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美丽中国及生态文明建设》满分题库

《美丽中国及生态文明建设》满分题库

1.(A)作为一种文化现象,是与环保意识、生态意识、生命意识等绿色理念相关的,以绿色行为为表象的,体现了人类与自然和谐相处、共进共荣共发展的生活方式、行为规范、思维方式以及价值观念等文化现象的总和。(单选)

A绿色文化

B绿色富国

C绿色惠民

D绿色发展

2. 优化国土空间开发格局,在(A)要树立大国土理念,坚持陆海统筹发展,充分发挥海洋国土作为经济空间、战略通道、资源基地、环境本底和国防屏障的重要作用。(单选)

A陆海层面

B区域层面

C城乡层面

D产业层面

3. (B)年出台的《环境影响评价法》和2008年出台的《循环经济促进法》等法律,也都着眼于环境污染的溯源式预防。(单选)

A2000

B2002

C2004

D2008

4. (A)并不仅仅是因为生态问题表现得并不凸显,还由于统治者们没有认识到生态问题与人类的活动之间的关联性,并且他们将大部分精力都用于维系统治权力的稳定上,已无暇他顾。(单选)

A农业社会时期政府的无为而治

B农业社会时期政府的多元参与

C工业社会时期政府的无为而治

D工业社会时期政府的全面规制

5. 生态系统保持动态平衡状态,具有一定的(ABCD)。(多选)

A自主性、适应性

B自动调节、自动控制

C韧性机制

D稳定性

6. 高效利用国土空间是一项长期的任务,必须通过各项政策的配合,(ABCD)等都应根据这一方针进行调整。(多选)

A户籍政策

B土地政策

C住房政策

D人口政策

7. 高小平教授澄明了生态管理的主体应为政府,他认为生态环境具有(ABD)等公共性特征,因而对生态的管理属于公共管理领域,是政府应当提供的基本公共服务。(多选)

A利用上的广泛性

B不可分割性

C排他性

D非排他性

8. “天人合一”是中华文明的自然观。这个“天”,正是指自然界和自然界的客观规律。(判断)

正确错误

9. 由于现行生育政策和人们生育意愿的矛盾依然突出,农村和中西部地区的生育水平还比较低。(判断)

正确错误

10. 一些曾经取得辉煌成就的古文明之所以失去其昔日的光辉或者消失在历史的遗迹中,一个不可忽视的原因就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基础——生态系统被破坏了。(判断)

正确错误

11. 由于人类的不当行为所引起的环境变化速度和强度超过了生物适应度的变化速度和强度,人类自身的不文明活动成为世界上生物灭绝速度加快的关键因素。(判断)

正确错误

12. 建立健全生态文明法律制度的重点任务有哪些?(简答)

一、完善相关法律法规。二、协调执法机制,加强执法监督。三、完善生态环境问题的司法保障制四、提高公众环保意识,加强生态文明建设。

13. 1935年,英国生态学家坦斯利(A.G.Tansley)提出“生态系统”概念,认为有机体不能与其所处的环境分离,必须与其所处的环境形成一个自然生态系统,它们都按一定的规律进行能量流动、物质循环和信息传递。(填空)

14. 资源节约型社会,就是全社会都采取有利于环境保护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消费方式,建立人与环境良性互动的关系。(填空)

15. 当前我国生态管理的主导者是公共部门,而政府的(科层制)又将生态管理这一跨部门、跨地域的复杂问题拆解为“三大条、多小块”的结构。(填空)

1.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依据是(B)。(单选) A实现美丽中国 B社会主义初级阶段C“五位一体” D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2. 生态文明建设的前提和关键是(A)。(单选) A发展 B人与自然和谐相处 C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D改善和优化人与自然的关系

3. 我国在经济开发中可能存在的错误倾向是(D)。(单选) A部分沿海地区围垦大量滩涂 B工业化、城镇化占用大量农田 C部分城市建设过于追求奢华 D以上都是

4. 环境法是一个综合性、边缘性的法律部门,(D)在其体系之中。(单选) A民事法律规范 B行政法律规范 C刑事法律规范 D以上都是

5. 生态文明的建设和转型不仅需要立法的健全和完善,还需要大量环境经济政策如(ABC)等手段的广泛运用,运用经济手段促进生态环境保护的发展。(多选) A环境税费 B生态补偿 C排污权交易 D法律手段

6. 生态修复客户来源主要是(ABCD)。(多选) A政府 B大型矿 C水类企业 D油类企业

7. 后工业化时代的社会网络是(ABCD)的蜂巢状网络结构。(多选) A个体相互联结 B信息更加对称 C交易费用低 D资源流动快

8. 遵循空间系统发展的内在规律,增强空间结构的有机组织性,由一盘散沙、无序开发变成一个有机整体,是我国现阶段国土空间开发面临的重大任务。(判断)

正确

9. 如果采用“先污染,后治理”的方式,那耗费的费用甚至比毁坏生态环境所取得经济利益更大,所以,事后治理的方式是不合算,不合理的。(判断)

正确

10. 生态环境既是现代政府必须投入大量财力与精力去应对的治理客体,同时还是政府等治理主体存在和开展行动的场域。(判断)

正确11. 生态文明与物质文明、精神文明、政治文明和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相辅相成,不可偏废。(判断)

正确12. 新能源的主要特点有哪些?(简答) (1)能量密度较低,并且高度分散。

(2)资源丰富,可以再生。

(3)清洁干净,使用中几乎没有损害生态环境的污染物排放。

(4)太阳能、风能、潮汐能等资源具有间歇性和随机性。

(5)开发利用的技术难度大。

13. 十八大报告提出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和生态文明建设的“五位一体”。(填空)

14. 目前,对破坏生态的约束机制体现得更为重要。要建立充分反映资源消耗、环境损害、生态效益的生态文明绩效评价考核和责任追究制度。(填空)

