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箱型梁加强甲板结构极限承载能力分析

箱型梁加强甲板结构极限承载能力分析

箱型梁加强甲板结构极限承载能力分析
箱型梁加强甲板结构极限承载能力分析

箱型梁加强甲板结构极限承载能力分析

一、课题来源、目的、意义、国内外基本研究概况

1、课题来源

自拟课题

2、课题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随着现代船舶越来越大型化的发展,结构的稳定性问题十分突出。高材料钢的普遍使用,使得结构的剖面尺寸相对减小,结构刚度相对降低,结构的稳定性问题显得更为突出,越来越受到广大研究人员以及相关人员的注意。现实生活中大量的工程事故,引起了工程力学界人士对结构稳定性问题的关注。

一直以来,船体结构的总纵强度都是使用简单梁理论来进行计算的。传统船体的甲板结构均是由焊接T型材或者是角钢、球扁钢等的板材即加筋板构成的,其主要承受拉应力、压应力,均存在超过相应的应力极限而出现受损甚至是失效状况,导致安全事故的发生。而在承受压应力的时候,不仅需要考虑材料的强度极限,还要注意结构的稳定性问题。

甲板板在屈服直至达到破坏事实上是一个渐进的过程,当其部分达到塑性屈服时,未达到极限应力的部分仍然可以继续承受应力,直至也进入到塑性屈服阶段。与此同时也要考虑受压甲板板可能会失稳,而失稳问题是突发的,更具危险性。目前,试验研究是船体纵向极限强度研究的重要方法。通过模型试验,可以比较直观地研究舱段结构在外载作用下,如何逐步从局部损坏到整体崩溃的过程。这对深入认识船体结构的极限强度有重要意义。

在甲板上设臵纵向箱型梁是一种新型防护结构形式,国外已应用于新型舰船。设臵纵向箱形梁能够增加甲板的抗爆能力,以提高船体损伤后的剩余极限强度。由于其结构形式较为新颖,对它在总纵弯曲下的崩溃过程目前还研究得不够充分,因此有必要开展试验研究。

一直以来,船体结构的总纵强度是使用简单梁理论来计算的。但内河船“玛丽”号折成两段的事实,对无条件使用简单梁理论的计算方法提出了质疑,引起了力学工作者的广泛关注。根据经典的线弹性理论,船体断面上的垂向弯曲正应力为线性分布,当离开中和轴最远处(甲板或船底)的构件中的应力达到材料的屈服应力时,船体断面就破坏了,此时所对应的断面弯矩就是始屈弯矩。“玛丽”号折断时遇到的波长与船长相等,在距船中之前7.3米处向下折成两段,并在折断前甲板曾产生了显著的皱褶。威〃约翰(w〃J。hn)1261曾对“玛丽”号进行

了总纵弯曲应力的计算。单纯从计算结果来看,虽然中垂状态是甲板上的应力比较高(为142N/mm2),但是并不能说明船体很快折断的原因。于是,威〃约翰在分析时认为,船体破坏是由于所有受压的甲板板,除了与其他刚性构件相连的一部分完全有效外,其余部分不能承受大于板之极限载荷的压力。因此,威〃约翰利用一折减系数来修正受压板的剖面积。修正后的计算结果,在中垂状态时,甲板舷边处的应力武汉理工大学硕士学位论文达到了250N/mm2,大大超过了第一次计算所得的应力。实际上,这就是由于甲板受压失稳而导致的船体结构的破坏。从此以后,设计者在设计船体结构时,既要保证必要的强度,又要保证必要的稳定性。而力学工作者,也开始了对船体结构稳定性的深入研究。随着结构应力分析理论和试验技术的发展,船体结构在极限载荷作用下的承载能力问题已经逐渐成为国际船舶结构力学领域的一个热点研究课题。

对箱形梁甲板结构进行极限承载能力分析,可以为以后的船舶甲板结构设计提供理论依据,也对减少船舶安全事故具有重要的意义。

3、国内外研究现状及分析

(1)国外的研究现状

迄今,关于箱型船体梁极限强度的试验研究开展得不多,Nishihara[1]曾采用方型箱体模拟四种不同类型船体舯横剖面结构,进行了系列总纵极限承载能力试验,不同的船体结构体现了船体承载过程中及后极限强度剖面应力分布规

律,Dowling[2]及Mansour[3]等人也都进行了相类似的试验。

在处理箱型梁极限强度数值计算中,应用基于塑性节点法[4]开发的结构非线性数值计算程序SANDY可追踪箱型梁船体模型的极限承载全部过程[5]。塑性节点法是塑性势理论范畴的延伸,采用的是节点力与位移关系而非应力—应变关系表征屈服准则。将此理论引入数值方法遵循以下两点假定:单元进入塑性的判据是通过检查单元中指定检验点的合成应力是否满足以节点力为函数的塑性条件;塑性条件以塑性势表示,塑性变形集中在塑性点上,而在单元内部保持弹性。

(2)国内的研究现状

徐向东[6]等人对箱型梁船体模型作了总纵极限承载能力试验研究,应用基于塑性节点法开发的程序和通用非线性有限元模拟方法对该模型进行了数值计算,获得了与试验较为一致的结果。在试验与理论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估算箱型梁船体结构极限强度的解析计算方法,通过算例考核认为本方法可用于工程结构设计。

其程序中开发了一系列的有限单元,包括非线性弹簧元、梁—柱元、加筋板元、剪切板元以及硬角单元等,提供了对复杂结构系统作静动态热弹—塑性大位移分析的计算手段。

他们应用通用有限元程序ANSYS,采用四节点弹塑性板壳单元对结构进行离散建模,在计算中考虑了结构的屈曲/塑性破坏、应变硬化、初始挠度和残余应力、腐蚀引起的板厚变化、断裂准则等,并可通过任意的载荷与位移控制进行求解[7]。本方法消除了应变和各种结构现象所需要的假定,如简化方法中通常的假定为在线性和非线性二者特性范围内其横剖面仍保持为平面,所有这些假定均需要验证而且总是限制了简单分析方法的适用范围。该程序不仅与通用有限元程序(如ANSYS)同样具有普遍的适用性,相比之下,它可以用很少的单元来模拟一个复杂的结构系统,这样大大减少了人力与机时,而且能够保证计算精度。

杨平[8]对内河重载船舶进行了极限强度的模型试验,并用以验证他提出的极限强度计算方法。徐向东等[9]进行了箱形梁的极限承载能力的试验,并在试验的基础上提出了估算船体箱形梁极限强度的解析计算方法。何杰等[10]对潜艇平面舱壁进行了极限强度分析,并与试验结果进行了对比分析。还有一些学者也进行了类似的试验研究[11-12]。

王佳颖等[13]对纵向箱型梁式的舱段模型进行极限强度试验,观察并记录其崩溃过程,应用逐步崩溃法(Mars2000)和非线性有限元数值方法(ABAQUS)进行模型极限强度预报。试验结果证实了极限强度理论计算方法的可靠性。其中国际船级社协会推荐的MARS2000 软件采用逐步崩溃法预报的极限强度值略偏保守,而采用非线性有限元阻尼因子法进行结构极限强度预报与模型试验结果相比误差较小,两者均能满足工程设计要求。本文通过实验研究证实了用逐步崩溃法和非线性有限元法计算极限强度的精度是合理和可靠的。

