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河流地貌的发育 经典习题(含详解)

河流地貌的发育 经典习题(含详解)

河流地貌的发育 经典习题(含详解)
河流地貌的发育 经典习题(含详解)

河流地貌的发育经典习题

基础巩固

长江九江段位于江西省北部边境,地处长江中下游的分界处。1963~2002年期间,该河段在人工护岸堤的作用下,两岸堤线已稳定。该河段河床演变受长江中上游来水来沙影响显著。河床水深最大的部位称为深水槽,深水槽是河流的主航道。下图示意1963~2002年长江九江段某断面河水深度变化。据此完成1~3题。

1.从1963~1972年河床断面的总体变化表明长江中上游()

A.毁林现象严重B.森林覆盖率提高

C.含沙量减少D.水库数量大增

2.与1972年相比,2002年该河床断面深水槽位置的南北变化产生的影响是()

A.河床不断变窄B.河床不断变宽C.主航道变深D.主航道南移

3.针对1963~2002年期间该河床断面的变化趋势,应采取的措施是()

A.北岸要加强提防工程建设

B.南岸要加强护岸工程建设

C.长江中上游水库要加强拦水拦沙

D.长江下游要加强节约用水

【答案】1.A 2.D 3.B

【解析】第1题,图示时段内,河床基准深度总体上变浅了,说明河流泥沙淤积更严重,可能是河流中上游地区水土流失严重导致的,故A正确。第2题,图示2002年深水槽位置与1972年相比,距离北岸起点更远,说明深水槽位置向南移动了,因“深水槽是河流的主航道”,则主航道南移,故D正确。第3题,图示断面显示,变化趋势主要表现为深水槽向南移动,即南岸可能会出现崩岸现象,应加强南岸大堤的保护,故B正确。

库赛湖位于藏北高原,库赛河是其接纳的最主要的地表径流。冬季湖面结冰,冰上多布有风沙活动带来的砂砾。湖床沉积物中发育有粗细颗粒相间分布的连续、规则纹层。研究发现,细颗粒层具有流水搬运沉积特征,而粗颗粒层不具此特征。下图为库赛湖地形及取样点沉积层垂直剖面示意图。读图,完成4~6题。

4.库赛湖湖滨湿地广布,其中规模最大的湖滨湿地位于湖泊的()

A.西北部B.东北部C.东南部D.西南部

5.湖床沉积层颗粒粗细相间反映出()

A.湖区风力变化B.湖盆升降变化

C.湖区干湿变化D.湖水湿度变化

6.同一年份的粗颗粒层位于细颗粒层下部,粗颗粒层形成季节是()

A.春季B.夏季C.秋季D.冬季

【答案】4.D 5.C 6.A

【解析】第4题,库赛湖西南部等深线稀疏,湖水较浅,易形成湖滨湿地。第5题,细颗粒层具有流水搬运沉积特征,而粗颗粒层不具备该特征,湖底沉积层颗粒粗细相间反映出湖区干湿变化。第6题,冬季湖面结冰,冰上有砂砾,春季冰融化,形成粗颗粒沉积层。

下图为“某河漫滩剖面示意图”。河漫滩是指河谷底部在洪水期才被淹没的部分,位于河床一侧或两侧,由河流的横向迁移和洪水的沉积作用形成。据此,完成7~8题。

7.容易形成河漫滩的河段是()

A.河流落差大的河段

B.流量季节变化大,崎岖峡谷河段

C.水位季节变化小的河段

D.流量季节变化大、地势平坦河段

8.若图中河床各处岩性相同,图中水流侵蚀作用最明显的位置是()

A.甲 B.乙C.丙D.丁

【答案】7.D8.B

【解析】第7题,根据材料信息及图示信息的分析可知,河漫滩是流水的沉积作用形成的。山区峡谷河段,河流落差较大,流速快,河流以侵蚀为主,不利于河漫滩形成,A、B错误;河漫滩是指河谷底部在洪水期才被淹没的部分,平原流速缓慢,以泥沙沉积为主,水位季节变化小的河流,没有明显的洪水期,故应是流量季节变化较大、地势平坦的河段,故C错误,D正确。第8题,若图中河床各处的岩性相同,根据河床形态,河道中水深的一侧水流速度快,侵蚀作用强;河道中水浅的一侧水流速度缓慢,侵蚀作用弱,以堆积作用为主。由图可知,水流堆积作用最明显的位置为丙,水流侵蚀作用最明显的位置为乙,故答案选B。

沙波是河流浅水区河床中的砂砾堆积地貌,下图示意某常见的沙波形成过程。在浅水区,水面受河床底部起伏影响呈波形,水流流速受上坡和下坡影响存在差异,进而导致沙波背水坡泥沙被侵蚀,而被侵蚀的泥沙会在下一个沙波的迎水坡堆积。读图。回答9~10题。

9.①坡是()

A.迎水坡,流速快B.迎水坡,流速慢

C.背水坡,流速快D.背水坡,流速慢

10.该沙波中以侵蚀作用为主的是()

A.①坡和②坡B.③坡和④坡

C.①坡和③坡D.②坡和④坡

【答案】9.B10.D

【解析】第9题,从图中水流方向可以看出①坡是迎水坡,从前期沙坡剖面和后期沙坡剖面的变化可以分析出①坡以沉积作用为主,水流速度慢。第10题,从前期沙波剖面和后期沙波剖面的变化可以看出,②坡和④坡不断降低,说明以侵蚀作用为主。选题D。

模拟提高

牛轭湖是弯曲河流发生自然裁弯后的遗留河道,原河道的进、出口发生泥沙淤积,经历若干年后变成封闭的浅水湖泊。辽河下游平原区水系密布,河流众多,水流较缓,河曲发育,河道变迁频繁,平原上遗留很多废河道和牛轭湖,下图示意不同年代下辽河下游的河道演变过程。

据此完成11-13题。

11.右图中甲乙丙丁表示1984、1988、1992、2002年辽河下游河道,其对应正确的是

A.甲—1984年B.乙—1988年

C.丙—1992年D.丁—2002年

12.在辽河下游地区,牛轭湖演变最缓慢的时期是

A.1963年—1975年B.1975—1984年C.1984-2002年D.2002-2013年

13.牛轭湖形成后,新的河道

A.流速增大 B.流程延长 C.流量减小 D.河床变浅

【答案】11.C 12.D 13.A

【解析】

11.牛轭湖在平原地区流淌的河流,河曲发育,随着流水对河道的冲刷与侵蚀,河流愈来愈弯曲,最后导致河流自然截弯取直,河水由取直部位径直流去,原来弯曲的河道被废弃,形成湖泊。根据牛轭湖的形成过程判断,其发展先后顺序对应是:1984年——丁,1988年——甲,1992年——丙,2002年——乙。故选C。

12.辽河下游牛轭湖50年(1963—2013年)演变呈减缓趋势。其中,1963—1984年期间已形成的牛轭湖不断演变消亡,新的牛轭湖快速发育;1984—2002年期间已形成的牛轭湖逐渐消亡, 少有新的牛轭湖形成;2002—2013年,牛轭湖的演变近乎停滞。故选D。

13.牛轭湖的形成与曲流发展有关。牛轭湖形成后,河道裁弯取直,较原有河道,新河道流程变短,流速、流量增大;原河道的进、出口发生泥沙淤积,新的河道泥沙淤积减少,河床变深。故选A。

