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弧圈球的秘密

弧圈球的秘密

弧圈球的秘密
弧圈球的秘密

弧圈球的秘密

许多人用了全身力气拉球,还是拉不转,可能就是没能体会拉球的“拉”字,学会近台快攻之后的变化,或是先是学会“抽打”,那个还不算是拉球。

我个人认为,很多业余球友都把快攻的发力抽打看成是前冲弧圈,其实是两回事!那种抽打方式,以撞击为主,摩擦为辅,上旋不强,球的飞行轨迹没什么弧度控制不好就容易打飞或挂网,但是速度很快、很爆。真正的弧圈球就是要打出弧线,速度与旋转兼俱。

近台的不转球球够高,直接用快攻方式发力抽打有时比弧圈好用。近台拉弧圈大都用在拉下旋球较多。

用抽打的方式来拉球,即使是有明显拉球的动作,但由于小臂太早发力加速,不利于咬球摩擦,拉的球会不够转。

许多弧圈球文章都强调,拉球要转就必须让球在球拍上停留久一点时间才脱板磨擦的时间要够,也就是咬球要完全——这些理论大家都知道,只是太抽象了,知易行难。

换一种说法,也许会有不同的领悟. 各位试试看。

--------------------------------------------------------------------------------

大家谈了那么多有关弧圈球的技术,其实绕来绕去就是发力跟摩擦这两件事情,大家也都知道,如何正确发力并且摩擦充分产生强烈上旋,就是弧圈球的重大关键。

问题是,怎样做到发力集中?怎样做到摩擦充分?怎样让球碰到拍子之后停留久一点而不会立刻脱板?怎样做到打磨结合?如何做好咬球(吃球),包球的动作?怎样做到先松后紧的拉球方式?我想初学弧圈的人一定听的满头雾水吧……

最近正好在思考,怎么样跟我的学生说明白拉球跟抽打的差别……

后来想到了一个比较简单易懂解释方式……

抽打式拉球:小臂先发力加速,在拍子运行最高速的时候磨擦球。因为拍子提高速度后才击球,球碰到拍子立刻弹开,摩擦时间短暂,无法充分摩擦,但是击球的速度快。

摩擦式拉球:手臂先放松蓄力待发,腿腰发力,以腰带手“迎前”,迎前的过程手控拍子先对准球而小臂不发力,拍子在接触球的瞬间臂才收缩发力,这就是所谓的发力集中来磨擦球.。(正确的拉球动作,还得靠腿腰手的力量传递并非只靠手臂发力)

一个是高速摩擦,一个是发力加速磨擦.,这就是最大的差别!!!

拉球,可以想像把球先停在拍子上然后用力磨擦。这跟“把球甩出去的感觉”是相近的说法.。

注意以下几点:

1. 球拍接触球之前,小臂不可先加速收缩,球触板的瞬间才发力磨擦——用力,不等于快速。

2. 拉球的击球时机,一定要比快攻晚些,不可在上升期就击球,节奏要对。拉球的时机在球的高点到下降前期之间。太晚也不好拉,太早容易撞板,不容易控制弧线。

3. 小臂发力之前的前迎力量主要来自身体——腿的重心转移,加上转腰力量。如果用小臂去前迎,往上的摩擦力量就会被分散掉,不够集中.。前迎,是用身體去找球,不是手臂!

4. 前冲弧圈是往前摩擦多些(不是往前撞击多)所以引拍稍高,加转弧圈是往上摩擦多些,所以引拍稍低——这是最基本的定义。

5. 理解如何做好球拍“咬球”動作,手腕自然會為了咬球而轉動.,特意去轉腕來作好咬球,反而容易走歪路,發力錯誤,繞遠路。

以上的发力摩擦方式,体会的好,呵呵……什么“咬球”、“吃球”、“包球”,什么“先松后紧”,什么“打磨结合,又打又磨”……大概就都能迎刃而解!

有关咬球吃球、小臂收缩细节,请看这篇---> [原创]谈吃球咬球手感,小臂收缩等物理现象。

--------------------------------------------------------------------------------

图解,随便画画,不够精确,请见谅。图解只是配合文章说明摩擦发力的基本动作,对于弧圈的最佳击球时间、击球点,还有加转跟发力冲的差别,不是我要说明的重点,请不要挑我毛病,而失去焦点,呵呵。

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

引用职业教练的文章,也許会比较让您信服:

[转贴]吴敬平教练谈正手拉球

正手拉球的基本要点

基本站位:两腿张开与肩的宽度为差不多相同,身体稍微前倾,重心在前脚掌上,拉球时,身体向右转(以右手为例),重心放在右脚上,在转腰的过程中,用腰控制大臂,右肩稍底,小臂自然下垂,用手腕控制板型,板型前倾(拇指用力压住球板,食指稍微放松,中指顶住球板),板型前倾的角度因来球的旋转不同而调整。

击球原理:击球的时候,以右手为例,首先是腿上发力,向左蹬腿,身体重心从右脚向左脚转换,交换重心,身体前迎,身体前迎的方向要和击球的方向一致。然后是腰上发力,用腰带动大臂转动,把力传递到前臂,在击球一瞬间,收缩前臂用力击球。

為何高速摩擦的旋轉度比加速磨擦弱呢?

