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疫情下欧洲各国的防控措施与经济形势分析

疫情下欧洲各国的防控措施与经济形势分析

疫情下欧洲各国的防控措施与经济形势分析
疫情下欧洲各国的防控措施与经济形势分析

正文目录

一、前言 (5)

二、欧洲各国疫情进展与相关防控政策 (6)

2.1 “大流行”中心疫情正在放缓,各国面临抗击疫情和复工复产艰难抉择 (6)

2.2 德国现有确诊及死亡率均最低,英国疫情走势存在明显滞后 (6)

2.3 西班牙意大利较早采取措施,德国检测能力强且医疗资源相对丰富 (8)

三、欧洲各国采取的财政政策及货币政策 (10)

3.1 财政政策:各国财政政策力度存在分化,公共债务工具难以推出 (10)

3.2 货币政策:大量采取非常规操作,政策空间及政策效果受限 (12)

四、欧洲经济整体疲弱,疫情冲击下恐将陷入衰退 (13)

4.1 服务业首当其冲,制造业全球化下供需均受阻 (14)

4.2 欧洲经济整体疲弱,面对疫情显著收缩 (14)

4.3 应对政策影响:一体化行动具备一定优势,但政策效果相对有限 (15)

五、英国、德国经济抗冲击能力较强,意大利受疫情影响显著 (16)

5.1 英国:疫情发展相对滞后,内需收缩持续时间有所延长 (16)

5.2 法国:疫情防控形势依然严峻,服务业和工业均受阻 (19)

5.3 德国:短期内经济韧性较强,全年经济增速受国际疫情影响较大 (20)

5.4 意大利、西班牙:经济结构脆弱性凸显,严峻疫情形势下冲击显著 (22)

六、关注信用债违约风险,股票市场存在投资机会 (24)

6.1 关注疫情控制后欧元、英镑升值空间,信用债市场应避免踩雷 (24)

6.2 市场风险偏好有所抬升,股票市场存在投资机会 (25)

图表目录

图表1 全球现有确诊人数分布 (5)

图表2 中国与海外“新冠疫情”新增确诊人数对比(经过常用对数处理后的结果) (5)

图表3 本文逻辑框架 (6)

图表4 欧洲主要经济体累计确诊人数及病死率 (7)

图表5 德国累计确诊病例数及新增确诊病例数 (7)

图表6 英国累计确诊病例数及新增确诊病例数 (7)

图表7 法国累计确诊病例数及新增确诊病例数 (7)

图表8 意大利累计确诊病例数及新增确诊病例数 (8)

图表9 西班牙累计确诊病例数及新增确诊病例数 (8)

图表10 欧洲主要经济体疫情防控政策一览 (9)

图表11 欧洲主要经济体直接财政刺激额度及其占GDP 的比重一览 (11)

图表12 欧洲主要经济体财政政策一览 (11)

图表13 欧洲主要经济体货币政策一览 (13)

图表14 2020 年3 月欧洲主要经济体PMI (15)

图表15 2020 年4 月欧洲主要经济体PMI (15)

图表16 欧元区2000-2018 服务业占比及工业占比(%) (15)

图表17 疫情下英国经济数据情景分析(2020 年) (17)

图表18 2018 年英国产业结构(%) (18)

图表19 2019 年英国消费、投资、出口对GDP 贡献(%) (18)

图表20 2018 年英国部分行业增加值占比(%) (18)

图表21 2018 年英国银行业总资产占GDP 比例较高 (18)

图表22 2019 年英国不同行业对GDP 的拉动(%) (18)

图表23 疫情下法国经济数据情景分析(2020 年) (19)

图表24 2018 年法国产业结构(%) (19)

图表25 2019 年法国消费、投资、出口对GDP 贡献(%) (19)

图表26 2018 年法国部分行业增加值占比(%) (20)

图表27 2019 年法国出口产品构成(%) (20)

图表28 疫情下德国经济数据情景分析(2020 年) (20)

图表29 2018 年德国产业结构(%) (21)

图表30 2019 年德国消费、投资、出口对GDP 贡献(%) (21)

图表31 2018 年德国部分行业增加值占比(%) (21)

图表32 2019 年德国出口产品构成(%) (21)

图表33 2019 年中国在欧洲的主要贸易伙伴 (21)

图表34 疫情下意大利经济数据情景分析(2020 年) (22)

图表35 疫情下西班牙经济数据情景分析(2020 年) (22)

图表36 2018 年意大利产业结构(%) (23)

图表37 2019 年意大利消费、投资、出口对GDP 贡献(%) (23)

图表38 2018 年意大利部分行业增加值占比(%) (23)

图表39 2019 年意大利出口产品构成(%) (23)

图表40 2018 年西班牙产业结构(%) (23)

图表41 2019 年西班牙消费、投资、出口对GDP 贡献(%) (23)

图表42 2019 年欧洲各经济体不同规模企业吸收就业占比(%) (24)

图表43 2019 年三季度部分国家和地区不同部门杠杆率水平(%) (25)

一、前言

截至5 月3 日上午,全球范围已有200 多个国家和地区出现确诊病例,累计超330 万(来源:美国约翰·霍普金斯大学数据),且140多个国家和地区出现死亡病例,范围覆盖欧洲、亚洲、北美、南美、非洲、大洋洲,全球主要经济体均处于疫情的阴影之下。在经历了近 3 个月艰苦卓绝的搏斗之后,我国疫情整体得到较好控制,且防控重点也转为“防输入”;但海外经济体仍处于疫情较快发展的阶段,拐点尚未到来。

本篇深度报告的研究主体为欧洲主要经济体,基于疫情与相关措施对上述经济体的冲击,透视宏观和行业层面的变化,并给出相关的投资建议。

图表1 全球现有确诊人数分布

资料来源:WIND,平安证券研究所

图表2 中国与海外“新冠疫情”新增确诊人数对比(经过常用对数处理后的结果)

资料来源:WIND,平安证券研究所

注:图表中数据经过log10(x)处理进行平滑

图表3 本文逻辑框架

资料来源:平安证券研究所

二、欧洲各国疫情进展与相关防控政策

2.1 “大流行”中心疫情正在放缓,各国面临抗击疫情和复工复产艰难抉择

截至 5 月 2 日,全球累计确诊新冠肺炎患者数量3393437 例,其中欧洲合计1425609 例,占比过40%,且确诊人数全球前十的国家,欧洲国家就占了六个,欧洲无疑是当前新冠肺炎“大流行”的中心地区。近日来,欧洲肺炎疫情新增确诊人数呈现出放缓甚至有所下降的趋势,这意味着“大流行”中心的疫情拐点正在出现,各国已逐步开始放松疫情防控措施,渴望经济及早恢复正常秩序。但我们注意到,由于欧洲主要疫情国家同时也是欧洲主要经济体的英国、法国、德国、意大利和西班牙开始检测疫情的时间、疫情防控的力度、国民的文化习惯以及医疗条件存在差异,疫情发展的态势也有所不同。

2.2 德国现有确诊及死亡率均最低,英国疫情走势存在明显滞后

从累计确诊数来看,西班牙、意大利、英国、法国、德国,截至5 月2 日累计确诊病例分别为245567 例、209328 例、183500、168517 例和165610 例。从现有确诊病例数来看,英国、意大利、法国、西班牙和德国分别为154403、100704、92249、74234 和29673 例。西班牙、意大利虽然累计确诊人数较多,但治愈人数也较多,因此现有确诊病例数大幅下降,而英国治愈人数较少,仅893 例,现有确诊病例数后来居上,位居欧洲第一。

从病死率来看,意大利、西班牙、英国及法国均在10%以上,分别为13.7%、10.2%、15.4%、14.7%,其原因主要在于感染的老年人口占比高、检测能力不足、医疗系统负载过高;德国人相对严谨、听话、保守,此前政府号召保护老年人和有基础病群体,建议年轻人和长辈减少见面,避免推高死亡率;同时德国医保制度完备、医疗条件发达,人均重症病床数位列欧洲第一,是意大利的三倍,使得德国病亡率显著低于其它国家。