元谋干热河谷地处金沙江南岸攀西大裂谷中,谷内年均温约21℃,年均降水量约623.9mm.年蒸发量却高达3507mm,是典型的“热坝”地区。土桥是元谋干热河谷内典型的流水侵蚀地貌之一,主要由黏土、粉砂、细砂和中砂组成,直立性强。元谋土桥一般发育于冲沟沟底,是由于沟底地下通道扩展导致局部塌陷,或陷穴扩展使陷穴间地变窄,其残存的保留原始沟底地面的部分形成了天然桥的形态,土桥的洞高普遍大于洞宽。右图示意冲沟上游横剖面。

据此完成14-16题。

14.形成元谋干热河谷的主要自然作用是()

A.风力沉积 B.流水侵蚀

C.流水沉积 D.断裂下陷

15.土桥的洞高普遍大于洞宽,其主要原因是()

A.地震频发,土桥中部易断裂

B.土桥土层节理发育,易崩塌

C.雨季冲沟流水冲刷土桥顶部

D.冲沟内流水的下蚀作用强烈

16.元谋干热河谷气候对当地产生的影响,叙述错误的是()

A.气候干燥,风化作用强烈B.年均温高,土壤有机质含量少

C.降水稀少,水土流失很轻D.泥沙沉积层厚,土桥规模较大

【答案】14.D 15.B 16.C

【解析】

14.元谋干热河谷地处金沙江南岸攀西大裂谷中,形成元谋干热河谷的主要自然作用是断裂下陷,D 对。风力沉积作用,流水侵蚀、沉积作用不是裂谷形成的主要原因,A、B、C错。

15.土桥是元谋干热河谷内典型的流水侵蚀地貌之一,土层的直立性强。土桥的洞高普遍大于洞宽,其主要原因是土桥土层节理发育,易崩塌,B对。是流水侵蚀形成,地震不是主要因素,A错。元谋土桥一般发育于冲沟沟底,是由于沟底地下通道扩展导致局部塌陷,或陷穴扩展,保留原始沟底地面的部分形成了天然桥的形态,C错。冲沟内流水的下蚀作用强烈不是土桥的主要成因,D错。

16.元谋干热河谷气候对当地产生的影响,使气候干燥,风化作用强烈,A正确。年均温高,有机质分解快,土壤有机质含量少,B正确。降水量600多mm,降水稀少说法不对,且土层易被侵蚀,水土流失严重,C错误,符合题意。泥沙沉积层厚,土桥规模较大,D正确。故选C。

沙波是河流浅水区河床中的沙粒堆积地貌,下图示意某常见的沙波形成过程。在浅水区,水面受河床底部起伏影响呈波形,水流流速受上坡和下坡影响存在差异,进而导致沙波背水坡泥沙被侵蚀,而被侵蚀的泥沙会在下一个沙波的迎水坡堆积。

读图回答17-18题。

17.①坡是()

A.迎水坡,流速快B.迎水坡,流速慢C.背水坡,流速快D.背水坡,流速慢

18.该沙波中以侵蚀作用为主的是()

A.①坡和②坡B.③坡和④坡C.①坡和③坡D.②坡和④坡

【答案】17.B 18.D

【解析】

17.读材料“沙波背水坡泥沙被侵蚀,而被侵蚀的泥沙会在下一个沙波的迎水坡堆积” 可知,迎水坡表现为水流堆积,背水坡表现为水流侵蚀,由此判断,①坡主要表现为泥沙的沉积,因此为迎水坡。水流流速受上坡的影响,流速较慢,选B。

18.由材料分析可知,迎水坡表现为水流堆积,背水坡表现为水流侵蚀,②④为背水坡,水流流速受下坡影响,流速较快,主要以侵蚀为主,选D。

河谷地貌能够反映出地壳运动状态和流水作用强弱。读平原河谷横剖面示意图,完成19-20题。

19.该地区地壳上升时

A.水流速度减慢 B.河流下切为主 C.河床比降减小 D.阶地上形成堆积物

20.下列关于图中说法正确的是

A.a岸位于河流的凹岸B.b岸为堆积岸

C.该河流剖面位于河流的上游 D.该河流位于南半球

【答案】19.B 20.B

【解析】

19.当河流流经地区的地壳上升时,河床纵剖面的比降加大,河水流速加快,水流侵蚀作用加强,使河流下切形成阶地;在地壳相对稳定期间,河流以侧蚀和堆积为主,这样就在河谷两侧形成堆积物。故选择B。

20.该河段不一定是曲流,平直河段受地转偏向力影响,也存在侧蚀现象,因此A不准确;从图中阶地堆积剖面可以看出,b 岸堆积物较多,坡度较缓,应为堆积岸;图示河流左岸不代表河流流向的左岸,确定不了半球位置;图中河床以堆积为主,应该位于河流中下游地区。故选择B。

河流地貌的发育教案

河流地貌的发育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了解河流侵蚀地貌的形成;掌握流水侵蚀作用的三种形式及对地表形态的影响;理解河谷的形成过程。 (2)阅读河谷的演变过程示意图,分析不同阶段河流侵蚀作用的差异。(3)了解流水堆积地貌的形成,阅读河流堆积地貌示意图,理解冲积平原的三个组成部分及其形成过程。 (4)理解冲积扇、河漫滩、三角洲对聚落分布的影响。 2、过程和方法 (1)结合长江上游虎跳峡、中游荆江河段和下游三角洲地貌的图片,介绍侵蚀作用的三种类型,并结合河谷的演变示意图,分析在三种侵蚀作用下河谷的形成演变过程。 (2)通过让学生阅读课文并描述堆积地貌的三种类型及形成原因,教师结合多媒体图片总结,加深学生的感性认识。 (3)通过让学生阅读84页内容,图文结合归纳出河流地貌对聚落形成和规模的影响。通过多媒体展示高原、山区、平原的聚落分布图片,归纳出聚落在不同地形区分布的位置和呈现的形状。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同时树立正确的环境观以及树立物质是运动的,事物是在不断发生变化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二、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 (1)河谷的演变过程及对侵蚀地貌与对及地貌形成的理解。 (2)河流地貌对聚落分布的影响。 2、教学难点 (1)河流演变过程中凹岸侵蚀和凸岸堆积的分析。 (2)河流堆积地貌形成过程的分析。 三、教学方法 讲授法,多媒体演示法,读图观察法,案例分析法 四、课型:授新课 五、课时:1课时 六、教学过程 导入:(多媒体展示长江上游虎跳峡、中游荆江河段、下游三角洲地貌图片)通过图片,我们看到了同是长江,但在不同的地段却有着不同的河流地貌。这是由什么原因引起的呢?在 4.1中我们学过了营造地表形态的力量有内里作用和外力作用,大家想象这是由哪一种造成的?(外力作用)对,外力作用有哪几种表现形式?(风化、侵蚀、搬运、堆积) 讲解:河流地貌主要受流水的侵蚀、搬运、堆积三种外力作用的影响。在流水的侵蚀作用下,河流会形成侵蚀地貌。侵蚀后的物质随着流水的搬运作用后会堆积下来,形成堆积地貌。因此按照成因,可以将河流地貌分为侵蚀地貌和堆积地貌。下面我们首先来学习河流的侵蚀地貌。请大家快速阅读课本77页,了解什么叫做侵蚀地貌;侵蚀作用有哪些类型。 板书: 4、3河流地貌的发育 一、河流地貌 1、侵蚀地貌 (1)侵蚀类型