抽打是高速摩擦,既然是高速,撞击的多脱板的时间也早,磨擦的时间过短。也由于小臂提早往上收缩,难以在触球瞬间控制好板型,再多做磨擦.。(小臂提早收缩,影响很大)

再来谈发力的分力问题。抽打的撞击跟摩擦的比例是撞击大于磨擦,用同样的力气抽打跟拉球,用在磨擦上的力量又有所不同。快速摩擦还有咬球问题,海棉还没咬到球磨擦系数还不大的时候就提早脱板。

综合以上几个看法有:1. 高速摩擦、脱板早、磨擦时间太短;2. 高速摩擦,咬球不够充分(滑掉了);3. 抽打由于小臂提早发力加速,板型控制不利于咬球,容易撞击过多提早脱板(打磨比例不对),也就是力量用在磨擦方向的分力不足。

再谈拉球,从触板到脱板的时间稍微拉长些,小臂发力让这个距离有一个加速度在,并非等速,磨擦距离越长最后的速度也会越快,但是此时球的表面已经跟球拍是同步的(抽打是球拍快,球並沒有同步旋轉),同步旋转直到脫板。(这点很重要,我会再用图来补充)

关于拉球发力的主要来源-迎前

小臂收缩之前,还有一个腿腰发力的迎前力量跟速度,触球时小臂再发力加速收缩. 如果还没磨擦到球小臂已经收缩很难做好咬球动作,摩擦也可能会太薄(没咬住球),球会提早脱板。

我以前就是先加速才触球,磨擦都过薄,咬球做的不好,也常常拉空、拉漏.。如果忽略咬球、吃球的因素,则在最高速去磨擦球的说法就没问题。高速摩擦,也比较容易产生过多的撞击,而无法让球停留在拍子的时间加长,磨擦不完全。

如果身体不动,必须单靠小臂收缩来磨擦球,那又不同了。没有身体前迎带来的初速度小臂就必须提早发力加速后再击球,但是那样的力量跟旋转都有限。

两段式发力磨擦(前迎+收臂)也是让我拉弧圈球技术一大提高的领悟关键。

非常多的业余球友,都太注重手上功夫,以为收小臂是拉球的关键,其实迎前的发力,才是拉球的最主要灵魂.

(为了迎前,也就有引拍的需求,息息相关)

--------------------------------------------------------------------------------

(后序)

我想初学拉球的人,第一步应该体会磨擦的基本原则,打出转来. 然后慢慢运用腿腰力量,结合起来,才能打出弧圈. 一开始就梦想爆冲,是本末倒置的学习方法。最好是先慢后快,先转后冲。

再次强调!!!!

前冲弧圈还是拉球的演变,还是要充分摩擦,让球产生强烈上旋的力量,在空气中造成流体力学的压力差把球压下来制造出漂亮的弧度,前冲弧圈的定义大家一定要弄懂,不要跟快攻的发力抽打混为一谈。

弧圈是力量与摩擦的结合,缺一不可!真正前冲弧圈的上旋力道还是很强的,只是弧线稍低速度较快!前冲弧圈还是以摩擦为主!

命中率提高,球拉的更转,就是我这篇文章的目的。

小臂若是提前发力收缩,除了容易拉空拉漏,也不利于咬球的动作,球拉的不够转,很容易挡回. 许多球友应该有过此经验,明明已经发了全力拉冲,却是被对方轻轻一挡,球回来的快又低,自己反而来不及反应,这种拉冲方式,上旋不够转,只能叫“前冲拉球”,不叫前冲弧圈。也许有人说,那是因为不够爆……呵呵,要爆,那就直接用快攻抽打,不是更爆吗?那还是不能叫弧圈啊。

很多出色的文章都提过,不论是加转弧圈或者前冲弧圈,摩擦方式是一样的,前冲绝不是只是單方面的“撞击多些”,而是往前摩擦发力较多,磨擦厚些。先拉好加转,是验证自己摩擦方式对不对的最好方法,所以许多球友都建议,先学会拉加转再练前冲,就是这个道理。甚至不只一次听到网友这么说:“拉不出加转弧圈的人,拉的前冲都是垃圾。”

如果您读完这篇文章,还是觉得,这篇只是再谈加转弧圈,认为前冲弧圈应该要撞击多过摩擦……呵呵,那代表您对弧圈球认知不足喔.……看看王励勤的示范录像影片吧,仔细看看他示范的前冲弧圈差别在哪?有没有“撞板”的动作?