15. 科学发展观是一个系统整体,是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填空) 1. 从()层面看,生态文明要求转变传统工业化生产方式,提倡清洁生产。(单选) B A物质B生产方式C生活方式D以上都是2. 气体废弃物的特征有()。(单选) D A来源广泛,成分复杂B空间层次性C造成多种典型污染D以上都是

3. 环境法是一个综合性、边缘性的法律部门,()在其体系之中。(单选)

D A民事法律规范B行政法律规范C刑事法律规范D以上都是

4. 在20世纪70年代至90年代,环境问题使民众的不满情绪日益高涨,政府在回应民众诉求和应对生态危机的双重压力倒逼之下,()。(单选) A A由“无为而治”走向“全面规制” B由“无为而治”走向“多元参与” C由“全面规制”走向“多元参与” D由“多元参与”走向“全面规制”

5. 高效利用国土空间是一项长期的任务,必须通过各项政策的配合,()等都应根据这一方针进行调整。(多选) ABCD A户籍政策B土地政策C住房政策D人口政策

6. 生态文明体制改革确立的理念、遵循的原则,都需要具体的制度予以贯彻实施,包括()。(多选) ABCD A归属清晰、权责明确、监管有效的自然资源资产产权制度 B覆盖全面、科学规范、管理严格的资源总量管理和全面节约制度 C反映市场供求和资源稀缺程度,体现自然价值和代际补偿的资源有偿使用和生态补偿制度 D以改善环境质量为导向,监管统一、执法严明、多方参与的环境治理体系

7. 我国公民的环境保护意识淡薄表现在方方面面,例如()等等。(多选) ABCD A垃圾投放不分类甚至乱丢乱弃B水资源的浪费使用 C一次性用品的大量使用D铺张浪费的餐饮习惯

8. “美丽中国”及其生态文明建设、“五位一体”战略布局,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的重要内容。(判断 ) 正确

正确

错误9. 法国美学家席勒说:“美是形式,我们可以观照它,同时美也是生命,因为我们可以感知它。总之,美既是我们的状态,也是我们的作为。” (判断) 错误10. 政府在处理环境问题的时候,一方面无法界定其最终影响究竟能达到什么程度,一方面又因为过于看重经济效益而忽视环境问题。(判断) 正确11. 生态文明法律制度是以原有环境保护法律体系为基础,以各种相关法律为补充,需要进一步完善的法律制度,因此生态文明法律建设是实现依法治国方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判断) 正确12. 人口发展面临的挑战有哪些?(简答) 一是人口总量持续增长。二是人口健康素质和教育水平仍然不高。三是人口结构性矛盾的影响日益显现。四是流动迁移人口持续增加。五是在生殖健康服务方面还存在未被满足的需要,尤其是未婚人群、青少年、流动人

口等弱势人群的生殖健康服务方面,差距较大。此外,由于现行生育政策和人们生育意愿的矛盾依然突出,农村和中西部地区的生育水平还比较高,任何政策偏差和工作失误都可能导致生育水平的反弹。同时,人口总体素质还难以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人口总量与资源、环境的尖锐矛盾对可持续发展构成严重制约,人口分布对自然生态和社会环境带来相当大的压力,这些都会对我国未来的人口和经济社会发展形成巨大挑战。

13. 十八大报告提出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和(生态文明建设)建设的“五位一体”。(填空) 14. 建设和实现“美丽中国”是一个系统工程,涉及方方面面,要通过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环境友好)型社会这样一个重大举措来实现。(填空) 15. (制度)是各种法规、章程、规约等的总称,是人们行动的准则和依据。(填空)

1. 我国在经济开发中可能存在的错误倾向是(D)。(单选)

A部分沿海地区围垦大量滩涂

B工业化、城镇化占用大量农田

C部分城市建设过于追求奢华

D以上都是

2. 灰霾的出现与相对湿度呈稳定(B)关系。(单选)

A正相关线性

B负相关线性

C正相关曲线

D负相关曲线

3. 太阳能、风能发电成本为火力发电的(A),如无强制性规定,根本无法进入市场。(单选) A3~10倍

B0.3~2倍

C0.3~10倍

D13~30倍

4. (A)是环境保护领域的基本权利、环境诉讼的基础,是公民参与原则得以更好贯彻的前提条件。(单选) A公民环境权

B宪法权利

C知情权

D人身权利

5. 绿色农业为农产品质量安全生产提供了更为广泛的内涵和外延,从(ABCD)等诸多要素方面,两者均体现了高度的一致性。(多选)

A环境因子

B生产标准

C技术组合

D产品质量

6. 要构筑低碳社会涉及到(ABCD)。(多选)

A发展低碳交通

B构建低碳政府

C发展低碳社区

D发展低碳校园

7. 和谐社会要求社会(ABCD)。(多选)

A依照既定的规则有序运行

B尊重人权

C崇尚法治

D反对无序的状态

8. 生态文明建设是在把握自然规律的基础上积极地、能动地利用自然、改造自然,积极调整产业结构,大力改变经济增长方式,建立新型的生态经济和循环经济的发展模式,走可持续发展之路,其中遇到的一切问题都要靠发展来解决。(判断)

正确

9. 与传统的行政手段“内部约束”相比,环境经济政策是一种“外在约束”力量。(判断)

错误

10. 有关生态环境保护方面的环境经济政策如生态税、生态补偿、绿色信贷等亟待加强,环境污染强制责任保险、排污权收费等运用广泛。(判断)

错误

11. 中国传统文化的一个重要特点就是把追求“天人合一”作为最高境界。(判断)

正确

12. 简述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对我国的重要意义。(简答) (一)有利于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发展(二)有利于保护环境,提高经济效益和国际竞争力(三)符合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四)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宏伟目标的重要保障(五)保障国家安全和提高我国综合国力的重要举措(六)推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13.(人口均衡)发展,是指人口总量适度、人口素质全面提升、人口结构优化、人口分布合理及人口系统内部各要素之间的协调平衡发展,并且人口的发展与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协调、与资源环境承载能力相适应。(填空)

