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苏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教案(二)

苏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教案(二)

苏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教案(二)
苏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教案(二)

苏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教案(二)

第四课时(光的反射)

一.教学目的:

1.了解光在一些物体表面可发生反射;

2.初步理解光反射的规律,了解镜面反射和漫反射;

3.能在生活、生产中判别光的反射的具体运用.

二.教学重点、难点:

1.光的反射定律;

2.简单的光路图;

3.区分镜面反射和漫反射.

三.教学过程:

预习检测】

1.光射到物体表面上时,叫光的反射现象。

2.叫法线,叫入射角,叫反射角。3.大量实验表明:光反射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就是光的反射定律。4.根据课本“读一读”,可知人眼是根据_____________________来判断物体位置的。我们所看到的平面镜内的虚像是由射入人眼的反射光线的_____________形成的。

5.一束平行光射到平面镜上,若_________________,这种反射就叫镜面反射。6.一束平行光射到平面镜上,若反射光_____________,这种反射就叫漫反射。

〖以问导学〗入射角和反射角的大小关系如何?

1.上节复习:

(1)概念检查;

(2)讲解作业.

2.光的反射

(1)定义:光在两种物质的分界面上改变传播方向,又返回原来物质中的现象.

(2)分类:镜面反射和漫反射.

平滑的表面能将平行的入射光都沿某一相同方向反射出去,其反射光线也是平行的,这种反射叫做镜面反射,如平面镜、玻璃等;粗糙不平的表面将平行的入射光向各个方向反射,这种反射叫做漫反射,如白纸、墙壁等.

(3)几个概念:

入射光线:光的反射现象中,射向两种物质分界面的光线.

反射光线:光的反射现象中,由两种物质分界面射回原来物质中的光线.

法线:过入射点、垂直于两种物质分界面的直线.

入射角:入射光线与法线之间的夹角.

反射角:反射光线与法线的夹角.

(4)光的反射定律:

光反射时,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在同一平面内,反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别位于法线的两侧,反射角等于入射角,反射时光路是可逆的.

〖释疑演练〗

1.光的反射定律的内容是:光反射时,__________、__________ 和_________在同一平面内,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分别位于法线两侧,反射角________入射角。

2.入射角为0°,反射角为________。入射角为30°,反射角为________。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之间的夹角为_________。

3.入射光线与平面镜成30°,入射角________,反射角________。

4.根据光的反射定律可知,当入射角增大时,反射角___________。

5.人们通常把光的反射分为:________反射和 _______反射两类。教室里每个同学都能看到黑板上的字母是因为发生了________反射,用久的黑板会“反光”这主要是由于发生了__________。

6.一条入射光线与反射光线的夹角为140°,则反射光线与镜面的夹角为()

A.20°

B.70°

C.140°

D.180°

7. 关于光的反射,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A.一束平行光射到平滑的镜面上,则反射光一定是平行光

B.白天能看到本身不发光的物体属于光的反射现象

C.发生漫反射时,由于反射光向各个方向,所以漫反射不遵循反射定律

D.镜面反射和漫反射都遵循光的反射定律

8.完成下列光路图:

【检标强化】

(1)对于光的反射,回答下列问题:

a.什么情况下,入射光束与反射光束重合?

b.入射光束逐步偏离上述重合位置时,反射光束与重合位置的夹角如何变化?

c.当入射光束逐步偏离上述重合位置时,反射光束与入射光束的位置如何变化?

(2)黑板“反光”时,粉笔字看得清楚吗?为什么?为保护同学的眼睛,请你根据所学知识提出改变这种状况的建议?

四.布置作业:

一份练习.

第四章(透镜及其应用)

第一课时(光的折射透镜的奥秘)

一.教学目的:

1.知道光在不同的介质会发生折射;

2.知道光的折射规律;

1.知道光的折射在生活中的一些实例;

二.教学重点、难点:

1.光的折射规律;

2.日常生活中的光的实例.

三.教学过程:

【预习检测】

1、叫光的折射现象。

2、叫入射角,叫反射角,________________叫折射角。

3、光垂直于分界面入射时,入射角为,反射角为,折射角为

4、当光线从空气中斜射入水中时,折射角入射角。

5、当光线从水中斜射入空气中时,折射角入射角。

〖以问导学〗什么是折射?生活中你见过吗?

1.上节复习:

概念检查;作业检查.

2.光的折射

(1)定义:光从一种介质射入另一种介质时,传播方向会发生偏折的现象,叫做光的折射.

(2)光在水和空气的界面上的光路图:

AO是入射光线,OC是反射光线,OB是折射光线,NN’是法线,∠1是入射角, ∠2是反射角, ∠3 是折射角, ∠1=∠2, ∠1>∠3.

(3)光的折射规律:

入射光线、法线、折射光线处于同一平面;入射光线与折射光线处于法线的两侧,入射角一般不等于折射角(空气中的角大)

(4)光的折射应用:透镜、三棱镜、平行砖.

(5)日常生活中的折射现象:

放大镜;一只筷子放在水中弯折了;在岸上的人看水中的鱼,看到的鱼在真实的鱼上方;有时看日出时,可能看到两个太阳;在水中的人看天上的鸟,看到的鸟在真实的鸟的上方.

〖释疑演练〗

1. 站立在游泳池旁看到池内的水深度要比实际的深度_______,这是光从______斜射入______发生_______的缘故。

2. 当光线从空气射到玻璃表面上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只发生光的折射现象 B.只发生光的反射现象

C.光的反射和光的折射都有

D.是否发生光的折射与玻璃表面的光滑程度有关

3.下列光学现象中,属于光的折射现象的是()

A.在电影院里能看到银幕上的画面

B.用久的黑板会发生反光现象

C.平静的湖面上有岸上树木的倒影

D.装满水的脸盆,底看上去比原来的浅了

4.当一束光线垂直射向某透明介质表面时,()

A.入射角为0o,反射角为0o,折射光线垂直于入射光线

B.入射角为0o,反射角为0o,光的传播方向不改变

C.入射角为90o,反射角为90o,折射光线垂直于入射光线

D. 入射角为90o,反射角为90o,折射光线传播方向不改变

5.一束光由空气斜射入水中,入射角逐渐增大,则折射角()

A.逐渐减小

B.不变

C.逐渐增大,但总小于入射角

D.逐渐增大,可能大于入射角

【检标强化】

(1) 如右图所示,光在空气与玻璃两种物质界面

处的光路图.由图可知,入射角是_________,反射角是_________,折射角是_________,折射光线是在___________界面中传播的 .

(2)一束光线从空气斜射入玻璃砖,光通过平行玻璃砖的光路,如下图所示,其中正确是…………………( )

(3)如下图所示是光线通过三棱镜时折射光线的示意图,其中正确的是………………………………………………………………( )

(4)作出下图中光线垂直入射三棱镜时折射的大致光路图 .

第二课时(透镜)

一.教学目的:

1.知道凸透镜和凹透镜的定义;了解它们对光线的作用;

2.会区分凸透镜和凹透镜;

3.知道凸透镜的光心、主光轴、焦点、焦距;

4.会简略测量凸透镜的焦距.

二.教学重点、难点:

1.区分凸透镜和凹透镜;

2.测量凸透镜的焦距;

3.凸透镜和凹透镜的三条特殊光线.

三.教学过程:

【预习检测】

1.透镜通常可以分为____ 和 ______ 。

2. ________________ 叫凸透镜,它的符号是。

3. ________________ 叫凹透镜,它的符号是。

4.生活中常见的眼镜的镜片就是透镜。请你辨别:患有近视眼的学生配戴的近视眼镜的镜片是_______透镜;而患有老花眼的老年人配戴老花镜片是______透镜。

5.凸透镜对光线有 ___ 作用,所以凸透镜又称为____ 透镜。

6.凹透镜对光线有 __ 作用,所以凹透镜又称为 ___ 透镜。

〖以问导学〗如果现在让你区分凸透镜和凹透镜,你有哪几种方法?

2.上章复习:

(1)概念抽查;

(2)作业讲解.

3.透镜:

(1)分类:凸透镜和凹透镜

中间厚,边缘薄的透镜叫做凸透镜;中间薄,边缘厚的透镜是凹透镜.

(2)凸透镜和凹透镜对光线的作用:

凸透镜对光线具有会聚作用;凹透镜对光线具有发散作用.

(3)通过凸透镜和凹透镜观察近处物体的成像区别:

通过凸透镜,看到的物体的像是放大的(正立);

通过凹透镜,看到的物体的像是缩小的(正立).

(4)区分凸透镜和凹透镜:

一是从这两种透镜的外形特征着眼,通过比较透镜中央和边缘的厚薄加以辨别(即用“摸”的方法);

二是从透镜的成像特点着眼,通过透镜去观察近处物体(如书上的文字),看它是成正立、放大的像,还是正立、缩小的像,从而加以辨别(即用“看”的方法);

三是从透镜对光线的作用入手加以辨别,看它能否使平行光(太阳光)会聚在一点加以辨别(即用“照”的方法).

(5)凸透镜的相关知识

光心(O):透镜的中心;

主轴:通过光心和球面球心的直线叫做透镜的主光轴,简称主轴;

焦点(F):跟主轴平行的光通过凸透镜后会聚在主轴上的点;

焦距(f):焦点到透镜光心的距离.

(6)凸透镜焦距的测量:

聚焦法:将凸透镜放在太阳光底下,在凸透镜下方放一白纸,移动凸透镜使白纸上有光斑.当光斑最小最亮时,测量此时纸与透镜之间的距离,此距离就是焦距.

(7)透镜的特殊光线:

三条:一是过光心,出射时方向不变;二是平行主光轴,出射时过焦点(凸透镜)或反

【检标强化】

(1)透镜有两类:一类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叫凸透镜;一类是__________

____________的叫凹透镜.

(2)给你一个透镜,你可以用哪几种方法来辨别它是凸透镜还是凹透镜?

