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01-SPSS软件聚类分析过程的图文解释及结果的全面分析

01-SPSS软件聚类分析过程的图文解释及结果的全面分析

01-SPSS软件聚类分析过程的图文解释及结果的全面分析
01-SPSS软件聚类分析过程的图文解释及结果的全面分析

SPSS聚类分析过程

聚类的主要过程一般可分为如下四个步骤:

1.数据预处理(标准化)

2.构造关系矩阵(亲疏关系的描述)

3.聚类(根据不同方法进行分类)

4.确定最佳分类(类别数)

SPSS软件聚类步骤

1. 数据预处理(标准化)

→Analyze(分析) →Classify (分类,归类)→Hierachical Cluster Analysis(层序聚类分析)→Method(方法,条理,)然后从对话框中进行如下选择

从Transform Values框中点击向下箭头,此为标准化方法,将出现如下可选项,从中选一即可:

标准化方法解释:None:不进行标准化,这是系统默认值;Z Scores(Z-Scores, 英文名又叫

Standardized Population Data, 是以标准差单位来表现的一组观察值):标准化变换;Range –1 to 1:极差标准化变换(作用:变换后的数据均值为0,极差为1,且|x ij*|<1,消去了量纲的影响;在以后的分析计算中可以减少误差的产生。);Range 0 to 1(极差正规化变换/ 规格化变换);

2. 构造关系矩阵

在SPSS中如何选择测度(相似性统计量):

→Analyze →Classify →Hierachical Cluster Analysis →Method 然后从对话框中进行如下选择

常用测度(选项说明):Euclidean distance:欧氏距离(二阶Minkowski距离),用途:聚类分析中用得最广泛的距离;Squared Eucidean distance:平方欧氏距离;Cosine:夹角余弦(相似性测度;Pearson correlation:皮尔逊相关系数;

3. 选择聚类方法

SPSS中如何选择系统聚类法

常用系统聚类方法

a)Between-groups linkage 组间平均距离连接法

方法简述:合并两类的结果使所有的两两项对之间的平均距离最小。(项对的两成员分属不同类)特点:非最大距离,也非最小距离

b)Within-groups linkage 组内平均连接法

方法简述:两类合并为一类后,合并后的类中所有项之间的平均距离最小

C)Nearest neighbor 最近邻法(最短距离法)

方法简述:用两类之间最远点的距离代表两类之间的距离,也称之为完全连接法

d)Furthest neighbor 最远邻法(最长距离法)

方法简述:用两类之间最远点的距离代表两类之间的距离,也称之为完全连接法

e)Centroid clustering 重心聚类法

方法简述:两类间的距离定义为两类重心之间的距离,对样品分类而言,每一类中心就是属于该类样品的均值

特点:该距离随聚类地进行不断缩小。该法的谱系树状图很难跟踪,且符号改变频繁,计算较烦。

f)Median clustering 中位数法

方法简述:两类间的距离既不采用两类间的最近距离,也不采用最远距离,而采用介于两者间的距离

特点:图形将出现递转,谱系树状图很难跟踪,因而这个方法几乎不被人们采用。

g)Ward’s method 离差平方和法

方法简述:基于方差分析思想,如果分类合理,则同类样品间离差平方和应当较小,类与类间离差平方和应当较大

特点:实际应用中分类效果较好,应用较广;要求样品间的距离必须是欧氏距离。

谱系分类的确定

经过系统聚类法处理后,得到聚类树状谱系图,Demirmen(1972)提出了应根据研究的目的来确定适当的分类方法,并提出了一些根据谱系图来分类的准则:

A.任何类都必须在临近各类中是突出的,即各类重心间距离必须极大

B.确定的类中,各类所包含的元素都不要过分地多

C.分类的数目必须符合实用目的

D.若采用几种不同的聚类方法处理,则在各自的聚类图中应发现相同的类

实例分析

SPSS19.0分析软件聚类分析

4.2聚类分析——系统聚类法

在数据编辑窗口的主菜单中选择“分析(A)”→“分类(F)”→“系统聚类(H)”(如图-4所示),

弹出“系统聚类分析”对话框,将“地区”变量选入“标注个案(C)”中,将其他变量选入“变量框”中,如图-5所示。在“分群”单选框中选中“个案”,表示进行的是Q型聚类。在“输出”复选框中选中“统计量”和“图”,表示要输出的结果包含以上两项。

单击“统计量(S)”按钮,在“系统聚类分析:统计量”对话框中选择“合并进程表”、“相似性矩阵”,如图-6所示,表示输出结果将包括这两项内容。

单击“绘制(T)”按钮,在“系统聚类分析:图”对话框中选择“树状图”、“冰柱”,如图-7所示,表示输出的结果将包括谱系聚类图(树状)以及冰柱图(垂直)。

单击“方法(M)”按钮,弹出“系统聚类分析:方法”对话框,如下图-8所示。

“聚类方法(M)”选项条中可选项包括如图-9所示的几种方法,本例中选择“组间联接”:

“度量标准-区间(N)”选项条中可选项包括如图-10所示的几种度量方法,本例中选择“平方Euclidean距离”:

“转换值-标准化(S)”选项条中可选项包括如图-11所示的几种将原始数据标准化的方法,本例中选择“全局从0到1”:

冰柱图解释

聚类分析冰柱图形状类似于屋檐上垂下的冰柱,因此而得名。

横轴:案例(Case)表示被聚类的对象或变量;

纵轴:群集数(Number of clusters)表示被聚成几类;

观察冰柱图应从最后一行开始。举例如下:

当聚成6类时X4和X8和X6聚成一类,其他个案自成一类,用白板将6类一下挡上可以看出如图;

当聚成5类时X4和X8和X6和X2聚成一类,其他个案自成一类。

冰柱图的优点是不仅可以显示出不同类数时个案所属的分类结果,还能表现出聚类的过程步骤,生动形象;缺点是不能表现出聚类过程中距离的大小。

若生成的树状图如下,看不清楚。可点击右键导出文件,生成word文件,然后可以看出聚类过程。

导出的word文档中聚类过程如下:

可看出聚类过程为如下表所示:

分类过程统计表

完整word版,SPSS聚类分析实验报告.docx

SPSS 聚类分析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 1、理解聚类分析的相关理论与应用 2、熟悉运用聚类分析对经济、社会问题进行分析、 3、熟练 SPSS软件相关操作 4、熟悉实验报告的书写 二.实验要求: 1、生成新变量总消费支出=各变量之和 2、对变量食品支出和居住支出进行配对样本T 检验,并说明检验结果 3、对各省的总消费支出做出条形图(用EXCEL做图也行) 4、利用 K-Mean法把 31 省分成 3 类 5、对聚类分析结果进行解释说明 6、完成实验报告 三.实验方法与步骤 准备工作:把实验所用数据从 Word文档复制到 Excel ,并进一步导入到 SPSS数据文件中。 分析:由于本实验中要对 31 个个案进行分类,数量比较大,用系统聚类法当然也 可以得出结果,但是相比之下在数据量较大时, K 均值聚类法更快速高效,而且准确性更高。 四、实验结果与数据处理: 1.用系统聚类法对所有个案进行聚类:

生成新变量总消费支出 =各变量之和如图所示: 2.对变量食品支出和居住支出进行配对样本 T 检验,如图所示:

得出结论: 3.对各省的总消费支出做出条形图,如图所示: 4.对聚类分析结果进行解释说明: K均值分析将这样的城市分为三类: 第一类北京、上海、广东 第二类除第一类第三类以外的 第三类天津、福建、内蒙古、辽宁、山东 第一类经济发展水平高,各项支出占总支出比重高,人民生活水平高。第二类城市位于中西部地区,经济落后,人民消费水平低。第三类城市位于中东部地区,经济发展较好。

初始聚类中心 聚类 123 食品支出7776.983052.575790.72衣着支出1794.061205.891281.25居住支出2166.221245.001606.27家庭设备及服务支出1800.19612.59972.24医疗保健支出1005.54774.89617.36交通和通信支出4076.461340.902196.88文化与娱乐服务支出3363.251229.681786.00其它商品和服务支出1217.70331.14499.30总消费支出23200.409792.6614750.02 迭代历史记录a 聚类中心内的更改 迭代123 11250.5921698.8651216.114 2416.86470.786173.731 3138.955 2.94924.819 446.318.123 3.546 5849.114319.1791362.411 6805.00415.199606.915 7161.001.72475.864 832.200.0349.483 9 6.440.002 1.185 10 1.2887.815E-5.148

SPSS软件聚类分析过程的图文解释及结果的全面分析

SPSS聚类分析过程 聚类的主要过程一般可分为如下四个步骤: 1.数据预处理(标准化) 2.构造关系矩阵(亲疏关系的描述) 3.聚类(根据不同方法进行分类) 4.确定最佳分类(类别数) SPSS软件聚类步骤 1. 数据预处理(标准化) →Analyze →Classify →Hierachical Cluster Analysis →Method 然后从对话框中进行如下选择从Transform Values框中点击向下箭头,此为标准化方法,将出现如下可选项,从中选一即可: 标准化方法解释:None:不进行标准化,这是系统默认值;Z Scores:标准化变换;Range –1 to 1:极差标准化变换(作用:变换后的数据均值为0,极差为1,且|x ij*|<1,消去了量纲的影响;在以后的分析计算中可以减少误差的产生。);Range 0 to 1(极差正规化变换/ 规格化变换); 2. 构造关系矩阵 在SPSS中如何选择测度(相似性统计量): →Analyze →Classify →Hierachical Cluster Analysis →Method 然后从对话框中进行如下选择常用测度(选项说明):Euclidean distance:欧氏距离(二阶Minkowski距离),用途:聚类分析中用得最广泛的距离;Squared Eucidean distance:平方欧氏距离;Cosine:夹角余弦(相似性测度;Pearson correlation:皮尔逊相关系数; 3. 选择聚类方法 SPSS中如何选择系统聚类法 常用系统聚类方法 a)Between-groups linkage 组间平均距离连接法 方法简述:合并两类的结果使所有的两两项对之间的平均距离最小。(项对的两成员分属不同类)特点:非最大距离,也非最小距离 b)Within-groups linkage 组内平均连接法 方法简述:两类合并为一类后,合并后的类中所有项之间的平均距离最小 C)Nearest neighbor 最近邻法(最短距离法) 方法简述:用两类之间最远点的距离代表两类之间的距离,也称之为完全连接法

SPSS因子、聚类案例分析报告

喀什大学实验报告 《多元统计分析SPSS》 实验报告 实验课程:基于SPSS的数据分析 实验地点:现代商贸实训中心实验室名称:经济统计实验室 学院:xxx学院年级专业班:xxx班 学生姓名:xxx 学号:20131808015 完成时间:2016年x月x日 开课时间:2016 至2017 学年第 1 学期 页脚内容1

页脚内容2

实验项目:中国上市银行竞争力分析 (一)实验目的 本实验目的围绕上市商业银行竞争力这一主线,遵循一般理论、具体分析到对策建议的研究思路,以我国国内上市的十家商业银行为研究对象,采用其2012年度财务报告的数据,从盈利能力、安全能力和发展能力三方面共选取了8个重要指标,试图通过这些指标量化影响竞争力的因素,构建我国上市商业银行的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并运用因子分析方法,对我国上市商业银行的竞争力状况进行了分析评价。最后针对分析的结果,通过对我国上市银行竞争力进行优劣势比较,提出了提升我国上市商业银行竞争力的一些建议。 (二)实验资料 通过对资产利润率、不良贷款率、资产负债率、资本充足率、每股收益增长率、贷款增长率、存款增长率、总资产增长率等指标的选择分析不同指标在进行因子分析时所考虑的因素是否存在差异,影响我国上市商业银行的竞争力状况的因素与上述指标是否有关。 具体数据如下所示: 十家同类型上市商业银行2012年指标 页脚内容3

