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抗高血压药物用药合理性的调查研究_林利展

抗高血压药物用药合理性的调查研究_林利展

? 临床研究 ?

643

3 讨 论

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病情危重,常合并较为严重的身心应激反应,加之脑部神经受损,吞咽和咳嗽反射减弱,口腔和呼吸道分泌物增多,因此加强呼吸道管理,及时清除痰液,对于预防误吸、坠积性肺炎和窒息等严重并发症具有重要意义。气管内吸痰具有直接,快速,有效的特点,但吸痰操作可能会导致颅内压严重增高,因此合适的吸痰方式对于提高安全性具有重要意义。

开放式吸痰是较为传统的吸痰方式,其最大特点为吸痰过程中必须中断机械通气,不能持续维持供氧,易导致肺内压降低,发生低氧血症,更容易导致颅内血流速度加快,颅内毛细血管压力加大,颅内压升高[4]

。由于机械通气中断时间不能太长,因此每次吸痰操作时间一般不超过10s ,有可能影响到吸痰效果[5]

。密闭式吸痰可以在机械通气及氧气供应的同时进行操作,可相对减少肺容量下降和人为因素导致的气体交换受损,有效预防呼吸道内斥力变化和肺泡萎陷,保持一定的肺功能残气量,从而对患者的颅内压影响相对减少,而且每次吸痰操作时间可以达到15s ,这对于提高吸痰效果

表1 两组吸痰前后MAP 、ICP 和CPP 波动程度(每组均为30例)组别MAP (mmHg)ICP (mmHg)CPP (mmHg)观察组 5.33±1.02 2.02±0.36 4.51±0.89对照组8.41±1.48 3.13±0.527.12±1.28t 9.3869.6139.170P

<0.01

<0.01

<0.01

是很有意义的。本次观察组吸痰有效率高于对照组,但无显著性差异,可能除了吸痰时间外,还存在其他的影响因素,还需要进一步进行临床研究。

本次两组吸痰后即刻MAP 和ICP 均有上升,CPP 有下降,提示两种吸痰方式均对颅内压有一定的影响,我们分析,可能是气管内吸痰刺激植物神经中枢或血管运动中枢而导致。但吸痰前后观察组MAP 、ICP 和CPP 波动程度显著小于对照组(均P <0.01),提示封闭式吸痰具有更高的安全性。总之,我们认为,封闭式吸痰具有更高的有效性和安全性,对于改善重型颅脑损伤具有重要意义,值得临床考虑。参考文献

[1] 曹艳佩,杨晓莉,郑红云,等.两种气管内吸痰方法对重型颅脑损

伤患者颅内压的影响[J].中华急诊医学杂志,2011,20(9):995-997.[2] 胡亚玲,王海燕.不同吸痰深度对重型颅脑损伤机械通气患者颅

内压力的影响[J].中华护理杂志,2012,47(1):37-40.

[3] 汪芳军,毛幅荣,胡婀娜,等.神经生长因子联合康复训练对颅脑

损伤患者认知功能的影响[J].中华物理医学与康复杂志,2011,11.33(11):857-858.

[4] 吕杰.地塞米松联合山莨菪碱治疗颅脑损伤后神经元性肺水肿

体会[J].延安大学学报(医学科学版):2011,6.9(2):18-19.[5] 张厚春,叶发民,孙荣青.重型颅脑损伤神经源性肺水肿的早期

机械通气治疗[J].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10,13(21):53-55.

抗高血压药物用药合理性的调查研究

林利展 唐东蕾

(广东省东莞市人民医院药剂科,广东 东莞 523000)

【摘要】目的 对本院抗高血压药物用药合理性的情况进行调查、研究。方法 收集本院2010年的高血压患者3424例,对患者的基本信息和高血压药物的使用情况进行回顾性总结分析。结果 所调查的3424例高血压患者中,男性2123例(占62.00%),女性1301例(占38.05%);40岁以下202例(占5.90%),41~50岁245例(占7.16%),51~60岁793例(占23.16%),61~70岁1444例(占42.17%),71~80岁601例(占17.55%),80岁以上的139例(占1.14%);按照用药频率排序,本院抗高血压药物按使用频率排序为硝苯地平、马来酸依那普利、氢氯噻嗪、酒石酸美托洛尔、缬沙坦、吲达帕胺、卡托普利,药物利用指数分别为0.97、0.98、0.97、0.98、1.01、0.94、0.94、0.97,除缬沙坦外均<1;在调查的3566张处方中,单独使用一种降压药的处方532张(占14.92%),二联使用1387张(占38.89%),三联使用1589张(占44.56%),四联以上使用58张(占1.63%)。说明本院的抗高血压使用合理情况基本符合国家相关要求。结论 本院的抗高血压药物临床使用情况基本合理,但依旧存在一定的问题,本院应继续加大对临床医生的抗高血压药物使用培训,进一步提高合理应用水平。