河流地貌的发育测试题

河南省平顶山市第一中学卜科凯 一、单项选择题 河流形态万千,让人产生无限遐想,自古至今描写河流的诗句数不胜数。下图中绕旋在内蒙古草原上的河流弯曲景象,称为“蛇曲”。据此回答1~2题。 1.造成图中河流形态的主要因素是() A.褶皱起伏 B.断裂下陷 C.流水侵蚀 D.风沙堆积 2.下列诗句中能体现河流堆积地貌的是() A.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B.三山半落青天外,一水中分白鹭洲。 C.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D.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读“河曲及河床剖面图”,回答3~4题。 3.四幅图中,能正确表示沿M—N的河床和水流特征的是( ) .B B .AA D.D C C. 4.以下关于这种河段的叙述,正确的是( ) 岸侵蚀,.若水流方向与图示相反,则ANM岸堆积。 B.这种特征的河流多分布在崎岖的山区。 C.这种特征的河流河面宽阔,水流平稳,非常有利于航行。 D.其发展趋势是河流越来越弯曲,最后突然变直。 河流阶地是河流下切侵蚀,使原先的河谷底部(河漫滩或河床)超出一般洪水位,呈阶梯状分布在河谷谷坡的地形。读“某河流剖面图(不同的图例表示不同的堆积层)”,回答5~6题。

5.该剖面图最可能是下图中哪条线( ) 6.图中各部分,最适合聚落分布的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读某河流域简图,完成7~8题。 7.图中河流a、b、c三处主要的流水作用是() A.侵蚀、搬运、堆积 B.搬运、侵蚀、堆积 C.侵蚀、堆积、搬运 D.堆积、搬运、侵蚀 8.图中c处最有可能形成的河流地貌是() A.瀑布 B.冲积扇 C.三角洲平原 D.河漫滩平原 下图是我国某河流河道示意图,甲地为一河心沙洲,图2为该沙洲一年内面积变化统计题。10~9图。读图,回答. 9.该河位于我国的() A.西北地区 B.西南地区 C.东南地区 D.东北地区 10.关于该河的叙述,正确的是( ) A.若P河道为该河的主航道,则该河段的流向为东北流向西南。 B.若在该河的上游修筑水坝,则河心洲面积增长速度减慢。 C.若该河段的流向为自西向东流,则Q河道将慢慢变浅。

第三节 河流地貌的发育-教案docx

《第三节河流地貌的发育》——教案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知道河流侵蚀的主要类型,辨别在不同发育时期河谷受到的侵蚀作用及河谷形态特征的差异,说出河谷的形成过程。 2.知道河流堆积地貌的主要类型及其发育的位置,说出其形成过程。 3.运用图文资料分析河流地貌对聚落分布的影响,能归纳分别说出洪积扇、冲积、河漫滩平原、三角洲平原对聚落分布的影响 二、过程与方法 1. 用比较分析方法区分河流侵蚀地貌的三种形式。 2.阅读河谷的演变过程示意图,能够分析不同阶段河流侵蚀作用的差异。 3. 通过案例的分析学习和讨论,综合分析河流不同堆积地貌的形成过程。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 1. 树立物质是运动的,事物是在不断发生变化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2. 理解事物的发展既有内部条件,也有外部条件。 【教学重点】 1.流水侵蚀作用的三种形式及其对地表形态的影响 2.流水堆积地貌的形成 3. 河流地貌对聚落分布的影响 【教学难点】 河流堆积地貌形成过程能力的分析 【教具设备】 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引入新课】上一节课我们学习了塑造地貌的内、外力作用,外力作用是有风、流水、冰川等等的作用形成各种地貌,是大自然中最常见的地貌。这节课我们来探讨一下流水对地貌形成的作用。 师:河流地貌是自然界常见的地貌之一,按照成因可将河流地貌分为侵蚀地貌和堆积地貌,它们的形成和发展主要与外力作用有关。

(一)河流侵蚀地貌 河流在流动过程中,会破坏和搬运地表物质,形成侵蚀地貌。 在河流发育初期,河流落差大,流速快,能量集中,河流侵蚀作用以向下和向源头,使河谷不断加深和延长,这时河谷深而窄,谷壁陡峭,横剖面呈“V”型(图a)。 “V”型。河谷形成后,河流落差变小,这时河流向下的侵蚀作用减弱,向河谷两岸的侵蚀作用加强。河流在凹岸侵蚀,在凸岸堆积,使河流更加弯曲,河谷拓宽(图b)。经过漫长的过程,河谷展宽,横剖面呈宽而浅的“U”型(图c)。 教师总结: 过渡:前面我们说道凹面侵蚀、凸面堆积,凸岸之所以凸,是有沉积物的不断积累,而凹岸是物质减少的结果。那么如何判断侵蚀岸和堆积岸呢? 1,河流直道段,根据南北半球判断侵蚀岸与堆积岸。

河流地貌的发育练习题及答案解析

必修1 第4章---第3节河流地貌的发育 课时知能训练 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60分) 读我国某河流流域示意图,回答1~2题。 1.关于Ⅰ、Ⅱ两区域河流地质作用的说法,正确的是( ) A.Ⅰ区域河流的外力作用主要表现为流水搬运、沉积作用 B.Ⅱ区域河流的外力作用仅有侵蚀作用 C.Ⅰ区域河流流水作用使左岸侵蚀,右岸沉积 D.Ⅱ区域河流切割作用显著,使河谷呈槽形 2.有关河流的假设能够成立的是( ) A.若该河流位于东北地区,则该河流只有一次汛期 B.若该河流位于华北地区,Ⅱ区域河流易发生凌汛 C.若该河流位于西北地区,则该河的补给以高山冰雪融水为主D.若该河流位于秦岭—淮河以南,则该河径流量一定大于北方任一河流 比较右图中河流a、b、c三处的位置与三幅断面图,回答3~4题。 3.河流a、b、c三处与三幅剖面图对应正确的是( )

A.a—① B.b—② C.c—③ D.a—② 4.对a、b、c三处所受到的侵蚀作用说法正确的是( ) A.a处以溯源侵蚀和下蚀为主 B.b处以下蚀作用为主,侧蚀减弱 C.c处以下蚀作用和侧蚀作用为主 D.下蚀作用是a、b、c三河段共有的主要作用 (2010·百校联盟调研)读图,回答5~6题。 5.有关河曲地貌、弯道速度、外力作用和沿岸人类活动的组合正确的一组是( ) A.甲—a—侵蚀—兴建深水港 B.乙—a—沉积—种植农作物 C.甲—c—沉积—兴建仓库 D.乙—c—侵蚀—修筑防护堤 6.如果一艘小船从下游到河流的上游,请问所走的航线是( ) A.a线或c线 B.b线 C.c线 D.a线 (2010·济南统考)右图为“沙尘暴的形成与消亡过程示意图”,

