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元代朝鲜半岛征东行省研究

元代朝鲜半岛征东行省研究

元代朝鲜半岛征东行省研究
元代朝鲜半岛征东行省研究

元代朝鲜半岛征东行省研究

程尼娜

(吉林大学文学院历史系教授)

内容摘要:忽必烈征服高丽国之初,在高丽国设置了监督属国之政的官员达鲁花赤。其后为了加强对高丽国的统治,1287年元朝在高丽国设置了具有羁縻特点的特殊行政区建置――征东行省。征东行省是元朝统辖高丽国的首脑机构,在高丽国的王都设有官署衙门,与高丽政权的官僚机构分署办公,征东行省长官的组成、下属机构的设置、官员的任免、统辖机制以及行省的职能都与元朝内地行省有所不同。高丽国并没有因为征东行省的设置而消失,而是始终保持着很强的独立性。元朝末年,高丽恭愍王在位期间,征东行省作为元朝特殊行政区的职能被高丽国自行取消,高丽国又恢复到原来内属国的地位。

关键词:元代朝鲜半岛征东行省

蒙古最初攻入高丽国时期,曾想在高丽国建立与汉地相同的统治机制,窝阔台三年(1231)蒙将撒礼塔率师攻入高丽国,“取四十余城。高丽王●遣其弟怀安公请降。” 1撒礼塔承制“置京府州县达鲁花赤七十二人监之,遂班师。” 2达鲁花赤,为蒙古语daruqa c i (镇压者)的音译。3《草木子》曰:“元路州县各立长官曰达鲁花赤,掌印信,以总一府一县之治。……亦由古言总辖之比。”4蒙古汗国时期的达鲁花赤,札齐斯钦研究认为是治理征服地区各城市的长官,他们的职责是镇守那一地区。5然在蒙古大军西撤后不久,窝阔台四年(1232)“六月,(高丽王)●尽杀朝廷所置达鲁花赤七十二人,以叛。遂率王京及诸州县民窜海岛。”6这之后蒙古与高丽之间时战时和,直到忽必烈继承汗位之后,才确立高丽国对蒙古汗国稳定的政治臣属关系。

高丽国成为蒙古汗国的内属国以后,遵照成吉思汗时期确立的制度规定:“凡内属之国,纳质、助军、输粮、设驿、供户数籍、置达鲁花赤。”71260年蒙古再次向高丽国派遣达鲁花赤,《高丽史》记载,这年高丽王去世,高丽太子从蒙古回国即王位,忽必烈命束里大、康和尚等为达鲁花赤随高丽太子赴高丽国。8时隔20多年,蒙古第二次在高丽国设置达鲁花赤的目的与太宗年间相比有明显的变化,这次蒙古派往高丽国的达鲁花赤不是镇守和治理征服地区各城市的地方长官,而是驻在内属国督促和监督高丽做好纳质、助军、输粮、设驿、

1《元史》卷2《太宗纪》

2《元史》卷208《高丽传》

3李治安《元代政治制度研究》,人民出版社2003年版110页。

4《草木子》卷3下《杂制篇》,赵翼《二十二史箚记》卷29“蒙古官名”亦云:“达鲁花赤,掌印办事之长官,不论职之文武大小,或路或府或州县,皆设此官。”

5《蒙古史论丛》上,札齐斯钦《说元史中的达鲁花赤》,台湾学海书社1980年。

6《元史》卷208《高丽传》。然朝鲜史书对此记载则有不同,《高丽史》卷23《高宗世家》记载,高宗十九年七月,高丽王“遣内侍尹复昌往北界诸城夺达鲁花赤弓矢,复昌到宣州达鲁花赤射杀之。”“八月己酉朔,西京巡抚使大将军闵曦与司录崔滋温密使将校等谋杀达鲁花赤,西京人闻之曰:‘如是则我京必如平州为蒙兵所灭。’遂叛。壬戌,执崔滋温囚之。留守崔林寿及判官、分台御史六曹员等皆逃窜于楮岛。”但此后不再见到有关这72位蒙古达鲁花赤的记载。

7《高丽史》卷26《元宗世家》

8《高丽史》卷25《元宗世家》

供户数籍以及贡纳鹰鹘等事的属国官员。1在高丽国成为蒙古的内属国的初期,由于高丽国具有很强的独立性,蒙古达鲁花赤的各项工作进展缓慢,直到1268年还没有促使高丽国对蒙古宗主国做到应尽的职事,为此世祖忽必烈在给高丽王的诏书中曰:“纳质之事,惟我太宗皇帝朝王綧等已入质,代老补亡,固自有例。其驿传亦粗立,自余率未奉行。”为了督促高丽国做好对宗主国的职事,元朝还时常临时派遣断事官到高丽国体问,如《高丽史》记载:高丽元宗十二年(元世祖至元八年,1271年)六月“蒙古遣断事官只必哥等六人来。诏曰:卿向遣印公秀奏曰,小邦蓄积就陆之日,悉为逆贼攘夺。又因供亿王师,磬尽无余,敛及中外,臣民甚为艰窘,而又耕牛不畜,难于征索。乃敕有司前往体问。……”2在达鲁花赤以及断事官的督促下高丽国的耕牛、农具、种子和土产(鹰鹘等)不断输入元朝。

驻在高丽国的蒙古达鲁花赤还肩负着监视和防范高丽国的使命,《高丽史》记载,高丽忠烈王二年(1276),为使高丽国王安分于属国君主的地位,“达鲁花赤诘之曰:‘称宣旨、称朕、称赦,何僭也。’王使佥议中赞金方庆、左承宣朴恒解之曰:‘非敢僭也。但循祖宗相传之旧耳,敢不改焉。’于是,改宣旨曰王旨,朕曰孤,赦曰宥,奏曰呈。”3对于下层高丽民众,为了防范反蒙势力或反蒙行动的出现,达鲁花赤下令高丽百姓不得藏有兵器,如高丽元宗十二年(1271)十月“甲辰,副达鲁花赤焦天翼曰兵器不可畜于私家,收国人攻珍岛兵仗,悉输于盐州屯所。”忠烈王元年(1275)五月,“壬辰,达鲁花赤黑的禁人挟弓矢。”4达鲁花赤作为宗主国统治者的代表,在高丽国享有很高的地位,拥有很大的权力,但是,除了达鲁花赤负有的职责之外,达鲁花赤无权过多干预高丽国的内政。直到1287年元朝在高丽国设置征东行省,元朝在高丽国的统治才发生了进一步的变化。

元朝于高丽国设置征东行省可分为前后两个时期,据日本学者北村秀人的研究,前期设置的征东行省是为征讨日本而设置的军事机构,后期设置的征东行省是为统治高丽国而设置的地方统辖机构。5这一观点无疑是正确的。

《元史〃百官志》记载:?征东等处行中书省。至元二十年,以征日本国,命高丽王置省,典军兴之务,师还而罢。大德三年,复立行省,以中国之法治之。既而王言其非便,诏罢行省,从其国俗。至治元年复置,以高丽王兼领丞相,得自奏选属官。?《新元史〃地理志》记载:?征东行中书省,领招讨司二、劝课使五。至元二十年,置征东行中书省。大德三年,改镇东行中书省。五年,复为征东行中书省。未几罢。至大元年,复置。皇庆元年,又罢。?

上述关于征东行省的记载将元朝设置的两种不同性质的征东行省混为一谈,又过于简略,有所缺失,还存在一定的误差,故需考辨之。

其一,前期第一次设置征东行省是在元世祖至元十八年(1281),而不是二十年(1284)。该行省的设置是以东征日本国为目的。

世祖至元二年(1265),“以高丽人赵彝等言日本国可通,择可奉使者。三年八月,命兵部侍郎黑的,给虎符,充国信使,礼部侍郎殷弘给金符,充国信副使,持国书使日本”。

1《高丽史》卷25-27《元宗世家》

2《高丽史》卷27《元宗世家》

3《高丽史》卷28《忠烈王世家》

4《高丽史》卷27《元宗世家》、卷28《忠烈王世家》。

5[日]北村秀人《高麗K於1κ征東行省K??Φ》,《朝鮮学报》第三十二辑,昭和三十九年(1964)七月。

然而,蒙古几次派人出使日本或不得要领而归,或日本人拒而不纳。直到至元八年(1271),“日本始遣弥四郎者入朝”。日本对元朝与之通使的愿望十分冷淡,这使忽必烈十分恼火,“十一年(1274)三月,命凤州经略使忻都、高丽军民总管洪茶丘,以千料舟、拔都鲁轻疾舟、汲水小舟各三百,共九百艘,载士卒一万五千,期以七月征日本。冬十月,入其国,败之。而官军不整,又矢尽,惟虏掠四境而归。”其后,蒙日再次通使。但至元十七年(1280),“日本杀(元朝)国使杜世忠等”。于是世祖设立征东元帅府,以专掌讨伐日本之事。十八年正月设立征东行省,又称日本行省,“命日本行省右丞相阿剌罕、右丞范文虎及忻都、洪茶丘等率十万人征日本”。然大军尚未出发“阿剌罕以病不能行,命阿塔海代总军事”。八月,元军出征日本,“诸将未见敌,丧全师以还”。1这一时期的征东行省,与金朝后期设置的掌对外战争、讨叛等事的行省十分相似,为“典军兴之务,师还而罢”的临时性军事机构。元世祖至元十八年设立的征东行省专务征讨日本之事,但元军出师不利,未能达到目的,于同年十二月“罢日本行中书省”。2

至元二十年(1283)正月,以征日本国复置征东行省,“预备征日本军粮,令高丽国备二十万石。以阿塔海依旧为征东行中书省丞相。丙寅,发五卫军二万人征日本。”四月,“以高丽王就领行省,规画日本事宜。”高丽王王睶请以蒙古人同行省,世祖“授高丽国王王睶征东行中书省左丞相,仍驸马、高丽国王。”五月,“立征东行中书省,以高丽国王与阿塔海共事。给高丽国征日本军衣甲。”3这次复置的征东行省,初以中央派遣的官员担任行省长官。五月,将征东行省设在高丽国,应高丽国王的请求,以蒙古贵族与高丽国王共掌行省,即总领征讨日本的军事事务。但“以征日本,民间骚动,盗贼窃发”,元军迟迟未能出发。不久又罢征东行省。4二十二年(1285)元朝又欲举兵东征日本,故再次复置征东行省。十月,“癸丑,立征东行省,以阿塔海为左丞相,刘国杰、陈岩并左丞,洪茶丘右丞,征日本”。并于十一月“遣使告高丽发兵万人、船六百五十艘,助征日本。仍令于近地多造船”。5然翌年,元朝的南部交趾犯边,世祖曰:“日本未尝相侵,今交趾犯边,宜置日本,专事交趾。”6于是罢征东行省。至元二十四年(1287)东北爆发了东道蒙古诸王乃颜叛乱,元朝东征日本之事搁浅。

其二,后期(1287年至元末)元朝在高丽国设置的征东行省,是具有羁縻统治特点的地方行政建置。元朝地方最高行政建置是行省,征东行省是因内属国――高丽国而设置的,它与内地行省不同,高丽国并没有因为征东行省的设置而消失,而是始终保持着很强的独立性,元朝以高丽王为行省长官,以高丽官吏为行省的主要官员,因高丽国俗而统治之。但是征东行省官员在名义上是由元朝任命,执行元朝的旨意,代表中央统辖高丽,它又具有元朝政府设在高丽国的派出机构的特点。

