、在认知领域的教学目标分类中,第二层级的主成分以(B)为主要标志。P162 (A)记忆因素(B)理解因素(C)判断因素(D)应用因素 5、有目的引起新问题情境的认知冲突,促使学生积极介入,这样的教学是(C)。P164 (A)解释性理解水平教学(B)记忆水平教学(C)探究性理解水平教学(D)开放性转换教学6、(C)是教学理论和教学实践的中介,是在一定教学理论指导下为实现特定的教学目标而设计的较为稳定的教学程序及其实施方法的策略体系。P165 (A)教学方法(B)教学策略(C)教学模式(D)教学评价 7、教学模式从根本上说是一种(B)。P165 (A)理论体系(B)策略体系(C)中介体系(D)实践体系 8、角色扮演模式是基于谁的实验以及主张提出来的(B)。P175 (A)塔巴(B)F.谢夫特和G.谢夫特(C)萨奇曼(D)马夏拉斯和考克斯 9、着眼于行为控制的教学模式是依据行为主义心理学理论的教学模式。其中程序教学模式最为典型,如(A)提出的直线式经典教学程序,其流程为“解释——问题——解答——确认”。P180 (A)斯金纳(B)克劳福德(C)凯(D)萨其曼 10、凯程序属于哪一种教学模式(D)。P181 (A)着眼于信息处理的教学模式(B)着眼于人际关系的教学模式 (C)着眼于人格发展的教学模式(D)着眼于行为控制的教学模式

乐山师范学院

乐山师范学院 教师教学工作计划 课程名称: 特殊教育导论 任课教师: 杨鹃 授课班级: 17级教康专业1班上交教研室时间: 2018.3.5 2017 —2018学年度第2学期

说明 一、教学工作计划一般应有以下内容。 1、教学目的要求。 2、选用教材名、编者、版本,教师备课主要参考书节,介绍给学生的阅读参考书目。 3、改革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的具体措施,如: (1)处理教材,改革教学方法,培养学生自学的基本考虑。 (2)作业方式、作业量、作业处理方式。 (3)成绩考核措施。 (4)辅导措施。 (5)除通常的讲授课、习题课、实验课、讨论课外,打算安排哪些其它的教学活动。 (6)对学生的其它要求。 (以上三项可按学期编写,也可按课程周期编写) 4、教学进度(此项必须按学期填入附表,并向学生公布)。 5、需要提供的教具或其它教学条件。 二、安排专人辅导工作,从事实验室建设,备课,进修的教师也应制订计划,一般应写明工作、学习的主要任务、目标及落实措施。 三、本计划一式两份,一份自存,一份于开学后第一周内交教研室审查、补充修改后于第二周内交系。 四、辅导教师的工作计划应由主讲教师指导编写。 五、教师工作计划执行情况每学期应由教研室主任做两次检查记录。 六、教师工作计划一学年归档一次。

教学计划内容 一、教学目的 《特殊教育导论》是教育康复专业学生的一门专业基础课,也是一门核心课程。本课程介绍了特殊儿童发展的一般性问题,包括与普通儿童心理发展的共性与差异性,缺陷的客观存在性及教育和补偿的可能性等,特殊教育中的基本概念、原则、理论基础,及各类特殊需要儿童的发展特征与教育需要,特殊教育对象的早期发现、早期评鉴,特殊教育的目的,特殊教育的体系,组织形式、方法、手段、设备等。本课程是整个专业学习的入门课程,因此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 本课程的设置旨在使学生了解和掌握特殊教育的基本理论和基本原理,树立正确的特殊教育观;使学生对特殊教育工作的性质、意义、任务以及各类特殊儿童身心发展的基本规律和教育特点有初步了解;并在理解、尊重、热爱特殊儿童和特殊教育事业的基础上,培养对特殊儿童和特殊教育事业的感情和事业心。通过本课程学习将为学生今后系统学习本专业的课程、了解特殊教育领域其他专业的知识和从事某一类残疾儿童的特殊教育工作奠定良好的基础。 二、教学内容 作为本专业学生入门的基础课,希望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能为学生今后的专业知识学习打下扎实的基础,因此,本课程的主要教学内容有: 1.教学重点。本课程的教学重点内容包括特殊教育的基本原理、基本概念的掌握,对特殊教育的历史、现状和发展趋势的了解,对各类特殊需儿童的定义、鉴定与分类、成因、特征等内容的掌握,在理解、尊重、热爱特殊儿童和特殊教育事业的基础上,培养对特殊儿童和特殊教育事业的感情和事业心 2.教学难点。本课程的教学难点是在掌握各类特殊需要儿童基本概念的基础上知道如何针对各类型儿童的特征制定、实施个别化和有针对性的教育服务。通过参加实践活动,做到理论联系实际,培养自身的自学能力、研究问题和语言表达能力。 三、教材 《特殊儿童教育导论》.盛永进著. 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5.3 四、参考书目 《特殊教育概论》.刘春玲、江琴娣编著.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0805教育学概论习题1-4章(配答案)

