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德国统一和欧洲大陆均势论文

德国统一和欧洲大陆均势论文

德国统一和欧洲大陆均势论文
德国统一和欧洲大陆均势论文

德国的统一和欧洲大陆的均势

摘要德国是一个在近现代世界史上占重要地位的国家,近现代世界历史上很多大事的发生都和这个国家有关,两次世界大战、东西方冷战的开始等,从德国统一之前的普鲁士开始,欧洲大陆的均势就和德国的兴衰紧密相联。

关键字德国统一欧洲大陆均势

一、统一之前的德国和欧洲大陆均势

《凡尔登条约》后原来的查理帝国分裂为三个国家,其中之一就是德意志,但是它没有形成一个统一强大的国家,长期处于分裂的局面,由许多邦国和自由市组成一个松散的联邦,这时的德意志只是作为一个地理上的概念出现,所以很难对欧洲的局势产生很大的影响,其中的各邦国各自为政,相互混战一直到普鲁士崛起之后,情况才稍微有所改善。首先,普鲁士的崛起改变了法国在欧洲的独大地位,制衡了法国的扩张。众所周知,在法国大革命期间,反法联盟和拿破仑之间的战争,普鲁士是作为对抗法国的主力国家,它的陆军给法国的军队造成了重大的打击,所以在战后重新制定国际秩序的时候,它是主要的决定者之一,是四国同盟的组成成员之一。这时的德意志以普鲁士为代表是作为欧洲大陆均势的平衡者的身

份出现的。因为它处于法国和俄国之间,既可以联俄抗法,又可以联法制俄,对欧洲大陆的均势和和平产生了重要作用,也是英国推行的大陆均势政策的重要一环。其次,普鲁士的崛起也阻止了俄国向西的扩张。俄国作为东欧的强国,一直有向西扩张称霸整个欧洲

德语国家国情文化--论文

德语国家国情文化--论文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2014-2015学年第一学期《德语国家国情文化》课程论文我所认识的德国啤酒 班级:应用物理1301 学号:131005017 姓名:郝佳琪

德国在中国人眼中,是一个有着悠久历史而让人向往的国家,德国吸引着我们的不仅仅是它的文化,还有德国人的品质。小时候我对德国的了解只基于第二次世界大战,这次战争不仅仅是中国的痛,更是全世界的痛。虽说这个过错是希特勒这些纳粹人犯下的,但德国人敢于承认并且反思,令人感到这个民族经过浩劫之后更加成熟起来。而令我对德国人的印象发生改变却是因为德国的下跪总理勃兰特。1970年,在波兰,面对600万犹太人的亡灵他替所有必须这样做而没有这样做的人下跪了,这不仅体现的是他的气节,也是德国人的民族气节。这样的民族值得我去尊敬。 通过在这学期课堂上的学习了解,我对德国确实有了一个更深层的认识。德国的民族文化让我敬佩,可最让我印象深刻的是德国的啤酒,不得不说德国啤酒是纯正啤酒的代名词,在公元1516年巴伐利亚公国的威廉四世大公颁布了“德国纯啤酒令”,规定了德国啤酒只能以大麦芽、啤酒花和水三种原料制作,所以德国成为当今世界第二大啤酒生产国是当之无愧的,其境内共有一千三百家啤酒厂,生产的啤酒种类高达五千多种,而根据官方统计每个德国人平均每年喝掉138公升的啤酒,世界上在也找不到比德国人更热爱啤酒的民族了!多年来经德国人培养形成的啤酒文化更是世界独一无二的,例如啤酒节,更是全世界都参与了进去。 1810年的十月,为了庆祝巴伐利亚的路德维格王子和萨克森国的希尔斯公主的婚礼而举行德国啤酒节的盛大庆典。自那以后,十月啤酒节就作为巴伐利亚的一个传统的民间节日保留下来。每年从九月下旬到十月上旬,人们倾巢而出,亲朋好友相伴,恋人情相依,欢聚在一起,喝着自制的鲜酿啤酒,吃着德国独有的各式各样的香肠和面包,其间乐队身着民族服装穿梭于人群之中,娴熟地演奏轻松欢快的乐曲。 由于德国人将喝酒视为每天的“必修课”,各种酒馆、酒屋、小客栈便多似天上的星星。仅人口100万的慕尼黑就有3000多个每天都座无虚席的啤酒馆。几乎每个踏进酒馆的人至少都点半升啤酒佐餐,但人们最常点的还是一升。所以“一升”在慕尼黑及整个巴伐利亚可说是个“计量单位”,当地还盛行一谚语“有节制地一天喝一升,健康赛神仙”。人们也不只是进餐时才喝酒,几乎

欧洲文化的论文

河北大学工商学院添些学校 《xxx》结课论文 题目:欧洲文化之哥特式建筑 姓名:黄文泽 性别:男 专业:xxx 班级:xxx 学号:xxx

欧洲文化之哥特式建筑 欧洲文化博大精深历史悠久,无论是其人文艺术方面的发展还是其自然科学的严谨都吸引了广大的研究者和历史文化爱好者,经过本学期老师对欧州文化的讲解,我对本来就很感兴趣的欧洲建筑有了更深的了解和认识,下面我从其起源、建筑特点以及对现代建筑的影响简述下我眼中的欧洲建筑的代表——哥特式建筑。 哥特式建筑是中世纪下半叶起源于法国13——15世纪流行于欧洲的一种建筑风格。主要见于天主教堂也影响到世俗建筑。哥特式建筑以其超高的技术和艺术成就,在建筑史上占有重要是地位。 其特点主要是尖塔高耸,尖形拱门,大窗户及绘有圣经故事的花窗玻璃.营造出轻盈修长的飞天的感觉.以及新的框架结构以增加支撑顶部的力量.使整个建筑以直线线条,宏伟的外观和教堂内空阔的空间, 再结合镶着彩色玻璃的长窗,使教堂里产生一种浓厚的宗教气氛.教堂的平面仍是基本的拉丁十字型,但是其西端门的两侧增加一对高塔。 哥特式建筑结构也十分多样,主要有尖肋拱顶,飞扶壁,花窗玻璃等,下面就各国建筑代表为例来介绍哥特式结构在建筑上的体现。 意大利的哥特式建筑于十二世纪由国外传入,主要影响于北部地区.意大利没有真正接受哥特式建筑的结构体系和造型原型,只是把它当做是一种装饰风格,所以在意大利很难找到纯粹的哥特式建筑.威尼斯的世俗建筑有很多的杰作,圣马可广场上的总督宫被认为是中世纪的世俗建筑中最美丽的作品之一,成为广场的标志.城市里一般