《元史〃世祖纪》记载:至元二十四年(1287年)五月,?授高丽王睶行尚书省平章政事。?二十五年二月,?己卯,以高丽国王王睶复为征东行尚书省左丞相。?二十八年(1291年)五月,?征东行尚书省左丞相、驸马高丽国王王睶为征东行中书省左丞相。?7《高丽史〃忠烈王世家》记载:三十三年(1307年)八月?元遣前王从臣知监察司事崔实来加王策命,曰:咨尔推忠宣力定远保节功臣,开府仪同三司太尉征东行中书省左丞相上

1上述引文均见《元史》卷208《日本传》

2《元史》卷11《世祖纪》。但同书卷12《世祖纪》又记:至元十九年正月“丙寅,罢征东行中书省。”

3《元史》卷12《世祖纪》

4《金华黄先生集》卷25《刘国杰神道碑》、《静轩集》卷5《刘氏先茔碑》记载至元二十一年罢征东行省;但是,《元史》卷162《刘国杰传》记载“二十二年,罢征东省。”

5《元史》卷13《世祖纪》

6《元史》卷208《日本传》

7《元史》卷14、15、16《世祖纪》

柱国高丽王。?1

可以确定作为行政建置的征东行省设置于元世祖至元二十四年五月,即高丽忠烈王十三年(1287)。元世祖至元年间正是元朝行省制度确立、调整与完善时期,行省的名称与长官都曾有变化,因此《元史》记载这时期元朝任命高丽王为征东行省长官的名称也出现了上述变化。忠烈王以后,历代高丽王即位之时都要接受元朝的任命(行省长官)和册封(高丽王)。2早在征东行省设置之前,为了加强对高丽王室的控制,元世祖以来一直实行蒙丽联姻政策。征东行省设置后,蒙丽联姻关系进一步加强,忠烈王以后凡成年的高丽王都要迎娶蒙古公主为王妃,3如忠烈王与元成公主(齐国大长公主),忠宣王与蓟国大长公主,忠肃王与濮国公主、曹国公主和庆华公主,忠惠王与德宁公主,恭愍王与鲁国公主结婚,他们的后代有的即位为高丽王。4另外,高丽世子在即王位之前,往往奉元帝之命入元宿卫,或朝见元帝,在滞留元朝期间培养了对蒙古统治集团的亲近感。有元一代,没有发生行省长官(高丽王)反叛元朝的事件。

征东行省是元朝为强化对内属国――高丽国的统治而设置的,是元朝统辖高丽国的首脑机构。征东行省设置后,在高丽国的王都设有官署衙门,与高丽政权的官僚机构分署办公。征东行省长官的组成、官吏的任免与统辖机制都与内地行省有一定的差别。

《元史〃百官志》记载行省职官设置,?每省丞相一员,从一品。平章二员,从一品。右丞一员,左丞一员,正二品。参知政事二员,从二品。甘肃、岭北二省,各减一员。郎中二员,从五品。员外郎二员,从六品。都事二员,从七品。掾史、蒙古笔阇赤、回回令史、通事、知印、宣使,各省设官有差。旧制,参政之下,有佥省,有同佥之属,后罢不置,丞相或置,或不置,犹慎于择人,故往往缺焉。?

?征东等处行中书省。……以高丽王兼领丞相,得自奏选属官。?

元朝内地行省的长官由丞相、平章政事、左右丞、参知政事等7人组成,皆为朝廷任命的流官。但征东行省由于其本身特殊的性质,其最高长官不是流官,“以高丽王兼领丞相”。平章政事、左右丞、参知政事等职官不是常设官职,仅在元成宗时期曾委任蒙古官员担任之。征东行省在高丽国的统治没有达到地方统治的层面,只在高丽国都城设有行省官署,没有建立管辖路府州县的地方统治体制。

元成宗时期,高丽国王擅改本国中央官制,有对元朝僭越之嫌。于是成宗任命元人担任征东行省平章政事、左右丞、参知政事等长官,赴高丽上任,以加强对征东行省的控制。

1《高丽史》卷32《忠烈王世家》

2据《元史》卷24、30、41,《高丽史》卷31、33、34、37记载,元朝任命高丽忠宣王、忠肃王、忠惠王、忠穆王为征东行省左丞相,封高丽王;其后的忠定王和恭愍王,虽然史书不见记载关于元朝任命他们为征东行省丞相之事,但是《元史》卷42《顺帝纪》记载:至正十一年(1351年)九月“壬戌,诏以高丽国王不答失里(忠惠王)之弟伯颜帖木儿(恭愍王)袭其王封。”《高丽史》中亦可以见到关于忠定王、恭愍王时期征东行省官员事迹的记载,如恭愍王即位之初,“王命前判三司事李齐贤摄政丞,权断征东省事。”(《高丽史》卷38)。只要元朝在高丽国设置的征东行省存在,按惯例是由高丽王担任征东行省的左丞相。元朝设置作为行政建置的征东行省以前,高丽国诸王谥号为太祖、惠宗……高宗、元宗等,设置行省之后,高丽诸王的谥号为某某王。

3高丽忠穆王和忠定王去世时年仅12岁和14岁,因此,只有这两个王未娶蒙古公主。

4忠宣王的母亲是元成公主、忠穆王的母亲是德宁公主。另外,忠肃王的母亲是蒙古女也速真。

大德元年(1297)十一月,高丽忠烈王昛告老,“乞以爵传其子謜。丁丑,以謜为征东行中书省左丞相、高丽国王,仍封昛逸寿王。”1王謜(后再次即位为忠宣王)即位前曾在元朝宿卫,即位后开始着手仿元制改革本国官制,这使蒙古统治集团颇为不满。大德三年(1299)正月,“丞相完泽等言,世祖时或言高丽僭设省院台,有旨罢之。其国遂改立佥议府、密直司、监察司,今謜加其臣赵仁规司徒、司空、侍中之职。又昛给仁规赦九死,奬谕文书。又擅写皇朝帝系,及自造历,加其女为令妃,又立资政院,以崔冲绍为兴禄大夫。”2于是,元朝废忠宣王謜,“安置高丽陪臣赵仁规于安西,崔冲绍于巩昌,并笞而遣之,以正其附王謜,擅命、妄杀之罪,复以王昛为高丽王。”3“二月,诏谕昛并阖境臣民,自今以始,勉遵守国之规,益谨畏天之戒,凡在官者各勤乃事,协力匡赞,毋蹈前非,自干刑宪,缁黄士庶,各安其业。”在蒙古统治者的干预下,忠烈王昛再次登上王位,成宗任命阔里吉思为平章政事、耶律希逸为左丞、王思廉为参知政事,4赴征东行省,扶持高丽忠烈王昛,在高丽百官之中确立起元朝的绝对权威。

阔里吉思等人到征东行省后,一方面纠正高丽国礼仪等制度中仿效元帝与中央的部分;另一方面抛开行省丞相、高丽王,在一定程度上干预高丽国政,以图改变某些高丽旧俗。对此史书主要有如下记载:

《元史》卷134《阔里吉思传》:?升征东省平章政事。高丽刑政无节,官冗民稀,阔里吉思因悉加裁正,以闻。有旨,征入见,俾条析便民事宜。?

《高丽史节要》卷22,忠烈王二十五年(1299)十二月,?平章阔里吉思与行省官僚及百官,肆贺正仪于奉恩寺三日,肆仪始此。?

《元史》卷208《高丽传》:?四年(1300)二月,征东行省平章阔里吉思言,高丽国王自署官府三百五十八所,官四千五十五员,衣食皆取之民,复苛征之,又其大会王曲盖、龙扆、警跸、诸臣舞蹈、山呼,一如朝仪,僭拟过甚。三月,阔里吉思复上言,佥议司官不肯供报民户版籍、州县疆界,本国横科暴敛,民少官多,刑罚不一,若止依本俗行事,实难抚治。五年,二月,为昛罢行省官。有诏谕昛。秋七月。昛上表言:‘昔居海岛时,尝用山呼,后改呼千秋。今既奉明诏,一切皆罢,又革官府九十余所,汰官吏二百七十余员,他如杂徭、病民驿骑,烦扰驿传者,亦皆省之。’诏曰:‘卿其谕朕意,所言当始终行之,或有不然,宁不羞惧。’?

《高丽史》卷108《金之淑传》:?时阔里吉思为行省平章,凡奴婢,其父母一良者,欲听为良。?

《高丽史》卷32《忠烈王世家》,二十七年(1301)五月,?耶律希逸还,希逸喻国王理民之术,责宰辅忧国之事。尝以国学殿宇隘陋,甚失泮宫制度,言于王,遂新文庙,以振儒风。丙午,并省内外官,其官名有同上国者悉改之。?

从上述记载看,阔里吉思等人任征东行省长官期间主要做了三件事:一是革去高丽王廷对元朝有僭越之嫌的礼仪,改行君臣之礼仪,如此前,“(高丽)大会王曲盖、龙扆、警跸、诸臣舞蹈、山呼,一如朝仪,僭拟过甚。”此时,“一切皆罢”之后,高丽百官对王“改呼千秋”。而且“平章阔里吉思与行省官僚及百官,肆贺正仪于奉恩寺三日,肆仪始此。”同时,高丽国“官名有同上国者悉改之”。二是精简机构和官员。如高丽王所说:“革官府九十余所,汰官吏二百七十余员,他如杂徭、病民驿骑,烦扰驿传者,亦皆省之。”三是革除高丽国奴婢之法。“凡奴婢,其父母一良者,欲听为良。”

1《新元史》卷13《成宗上》

2《元史》卷208《高丽传》

3《元史》卷20《成宗纪》

4《高丽史》卷31《忠烈王世家》、《元史》卷160《王思廉传》

前两件事得到了元成宗的首肯,后一项则因强烈地触动了高丽社会统治阶层的切身利益,遭到高丽上层的激烈反对,他们通过各种渠道直接向元成宗提出请求废止阔里吉思所实行的革奴婢之法,恢复高丽旧俗。如《高丽史·崔有渰传》记载:“帝征陪臣贤者,有渰膺命如元,时行省平章阔里吉思欲革本国奴婢之法。有渰奏请仍旧俗,帝从之。”元大德四年(忠烈王二十六年,1300年)七月,高丽王上表,“乞不变更祖宗旧法”。成宗从之,诏曰:“高丽国王所奏风俗百事,许令依旧。”1由于阔里吉思革除高丽奴婢之法的作法,受到高丽君臣的一致反对,加上他在征东行省期间,“专权黩货,好恶不公,自宰辅以下,稍忤意,不问曲直,或杖、或囚,人无不行赂。”2引起高丽官员的普遍不满。这年十二月,元廷以征东行省平章阔里吉思不能和辑高丽,罢之。3阔里吉思还朝,左丞耶律希逸等仍留在征东行省。元成宗末年,又曾向征东行省派任官员,如大德十年(忠烈王三十二年,1306年)五月,遣平章撤勒帖木儿、学士郭贯,“往镇高丽”。4但从史书记载看,这次元朝派任的行省官员没有任何干预高丽国政的行为。