从每日新增确诊病例数来看,德国、法国、意大利和西班牙这四个国家都出现明显的波动下滑迹象,

5 月2 日新增病例数分别为813、1171、1900、2579 例。而英国5 月2 日新增确诊病例数达4815 例,占累计确诊数的比例高于其它四国,尽管新增病例数有所放缓,但下降趋势明显滞后于其他四国。考虑到英国较晚从“集体免疫”转为逐渐升级加强的疫情防控措施、相较于其它欧洲主要经济体偏高的新增确诊人数、高死亡率,英国疫情数发展态势存在一定程度的不确定性,整体滞后于其他国家。

总体来说,欧洲是此次疫情大流行的中心,受到疫情的冲击较大,现阶段部分经济体疫情有放缓态

势,面临抗击疫情和复工复产艰难抉择。各国疫情走势有所不同:其中意大利、西班牙、法国确诊

人数高且死亡率高,医疗系统负担重;德国现有确诊病例数最低、死亡率最低,医疗系统压力相对

较小,且现有病例数少;英国现有确诊病例数最多,疫情发展态势较其他国家相对滞后。

图表4 欧洲主要经济体累计确诊人数及病死率图表5 德国累计确诊病例数及新增确诊病例数

资料来源:WIND,平安证券研究所资料来源:WIND,平安证券研究所

图表6 英国累计确诊病例数及新增确诊病例数图表7 法国累计确诊病例数及新增确诊病例数

资料来源:WIND,平安证券研究所资料来源:WIND,平安证券研究所

图表8 意大利累计确诊病例数及新增确诊病例数图表9 西班牙累计确诊病例数及新增确诊病例数

资料来源:WIND,平安证券研究所资料来源:WIND,平安证券研究所

2.3 西班牙意大利较早采取措施,德国检测能力强且医疗资源相对丰富

随着欧洲疫情迅速蔓延,欧洲各国也逐步出台措施强化疫情防控,纷纷宣布进入国家紧急状态。其

中最为严格的管控措施包括“封城”、“封国”,普遍采取的措施则是诸如禁止聚会、交通管制、停止举办大

型活动以及关闭学校、公司等社交疏离措施,此外病毒检测以及医疗物资供应等措施也有所加强。总体而言

疫情防控措施可以分为对外封闭措施、对内隔离措施以及医疗应对措施三类,各国均执行了较为严格

的措施,但在采取措施的时点早晚、检测能力的大小以及医疗应对能力方面存在差异。

从采取措施的时点看,根据现有的疫情防控经验,可以知道,“封城”、“封国”是防止疫情扩散以及输

入方面最为严厉也最为有效的措施,无论是在控制疫情传播的规模,还是在阻断疫情传播的关键环节方面都具

有较好的效果。从本国确诊第一例新冠肺炎患者病例起,到采取“封城”的措施,西班牙、意大利、德国、

英国以及法国分别经过了36、37、48、52 以及53 天,可以看出,意大利和西班牙采取“封城”措

施的时点相对较早,英国、法国采取“封城”措施的时点相对较晚。此外英国早期采取相对消极的防

控政策,主张让至少60%的英国人感染轻症新冠肺炎,从而让整个英国尽早获得“群体免疫”。直

到3 月23 日晚,英国首相鲍里斯·约翰逊才宣布,英国开始实施更加严格的管制措施,失去了疫情

防控的宝贵时间。

“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检测是隔离的前提,找到感染者并迅速将其隔离,是打破传播链控制疾病

的最佳策略。从检测能力的大小来看,德国最大新冠病毒检测能力已经达到每天12 万次,且检测能

力还在提升,可达20 万次;3 月24 日当天,法国正式进入卫生紧急状态,得益于从中国大规模采

购检测试剂盒和口罩,法国卫生总署署长萨洛蒙宣布,到下周末将全国检测能力大幅提升至每

天2.9 万人次,可以看出,尽管法国已经从中国大规模采购了试剂盒,其检测能力相比于德国依然

有较大差距,且其只检测重症患者,对于锁定病毒携带者的意义十分有限;4 月25 日,英国卫生部

长汉考克表示由于NHS 的测试能力已经从每天4 万次提高到每天5.1 万次,所以,周五起,英格兰

地区的所有关键人员及其家人都可以直接在网上预约接受新冠测试,但由于需求量太大,预约网站在开

放后2 小时关闭,可以看出英国检测力度有所提高,但依然无法满足需求。而西班牙从4 月13 日开

始将血清抗体检测阳性患者也算进了确诊数据,导致数据统计口径丧失一致性,失去了参考价值。

但从西班牙和意大利相比于德国较高的死亡率来看,除去确诊患者中老年人口比例较高,检测能力

不足导致的分母较小也是需要考虑的因素,因此可以估计西班牙和意大利检测能力相对有限。

从医疗应对措施来看,各国均采取了较为有力的医疗救治措施,但受制于医疗系统负载能力的差异,救

治能力有所不同。意大利将一些患者从感染率最高的伦巴第大区转移到其他地区的重症监护室,

以减轻医疗系统的负担,尚未进行国家执业考试的医学毕业生也被允许提前获得执业资格,作为值班医生加入抗疫后援工作,可以看出意大利在医疗救治方面做出的努力,但也可以看出意大利资源捉襟见肘。德国政府制订医疗紧急预案,决定临时征用康复机构、酒店及展会场所等改造为临时医院,以增强医疗系统收治能力。法国订购了大量口罩以阻隔疫情传播,但同意大利一样,迫于医疗资源不足,将部分重症病人转移至德国予以救治。根据BBC 的数据,英国NHS 的医疗资金总额在过去十年间的年增速考虑到通货膨胀的影响后仅有1.4%,由于NHS 近年来采取的紧缩政策,英国政府表示将以成本价征用私立医院的医疗资源,以供NHS 调配使用,并允许医学院大学生提前毕业参加医务工作。西班牙同样面临医疗物资窘境,向中国订购了大量医疗物资,并征用私人诊所的呼吸机等医疗设备,以应对设备短缺问题。可以看出,除了德国以外,各国均面临较严重的医疗资源不足的问题。

综上所述,意大利、西班牙疫情较严重,也较早采取防控措施,但受制于检测能力以及医疗资源,未能有效减缓疫情蔓延;德国检测量较大且医疗系统负载能力较强;法国、英国采取措施较晚,检测能力有限且医疗系统存在一定压力。欧洲各国早期疫情防控效果不佳:一、在疫情出现的早期过度自信,准备不足,如德国卫生部长施潘在初期认为德国有重症监护室,有足够的隔离病房和普通病房,有足够的能力来应对疫情,反对德国关闭边境;二、政府政策节奏偏慢,部分国家担心疫情防控措施会给本就几乎显著承压的经济承担过大代价,在斟酌疫情防控政策的出台时点上犹豫不决;

三、民众配合程度不高,欧洲文化崇尚自由,民众在自律性方面差于亚洲国家,社交梳理措施未能得到严格执行,影响政策效果。所幸随着管控升级,当前政策效果正在逐步显现。当前,部分国家开始逐步解除隔离措施,需关注疫情反弹风险。

图表10 欧洲主要经济体疫情防控政策一览

资料来源:bloomberg,平安证券研究所

三、欧洲各国采取的财政政策及货币政策

3.1 财政政策:各国财政政策力度存在分化,公共债务工具难以推出

欧洲主要经济体采取的财政政策措施主要包括卫生设施支出、居民支持政策、企业支持政策,此外还包括既针对企业又针对个人的信贷支持政策、资金支持政策以及税收减免等措施。卫生设施支出是以健全卫生系统、加强检测与治疗能力、支持社区卫生支出、增加医务人员和隔离人员的补助为主,居民支持主要是对老年人、低收入人口、失业人口以及其他受疫情冲击的人进行救助和支持,企业支持主要是对企业部门进行信贷支持、税收减免或递延、发放补助以及降低公用支出等。

截至5 月2 日,欧洲各主要经济体均采取了扩张性的财政政策。意大利出台了约合250 亿欧元的财政支出计划,并宣布了36 亿欧元规模的税收抵免措施;德国3 月25 日通过了二战以来最大规模的经济援助计划,总额为1560 亿欧元,此外还将从经济稳定基金中为企业提供贷款支持以及注资;英国出台了300 亿英镑的支出计划,叠加就业支持支出以及税收减免直接支出约合1200 亿英镑;法