建有许多高塔,总体轮廓线很美. 德国最早的哥特式教堂之一的科隆主教堂于1248年兴工,由建造过亚眠主教堂的法国人设计,有法国盛行的哥特式建筑的风格. 德国的教堂很早就形成了自己的形制和风格,如德国的马尔堡的圣伊莉莎白教堂的建筑结构体现了德国教堂建筑的最早特点:屋顶平缓,陡坡屋面罩在拱顶上,高度相等的教堂中厅和侧厅,教堂内部采光是依靠端体墙上高窄普通的窗户,全然去除尖顶、高侧窗、飞扶壁等等之类的样式,可谓一大创新。 以挺拔、动感、飞扬而著称的哥特式建筑艺术,在欧洲各地流行了近四个世纪之久,虽然走向了落寞,并曾经一度被文艺复兴时期的的艺术家们评为是野蛮的象征,但哥特式建筑艺术给欧洲各国带来的巨大影响却是不容忽视的,那一座座哥特式教堂以及具有哥特式风格的绘画和雕塑便是最好的证明。 综上所述,探讨哥特式建筑建筑艺术不仅仅是对建筑,建筑艺术的研究,更有助于我们了解其背后的宗教,历史,人文背景。对于我们更好的解读中世纪那段特殊的历史进程有着极其深远的意义。 由于哥特式建筑艺术本身就是西方文明的产物,存在语言方面的差距,再加上所学知识有限使得本文得出的结论具有局限性对于所取得的成就认识也较肤浅。更深层次的探讨和论证还有待继续深入的研究,我会在今后的学习中继续关注哥特式建筑艺术。

德意志论文

德意志民族的性格特点 院系:光信息科学与技术 学号:U201114890 姓名:上官赢 摘要: 提起德国,世人往往思绪多端:褒贬毁誉、掺杂各种感情。的确,全球220多个国家和地区中,德国独具一格,有许多他国没有的特色。最近两个多世纪,它在政治、经济、文化、科技、军事等领域,涌现出一大批世界级顶尖人物,正面的、反面的比比皆是。它有不少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成就雄踞世界前列,广泛造福于整个人类;同时,它又是两次世界大战的挑动者,给人类造成了旷古未闻的浩劫。它屡屡大分大合,大起大落,兴风作浪而又为风浪所摧挫。但它败而不馁,衰而不朽,依旧是当今世界一个超群出众的强国。举世公认,德国曾从积极和消极两个方面在世界历史上留下了自己抹杀不掉的痕迹。当代德国作为欧洲第一、世界第四大经济体,作为欧洲联盟支柱成员和联合国重要成员之一,行为,动态仍然相当有力地影响着世界历史的进程,吸引着全世界的眼球。德国人的性格,应该对此有着全方面,深刻的影响。 关键词: 性格形成,文化交汇,宗教改革,割据与集权 任何民族、任何国家都是在一定的地理空间中发生、发展的。德意志学者约翰·哥特弗里德·赫德尔说,“历史是置于特定地理中的运动”。人们只要看一看世界那些文明古国的今昔,看一看各个国家的状况,便知其言不假。 近代德意志民族是以古代日耳曼人的若干支系为基础,融合一些斯拉夫人及其他民族而逐步形成的。千余年来,德意志人的许多岁月都是在南征北战、左冲右突、内争外斗的急风暴雨中度过的。 公元4至5世纪,北匈奴西迁,强化了日耳曼人的大举南移。日耳曼人剽悍骁勇,所向披靡,在南欧、西欧、北非建立了一些蛮族王国,加速了西罗马帝国的灭亡,促进了欧洲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的过渡,也有利于人类社会的平衡发展。八、九世纪,罗马贵族起事,将教皇利奥三世撵出罗马。教皇向查理求救。查理率部进入意大利,扶持教皇复位。利奥三世感恩不尽,给查理戴上皇冠,宣布他是“伟大的罗马人的皇帝”。于是,查理被称为大帝。查理帝国的领土扩及整个西欧。查理814年去世后,870年帝国分裂为东、西两国,东法兰克王国大致包括今天的德国、瑞士、奥地利和荷兰,基本上通行德语,为近代德意志民族的形成奠定了基础。 19世纪初,拿破仑的法国大军,横扫欧、亚、非,普、奥被肢解,莱茵河西岸的德意志地区并入法国版图,不少小邦国被强制合并。拿破仑军队的冲击教育了普鲁士人,他们开始改革;自1830年代起,普鲁士步英、法后尘,走上了工业化道路,实力渐增,其军国主义政策也变本加厉。普鲁士终于通过三次王朝战争,在1871年实现了排除奥地利的“小德意志民族国家”统一,建立了普鲁士领导的德意志第二帝国,普王担任帝国皇帝,普鲁士首相任帝国宰相。普鲁士军国主义精神浸透在德意志帝国的政治经济生活中,德国连续两次发动世界大战不是偶然的。德国人打败了第一次世界大战,仍不服气,又打第二次,吃够了苦头儿,他们才在外国的帮助下幡然悔悟。在历史的磨难和两次世界大战中,德国人显现了历史给与民族的巨大财富,人们说,苦难是最大的财富,这一点深深融入德国人的民族性格中,在动乱的年代,德国人体会到强大而统一的国家是民族立足于世界的根本,两次世界大战间,德国人由严谨走向了另一个极端,给世界带来了深重的灾难,在经历过失败后,1970年12月7日,大雪过后东欧最寒冷的一天。刚刚对捷克、波兰进行国事访问后,当时的联邦德国总理维利·勃兰特冒着凛冽的寒风来到华沙犹太人死难者纪念碑下。他向纪念碑献上花圈后,肃穆垂首,突然双腿下跪,并发出祈祷:“上帝饶恕我们吧,愿苦难的灵魂得到安宁。”勃兰特以此举向二战中无辜被纳粹党杀害的犹太人表示沉痛哀悼,并虔诚地为纳粹时代的德国认罪、赎罪。由此,德国人严谨而虔诚,并迅速崛起于西欧,称谓当今世界顶级。 当时的联邦德国总统赫利同时向全世界发表了著名的赎罪书,消息传来,世界各国爱好和平的人们无

