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2019高考历史大一轮复习 模拟仿真训练(十)

2019高考历史大一轮复习 模拟仿真训练(十)

2019高考历史大一轮复习 模拟仿真训练(十)
2019高考历史大一轮复习 模拟仿真训练(十)

2019高考历史大一轮复习模拟仿真训练(十)错误!

一、选择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在每个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先秦民本思想的杰出代表、论述“民水君舟”的荀子曾毫不含糊地说:“庶人安政,然后君子安位。……君子者,天地之参也,万物之总也,民之父母也。”这反映出荀子( ) A.游离于民本与尊君的两端,成为儒法思想的集大成者

B.从尊君角度论述民本思想,反映君民关系本质上相通

C.从民本角度论述尊君思想,适应加强专制统治的需要

D.区分尊君与民本思想,以揭示君主专制反民本的本质

2.北大历史系教授阎步克认为:中国古代官制中存在着两类官职,一类承担兵刑钱谷、监察考选等实际行政职能,即“职能性官职”;另一类则主要代表官僚的品位高下,属“品位性官职”。秦汉以后,官职复杂多变,每一细微变化都折射出政治的变迁。下列解读不正确的是( )

A.秦汉“以吏治天下”,禄秩等级从属于职位的色彩浓厚

B.魏晋官僚“士族化”,等级品位因素发展到历史新高度

C.唐宋入仕者皆授官阶,说明已基本摆脱魏晋品位的影响

D.明清以职能官职为主,与专制皇权的高度强化紧密相关

3.梁柏力在《被误解的中国》一书中对中西(欧)商业状况进行了对比,一方面他指出歧视商贾并非中国独有的传统,明清时期中国富商的社会地位并不低微;另一方面他又认为明清时期的中国与英国代表的西方存在不少明显的不同,并对英国商人势力强的原因有如下一些文字解释:“英国数百年来都处于战乱之中……英国要与其他欧洲国家争霸……”据此推断,梁氏认为明清时期中国商贾势力不及西方的原因可能是( )

A.儒家思想含有明显的抑商倾向B.商人的社会地位得到显著提高

C.禁止商人买卖土地和科考入仕 D.社会相对安定,对商人的依赖程度较小

4.“中国古代官营手工业生产面临着一道难以突破的边界:在自身的分工与专业化的发展中,分工越细,体系越复杂,代理链越长,管理成本就越高,分工带来的利益也就越低。当管理成本高过分工所带来的收益的时候,分工发展的进程就会终止。”这反映出阻碍官营手工业发展的主要因素是( )

A.分工过细 B.利益内耗

C.管理僵化 D.外部竞争

5.费正清说:“在中国近代史上,没有哪一段插曲比鸦片战争为谴责‘帝国主义侵略’提供了更多的机会,它成为中国人对西方武力入侵和在此以后几乎整整一个世纪使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地位的不满情绪的内容。除了从这一角度看鸦片战争外,还有必要将其放到近代历史的主要趋势之中去观察。”在该“趋势”的背景下,费正清认为( ) A.鸦片战争是近代中华民族灾难的开端 B.鸦片战争阻碍了中国的现代化历程

C.侵略者是历史发展过程中的进步者 D.鸦片战争是西方工业文明扩张的结果

6.秋瑾(1875-1907年)在《敬告姊妹们》一文中说:“如今女学堂也多了,女工艺也兴了,但学得科学工艺,做教习,开工厂,何尝不可养活自己呢?也不致坐食,累及父兄、夫子了。一来呢,可使家业兴隆;二来呢,可使男子敬重。洗了无用的名,收了自由的福。”据此推断,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经济结构的变动促进女权思想兴起 B.西方思想冲击了中国人的传统观念

C.经济独立应是女子自由幸福的基础 D.男尊女卑的社会风气已经明显转变

7.在近代中国,五四时期的思想是非常活跃的。“五四时期对人的尊严、自由,对学术的独立探讨,其中所体现出的价值正是当前我们开发社会资源,培养文化能力,发展有创见性的理论思维、道德理性和精神价值的必要条件。”五四时期,思想多元化局面出现的根本原因是( )

A.帝国主义放弃对中国的文化侵略 B.各种政治力量寻找中国未来发展的道路

C.中国的社会性质发生根本变化 D.当时中国政府推行较为开明的文化政策

8.有学者将中国从19世纪五六十年代到20世纪二三十年代的社会转型总结为被动开放、经济起步、政体变革、思想蜕变等几个关键阶段。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被动开放导致了中国自然经济的解体 B.政体变革的核心目标是建立君主立宪制C.思想蜕变意味着马克思主义成为主流 D.总体上折射出中国社会转型的曲折艰难9.“兼容统一、秩序与自由的价值,非平衡地利用君主制、贵族制和民主制的优点,营造出一个国家利益与个人利益共同发展”的政体形式。确立这种“政体形式”的法律文件最有可能是( )

A.英国《权利法案》 B.《德意志帝国宪法》

C.法国1875年宪法 D.美国1787年宪法

10.“随着资产阶级的发展,随着贸易自由和世界市场的确立……各国人民之间的民族孤立性和对立性日益消逝下去。……联合的努力,至少是各文明国家的联合的努力,是无产阶级获得解放的首要条件之一。”这表明马克思、恩格斯分析无产阶级斗争的角度是( ) A.经济全球化角度 B.政治多极化角度

C.生产社会化角度 D.文明趋同化角度

11.20世纪90年代初德国获得统一后,国内的政治家和知识分子普遍认识到,德国将会成为一个“正常的、欧洲的国家”,亦即德国将成为西欧的德国,而不是试图将西欧变成德国的西欧。这种观点的提出是基于 ( )

A.西欧各国经济实力迅速增强 B.欧洲一体化趋势的不断发展

C.美国霸权地位遭到严重削弱 D.近现代法德间的冲突及影响

12.著名的国际政治学者、美国前国家安全顾问布热津斯基说:“美国成不了全球警察,也当不成全球银行家,甚至连全球道德家也做不成。因为第一类需要名正言顺的合法性;第二类的根基是拥有偿债能力;而第三类则需自身清白。”据此可知( ) A.美国霸权政策缺乏物质基础 B.美国的霸权行径被世界所唾弃

C.美国应理性反思其霸权政策 D.美国人民反对本国霸权政策

二、非选择题(共5题〈含选考题〉,52分。本大题包括必考题和选考题两部分,第13-14题为必考题,每个试题考生都必须作答,第13题25分,第14题12分,共37分。第15-17题为选考题,考生根据需求作答)

13.(25分)19世纪六七十年代中美经济结构都发生了重大变动。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洋务派官僚鉴于“既不能禁华商之勿搭洋船,又何必禁华商之自购轮船”,所以允许商办交通运输业:但又怕完全商办“久恐争利滋弊”,于是把商办置于封建官僚监督之下。其次,近代军事工业的发展,又必须辅以近代工矿、交通运输业,但是到19世纪70年代初,政府财政竭蹶,兴办这种近代工业“全恃官力,则巨费难筹”。而当时社会上拥有资本的买办商人“大都殷富诡寄洋行”。于是洋务派官僚瞩目于这些“诡寄洋行”的资本,用“商为承办官为维持”的办法吸引私人资本。在洋行企业中积累了资本的买办商人,也渴望独立经营,追求更大的利润,但是“全归商办则土棍或至阻扰,兼倚官威则吏役又多儒索”,因而希冀在“官为维持”的庇护下摆脱重重的封建阻力,给投资带来优惠利润,所以乐意投资“官督商办”工业。

——摘编自郑学檬《简明中国经济通史》

材料二工业化开始以前,美国90%以上的人口从事农业,生产英国以及欧洲所需要的粮食和其他农业原料。绝大部分工业处于手工业生产阶段,大多数制造品依赖从英国进口。……1791年,美国财政部长汉密尔顿提出著名的《制造业报告》。他认为,一个国家如果没有适当的工业基础,在经济上或政治上就不可能强大。肯塔基州议员亨利·克莱也认为,只有发展工业,才能为美国农产品和农业原料找到一个可靠的市场,从而使美国经济从依赖欧洲市场的不利境地中解放出来。……从1810年到1860年,美国工业产值增长约10倍。1860年,美国有企业14万个,拥有资本10.03亿美元,工人130.6万人,创造产值18.77亿美元。

——摘编自高德步、王珏《世界经济史》

(1)根据材料一概括清廷“官督商办”工业得以发展的原因。(9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美国工业化的背景及工业化完成的原因。(12分)

(3)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阐述中美经济结构变动的启示。(4分)

