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工艺学复习资料

工艺学复习资料

工艺学复习资料
工艺学复习资料

1、食品的外观、质构和风味要素包括哪些?

外观:1、大小和形状2、色泽和光泽3、浑浊和沉淀

质构:1、食品质构的概念

2、食品质构的感官评价

3、食品质构的仪器测定

4、液态食品的黏稠度

5、食品质构的变化

风味:1、味感2、嗅感3、食品加工与风味控制

2、影响味感的主要因素是什么?

①呈味物质的结构:影响味感的内因

②温度:味觉在30℃时较敏感,高于50℃时各种味觉都变得迟钝。

③浓度和溶解度:味感物质在适当浓度时使人产生愉快感。易溶的物质味感较好。

3、人体营养素的主要种类及食物来源?

1、碳水化合物:粮谷类、薯类、根茎类、豆类、水果中的坚果类等

2、脂类:膳食脂肪的来源,不仅包括烹调用的油脂及肉类食物中的脂肪,

还包括各种食物中所含之类物质,但人体所需的脂类主要来源于

各种植物油和动物脂肪。植物中以大豆、花生等作物的种子含油

量高,且含有丰富的必需脂肪酸。动物类食物中,动物脂肪相对

含饱和脂肪酸和单不饱和脂肪酸多,而多不好和脂肪酸较少。

3.蛋白质:蛋白质丰富且质量良好的食物:畜、禽、鱼、肉、乳类、大豆等

4.矿物质和水酸性食品有:谷物及谷物制品,鱼类、肉类、禽类、蛋类、

坚果等

碱性食品有:大部分水果、蔬菜、乳及乳制品。

体内水的来源包括:饮水和食物中水及内生水三大部分

5. 维生素:脂溶性维生素存在于动物性食物中:如肝脏、瘦肉、肾脏等

水溶性维生素存在于各种植物性食物中:如蔬菜、水果、谷类等。

4、食品安全的影响因素。

1.有害微生物沙门氏菌葡萄球菌李斯特菌

2.农兽药残留①农药过量喷洒造成后果②饲料加工业的污染

3.过量或不合理使用化肥危害:造成水体污染、水体富营养化加剧,肥料有效利用率下降。粮食产量降低

4.黄曲霉毒素存在于发霉的花生中,可致肝癌、结肠癌。

5、水分活度的定义以及水分活度与微生物的发育和耐热性的关系?

水分活度(Aw):食品在密闭容器内测得的蒸汽压(p)与同温下测得的纯水蒸汽压(p0)之比。

微生物的生长发育与水分活度的关系:

(1)Aw值反映了水分与食品结合的强弱及被微生物利用的有效性。

(2)细菌生长的Aw下限为0.90,

(3)酵母菌为0.88,霉菌为0.8。

(4)Aw值降至0.7以下,除嗜盐菌﹑耐干燥霉菌等特殊菌群外,大多数微生物不能生长发育。

(5)大多数新鲜食品的Aw在0.99以上,适合于各种微生物的生长。

(6)大多数的细菌所需的最低Aw值为0.90,因此它们不会导致干制食品的腐败变质。

(7)当Aw0.80-0.90时,霉菌和酵母菌都生长旺盛。

(8)当Aw0.80-0.85时,几乎所有食品会在1-2周内迅速腐败变质,此时霉菌成为常见的腐败菌。

(9)若将Aw降至0.65以下,能生长的微生物种类极少,食品可保存1-2年。(10)一般干制食品的Aw值为0.60-0.75之间。

(11)一般认为在Aw0.70以下,霉菌仍能缓慢生长,因此霉菌为干制食品的常见腐败菌。

微生物的耐热性与所处环境的水分活度有一定的关系:

降低水分活度能够:有效抑制微生物的生长,并将使微生物的耐热性增大。

干制对微生物的影响:干制过程中微生物脱水,干制后微生物处于休眠的状态,干制不能将所有的微生物杀死,只能抑制它们的活动。

6、水分活度与酶活性的关系?

(1)当食物中所含水分不足以形成单分子吸附层时,酶因没有可利用的水而受到完全的抑制。

当食品中含有较多的体相水时,酶可借助溶剂水与底物充分接触,表现出较高的活性。

(2)每种酶都存在一个最小水分活度。

(3)食品中的酶除了与食品体系的水分活度有关外,还和局部的水分子存在状态有关。

(4)酶起作用的最低水分活度还与酶的种类有关。

7、干制品的复水性以及冷冻浓缩的基本原理。

干制品的复水性:是指新鲜干制品干制后能够重新吸收水分的程度。

干制品的复原性:是指干制品重新吸收水分后在重量、大小、形状、质地、颜色、

风味、成分、结构以及其他各方面恢复原来新鲜状态的程度。

冷冻浓缩的基本原理:冷冻浓缩操作是将稀溶液降温,直至溶液中的部分水冻结成冰晶,并将冰晶分离出来,从而使得溶液变浓。(主要利用了冰与水溶液之间的固液相平衡原理。)

8、论述罐头食品与微生物的关系。

食品中常见的微生物是霉菌、酵母菌和细菌。前两种菌耐低温性强,不耐高温,霉菌又不耐密封条件,所以在罐头生产中是容易控制和杀死的。

1、细菌对营养物质的要求:生产原料含有细菌生长活动所需要的全部营养物质,

是微生物生长发育的良好培养基。要保证原料的新鲜清洁和工厂车间

的清洁卫生,减少微生物引起的危害。

2、微生物对水分的要求:水分活度降低,细菌能够利用的自由水减少,有利于

抑制细菌的活动。水分活度低的制品(含糖量高的糖浆罐头、果酱罐

头等)中微生物数量相对少些,杀菌温度相应低些,杀菌时间短些。

3、细菌对氧气的要求:依据细菌对氧要求的不同,将他们分为嗜氧菌、厌氧菌

及兼性厌氧菌三种。嗜氧菌在加工过程中使生长繁殖受到抑制,厌氧

菌仍在活动,如果在排气密封时没被杀死的话,易造成罐头食品的败

坏。

4、细菌对酸的适应性:以ph4.5作为划分的界限:

ph4.5以下的酸性食品,杀菌温度只需80-100℃,就可以充分杀菌。

Ph在4.5以上的低酸性食品,杀菌温度要在100 ℃以上,才能充分杀菌。

这个界限的确定是根据肉毒梭状芽孢杆菌在不同ph下的适应情况而定的。

5、细菌的耐热性:根据细菌对温度的适应范围不同,可分为:

?嗜冷性细菌:生长最适温度为10-20 ℃,霉菌和部分细菌能生长,抗热

性不强,对食品安全影响不大。

?嗜温性细菌:生长最适温度为25-37.7 ℃,是引起食品原料和罐头制品败

坏的主要细菌,如肉毒梭状芽孢杆菌和梭状芽孢杆菌等,对食品安全影响较大,还有不产毒素的腐败细菌也适应这种温度。

?嗜热性细菌:生长最适温度为50-55 ℃,这类细菌的芽孢是最耐热的,

这类细菌在食品败坏中不产生毒素。

9、简述罐头食品保藏机理。P127—补充

保藏机理:就是要杀灭食品中的有害微生物和钝化食品内酶的活性,同时创造一个不适合微生物侵入和生长繁殖的环境条件,从而使食品达到能在室温下长期保藏不坏的目的。

10、影响罐头食品杀菌的因素有哪些?P132

(一)微生物的种类和数量

(二)食品的酸度和其他化学成分

(三)传热的方式和传热速度

11、水果罐头经常出现的质量问题。P148

(一)水果罐头的变色问题

1、变色原因:

物料自身化学成分引起变色

外加抗坏血酸用于使用不当发生氧化反应引起罐头食品的非酶褐变

加工操作不当

产品贮藏温度过高,受热时间过长引起变色

2、防治变色的措施

(1)原料选择上注意控制原料的品种和成熟度,选用变色成分含量少的原料(2)尽量缩短加工流程,尽量控制罐头的仓库贮藏温度

(3)合理使用食品添加剂或酶类来防止或减轻变色现象。

12、清蒸肉禽类罐头经常出现的质量问题P149

(1)熔化油

(2)平盖酸败

(3)罐内血蛋白的凝聚

(4)禽类罐头的凸角、爆节及瘪罐现象

( 5 )容器的硫化腐蚀

13、冷冻食品的加工原理。P152—补充

冷冻食品:是指新鲜原料经过一定处理,再利用人工制冷技术冻结后包装冻藏的食品。冷冻最大的特点是新鲜、卫生、多样、方便。

一、低温与微生物、酶及非酶化学作用的关系:低温能够抑制微生物的生长繁

殖,抑制食品中酶的活性,降低非酶因素引起的化学反应的速率,延长

食品的保藏期,保证食品的安全性。

二、冻结速度与食品质量的关系

三、冻结食品达到T.T.T概念:3T原则是指产品最终质量还取决于在冷藏链中

贮藏和流通的时间、温度、产品耐藏性。3T原则指出了冻结食品的品质保持所允许的时间和产品温度之间存在关系。

14、肉的冻藏条件及肉在冻藏中的变化。P171

1、冻藏条件:冻藏温度在-18℃左右恒定,相对湿度为95%-100%为宜,空气以自然循环为好。

2、肉在冻藏过程中的变化:1、冰结晶成2、干耗

3、肉的颜色变

4、解冻时的液汁损失

15、鱼的冻藏及鱼在冻藏过程中的变化。P178

1、冻藏温度:我国目前冷藏库的冻藏温度为-18℃.

2、鱼在冻藏过程中的变化:1、脂肪氧化2、色泽变化

3、重量损失干耗

4、鱼体冰结晶长大等

16.腌制速度的影响因素。(第七章)

答:食品腌渍的速度取决于渗透压,由于渗透压和温度及浓度成正比,为了加

速腌渍过程,应尽可能在高温度和高浓度溶液条件下进行。

糖渍常在高温条件下进行,盐渍以采用低温为宜,低于10℃.