页脚内容4

中 信银行 1.41 % 0.74 % 93.1 4% 13.4 4% -7.0 4% 15.9 6% 14.5 9% 7.0 2% 民 生银行 1.5 8% 0.76 % 94. 58% 10.7 5% 27. 62% 3.5 3% 2.7 6% 8.4 4% (三)实验步骤 1、选择菜单 2、选择参与因子分析的变量到(变量V)框中 3、选择因子分析的样本 4、在所示窗口中点击(描述D)按钮,指定输出结果,输出基本统计量、图形等 页脚内容5

SPSS软件聚类分析过程的图文解释及结果的全面分析

S P S S软件聚类分析过程的图文解释及结果的全 面分析 Company Document number:WTUT-WT88Y-W8BBGB-BWYTT-19998

SPSS聚类分析过程 聚类的主要过程一般可分为如下四个步骤: 1.数据预处理(标准化) 2.构造关系矩阵(亲疏关系的描述) 3.聚类(根据不同方法进行分类) 4.确定最佳分类(类别数) SPSS软件聚类步骤 1. 数据预处理(标准化) →Analyze →Classify →Hierachical Cluster Analysis →Method 然后从对话框中进行如下选择 从Transform Values框中点击向下箭头,此为标准化方法,将出现如下可选项,从中选一即可: 标准化方法解释:None:不进行标准化,这是系统默认值;Z Scores:标准化变换;Range –1 to 1:极差标准化变换(作用:变换后的数据均值为0,极差为1,且 |x ij*|<1,消去了量纲的影响;在以后的分析计算中可以减少误差的产生。);Range 0 to 1(极差 正规化变换 / 规格化变换); 2. 构造关系矩阵 在SPSS中如何选择测度(相似性统计量): →Analyze →Classify →Hierachical Cluster Analysis →Method 然后从对话框中进行如下选择 常用测度(选项说明):Euclidean distance:欧氏距离(二阶Minkowski距离),用途:聚类分析中用得最广泛的距离;Squared Eucidean distance:平方欧氏距离;Cosine:夹角余弦(相似性测度;Pearson correlation:皮尔逊相关系数; 3. 选择聚类方法 SPSS中如何选择系统聚类法 常用系统聚类方法 a)Between-groups linkage 组间平均距离连接法 方法简述:合并两类的结果使所有的两两项对之间的平均距离最小。(项对的两成员分属不同类)特点:非最大距离,也非最小距离

SPSS软件聚类分析过程的图文解释及结果的全面分析

SPSS软件聚类分析过程的图文解释及结果的全面分析

SPSS聚类分析过程 聚类的主要过程一般可分为如下四个步骤: 1.数据预处理(标准化) 2.构造关系矩阵(亲疏关系的描述) 3.聚类(根据不同方法进行分类) 4.确定最佳分类(类别数) SPSS软件聚类步骤 1. 数据预处理(标准化) →Analyze →Classify →Hierachical Cluster Analysis →Method 然后从对话框中进行如下选择 从Transform Values框中点击向下箭头,此为标准化方法,将出现如下可选项,从中选一即可:

标准化方法解释:None:不进行标准化,这是系统默认值;Z Scores:标准化变换;Range –1 to 1:极差标准化变换(作用:变换后的数据均值为0,极差为1,且|x ij*|<1,消去了量纲的影响;在以后的分析计算中可以减少误差的产生。);Range 0 to 1(极差正规化变换 / 规格化变换); 2. 构造关系矩阵 在SPSS中如何选择测度(相似性统计量): →Analyze →Classify →Hierachical Cluster Analysis →Method 然后从对话框中进行如下选择

常用测度(选项说明):Euclidean distance:欧氏距离(二阶Minkowski距离),用途:聚类分析中用得最广泛的距离;Squared Eucidean distance:平方欧氏距离;Cosine:夹角余弦(相似性测度;Pearson correlation:皮尔逊相关系数; 3. 选择聚类方法 SPSS中如何选择系统聚类法 常用系统聚类方法 a)Between-groups linkage 组间平均距离连接法 方法简述:合并两类的结果使所有的两两项对之

聚类分析实例分析题(推荐文档)

5.2酿酒葡萄的等级划分 5.2.1葡萄酒的质量分类 由问题1中我们得知,第二组评酒员的的评价结果更为可信,所以我们通过第二组评酒员对于酒的评分做出处理。我们通过excel计算出每位评酒员对每支酒的总分,然后计算出每支酒的10个分数的平均值,作为总的对于这支酒的等级评价。 通过国际酿酒工会对于葡萄酒的分级,以百分制标准评级,总共评出了六个级别(见表5)。 在问题2的计算中,我们求出了各支酒的分数,考虑到所有分数在区间[61.6,81.5]波动,以原等级表分级,结果将会很模糊,不能分得比较清晰。为此我们需要进一步细化等级。为此我们重新细化出5个等级,为了方便计算,我们还对等级进行降序数字等级(见表6)。 通过对数据的预处理,我们得到了一个新的关于葡萄酒的分级表格(见表7):

考虑到葡萄酒的质量与酿酒葡萄间有比较之间的关系,我们将保留葡萄酒质量对于酿酒葡萄的影响,先单纯从酿酒葡萄的理化指标对酿酒葡萄进行分类,然后在通过葡萄酒质量对酿酒葡萄质量的优劣进一步进行划分。 5.2.2建立模型 在通过酿酒葡萄的理化指标对酿酒葡萄分类的过程,我们用到了聚类分析方法中的ward 最小方差法,又叫做离差平方和法。 聚类分析是研究分类问题的一种多元统计方法。所谓类,通俗地说,就是指相似元素的集合。为了将样品进行分类,就需要研究样品之间关系。这里的最小方差法的基本思想就是将一个样品看作P 维空间的一个点,并在空间的定义距离,距离较近的点归为一类;距离较远的点归为不同的类。面对现在的问题,我们不知道元素的分类,连要分成几类都不知道。现在我们将用SAS 系统里面的stepdisc 和cluster 过程完成判别分析和聚类分析,最终确定元素对象的分类问题。 建立数据阵,具体数学表示为: 1111...............m n nm X X X X X ????=?????? (5.2.1) 式中,行向量1(,...,)i i im X x x =表示第i 个样品; 列向量1(,...,)'j j nj X x x =’,表示第j 项指标。(i=1,2,…,n;j=1,2,…m) 接下来我们将要对数据进行变化,以便于我们比较和消除纲量。在此我们用了使用最广范的方法,ward 最小方差法。其中用到了类间距离来进行比较,定义为: 2||||/(1/1/)kl k l k l D X X n n =-+ (5.2.2) Ward 方法并类时总是使得并类导致的类内离差平方和增量最小。 系统聚类数的确定。在聚类分析中,系统聚类最终得到的一个聚类树,如何确定类的个数,这是一个十分困难但又必须解决的问题;因为分类本身就没有一定标准,人们可以从不同的角度给出不同的分类。在实际应用中常使用下面几种