元武宗即位初年,因高丽王之请,全面撤回派往征东行省的元朝官员,这时元朝派去的行省官员有数百人之多。《元史·武宗纪》记载,至大元年(1308)四月,“高丽国王王璋言:‘陛下令臣还国,复设官行征东行省事。高丽岁数不登,百姓乏食,又数百人仰食其土,则民不胜其困,且非世祖旧制。’帝曰:‘先请立者以卿言,今请罢亦以卿言,其准世祖旧制,速遣使往罢之。’”武宗撤回征东行省的元人官吏之后,征东行省的长官只任命高丽王一人为丞相,其下平章政事、左右丞、参知政事等官职基本是缺而不任,5下属机构的官员一般由高丽人来担任。6这以后元朝对征东行省奉行“因俗而治”的统治政策,直至元末未有变化。

征东行省由于具有羁縻统治的特殊性质,其下属机构的设置、官员的任免以及行省的职能与元朝内地行省也有所不同。元顺帝至正十六年(1356),高丽恭愍王遣政堂文学李仁复如元的上表中论及了征东行省的设置及相关的事情:

?……切惟世皇(元世祖)征东,令国王为丞相,行省官吏,委国王保举,不入常调,非他行省比。其后续立都镇抚司、理问所、儒学提举司、医学提举司。比来省官皆托妇寺,滥受朝命,擅作威福。小邦有监察司、典法司,掌刑听讼,纠正非理,而省官听人妄诉,拘取诸司所断文卷,以是为非,莫敢谁何,人疾之如狼虎。况今省官有与逆贼谋者,愿自今其左右司官,令臣保举,勿蹈前弊。其理问所等官司,一切革去。世皇东征日本时,所置万户中军、右军、左军耳。其后增置巡军、合浦、全罗、耽罗、西京等万户府,并无所领军,徒

1《高丽史》卷31《忠烈王世家》。高丽完全恢复原有的奴婢之法是在两年后,据《高丽史》卷32《忠烈王世家》忠烈王二十八年(元大德六年,1302年)正月,高丽王“命田民辨正都监,籍阔里吉思所断奴婢为良者,归之本主。”

2《高丽史》卷125《宋玢传》

3《元史》卷20《成宗纪》记载为五年,当为四年之误。《高丽史》卷32《忠烈王世家》记载阔里吉思被罢官的时间,是1301年(元成宗5年,忠烈王27年)3月。

4《元史》卷174《郭贯传》,《高丽史》卷32《忠烈王世家》33年5月。

5元顺帝时曾任命皇后奇氏兄奇辙为征东行省参知政事。(参见《高丽史》卷131《奇辙传》)元顺帝皇后奇氏是高丽人,这是唯一的特例。

6史籍中,在高丽忠肃王、忠惠王、恭愍王时期,还可以见到元人任征东行省下级官吏的记载。参见[日]北村秀人《高麗K於1κ征東行省K??Φ》一文中的表一,《朝鮮学报》第三十二辑,昭和三十九年(1964)七月。

佩金符,以夸宣命,召诱平民,妄称户计,勒令州县,不敢差发,深为未便。如蒙钦依世祖皇帝旧制,除三万户镇守日本外,其余增置五万户府及都镇抚司,乞皆革罢。朝廷使臣及府寺院监司所差人吏,多是小邦之人,不务宣上德意,专要夸耀乡闾,威福自恣,恩仇必报,屈辱宰相,凌犯国主,经年不还,增娶妻妾,无恶不为。……?1

将上述记载的内容与《元史》、《高丽史》、《高丽史节要》等史籍资料相印证,可知征东行省的下属机构有:左右司、都镇抚司、理问所、儒学提举司、医学提举司等,与元朝内地行省相同机构的职能既有相同的方面,也存在不同的方面。2

左右司,是掌管行省日常事务的机构,设官与内地行省基本相同,置“郎中二员,从五品。员外郎二员,从六品。都事二员,从七品。”3下属官吏有掾史、宣使、译史(通事)等。征东行省左右司的特殊职掌,一是传达或秉承元朝的旨意在高丽国行事,如元泰定帝时期,高丽国西北的辽阳行省曾有流民进入高丽国辖区内,《国王与中书省请刷流民书》记载:元朝为使这些流民返回原住地,多次“朝廷特遣使臣,与辽阳省及征东委官,会刷归之”。4二是转交高丽国百官给元朝的上书,如高丽忠肃王后八年(1339)三月,高丽王卒。六月,“(高丽国)耆老权溥等上书行省,请复立前王(忠惠王),行省以其书转达中书省。”5左右右司在行省中的地位十分重要,如高丽忠惠王所说:“事天子,行省实主之,左右司非其人,事或慢且失礼,责之何及。”6

都镇抚司,是掌管军务的机构。《元史·兵志》记载:“遇方面有警,则置行枢密院,事已则废,而移都镇抚司,属行省。”都镇抚司长官为都镇抚、副都镇抚。7在征东行省,元世祖时期为东征日本,在高丽国置万户中军、右军、左军。其后增置巡军、合浦、全罗、耽罗、西京等万户府。按照元朝制度,没有战争的时期,诸万户府由行省都镇抚司掌领。征东行省诸万户府中,元世祖时期为镇守日本设置的中军、右军、左军是领军的机构,其长官是元人还是高丽人,没有见到明确记载。后置的巡军、合浦、全罗、耽罗、西京等万户府,“无所领军,徒佩金符”,其长官主要是高丽人,如《高丽史》记载,高丽忠烈王十九年(1293),元以“李之氐为奉直大夫、合浦等处镇边万户府副万户、行中书省副镇抚”。8理问所,是掌管法律诉讼的机构,理问所下设有监狱。置“理问二员,正四品,副理问二员,从五品,知事一员,提控案牍一员。”9征东行省的理问所掌理的法律诉讼案件,一是受理行省属官或高丽国官员犯罪案件,如巡军千户申青品行不端,且得罪时为世子的忠惠王,及“忠肃薨,忠惠立,令权省洪彬囚青于理问所,命耆老府院君权溥等,疏青罪”,告行省其诸种罪行,“行省录其书,授金永煦呈中书省”。10二是受理高丽国民投诉的案件,《稼亭集》记载高丽忠肃王时期,“国法渐弛,民风益薄,自相变乱,而争告讦,省吏之执通制者,则曰:‘普天之下,莫非王土。’国臣之持旧法者,则曰:‘世皇有训,不改土风。’于是,出比入此,趣轻舍重,皆有所说,莫可适从。”行省执法以元朝法律为准,元法与高丽国法律不同,致使一些人钻空子,由于行省的特殊地位,“于用刑之际,绳之以元朝之法,则(高

1《高丽史》卷39《恭愍王世家》5年10月条。

2《元史·百官志》记载元朝内地行省属官设有:“检校所,检校一员,从七品;书吏二人。照磨所,照磨一员,正八品。架阁库,管勾一员,正八品。理问所,理问二员,正四品;副理问二员,从五品;知事一员,提控案牍一员。都镇抚司,都镇抚一员,副都镇抚一员。”

3《元史》卷91《百官志》

4《拙藳千百》卷2

5《高丽史节要》卷25

6《牧隐集·文藳》卷19《唐城府院君洪康公墓志铭》

7《元史》卷91《百官志》

8《高丽史》卷30《忠烈王世家》

9《元史》卷91《百官志》

10《高丽史》卷124《申青传》

丽)有司拱手而不敢言”。1三是受理高丽国处理不当的案件,如《高丽史·奇辙传》记载,高丽忠穆王时期,“(奇)辙族弟三万,亦倚势,恣行不法,夺人土田,整治都监杖下巡军,逾两旬死,其妻诉行省,理问所囚都监官徐浩等。”2理问所有权更改高丽国司法机关的判决,决,因此会出现省官滥用职权的事情,上面引用的李仁复上表中也提到了这一点:“小邦有监察司、典法司,掌刑听讼,纠正非理,而省官听人妄诉,拘取诸司所断文卷,以是为非,莫敢谁何,人疾之如狼虎。”

儒学提举司,是掌管学校、科举之事的机构。元世祖至元二十六年(1289)九月,“置高丽国儒学提举司”。3《元史·百官七》记载:“儒学提举司,秩从五品。各处行省所署之地皆置一司,统诸路府州县学校,祭祀教养钱粮之事,及考校呈进著述文字,毎司提举一员,从五品。副提举一员,从七品。”征东行省的儒学提举司并不是具体管理高丽诸路府州县学校、祭祀教养钱粮之事的机构,而是倡导儒学,选拔参加元朝科举人选的机构。《高丽史·忠烈王世家》记载,高丽忠烈王二十七年,征东行省左丞耶律希逸“尝以国学殿宇隘陋,甚失泮宫制度,言于王,遂新文庙,以振儒风。”北村秀人认为儒学提举司掌管征东行省的乡试,选拔参加元朝科举会试的人选。高丽忠肃王元年(1314)正月,“元以行科举遣使颁诏。”三月“元中书省移牒科举程式。”二年春“(元)赐朴仁干等及第,遣仁干等三人应举于元。”4《元史》卷81《选举志》“行省一十一,河南、陜西、辽阳、四川、甘肃、云南、岭北、征东、江浙、江西、湖广。宣慰司二,河东、山东。直隶省部路分四,真定、东平、大都、上都,天下选合格者三百人赴会试。”征东行省参加元朝会试的名额为蒙古、色目、汉人各1人,共3人。实际上,征东行省历年参加元朝会试的都是高丽人。关于征东行省选拔赴元参加会试人选的方式,北村认为,当时高丽国实行独自录用政府官吏的考试,儒学提举司是从高丽国科举及第者中选拔赴元参加会试的人选。5

医学提举司,掌管医药疗治事宜的机构。《元史·百官四》记载:“医学提举司,秩从五品。至元九年始置,十三年罢,十四年复置,掌考校诸路医生,课义试验,太医教官,校勘名医撰述文字,辨验药材,训诲太医子弟,领各处医学提举一员,副提举一员。”征东行省的医学提举司是如何实行职权,其职掌有何特别之处,由于尚未见到相关史料,只能姑且存疑。

征东行省下属机构官员的任免与内地行省不同,如前举史料所言,征东行省,“令(高丽)国王为丞相,行省官吏,委国王保举,不入常调,非他省比。”6征东行省一般官员的任任命程序,是由行省丞相(高丽王)向元廷保举任官人选,奏请元廷批准备案,所任官员通常是高丽人。如高丽人李榖“征东先丞相(忠肃王)夙知其才,举以闻于朝,至元丁丑(1337),除本省理问。”7《高丽史·金镛传》记载:“恭愍以元子入元宿卫,(金)镛侍从有劳,累迁迁大护军。及即位,授鹰扬军上护军,奏为行省员外郎。”出任行省官职的高丽官员,往往是从高丽国官职转迁任职,有的任行省官职后,免去原高丽官职,有的则同时还兼任高丽官职。

征东行省在高丽国具有居高临下的特殊位置,这使得一部分行省官员“滥受朝命,擅作威福”。8《廉悌臣神道碑》曰,忠肃王时,廉悌臣“为郎中征东,时同僚颇弄威福,悌臣极极力争之,多所裁抑田民词讼,悉还攸司。”9恭愍王时,“行省官多征求州郡,宜(宣)使