17.食品发酵和烟熏保藏的原理。P215~221

发酵食品是利用微生物作用制作的食品,不仅能在液体食品原料中发酵,而且也能在固体食品原料中生长繁殖

食品的烟熏:是在腌制的基础上利用木材不完全燃烧时产生的烟气熏制食品的方法,可赋予食品特殊风味并能延长其贮藏期。

食品腌渍的基本原理:食品腌渍过程中,腌制剂形成溶液后,扩散渗入食品组织内,因此降低了水分活度,提高了渗透压,抑制了微生物的酶的活动。

18、盐渍食品腌制的方法有几种?P195

腌制方法:干腌、湿腌、混合腌制、肌肉或动脉注射腌制

19、影响腌渍食品安全性的因素及安全保护措施。P215 待更正

泡酸菜中存在的主要致癌物是:亚硝胺和黄曲霉毒素。

泡酸菜产生致癌物的途径有两条:

1、腌制过程中卫生条件差,腐败菌滋生分解蛋白质,还原硝酸盐,产生亚硝胺。

2、腌制过程中密封隔氧不好,黄曲霉大量繁殖,产生黄曲霉毒素。

正常的生产过程是乳酸菌发酵,不会产生亚硝胺,而霉菌的繁殖和活动需要在氧气充足的条件下进行。因此,在卫生条件良好和很好的密封条件下完成发酵,酸渍食品是安全的。

安全措施是:

1、选用新鲜的原料,减少腐败菌的带入

2、腌制时加入一定量的维生素C,可减少甚至完全阻止亚硝胺的产生

3、腌制前期加入苯甲酸钠,抑制腐败菌的活动。

4、腌制过程中容器内蔬菜装满、压实,隔绝氧气,防止霉菌的活动。

5、腌制过程中注意卫生,防止腐败菌的污染。

6、及时更换和补足坛沿水,防止氧气进入容器,减少腐败菌的滋生,同时

保证坛沿水的卫生,防止脏物带入坛内。

7、腌制前期加入柠檬酸或乳酸,控制不耐酸的腐败菌的生长。

8、食用前利用阳光暴晒,亚硝胺对紫外线特别敏感,紫外线照射会被破坏

失效。

20、掌握烟熏的成分和作用。P216

一、烟熏的目的:1、形成特殊烟熏气味,增加香味。即呈味作用。

2、使制品外观产生特有的烟熏色,对硝肉制品有促进发色作用。

3、杀菌防腐作用

4、抗氧化作用

二、熏烟的主要成分及其作用:熏烟中对制品风味形成和防腐有重要作用的有

酚、酸、醇、羰基化合物和烃类。

(一)酚:主要有愈创木酚等。作用:抗氧化作用、抑菌防癌作用、形成熏香味。

(二)醇:主要是甲醇、伯醇、仲醇和叔醇等。作用:作为挥发性物质的载体。(三)有机酸:1~4个碳的有机酸存在于蒸汽相里,5~10个碳的有机酸附着在固体微粒上。主要作用为:促使肉制品表面蛋白质凝固。

(四)羰基化合物主要是酮类和醛类。短链的存在于蒸汽相内的羰基化合物具有非常典型的烟熏风味,形成制品色泽。

(五)烃类证实苯并芘和二苯并蒽是致癌物质。

21、淀粉的糖化和酒化机理。P222

糖化:淀粉→酶催化下变成可溶性淀粉→糊精、麦芽糖→葡萄糖

酒化:淀粉→酒化酶作用催化葡萄糖生成酒精

22、小麦的种类及其出粉率,小麦粉的种类(第九章)P274

一、小麦的类型通常按以下三种方法分类:

1、按播种季节分,可分为春小麦和冬小麦两种,我国以冬小麦为主。春小麦出粉率较低。

2、按皮色分,可分为白皮小麦和红皮小麦两种。白皮麦出粉率较高;红皮麦出粉率较低。

3、按胚乳结构呈角质或粉质多少来分,可分为硬质小麦和软质小麦。

二、小麦粉种类:

1、通用小麦粉:粉路中出来的所有粉都混在一起,这样的粉称为统粉。

分为:特制一等粉、特制二等粉、标准粉和普通粉4个等级。

2、专用小麦粉:是根据各种面制食品对粉的特定要求组织生产的,强调粉质的稳定和均衡,品质更有保证,使用也方便。

按蛋白质数量和质量的不同分为:强力粉、中力粉、薄力粉或高筋粉、中筋粉、低筋粉。

按用途不同分为:面包粉、馒头粉、面条粉、饺子粉、饼干粉、糕点粉等。

每种专用粉分成两个等级:一等为精制级专用小麦粉;二等为普通级专用小麦粉。

23、小麦制粉为什么要采用多道、分级研磨的制粉方法。(九章)

24、砻谷的概念及擦离碾白和碾削碾白的定义。P277~281

砻谷:是根据稻谷内壳与外壳互相钩合、外表面粗糙、质地脆弱、两顶端孔隙较大等构造特点,给稻谷籽粒施以一定的挤压、搓撕或撞击和摩擦等作

用,使稻壳变形、破裂,达到使稻谷脱壳的目的。

擦离碾白:是依靠米粒在碾米机的碾白室内与碾米机的辊筒、米筛等构件,以及米粒与米粒之间的强烈的摩擦而产生的擦离作用,使皮层与胚乳分离,将糙米碾成白米。

碾削碾白:主要是依靠碾米机内高速旋转的金刚砂辊筒表面的尖锐、坚韧的金刚砂粒对糙米皮层进行不断的磨削和割削,使皮层与胚乳分离。达到碾

白的目的。

25、分析稻谷中产生碎米的原因。(九章)

26、什么是面包的二次发酵法?面团发酵成熟度的判断?P302

二次发酵法:是先将30%~70%的面粉、适量的水和全部酵母液调制成软硬合适的面团,开始第一次发酵,制备种子面团;第二次调制是将发酵成熟的种子面团和剩下的原辅料(不包括油脂)在和面机中一起搅拌,快成熟时放入油脂继续搅拌,直至面团不粘手,均匀而有弹性时为止。

判断面团成熟度的方法:①用手指轻轻插入面团内部:手指离开后,凹处周围面团略微下落不弹回,说明面团已成熟;如果面团很快复原,说明面团

嫩,发酵不足;如果面团随手指拿开而很快跌落,表示发酵过度。

②用手将面团撕开,如果内部呈丝瓜瓤状并有酒香,说明发酵成熟。

③用手将面团握成团,如手感发硬或粘手,说明面团嫩,发酵不足;如果

手感柔软不粘手说明发酵成熟;如面团表面有裂纹并有很多气孔,说明

发酵过度。

另外,还有回落法、嗅觉法、拉丝法等多种方法

27、简述面包的加工工艺,包括具体过程。P301

面包加工工艺:面包是以面粉、酵母、糖、盐和水为主料,添加适量辅料,经调粉、发酵、成型、醒发、烘焙而制成的方便食品。

面包加工工艺流程:

原辅料预处理→面团搅拌调制→发酵→整形→醒发→烘焙→冷却和包装

1、面包的配方:

基本原料:面粉、酵母、水

辅助原料:油脂、砂糖、蛋品、乳品、盐等。

面包的配方一般是以小麦粉用量100为基准,其余的原料,用相对于小麦粉用量的质量百分数来表示。

2、原辅料预处理:

(1)面粉的处理:1.调温—冬季温度低,投产前把面粉送到车间或暖和的地方,夏季要放在低温干燥、通风良好的地方。2、过筛除杂质:除去杂质,打

碎团块,充入空气。

(2)酵母的处理:鲜酵母—提前4-5h从冷风库取出,逐渐升温软化,逐步恢复活力,然后用5倍以上的温水搅拌溶化成浑浊液,5min以后投入生产。

活性干酵母—生产前用适量的温水、糖搅拌溶化成浑浊液,使其完全活

化后即可投入生产。

(3)砂糖:结晶砂糖不但难溶解,而且对面筋网络结构有破坏作用,同时使酵母受到高浓度的反渗透力,使细胞萎缩死亡。

3、面团的调制:将经过处理的原辅料按配方用量和工艺要求,通过和面机的机

械作用调制成发酵面团的过程,是生产面包的关键工序之一。

面团调制的作用:使各种配料调和均匀,酵母均匀地分布在面团中,使面团形成良好的物理性质和组织结构,以利于发酵和焙烤。

4、面团发酵:(1)定义:它是在适宜条件下,面团中的酵母利用营养物质进行

繁殖和新陈代谢作用,产生co2气体和风味物质,使面团蓬松,形成大

量蜂窝,并使面团营养物质分解为人体易于吸收的物质。

(2)面团发酵的基本原理:第一步是部分淀粉在β-淀粉酶的作用下,生成麦芽糖。

第二步是麦芽糖在麦芽糖转化酶的作用下生成葡萄糖。

第三步是酵母菌能迅速的将糖分解为二氧化碳和水。

(3)面团发酵最重要的是控制温湿度,使之有利于酵母的正常生命活动和发酵。

相对湿度为70%~75%,温度为28~30℃.

(4)判断面团成熟度的方法:①用手指轻轻插入面团内部:手指离开后,凹处周围面团略微下落不弹回,说明面团已成熟;如果面团很快复原,说明

面团嫩,发酵不足;如果面团随手指拿开而很快跌落,表示发酵过度。

②用手将面团撕开,如果内部呈丝瓜瓤状并有酒香,说明发酵成熟。

③用手将面团握成团,如手感发硬或粘手,说明面团嫩,发酵不足;如果

手感柔软不粘手说明发酵成熟;如面团表面有裂纹并有很多气孔,说明

发酵过度。

5、面团整形:面团整形是将发酵好的面团做成一定形状的面包坯。包括:切块、

称量、搓圆、中间醒发、成型、装盘(模)等工序。

6、醒发:醒发也称后发酵,即把整形后的面包坯,再经最后一次发酵,以使其

达到应有的体积和形状,符合烘焙要求。

7、面包烘烤:醒发后的面包坯应立即进入烤炉烘烤,使生面坯成熟、定型、上

色,并产生面包特有的蓬松组织,金黄色表皮和可口香气。烘烤时根据

面包的品种来决定烘烤的温度和时间。

(1)面包烘焙过程分为3个阶段:

第一阶段:面包坯入炉初期,焙烤应在温度较低和相对湿度较高(60%~70%)的条件下进行。面火<120℃,底火为250~260℃,时间为2~3min。第二阶段:需要提高温度使面包定型。底火、面火可同时提高,约为270℃,时间为3~4min。

第三阶段:主要作用使面包表皮着色和增加香气。此阶段应面火高于底火,面火为180~200℃,下火为140~160℃.