河流地貌的发育课程教案

第四章地表形态的塑造 第三节河流地貌的发育教案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目标: 1.说出河流地貌的成因; 2.理解河流地貌特征及演变过程; 3.辨认河流的凹岸和凸岸; 4.认识河流地貌的基本类型; 5.说出河流为聚落分布提供的有利条件和产生的不利影响; 6.掌握河流对聚落分布产生的影响。 (二)过程与方法目标: 1.结合实例,分析外力作用对河流地貌形成的影响; 2.通过图片了解河流侵蚀地貌的三种形式; 3.结合图片分析河流地貌的形成和地貌特点; 4.通过图片认识河流对聚落产生的影响。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让学生在学习中了解地理,学会认识生活中常见的地貌,让学生感受到地理和生活联系密切; 2.通过看黄河三角洲不同年份的图片,结合课本中的资料,引导同学们树立正确的环境保护和水土保持意识。 【教学重点】 1.流水侵蚀作用的三种形式及其对地表形态的影响; 2.河谷的演变过程; 3.流水堆积地貌的类型及其形成原因; 4.河流地貌对聚落分布的影响。 【教学难点】 1.流水侵蚀作用的三种形式及河谷的演变过程; 2.河流堆积地貌的形成原理。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同学们,在上节课中,我们以山岳地貌为例,学习了内力作用对地表形态的影响。我们知道塑造地表形态的力量包括内力和外力,那么,外力作用对地表形态有什么影响呢?这节课我们共同来学习一下河流地貌及其对聚落分布产生的影响。 板书:第三节河流地貌的发育 介绍:下面先请同学们欣赏几张图片,这是位于长江上游虎跳峡,这个是长江下游的一张图片,它们都是河流地貌,所以,河流地貌是自然界最常见的地貌,按照地貌成因可以分为侵蚀地貌和堆积地貌,它们的形成和发展主要与外力作用有关,首先我们先学习一下河流侵蚀地貌。 板书:一、河流地貌 (一)河流侵蚀地貌 播放幻灯片并介绍:要学习河流侵蚀地貌,首先要知道什么是河流侵蚀地貌,河流侵蚀地貌是怎么形成的,首先,看第一点什么是河流侵蚀地貌。从概念上来理解的话,它指的是河流在流动过程中会掀起和破坏地表物质,这样的话,所形成的地貌咱们称它为河流侵蚀地貌。 板书:1.形成 播放幻灯片并介绍:那么,河流在流动的过程中是通过什么方式破坏地表物质的呢?接下来咱们学习一下流水侵蚀作用的形式,现在大家通过这张图片可以看出流水侵蚀方式主要有溯源侵蚀、下蚀、侧蚀。那什么是溯源侵蚀?什么是下蚀?什么是侧蚀?接下来我们具体来学习一下,首先看一下最左边的这幅图,这是溯源侵蚀的示意图,同学们看图中红色的箭头指的是什么方向? 学生:源头方向。 介绍:对,溯源侵蚀指的就是向河流源头方向的侵蚀,河流从高处向低处流的过程中,河谷不断向源头方向拓展,这种侵蚀方式就是溯源侵蚀。图中虚线代表的是原本的河谷和河道,实线是现在的河谷和河道,从图片中可以看出河谷发生了什么变化? 学生:变得更长了。

高一地理必修一河流地貌的发育课后辅导练习题

学科:地理 专题:河流地貌的发育 主讲教师: 主要考点梳理及例题讲解 【课程标准】 地表形态变化的内、外力因素。 影响河流侵蚀能力的因素: 侵蚀形成的主要地貌 题一 下图为地处北纬50°附近欧洲中部的某聚落局部地区示意图。读图,回答: 图中() A. 河流形成于距今2300万年前 B. ①处经历了先侵蚀后沉积过程 C. ②处地层由下到上是连续的 D. 河流③处左岸侵蚀,右岸堆积

题二 读图,标注的北半球某河流两岸六地中,在自然状态下侵蚀较重的是() A.①④⑤B.②③⑥ C.①③⑤D.②④⑥ 题三 某校地理研究性学习小组考察了我国某区域一段河流(如图,虚线表示主航道中心线,航道最深点连线),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该研究小组考察的区域,其地形是_________。(2分) (2)分析图中河道主航道中心线分布的特点及原因。(8分) (3)研究小组认为A湖是一段旧河道,你认为他们的观点对吗? 请解释湖泊形成原因。(8分) (4)此种河道往往给沿岸带来的灾害是______,其主要原因是什么?(8分) 流水沉积作用形成的地貌类型 影响沉积作用强弱的因素:

比较冲积扇和三角洲的不同(位置、地势、物质构成) 题四 “人在江底走,水在头顶流”是对图中①河段景观的描述。 简析此河段景观的成因。(8分) 题五 根据材料和下图,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地理环境是一个整体,一个区域地表形态的变化往往受另一个区域物质运动的影响。

(1)描述图示期间该区域陆地变化特点,并指出泥沙主要来源区。 (2)泥沙主要来源区哪些气候灾害会加速该区域陆地面积变化?为什么? 题六 下图示意我国某地形区典型地段的地形剖面。读图,完成(1)~(3)题。 (1)造成该地形区地表形态变化的主要外力及地质作用分别为()A. 流水、沉积作用 B. 流水、侵蚀作用 C. 风力、沉积作用 D. 风力、侵蚀作用 (2)该地形区应重点防御的自然灾害是() A.洪涝 B.干旱 C.低温冻害 D.滑坡、泥石流 (3)该地形区可能位于我国的() A. 黄河下游地区 B. 长江中游地区 C. 云贵高原 D. 珠江三角洲

河流地貌的发育教学设计

《河流地貌的发育》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1.教材第一部分简单介绍了河流侵蚀地貌及其类型,然后较为详细地阐述了河谷地貌的发育,随后设计的“活动”,目的是运用学过的河流侵蚀地貌的知识,对现实中的张家界河谷的形成过程进行简单的推测。能够用学过的地理知识解释一些自然现象,也是地理课学以致用的体现。 2.教材第二部分介绍了河流冲积平原的组成及其形成过程。 【三维教学目标分析】 知识目标 1.了解河流侵蚀地貌的形成过程,掌握流水侵蚀作用的三种形式及其对地表形态的塑造。 2.了解流水堆积地貌的形成过程并掌握冲积平原的三个组成部分洪积-冲击平原、河漫滩平原、三角洲发生的位置及形成过程。 3.理解洪积-冲积平原、河漫滩平原、三角洲平原对聚落分布的影响。 能力目标 1.阅读河谷的演变过程示意图,能够分析不同阶段河流侵蚀作用的差异。 2.阅读河流堆积地貌示意图,能够分析冲积平原各部分的成因及地貌特点。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1.树立“物质是运动的,事物是在不断发生变化的”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教学重点】 1.流水侵蚀作用的三种形式及其对地表形态的影响。 2.流水堆积地貌的形成。 【教学难点】 1.流水侵蚀地貌的形成原理。 2.流水堆积地貌的形成原理。 【教学过程设计】 新课导入:图片导入 投影展示:

师问:看投影上的几幅图,看看这些地貌的形成与什么因素影响有关? (学生看图回答)生答:第一幅主要受内力作用,其余三幅受外力作用。 教师总结:这些图片所反映的地貌还受到流水、风、冰川、生物等的影响。引出外力作用的含义。 过渡:我们生活在黄河入海口,流水形成的地貌比较常见,尤其是河流作用形成的各种地貌是最常见的地貌之一。(创设意境,让学生感受到地理的思维空间,同时吸引学生注意力,导入新课。用一种新的思维方式导入地理课,容易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一、侵蚀地貌和堆积地貌 (学生联系前面的知识,回忆河流可以形成哪些地貌。) 河流地貌是自然界中最常见的地貌之一。按照成因,可以将河流地貌分为侵蚀地貌和堆积地貌,它们的形成和发展主要与外力作用有关。 我们首先来看一下河流侵蚀地貌。 1.河流侵蚀地貌 河流在流动过程中,会破坏和搬运地表的物质,形成侵蚀地貌。河流侵蚀地貌是由溯源侵蚀、下蚀和侧蚀共同作用形成的。 投影展示小实验视频:(联系实际生活中流水的流动状况,请同学合作探究后填写下面表格) 投影表格 表:河流侵蚀的类型及对河谷的影响 过渡 实际上河谷的形成过程正是由于以上的侵蚀作用形成的。到底是如何一步步地形成河谷的呢?这就是我们要探讨的下一个问题:河谷的形成原理。 请同学们阅读教材的内容,思考河谷作为一种典型的河流侵蚀地貌,是如何一步步发育成熟的? (投影河流发育的各个阶段的图片,并绘制剖面图。利用图形分段讲解,便于学生理解掌握)