国将原先450 亿欧元的财政支持计划提高到1100 亿欧元;西班牙宣布了近200 亿欧元直接支出计划。此外,各国还出台了大规模的信贷担保措施,以缓解企业债务压力。

尽管各国均采取了扩张性的财政政策以对冲疫情的不利影响,但在财政刺激力度上不同。无论从直接支出的规模来看,还是从刺激额度占GDP 的比重来看,德国财政政策力度都显著高于其他国家,其次则为英国、法国,意大利和西班牙的支出规模相对有限,且占GDP 的比重也偏低,而与此同时意大利和西班牙是欧洲疫情最为严重的国家。各国在财政政策力度上存在分化,意大利和西班牙的刺激规模恐难以对冲疫情带来的不利影响。

图表11 欧洲主要经济体直接财政刺激额度及其占GDP 的比重一览

资料来源:bloomberg,平安证券研究所

图表12 欧洲主要经济体财政政策一览

财政政策类别具体政策措施

意大利卫生设施支出

政府拨款32 亿欧元用以加强意大利医疗保健系统和公

民保护。

居民层面

政府拨款103 亿欧元用以支持就业、向下岗工人和自

营职业者提供收入补贴。

企业层面

政府拨款64 亿欧元,在受影响最严重的城市延迟缴税

和推迟支付水电等费用的支付。宣布36 亿欧元措施为

公司提供税收抵免。为7500 亿欧元贷款提供担保。信贷层面

政府拨款51 亿欧元,并采取多种措施保障信贷流动性

充足。

德国卫生设施支出

在医疗设备、疫苗研发、扩大医院容量等领域予以财

政支持。

居民层面

扩大短期工作补贴范围,为低收入父母提供更多的育

儿福利,并为自营职业者提供更多的基本收入补助。企业层面

向受到疫情严重影响的小企业主、自营职业者提供500

亿英镑补贴,此外还将无息税收延期至年底。

通过新设立的经济稳定基金(WSF)和公共开发银行

KfW 扩大不同规模企业的公共贷款担保额度和获取渠

道,该举措至少需拨款8220 亿欧元。

法国卫生设施支出

增加为病人或其护理者提供的健康保险;增加保健用

品支出。

企业层面

延迟对企业的社会保障和税收征收从而给企业提供流

动性;延迟征收受影响中小企业的租金和水电费。安排

450 亿欧元为企业纾困;为3000 亿欧元贷款提供担

保。

中国宏观经济形势分析论文

中国宏观经济形势分析 当前中国经济正处在由企稳回升走向全面恢复的关键阶段,应努力保持来之不易的经济成果,妥善处理经济运行中的突出矛盾与困难,为下一阶段经济平稳运行打好基础。宏观调控应根据新形势新情况不断提高政策的针对性和灵活性,把握好政策实施的力度、节奏和重点。 一、国民经济全面恢复物价上涨压力加大 1.消费增长保持稳定 (1)推动消费增长的主要因素:一是政策因素将继续成为支持消费增长的重要动力。扩大消费需求,提高消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度是当前及未来一段时间我国宏观调控政策的重点,二季度家电、汽车、节能产品消费政策将继续完善,增加城乡居民特别是低收入者收入的措施将进一步落实,“万村千乡”和“双百”工程建设将深入推进,政策对消费的推动作用依然较强。二是城乡居民收入增长将提高社会消费意愿。一季度,农村居民人均现金收入实际同比增长9.2%,比上年同期加快0.6个百分点;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实际同比增长7.5%。根据一季度人民银行储户问卷调查,城镇居民判断收入增加的占比从2009年二季度的12.6%回升到2010年一季度的21.3%,实际收入与收入预期的改善将提高居民消费能力与意愿。三是世博会召开刺激消费增长。二季度世博会在上海举行,届时周边地区旅游、会展等生活性与生产性服务消费将大幅增加。四是居民消费价格上涨,将促使消费名义增速走高。2009年二季度CPI同比负增长1.3%,而今年二季度CPI呈明显上行趋势,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名义增速将提高。 (2)抑制消费增长的主要因素:一是国家近期连续出台的房地产调控政策效果在二季度显现,与住房相关的家具、建材消费增长将趋缓。而且,前期房价涨幅过大,对已买房居民下一阶段的其他消费形成一定制约。二是干旱、地震等自然灾害将减少当地居民收入,降低居民生活水平,导致局部地区消费能力下降。三是近期粮食、蔬菜、水果价格涨幅较高,成品油价格调整,不利于居民实际购买能力提高。 总体而言,消费需求将保持稳定,初步预计,二季度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名义增长19%。 2.物价上涨压力加大 一是翘尾因素提高二季度物价涨幅。经计算,二季度CPI翘尾因素为1.6个百分点,PPI为4.4个百分点,分别处于全年翘尾值次高和最高水平,即使不考虑新涨价因素,二季度CPI与PPI也将呈现一定幅度上升。二是输入型物价上涨动力增强。世界经济复苏导致国际大宗商品价格暴涨,国

浅谈对我国经济形势的分析与认识

浅谈对我国经济形势的分析与认识 温总理说:“面对当前国内外复杂的经济形势,对中国经济未来的发展,有看好的也有唱衰的。”我国经济发展的基本面没有因国际国内形势新变化而改变,经济增长的动力仍然强劲。我们要针对经济运行中的突出矛盾,把握好宏观调控的方向,力度和节奏,促进经济增长继续朝着宏观调控的预期方向发展。与此同时,经济运行也面临物价高位运行、经济增速放缓、结构调整压力增大等多方面挑战。针对经济运行中的突出矛盾,要把握好宏观调控的方向、力度和节奏,既要把物价涨幅降下来,又不使经济增速出现大的波动,并利用有利时机推进经济结构调整,深化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巩固经济发展的好势头。 经济增速虽有所放缓,但仍处于平稳较快增长区间 当前经济增长的动力仍然强劲,全年经济增长速度仍将高于9% 今年以来,我国经济增长总体平稳,物价涨幅总体可控,结构调整积极推进,经济发展总体态势良好。 第一,经济增长总体平稳。上半年经济增速虽比去年上半年有所放缓,但仍处于平稳较快增长区间。内需拉动作用明显增强,民间投资保持较高增幅,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幅高位回稳。经济增速适度放缓,既有全球经济减速的影响,也是我国主动调控和市场需求变化综合作用的结果,总体上符合宏观调控的预期目标。 第二,物价涨幅总体可控。虽然食品、居住类价格同比涨幅仍处高位,但物价涨幅趋于收敛,价格上涨势头得到初步控制。 第三,结构调整积极推进。从需求结构看,在投资和出口对经济增长贡献率下降的同时,最终消费对经济增长贡献率提升。从生产结构看,农业生产投入增加,工业生产平稳增长,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较快,现代物流、软件、信息服务、文化创意等现代服务业发展态势良好。从收入结构看,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较快增长,财政对社会保障、教育和医疗卫生投入大幅增加,城乡居民转移性收入明显增加。 总体上看,未来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增长、控制物价上涨势头的有利条件较多,我国经济发展的基本面没有因国际国内形势新变化而改变,经济增长的动力仍然强劲。受水利等基础设施和保障性住房等民生工程投资增长、产业转移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等因素的拉动,投

魏杰教授:中国宏观经济形势分析(深度好文)

魏杰教授:中国宏观经济形势分析(深度好文) 10月9日,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著名经济学家魏杰,用了一整天的时间为第二期清华大学经管学院中央企业领导人员经营管理培训班(EMT)60名学员精彩解读了中国宏观经济形势。 魏杰教授的核心观点:1.对中国宏观经济形势分析,主要把握好两个问题:一是风险在哪里,二是增长动力在哪里? 2.风险在哪里?主要是防范金融风险。防范金融风险,主要抓好六个方面重点工作:抑制资产泡沫;稳住外汇;稳住债务;治理金融秩序;调整货币政策;稳住实体经济。 3.增长动力在哪里?就是推动供给侧结构型改革。供给侧结构型改革主要包含四个方面的内容:一是调整经济结构;二是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三是调整开放战略;四是深化经济体制改革。以下根据魏杰教授的讲课整理: 对中国宏观经济形势分析,主要把握好两个问题:一是风险在哪里,二是增长动力在哪里?风险在哪里?主要是防范金融风险。增长动力在哪里?就是推动供给侧结构型改革。一、防范金融风险(一)抑制资产泡沫什么是资产泡沫?就是资产价格涨得太快太高。资产泡沫主要集中在股市和房市。从中国目前情况来看,股票不太可能,主要基于三点判断:一是证监会目前主要职能是加强监管;二是证券部门对