(2)面包表皮在烘烤中的褐变

a美拉德反应:面包坯中的还原糖如葡萄糖和果糖,与氨基酸产生羰氨反应,产生有色物质。

b焦糖化反应:糖在高温下发生的变色作用。

c香味:各种羰基化合物、醇和其他物质。

8、面包冷却与包装

面包冷却的原因:面包出炉以后温度很高,皮脆瓤软,没有弹性,经不起压力,如果立即进行包装或切片,必然会造成断裂、破碎或变形。刚

出炉的面包,瓤的温度很高,如果立即包装,热蒸汽散发不出

去,遇冷产生的冷凝水便在面包的表面或包装纸上,给霉菌生

长创造条件,使面包容易发霉变质。

面包的包装:包装可以保持面包卫生,防止水分流失,保持面包的柔软和风味,延缓面包的老化,但不能制止淀粉的老化。

包装温度:在40℃左右的条件下包装保存效果最好,在30℃左右的条件下包装香味保持最佳。

28、论述淀粉的糊化、老化特性及机理,防止淀粉老化的方法。P299

一、淀粉糊化作用:生淀粉分子排列得很紧密,形成束状的胶束,彼此之间的

空隙很小,即使水分子也难以渗透进去。具有胶束结构的生淀粉称为β-

淀粉。β-淀粉在水中经加热后,一部分胶束被溶解而形成空隙,于是水

分子浸入内部,与一部分淀粉分子进行结合,胶束逐渐被溶解,空隙逐

渐扩大,淀粉粒因吸水,体积膨胀数十倍,生淀粉的胶束即行消失,称

为膨润现象。继续加热胶束则全部崩溃,淀粉分子形成单分子,并为水

包围,而成为溶液状态,由于淀粉分子是链状或分枝状,彼此牵扯,结

果形成具有黏性的糊状溶液。称为糊化,这种状态的淀粉称为α-淀粉。糊化作用可分为3个阶段:

①可逆吸水阶段:水分进入淀粉粒的非晶质部分,体积略有膨胀,此时冷却

干燥,可以复原。

②不可逆吸水阶段:随温度升高,水分进入淀粉微晶间隙,不可逆大量吸水,结晶水解。

③淀粉粒解体阶段:淀粉分子全部进入溶液。

影响淀粉糊化的因素:(1)淀粉颗粒结构(2)水分的影响(3)糖含量的影响

(4)脂类的影响(5)盐类的影响(6)酸碱的影响

二、淀粉老化机理:经过糊化的α-淀粉在室温或低于室温下放置后,会变得不

透明甚至凝结而沉淀,这种现象称为老化。也称为淀粉的凝沉作用。淀粉老化的规律:淀粉老化与淀粉种类及其支直链淀粉的比例、分子大小、溶液的PH值、浓度及温度等因素有关。

(1)淀粉组成的影响:淀粉中直链淀粉分子呈直链状,易于老化,而支链淀粉分子呈树枝状,空间障碍大,不易老化。

(2)淀粉糊的浓度:浓度在40%~70%,淀粉分子相互碰撞机会多,易于凝沉老化,反之,则不易老化。淀粉糊含水量为30%~60%时较易老

化,含水量<10%或在大量水中则不易老化。

(3)冷却温度及速度:老化作用最适宜温度为2~4℃,>60℃或<-20℃都不发生老化。糊化淀粉温度缓慢下降,可使淀粉分子有时间取向排列,

加重淀粉老化,而迅速冷却,淀粉分子来不及取向就被凝固了,可减

少老化程度。

淀粉老化的防止的方法:将糊化后的α-淀粉,在80℃以下的高温迅速除去水分(水分含量最好达10%以下)或冷至0℃以下迅速脱水。这样淀粉分

子已不可能移动和相互靠近,成为固定的α-淀粉。α-淀粉加水后,

因无胶束结构,水易于浸入而将淀粉分子包蔽,不需加热,也易糊化。

这就是制备方便食品的原理。

29、影响方便面质量的因素和控制措施。P309~310

(1)原料:①水分含量高有利于淀粉的α-化,使产品复水性提高,但含水量多,油炸脱水时间长,产品含油率相应增加。

②面粉中的灰分偏高,则面条结构网络渗油几率大,含油率相应偏高。

③中筋粉比低筋粉的面筋网络结构紧密结实,油炸过程中吸油量也减

少,面筋质构较松散的面粉也会增加面饼的含油量。

(2)煎炸油:脂质量的优劣直接影响产品的色泽、风味、含油率和贮藏稳定性。

油脂在氧的作用下,将发生氧化酸败作用,产生难闻的哈败味。选

择煎炸油要从油的稳定性、风味和色泽上考虑。绝大多数使用的是

棕榈油。选用合格的棕榈油,并注意控制油脂的使用次数,严格检

测和控制油脂酸价和过氧化值。

(3)食品添加剂的影响:

①增稠剂:在和面时可以使面团保持较好的柔韧性。油炸时能阻隔棕榈油

的渗入,避免面条吸入过多的棕榈油,降低成品含油率,使面条

滑爽,提高复水效果。

②乳化剂:增强了面筋的稳定性和弹性,提高组织均质化,使油脂稳定的

在面团中乳化分散。油炸时有利于表面被膜的形成,降低了方便

面的含油率。

(4)面条α-化度:面条α-化度直接关系到成品的复水性和含油率。若是α-化不完全的面条含油率则偏高,复水性较差。一般要求面条的α-

化度在85%以上。

(5)油炸温度和时间:

①油炸时间长,油液渗入面饼机会多,则面饼含油率高;油炸时间长短与

面饼厚度和面条粗细度有关,面饼越厚,面条越粗则所需时间越

长。

②油炸温度高,面饼脱水速度快,面条易膨化,面饼松脆性增加,但高温

会使面饼含油率增加,色泽加深。高温易使油质老化。主要反映

在酸价升高,过氧化值上升。在保证产品含水率的前提下,平衡

好油炸时间与油炸温度的关系,尽量采用低温、短时油炸。

30、软饮料的定义以及一次灌装法的定义。P325~329

1. 饮料包括: 硬饮料、软饮料等;天然水不属于饮料

饮料:经过加工制作、供人饮用的食品,它以提供人们生活必需的水分和营养成分,达到生津止渴和增进身体健康为目的。

饮料分为:含酒精饮料和不含酒精饮料。

软饮料包括:液态(植物蛋白、果汁、饮用水)

共态(冰淇淋、雪糕、冰砖)

固态(咖啡、可可、菊花晶)

定义:软饮料:我国规定,软饮料是指不含乙醇或乙醇含量﹤0.5%的饮料制品,又称不含酒精饮料或非酒精饮料。

一次灌装法:将调味糖浆与水预先按一定比例泵入气水混合机内,进行定量混合,再冷却,并使该混合物吸收二氧化碳后装入容器,这种将饮料预先调配并碳酸化后进行灌装的方式,又称前混合法、预调法或成品灌装法。

31、矿泉水加工中曝气的作用,以及容易出现的质量问题。P357

曝气:是使矿泉水原水与经过净化了的空气充分接触,使它脱去其中的二氧化碳和硫化氢气体,并发生氧化作用,通常包括脱氧和氧化两个同时进行的过程。

曝气作用:曝气主要针对二氧化碳、硫化氢以及低价态的铁、锰离子含量较高的原水进行的。可用于生产不含二氧化碳的矿泉水,或者曝气后可以重新通入二氧化碳气体生产含气矿泉水;而对含气较少,铁、锰离子含量又少就不需曝气。

矿泉水生产中最常见的质量问题:

(一)变色:瓶装矿泉水贮藏一段时间后,水体中会有发绿和发黄的现象出现。

发绿是矿泉水中藻类植物和一些光合细菌引起的。通过有效的过滤

和灭菌处理就避免这种现象的产生。水体变黄主要是由于管道和生

产设备材质产生铁锈引起的。采用优质的不锈钢材料或高压聚乙烯

就可解决。

(二)沉淀:矿泉水贮藏过程中经常会出现红、黄、褐和白等各色沉淀。矿泉水在低温长时间贮藏有时会出现轻微白色絮状沉淀,它是由矿物质

在低温下溶解度降低引起的,返回高温贮藏容易消失。对于高矿化

度和重碳酸型矿泉水,由于生产或贮藏过程中,密封不严,瓶中二

氧化碳逸出,ph升高,形成较多钙、镁的碳酸盐白色沉淀。

⑴可以通过过滤去除部分钙、镁的碳酸盐白色沉淀。

⑵充入二氧化碳降低矿泉水ph,同时密封,减少二氧化碳逸出,使钙、镁以重

碳酸盐形式存在。红黄和褐色沉淀,主要是铁、锰离子含量高引起的。可通过防止地表水对矿泉水的污染来预防。

(三)微生物

32、植物蛋白饮料中豆腥味的产生原因及处理措施。P344

豆腥味产生原因:大豆的豆腥味主要是脂肪氧化酶作用于不饱和脂肪酸产生醛、酮、醇、呋喃、环氧化物等挥发性成分的结果。

处理措施:生产豆乳时要防止豆腥味的产生就必须钝化脂肪氧化酶。脂肪氧化酶的失活温度为80~85℃,用加热的方法可使其丧失活性。较好的

钝化酶的方法有远红外加热法和酶法。

33、茶饮料常用的原料有哪些,茶叶易变质的原因及预防措施。P353

原料:用于茶饮料的原料主要有红茶、乌龙茶和绿茶,以红茶居多,其次是乌龙茶。

茶叶变质原因:导致茶叶原料变质的主要原因是氧化作用,高温和日光照射的环境会加速茶品质劣化,产生陈腐味等异味。

预防措施:贮存过程中防止茶叶氧化的方法是采用真空包装、充氮包装、脱氧剂包装,同时最好冷藏。

34、论述硬糖发烊及返砂的原因及防止方法。P363

35、可可脂和代可可脂的定义及分类。P380

可可脂:可可脂是从可可液块中提取出的油脂,液态为琥珀色,固态时呈浅黄色或乳黄色,有光泽,坚硬并有脆裂性,从液态变为固态时产生明显的

收缩特性。

代可可脂(CBE):是将动植物脂肪经过精炼、氢化、分馏等加工后制成的油脂,其熔点也与可可脂接近,但相容性不太好。

分类:

可可脂:可可脂是多种三酰甘油酯的混合物,天然可可脂中POS占53.0%,OSS 占18.5%;还有OPP、PSP、OOP、OOS、OLP、OLS等,这对可可

脂的特性产生重要影响[注:P---棕榈酸,O---硬脂酸,L---亚油酸]

类可可脂:月桂酸型可可脂:原料如硬脂酸棕榈仁油和椰子油,因其脂肪酸是

以月桂酸为主。

非月桂酸型可可脂:采用非月桂酸系油脂,如大豆油、米糠油、棉子

油或动物油脂,经过氢化获选者性氢化成硬脂,

再经溶剂结晶,提取其物理性能与天然可可脂近

似的部分经脱臭处理制得。

36、可可脂晶型在温度变化时是如何改变的?P386

答:随着温度的变化,天然可可脂中这部分三酰甘油会从液态进入不同结晶状态。现代X衍射分析技术分析结果标明,可可脂晶型最初出现的是γ晶型,其周期极短,稳定性很差,瞬息即逝,熔点范围在16~18℃;随之而产生α晶型,为针状发亮晶体,熔点范围为21~24℃,也是一种不稳定晶型;如继续持续20℃,则α晶型会将逐步变成β”晶型,它是一种发暗的菱状晶体,熔点范围在27~29℃,这是一种比较稳定的晶体;在一定条件下,β’’晶型