1李榖《稼亭集》卷1

2《高丽史》卷77《百官二》记载:整治都监为忠穆王三年设置,掌分道量田之事。

3《元史》卷15《世祖纪》

4《高丽史》卷34《忠肃王世家》

5[日]北村秀人《高麗K於1κ征東行省K??Φ》,《朝鮮学报》第三十二辑,昭和三十九年(1964)七月。6《元史》卷91《百官志》亦云:征东行省“以高丽王兼领丞相,得自奏选属官。”

7《稼亭集》卷9“送揭理问序”

8《高丽史》卷39《恭愍王世家》5年10月条。

9《牧隐集·文藳》卷15《廉悌臣神道碑》

严淑到永州、河阳收公廨田税,又敛综布六百匹,驿输于京。王闻之,召(金)镛责曰:‘省吏出外,其禁已久,何玩法扰民。’下淑巡军狱,寻释之。”1这些恣意妄为的行省官员有的被绳之以法,但仍有弄威福者,被高丽人“疾之如狼虎”。

元朝末年,高丽恭愍王在位期间,征东行省作为元朝特殊行政区的职能被高丽国自行取消,高丽国又恢复到原来内属国的地位。

高丽恭愍王即王位时,元朝国势已经衰落,元顺帝沉湎淫乐,不理朝政,统治集团内部相互倾轧党争不断,统治日益腐败,民不聊生。至正十一年(1351)爆发了红巾军起义,迅速发展为大规模的农民战争,元朝统治已经处于风雨飘摇之中。在这种形势下,恭愍王决意逐渐脱离元朝的控制,走独立发展的道路。1356年(元顺帝至正十六年、高丽恭愍王五年)3月,“罢征东行中书省理问所。”10月,在高丽使臣李仁复的上书中告知元廷,高丽已将征东行省“理问所等官司,一切革去”。又向元廷请求:“蒙钦依世祖皇帝旧制,除三万户镇守日本外,其余增置五万户府及都镇抚司,乞皆革罢”;“(元朝)枢密院所差体复使亦宜停罢;宣徽院、资政院、将作院、大府监、利用监、太仆寺诸衙门所差人吏,一切禁断。其方物可充用度者,明立额数,听本国自献。”2理问所与都镇抚司是征东行省的诸机构中涉及及高丽国军事、行政事务较多的部门,这两个机构及所属的5各万户府撤销后,征东行省的职能实际上转变为以迎送元使为主的机构。同时,又禁止元廷各官司派遣来高丽所取物品的官使,由高丽国向元廷供奉方物。从而使高丽国与元朝的关系,由特殊政区恢复到行省设置以前的内属国。在高丽国内,恭愍王对治国政策也进行了一系列变动,这年6月,“停(元朝)至正年号”。37月,“改官制”,恢复了设置征东行省以前的“中书门下省,别立尚书省”,与六部制度,4表现出欲独立发展的姿态。

然而,此时高丽国的内忧外患不断,东南海域有倭寇的侵扰,西北地区有红巾军入境活动,国内又有倚仗元顺帝奇皇后(高丽人)的支持反对恭愍王的势力活动。在这种形势下,恭愍王十年(1361)九月,高丽国“复置征东行省”。5这表明恭愍王还需要以元朝为后盾,在国内确立权威,稳定统治。《高丽史》记载,恭愍王十八年(1369,明太祖洪武二年)“三月癸卯,元遣使进王为右丞相。甲寅,遣同知密直司事王重贵如元贺圣节。”6此时元朝已经经灭亡,高丽国还与逃往中的元廷保持着臣属关系,接受元廷授予的征东行省长官的称号。然而,高丽恭愍王十年重新恢复的征东行省,但其原来所具有的地方行政区的基本职能并没有恢复,与恭愍王五年以前的征东行省有很大的差别,对于元朝来说征东行省已经名存实亡。

总之,元世祖至元二十四年(1287)至元顺帝至正十六年(1356),元朝在高丽国设置的征东行省,使高丽国成为元朝的一个特殊行政区,强化了元朝对高丽国的统治关系,故《元史·地理志》曰,“高丽守东藩,执臣礼惟谨,亦古所未见。”

(本文发表于《社会科学战线》,2006年第6期)

1《高丽史》卷131《金镛传》

2《高丽史》卷39《恭愍王世家》5年5月、10月条。

3《高丽史》卷39《恭愍王世家》5年6月条。

4《高丽史》卷39《恭愍王世家》5年7月条,卷76《百官一》。

5《高丽史》卷39《恭愍王世家》9月条。此次当恢复恭愍王5年革罢征的东行省理问所、都镇抚司等机构。

6《高丽史》卷41《恭愍王世家》18年3月条。

朝鲜半岛问题的由来及其原因

近年来,以朝鲜核武器问题为中心展开的朝鲜与美国、日本、韩国之间的争端,加剧了朝鲜半岛的紧张局势,已经构成了对亚太地区和平与稳定的现实威胁,也使朝鲜半岛局势重新成为国际社会关注的焦点。那么,朝鲜半岛问题的由来及原因是什么呢? 朝鲜半岛问题的产生要追溯到上个世纪后期日本对朝鲜的占领。1868年,日本成功地进行了“明治维新”,从此,走上了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由于日本国土狭小,资源匮乏,无法满足资本主义发展的需要,于是就通过大肆向外扩张来解决这一矛盾。这样,日本首先把侵略的矛头对准了一衣带水的邻邦——朝鲜。 朝鲜半岛位于亚洲大陆东北部,背靠大陆三面环海,东南隔朝鲜海峡与日本列岛对峙,西濒黄海与中国的辽东半岛和山东半岛相望,北界中国,东北端与俄罗斯相接,它介于中、俄、日之间,地处东北亚核心。朝鲜半岛如此重要的战略位置,早已使日本垂涎三尺。因此,日本要把朝鲜半岛作为其向亚洲大陆扩张的一块垫脚石。首先占领朝鲜半岛——进而入侵中国的东北和整个中国——最终称霸亚洲,这是日本大陆政策的中心内容。1876年,日本强迫朝鲜当局签订了不平等的《江华条约》,从此,对朝鲜入侵不断深入。 19世纪中后期,沙俄也加紧在东北亚地区扩张,从而加剧了俄国与日本的矛盾,为了争夺中国东北和朝鲜的霸权,最终导致了1904年~1905年的日俄战争。日本获胜,排挤了沙俄在朝鲜半岛的势力。这样,从1905年起,朝鲜成为日本的保护国。从此,朝鲜既是日本帝国主义的原料基地、商品市场,又是其准备发动侵华战争的兵站基地。从1910年到1945年,在日本占领朝鲜半岛的35年时间里,日本用强盗的方法不仅大肆掠夺朝鲜的人力资源和物质资源,而且为了保证从朝鲜通往大陆的军需输送和战时通讯的畅通,大规模扩建铁路,在战略要地疯狂地新建或扩建飞机场。直到日本无条件投降后,朝鲜才从日本殖民者的奴役下解放出来。但与此同时,朝鲜半岛又成为美国和前苏联争夺世界霸权的舞台。 (二) 还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之前,美、英、苏等大国就早日结束战争和战后势力范围划分召开了一系列会议,其中在开罗会议和菠茨坦会议上都提到关于朝鲜独立的问题,并提出由四国托管建立临时民主政府的主张。但最终由于美苏两国只从各自利益出发,在这上问题的具体实施办法上产生严重分歧,使得朝鲜独立的提议遭到搁浅。而随着反法西斯战争的推进,美苏两国加紧了在朝鲜半岛势力范围的争夺。 1945年8月8日,苏军对日宣战。8月15日,苏联红军就打到朝鲜北部,迅速解放了朝鲜北部的领土,并向朝鲜南部挺进。朝鲜半岛形势的快速发展,使美国大吃一惊,它没能料到日军在朝鲜败退的这么快。由于美国当时正在太平洋上与日本作战,想尽早在日本本土登陆受降排除苏联参加占领日本的可能性。因此,还无法分身到朝鲜半岛抢夺地盘。但它又担心朝鲜半岛完全落入苏联手中,因为在美国看来占据朝鲜半岛的意义十分重大,占据朝鲜半岛标志着美国的力量不只是停留在太平洋上,而是已在亚洲大陆登陆。因而,朝鲜半岛是美国向亚洲大陆进攻的“战略据点”和“前哨阵地”。 朝鲜半岛对于美国的利益如此重要,如果任其落入苏联手中,对于美国来说则是重大损失。因此,为了阻止苏军控制整个半岛,美国提出以北纬38度线划分美、苏受降区的提议。由于斯大林想以其在朝鲜半岛的让步换取日后对日本北海道的占领,所以对美国的提议不仅没有提出异议,而且在美军登陆后,苏联红军还主动撤出了“三八线”以南地区。 当美、苏军队分别进驻朝鲜半岛南北两侧后,朝鲜半岛实际上已处于被分割状态。南北间物资交流被禁止,铁路交通被切断,通讯联系被中止,双方各自按照不同的意识形态对占领区进行管辖。苏军要在朝鲜北部继续实现它打到哪里就在哪里建立同它相类似的社会制度的愿望,因此帮助朝鲜北部建立各级人民委员会作为地方政权机构,并筹备建立朝鲜人民民主政府。而美国占领军不顾朝鲜人民的意愿,更不考虑朝鲜人民多年来备受欺凌的情感,断然采取依靠原来的日伪人员维持现状的反动政策。美国扶植亲美的李承晚为统治朝鲜南部的代理人,并在1947

元代行省制特点和历史作用

元代行省制特点和历史作用行省制是蒙元统治者在行政区划和政治制度方面留给后世的一份重要遗产。自元行省始,行省三司督抚的高层督政区体制较稳定地确立了下来。然而,元代行省制的特点与历史作用究竟如何?人们的看法不尽相同。笔者认为,元行省制是古代多民族统一国家发展壮大过程中中央与地方权力结构不断调整、完善的产物。它并非单纯的中央集权或地方分权。元行省制的历史价值在于:它创立了一种以行省为枢纽,以中央集权为主,辅以部分地方分权的新体制。该体制有三个特点:行省性质具有两重性又长期代表中央分驭各地,主要为中央收权兼替地方分留部分权力,所握权力大而不专。元行省制引起了13、14世纪中央与地方权力结构的较大变动,对元代社会和后来的明清、近代影响至深。 (一)行省的两重性质和代表中央分驭各地的使命 元行省的性质与使命,需要从行省的设置、演化过程谈起。 元代行省是行中书省的简称,其渊源可追溯到魏晋隋唐的行台和金代行尚书省。蒙古国时期,燕京、别失八里、阿母河三断事官及归降的金朝官吏、军阀等,也称为行尚书省或行省。不过,这些都算不上严格意义上的行省。忽必烈建元朝后,正式在朝廷设置中书省总领全国政务,时称"都省"。不久,又沿用前朝旧例,频繁派中书省宰执带相衔临时到某一地区负责行政或征伐事务。如中统和至元前期的陕西四川行省、河东行省、北京行省、山东行省、西夏中兴行省、南京河南府等路行省、云南行省、平宋战争前后的荆湖行省、江淮行省等。其