场外资金配置极度关注;三是IPO速度快规模大。预期未来五年内,股市将呈现慢牛态势。目前来看,资产泡沫主要在房市。房市是否存在泡沫,重点关注住房供给与刚性需求的关系。房产具有两种属性,即居住需求和投资需求。日本在1985年就是因为住房供给大大超过刚性需求,加上美国的剪羊毛,从而导致房市泡沫破裂,直到今天仍然没有走出泥潭。房产超过刚性需求后,一旦没有居住功能,也就没有了投机功能与投资功能。抑制房市泡沫的对策就是:中短期对策与长效机制相结合。中短期对策主要是两个立足点:一是严格约束投机和投资性需求。采取严格的限购政策;二是约束开发商的行为。今年以来两个手段很见效,一个是控制融资通道;另一个就是让面粉超过面包价格(地价高于房价)。长效机制,主要包括租售同权、共有产权、调整空间布局等手段。关于调整空间布局,是前段时间的热点问题。突然冒了一个雄安新区,有的人很吃惊,我说不用吃惊。我们几年前就在讨论调整空间布局。北京三大体系已经逐渐进入负面层面所以有必要调整,调整方向,把北京非首都功能剥离出去,找一个地方来承接北京的非首都功能。哪里承载啊?这个地点选择很重要,讨论了很长一段时间,最后公布的是雄安新区,承载北京的非首都功能。什么叫非首都功能呢?首都功能就是四件事,第一个就是政治中心,第二个国际交往中心,第三个文化中心,第四个科学创新中心。这四项最后

中国宏观经济形势分析

中国宏观经济形势分析 ● 2010 年,我国经济保持了平稳较快增长势头,工业生产强力反弹,国内需求强劲,出口快速增长,三大动力协调性增强。 ● 2011 年,我国经济将由回升转入增长与通胀并行阶段,外部环境复杂多变,世界经济殊途同归于“滞胀”;“三驾马车”均有放缓,经济景气小幅回落;通胀压力上升,价格调节面临“二难选择”。 ● 2011 年,我国经济将由政策刺激下的较快增长转为结构调整中的稳定增长阶段,全年 GDP 增长呈现“前低后高”走势,与 2010 年正好相反,增长 9.5%左右,比 2010 年回落 0.5 个百分点,CPI 增长在 4%左右,高于 2010年 0.7个百分点。 ● 2011年宏观经济政策重在“调结构”和“控物价”;财政政策重在“调结构”“稳增长”;货币政策转向“稳健”,更加注重对差别存款准备金率的运用,货币信贷回归常态。2010年,中国经济延续了2009 年以来的回升向好态势,工业生产强力反弹,国内需求强劲,出口恢复性较快增长,三大动力协调性明显增强。由于发达经济体复苏进程艰难曲折、新兴经济体增长动力减弱,2011 年世界经济形势谨慎乐观。作为“十二五”的开局之年,在外需乏力、货币政策收紧和经济结构调整等因素的影响下,预计 2011 年我国 GDP 增长9.5%左右,比 2010年回落约 0.5个百分点;CPI 上涨 4%左右,高于2010 年 0.7个

百分点左右。在经济减速、通胀增压的大背景下,宏观经济政策转向积极稳健: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更加注重稳定经济增长、调整经济结构和促进社会和谐;货币政策转向稳健,更加强调审慎灵活,把稳定物价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保持信贷规模适度增长,加强利率和汇率调节。 一、2010年我国经济运行“前高后低”,协调性显著增强 2010 年,我国经济保持了平稳较快增长势头,工业生产强力反弹,国内需求强劲,出口快速增长,三大动力协调性增强。 1.受政策效应衰减和基数两大因素的影响,GDP增长“前高后低”在外部环境改善、政策刺激和低基数等因素的影响下,2010 年我国经济延续了2009年以来的回升向好态势。前三季度,GDP 增长 10.6%,比上年同期加快了 2.5 个百分点。分产业看,第一产业增长 4.0%,与去年同期持平;第二产业增长 12.6%,比上年同期加快 4.5个百分点;第三产业增长 9.5%,比去年同期加快0.4个百分点。但分季度看,经济增长则呈逐季放缓态势。第一、二、三季度 GDP 分别增长 11.9%、10.3%和 9.6%,预计四季度经济增长还将有所放缓。今年季度之间经济增长逐季放缓,前高后低,其原因主要有两个:一是基数不断抬高。去年全年经济运行呈现“前低后高”,对今年经济走势的影响明显。二是政策主动调控。今年以来国家先后出台两次房地产“新政”、规范地方融资平台和加大节能减排等政策对经济增长起到了明显的抑制作用。尽管 2010 年前 11个月我国宏观调控政策的

形势与政策(国内外形势分析)

当前,国际形势继续发生深刻变化,我们既面临着需要紧紧抓住的发展机遇,也面 对着需要认真对待的严峻挑战,随着苏联解体,东西方冷战结束,我国周边国家谋求稳定,增加合作,促进发展.我国睦邻友好的周边外交政策取得了显著成效。但是,由于我们的邻国比较多,历史遗留问题也比较多这使得我国的政治和经济形势发展更加复杂。 近几年,中国的经济增长率一直为其他国家所震惊,而中国本身所拥有的庞大的 市场,又成为了中国经济发展有利的条件。而随着经济的增长,中国的军事、科技水 平也在突飞猛进。这一切迫使美国不得不将中国作为阻碍其在实现全球霸权主义统治 的一个强劲的对手。并且,在台湾问题上,美国虽然没有明确表态将台湾划进美日联 合防御范围,但从其模糊描述的背后不难看出,中国台湾乃至中国大陆早就是美国窥 视以久的土地。在当前国际形势下为我国经济求得稳定,高速的发展空间。中美双方 经贸关系密切,在许多方面存在着共同利益。由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金融海啸"至今 余波未过。随着全球金融危机影响的不断扩大,世界上发达国家和我国主要贸易伙伴 国家的居民消费信心指数大幅下降,进口需求滑落,这必然会对我国出口产生不利影响。美国虽然是当今世界上唯一的超级大国,但世界多极化趋势正在曲折中不断发展;经济全球化已呈不可阻挡之势,世界各类经济组织、经济区域一体化和世界统一市场 正在迅速发展,使得世界各国的经济联系更加紧密,国家间的经济依存性不断增强; 由于发达国家高新技术产业的兴起,一些传统产业正在向其他国家转移。这就为包括 我国在内的发展中国家参与世界分工、吸引外资、引进技术并获取比较利益,提供了 一定的机遇。 说起日们中国人都很气愤.日本对华关系一直都在跟着美国跑.他对我们潜在威 胁正在不断上升. 今年3月,日本地整合核泄露使得原本步履维艰的日本经济雪上加 霜,面对日本经济的衰落,现在非常需要一个地区性经济大国出来取代日本填补亚 洲龙头地位的空缺,带领亚洲经济走出危机。我国恰恰可以担当起这一角色。实际上,随着我国和日本在经济地位上转换,中国已经在朝着成为亚洲经济主导力量的方向发展。美和欧盟都需要并支持中国经济保持增长,为世界经济走出危机提供动力。中国 经济实力的迅速增长曾一度使西方国家感到实实在在的威胁,西方政界和学术界也多 次评价过从技术转移以及贸易机会上来限制这种增长的可行性。现在,况已经起了变化。无论是美国还是欧盟国家,都从盼望转为担心中国经济出现偏差。因此,我国今 后经济发展在与外部发生的种种关系上,来自欧美国家的支持将多于阻挠,积极因素 将大于消极因素。 俄罗斯是一个大国,但是它目前的国土有三百多万平方公里,是从我们的国土中 分割出去的.因此,俄罗斯对我国的侵害是仅次于日本的.尽管现在中俄关系有了很大 改善,但我们还是不能放松对俄罗斯的警惕 ,因为俄罗斯的民族扩张主义根深蒂固,它

