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审计局任前经济责任审计情况工作汇报

审计局任前经济责任审计情况工作汇报

审计局任前经济责任审计情况工作汇报

近年来,xx县审计局积极探索对拟任提拔重用的党政领导干部实施先审计后离任的任前审计方式,并作为一项制度安排,取得了显著效果。自XX年以来,共开展了16个单位的任前审计,其中:乡镇书记15人,教育部门1人。审计总金额3.5亿元,查处违纪违规资金1473万元,应收缴104万元,已收缴 97.9万元,归还原资金渠道397万元,为国家节省资金501万元。组织部门利用审计结果,重用6人,平调9人,提拔1人。有2 人受到诫勉谈话。为加强领导干部管理监督,促进党风廉政建设发挥了积极作用。得到了上级业务部门的肯定和社会各界的赞同。现将我县任前经济责任审计工作情况汇报如下:

一、背景及形成过程

xx县审计局开展任前审计始于XX年初,是在总结宣传过去审计成果,赢得县领导重视关注的基础上而逐步形成的任前审计的理念。其背景是:

1、国家审计法规设计和审计方针政策要求开展任前审计。早在1999年‘两办’颁布的两个“暂行规定”第四条和XX年中央发布的《领导干部考核任用工作条例》中已经明确:领导干部办理调任转任轮岗免职辞职退休等事项前,应当接受任期经济责任审计。党的十六大提出审计要强化对

权力的制约和监督;十七大提出经济责任审计要完善制约和监督机制;XX年至今按照中央‘两办’颁布的经济责任审计规定,不断深化审计方式及内容,开展了任前审计方面的探索,在审计内容上,由单纯的财政财务收支审计,向决策权管理权执行权和领导干部廉洁自律情况延伸;在审计目标上,强调关注为组织部门考核任用奖惩干部服务,由对事的评价向对人的行为应承担的责任评价深化。实践证明:开展任前审计是考核任用奖惩领导干部最直接有效的审计方式。

2、经济领域违纪违规问题比较普遍严重,需要改变先离后审的模式,以强化完善对行政权力运行的制约和监督。据统计XX年以来,共对106个单位领导干部实施了经济责任审计,查处各类违纪违规资金4600多万元。其共性表现为:违反“收支两条线”规定坐支预算收入、隐瞒截留财政收入、挤占挪用专项资金、违规收费、偷税、公款私存、招待费超标准等。这些违纪违规问题年年查年年犯,成了多见病常见病。究其原因:皆为被审对象经济责任意识淡薄而权力意识较强所致,从中亦能看出,在现有的领导干部队伍中,也存在一些经济责任意识淡薄和缺乏依法行政自觉性的领导干部,有的缺乏自我约束控制能力,弄虚作假,搞政绩数字,骗取荣誉;甚至是以权谋私,贪污腐败,走上犯罪道路。所有这些,迫切要求经济责任审计关口前移,为任前审计的形成提供了条件。

3、领导干部的合理愿望与不良风气的影响,推动了任前审计方式的形成。当时政府(党委)正值换届,在乡镇工作多年的书记,按本县规定要求回城工作,并期望得到提拔重用。由于社会不良风气的影响,有的托关系找门路,请客送礼,跑官要官。县主要领导和组织部门基于以人为本,坚持德才兼备的原则,量能使用,希望有一个部门能够对一个干部在领导能力和管理水平及有无经济问题等方面做出权威评价。而审计机关正具备其功能,加之多年审计实践成果已获得社会各界的广泛肯定,赢得了县委主要领导重视。于是,圈定对一些领导干部进行任前审计。因此,法规设计,现实环境,个人愿望,领导重视,审计正能满足需求,是我县任前审计形成的基本动因。

4、立项保密,公开审计,审计结果报告在任用干部常委会上通报。任前审计的被审对象为组织部门拟提拔重用的人选,基于组织保密需要,并非以委托审计通知文件告知审计机关,而是由县委主要领导向审计局主要负责人事先口头交代任务,或由组织部门在送达委托审计通知中就相关人员予以重点明确,并提出时限要求。为克服先离后审的种种弊端,组织部门在确定任前审计对象后,一般采取先免职待岗,后实施审计,再任命安排的程序。审计局实施审计时,对审计资源配置,审计方案制定,审计重点范围,审计评价及责任界定,审计时限要求等作出特别安排。审计结束后,审计

结果报告报送县委主要领导和组织部门,在任用干部常委会上通报。

5、经济责任审计对象数量及构成。1998年经济责任审计对象调查摸底披露:全县共192个正科级单位属于经济责任审计对象,由于改革,45家国有企业全部退出,上划及机构合并16家。目前经济责任审计对象为121家133人,其明细构成是:乡镇书记25人,乡镇长28人,经济开发区1人,党政机关领导干部24人,事业单位领导干部48人,人民团体领导干部7人。乡镇占全部经济责任审计对象的40%,是县级审计机关经济责任审计的主要任务。