SPSS聚类分析--用于筛选聚类变量的一套方法

SPSS聚类分析:用于筛选聚类变量的一套方法 聚类分析是常见的数据分析方法之一,主要用于市场细分、用户细分等领域。利用SPSS进行聚类分析时,用于参与聚类的变量决定了聚类的结果,无关变量有时会引起严重的错分,因此,筛选有效的聚类变量至关重要。 案例数据源: 在SPSS自带数据文件plastic.sav中记录了20中塑料的三个特征,分别是tear_res(抗拉力)、gloss(光滑度)、opacity(透明度),相关经验表面这20中塑料可以分为3个种类,如果用这三个变量进行聚类,请判断和筛选有效聚类变量。 一套筛选聚类变量的方法 一、盲选 将根据经验得到的、现有的备选聚类变量全部纳入模型,暂时不考虑某些变量是否不合适。本案例采用SPSS系统聚类方法。对话框如下:

统计量选项卡:聚类成员选择单一方案,聚类数输入数字3; 绘制选项卡:勾选树状图; 方法选项卡:默认选项,不进行标准化; 保存选项卡:聚类成员选择单一方案,聚类数输入数字3; 二、初步聚类 这是盲选得到的初步聚类结果,并且在数据视图我们可以看到已经自动生成了一个聚类结果变量,这个变量非常有用。

三、方差分析 是不是每一个纳入模型的聚类变量都对聚类过程有贡献?利用已经生成的初步聚类结果,我们可以用一个单因素方差分析来判断分类结果在三个变量上的差异是否显著,进而判断哪些变量对聚类是没有贡献的。

分析——比较均值——单因素方差分析: 选项选项卡:勾选均值图 由方差分析我们很明确的得知,纳入模型的三个聚类变量,其中只有“透明度”指标在各个分类上有显著的差异,也就是说分类有效果,让每个分类的差异很大,而两外两个变量则在三个分类上没有显著差异,没有很好的类别区分度,所以,我们可以认为,这两个变量对聚类无作用或者无贡献,可考虑踢出模型。 我们还想从可视化的角度来查看和判断,单因素方差分析为我们提供了均值图,可惜,这三个图却最容易误导我们的判断,因为spss在自动生产均值图时为每一个变量单独制图,而

非常好的SPSS软件聚类分析功能介绍(修改稿)

第9章SPSS软件的聚类分析功能介绍 1 SPSS软件简介 1.1当前较为流行的统计分析软件包 SPSS(Statistical Package for Social Science)是由美国SPSS公司于20世纪80年代推出的统计分析软件包,分为SPSS/PC(DOS版)和SPSS for Windows(Windows版),是一个适用于社会科学的统计分析软件包,广泛用于教育、心理、经济及科学等领域,是世界上著名的统计分析软件之一。 SAS—Statistical Analysis System,是一个适用于化学、生物、心理以及农、医等学科领域的统计分析软件。 Statgragh—Statistical Graphics,是一个适用于财政、金融等方面的统计分析软件。 Systal_—System Statistical,是一个广泛用于各种统计分析的软件包。 1.2 SPSS软件功能简介 SPSS软件的功能很强大,可以实现数据的输入与编辑、数据的一般性管理、各种统计分析、图形与输出报告等。其中,统计分析包括常见的统计描述(频次、均值等)、T检验、方差分析、相关分析、回归分析和聚类分析。此外,SPSS与Excel、Word等有很好的兼容性,可以读取Excel表格数据,也可以将SPSS的结果拷贝到Excel和Word。 但是SPSS软件不是一个独立的文献分析软件,因为它进行聚类分析的基础是共现关系矩阵,需要通过其他途径获得,比如Bibexcel等。而且SPSS软件做聚类分析时显示的效果不是很理想,数据量应该控制在100以内,否则软件无法进行处理。 SPSS最早的版本是基于DOS系统的,现在已有多个适用于Windows系统的版本,最新版本是SPSS for Windows 20.0。SPSS for Windows 13.0及以上的版本都可实现聚类分析,本章中采用的是SPSS for Windows 16.0。SPSS可以读取英文和汉语的数据,也有汉化版本专门分析汉语的数据以免处理过程中出现乱码。 2 SPSS软件的下载与安装 2.1 SPSS软件的下载 SPSS for Windows 16.0的下载地址为:https://www.wendangku.net/doc/8314345854.html,:8088/down.asp,,点击“SPSS V16.0”即可下载软件,如图9.1所示。