当前中国经济形势分析报告

当前我国形势经济分析 一、目前我国的经济形势 1.GDP增速持续回落 从2011年开始,我国GDP增速一直处于回落当中,今年第一季度,实现国内生产总值118855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同比增长7.7%,增速比去年四季度和去年全年分别回落0.2和0.1个百分点,但高于今年7.5%的预期目标。 2.三大产业增速明显放缓 不管是第一产业、第二产业还是第三产业的增速,都明显放缓,从2011年年末开始,就呈现出这样一个趋势。 3.固定资产投资增速缓慢 固定资产投资(所谓中国模式在很大程度上可以概括为投资拉动的模式)作为中国经济增长的一个重要指标,从2011年年末开始,在过去一年当中,其增速也呈现回落状态。尽管中央政府已经允许地方政府和铁道部加大基础设施支出,但2012年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速仍有所下降。 4.社会消费品零售额增速改善幅度较小 据中国市场学会统计,社会消费品零售额增速尽管有所提高,但幅度较小。从整个消费形势来看,尽管有小幅度回升,但从整体上说,还没有真正好起来。餐饮、烟酒消费,在中央八项规定的影响之下,其下滑速度是非常快的。 5.外贸出口回升势头不强劲

对外贸易继续延续了上年底企稳回升态势,出现了少许的回升势头,这主要得益于以美国为代表的世界经济的温和复苏,但是回升幅度和规模都很小。 6.财政收入增速下滑 财政收入是目前特别抢眼的一个经济因素。财政收入的增速,不仅与往年相比持续回落,而且已经低于GDP的增幅,甚至低于今年预算的增幅,就目前的运行情况来看,今年的财政收入形势将很不乐观。 7.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和世界银行下调我国经济预期 在这样一种出现剧烈变化的经济走势面前,特别在今年第一季度,中国的宏观经济指标发布之后,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世界银行、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已经先后陆续下调了对于今年中国经济的预期。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已在2013年5月29日把中国2013年的增速调整为7.75%,而在此之前,其曾经预言过中国今年的GDP增速是8%;世界银行则于2013年4月15日将中国经济增速的预期下调到8.3%(原来预期是8.4%);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于2013年5月29日将中国GDP增速大幅下调至7.8%,而此前在三月份的预期是8.5%。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称,内需疲软和全球经济不确定性为调降中国经济增速的主要原因,预计随着信贷规模扩张和政府刺激政策的出台,2014年中国经济增速将达到8.4%。 二、对中国经济形势的基本判断

中国宏观经济形势分析

中国宏观经济形势分析 2011上半年,中国的经济形势依然具有典型的“两面性”特征。短期内经济增长出现小幅波动,但整体来看经济运行将进一步趋于平稳。从上半年的主要指标数据看,尽管部分经济指标有所回落,但当前中国经济的总体运行态势良好,经济增长继续由前期政策刺激的偏快增长向自主增长有序转变。首先主要的经济指标还是保持平稳较快增长,上半年国内生产总值204459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同比增长9.6%;其中,一季度增长9.7%,二季度增长9.5%。分产业看,第一产业增加值15700亿元,增长3.2%;第二产业增加值102178亿元,增长11.0%;第三产业增加值86581亿元。可以说,国家通过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不断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使我国经济在面临欧洲债务危机、世界经济增长不断放缓等不利因素的情况下取得了不错成绩,但宏观经济运行中依然存在许多矛盾和问题。 一、上半年国内经济形势:经济增速在宏观调控下平稳回落 GDP是最受关注的宏观经济统计数据,是衡量国民经济发展情况的重要指标。GDP增速越快表明经济发展越快,增速越慢表明经济发展越慢,GDP负增长表明经济陷入衰退。 根据国家统计局初步测算,2011年上半年GDP为204459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同比增长9.6%,与去年同期相比降低1.5个百分点,环比下降0.1个百分点。经济增速在宏观调控下平稳回落,但仍保持较快增长。 经济放缓是三个因素相互叠加的结果:一是宏观调控影响。自去年以来央行已连续12次上调存款准备金率、5次加息,M2增速从去年底的19.7%至今年6月末的15.9%,紧缩政策导致经济增速放缓。二是要素供给冲击。二季度以来,不少省份出现“电荒”,有关测算表明,仅用电缺口就将拉低工业增加值3.6个百分点。三是企业去库存化。从去年底到今年一季度,在原材料价格上涨等因素带动下,企业库存增加很快,远超往年同期,而新订单增加不明显。由于库存增加超过需求,且二季度开始大宗商品价格有所回落,企业开始去库存。 二、上半年国内物价走势:价格全面上涨,通胀形势不容乐观 CPI是反映与居民生活有关的产品及劳务价格变动的综合指标,通常作为观察通货膨胀或紧缩的重要指标。与货币供应量等其他指标数据相结合,能够更准确的判断通货膨胀或紧缩状况。 PPI主要用于衡量各种商品在不同生产阶段的价格变化情况,与CPI一样,是观察通货膨胀或紧缩的重要指标。一般认为,PPI对CPI具有一定的传导作用。

我国当前经济形势分析

我国当前经济形势分析 2014-10-01 09:46宣讲家 核心提示:从2011年起在世界范围内掀起一股“中国崩溃论”、“做空中国论”,但比较一下国家、银行、企业、居民这四个资产负债表,不难发现中国目前的状况是流量恶化,而存量依然处于可控区间内,所以不能简单判断中国要崩溃。改革破局,在经济上,标志性的意义有两个方面:第一,政府以壮士断腕的勇气进行自我改革的标志是财税体制改革,而不是简政放权。第二,国企改革,我们要给市场以空间。但要看到,“破”当头,最先对经济产生的是一个下行的冲击力。 目前,社会各界对于经济形势的关注度上升到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因为以往几年面临的一系列问题在2014年一季度、二季度又凸显出来,稳增长的压力与以往相比发生了一系列质的变化,由这种形势引发了国家对年前所定的一些基本调子做出重大调整。对于7.5%这个指标的理解,与早前的上下限的理解和区间管理的理解已经不一样了。李克强总理明确指出它是党和国家一个重大的战略决策,今年3月份以来召开了很多会议,出台了近70个新计划和审批项目。为什么会发生这样一些变化?以及下一步我们到底应当做一些什么样的调整?无疑是一个关注的焦点。更为重要的是,中国的问题已经演化成一个世界问题。从2011年开始,全世界开始渲染“中国崩溃论”,到2014年一季度“中国崩溃论”上升到前所未有的高度。因此,如何看待国家目前所做出的调整以及目前社会上思潮的变异,也是大家关注的焦点。所以,我与大家交流几个方面的话题:第一,从思潮的角度来看,到底中国经济处于一个什么状态,以及我们到底应当从什么角度来看待目前的各种思潮;第二,从短期的角度来看,到底我们目前的调整有哪些变化,这些变化对于我们下一步的政策有何导向性作用;第三,决定中国经济走势的因素到底有哪些。 两个思潮中的中国经济对于中国经济,从2011年起在世界范围内就已经开始掀起一股悲观主义思潮。这个悲观主义思潮里有几种理论:一是学术研究所提出来的总体的“中国崩溃论”;二是金融市场上在实际操作上和国际资本流动上提出的“做空中国论”,就是全面抛售中国的金融资产,全面压塌中国概念,引发整个社会层面对中国经济的认识发生变化。 (一)中国崩溃论 在理论界具有标志性的事件是,2011年纽约大学教授鲁比尼发表文章谈论下一个接替世界经济危机的到底是谁?他的观点很简单,即:任何一次世界经济危机都是由中心向外围进行扩张的,任何一次世界经济危机在某种程度上都是从金融层面进行突破,但最后买单的都是实体经济。按照这种思路,大家认为在这一轮世界经济危机传播过程中,核心标志是美国次贷危机所引发的美国结构性金融产品出现全面的危机,从而引发整个美国经济的危机。2012年以后,随着欧债危机平息,下一个轮到谁?按前面的逻辑推论,新兴市场国家将会是接替欧债危机的下一个危机触发点,其中一个重要理由就是:以制造业和加工贸易为主体的新兴市场经济体在上一轮繁荣的过程中,随着美国金融繁荣、欧洲金融繁荣、全球需求的上涨,直接导致新兴经济体的产能和投资全面上扬,同时企业债务率全面上扬。所以,在这一轮危机里,新兴经济体所面临的债务问题、产能过剩问题可能是以往无法比拟的,因为它是在全球化的程度上产生的。因此,新兴经济体衰落可能会成为一种大概率事件。话音未落,2013年随着美联储量化宽松政策的退出,直接导致全世界资本重新向美国集聚,从而引发新兴市场经济体大动荡。