第一章教育与教育学 一.判断题 1.教育一词最早出现于《孟子 尽心上》。(√)P1 2.教育的概念有广义和狭义之分,而《教育学》上所谈的教育主要指狭义的教育。(√)P2 3.从广义上说,凡是增进人们的知识和技能,影响人们思想观念的活动,都可以称之为教育。(√)P2 4.“成均”、“痒”是古代萌芽时期的学校称谓。( )P3 5.古代由朝廷直接办理的官学称为中央官学,由历代官府按行政区域在地方设置的学校称为地方官学。(√)6.汉武帝采纳董仲舒的建议,与元朔五年,设博士弟子,是中国大学建立之始。(√)P3 7.奴隶社会学校所实施的教育内容主要为“四书”和“五经”。( )P5 8.东汉灵帝光和元年,鸿都门学的建立标志着世界上第一所文学艺术专科学校的建立。(√)P5 9.“五经”包括《诗》、《书》、《礼》、《中庸》、《孟子》。( )P6 10.科举制是中国古代实施时间最长,影响最大的一种选士制。(√)P7 11.隋炀帝大业二年,设进士科,是科举制之始。(√)P7 12.上个世纪末,我国党和政府作出了两大教育上的决策:其一是《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其二是《全国教育工作会议纪要》。( )P11 13.中世纪的“四艺”指的是算术、几何、天文学、音乐伦理。(√)P14 14.中世纪的“七艺”指的是骑马、游泳、投矛、击剑、打猎、奕棋、吟诗。( )P14 15.中世纪最早的大学是11世纪中期建立的意大利萨莱诺大学。(√)P15 16.教育普及化是教育民主化的基本保证。(√)P18 17.赫尔巴特的《普通教育学》是第一部具有学科形态的教育学。(√)P23 18.赫尔巴特的学生齐尔和赖因把教学过程归结为明了、联想、系统、方法。( )P23 19.杜威提出传统教育三中心是教师中心、学生中心、教材中心。( )P24 20.十九世纪的英国哲学家斯宾塞认为“教育即生活”、“教育即生长”、“教育即不断改造”。( )P24 21.孔子是儒家学派的创始者,其教育思想集中体现在《论语》中。(√)P25 22.《论语》是中国古代也是世界上最早专门论述教育问题的专著。( )P26 23.《学记》在中国教育史上第一次明确提出“教学相长”的思想。(√)P26 24.《大学》是一篇道德教育的专论。(√)P27 25.《大学》中的三纲领即是“明明德、亲民、止于至善”。(√)P27 26.《大学》中的八条目即是“格物、致知、正心、诚意、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P27 27.清末输入中国的西方教育理论以赫尔巴特教育理论为主体。(√)P29 二.单选题 1.古代由官府举办管辖的学校称为(B)。P3 A、私学 B、官学 C、书院 D、大学 2.汉代的太学属于(A)。P3 A、官学 B、私学 C、书院 D、私塾 3.我国汉代太学的基本教育内容是(C)。P3 A、传记 B、诸子 C、经学 D、诗赋 4.我国的私学产生于(B)。P3 A、原始社会末期 B、春秋时期 C、战国时期 D、汉代以后 5.私塾是对儿童的启蒙教育,主要是(A)。P4 A、识字教育 B、音乐教育 C、道德教育 D、算术教育 6.历史上提出“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的是(C)。P5 A、白鹿洞书院 B、岳麓书院 C、东林书院 D、象山书院 7.中国奴隶社会学校教育内容为(C)。P5 A、四书 B、五经 C、六艺 D、七艺 8.“六艺”中的“书”为(C)。P5 A、艺术教育 B、书法教育 C、文字教育 D、政治伦理教育