14. (资源节约)型社会是指在生产、流通、消费等领域,通过采取法律、经济和行政等综合性措施,提高资源利用效率,以最少的资源消耗获得最大的经济和社会收益,保障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社会。(填空)

15. (雾)是大量微小水滴浮游空中,常呈乳白色,使水平能见度小于1.0km的天气现象,记为“≡”。(填空) 1. (A)是一种动态平衡,表明生态系统具有自我调节和维持平衡状态的能力。(单选)

A生态平衡

B生态环境

C能量守恒

D物质平衡

2. 我国在经济开发中可能存在的错误倾向是(C)。(单选)

A部分沿海地区围垦大量滩涂

B工业化、城镇化占用大量农田

C部分城市建设过于追求奢华

D以上都是

3. 太阳能、风能发电成本为火力发电的(A),如无强制性规定,根本无法进入市场。(单选) A3~10倍

B0.3~2倍

C0.3~10倍

D13~30倍

4. (C)主管区域性(流域性)的资源,主要职责范围是针对某一地区的某一单项进行监管、开发和利用。(单选)

A专业监督部门

B综合协调部门

C资源管理部门

D科技创新部门

5. 加快构建(ABCD),是提高生态文明水平的形势使然,是解决资源环境问题的出路所在。(多选) A与我国国情相适应的环境保护宏观战略体系

B全面高效的污染防治体系

C健全的环境质量评价体系

D完善的环境保护法规政策和科技标准体系

6. 生态文明的一大特点就是寻求和谐,(ABC)的和谐。(多选) A人与人

B人与自然

C人与社会

D以上都不对

7. 提高生态行政能力,从根本上建设生态文明社会,必须从主要用行政办法保护生态转变为综合运用(ABCD)解决问题。(多选)

A法律

B经济

C技术

D必要的行政办法

8. 我国于1973年召开了第一次全国环境保护会议。改革开放后,环境保护并没有被确立为基本国策。 (判断 ) 错误

9. 促进我国人口均衡良性发展,要保持适度的高生育水平,促进我国人口总量的适度调控和均衡发展,逐步使我国人口数量规模与改善人口结构、优化人口分布的要求相适应,与资源环境承载力相适应。(判断) 错误

10. 一些曾经取得辉煌成就的古文明之所以失去其昔日的光辉或者消失在历史的遗迹中,一个不可忽视的原因就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基础——生态系统被破坏了。(判断)

正确

11. 可交易的排污许可证制度,是现代政府采用市场竞争的逻辑解决生态问题的重要发明。(判断) 正确

12. 人口发展应着力促进的四个“转变”是什么?(简答)

1.全面认识人口与资源、环境的关系,积极促进发展方式的转变 2.科学把握人口因素变化对经济发展的影响,积极促进人口大国向人力资源强国转变3.着力解决影响和制约科学发展的突出问题,积极促进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由单纯控制人口数量向统筹解决人口问题转变 4.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积极促进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思路与工作方法的转变

13. 十八大报告提出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和生态文明建设的“五位一体”。(填空)

14. 建设和实现“美丽中国”是一个系统工程,涉及方方面面,要通过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环境友好型社会这样一个重大举措来实现。(填空)

15. 雾霾是大量微小水滴浮游空中,常呈乳白色,使水平能见度小于1.0km的天气现象,记为“≡”。(填空)

1.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依据是(B)。 (单选 ) A实现美丽中国 B社会主义初级阶段C“五位一体” D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2. 生产中,在合理使用投入品的前提下,注意利用植物、动物和微生物之间的生物系统中能量的转移,重视资源的合理利用和保护,使之始终保持在良好的状态下,体现(B)。 (单选 ) A优质性 B高效性 C持续性 D先进性

3. 推进生态文明体制改革要建立以空间治理和空间结构优化为主要内容,全国统一、相互衔接、分级管理的(C)。(单选) A自然资源资产产权制度B国土空间开发保护制度C空间规划体系D全面节约制度

4. (A)是环境保护领域的基本权利、环境诉讼的基础,是公民参与原则得以更好贯彻的前提条件。(单选) A 公民环境权B宪法权利C知情权D人身权利

5. 在淡化GDP指标的同时,中国经济增长亟须(ABCD)。 (多选 ) A从过去的规模驱动转型升级为创新驱动 B 加大改革力度,释放改革红利C实现绿色增长D用创新驱动增长

6. 要运用现代环境科学的理论和方法,在更好地利用自然资源的同时,深入认识和掌握污染和破坏生态坏境的根源和危害,主要措施有(ABCD)。(多选) A有计划地保护生态环境B预防生态环境质量的恶化C控制生态环境污染D促进人类与生态环境协调发展

7. 一次气体污染物指直接由污染源排放的污染物,常见的有(ABC)。(多选) ASO2 BCO CNO D醛类

8. “天人合一”是中华文明的自然观。这个“天”,正是指自然界和自然界的客观规律。(判断) 正确

9. 在从量定额征税方式下,资源税税额标准不能随着产品价格的变化及时调整,不利于发挥税收对社会分配的调节作用。(判断) 正确10. 2008年,全世界对清洁能源投资高达1550亿美元,首次超过对煤炭和石油等传统能源1110亿美元的投资。(判断) 正确

11. 生态文明与物质文明、精神文明、政治文明和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相辅相成,不可偏废。(判断) 正确

12. 生态保护的基本原则有哪些?(简答) 科学发展,强化保护。环保惠民,促进和谐。预防为主,防治结合。全面推进,重点突破。分类指导,分级管理。政府引导,协力推进。