14.(12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的关系,最后做出恰当的判断。请你以此为标准对上表进行历史解释。

请考生在第15、16、17三道历史题中任选一题作答。如果多做,则按所做的第一题计分。

15.(15分)【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1901年,清政府开始废除八股文章,代替它的是要求更清楚地解说“四书”“五经”以及论述中国历史、政治和西方政治及学术的文章,并在1902年的各省考试中开始实行。……政府认识到需要一种西式公立学校制度,决定把书院改建为西式学堂。……清政府也鼓励学生去国外学习,因为将要在中国建立起来的新式学堂中缺乏合格的师资。从国外延请教师花费太大;此外,即使花费大量钱财,也难于得到好的外国教师;因此,较快的办法就是派遣中国学生出国,特别是鼓励到日本去留学。与去西方相比,去日本的旅费和生活费都便宜得多,日本人与中国人同文字、习俗又相近。另外,人们认为西方文化几乎已原样传入日本,因此就没有多大必要费事到西方去了。

——摘编自费正清《剑桥中国晚清史》

(1)根据材料,概括清末教育改革的措施。(6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清政府鼓励留学日本的原因。(9分)

16.(15分)【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面对这场战争的打法及其带来的血腥残杀时,“诸如光荣、荣誉、勇敢或神圣之类的语汇变成了亵渎之词”,美国作家海明威这样写道。事实上,第一次世界大战的许多幸存者的余生一直为属于“迷惘的一代”的感觉所困扰。……(战争)在继后的数十年里改变整个世界的政治图景,要“创造安全的世界”和“结束所有战争”的和约,留下的遗产是失望和怨恨。

——摘编自丹尼斯·舍曼等《世界文明史》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一战的幸存者为何为属于“迷惘的一代”的感觉所困扰。(6分)

(2)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一战是怎样“改变整个世界的政治图景”的。为何说和约“留下的遗产是失望和怨恨”?(9分)

17.(15分)【中外历史人物评说】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何香凝早年追随孙中山,是同盟会的第一批女会员,在袁世凯窃取革命果实、本性暴露之后,何香凝积极参加了讨伐袁世凯的运动和护法斗争。国民党“一大”上,何香凝当选为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会妇女部部长,兼管广东省的妇女工作。她领导出版了《妇女之声》旬刊,举办妇运讲习所,设立女工学校,开展妇女运动,为妇女的解放而斗争。蒋介石在上海发动反革命政变,何香凝发表演说,号召广大革命党员打倒这些反革命派。在汪精卫进行大搜捕的日子里,何香凝挺身而出保护共产党人与国民党左派分子。九一八事变后,何香凝在巴黎得知日本帝国主义侵占东三省的消息后,义愤填膺,遂赶回上海,并在报纸上发表了《对时局的意见》,要求政府对日宣战,释放一切政治犯;斥责蒋介石的专制独裁统治;提出切实执行孙中山的三大政策、挽救民族危亡、支持群众救亡运动的主张。抗战胜利后,何香凝坚决反对蒋介石的卖国、独裁、内战政策。1949年,何香凝作为代表出席了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次全体会议。在漫长的革命生涯和斗争岁月里,美术成为何香凝所喜爱的革命武器之一,她不停地拿起画笔,在表达对革命事业的忠诚和对敌人无情鞭挞的同时,艺术造诣也达到了相当高度,以独特的艺术语言和审美情趣而成为一位著名美术家。

——摘编自范红霞《何香凝与中国妇女运动》等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对何香凝进行评价。(8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何香凝成长的时代背景。(7分)

高考模拟仿真训练(十)

1.解析:选B。“庶人安政,然后君子安位”意即老百姓安于政治,然后君子才能安居上位;“君子者,天地之参也,万物之总也,民之父母也”意即君子可以与天、地相参,可以总领万物,是人民的父母。由此可知,B项正确,C项错误;“游离于民本与尊君的两端”“区分尊君与民本思想”显然不符合题干材料的意思,A、D两项错误。

2.解析:选C。秦朝和汉朝是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建立和巩固的时期,用禄秩来划分官僚等级,而禄秩有一个突出的特点——很大程度上是依附于职位的,即居其职方有其秩,居其职则从其秩,A项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魏晋时期实行九品中正制,门第的高低直接影响和决定着官职等级的高低,B项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明清时期,据官而授阶,有官职才有位阶,并依职事的变动作出相应的调整,体现了专制皇权的高度强化,D项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C。

3.解析:选D。由“英国数百年来都处于战乱之中……英国要与其他欧洲国家争霸”可知,梁氏认为英国商贾势力强大的原因与英国的社会动荡和战争有关,意即明清时期中国商贾势力不及西方的原因在于“社会相对安定,对商人的依赖程度较小”,D项正确;材料并未提及儒家的抑商思想,且A项不符合儒家思想;“商人的社会地位得到显著提高”应该是商贾势力强大的原因,B项错误;C项不符合题干材料的主旨。

4.解析:选B。结合题中关键信息可知,官营手工业发展受阻的原因在于分工过细导致管理成本增高,因此,利益内耗严重才是制约官营手工业发展的瓶颈,本题选B。

5.解析:选D。结合题中材料可知,费正清在不否认民族史观的前提下,主张以近代化史观来评价鸦片战争,因此在此“趋势”下爆发的鸦片战争实际上是西方工业文明对东方的冲击,与该观点一致的是D项。

6.解析:选D。结合材料可知,秋瑾呼吁女性走出家门、投身到社会生产生活中去,这与当时中国社会政治、经济、思想等领域的变化相关,但这并不意味着男尊女卑的社会风气明显好转。答案为D。

7.解析:选B。列强从未放弃对中国的文化侵略,A项错误;当时中国依然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C项错误;当时正值北洋军阀统治时期,D项错误。答案为B。

8.解析:选D。被动开放指的是鸦片战争以后中国被迫开放五口通商,这一举措与自然经济解体有关但不是直接对应的因果关系,排除A项;政体变革的核心是建立了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B项错误;思想蜕变指的是从儒家的伦理纲常思想转变为资产阶级民主思想和马克思主义,排除C项。答案为D。

9.解析:选B。《德意志帝国宪法》有效地维护了德国的统一,同时建立了资产阶级代议制的民主形式,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民主与自由,“非平衡地利用君主制、贵族制和民主制的优点”是指其专制色彩比较浓厚。由此可知,B项正确;A项中英国国王“统而不治”,无实权,体现了较大的民主性,可以排除;C、D两项建立的都是共和制,显然不符合题意。

10.解析:选A。从材料中“随着贸易自由和世界市场的确立”“各国人民之间的民族孤立性和对立性日益消逝下去”“联合的努力”等信息可知,马克思、恩格斯是站在全球化的角度进行分析的,A项正确;B、C、D三项在材料中没有体现,均可以排除。

11.解析:选B。20世纪90年代初以来,经济全球化和区域集团化趋势不断加强,欧盟的成立反映了欧洲一体化进程加快。题干材料信息“德国将会成为一个‘正常的、欧洲的国家’”“德国将成为西欧的德国”表明德国顺应了欧洲一体化的潮流,成为其重要的组成部分,B项正确。

12.解析:选C。材料提到美国成不了全球“警察”“银行家”“道德家”,并且探讨了原因,即美国在合法性、经济、道德三个方面存在缺陷,显然这是对美国霸权政策理性的、合理的反思,C项正确;美国作为唯一的超级大国并不缺乏称霸世界的物质基础,A项错误;B项说法不是材料强调的重点,排除;D项说法片面,排除。

13.解析:本题主要考查19世纪六七十年代中美经济结构的变动。第(1)问,抓住“把商办置于封建官僚监督之下”“近代军事工业的发展,又必须辅以近代工矿、交通运输业”“在洋行企业中积累了资本的买办商人,也渴望独立经营,追求更大的利润”等信息概

括作答。第(2)问,“背景”据“工业化开始以前,美国90%以上的人口从事农业,生产英国以及欧洲所需要的粮食和其他农业原料”“大多数制造品依赖从英国进口”等信息归纳即可;“原因”据“美国财政部长汉密尔顿提出著名的《制造业报告》”“从1810年到1860年,美国工业产值增长约10倍”等信息,从政府导向和工业革命的角度分析作答。第(3)问考查考生的开放性思维,言之成理即可。