中德幽默文化对比和相互接受 上外德国概况课论文

一只羽毛与两只羽毛之辩 ——————试探中德幽默文化相互接受的瓶颈所在 刘梦扬 摘要:不同国家、不同文化之间的差别与社会发展、历史轨迹的迥异,往往影响着一个国家幽默感的形成,也同时影响着其表现幽默的具体形式以及所表达的内容和思想。所有这些形成幽默的诸多因素,相反相成,也成为不同的文化之间互相接受对方幽默的关键因素与障碍所在。囊括中国电影市场华语片史上票房冠军以及观影人次第一名头衔的《泰囧》,在北美及欧洲遭遇滑铁卢,外国人纷纷抱怨“看不懂”。【1】同时,实际上善于搞笑,富具幽默细胞的德意志民族却往往被中国人和他国人认为是这个民族上最不懂幽默的民族。本文试图针对这些现象,研究中德幽默文化的相互接受的难题所在。 关键词:中德,幽默文化,相互接受,难题。 有个表现德国人冷幽默的经典笑话: 一次,记者问一个德国人:“你认为浪漫是什么?”他思考了一会回答说,“当一个男人体贴地用羽毛轻抚一个女人时,就是一种浪漫的表现。”记者接下来问“那怎么样才算是变态呢?”他回答道:“当这只羽毛还附在一只鸡的身上时。” 我们可以把这个笑话假借到本文所研究的问题中。用一只羽毛来代表中国式幽默,另一根羽毛来代表德国式幽默,记者和读者的反应就代表对两种幽默文化之间的相互接受。如果我们能在表达自己的同时理解对方,那么其中的一只羽毛就可以去掉,两只羽毛不就可以换做只一只羽毛了吗?中德幽默的交流,乃至于文化的交流,或许最终希望能够达到的就是这种程度与境界。 一、接受美学与幽默的接受 “接受美学”(Receptional Aesthetic)这一概念是由德国康茨坦斯大学文艺学教授姚斯(Hans Robert Jauss)在1967年提出。接受美学的核心是从受众出发,从接受出发。 【1】https://www.wendangku.net/doc/853678992.html,/n/2013/0305/c172318-20675058.html人民网《泰囧,海外票房有点囧》

德国会展文化研究

万方数据

万方数据

德国会展文化研究 作者:张斌, ZHANG Bin 作者单位:同济大学,上海,200093 刊名: 传奇·传记文学选刊 英文刊名:LEGEND BIOGRAPHY LITERARY JOURNAL SELECTION 年,卷(期):2010(2) 参考文献(4条) 1.查看详情 2.陈泽炎会展文化概念辨析 2005(14) 3."会展策划与实务"岗位资格考试系列教材编委会会展运营管理 2007 4.许懋彦;张音玄;王晓欧德国大型会展中心选址模式及场馆规划[期刊论文]-国外规划研究 2003(09) 本文读者也读过(10条) 1.李志华德国会展业给我国会展业的启迪[期刊论文]-北方经贸2007(2) 2.岑健.顾爱怡德国会展教育模式在中国的适应性研究[期刊论文]-商业时代2010(26) 3.刘岩.刘聪德国会展产业之我鉴[期刊论文]-发展2004(2) 4.李蓓蕾.LI Bei-lei基于钻石模型的德国会展产业成功因素分析[期刊论文]-湖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9(6) 5.李映洲.管欣欣2001-2008年德国会展研究中文文献综述[期刊论文]-商业研究2010(5) 6.黄恺.徐一帆.Huang Kai.Xu Yifan德国会展业分析及其对入世后中国会展业的借鉴[期刊论文]-世界贸易组织动态与研究2005(7) 7.张燕德国会展业发展对中国的启示[期刊论文]-全国商情·经济理论研究2008(1) 8.杜一峰浅谈德国会展业发展[期刊论文]-商情2009(31) 9.杨斌浅析德国会展学历教育的模式和特点--科隆大学会展管理专业案例分析[会议论文]-2008 10.杨群.Yang Qun德国发展会展业的经验启示[期刊论文]-特区经济2007(12) 引用本文格式:张斌.ZHANG Bin德国会展文化研究[期刊论文]-传奇·传记文学选刊 2010(2)