13. 环境友好型社会,就是全社会都采取有利于环境保护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消费方式,建立人与环境良性互动的关系。(填空) 14. 非固态环境污染,包括气体废弃物污染和水体废弃物污染,其成分复杂,污染频发,治理难度大,直接威

胁到人民的生命健康安全。(填空) 15. 制度是各种法规、章程、规约等的总称,是人们行动的准则和依据。 (填空 )

2.1

3. 1935年,英国生态学家坦斯利(A.G.Tansley)提出“(生态系统) ”概念,认为有机体不能与其所处的环境分离,必须与其所处的环境形成一个自然生态系统,它们都按一定的规律进行能量流动、物质循环和信息传递。(填空) 1

4. 非固态环境污染,包括(气体)废弃物污染和水体废弃物污染,其成分复杂,污染频发,治理难度大,直接威胁到人民的生命健康安全。(填空)

15. 环境友好,是一个市场无能为力的(外部性)问题了,必须通过政府干预的方式去保证环境遭受破坏的情况得到控制。(填空) 1. “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是固体废弃物污染防治的总原则。(A)是通过适宜的手段减少固体废弃物的数量和容积。(单选) A减量化 B资源化 C无害化 D增量化

2. 雾和霾的区别在于霾发生时相对湿度(A),而雾发生时相对湿度(A)。(单选) A不大;接近饱和 B接近饱和;大 C接近饱和;不大 D不大;不确定

3. (B)是通过影响逆温现象和雾的形成来影响雾霾的。(单选) A风速 B温差 C气压 D降水

4. 在20世纪70年代至90年代,环境问题使民众的不满情绪日益高涨,政府在回应民众诉求和应对生态危机的双重压力倒逼之下,(A)。(单选) A由“无为而治”走向“全面规制” B由“无为而治”走向“多元参与” C由“全面规制”走向“多元参与” D由“多元参与”走向“全面规制”

5. 优化国土空间开发格局的内容包括(ABCD)。(多选) A陆海层面 B区域层面 C城乡层面 D产业层面

6. 生物修复包括(ABCD)。(多选) A微生物修复 B植物修复

C动物修复 D酶学修复

7. 联合国开发计划署(UNDP)把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的类型分为(BCD)。(多选) A小型水电 B大中型水电 C新可再生能源 D传统生物能

8. 在形成雾的条件下,由于大气结构稳定,风力较大,故也有利于颗粒物聚积而形成霾。(判断)

错误

9. 雾霾不可能出现共存现象,但在一定条件下可以发生相互交替转换。(判断)

错误

10. 低碳经济本质上就是可持续发展经济。(判断)

正确

11. 生态文明与物质文明、精神文明、政治文明和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相辅相成,不可偏废。(判断)

正确

12. 治理水体污染的对策有哪些? (简答 ) 答:(1)用法律手段根治工业污染源。建立健全水环境保护法规,同时严格执法,做到以防为主、以治为辅,这是我国水污染防治的有效途径,也是水环境建设的最简单、最经济、最有力的手段。

(2)严格控制污水排放标准。目前未经处理的污水大量灌入农田,直接危害粮食质量,污染农田、污染地下水,危害人们的饮水卫生和粮食安全,这种做法是以牺牲环境为代价的。因此,在水资源紧缺的情况下,一方面要利用污水发展农田灌溉,确保粮食增产;另一方面又要保证饮水和粮食安全。解决这一问题,关键要加大监控力度,科学适度地开展污水利用。目前,污水灌溉问题牵涉水利、农业、环保等部门。为此,要全面协调及时进行污水灌溉普查,并在此基础上进行科学规划,总体上保证污水灌区水土环境平衡,造福社会。(3)加大污水处理力度,完善污水处理系统。国家实行分散与集中相结合的污水处理模式,即城市工业污水采用各工业企业自行处理,居民生活污水采用集中处理或预处理,并通过塘库调蓄处理,使土地生态处理及农、林、牧、植物生态处理结合起来,以尽可能节约用水量从而充分利用居民生活污水中的水肥资源。同时,要建立健全污水灌溉的规范化管理体系,建立污水灌区水土环境指标体系及监测信息系统。(4)利用经济杠杆,推动污水资源化。价格是市场机制的核心,污水处理费及排污费是城市供水价格的重要组成部分,要通过污水处理和排污收费的合理定价,逐步建立起激励节约用水和防治污染的价格形成机制。(5)完善城市排水系统。城市建设地下排水管道系统时,在规划中应首先考虑采用分流制下水道系统,或采用以合流制为主,部分地区采用分流制的模式。现阶段在对居民集中小区和经济开发区的建设中应相应建设分流制排水系统,以便进行有效的低成本污水处理。

13. (大雾)是大量微小水滴浮游空中,常呈乳白色,使水平能见度小于1.0km的天气现象,记为“≡”。(填空)

14. 绿色农业的发展目标概括地讲是“三个确保、一个提高”,即确保农产品(质量安全) ;确保生态环境安全;确保生物资源安全;提高农业综合经济效益。(填空)

15. (循环经济)就是在物质的循环、再生、利用的基础上发展经济,是一种建立在资源回收和循环再利用基础上

的经济发展模式。(填空)

1. 在生态系统中,通过(B),实现整个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的转化和再生,形成生态系统的无限发展进化的过程。(单选) A营养物质 B食物链 C环境资源 D生命元素

2. (B),指个人或群体之间调整行为以适应他人或环境的过程。(单选) A尊重自然 B顺应自然 C保护自然 D征服自然

3. 碳水化合物属于(C)。(单选) A无机无毒物 B无机有毒物 C有机无毒物 D有机有毒物

4. 推进生态文明体制改革要更多运用经济杠杆进行环境治理和生态保护的(B)。(单选) A资源有偿使用和生态补偿制度 B市场体系 C生态文明绩效评价考核和责任追究制度 D环境治理体系