(3)有一只装有半杯水的杯子,现在请你用手握住杯子,透过杯中的水看后面的手指,你看到了什么?把你后面的手指竖起来,再看看,会有什么样的发现?

四.布置作业:

一份练习

第三课时(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一.教学目的:

1.初步认识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2.初步认识实象、虚象的概念.

二.教学重点、难点:

初步认识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三.教学过程:

【预习检测】

1. __________ 叫凸透镜的焦点,用字母 ___表示。

2. ___________ 叫主光轴,叫光心。

3. ____________ 叫焦距,用字母表示。

4. ____________ 叫物距,用字母表示。

5. ____________ 叫像距,用字母表示。

〖以问导学〗

凸透镜成各种不同的像时,有什么规律?

1.上节复习

(1)概念检查;

(2)作业讲解.

2.凸透镜成像实验:

(1)几个概念:

物距(u):物体到透镜的距离;

像距(v):像到透镜的距离;

实象:能在光屏上呈现的像,它是由实际光线会聚而成的;

虚象:能看见但不能在光屏上呈现的像,它是有实际光线的反向延长线会聚而成的.

(2)实验器材:光具座(有时可以用刻度尺代替)、凸透镜、蜡烛、光屏(有时要火柴);

(3)实验准备:测定所选凸透镜的焦距f;

(4)实验过程:将点燃的蜡烛、凸透镜、光屏依次放在光具座上,然后使烛焰从距透镜较远处逐次靠近透镜,每次都调节光屏到凸透镜的距离,使烛焰在光屏上成清晰的像.注意观察像的大小、正倒是如何随物距的减小而变化的?

(5)实验结论:a.u>2f时,f

b.u=2f时,v=2f,成的是倒立、等大的实象;

c.f2f,成的是倒立、放大的实象;

d.u=f时,不成像;

e.uu,成的是正立、放大的虚象.

(6)注意点:将蜡烛的焰心、透镜的光心、光屏的中心处在同一高度,为蜡烛的像完全呈现在光屏的中央.

(7)总结:一倍焦距处是倒立、正立的分界点,也是实象、虚象的分界点;两倍焦距处是放大、缩小的分界点.

u>f,当u减小时,v增大,像也变大;u

〖释疑演练〗

1.用焦距为10cm的凸透镜使烛焰在光屏上成倒立、缩小的实像,蜡烛到凸透镜的距离应大于________cm,当蜡烛到凸透镜的距离小于_______cm时,透过凸透镜能看到正立、放大的________像。

2.清晨,草地或树叶上的露珠下面的叶脉看起来比较大,这是露珠产生________镜功能的结果,形成了__________像。

3.在观察凸透镜成像的实验中,在距凸透镜15cm的光屏上得到一个清晰的、与物体等大的像,则该凸透镜的焦距为________cm,当某物体距透镜10cm时,通过此凸透镜后所成的像是__________________像。

4.凸透镜焦距为5cm,当物体在主光轴上距焦点2cm时,所成的像一定是()

A.倒立的 B.正立的

C.放大的 D.缩小的

【检标强化】

(1)放映幻灯时,要想使银幕上的像更大一些,幻灯片应该()

A. 倒插,并且远离透镜

B. 正插,并且远离透镜

C. 正插,并且靠近透镜

D. 倒插,并且靠近透镜

(2)一个物体放在透镜前15厘米处时,在透镜的另一侧得到一个放大的像,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这个透镜是个凸透镜

B. 这个像是正立的,透镜焦距大于15厘米

C. 这个透镜的焦距一定小于15厘米

D.这个透镜的焦距可能等于8厘米

(3)一具凸透镜的焦距为10厘米,若在光屏上得到放大2倍的像,此时物体在主轴上与透镜的距离应满足()

A. 小于10厘米

B. 20厘米 >>10厘米

C. =40厘米

D. >40厘米

四.布置作业

一份练习

第四课时(照相机与眼睛视力的矫正、望远镜与显微镜)

一.教学目的:

1.照相机的原理;

2.远视眼和近视眼的形成和矫正;

3两个透镜的组合.

二.教学重点、难点:

1.知道照相机、眼睛的成像原理;

2.两个透镜的组合.

三.教学过程:

【预习检测】

1、照相机工作原理:即当u___________时,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像。

2、照相机镜头相当于一个___________,底片相当于___________。在底片上

能成一个___________________像。

3、人的眼睛中的______________相当于一个___________,视网膜相当于照相

机内的____________,来自物体的光经人眼后在视网膜上成一个________________像。

4、近视眼是指所成像在视网膜________方,我们应用__________来矫正。

5、远视眼是指所成像在视网膜________方,我们应用__________来矫正。

〖以问导学〗

让学生仔细观察近视镜片和远视镜片,看看有什么不同;度数深的眼镜和度数浅的眼镜镜片有什么不同?

1.上节复习:

概念检查、作业讲解

2.照相机

(1)组成:

镜头:凸透镜

胶片:相当于光屏

(2)成像原理:

u>2f,凸透镜倒立、缩小的实象,f

则胶片要靠近镜头,物要远离照相机.

3.近视眼、远视眼

(1)成像图:

(2)矫正:

晶状体相当于凸透镜,视网膜相当于光屏.近视眼是成的像在视网膜的前方,应该加凹透镜是像向后移,落在视网膜上;远视眼是成的像在视网膜的后方,应该加凸透镜是像向前移,落在视网膜上.

3.两镜组合:

(1)组合;

特点:共一个焦点

(2)一凹一凸

靠近眼睛的透镜叫做目镜,靠近被观察物体的透镜叫做物镜.

伽利略望远镜(前凹后凸)

开普勒望远镜(物镜焦距长) 显微镜(目镜焦距长)

〖释疑演练〗

1. 关于照相机成像的原理。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当u>2f时,成倒立、缩小的实像,f

B.当u>f时,成倒立、缩小的实像,f

C.当u>f时,成倒立的实像,f

D.当u=2f时,成倒立、等大的实像,v=2f

2.人的眼睛相当于一架神奇的照相机,当人观察物体时,物体在视网膜上成的像是()

A.正立、缩小的实像 B.倒立、缩小的实像

C.正立、缩小的虚像

D.倒立、缩小的虚像

3.关于远视和近视,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近视眼看不清物体,是因为远处物体的像落在了视网膜的前方

B.远视眼看不清物体,是因为远处的物体的像落在了视网膜的前方

C.近视眼看不清物体,是因为远处物体成的是虚像

D.远视眼看不清物体,是因为远处物体成的像太小

4.关于远视和近视的矫正,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近视眼要配戴凹面镜,远视眼要配戴凸面镜

B.近视眼要配戴凸面镜,远视眼要配戴凹面镜

C.近视眼要配戴凹透镜,远视眼要配戴凸透镜

D.近视眼要配戴凸透镜,远视眼要配戴凹透镜

5.关于近视眼镜和远视眼镜及其作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近视眼镜是凸透镜,它的作用是使像相对于晶状体向后移

B.近视眼镜是凹透镜,它的作用是使像相对于晶状体向后移

C.远视眼镜是凹透镜,它的作用是使像相对于晶状体向前移

D.远视眼镜是凸透镜,它的作用是使像相对于晶状体向后移

【检标强化】

(1)通常的望远镜(或显微镜)可看作是由两个透镜组成,靠近眼睛的叫做________,靠近被观察物体的叫做__________.

(2)照相机的镜头相当于一个___________透镜,当镜头的焦距为40cm 时,被拍照的人到镜头的距离大于_________cm时,才能在胶片上成一个倒立、缩小的像.

(3)试在图中方框内填上适当的光学器件

四.布置作业:

一份练习.

第五章(物体的运动)

第一课时(长度和时间的测量)

一.教学目的:

1.知道长度的单位及其换算;

2.会用刻度尺测量物体的长度,记录数据并进行简单的

3.初步学会长度估计测量的方法;

4.了解误差的意义.

二.教学重点、难点:

1.刻度尺的使用;

2.长度测量的基本方法.

三.教学过程:

【预习检测】

1、准备一把刻度尺.看它有零刻度线吗?________.一次最多能测多长?_______.最小一格多大?_________.

2、在国际单位制中长度主单位是_________,测量长度的工具是____________。

3、你文具袋中的测量长度的工具是________,它的量程是_______,分度值是______ 。

4、估测你的课桌长______,宽_______,高________。你用什么方法比较它们的长短?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以问导学〗

长度的单位有哪些?长度的主单位是哪一个?长度各单位与主单位间的换算关系是?

1.上章复习

概念检查,作业讲解.

2.长度的测量

(1)单位:在国际单位制(SI)中,长度的单位是米(m),常用的还有千米(km)、分米(dm)、厘米(cm)、毫米(mm)、微米(μm)和纳米(nm).它们之间的换算为: 1km=103m 1dm=10-1m 1cm=10-2m

1mm=10-3m 1μm=10-6m 1nm=10-9m (2)测量工具:

我们中学中一般用刻度尺,其它还有游标卡尺、螺旋测微器、米尺等

(3)刻度尺的使用:

a.“认”认清刻度尺的零刻度线、量程和分度值;

b.“放”即尺要沿着所测直线,刻度部分贴近被测长度,某一刻度线应与被测长度的起始端对齐;

c.“看”即视线与尺面垂直;

d.“读”即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

e.“记”正确记录测量结果,测量结果由数字和单位组成.

(4)长度测量的一些方法:

a.累积法:适用于微小量的测量.方法:把若干相同的微小量“集合”起来,用测量工具测出它们的值,然后取其算术平均值为测量值;

b.取样法:适用于不便对研究对象的整体进行直接测量的场合.方法是先测出“样品”的长度,再根据比例将整体量算出来;

c.化曲为直法:适用于曲线长度的测量(还有滚轮法);

d.辅助工具法.

(5)误差

在正确测量的前提下,测量值与真实值之间的差异叫做误差.误差是由于测量工具本身不准确或读数时估读不准确而产生的,任何测量中的误差都是不可避免的,但可以减小的.