答案:(1)清廷一定程度上监管了商办企业;洋务派军事工业的发展,急需私人资本;私人资本为追逐利润乐意投资“官督商办”工业。

(2)背景:经济结构具有殖民化特征;美国工业在国际市场上处于不利地位。

原因:政府的指导和重视;抓住工业革命的机遇。

(3)在经济困境中政府应调整政策促进经济结构的变动;经济结构的变动有利于推动社会的发展进步。

14.解析:本题属于开放性试题。解答过程中应该包含对表中数据的事实分析——中国在世界经济发展中地位的变化情况;不同历史事实之间的关系——东西方经济增长、下降的具体原因;判断这些变化所蕴含的历史原理或者经济规律。

答案:含义:工业革命后,中国逐渐失去世界领先地位,并远远落后于西方国家;西方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发展迅速,英国成为世界工厂;第二次工业革命后,美、德、日迅速崛起,逐渐超越英、法等老牌资本主义国家。

关系:率先完成工业革命的英国处于世界领先地位;中国则逐渐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自然经济逐步解体,被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随着西方各国资产阶级代议制的确立、完善和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深入开展,后起的资本主义国家凭借科技创新和制度创新等优势逐渐超越了老牌资本主义国家,资本主义世界体系最终形成。

判断:国家的发展战略必须立足于国情,走自己的路;科技是第一生产力,重视发展科技、教育;与时俱进,进行制度创新才能有效地促进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言之成理即可) 15.解析:第(1)问“措施”直接从材料前半部分归纳提炼即可,注意关键词“废除八股文”“改建为西式学堂”。“鼓励学生去国外学习”“派遣学生出国”等信息。第(2)问可依据材料的最后两句并结合所学知识从师资需要、留学经费、中日文化习俗、日本西化程度和明治维新成功等角度思考作答。

答案:(1)改革科举制;创办新式学堂;鼓励出国留学。

(2)培养新式学堂师资、节约经费的需要;中日在传统文化、习俗上较为接近;日本西化程度较高,明治维新取得成功。

16.解析:第(1)问,根据材料信息“血腥残杀”“光荣、荣誉、勇敢”等并结合教材知识可得出答案。第(2)问,第一小问从对西方国家、社会主义国家、亚非拉地区等的影响的角度进行回答;第二小问结合一战造成的各种矛盾作答。

答案:(1)他们受国家舆论鼓动,怀着民主理想奔赴战场,在目睹一战的血腥残杀后,深感被“民主”“光荣”“牺牲”等口号欺骗,因而对社会和人生感到迷惘、彷徨、失落。

(2)改变:战争毁灭或削弱了欧洲各帝国;俄国将社会主义由理想变为现实,并探索建设社会主义的道路;亚非拉地区民族解放运动兴起;日本、美国借助战争提升了国际地位,攫取了更多殖民利益。(任答三点即可)

原因:战胜国内部利益分配不均;德国等战败国对巴黎和会的处置充满仇恨;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的合法权益未得到保障。

17.解析:第(1)问,结合材料中何香凝的主要历史事迹和所学知识回答。第(2)问,结合中国近代社会的基本特征回答即可。

答案:(1)民主革命的先驱,国民党元老,妇女运动领袖,中国共产党的坚定支持者,新中国的创始者之一,画坛杰出的美术家等。(答出四点即可)

(2)近代中国遭受帝国主义侵略,封建主义压迫,面临民族危亡;辛亥革命没有改变中国的社会性质,五四运动标志着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国共两党两次实现合作;中国共产党领导新民主主义革命取得胜利。

山东省2019年高考历史模拟试题及答案

山东省2019年高考历史模拟试题及答案 注意事项: 1.本试题共6页,满分100分,规定考试时间60分钟。 2.答题前,考生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码填写清楚,将条形码准确粘贴在条形码区域内。 3.选择题必须使用2B铅笔填涂;非选择题必须使用0.5毫米黑字迹的签字笔书写,字体工整,笔迹清楚。 4.请按照题号顺序在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草稿纸、试题卷上答题无效。 5.保持卡面清洁,不要折叠、不要弄破、弄皱,不准使用涂改液、修正带、刮纸刀。 一、选择题:本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第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贞观初年,唐太宗签署征兵18岁以下男子的敕书,门下省给事中魏征不肯属敕,结果皇帝的敕书作废。宋仁宗提拔才能平庸的外戚,台谏官包拯等集体谏诤,只得作罢。这说明 A.君臣认可共定国事治国原则 B.门下省可以否决皇帝的意志 C.杰出人物可以削弱皇帝权力 D.唐宋时期.大臣的权力增强 2.有首唐诗曾如此描述一位书法家的作品:“恍恍如闻神鬼惊,时时只见龙蛇走。左盘右整如惊电,状如楚汉相攻战。”这一作品采用的书法字体是 A.小篆 B.隶书C.行书 D.草书 3.学者李治安的《元代行省制的特点与历史作用》载:“首先,腹里以外路府州县的重要政务必须申享行省。第二,行省有权临时差遣所属路府州县官员办理某些政事。第三,行省有权号令指挥路府州县的各项政务。”材料说明元朝的行省对所属路府州县 A.始终负有代表中央分驭各地的使命 B.能够实施有效的行政节制和统属 C.采用地方分权和中央集权两种模式 D.形成了很松散的封建大一统关系 4.右图所示机构在历史上管辖的区域大致在今天的 A.西藏 B.新疆 C.东北 D.台湾 5.国民革命失败后,苏共领导人曾认为,中国红军不可能在农村有所作为,只能等待时机配合城市工人暴动。但是,毛泽东成功探索出一条中国革命的独特道路。对这一探索历程表述准确的是A.南昌起义→遵义会议→《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2019高考历史知识点系统总结

2019高考历史知识点系统总结 专题一 中国古代的中央集权制度 ◇ 【考纲要求】1、商周时期的政治制度; 2、秦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 3、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 4、明清时期君主专制主义制度的加强。 ◇ 【课程标准】1、了解宗法制和分封制的基本内容,认识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 2、知道“始皇帝”的来历和郡县制建立的事实,了解中国古代中央集权制度的 形成与影响; 3、列举从汉到元政治制度演变的史实,说明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特点; 4、了解明内阁、清军机处设置等史实,认识君主专制主义制度的加强对中国社 会发展的影响。 【知识网络】 ☆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 【知识整合】 一、西周时期的政治制度 1、分封制 ⑴、目的:为了进行有效的统治, 巩固奴隶主国家政权。

⑵、分封的对象:王族、功臣、先代贵族; ⑶、诸侯的权利和义务:①、服从周天子的命令 ②、为周天子镇守疆土、随从作战、交纳贡赋和朝觐述职 ③、在自己的封疆内对卿大夫实行再分封。 ⑷、分封制的作用:加强周天子对地方的统治,有利于稳定当时的政治秩序;有利于周朝开 发边远地区,扩大统治区域;.但后来出现了诸侯争霸战争,周天子的权 威逐渐削弱,分封制逐渐瓦解,后被郡县制所取代。(春秋战国时期) 2、宗法制: ⑴、宗法制的基本内容:①、宗法制的核心是嫡长子继承制。 ②、确立了严格的大宗、小宗体系。 ③、由血缘关系的亲疏,形成森严的“周天子——诸侯——卿大夫 ——士”的等级制度。 ⑵、特点:嫡长子继承制(大宗、小宗)。 ⑶、在政治制度方面的体现:分封制(互为表里)。 ⑷、实质:按照血缘宗族关系分配政治权力,维护政治联系。 ⑸、影响:稳固秩序,防止争夺;巩固分封制;宗法观念成为传统 思想内容之一。 【拓展:宗法关系有利于凝聚宗族,强化王权,把“国”和“家”密切结合在一起,形成了等级森严的宗族网,宗法制保证了贵族在政治上的垄断和特权地位,也有利于统治集团内部的稳定和团结。】 3、西周时期政治制度的特点: ①、形成完备的分封制、宗法制,互为表里维护统治。 ②、族权与政权的合二为一,以宗法制为核心,带有浓厚的部族色彩。 ③、以血缘关系为纽带形成国家政治结构。 ④、最高决策集团尚未形成权力的高度集中。 【拓展】 ⑴、分封制和宗法制的关系及对西周统治的作用 ①、关系:宗法制和分封制互为表里,相辅相成。宗法制维系了分封制,分封制是宗法制在 政治上的表现。宗法制是分封制的内核和纽带。 ②、作用:分封制和宗法制互为表里,既防止贵族之间因为权力的继承问题发生纷争,又保 证了贵族在政治上的垄断和特权地位,维护贵族统治集团内部的稳定与团结。既 强化中央控制能力,又促进地方之间的联系。 ⑵、宗法制对我国社会有什么深远影响? 消极:成为数千年封建统治者享受特权的凭借,传宗接代,重男轻女的思想,任人唯亲,裙带关系…… 积极:它形成了认祖归宗的思想,构成了中华民族强大的凝聚力,孝顺长辈、恪守孝道…◇【专题纵横】分封制和宗法制的不同