二、主要做法

1、加强组织领导,健全工作制度。近几年来,我县一直把经济责任审计纳入全县工作的总体部署,不断加强对经济责任审计工作的领导,县委、县政府主要领导亲自抓,成立了县委副书记县长任组长,纪检书记和常务副县长任副组长的经济责任审计工作领导小组,统一领导协调全县经济责任审计工作。调整了经济责任审计工作联席会议组成人员,将检察院、公安局纳入成员单位。成立了经济责任审计办公室,审计局长任办公室主任。明确了各部门抓经济责任审计工作的责任,实行部门联动,逐步形成了由组织部门牵头,以审计机关为主体,纪检.检察.人事部门参与的经济责任审计工作模式。近年来,围绕经济责任审计关键环节,对原制

度规范进行了修订完善,形成了《xx县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暂行规定》和《xx县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联席会议办法》。并以此为统领,制定出台了经济责任审计专项审计调查、审计查处问题整改、审计结果利用、审计经济事项交接、责任界定及审计评价、审计立项及执行程序等七项配套制度。对经济责任审计的形式、范围、内容、程序、方法、结果与评价等做出一些具体的规定,使经济责任审计工作进一步走向规范化、制度化。

2、创新工作方法,提高审计质量。为适应新形势下审计工作的需要,进一步提高审计质量,我县积极创新工作方法,抓好经济责任审计。一是创新审计手段。一方面加大投入,在经费紧张的情况下,添置了笔记本电脑,开展了计算机辅助审计。另一方面加强审计队伍建设,分期分批组织人员外出培训学习,提高了审计人员的综合素质。二是明确重点。坚持以县委、政府重大项目建设和干部调整任用的大局为导向,有重点的确定本年度审计对象,增强工作的针对性。把涉及重点领域、资金量大、基建项目、经常有群众信访、任职时间较长未接受过审计、组织上拟提拨重用的领导干部作为经济责任审计的重点对象。三是深化审计内容。紧紧抓住领导干部责任权利运行轨迹,冲破以财政财务收支为主的就帐查账的老框框,将领导干部决策能力及效果和廉洁自律情况作为重点审计内容。从而使经济责任审计更能贴近和满

足组织部门考核任用奖惩干部的需求。四是创新审计方式。凡拟任提拔重用的党政领导干部一律实施任前审计方式,规定四必须,即必须由分管局长担任审计组长;必须到组织、纪检、信访、环保等部门调查了解被审计单位及离任者个人的被举报及其结果情况,并在审计方案中明确专人具体负责落实;必须实行计算机辅助审计;必须严格审计手续,落实审计业务管理规定的每个程序,实行三级复核审理制度。

3、加强成果运用,强化审计效能。经济责任审计是手段,审计成果的运用是目的。几年来,我县始终把该项工作看作是“管干部、正党风、促发展”的重要措施,高度重视审计成果应用,真正使经济责任审计发挥了应有的作用。在工作中,县委、县政府及时听取有关情况,充分运用审计成果和建议,对审计中发现的问题,该交哪个部门就交哪个部门处理,绝不姑息。一是与干部奖惩使用相结合。坚持将经济责任审计作为干部奖惩使用的重要依据,坚持凭实绩论升迁,依贡献兑奖惩。评先争优、提拔任用、年度考核,都要事先征求审计部门的意见,把审计结果作为重要参考内容。二是与加强党风廉政建设相结合。我县把审计结果作为全县党风廉政建设的重要信息资料,对审计中发现的问题,特别是经济违法违纪问题,及时组织纪检监察部门予以查处,采取有力措施予以纠正。三是与推进依法行政相结合。根据建设“法治政府”的需要,我们坚持把经济责任审计作为推进

依法行政、打造“阳光政府”的重要渠道,及时抓住群众关注的热点、焦点问题,进行重点审计,并把任期经济责任审计反映出来带有普遍性、倾向性的问题分类汇总,通报全县,起到警示作用。如近年开展的经济责任审计中,发现被审单位普遍存在三公经费超支、截留各种财政收入、挤占挪用专项资金、土地复垦等方面的问题。县委、县政府专门听取了经济责任审计专题汇报,在全县领导干部会上强调:各单位要提高认识,摆正态度,积极配合经济责任审计工作,要高度重视经济责任审计中发现的共性问题,及时整改。

三、主要成效

xx县审计局积极创新经济责任审计工作思路,改进完善工作机制和工作方法,任前审计取得了明显成效。

一、被审计人履职责任意识增强,强化了自我约束控制能力。审计是针对单位主要负责人从事经济活动及其效果进行的特殊审查,是对人的评价,事关个人前途。通过揭露被审单位存在的违纪违规问题,并与行政权力运行相联系,依照法规作出被审人应承担的责任,改变了过去就事论事只追查单位责任,而不追查被审人责任的现象。这种先明确责任,继而落实责任的任前审计行为,触动了被审人的警觉,使其更加关注自己行使权力的结果,最终是要自己承担责任的,从而增强了领导干部的经济责任意识和自我约束控制能力。正如一个乡镇书记说:今后工作要谨慎,不能靠经验想