二、主要研究内容

1.学习使用有限元软件ANSYS及其参数化设计语言APDL

2.利用ANSYS参数化设计语言APDL建立箱型梁加强甲板结构有限元模型

3.利用ANSYS对箱型梁加强甲板结构进行极限承载能力分析

4.等质量传统加筋板甲板结构极限承载能力分析

5.箱型梁加强甲板与等质量传统加筋板甲板结构极限承载能力对比分析

三、研究目标、关键技术、研究方案与技术途径

1、研究目标

通过对箱形梁甲板结构和对等质量传统加筋板甲板结构分别进行有限元建模计算,对比分析两种形式的甲板结构的极限承载能力。

2、关键技术

主要使用有限元ANSYS及其参数化设计语言APDL,建立箱型梁加强甲板

结构有限元模型,在简单梁理论以及线弹性的基础上进行理论分析,并同样运用有限元对同等质量传统加筋板甲板结构建模计算,进行对比。

3、研究方案与技术途径

通过对相关文献的研究与整理,使用有限元ANSYS及其参数化设计语言APDL,建立箱型梁加强甲板结构以及同等质量传统加筋板甲板结构有限元模型,加载不同的各种载荷而得之相应的变形,通过比较二者的破坏时的极限载荷得出相应的结论。

四、课题研究的进展计划

第1-2周查阅国内外相关文献,完成开题报告

第3-6周学习使用有限元软件ANSYS及其参数化设计语言APDL,建立箱型梁加强甲板结构有限元模型

第7-12周利用ANSYS对箱型梁加强甲板结构进行极限承载能力分析, 等质量传统加筋板甲板结构极限承载能力分析第11-14周箱型梁加强甲板与等质量传统加筋板甲板结构极限承载能力

对比分析

第13-16周分析计算结果,撰写论文,答辩

参考文献

[1] Nishihara S.Ultimate longitudinal strength of midship cross

section[J].Naval Architecture and Ocean Engineering,1984,22:200-214.

[2] Dowling P J,Moolani F M,Frieze P A.The effect of shear lag on the ultimate

strength of box girders[C].In International Congress on Steel Plated

Structures, Imperial College, London, 1976. 108-147 .

[3] Mansour A E,Yang J M,Thayamballi A. An experimental investigation of

ship hull ultimate strength[J]. Trans SNAME,1990,98:411-439.

[4] Ueda Y,Tao T.The plastic node methods:Anewmethod of plastic

analysis,Comput. Meths.Appl. Mech. Engng, 1982, 34: 1089-1104.

[5] 白勇,徐向东,崔维成.用塑性节点法作船体极限强度分析.船舶力学,

Aug. 1998, 2(4):54-62.

[6] 徐向东,崔维成,冷建兴,孙兆康,祁恩荣.箱型梁极限承载能力试验与理论

研究.船舶力学,Oct, 2000, 4(5):36-43.

[7]白勇,徐向东,崔维成.船体结构极限强度的影响参数与敏感度探讨.船舶力

学, Oct, 1998, 2(5):35-43.

[8]杨平, 王海涛, 石城林 . 内河重载甲板驳船船体极限强度的试验与理

论分析[J]. 武汉理工大学学报,2004,28(6):799-802.

[9]徐向东, 崔维成, 冷建兴等. 箱形梁极限承载能力试验与理论研究[J].

船舶力学, 2000, 4(5):36-43.

[10] 何杰, 吴梵, 朱晓军, 黄晓明. 平台支撑的潜艇平面舱壁的极限强度分

析[J]. 中国造船, 2006,47(3).

[11] 黄震球, 陈奇树, 骆子夜. 船体梁的极限纵强度[J]. 华中理工大学学报,

1996, 24(7):1-5.

[12] 方闯, 张文涛, 黄震球, 陈齐树. 内河船舶极限总强度的试验研究[J].

船舶工程, 2001(1):29-32.

[13] 王佳颖,张世联. 纵向箱型梁舱段极限强度试验研究. 中国造船. June

2011,52(2)(Serial No. 195):47-54.

持久状况承载能力极限状态计算

持久状况承载能力极限状态计算 在承载能力极限状态下,预应力混凝土梁沿正截面和斜截面都有可能破坏,下面验算这两类截面的承载力。 ① 2.4.1 正截面抗弯承载力计算 荷载基本组合表达式按《桥规》式(4.1.6-1) )(1111 00k Q Q k G n i Gi sd M M M γγγγ+=∑= 现以边梁弯矩最大的跨中截面为例进行正截面承载力计算。 1)求受压区高度x 先按第一类T 形截面梁,略去构造钢筋的影响,由式x b f A f A f f cd p pd S sd ' =+计算受压区高度x : mm h mm b f A f A f x f f cd S sd p pd 1803.802100 4.221900 33025021260''=<=??+?= += 受压区全部位于翼缘板内,说明确实是第一类T 形截面梁。 2)正截面承载力计算 跨中截面的预应力钢筋和非预应力钢筋的布置见图2-12和图2-17,预应力钢筋和非预应力钢筋的合力作用点到截面底边的距离(a )为 mm A f A f a A f a A f a s sd p pd s s sd p p pd 1601900 3302502126060 190033018025021260=?+???+??= ++= 所以mm a h h 184016020000=-=-= 按《公预规》式(5.2.2-3),钢筋采用钢绞线,混凝土标准强度为C50,查《公预规》表5.2.1得相对界限受压区高度4.0=b ξ。 mm h x b 73618404.00=?=≤ξ 从表2-10序号⑦知,边梁跨中截面弯矩组合设计值m kN M d ?=01.6612,由式子: )2/(0'0x h x b f M f cd d +≤γ )2/3.801840(3.8021004.22)2/(0'-???=+=x h x b f M f cd u )01.66120.1(595.67980m kN M m kN d ??=≥?=γ 可见边梁弯矩最大的跨中截面正截面承载力满足要求。以下为各个截面的验算,见表

习题第三章受弯构件正截面承载力

第三章 受弯构件正截面承载力 一、填空题 1、受弯构件正截面计算假定的受压区混凝土压应力分布图形中,0ε= ,cu ε= 。 2、梁截面设计时,可取截面有效高度:一排钢筋时,0h h =- ;两排钢筋时,0h h =- 。 3、梁下部钢筋的最小净距为 mm 及≥d 上部钢筋的最小净距为 mm 及≥1.5d 。 4、适筋梁从加载到破坏可分为3个阶段,试选择填空:A 、I ;B 、I a ;C 、II ;D 、II a ;E 、III ;F 、III a 。①抗裂度计算以 阶段为依据;②使用阶 段裂缝宽度和挠度计算以 阶段为依据;③承载能力计算以 阶段为依据。 5、受弯构件min ρρ≥是为了 ;max ρρ≤是为了 。 6、第一种T 形截面梁的适用条件及第二种T 形截面梁的适用条件中,不必验算的条件分别是 及 。 7、T 形截面连续梁,跨中按 截面,而支座边按 截面计算。 8、界限相对受压区高度b ζ需要根据 等假定求出。 9、单筋矩形截面梁所能承受的最大弯矩为 ,否则应 。 10、在理论上,T 形截面梁,在M 作用下,f b '越大则受压区高度χ 。内力臂 ,因而可 受拉钢筋截面面积。 11、受弯构件正截面破坏形态有 、 、 3种。 12、板内分布筋的作用是:(1) ;(2) ;(3) 。 13、防止少筋破坏的条件是 ,防止超筋破坏的条件是 。 14、受弯构件的最小配筋率是 构件与 构件的界限配筋率,是根据 确定的。 15、双筋矩形截面梁正截面承载力计算公式的适用条件是:(1) 保证 ;(2) 保证 。当<2s a χ'时,求s A 的公式为 , 还应与不考虑s A '而按单筋梁计算的s A 相比,取 (大、小)值。