德国文化崛起的启示

二战后德国崛起的启示 内容摘要:大国崛起有赖于综合国力的上升,综合国力(National Power)是衡量一个国家基本国情和基本资源最重要的指标,也是衡量一个国家的经济、政治、军事、 技术实力的综合性指标。他包括政治力、经济力、科技力、国防力、文教力、外 交力、资源力。近代以来的德国,先后经历统一后的崛起与二战后的复兴与再统 一这两个历史转变过程.并崛起成为当今仅次于美、目的第三大强国。近代以来 的中国命运多舛,直到改革开放后,综合国力才迅速提升。并成为当今世界第四 大强国。尽管中、德之间综合国力差距在不断缩小.但在实现民族复兴与和平崛 起过程中,中国要特别正视各方面实力方面与德国的巨大差距,借鉴德国成功崛 起的经验,尽快成为真正的世界强国。 关键词:德国历史经济政治军事国防文教地理资源 引言 2008年8月美国发布的棉十次全球综合国力排名》显示,尽管中国的经济实力和军事实力都超过德国,但综合国力依然不敌美、日、德而位居世界第四。中国在和平崛起的过程中,德国的发展尤为值得借鉴。德国在二战之后,政治、经济、科技、国防、文教、外交等多方面都有相当大的进步,有其历史的必然性,也是发展过程中不断努力创造经营的结果。当前的中国依然是个发展中国家,与美、日、德等工业化强国还有着很大差距,更何况单纯经济实力的增强并没有改变中国的综合国力排名,中国还有很长的一段路要走。而德国作为一个世界级强国,自1871年以来,德意志民族不仅经历了统一一分裂一再统一的坎坷历史,而且还经历了早期崛起一沦为废墟一民族复兴的曲折道路。对于近代德国的崛起历程,历史学家曾这样评述道:“德意志,一块盛产诗人和哲人的土地,一个崇尚思辨、拥有渊深文化传统的民族。他们一度是世界历史的旁观者,却在短短百余年间以雷霆之势闯入历史舞台,将原属地理概念的德国,变为强大的民族实体、工业化强国,称雄世界。他的成长之路有诸多智慧值得借鉴,纵向比较德国崛起,有利于中国的民族复兴之路,且看德国给我们什么启示。 1德国历史 1.1简述 公元前境内就居住着日耳曼人,是欧洲的古代民族之一。公元前5世纪起,以部落集团的形式分布在北海和波罗的海周围的北欧地区。公元2-3世纪逐渐形成部落。10世纪形成德意志早期封建国家。13世纪中期走向封建割据。18世纪初奥地利和普鲁士崛起,根据1815年维也纳会议,组成了德意志邦联,1848年德国各地爆发革命,普鲁士于1866年的“七星期战争”中击败奥地利,次年建立北德意志联邦,1871年统一的德意志帝国建立。该帝国1914年挑起第一次世界大战,1918年因战败而宣告崩溃。1918年11月德意志建立魏玛共和国。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前,在德国1000多年的历史上曾经历过三个帝国,这期间也有一个共和国。 1933年希特勒上台实行独裁统治,于1939年发动第二次世界大战,1945年5月8日德国战败投降。战后,根据雅尔塔协定和波茨坦协定,德国分别由美、英、法、苏四国占领,并由四国组成盟国管制委员会接管德国最高权力。柏林市也划分成4个占领区。1948年6月,美、英、法三国占领区合并。翌年5月23日,

德国社会与文化

德国社会与文化课题论文 课题:对德国对文化遗产的保护的探讨和启示班级:J统计1302 学号:4131157032 姓名:张洁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越来越觉得文化遗产的珍贵,地球上的东西是亿万年逐渐演变而来,保护世界遗产(自然遗产,文化遗产,物质,非物质遗产等)都对人类对历史的了解与人类的发展和保护自然环境有着莫大的关系,保护世界遗产,爱护生命,爱好和平,我们这个蓝色的星球才会转得更久…… 世界文化遗产是人类留给我们的最美景观。只有在人类历史进程中具有重要意义的景观才能获得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授予的世界文化遗产称号。其中有许多都位于德国。2000 年的历史在德国的土地上留下了许多重要的遗迹。它们沉默而有力地证明了德国文化的伟大。 那么,是什么造就了这样具有文化历史魅力的德国呢? 德国的联邦政治体制决定了它多元化的权力结构和多层次的法律体系,从而使得政府在制订新的文化政策和法规方面进度缓慢。而当代德国人在经历了种族主义对于文化遗产加以政治利用的历史之后,多把文化保护看成是社会性事务。因此,尽管德国传统上十分重视对于文化遗产的保护,且拥有较为完善的法律框架,但却迟迟没有签署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2012年12月,在经过了漫长的筹备过程之后,德国议会终于批准政府加入该公约。 截止2012年7月7日,德国共计拥有35项文化遗迹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了世界人类遗产名录,按时间顺序分别为:亚琛大教堂(1978),施佩耶尔大教堂(1981),维尔茨堡宫、宫廷花园和广场(1981),维斯教堂(1983),布吕尔的奥古斯塔斯堡古堡和法尔肯拉斯特古堡(1984),希尔德斯海姆的圣玛丽大教堂和圣米迦尔教堂(1985),特里尔的古罗马建筑、圣彼得大教堂和圣玛利亚教堂(1986),吕贝克的汉西梯克城(1987),波茨坦与柏林的宫殿与庭园(1990,1992,1999),洛尔施修道院(1991),上哈尔茨山的水资源管理系统(1992,2010),班贝格城(1993),莫尔布龙修道院(1993),奎德林堡神学院、城堡和古城(1994),弗尔克林根钢铁厂(1994),麦塞尔化石坑遗址(1995),埃斯莱本和维腾贝格的路德纪念馆建筑群(1996),科隆大教堂(1996),魏玛和德绍的包豪斯建筑及其遗址(1996),古典魏玛(1998),柏林的博物馆岛(1999),瓦尔特堡城堡(1999),德绍—沃尔利茨园林王国(2000),赖谢瑙修道院之岛(2000),埃森的关税同盟煤矿工业区(2001),施特拉尔松德与维斯马历史中心(2002),莱茵河中上游河谷(2002),不来梅市市场的市政厅和罗兰城(2004),穆斯考尔公园(2004),罗马帝国边界(2005),多瑙河畔“雷根斯堡旧城”(2006),柏林现代主义住宅区(2008),法古斯工厂(2011),阿尔卑斯地区史前湖岸木桩建筑(2011),拜罗伊特的侯爵歌剧院(2012)。其中1项与英国共有,1项与波兰共有,1项为6国共有。另外,德累斯顿易北河谷2004年批准为世界文化遗产,然而2009年被除名。 德国对文化遗产的保护是非常重视的,就拿德国鲁尔区工业遗产为例。在实施工业遗产保护与产业调整中,他们把让民间承担保护项目的过程都变成一种就业过程,开辟了新环保技术研发和升级的就业空间,同时也给当地产业转型带来契机。再如,德国在IEl城改造的过程中也很好地处理了遗产地与社区的关系,