5. 建设生态文明,旨在强调在(ABC)的进程中,尽最大可能积极主动地节约能源资源,保护好人类赖以生存的环境。(多选) A产业发展 B经济增长 C改变消费模式 D以上都不对

6. 雾和霾均导致能见度恶化,其异同点主要在于(ABCD)等。(多选) A组分类型 B水分含量 C可见厚度 D外观颜色

7. 杨启乐认为,我国政府的生态管理可划分为(BCD)三个时期。(多选) A无为而治 B命令控制 C经济刺激 D劝说鼓励

8. 十八大报告把生态文明建设提高到了更高的战略层面,这意味着把老百姓的幸福指数,把老百姓对政府的满意标准,又提高到了一个新的高度——过去主要是解决好和坏的问题,现在解决的是有和无的问题。(判断)

错误9. 群众路线是“发动群众出主意想办法”,公众参与则强调公众的权利及政府对此权利的保护。(判断)

正确10. 坚持政府引导,明确企业主体责任,加强部门协调配合。加强环境信息公开和舆论监督,动员全社会参与环境保护。探索以市场化手段推进环境保护。(判断)

正确11. 系统机制的健康是生态和谐的基础。所谓健康机制就是通过程序实现维持各方利益的动态平衡,消除对抗矛盾的状态。 (判断)

正确12. 人口发展应着力促进的四个“转变”是什么?(简答) 1.全面认识人口与资源、环境的关系,积极促进发展方式的转变 2.科学把握人口因素变化对经济发展的影响,积极促进人口大国向人力资源强国转变3.着力解决影响和制约科学发展的突出问题,积极促进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由单纯控制人口数量向统筹解决人口问题转变 4.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积极促进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思路与工作方法的转变 13. 建设(生态文明),实质上就是要建设以资源环境承载力为基础、以自然生态规律为准则、以可持续发展为目标的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协调发展。(填空)

14. 低碳经济作为一个新的经济增长点会带来许多重大投资机会,高能效的电力、交通、建筑、工业和绿色基础设施建设这五个方面将会产生重大投资机会。(填空)

15. 目前,对破坏生态的约束机制体现得更为重要。要建立充分反映资源消耗、环境损害、生态效益的生态文明绩效评价考核和(责任追究)制度。 (填空 )

3.1.微小水滴或已湿的吸湿性质粒所构成的灰白色的稀薄雾幕,使水平能见度大于等于()km、小于(c)km 的天气现象定义为轻雾,记为“=”。(单选) A1;2 B1;5 C1;10 D2;5 2.(b)作为一种安全食品的标准,具有统一的绿色食品名称及商标标志,并逐渐与国际接轨。(单选) A有机食品 B绿色食品 C无公害农产品 D传统农产品

3.推进生态文明体制改革要建立以空间治理和空间结构优化为主要内容,全国统一、相互衔接、分级管理的(c)。(单选)

A自然资源资产产权制度 B国土空间开发保护制度 C空间规划体系 D全面节约制度

4.(d),就是既满足当代人的需要,又不对后代人满足需要的能力构成危害的发展,注重发展进程的持久性、连续性,保证永续发展。(单选) A协调发展 B以人为本 C全面发展 D可持续发展

5.美学从艺术中发现了(abcd)。(多选) A人类的审美感情 B人类的创造活力 C艺术想象的伟力和形象思维的意义 D艺术与生活、社会、历史的深刻关联

6.属于无机无毒物的有(ab)。(多选) A酸 B碱 C脂肪 D苯酚

7.进入21世纪之后,人类世界交织出现了如下几种趋势(abcd)。(多选) A贝尔所谓的“后工业化” B弗里德曼所谓的“世界扁平化” C哈贝马斯所谓的“市民社会崛起” D图海纳所谓的“行动者归来”

8.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途径包括树立人与自然平等、共生的观念,善待人类赖以生存的环境,合理利用地球上有限的资源。(判断) 正确

9.我国的工业固体废弃物不包括矿业废弃物。(判断)

正确

10.生态文明制度建设是生态文明建设的根本保障,它为生态文明建设提供规范和监督、约束力量。没有制度的制定、执行和完善,就没有生态文明建设实践的顺利进行。(判断) 正确

11.通过引入市场的竞争逻辑来管理生态问题,其最终结果就是产生一个排污权交易市场,而这个市场越完善,则会使社会越难以培养环境伦理所需的“精神与态度”。(判断) 正确

12.简述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对我国的重要意义。(简答) (一)有利于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发展;(二)有利于保护环境,提高经济效益和国际竞争力;(三)符合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四)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宏伟目标的重要保障;(五)保障国家安全和提高我国综合国力的重要举措;(六)推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 13.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倡导、民主、、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填空)

14.建设和实现“美丽中国”是一个系统工程,涉及方方面面,要通过建设型社会、型社会这样一个重大举措来实现。(填空)

15.绿色农业的发展目标概括地讲是“三个确保、一个提高”,即确保农产品;确保生态环境安全;确保生物资源安全;提高农业综合经济效益。(填空) 我的作业1. 从()层面看,生态文明要求转变传统工业化生产方式,提倡清洁生产。(单选) B A物质B生产方式C生活方式D以上都是2. 气体废弃物的特征有()。(单选) D A来源广泛,成分复杂B空间层次性C造成多种典型污染D以上都是

3. 环境法是一个综合性、边缘性的法律部门,()在其体系之中。(单选)