会变为β’晶型,最终会成β晶型,其熔点范围在34~35℃,她是最稳定的可可脂晶型。

37、简述鲜活农产品的特性。P391~392

(一)易腐性:鲜活农产品含水量很高,并且他们营养丰富,这给微生物提供了良好的生长条件。当温度适宜时,微生物就会大量繁殖,浸

染产品,引起产品的腐烂变质。

(二)活组织:鲜活农产品是有生命的、进行着新陈代谢活动的机体。

(三)代谢平衡发生变化:由于产品离开了生长环境,进入商品流通领域,环境的改变导致鲜活农产品的代谢平衡发生变化,由合成代谢占

主导地位变为分解代谢占主导地位。

(四)旺盛的呼吸作用:维持尽可能低而正常的呼吸代谢,是鲜活农产品贮藏的基本原则和要求。

(五)失水萎蔫:鲜活农产品含水量高,采收后由于水分蒸散作用,产品会大量失水,最明显的现象是失重和失鲜。

(六)成熟和完熟:成熟和完熟是水果蔬菜等鲜活农产品的果实在贮藏中持续进行的重要生理过程.在贮藏过程中就是要创造一切有利条件,

调控产品的成熟过程,延缓品质的下降,从而延长其贮藏期。

38、CA贮藏、MA贮藏的定义。P400

人工气调贮藏(简称CA贮藏):CA贮藏,在冷藏的基础上,控制贮藏环境中的气体组成,主要是降低氧分压提高二氧化碳分压,以达到改善产品

贮藏品质、延长贮藏期的一种先进的贮藏方法。有严格的气体指标。自发气调贮藏(简称MA贮藏):又称薄膜包装贮藏和限气贮藏,在薄膜包装内,依靠产品自身的呼吸作用,自然形成一种低氧高二氧化碳环境,延长

产品贮藏期的贮藏方式。这种方式不规定严格的气体指标,允许有较

大幅度的变动。

39、冰温贮藏含义及原理。P407

冰温贮藏:冰温贮藏就是将产品置于0℃以下但高于结冰点的负温范围内,使产品不受冻害而保持生命力,从而延长贮藏期的一种贮藏方法。贮藏温

度一般在-1℃左右,故冰温又称作生态冰温。

冰温贮藏原理:采用冰温贮藏,食品将冻未冻,仍然保持鲜活状态,与此同时使食品腐败变质的细菌繁殖又得到最大限度的抑制。还可以将不想冷

冻的或不宜冷冻的食品较长时间保存,且食用时不需解冻,既避免了

解冻时的失鲜现象又节省了功夫。

对于果蔬来说,冰温能很好的抑制果蔬的呼吸强度,酶的活性,保持果蔬的维生素和矿物质,降低果蔬表面附着的微生物、延缓腐烂

的时间。冰温贮藏可将呼吸作用降至最低限度,即使在果实充分成熟

的后期也能抑制其呼吸强度。

3、腌渍保藏分类

非发酵性:腌菜:干态、半干态

酱菜:甜酱、咸酱的盐腌品

糖渍品:米酒糟或米糠、糖渍水果如:糖浆水果、蜜饯、果冻、

果泥、果糕、果酱、果酪等。

发酵性:食盐含量低,主要乳酸发酵、醋酸如:四川泡菜、酸黄瓜、韩国泡菜等

机械制造工艺学课程设计目的

机械制造工艺学课程设计目得、内容与要求 1 课程设计得目得 学生通过设计能获得综合运用过去所学过得全部课程进行机械制造工艺及结构设计得基本能力,为以后做好毕业设计、走上工作岗位进行一次综合训练与准备。它要求学生全面地综合运用本课程及有关选修课程得理论与实践知识,进行零件加工工艺规程得设计与机床夹具得设计。其目得就是: (1)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机械制造工程原理课程及专业课程得理论知识,结合金工实习、生产实习中学到得实践知识,独立地分析与解决机械加工工艺问题,初步具备设计中等复杂程度零件工艺规程得能力。 (2)培养学生能根据被加工零件得技术要求,运用夹具设计得基本原理与方法,学会拟订夹具设计方案,完成夹具结构设计,进一步提高结构设计能力。 (3)培养学生熟悉并运用有关手册、图表、规范等有关技术资料得能力。 (4)进一步培养学生识图、制图、运算与编写技术文件得基本技能。 (5)培养学生独立思考与独立工作得能力,为毕业后走向社会从事相关技术工作打下良好得基础。 2课程设计得内容与要求 2、1课程设计得内容 课程设计题目通常定为:设计××零件得机械加工工艺规程及相关工序得专用夹具。零件图样、生产纲领与生产条件就是设计得主要原始资料,由指导教师提供给学生。零件复杂程度以中等为宜,生产类型为成批生产。 学生根据教师设计任务书中规定得设计题目,分组进行设计,按照所给零件编写出相应得加工工艺规程,设计出其中由教师指定得一道重要工序(如:工艺规程中所要求得车、铣、钻夹具中得一种)得专用夹具,并撰写说明书。学生在指导教师得指导下,参考设计指导书,认真地、有计划地、独立按时完成设计任务. 具体设计内容如下: 1。对零件进行工艺分析,拟定工艺方案,绘制零件工作图1张。 2.确定毛坯种类及制造方法,绘制毛坯图1张。 3。拟定零件得机械加工工艺过程,选择各工序加工设备及工艺装备(刀具、夹具、量具、辅具),确定某一代表工序得切削用量及工序尺寸.编制机械加工工艺规程卡片(工艺过程卡片与工序卡片)1套。 4.设计重要工序中得一种专用夹具,绘制夹具装配总图与大件零件图(通常为夹具体)各1张。 5.撰写设计说明书1份. 2、2课程设计中对学生得要求

包装工艺学复习题及答案

包装工艺学复习题 绪论 一、名词解释: 包装工艺学:研究包装工艺过程中具有共同性规律的学科。 包装工艺过程:包装品(容器、材料及辅助物)与产品结合在一起构成包装件。 5R方法:Reduce、Reuse、Recycle、Rclaim、rufuse,即减少包装、回用包装、再生包装、统一回收、拒用无环保观念的包装品,同时还要选用生态包装材料。 生命周期评价法(LCA,Life Cycle Assessment):即评价某种包装品时,要考虑其在从开采自然资源,经加工制造为成品供使用废弃后,被回收再生或处理,又回到自然环境中去的整个封闭的循环过程中,总共消耗了多少能量,产生了多少有害物质,并以其对环境的污染作为评估的重点。 一、包装工艺的物理基础 一、填空 1、包装件在流通过程中可能受到的最大冲击是在装卸搬运的过程中。 2、在缓冲包装动力学领域,按产品破损性质和程度,被包装产品破损形式分为失效、失灵、商业性破损。 3、适合于大部分果蔬贮存的条件为低温、高湿。 4、渗透是指气体或蒸气直接溶进包装材料的一侧表面,通过向材料本体的扩散,并从另一侧表面解吸的过 程;渗漏主要是指液体产品,特别是易挥发的液体产品由于包装容器密封不良,包装质量不符合内装产品的性能要求,搬运装卸时碰撞震动,使包装受损等的现象。 5、脆值是指其遭受机械性损伤时所能承受的最大加速值,通常用重力加速度的倍数表示。 二、名词解释 渗透:气体或蒸气直接溶进包装材料的一侧表面,通过向材料本体的扩散,并从另一侧表面解吸的过程。 渗漏:主要是指液体产品,特别是易挥发的液体产品由于包装容器密封不良,包装质量不符合内装产品的性能要求,搬运装卸时碰撞震动,使包装受损等,而发生产品渗漏现象。 脆值:又称易损度,是指产品不发生物理的或功能的损伤所能承受的最大加速度值,一般用重力加速度的倍数G表示。 溶化:溶化是指某些固体产品在潮湿空气中能吸收水分,当吸收水分达到一定程度时,就溶化成液体的现象。(吸湿性、水溶性两者兼备) 熔化:熔化是指某些产品受热或发生变软以至变成液体的现象。 溶解:某种物质(溶质)分散于另一种物质(溶剂)中成为溶液的过程。 吸湿点:产品在一定的温度和压力下开始吸湿的相对湿度。 失效:既严重损破,指产品已经丧失使用功能,且不可恢复。 失灵:既轻微破损,指产品功能虽已丧失,但可恢复。 商业性破损:指不影响产品使用功能而仅在外观上造成的破损,产品虽可以使用,但已经降低了商品价值。 三、问答 1、溶化、熔化对产品的影响有哪些?如何克服熔化对产品性能的影响。 溶化对产品的影响:有的产品在一定条件下会不断从空气中吸收水分,水分子能够扩散到产品体中,破坏产品份子的原有紧密联系,使产品逐渐潮解,直至溶解成液体;有的产品如纸张、棉花等虽然不会溶解但依然有很强的吸湿性,使其使用性能降低。溶化对产品的影响:作为产品在流通环境中溶化的结果有的会早餐产品流失;有的会使产品与包装黏结在一起;有的产品会产生体积膨胀,胀破包装;有的还可能玷污其他产品等。 2、何谓渗漏与渗透?它对被包装产品的影响如何? 渗漏主要是指液体产品,特别是易挥发的液体产品由于包装容器密封不良,包装质量不符合内装产品的性能要求,搬运装卸时候碰撞震动,使包装在受损等,而发生产品渗漏现象。渗透是指气体或蒸汽直接溶进包装材料的一侧表面,通过向材料本体的扩散,并从另一侧表面解吸的过程。它对被包装产品的影响:当被包装产品的渗漏或渗透超过一定程度时,都会引起产品发生品质变化、质量减少、或对环境造成污染,甚至造成灾害。 3、被包装产品的破损如何分类? 被包转产品的破坏形式分为三大类: 失效或严重破损:是指产品已经丧失了使用功能,且不能恢复。 失灵或轻微破损:指产品功能虽已丧失,但可恢复。 商业性破损:指不影响产品使用功能而仅在外观上造成的破损,产品虽可以使用,但已经降低了商业价值。 4、挥发与温度、沸点、空气流速及与空气接触面积的关系?挥发对产品有何影响? 关系一般来说:温度越高,沸点越低空气流速越快,与空气接触面积越大,挥发越快。 影响液态产品:使产品数量减少;有的还严重影响产品的质量。具有挥发气体的液态产品,具有毒性,或与空气混合而易燃易爆,影响人体健康。这类产品需要密封包装以防止挥发,同时在装卸,运输,储存过程中也要防止由于包装容器的机械破损而引起渗漏,渗透等包装事故。 二、包装工艺的化学基础 一、填空题