减小误差的方法:

a.选用更精确的测量工具;

b.改进测量方法;

c.多次测量求平均值.

3.时间的测量

(1)单位:在国际单位制(SI)中,时间的单位是秒(s),常用的还有分(min)、小时(h)、

天(d).

(2)测量工具:秒表

〖释疑演练〗

1、单位换算

(1)78.9km= dm= μm (2)100nm= mm= m

(3)0.4mm= m= nm (4)0.3m= cm= nm

(5)2.3×103m= mm= km

2、给下列数据补上合适的单位:

(1)一枝新铅笔的长度大约是0.175 (2)一本新华字典厚大约为3.5 。

(3)一枚壹角硬币厚度大约为 2.4 (4)一名中学生的高度约为16.6 .

3、用刻度尺测量时,尺的放置要,刻度尺刻度线被测量的物体,读数时视线要与刻度尺面,且估读到的下一位。

4、下图是某同学用刻度尺测物体的长度,他所用的刻度尺的分度值是,测量结果可记录为mm 或cm。

5、下列数据对同一长度的几次测量记录,其中错误的是:()A.7.62cm B.7.63cm C.7.36cm D.7. 61cm

7、用你手中的刻度尺测量课本的长为____________cm宽_________________cm。

【检标强化】

(1)物理课本内心一张纸的厚度约为7.5×10-2_________________.

(2)测量过程中__________是不可避免的,用拉伸了的皮尺测量物体的长度时,测量结果将_____________.(选偏大、偏小或不变)

(3)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零刻度线磨损的刻度尺测不出物体的长度.

B.测量时选用的刻度尺最小刻度越小越好.

C.不遵守测量仪器的使用规则会出现错误.

D.多次测量取平均值可消灭误差.

(4)用有毫米刻度的直尺先后四次测量同一圆柱体的高,各次测得的数值分别为

h

1= 1.133×102毫米,h

2

=1.131×102毫米,h

3

=1.132×102毫米,h

4

1.134×102

毫米,则()A.四次测量的平均值是 1.1325×102毫米.

B.四次测量的平均值是 1.132×102毫米.

C.四次测量中h最准确.

D.四次测量的平均值更接近真实值.

(5)用刻度尺测量一根竹竿的长度,所得的结果是 5.892米,这把刻度尺的最小刻

()A.毫米B.厘米C.分米D.米

(6)如图中 a 、b 是测量某圆柱体周长所用的纸条上被大头针戮的两点,该圆柱体周长____________厘米,此刻度尺的最小刻度是__________,此测量结果中的估计数字是____________,有效数字有____________位.

(7)给你一段细铜丝、刻度尺、铅笔,你怎样测出细铜丝的直径?

四.布置作业

一份练习.

第二课时(速度匀速直线运动)

一.教学目的:

1.理解速度的概念,能用速度描述物体的运动,了解常见物体运动的速度,测量速度的一些方法,能用速度公式进行简单计算;

2.认识匀速直线运动及其规律,了解变速直线运动定义及其判断方法;

3.能用(平均)速度公式进行简单计算.

二.教学重点、难点:

1.速度的理解及其计算;

2.理解匀速直线运动及其判断;

3.平均速度的计算;

三.教学过程:

【预习检测】

1、你知道在日常生活中是如何比较物体的运动快慢?写出你的方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

2、速度是描述的物理量,大小等于。

3、速度的公式是。〖以问导学〗你还知道其他速度的单位吗?

1.上节复习

概念检查,作业讲解.

2.速度:

(1)物理意义:表示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

(2)定义:物体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

(3)计算公式:v=(v表示速度,s表示路程,t表示时间),单位为m/s(SI),常用

单位还有cm/s、km/h.

(4)速度的测量:

a.直接测量:利用仪表直接测量,如汽车速度表、雷达测速仪等;

b.间接测量:原理是v=,实验器材是刻度尺、秒表,测量的物理量是路程、时

间.

(5)速度的计算

a.要写出所依据的公式;

b.应该统一单位;

c.将已知条件代入公式时,既要代数值,又要代单位

(6)速度的单位换算:

进行速度的单位换算时,应明确变换前后所用路程、时间的单位之间关

例:1m/s===3.6km/h

3.匀速直线运动

(1)匀速直线运动:

直线运动可分为匀速直线运动和变速直线运动.在任一时刻速度都保持不变的

直线运动叫做匀速直线运动.

(2)匀速直线运动的图象:

(3)平均速度

做变速运动的物体,运动的快慢是不断变化的,为粗略地表示变速运动

的物体的运动快慢,引入平均速度概念,其公式是v=.它虽与匀速直线运动的

公式一样,但其物理意义不一样.匀速直线运动的速度可以表示物体在运动中

任何一段路程或任何一段时间内,任一时刻的运动快慢,它不是由路程长短或时间多少来决定,即速度不变.而变速运动的平均速度,则只能表示物体所经过的那段路程的大体快慢情况,而不能反映某一时刻的运动情况,选取的时间或路程不同,平均速度一般不同.因此求出的平均速度必须注明是哪一段路程或

哪一段时间的平均速度.

〖释疑演练〗

1、单位换算:

15m/s= km/h

144km/h= m/s

60m/min= km/h

3km/min= m/s

2、在日常生活中比较物体运动的快慢方法有两种,下图中:

甲图表明:

乙图表明:

3、下列物体的速度,哪一个最接近1.4m/s?()

A.小汽车行驶

B.人行走

C.飞机飞行

D.乌龟爬行

4、3个同学同时登一座山,他们的速度为:甲是 3.5km/h,乙是1m/s,丙是63m/min,则谁最先登上山顶()

A.甲 B.乙 C.丙

D.同时到达

5、作匀速直线运动运动的两物体,它们的运动时间之比为1:4,运动路程之比为3:1,那么它们的速度之比为()

A.3:4 B.4:3 C.12:1 D.1:12

6、在机场高速公路入口处有一标志牌,如下图所示,在不违反交通规则的前提下,汽车至少行驶多少分钟才能到达机场?

【检标强化】

(1)甲、乙、丙三个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速度大小分别为63m/min、1m/s、3.5km/h,其中速度最大的是______________.

(2)一列长200m的队伍做匀速直线运动,整列队伍通过1.8km长的大桥所用时间是30min,求这列队伍的速度是多少?

(3)怎样测量一盘蚊香的燃烧速度?

(4)某物体从A点运动到B点,平均速度是5m/s,如果运动过程中最后1/3路程的平均速度是前2/3路程的平均速度的1/3,那么物体在这两段路程的平均速度分别是多少?

(5)某物体从A点运动到B点,前一半时间内的平均速度是v

,后一半时间内

1

的平均速度是v

,则整个过程中物体的平均速度是多少?

2

(6)上题中的“一半时间”改为“一半路程”,则结果又是多少?

四.布置作业

一份练习.

第三课时(世界是运动的)

一.教学目的

1.知道机械运动;

2.知道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3.理解动能的定义和影响动能大小的因素;

二.教学重点、难点:

1.知道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及参照物的概念;

2.理解动能的定义和影响动能大小的因素.

三.教学过程:

【预习检测】

1、是机械运动,是参照物;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是动能。

2、选择不同的参照物研究同一物体的运动,结论往往是的;这就是“运动”和“静止”的性。

3、行驶的汽车上,你发现车厢里的人是静止的,而路边的人认为他们是运动的。请你解释这个现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

4、二战期间,有一位法国飞行员驾驶飞机在高空飞行时,发现旁边有一只“小昆虫”,他顺手抓来一看,竟然是一颗子弹,请你想一想发现这件怪事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

〖以问导学〗

(一)议一议,书图5-37中小明和小华谁说得对?如何判断物体是运动的还是静止的?

1.一个物体相对于参照物的位置的改变叫机械运动,简称运动。如果一个物体相对于参照物的位置不变,我们就说这个物体是静止的。

2.判断物体是否运动的一般步骤:首先选取参照物,然后看被研究的物体相对于参照物的位置是否改变。

1.上节复习

概念检查,作业讲解.

2.机械运动

(1)定义:物理学中,把一个物体相对于另一个物体的位置的改变叫做机械运动,简

称运动.

(2)参照物:在研究机械运动时,被选作标准的物体,称为参照物,参照物也就是我们假想出不动的物体.

(3)静止:如果一个物体相对于参照物的位置不变,我们就说这个物体是静止的.

(4)怎样判断物体是运动的还是静止的?

要判断一个物体是否运动,可按以下步骤进行:

a.首先,确定研究对象------被研究的物体;

b.然后,按照题意选定一个参照物;

c.最后,你就把自己放在这个参照物上去看被研究的物体,从而得出物体的运动情况.

3.动能

(1)定义:

物体由于运动而具有的能,称之为动能.

(2)影响动能大小的因素:

影响动能大小的因素是物体的质量、物体的速度.物体的质量越大,速度

越大,物体的动能越大.