D A民事法律规范B行政法律规范 C刑事法律规范 D以上都是 4. 在20世纪70年代至90年代,环境问题使民众的不满情绪日益高涨,政府在回应民众诉求和应对生态危机的双重压力倒逼之下,()。(单选) A A由“无为而治”走向“全面规制” B由“无为而治”走向“多元参与” C由“全面规制”走向“多元参与” D由“多元参与”走向“全面规制” 5. 高效利用国土空间是一项长期的任务,必须通过各项政策的配合,()等都应根据这一方针进行调整。(多选) ABCD A户籍政策B土地政策C住房政策D人口政策6. 生态文明体制改革确立的理念、遵循的原则,都需要具体的制度予以贯彻实施,包括()。(多选) ABCD A归属清晰、权责明确、监管有效的自然资源资产产权制度 B覆盖全面、科学规范、管理严格的资源总量管理和全面节约制度 C反映市场供求和资源稀缺程度,体现自然价值和代际补偿的资源有偿使用和生态补偿制度 D 以改善环境质量为导向,监管统一、执法严明、多方参与的环境治理体系7. 我国公民的环境保护意识淡薄表现在方方面面,例如()等等。(多选) ABCD A垃圾投放不分类甚至乱丢乱弃 B水资源的浪费使用 C一次性用品的大量使用 D铺张浪费的餐饮习惯8. “美丽中国”及其生态文明建设、“五位一体”战略布局,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的重要内容。(判断) 正确

正确错误9. 法国美学家席勒说:“美是形式,我们可以观照它,同时美也是生命,因为我们可以感知它。总之,美既是我们的状态,也是我们的作为。” (判断) 错误10. 政府在处理环境问题的时候,一方面无法界定其最终影响究竟能达到什么程度,一方面又因为过于看重经济效益而忽视环境问题。(判断) 正确11. 生态文明法律制度是以原有环境保护法律体系为基础,以各种相关法律为补充,需要进一步完善的法律制度,因此生态文明法律建设是实现依法治国方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判断) 正确12. 人口发展面临的挑战有哪些? (简答 ) 一是人口总量持续增长。二是人口健康素质和教育水平仍然不高。三是人口结构性矛盾的影响日益显现。四是流动迁移人口持续增加。五是在生殖健康服务方面还存在未被满足的需要,尤其是未婚人群、青少年、流动人口等弱势人群的生殖健康服务方面,差距较大。此外,由于现行生育政策和人们生育意愿的矛盾依然突出,农村和中西部地区的生育水平还比较高,任何政策偏差和工作失误都可能导致生育水平的反弹。同时,人口总体素质还难以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人口总量与资源、环境的尖锐矛盾对可持续发展构成严重制约,人口分布对自然生态和社会环境带来相当大的压力,这些都会对我国未来的人口和经济社会发展形成巨大挑战。

13. 十八大报告提出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和(生态文明建设)建设的“五位一体”。(填空 ) 14. 建设和实现“美丽中国”是一个系统工程,涉及方方面面,要通过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环境友好)型社会这样一个重大举措来实现。(填空) 15. (制度)是各种法规、章程、规约等的总称,是人们行动的准则和依据。(填空) 1. 固体废弃物的(资源化)是指在管理和工艺上采取措施,从固体废弃物中回收物质和能量,加速物质和能量的循环。(单选) A减量化B资源化C无害化D增量化2. 微小水滴或已湿的吸湿性质粒所构成的灰白色的稀薄雾幕,使水平能见度大于等于(1)km、小于(10)km 的天气现象定义为轻雾,记为“=”。(单选) A1; 2 B1; 5 C1;10 D2;5 3. (一次气溶胶颗粒)主要由粗颗粒组成,粒径大,质量浓度高,数浓度低,受排放强度控制,对雾霾的贡献有限。(单选) A一次气溶胶颗粒B二次气溶胶颗粒C一次污染D二次污染4. 核裂变发电(不属于)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单选) A属于B不属于C不确定D以上都是5. 目前我国环境经济政策的运用并不广泛,主要有(AB)等。(多选) A排污收费 B城镇污水和垃圾处理收费 C环境污染强制责任保险 D排污权收费

6. 生态文明的一大特点就是寻求和谐,(ABC)的和谐。(多选) A人与人 B人与自然 C人与社会 D以上都不对

7. 生态保护要积极探索(ABCD)的环境保护新道路,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多选) A代价小 B效益好 C排放低 D可持续8. 法国美学家席勒说:“美是形式,我们可以观照它,同时美也是生命,因为我们可以感知它。总之,美既是我们的状态,也是我们的作为。” (判断) 错误9. 当生态系统内部要素出现变化,如由于某个物种的数量急剧减少,可能使生态系统的内部稳定或平衡状态被打破。(判断) 正确10. 未来的国土空间开发可进一步向中西部地区拓展,在大型综合交通走廊形成新的经济发展轴,在交通最为发达的区域形成新的城市群。(判断) 正确11. 下垫面是指大气层下直接接触的地球表面,大气圈以地球的水陆表面为其下界,称为大气层的下垫面。(判断) 正确12. 新能源的主要特点有哪些?(简答) 答:(1)能量密度较低,并且高度分散。

(2)资源丰富,可以再生。

(3)清洁干净,使用中几乎没有损害生态环境的污染物排放。

(4)太阳能、风能、潮汐能等资源具有间歇性和随机性。

(5)开发利用的技术难度大。

4.1. 从(B)层面看,生态文明要求转变传统工业化生产方式,提倡清洁生产。(单选) A物质 B生产方式 C生活方式 D以上都是 2. 要加快转变发展方式,促进人口与资源、环境相协调。在(A)上,实行双资源优化组合,充分利用人力资源,节约利用物质资源,形成在科技进步基础上的资本密集型和劳动密集型并重的产业结构。(单选) A生产方式 B消费方式 C生活方式 D学习方式3.在20世纪70年代至90年代,环境问题使民众的不满情绪日益高涨,政府在回应民众诉求和应对生态危机的双重压力倒逼之下,(A)。(单选) A由“无为而治”走向“全面规制” B由“无为而治”走向“多元参与” C由“全面规制”走向“多元参与” D由“多元参与”走向“全面规制”