化工工艺学习题全集

化工工艺学习题全集 Revised as of 23 November 2020

化工工艺学练习题 一、填空题 1. 化工生产过程一般可概括为 原料预处理 、 化学反应 和 产品 分离及精制 三大步骤。 2. 根据变质程度不同,煤可以分为 泥炭 、 褐煤 、 烟煤 和 无 烟煤 ;随变质程度增加 碳 含量增加, 氢 和 氧 含量降低。化学 工艺学是研究由 化工原料 加工成 化工产品 的化学生产过程的一门 科学,内容包括 生产方法 、 原理 、 流程 和 设备 。 3. 高含量的 烷烃 ,低含量的 烯烃 和 芳烃 是理想的裂解原 料。 4. 化工中常见的三烯指 乙烯 、 丙烯 、 丁二烯 ;三苯指 苯 、 甲苯 、 二甲苯 。 5. 石油是由相对分子质量不同、组成和结构不同、数量众多的化 合物构成的混合物。石油中的化合物可以分为 烷烃 、 环烷烃 、 芳香 烃 三大类。 6. 为了充分利用宝贵的石油资源,要对石油进行一次加工和二次 加工。一次加工方法为 常压蒸馏 和 减压蒸馏 ;二次加工主要方法 有: 催化重整 、 催化裂化 、 加氢裂化 和焦化 等。 7. 辛烷值 是衡量汽油抗爆震性能的指标, 十六烷值 是衡量柴 油自燃性能的指标。 8. 天然气的主要成分是 甲烷 。 9. 天然气制合成气的方法有 蒸汽转化法 和 部分氧化法,主要反 应分别是 和 。 10. 硫酸生产以原料划分主要有 硫磺 制酸、 硫铁矿 制酸、 冶炼烟气 制酸和石膏 制酸等。 11. 工业气体或废气脱硫方法分为两种,高硫含量须采用 湿法脱 硫 ,低硫含量可以采用 干法脱硫 。 12. SO 2氧化成SO 3反应是一个可逆、放热、体积缩小的反应,因 此, 降低温度 、 提高压力有利于平衡转化率的提高。 13. 接触法制硫酸工艺中主要设备包括 沸腾炉 、 接触室 和 吸收 塔 。 14. 硫酸生产工艺大致可以分为三步,包括 SO 2的制取和净化 、 SO 2氧化成SO 3 和 SO 3的吸收 。 15. 稀硝酸生产工艺大致可以分为三步,包括 氨氧化制NO 、 NO 氧化制NO 2 和 水吸收NO 2 制酸 。 17硝酸生产的原料有 氨 、 空气 和 水 。 16. 浓硝酸生产方法有 直接法 、 间接法 和 超共沸酸精馏法 。 17. 氨的主要用途是 生产化肥 和 硝酸 。 18. 平衡氨浓度与温度、压力、氢氮比和惰性气体浓度有关。当温 度 降低 ,或压力 升高 时,都能使平衡氨浓度增大。 19. 目前合成氨生产的主要原料有两种,它们是 煤 和 天然气 。 20. 甲烷化反应是 CO+3H 2=CH 4+H 2O 。 21. 氯在氯碱厂主要用于生产 液氯 和 盐酸 。 22. 氯碱厂的主要产品一般有 烧碱 、 盐酸 、和 液 氯 。 23. 食盐水电解阳极产物是 Cl 2 ,阴极产物是 NaOH 和H 2 。 24. 食盐水电解制氯碱方法有 隔膜法 、 汞阴极法 和 离子交 换膜法 。 25. 氯碱生产工艺中,食盐电解槽是核心设备,已知有三种不同的 电解槽,它们是 离子膜电解槽 、 隔膜电解槽 、和 水银电解槽 26. 铬铁矿焙烧主要有两种方法,它们是 有钙焙烧 和 无钙焙烧 。有钙焙烧生产铬盐的主要废物是 铬渣 ,它含有致癌物 六价 铬 。 27. 常见的铬盐产品主要有 重铬酸钠 、 重铬酸钾 、 铬酐 和 (铬绿)Cr 2O 3 。 28. 目前纯碱生产主要有三种方法,它们是索尔维制碱法(氨碱法) 、侯氏制碱法(联碱法) 和 天然碱法 。 29. 索尔维制碱法主要原料是 NH 3 、 CaCO 3 与 NaCl 。 30. 索尔维制碱法的总反应可以写成2NaCl +CaCO 3=Na 2CO 3+CaCl 2,则该反应的原子利用度为 % (已知原子量 Na :23,C :12,O :16,Ca :40,Cl :)。 31. 侯氏制碱法主要原料是 NH 3 、CO 2 与 NaCl 。 32. 侯氏制碱法的主要产品是 Na 2CO 3 和 NH 4Cl 。 33. 湿法磷酸生产的两种主要原料是 磷矿石 和 硫酸 。 34. 磷酸生产工艺主要是根据硫酸钙结晶形式划分的,硫酸钙常见有三种结晶形式,分别是 两水 、 半水 和 无水 。 35. 烷基化最典型的应用是 烷基化汽油生产 和 甲基叔丁基醚 (MTBE)生产 。 36. 甲基叔丁基醚(MTBE) 是常用的汽油添加剂,是通过 烷基化 反应生产的。 37. 氯化反应主要有三种类型,分别是 加成氯化 、 取代氯化 和 氧氯化 。 38. 生产氯乙烯主要原料是 乙炔 和 乙烯 。 39. 氯乙烯的主要生产方法有 乙烯氧氯化 和 乙炔和氯化氢加成 。 40. 烃类热裂解中一次反应的主要产物为 乙烯 和 丙烯 。 41. 烷烃热裂解主要反应为 脱氢反应 和 断链反应 。 42. 羰基化最典型的应用是 甲醇制醋酸 。 43. 催化剂一般由 活性组分 、 载体 和 助催化剂 组成。 44. 乙烯环氧化制环氧乙烷催化剂的活性组分是 Ag 。 45. 丙烯腈的主要生产方法是 氨氧化 ,主要原料是 丙烯 和 氨 。 46. 环氧乙烷的主要生产方法是 乙烯环氧化 ,生产原料是 乙烯 和 氧 ,主要用途是 乙二醇 。 47. 皂化反应是指油脂在 碱性 条件下的水解反应。 422CH +H O CO+3H →422 CH +1/2O CO+2H →

包装工艺学学习复习要点

包装工艺学学习/复习要点 绪论 1.,包装定义:为在流通过程中保护产品,方便储运,促进销售,按一定技术方法而采用的容器、材料及辅助物等的总称。也指为了达到上述目的而采用容器、材料和辅助物的过程施加中施加一定技术等的操作活动。简单说,包装是为了实现特定功能作用,而对产品施加的技术措施。广义上,包装是为了实现特定的功能,而使对象获得全新形象的过程。 2.包装工艺学的研究内容:1.研究被包装物品的特性2.研究流通环境的影响因素 3.研究采用新技术和新工艺的可能性 4.研究包装品的性能 5.研究包装设计 6.研究包装设备的性能与应用 7.研究包装工艺的设计准则 3.包装工艺学所要解决的问题可归纳为四个方面,树立崭新的设计理念;保证实现包装的功能;提高劳动生产率;提高包装经济性。 4.包装工艺学的发展动向主要有:①研究包装工艺的理论基础②在“可持续包装”理念指导下,发展循环经济,保护环境,减少污染③提高包装精度,保证包装品质④提高包装工艺效率,发展自动化包装机械和自动包装生产线 5. 根据发展循环经济的新理论,在设计包装工艺和选用包装材料时,一般要考虑5R方法,5R是指,Reduce 减少包装、Reuse回用包装、Recycle再生包装、Reclaim统一回收和Refuse拒用无环保观念的包装品,同时还要选用生态包装材料。5R中要按顺序优先考虑减少包装,再依次排下去。 6.为客观和准确评价包装材料是否有利环境保护,可采用“生命周期评价法(LCA, Life Cycle Assessment)”。即评价某种包装品时,要考虑其在从开发自然资源,经加工制造为成品供使用,废弃后被回收再生或处理,又回到自然环境中去的整个封闭的循环过程中,总共消耗了多少能量,产生了多少有害物质,并以其对环境的污染作为评估的重点。 第一篇包装工艺理论基础 7. 对产品物理机械性质特征进行分析的目的及作用包括三个方面,使包装技术方法具有针对性和可行性,使具有相同特征的产品采用相同的包装技术方法,以便于实现包装标准化,可减少包装材料的品种,降低包装作业和管理费用,从而降低包装成本和运输费用。 8.掌握产品物理特征有利于进行包装设计,产品的基本特征可分为:化学易损性,物理易损性,强度与易碎性,材料相容性,结构特征,尺寸与质量,可拆卸性,载荷类型,产品成本等。 9. 脆值:又称易损度,是指产品不发生物理的或功能的损伤所能承受的最大加速度值,一般用重力加速度的倍数G表示。 产品脆值越大,表明其对外力的承受能力越强:反之,则产品对外力的承受能力越差,设计时应慎重考虑。 10.从强度和易碎性考虑,可将产品分为易碎品,精密品和坚固品三大类。坚固品又可分为柔性坚固品和刚性坚固品,缓冲保护的主要对象是易碎品和精密品。 11.特殊产品主要包括危险品和微电子产品。微电子产品不但易受潮锈蚀,易受到冲击振动损坏外,还极易受到外界场强的危害。 12.产品的三态变化主要是固态、液态、气态之间的相互转化,开春表现形式有挥发、干缩、风化、溶解、熔化、凝固等。 13.挥发:是指液态、液化的气态或固态物质,如汽油、石油液化气、樟脑等,在常温常压下转化为气态的现象。 14.溶化与风化:溶解是指某种物质(溶质)分散于另一种物质(溶剂)中成为溶液的过程。在空气相对湿度很低的条件下,如在干燥沙漠地区,含有结晶水的产品会因三是水分而产生风化现象。 15.渗漏:只要指气态、液态或粉状固态产品由于包装材料或封口品质等原因,造成产品在流通过程中从包装容器中渗出、泄漏现象。当气体或蒸汽通过包装材料的不连续点,例如裂缝、微孔以及材料表面的微小间隙时,易产生如封口、封盖处等泄漏现象。 16. 渗透:是指气态或蒸汽直接溶入包装材料的一个侧面,通过项材料本身的扩散,并从另一侧表面吸收的过程。