走进德国结课论文

浅谈中德企业文化差异 中国企业与目前的世界级企业相比仍有较大差距,尤其在企业管理、企业文化、企业战略等软件方面。面对激烈的竞争和挑战,企业的惟一应变对策就是变革,而文化变革又是一切变革的根本。随着世界经济一体化的到来,尤其是中国加入WTO后,大量国际跨国公司涌入中国,公司内部会有来自不同文化背景的员工,公司的经营管理,如营销策略等也会针对不同国家地区的文化差异而不同。伴随着的企业跨文化冲突问题的日益突出,中国企业如何进行跨文化管理,如何在借鉴欧美企业文化长处的基础上,形成国人企业自有的文化,制定合理有效的营销策略,为企业带来效益,成为一个十分值得研究和探讨的问题。 一、德国企业文化 1.企业培训。德国企业培训的突出特点是注重能力的培养,解决实际存在的问题。通过探讨和实验寻求解决问题的最佳途径和方法,给每个学员充分的自由发挥的空间,极大地调动了他们的积极性,也大大地提高了参训学员的素质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德国企业培训工作还有一个十分重要的任务,就是让员工认同企业的价值观。 2.牢固的质量意识。德国企业对产品质量一向是最重视的。他们认为没有物美价廉的产品,只有精品和次品。他们的许多产品都是以精取胜,成为世界知名的品牌。由此可见,技术不断进步,保持良好的质量,制造一流产品,是德国企业具有较强竟争力的重要原因。 3.注重独创性研究开发。德国研究经费占国民生产总值2.9%,居世界前列。德国人相信研究与开发决定企业未来,因而不论经济如何不景气,也不削减开发费用,并在研究中重视独创性和高度专业性,最大限度发挥个人创造潜力,这是德国研究与开发体制的长处。 二、中国企业文化 中国企业文化的研究严重滞后于中国企业文化发展的实践。80年代末到90年代初,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深入,企业文化作为一种管理模式又被引入我国的企业中。一时间,在全国掀起了企业文化的热潮,有些企业盲目的模仿外资企业管理和企业文化的一些形式,热衷于搞文化活动,片面地认为这样就是塑造企业文化。直到90年代中期,中国的企业文化热才逐步降温。不难看出,在中国企业文化建设过程中,因为没有完整的企业文化的理论指导而走入的几个误区:第一,注重企业文化的形式,忽略企业文化的内涵。在中国企业文化建设过程中最突出的问题就是盲目追求企业文化的形式,而忽略了企业文化的内涵。企业文化是将企业在创业和发展过程中的基本价值观灌输给全体员工,通过教育、整合而形成的一套独特的价值体系,是影响企业适应市场的策略和处理企业内部矛盾冲突的一系列准则和行为方式,这其中渗透着创业者个人在社会化过程中形成的对人性的基本假设、价值观和世界观,也凝结了在创业过程中创业者集体形成的经营理念。 第二,将企业文化与企业管理分离。企业文化就是要塑造企业精神,与企业管理没有多大关系。这种理解是很片面的。企业组织和事业性组织都属于实体性组织,它们是要依据生产经营状况和一定的业绩来进行评价的,精神因素对企业内部的凝聚力、企业生产效率及企业发展固然有着重要的作用,但这种影响不是

德国文化论文

德国文化论文 德国在中国人眼中,一个有着悠久历史而让人向往的国家,德国吸引着我们的不仅仅是他的文化,还有德国人的品质。 通过这一个学期的学习了解,以及课外的搜索探究,我对德国确实有了一个更深层的认识,那么就让我们领略一下德国的风采。 最让我印象深刻的是德国的啤酒,不得不说德国啤酒是纯正啤酒的代名词,在公元1516年巴伐利亚公国的威廉四世大公颁布了“德国纯啤酒令”,规定了德国啤酒只能以大麦芽、啤酒花和水三种原料制作,所以德国成为当今世界第二大啤酒生产国是当之无愧,多年来经德国人培养形成的啤酒文化更是世界独一无二,例如啤酒节,更是全民参与。 作为中国人,对与德国有关的历史最清楚的就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不仅仅是中国,这更加是全世界的痛,虽说这个过错是希特勒这些纳粹人犯下的,但德国人敢于承认并且反思沉淀,战后德国的表现赢得了世人的称道,令人感到这个民族经过浩劫之后更加成熟起来,这一点更是难得,这才是德国民族精神的真正体现。在此,不得不提的是德国的下跪总统,1970年联邦德国总理勃兰特访问波兰,跪倒在华沙犹太人殉难者纪念碑前,他面对的是600万犹太人的亡灵,他是“替所有必须这样做而没有这样做的人下跪了”。1995年6月,科尔总理继勃兰特之后,再次双膝跪倒在以色列的犹太人受难者纪念碑前,重申国家的歉意。如此诚恳的道歉,我相信德国人最终一定能得到宽容。(在这里,忍不住提一下日本,相比德国,日本在中国犯下的罪行毫不“逊色”,只是这种打死不承认的态度,实在是让人无法原谅。) 在我眼中,德国人一直是严以律己的代表,守纪律讲整洁,据我所知,在德国就连空气都比中国清新干净,而且凡是有明文规定的,德国人都会自觉遵守;凡是明确禁止的,德国人绝不会去碰它。这应该就是德国人在二战过后反思树立的态度。还有就是守时间,喜清静,待人诚恳,注重礼仪,虽说守时是一个人最基本的礼貌,但真正能一如既往做到的又有多少?在看过有关于德国的短片后,我发现德国人喜欢住在农场或是城市边的村庄里,生活很田园。 再者,经过这些年的发展,德国已成为世界贸易大国,同230多个国家和地区保持贸易关系。德国出口业素以质量高、服务周到、交货准时而享誉世界,这恰恰是德国人品德的体现。其实德国在二战过后一片废墟,但他们重新再来,以作坊式工场起步,最大公司也不足百人,但其研究深入,甚至几代人只研究一个订书针,致使其产品一旦打入国际市场便无可替代,这就是德国工业如此发达的原因。 通过这些了解,我不得不说,德国的确是一个强大的国家,值得人去尊重,也许他还有其他缺点,但我相信,以德国人严禁向上的态度,会去完善的。