2019年浙江省高考历史模拟试题与答案(三)

2019年浙江省高考历史模拟试题与答案(三) (考试时间:60分钟试卷满分:100分) 第Ⅰ卷(选择题共48分) 选择题:本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第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武则天时期,将中书、门下三省名称分别改为凤阁、鸾台,通过加授“同风阁鸾台平章事”头衔,使低品阶官员得以与凤衙、鸾台长官共同议政,宰相数量大增,且更替频繁。这一做法的目的是A.扩大中书、门下二省的职权B.为官员提供迅速晋升的机会 C.便于实现对朝政的全面控制D.强化宰相参政议政职能 2.唐高宗时的薛元超以父荫袭爵后擢升宰相,却因“不以进士擢第”而抱憾终身;唐宗室子弟李洞因屡困于科场,曾赋诗:“公道此时如不得,昭陵恸哭一生休。”这表明唐朝科举制度 A.打破了宗室势力对官职的把持 B.改变了士人的仕途观 C.强化了士人崇儒入世的观念 D.维护区域人才选拔公平 3.科举制在中国历史上施行了1300多年,产生了深远影响。下列有关科举制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考生可以“怀牒自列于州县”B.原则上“取士不问家世” C.选才“一切以程文为去留”D.重视“人门兼美”条件 4. 元朝王祯为官“惠民有为”,其所著《农书》中绘制有100多种农具,《农器图谱》占全书的4/5。 结合所学判断,该书 A.关注民生,注重生产工具的推广 B.是我国现存最早、最完整的农书 C.首先提出了“重农抑商”的思想 D.标志着中国古代科技发展到顶峰 5.明成祖永乐年间,北征鞑靼、瓦剌,南征交陆,派郑和六下西洋;仁宗朱高炽即位后,果断停止北征,停罢营建工程及西洋宝船,施行“恤民之政”。这一政策变化的主要目的是 A.缓解财政压力 B.践行儒家仁政 C.实行闭关政策 D.推动民族融合 6. 右图为清乾隆年间烧制的各种釉彩大瓶,器身自上而下装饰的釉、 彩达 17 层之多。该瓷瓶直接反映了 A. 乾隆的审美情趣 B. 高超的制瓷技艺 C. 社会的奢侈风尚 D. 天朝大国的心态

2019年高考历史知识点复习汇总

2019年高考历史知识点复习汇总 公元前2070年,禹建立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王朝是夏;我国的早期国家政治制度起源于夏朝。 原始社会后期禅让制被王位世袭制所取代。 为了进行有效的统治,周朝在政治上实行分封制。西周宗法制的 最大特点是嫡长子继承制。 分封制与宗法制的关系是互为表里,相辅相成。 柳宗元的《封建论》说“夏、商、周、汉封建而延,秦郡邑而促”。文中的“封建”的含义是分封制。 保证了贵族在政治上的垄断和特权地位,也有利统治集团内部的 稳定和团结的是宗法制。 秦朝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封建王朝。秦始皇首创的皇帝制 度,是中国封建专制制度的重特征。在中央设置丞相、御史大夫 和太尉三个最高官职。 唐朝时,掌握草拟、审议和行政的职能分别是中书省、门下省和 尚书省。 宋朝和元朝最高行政机构分别是中书门下省和中书省。 元朝时,统领宗教事务和管辖西藏地区的机构是宣政院。为管理 边远地区设置宣慰司。 明太祖(皇帝)时,中国的宰相制度从此被废除。 雍正帝时设置军机处,标志着君主专制制度发展到了顶峰。

古代中国农业生产的主要组织方式是以家庭为单位从事生产劳动。 古代中国农业生产的主要特点是形成精耕细作的农业生产体系。 牛耕是我国农业技术史上耕作方式的一次革命。 春秋战国和秦汉时期,使用了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耕作方式是垄 作法。 古代中国手工业的三种主要经营形态分别是官营手工业、民营手 工业、家庭营手工业。 明清时期,苏州和杭州是最著名的丝织业中心。 “商人”最早出自于商朝。 我国最早的银行雏形是柜坊。世界上最早的纸币是北宋发行的“交子”。 元代时,泉州被外国旅行家誉为世界第一大港。清代时实行闭关 锁国的政策,只广州一处对外通商。 唐朝时,专管对外贸易的机构称为市舶使。宋代时,在边境设置 与少数民族贸易场所称为榷场。中国最早的商标是宋代山东济南 刘家功夫针。 “百家争鸣”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 孔子整理的“六经”是《诗》《书》《礼》《易》《乐》《春秋》。四书是指《论语》《孟子》《大学》《中庸》。

2019年高考历史考前10天冲刺训练套题

2019年高考历史考前10天每天冲刺训练套题 一、单选题 1.(2018·湖北华师大一附中5月押题·24)周公将从远古到殷商的礼仪进行了大规模的整理、改造和规范化,孔子也一再强调自己“梦见周公”“吾从周”。但后世普遍认为儒家思想的开创者是孔子而非周公,这主要是基于孔子() A.将血缘纽带注入到政治秩序之中 B.更加注重等级规范和尊卑秩序 C.将礼乐制度改造为封建统治秩序 D.高扬道德自觉并关注人伦亲情 2.(2019·广西百校高三联考·25)晋室南迁,衣冠南渡,为了仰仗随司马氏东迁的中原士族,司马皇族极力拉拢世家大族如王姓大族,“王与马共天下”,上层土族通过九品官人法不断掌控朝政,占据高位,寒门庶族只能居于下位,成为门阀政治的代表时期。这反映出当时() A.豪强大族对政治的影响 B.古代政治制度不断进步 C.考试选官制度已经确立 D.选官重视家族经济基础 3.(2019·广西百校高三联考·24)中国历史上对女性审美的地域认知在南宋以前认同黄河流域为美女群体核心区,南宋以后认同长江流域为美女群体核心区。南宋以前高大丰硕美的主流审美观与北方核心区人种吻合,南宋以后纤小轻盈美的主流审美观与南方核心区人种吻合。 中国古代女性审美认知的地域变化反映出() A.社会经济区位的变迁 B.封建君主专制不断强化 C.各地区审美差异消除 D.民族文化已逐渐统一 4.(2019四川绵阳一模·27)明朝初年规定,“佃见田主,不论齿序,并如少事长之礼”,但到中后期,佃农不再像以前那样逆来顺受,甚至出现“佃户嚣然动其不义不信之心”的现象。 这一变化反映了() A.工商业发展冲击社会关系 B.农业中租佃经济日趋衰落 C.重农政策提高了农民地位 D.传统伦理道德观念的败落 5.(2019·湖北七市州教科研协作体3月联合考试·28)1872年,李鸿章支出一些官款作为启动资金,谕令候补知府朱其昂招集商股,购置轮船,设立轮船招商局。可是,入股者不多,资金缺乏,李鸿章只得向招商局注入大量官款,实行官督商办。李鸿章将这种体制概括为“商为承办,官为维持。”这一体制() A.使洋务企业垄断中国航运业 B.增强了与外轮公司竞争力量 C.保障私人投资者的经济利益