中,设立于至元十年(127年)的云南行省等,已带有地方最高官府的色彩。就是说,这一阶段的行省已显现朝廷派出机构与地方最高官府的两重性端倪。只不过此类两重性仅表现在云南等少数行省范围内,多数行省的性质仍然是朝廷的临时派出机构。 大约在世祖末成宗初,随着江浙、湖广、江西、陕西、四川、甘肃、辽阳、河南等行省的改置或增设,行省逐渐演化为常设的、固定的地方最高官府。几乎与此同时,元廷又对行省的名称、品秩、事权作了重要调整:其一,"嫌于外重",一律取消中书省宰执"系衔" ;其二,降行省品秩为从一品,通常以平章政事二名为长官、少数行省特许增置左丞相一员,但品秩仍比都省低一级;其三,江南等处行枢密院并入行省,实行"絜兵民二枋而临制于阃外" 的体制。这三项举措大体奠定了行省作为地方常设机构的规模和权力框架。 需要特别指出的是,行省演化为固定的地方官府,是指其主要性质而言。即使上述演化完成以后,行省仍长期保留着朝廷派出机构的某些原有性质。许有壬云:"都省握天下之十省分天下之治"。虞集说:"国家置中书省以治内,分行省以治外" 。《元史o百官志七》也说:"行中书省……掌国庶务.统郡县,镇边鄙,与都省为表里。"以上三处明言行省"分天下之治","掌国庶务",且与朝廷都省互为"表里",密切相连。另,终元一代,行省官一直属于"内任"官。元未柳贯、孙作、虞集称行省为"外廷"、"政府"和"外宰相" 。这些都显示:世祖、成宗朝以后行省仍具有地方最高官府和朝廷派出机构的两重性质,其代表中央分驭各地的使命依然如故。与世祖前期行省的两重性质不同的是,

形势与政策-朝鲜半岛局势

《形势与政策》课程作业 题目:朝鲜半岛局势及走势 年级: 专业: 学号: 姓名:

朝鲜半岛局势及其走势 摘要:2010年朝鲜半岛局势可谓云变幻,3月份的天安号事件、11月的朝韩炮击事件是的朝鲜半岛局势陷入一种扑朔迷离的状态,而充斥全年的军事演习更是为本就紧张万分的居室平添许多火药味。除此之外,在朝核六方会谈之后,朝鲜核问题一度成为世界关注的焦点。在和平与发展成为当今世界的主题的大背景下,朝鲜半岛的局势日益紧张,而在未来,朝鲜半岛又将呈现出怎样的走势?作为邻国的中国,将应该怎样面对朝鲜问题?然而,当今世界,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是每个国家、每个人义不容辞的责任。 关键词:朝鲜半岛天安号事件炮轰事件核问题紧张局势未来走势朝美关系利益冲突中国安全和平统一 2010年注定是不平静的一年,2010年3月26日,韩国“天安”号警戒舰在黄海朝韩两国争议海域白翎岛和大青岛之间巡逻,在川味发生不明原因爆炸后与21点45分沉没,造成46名船员遇难,仅有58名船员获救。此次事件发生之后,各方反应不一。然而,在2010年末,朝鲜半岛又发生了一件影响力不亚于天安号时间的朝韩炮轰时间。11月23日,来自遭到炮击的延坪岛的游客抵达韩国仁川港。韩国歌朝鲜当日下午再有争议的“北方界线”附近发生交火。与此之外,朝鲜核问题也一度成为世界关注的焦点,朝鲜核试验正威胁世界的和平与安全。 朝鲜半岛局势一直都扑朔迷离,错综复杂,始终是人们关注的一个热点。朝鲜半岛局势一方面是由半岛内部南北关系的因素所决定;另一方面也受半岛外部因素(美、日、中、俄几个大国)的影响,总体来说,在诸多力量及因素的作用力下朝鲜半岛当前局势呈现出“多重转型交织”的特征。然而,在此特征之下朝鲜半岛的局势又呈现怎样的走向?本文拟对目前朝鲜半岛的局势及未来走向作一简要的分析。然而同时,对于中国来说,我们要在保持发展的情况下积极减少摩擦,但不意味着退缩和放弃我国利益,我们应该在保证我国权益的情况下追求和平。 一.朝鲜半岛局势特点

元代行省制度&汉代中外朝制度

元代行省制度 行省制度源于魏晋时的行台,当时为中央政权处理军国大事时的临时派出机构。金朝曾在边境广置行台尚书省。蒙古人入主中原时仿金制,设行尚书省统辖一个大区的路府州县,演变成地方最高政治机构。元世祖中统年间,尚书省并入中书省,地方机构也改称行中书省,简称行省。从此,地方政治制度进入划省而治的阶段。 元代行省置丞相、平章、左右丞、参知政事,其行政机构名称和官吏品秩与中枢相等,凡一省军国大事无所不领。行省辖区不仅地域辽阔,且省界犬牙交错,使其无山川险阻可依,北向门户洞开,形成以北制南的军事控制局面。因这一措施有助于防止地方割据,故为明、清所继承。元行省所辖路府州县无固定统属关系,随意性很大。有些行省与路之间还设道,属监察性质。为加强控制,元在路府州县均设蒙古事务官“达鲁花赤”,监督各级官吏,执掌最高权力。县以下设村社和里甲,常由蒙军驻村社实行军事统治。里长通常为蒙古人、色目人,衣食由居民供应,成为当地的最高主宰。由此使民族矛盾与阶级矛盾更加激化,导致元末农民大起义。 汉代中外朝制度 中朝即内朝,由皇帝左右的亲信近臣所构成;外朝又称外廷,指丞相、御史大夫和九卿组成的官僚机构。 西汉初年,由于历史的原因,丞相多由功臣列侯充任,权力极大。他们既能参与制定国家重要政令、辅佐皇帝总管全国政务,又能督察中央百官和地方二千石郡守、王国相。丞相权力的强大影响皇帝的集权。汉武帝时,为了限制丞相的权力,加强专制皇权,提拔了一批中下层官员,作为自己的高级侍从和助手,替他出谋划策,发号施令。这样,在宫廷内逐渐形成了新的决策机构——中朝。由尚书、侍中、常侍等组成中朝之职。以丞相为首组成的官僚机构则逐渐成为执行一般政务的机关——外朝。自从中外朝分立之后,中朝决策,支配外朝,丞相的权力日益转移到中朝。和皇帝最为亲密的宦官、外戚,很容易变为中朝的主宰。元帝时,宦官弘恭、石显,即以中书的身分专断国政;哀、平之世,外戚王氏相继把持中朝,终于酿成新莽代汉的结局。东汉文献中已不大提到中外朝,但中外朝仍然存在,而且还有所变化。光武帝、明帝时吸取西汉覆亡的教训,对功臣、外戚防范甚严,不许他们进入宫禁,竭力把权势揽在自己手中。外朝的三公成为备员,中朝的尚书的地位便更加重要。章帝以后,在位者多为女主、幼君,依靠外戚宦官治理朝政,他们逐渐取代尚书而成为中朝的支柱。 汉武帝作为一位有作为的帝王,在政治体制上开设中、外朝,形成两个官僚系统:一个是由大将军、尚书等组成的中朝,又称内朝或内廷,是决策机关;一个是以丞相为首的外朝,是政务机关。 中、外朝体制形成的根源在于汉初政治制度本身所存在的矛盾,换言之,它是君权与相权斗争的产物。汉初承袭秦制,以丞相辅佐皇帝,丞相权势之大,到了无以复加的地步。这种形势在汉武帝即位之初仍然没有什么改变。他即位不久,丞相田蚡掌握任免大小官吏的大权,可谓权倾朝野。汉武帝对此十分不满。一日,田蚡入宫奏事,武帝问他:"君除(任命)吏尽未?吾亦欲除吏!"仅一语便表明武帝不满丞相权柄之重,决心削弱相权,建立中朝。

朝鲜半岛局势对世界格局的影响

朝鲜半岛局势对世界格局的影响 外10.6班郭雨(0904010107) 半岛局势发展到现在,世界舆论几乎全部对准了朝鲜炮轰,包括中国虽然低调,却做出了多年以来从未做的很多实质性的举动,如停油、封帐户等。虽然各国都对朝鲜的这一举动都是反对的,但动机却完全不一样。核武是大国之间的筹码,坚持核不扩散也是美国的一贯立场,美国反应很正常;韩国反对也是很好理解的,不但存在现实的核危胁,也对韩国主导半岛统一的想法造成了重大挑战。因为半岛统一问题是韩朝都明确的事,关键是谁统一谁的问题,有了核武,足以抵消韩国在常规武器上的任何优势,进而对谁主导统一产生重大影响;日本也有现实危胁的问题,但安倍政府恐怕考虑的是怎样好好利用这一事件提升日本的国防,为日本扩军找借口,日本人一贯有利用偶发事件为自己所用的传统;中国反对,应该是从自身国家安全考虑的,想想自己身边出了一个有核国家,那我们的国家安全呢?另外,核武会不会成为朝鲜向中国讹诈的又一张牌呢?所以中国对决反对。 但就朝鲜本身来说,核武是必须发展的。想想当年主席说:原子弹,一万年也要搞出来!就可以理解朝鲜领导人现在的心情了。朝鲜在朝鲜战争以后创造了“东亚奇迹”,其经济发展速度甚至比同样是“东亚奇迹”的日本还要高,至70年代末期该国就已经实现全民免费医疗了,但也因为经济高度依赖苏联,而导致在苏联崩溃后,国家经济一落千丈。不要以为朝鲜不想开放,而是没法开放。船小好掉头,越南、蒙古这些社会主义国家在苏联崩溃后,相继进行了靠近西方的政治经济改革,朝鲜也已建成了针对中国人的赌场,还有先罗特区和开城工业园。但是朝鲜不具备越南、蒙古的外部条件,因为从法理上讲朝鲜和以美国为首的“联合国军”还处于战争状态中的停战期间!朝鲜还不被以美国为首的西方社会承认,国家安全尚存危险,何谈开放?因为开放最主要的还是要面对西方国家,难道要放敌国进来颠覆政权?而随着经济实力的差距越来越大,鲜韩军事实力对比差距也会越来越大,被韩国统一的可能性大增,朝鲜当局唯一的办法就搞核弹,利用核威摄防止这种情况的出现。当然,朝鲜当局搞核武,不光光仅仅是这些,我个人觉得朝鲜弄这么大动静就是要美国关注自己,进而利用手中的这张牌和美国签定和平协议,停止战争状态,得到西方世界的认同,为本国创造出良好的生存环境。 美国一直拒绝对朝鲜签定和平协议,而且一直在忽悠朝鲜。轻水反应堆的事,朝鲜一直严守弃核承诺,整整被美国忽悠了7年!美国从未认真想到按协议办事,一直在拖。如果美国同意和朝鲜签定和平协议,朝鲜问题不至于弄成现在这么复杂。美国不签和平协议肯定是从美国利益考量,正因为朝鲜的存在和战争状态的延续,美国才有理由驻军韩国,而且是韩国人求他们,驻军韩国部分是朝鲜因素,更重要的恐怕是针对中、俄的。适度的让朝鲜发飚,意在提醒韩国人,离开了美国这个带头大哥,单你韩国是玩不转的。据说几次核试都是伊朗人在场,朝鲜难道真有核武“商业化”打算?这对美国的刺激应该很大吧。 中国在本次事件态度一直很明确:朝鲜必须弃核,从动真格的程度上就应该看出来。但对朝鲜又不能刺激过大,必竟人家离我们这么近而且也的确有了核武!这是真正考量中国政治家们政治智慧的时候了。从目前朝鲜突然偃旗息鼓的情况