2020高一下学期必修一第四章第三节《河流地貌的发育》同步练习题

第三节河流地貌的发育同步练习 雅鲁藏布江大峡谷是地球上最深的峡谷。读雅鲁藏布江大拐弯处景观图,完成1—2题。 1.下列关于该河谷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为“U”型谷B.水流湍急C.为“V”型谷D.水深壁陡 2.形成雅鲁藏布江大峡谷的外力作用主要是 A.流水溯源侵蚀B.流水侧蚀C.流水下切侵蚀D.冰川侵蚀 读某河流示意图,完成3—4题。 3.下列条件中不利于甲处地貌形成的是 A.中游落差小B.海水顶托作用C.河流含沙量大D.入海口潮差小 4.图中乙处瀑布最终可能会消失的原因是 A.地壳运动B.风化作用C.侵蚀作用D.堆积作用 丹娘沙丘(左图)位于西藏林芝地区雅鲁藏布江丹娘乡附近河段北岸(右图),该地区4—9月份降雨丰富,10月至次年3月气候干旱。在河谷西侧海拔2 949米处,建有号称“飞行难度全国第一”的林芝米林机场。据此完成5—6题。

5.丹娘沙丘的组成物质主要来源于 A.风力搬运B.流水搬运C.冰川搬运D.人类活动 6.每年3月,在河谷沿线公路行驶的汽车,最易遇到的险情是 A.滑坡、泥石流B.冻土融化C.扬沙D.地震 洪积扇是河流、沟谷的洪水流出山口进入平坦地区后,因坡度骤减,水流搬运能力降低,碎屑物质堆积而形成的扇形堆积体。下图示意贺兰山东麓洪积扇的分布,除甲地洪积扇外,其余洪积扇堆积物均以砾石为主。贺兰山东麓南部大多数洪积扇耕地较少,且耕地主要分布在洪积扇边缘。据此完成7~9题。 7.贺兰山东麓洪积扇集中连片分布的主要原因是贺兰山东坡() A.坡度和缓B.岩石裸露C.河流、沟谷众多D.降水集中 8.与其他洪积扇相比,甲地洪积扇堆积物中砾石较少的原因主要是() ①降水较少①山地相对高度较小①河流较长①风化物粒径较小 A.①①B.①①C.①①D.①① 9.贺兰山东麓南部大多数洪积扇耕地较少的主要原因是() A.海拔较高B.土层浅薄C.光照不足D.水源缺乏

《河流地貌的发育》教案

4.3河流地貌的发育教案 学目标知识与 技能 1、了解流水侵蚀地貌的形成;掌握流水侵蚀作用的三种形式及对地表形态 的影响;理解河谷的形成过程。 2、了解流水堆积地貌的形成;理解冲积平原的三个组成部分及形成过程。 3、理解洪积扇、河漫滩、三角洲对聚落分布的影响。 4、阅读河谷的演变过程示意图,分析不同阶段河流侵蚀作用的差异。 5、阅读河流堆积地貌示意图,分析冲积平原各部分的成因及地貌特点。过程与 方法 1、探究与活动,理解沟谷和河谷的演变关系。 2、利用景观图片分析河流地貌的成因。 情感、 态度与 价值观 树立物质是运动的,事物是在不断发生变化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重点难点重点1、河谷的演变过程。 2、不同类型河流堆积地貌的形成。 3、河流地貌对聚落分布的影响。 难点1、区分河流侵蚀的三种形式。 2、理解河流在凹岸侵蚀,凸岸堆积。 教学方法 与 手段 自主学习,分析法、讨论法 通过师生互动、网络与课堂链接的教学模式和小组讨论、查阅资料、电脑演示等多种学习方式,强调教学过程中学生的全面参与,培养学生理解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材分析及教学策略 本节教材在分析河流地貌的发育时,分别选取河谷和冲积平原作为河流侵蚀地貌和河流堆积地貌的案例进行剖析,目的是加强学生对河流地貌形成过程的理解,并初步了解分析地貌形成过程的方法。这是这段内容的重点。 在河流侵蚀地貌部分,教材首先简单介绍了河流侵蚀作用及其类型,然后较为详细地阐述了河谷地貌的发育。随后设计的“活动”,目的是用运学过的河流侵蚀地貌的知识,对现实中的张家界的河谷形成过程进行简单的推测。能够用学过的地理知识解释一些自然现象,也是地理课学以致用的体现。 在河流堆积地貌部分,介绍了河流冲积平原的组成和它的形成过程。“冲积平原”这个名词学生并不陌生,但是对于它的组成是新知识。图4.17示意性地指出了洪积—冲积平原、河漫滩平原和三角洲平原的大致分布位置。这三种平原虽然都是河流的堆积作用形成的,但是具体的形成机制还是有差别的,对此,教材一一做了简要介绍。这部分教材设计了一个案例——黄河三角洲的发育,目的是让学生通过案例的学习,进一步认识河流三角洲的发育条件(即河流输沙量大、入海口潮差小,潮流搬运能力弱)及形成过程。随后还安排了一个“活动”,分析黄淮海平原的地貌特征以及对农业发展的影响。 “河流地貌对聚落分布的影响”教材从三方面阐述了河流堆积地貌,即洪积扇、冲积扇、河漫滩平原和三角洲平原对所在的高原、山区和平原地区的聚落分布的影响。随后,教材设计了“活动”,让学生对分析与聚落分布有关的地理问题,目的是让学生更直观地认识河流地貌对聚落分布的影响。

河流地貌的发育教案

河流地貌的发育教案 教材内容分析 本节内容是外力作用对地表形态影响的一个案例,是前面理论知识的具体应用, 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认识到河流地貌是外力塑造地表形态的一种重要的表现形式,同时可以延伸到其他外力作用。在研读课标的基础上,比较四个版本的相关内容,可以结合课本案例和乡土案例,以达到学生学习到身边的地理,化抽象为具体,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等。 教学设计思路 本节内容通过教学过程中各种河流地貌景观图片的多媒体演示,加强直观性教学,培养学生的参与意识和观察分析、综合概括能力。通过具体案例分析,培养学生学以致用的能力。总之,运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使学生在自主学习与探究学习的结合中,既实现本节的三维目标,又获取一些基本的地理技能和方法。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掌握流水侵蚀地貌类型,读图分析流水侵蚀地貌的形成,说出河谷的演变过程示意图,能够分析不同阶段河流侵蚀作用的差异。 (2)掌握流水堆积地貌类型,读图分析流水堆积地貌的形成,读各类河流堆积地貌示意图,说明其形成原因及地貌特点。 过程与方法 (3)让学生学会搜集、整理与课堂有关的地理资料的能力,同时运用资料说明地理事物的特点或原因,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读图分析、归纳能力。 (4) 以“问题为中心”进行探究讨论和实验研究,让学生开心地进行自主合作学习。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 丰富学生学习地理的成功体验,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 (2) 进一步培养与他人合作交流的学习能力,加强科学、严谨的治学态度。教法与学法多媒体教学法、动画演示法、问题探究法、小组合作法等等。重、难点 重点 1 流水侵蚀作用的三种形式,流水侵蚀地貌类型及河谷的演变过程。 2 流水堆积地貌类型及形成原因。 难点 1 流水侵蚀作用的三种形式及河谷的演变过程。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河流地貌的发育教案