德语国家国情文化 论文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2014-2015学年第一学期《德语国家国情文化》课程论文我所认识的德国啤酒 班级:应用物理1301 学号:131005017 姓名:郝佳琪

德国在中国人眼中,是一个有着悠久历史而让人向往的国家,德国吸引着我们的不仅仅是它的文化,还有德国人的品质。小时候我对德国的了解只基于第二次世界大战,这次战争不仅仅是中国的痛,更是全世界的痛。虽说这个过错是希特勒这些纳粹人犯下的,但德国人敢于承认并且反思,令人感到这个民族经过浩劫之后更加成熟起来。而令我对德国人的印象发生改变却是因为德国的下跪总理勃兰特。1970年,在波兰,面对600万犹太人的亡灵他替所有必须这样做而没有这样做的人下跪了,这不仅体现的是他的气节,也是德国人的民族气节。这样的民族值得我去尊敬。 通过在这学期课堂上的学习了解,我对德国确实有了一个更深层的认识。德国的民族文化让我敬佩,可最让我印象深刻的是德国的啤酒,不得不说德国啤酒是纯正啤酒的代名词,在公元1516年巴伐利亚公国的威廉四世大公颁布了“德国纯啤酒令”,规定了德国啤酒只能以大麦芽、啤酒花和水三种原料制作,所以德国成为当今世界第二大啤酒生产国是当之无愧的,其境内共有一千三百家啤酒厂,生产的啤酒种类高达五千多种,而根据官方统计每个德国人平均每年喝掉138公升的啤酒,世界上在也找不到比德国人更热爱啤酒的民族了!多年来经德国人培养形成的啤酒文化更是世界独一无二的,例如啤酒节,更是全世界都参与了进去。 1810年的十月,为了庆祝巴伐利亚的路德维格王子和萨克森国的希尔斯公主的婚礼而举行德国啤酒节的盛大庆典。自那以后,十月啤酒节就作为巴伐利亚的一个传统的民间节日保留下来。每年从九月下旬到十月上旬,人们倾巢而出,亲朋好友相伴,恋人情相依,欢聚在一起,喝着自制的鲜酿啤酒,吃着德国独有的各式各样的香肠和面包,其间乐队身着民族服装穿梭于人群之中,娴熟地演奏轻松欢快的乐曲。 由于德国人将喝酒视为每天的“必修课”,各种酒馆、酒屋、小客栈便多似天上的星星。仅人口100万的慕尼黑就有3000多个每天都座无虚席的啤酒馆。几乎每个踏进酒馆的人至少都点半升啤酒佐餐,但人们最常点的还是一升。所以“一升”在慕尼黑及整个巴伐利亚可说是个“计量单位”,当地还盛行一谚语“有节制地一天喝一升,健康赛神仙”。人们也不只是进餐时才喝酒,几乎是随时随

德国文化课程论文

解读法斯宾德电影中的德国女性 ——以“德国女性四部曲”为例 摘要:在简介法斯宾德生平基础之上,以“德国女性四部曲”四部影片为例探讨了法斯宾德电影中的德国女性形象,并展开笔者的述评与反思。 关键词:法斯宾德;德国女性;“德国女性四部曲”;述评反思 引言: “有些人是用来怀念的,不论他是天使或是魔鬼。”台湾电视人蔡康永曾这样评述法斯宾德。上个世纪60年代,一批战后出生的年轻人发起的无论对德国电影还是世界电影都有着深远意义的新德国电影运动,使在沉沦与低迷中徘徊了数十年之久的德国电影终于走出低谷,再次受到世界影坛的注目,其中,被公认为“新德国电影的心脏”的法斯宾德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女性是美好的,女性往往与爱情、幸福、甜密相联属;女性也是不幸的。她们往往又是弱小、顺从、忍气吞声的同义语。古往今来,在不公正的社会里女性的地位最不公正,在不幸的社会中女性的命运最为不幸。《玛丽娅·布劳恩的婚姻》、《莉莉·玛莲》、《罗拉》、《维洛妮卡·佛斯的欲望》这四部影片是法斯宾德创作成熟期的代表作品,因为它们都是以女性为主人公,描写了一代德国妇女在战争中和战后年代的命运,故被统称为“德国女性四部曲”,其成功塑造的女性形象,犹如一面面镜子,照出了那一段被灭绝人性的纳粹战争和纳粹精神所扭曲了的社会和人生。 正文: 一、法斯宾德生平简介 1945年5月31日,法斯宾德在联邦德国巴伐利亚州巴特·沃尔斯霍芬镇的一个中产阶级家庭里出生。父亲是个私人诊所的医生,母亲是名兼职翻译。幼年时期的法斯宾德没有兄弟姐妹,父母忙于工作也无心照顾他,导致法斯宾德经常独自一人,感受不到人情的温暖。在法斯宾德5岁的时候,父母离异了,这更让他幼小的心灵罩上了一层阴影。此后,法斯宾德随母亲一起生活。母亲为了有时间工作,经常把他送进电影院,就是在这个时期,法斯宾德开始对电影这个媒介产生了一种迷恋。同时,由于从小生活在这样一个感情淡薄的环境,也养成了法斯宾德古怪的性格。 1964年,法斯宾德中学未毕业便进入一家戏剧学校学习。这期间,他曾做过各种工作,为南德意志日报作资料员,在慕尼黑室内剧剧院当过群众演员,并且观看了大量的影片,积累了他最初的电影经验。此外,那时他还常光顾的另一个地方是慕尼黑电视电影大学,因为在那里,不仅可以看到许多国外的电影资料,而且还有机会参与讨论,或观看别人怎样剪辑影片。在1965年和1966年,法斯宾德与人合拍了《城市流浪汉》和《小混乱》两部短片。虽然由于缺少拍摄经验,表现手法比较稚嫩,但人们还是能从中看出些许日后法斯宾德电影的雏形。1966年,法斯宾德