承载力极限值、标准值、特征值与设计值的区别

单桩极限承载力标准值、承载力设计值、特征值单桩承载力设计值:=单桩极限承载力标准值/ 抗力分项系数(一般1.65左右)单桩承载力特征值:=静载试验确定的单桩极限承载力标准值/ 安全系数2 94桩基规范中单桩承载力有两个:单桩极限承载力标准值和单桩承载力设计值。单桩极限承载力标准值由载荷试验(破坏试验)或按94规范估算(端阻、侧阻均取极限承载力标准值),该值除以抗力分项系数(1.65、1.7,不同桩形系数稍有差别)为单桩承载力设计值,确定桩数时荷载取设计值(荷载效应基本组合),荷载设计值一般为荷载标准值(荷载效应标准组合)的1.25倍,这样荷载放大1.25倍,承载力极限值缩小1.65倍,实际上桩安全度还是2(,为了荷载与设计值对应,引入了单桩承载力设计值,在确保桩基安全度不低于2的前提下,规定桩抗力分项系数取1.65左右。所以,单桩承载力设计值是在当时特定情况下(所有规范荷载均取设计值),人为设定的指标,并没有实际意义。 02规范中地基、桩基承载力均为特征值,该值为承载力极限值的1/2(安全度为2),对应荷载标准值。同一桩基设计,分别执行两本规范,结果应该是一样的。 单桩承载力特征值×1.25=单桩承载力设计值; 单桩承载力特征值×2=单桩承载力极限值; 单桩承载力设计值×1.6=单桩承载力极限值。 “单桩承载力设计值”与“单桩承载力特征值”是两个时代的两个单桩承载力指标,没有可比性。犹如关公和秦琼。 当代的工程师忘了“单桩承载力设计值”这个没有意义的概念吧。 承载力特征值 在地基设计里,大多采用特征值,而不是设计值或标准值。实际上,这里的,同时具备了设计值和的含义。地基承载力特征值,指由载荷试验测定的地基土压力变形曲线线性变形内规定的变形所对应的压力值,其最大值为比例界限值。[1]

承载能力极限状态计算

一,为什么进行承载能力极限状态计算?? 答:承载能力极限状态是已经破坏不能使用的状态。正常使用极限状态是还可以勉强使用,承载能力极限状态是根据应力达到破坏强度,为了使建筑避免出现这种状态从而进行计算,使建筑数值高于极限承载能力状态的数值。 二,承载能力极限状态计算要计算那些方面?? 答:1作用效应组合计算;2正截面承载力的计算;3斜截面承载力计算;4扭曲截面承载力计算;5受冲击切承载力计算;6局部受压承载力计算。 三,1作用效应组合计算所用到的公式及其作用: 其效应组合表达式为: ) (2 111 00∑∑==++=n j QjK Qj C K Q Q m i GiK Gi ud S S S S γψγγγγ 跨中截面设计弯矩 M d =γG M 恒+γq M 汽+γq M 人 支点截面设计剪力 V d =γG V 恒+γG1V 汽+γG2V 人 2正截面承载力的计算所用到的公式及其作用:

(1)T形截面受弯构件位于受压区的翼缘计算宽度,应按下列三者中最小值取用。 翼缘板的平均厚度h′f =(100+130)/2=115mm ①对于简支梁为计算跨径的1/3。 b′f=L/3=19500/3=6500mm ②相邻两梁轴线间的距离。 b′f = S=1600mm ③b+2b h+12h′f,此处b为梁的腹板宽,b h为承托长度,h′f为不计承托的翼缘厚度。 b′f=b+12h′f=180+12×115=1560mm (2)判断T形截面的类型 设a s=120mm,h0=h-a s=1300-120=1180mm;

mm N M mm N h h h b f d f f f cd -?=>-?=- ??='- ''60601022501000.2779) 2 115 1180(11515608.13)2(γ 故属于第一类T 形截面。 (3)求受拉钢筋的面积A s mm h mm x x x x h x b f M f f cd d 11517.92:) 2 1180(15608.13102250) 2(:600='<=-?=?-'=解得根据方程γ 2 708728017 .9215608.13mm f x b f A sd f cd s =??= '= 满足多层钢筋骨架的叠高一般不宜超过0.15h~0.20h 的要求。 梁底混凝土净保护层取32mm ,侧混凝土净保护层取32mm ,两片焊接平面骨架间距为: ?? ?=>>=?-?-mm d mm mm 4025.1404.448.352322180 §2.2正截面抗弯承载力复核 ⑴跨中截面含筋率验算 mm a s 60.1137238) 4.188.35432(804)8.35232(6434=+?++?+= h 0=h -a s =1300-113.60=1186.40mm ???=>>=>=?== %19.0/45.0%2.0%39.340.11861807238 min 0sd td s f f bh A ρρ ⑵判断T 形截面的类型 N A f N h b f s sd f f cd 331064.202628072381072.247511515608.13?=?=>?=??=''