2019年高考历史复习:中外历史人物评说答题规律总结与指导

2019年高考历史复习:中外历史人物评说答题 规律总结与指导 一、高考考什么、怎么考 考情盘点:高考所考查的历史人物主要是对时代发展与变迁具有影响的历史人物且涵盖古今中外,其范围涉及政治、经济、军事、社会文化与生活等各个层面。推动人类文明进程的历史人物具有一个共同的特性,那就是他们的聪明才智与时代需要密切相关。是时代的舞台为 他们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施展抱负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平台。因此,高考命题往往将人物与其所处的时代背景结合命题。 考查方式:以新材料为依托,创设新情境,探究历史人物与时代的关系,让考生正确认识个人与社会、个人与自然的关系,并从杰出人物的嘉言懿行中汲取历史智慧和人生经验,进而 树立强烈的历史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设问方式上,一般为两问,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分析历史人物生活的时代背景,根据时代背景来考查历史人物行为或思想产生的原因以及对历史人物的评价。 考向预测:试题的设计和题材的选取都具有一定的史学价值。今后命题仍会围绕历史人物对社会进步、文明传承的影响角度展开,隐性考查社会现实热点,如考查古代政治家对国家和民族发展的贡献,隐性考查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的热点;通过对东西方先哲命题的考查,折 射出当今社会以人为本和构建和谐社会(世界)的热点;从中外科学家贡献命题,隐性考查当前走科学发展之路的改革;考查近代民主和民族英雄,体现追求民主和自强的时代主题。 二、考题怎么答、有何规律 (一)人物定位 首先要从整体上确定评价对象的身份,是政治家、军事家、思想家、科学家,还是兼而有之,以便确定不同的评价标准。 (二)人物评价的一般思路 评价历史人物,要明白评价对象在历史上做了什么,这样才能做到“史论结合”。人物 事迹的描述,可采用事迹分类法(政治、经济、军事、文化、民族关系、对外关系等方面)、 阶段分析法(把历史人物的活动分成不同阶段,逐段评价其功过是非)、好坏分类法(把人物事迹按照积极和消极两方面进行分类归纳)等。 1.中国古代政治人物 一般可从政治、经济、文化、民族关系、对外关系等方面归纳其主张和措施,并逐条分析其影响。分析影响时,可以从时间和空间两个维度进行思考。如对康熙帝的评价:纵向看,捍卫了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横向看,对世界历史发展的总体趋势缺少敏感意识,依然做着天 朝上国的迷梦,使中国错失发展机遇,因此对近代中国的落后挨打负有一定的责任。

2019年高考冲刺训练套题

2019年高考考前30天每天冲刺训练套题(9) 一、单选题 1.(2019·安徽六校教育研究会高三第二次素质测试·24)据《史记·货殖列传》记载,春秋晚期,一些大商人往来于列国之间经商。范蠡帮助越王勾践灭吴以后,去往齐国的陶隐居经商,“三致千金”;子贡在曹、鲁之间做买卖,“家累千金”,以财力结交诸侯,所到之处,诸侯无不以平等之礼相待。由此推知,当时的商业() A.获得了自主发展的空间 B.以齐鲁之地为交易中心 C.对政权具有很大依赖性 D.形成了地域性商人群体 2.(2019·广东广州一模·26)宋代租佃制盛行,地主多以签订契约的方式,出让土地使用权以收取地租。宋代的地租形式以产品地租为主,货币地租有所发展,劳役地租逐渐减少。宋代租佃制() A.促进了自耕农经济的发展 B.阻碍了精耕细作技术的提高 C.减轻了农民经济上的负担 D.削弱了农民对地主的依附关系 3.(2019·福建厦门一模·27)明代,农工商贩喜好收藏《魏征改诏》、《大宋中兴通俗演义》等书籍,时人亦有“南人喜谈‘杨家将’,北人喜谈《继母大贤》”之说。对此,“有官者不以为禁,士大夫不以为非”,“推波助澜者亦有之”。可见当时() A.学术文化水平迅速提升 B.市民阶层迎合士大夫的文化品味 C.文学作品真实再现历史

D.世俗文化承载了一定的教化功能 4.(2018·四川广安、遂宁、内江、眉山四市三模·27)明代中期曾出现过皇帝的“批红”都会采纳内阁“票拟”的现象,甚至“圣意所予夺,亦必下内阁议而后行”,皇帝如越过内阁发布旨意会被认为不合成例。这反映出当时() A.皇帝权力受到严格限制 B.内阁掌握决策大权 C.中枢权力运行较为有序 D.相权一度得以恢复 5.(2019·福建厦门一模·28)1865年,天津海关税务司抱怨“外国商人和轮船主越来越变成中国贸易商人的代理人,变成他们的搬运工”;1875年,烟台海关税务司也谈到烟台“外国商人进口的棉布占八分之一,当地中国商人从上海进口另外的八分之七”。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A.列强为扩大侵略权益制造借口 B.传统商业体系仍具活力 C.中国在对外贸易中有较大优势 D.新式交通运输迅捷便利 6.(2019·江西九校高三联合考试·28)1934年9月1日《申报》刊登的三星牙膏广告画(如下图):“画面主体为身穿旗袍的秀丽妻子正在为丈夫挤牙音,背景为穿着睡衣的丈夫正在洗漱”这则广告本质上反映了当时() A.女性的家庭和社会地位仍然相对低下

2020高考历史 真题专项汇编卷(2017年-2019年)(全国通用)知识点3:古代中国思想文化与科技

知识点3:古代中国思想文化与科技 1、孔子主张“克己复礼”“为仁由己”。朱熹对“克己”作如下解释:“克”意为“胜”,“己”指的是“身之私欲”。这种解释( ) A.将人性置于天理之上 B.以满足个人欲望为目标 C.完全曲解孔子的本意 D.与孔子本意不完全一致 2、孔子说,“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这表明孔子( ) A.主张严格社会等级 B.重视社会道德构建 C.认同社会贫富分化 D.反对百姓追求富裕 3、先秦有思想家认为:“凡入国,必择务而从事焉。国家昏乱,则语之尚贤、尚同;国家贫,则语之节用、节葬”。这体现了( ) A.民贵君轻的主张 B.讲求实际功利的精神 C.克己复礼的思想 D.追求精神自由的倾向 4、西汉初期,道家学说兼采阴阳、儒、墨、名、法各家学说的精髓;后来董仲舒的儒家学说也吸收阴阳五行、法、道等各种思想。促成当时学术思想上呈现这种特征的主要因素是( ) A.王国势力强大 B.百家争鸣局面的延续 C.现实统治需要 D.兼收并蓄的文化政策 5、研究公元前11世纪到公元前3世纪的中国史,史家选择了一些关键词进行分析,如分封制、宗法制、井田制、三公九卿制、郡县制,孔子、孟子、荀子等。据此判断,下列项中与之相符的是() ①政治制度较早走向完备和成熟 ②早期国家制度受到宗族血缘关系的明显影响 ③儒家思想较早进入比较成熟的阶段 ④比较成熟的农业技术和相对完备的农业管理 A.①③ B.②④ C.①②③ D.②③④ 6、唐代之前,荆楚民间存在一种祈求丰收的“牵钩之戏”,至唐代称作“拔河”,广为流传。唐玄宗《观拔河俗戏》诗云:“壮徒恒贾勇,拔拒抵长河。欲练英雄志,须明胜负多……预期年岁稔,先此乐时和。”据此可知,在唐代( ) A.江南文化成为主流 B.耕战结合观念深入人心

2019年高考历史冲刺题型专练题型1.3综合性大题考法——比较类(B卷)

题型1.3 综合性大题考法——比较类(B卷) 限时:35分钟实际用时:_______分钟掌握程度:□优□中□差 1.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20世纪20年代中后期,苏联出现了一场住房危机。面对危机的加深,1928年苏联最高苏维埃出台了《住房建设法案》,明确提及“有必要鼓励私人投资国有住房建设”,激起了私人投资国有住房建设的热情。前三个“五年计划”期间,私人投资的住房建设占总数的22.5%。国家除了为民众分配住房外,还提供了房屋租赁,在一定范围内实行免费租赁房屋,或者是低房租政策。此外,苏联政府还对原有房屋进行了维修或加固,费用由政府承担,并要求住户至少居住三年时间。政府希望通过这些措施,减少人员流动,缓解城市住房紧张局面。但是国家每年制定的住房建设计划,一直都无法按计划完成。 ——摘编自沈晓龙《20世纪初至20世纪70年代苏联城市居民住房问题研究》材料二罗斯福新政时期推行的住房政策,是美国克服经济危机、解决社会中相对贫困问题、缓解社会矛盾的一项重要对策,同时也是社会福利的重要组成部分。 表 20世纪30年代美国的住房政策(部分) ——摘编自黄安年《美国政府的住房福利保障政策》(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指出美、苏两国出现住房危机的背景,并概括两国解决住房问题的共同之处。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美、苏两国住房政策实施效果的差异,并分析其原因。 【答案】(1)背景:苏联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过快,城镇人口急剧增加。美国爆发了严重的经济危机;胡