4. (A)全国人大一次会议审议通过了国务院机构改革方案,决定撤销国家环境保护总局,组建环境保护部,这标志着我国政府为适应生态管理的新情况、新发展而进一步作出的自身组织架构调整,是实现由政府主导的生态管理向多元参与的生态管理转变的重要举措。(单选) A十一届 B十二届 C十三届 D十四届

5. 生物有机体包括(ABC)。(多选) A动物 B植物 C微生物 D大气圈

6. 生态文明要求人类(ABCD)。(多选) A选择有利于生态安全的经济发展方式 B建设有利于生态安全的产业结构 C建立有利于生态安全的制度体系 D形成促进生态建设、维护生态安全的良性运转机制

7. 一次气体污染物指直接由污染源排放的污染物,常见的有(ABC)。(多选) ASO2

BCO

CNO

D醛类8. 自然、社会与人是一个共存的系统,要努力实现生态良好,发展与自然适应、与环境友好的社会生产,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人与社会的和谐,使人类过上幸福、美好的生活。(判断)正确 9. 《环境保护法》更多倾向于自然资源的开发利用和保护问题,对于环境污染防治规定较少。(判断)错误 10. 由于现行生育政策和人们生育意愿的矛盾依然突出,农村和中西部地区的生育水平还比较低。 (判断 )错误11. 虽然人类在农业社会并未理解生态环境及其问题的实质,但在农业的“锁定效应”下,人们没有退回到狩猎采集的生活中去,而是继续沿着农业一途大步向前,并达致了一种看似“无为而治”的生态管理。(判断)正确

12. 简述生态系统的特性。(简答) 1.整体性2.多样性3.自组织性4.复杂性5.开放性6.动态性13. (人口均衡)发展,是指人口总量适度、人口素质全面提升、人口结构优化、人口分布合理及人口系统内部各要素之间的协调平衡发展,并且人口的发展与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协调、与资源环境承载能力相适应。(填空) 14. 建设(生态文明),实质上就是要建设以资源环境承载力为基础、以自然生态规律为准则、以可持续发展为目标的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协调发展。(填空) 15. 城市群、发展轴与经济区的耦合,将形成以“城市群为核心、为(发展轴)主线、经济区合作为重点”的国土空间开发组织模式。 (填

空) 1. 建设环境友好型社会,要以( C )为准则。(单选)

A人与自然和谐相处

B环境承载力

C遵循自然规律

D绿色科技

2. (A )主要针对区域性生态保护和环境污染防治领域,是一项具有经济激励作用、与“污染者付费”原则并存、基于“受益者付费和破坏者付费”原则的环境经济政策。(单选)

A生态补偿机制

B循环经济

C绿色产品

D可持续发展

3. 污染直接受害者大多数是普通民众,高昂的诉讼费用、律师费、鉴定费用使他们难以支付,地方保护使得诉讼难上加难。这体现生态环境法律诉讼困难中的( B )。(单选)

A难以举证

B难以起诉

C难以鉴定评估

D以上都是

4. (B ),指着眼于事物或系统的总体、全体,事物的诸属性、要素、方面、关系、运动之间具有不可分割的特性,共同构成具有特定功能的有机整体。(单选)

A多元性

B整体性

C统一性

D相关性

5. 新疆资源税改革的主要内容有(ABC)。(多选)

A原油、天然气资源税以其销售额为计税依据,实行从价计征B对稠油、高凝油和高含硫天然气和三次采油实施减征资源税的政策C对开采稠油、高凝油、高含硫天然气和三次采油的纳税人暂按综合减征率的办法落实资源税减税政策D对有色金属从价计征

6. 雾和霾均导致能见度恶化,其异同点主要在于(ABCD)等。(多选) A组分类型

B水分含量

C可见厚度

D外观颜色

7. 我国政府生态管理存在着机构(ABD)等管理问题,需要尽快在“多元合作”的维度上展开行政体制变革,主动去适应多主体参与生态治理的新时代。(多选)

A职能交叉

B条块分割

C权责清晰

D权责不清

8. “天人合一”是中华文明的自然观。这个“天”,正是指自然界和自然界的客观规律。(判断) 正确

9. 2008年,全世界对清洁能源投资高达1550亿美元,首次超过对煤炭和石油等传统能源1110亿美元的投资。(判断) 正确

10. 生态文明制度建设是生态文明建设的根本保障,它为生态文明建设提供规范和监督、约束力量。没有制度的制定、执行和完善,就没有生态文明建设实践的顺利进行。(判断) 正确11. 生态环境既是现代政府必须投入大量财力与精力去应对的治理客体,同时还是政府等治理主体存在和开展行动的场域。(判断) 正确

12. 简述生态文明建设的意义。(简答) (一)为人们的生产生活提供必需的物质基础(二)有助于解决我国发展中的各种难题(三)有助于根治环境危机的痼疾(四)有助于促进全民族生态道德文化素质的提高13. 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填空)

14.人口均衡发展,是指人口总量适度、人口素质全面提升、人口结构优化、人口分布合理及人口系统内部各要素之间的协调平衡发展,并且人口的发展与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协调、与资源环境承载能力相适应。(填空) 15. 自然资源是指人类可以直接从自然界获得,并用于生产和生活的物质与能量,它是自然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填空 )

5.13. 十八大报告提出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和生态文明建设的“五位一体”。(填空)

14. 建设和实现“美丽中国”是一个系统工程,涉及方方面面,要通过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环境友好型社会这样一个重大举措来实现。(填空)

15. 雾霾是大量微小水滴浮游空中,常呈乳白色,使水平能见度小于1.0km的天气现象,记为“≡”。(填空)

1. 环境质量和自然资源具有经济价值,应实行生态资源的有偿使用。(填空)

2.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流和物质循环在没有受到外力的剧烈干扰的情况下总是平稳地进行着,生态系统的结构也保持相对的稳定状态,这就是生态平衡。(填空)

3. 自然资源是指人类可以直接从自然界获得,并用于生产和生活的物质与能量,它是自然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填空)