建筑结构应按承载能力极限状态和正常使用极限状态设计

第一章概述 建筑结构应按承载能力极限状态和正常使用极限状态设计。前者指结构或构件达到最大承载力或达到不适于继续承载的变形时的极限状态;后者为结构或构件达到正常使用的某项规定限值时的极限状态[1]。钢结构可能出现的承载能力极限状态有:①结构构件或连接因材料强度被超过而破坏;②结构转变为机动体系;③整个结构或其中一部分作为刚体失去平衡而倾覆;④结构或构件丧失稳定;⑤结构出现过度塑性变形,不适于继续承载;⑥在重复荷载下构件疲劳断裂。其中稳定问题是钢结构的突出问题,在各种类型的钢结构中,都可能遇到稳定问题,因稳定问题处理不利造成的事故也时有发生。 1.1钢结构的失稳破坏 钢结构因其优良的性能被广泛地应用于大跨度结构、重型厂房、高层建筑、高耸构筑物、轻型钢结构和桥梁结构等。如果钢结构发生事故则会造成很大损失。 1907年,加拿大圣劳伦斯河上的魁北克桥,在用悬臂法架设桥的中跨桥架时,由于悬臂的受压下弦失稳,导致桥架倒塌,9000t钢结构变成一堆废铁,桥上施工人员75人罹难。大跨度箱形截面钢桥在1970年前后曾出现多次事故[2]。 美国哈特福德市(Hartford City)的一座体育馆网架屋盖,平面尺寸92m×110m,该体育馆交付使用后,于1987年1月18日夜突然坍塌[3]。由于网架杆件采用了4个等肢角钢组成的十字形截面,其抗扭刚度较差;加之为压杆设置的支撑杆有偏心,不能起到预期的减少计算长度的作用,导致网架破坏[4]。20世纪80年代,在我国也发生了数起因钢构件失稳而导致的事故[5]。 科纳科夫和马霍夫曾分析前苏联1951—1977年期间所发生的59起重大钢结构事故,其中17起事故是由于结构的整体或局部失稳造成的。如原古比雪夫列宁冶金厂锻压车间在1957年末,7榀钢屋架因压杆提前屈曲,连同1200 m2屋盖突然塌落。 高层建筑钢结构在地震中因失稳而破坏也不乏其例。1985年9月19日,墨西哥城湖泊沉淀区发生8.1级强震,持时长达180s,只隔36h又发生一次7.5级强余震。震后调查表明,位于墨西哥城中心区的Pino Suarez综合楼第4层有3根钢柱严重屈曲(失稳),横向X形支撑交叉点的连接板屈曲,纵向桁架梁腹杆屈曲破坏[6]。1994年发生在美国加利福尼亚州Northridge的地震震害表明,该地区有超过100座钢框架发生了梁柱节点破坏[7],对位于Woodland Hills地区的一座17层钢框架观察后发现节点破坏很严重[8],竖向支撑的整体失稳和局部失稳现象明显。1995年发生在日本Hyogoken-Nanbu的强烈地震中,钢结构发生的典型破坏主要有局部屈曲、脆性断裂和低周疲劳破坏[9]。 对结构构件,强度计算是基本要求,但是对钢结构构件,稳定计算比强度计算更为重要。强度问题与稳定问题虽然均属第一极限状态问题,但两者之间概念不同。强度问题关注在结构构件截面上产生的最大内力或最大应力是否达到该截面的承载力或材料的强度,因此,强度问题是应力问题;而稳定问题是要找出作用与结构内部抵抗力之间的不稳定平衡状态,即变形开始急剧增长的状态,属于变形问题。稳定问题有如下几个特点: (1)稳定问题采用二阶分析。以未变形的结构来分析它的平衡,不考虑变形对作用效应的影响称为一阶分析(FOA—First Order Analysis);针对已变形的结构来分析它的平衡,则是二阶分析(SOA—Second Order Analysis)。应力问题通常采用一阶分析,也称线性分析;稳定问题原则上均采用二阶分析,也称几何非线性分析。 (2)不能应用叠加原理。应用叠加原理应满足两个条件:①材料符合虎克定律,即应力与应变成正比;②结构处于小变形状态,可用一阶分析进行计算。弹性稳定问题不满足第二个条件,即对二阶分析不能用叠加原理;非弹性稳定计算则两个条件均不满足。因此,叠加原理不适用于稳定问题。 (3)稳定问题不必区分静定和超静定结构。对应力问题,静定和超静定结构内力分析方法

第03章受弯构件正截面承载力答案(精)

第三章 受弯构件正截面承载力答案 一、填空题 1、答: 0.002; 0.0033 2、答:35;60 3、答:25;30 4、答:B ;C ;F 5、答案:防止构件少筋破坏;防止构件超筋破坏 6、答: b ξξ≤②min ρρ≥ 7、答:T 形;矩形 8、答:平截面 9、答:210(10.5)c b b f b h αξξ-;提高混凝土强度等级,增大截面尺寸(特别是 h ),采用较低级别的钢筋 10、答:越小;越 大;减少 11、答:①适筋;②少筋;③超筋 12、答:在施工中固定受力钢筋的位置;将板面的荷载更均匀地传递给受力钢筋;抵抗该方向温度和混凝土的收缩应力。 13、答: min >ρρ;b ξξ≤ 14、答:少筋;适筋;少筋构件的破坏弯 矩等于相同截面的素混凝土构件的破坏弯矩 15、答:0b h χξ≤;不发生超筋破 坏; 2s a χ'≥;受压钢筋屈服; 0/()s y s A M f h a ' ??=-??;小 16、答:0=b h χξ;充 分利用混凝土受压,节约总用钢量;受拉区纵向钢筋配置太多; 2100(10.5)()c b b y s s f bh f A h a αξξ'''-+-;安全 二、判断题 1、(×) 2、(√) 3、(×) 4、(×) 5、(×) 6、①(×)②(×)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三、选择题 1、B 2、B 3、A 4、C 5、D 6、A 7、A 8、D 9、C 10、C 11、C 12、C 13、C 14、B 15、C 16、C 17、C 18、E 19、B 20、C 21、E 22、A 23、C 24、C 25、A 26、A 27、B 28、C 29、C 30、A 31、A 32、D 33、A 34、C 35、C 36、C 37、A 38、D 39、C 四、简答题 1、答:受弯构件是指主要承受弯矩和剪力作用的构件。设计时一般需进行正截面抗弯承载能力和斜截面抗剪承载能力的计算。 2、答:需考虑在正常使用极限状态下构件的变形和裂缝宽度是否满足要求以及一系列的构造措施。 3、答:一般情况下混凝土保护层的最小厚度为25mm 。纵向钢筋的净距,

混凝土受弯构件正截面承载力影响因素分析解析

混凝土受弯构件正截面承载力影响因素分析 摘要:本文将以单筋矩形截面梁为例,并以正截面承栽力计算的基本假定为前提分析。比较规范采用的应力~应变曲线,美国E .Hognestad 建议的应力一应变曲线以及德国Rusch 建议的模型,推导出这三种不同本构模型下的正截面承载力计算公式,然后通过分析混凝土极限压应变、混凝土强度、钢筋强度、配筋率、截面尺寸等对构件正截面承载力的影响大小,通过影响结果判断各自的影响程度,有利于在设计中采取有效的经济措施改善结构的承载力。 关键词:受弯构件;平截面;矩形截面;正截面承载力;应力应变曲线;影响因素 1、前言 结构或结构的一部分濒于失效的一种特定状态,亦即在这种状态下,结构或构件恰好达到设计所规定的某种功能要求的极限称为该功能的极限状态。按此状态进行设计的方法称极限状态设计法(分为半概率极限状态设计法和概率极限状态设计法)。现阶段采用概率极限状态设计法,它将工程结构的极限状态分为承载能力极限状态和正常使用极限状态两大类;按照各种结构的特点和使用要求,给出极限状态方程和具体的限值作为结构设计的依据。用结构的失效概率或可靠指标度量结构可靠度,在结构极限状态方程和结构可靠度之间以概率理论建立关系。这种设计方法即为基于概率的极限状态设计法,简称为概率极限状态设计法。其设计式是用荷载或荷载效应、材料性能和几何参数的标准值附以各种分项系数,再加上结构重要性系数来表达。对承载能力极限状态采用荷载效应的基本组合和偶然组合进行设计,对正常使用极限状态按荷载的短期效应组合和长期效应组合进行设计。 本文混凝土受弯构件正截面承载力计算采用的是承载力极限状态设计法,结构或构件的作用效应要小于或等于结构(或构件)的抗力,从而使结构或构件能正常工作满足使用要求。 2、基本假定 钢筋混凝土构件正截面承载力的计算方法比较成熟,它采用平截面假定等几个基本假定。 (1)平截面假定 在一定的量测区段内截面的平均应变分布是线性的,符合平截面假定。由此容易计算出极限状态下至中和轴距离为y 点的混凝土应变为()c cu o c o y y y x x εεε= = 式中:c x 为受压区高度;cu ε为截面破坏时受压区边缘的混凝土应变;o ε为有应变梯度下