佛自由放任政策失灵,破产和失业问题严重。 共同之处:国家高度重视;立法保障;采取多种渠道和途径;主要面向普通民众。 (2)差异:苏联一直无法完成住房建设计划;美国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原因:苏联:原有经济水平相对落后;解决住房问题是为发展工业化服务,资金投入严重不足;采用计划经济体制,重积累,轻消费,缺乏可持续性。 美国:经济基础雄厚;将解决住房问题与建立社会福利保障制度相结合;采用市场经济体制,运用信贷等手段,将短期救济与长期计划相结合,具有可持续性。 (2)差异:根据“国家每年制定的住房建设计划,一直都无法按计划完成”得出苏联一直无法完成住房建设计划;美国采取政府提供贷款和建设资金等方法使得住房问题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原因:苏联:可根据经济水平相对落后,解决住房问题是为发展工业化服务,资金投入严重不足,采用计划经济体制,缺乏可持续性等角度分析总结。 美国:可从经济基础雄厚、将解决住房问题与建立社会福利保障制度相结合、采用市场经济体制,运用信贷等手段,具有可持续性等方面总结回答。 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唐朝的监察制度,经过众多思想家的引导,并在总结汉以来监察制度的经验基础上,建立了比较成熟和定型的“一台三院”的监察体制。在地方监察体制上,唐初分全国为十道监察区,由监察御史十人分巡州县。开元二十一年(733年)改全国为十五道,监察御史亦增至十五人。御史不仅是察吏之官,也是“掌律令”之官,无论治吏与明法都与御史密切相关。唐朝的监察法以《监察六法》为代表,是“道察”体制的产物。首先,“察官人善恶”,使监察的覆盖面扩展到所有的官僚;其次,将户口、赋役、农桑、库存等经济指标列为监察的内容,显示对经济监察的重视;最后,司法监察已成为监察的重点,皇帝派出巡按地方的监察御史多奉命察大案、要案、冤案。除《监察六法》外,皇帝对御史每次巡行的监察重点都作出明确的指示。 ——张晋藩《察吏是治国之本——中国古代监察制度的历史镜鉴》(2018年3月5日《北京日报》)

辽宁省2019年高考历史试题与答案

辽宁省2019年高考历史试题与答案 (试卷满分100分,考试时间50分钟) 一、选择题:本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 合题目要求的。 1.战国后期,秦国建造了一批大型水利工程,如郑国渠、都江堰等,一些至今仍在发挥作用。这些工程能够在秦国完成,主要是因为 A.公田制度逐渐完善 B.铁制生产工具普及 C.交通运输网络通畅 D.国家组织能力强大 2.西汉初期,道家学说兼采阴阳、儒、墨、名、法各家学说的精髓;后来董仲舒的儒家学说也吸收阴阳五行、法、道等各种思想。促成当时学术思想上呈现这种特征的主要因素是 A.王国势力强大 B.百家争鸣局面的延续 C.现实统治需要 D.兼收并蓄的文化政策 3.程颢诗云:“闲来无事不从容,睡觉东窗日已红。万物静观皆自得,四时佳兴与人同。道通天地有形外,思入风云变态中。富贵不淫贫贱乐,男儿到此是豪雄。”其体现的主旨是 A.人类与自然和谐共处 B.人与万事万物皆同理 C.张扬自我的人生态度 D.无为而治的思想理念 4.研究表明,明代大商人的资本一般为白银数十万两,多者上百万两。到清代中期,大商人的资本一般在一百万两以上,甚至多达千万两。这表明清代中期 A.商人的地位发生根本性改变 B.重农抑商政策明显松弛 C.商业活动的规模进一步扩大 D.白银开始成为流通货币 5.1898年,一份英文报纸报道:光绪皇帝已经遇害,“太后现在正维持着光绪名义上统治的滑稽剧,一到适当的时候,便公开宣布他的死讯”。这则报道可以用来说明当时 A.君主立宪受到社会的广泛支持 B.清政府加强排外活动力度 C.列强寻找干涉中国内政的借口 D.部分西方人赞同变法活动 6.1919年11月,全国各界联合会在上海成立,发表宣言:“数月以来,国内之群众运动,风起云涌,虽受种种压迫,而前仆后继,不少顾却;大义当前,绝不退让……全国各地,知合群自救为万不可缓之图。”这说明,当时参加联合会的各界团体 A.对社会改造道路认识趋于一致 B.爱国觉悟得到提高 C.反思资产阶级个人主义的弊端 D.接受了马克思主义

2019年高考历史必背知识点

2019年高考历史必背知识点 2018年高考历史必背知识点:秦汉 秦汉——多民族大一统的封建社会的形成、巩固、问题和演变成 分裂 1、秦统一天下的必然性和条件。 2、秦始皇建立和巩固统一和中央集权的措施。 3、从正反面分析秦亡汉兴的原因。 5、秦皇、汉武多方面的活动。 6、理解和评价焚书坑儒、独尊儒术。董仲舒的思想背景,内容,作用。 7、自春秋、战国经秦到西汉治国思想的变动和影响。 8、秦汉与匈奴,西域,越族的关系。 9、张骞和班超的贡献:丝绸之路。 10、造纸术,地动仪,张衡,华佗,王充,司马迁和《史记》, 数学和封建教育。 11、秦汉出现的封建社会的社会问题及表现。(土地兼并、暴政、思想专制) 12、秦汉是对后世具有开创性的朝代,秦汉奠定了我国后来2000年封建社会的基本格局,基本特点。如何理解?有那些史实?(统一的国 家格局;君主专制中央集权的政治格局;多种土地制度基础上的的封建 小农经济格局;以汉族为主体的民族融合的多民族格局;对外交流的开 放格局;以儒家为主体重伦理的思想格局;以应用技术为主的世界的传 统科技与文化格局。)

隋唐——封建社会的盛和衰 1、隋大统一的历史原因。秦和隋的相似性。 2、隋承前启后的历史地位。 3、全面细致的识记大运河的分段、起止点、沟通河流。理解大运河开凿的原因,影响。准确看待历不同人物对大运河的评价。 4、多方面(从统治者作为,从制度,从科技,从水利,从民族交往,从中外交流等)分析唐朝前期盛世局面形成的原因和启示。 5、唐太宗、武则天、唐玄宗的活动和评价。 6、深入理解三省六部制,科举制,均田制,租庸调制的实施原因、目的,作用和其间的联系,后来的破坏。 7、全盛时期的表现(经济、政治、民族、对外、文化。)贞观之治和开元盛世。 8、长安和扬州。 9、唐中央政权和边疆民族关系的史实,共性。与汉民族关系的异同点。文成公主和金城公主入藏。 10、唐朝对外交往和汉的不同之处及其成因。对外交流的具体史实。 11、深刻理解两税法的实施和影响。 12、多方面分析唐朝由盛转衰的历史原因和启示。 13、唐文化:唐诗、韩愈和柳宗元。莫高窟,绘画,书法,封建教育,医学,孙思邈和《唐本草》。 说明:历来是高考之重点和热点区域,应注意。核心是盛与衰。

2019年高考历史试题评析

2019年高考历史试题注重彰显历史学科在育人方面的独特价值,体现科学合理的教育评价导向,重点考查核心价值、必备知识、关键能力和学科素养,有利于高校选拔新生,有利于引导中学教学。 1、贯彻全国教育大会精神,体现“六个下功夫” 1.1 在坚定学生理想信念、厚植爱国主义情怀方面下功夫 2019年高考历史试题注重牢筑考生精神底座。如文科综合Ⅰ卷第29题以“革命”一词在不同时期《新青年》杂志中出现的频率为切入口,引导考生坚定信念,追求真理。 此外,试题注重在厚植爱国主义情怀上下功夫,引导考生坚持爱国和爱党、爱社会主义相统一。如文科综合全国Ⅰ卷第41题反映新中国成立70年来我国现代化建设取得的伟大成就,激发考生的民族自信心和爱国热情。 1.2 在增强学生品德修养、培养奋斗精神方面下功夫 2019年高考历史试题通过先贤的躬身垂范和客观史实启示考生,品德修养是需要一个人终身修炼的心灵成长与价值养成。如文科综合全国Ⅲ卷第24题引用古代儒家经典《孝经》中的孝悌礼乐观念,鼓励考生在新的历史时期将传统孝道观转化为现代基本的价值理念。 此外,试题通过对历史上众多艰苦奋斗、自强不息的集体和个人事迹的再现,激励考生做新时代的奋斗者。如文科综合全国Ⅰ卷第31题以建国初期俄语书刊的借阅情况设置情境,引导考生树立敢于担当、不懈奋斗的勇气。 1.3 在增长学生知识见识、增强综合素质方面下功夫 2019年高考历史试题强调对考生知识广度和深度的考查,引导中学教学致力于增长学生见识,丰富学生学识。如文科综合全国Ⅰ卷第24题引用学者对商代、西周王位世系研究的成果,将出土文献和传世文献相结合,分析王位继承方式的变化。在考生日常理解的王的概念之外,增加了代的概念,丰富了对于传统政治制度的理解,引导考生扩大知识半径,避免落入浅尝辄止的学习路径。 历史学作为一门综合性学科,2019年高考试题对考生综合能力的考查,不仅有学科内部不同模块之间,如中国史和世界史、横向与纵向间的综合,更有不同学科间、不同能力和素养间的结合。很多试题将历史元素与政治、地理、经济、文学、艺术、道德修养、价值理念等融为一体,从多个向度考查考生的人文素养。 2、倡导五育并举鲜明导向,对标“德智体美劳” 2.1 将审美能力与修养纳入高考考查范围 2019年高考历史试题注重结合知识内容和高中生的认知水平,选取既能实现考查目标、又结合学科知识的素材,引导考生实现人文和审美素养的提升。如文科综合全国Ⅱ卷第26题