震撼雄文‖ 中国宏观经济形势深度分析(强烈推荐)

震撼雄文‖ 中国宏观经济形势深度分析(强烈推荐) 10月9日,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创新创业与战略系教授、博士生导师、著名学者、经济学家魏杰教授,用了一整天的时间为第二期清华大学经管学院中央企业领导人员经 营管理培训班(EMT)60名学员精彩解读了中国宏观经济形势。 魏杰教授的核心观点: 对中国宏观经济形势分析,主要把握好两个问题:一是风险在哪里,二是增长动力在哪里?风险在哪里?主要是防范金融风险。防范金融风险,主要抓好六个方面重点工作:抑制资产泡沫;稳住外汇;稳住债务;治理金融秩序;调整货币政策;稳住实体经济。增长动力在哪里?就是推动供给侧结构型改革。供给侧结构型改革主要包含四个方面的内容:一是调整经济结构;二是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三是调整开放战略;四是深化经济体制改革。 以下根据魏杰教授的讲课整理:对中国宏观经济形势分析,主要把握好两个问题:一是风险在哪里,二是增长动力在哪里?风险在哪里?主要是防范金融风险。增长动力在哪里?就是推动供给侧结构型改革。 一、防范金融风险(一)抑制资产泡沫 什么是资产泡沫?就是资产价格涨得太快太高。资产泡

沫主要集中在股市和房市。从中国目前情况来看,股票不太可能,主要基于三点判断:一是证监会目前主要职能是加强监管;二是证券部门对场外资金配置极度关注; 三是IPO速度快规模大。 预期未来五年内,股市将呈现慢牛态势。目前来看,资产泡沫主要在房市。房市是否存在泡沫,重点关注住房供给与刚性需求的关系。房产具有两种属性,即居住需求和投资需求。日本在1985年就是因为住房供给大大超过刚性需求,加上美国的剪羊毛,从而导致房市泡沫破裂,直到今天仍然没有走出泥潭。房产超过刚性需求后,一旦没有居住功能,也就没有了投机功能与投资功能。 抑制房市泡沫的对策就是:中短期对策与长效机制相结合。中短期对策主要是两个立足点:一是严格约束投机和投资性需求。采取严格的限购政策;二是约束开发商的行为。今年以来两个手段很见效,一个是控制融资通道;另一个就是让面粉超过面包价格(地价高于房价)。长效机制,主要包括租售同权、共有产权、调整空间布局等手段。 关于调整空间布局,是前段时间的热点问题。突然冒了一个雄安新区,有的人很吃惊,我说不用吃惊。我们几年前就在讨论调整空间布局。北京三大体系已经逐渐进入负面层面所以有必要调整,调整方向,把北京非首都功能剥离出去,找一个地方来承接北京的非首都功能。哪里承载啊?这个地

当前国际国内形势分析

当前国际国内形势分析 一些新兴国家的崛起、美国以及西方国家的相对经济衰落,构成了当前国际形势的总的特点,从而正引起国与国之间关系的相应调整。但是,要认识到万事万物的运动不是直线前进的,前面充满着不确定性。从国际形势看,欧美债务危机影响不容小觑,中国已难独善其身,全球经济衰退正从外需角度影响中国经济增速。作为中国第一大贸易伙伴,欧盟消费力下降,将对中国出口造成一定影响。在欧美国家经济增长乏力条件下,贸易保护主义抬头。从国内形势看,物价总水平仍在高位,房价没有出现明显拐点,民间流动性依然很强,通胀压力依然较大。同时,部分中小企业受到紧缩政策影响,融资和经营均出现困难。就业压力正在增大,节能减排形势严峻。 一、当前国际势态 (一)国际经济金融危机深层次影响仍然存在 当今世界经济中,发达国家面临的最大问题是财政赤字。与克服通货紧缩相比,必须优先摆脱财政赤字。希腊、意大利的财政问题很严重,日本的财政问题在发达国家中也是最严重的之一。日本国债大多数是国内投资者持有的,但是伴随社会老龄化的进程,储蓄率将逐渐下降,日本国内消化国债也将逐渐减少,必将希望外国人持有。为此,日本将不得不提高利率,由此将出现付息费用增加、财政状况恶化或日元贬值。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日前发表的报告,日本的政府债务2015年将是国内生产总值的250%,大大高于希腊的140%。这相当于一个人背负超过自身体重2倍的沙袋。日本老龄化步伐加快,社会保障负担加重。问题明确但不能解决,这与希腊是相同的。 (二)国与国之间险恶的政治经济竞争没有改变 后金融时代,国际竞争不仅没有减弱,而是有加剧态势。世界经济复苏动力不强,以技术创新和产业突破引领的新增长点短期内仍难以形成。各国经济政策主张分歧明显,各种形式的保护主义继续升温,在内需不振的形势下,各国更加重视扩大出口,而发达国家贸易和投资保护主义花样翻新,贸易限制措施明显增多,经贸摩擦政治化日益突出,发展中国家之间的贸易救济措施也有加速上升趋势。国际大宗商品价格可能持续高位震荡,资本市场动荡加剧,引发主要货币汇率大幅波动,新兴经济体本币升值压力进一步增加,国际股市、债市动荡加剧。各国围绕政治话语权、气候变化、低碳经济等问题展开激烈竞争,力求在未来格局中占主动地位。 (三)发展中国家崛起面临的困难与阻力仍未减弱以欧洲、中国、印度为代表,21世纪世界和平发展,已然成为世界格局多极化、国际关系民主化趋势的一个主要内容和突出表现。此前对人民币汇率的指责往往来自欧美国家,而现在新兴经济体也开始对人民币汇率施压,并且这个问题正在以构成贸易补贴为由被推向WTO多边争端解决机制。新兴国家尤其中国和俄罗斯,依然面临发达国家的战略扼制与围堵,发展的国际阻力仍未减弱。比如,推翻卡扎菲政权,扶植亲西方和新政权,挤占中国和俄罗斯在利比亚的巨大经济权益,中国在战前大规模撤侨,其实撤出的大部分都是中国在利比亚投资项目的建设工人,战争给中国带来的经济损失同样十分惨重。还有台湾问题、钓鱼岛问题,近期中国与周边国家在南海问题上争端又起,先是越南在南海举行实弹演习;接

我国当前的经济形势与经济政策分析(同名42661)

包含四层含义:一是保持宏观经济政策基本稳定;二是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三是保持物价总水平基本稳定;四是保持社会大局稳定。 今年7月份召开的中央政治局会议突出强调了“稳增长”。会议公报中有这样一段关键性的话:“要坚持稳中求进的工作总基调,把稳增长放在更加重要的位置,以扩大内需为战略重点,以发展实体经济为坚实基础,以加快改革创新为强大动力,以保证和完善民生为根本目的,统筹当前与长远,更加注重拓宽增长空间,更加注重增长质量,更加注重激发发展活力,更加注重共享发展成果,着力破解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难题,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发展”。从这段话看出,下半年经济工作的中心是“稳增长”。 在中国,宏观调控的目标除了经济增长、充分就业、稳定物价、国际收支平衡外,还需要加两个,一是根据阶段发展要求,调整经济结构,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一是根据社会主义要求,调整分配结构,促进社会公平。我国应在“稳增长”的基础上着力实现经济的平稳转型,首先,应贯彻破产制度;其次,应完善市场定价机制,进一步放开市场的准入管理;最后,应完善政府职能,解决政府越位、缺位和不到位的问题。 四.结论 本文从外需拉动作用减弱、内需依旧不足,经济下行趋势明显,面临经济稳增长和经济结构调整两难境界三个方面分析了中国当前的经济形势,得出中国经济正在经历一个困难时期,中央对经济发展的实质性变化及时反应,于今年7月份提前5个月召开中央政治局会议,专门研究当前经济形势,并作出相应的经济决议。今年,中央扔坚持实施积极地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同时重视宏观调控的预调微调,宏观调控的主要任务由“控物价”转变为“稳增长”,并着力在此基础上实现经济结构的平稳转型。努力使我国经济进入新的更加健康的发展态势。 参考文献 【1】何克亮.如何认识当前经济形势和经济政策《理论学习》 2012年10期 11-17 【2】吴思远.浅谈我国当前经济形势和财政政策《宏观经济》 【3】张立群.我国宏观经济刑事特点及政策分析《阅江学刊》 2012年10月第5期 5-13