〖释疑演练〗

1、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

A.物体的运动和静止都是绝对的

B.只能选静止不动的物体作为参照物

C.宇宙中除机械运动外,再也没有其他形式的运动

D.选择不同参照物,同一物体在同一时刻可能是运动的也可能是静止2、在新型飞机研制中,将飞机放在风洞中固定不动,让模拟气流迎面吹来,便可模拟空中飞行情况。此时飞行员感觉飞机在飞行,则他所选的参照物是 ( )

A.飞机 B.模拟气流 C.地面 D.他本人

3、在放学回家的路上小王和小刚并肩行走,以为参照物,小王是静止的。

4、歌词:“小小竹排江中游,巍巍青山两岸走”中的“游”和“走”的参照物分别是

5、下列各类现象与相对静止无关的是()

(1)跑着给长跑运动员递饮料(2)彩云追月(3)太阳从西边落下(4)如影随形(5)空中加油

A. (1)(2)(3)

B. (2)(3)(4)

C. (1)(4)(5)

D. (2)(3)

【检标强化】

1、关于运动和静止,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A.对于同一物体,我们可以说它是运动的,也可说它是静止的

B.说物体是静止,就是说该物体相对于参照物的位置没有变化

C.说地球是运动的,那么所选参照物可以是地球上不动的物体

D.平常所说的运动和静止都是相对于参照物而言的,相对于不同的参

照物判断的结果可能是不同的

2、航天飞机在太空宇宙空间站对接时,两者在空中飞行的速度大小和方向必须

此时两物体间彼此处于相对状态。

3、电影《泰坦尼克号》中有旁白:“冰山迎面压了过来”、“泰坦尼克号终于撞上了冰山”,前一句描写是以参照物来研究的运动情况,后一句是以

为参照物来研究的运动情况。

4、小红在商场乘自动扶梯上楼时,她相对于扶梯是,相对于扶梯的踏板是

(填“静止”或“运动”)

5、李白在《望天门山》中写道:“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这两句诗中写

“青山”与“孤帆”运动选择的参照物分别是:()

A. 帆船河岸 B河岸帆船 C. 青山太阳 D. 青山划船的人

6、甲乙两人各乘一台升降机,甲看见楼房在匀速上升,乙也在匀速上升,乙看见楼房在匀速上升,甲在匀速下降,则他们相当于地面()

A. 甲上升,乙下降

B. 甲下降,乙上升

C. 甲乙都下降,但甲比乙慢 D甲乙都下降,且甲比乙快

7、一人骑自行车由东向西行驶,这里有辆汽车从他后面向西疾驶而过,若以这辆车为参照物,此人()

A.向东运动B.向西运动C.不运动D.运动方向无法判断

8、电视直播足球赛时,我们常常感觉到运动员跑得很快,但实际上他们始终处于电视机屏幕上,这是为什么?

9、 (1)若一个跳伞人以飞机上跳下来.以人为参照物,飞机是向上运动的,则以地为参照物,飞机是怎样运动的?

(2)无风天,甲船上的人感到有南风吹来,这表明甲船正在_____________运动,乙船上的人感到吹西北风,则乙船正在向____________运动.

(3)如图所示,问甲、乙两船运动情况,说明理由.

(4)骑车的人感到顺风、无风、逆风,这些现象中车速、风速间存在什么关系?

四,布置作业:

一份练习.

教科版八年级物理上册教案全集

八年级上册物理教案 第一章走进实验室 第1节:学习科学探究 一、教学目标要求 1. 认识到测量是实验探究的重要环节。知道科学探究的一般步骤,了解安排这些步骤的原因。 2.观察一些典型的物理现象,初步了解观察的科学方法。通过观察常用实验仪器,认识到测量工 具对探究式学习的重要性。 3. 激发学生初步的探究意识和对探究的渴望,培养学生对科学的求知欲望。让学生认识到物理与 生活的密切联系,使学生乐于探索自然现象和日常生活中的物理缘由。 二、重点与难点 重点是让学生对科学探究活动形成一个概貌性的认识,提高学生对物理的兴趣。 难点在于培养学生从生活中寻找物理现象,探索物理规律的意识。认识“家庭实验室”的重要性。 三、教学过程 (1)参观实验室 ①要求学生明确走进实验室有两大任务:观察奇妙的物理现象和了解实验室的仪器、设施。 ②在实验室,还应引导学生参观实验室的各种仪器、设施,特别是要认识各种常用的测量仪器,为 今后学习实验探究做准备。对这些仪器可以观看使学生感受物理实验的氛围,消除对仪器的神秘感。 (2)认识科学探究的基本要素 教师讲故事: 某个星期天,伽利略在比萨大教堂惊奇地发现,房顶上挂着的吊灯因为风吹而不停地有节奏地摆动。 他想,脉搏的跳动是有规律的,可用来计时。于是他一面按着脉搏,一面注视着灯的摆动。不错,灯每往返摆动一次的时间基本相同。这使他又产生了一个疑问;假如吊灯受到强风吹动,摆得高了一些,它每次摆动的时间还是一样吗? 伽利略把铁块固定在绳的一端挂起来,再把铁块拉到不同高度让它开始摆动,仍用脉搏细心地测定摆动的时间。结果表明每次摆动的时间仍然相同。这个实验结果证明他的想法是正确的,即“不论摆动的幅度大些还是小些,完成一次摆动的时间是一样的”。这就是物理学中摆的等时性原理。 后来,人们对摆动继续深入研究,不仅进一步发现了摆的周期与摆长间的数学关系,并据此发明了钟表。 然后请学生们一起讨论,回答下面几个问题。 伽利略通过观察,发现了什么值得注意的现象?伽利略怎样提出问题?并做出什么猜想?伽利略怎样证实了自己的猜想?科学家对摆动规律的探究经历了怎样的过程? (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 (3)学习建立家庭实验室。 简单地介绍如何利用周围的事物建立实验室 使学生认识到,学习物理,不仅需要动脑,还需要动手;物理学不仅有用, 四、教育学生遵守实验室守则 一、中小学实验教室是开展实验教学、实验研究及课外科技实验活动的专职场所,不得用于与实验教学无关的活动,不得堆放公、私杂物。 二、中小学实验教室要配备足够有效的灭火器材,并制定和落实安全防范措施。 三、中小学生必须熟悉实验教室的安全规则,并要严格遵守实验教室的纪律。 四、中小学实验教室要经常保持清洁整齐,及时通风换气,排除有害气体以及实验时产生的废液。 五、未经任课教师或实验教师允许,任何人不得动用仪器、药品及其它实验材料,不得擅自拆卸仪器、设备,实验教室的公共财产不得带出室外。 六、实验前,学生应按教师的要求,检查仪器、药品及有关实验材料是否齐全和完好,如有缺损,及时报告。未经任课教师或实验教师批准,不得进行实验。 七、实验时,学生要注意人身安全,要爱护仪器设备,要节约药品、水、电等实验材料。

苏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教案全册

引言 一.教学目的: 1.了解各种有趣物理现象; 2.知道物理实验是物理研究的基本方法; 3.了解科技探究的一般过程; 4.能对某一物理现象按常规步骤进行探究. 二.教学重点、难点: 1.培养学生仔细观察的能力、提出问题的能力,使学生产生对物理学的兴趣; 2.知道什么是物理学,知道科学探究的环节和方法. 三.教学过程: 1.新课引入 同学们好!从现在起,我们要学习一门新的课程———物理学。物理是一门非常有趣、非常有用的自然科学。可以这么说,我们身边处处有物理。希望大家喜欢物理,去观察、实验、思考。 2.新课讲授 (1).在自然与生活中的物理现象 现象一:天公“发怒”是怎么回事?雷雨过后为什么经常会出现彩虹? 现象二:海市蜃楼的形成;

现象三:冬天晚上睡觉时,脱毛线衣会看到电火花,它从哪儿来的? (2).一些有趣的实验 实验一:一密封的灯罩中有一长一短两支点燃的蜡烛,哪一支先熄灭?(教材图0-1) 实验二:透过盛水的玻璃杯看书本上的字;(教材图0-3) 实验三:将一个生鸡蛋放进盛有清水的杯中,然后逐渐向水里加盐并使其溶解,会看到鸡蛋浮起来了. (3).科学探究 阅读教材,发现科学探究的步骤是: 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制定计划与设计实验进行实验与收集证 据分析与论证评估交流与合作 在科学探究中,大家要学会问,学会猜,学会做,学会想,学会合作。 (4).物理学的概念 物理学(Physics)是研究自然界的物质结构、物体间的相互作用和物体运动最一般规律的自然科. 3.小结

物理是一门非常有趣、非常有用的自然科学。希望大家喜欢物理,去认真地观察、实验、思考. 四.布置作业 1.阅读课文 2.什么是物理学?科学探究的环节是什么?谈谈对初中物理的想法。 第一章声现象 第一课时 (声音是什么) 一.教学目的 1.知道声音是由物体振动发生的,知道声音传播需要介质; 2.初步了解声音是以波的形式传播的,声波具有能量; 3.通过实验探究,初步认识声音产生和传播的条件. 二.教学重点、难点 探究声音的产生和传播的条件 三.教学过程 1.上节复习 随机检查概念; 2.导入新课

教科版八年级上册物理教案(全)

第一章走进实验室 第1 节:走进实验室:学习科学探究 一、教学目标要求 1.认识到测量是实验探究的重要环节。知道科学探究的一般步骤,了解安排这些步骤的原因。 2.观察一些典型的物理现象,初步了解观察的科学方法。通过观察常用实 验仪器,认识到测量工具对探究式学习的重要性。 3.激发学生初步的探究意识和对探究的渴望,培养学生对科学的求知欲望。让学生认识到物理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使学生乐于探索自然现象和日常生活中的物理缘由。 二、重点与难点重点是让学生对科学探究活动形成一个概貌性的认识,提高学生对物理的兴趣。 难点在于培养学生从生活中寻找物理现象,探索物理规律的意识。认识“家庭实验室”的重要性。 三、教学过程 (1)参观实验室 ①要求学生明确走进实验室有两大任务:观察奇妙的物理现象和了解实验室的仪器、设施。 ②在实验室,还应引导学生参观实验室的各种仪器、设施,特别是要认识各种常用的测量仪器,为今后学习实验探究做准备。对这些仪器可以观看使学生感受物理实验的氛围,消除对仪器的神秘感。