聚类分析方法应用举例

刘向民物流工程 S11085240007 聚类分析方法应用举例 多元统计,是研究多个随机变量之间相互依赖关系以及内在统计规律性的一门统计学科。多元统计所包括的内容很多.但在实际统计分析中,聚类分析是应用最广泛的方法之一。聚类分析(cluste:Analysis),是研究分类问题的一种多元统计分析方法社会经济统计的分类问题,过去在传统方法上,主要是结合一定的专业知识进行定性分类处理。由于定性分类主要是靠经验完成,因而其结论难免带有较多的主观性和随意性,故不能很好地揭示客观事物内在的本质差别和联系。而聚类分析能带来定量上的分析可以解决这个问题,下面通过一些实例来描述聚类分析方法在应用上的体现; 1 基于聚类分析的安徽省物流需求研究 选取了分行业统计的年产值类指标构建物流需求指标体系(X组),具体指标包括:农业总产值(万元)(X1)、工业总产值(亿元)(X2)、建筑业总产值(万元)(X3)、社会消费零售总额(万元)(X4)、亿元商品市场成交额(万元)(X5)、进出口总额(万美元)(X6)。该指标体系通过农业、工业、建筑业、批发业、零售业及国际贸易的发生额较全面地反映了地区的物流需求情况。 2 研究方法 分类问题一般的解决法是聚类分析或者因子分析基础上的聚类分析。由于本文最终期望得安徽省地级市物流需求分类情况,无需了解各个指标体系的内在系统结构,故选择聚类分析方法更简明。进行聚类分析时,本文采用的是基于样本聚类的Q型系统聚类方法。 3研究过程和结果 3.1地区物流需求指标的聚类分析 由分析软件输出的聚类过程统计量如表1所示。可以看出,伪F统计量在归为4类及7类

时较大,说明归为4类及7类时较好;伪T2统计量在1类、2类、3类时较大,由于伪T2大说明上一次归类效果较好,所以归为4类、3类、2类效果较好。而R2的值在由4类归为3类、由3类归为2类以及由2类归为1类时都有较大的减小,说明归类为2类、3类和4类都是比较好的。半偏R2统计量的值越大,则上一步聚类效果更好,所以归为4类、3 类、2类效果都较好。综合考虑四个统计量的值,并考虑分类的实用性,本文认为归为4类比较合适。聚类图见图1。 由软件分析得的聚类过程得到每一类的各个指标的平均值如表2所示。可以看出,四类地区的区分明显,各种产值指标依次递减。依据四类地区物流需求情况可将安徽省的17个地级市分为物流需求旺盛的省会经济圈、需求较大的马铜芜地区;物流需求量小的两淮和皖南山物流需求量小的两淮和皖南山区以及物流需求较小的第三类地区。

聚类分析的SPSS实现

§7.5聚类分析的SPSS实现 一、系统聚类法的SPSS实现 例7.5.1利用全国30个省市自治区经济发展基本情况的八项指标数据(见数据集wyzb6_5.),用系统聚类法对这30个省市自治区作一初步的分类,并说明各类地区经济发展的特点。 操作 分析(Analyze)?分类(Classify)?系统聚类(Hierarchical Cluster)打开系统聚类分析(Hierarchical Cluster Analysis)对话框 1.变量(V ariable(s))列表框设置分析变量。 2.标志个案(Label Cases by)框设置分析对象的标志变量。3.分群(Cluster)单选择框设置聚类分析的类型。 4.输出(Display)复选择框设置聚类分析的输出结果,统计量和图都是默认选项。 5.统计量(Statistics)按钮设置输出的统计量。 合并进程表(Agglomeration schedule)默认选项,输出聚类分析的凝聚状态表; 相似性矩阵(Proximitymatrix)为复选项,输出各样品的距离矩阵。 聚类成员(Cluster Menbership)选择框: 无(None)选项:不显示类的样品构成; 单一方案(Single solution)选项:选择此项,并输入一个确定的分类数n,并输出聚成n个类时各个类的样品构成 情况。 方案范围(Range of solutions):选择此项,并输入两个数n1,n2,将显示指定聚成n1类到n2类时各个类的样品构成 情况。

6.Plots按钮设置输出图形:树状图冰状图 7.Method按钮设置聚类分析的具体方法。 聚类方法: 组间连接:类间平均法 组内连接:类内平均法 最近临元素:最短距离法 最远临元素:最长距离法 质心聚类法:重心法 中位数聚类法:中位数法 Ward法:离差平方和法 度量方法选择框:选择计算样品距离的方法转换值选择框:选择原始数据标准化的方法Z得分,最常用的方法

spss软件聚类分析怎么用

spss软件聚类分析怎么用,从输入数据到结果,树状图结果。整个操作怎么进行。需要基本思路。 excel表:整理一份excel数据表,第一列为材料或数据的名称,后几列为各项数值 导入数据:打开SPSS,点击File——Open——DATA, 选择已经编辑好的excel表 点击analyze——Classify——Hierarchical cluster analysis——数据导入variables,表头项导入label case by; 选择Method 项,根据需要选择方法,点击Plots选择dendrogram(打对勾),其余各项根据自己需要选择要计算的统计量,点击ok即可。 于SPSS的聚类分析的实用方法(层次聚类法和迭代聚类法) 层次聚类法和迭代聚类法的主要区别在于:层次聚类法的聚类结果受奇异值的影响非常大,且聚类过程是单方向的,一旦某个样本进入某一类,就不可能从该类出来,再归入其他的类;迭代聚类法的聚类结果受奇异值和不合适的聚类变量的影响较小,对于不合适的初始聚类可以进行反复调整,但其缺点是聚类结果对初始聚类非常敏感,而且它也只能得到局部最优解. (一)层次聚类 Analyze--> C1assify-->Hierachical Cluster 在“C1uster”组中选择聚类类型:要进行变量聚类选择指定“Vanables”;要进行观测量聚类指定“Cases”。 指定参与分析的变量,将选定的变量通过按钮箭头转移到箭头按钮右侧的“Variable[s]:”矩形框中;将标识变量通过下面一个箭头按钮转移到按钮右侧的“Label Cases by:”下面的矩形框中。 如果不使用系统默认值,或由于参与分析的变量量纲不一致需要指定选择项,则应该根据需要有选择性地执行下述某些步骤。 1.确定聚类方法 在主对话框中,点击“Methed”按钮,展开分层聚类分析的方法选择对话框,即“Hierachical Cluster Analysis:Method”。