德国饮食文化

德国饮食文化 德国以其拥有世界上种类最繁多的香肠而闻名,每餐必有啤酒或白葡萄酒。德国菜的特点是甜食、酸食和奶制品较多,生菜品种多样,酸椰菜烩猪肘、黑啤烩牛肉就是德式的代表菜肴。德国人对饮食并不讲究,喜吃水果、奶酪、香肠、酸椰菜、土豆沙拉等,不求浮华,只求实惠营养,首先发明自助快餐。德国人喜喝啤酒,每年的慕尼黑啤酒节大约要消耗掉100万公升啤酒。 德国美食 【美食篇】啤酒的国度 坐在具有传统特色的古堡式餐馆中,要上一份杜松子酱汁,外加填梨子、油炸马铃薯子,再配上菊苣核桃仁色拉,一杯葡萄…… 有人说天堂里最好的厨师是法国人,地狱里最好的厨师是德国人。此话虽过于夸张,但多少能反映出德国人不会吃的事实。德国人讲求营养,而不是烹调艺术,所以有人说德国的饭菜无非清煮、白炖加烤制。不过今日德国的餐饮业可以说是同际风味大荟萃,在此可品尝到世界各国的美味佳肴,德国菜也己不仅仅是白炖猪肘子加酸菜了。现在的德国厨师善于吸收其他外来饮食特色,在博采亚、欧、美众家烹调特色的基础上,也可做出美味可口佳肴。但是说到能标志德国,就不能不提香肠和啤酒等这类德国饮食了。 香肠 德国人是名副其实的“大块吃肉、大口喝酒”的民族--吃猪肉喝啤酒。德国人每人每年的猪肉消耗量为65公斤,居世界首位。由于偏好猪肉,大部分有名的德国菜都是猪肉制品。德国的食品最有名的是红肠、香肠及火腿,种类起码有1500种以上,并且都是猪肉制品。最有名的“黑森林火腿”销往世界各地,可以切得跟纸一样薄,味道奇香无比。德国的国菜就是在酸卷心菜上铺满各式香肠及火腿;有时用一整只猪后腿代替香肠和火腿。那烧得熟烂的一整只猪腿,德国人可以面不改色地一人干掉它。 德国香肠的种类多样举世皆知,主要的原料从猪肉、牛肉到蔬菜或动物内脏都有,也经常搭配各类香料而制作成风味独特的地方口味,所以,大家会发现多数的香肠会以地区来命名,例如:法兰克福香肠(Frankfurter)、维也纳香肠(Wiener)、纽伦香肠堡(Nürnberger)等......在吃法上,德国香肠也呈现出多样化,不仅可以水煮、油煎或烧烤,同时也可以做成沙拉、煮汤、或直接生吃。 德国的肉类料理除了香肠外,火腿和熏肉在口味上也不下百种,而这也是由于制作方式及加入香料的不同而产生微妙的变化;大部分的肉制品,都是吃生冷的切片,直接沾些芥末酱就入口了。 德国啤酒 公元1516年巴伐利亚公国的威廉四世大公颁布了「德国纯啤酒令」,规定德国啤酒只能以大麦芽、啤酒花和水三种原料制作,所以近五百年来德国啤酒即成为了所谓纯正啤酒的代名词。

德国文化论文

不一样的疯狂 设施131 姚超宇 14813119 提及德国,首先让人联想到的便是啤酒和足球。当严谨的德国人遇上啤酒和足球,会有什么不一样的疯狂呢? 德国人将喝酒视为每天的“必修课”,仅人口100万的慕尼黑就有3000多个每天都座无虚席的啤酒馆。慕尼黑一向是公认的“啤酒之都”,每年秋季都会举行世界上规模最大的啤酒节——十月庆典。 最早的啤酒节便源于德国。1810年十月,为了庆祝巴伐利亚的路德维格王子和萨克森国的希尔斯公主的婚礼而举行了德国啤酒节盛大庆典。自那以后,十月啤酒节就作为巴伐利亚的一个传统的民间节日保留了下来。历时16天的啤酒节期间,慕尼黑地区15家历史悠久的啤酒厂搭起8000余顶巨大的帐篷,人们在暮色中饮酒高歌至天明。今天,德国啤酒节已发展成为了世界范围内最大的民族节日,吸引了数以万计的来自世界各地的游客。 在慕尼黑啤酒节上,德国人一改严谨作风,欢笑、高歌、痛饮,庆祝着他们的节日。在这个盛典里,不改的是德国人始终遵循着的用来制作啤酒的德国纯酿法。 德国啤酒纯酿法之所以经历500年不衰,是由于当代消费者对食品添加剂的恐惧,依据五百多年前的法规严格酿制的高质量的德国啤酒由于不含任何添加剂,甚至还有那历史悠久、神圣不可触犯的“啤酒纯度法规”的约束,理所当然受到世界各地游客的喜爱。类似的还有德国的汽车,有人说只有德国生产的汽车,才能真正算是汽车。没有偷工减料,用严谨的态度对待生产过程的每一个环节,这便是德国啤酒、德国汽车走向世界、经久不衰的原因吧。