2019年高考历史高频考点复习——12分大题(最新整理)

2019年高考历史高频考点复习——42题专练 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 材料 表1 2018年世界品牌500强榜单节选 名次品牌年龄国家行业 1 亚马逊23 美国互联网 2 各歌20 美国互联网 3 苹果42 美国计算机与通讯 4 微软43 美国软件 5 美国电话电报141 美国电信 6 奔驰118 德国汽车与零件 7 可口可乐132 美国食品与饮料 8 耐克46 美国服幕服饰 9 丰田85 日本汽车与零件 10 麦当劳63 美国餐饮 30 国家电网16 中国能源 39 腾讯20 中国互联网 41 海尔34 中国物联网生态 请从上述品牌的相关信息中提炼出一个关于现代化的启示,并结合所学近现代史知识予以说明。(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言之成理)

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 14—20世纪世界主要金融中心分布 ——摘编自吴晓求《历史视角:国际金融中心迁移路线》 阅读材料,结合两个或两个以上信息,拟定一个论题,并加以阐述。(要求:论题明确合理,阐述恰当,史论结合。) 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 材料表2 中国外国 鸦片战争后,开设宗教、西学等课程的西方教会学校在中国出现。 19世纪60年代,京师同文馆成立;江南制造总局附设的机械学校等出现。 19世纪70年代,清政府派幼童赴美留19世纪30年代,普鲁士已形成一个完整的公立中小学教育体系。 1848年,法国教育部长卡诺向国会提交关于普及义务教育的改革方案。 1861年英国教育家斯宾塞出版《教育

学论》,提出以科学为主的课程体系 1895年,盛宣怀创立北洋大学和南洋公学,仿造西方学校体系,分为初、中、高级,具有近代三级学制维形。 1898年,梁启超、经元善创立上海经正女学,兼修中西学科。 1898年,光绪帝下诏废除八股文,设立京师大学堂。19世纪中后期,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提出“全人教育”理念,指出民族不能把自己的幸福建立在人类的废墟之上。 19世纪下半叶,在曼彻斯特等城市涌现了私立的、男女均可入学的新大学。 1899年,英国成立教育委员会,初步完成英国教育领导体制的国家化。 20世纪初,清政府公布了第一个近代中国学制“癸卯学制”;随后又废除科举 制中国学制“癸卯学制”;随后又废除 科举制度,成立学部,作为统辖全国教 育的中央教育行政机关。 1912年,蔡元培担任中华民国教育总长,提出国民教育、实利主义教育、公民道 德教育、世界观教育和美育等“五育并举”的教育方针 1923年陶行知与晏阳日初等倡导推行平民教育,关注农民和乡村的教育问题。1906年,法国教育家涂尔干指出教育 有两大功能,一是为工业经济输送技 术工人,二是通过文化传递整合社会,提出要注重道德教育与儿童心理教育。 19世纪末20世纪初,欧洲出现“新教育运动”,代表人物有爱伦、罗素等人,关注妇女、儿童、平民,注重教育民 主化、品性化。 1924年英国发布《哈多报告》,“人人 受中等教育”的理想模式被广为接受。 ——根据周采《外国教育史》、孙培青《中国教育史》等整理 上表为19世纪中期至20世纪初期的中外教育历史事件简表。从表中提取相互关联的中外 历史信息,自拟论题,并结合所学知识予以阐述。(要求:写明论题,中外关联,史论结合。) 4.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

考前冲刺:2019年高考历史命题角度预测

2019年高考历史命题角度预测 辽宁本溪高中芦恩丹 【预测依据】 1.《2019年高考试大纲的说明·历史》(教育部考试中心) 历史学科考查对基本历史知识的掌握程度;考查学科素养和学习潜力;注重考查在科学历史观(唯物史观)指导下运用学科思维和学科方法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命题不拘泥于教科书;运用新材料,创设新情境;古今贯通,中外关联,把握历史发展的基本脉络。 考查考生的人文精神与素养,引导其实现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新增) 2.《2018年高考历史试题评析》(教育部考试中心) 引导考生树立正确的国家观、民族观、文化观、历史观;汲取人类优秀文明成果,引导考生塑造健全人格,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为高校选拔具有家国情怀的学生。 其中特别强调,树立正确的国家观,增强考生对祖国的认同;树立正确的民族观,增强考生对中华民族的认同,增强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树立正确的文化观,增强考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认同,增强对世界各国、各民族传统文化的理解和尊重;树立正确的历史观,坚持唯物主义史观,增强对马克思主义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认同,并将其作为指导思想,认识历史、认识世界。 3.《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2017年版) 新修订的高中历史课程标准在强调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基础上,又特别拟定了“选择性必修课程”,包括模块1—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模块2—经济与社会生活、模块3—文化交流与传播。实践证明,2017-2018年的许多高考试题与“选择性必修课程”的要求高度吻合。 一、中国古代史: 1.先秦时期:(24题命题范围) (1)夏商周:中国传统文化的源头;世界观从重神到重人(从巫到礼);文化特征(统一与多元、重教化、雅俗并存);政权特征(家国同构、天下观与夷夏观、重视德政);经济方面(农业的起源、工商食官);公元前841年,周召共和是中国有确切纪年的开始特别关注:甲骨文在中国文化上的历史地位 a.中国最早的较成熟的文字,主要记载商王的活动(生产生活、祭祀、战争等) b.发现较晚(19世纪末),可释读的仅2000余字,刻于龟甲兽骨,出土于殷墟 c.距今三千余年,与楔形文字(两河流域苏美尔人,距今5000余年)、古埃及象 形文字(距今5000多年)、古希腊的象形文字(距今4000年)共同记载了人类文明(2)春秋战国:突出社会转型的作用 生产力发展(铁犁牛耕)推动生产关系变化(井田制瓦解,土地私有、个体农耕产生);经济基础(生产力与生产关系)变动决定上层建筑变动(宗法分封制瓦解,中央集权郡县制产生);血缘贵族政治瓦解,官僚政治产生(以郡县制为代表)。 经济上:土地私有出现,小农经济兴起;赋税制度产生(初税亩、相地衰征);商品

2019高三历史知识点

2016高三历史知识点 高考历史复习过程中,第一轮复习最为重要,历时最长,也 最为全面。能否把握好第一轮复习的质量直接关系到高考的成败。为了帮助大家,以下是本人为大家精心准备的:2019高 三历史的知识点,欢迎参考阅读! 2019高三历史知识点(一) 1.公元前2070年,禹建立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王朝是夏;我国的早期国家政治制度起源于夏朝: 2.原始社会后期禅让制被王位世袭制所取代。 3.为了进行有效的统治,周朝在政治上实行分封制。西周宗法制的最大特点是嫡长子继承制。 分封制与宗法制的关系是互为表里,相辅相成。 4.柳宗元的《封建论》说“夏、商、周、汉封建而延,秦郡邑而促”。文中的“封建”的含义是分封制。 5.保证了贵族在政治上的垄断和特权地位,也有利统治集团内部的稳定和团结的是宗法制。 6.秦朝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封建王朝。秦始皇首创的皇帝制度,是中国封建专制制度的重特征。在中央设置丞相、御史大夫和太尉三个最高官职。 7.唐朝时,掌握草拟、审议和行政的职能分别是中书省、门下省和尚书省。 8.宋朝和元朝最高行政机构分别是中书门下省和中书省。 9.元朝时,统领宗教事务和管辖西藏地区的机构是宣政院。为管理边远地区设置宣慰司。 10.明太祖(皇帝)时,中国的宰相制度从此被废除。