4. 简述生态文明建设的意义。(简答)(一)为人们的生产生活提供必需的物质基础(二)有助于解决我国发展中的各种难题(三)有助于根治环境危机的痼疾(四)有助于促进全民族生态道德文化素质的提高

5. ( B)是行动,即按照自然规律,调整人类的行为。(单选) A尊重自然B顺应自然C保护自然D征服自然

6. “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是固体废弃物污染防治的总原则。(C)是将不能回收利用资源化的固体废弃物,通过物理、化学等手段进行处置,使之达到不损害人体健康、不污染周围的自然环境的目的。(单选) A减量化B资源化C无害化D增量化

7. ( A)主要由粗颗粒组成,粒径大,质量浓度高,数浓度低,受排放强度控制,对雾霾的贡献有限。(单选) A一次气溶胶颗粒B二次气溶胶颗粒C一次污染D二次污染

8. 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是(A ),包括经济发展、政治发展、文化发展、社会发展、生态发展、人的全面发展等。(单选)

A发展B以人为本C全面发展D统筹兼顾9. 当前我国人口和计划生育形势依然严峻,“十二五”及未来一个时期,我国将迎来(ABD )高峰。(多选) A总人口B劳动年龄人口C新出生人口D老年人口10. 大气污染防治的重点领域包括(ABCD )等。(多选) A煤炭洗选B循环流化床锅炉C煤的气化和液化D转炉炼钢收尘11. PM2.5中可溶性粒子,如( ABCD)等具有强吸水性,它们与水蒸气结合在一起,使天空瞬间变得灰蒙蒙,形成雾霾天气。(多选) A硫酸盐B硝酸盐C铵盐D有机酸盐12.十八大报告把生态文明建设提高到了更高的战略层面,这意味着把老百姓的幸福指数,把老百姓对政府的满意标准,又提高到了一个新的高度——过去主要是解决好和坏的问题,现在解决的是有和无的问题。(判断 )错误13. 近年来,人口问题开始出现新的转型,已迎来一个自身转型升级的关键时期,进入了一个承前启后的转折阶段。(判断)正确

14. 对生态资源的无偿使用与“搭便车”行为经济制约不足,刺激了恶意的“掠夺性”生态资源利用。(判断)正确

15.生态文明的法治建设,在于形成一个良好的法治新秩序,用法律的武器保障生态文明的实现,是建设生态文明必须具备的基本条件和根本保障。(判断)正确1. 生态文明是指人们在改造客观物质世界的同时,不断克服改造过程中的负面效应,积极改善和优化人与自然的关系,建设有序的生态运行机制和良好的生态环境所取得的物质、精神、制度方面成果的总和。(填空) 2. 资源节约型社会是指在生产、流通、消费等领域,通过采取法律、经济和行政等综合性措施,提高资源利用效率,以最少的资源消耗获得最大的经济和社会收益,保障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社会。(填空) 3.公共产品自身很难排除他人染指其产生的不可分割的效益,在公共产品使用过程中容易产生两个问题:公地的悲剧和搭便车问题。(填空) 4. 对生态文明的理解,主要包括哪几个方面?(简答)第一,生态文明是高于迄今为止的其他文明的一种文明形态。第二,生态文明突出强调人与自然的平等、共生、和谐。第三,生态文明要求维护生态安全。第四,生态文明要求经济与生态资源协调发展。第五,生态文明要求建立可持续发展的制度体系。第六,生态文明要求形成良好的生态意识和伦理道德。

5. 碳水化合物属于( C)。(单选) A无机无毒物B无机有毒物C有机无毒物D有机有毒物

6. (A )在日本东京举行了有13个国家参加的“公害问题国际座谈会”,会后发表的《东京宣言》将公民环境权作为一种基本人权,在法律体系中确定下来。(单选) A1970年

B1972年C1980年D1990年7. (D )是指某个人消费某种公共品时,不能同时排除其他人也消费这种物品。(单选) A竞争性B非竞争性C排他性D非排他性8. (A )是环境保护领域的基本权利、环境诉讼的基础,是公民参与原则得以更好贯彻的前提条件。(单选) A公民环境权B宪法权利C知情权D人身权利9. 建设生态文明,有助于( ABCD)。(多选) A唤醒全民族的生态忧患意识B认清生态环境问题的复杂性、长期性和艰巨性C持之以恒地重视生态环境保护工作D尽最大可能地节约能源资源、保护生态环境10. 环境经济政策具有( ABCD)等优点。(多选) A促进环保技术创新B增强市场竞争力C降低环境治理成本D降低行政监控成本11. 低碳经济的核心是(ABCD ),它是继农业革命、工业革命、信息革命之后,世界经济形态新出现的革命浪潮,即低碳革命。(多选) A低碳产业B低碳能源C低碳技术D低碳消费12.适宜人类发展的地区应加快发展,集聚更多的产业和人口;不适宜人类发展的地区应加强保护,逐步减少产业和人口,维护生态脆弱地区的生态功能。(判断)正确13. 资源税税负较高,地方所获受益明显。(判断)错误14. 20世纪50年代,震惊世界的“伦敦烟雾事件”让“雾都”之名举世皆知。(判断)正确15. 我国生态保护的立法虽然比较丰富,但是在具体操作上却达不到相应的效果。(判断)正确

1. 自然生态,指生物之间以及生物与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和存在状态。(填空)

2. 环境质量和自然资源具有经济价值,应实行生态资源的有偿使用。(填空)

3. 根据是否具有竞争性和排他性,经济学上将物品划分为公共物品和私人物品。(填空)

4. 今后一个时期人口发展的总体思路是什么?(简答)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推进制度创新,优先投资于人的全面发展,稳定低生育水平,提高人口素质,改善人口结构,引导人口合理分布,促进人口大国向人力资源强国转变,促进人口与经济、社会、资源、环境协调和可持续发展。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