第三节河流地貌的发育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了解流水侵蚀地貌的形成,掌握流水侵蚀作用的三种形式及其对地表形态的影响,理解河谷的形成过程。 2.了解流水堆积地貌的形成,掌握冲积平原的三个组成部分及形成过程。 3.理解洪积扇、冲积、河漫滩平原、三角洲平原对聚落分布的影响。 二、过程与方法 1.阅读河谷的演变过程示意图,能够分析不同阶段河流侵蚀作用的差异。 2.阅读河流堆积地貌示意图,能够分析分析冲积平原各部分的成因及地貌特点。 3、用讲解、观察、实验等方法引导学生得出结论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 树立物质是运动的,事物是在不断发生变化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教学重点】 1.流水侵蚀作用的三种形式及其对地表形态的影响 2.流水堆积地貌的形成 【教学难点】1.流水侵蚀地貌的形成原理2. 流水堆积地貌的形成原理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引入新课】第一小节大家学习了塑造地貌的内、外力作用,外力作用是由风、流水、冰川等等的作用形成的各种地貌。外力作用中的流水作用地貌,是大自然中最为常见的地貌,这节课我们来探讨一下河流对地貌的作用。 【板书】第三节:河流地貌的发育 【介绍】按照成因,可以将河流地貌分为侵蚀地貌和堆积地貌,它们的形成和发展主要与外力作用有关。 【板书】河流地貌:侵蚀地貌和堆积地貌 【知识回顾】我们首先来回顾一下前面课本中的一些概念 【板书】(一)河流侵蚀地貌 【播放幻灯片】 侵蚀作用:水、冰川、空气等在运动状态下也可以对地表岩石及其风化产物进行破坏,称为侵蚀作用。 侵蚀作用地貌:侵蚀作用常使被侵蚀掉的物质离开原地,称为侵蚀地貌 河流侵蚀地貌:河流在流动过程中,会破坏并搬运地表的物质,形成侵蚀地貌

高一地理河流地貌的发育练习题

第三节河流地貌的发育 5分钟训练 (预习类训练,可用于课前) 1.河流地貌是自然界最常见的地貌之一,按照成因,可以将河流地貌分为_________________地貌和_____________________地貌,它们的形成和发展主要与外力作用有关。 思路解析:河流地貌按成因可以分为侵蚀地貌和沉积地貌。 答案:侵蚀沉积 2.下列地貌类型中属于沉积地貌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①珠江三角洲②成都平原③“V”形谷④“U”形谷⑤华北平原⑥长江三峡 思路解析:珠江三角洲、成都平原、华北平原是流水的沉积地貌;“V”形谷是流水的侵蚀地貌,长江三峡也是长江水切断峡谷,所以也属于流水的侵蚀地貌;“U”形谷是冰川侵蚀地貌。 答案:①②⑤ 3.河流在流动过程中,使河谷不断向源头方向伸长,这种侵蚀作用叫做() A.溯源侵蚀 B.下蚀 C.侧蚀 D.上蚀 思路解析:本题考查溯源侵蚀的概念。使河谷不断向源头方向伸长的流水侵蚀为溯源侵蚀。答案:A 10 分钟训练 (强化类训练,可用于课中) 1.下列平原,在地堑的基础上经流水沉积作用形成的是() A.渭河平原 B.松嫩平原 C.华北平原 D.太湖平原 思路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内力作用和外力作用的主要知识。四个选项都是经流水的沉积作用而形成的,但是在地堑基础上形成的却只有渭河平原。 答案:A 2.对黄淮海平原的形成起决定性作用的是() A.流水侵蚀作用 B.河流堆积作用 C.冰川侵蚀作用 D.风化作用 思路解析:黄淮海平原地处黄河下游,是由黄河、淮河、海河等高含沙河流共同冲积而成的,河流的堆积作用对黄淮海平原的形成具有决定性影响。

人教版高三地理《河流地貌的发育》教案

人教版高三地理《河流地貌的发育》教案 教案一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外力作用对地表形态的塑造。 2.河流侵蚀地貌和河流堆积地貌。 3.河流地貌对聚落分布的影响。 过程与方法 1.自主学习,分析法、讨论法。 2.探究与活动,理解沟谷和河谷的演变关系。 3.利用景观图片分析河流地貌的成因。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使学生理解事物是发展的,发展既有内部条件,也有外部条件。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1.河流的侵蚀地貌与堆积地貌。 2.河流地貌对聚落分布的影响。 ●教学难点 河流侵蚀的不同类型。 教学过程 [新课导入] 同学们,上节课我们以山岳地貌为例,学习了内力作用对地表形态的影响。在外力作用中,流水是一种大而普遍的作用。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第三节河流地貌的发育(板书)。

[教师精讲] 师:河流所形成的地貌,是我们在自然界中所见到的最常见的地貌种类之一。请看下面两幅图片。 (出示图片“三峡地貌”“崇明岛”) 师:以上两幅图片都是河流地貌,但它们的成因相同吗? 生:成因不同。三峡是长江切割巫山而形成的,是河流的侵蚀地貌;崇明岛是长江携带的泥沙在河口堆积而成,是河流的堆积地貌。 师:分析得很正确!这两种地貌都是外力作用--流水作用的结果,只不过它们是在不同的条件下形成的地貌,让我们首先来认识河流侵蚀地貌。 (板书)(一)河流侵蚀地貌 师:河水在流动过程中,会破坏并带走地表的物质,形成侵蚀地貌。河流的侵蚀主要有三种类型,由于它们对地表的侵蚀方向不同,因而对河谷形态的影响也不同。这三种类型是溯源侵蚀、下蚀和侧蚀。 (播放录像“虎跳峡”或出示图片) 师:同学们一定为虎跳峡汹涌而澎湃的激流所震撼,湍急的河水从高处奔流跌落而下,对河谷的岩石有着强烈的冲刷作用。请同学们讨论一下,这种侵蚀的最终结果会使河谷怎样发展?这是三种类型中的哪一种? 生:(讨论后回答)强大的流水作用会侵蚀岩石,使岩石向着河流的上游方向逐渐消退,这是溯源侵蚀。 师:非常好。这种侵蚀会使河谷不断向源头方向伸长,从而使河流向上游方向发育。请大家再看虎跳峡的横剖面图,像英语字母中的哪个字母? 生:“V”字形 师:对!虎跳峡处于长江的上游,在长江的发育过程中处于较晚的时期,也就是河流发育的初期,河谷的集水面积较小。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河流地貌的发育》教学设计

《河流地貌的发育》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了解流水侵蚀地貌的形成,掌握流水侵蚀作用的三种形式及其对地表形态的影响,理解河谷的形成过程。 2.了解流水堆积地貌的形成,掌握冲积平原的三个组成部分及形成过程。 3.理解洪积扇、冲积、河漫滩平原、三角洲平原对聚落分布的影响。 2、过程与方法 1.阅读河谷的演变过程示意图,能够分析不同阶段河流侵蚀作用的差异。 2.阅读河流堆积地貌示意图,能够分析分析冲积平原各部分的成因及地貌特点。 3、用讲解、观察、实验等方法引导学生得出结论 3、情感态度价值观 树立物质是运动的,事物是在不断发生变化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教学重点】 1.流水侵蚀作用的三种形式及其对地表形态的影响 2.流水堆积地貌的形成 【教学难点】1.流水侵蚀地貌的形成原理2. 流水堆积地貌的形成原理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引入新课】第一小节大家学习了塑造地貌的内、外力作用,外力作用是由风、流水、冰川等等的作用形成的各种地貌。外力作用中的流水作用地貌,是大自然中最为常见的地貌,这节课我们来探讨一下河流对地貌的作用。 【板书】第三节:河流地貌的发育 【介绍】按照成因,可以将河流地貌分为侵蚀地貌和堆积地貌,它们的形成和发展主要与外力作用有关。 【板书】河流地貌:侵蚀地貌和堆积地貌 【知识回顾】我们首先来回顾一下前面课本中的一些概念 【板书】(一)河流侵蚀地貌 【播放幻灯片】