2009-2010第一学期特殊教育概论期末试卷(含答案)

特殊教育概论期末试卷 2009—2010学年第 一 学期 注意事项: 1. 适用学生: 此试卷供统招本科学生使用 2. 考试方式: 闭卷 3. 考核时间: 100分钟 4. 总 分: 100分 一、名词解释(总分20分,每小题5分) 1 .特殊儿童 2.随班就读 3.智力障碍 4.听觉障碍 二、简答题(总分56分,每小题8分) 1.简述全纳教育的支持模式。 2.简述瀑布式安置体系及其特点。

第 1页共 5页 3.简述智力障碍儿童的特征。 4.听觉障碍儿童的特征。 5.简述多动症状的表现。 6.沟通障碍的教学策略。 7.列举特殊教育专业方向的5本著作(包括作者、出版社或出版日期)。

第2页共 5页 四、材料分析题(总分24分,每题12分) 1.阅读材料:12岁的小军有一大“爱好”就是咬衣角、红领巾、被角 等一切有角的织物。他在家里咬,在学校也要咬;紧张时要咬,无聊时还要咬;上课时要咬,睡觉时依然要咬。小军自己对于曾经出现过的行为似乎并无印象,也不知道这里一种不良的行为习惯。 这个咬东西的“爱好”,还要从他小时候说起。小军出生一个幸福的家庭,又是家里的唯一的孙子,爷爷、奶奶、姑姑、叔叔都很宠爱他。4岁时,父母发觉他语言发展迟滞,带他去医院检查,拍CT片,才发现小军的左右半脑发育不平衡,有中等的智力障碍。2~4岁时,小军由外公、外婆抚养,每晚都与老人同睡,老人对他更为溺爱。后来外婆去世,外公搬来和他父母同住,小军这才与父母一起睡。住房条件改善后,他也长大了,父母安排小军自己睡一个房间。可能是害怕,开始时,孩子总是先要拉住父母的衣角才能安心入睡。后来逐渐养成临睡前即使不害怕,也要咬着手帕或被角才能睡着的坏习惯。 小军随班就读一年后,进入辅读学校学习。老师发现他情绪不稳定,对各类刺激的反应都较强烈;性格固执、任性,遇到挫折,易焦虑、发怒,易放弃;在学校也经常咬衣领或红领巾,往往咬个不停,频率极高。老师进一步观察发现,小军咬衣角行为的出现主要有两种情况:一是无所事事时;二是紧张、恐惧或焦虑时。这种刻板行为出现的频率约为每30分钟4~5次。老师在与家长的交谈中了解到,他在家时也经常咬东西,其频率:无聊时7~8次/小时;焦虑时5~6次/小时。 回答问题: ①分析小军咬东西这一不良刻板行为的成因。(4分) ②请您为小军这一行为制订一份有针对性的矫治方案。(8分)