基本有机化工工艺学总复习题

基本有机化工工艺学总复习题标准化文件发布号:(9312-EUATWW-MWUB-WUNN-INNUL-DQQTY-

化工工艺学概论 基本有机化工工艺部分总复习题 一、填空题: 1、基本有机化学工业是化学工业中的重要部门之一,它的任务是:利用自然界存在的(煤、石油天然气)和生物质等资源,通过各种化学加工的方法,制成一系列重要的基本有机化工产品。 2、(乙烯)的产量往往标志着一个国家基本有机化学工业的发展。 3、天然气主要由(甲烷)、乙烷、丙烷和丁烷组成。 4、天然气中的甲烷的化工利用主要有三个途径之一:在镍催化剂作用下经高温水蒸气转化或经部分氧化法制(合成气),然后进一步合成甲醇、高级醇、氨、尿素以及一碳化学产品。 5、石油主要由(碳、氢)两元素组成的各种烃类组成。 6、石油中所含烃类有烷烃、(环烷烃)和芳香烃。 7、根据石油所含烃类主要成分的不同可以把石油分为烷基石油(石蜡基石油)、环烷基石油(沥青基石油)和(中间基石油)三大类。 8、根据不同的需求对油品沸程的划分也略有不同,一般分为:(轻汽油、汽油、航空煤油、煤油、柴油、润滑油)和重油。 9、原油在蒸馏前,一般先经过(脱盐)、(脱水)处理。 10、原油经过初馏塔,从初馏塔塔顶蒸出的轻汽油,也称(石脑油)。 11、石脑油是(催化重整)的原料,也是生产(乙烯)的原料。 12、催化裂化目的是将不能用作轻质燃料油的(常减压馏分油)加工成辛烷值较高的汽油等轻质原料。 13、直链烷烃在催化裂化条件下,主要发生的化学变化有:(碳链的断裂和脱氢反应、异构化反应)、环烷化和芳构化反应和叠合、脱氢缩合等反应。14、基本有机化学工业中石油加工方法有常减压蒸馏、催化裂化、催化重整、(加氢裂化)。 15、催化重整是使原油常压蒸馏所得的轻汽油馏分经过化学加工变成富含芳烃的高辛烷值汽油的过程,现在该法不仅用于生产高辛烷值汽油,且已成为生产(芳烃)的一个重要来源。 16、催化重整常用的催化剂是( Pt/Al2O3 )。 17、催化重整过程所发生的化学反应主要有:(环烷烃脱氢芳构化)环烷烃异构化脱氢形成芳烃、烷烃脱氢芳构化、正构烷烃的异构化和加氢裂化等反应。 18、煤的结构很复杂,是以(芳香核结构)为主具有烷基侧链和含氧、含硫、含氮基团的高分子化合物。 19、基本有机化学工业有关煤的化学加工方法有:煤的干馏、(煤的气化、煤的液化)和煤与石灰熔融生产电石。 20、烃类热裂解法是将石油系烃类经高温作用,使烃类分子发生(碳链断裂或脱氢)反应,生成分子量较小的烯烃、烷烃和其它分子量不同的轻质和重质烃。 21、烃类热裂解制乙烯的工艺主要有两个重要部分:(原料烃的热裂解)和裂解产物的分离。 22、一次反应,即由原料烃类经热裂解生成(乙烯)和丙烯的反应。

包装工艺学复习题

包装工艺学 一、填空题 1. 包装工艺学是研究包装中具有共同性的规律,它是在总结包装 和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门学问。 2.包装是为在流通过程中、、 ,按一定技术方法而采用的容器、材料及辅助物等的总体名称。 3.影响产品物理性质的主要因素有、、和 三个方面。 4.影响产品化学性质的主要因素有、、和三个方面。 5.包装工艺学要解决的问题有、 、三方面。 6.渗透是指气体或蒸汽直接溶进包装材料的一侧表面,通过向材料本体的 ,从另一侧表面的过程。 7.锈蚀指金属制品与外部介质发生作用或作用而引起的腐蚀现象。 8.细菌的细胞结构分为:和为两大类。 9.细胞的主要结构构成: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和细胞核。 10.细胞的特殊结构有:荚膜、鞭毛和芽孢。 11.灭菌是用物理、化学的手段,使存在于物体中的微生物永久地丧失其活动能力。 12.防腐:利用物理手段,使物体内外的微生物处于不生长、繁殖,但又不死亡的状态。是抑制细菌生长的手段。 13.目前常用的防伪包装技术有、、 、等防伪技术。 14.热收缩薄膜的收缩率计算公式为(L1-L2)/L1×100% 。 15.大于16公斤重包装件容易跌落的高度经验公式为H=300×m-1/2。

16.微生物的呼吸分为、、三大类。 17.螺旋菌是形状呈弯曲杆状的细菌,属于核微生物。 18.接触式打印常用的方法有干式打印、热转印和湿印三种。 19.非接触式打印常用的方法有喷墨式打印、激光打印两种。 20.超声波灭菌属于灭菌方法。 21.臭氧(O3)灭菌属于灭菌方法。 22.拉伸薄膜的特性有、、、。 23.纸袋按制作材料进行分类分为:、、 和三类。 24.折叠式裹包工艺按接缝的位置和开口端折叠的形式不同分为、、、等形式。 25.按裹包的形状分类,裹包工艺可分为式裹包和式裹包。 26.纸箱装箱工艺通常分为、和三大类。 27.纸箱装入式装箱工艺按产品的装入方式分为:水平装入式和垂直装入式。 28.垂直装入式装箱工艺分为:跌落式、调入式和夹送式三类。 29.纸箱套入式装箱工艺分为套入装箱和套入装箱。 30.可剥性塑料封存包装中的塑料分为和两大类。 31.适用于含气体饮料的罐装方法有。 32.喷雾罐使用的喷雾剂分为和两大类。 33.喷雾罐按喷雾形态分为、、三大类。 34.罐装方法按计量方式分为罐装和罐装。 35.罐装方法按罐装压力分为灌装、灌装和灌装。 36.等压罐装方法适用于的罐装。 37.食品罐的封罐排气法有、、。 38.固体物料采用螺杆充填的主要特点、、。 39.称重充填分为和两大类。 40.对有规则排列的物体常用的计数充填方式有充填、 充填充填。 41.无规则排列物品的计数充填一般采用、、

机械制造工艺学课程设计实例

~ 机械制造工艺学课程设计任务书 设计题目:拨叉(二)(CA6140) 机械加工工艺规程编制及工装设计(年产量:4,000件) 设计内容: 1.编制机械加工工艺规程,填写工艺文献1套,绘 制零件毛坯图1张 2.设计夹具1套,绘制夹具装配图和主要结构零 件 图各1张 " 3.撰写课程设计说明书1份 设计时间: [

前言 机械制造工艺学课程设计是在我们完成了大学的全部基础课程、技术基础课以及大部分专业课之后进行的。通过机床加工工艺及夹具设计,汇总所学专业知识如一体(如《机械零件设计》、《金属切削机熟悉与理解,并为以后的实际工作奠定坚实的基础!床》、《机械制造工艺》等)。让我们对所学的专业课得以巩固、复习及实用,在理论与实践上有机结合;使我们对各科的作用更加深刻的 设计目的: 机械制造工艺学课程设计,是在学完机械制造工艺学及夹具设计原理课程,经过生产实习取得感性知识后进行的一项教学环节;在老师的指导下,要求在设计中能初步学会综合运用以前所学过的全部课程,并且独立完成的一项工程基本训练。同时,也为以后搞好毕业设计打下良好基础。通过课程设计达到以下目的: ; 1、能熟练的运用机械制造工艺学的基本理论和夹具设计原理的知识,正确地解决一个零件在加工中的定位,夹紧以及合理制订工艺规程等问题的方法,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通过对零件某道工序的夹具设计,学会工艺装备设计的一般方法。通过学生亲手设计夹具的训练,提高结构设计的能力。

3、课程设计过程也是理论联系实际的过程,并学会使用手册、查询相关资料等,增强学生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独立工作能力。 一.零件的分析 (一)、零件的作用: 题目给定的拨叉(CA6140)位于车床变速机构中,主要起换挡使主轴回转运动按照工作者的要求进行工作。工作过程:拨叉零件是在传动系统中拨动滑移齿轮,以实现系统调速。转向。其花键孔?25与轴的配合来传递凸轮曲线槽传来的运动。零件的2个交叉头补位与滑移齿轮相配合。 — (二)、零件的工艺分析 CA6140车床拨叉(二)共有两个加工表面,它们之间有一定的位置

化学工艺学复习思考题

化学工艺学复习思考题 第一章 1. 何谓化学工艺? H2 2. 化学工业的特点是什么? H6 3. 化学工业的原料资源是从何而来? H8-9 4. 化学工业的主要产品有哪几类? H10-14 第二章 1.名词解释:石油(H3)、天然气、干气、湿气( H7)、煤、煤干馏、煤气化、煤液化(H8)、化工生产工艺流程、工艺流程图(H12-13)、生产能 力、生产强度、时空收率、转化率、选择性、收率(H14-16)、单程转化率、 全程转化率、一次转化率、总转化率、平衡转化率、一次收率、平衡产率、 总收率(H17-22)、催化剂(H32)、 2.石油组成?石油中的化合物可以分为哪三类? H3 3.熟悉原油常、减压蒸馏工艺流程? H4-5 4.试比较馏分油的化学加工(二次加工)中催化重整、催化裂化、催化加氢裂化、烃类热裂解所采用原料、生成的产物、催化剂及流程特点区别? H6+书P15-19 5.煤的加工路线有哪三种? 6.化工生产过程有哪三步?原理预处理、化学反应、产品分离及精制 H11 7.何谓对于多反应体系,为什么要同时考虑转化率和选择性两个指标?(H14-22) 8.物料衡算及热量衡算。衡算的一般步骤 H42

9.催化剂有哪些基本特征?它在化工生产中起到什么作用?在生产中如何正确使用催化剂?(H32) 10.哪些反应条件对化学平衡和反应速率有较大影响?H27-30 第三章 1.名词解释:热泵绝热精馏 2.根据热力学反应标准自由焓和化学键如何判断不同烃类的裂解反应难易程度、可能发生的裂解位置及裂解产物;解释烷烃、环烷烃及芳烃裂解反应规律,造成裂解过程结焦生炭的主要反应是哪些?书54-61 3.在原料确定的情况下,从裂解过程的热力学和动力学出发,为了获得最佳裂解效果,应选择什么样的工艺参数(停留时间、温度、压力……),为什么? 书66-70 4.提高反应温度的技术关键在何处?应解决什么问题才能最大限度提高裂解温度?书72-73 5.为了降低分压,通常加入稀释剂,试分析稀释剂加入量确定的原则是什么? H14, H18 6.试讨论影响热裂解的主要因素有哪些?裂解原料,裂解温度和停留时间、烃分压、裂解深度书71-78 7.裂解气出口的急冷操作目的是什么?可采取的方法有几种,你认为哪种好。 为什么?H23-24 8.了解裂解炉的清焦原理,什么情况下需清焦?可采取的方法有几种? H26 9.裂解气进行预分离的目的和任务是什么?裂解气要严格控制的杂质有哪些? 这些杂质存在的害处?用什么方法除掉这些杂质,这些处理方法的原理是什

