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如何有效引导一年级学生解决数学问题

如何有效引导一年级学生解决数学问题

如何有效引导一年级学生解决数学问题

深圳市人民小学何妙娟教学中开展的研究性学习,是一种较为宽泛意义上的“研究”,旨在让学生产生一种新的理念,形成敢于发现问题,敢于提出问题,善于解决问题的新型的学习方式,它完全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和师生平等、教学相长的教育原则,能调动学生独立思考和自主探索的积极性,能使学生始终置身于"无拘无束"的学习环境,激发学生自主学习,敏锐发现,积极进取。

过去在小学教学中,我非常重视“应用题”的教学,目的是要通过培养学生来运用数学知识来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那么新课程改革以来,虽然应用题不再成为独立单元,反而是对解决问题能力的加强。这点是不容置疑的。那么在新课程改革当中,如何有效引导学生解决数学问题呢学生刚从幼儿园小朋友转变成一年级小学生,不论是思维还是语言都处于形象表述阶段,要逐步增强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生活能力,就要求教师牢牢把握住孩子的年龄特征,充分利用教材编排特点,适当对教材进行微观创造,在教学中大胆培养一年级学生看、叙、问、究的能力。我在教学实践中感觉要逐步增强一年级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师应坚持从以下几方面对学生进行训练:

1、细观察:

仔细观察是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先决条件,一年级教材的计算教学基本上都以图画为主,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捕捉图画中的数学信息,感知数学问题情景,获取解决问题的基本条件。我认为,在教学中应引导学做到有目的、有顺序、多角度、多层次对教材中的图画进行观察,训练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如一年级下册解决问题一课中,教师首先引导学生“图中画的是什么你能从图中获取哪些数学信息”,在学生交流后 ,老师目的清楚地引导学生捕捉图画中的信息,引导学生观察时应该从上到下,从左至右,按顺序仔细观察,学生在教师引导下,做到观察的完整和有序性。

2、勤观察:

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辅助条件就是学生能口述问题的经历过程。由于尚未摆脱幼儿园小朋友的稚嫩思维,刚入学的一年级学生对数学问题的表达往往是支言片语,缺乏完整的叙述。教师应多挖掘教材中的情景创设因素,借助直观手段,激发学生“说”的欲望,不断引导学生完整叙述,同时还要关注不同层次学生的表达能力,尽可能多地

3、善提问:

一年级新生都有一个现象,不善提出数学问题。如教师口述:左边有一个桃子,右边有三个桃子,一共有几个桃子请学生象老师一样口述一遍,多数学生会这样叙述:左边有一个桃子,右边有三个桃子,一共有4个桃子,不知不觉中把教师的问题作了一个回答。而学生自己观察图画时,教师请学生提出数学问题,学生也往往是连同结果共

同描述。教材对重要的数学内容都是按照“问题情景——建立模型——解释与应用”的叙述方式编排。在与生活紧密接触、学生熟悉的问题情境中,学生只有具备了发现数学问题、提出数学问题的能力,才能形成良好的数学思维习惯和应用意识,同时在一年级学生中养成两个条件提出一个数学问题的能力也为以后解决复杂生活问题奠定基础。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通过适时引导、鼓励评价等手段逐步训练学生在数学学习中的提问能力,激发学生的提问欲望。进一步了解数学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价值。

4、鼓励学生从书本中找答案。

讨论能解决问题,找到问题答案,但要有足够的时间,课堂上的时间是很宝贵的,不可能把学生提出的问题都组织讨论,那样教学时间是远远不够的。我认为,一些比较简单的,人为约定的,可让学生细细地读课本,自己看书来感悟,这也是新课标的要求。如教学加法时,动手操作体验加法的意思后,列出了算式,问学生还有什么问题有学生问:“为什么用加法算这个算式怎么读表示什么意思符号叫什么名字加号前加号后等号后的数各叫什么名字”让学生看课本,看看能否从书中找到答案当学生找到答案时非常激动。

从上述实践中我们可以发现,一年级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真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教师如果一开始就持之以恒,要求学生仔细观察,完整叙述,善于准确地提出数学问题,不断探究呈现的数学信息,我想,学生的解决问题的应用能力将不再是我们教学的难点。

(本文于2011年12月获罗湖区小学数学教学论文三等奖)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