当前中国宏观经济形势分析论文

2011年中国宏观经济形势分析 当前中国经济正处在由企稳回升走向全面恢复的关键阶段,应努力保持来之不易的经济成果,妥善处理经济运行中的突出矛盾与困难,为下一阶段经济平稳运行打好基础。宏观调控应根据新形势新情况不断提高政策的针对性和灵活性,把握好政策实施的力度、节奏和重点。 一、国民经济全面恢复物价上涨压力加大 1.消费增长保持稳定 (1)推动消费增长的主要因素:一是政策因素将继续成为支持消费增长的重要动力。扩大消费需求,提高消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度是当前及未来一段时间我国宏观调控政策的重点,二季度家电、汽车、节能产品消费政策将继续完善,增加城乡居民特别是低收入者收入的措施将进一步落实,“万村千乡”和“双百”工程建设将深入推进,政策对消费的推动作用依然较强。二是城乡居民收入增长将提高社会消费意愿。一季度,农村居民人均现金收入实际同比增长9.2%,比上年同期加快0.6个百分点;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实际同比增长7.5%。根据一季度人民银行储户问卷调查,城镇居民判断收入增加的占比从2009年二季度的12.6%回升到2010年一季度的21.3%,实际收入与收入预期的改善将提高居民消费能力与意愿。三是世博会召开刺激消费增长。二季度世博会在上海举行,届时周边地区旅游、会展等生活性与生产性服务消费将大幅增加。四是居民消费价格上涨,将促使消费名义增速走高。2009年二季度CPI同比负增长1.3%,而今年二季度CPI呈明显上行趋势,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名义增速将提高。 (2)抑制消费增长的主要因素:一是国家近期连续出台的房地产调控政策效果在二季度显现,与住房相关的家具、建材消费增长将趋缓。而且,前期房价涨幅过大,对已买房居民下一阶段的其他消费形成一定制约。二是干旱、地震等自然灾害将减少当地居民收入,降低居民生活水平,导致局部地区消费能力下降。三是近期粮食、蔬菜、水果价格涨幅较高,成品油价格调整,不利于居民实际购买能力提高。 总体而言,消费需求将保持稳定,初步预计,二季度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名义增长19%。 2.物价上涨压力加大 一是翘尾因素提高二季度物价涨幅。经计算,二季度CPI翘尾因素为1.6个百分点,PPI 为4.4个百分点,分别处于全年翘尾值次高和最高水平,即使不考虑新涨价因素,二季度CPI与PPI也将呈现一定幅度上升。二是输入型物价上涨动力增强。世界经济复苏导致国际大宗商品价格暴涨,国际价格对我国物价的传导影响逐步加深。三是西南地区多年少见的干旱、华北地区普遍低温等异常天气影响农产品(16.07,0.00,0.00%)产量。四是目前较高的生产资料与原材料购入价格将向下游传导。一季度流通环节生产资料价格上涨17.9%,原材料燃料动力购进价格上涨9.9%,上游产品价格涨势将有部分传导至下游行业。五是沿海地区通过提高工资解决“招工难”问题导致劳动力成本上升,资源品价格改革导致水、电、燃气和成品油价格上涨,这些因素客观上将加大成本推动型物价上升压力。 综上所述,二季度物价上升动力较强,初步预计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增长 4.2%;工业品出厂价格指数增长7%。 二、经济增速创危机以来新高点 1.经济并未“过热” 去年二季度以来,我国宏观经济逐季回升。今年一季度,国内生产总值80577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同比增长11.9%,比上季度加快1.2个百分点,达到本轮经济回升新高点。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5139亿元,增长3.8%;第二产业增加值39072亿元,增长14.5%;第三产业增加值36366亿元,增长10.2%。第二产业增速明显提高,带动了经济整体快速拉升。

魏杰:中国宏观经济形势分析(深度好文)

魏杰:中国宏观经济形势分析(深度好文) 魏杰,男,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清华同方讲席教授,著名学者、经济学家。 10月9日,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创新创业与战略系教授、博士生导师、著名学者、经济学家魏杰教授,用了一整天的时间为第二期清华大学经管学院中央企业领导人员经营管 理培训班(EMT)60名学员精彩解读了中国宏观经济形势。魏杰教授的核心观点: 1.对中国宏观经济形势分析,主要把握好两个问题:一是风险在哪里,二是增长动力在哪里? 2.风险在哪里?主要是防范金融风险。防范金融风险,主要抓好六个方面重点工作:抑制资产泡沫;稳住外汇;稳住债务;治理金融秩序;调整货币政策;稳住实体经济。 3.增长动力在哪里?就是推动供给侧结构型改革。供给侧结构型改革主要包含四个方面的内容:一是调整经济结构;二是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三是调整开放战略;四是深化经济体制改革。以下根据魏杰教授的讲课整理:对中国宏观经济形势分析,主要把握好两个问题:一是风险在哪里,二是增长动力在哪里?风险在哪里?主要是防范金融风险。增长动力在哪里?就是推动供给侧结构型改革。 一、防范金融风险(一)抑制资产泡沫什么是资产泡沫?就是资产价格涨得太快太高。资产泡沫主要集中在股市和房

市。从中国目前情况来看,股票不太可能,主要基于三点判断:一是证监会目前主要职能是加强监管;二是证券部门对场外资金配置极度关注;三是IPO速度快规模大。预期未来五年内,股市将呈现慢牛态势。目前来看,资产泡沫主要在房市。房市是否存在泡沫,重点关注住房供给与刚性需求的关系。房产具有两种属性,即居住需求和投资需求。日本在1985年就是因为住房供给大大超过刚性需求,加上美国的剪羊毛,从而导致房市泡沫破裂,直到今天仍然没有走出泥潭。房产超过刚性需求后,一旦没有居住功能,也就没有了投机功能与投资功能。抑制房市泡沫的对策就是:中短期对策与长效机制相结合。中短期对策主要是两个立足点:一是严格约束投机和投资性需求。采取严格的限购政策;二是约束开发商的行为。今年以来两个手段很见效,一个是控制融资通道;另一个就是让面粉超过面包价格(地价高于房价)。长效机制,主要包括租售同权、共有产权、调整空间布局等手段。关于调整空间布局,是前段时间的热点问题。突然冒了一个雄安新区,有的人很吃惊,我说不用吃惊。我们几年前就在讨论调整空间布局。北京三大体系已经逐渐进入负面层面所以有必要调整,调整方向,把北京非首都功能剥离出去,找一个地方来承接北京的非首都功能。哪里承载啊?这个地点选择很重要,讨论了很长一段时间,最后公布的是雄安新区,承载北京的非首都功能。什么叫非首都功能呢?首都功