对元朝行省制的认识

元朝行省的基本特点与评价 有元一代,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得到进一步巩固和发展。其中,最突出的表现就是行省制度的开创,它为后世提供了借鉴,成为今天省制的模板,是统治者在行政区划和政治制度方面留给后世的一份重要遗产,七百年来它给中国社会带来的影响既深且巨。行省制度的开创与统治阶层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它是为统治者服务的。同时,它又有自身的特点所在。这些决定着它的性质不是单一的。下面就行省的特点做进一步论述。 (一)基本特点 忽必烈建立元朝后,面对“旧俗”与“汉法”之争,采取了先进的汉法,在中央设置中书省总领全国政务,时称“都省”。因机构设置在京师大都,故此得名。一方面,中书省是中央最高行政机构,相当现在的国务院,管理全国事务。另一方面,它与前代中书省的根本不同之处在于它还管理地盘。当时称它所管辖的河北,山东等地为腹里。它的二重属性由此初见端倪。中书省设立不久,又沿用前朝旧例,频繁派中书省宰执带相衔临时到某一地区负责行政或征伐事务,这就是行省的由来,行省是行中书省的简称。元朝除中书省之外,又设立了11个行省,如四川行省、河南江北行省、岭北行省、征东行省等。开始这些行省是朝廷的临时派出机构,行(署理、代理)中书事,后来逐渐演化为常设的固定的地方最高官府,即便如此行省仍长期保留着朝廷派出机构的原有性质,如许有壬云:“都省握天下之机,十省分天下之治。”(《至正集》卷三二《送蔡子华序》)《元史·百官志七》也说:“行中书省……掌管庶务,统郡县,镇边鄙,与都省互为表里。”以上二处明言行省“分天下之治”,“掌国庶务。”且与朝廷都省互为“表里”,密切相连。此外,终元一代,行省官一直属于“内任”官。(《元典章》卷七吏部一,职品)元末柳贯、孙作、虞集又称行省为“外廷”、“政府”和“外宰相”。(《柳待制集》卷一七《江浙行省左右司题名序》;《沧螺集》卷二《送淮南省掾梅择之序》;《道园类稿》卷四三《靖州路达鲁花赤鲁公神道碑》)这些都说明了它具有中央派出机构和地方官府的双重属性。 元代蒙古族作为少数民族入主中原,要维持对全国范围的有效控制,维持其特权,势必加强地方事权,以便应付地方反抗,而且元代地域辽阔,若仍以宋、金三司分权形式,势必造成中枢机构管理的困难和地方行政的不便,也不利于地方职能的发挥。普遍意义上讲,以往地方行政机构其职能多数是为了管理的行政事务,安抚百姓,防止暴动,为中央管理户籍,征收赋税。元朝也不例外,然而行省的设置又有其特点,到底是为朝廷办事的。如面对“生齿繁夥,物产富穰,水浮陆行”、“土赋居天下十六七”(《金华集》卷八《江浙行中书省题名记》《安雅堂集》卷九《浙省题名记》)的江浙、湖广、江西三行省则以搜刮财富为基本宗旨,其治所往往设在便于与朝廷联络和指挥的水陆交通要冲,而不置于该行省的中心地带。位于中原、关中及西南边境的陕西、四川、云南、河南行省,则往往以控制军事重镇为重心。至于“太祖肇基之地”“诸王星布棋列”(《元史》卷三一《明宗本经》)的岭北、辽阳行省则以“防范蒙古诸王,控制蒙古部

朝鲜半岛问题的由来和未来

朝鲜半岛问题的由来及未来 姓名:xx 学号:xx 摘要:本文主要讲了朝鲜半岛问题的由来及未来的问题,对朝鲜半岛及其周边局势以及半岛和平问题有深刻的认识,最近朝鲜半岛的局势十分动荡不安,非常不太平,战争一触即发。包括我国在内的世界各国都十分关注半岛局势的发展,对于半岛局势的未来还是扑朔迷离。关键词:朝鲜半岛由来未来 一.朝鲜半岛问题的由来 (一)朝鲜半岛问题的产生要追溯到上个世纪后期日本对朝鲜的占领。1868年,日本成功地进行了“明治维新”,从此,走上了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由于日本国土狭小,资源匮乏,无法满足资本主义发展的需要,于是就通过大肆向外扩张来解决这一矛盾。这样,日本首先把侵略的矛头对准了一衣带水的邻邦——朝鲜。 朝鲜半岛位于亚洲大陆东北部,背靠大陆三面环海,东南隔朝鲜海峡与日本列岛对峙,西濒黄海与中国的辽东半岛和山东半岛相望,北界中国,东北端与俄罗斯相接,它介于中、俄、日之间,地处东北亚核心。朝鲜半岛如此重要的战略位置,早已使日本垂涎三尺。因此,日本要把朝鲜半岛作为其向亚洲大陆扩张的一块垫脚石。首先占领朝鲜半岛——进而入侵中国的东北和整个中国——最终称霸亚洲,这是日本大陆政策的中心内容。1876年,日本强迫朝鲜当局签订了不平 等的《江华条约》,从此,对朝鲜入侵不断深入。 19世纪中后期,沙俄也加紧在东北亚地区扩张,从而加剧了俄

国与日本的矛盾,为了争夺中国东北和朝鲜的霸权,最终导致了1904年~1905年的日俄战争。日本获胜,排挤了沙俄在朝鲜半岛的势力。这样,从1905年起,朝鲜成为日本的保护国。从此,朝鲜既是日本帝国主义的原料基地、商品市场,又是其准备发动侵华战争的兵站基地。从1910年到1945年,在日本占领朝鲜半岛的35年时间里,日本用强盗的方法不仅大肆掠夺朝鲜的人力资源和物质资源,而且为了保证从朝鲜通往大陆的军需输送和战时通讯的畅通,大规模扩建铁路,在战略要地疯狂地新建或扩建飞机场。直到日本无条件投降后,朝鲜才从日本殖民者的奴役下解放出来。但与此同时,朝鲜半岛又成为美国和前苏联争夺世界霸权的舞台。 (二)还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之前,美、英、苏等大国就早日结束战争和战后势力范围划分召开了一系列会议,其中在开罗会议和菠茨坦会议上都提到关于朝鲜独立的问题,并提出由四国托管建立临时民主政府的主张。但最终由于美苏两国只从各自利益出发,在这上问题的具体实施办法上产生严重分歧,使得朝鲜独立的提议遭到搁浅。而随着反法西斯战争的推进,美苏两国加紧了在朝鲜半岛势力范围的争夺。 1945年8月8日,苏军对日宣战。8月15日,苏联红军就打到朝鲜北部,迅速解放了朝鲜北部的领土,并向朝鲜南部挺进。朝鲜半岛形势的快速发展,使美国大吃一惊,它没能料到日军在朝鲜败退的这么快。由于美国当时正在太平洋上与日本作战,想尽早在日本本土登陆受降排除苏联参加占领日本的可能性。因此,还无法分身到朝鲜

朝鲜半岛发展简史

朝鲜半岛发展简史 ??朝鲜民族的主源,或者说朝鲜半岛最早的居民是韩和秽。他们的先人早在旧石器时代就居住在朝鲜半岛。韩种族属于南方蒙古人种,居住朝鲜半岛的南部。秽种族属于北方蒙古人种,居住在朝鲜半岛的北部。韩、秽两种族早就人口众多,并创造了灿烂文化。七十万年前:朝鲜半岛开始有人类定居。公元前2333年:传说中的檀君王俭建立古朝鲜国。公元前十一世纪(在我国商、周之时),原来居住在我国辽东地区的东夷人,开始迁徙到辽东半岛。商朝贵族箕子率领五千众向东出走到朝鲜半岛,教那民礼仪织田。据《后汉书·东夷传》载:“昔武王封箕子于朝鲜,箕子教以礼义、田,又制八条之教。”《三国志·东夷传》也有相同的记载。表明古朝鲜是由箕子所率领东走的商人和朝鲜半岛土著的 秽人结合而成。一直传了十四世。公元前三世纪左右,燕人占取辽东,并攻占了古朝鲜西部的土地,促使了居住在辽东的夷人和新牵来的燕人融合成新的燕人,不久并入于秦。而居住朝鲜半岛的夷人,则和当地的秽人融合成了古朝鲜族。公元前二世纪,我国秦汉之交,中原战乱,“燕、齐、赵民避地朝鲜者数万口”。汉初,燕人卫满东走出塞,“度贝水,居朝鲜之西界秦故空地上下障。满诱亡党众稍多,乃攻准,准逃亡。”箕子末代王箕准在公元前194年被燕人卫满推翻。

中国北方居民更不断移居朝鲜,他们给朝鲜带来了先进的文化和社会制度。公元前194年燕人卫满把箕子朝鲜的末代王箕准推翻,建立了卫氏朝鲜政权,史称卫氏朝鲜。卫氏朝鲜定都险城(今平壤)。表明了燕人的进一步迁入朝鲜半岛北部。与此同时,萁氏的后代萁准南走马韩为王。此外在秦代还有一部分汉人,为逃避秦的徭役,逃亡到朝鲜半岛的东南部,与当地土著韩族结合形成了汉代的辰韩。北方民族进入了朝鲜半岛的南部。公元前108年,汉武帝发兵灭卫氏朝鲜,于朝鲜半岛北部建立了乐浪、玄菟、临屯、真番四郡。四郡:乐浪(平壤一带),玄菟(咸兴和东北一带)川缶屯(今咸镜南道咸兴以南与江原道之地),真番(汉江南与三韩相接之地)。公元前82年,汉朝撤消临屯郡和真番郡并其地入乐浪,玄菟郡治移入辽东地方。公元196年,据有辽东的公孙氏又分乐浪南部为带方郡。在朝鲜半岛的南部有三韩,即西边的马韩,东边的辰韩,南边的弁韩。三韩中以马韩最大,有五十几个部落,辰韩、弁韩各十二个部落,各部落总合有五十多万户。马韩的月支部酋长称辰王,名义上是三韩的大君长。马韩人已知种田养蚕织布,住的是草屋土室,与汉人接触较多,受汉化影响较大。辰韩又称秦韩,相传秦朝人逃避苦役,逃亡到朝鲜半岛东南部,与当地土著居民融合在一起,经济、文化水平最高,人民能种五谷、养蚕织布,能制造铁器。弁韩最小,经济、文化比较落后。总之,三韩的发展水平虽略

元代行省制度的意义

竭诚为您提供优质文档/双击可除 元代行省制度的意义 篇一:元朝行省制度的主要特点 元朝行省制度的主要特点、形成原因和历史影响 1.主要特点:行省制度是元朝实行的地方行政制度。 京师设中书省作为全国最高行政机构,地方设行中书省作为地方行政机构。特点在于行省长官由中央直接委派官员担任,目的是有效管辖空前辽阔的疆域,成为明清以后地方行政区划的典范。行省制是古代郡县制的发展,是巩固统一多民族国家的成功尝试,同时又是加强中央集权的新举措。 2.行省制度形成的原因:(1)从历史上看,金因地方 上战争的需要,设尚书省以分任军民之事。而历史上,魏晋时期也曾推行过尚书台制度。(2)从现实原因看,元朝统一中国后,疆域辽阔,需要加强中央对全国的有效管辖和统治。(3)根本目的是元朝统治者为加强对全国的统治而采取的。 3.行省制度的历史影响:从政治上巩固了国家统一, 使中央集权在行政体制方面得到保证,是中国行政制度的一大变革。便利了中央对地方的管理,对于加强中央集权,特别是调整好中央与地方的关系,具有重要的意义。行省制是