另外,我也发现,小臂在触球瞬间才发力的方式,“快带”对方打回来的上旋球,也会变

的更容易!快带的方式打的出来,反拉弧圈的境界就近了……

--------------------------------------------------------------------------------

初学者的练习方法

1. 站在中远台的位置,左手里抓一颗球,右手持拍;

2. 将球从网子高度,在右腰前,将球放下,让他自动弹起,不要用力丢就是要球弹不高你才会有往上拉的动作;

3. 等球弹到最高点时,快速收小臂,发力摩擦球;

4. 记得拉球的关键是,球拍接触到球的瞬间,才发力摩擦;

5. 刚开始练习时,击球放慢些,放松些,力量收些,免的一开始就挥空;

6. 有无进台不重要,重要的是体会发力摩擦的要诀;

7. 用身体的力量带动手臂往上提拉,不要抬高肘来拉球。

--------------------------------------------------------------------------------

介紹您一個練習方法保證您以後不怕半出台球

1. 人靠近球台边缘,右手持拍左手抓一颗球;

2. 在球台上边缘右下角上方10CM 把球轻轻放下(必须比网子低),注意!只能自由落体,不能用力丟!

3. 等球垂直弹至最高点时,身体迎前再收小臂拉球,尝试把球拉进台。

因为球很低,所以不拉球,铁定挂网。一但撞击过多,也会打飞或者挂网。你尝试拉出弧线,拉出旋转。旋转越强,弧线会越低,咬球越好,拉进台,球的落点会越靠近网,那么您就成功了。

一开始先慢慢拉,拉出弧线跟旋转,然后慢慢加力,等练到出全力拉都不会出台,呵呵神功就算练成。

迎前的细节请看2樓文章.

--------------------------------------------------------------------------------

其他细节还很多,请参考此篇文章---> [原创]l練好弧圈球的七個關鍵

有关高速摩擦跟加速磨擦对于咬球旋转的影响请看196楼的讨论跟帖

如果对咬球摩擦的发力已经有相当了解想知道爆冲弧圈的秘密?请看80~81楼文章的论述

有关先打后磨打磨结合打磨比例磨擦厚薄的相关讨论请看---> [讨论]先打后磨的说法其实是“废话”(可直接点击,里面也有谈到弧圈球的定义跟原理)

--------------------------------------------------------------------------------

结语:所谓的爆冲弧圈,就是爆发力集中的厚摩擦弧圈,并不是单纯的先撞击后摩擦的方式。业余的球友想要达到这个境界,必須循序渐进,要先打出“转”来,真正领悟“咬球”的观念,学会发力集中来摩擦球,学会往上摩擦与向前摩擦的不同发力方式……这些都做到了,再来就是

爆发力的训练了,没有其他捷径。弧圈球再怎么绕,还是逃不出发力与摩擦的范围。

王大力的爆力型打法太完美了,就算我们知道其中的道理,把细节写出来,难道我们就学的起来吗?我们的本钱在哪?大部分业余球迷遇到的问题都是拉球不转,并非不够爆啊。如果看了这么多您还觉得照这些方法还不够,觉得还有更爆的打法,呵呵,请另谋文章吧!

影评人很多,真正拍的出好电影的人不多,别忘了,我们是业余的,最欠缺的就是“基础训练”。

用王大力的影片來說明腿腰發力前迎與小臂發力收縮磨擦兩階段拉球的發力方式

注意:球拍觸球前,小臂是不發力的!!!

观察重点:触球之前的前迎阶段,大臂随腰转动,小臂蓄力待发(甩铁饼的感觉),触球时才收前臂发力摩擦,前冲弧圈的发力,除了往上发力,还要往前发力多些,引拍较高击球点较早是为了配合往前发力摩擦。由于站位问题从反手位拉右斜线到对方反手位,所以小臂收缩的不明显,研判是为了控制击球方向。

顺序是-> 向右后引拍,腿腰发力前迎,触球收臂摩擦,顺势收拍(注意拍型并没有前倾很多,磨擦不能过薄,必须顶住球来摩擦)

呵呵,談完了磨擦,該談發力了。

打球的发力,只分两部分。

1.手臂发力;

2. 身体腿腰发力。

小臂发力大概不用我说了吧,呵呵,就是触板时,发力加速收缩没什么额外的学问。接下来要谈的发力,主要是来自腿腰的力量——也就是一些高手教练们强调的“迎前,再迎前”!