《教育方法概论》模拟练习题一二

《教育方法概论》模拟练习题一 一、是非判断题 1、我国古代最早的一篇专门论述教育的论着《学记》提出了“不愤不启,不悱不发”的教育思想。(() 2、育才中学的八字教学法为“形真、情切、意远、理蕴”。(() 3、邱学华的尝试教学法主要的教学方式是“先练后讲,先学后教”。(() 4、在赫尔巴特提出“教育性教学”的思想中,道德教育是最根本的任务,而教学是其最主要和最基本的手段。 ( () 5、赞科夫的“一般发展性教学”的理论基础是维果斯基的关于“最近发展区”理论。( () 6、加涅认为教学就是有目的、有计划地发动、激化、维持和提高学生学习的一整套条件。 (() 7、条件性知识与实践性知识是决定教师专业水平高低的重要因素。(() 8、促使“文化反哺”现象的主要原因是知识经济的出现。(() 9、早期的行为主义心理学对学习的观点可用公式表示为" S— O—R” (() 10 、接受学习就是机械学习。( () 11、对于个体而言,有意义学习就是习得语言文字符号的意义。( () 12、以命题网络的形式表征的是程序性知识;以产生式系统表征的是陈述性知识。( () 13、由于默会知识只可意会不可言传,所以一个人的默会知识是不可以传递给另外一个人的。( () 14、执拗是情感未成熟的标志之一,有研究表明,执拗和认知能力的关系在某种程度上是成反比的。( () 15、直觉型的学习者倾向于喜欢学习事实性的内容,而感觉型的学习者则常常更喜欢发现事 物发展的可能性及其相互关系。( () 16、人们在认知方式上的差异与智力上的差异相似,不同个体有着明显不同。(() 17、冲动性认知方式的儿童在解决问题时所表现出的能力往往低于反省性认知方式的儿童。 ( () 18、分析性思维是一种以演绎推理过程为特征的思维形式,而直觉思维是一种对问题进行内 隐式的感知为特征的思维形式。( () 19、学徒制最初是适合手工发展阶段的职业教育兴起的一种教育形式,所以,学徒制教学是 不能适应现代学校教育的教学形式。( () 20、课堂教学中的竞争无对错之分,教师要根据教学情景来决定是否采用竞争策略,以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 21、在教学过程中,是“教教科书” 还是“用教科书教” 不仅反映了教科书在教学中的作用,反映了教师的教学观念。( () 22、秧田式的坐位编排方式为师生之间提供了更多的交往机会。( () 23、教学模式是为实现特定的教学目标而设计的较为稳定的教学程序及时实施方法的策略体系。( ( ) 24、探究训练模式的教学效果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起组织作用的概念与学习材料之间的整合关系和适当程度。 ( () 25、凯程序与衍枝式程序不同的是,学生通过支序列的学习不再回到原点,而是前进到主序列的下一个问题。 (() 26、弗兰德斯互动分析模型是一种基于学生等待回答教师问题的时间分析的师生交往研究模型。( () 27、教师对学生成就的期望最终与学生学业成就的真实水平有关。( () 28、课堂交往仅仅能够促进教学过程认识、情感沟通的发展。( () 29、当学生失败时,教师必须一味采取同情的态度,这将保护学生的自尊心,也会提高学生的“预

护理三基考试 完美整理版多选概述

1.服药后不宜饮水的口服药是A.川贝枇杷露 B.磺胺噻唑 C.硝酸甘油片 D.甘草合剂 E.阿司匹林 2.禁忌用冷敷的部位是 A.胸前区 B.腹部 C.腹股沟 D.后颈部 E.足心 3.“1、2、3”灌肠溶液的组成是A.50%硫酸镁30mL B.甘油60mL C.新霉素溶液30mL D.生理盐水90mL E.温开水90mL 4.关于血压的生理性变化正确的是A.同年龄组的女性低于男性 B.小儿低于成人 C.清晨高于傍晚 D.左上肢高于右上肢 E.下肢高于上肢 5.使用约束具时,应观察: A.约束带下是否有衬垫 B.局部皮肤颜色和温度 C.卧位是否舒适 D.使用时间是否过长 E.使用中是否有不安全因素 6.以下哪些情况测出的血压值偏高:A.午后或黄昏 B.测量下肢血压 C.平卧位 D.外界气温升高时 E.运动时 7.便秘的常见原因包括: A.长期使用缓泻剂