古代郡县制的发展,是巩固统一多民族国家的成功尝试,同时又是加强中央集权的新举措,对后世的政治制度尤其是地方行政区划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篇二:元朝为什么实行行省制度 元朝为什么实行行省制度 元朝实行行省制度,有两方面原因。 第一:唐朝实行的节度使导致权利的分散国家动乱、宋朝时期彻掉所有武官官职全部由文官担任又太过绝对。总结历史经验元朝实行了行省制度。 第二就是:符合当时的历史条件,元朝时期我国疆域空 前辽阔,为了更好地管理国家、处理地方与中央的关系,使大权收归中央。权利不分割,维护国家平稳元朝实行了行省制度。进而更好地对国家进行控制管理。 行省制度的影响 元朝的行省制度是秦以来郡县制的一大发展,它有利于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对明清以及后来政治制度有深远影响,行省从此成为我国的地方行政机构,一直保留至今天。在统一的多民族国家里,各民族的接触和联系进一步加强,出现了我国历史上又一次民族融合的局面。 行省制度的特点 一是行省的双重性,既是朝廷的派出机构,又是地方的最高行政机构,有利于加强中央与地方的联系,巩固了国家

朝鲜半岛问题的解决之道

朝鲜半岛问题的解决之道 纵观如今世界局势热点地区,大致有如下。中东地区,非洲地区,加上朝鲜半岛。朝鲜半岛是对我国最重要的问题之一,不仅因为其特殊的地理位置,还因为其同我国一致的社会意识形态,加之于最近愈演愈烈的朝核实验,朝鲜问题显然已成为我国稳定发展的一大不安定因素。无独有偶,本文成文时,朝鲜单方面宣布朝韩进入战争状态,同时白宫国家安全委员发言人海登表示,美国注意到朝鲜最新的“毫无建设性”的声明,美方对此严肃对待,并时刻与盟国韩国保持密切联系。显然当前情况下,朝鲜问题已不仅是一个地区性问题。 但其实世人众知,朝鲜武器对于敌国的打击能力,是非常有限的。对于朝鲜来说,没有成功试制的中长距离导弹,核武器仅仅是一个象征性的威慑作用。朝鲜的一贯外交策略,典型一哭二闹三上吊,用嘴打战。对于这点,各国早已烂熟于心,也疲于应对。但对于这次如此嚣张的叫嚣,还是让各国突然间无以适从。当然造成这个的原因,一可能是太年轻的金正恩,而也可能是朝鲜改变策略,用核武器转向高压方式。但个人认为,这并不能起到实质上的作用,甚至于比先前朝鲜第一代第二代领导人的外交策略更加显得草率轻略无用。一个真正会闹得孩子,懂得闹到什么地步适可而止有糖吃,闹多了闹凶了屁都不理你。 对于朝鲜半岛不安定的信号,我们除了单方面的要多加防范注意之外。最重要的,还是从根源上寻求解决之道。大致还是那几个方面,经济、政治、文化。 从后说起,文化: 文化作为国民精神支柱,是当今世界各国比拼软实力的重要指标。一个国家的文化假如能进入其他国家的国民心中,就相当于从内部瓦解了这个国家的战斗力。西方世界早在上个世纪就意识到这个问题,不断的像他国输出自家文化。美国的好莱坞文化,亦是这个道理。其实对于朝鲜普通民众来说,他们并不是没接触过西方文化,只是这个官制太过严格。曾了解过朝鲜的纪录片,从中知晓了朝鲜当局对于朝鲜文化的严格审查,已经民众多种躲避审查的方法。文化的定义,并没有严格的对错之分,只有接受与否。但当真正接受了,文化的作用凶如洪水猛兽,这便是世界上的各国统治者所担心忌讳的。同时换个角度,这也是解决朝鲜问题的一道途径。 文化影响的,是政治: 正如前文所说,文化对于政治的影响,不仅在于国民的精神世界及世界观方法论,更是对于国家政策的制定和国家道路的觉得有着深刻的影响。对于朝鲜来说也是如此,朝鲜方面如此注重塑造金正恩接近金日成的形象,不外乎是为了在精神及文化方面给予朝鲜民众以金正恩“合法统治”的形象。同时对于目前来说,各国对待朝鲜的政策基本上是软硬兼施,一方面有国际人道主义援助,一方面有各方面制裁。个人看法,在当前朝鲜领导人过于年轻的前提下,适当的高压以及制裁,有助于地区局势的稳定。对付没有哭闹经验的小孩,最好告诉他什么叫世界政治。当然,如今美国对于朝鲜制裁的呼吁也不绝于耳。我国做的,是要权衡利弊。对于朝鲜制裁与牵制美国我们要做出的权衡还很多。如何巧妙利用政治手段利用、解决朝鲜半岛问题,是统治阶层在思考,同时也是关我屁事的。 最深层次的,是经济: 经济所决定的,是上层建筑的文化、政治。为什么如今中美中日没有发生战争的可能?无非就是经济全球化的大背景,伤人一百害己九十的事,没人会做。解决朝鲜半岛最根本的方法,就是朝韩通商,经济交流加强。这点类似于台湾问题,当两个地区分不开的时候,分开的可能性自然而然降低。但是我们必须面对的是,朝鲜目前的经济制度与韩国的过分差距。同时朝鲜实行多年的计划经济的改变,不仅牵涉到普通民众的利益,更涉及到朝鲜高层利益的再

朝鲜半岛局势分析2000字

朝鲜半岛局势的分析 如今,全球聚光灯不约而同的聚会到朝鲜。从卫星、导弹、核试验、废止停战协议、划定禁航区,朝鲜半岛紧张局势一步步升级,用剑拔弩张、一触即发来 形容应该不算过分。 那么,朝鲜半岛大规模战争能否暴发呢?这是所有聚光灯发出的问号。如何分析判定半岛形势,是人们最为关切的问题,甚至这种判定也可能成为战争的导火索或者是灭火器,因为有些判定可以左右高层决策。 就目前情况分析,我认为大规模的朝鲜战争打不起来。其原因有以下几点:我们从各国对朝鲜半岛局势的态度进行分析 第一,先看朝鲜。朝鲜无论怎样叫嚣,其根本目的昭然若揭。他一是希望通过这种方式确实争取到有核国家的地位,其二也是最为重要的是以此加大谈判筹码,与国际社会换取更大的利益。他的挑衅是一种自杀式的要挟,他的底线虽然设在悬崖边,但是他也轻易不会突破这道底线。前几天提出与韩国针对开城工业园谈判就是他给自己找台阶的明证。我想,朝鲜很清楚,一旦朝鲜半岛大规模战争暴发之时,也就是朝鲜现政权遭受灭顶之灾之日。朝鲜半岛战争能否发生的决策权掐在朝鲜手里,取决于朝鲜是继续往前走还是往后退,依我看,往后退的可能性远远大于往前走,最起码来看,在联合国针对朝鲜的决议没有确定之前,朝鲜不会再往前大步前行了。 第二,说说韩国。韩国更不会希望发生战争。富裕国家最不希望也是最害怕打仗。朝鲜战争一旦爆发,虽然可以料定最终韩国是胜利者,但是战争所遭受的损失是不可估量的。朝鲜拥有120万军队,就算是武器落后,但是如果他采用人海战术铺天盖地的向韩国扑来,加上朝鲜所拥有的短程导弹倾泻而下,首尔这座千万人口的城市必将遭到灭顶之灾。所以,只要有百分之一千分之一的可能,他也会设法避免战争。 第三、再说日本,在所有这些国家中,虽然日本也不希望发生战争,但是与其他国家相比他的这种意识是最淡薄的。因为从地理上看,就算是朝韩发生战争,即或是日本也参与了,但朝鲜对日本所构成的威胁是极其有限的。一是地域远离朝鲜,更重要的是战争直接的双方是朝韩加上韩国的盟国美国,朝鲜仅仅对付美韩都无能为力,根本就没有精力考虑日本。朝鲜的导弹也好核武器也好在日本国土上爆炸的可能性很小。在这些国家中,如果说有希望半岛发生战争的人,那么日本应该是第一个。因为日本对朝鲜未来的核武器确实有很大的担心,现在打起来,就可以从根本上拔出朝鲜这个潜在核炸弹。但是,如果能通过谈判的方式解决朝鲜弃核问题,当然也是日本的首选。 第四谈谈美国。美国是能否暴发朝鲜战争最为关键的因素。应该说,美国并不怕朝鲜暴发战争,但是,美国也并不希望朝鲜暴发战争。这里有很多原因:一是美国正在遭受金融危机的困扰,经济上面临的压力很大;二是伊拉克战争已经让美国人疲惫不堪,战争给他造成的内伤的恢复尚需时日;三是奥巴马上任之初,正在谋求改变美国骄横霸气的国际形象,与世界上各个国家交好和修复小布什执政期间所造成的国家关系的裂痕是他当前的首要任务,内政外交当中绝没有一项支持他的战争选择,其实朝鲜半岛问题完全不在他的预料之中,他还没来得及安