SPSS教程-聚类分析-附实例操作

各地区各行业工资水平的分析(2009年数据) 小组成员:张艺伟、赵月、陈媛、邹莉、朱海龙、曾磊、胡瑛、候银萍 1.研究背景及意义 1.1 研究背景 工资水平是指一定区域和一定时间内劳动者平均收入的高低程度。生产决定分配,只有经济发展才能提供更多的可分配的社会产品,因此一个地区的工资水平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其经济发展的水平。 1.2 研究意义 1. 通过多元统计分析方法,探究一个地区的工资水平与其经济发展水平之间的内在联系。 2. 将平均工资水平划分为3类,分析哪些地区、哪些行业的工资水平较高,可以为大学生就业提供宏观上的方向指引。 2.数据来源与描述 2.1 数据来源——《中国劳动统计年鉴─2010》 (URL:https://www.wendangku.net/doc/8314345854.html,/Navi/YearBook.aspx?id=N2011010069&floor=1###) 主编单位:国家统计局人口和就业统计司,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规划财务司 出版社:中国统计出版社 简介:《中国劳动统计年鉴─2010》是一部全面反映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经济情况的资料性年刊。本刊收集了2009年全国和各省、自治区、直辖市、香港特别行政区、澳门特别行政区的有关劳动统计数据。本书资料的取得形式主要有国家和部门的报表统计、行政记录和抽样调查。 2.2 数据描述 本数据集记录了全国31个省市(港、澳、台除外)的工资状况,各省市分别记录了其23个主要行业的平均工资水平,这23个主要行业包括:企业、事业、机关、金融业、制造业、建筑业、房地产业、农林牧渔业等等,具体数据格式参见图-0。

图-0 3.分析方法及原理 3.1 通过描述统计分析方法,判断哪些行业平均工资水平较高 描述统计分析方法主要是从基本统计量(诸如均值、方差、标准差、极大/小值、偏度、峰度等)的计算和描述开始的,并辅助于SPSS提供的图形功能,能够把握数据的基本特征和整体的分布特征。 在本案例中,通过比较不同行业(诸如企业、事业、机关、建筑业、制造业……)工资的均值、极大/小值,可以从总体上判断哪些行业的平均工资水平较高,哪些行业的较低。 3.2 通过聚类分析方法,判断哪些地区平均工资水平较高 聚类分析是依据研究对象的个体特征,对其进行分类的方法,分类在经济、管理、社会学、医学等领域,都有广泛的应用。聚类分析能够将一批样本(或变量)数据根据其诸多特征,按照在性质上的亲疏程度在没有先验知识的情况下进行自动分类,产生多个分类结果。类内部个体特征之间具有相似性,不同类间个体特征的差异性较大。 在本案例中,我们将采用两种方法进行聚类分析:一种是系统聚类法,另一种是K-均值法(快速聚类法)。 3.2.1系统聚类法 系统聚类法的基本原理:首先将一定数量的样本或指标各自看成一类,然后根据样本(或指标)的亲疏程度,将亲疏程度最高的两类进行合并,然后考虑合并后的类与其他类之间的亲疏程度,再进行合并。重复这一过程,直到将所有的样本(或指标)合并为一类。 系统聚类分为Q型聚类和R型聚类两种:Q型聚类是对样本进行聚类,它使具有相似特征的样本聚集在一起,使差异性大的样本分离开来;R型聚类是对变量进行聚类,它使差异性大的变量分离开来,相似的变量聚集在一起,这样就可以在相似变量中选择少数具有代表性的变量参与其他分析,实现减少变量个数、降低变量维度的目的。 在本例中进行的是Q型聚类。 类与类之间距离的计算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 (1)最短距离法(Nearest Neighbor),是指两类之间每个个体距离的最小值; (2)最长距离法(Farthest Neighbor),是指两类之间每个个体距离的最大值; (3)组间联接法(Between-groups Linkage),是指两类之间个体之间距离的平均值;

聚类分析案例

SPSS软件操作实例——某移动公司客户细分模型 数据准备:数据来源于telco.sav,如图1所示,Customer_ID表示客户编号,Peak_mins表示工作日上班时期电话时长,OffPeak_mins表示工作日下班时期电话时长等。 图1 telco.sav数据 分析目的:对移动手机用户进行细分,了解不同用户群体的消费习惯,以更好的对其进行定制性的业务推销,所以需要运用聚类分析。 操作步骤: 1,从菜单中选择【文件】——【打开】——【数据】,在打开数据窗口中选择数据位置以及文件类型,将数据telco.sav导入SPSS软件中,如图2所示。 图2 打开数据菜单选项 2,从菜单中选择【分析】——【描述统计】——【描述】,然后在描述性窗口中,将需要标准化的变量选到右边的“变量列表”,勾选“将标准化得分另存为变量”,点确定,如图3所示。

图3 数据标准化 3,从菜单中选择【分析】——【分类】——【K-均值聚类】,在K-均值聚类分析窗口中将标准化之后的结果选入右边“变量列表”,客户编号选入“个案标记依据”,聚类数改为5。点击迭代按钮,在迭代窗口将最大迭代次数改为100,点击继续。点击保存按钮,在保存窗口勾选“聚类成员”、“与聚类中心的距离”,点击继续。点击选项按钮,在选项窗口勾选“ANOV A表”、“每个个案的聚类信息”,点击继续。点击确定按钮,运行聚类分析,如图4所示。 图4 聚类分析操作

由最终聚类中心表可得最终分成的5个类它们各自的均值。 第一类:依据总通话时间长,上班通话时间长,国际通话时间长等特征,将第一类命名为高端商用客户。 第二类:依据其在各项指标中均较低,将第二类命名为不常使用客户。 第三类:依据总通话和上班通话时间居中等特征,将第三类命名为中端商用客户。第四类:依据下班通话时间最长等特征,将第四类命名为日常客户。 第五类:依据平均每次通话时间最长等特征,将第五类命名为长聊客户。 由ANOVA表可根据F值大小近似得到哪些变量对聚类有贡献,本例题中重要程度排序为:总通话时长>工作日上班时期电话时长>工作日下班时期电话时