侵蚀作用:水、冰川、空气等在运动状态下也可以对地表岩石及其风化产物进行破坏,称为侵蚀作用。 侵蚀作用地貌:侵蚀作用常使被侵蚀掉的物质离开原地,称为侵蚀地貌 河流侵蚀地貌:河流在流动过程中,会破坏并搬运地表的物质,形成侵蚀地貌 【引导读书】请同学们快速阅读教材P77倒数第一、二段,填出以下表格。 【教师总结】实际上河流的形成过程正是由于以上的侵蚀作用而形成。到底是如何经过一步步的形成河流呢?这就是我们要探讨的下一个问题。 【播放幻灯片】 河流侵蚀作用视频 早期河流形成时,伴随着地壳的抬升作用。例如:科罗拉多大峡谷的形成。 【播放幻灯片】实例1: 视频:科罗拉多大峡谷的形成 【思考】科罗拉多大峡谷的成因是什么? 科罗拉多大峡谷横剖面呈什么形状? 【播放幻灯片】

河流地貌的发育同步练习题含答案

一、选择题 (2015·乌鲁木齐一诊)下图为北半球某地南北向的褶曲、断层示意图。读图完成1~2题。 1.由图可知( ) A.①地蕴藏有石油资源 B.②地岩层在张力作用下破碎,受侵蚀作用形成谷地 C.岩层形成年代⑤地早于⑥地 D.目前③地的地质作用主要表现为堆积、挤压、抬升 2. ②④为同一条河流。结合其堆积物等图上信息判断( ) A.该河从图中断块山东侧绕过 B.该河从图中断块山南侧绕过 C.该河从图中断块山西侧绕过 D.该河从图中断块山北侧绕过 下图为在自然状态下形成的某河段,实线表示某时期的河岸线,虚线为另一时期的河岸线。读图回答3~4题。 3.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河岸线的变迁主要与地转偏向力有关 B.实线所示河岸形成时间早于虚线所示河岸C.甲、乙、丙三处中,甲处侵蚀作用最强 D.甲、乙、丙三处中,乙处堆积作用最强 4.若图示河段形成“地上河”,其成因可能是( ) ①河道弯曲,水流不畅②修建大坝、泥沙淤积③植被破坏,水土流失④地壳断裂、局部抬升 A.①②B.③④ C.②④ D.①③河中垂钓,钓点是关键,钓点宜选在饵料丰富且易于观察浮漂之地。某次中雨过后,江南某地的小军来到图示河段垂钓。此时,他发现河水已漫过人工堤坝,河中沙洲仍出露水面。据此完成5~7题。 5.有关图中河流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堤坝的东侧较西侧容易垮塌 B.河中沙洲主要受流水侵蚀作用而形成 C.堤坝上游河段:东侧河水较西侧深 D.小军垂钓时:丁处河水较丙处污浊6.本次垂钓,钓钩最适宜投放于( ) A.甲处B.乙处 C.丙处D.丁处 7.图中堤坝较低矮,主要是考虑( ) A.蓄洪B.灌溉 C.发电D.排水 读我国某区域等高线地形图,回答8~10题。 8.甲地貌为( ) A.河谷B.河漫滩 C.冲积扇D.三角洲

河流地貌的发育教学设计(两课时)

《4.3河流地貌的发育》教学设计(两课时) 一、教材分析 本节课标的要求是结合实例,分析造成地表形态变化的内、外力因素;举例说明地表形态对聚落及交通线路分布的影响;举例说明某自然地理要素在地理环境形成和演变中的作用。该标准的行为条件是“举例”,对学生达到水平要求所采用的方法进行了限定,即要通过对实际例子的分析来得以实现;该标准的行为动词是“分析”,属于理解层次的水平要求——即要求学生达到的认知水平是能够理解造成地表形态变化的各种内、外力因素。 本节以河谷和冲积平原为例,重点解释了河流侵蚀地貌和河流堆积地貌的发育过程。按照课程标准的要求,该部分还以聚落为例,再次解释了地貌对人类生活和生产活动的影响。由于河流地貌总是发育于一定的大地貌单元之上,所以,教材分三段阐述了河流地貌对所在大地貌单元,即高原、山区和平原地区的聚落分布的影响。目的是通过对河流地貌形成过程的分析,让学生学会分析外力对地表形态的影响,并将这种案例分析方法迁移到其它外力对地貌影响的学习中。 在河流侵蚀地貌部分,教材首先简单介绍了河流侵蚀作用及其类型,然后较为详细地阐述了河谷地貌的发育。随后设计的“活动”,目的是运用学过的河流侵蚀地貌的知识,对现实中的张家界的河谷形成过程进行简单推测。能够用学过的地理知识解释一些自然现象,也是地理课学以致用的体现。 在河流堆积地貌部分,介绍了河流冲积平原的组成和它的形成过程。“冲积平原”这个名词学生并不陌生,但是对于它的组成是新知识。图4.18示意性地指出了洪积—冲积平原、河漫滩平原和三角洲平原的大致分布位置。这三种平原虽然都是河流的堆积作用形成的,但是具体的形成机制还是有差别的,对此,教材也做了简要介绍。 在河流地貌对聚落分布的影响部分,河流地貌总是发育于一定的地貌单元之上,而地貌单元有大有小。这里选择的是大地貌单元,因此,教材中所说的河流地貌对聚落分布的影响,

《第三节 河流地貌的发育》测试题解析

《第三节河流地貌的发育》测试题 河南省平顶山市第一中学卜科凯 一、单项选择题 河流形态万千,让人产生无限遐想,自古至今描写河流的诗句数不胜数。下图中绕旋在内蒙古草原上的河流弯曲景象,称为“蛇曲”。据此回答1~2题。 1.造成图中河流形态的主要因素是() A.褶皱起伏 B.断裂下陷 C.流水侵蚀 D.风沙堆积 2.下列诗句中能体现河流堆积地貌的是() A.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B.三山半落青天外,一水中分白鹭洲。 C.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D.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读“河曲及河床剖面图”,回答3~4题。

3.四幅图中,能正确表示沿M—N的河床和水流特征的是( ) A.A B.B C.C D.D 4.以下关于这种河段的叙述,正确的是( ) A.若水流方向与图示相反,则N岸侵蚀,M岸堆积。 B.这种特征的河流多分布在崎岖的山区。 C.这种特征的河流河面宽阔,水流平稳,非常有利于航行。 D.其发展趋势是河流越来越弯曲,最后突然变直。 河流阶地是河流下切侵蚀,使原先的河谷底部(河漫滩或河床)超出一般洪水位,呈阶梯状分布在河谷谷坡的地形。读“某河流剖面图(不同的图例表示不同的堆积层)”,回答5~6题。 5.该剖面图最可能是下图中哪条线( ) 6.图中各部分,最适合聚落分布的是( ) A.①B.② C.③D.④

读某河流域简图,完成7~8题。 7.图中河流a、b、c三处主要的流水作用是() A.侵蚀、搬运、堆积 B.搬运、侵蚀、堆积 C.侵蚀、堆积、搬运 D.堆积、搬运、侵蚀 8.图中c处最有可能形成的河流地貌是() A.瀑布 B.冲积扇 C.三角洲平原 D.河漫滩平原 下图是我国某河流河道示意图,甲地为一河心沙洲,图2为该沙洲一年内面积变化统计图。读图,回答9~10题。 9.该河位于我国的() A.西北地区B.西南地区C.东南地区D.东北地区 10.关于该河的叙述,正确的是() A.若P河道为该河的主航道,则该河段的流向为东北流向西南。 B.若在该河的上游修筑水坝,则河心洲面积增长速度减慢。 C.若该河段的流向为自西向东流,则Q河道将慢慢变浅。

高中新人教版地理新必修一4.3《河流地貌的发育》优质课公开课教学设计.