关于朝鲜半岛问题论文-形势与政策.doc

浅谈中国应该如何应对朝鲜半岛问题 这一学期的形势政策我们讲的其中一个是关于朝鲜半岛问题,朝鲜半岛问题由来已久,之所以存在至今是各种政治力量相互博弈的结果。在当今全球复杂的政治背景下,朝鲜问题是一个相对突出的问题。朝鲜半岛局势的复杂和存在有着特殊的政治意义。以朝鲜核武器问题为中心展开的朝鲜与美国、日本、韩国之间的争端,加剧了朝鲜半岛的紧张局势,已经构成了对亚太地区和平与稳定的现实威胁,也使朝鲜半岛局势重新成为国际社会关注的焦点。 朝鲜半岛问题是东北亚问题的核心,可以说朝鲜半岛是打开东北亚战略格局的“钥匙”,朝鲜半岛局势的演变一直是国际社会关注的问题,也是当今世界最敏感、最复杂的热点问题,朝鲜半岛局势的演变不但关乎东北亚、亚太、乃至世界的和平与稳定。 一.朝鲜半岛问题的由来及其原因 近年来,以朝鲜核武器问题为中心展开的朝鲜与美国、日本、韩国之间的争端,加剧了朝鲜半岛的紧张局势,已经构成了对亚太地区和平与稳定的现实威胁,也使朝鲜半岛局势重新成为国际社会关注的焦点。那么,让我们首先关注朝鲜半岛问题的由来及原因。 (一).朝鲜半岛问题的产生要追溯到上个世纪后期日本对朝鲜的占领。1868年,日本成功地进行了“明治维新”,从此,走上了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由于日本国土狭小,资源匮乏,无法满足资本主义发展的需要,于是就通过大肆向外扩张来解决这一矛盾。这样,日本首先把侵略的矛头对准了一衣带水的邻邦——朝鲜。 (二).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之前,美、英、苏等大国就早日结束战争和战后势力范围划分召开了一系列会议,其中在开罗会议和菠茨坦会议上都提到关于朝鲜独立的问题,并提出由四国托管建立临时民主政府的主张。但最终由于美苏两国只从各自利益出发,在这上问题的具体实施办法上产生严重分歧,使得朝鲜独立的提议遭到搁浅。而随着反法西斯战争的推进,美苏两国加紧了在朝鲜半岛势力范围的争夺。 (三)朝鲜半岛南北双方积怨很深,互不信任,意识形态和社会制度又相互对立,因此,朝鲜半岛的和平统一还不可能在短时间内实现。再加上各大国在朝鲜半岛追求各自利益,又加剧了半岛局势的复杂性。朝鲜半岛问题已成为国际问题,缓和半岛紧张局势,建立新的和平保障机制,需要国际社会的共同努力。因此,近年来,由俄罗斯提出,有中国、俄罗斯、美国、日本、朝鲜和韩国参加的六方会谈,不失为一个解决朝鲜半岛问题的切实可行的方案。二.中国如何应对这一问题 无论战争以何种形式爆发,无论是谁挑起的战争,中国的目标都只有一个,那就是维持朝鲜半岛现状。我们不希望朝鲜进攻韩国,但也绝不容许韩美方面进攻朝鲜。 中国要支持朝鲜迅速从“核危机国家”转型为“和平发展国家”,阻止美日韩利用朝鲜半岛的任何冲突事件,把战火播撒到中国东北境内。朝鲜的稳定是中国东北亚战略的重要基石。无论朝鲜国内是何种制度,何人掌权,朝鲜都是中国的一级核心利益国家,而不仅仅是一般意义上的友好邻邦。对朝鲜半岛的安全与和平,中国必须全面重新审视、慎重对待和精心维护,确保这些国家不发生战事。 我国可以重启六方会谈,动用软实力,加强与美国各国的沟通,这些必然有利于朝鲜半岛问题的解决 三、当前如何才能避免战争的发生 如果真的发生战争,中国无论如何都不能置身事外,因此也必须采取好应对措施。但就当前而言,战争并没有发生。所以,中国在未雨绸缪,做好应对战争准备的同时,更应该如何防止战争的爆发。 当前比起担心美韩方面挑起战争,有可能更应该担心朝鲜挑起战争。美韩方面虽然在日本海、黄海举行军演,表现出咄咄逼人的态度,但在很大程度上不过是虚张声势。毕竟局势还未发

关于朝鲜半岛问题的论文

关于朝鲜半岛问题的论文 光信103 仵起凡2010121082 近年以来,朝鲜半岛问题一直是一个被关注的问题,而最近愈演愈烈的紧张朝韩关系更是将其推向了风口浪尖。它不仅给两国的人民带来了伤害,更使得地区局势更加紧张,进而打破了和平的节奏。 朝鲜半岛自古以来就是东北亚的地理要冲,不仅在古代东方封贡体系中扮演着主要角色,对于东方文化圈的形成和发展,同样是最基本的原因之一,到了现当代,朝鲜半岛因为地理政治历史等相关原因,更是中美日俄等世界大国战略利益的聚焦点,因此美国一位学者说:“在我们的世界政治地图上,朝鲜是两个最有爆炸性和最危险的地带之一,另一个地带则是中东。”确实,朝鲜半岛目前是各大国博弈的地点之一,由于各大国为了各自的“国家利益”而插手朝鲜半岛的事务以后,使得朝鲜半岛问题更为复杂而敏感,朝鲜半岛的和平统一更是任重道远 那么朝鲜半岛问题是怎样产生的呢? 朝鲜经历了36年的日本殖民统治以后,朝鲜人民经历着多年“血”与“火”的斗争,终于获得独立,然后令人叹惋的是,终归是二战的雅尔塔体系的作崇,人为地以“三八线”分为两个国家后,一直处于分裂状态,一直延续至今。而在近半个世纪以来,这里的人民就一直在为清除民族分裂、实现国家统一而进行着软战争。因为朝鲜半岛的复杂性和敏感性,朝鲜半岛的和平和统一问题也成为当今国内外学术界所瞩目的大焦点, 自从联合国军支援的南朝鲜和苏联和中国支持的北朝鲜分裂后,两国的关系一直处于紧张状态,军事方面也针尖相对,和平统一朝鲜半岛的期待似乎成了一种奢望,那么究竟罪魁祸首是什么呢? 或许美国佬的干预是不可忽略的一个问题。但若是两国抛弃前嫌,真心统一谁又能阻挡呢?本人以为朝鲜半岛问题不能解决的根源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韩国与朝鲜的社会制度不相容 朝鲜是社会主义国家,而韩国则是资本主义国家。在这两个国家中虽然有些传统没有改变,但经过了这么多年不同社会制度的冲刷,人们的思维方式,生活方式都有了很大的改变,彼此在心理上很难接受对方,甚至产生了仇视的情绪,在这种情况下,谁也不愿放弃或者改变自己的观念来接受对方。 二、朝鲜核问题的存在 朝鲜半岛核危机问题由来已久朝鲜战争结束后,美国通过1953年10月签订的《朝美共同防御条约》获得了在韩国无限期驻军权,并于1958年开始在韩部署核武器。据报道,美国一度在韩国部署过1,000多件不同类型的战术核武器,建有4个长矛地对地导弹发射场和144个奈基式Ⅱ型地 上个世纪90年代以来,朝鲜方面屡次走极端研制并实验核武器,美国等西方国家对此反映强烈,而韩国也似乎与美国越走越近,导致了整个局势的恶化 三、韩国与朝鲜经济方面的巨大差异 经过这么多年的发展,韩国的经济已经走在了世界的前列,人均GDP达到了30000美元,而朝鲜的经济可以说是百废待兴,人均GDP只有不到400美元。由此可见在如此大的差距面前都不愿心甘情愿的接受对方。 那么从根本上解决朝鲜问题的方法有那些可行呢?朝鲜对人道主义援助的需求以及国际社会满足它的这种需求的前景都与解决这场核危机的进展以及改善朝鲜严重衰弱的经济情况有着密切的关系。达成一项全面的协议显然会是费时费劲的事情,但我们不应该任它拖延关于核和安全问题的谈判。因此,继续北京会谈的首要目标可能是达成一项临时协议,其主要内容应该是朝鲜立即冻结其核武器计划,朝鲜半岛能源开发组织恢复对朝鲜的燃油供应,美朝两国建立临时的外交关系,中止阻挠对朝鲜的贸易和投资,继续提供人道主义和发展援助。 如果半岛统一,那这对于中国有什么影响呢?在半岛的统一趋势已无法逆转的情况下,对中国来说,我们应该做的不是猜测、怀疑半岛的统一能否实现,或是为半岛的统一设置障碍以企图改变历史的既定进程,而是应该密切关注半岛统一的发展进程,详细评估并不断深入认识半岛统一对中国产生的多方面的影响,

朝鲜半岛局势的现状及成因分析

朝鲜半岛局势的现状及成因分析朝鲜半岛位于东北亚是我国的近邻,同我国山水相连,唇齿相依。我国同朝鲜半岛的联系已有几千年的历史。朝鲜半岛独特的地理位置使它成为战略决胜价值的关键地区,这决定了朝鲜半岛将在东亚乃至全世界的历史舞台中扮演十分重要的。 朝鲜半岛现有两个国家,分别是北半部的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和南半部的大韩民国。两国无论是社会制度、政治体制、还是意识形态都处于对立的状态。这两个国家的政治现状于1953年才被确定,之前两国曾为了半岛的统一而爆发了波及朝韩两国以及其他地区的朝鲜战争。 近年来,朝鲜的核试验将各国的目光聚焦到东北亚的这个半岛上,只是重点不是在“统一”上,而是在半岛无核化上。就在朝鲜去核化进程未有什么实质性进展之时,天安号事件发生了,这无疑将会使半岛局势更加紧张,更加扑朔迷离。 2010年3月26日晚,韩国天安号警戒舰在西部海域值勤时因发生爆炸而沉没,舰上104名官兵中仅有58人生还。事件发生后,韩国政府表示将彻查天安号事故的真相,追究相关责任,并于5月20日正式发表有关事件的调查结论,认为天安号是受到朝鲜小型潜水艇发射的鱼雷攻击而沉没的。朝鲜国防委员会随即发表声明,拒绝接受这一结论,并要求派团到韩国核查证据,但这一要求遭到韩国拒绝。随后韩国禁止朝鲜船只进入韩国领海,中断朝韩贸易、合作与交流,统一部等相关部门也宣布了对朝制裁措施。作为回应,朝鲜宣布了对韩国的八项反措施,全面冻结朝韩关系。半岛两国的关系进入到了空前紧张的状态。 这次的事件在美国看来并没有真正的赢家,而半岛局势走势的关键还是应该重新加强中国的作用,使其对朝鲜施压,维持半岛和平。天安号事件后,不只是朝鲜半岛两国采取相互制裁、抵制的措施,相关各方也是结成了利益集团,讨论对该事件的处理。其实各方不应就天安号事件紧抓不放而脱离的朝鲜半岛这个大的背景。朝鲜半岛现在最大的问题,是朝鲜的去核化进程问题,维持朝鲜半岛的和平也不是单纯的依靠哪一个国家向哪一方施压就能实现的,这要靠各方共同努力,致

元朝行省制度

元朝行省制度 行省一词,源于金。金因地方上战争的需要,设行尚书省以分任军民之事,非定制。 元世祖时,开始设置中书省。中统、至元年间,在各地分置行中书省,作为中书省的派出机构。后逐渐成为固定的地方行政机构,掌管辖内军政要务。 行省制,就是在中央设中书省总理全国政务,枢密院掌管军事,御史台负责监察;在地方设行中书省,行省设丞相一人,掌管全省军政大事。行省下设路、府、州、县。元朝在全国共设10个行省,即岭北、辽阳、河南江北、陕西、四川、甘肃、云南、浙江、江西、湖广。而山东、山西、河北和内蒙古等地则称为“腹里”,由中书省直辖。 “腹里”作为中央直属管辖的特区,它的设立是个行政区划史上的创举,它有效解决了困扰很多朝代的京畿防务及管辖问题,为都城建立了有效的缓冲带。明、清两代都延续了元朝的做法。行省的确立,又限制了蒙古王公贵族的权利,元法规定,贵族不得在自己的封地内征税和行使行政权,税收交由中央统一管辖,官吏由中央统一派遣,这使得元朝的中央集权得到大大的加强,行政体系与现代的十分接近。 行省制的确立,从政治上巩固了国家统一,使中央集权在行政体制方面得到保证。这是中国行政制度的一大变革,对后世影响巨大。省作为地方一级行政区的名称,一直沿用至今。 宣慰司 “行省”的权力相当大,它负责处理境内政治、经济,诸如刑律诉讼,官吏迁转,赋税征收,甚至还包括带有军事性质的屯田、驿舗等。不少行省因辖境过大,元王朝只好又在离“行省”首府偏远地区以及边境地区设置“宣慰司”、“宣抚司”等官府。宣慰司、宣抚司是介于“行省”与“路、府、州”之间,起上传下达作用。《元史·百官志七》说:“宣慰司,掌军民之务,分道以总郡县,行省有政令则布于下,郡县有请则为达于省,有边陲军旅之事,则兼都元帅府,其次则止为元帅府。其在远服,又有招讨、安抚、宣抚等使”。有时,它还可以代表“行省”,单独处理军政事务。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