当前国际国内形势分析

盛年不重来,一日难再晨。及时宜自勉,岁月不待人。 当前国际国内形势分析 一些新兴国家的崛起、美国以及西方国家的相对经济衰落,构成了当前国际形势的总的特点,从而正引起国与国之间关系的相应调整。但是,要认识到万事万物的运动不是直线前进的,前面充满着不确定性。从国际形势看,欧美债务危机影响不容小觑,中国已难独善其身,全球经济衰退正从外需角度影响中国经济增速。作为中国第一大贸易伙伴,欧盟消费力下降,将对中国出口造成一定影响。在欧美国家经济增长乏力条件下,贸易保护主义抬头。从国内形势看,物价总水平仍在高位,房价没有出现明显拐点,民间流动性依然很强,通胀压力依然较大。同时,部分中小企业受到紧缩政策影响,融资和经营均出现困难。就业压力正在增大,节能减排形势严峻。 一、当前国际势态 (一)国际经济金融危机深层次影响仍然存在 当今世界经济中,发达国家面临的最大问题是财政赤字。与克服通货紧缩相比,必须优先摆脱财政赤字。希腊、意大利的财政问题很严重,日本的财政问题在发达国家中也是最严重的之一。日本国债大多数是国内投资者持有的,但是伴随社会老龄化的进程,储蓄率将逐渐下降,日本国内消化国债也将逐渐减少,必将希望外国人持有。为此,日本将不得不提高利率,由此将出现付息费用增加、财政状况恶化或日元贬值。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日前发表的报告,日本的政府债务2015年将是国内生产总值的250%,大大高于希腊的140%。这相当于一个人背负超过自身体重2倍的沙袋。日本老龄化步伐加快,社会保障负担加重。问题明确但不能解决,这与希腊是相同的。 (二)国与国之间险恶的政治经济竞争没有改变 后金融时代,国际竞争不仅没有减弱,而是有加剧态势。世界经济复苏动力不强,以技术创新和产业突破引领的新增长点短期内仍难以形成。各国经济政策主张分歧明显,各种形式的保护主义继续升温,在内需不振的形势下,各国更加重视扩大出口,而发达国家贸易和投资保护主义花样翻新,贸易限制措施明显增多,经贸摩擦政治化日益突出,发展中国家之间的贸易救济措施也有加速上升趋势。国际大宗商品价格可能持续高位震荡,资本市场动荡加剧,引发主要货币汇率大幅波动,新兴经济体本币升值压力进一步增加,国际股市、债市动荡加剧。各国围绕政治话语权、气候变化、低碳经济等问题展开激烈竞争,力求在未来格局中占主动地位。 (三)发展中国家崛起面临的困难与阻力仍未减弱以欧洲、中国、印度为代表,21世纪世界和平发展,已然成为世界格局多极化、国际关系民主化趋势的一个主要内容和突出表现。此前对人民币汇率的指责往往来自欧美国家,而现在新兴经济体也开始对人民币汇率施压,并且这个问题正在以构成贸易补贴为由被推向WTO多边争端解决机制。新兴国家尤其中国和俄罗斯,依然面临发达国家的战略扼制与围堵,发展的国际阻力仍未减弱。比如,推翻卡扎菲政权,扶植亲西方和新政权,挤占中国

当前经济形势分析与XX经济发展建议

当前美国金融危机进一步演变为实体危机,进而演变为社会危机,再而演变成政治危机,对全球经济造成了重要影响。但纵观全球经济发展大势,无论金融危机如何演变、猛烈、严重,我们国家仍然处在一个重要的发展机遇期。虽然我们面临的经济形势发生了重要的变化,但经济基本面和发展趋势没有发生大的变化。特别是对于我们县来说,今后一段时期将是夯实发展基础,实现跨越式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 一、当前经济发展面临的宏观环境 全球经济危机的爆发对我国经济产生了重要影响。主要反映在: 1、在股市上,20xx年股市波动率达到了65%,给每个股民造成的损失平均是38万元。 2、房地产业出现了调头向下的趋势。十一五规划中将我国的房地产业和汽车产业作为重要的经济增长点,在07年时房地产的总体发展趋势较好,地产商投入了大量的开发建设资金,08年下半年受危机影响,大批房地产商拆出开发建设资金,使得房地产业市场不景气、低糜、萧条。 3、石油价格起落大。一是国际经济衰退使得大量的企业处于半停产、停产甚至是倒闭,交通停运等,市场对石油的需求量减少;二是大量的“炒家”退出石油市场,一些国内外的石油“炒家”在原材料高涨时大量吸进,受危机影响,为使其资本受损尽量减少,只有降价销售。使石油价格从最高的140美元/桶降至38美元/桶。 4、我国的外贸受到严重的影响。众所周知,我国的经济增长主要是外贸、投资和消费,其正常比值为20:20:60。因为我国的消费不足、内需不足,所以就只有依靠外贸来拉动经济增长,去年我国外贸占gdp的68%,外汇储蓄丰厚。受危机影响,我国外向型企业的产品出口受阻,带来了几大风险:一是出口导向的外向型企业大量倒闭;二是大量的工人失业;三是外贸受阻,大量的产品转内销,冲击国内市场,从而影响到内向型企业。 5、城乡居民收入增幅下降。危机造成大量农民工返乡,劳务经济收入减少,使得农村农民的收入降低。目前全国农民工有1亿3千万,回乡的大约20xx-3000万,还有1亿左右的农民工陆续、有待返乡。 6、有限的出口遭遇贸易保护主义。美国在今年1月份提出了“美国人只能买美国货”的贸易保护主义,法国等其他国家也出现了贸易保护主义抬头的势头,这不利于我国产品出口,也不利于经济的全球化,严重影响全球经济增长。 二、国家化解危机的主要措施 面对海啸般的危机,党中央、国务院审时度势,提出了我国gdp增长率“保八争九”的奋斗目标。这一目标不但必要,而且是可行的。从必要性来看,一方面,“保八”是保就业的需要。据测算,我国gdp少增加一个百分点就会有1600万人找不到工作。今年我国有611万的应届大学生面临毕业找工作,再加上前两年非应届没有找到工作的,就将近有1000多万的大学生找工作。另一方面,“保八”是保民生的需要。在当前的国际经济形势下,靠外贸来拉动中国的经济增长是不现实的,也是不可能的,只有依靠投资和消费。而扩大内需就要起动消费、拉动内需就要让百姓敢于“花钱”,使百姓怯于消费的原因是民生保障力度还不够,就医难、入学难等仍是城乡居民难以解决的民生问题。从可能性来看,一是我国有质量良好的、总资产超过61万亿的银行资本,美国金融危机对我国金融机构的冲击很小;二是我国有相当充裕的、高达20万亿的居民储蓄,金融危机对老百姓的生活影响不大;三是我国有巨大的、层次不同的城乡消费市场(即一个中国、四个世界),启动内需潜力巨大。 特别是为了应对金融危机,党中央、国务院出台了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制定了两年内投资4万亿元的庞大投资计划。这些政策具有以下特点: 1、“出手快、出拳重”,有超强的预见性。金融危机给中国经济带来的最大问题是经济紧缩。08年7月份以前,经济主要以“双防”为主,即防过热、防通胀,7月份之后,转为“一保一控”,即全力以赴保增长、控物价,并采取了积极的财政政策和较为宽松的货币政策。

中国宏观经济形势分析及建议

中国宏观经济形势分析及建议 一.中国当前经济形势的分析 (一)世界经济态势 从2008年经济危机以来,世界经济遭受重创,特别是以美国为首的大国更是遭到世人的怀疑,是否经济从此一蹶不振。但是根据2014年的经济发展态势,世界经济正在缓慢复苏,逐渐摆脱2008年经济危机的阴影。2014年美国经济一片向好,并且即将成为今年世界经济的发展主力军。今年第二季度美国国内生产总值年化季率增长3.9%,经济可谓强劲反弹,而且这一态势在近一年两年内有维持稳定的趋势,经济发展预期良好。另外,尽管在2014年年初欧洲遭遇乌克兰危机,欧洲经济正在缓慢复苏。但是这种复苏呈现一种不均衡状态。欧洲复苏的主动力是德国。法国的表现是经济衰退放缓。像爱尔兰,西班牙,葡萄牙等欧债危机国家正在逐渐退出国际援助计划。虽然2014年世界新兴经济体的经济增长速度依然高于世界平均水平,但是和发达国家相比,新经济体呈现减速现象。例如中国2014年以来面临深层次结构性调整,经济增长速度放缓。巴西,俄罗斯,印度等国家由于金融风险和政治问题也放缓经济增长的步伐。总体来说,2014年世界经济发展良好,新兴经济体发展基本稳定,发达经济的复苏对世界经济的发展起到推动作用,短时期内这种良好势头有望继续保持。国际环境整体有利于中国经济稳步运行,但新兴经济体减速将对外需造成一定冲击。(二)中国国内经济形势分析 (1)2014年前三季度国内生产总值情况 表一表二数据来自国家统计局官网,GDP是国民经济核算的核心指标,也是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状况和发展水平的重要指标。由上表可知2014年GDP增长速度和2013年相比有所放缓,经济运行总体平稳,稳中有进。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