B.排便习惯不良 C.直肠肛门手术 D.长期卧床 E.活动增多 8.膀胱刺激征的主要症状有: A.尿频 B.尿急 C.尿痛 D.蛋白尿 E.水肿 9.不属于临床死亡期特点的是: A.呼吸停止 B.心跳停止 C.瞳孔缩小 D.各种反射消失 E.出现尸冷 10.帮助死亡病人家属应对失落与悲哀的措施有: A.做好尸体护理 B.鼓励家属表达情感,针对不同心理反应阶段采取相应措施C.安慰家属面对现实,合理安排后期工作与生活 D.尽力提供生活指导、建议,使丧亲者感受到人世间的情义E.对死者家属进行追踪随访 2.弛张热常见于下列患者 A.伤寒 B.败血症 C.疟疾 D.化脓性疾病 E.风湿热 4.制动对机体的影响有: A.血压升高 B.心脏负荷增加 C.深静脉血栓形成 D.肌肉无力或萎缩 E.挫折感加重 5.影响体温生理性改变的因素有: A.强烈的情绪反应 B.性别差异

教育学概论习题1-8章(配答案)选择题

第一章教育与教育学 1.古代由官府举办管辖的学校称为(B)。P3 A、私学 B、官学 C、书院 D、大学 2.汉代的太学属于(A)。P3 A、官学 B、私学 C、书院 D、私塾 3.我国汉代太学的基本教育内容是(C)。P3 A、传记 B、诸子 C、经学 D、诗赋 4.我国的私学产生于(B)。P3 A、原始社会末期 B、春秋时期 C、战国时期 D、汉代以后 5.私塾是对儿童的启蒙教育,主要是(A)。P4 A、识字教育 B、音乐教育 C、道德教育 D、算术教育 6.历史上提出“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的是(C)。P5 A、白鹿洞书院 B、岳麓书院 C、东林书院 D、象山书院 7.中国奴隶社会学校教育内容为(C)。P5 A、四书 B、五经 C、六艺 D、七艺 8.“六艺”中的“书”为(C)。P5 A、艺术教育 B、书法教育 C、文字教育 D、政治伦理教育 9.曾作为我国古代科举考试标准的四书的编撰者是(C)。P6 A、孔子 B、孟子 C、朱熹 D、王阳明 10.我国魏晋南北朝时期所采用的选士制度是(B)。P7 A、察举制 B、九品中正制 C、科举制 D、文官制 11.隋朝以后,我国主要采取的人才选拔制度是(C)。P7 A、察举制 B、九品中正制 C、科举制 D、文官制 12.中国近代第一所新式学堂是1862年设立的(D)。P8 A、天津西学学堂 B、京师大学堂 C、天津水师学堂 D、京师同文馆 13.我国近代由国家颁布并实施的第一部学制是(A)。P8 A、癸卯学制 B、壬子学制 C、癸丑学制 D、壬戌学制 14.(A)学制标志着中国近代正式学制的开端。P9 A、癸卯 B、壬子-癸丑 C、壬戌 D、近代学制 15.壬子 癸丑学制中学阶段采取(A)。P9 A、四年一贯制 B、五年一贯制 C、六年一贯制 D、三三分段 16.壬戌学制以(C)的学制为主要学习的蓝本。P9 A、日本 B、德国 C、美国 D、英国 17.近代中国实施时间最长、影响最大的学制是(D)。P9 A、癸卯学制 B、壬子·癸丑学制 C、1904年学制 D、1922年学制18.1905年清政府设立(B),作为统辖全国教育的中央教育行政机构。P9 A、国子监 B、学部 C、提学使司 D、督学 19.新中国第一个学制确立于(B)。P10 A、1949年 B、1951年 C、1958年 D、1967年 20.《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发表于(D)。P11 A、1985年 B、1993年 C、1994年 D、1999年 21.西方教育历史中,中世纪的“三艺”指(B)。P14 A、天文学、修辞学、辨证法 B、文法、修辞学、辨证法 C、天文学、算术、辩证法 D、算术、几何、天文学 22.“产婆术”是由(C)创立的教学方法。P20 A、柏拉图 B、亚里斯多德 C、苏格拉底 D、卢梭 23.下列那位思想家最早提出了“美德就是知识”的命题(C)。P20 A、孔子 B、杜威 C、苏格拉底 D、赫尔巴特 24.下列对亚里士多德教育思想的阐述,正确的是(A)。P21 A、其代表作是《政治学》,是教育史上第一位划分年龄分期的教育家 B、其代表作是《理想国》 C、主动脉张胎教 D、强调早期教育