当然简单决策,要考虑办事的结果是要承担责任的,不能因个人的草率决策而影响了政治前途。

二、被审单位整改意识增强,经济管理水平得到提升。在揭露被审单位违纪违规问题和管理不规范造成损失浪费问题的同时,我局立足帮促,帮助被审单位查找管理上得漏洞,进行原因分析,继而提出加强改进经济管理的措施及建议,通过催办和督办及审计回访等手段,确保被审单位采纳,从而堵塞了漏洞,提高了被审单位的管理水平。据统计,共对13个任前审计单位提出整改建议38条,有12个单位采纳后,建立管理控制制度12项,促进增收节支减少损失浪费130万元,违纪违规资金与开展任前审计前的同期相比,由2150万元下降为1330万元,总体下降率38%,一些单位领导说:审计从专业角度提出管理建议,具有针对性,是切实可行的,对改善管理,减少失误,保护干部起到了独特作用。

三、丰富了审计内涵与外延,树立了审计权威与地位。在审计内容上,由单纯的财政财务收支审计,向决策权管理权执行权和领导干部廉洁自律情况延伸;在审计目标上,强调关注为组织部门考核任用奖惩干部服务,由对事的评价向对人的行为应承担的责任评价深化;在审计资源整合上,强调以审计机关为主体,形成与组织纪检等部门联合作战的局面;在审计机关自身建设上,为适应任前审计发展需要,不

断充实完善了8项配套制度,使任前审计活动更加规范化有序化;在审计效果上,对被审者已产生威慑力,审计结果已得到组织部门认可和采纳。开展任前审计,扩大了社会影响,树立了审计权威和地位,使社会各界更加了解审计监督的作用。县委主要领导在联席会议上讲:审计机关是一个客观公正、敢讲真话、敢动真格的务实机关,领导干部的管理监督,需要审计机关的参与。

四、组织纪检部门重视审计结果的利用,强化了领导干部的监督管理。我县对拟提拔重用的领导干部人选,实施任前审计已成定例。审计机关通过揭露被审单位存在的问题事实,依照法规进行客观分析和责任划分,作出公正评价,写出审计结果报告,报送组织纪检部门和县委主要领导。审计结果报告存入干部档案和廉政档案,作为领导干部考核任用奖惩的客观依据,并纳入党委任用干部的运用程序,审计结果得到了有效利用。正如组织部门主要领导在干审会讲的那样:审计结果报告是干部管理监督的重要内容和信息来源,通过报告可以看出被审单位存在的问题,也可看出这个单位的主要领导应承担的责任和决策能力以及管理水平,对考察使用奖惩干部有很好的实用价值。

五、树立了正确识人用人导向,促进了领导干部管理监督的科学合理性和问责制的建立,有效抑制了跑官要官、官出数字、关系出官的不良风气。任前审计将干部考察手段引

入审计程序,通过对被审人任职期间的经济决策及效果、政绩及廉洁自律情况进行客观公正评价,直接冲击了以往干部考察中只重形式而轻实质、只重关系而轻实绩的传统形式,弥补了过去考察干部缺乏量化指标难以定性的缺陷,为组织部门正确识人用人提供了依据,树立了导向。同时,审计通过揭露被审单位存在的管理及决策方面的问题和责任定性及划分,为组织纪检部门提供了问责对象和问责内容,从而推动了领导干部问责制度的建立,促进了领导干部管理监督的科学合理性。一些领导干部和社会反映说:依靠浮夸弄虚作假,找门路托关系而得到提拔重用的机会已成历史,唯有科学发展、规范管理、廉洁勤政,凭实在突出的政绩,才能取信于民众,取信于审计,取信于组织部门,才能得到晋升。否则,要被问责、受到责任追究。

四、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回顾四年来的工作,我们虽然做出了很多努力,积累了不少经验,取得了不少成效。但也清醒地认识到,这项任务非常艰巨,还有很多问题需要解决。一是管理协调作用不够明显。二是审计执法手段较为软弱,削弱了审计对权力制约和监督的效果与质量;审计行为不够规范,导致经济责任审计质量不高,影响了审计监督的效力,屡审屡犯的问题仍然存在。三是审计成果运用相对滞后。离任审计仍为主要形式,先离后审和对审查成果的整改不力,也影响了审计监督的效

力。四是审计力量不足与任务繁重的矛盾仍然突出。

下步,我们将严格按照上级要求,虚心学习,大胆探索,努力把今后的经济责任审计工作做得更好,为促进全县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发展做出新的贡献。一是将审计关口前移,扩大任前审计和任中审计覆盖面;二是改进审计技术方法手段,提高监督的深度、力度。三是改善审计力量结构,加强对审计干部的政治和业务培训,不断提高工作水平,四是进一步强化审计成果运用,提高审计效能,真正发挥审计对权力的制约和监督作用。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