6容许应力法和承载能力极限状态法在钢结构设计中的区别

容许应力法和概率(极限状态)设计法 在钢结构设计中的应用 中铁五局集团公司经营开发部肖炳忠 内容提要 本文简要介绍了容许应力法、破坏阶段法、极限状态法、概率(极限状态)设计法四个结构设计理论,并且列出了我们经常用的容许应力法和概率(极限状态)设计法的实用表达式和参数选用,通过对上述两种方法参数的比较,总结出我们在工程施工中临时结构设计的实用办法和注意事项,以期望提高广大现场施工技术人员的设计水平的目的。 1、前言 我们在钢结构设计中经常用到容许应力法和概率(极限状态)设计法,有些没有经验的技术人员在设计计算中经常将二者混淆,因此有必要将两种设计计算方法进行介绍和比较,供广大技术人员参考。 2、四种结构设计理论简述 、容许应力法 容许应力法将材料视为理想弹性体,用线弹性理论方法,算出结构在标准荷载下的应力,要求任一点的应力,不超过材料的容许应力。材料的容许应力,是由材料的屈服强度,或极限强度除以安全系数而得。 容许应力法的特点是: 简洁实用,K值逐步减小; 对具有塑性性质的材料,无法考虑其塑性阶段继续承载的能力,设计偏于保守; 用K使构件强度有一定的安全储备,但K的取值是经验性的,且对不同材料,K值大并不一定说明安全度就高; 单一K可能还包含了对其它因素(如荷载)的考虑,但其形式不便于对不同的情况分别处理(如恒载、活载)。 、破坏阶段法 设计原则是:结构构件达到破坏阶段时的设计承载力不低于标准荷载产生的构件内力乘以安全系数K。 破坏阶段法的特点是: 以截面内力(而不是应力)为考察对象,考虑了材料的塑性性质及其极限强度; 内力计算多数仍采用线弹性方法,少数采用弹性方法; 仍采用单一的、经验的安全系数。 、极限状态法 极限状态法中将单一的安全系数转化成多个(一般为3个)系数,分别用于考虑荷载、荷载组合和材料等的不定性影响,还在设计参数的取值上引入概率和统计数学的方法(半概率方法)。 极限状态法的特点是: 在可靠度问题的处理上有质的变化。这表现在用多系数取代单一系数,从而避免了单一系数笼统含混的缺点。 继承了容许应力法和破坏阶段法的优点; 在结构分析方面,承载能力状态以塑性理论为基础;正常使用状态以弹性理论为基础; 对于结构可靠度的定义和计算方法还没法给予明确回答。 、概率(极限状态)设计法

1承载能力极限状态

1承载能力极限状态:包括①结构构件或连接因强度超过而破坏。②结构或其一部分作为刚体而失去平衡(如倾覆、滑移)③在反复荷载下构件或连接发生疲劳破坏。 2正常使用的极限状态:包括①构件在正常使用条件下产生过度变形,导致影响正常使用或建筑外观。②构件过早产生裂缝或裂缝发展过宽。③动力荷载下结构或构件产生过大振幅等。 3预应力混凝土构件的混凝土最低强度等级不应低于C40。 4细长压杆的临界力公式柱的一端固定一端自由时,L0=2L,L为杆件的实际长度;两端固定时,L0=0.5L;一端固定一端铰支时,L0=0.7L;两端铰支时,L0=L.均布荷 载作用下悬臂梁的最大变形公式(),矩形截面梁的惯性矩 5要求设计使用年限为50年的钢筋混凝土及预应力混凝土结构,其纵向受力钢筋的混凝土保护层厚度不应小于钢筋的公称直径,一般为15~40mm(保护层最小厚度:一类环境,板墙壳≤C20的20mm,≥C25的15mm;梁≤C20的30mm,≥C25的25mm;柱均为30mm)6一类环境设计年限50年的结构混凝土:最小保护层厚度,最大水灰比0.65,最小水泥用量225kg/m3,最低混凝土强度等级C20,最大氯离子含量点水泥用量1.0%,最大碱含量(kb/m3)(不限制) M抗≥(1.2~1.5)M倾 7现行抗震设计规范适用于抗震设防烈火度为6、7、8、9度地区。三个水准“小震不坏,中震可修,大震不倒”。抗震设计根据功能重要性分为甲,乙,丙,丁四类。大量的建筑物属于丙类。 8多层砌体房屋的抗震构造措施:①设置钢筋混凝土构造柱;②设置钢筋混凝土圈梁与构造柱连接起来,增强房屋的整体性;③墙体有可靠的连接,楼板和梁应有足够的搭接长度和可靠连接④加强楼梯间的整体性 框架结构的抗震构造措施:框架结构震害的严重部位多发生在框架梁柱节点和填充墙处;一般柱震害重于梁,柱顶震害重于柱底,角柱震害重于内柱,短柱震害重于一般柱。框架设计成延性框架,遵守强柱、强节点、强锚固,避免短柱、加强角柱,框架沿高度不宜突变,避免出现薄弱层,控制最小配筋率,限制配筋最小直径等原则。构造上采取受力筋锚固适当加长,节点处箍筋适当加密等措施。 导热系数小于0.25W/(m.K)的材料称为绝热材料 防水隔离层:楼板四周除门洞外,混凝土翻边高度不应小于120mm。防水隔离层不得做在与墙交接处,应翻边高度不宜小于150mm。孔洞四周和平台临空边缘,翻边高度不宜小于100mm。 楼梯平台上部及下部过道处的净高不应小于2米,梯段净高不应小于2.2米.楼梯踏步最小宽度和最大宽度:住宅共用楼梯0.25m,0.18m;幼儿园小学校等楼梯0.26m,0.15m。 散水的坡度可为3%~5%。散水宜为600~1000mm,无组织排水,散水宽度可按檐口线放出200~300mm。散水与外墙之间宜设缝,缝宽可为20~30mm,缝内应填弹性膨胀防水材料。 女儿墙:与屋顶交接处必须做泛水(高度≥350mm),压檐板上表面应向屋顶方向倾斜10%,并出挑≥60mm。 防火门、防火窗应划分为甲、乙、丙三级。其耐火极限:甲级为1.2h,乙级为0.9h,丙级为0.6h。 六大常用水泥的初凝时间均不得短于45min,硅酸盐水泥的终凝时间不得长于6.5h,其他五类常用水泥的终凝时间不得长于10h。初凝时间不符合规定者为废品,终凝时间不符合规定者为不合格品。

极限状态承载力计算

极限状态承载力计算 1)和载效应组合计算 承载能力极限状态组合(基本组合): 00(1.2 1.4) 1.0(1.210.35 1.413.20)30.90()d Gk Qk M M M kN m γγ=+=-??+?=-? 00(1.2 1.4) 1.0(1.215.20 1.438.83)72.60()d Gk Qk V M M kN γγ=+=??+?= 作用短期效应组合(不计冲击力): 0.710.350.713.2019.59()sd Gk Qk M M M kN m =+=+?=? 作用长期效应组合(不计冲击力): 0.710.350.513.2016.95()ld Gk Qk M M M kN m =+=+?=? 承载能力极限状态组合(偶然组合,不同时组合汽车竖向力): 10.3588.5898.93()d Gk ck M M M kN m =+=+=? 2)正截面抗弯承载力 ①基本组合 对于矩形截面其正截面抗弯承载能力应符合《公预规》式(5.2.1-1)规定: 00()2 ud cd x M f bx h γ≤- sd s cd f A f bx = 受压区高度应符合0b x h ξ≤,查看《公预规》表5.2.1得0.56b ξ=。设0223h mm =可得到: 020*******.90 =0.2230.22322.41000 6.27()121.5ud cd b M x h h f b mm h mm γξ=-- ?-- ?=<= 2s 1000 6.2722.4 502()280 A mm ??= = 其中1000b mm =,0217h mm =,33s a mm =,22.4cd f MPa =,280cd f MPa =。 实际每延米板配10束2根12φ,则222262502s A mm mm =>,满足要求。 ②偶然组合 对于矩形截面其正截面抗弯承载能力应符合《公预规》式(5.2.1-1)规定:

承载能力极限状态包括结构构件或连接因强度超过而破坏结构

一级建造师建筑实务学习资料 承载能力极限状态:包括①结构构件或连接因强度超过而破坏。②结构或其一部分作为刚体而失去平衡(如倾覆、滑移)③在反复荷载下构件或连接发生疲劳破坏。 正常使用的极限状态:包括①构件在正常使用条件下产生过度变形,导致影响正常使用或建筑外观。②构件过早产生裂缝或裂缝发展过宽。③动力荷载下结构或构件产生过大振幅等。 预应力混凝土构件的混凝土最低强度等级不应低于C40。 细长压杆的临界力公式柱的一端固定一端自由时,L0=2L,L为杆件的实际长度;两端固定时,L0=0.5L;一端固定一端铰支时,L0=0.7L;两端铰支时,L0=L.均布荷载作用下悬臂梁的最大变形公式(),矩形截面梁的惯性矩 要求设计使用年限为50年的钢筋混凝土及预应力混凝土结构,其纵向受力钢筋的混凝土保护层厚度不应小于钢筋的公称直径,一般为15~40mm(保护层最小厚度:一类环境,板墙壳≤C20的20mm,≥C25的15mm;梁≤C20的30mm,≥C25的25mm;柱均为30mm) 一类环境设计年限50年的结构混凝土:最小保护层厚度,最大水灰比0.65,最小水泥用量225kg/m3,最低混凝土强度等级C20,最大氯离子含量点水泥用量1.0%,最大碱含量(kb/m3)(不限制) M抗≥(1.2~1.5)M倾 现行抗震设计规范适用于抗震设防烈火度为6、7、8、9度地区。三个水准“小震不坏,中震可修,大震不倒”。抗震设计根据功能重要性分为甲,乙,丙,丁四类。大量的建筑物属于丙类。 多层砌体房屋的抗震构造措施:①设置钢筋混凝土构造柱;②设置钢筋混凝土圈梁与构造柱连接起来,增强房屋的整体性;③墙体有可靠的连接,楼板和梁应有足够的搭接长度和可靠连接④加强楼梯间的整体性 框架结构的抗震构造措施:框架结构震害的严重部位多发生在框架梁柱节点和填充墙处;一般柱震害重于梁,柱顶震害重于柱底,角柱震害重于内柱,短柱震害重于一般柱。框架设计成延性框架,遵守强柱、强节点、强锚固,避免短柱、加强角柱,框架沿高度不宜突变,避免出现薄弱层,控制最小配筋率,限制配筋最小直径等原则。构造上采取受力筋锚固适当加长,节点处箍筋适当加密等措施。 导热系数小于0.25W/(m.K)的材料称为绝热材料 防水隔离层:楼板四周除门洞外,混凝土翻边高度不应小于120mm。防水隔离层不得做在与墙交接处,应翻边高度不宜小于150mm。孔洞四周和平台临空边缘,翻边高度不宜小于100mm。 楼梯平台上部及下部过道处的净高不应小于2米,梯段净高不应小于2.2米.楼梯踏步

桩基承载力特征值极限值设计值的区别

桩基设计中的特征值、设计值、标准值 2008-09-03 16:46 这是一个关于桩基础设计的概念问题,希望搞清楚单桩竖向承载力特征值Ra、复合基桩或基桩的竖向承载力设计值R和单桩竖向极限承载力标准值Qk之间的关系。下面列出规范提及的Ra、R、Qk。 1.单桩竖向承载力特征值Ra 《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02》8.5.5给出了初步设计时单桩竖向承载力特征值Ra估算式: Ra=qpaAp+upΣqsiali 并说明偏心竖向力作用下,单桩承载力Ra应符合下列两式规定: Qk≤Ra Qikmax≤1.2Ra 2.复合基桩或基桩的竖向承载力设计值R 《建筑桩基技术规范JGJ 94-94》5.2.2.2给出了桩基中复合基桩或基桩的竖向承载力设计值R计算公式: R=ηsQsk/γs+ηpQpk/γp+ηcQck/γc 并说明偏心竖向力作用下,单桩承载力R应符合下述极限状态计算表达式:γoN≤R γoNmax≤1.2R 其中N和Nmax为按5.1计算。 3.单桩竖向极限承载力标准值Qk 《建筑桩基技术规范JGJ 94-94》5.2.4给出了各种方法下单桩竖向极限承载

力标准值Qk计算公式。

问题: 1.特征值Ra和设计值R是同一个概念吗? 2.《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02》和《建筑桩基技术规范JGJ 94-94》分别给出的验算单桩承载力方案是否矛盾? 3.针对桩基的设计,这两套验算方案如何选用? 4.单桩竖向极限承载力标准值Qk和特征值Ra、设计值R是什么关系? 华南理工大学杨小平老师的回复(基础工程授课教师): 关于你的问题,不是一两句话说得清,附件是我给研究生上高等基础工程的部分讲稿,供参考。下面简单回答你的问题。 1.设计值是89年《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和94桩基规范的叫法,2002规范改叫特征值。二者属同一概念。 2.94桩基规范是从极限状态设计出发,引入了分项系数,并考虑群桩效应和承台效应。实践证明在岩土工程中不应采用这种设计法,而应采用安全系数法,故2002规范取安全系数K=2。二者在不考虑群桩效应的情况下计算结果相当。 3.目前应采用国标2002规范。 4.Ra近似等于R,后者的计算可看89规范。

最新承载能力极限状态计算

承载能力极限状态计 算

一,为什么进行承载能力极限状态计算?? 答:承载能力极限状态是已经破坏不能使用的状态。正常使用极限状态是还可以勉强使用,承载能力极限状态是根据应力达到破坏强度,为了使建筑避免出现这种状态从而进行计算,使建筑数值高于极限承载能力状态的数值。 二,承载能力极限状态计算要计算那些方面?? 答:1作用效应组合计算;2正截面承载力的计算;3斜截面承载力计算;4扭曲截面承载力计算;5受冲击切承载力计算;6局部受压承载力计算。 三,1作用效应组合计算所用到的公式及其作用: 其效应组合表达式为: ) (2 111 00∑∑==++=n j QjK Qj C K Q Q m i GiK Gi ud S S S S γψγγγγ 跨中截面设计弯矩 M d =γG M 恒+γq M 汽+γq M 人 支点截面设计剪力 V d =γG V 恒+γG1V 汽+γG2V 人 2正截面承载力的计算所用到的公式及其作用:

(1)T形截面受弯构件位于受压区的翼缘计算宽度,应按下列三者中最小值取用。 翼缘板的平均厚度h′f =(100+130)/2=115mm ①对于简支梁为计算跨径的1/3。 b′f=L/3=19500/3=6500mm ②相邻两梁轴线间的距离。 b′f = S=1600mm ③b+2b h+12h′f,此处b为梁的腹板宽,b h为承托长度,h′f为不计承托的翼缘厚度。 b′f=b+12h′f=180+12×115=1560mm (2)判断T形截面的类型 设a s=120mm, h0=h-a s=1300-120=1180mm;

mm N M mm N h h h b f d f f f cd -?=>-?=- ??='- ''60601022501000.2779) 2 115 1180(11515608.13)2(γ 故属于第一类T 形截面。 (3)求受拉钢筋的面积A s mm h mm x x x x h x b f M f f cd d 11517.92:) 2 1180(15608.13102250) 2(:600='<=-?=?-'=解得根据方程γ 2 708728017 .9215608.13mm f x b f A sd f cd s =??= '= 满足多层钢筋骨架的叠高一般不宜超过0.15h~0.20h 的要求。 梁底混凝土净保护层取32mm ,侧混凝土净保护层取32mm ,两片焊接平面骨架间距为: ?? ?=>>=?-?-mm d mm mm 4025.1404.448.352322180 §2.2正截面抗弯承载力复核 ⑴跨中截面含筋率验算 mm a s 60.1137238) 4.188.35432(804)8.35232(6434=+?++?+= h 0=h -a s =1300-113.60=1186.40mm ???=>>=>=?== %19.0/45.0%2.0%39.340.11861807238 min 0sd td s f f bh A ρρ ⑵判断T 形截面的类型 N A f N h b f s sd f f cd 331064.202628072381072.247511515608.13?=?=>?=??=''

构件的截面承载能力—强度

第 3 章构件的截面承载能力——强度 3.1轴心受力构件的强度及截面选择 3.1.1轴心受力构件的应用和截面形式 一、轴心受力构件的应用 1.主要承重钢结构,如平面、空间和架和网架等。 2.工业建筑的平台和其他结构的支柱 3.各种支撑系统 二、轴心受力构件的截面形式 1. 轴心受力构件的截面分类 第一种:热轧型钢截面:圆钢、圆管、方管、角钢、工字钢、 T 型钢和槽钢等,如图3-1(a)。 第二种:冷弯薄壁型钢截面:带卷边或不带卷边的角形、槽形截面和方管等,如图3-1(b)。 第三种:用型钢和钢板连接而成的组合截面:实腹式如图3-1(c),格构式如图3-1(d)。

2.对轴心受力构件截面形式的共同要求是 (1)能提供强度所需要的截面积 ; (2)制作比较简便 ; (3)便于和相邻的构件连接 ; (4)截面开展而壁厚较薄,以满足刚度要求:对于轴心受压构件,截面开展更具有重要意义,因为这类构件的截面积往往取决于稳定承载力,整体刚度大则构件的稳定性好,用料比较经济。对构件截面的两个主轴都应如此要求。 根据以上情况,轴心压杆除经常采用双角钢和宽翼缘工字钢截面外,有时需采用实腹式或格构式组合截面。格构式截面容易使压杆实现两主轴方向的等稳定性,同时刚度大,抗扭性能好,用料较省。轮廓尺寸宽大的四肢或三肢格构式组合截面适用于轴心压力不甚大,但比较长的构件以便满足刚度、稳定要求。在轻型钢结构中采用冷弯薄壁型钢截面比较有利。 3.1.2轴心受拉构件的强度 由钢材的应力应变关系可知,轴心受拉构件的承载极限是截面的平均应力达到钢材的抗拉强度。但拉杆达到此强度极限时会发生突然的断裂,缺少必要的安全储备。另外,当构件毛截面的平均应力超过钢材的屈服强度时,由于构件塑性变形的发展,会使结构的变形过大以致不符合继续承载的要求。因此,拉杆毛截面上的平均应力应以不超过屈服强度为准则。 对于有孔洞的受拉构件,孔洞附近有如图3-2(a)所示的应力集中现象。孔壁边缘最大应力可能达到弹性阶段的3~4倍。当孔壁边缘的最大应力达到屈服强度以后.应力不再增加而塑性变形持续发展。此后,由于应力重分布,净截面的应力可以均匀地达到屈服强度,如图3-2(b)。如果拉力仍继续增加.不仅构件的变形会发展过大,而且孔壁附近因塑性应变过分发展而有首先被拉断的可能性。

受弯构件的正截面承载力习题答案

第4章 受弯构件的正截面承载力 4.1选择题 1.( C )作为受弯构件正截面承载力计算的依据。 A .Ⅰa 状态; B. Ⅱa 状态; C. Ⅲa 状态; D. 第Ⅱ阶段; 2.( A )作为受弯构件抗裂计算的依据。 A .Ⅰa 状态; B. Ⅱa 状态; C. Ⅲa 状态; D. 第Ⅱ阶段; 3.( D )作为受弯构件变形和裂缝验算的依据。 A .Ⅰa 状态; B. Ⅱa 状态; C. Ⅲa 状态; D. 第Ⅱ阶段; 4.受弯构件正截面承载力计算基本公式的建立是依据哪种破坏形态建立的( B )。 A. 少筋破坏; B. 适筋破坏; C. 超筋破坏; D. 界限破坏; 5.下列那个条件不能用来判断适筋破坏与超筋破坏的界限( C )。 A .b ξξ≤; B .0h x b ξ≤; C .'2s a x ≤; D .max ρρ≤ 6.受弯构件正截面承载力计算中,截面抵抗矩系数s α取值为:( A )。 A .)5.01(ξξ-; B .)5.01(ξξ+; C .ξ5.01-; D .ξ5.01+;

7.受弯构件正截面承载力中,对于双筋截面,下面哪个条件可以满足受压钢筋的屈服( C )。 A .0h x b ξ≤; B .0h x b ξ>; C .'2s a x ≥; D .'2s a x <; 8.受弯构件正截面承载力中,T 形截面划分为两类截面的依据是( D )。 A. 计算公式建立的基本原理不同; B. 受拉区与受压区截面形状不同; C. 破坏形态不同; D. 混凝土受压区的形状不同; 9.提高受弯构件正截面受弯能力最有效的方法是( C )。 A. 提高混凝土强度等级; B. 增加保护层厚度; C. 增加截面高度; D. 增加截面宽度; 10.在T 形截面梁的正截面承载力计算中,假定在受压区翼缘计算宽度范围内混凝土的压应力分布是( A )。 A. 均匀分布; B. 按抛物线形分布; C. 按三角形分布; D. 部分均匀,部分不均匀分布; 11.混凝土保护层厚度是指( B )。 A. 纵向钢筋内表面到混凝土表面的距离; B. 纵向钢筋外表面到混凝土表面的距离; C. 箍筋外表面到混凝土表面的距离; D. 纵向钢筋重心到混凝土表面的距离; 12.在进行钢筋混凝土矩形截面双筋梁正截面承载力计算中,若' 2s a x ≤,则说明 ( A )。 A. 受压钢筋配置过多; B. 受压钢筋配置过少; C. 梁发生破坏时受压钢筋早已屈服; D. 截面尺寸过大; 4.2判断题 1. 混凝土保护层厚度越大越好。( × ) 2. 对于' f h x ≤的T 形截面梁,因为其正截面受弯承载力相当于宽度为' f b 的矩形截面