机械制造工艺学课程设计实例

机械制造工艺学课程设计任务书 设计题目:拨叉(二)(CA6140) 机械加工工艺规程编制及工装设计(年产量:4,000件) 设计内容: 1、编制机械加工工艺规程,填写工艺文献1套,绘制零件毛坯图1张 2、设计夹具1套,绘制夹具装配图与主要结构零 件 图各1张 3、撰写课程设计说明书1份 设计时间: 前言

机械制造工艺学课程设计就是在我们完成了大学的全部基础课程、技术基础课以及大部分专业课之后进行的。通过机床加工工艺及夹具设计,汇总所学专业知识如一体(如《机械零件设计》、《金属切削机熟悉与理解,并为以后的实际工作奠定坚实的基础!床》、《机械制造工艺》等)。让我们对所学的专业课得以巩固、复习及实用,在理论与实践上有机结合;使我们对各科的作用更加深刻的 设计目的: 机械制造工艺学课程设计,就是在学完机械制造工艺学及夹具设计原理课程,经过生产实习取得感性知识后进行的一项教学环节;在老师的指导下,要求在设计中能初步学会综合运用以前所学过的全部课程,并且独立完成的一项工程基本训练。同时,也为以后搞好毕业设计打下良好基础。通过课程设计达到以下目的: 1、能熟练的运用机械制造工艺学的基本理论与夹具设计原理的知识,正确地解决一个零件在加工中的定位,夹紧以及合理制订工艺规程等问题的方法,培养学生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 2、通过对零件某道工序的夹具设计,学会工艺装备设计的一般方法。通过学生亲手设计夹具的训练,提高结构设计的能力。 3、课程设计过程也就是理论联系实际的过程,并学会使用手册、查询相关资料等,增强学生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独立工作能力。 一.零件的分析

(一)、零件的作用: 题目给定的拨叉(CA6140)位于车床变速机构中,主要起换挡使主轴回转运动按照工作者的要求进行工作。工作过程:拨叉零件就是在传动系统中拨动滑移齿轮,以实现系统调速。转向。其花键孔?25与轴的配合来传递凸轮曲线槽传来的运动。零件的2个交叉头补位与滑移齿轮相配合。 (二)、零件的工艺分析 CA6140车床拨叉(二)共有两个加工表面,它们之间有一定的位置要求。 1、一花键孔的中心线为基准的加工面 这一组面包括?25H7的六齿方花键孔、?22H2的花键低空及两

《化工工艺学》复习资料

《化工工艺学》复习资料 一、单选题。 1、化工生产过程一般可概括为原料预处理、化学反应和 三大步骤。 ( A ) A 、产品分离及精制 B 、工艺条件优化 C 、设备与安装工程 D 、产品方案设计 2、化学工业的主要原料包括煤、石油、天然气和 。( C ) A 、金属矿 B 、化学矿 C 、化学中间体 D 、工业盐 3、化工中常见的三烯指乙烯、丙烯和 ,三苯指苯、甲苯和 。( A ) A 、丁二烯和二甲苯 B 、丁二烯和乙苯 C 、丁烯和二甲苯 D 、丁烯和乙苯 4、为了充分利用宝贵的石油资源,要对石油进行一次加工和二次加工。一次加工方法为常压蒸馏和减压蒸馏;二次加工主要方法有 等。( A ) A 、催化重整、催化裂化、加氢裂化和焦化 B 、催化重整、催化裂化、催化转化 C 、催化重整、催化裂化、延迟焦化 D 、催化重整、催化裂化、延迟焦化 5、合成氨反应方程式为 H 2+3N 2→2NH 3,该反应是一个 、 、体积缩小的反应。( D ) A 、不可逆、吸热 B 、不可逆、放热 C 、可逆、吸热 D 、可逆、放热 6、侯氏制碱法的主要产品是 。 ( C ) A 、NaHCO 3和NH 4Cl ; B 、Na 2CO 3和NaCl C 、Na 2CO 3和NH 4Cl ; D 、Na 2CO 3和NaHCO 3 7、烷烃热裂解主要反应为 。( B ) A 、加氢反应和断链反应 B 、脱氢反应和断链反应 C 、脱氢反应和重组反应 D 、加氢反应和重组反应 8、转化率是针对 而言的;选择性是针对 而言的;收率等于转化率与选择性之积。 ( D ) A 、目的产物、中间产物 B 、反应物、中间产物 C 、目的产物、反应物 D 、反应物、目的产物 9、下列哪种方法不能提高汽油辛烷值: ( B ) A 、降低烯烃含量 B 、降低芳烃含量 C 、提高氧含量 D 、添加甲基叔丁基醚 10、下列关于合成氨的熔铁催化剂Fe 3O 4-Al 2O 3-K 2O 说法错误的是: 。( A ) A 、Fe 3O 4是活性组分 B 、Al 2O 3是结构型助催化剂 C 、K 2O 是电子型助催化剂 D 、使用前需升温活化 二、填空题。 1、在合成氨烃类蒸汽转化的过程中,从热力学角度分析有三个副反应存在析炭的可能性,这三个副反应的化学反应方程式分别为242H C CH +?;22CO C CO +?; O H C H CO 22+?+;而从动力学角度分析只有_242H C CH +?才可能析炭。 2、按照用途的不同可将工业煤气分为四类,分别为:空气煤气_、水煤气_、_混合煤气和半水煤气__。 3、煤中的水分主要分为三类,其中包括:游离水、吸附态水和化学键态水。 4、在合成氨CO 变换工序阶段低温变换催化剂主要有铜锌铝系 和铜锌铬系_两种类型。 5、在合成氨原料气的净化过程中脱硫的方法主要分为:湿法脱硫_和_干法脱硫__两种类型。 6、氨合成塔的内件主要由_催化剂筐_、热交换器_和电加热器三个部分组成。 7、尿素的合成主要分两步进行分别为:2NH 3 (g)+CO 2 (g)=NH 4COONH 2 (1)和_NH 4COONH 2 (l)=NH 2CONH 2 (l)+H 2O (l)

包装工艺学复习题及答案

包装工艺学复习题及答案 Prepared on 24 November 2020

包装工艺学复习题 绪论 一、名词解释: 包装工艺学:研究包装工艺过程中具有共同性规律的学科。 包装工艺过程:包装品(容器、材料及辅助物)与产品结合在一起构成包装件。 5R方法:Reduce、Reuse、Recycle、Rclaim、rufuse,即减少包装、回用包装、再生包装、统一回收、拒用无环保观念的包装品,同时还要选用生态包装材料。 生命周期评价法(LCA,Life Cycle Assessment):即评价某种包装品时,要考虑其在从开采自然资源,经加工制造为成品供使用废弃后,被回收再生或处理,又回到自然环境中去的整个封闭的循环过程中,总共消耗了多少能量,产生了多少有害物质,并以其对环境的污染作为评估的重点。 一、包装工艺的物理基础 一、填空 1、包装件在流通过程中可能受到的最大冲击是在装卸搬运的过程中。 2、在缓冲包装动力学领域,按产品破损性质和程度,被包装产品破损形式分为失效、失灵、商业性破损。 3、适合于大部分果蔬贮存的条件为低温、高湿。 4、渗透是指气体或蒸气直接溶进包装材料的一侧表面,通过向材料本体的扩散,并从另一侧表面解吸的过程;渗漏主要是指液体产品,特别是易挥发的液体产品由于包装容器密封不良,包装质量不符合内装产品的性能要求,搬运装卸时碰撞震动,使包装受损等的现象。 5、脆值是指其遭受机械性损伤时所能承受的最大加速值,通常用重力加速度的倍数表示。 二、名词解释 渗透:气体或蒸气直接溶进包装材料的一侧表面,通过向材料本体的扩散,并从另一侧表面解吸的过程。 渗漏:主要是指液体产品,特别是易挥发的液体产品由于包装容器密封不良,包装质量不符合内装产品的性能要求,搬运装卸时碰撞震动,使包装受损等,而发生产品渗漏现象。 脆值:又称易损度,是指产品不发生物理的或功能的损伤所能承受的最大加速度值,一般用重力加速度的倍数G表示。 溶化:溶化是指某些固体产品在潮湿空气中能吸收水分,当吸收水分达到一定程度时,就溶化成液体的现象。(吸湿性、水溶性两者兼备) 熔化:熔化是指某些产品受热或发生变软以至变成液体的现象。 溶解:某种物质(溶质)分散于另一种物质(溶剂)中成为溶液的过程。 吸湿点:产品在一定的温度和压力下开始吸湿的相对湿度。 失效:既严重损破,指产品已经丧失使用功能,且不可恢复。 失灵:既轻微破损,指产品功能虽已丧失,但可恢复。 商业性破损:指不影响产品使用功能而仅在外观上造成的破损,产品虽可以使用,但已经降低了商品价值。 三、问答 1、溶化、熔化对产品的影响有哪些如何克服熔化对产品性能的影响。 溶化对产品的影响:有的产品在一定条件下会不断从空气中吸收水分,水分子能够扩散到产品体中,破坏产品份子的原有紧密联系,使产品逐渐潮解,直至溶解成液体;有的产品如纸张、棉花等虽然不会溶解但依然有很强的吸湿性,使其使用性能降低。溶化对产品的影响:作为产品在流通环境中溶化的结果有的会早餐产品流失;有的会使产品与包装黏结在一起;有的产品会产生体积膨胀,胀破包装;有的还可能玷污其他产品等。 2、何谓渗漏与渗透它对被包装产品的影响如何 渗漏主要是指液体产品,特别是易挥发的液体产品由于包装容器密封不良,包装质量不符合内装产品的性能要求,搬运装卸时候碰撞震动,使包装在受损等,而发生产品渗漏现象。渗透是指气体或蒸汽直接溶进包装材料的一侧表面,通过向材料本体的扩散,并从另一侧表面解吸的过程。它对被包装产品的影响:当被包装产品的渗漏或渗透超过一定程度时,都会引起产品发生品质变化、质量减少、或对环境造成污染,甚至造成灾害。 3、被包装产品的破损如何分类 被包转产品的破坏形式分为三大类: 失效或严重破损:是指产品已经丧失了使用功能,且不能恢复。 失灵或轻微破损:指产品功能虽已丧失,但可恢复。 商业性破损:指不影响产品使用功能而仅在外观上造成的破损,产品虽可以使用,但已经降低了商业价值。 4、挥发与温度、沸点、空气流速及与空气接触面积的关系挥发对产品有何影响 关系一般来说:温度越高,沸点越低空气流速越快,与空气接触面积越大,挥发越快。