德国人每天都能喝掉很多啤酒,尤其是在啤酒节,数量更是令人惊叹,你可能会说,贪杯可不是什么好事,但在德国,啤酒乃好酒,并不止于酒,汽车乃好车,并不止于车,它们更是一种文化象征,不仅给德国带来了经济效益,更带来了民族荣誉。 这里很值得提一下啤酒纯度法规,法规规定啤酒只能用大麦芽、啤酒花、水和发酵母来酿造,除此之外不能再添加任何其它东西,这大概是世界上最早的食品法规,也是德国人为自己的啤酒文化最引以为荣的事。在追求绿色食品、纯天然产品的今天,这一法规无疑更具有现代意义和不可触犯性。 中国也有很多老字号或民俗产品,对比德国啤酒文化这一点,我们有很多值得深思的地方。不说现在市场上出现的过多假冒中国特产的商品,就算是正宗的老字号,也被过分地包装,华而不实,失却了最初的味道,最典型的例子便是天价月饼。而国人也一昧地追求“咖啡月饼”这类西式月饼,传统口味五仁月饼却让人嗤之以鼻。在弘扬传统文化特色时,我们不能一成不变,我们需要创新,但不是完全地将传统丢弃,而是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将优秀的传统特色保留下去,成为我们的民族品牌。不盲目迎合市场,不为了追求短期经济效益而忘却初心,方能提高我们的民族荣誉感。 除了啤酒,足球也是众多德国人的挚爱。2014年喝啤酒看世界杯成为世界球迷狂欢的理由,我想日耳曼人最痛快的时候便是喝着德国啤酒看着德国队捧起大力神杯的那一刻吧!拥有690万会员的DFB(德国足球协会)是世界上最大的足球俱乐部,2014年巴西世界杯期间,德国所有城市的公共观赏区域有数以万计不同年龄的球迷在观看德国队的赛事,全德最大规模的观球活动是在柏林的”Brandenburger Tor”举行的,20万日耳曼人欢聚在一起观看决赛,喝了很多啤酒,狂欢活动一直持续到次日凌晨。 同样是在这个地点,从巴西凯旋后,把大力神杯收入囊

德国文化》

《德国文化》 期 末 小 论 文

Die Unterschiede zwischen China und Deutschland Mit dem in den letzten Jahren immer enger werdenden wirtschaftlichen und kulturellen Austausch zwischen China und Deutschland nimmt auch das gegenseitige Verst?ndnis zwischen Ost und West zu. Die mysteri?se ?stliche Fengshui-Kultur, Die komplizierten chinesischen Schriftzeichen faszinierten viele Deutsche, und der deutsche Bierfu?ball faszinierte auch viele Chinesen. Aufgrund der sehr unterschiedlichen historischen Traditionen und Lebensstile der beiden Seiten sind jedoch viele Br?uche und Gewohnheiten der beiden L?nder sehr unterschiedlich. Viele seiner Verhaltensweisen waren auch überrascht 不少外国人去中国溜达一圈之后跑回自己的国家出书介绍他们在中国经历的文化休克。我觉得中国人最擅长的就是入乡随俗,即便不随俗他也能很快就做到见怪不怪,所以很少有中国人写外国的文化休克。但是,仔细想想,中西毕竟还是有差别的。 1,德国人都不怕脏。第一次来德国在法兰克福机场落地的时候,看见候机大厅里有个还不会走路的小孩在地上爬来爬去,出溜出溜地还挺快。家长就在旁边看着,也不说把孩子拽起来。当时我就琢磨,这要是换成个中国家长会不会一大巴掌就上去了,爹妈给你洗衣服不是让你满世界当墩布使的。后来见得多了,到处都是半大的孩子满地爬的,小孩还都是粉扑扑的脸蛋,让人思考中国那句俗话,是不是该说成:“不干不净,爬了没病”。 2,德国人不会蹲。中国人喜欢蹲着。出去玩走累了,找个荫凉蹲会;等车等累了,卡着马路牙子蹲会。我没见过蹲着的德国人。据说,西方人大腿跟小腿长的比例不适合蹲着,他们也蹲不住,一蹲就仰过去了。所以,德国人在成年之后继续发扬小时候养成的不怕脏的精神,区别只是不再爬了,而是逮哪坐哪。只要能放下一个屁股的平坦面积他们都能坐下去。听说,为了给2008年北京奥运会创造好的形象,有人提出中国人应该改掉逮哪蹲哪的坏习惯。其实,我倒觉得没什么必要。如果中国人放弃蹲这个姿势,随着岁月推移蹲的能力恐怕就会退化了,以后想蹲还蹲不住了呢。蹲不住,奥运会举重的金牌也就拱手送人了;“蹲茅坑”这样的词也会永久性地被载入历史词典了。 3,不少西方人批评中国人随地吐痰。没错,这真是个特别坏的习惯。舒服了自己恶心了别人,破坏环境,传播疾病,有百害而无一利。在德国很少看见有人随地吐痰,最多是半大的坏小子摆酷满地啐吐沫。德国人都有个大鼻子,他们把中国人从嗓子里顶出来的东西都从大鼻子里擤出来。你就看吧,不分地方不分场合,甭管是课堂上还是饭桌上,不定什么时候就有个德国人从兜儿里掏出一张纸巾,摊开了捂在鼻子上,然后以气吞山河的气势拼命一擤,声音之大如尾气泄漏;流量之多如水库泄洪。谁要是在饭桌上听见这么一声,那就等着胃里波涛汹涌去吧,如果谁要是特不识趣,非得再使劲找出来这声是从哪发出来的,然后看见那德国人把这张用过的鼻涕纸叠吧叠吧再放回兜里等着下次用,那恭喜啊!您离成功减肥已经不远了! 4,德国人刷碗只刷不冲。德国人刷碗喜欢放一池子热水,倒上洗涤灵,然后把一堆脏盘子烂碗都扔进去。把油腻洗下去了之后,还带着洗涤灵沫子的盘子碗就直接拿擦碗布擦干净放回碗柜去了。很多人不再用水把盘子碗上带的洗涤灵沫子冲下去。据说,德国人很信赖自己的化学洗涤用品,一点不担心常年吃洗涤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