7.1 正截面承载力计算的一般规定

7.1 正截面承载力计算的一般规定 第7.1.1条本章第7.1节至第7.4节规定的正截面承载能力极限状态计算,适用于钢筋混凝土和预应力混凝土受弯构件、受压构件和受拉构件。 对跨高比小于5的钢筋混凝土深受弯构件,其承载力应按本规范第10章第10.7节的规定进行计算。 第7.1.2条正截面承载力应按下列基本假定进行计算: 1截面应变保持平面; 2不考虑混凝土的抗拉强度; 3混凝土受压的应力与应变关系曲线按下列规定取用: 当ε c ≤ε 时 σ c =f c [1-(1-ε c /ε )n] (7.1.2-1) 当ε 0ε c ≤ε cu 时 σ c =f c (7.1.2-2) n=2-1/60(f cu,k -50) (7.1.2-3) ε =0.002+0.5(f cu,k -50)×10-5(7.1.2-4) ε cu =0.0033-(f cu,k -50)×10-5(7.1.2-5) 式中 σ c --混凝土压应变为ε c 时的混凝土压应力; f c --混凝土轴心抗压强度设计值,按本规范表4.1.4采用; ε 0--混凝土压应力刚达到f c 时的混凝土压应变,当计算的 ε 值小于0.002时,取为0.002; ε cu --正截面的混凝土极限压应变,当处于非均匀受压时, 按公式(7.1.2-5)计算,如计算的ε cu 值大于0.0033,取为 0.0033;当处于轴心受压时取为ε ; f cu,k --混凝土立方体抗压强度标准值,按本规范第4.1.1条确定; n--系数,当计算的n值大于2.0时,取为2.0。 4纵向钢筋的应力取等于钢筋应变与其弹性模量的乘积,但其绝对值不应大于其相应的强度设计值。纵向受拉钢筋的极限拉

3.2 正截面承载力计算

3.2 正截面承载力计算 钢筋混凝土受弯构件通常承受弯矩和剪力共同作用,其破坏有两种可能:一种是由弯矩引起的,破坏截面与构件的纵轴线垂直,称为沿正截面破坏;另一种是由弯矩和剪力共同作用引起的,破坏截面是倾斜的,称为沿斜截面破坏。所以,设计受弯构件时,需进行正截面承载力和斜截面承载力计算。 一、单筋矩形截面 1.单筋截面受弯构件沿正截面的破坏特征 钢筋混凝土受弯构件正截面的破坏形式与钢筋和混凝土的强度以及纵向受拉钢 筋配筋率ρ有关。ρ用纵向受拉钢筋的截面面积与正截面的有效面积的比值来表示,即ρ=As/(bh0),其中A s为受拉钢筋截面面积;b为梁的截面宽度;h0为梁的截面有效高度。 根据梁纵向钢筋配筋率的不同,钢筋混凝土梁可分为适筋梁、超筋梁和少筋梁三种类型,不同类型梁的具有不同破坏特征。 ①适筋梁 配置适量纵向受力钢筋的梁称为适筋梁。 适筋梁从开始加载到完全破坏,其应力变化经历了三个阶段,如图3.2.1。 第I阶段(弹性工作阶段):荷载很小时,混凝土的压应力及拉应力都很小,应力和应变几乎成直线关系,如图3.2.1a。 当弯矩增大时,受拉区混凝土表现出明显的塑性特征,应力和应变不再呈直线关系,应力分布呈曲线。当受拉边缘纤维的应变达到混凝土的极限拉应变εtu时,截面处于将裂未裂的极限状态,即第Ⅰ阶段末,用Ⅰa表示,此时截面所能承担的弯矩称抗裂弯矩M cr,如图3.2.1b。Ⅰa阶段的应力状态是抗裂验算的依据。 第Ⅱ阶段(带裂缝工作阶段):当弯矩继续增加时,受拉区混凝土的拉应变超过其极限拉应变εtu,受拉区出现裂缝,截面即进入第Ⅱ阶段。裂缝出现后,在裂缝截面处,受拉区混凝土大部分退出工作,拉力几乎全部由受拉钢筋承担。随着弯矩的不断增加,裂缝逐渐向上扩展,中和轴逐渐上移,受压区混凝土呈现出一定的塑性特征,应力图形呈曲线形,如图3.2.1c。第Ⅱ阶段的应力状态是裂缝宽度和变形验算的依据。 当弯矩继续增加,钢筋应力达到屈服强度f y,这时截面所能承担的弯矩称为屈服

承载能力

混凝土结构的承载能力极限状态计算应包括下列内容: 1结构构件应进行承载力(包括失稳)计算; 2直接承受重复荷载的构件应进行疲劳验算; 3有抗震设防要求时,应进行抗震承载力计算; 4必要时尚应进行结构的倾覆、滑移、漂浮验算; 5对于可能遭受偶然作用,且倒塌可引起严重后果的重要结构,宜进行防连续倒塌设计。 3.3.2对持久设计状况、短暂设计状况和地震设计状况,当用内力的形式表达时,结构构件应采用下列承载能力极限状态设计表达式: γ0S≤R(3.3.2-1) R =R(f c,f s,a k,……)/γd(3.3.2-2) 式中γ0——结构重要性系数:在持久设计状况和短暂设计状况下,对安全等级为一级的结构构件不应小于1.1;对安全等级为二级的结构构件不应小于1.0;对安全等级为三级的结构构件不应小于0.9;对地震设计状况下应取1.0; S——承载能力极限状态下作用组合的效应设计值:对持久设计状况和短暂设计状况应按作用的基本组合计算;对地震设计状况按作用的地震组合计算; R——结构构件的抗力设计值; R(·)——结构构件的抗力函数; γRd——结构构件的抗力模型不定性系数:静力设计取1.0,对不确定性较大的结构构件根据具体情况取大于1.0 的数值;抗震设计应采用承载力抗震调整系数γRE代替γRd; f c、f s——混凝土、钢筋的强度设计值,应根据本规范第4.1.4 条及第4.2.3 条的规定取值;

a k——几何参数的标准值;当几何参数的变异性对结构性能有明显的不利影响时,应增减一个附加值。 注:公式(3.3.2-1)中的γ0S 为内力设计值,在本规范各章中用N、M、V、T 等表达。 3.3.3对二维、三维混凝土结构构件,当按弹性或弹塑性方法分析并以应力形式表达时,可将混凝土应力按区域等代成内力设计值,按本规范第3.3.2 条进行计算;也可采用多轴强度准则进行设计验算。 3.3.4对偶然作用下的结构进行承载能力极限状态设计时, 公式(3.3.2-1)中的作用效应设计值S 按偶然组合计算,结构重要性系数γ0取不小于1.0 的数值;公式(3.3.2-2)中混凝土、钢筋的强度设计值f c、f s改用强度标准值f ck、f yk(或f pyk)。 当进行结构防连续倒塌验算时,结构构件的承载力函数按本规范第3.6 节的原则确定。 3.3.5对既有结构的承载能力极限状态设计,应按下列规定进行: 1对既有结构进行安全复核、改变用途或延长使用年限而验算承载能力极限状态时,宜符合本规范第3.3.2 条的规定; 2对既有结构进行改建、扩建或加固改造而重新设计时,承载能力极限状态的计算应符合本规范第 3.7 节的规定。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