SPSS19.0实战之聚类分析

标签: SPSS, 系统聚类, K-mean聚类, Ward法, 最短距离法 聚类分析是将物理或者抽象对象的集合分成相似的对象类的过程。本次实验我将对同一批数据做两种不同的类型的聚类;它们分别是系统聚类和K-mean聚类。其中系统聚类的聚类方法也采用3种不同方法,来考察对比它们之间的优劣。由于没有样本数据,因此不能根据其数据做判别分析。评价标准主要是观察各聚类方法的所得到的类组间距离和组内聚类的大小。 分析数据依然采用线性回归所使用的标准化后的能源消费数据。 1.1 系统聚类 本次实验的系统聚类都是凝聚系统聚类,为了控制变量,都采用平方Euclidean距离。1.1.1 最短距离聚类法 最短距离法聚类步骤如下: 1.规定样本间的距离,计算样本两两之 间的距离,得到对称矩阵。开始每个 样品自成一类。 2.选择对称矩阵中的最小非零元素。将 两个样品之间最小距离记为D1,将 这两个样品归并成为一类,记为G1。 3.计算G1与其他样品距离。重复以上 过程直到所有样品合并为一类。 我们在SPSS中实现最短距离分析非常简单。单击“”-->“” -->“”。将弹出如图1-1所示的对话框,设置相应的参数即可。

图1-1 最短距离法 我们的数据已经做过标准化,在“转化值”-->“标准化”选项上选无。 在统计量的聚类成员中选择“无”,因为这是非监督分类,不需要指定最终分出的类个数。在绘制中选择绘制“树状图”。单击确定,得到以下结果。 1.表3-1显示了数据的缺失情况:

耗的特点。但是我们可以看到广东省能源消耗组成和其他省份特别不同,在其他方法中也显现出来。 图1-2 最短距离法聚类图 1.1.2 组间联接聚类

聚类分析在现实中的应用.doc

姓名:于一发学号:XXXX105XXXX2 班级:07信息聚类分析在现实中的应用 随着生产技术和科学的发展,人类的认识不断加深,分类越来越细,要求也越来越高,光凭经验和专业知识是不能确切分类的,往往需要定量和定性的分析结合起来去分类,于是工具逐渐被引进分类学中,形成了数值分类学。后来随着多元分析的引进,聚类分析逐渐从数值分类学中脱离出来形成一个相对独立的分支。 一、聚类分析的定义: 聚类分析指将物理或抽象对象的集合分组成为由类似的对象组成的多个类的分析过程。聚类分析的目标就是在相似的基础上收集数据来分类。聚类源于很多领域,包括数学,计算机科学,统计学,生物学和经济学。在不同的应用领域,很多聚类技术都得到了发展,这些技术方法被用作描述数据,衡量不同数据源间的相似性,以及把数据源分类到不同的簇中。 从统计学的观点看,聚类分析是通过数据建模简化数据的一种方法。传统的统计聚类分析方法包括系统聚类法、分解法、加入法、动态聚类法、有序样品聚类、有重叠聚类和模糊聚类等。采用k-均值、k-中心点等算法的聚类分析工具已被加入到许多著名的统计分析软件包中,如SPSS、SAS 等。 从机器学习的角度讲,簇相当于隐藏模式。聚类是搜索簇的无监督学习过程。与分类不同,无监督学习不依赖预先定义的类或带类标记的训练实例,需要由聚类学习算法自动确定标记,而分类学习的实例或数据对象有类别标记。聚类是观察式学习,而不是示例式的学习。 二、聚类分析的应用: 聚类分析师数据挖掘中一种常用的技术,在实践中可以多角度应用于市场分析,为市场营销战略和策略的制定提供科学合理的参考。主要介绍其在市场分析中的应用,并且我们从客户细分、实验市场选择、抽样方案设计、销售篇区确定、市场机会研究五个方面探讨聚类分析在市场分析中的具体应用。 (1)在客户细分中的应用: 消费同一种类的商品或服务时,不同的客户有不同的消费特点,通过研究这些特点,企业可以制定出不同的营销组合,从而获取最大的消费者剩余,这就是客户细分的主要目的。常用的客户分类方法主要有三类:经验描述法,由决策者根据经验对客户进行类别划分;传统统计法,根据客户属性特征的简单统计来划分客户类别;非传统统计方法,即基于人工智能技术的非数值方法。聚类分析法兼有后两类方法的特点,能够有效完成客户细分的过程。 例如,客户的购买动机一般由需要、认知、学习等内因和文化、社会、家庭、小群体、参考群体等外因共同决定。要按购买动机的不同来划分客户时,可以把前述因素作为分析变量,并将所有目标客户每一个分析变量的指标值量化出来,再运用聚类分析法进行分类。在指标值量化时如果遇到一些定性的指标值,可以用一些定性数据定量化的方法加以转化,如模糊评价法等。除此之外,可以将客户满意度水平和重复购买机会大小作为属性进行分类;还可以在区分客户之间差异性的问题上纳入一套新的分类法,将客户的差异性变量划分为五类:产品利益、

聚类分析(R语言)例子

一个用R语言进行聚类分析的例子 2013 年4 月21 日 By student 在网上(https://www.wendangku.net/doc/8314345854.html,/ )找到了一个用R语言进行聚类分析的例子, 在整个例子中做了一些中文解释说明. 数据集用的是iris 第一步:对数据集进行初步统计分析 #检查数据的维度 > dim(iris) [1] 150 5 #显示数据集中的列名 > names(iris) [1] “Sepal.Length” “Sepal.Width” “Petal.Length” “Petal.Width” “Species” #显示数据集的内部结构 > str(iris) …data.frame?: 150 obs. of 5 variables: $ Sepal.Length: num 5.1 4.9 4.7 4.6 5 5.4 4.6 5 4.4 4.9 … $ Sepal.Width : num 3.5 3 3.2 3.1 3.6 3.9 3.4 3.4 2.9 3.1 … $ Petal.Length: num 1.4 1.4 1.3 1.5 1.4 1.7 1.4 1.5 1.4 1.5 … $ Petal.Width : num 0.2 0.2 0.2 0.2 0.2 0.4 0.3 0.2 0.2 0.1 … $ Species : Factor w/ 3 levels “setosa”,”versicolor”,..: 1 1 1 1 1 1 1 1 1 1 … #显示数据集的属性 > attributes(iris) $names –就是数据集的列名 [1] “Sepal.Length” “Sepal.Width” “Petal.Length” “Petal.Width” “Species” $https://www.wendangku.net/doc/8314345854.html,s –个人理解就是每行数据的标号 [1]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51 52 53 54 55 56 57 58 59 60 [61] 61 62 63 64 65 66 67 68 69 70 71 72 73 74 75 76 77 78 79 80 [81] 81 82 83 84 85 86 87 88 89 90 91 92 93 94 95 96 97 98 99 100 [101] 101 102 103 104 105 106 107 108 109 110 111 112 113 114 115 116 117 118 119 120 [121] 121 122 123 124 125 126 127 128 129 130 131 132 133 134 135 136 137 138 139 140 [141] 141 142 143 144 145 146 147 148 149 150 $class –表示类别 [1] “data.frame”