《4.3河流地貌的发育》教学设计 区县学校:顺义区牛栏山第一中学 [课标解读] 课标要求:结合实例,分析造成地表形态变化的内、外力因素; 举例说明地表形态对聚落及交通线路分布的影响。 课标解读: 本节课标的要求是结合实例,分析造成地表形态变化的内、外力因素;举例说明地表形态对聚落及交通线路分布的影响;举例说明某自然地理要素在地理环境形成和演变中的作用。该标准的行为条件是“举例”,对学生达到水平要求所采用的方法进行了限定,即要通过对实际例子的分析来得以实现;该标准的行为动词是“分析”,属于理解层次的水平要求——即要求学生达到的认知水平是能够理解造成地表形态变化的各种内、外力因素。 [学情分析] 学生已初步掌握流水的外力作用方式,已经具有读取坐标图的基本能力,但是由于阅历浅,知识面还不够宽等原因,分析较深层次问题的能力有待进一步提高。 [教材分析] 河流是自然界非常活跃的外力因子之一,它塑造的河流地貌与人类的生活和生产关系非常密切,所以,与第二节山岳相对应,本节以河流地貌为案例,剖析外力对地表形态的塑造过程,以及河流地貌对人类活动的影响。本节课的目地是通过对河流地貌形成过程的分析,让学生学会分析外力对地表形态的影响,并将这种案例分析方法迁移到其他外力地貌的学习中。 “河流地貌”的重点。本节教材在分析河流地貌的发育时,分别选取河谷和冲积平原作为河流侵蚀地貌和河流堆积地貌的案例进行剖析,目的是加强学生对河流地貌形成过程的理解,并初步了解分析地貌形成过程的方法。这是这段内容的重点。 在河流侵蚀地貌部分,教材首先简单介绍了河流侵蚀作用及其类型,然后较

为详细地阐述了河谷地貌的发育。随后设计的“活动”,目的是运用学过的河流侵蚀地貌的知识,对现实中的张家界的河谷形成过程进行简单的推测。能够用学过的地理知识解释一些自然现象,也是地理课学以致用的体现。 在河流堆积地貌部分,介绍了河流冲积平原的组成和它的形成过程。“冲积平原”这个名词学生并不陌生,但是对于它的组成是新知识。图4.17示意性地指出了洪积-冲积平原、河漫滩平原和三角洲平原的大致分布位置。这三种平原虽然都是河流的堆积作用形成的,但是具体的形成机制还是有差别的,对此,教材一一做了简要介绍。这部分教材设计了一个案例──黄河三角洲的发育,目的是让学生通过案例的学习,进一步认识河流三角洲的发育条件(即河流输沙量大、入海口潮差小,潮流搬运能力弱)及形成过程。随后还安排了一个“活动”,分析黄淮海平原的地貌特征以及对农业发展的影响。 “河流地貌对聚落分布的影响”内容组织。河流地貌总是发育于一定的地貌单元之上,而地貌单元有大有小。这里选择的是大地貌单元,因此,教材中所说的河流地貌对聚落分布的影响,是河流地貌对所在大地貌单元的聚落分布的影响。教材从三方面阐述了文中已经涉及到的河流堆积地貌,即洪积扇、冲积扇、河漫滩平原和三角洲平原对所在的高原、山区和平原地区的聚落分布的影响。随后,教材还设计了“活动”,让学生对分析与聚落分布有关的地理问题,目的是让学生更直观地认识河流地貌对聚落分布的影响。 [学习目标] 1.学生能够说出河流侵蚀和河流堆积地貌的主要类型及形态差异。 2.学生能够说明河流侵蚀地貌和堆积地貌的形成过程。 3.学生能够结合实例,分析外力作用对河流地貌形成的影响。 4.学生能够运用图文资料分析说明不同的河流地貌对聚落分布的影响 [教学重点] 河流侵蚀地貌和堆积地貌的形成;河流地貌对聚落分布的影响 [教学难点] 河谷的演变 [教学方法]案例式教学

2020版高考地理一轮复习课时跟踪检测(十六)河流地貌的发育(含解析)新人教版

课时跟踪检测(十六)河流地貌的发育 一、选择题 河流阶地是在一般洪水位以上,呈阶梯状分布在河谷谷坡的地形。下图为河流阶地素描图,图中河流阶地由泥沙构成,是在长期地壳运动和流水作用下形成的。读图回答1~2题。 1.图示阶地形成时间最晚的是( ) A.①B.② C.③ D.④ 2.在阶地形成过程中,地壳运动的方向是( ) A.垂直上升 B.垂直下沉 C.水平张裂 D.保持稳定 解析:1.A 2.A 第1题,河流阶地是在流水侵蚀下切作用下形成的,①阶地最接近河床,形成最晚。第2题,阶地是在河流不断下切和地壳不断抬升(垂直上升)的共同作用下形成的。 (2019·武汉重点中学月考)如图是某种地貌(甲)的形成示意图。读图完成3~4题。 3.形成甲地貌的主要地质作用是( ) A.冰川侵蚀作用 B.流水沉积作用 C.流水侵蚀作用 D.海浪沉积作用 4.甲地貌( ) A.朝向河床一侧的是陡坡 B.两侧的坡度一定相同 C.多形成于河流的凸岸 D.多形成于河流的凹岸 解析:3.B 4.C 第3题,甲地貌应是沙坝,结合示意图分析其形成过程是洪水期河流横向环流作用(因离心力作用引起的垂直于主流向的横向水流运动)加强,从河床流向河漫滩的水流挟带的大量沙质沉积物,在河床浅滩处堆积起来,形成沙坝。因此其形成主要体现的是流水的沉积作用。第4题,朝向河床一侧的是缓坡;据图无法判断朝向岸边一侧的坡度,故A、B错误;河流的凸岸主要体现河流的堆积作用,甲地貌多形成于河流的凸岸。 (2019·湖南三校联考)如图示意伏尔加河三角洲位置变化及里海水平面变化,结合相关知识,完成5~7题。

5.1900~1978年伏尔加河三角洲变化的特点有( ) ①面积不断增大②坡度逐渐减缓③向东南方向扩展④增速先慢后快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②④ 6.2000年该三角洲的前缘位置可能位于( ) A.甲处 B.乙处 C.丙处 D.丁处 7.若在该河中上游修建大型水库,将导致河口及附近水域( ) A.三角洲面积缩小 B.河口盐碱化加剧 C.水位季节变化增大 D.生物多样性增加 解析:5.C 6.B 7.B 第5题,从图中可以看出,1900~1978年伏尔加河三角洲面积不断扩大,主要是向东南方向扩展;从里海水平面的变化情况看,水平面1900~1978呈下降趋势,所以三角洲坡度总体趋向陡峭;三角洲面积增速先快后慢。第6题,从里海水平面图可以看出,2000年水平面高度与1940年相似,所以2000年该三角洲的前沿位置可能位于乙处。第7题,若在该河中上游修建大型水库,河口泥沙来源变少,但是入湖水量减少,湖面下降,三角洲面积总体变大,A错;入湖水量减少,河口盐碱化加剧,B对;水库具有调节作用,水位季节变化变小,C错;湖水的盐度增大,生物多样性减小,D错。 秦皇岛市北戴河向南直至滦河河口发育着我国最长的沙丘海岸,沙丘高约5~30 m,最高42 m。如图为北戴河至滦河河口海岸地貌简图。据此完成8~9题。 8.该海岸沙丘的主要成因是( ) A.河流堆积 B.风力堆积 C.海浪堆积 D.冰川堆积 9.关于滦河三角洲的描述,正确的是( ) A.堆积物以砾石为主 B.沟壑发育,河网密布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