(2)认识科学探究的基本要素 教师讲故事: 某个星期天,伽利略在比萨大教堂惊奇地发现,房顶上挂着的吊灯因为风吹而不停地有节奏地摆动。他想,脉搏的跳动是有规律的,可用来计时。于是他一面按着脉搏,一面注视着灯的摆动。不错,灯每往返摆动一次的时间基本相同。这使他又产生了一个疑问;假如吊灯受到强风吹动,摆得高了一些,它每次摆动的时间还是一样吗? 伽利略把铁块固定在绳的一端挂起来,再把铁块拉到不同高度让它开始摆动,仍用脉搏细心地测定摆动的时间。结果表明每次摆动的时间仍然相同。这个实验结果证明他的想法是正确的,即“不论摆动的幅度大些还是小些,完成一次摆动的时间是一样的”。这就是物理学中摆的等时性原理。 后来,人们对摆动继续深入研究,不仅进一步发现了摆的周期与摆长间的数学关系,并据此发明了钟表。 然后请学生们一起讨论,回答下面几个问题。伽利略通过观察,发现了什么值得注意的现象?伽利略怎样提出问题?并做出什么猜想?伽利略怎样证实了自己的猜想?科学家对摆动规律的探究经历了怎样的过程? (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 (3 )学习建立家庭实验室。 简单地介绍如何利用周围的事物建立实验室使学生认识到,学习物理,不仅需要动脑,还需要动手;物理学不仅有用, 四、教育学生遵守实验室守则 一、中小学实验教室是开展实验教学、实验研究及课外科技实验活动的专职 场所,不得用于与实验教学无关的活动,不得堆放公、私杂物。

初中物理最新-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一章教案[人教版] 精品

第一章 第一节走进物理世界大门 一、教学目标要求 1.知道基础物理由力学、热学、声学、光学、电学等。初步了解物质世界有宏观、微观、宇观三个层次。 2.经历阅读、思考、讨论,并动手做一系列简易的实验过程,初步体会学习物理与其他学科的不同方法。 3.对物质世界产生神秘感,对物理学产生浓厚的兴趣和探索的欲望,初步认识“没有物理学就没有现代文明”的道理。 二、重点与难点 本节重点是让学生了解物理学的三大社会功能。难点是使学生体会到物理学在素质教育中的特殊性。 三、教学过程 1.情景创设 让学生自己阅读课文. 2.讨论交流与实验设计 教师再围绕什么是物理学,物理学的研究对象是什么这些问题,广泛应用生活中的器材开展实验: (1)要求每个学生用纸片和橡皮做落体运动实验。 (2)学生用双手摩擦,或用手来回与铅笔摩擦,感受机械能变成热能的过程。 (3)摩擦带电实验。 (4)利用教室中的电器,演示电的现象等。 通过上述身边实验,引出物理学中力、热、声、光、电的不同内容。并为引出物理学广泛研究领域作准备。 3.介绍宇观世界、微观世界及其基本观测方法。 结合教材中的教材上图1-1-1、图1-1-2、图1-1-3及图1-1-4进行介绍,主要着眼于说明物理学的研究范围:力学、热学、电磁学、光学、原子学。说明:宇观世界的观测需要望远镜与探测器,而微观世界的观测与研究使用各种显微镜、粒子加速器即可。教师也可以针对哈勃太空望远镜、“勇气号”火星探测器等一些较为新奇的内容略作展开。 4.用图片、资料、多媒体,联系学生身边的事实以及家居生活的现代化设备,让学生谈谈对“物理学是改变世界的科学”这一论断的初步认识。 5.介绍一些科学家的事迹 6.作业: 1.回家与爸爸妈妈一起看物理书,讨论什么是物理学?讨论发生在家里的物理现象和物理学对社会进步的主要作用。 2.写一篇对物理学的初步认识的小论文。 3.做一些小实验 ①静电小实验 ②三原色陀螺

新人教版初二物理八年级上册教案全部完整版

马店小学霸教育培训学校 八年级上学期物理备课2017人教版

科学之旅 ●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 1.学生认识物理是有趣的、有用的。对物理研究及 物理应用有初步印象,激发学生的学习兴 趣。 2.步了解学好物理应注意的事情。 二、能力目标:1.过观察和实验,学习初步的探究问题的方法。 2.过本节课的学习,培养初步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 三、德育目标:1.发学生对物理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热爱科学的精 神,发现科学实验带来的乐趣。 2.共同完成的观察及实验中,学会和同伴的协作和配合。 ●教学重点:通过观察、讨论、实验,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和愿望。 ●教学难点:能从看到的现象中提出问题。 ●教学方法:讨论法、实验法、观察法。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教师自我介绍 二、引入 [师] 从这个学期开始我们学习一门新课——物理。请同学们观看漂亮的章首图,然后听一位同学带感情地朗读配文。 三、进行新课 [师] 科学之旅的第一站,先请同学们观看几个有趣的实验。 [演示] 课本图0.1-1实验[演示] 课本图0.1-2实验。 教师边演示,边引导学生观察分析实验现象。 教师再演示书本的几个[想想做做] 1.放大镜看自己的手指纹:是放大的;再用放大镜看窗外的物体:是缩小的。 2.乓球会落下吗? [师] 以上的这些实验有趣吗? [板书] 物理是有趣的 [板书] 物理学的研究范围:声、光、热、电、力等现象[师] 这些现象不仅有趣且都包含一定的科学道理,以后的学习中我们会逐渐弄清楚其中的奥秘。 物理学不仅有趣,而且非常有用: [板书] 怎样学习物理。

[板书] (1)勤于观察、勤于动手 [板书] (2)勤于思考、重在理解 [板书] (3)联系实际,联系社会 四、小结 物理学是有趣的,有用的。学习物理要用自己的眼睛仔细观察周围的生活,从中发现问题、提出假设、大胆猜想、善于动手、勇于实践,才能最终发现事物的发展规律,才能在“真理的大海”中勇往直前。 五、布置作业(略) 六、板书设计 §1—1长度和 时间的测量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会使用适当的工具测量时间和长度 ●知道测量有误差,误差和错误有区别 2.过程与方法 ●体验通过日常经验或自然现象粗略估计时间和长度的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认识计量时间和长度的工具及其发展变化的过程,培养对科学技术的热爱 教学重难点 1.重点:使用适当工具测量时间和长度 2.难点:误差的产生。误差与错误的区别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复习:速度的计算公式是怎样的?要计算速度必须知道什么量?怎样利用公路上的里程碑大致测出汽车的速度? 通过学生的讨论得出要测出相应的时间。 (二)讲授新课 1.时间的测量 让学生讨论各种测量时间的工具和方法。学生说出多种方法和用具。鼓励学生用科学的眼光认识周围的事物。 ①时间的单位:秒(s)、分(min)、时(h) ②学生活动:练习使用停表的方法;利用停表测量自己一分钟内脉搏跳动的次数,

八年级物理上册全册教案[人教版]

第一节走进物理世界大门 一、教学目标要求 1.知道基础物理由力学、热学、声学、光学、电学等。初步了解物质世界有宏观、微观、宇观三个层次。 2.经历阅读、思考、讨论,并动手做一系列简易的实验过程,初步体会学习物理与其他学科的不同方法。 3. 对物质世界产生神秘感,对物理学产生浓厚的兴趣和探索的欲望,初步认识?没有物理学就没有现代文明?的道理。 二、重点与难点 本节重点是让学生了解物理学的三大社会功能。难点是使学生体会到物理学在素质教育中的特殊性。 三、教学过程 1.情景创设 让学生自己阅读课文. 2.讨论交流与实验设计 教师再围绕什么是物理学,物理学的研究对象是什么这些问题,广泛应用生活中的器材开展实验:

(1)要求每个学生用纸片和橡皮做落体运动实验。 (2)学生用双手摩擦,或用手来回与铅笔摩擦,感受机械能变成热能的过程。 (3)摩擦带电实验。 (4)利用教室中的电器,演示电的现象等。 通过上述身边实验,引出物理学中力、热、声、光、电的不同内容。并为引出物理学广泛研究领域作准备。 3.介绍宇观世界、微观世界及其基本观测方法。 结合教材中的教材上图1-1-1、图1-1-2、图1-1-3及图1-1-4进行介绍,主要着眼于说明物理学的研究范围:力学、热学、电磁学、光学、原子学。说明:宇观世界的观测需要望远镜与探测器,而微观世界的观测与研究使用各种显微镜、粒子加速器即可。教师也可以针对哈勃太空望远镜、?勇气号?火星探测器等一些较为新奇的内容略作展开。 4.用图片、资料、多媒体,联系学生身边的事实以及家居生活的现代化设备,让学生谈谈对?物理学是改变世界的科学?这一论断的初步认识。 5.介绍一些科学家的事迹 6.作业:

2018年最新人教版初中物理八年级物理上册全套精品教案(完整版)

2018年最新人教版初中物理八年级物理 上册全套精品教案 科学之旅 ●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学生认识物理是有趣的、有用的。对物理研究及物理应用有初步印象,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2.步了解学好物理应注意的事情。 二、能力目标: 1.过观察和实验,学习初步的探究问题的方法。2.过本节课的学习,培养初步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 三、德育目标: 1.发学生对物理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热爱科学的精神,发现科学实验带来的乐趣。2.共同完成的观察及实验中,学会和同伴的协作和配合。 ●教学重点:通过观察、讨论、实验,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和愿望。 ●教学难点:能从看到的现象中提出问题。 ●教学方法:讨论法、实验法、观察法。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教师自我介绍 二、引入 [师] 从这个学期开始我们学习一门新课——物理。请同学们观看漂亮的章首图,然后听一位同学带感情地朗读配文。 三、进行新课 [师] 科学之旅的第一站,先请同学们观看几个有趣的实验。 [演示] 课本图0.1-1实验 [演示] 课本图0.1-2实验。 教师边演示,边引导学生观察分析实验现象。 教师再演示书本的几个 [想想做做] 1.放大镜看自己的手指纹:是放大的;再用放大镜看窗外的物体:是缩小的。 2.乓球会落下吗? [师] 以上的这些实验有趣吗?