11.雍正帝时设置军机处,标志着君主专制制度发展 到了顶峰。 12.古代中国农业生产的主要组织方式是以家庭为单 位从事生产劳动。古代中国农业生产的主要特点是形成精耕细作的农业生产体系。 13.牛耕是我国农业技术史上耕作方式的一次革命。 14.春秋战国和秦汉时期,使用了当时世界上最先进 的耕作方式是垄作法。 15.古代中国手工业的三种主要经营形态分别是官营 手工业、民营手工业、家庭营手工业。 16.明清时期,苏州和杭州是最著名的丝织业中心。 17.“商人”最早出自于商朝。 18.我国最早的银行雏形是柜坊。世界上最早的纸币 是北宋发行的“交子”。 19.元代时,泉州被外国旅行家誉为世界第一大港。 清代时实行闭关锁国的政策,只广州一处对外通商。 20.唐朝时,专管对外贸易的机构称为市舶使。宋代时,在边境设置与少数民族贸易场所称为榷场。中国最早的商标是宋代山东济南刘家功夫针。 21.“百家争鸣”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 22.孔子整理的“六经”是《诗》《书》《礼》《易》《乐》《春秋》。四书是指《论语》《孟子》《大学》《中庸》。 23.提出“性善论”是孟子;提出“性恶论”是荀子。提出“三纲五常”的思想是董仲舒。提出“心性论”是朱熹。最早提出“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思想是顾炎武。 24.后人称孔子为“至圣”、称孟子为“亚圣”。朱

2019-2020年高考文综历史试题版

2019-2020年高考文综历史试题word版 12.在人类文明史上,许多思想家对后世产生影响常常是通过教育途径。下列思想家中属于私学培养人才的有 ①孔子②韩非③朱熹④亚里士多德 A.①②③B.①②④ C.①③④D.②③④ 13.司马迁的《史记》记载了商王的世系,但长期以 来并不能确定该记载是否真实。19世纪末到20 世纪初殷墟甲骨文的发现,证实《史记》的记载 基本上是正确的。这说明 A.考古资料比文献材料更真实B.历史记载不存在纯粹客观性 C.历史记载必须经过考古发现证实D.考古发现是历史研究的重要依据 14.暂无 15.公元前221年,秦完成统一大业。读右图判断,符合秦灭六国先后顺序的部分排列是 A.②③①⑤B.②①⑤⑥ C.①③⑤④D.④③⑤⑥

16.唐文宗太和六年(832年),宰相王涯上奏:“商人乘马,前代所禁。 近日得以恣其乘骑,雕鞍银鉴,装饰焕烂,从以童骑,骋以康庄,最为僭越,伏请切令禁断。”一下对当时商人地位的判断,错误..的是A.经济地位优越B.政治地位低下 C.遭受全社会的鄙视D.实际上没有自由民的平等地位 17.近代一位有识之士曾说:“一国所得,诸国安然而享之;一国所求,诸国群起而助之,是不啻驱西洋诸国,使之协以谋我。”上述言论针对的是这反映出 A.领事裁判权B.片面最惠国待遇 C.居住及租地权D.“门户开放”政策18.据《中国近代报刊史》,《时务报》初创时,每期只销4000份左右,半年后增至7000份,一年后达到13000份,最多时销达17000份,创造了当时国内报纸发行量的最高纪录。这一现象说明 A.通俗性报刊广受普通民众欢迎B.《时务报》开创了国人办报的先例 C.维新派有效利用新式媒介开启民智D.国人所办的报纸市场需求量极大 19.右图是1945年7月7日颁发的纪念章。作为史料,可以用来佐证 ①全面抗战爆发的时间②新四军的发展壮大 ③抗日根据地的斗争④刘邓大军跃进大别山

2019高考历史详细知识点总结

2019高考历史详细知识点总结 各位读友大家好,此文档由网络收集而来,欢迎您下载,谢谢 1.公元前2070年,禹建立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王朝是夏;我国的早期国家政治制度起源于夏朝。 2.原始社会后期禅让制被王位世袭制所取代。 3.为了进行有效的统治,周朝在政治上实行分封制。西周宗法制的最大特点是嫡长子继承制。 分封制与宗法制的关系是互为表里,相辅相成。 4.柳宗元的《封建论》说“夏、商、周、汉封建而延,秦郡邑而促”。文中的“封建”的含义是分封制。 5.保证了贵族在政治上的垄断和特权地位,也有利统治集团内部的稳定和团结的是宗法制。 6.秦朝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

封建王朝。秦始皇首创的皇帝制度,是中国封建专制制度的重特征。在中央设置丞相、御史大夫和太尉三个最高官职。 7.唐朝时,掌握草拟、审议和行政的职能分别是中书省、门下省和尚书省。 8.宋朝和元朝最高行政机构分别是中书门下省和中书省。 9.元朝时,统领宗教事务和管辖西藏地区的机构是宣政院。为管理边远地区设置宣慰司。 10.明太祖(皇帝)时,中国的宰相制度从此被废除。 11.雍正帝时设置军机处,标志着君主专制制度发展到了顶峰。 12.古代中国农业生产的主要组织方式是以家庭为单位从事生产劳动。古代中国农业生产的主要特点是形成精耕细作的农业生产体系。 13.牛耕是我国农业技术史上耕作方式的一次革命。 14.春秋战国和秦汉时期,使用了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耕作方式是垄作法。

15.古代中国手工业的三种主要经营形态分别是官营手工业、民营手工业、家庭营手工业。 16.明清时期,苏州和杭州是最著名的丝织业中心。 17.“商人”最早出自于商朝。 18.我国最早的银行雏形是柜坊。世界上最早的纸币是北宋发行的“交子”。 19.元代时,泉州被外国旅行家誉为世界第一大港。清代时实行闭关锁国的政策,只广州一处对外通商。 20.唐朝时,专管对外贸易的机构称为市舶使。宋代时,在边境设置与少数民族贸易场所称为榷场。中国最早的商标是宋代山东济南刘家功夫针。 21.“百家争鸣”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 22.孔子整理的“六经”是《诗》《书》《礼》《易》《乐》《春秋》。四书是指《论语》《孟子》《大学》《中庸》。 23.提出“性善论”是孟子;提出“性恶论”是荀子。提出“三纲五常”的思想是董

2019年高考文综历史模拟试题精编含答案

2019年高考文综历史历史模拟试题精编(十一) (考试用时:45分钟试卷满分:100分) 第Ⅰ卷(选择题共48分) 24.荀子曰:“礼之所以正国也,譬之犹衡之于轻重也,犹绳墨之于曲直也,犹规矩之于方圆也。”胡适讲道:“‘礼’字广义颇含法律的性质。儒家的‘礼’和后来法家的‘法’同是社会国家的一种裁制力。”这表明() A.“法”包含在“礼”之中 B.“法”和“礼”的性质完全相同 C.“礼”和“法”功能异步同趋 D.儒家和法家有渊源关系 25.汉武帝时期,改变过去郡国贡献各自为政的办法,统一派遣官吏将所要征收的贡赋,折成当地出产丰饶的土特产品收上来,一部分运往京师供应朝廷,另一部分像商贾那样运往需要这些物品的地区转手获利。这一措施() A.消除了郡国对中央的威胁 B.体现了政府的抑商政策 C.实行了中国赋役制度的变革 D.抬高了部分地区的商品价格 26.南宋末年,吴自牧创造了一句后来非常著名的谚语:“开门七件事,柴米油盐酱醋茶。”从中我们可以判断在南宋() A.茶叶的种植已经遍及全中国 B.米饭取代了面食的主食地位 C.中国人的饮食结构基本确定 D.商业发展促使饮食习惯趋同 27.明代政治家丘浚说:“天下盛衰在庶民,庶民多则国势盛,庶民寡则国势衰……民生既蕃,户口必增,则国家之根本以固,元气以壮,天下治而君位安矣。”清代乾隆帝说:“承平日久,生齿日繁,盖藏自不能如前充裕,且庐舍所占田土亦不啻倍蓰(数倍)。生之者寡,食之者众,朕甚忧之”。这说明() A.人口压力增大,社会局势开始动荡 B.清朝人口大增,社会经济逐渐衰退 C.国人普遍重视人口问题 D.人口问题影响政治统治 28.清政府于1884年在天山南北地区改军府制为州县制,建新疆省;1907年又将被满人视为“龙兴之地”的东北三个将军辖区改为奉天、吉林和黑龙江三个省,并相继启动蒙古建省和西藏改制,只是尚未完成,清王朝即寿终正寝。上述地区管理体制的变化说明清末统治者() A.有效防范了外国势力的侵略 B.仍有扩大统治区域的意图 C.近代民族国家观念有所增强 D.通过巩固边疆以抵制革命 29.1902 年,蔡元培在上海创办爱国女校,学校开设有炸药制造技术等相关课程,并认为女子适合从事暗杀活动。这反映出当时() A.政治风潮影响新式教育 B.人才培养注重职业技能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