【关键词】抗高血压药物;合理性;调查研究

中图分类号:R969.3;R544.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8194(2013)17-0643-02

抗高血压药是一类可以有效控制血压,临床主要用于治疗高血压的药物。抗高血压药物主要是通过影响患者的交感神经系统或者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和内皮素系统等,进而起到对患者血压的调节作用。临床上常用的交感神经抑制药有:可乐定、哌唑嗪、胍乙定、普萘洛尔等[1]

,常用的影响血容量降压药有氢氯噻嗪等,常用的血管紧张素Ⅰ转化酶抑制剂药物有卡托普利等,常用的血管紧张素受体拮抗剂有坎地沙坦等,常用的钙拮抗药有硝苯地平等。为分析本院的抗高血压药物用药合理性情况,特收集本院2010年的高血压患者3424例,对患者的基本信息和高血压药物的使用情况进行回顾性总结分析。现将调查结果报道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

收集本院2010年的高血压患者3424例,所有患者均符合世界卫生

组织对高血液临床诊断的判断标准。其中男性2123例(占62.00%),女性1301例(占38.05%);年龄最小的34岁,最大的85岁,平均年龄为(65.32±2.12)岁。1.2 方法

收集本院2010年的高血压患者3424例的抗高血压治疗处方共计3566张,对患者的基本信息和高血压药物的使用情况进行回顾性总结分析。2 结 果

2.1 患者基本信息分析

所调查的3424例高血压患者中,男性2123例(占62.00%),女性1301例(占38.05%);40岁以下202例(占5.90%),41~50岁245例(占7.16%),51~60岁793例(占23.16%),61~70岁1444例(占42.17%),71~80岁601例(占17.55%),80岁以上的139例(占

644

? 临床研究 ?

1.14%)。详见表1。

2.2 抗高血压药物使用情况分析

按照用药频率排序,本院抗高血压药物按使用频率排序为硝苯地平、马来酸依那普利、氢氯噻嗪、酒石酸美托洛尔、缬沙坦、吲达帕胺、卡托普利,药物利用指数分别为0.97、0.98、0.97、0.98、1.01、0.94、0.94、0.97,除缬沙坦外均<1,说明本院的抗高血压使用合理情况基本符合国家相关要求。详见表2。2.3 联合使用情况

在调查的3566张处方中,单独使用一种降压药的处方532张(占14.92%),二联使用1387张(占38.89%),三联使用1589张(占44.56%),四联以上使用58张(占1.63%)。详见表3。

3 讨 论

研究抗高血压药物的使用合理性,可以有效提高临床科学使用抗高血压药物的使用水平。抗高血压药也称为降压药,为一类可以有效控制血压,临床主要用于治疗高血压的药物[2]

。抗高血压药物主要是通过影响患者的交感神经系统或者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和内皮素系统等,进而起到对患者血压的调节作用。临床上常用的交感神经抑制药有:可乐定、哌唑嗪、胍乙定、普萘洛尔等,常用的影响血容量降压药有氢氯噻嗪等[3]

,常用的血管紧张素Ⅰ转化酶抑制剂药物有卡托普利等,常用的血管紧张素受体拮抗剂有坎地沙坦等,常用的钙拮抗药有硝苯地平等。通过本次调查发现,所调查的3424例高血压患者中,男性2123例(占62.00%),女性1301例(占38.05%);40岁以下202例(占5.90%),41~50岁245例(占7.16%),51~60岁793例(占23.16%),61~70岁1444例(占42.17%),71~80岁601例(占17.55%),80岁以上的139例(占1.14%)。分析数据认为,61~70岁的老年人发病率最高,这和本地区居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和人口日趋老龄化有密切关系,老年人群的发病率显著升高是由于老年人主动脉壁上的弹力纤维显著降低[4],而胶原纤维的含量明显增多引起的,这种情况的发生直接导致中层、内膜发生增厚,脂质、胶原纤维、钙含量出现增加,患者的大动脉弹性明显降低,就导致大动脉外周的阻力明显增加,出现收缩期的血压增高情况[5],所以临床上认为老年患者