[板书] 物理是有趣的 [板书] 物理学的研究范围:声、光、热、电、力等现象 [师] 这些现象不仅有趣且都包含一定的科学道理,以后的学习中我们会逐渐弄清楚其中的奥秘。 物理学不仅有趣,而且非常有用: [板书] 怎样学习物理。 [板书] (1)勤于观察、勤于动手 [板书] (2)勤于思考、重在理解 [板书] (3)联系实际,联系社会 四、小结 物理学是有趣的,有用的。学习物理要用自己的眼睛仔细观察周围的生活,从中发现问题、提出假设、大胆猜想、善于动手、勇于实践,才能最终发现事物的发展规律,才能在“真理的大海”中勇往直前。 五、布置作业(略) 六、板书设计

新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电子教案

武威第十九中学集体备课教学设计 (2012 ---- 2013 学年度第一学期) 学校武威第十九中学 科目物理 年级八年级 教师杨开和 2012-2013学年度第一学期八年级物理教学进度表 科物理教学 2.4.6.8 教科书名称及册数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上8月27日每周 2 总授课节数 32 考试次 4 周时间预定进度备注起讫 1 8月27日8月31长度和时间的测量 2 9月3日9月7日运动的描述运动的快慢 3 9月10日9月14测量平均速度本章复习测试

4 9月17日9月21声音的产生和传播 5 9月24日9月28声音的特性声的利用 6 10月1日10月5国庆放假 7 10月8日10月12噪声的危害和控制本章复习测试 8 10月15日10月19温度熔化和凝固 9 10月22日10月26汽化和液化升华和凝华本章复习 10 10月29日11月2期中考试试卷分析、 11 11月5日11月9光的直线传播光的反射 12 11月12日11月16平面镜成像光的折射 13 11月19日11月23光的色散本章复习测试 14 11月26日11月30透镜生活中的透镜 15 12月3日12月7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眼睛与眼镜 16 12月10日12月14望远镜与显微镜本章复习测试 17 12月17日12月21质量密度 18 12月24日12月28质量的测量密度与社会生活 19 12月31日1月4日期终复习 20 1月7日1月11期终考试质量分析 武威第十九中学2012-2013学年度第一学期八年级物理 学年度教学目的 教育教养

本学年旨在启蒙教育的基础之上进一提高学生发生问题、分析问题并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加强对学生实验操作能力的培养,拓展学生思维,并能用物理的、科学的方法解释实际生活中一些有关的物理现象。 1.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让学生愉快度过每一个课堂四十五分钟,培养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创新精神,结合物理教学对学生进行辨证唯物主义教育、爱国主义教育和品德教育。 2.每一位学生能将教材中的所有实验进行熟练地操作,使他们基本上具有一般物理知识的操作能力;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实验能力,初步的分析、概括能力和应用物理知识解决简单问题的能力。 3.学生能运用所学物理知识解决生活中一些常见的物理现象:比如:雨、雪、 在教学过程中要帮助学生自己进行知识模地的构建,而不是去复制知识,学生自己在学习过程中发现问题才是至关重要的。保护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教学中体现“以学生为本”。在课堂教学中要有意识地教给学生“怎样发现问题”、“怎样提出问题”、“怎样研究问题”、“怎样分析问题”、“怎样反思”、“怎样交流”等等。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而教师则变成学习的组织者和引导者。 由于初三的内容相对初二来说较难,因此,在教学中就更要突出“三基”的训练,要狠抓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方法。要在基础知识的训练基础上,进行基本技能的训练,进行基本方法的渗透。 对基本技能的训练要贯穿于整个物理教学的全过程,要针对不同的学生进行不同的训练,同时要帮助学生总结物理学的基本研究方法,如:“控制变量法”、

教科版八年级物理上册教案全册

教科版八年级物理上册教案全册 第一节走进物理世界大门 一、教学目标要求 1.知道基础物理由力学、热学、声学、光学、电学等。初步了解物质世界有宏观、微观、宇观三个层次。 2.经历阅读、思考、讨论,并动手做一系列简易的实验过程,初步体会学习物理与其他学科的不同方法。 3.对物质世界产生神秘感,对物理学产生浓厚的兴趣和探索的欲望,初步认识“没有物理学就没有现代文明”的道理。 二、重点与难点 本节重点是让学生了解物理学的三大社会功能。难点是使学生体会到物理学在素质教育中的特殊性。 三、教学过程 1.情景创设 让学生自己阅读课文. 2.讨论交流与实验设计 教师再围绕什么是物理学,物理学的研究对象是什么这些问题,广泛应用生活中的器材开展实验: (1)要求每个学生用纸片和橡皮做落体运动实验。 (2)学生用双手摩擦,或用手来回与铅笔摩擦,感受机械能变成热能的过程。 (3)摩擦带电实验。 (4)利用教室中的电器,演示电的现象等。 通过上述身边实验,引出物理学中力、热、声、光、电的不同内容。并为引出物理学广泛研究领域作准备。 3.介绍宇观世界、微观世界及其基本观测方法。 结合教材中的教材上图1-1-1、图1-1-2、图1-1-3及图1-1-4进行介绍,主要着眼于说明物理学的研究范围:力学、热学、电磁学、光学、原子学。说明:宇观世界的观测需要望远镜与探测器,而微观世界的观测与研究使用各种显微镜、粒子加速器即可。教师也可以针对哈勃太空望远镜、“勇气号”火星探测器等一些较为新奇的内容略作展开。 4.用图片、资料、多媒体,联系学生身边的事实以及家居生活的现代化设备,让学生谈谈对“物理学是改变世界的科学”这一论断的初步认识。 5.介绍一些科学家的事迹 6.作业: 1.回家与爸爸妈妈一起看物理书,讨论什么是物理学?讨论发生在家里的物理现象和物理学对社会进步的主要作用。 2.写一篇对物理学的初步认识的小论文。 3.做一些小实验 ①静电小实验 ②三原色陀螺

初二物理上学期全套教案

目录 第1讲:机械运动1 (5) 第2讲:机械运动2 (9) 第3讲:声现象 (11) 第4讲:物态变化1 (21) 第5讲:物态变化2 (26) 第6讲:光现象1 (33) 第7讲:光现象2 (39) 第8讲:透镜及生活中的透镜 (45) 第9讲:凸透镜成像规律 (51) 第10讲:眼睛和眼镜及显微镜和望远镜 (56) 第11讲:质量和密度 (61) 第12讲:密度的测量及应用 (64)

第1讲机械运动1 一、【教学要求、目标】 1、会使用适当的工具测量长度和时间。 2、知道物体的运动和静止是相对的。 3、能用速度公式进行简单计算。 二、【教学重点、难点】 1、知道参考物的概念,知道物体的运动和静止是相对的。 2、能用实例解释机械运动及其相对性。 三、【课堂精讲】 知识点1:长度的测量 1、测量工具:刻度尺 2、长度单位:国际---米用字母m表示 常用:千米(km)、分米(dm) 厘米(cm)、毫米(mm) 微米(m)、纳米(nm) 换算:省略 3、一般常识: 4、刻度尺读数 使用刻度尺前要“三观察”:零刻度线、量程和分度值;使用刻度尺时要注意“选、放、看、读、记”五点方法: ①选择适当量程的刻度尺; ②放置刻度尺要沿着被测物体,(a零刻度线与被测物边缘对齐b刻度尺与被测物体平行c对于厚刻度尺应使刻度线贴近被测物)不利用磨损的零刻度线; ③观察示数时视线要与尺面垂直;

④在精确测量时,要估读到最小分度值的下一位; ⑤记录的测量结果由数字和单位组成。 课堂练习 1.一名粗心的学生在测量过程中忘了写单位,请你选用单位填在横线上 (1)一位同学的身高175 (2)一本物理书长2.67 (3)一元硬币的直径18.0 (4)万里长城全长约6700 (5)牛郎星和织女星相距约16__________。 2、下列关于误差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多次测量取平均值可以减小误差B.误差就是测量中产生的错误 C.只要认真测量,就可以避免误差D.选用精密的测量仪器可以消除误差 3.下列图中,关于刻度尺使用方法正确的是() A.B.C.D. 4.2015年,我国科学工作者对珠穆朗玛峰的高度进行了测量,结果是8844.43m.数据表明,这次测量所用仪器的精度(最小分度值)是() A.1m B.1dm C.1cm D.1mm 5.要测量一枚硬币的直径,正确的是() 知识点2:时间的测量 1、实验室常用测量工具:停表(秒表) 2.时间单位: 国际:秒符号:s 常用:小时符号:h 分符号:min

新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同学们》优质课教案_12

科学之旅(序言) 学习目标:1、了解什么是物理? 2、激发学习物理的兴趣。 3、探讨学习物理的方法。 重、难点:如何激发学生探索物理的兴趣,怎样学好物理。 关键:能否利用实验、现象激发学生思维。 情感目标:通过了解我国的尖端科技,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和民族自豪感 教学时数:1课时 教学器材:电脑、透镜、实验鼓、水槽等。 教材分析:1、本节是第一堂物理课,目的主要是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以及探讨学习物理的方法,并没有具体的物理教学内容,所以可以充 分利用实验、现象、录像等去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可不加解 释,让学生带着好奇心去探索物理。 2、围绕“探索”进行学习,让学生去观察讨论有关身边的物理现象 等,并小结出物理的学习方法。 教学过程: 一、导入语:(衔接式、启发式) 1、海边拾贝导入物理学! 二、关于“有趣有用的物理”的引导性学习: 1、物理学研究的内容是什么? 声、光、热、电、力现象。 2、教师演示实验: (1)、“浮在水槽中的乒乓球”“悬浮在水槽中的小瓶子”实验; 指导:我们将在力学综合内容中学习。并引出图片4、5。 (2)、“手按着嗓子说——我爱我的祖国”“鼓面上跳动的乒乓球”实验; 将在第一章学习到:声音是怎么产生的? 3、想想做做学生趣味实验; 学生实验观察“放大镜只能放大物体吗?”。