制造工艺学课程设计.doc

设计输出轴零件的机械加工工艺规程 一、初步分析 1.零件图样分析 1)两个mm 024 .0011.060++φ的同轴度公差为mm 02.0φ 2)mm 05.004.54+φ与mm 024 .0011.060++φ同轴度公差为mm 02.0φ 3)mm 021.0002.080++φ与mm 024 .0011.060++φ同轴度公差为mm 02.0φ 4)保留两端中心孔 5)调质处理28—32HRC 6)材料45 2.输出轴机械加工工艺过程卡片 3.工艺分析 1)该铀的结构比较典型,代表了一般传动轴的结构形式, 其加工工艺过程具有普遍性。 在加工工艺流程中,也可以采用粗车加工后进行调质处理 2)图样小键槽未标注对称度要求.但在实际加工小应保证 mm 025.0±的对称度。这样便于与齿轮的装配,键槽对称度的 检查,可采用偏摆仪及量块配合完成,也可采用专用对称度检具 进行检查。 3)输出轴各部向轴度的检查,可采用偏摆仪和百分表综合 进行检查。

二、工艺设计 该步骤主要拟定工艺路线,并对加工设备与工艺装备进行选择,以及填写工艺过程卡片 1、定位基准的选择 ①粗基准的选择 粗基准的选择有如下四点要求,保证相互位置要求的原则,保证加工表面加工余量合理分配的原则,便于工件装夹原则,一般不得重复使用原则。 该轴选取左端为粗基准,便于装夹。 ②精基准的选择 精基准的选择有如下五条原则,基准重合原则,统一基准原则,互为基准原则,自为基准原则,便于装夹原则。 该轴在精车加工中选取两端和与其对应的中心孔为精基准,采用互为基准原则,提高轴的同轴度,在磨削加工过程中,采用两顶尖为精基准,保证该轴各轴段的同轴度要求。 2、加工方法的选择 加工方法的选择根据加工表面、零件材料和加工精度以及生产率的要求,考虑现有工艺

完整版化工工艺学复习题带答案

《化工工艺学》复习题库(部分)1. 什么叫烃类的热裂解? 答:烃类热裂解法是将石油系烃类原料(天然气、炼厂气、轻油、柴油、重油等)经高温作用,使烃类分子发生碳链断裂或脱氢反应,生成分子量较小的烯烃、烷烃和其他分子量不同的轻质和重质烃类。 2. 目前世界上主要乙烯生产国的产量是多少? 答: 3. 什么叫烃类热裂解过程的一次反应和二次反应?答:一次反应:由原料烃类热裂解生成乙烯和丙烯等低级烯烃的反应二次反应:主要指由一次反应生成的低级烯烃进一步反应生成多种产物,直至最后生成焦或炭的反应。 4. 什么叫键能? 答:指1.01*10A5Pa和25摄氏度下(常温常压下),将1mol理想气体分子AB拆开为中性气态原子A 和B 所需要的能量(单位为KJ.mol-1 )键能越大,化学键越牢固,含有该键的分子越稳定。是表征化学键强度的物理量,可以用键断裂时所需的能量大小来衡量。 5. 简述一次裂解反应的规律性。 答:( 1 )烷烃—正构烷烃最有利于生成乙烯,丙烯,分子量愈小则烯烃的总收率愈高。异构烷烃的烯烃总收率低于同碳原子的正构烷烃。随着分子量增大,这种差别越小。 (2)环烷烃—在通常裂解条件下,环烷烃生成烯烃的反应优于生成单烯烃的反应。含环烷烃较多的原料,乙烯的收率较低。 (3)芳烃—无侧链的芳烃基本上不易裂解为烯烃;有侧链的芳烃主要是侧链逐步断裂及脱氢。芳烃主要倾向于脱氢缩合生成稠环芳烃,直至结焦。 (4)烯烃—大分子的烯烃能裂解为乙烯和丙烯等低级烯烃,烯烃脱氢生成的二烯烃能进一步反应生成芳烃和焦。 (5)各类烃裂解的难易顺序可归纳为:正构烷烃>异构烷烃>环烷烃(C6>C5)>芳烃 6. 烃类热裂解的一次反应主要有哪几个?烃类热裂解的二次反应主要有哪几个? 答:(1 )烃类热裂解的一次反应主要有:①脱氢反应②断链反应 (2)烃类热裂解的二次反应主要有: ①烯烃的裂解②烯烃的聚合、环化和缩合③烯烃的加氢和脱氢④积炭和结焦 7. 什么叫焦,什么叫碳?结焦与生碳的区别有哪些? 答:结焦是在较低温度下(v 1200K)通过芳烃缩合而成 生碳是在较高温度下(>1200K)通过生成乙炔的中间阶段,脱氢为稠和的碳原子。 结焦与生碳的区别: 机理不同:碳要经过乙炔阶段才能发生;焦要经过芳烃缩合才能发生 温度不同:高温下(900 C?1100C )生成乙炔,生成碳;低温下(600C左右)芳烃缩合生成焦 组成不同:碳只含炭,不含杂质;焦还含有氢

包装工艺学08复习题

包装工艺学复习题 一、填空题 1. 包装工艺学是研究包装中具有共同性的规律,它是在总结包装 和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门学问。 2.包装是为在流通过程中、、 ,按一定技术方法而采用的容器、材料及辅助物等的总体名称。 3. 包装品是、和的统称。 4.包装件是用把按一定的技术要求包装在一起构成包装件。 5.影响产品物理性质的主要因素有、、和 三个方面。 6.影响产品化学性质的主要因素有、、和三个方面。 7.包装工艺学要解决的问题有、 、三方面。 8.渗透是指气体或蒸汽直接溶进包装材料的一侧表面,通过向材料本体的 ,从另一侧表面的过程。 9.锈蚀指金属制品与外部介质发生作用或作用而引起的腐蚀现象。 10.细菌的细胞结构分为:和为两大类。 11.细胞的主要结构构成:、、和。 12.细胞的特殊结构有:、和。 13.灭菌是用物理、化学的手段,使存在于物体中的微生物永久地丧失其活动能力的活动。 14.防腐:利用物理手段,使物体内外的微生物处于不生长、繁殖,但又不死亡的状态。是抑制细菌生长的手段。

15.目前常用的防伪包装技术有、、 、等防伪技术。 16.热收缩薄膜的收缩率计算公式为(L1-L2)/L1×100% 。 17.大于16公斤重包装件容易跌落的高度经验公式为H=300×m-1/2。 18.微生物的呼吸分为、、三大类。 19.螺旋菌是形状呈弯曲杆状的细菌,属于核微生物。 20.接触式打印常用的方法有干式打印、热转印和湿印三种。 21.非接触式打印常用的方法有喷墨式打印、激光打印两种。 22.超声波灭菌属于灭菌方法。 23.臭氧(O3)灭菌属于灭菌方法。 24.拉伸薄膜的特性有、、、。25纸袋按制作材料进行分类分为:、、 和三类。 26.折叠式裹包工艺按接缝的位置和开口端折叠的形式不同分为、、、等形式。 27.按裹包的形状分类,裹包工艺可分为式裹包和式裹包。 28.纸箱装箱工艺通常分为、和三大类。 29.纸箱装入式装箱工艺按产品的装入方式分为:水平装入式和垂直装入式。 30.垂直装入式装箱工艺分为:跌落式、调入式和夹送式三类。 31.纸箱套入式装箱工艺分为套入装箱和套入装箱。32可剥性塑料封存包装中的塑料分为和两大类。 33.适用于含气体饮料的罐装方法有。 34.喷雾罐使用的喷雾剂分为和两大类。 35.喷雾罐按喷雾形态分为、、三大类。 36.罐装方法按计量方式分为罐装和罐装。 37.罐装方法按罐装压力分为灌装、灌装和灌装。 38.等压罐装方法适用于的罐装。 39.食品罐的封罐排气法有、、。 40.固体物料采用螺杆充填的主要特点、、。

机械制造工艺学课程设计目的

机械制造工艺学课程设计目的、内容与要求 1 课程设计的目的 学生通过设计能获得综合运用过去所学过的全部课程进行机械制造工艺及结构设计的基本能力,为以后做好毕业设计、走上工作岗位进行一次综合训练与准备。它要求学生全面地综合运用本课程及有关选修课程的理论与实践知识,进行零件加工工艺规程的设计与机床夹具的设计。其目的就是: (1)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机械制造工程原理课程及专业课程的理论知识,结合金工实习、生产实习中学到的实践知识,独立地分析与解决机械加工工艺问题,初步具备设计中等复杂程度零件工艺规程的能力。 (2)培养学生能根据被加工零件的技术要求,运用夹具设计的基本原理与方法,学会拟订夹具设计方案,完成夹具结构设计,进一步提高结构设计能力。 (3)培养学生熟悉并运用有关手册、图表、规范等有关技术资料的能力。 (4)进一步培养学生识图、制图、运算与编写技术文件的基本技能。 (5)培养学生独立思考与独立工作的能力,为毕业后走向社会从事相关技术工作 打下良好的基础。 2 课程设计的内容与要求 2、1课程设计的内容 课程设计题目通常定为:设计××零件的机械加工工艺规程及相关工序的专用夹具。零件图样、生产纲领与生产条件就是设计的主要原始资料,由指导教师提供给学生。零件复杂程度以中等为宜,生产类型为成批生产。 学生根据教师设计任务书中规定的设计题目,分组进行设计,按照所给零件编写出相应的加工工艺规程,设计出其中由教师指定的一道重要工序(如:工艺规程中所要求的车、铣、钻夹具中的一种)的专用夹具,并撰写说明书。学生在指导教师的指导下,参考设计指导书,认真地、有计划地、独立按时完成设计任务。 具体设计内容如下: 1.对零件进行工艺分析,拟定工艺方案,绘制零件工作图1张。 2. 确定毛坯种类及制造方法,绘制毛坯图1张。 3. 拟定零件的机械加工工艺过程,选择各工序加工设备及工艺装备(刀具、夹具、量具、辅具),确定某一代表工序的切削用量及工序尺寸。编制机械加工工艺规程卡片(工艺过程卡片与工序卡片)1套。 4.设计重要工序中的一种专用夹具,绘制夹具装配总图与大件零件图(通常为夹具体)各1张。 5.撰写设计说明书1份。 2、2课程设计中对学生的要求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