西南大学2018年秋季[1101]《特殊教育概论》辅导答案

西南大学网络与继续教育学院 课程代码: 1101 学年学季:20182 单项选择题 1、 尽可能将特殊儿童与正常儿童安排在一起接受教育,这符合特殊教育的()原则。 .零拒绝 .个别化教育 .正常化 .早期干预 2、 下述是自闭症儿童最明显的特征的是() .智力落后 .动作发育迟缓 .情绪冷漠 .攻击性行为 3、 智力障碍儿童认知的典型特点是() <="" span="" style="box-sizing: border-box; margin: 0px 0px 10px; padding: 0px; list-style: none;"> .听觉分辨不灵敏 .感受性慢和范围狭窄

.知觉恒常性差 .触觉感知麻木 4、 下列属于超常儿童典型特点的是() <="" span="" style="box-sizing: border-box; margin: 0px 0px 10px; padding: 0px; list-style: none;"> .认知能力高 .不合群 .智力发展迅速 .成绩好 5、 视力障碍儿童的主要情绪问题是() .被动 .过分依赖 .攻击行为 .焦虑与挫折感 6、 “全纳教育”的概念是由()正式提出并进行阐释。 .《世界全民教育宣言》 .《所有残疾儿童教育法》

教学方法导论(考题)

教学方法概论真题汇总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1分) 1、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指导学生学习以达到教学目的而采取的教与学相互作用的活动方式的总称。() A.教学方法B.教学设计C.教学媒体D.教学研究 2、下列关于教学方法的表述中正确的是() A.教学方法就是教法B.教学方法就是学法 C.教学方法是教与学相互作用的活动方式 D.教学方法包括教法、学法和教与学的方法 3、教学方法现代化最为明显的标志是() A.自动教学机器B.程序教学机器C.电视、电影D.计算机辅助教学 4、布鲁纳倡导的“发现教学法”是以(B) A.行为主义心理学为基础B.认知心理学为基础 C.发展心理学为基础D.无意识心理学为基础 5、在幼儿音乐、美术等技能性比较强的课程中,运用得最多的一种教学方法是() A.练习法B.实验法C.讨论法D.实习法 6、在中学体育、音乐、美术等技能性比较强的课程中,运用得最多的一种教学方法是() A.实验法B.练习法C.实习法D.讨论法 7、在小学体育、音乐、美术等技能性比较强的课程中,运用得最多的一种教学方法是() A.实验法B.练习法C.实习法D.讨论法 8、小学阶段的教学应侧重选用的教学方法是() A.讲演的方法B.探究的方法C.直观的方法D.实习的方法 9、中学阶段为培养学生独立地研究问题、获得知识、发展各种能力,教学中应多选用() A.探究的方法B.活动的方法C.直观的方法D.讲授的方法 10、幼儿阶段的教学应侧重选用的教学方法是() A.直观的方法B.讲演的方法C.探究的方法D.实习的方法 11、注入式教学最本质的特征是() A.教师从头讲到尾B.以讲授法为主 C.强调教师的主导作用D.把学生看作是知识的容器 12、“教必有法”,但“教无定法”讲的是教学方法的运用必须() A.坚持以启发式为指导思想B.做到原则性与灵活性相结合C.做到最佳选择D.做到优化组合 二、多项选择题(每题2分) 1、教学方法的意义具体体现在() A.是联系教师教与学生学的重要纽带B.是实现教学任务的必要条件C.是提高教学质量和效率的重要保证D.是影响教师威信和师生关系的重要原因 E.影响到学生身心发展 2、影响教学方法发展的直接因素有() A.教学目的和任务B.教学内容C.时代要求D.学校环境E.生产力的发展水平 3、现代教学方法改革与发展的趋势主要表现在() A.小型化B.个别化C.现代化D.心理学化E.个性化 4、现代教学方法改革与发展的特点主要表现在() A.以心理学的研究成果作为主要基础和前提 B.现代教学方法的发展与教学实验紧密结合 C.从系统整体的观点研究教学方法理论 D.注重发展学生智能、培养学生非谁知因素 E.把研究学生的学习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放在突出位置