我们将在“色彩斑斓的光现象”第三章中学到。 4、物理是有用的: (1)电是怎么产生的?如何保存? (2)天空为什么是蓝色的? (3)苹果为什么会掉下,月亮、星星和人造卫星为什么不会掉下? (牛顿的猜想性实验—三个宇宙速度) 三、怎样学习物理: 既然物理这么有趣,又这么有用。那么我们如何学好物理呢? 1、勤于观察,勤于动手; 物理学是一门以观察、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很多物理知识都是通过认真的观察,多次的实验,然后经过认真的思索而总结出来的。 (讲一个“糖醋液”的故事) 比如:①图0.1—7中变速自行车变速时的作用? (《简单的机械》一章中我们会学到。 ②冰棒冒出的“白气”是什么东西。向上还是向下? ③鸡蛋在淡水中会下沉吗?在盐水中呢? ④气球为什么能把“开水烫过的杯子“吸住? (“开水烫过的空矿泉水瓶”为什么会变瘪?) 2、勤于思考,重在理解: 多动脑子,凡事多问个“为什么?”用怀疑的眼光看待各种现象,还要在细心、安全的情况下,大胆探究我们不知道的物理规律。 3、联系实际,联系社会; “从实际中来,到实际中去”:学习物理的目的就是为了应用物理为 人类造福的。 四、STS:伽利略的“摆的等时性原理” 观察—疑问—猜想—证实。 五、小结: “科学之旅”—就是人类永无止境的探究历程。 六、作业: 1、课外做书中的或布置的实验 2、预习第一章内容,同时准备实验仪器:橡皮筋,钢尺等。 附:板书设计: 第一节科学之旅 一、有趣有用的物理: 1、物理学研究声、光、热、电、力等现象; 2、物理是有趣的,物理是有用的; 二、怎样学习物理? 1、勤于观察,乐于动手; 2、勤于思考,重在理解; 3、联系实际,联系社会。 三、探究物理: 观察—疑问—猜想—证实

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二章教案科教版教案

第二章走进实验室 第1节:学习科学探究 一、教学目标要求 1.认识到测量是实验探究的重要环节。知道科学探究的一般步骤,了解安排这些步骤的原因。 2.观察一些典型的物理现象,初步了解观察的科学方法。通过观察常用实验仪器,认识到测量工具对探究式学习的重要性。 3.激发学生初步的探究意识和对探究的渴望,培养学生对科学的求知欲望。让学生认识到物理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使学生乐于探索自然现象和日常生活中的物理缘由。 二、重点与难点 重点是让学生对科学探究活动形成一个概貌性的认识,提高学生对物理的兴趣。 难点在于培养学生从生活中寻找物理现象,探索物理规律的意识。认识“家庭实验室”的重要性。 三、教学过程 (1)参观实验室 ①要求学生明确走进实验室有两大任务:观察奇妙的物理现象和了解实验室的仪器、设施。 ②在实验室,还应引导学生参观实验室的各种仪器、设施,特别是要认识各种常用的测量仪器,为今后学习实验探究做准备。对这些仪器可以观看使学生感受物理实验的氛围,消除对仪器的神秘感。 (2)认识科学探究的基本要素 教师讲故事: 某个星期天,伽利略在比萨大教堂惊奇地发现,房顶上挂着的吊灯因为风吹而不停地有节奏地摆动。他想,脉搏的跳动是有规律的,可用来计时。于是他一面按着脉搏,一面注视着灯的摆动。不错,灯每往返摆动一次的时间基本相同。这使他又产生了一个疑问;假如吊灯受到强风吹动,摆得高了一些,它每次摆动的时间还是一样吗? 伽利略把铁块固定在绳的一端挂起来,再把铁块拉到不同高度让它开始摆动,仍用脉搏细心地测定摆动的时间。结果表明每次摆动的时间仍然相同。这个实验结果证明他的想法是正确的,即“不论摆动的幅度大些还是小些,完成一次摆动的时间是一样的”。这就是物理学中摆的等时性原理。 后来,人们对摆动继续深入研究,不仅进一步发现了摆的周期与摆长间的数学关系,并据此发明了钟表。 然后请学生们一起讨论,回答下面几个问题。 伽利略通过观察,发现了什么值得注意的现象?伽利略怎样提出问题?并做出什么猜想?伽利略怎样证实了自己的猜想?科学家对摆动规律的探究经历了怎样的过程? (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 (3)学习建立家庭实验室。

2017新版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全册教案

1 年度第一学期八年级物理教学进度表

2 科学之旅 教学目标 知识技能 1.初步了解一些物理现象 2.对教师讲解的内容有所理解 过程与方法 通过讲解和实验,让学生初步了解学习物理知识和研究物理问题的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1.在教学中渗透人文主义教育 2.通过实验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学重点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了解学习物理知识和研究物理问题的方法。 教学方法 演示法、讨论法。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同学们,今天我们开始学习一门新的学科—物理,你听别人说过物理吗?你心中的物理是怎样的呢?谁起来说一下?(让学生起来说说自己的看法) 二、新课教学 1. 演示几个实验,说明物理是十分有趣的。 (让学生先猜测现象,再演示) (1)器材:一大一小两只试管(尺寸十分接近),水,红墨水。 做法:大试管装入过半的水,管口朝上,放入小试管,倒过来,水流下,管上升。 现象:试管自动上升。 (2)器材:漏斗,乒乓球。 做法:一个乒乓球放在一个倒扣的漏斗中,通过漏斗嘴用力吹下面的乒乓球。 现象:乒乓球悬在空中不下落。 3 拓展:让学生撕下两张纸,用力吹两张纸的中央,发现纸靠近。 (3)器材:两只大烧杯,鸡蛋,清水,盐水。 做法:把一只鸡蛋分别放入两个大烧杯中。 现象:鸡蛋有浮有沉。 (4)器材:导线,开关,电池组,小灯泡,变阻器。 做法:连好电路,闭和开关,移动滑片,观察小灯泡的发光情况。 现象:灯变亮。

2. 物理不仅有趣,而且是十分有用的,它能帮助我们解释生活中的许多现象。 (让学生先说说自己的看法,教师再解析) 提问1:人听到子弹声再躲来的及吗?为什么? 解析:子弹出膛飞行时的速度比声音快,所以来不及。 提问2:我们对着水中看到的鱼用手去抓,能抓到吗? 解析:抓不到,我们看到的是像,真正的鱼在像的下边。 提问3:黄浦江边的路灯,水中的像为什么是一道光柱? 解析:古诗云“月黑见渔灯,孤光一点荧。微微风簇浪,散做满河星”,起伏的水面相当于许多平面镜,每盏灯在水里有好多像,连在一起就成了一道光柱。 提问4:冬天的冰花结在玻璃的内表面还是外表面? 解析:外表面。 提问5:在光滑的路面上,空身容易摔倒,还是肩挑重物容易摔倒? 解析:空身。 小结:同学们,今天对所提的问题的分析,大家可能还领会不了,没关系,随着以后的学习大家就会明白其中的奥秘。 3.怎样学好物理。 (1)勤于观察,勤于动手。 引导学生观察课本插图,勉励学生“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学问要躬行”。(2)勤于思考,重在理解。 不能死记硬背,贵在理解,要多问,“为学贵有疑,有疑贵问师”,不要

八年级物理上册教案

第一章机械运动 1.1长度和时间的测量 【知识与技能】 1.会使用适当的工具测量时间和长度。 2.知道测量有误差,误差和错误有区别。 3.体验通过日常经验或自然现象粗略估计时间和长度的方法。 【过程与方法】 1.讨论法:引入学生感兴趣的问题,通过学生的积极讨论,引起学生对问题的关注,提高学生的兴趣,实现教学目标。 2.实践法:通过学生的亲自实践,学会测量工具的正确使用。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认识计量时间和长度的工具及其发展变化的过程,培养对科学技术的热爱。 2.通过学习简单的测量知识.体会测量在物理学中的重要性,养成细致、严谨的学习习惯。 【创设引入】 用P10图片导入,长度测量的必要性,只靠感官判断不准确。 学习内容一:长度的测量 阅读课本P10至P13文字内容,插图,基本概念、定义用红笔做上记号,记住测长度和测时间工具的名称,长度和时间的主单位。 【自学检测】 1.在国际单位制中,长度的主单位是米,用m表示。常用的单位及符号还有千米(km)、分米(dm)、厘米(cm)、毫米(mm)。 2.长度测量是物理学最基本的测量,常用测长度的工具有刻度尺、卷尺、千分尺、螺旋测微器,学生常用的测量长度的工具是刻度尺。 【合作探究】教师巡视督促指导 一:长度的测量 1.刻度尺的认识 使用任何一种测量工具都要了解它的量程和分度值,对照P11图1.1-1写出刻度尺和三角尺的量程和分度值:刻度尺的量程是15_cm,分度值是1_mm,三角尺的量程是7_cm,分度值是1_mm。 2.刻度尺的使用规则 A、“选”:根据测量要求选择适当的刻度尺。 B、“观”:使用刻度尺前要观察它的零刻线是否磨损、量程、分度值。 C、“放”用刻度尺测长度时,零刻度线要对准被测物体的一端,有刻度线的一边要紧靠被测物体且与被测边保持平行(即“紧贴物体且不歪斜”)。 D、“看”:读数时视线要正对着刻度线(与尺面垂直)。 E、“读”:在精确测量时,要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要估读且只能估读一位)。 F、“记”:测量结果由数字和单位组成。(也可表达为:测量结果由准确值﹑估读值和单位组成)。 3.测量比赛:各组同学用刻度尺测量作业本和物理课本的长度和宽度,并将测量结果填入下表,看谁测得又快又准(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教案