这两个力量,如果没有结合起来,各做各的,动作再大,也是浪费力气——这就是人们说的发力不协调。

怎样可以结合身体的发力跟手的发力?那就是人们常讲的发力集中。

发力如何集中?集中到哪?

很简单的逻辑,我们是用拍子来打球,所以所有力量应该集中在拍子。

手抓拍打球,手的发力传递到拍子,这容易理解。那身体的力量如何集中到手再到拍子?这就是人们常说的力量传递。

身体力量如何传递到手臂,来达到发力集中的目的?

思考一下,手臂如果都不动,如何打到球?如何还可以发力?

是不是转个腰,通过肩膀跟手臂的连接,就能传递力量到手,带着拍子迎前击球?

接下来就是腿了,腿如何传递力量到手?这就是为何人们常说打球时要有重心转移的原因了。

重心应该如何转移?

既然重心转移的目的,是为了传递腿的力量到拍子,那么重心转移带动身体前迎的方向就必须跟击球方向一致,否则就浪费了力气。

手臂的发力,要训练很简单,但是腿腰力量,要能很确实的传递力量到手臂,很多人都做不好。

腿腰发力的迎前发力,不在于动作的大小,而是力量必须正确的传递,达到发力集中,四两拨千金。

先看一下職業教練解釋拉球動作的文章裡面有提到“迎前”的動作:

[转贴]吴敬平教练谈正手拉球

正手拉球的基本要点

基本站位:两腿张开与肩的宽度为差不多相同,身体稍微前倾,重心在前脚掌上,拉球时,身体向右转(以右手为例),重心放在右脚上,在转腰的过程中,用腰控制大臂,右肩稍底,小臂自然下垂,用手腕控制板型,板型前倾(拇指用力压住球板,食指稍微放松,中指顶住球板),板型前倾的角度因来球的旋转不同而调整。

击球原理:击球的时候,以右手为例,首先是腿上发力,向左蹬腿,身体重心从右脚向左脚转换,交换重心,身体前迎,身体前迎的方向要和击球的方向一致。然后是腰上发力,用腰带动大臂转动,把力传递到前臂,在击球一瞬间,收缩前臂用力击球。

我用最简单的一句话来形容:

从引拍到手臂发力击球之前,身体必须带动整隻手臂,进而带动拍子往击球点,往前迎去。

近台快攻时,这个迎前动作不大,拉球的迎前动作较大,且明显。

这个迎前(or 前迎)的力量来自腿的重心转移+转髋带腰的力量。

拉球时,两腿要站开立些,这样前迎的力量更大。

迎前的目的跟作用

1. 运用重心转移的力量;

2. 确实做好:以腿带髋,以髋带腰,以腰带手的动作;

3. 把腿腰力量传递到手,力量集中后,手再发力;

4. 运用腿腰迎前力量,小臂可以专注于往上磨擦的咬球动作。

就好像火车高速行驶你在火车上往上跳,在车外的人看到你是往前+往上跳的道理相同。如果火车还没加速,你就往上跳,那往前力量就不足. 想要有往前力量,你除了要往上跳还要往前跳,那么力量就被分散. 小臂的发力也是如此.

用身体打球

前迎动作做不好的人,就无法体会用脚打球、用身体打球等境界。

业余球友到了某个水平要再提高,一定要会运用身体的力量才行——用脚打球,用身体控球。这也是我最近在几个文章一直强调呼吁的。很多高手、教练都说迎前很重要,这个迎前的力量,就是腿、髋、腰、肩、手的力量传递。

会运用身体力量的人,基本上不怎么收臂,光靠身体力量,就已经很有爆发力。

能够早日体会到这一点的球友,相信日后的进步会是一日千里。

也许大家对“用脚打球”觉得很深澳,很难体会或者养成习惯。其实大家问题都一样,打球的第一个动作引拍,就没有用身体引拍,右脚没感觉绷紧。如何用脚打球,用身体打球?呵呵,引拍方式的对错,是很重要的关键。

打球就三个动作,引拍、前迎、收臂击球。前面两个动作,都是为了第三个动作来做准备。

引拍,迎前,就像弹簧要先压缩蓄力再释放能量一样,就是身体发力的来源!!!