《教育学概论》复习题及答案

《教育学概论》复习题一 一、判断题 1、杜威以反赫尔巴特教育理论出现,提出了“儿童中心,经验中学和活动中心”。() 2、学校教育是指增进人们的知识和技能,影响人们思想观念的活动。() 3、西欧中世纪早期教育的显著特点是教会几乎垄断了学校教育。() 4、《大学》提出道德教育的三纲领是“明明德”、“亲民”、“止于至善”。() 5、教育的概念有广义和狭义之分,而《教育学》上所谈的教育主要指狭义的教育。() 6、教育以创造社会物资财富为直接目的,为经济服务是其本质的功能。() 7、参与式学习是指让学生有机会讨论关于环境问题的见解,鼓励他们探索不同观点。() 8、政治与教育之间并不是只有单向的决定作用,他们之间是彼此制约的。() 9、1992年世界环境与发展大会通过的《21世纪议程》标志着可持续发展理论的真正形成。() 10、现代社会中,教育是使科学技术转化为劳动者精神财富的手段。() 11、绝对的自由会导致自由的终结,不加限制的自由是自由的敌人,这一命题同样适用于教育活动。() 12、在教育中,尊重人的个性是智慧的开端。() 13、个人本位的教育目的论典型的错误是抽象地谈论“社会”。() 14、社会本位的教育目的论典型的错误是抽象地谈论“个人”。() 15、是否把提升个人做人的价值与尊严看作教育的目的,这是现代教育区别于传统教育的一个根本标志。() 16、来自西方发达国家的资料表明:教学效果同教师的智力有显著的相关。() 17、教育教学权是与教师在教育过程中的主导地位相适应的基本权利。() 18、《教育法》规定:教师享有参加进修或者其他方式培训的权利。() 19、教育工作是一项极复杂,极艰难的工作,有其特殊的理论、方法和规律。() 20、教师义务是指法律对教师从事教育活动的一定行为的约束。() 21、有些学科我们没有正当理由迫使学生学习,却作为必修课程来开设,而另外一些学科我们有正当的理由迫使学生学习,却只是作为选修课来开设。导致这一情形的主要原因是我们没有弄清区分必修课程与选修课程的内在依据。() 22、选修课开设得越多越好。() 23、所谓选修课,是一种对必修课起辅助作用的补充性课程。() 24、杜威所倡导的活动课程主要的意图在于,试图在儿童的现有经验与学科知识所代表的人类种族经验或逻辑经验之间架起一座桥梁,以解决儿童现有经验与学科知识之间明显的脱节问题。() 25、学科课程是以知识(或文化)为本位的课程,活动课程是以学习经验为本位的课程。() 26、教学是教师引起、维持、促进学生学习的所有行为方式。() 27、教学的首要任务是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和审美情趣。() 28、根据当前社会的需要,教学过程中应当更注意培养学生的能力。() 29、教学是教师引起、维持、促进学生学习的所有行为方式,它包括了主要的和辅助的行为方式。() 30、通俗地讲,教学就是教师的教加学生的学的活动。() 31、学生思想品德形成的动力是教师的帮助与教育。() 32、一般说来,对学生进行品德教育必须按知、情、意、行的顺序进行。()