课题:科学之旅 【教学目标】 知识技能1.初步了解一些物理现象2.对教师讲解的内容有所理解 过程与方法: 通过讲解和实验,让学生初步了解学习物理知识和研究物理问题的方法。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1.在教学中渗透人文主义教育 2.通过实验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学重点】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了解学习物理知识和研究物理问题的方法。 【教学方法】演示法、讨论法。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一、引入新课 同学们,今天我们开始学习一门新的学科—物理,你听别人说过物理吗?你心中的物理是怎样的呢?谁起来说一下?(让学生起来说说自己的看法) 二、新课教学 1. 演示几个实验,说明物理是十分有趣的。 (让学生先猜测现象,再演示) (1)器材:一大一小两只试管(尺寸十分接近),水,红墨水。 做法:大试管装入过半的水,管口朝上,放入小试管,倒过来,水流下,管上升。 现象:试管自动上升。 (2)器材:漏斗,乒乓球。 做法:一个乒乓球放在一个倒扣的漏斗中,通过漏斗嘴用力吹下面的乒乓球。 现象:乒乓球悬在空中不下落。 拓展:让学生撕下两张纸,用力吹两张纸的中央,发现纸靠近。 (3)器材:两只大烧杯,鸡蛋,清水,盐水。 做法:把一只鸡蛋分别放入两个大烧杯中。 现象:鸡蛋有浮有沉。 (4)器材:导线,开关,电池组,小灯泡,变阻器。 做法:连好电路,闭和开关,移动滑片,观察小灯泡的发光情况。 现象:灯变亮。 2. 物理不仅有趣,而且是十分有用的,它能帮助我们解释生活中的许多现象。 (让学生先说说自己的看法,教师再解析) 提问1:人听到子弹声再躲来的及吗?为什么? 解析:子弹出膛飞行时的速度比声音快,所以来不及。 提问2:我们对着水中看到的鱼用手去抓,能抓到吗? 解析:抓不到,我们看到的是像,真正的鱼在像的下边。 提问3:黄浦江边的路灯,水中的像为什么是一道光柱? 解析:古诗云“月黑见渔灯,孤光一点荧。微微风簇浪,散做满河星”,起伏的水面相当于许多平面镜,每盏灯在水里有好多像,连在一起就成了一道光柱。提问4:冬天的冰花结在玻璃的内表面还是外表面? 解析:外表面。 提问5:在光滑的路面上,空身容易摔倒,还是肩挑重物容易摔倒? 解析:空身。 小结:同学们,今天对所提的问题的分析,大家可能还领会不了,没关系,随着以后的学习大家就会明白其中的奥秘。 3.怎样学好物理。 (1)勤于观察,勤于动手。 引导学生观察课本插图,勉励学生“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学问要躬行”。 (2)勤于思考,重在理解。 不能死记硬背,贵在理解,要多问,“为学贵有疑,有疑贵问师”,不要以为问老师一些简单的问题会遭到耻笑,而不问。 (3)联系实际,联系社会。 我们学了知识以后,如果能解释生活中的现象,就完成了一次飞跃,如果遇到生活中的疑问,又从课本中找到根据,就又完成一次飞跃。 (4)像科学家那样探究。 介绍伽利略的贡献:伽利略望远镜,伽利略温度计等。 尊称:近代科学之父 引导学生阅读课本第八页“伽利略对摆动的研究”,并讨论材料后的几个问题。 小结:学习物理,就要仔细观察周围的世界,发现问题,提出假设,善于动手,加以实践,找到规律。 三、作业: 阅读“科学之旅”,说说你打算怎样学好物理课。 第一章声现象 第一节“声音的产生与传播”教学设计 【设计理念】 1.本课设计中,力求体现用身边常见器材进行物理实验的思想。这节知识跟学生生活密切相关,是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的好章节,容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他们学好物理的信心。 2.科学探究既是学生的学习目标,又是重要的教学方式之一。科学探究是初二学生第一次接触的探究学习方法,让学生知道解决物理问题常采用这种方法,即提出问题,猜想和假设,实验、检验,得出结论。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通过观察和实验初步认识声音产生和传播条件。 ·知道声音是由物体振动发生的。 ·知道声音传播需要介质,声音在不同介质中传播速度不同。 2.过程与方法。 ·通过观察和实验的方法探究声有是如何产生的?如何传播的? ·通过探究活动,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能力和初步的研究问题的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教师的引导、组织和学生的探究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对科学的求知欲望,使学生乐于探索自然现象和日常生活中的物理学道理。 ·在教学活动中,注意培养学生参与、交流、合作的意识。 【教学器材】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物理全册教案【正品】

备课本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物理 全册教案 班级______ 教师______ 日期______

初级中学校八年级物理教学计划 一、基本情况: 总的特点来讲,同学们爱学习,对学习有一种执着的追求;学生们的思想能力已由具体的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由表象向内部延伸;分析问题的能力也在不断提高,他们能懂得一个问题、一种现象不单从一个方向去思索,而是多角度、多侧面去寻求答案。但由于学生思维维能力、认识水平、学习基础等发展不平衡,导致有些学生的成绩很差,历次的考试都不能及格,这就给教学增加了一定的难度。然而,做为一名教师,应该要看到学习的积极的一面,对于消极的一面要扬长避短,采取有效措施努力提高整个班级的物理教学成绩。 二、指导思想: 从这一个学期开始,学生要增加一门新学科——物理。物理是一门自然科学,跟平时的实际生活比较接近,所以我“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育理念,先从兴趣着手,本着“生活中的物理”这一思想来进行教学,让学生在形象生动中体会到物理的乐趣,也为以后的学习打下基础。 三、工作目标: 1、每一个学生能将教材中的所有实验进行熟练地操作,使他们基本上具有一般物理知识的操作能力; 2、学生具有一定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对多各种类型的计算题目,能运用多种途径进行解答; 3、学生能运用所的物理知识去解答生活和生产中的实际问题的能力要得到提高; 四、工作措施: 1、认真学习教学大纲,领会本科目在教学中的具体要求。新教材虽然不同于过去的要求,看似难度降底了,但因为新教材其灵活性加强了,实践性变得更为明确了,学生涫习的难度反而增加了。教师必须认真领会其精神实质,对于每一项要求要落到实处,既不能拔高要求,也不能降底难度。 2、注重教材体系,加强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的培养。新教材不仅在传授文化知识,更注重于培养能力。教师要充分利用教材中已有的各类实验,做到一个一个学生过好训练关,凡是做不好一律重做,直到做到熟练为止。每一个实验都要写好实验报告,写好实验体会。并在做好实验的基础上,要求每一个学生根据已有的材料,做好有关的物理制作。 3、讲求教学的多样性与灵活性,努力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教学不能默守陈规,应该要时时更新教学方法。本期我要继续实践好兴趣教学法,双向交流法,还要充分运用多媒体,进行现代化的多媒体教学,让科学进入物理课堂,让新的理念武装学生头脑。使得受教育的学生:学习的观念更新,学习的内容科学,学习的方法优秀。 4、严格要求学生,练好学生扎实功底。学生虽逐步懂得了学习的重要性,也会学习,爱学习,但终究学生的自制力不及成人。所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必须以学生严格要求,不能放松任何一个细节的管理。做到课前有预习,课后有复习,课堂勤学习;每课必有一练,杜绝学生不做作业、少做作业,严禁学生抄袭他人作业;教育学生养成独立思考问题的能力,使每一个学生真正做到学习成为自己终身的乐趣。 5、开展好形式多样的课外活动,培养学生爱科学、用科学的兴趣。课外活动是学生获取知识,提高能力的重要途径之一。教师在狠抓课堂教学的同时,要注重利用业余时间,组织学生参加一些有意义的课外教学活动。如进行野外考察、下农村进行实验调查、到工厂去进行劳动实习等。以此达到培养学生的能力,巩固学生所学的知识。 6、加强教师自身的业务进修,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本期我在教学之余,要认真学习大学有关的物理课程,扩大自己的学识范围,学习有关教育教学理论,丰富自己的教学经验,增进教学艺术。多听课,吸取他人教学之长,全期力争听课达20节以上,还要上了一堂教学观摩课。

八年级物理上册教案全集

八年级物理上册教案 1.1《运动的描述》说课稿 一.说教材: “运动的描述”这个节看似简单,但它却深深影响运动、运动和力、机械能的学习,因而理解本节的内容对后面的学习起着重要的铺垫作用。 教材内容: 教材先介绍了日常生活中常见的运动现象:机器的运转、车辆的行驶、奔流的河水……。“瞬息万变的世界里,物质的运动是非常普遍的”,运动是宇宙中普遍的现象,也就是说运动是永恒的。普遍存有的永恒的“运动”中同时存有着“静止”,这个观点是一个重要的科学观点,也是学生建立科学世界观的基础。培养学生用科学的方法去探究自然、理解自然也是教学中应侧重的方面。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知道参照物的概念。知道物体的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过程与方法:体验物体运动和静止的性对性。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理解运动是宇宙中的现象,运动和静止是相对的,建立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 重点:参照物的概念、物体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难点:理解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二.说教法: 这个节的知识点与生活联系紧密,通过教师引导学生独立思考,自主探究,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水平。尽量让学生多观察,多思考,多表述,

多动手,多总结。这节课可综合应用创设情景、分组实验、讲授和讨论等多种形式的教学方法,提升课堂效率,培养学生对物理的兴趣,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充分体现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的原则。并通过解决学生身边的事例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培养学生“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的水平。 三.说学法: 运动,对于学生来说并不陌生,但是,从物理学的角度来研究运动,应该说还是初次,探究这方面的知识,能使学生获得科学的观点和方法。因而通过本节教学,不但让学生获得基本的知识,更为重要地是让学生感悟科学的观点及科学的研究方法。因为初中生的思维出于形象思维到抽象思维的过渡期,本节教学可利用多媒体教学环境将一些场景生动再现,使学生以感性理解为依托,发展抽象思维水平。 四.说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引入新课 播放视频资料《运动的世界》。通过让学生观察身边熟悉的现象,联系到本节的知识,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观看完毕教师提问:生活中哪些物体是运动的?哪些物体是静止的?学生根据老师提问实行思考并举例。 (二)、新课讲授(本环节设计四个探究过程,将教材的知识点一一展开)讨论探究①:你们刚才所举例子中静止的物体真的不动吗? 这个问题激起学生的心里冲突而使学生主动思考,叙述各自的看法,讨论,而后明确:运动是宇宙中的普遍现象。 讨论探究②:你们刚才所举例子中说有的物体静止,有的物体运动,你是如何判断的?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