出现收缩压的升高是一种因为人类的自然衰老而导致的一种血管弹性减退的正常过程。

调查对抗高血压的使用频率也进行了排序,本院抗高血压药物按使用频率排序为硝苯地平、马来酸依那普利、氢氯噻嗪、酒石酸美托洛尔、缬沙坦、吲达帕胺、卡托普利,药物利用指数分别为0.97、0.98、0.97、0.98、1.01、0.94、0.94、0.97,除缬沙坦外均<1,说明本院的抗高血压使用合理情况基本符合国家相关要求。从调查结果角度分析认为,钙离子拮抗性高血压药物是在临床高血压治疗上的使用最为频繁的药物之一,硝苯地平为第一代的钙拮抗剂药物,是一种更临床用于抗高血压和预防、治疗心绞痛的重要治疗型药物[6],可以选择性的抑制心肌细胞膜钙内流现象,可以阻断心肌细胞的兴奋—收缩偶联过程,进而有效降低心肌收缩力的降低,进而减少心肌的能量以及耗氧量,可以通过降低钙超负荷的发生而直接保护患者的心肌细胞,同时可以抑制血管、支气管、子宫平滑肌的兴奋-收缩偶联作用,进而起到扩张全身血管及冠脉的作用,并通过阻止钙内流的发生、阻止细胞壁内钙释放、抑制磷酸二酯酶活性等药理作用起到扩张血管平滑肌的目的。其主要临床特点为起效快,峰谷比值较高,经多年的临床使用确定其抗高血压临床疗效十分肯定,并且在价格上也具有显著性优势。其缺点为药效持续时间比较短[7],患者的血压会出现较为明显的波动,所以近些年临床主要选择硝苯地平缓释剂进行降血压的治疗。

在调查的3566张处方中,单独使用一种降压药的处方532张(占14.92%),二联使用1387张(占38.89%),三联使用1589张(占44.56%),四联以上使用58张(占1.63%)。说明本院的抗高血压药联合使用情况比较普遍。高血压病的临床治疗是根据危险因素进行分析,充分考虑药物对靶器官的损害以及患者的合并性疾病,对抗高血压进行选择。目前我国居民对高血压的知晓率、控制率、治疗率均处于较低的水平。综上所述,本院的抗高血压药物临床使用情况基本合理,但依旧存在一定的问题,本院应继续加大对临床医生的抗高血压药物使用培训,进一步提高合理应用水平。参考文献

[1] 张振.抗高血压药物用药合理性调查分析[J].综合医学,2012,9

(29):140-141.

[2] 刘丽.门诊处方分析抗高血压药物的使用情况[J].中国医药指

南,2011,9(34):26-27.

[3] 海燕.抗高血压药物的合理选择[J].中外医学研究,2011,9(28):

144-144.

[4] 严明志,朱光辉.抗高血压药物临床合理应用研究[J].中国医药

指南,2011,9(26):44-45.

[5] 何凌,黄玫.国家基本药物中抗高血压药物的合理应用[J].中国

实用医药,2011,6(16):239-241.

[6] 蔡冬明,缪丽燕.2006—2009年某院口服抗高血压药物的使用情

况分析[J].山东医药,2011,51(1):68-68.

[7] 王娟,刘旭.浅述抗高血压药物的合理应用[J].中国中医药现代

远程教育,2010,8(16):98-99.

表1 高血压患者的基本信息情况分析

年龄男性女性总例数占比40岁以下145例(占71.78%)57例(占28.22%)202例 5.90%41~50岁124例(占50.61%)121例(占49.39%)245例7.16%51~60岁459例(占57.88%)334例(占42.12%)793例23.16%61~70岁890例(占61.63%)554例(占38.36%)1444例42.17%71~80岁378例(占62.90%)223例(占37.10%)601例17.55%80岁以上127例(占91.37%)12例(占8.63%)139例 1.14%合计

2123例(占62.00%)1301例(占38.05%)3424例

100%

表2 抗高血压药物使用情况分析

药品名称常用剂量给药总量用药频率给药天数药物利用指数

硝苯地平30 mg 12567mg 418430天0.97酒石酸美托洛尔200 mg 69876 mg 349356天0.98马来酸依那普利

10 mg 3878 mg 387395天0.98缬沙坦80 mg 21765 mg 272269天 1.01氢氯噻嗪50 mg 17876 mg 357369天0.97吲达帕胺 2.5 mg 453 mg 181192天0.94卡托普利

25 mg

2890 mg

115

118天

0.97

表3 抗高血压药物的联合使用情况分析

联合使用情况处方张数占比单独使用532张14.92%二联使用1387张38.89%三联使用1589张44.56%四联以上使用

58张

1.63%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