自闭症儿童语言交往能力训练的实验

主动跟他问好,经常和他玩他喜欢的游戏,平时多和他说话,聊些他感兴趣的话题,进行目光对视,有时适时地满足他的需要,批改作业时,用他喜欢的英文评语。逐渐地他开始接纳老师,能正确说出老师姓什么,跟老师也有了目光接触。在师生能够交流以后,进行初步的日常常规训练。 除了老师,其他同学也是和他长期接触的人,必须使他对同学不排斥、不反感,于是,通过游戏引导他感觉周围的人。组织学生一起游戏,老师手把手带领他做,并给他创造与同学接触的机会。如游戏“找朋友”,在边唱边玩中,体会同学对他的友好,从而有和同学交往的意识。 2、发展语言 当人们想要表达自己的意愿和内心的情感时,就必须选择一种途径来表达,而“语言”便是被人类选作一种互相交流、相互传递信息的高级工具使用于生活之中。自闭症儿童的语言存在着或轻或重的障碍,他们不仅语言发育延迟,还有语言的形式和运用方面的异常。 过去我们对语言发展迟缓的儿童所实施的语言训练目标大多是要求他们能够说话,但是现在已经偏重能够使儿童理解语言中的意义以及能够表达,因此对于自闭症儿童的语言训练着重在于加强其语言的理解能力。在此基础上,帮助其纠正口语上的一些不良习惯与语法错误,让他们能准确的使用词汇,能主动的与身边的人交流自己的思想和情感,逐渐融入主流社会。 赵×能背很多诗歌,机械记忆很好,识字率很高,爱看报纸、图画书,于是,抓住他的这一爱好,把握时机,发展其语言能力。 2.1制造机会,体验成功。 让赵×领读课文,他会高高兴兴地像老师一样站在前面,大声领读,丢字落句现象明显减少,尤其是在同学跟着他朗读后,他显得非常兴奋,更认真地读了,即使有读错的地方,自己也能及时发现,改正过来。 2.2创设情境,理解词义。 词义的理解是儿童正确使用语言和理解语言的基础。有些自闭症儿童虽然表面上会讲较多的词汇,甚至会讲比较深奥的话,但是他们并不真正理解,只不过是从电影、电视、电台或成人那儿机械地模仿而来,他们所讲的一些词语缺少可靠的表象基础。 在对赵×的教育训练中,创设宜于学习词汇的情景,使他在各种情景中学会同一概念。如在教学词语“搓”时,通过搓衣服、搓手等情境理解词义。 2.3培养看图说话的能力。 看图说话可以培养儿童的语言表达能力、想象力,对于自闭症儿童来说,显得尤为重要。 在培养过程中,先让赵×看自己或家人的照片,说出照片上的人和地点。然后再选出他喜欢的故事插图,进行说话练习,如读完《两只小狮子》后,看图说说一只小狮子在干什么,另一只在干什么,从而发展其语言表达能力。 2.4注重组词、造句能力的训练。 句子是由词语组成的,词语增多了,构成句子的基本单位就多了,句子也就更丰富多彩了。要丰富自闭症儿童的词汇量,就要教给他们组词、造句的方法。 开始,赵×不理解组词、造句的意思,老师就让他通过查字典、辞典找到合适的词语和句子,经过长期练习,赵×不仅明白组词、造句的意思,还能脱离字典完成老师出的题目。此外,在看图书或讲故事中,丰富一些形容词“红红的太阳”,“高高的大树”,“小猫喵喵叫”等,这对于语言的理解和运用都是有帮助的。 2.5学习使用人称代词。 人称代词指“你”、“我”、“他”,以及与之相应的物主代词“我的”、“你的”、“他的”。人称代词具有明显的相对性,需随语言环境和交谈者角色的变化而变化,自闭症儿童往往分不清,在说话、回答时出现混淆现象。 开始时,老师问赵×:“你叫什么名字?”回答是:“你叫赵×。”问:“今天谁来接你回家?”回答是:“爸爸接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