聚类分析实例讲解

Lab 6 聚类分析 一、分析背景 Chrysler公司为了赢得市场竞争地位,决定推出新产品Viper,该种产品的目标客户是雅皮士阶层。为了进一步了解这种人群的心理特征,定位自己的产品,吸引目标客户,Chrysler公司进行了一次市场调研。研究者使用九点量表测量400名被试者对30项陈述的态度,从而了解这些目标客户的心理特征。调研还询问被试者对Dodge Viper型汽车的态度来测量标准变量,标准变量的测量通过九点量表来测试消费者对“我愿意购买Chrysler公司生产的Dodge Viper型汽车”的态度。 本次分析的目的是:通过聚类分析,将原始变量分别聚成三类和四类,比较两种方法的效果。同时,比较使用原始变量得到的聚类结果和使用因子得分得到的聚类结果,看哪一种方法能更好地解释数据。 二、分析结果 1、根据原始变量进行的聚类分析 首先根据原始变量进行聚类分析,由于样本数较大,采用迭代聚类法,分别将样本聚为三类和四类,下面是聚类分析的结果比较。 表 1 聚为三类后的组重心表 2 聚为四类后的组重心 表 3 聚为三类的每组样本数表 聚为四类的每组样本数

表5 聚为三类后组重心之间的距离 表 6 聚为四类后组重心之间的距离 由方差分析的结果(结果略)可知,在聚为三类和四类的分析中,V8,V9,V18,V19,V20和V27的组间差异均大于0.05,结果不显著。 2、 根据因子得分进行的聚类分析 以下是根据因子得分,采用迭代法将样本聚为三类和四类的结果: 表7 聚为三类后的组重心 -.45298 .16364 .29950 .36038 -.22794 -.15239 .28739 -.32881 .00765 .25444 .70915 -.87203 .52946 -.29355 -.26021 .18363 .11953 -.28471 .00228 .20936 -.18616 .56772 -.64844 .01414 消费因子 时尚因子 社会因子 爱国因子 期望因子 偏好因子 个性因子 家庭因子 1 2 3 Cluster 表 8 聚为三类时的样本数 137.000 123.000 140.000 400.000 .000 1 2 3 Cluster Valid Missing

多元统计分析聚类分析的各种方法spss

多元统计分析 (第一次作业) 学院:信息与计算科学学院 专业: ____________ 指导老师: ____________ 小组成员:罗健水(20080560) 许志欢(20080574) 庄娜(20080595) 卓玛(20080561)

2011年4月10日

题目:某行政系统所属独立核算工业企业16个行业经济实力强弱的聚类分析 独立核算:独立核算是指对本单位的业务经营活动过程及其成果进行全面、系统的会计核算。独立核算单位的特点是:在管理上有独立的组织形式,具有一定数量的资金,在当地银行开户;独立进行经营活动,能同其他单位订立经济合同;独立计算盈亏,单独设置会计机构并配备会计人员,并有完整的会计工作组织体系。 非独立核算又称报帐制,是把本单位的业务经营活动有关的日常业务资料,逐日或定期报送上级单位,由上级单位进行核算。非独立核算单位的特点是:一般由上级拔给一定数额的周转金,从事业务活动,一切收入全面上缴,所有支出向上级报销,本身不单独计算盈亏,只记录和计算几个主要指标,进行简易核算 数据来源:上海市青浦区统计局数据链接:数据5?11.sav 固定资产原价:指企业在建造、改置、安装、改建、扩建、技固定资产计量术改造固定资产时实际支出的全部货币总额。该指标根据企业会计"资产负债表"中"固定资产原价"项的期末数填列。 固定资产净值平均余额:每月逐步减少。有部分企业单位,是按季度计提折旧,那么在没有提折旧的月 份,比如10月份,和9月份比较,固定资产净值平均余额就没有变化,也就是说,还是等于9月份的 固定资产净值平均余额 例:如09年底的固定资产净值余额为5000万元,2010年元月份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000万元,那么元月份的固定资产净值平均余额是多少?2月份又完成投资500万元,那2月份的固定资产净值平均余额是多少?(计算公式是怎样) 解:平均余额等于期初的加期末的除以2 所以一月份=(5000+6000-当月折旧)/2 二月份的=(6000+6500-两个月的折旧)/2 所有者权益(Owne' s Equities:资产扣除负债后由所有者应享的剩余利益。即一个会计主体在一定时期所拥有或可控制的具有未来经济利益资源的净额。 营业税金及附加:主营业务税金及附加”科目改名为“营业税金及附加”, “营业税金及附加”科目用法如下: 一、本科目核算企业经营活动发生的营业税、消费税、城市维护建设税、资源税和教育费附加等相关税费。 房产税、车船使用税、土地使用税、印花税在“管理费用”等科目核算,不在本科目核算。 二、企业按规定计算确定的与经营活动相关的税费,借记本科目,贷记“应交税费”等科目。企业收到的返还的消费税、营业税等原记入本科目的各种税金,应按实际收到的金额,借记“银行存款”科目,贷记本科目。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