迎前的扇形理论

前迎时,以身体为轴,拍子的运行轨迹是一个扇形面积。拉球时,大臂稍微展开,让这扇型面积要大。

拉球时,要有甩铁饼的动作,指的就是做出这个扇型平面来发力。

拉前冲时,这个扇形平面比较平,拉加转时,这个平面就比较立(竖)。

所以前迎不只是向前发力,还有向上发力。

前迎后,小臂收缩的方向,也要顺着这个扇形平面来收,才能完整的传递腿腰的力量。

前迎,是用身体去找击球点,不是用手臂去找球;

前迎,是身体的腿腰发力,不是手臂发力;

前迎,不是提早击球,而是身体快、出手慢;

前迎,不可以臂比肩先行。

迎前,有几个意义,呵呵,我来说明白些:

1. 避免磨擦太薄;

2. 不能只是用小臂力量,还要用身体力量;

3. 有身体前迎、小臂收缩两阶段的发力,避免还没触球小臂已经僵硬,造成咬球不好而且容易拉漏;

4. 迎前是腿腰发力,除了向前的力量,还有向上的力量(引拍右肩后转下沉,迎前时,右肩往前上迎去,带动手臂);

5. 先充分引拍,才能前迎的空間;

6. 先迎前帶動拍子向前,觸球才收小臂,可以避免擊球時間過早。

學習誤區

1. 別忘了!迎前之前,还有向右后引拍的动作啊,所以迎前不是人直接往前倾倒啊,呵呵,别误解了!!!

2. “迎前”不是提早击球啊!!!事实上刚好相反,如果没有了腿腰发力前迎动作,直接挥小臂,反而是击球过早,呵呵,请多体会。

看下图,两条红线跟拍子轨迹形成一个“扇形”平面。拉球时,要有甩铁饼的动作,指的就是做出这个扇型平面来发力。击球点在右腿上方附近,离身体近,增加发力磨擦的距离。所以迎前并非提早打球,也不是把击球时机往前!!!

迎前的練習方法

您可以试试看,大臂,小臂都放松不动,只用身体力量,转动,去击球,先不管进球率。这样你的身体就会,被迫去前迎,否则碰不到球。慢慢的你再开始收小臂。

重心轉移的意義

重心转移的目的,为的是加大转腰的发力。

如果没有重心的转移,转腰变成自转,没有施力点,重心先右移,再往左移,为的就是让转腰发力有个支撑点。腿只是反作用力的支点,是被动的,真正主动发力的是腰。

如果重心转移的力量没化解成转腰的力量,没有把力量传递到腰再到手,那就会不平衡,导致不协调现象。

不要太强调去蹬腿,蹬过头了,动作会很奇怪,也浪费力气.。引拍时先让腿有个压力,就如弹簧压缩一样,先压缩,再把力量释放出来带动转腰。

重心轉移的練習

我建议重心转移的练习当中,先不要配合收臂,手臂放松。

重心转移的目的,是为了把腿的力量往上传递到手,到拍子,要用心去感觉、体会。

發力集中快速入門

目前我练正手弧圈,要快速找到发力集中的感觉,有个窍门,对我,还有几个学球的人,都很有效果。

手臂发力,大概没什么集中不集中问题,学问不大。问题大都出在,腿腰发力如何传递并且集中在触球那个瞬间。

我的方法是请人喂球(或者用发球机),喂出强烈下旋,然后拉球,拉球时,手臂全部放松绝不发力,只靠腿腰力量拉。拉过了,再把下旋加转,再练。记住,手臂完全不用收缩板型固定,大臂、腕部完全不发力。

这样的训练除了可以找出腿腰的力量,更可以体会手臂的放松,去除手臂多余的动作之后,更容易抓住咬球的手感。

这方法,我屡试不爽……别怀疑喔,不刻意收小臂一样可以拉前冲,拉出加转,而且还挺轻松的呢。

外弧难吗?这样练法很容易打出外弧式弧圈呢!

乒乓球生胶打法的技巧

乒乓球生胶打法的技巧 反手生胶如何进攻:在使用反手生胶进攻时,稳定性不高,弹击出去的球往往不能威胁到对方,不知那些动作细节需要改进? 方法/步骤: 技术解析:反手技术的最大问题就是手腕沉得过低,而且肘部外撑过大。因为生胶不像反胶那样能够主动制造旋转,所以保证合适的击球点是非常重要的。手腕沉得过低,必然导致击球的时候,手腕会出现甩动的情况,那进攻的成功率肯定上不去。鉴于此点,在练习的过程中,不要急于发力弹击,而是先试着把手位提高,把肘部放低,且不能离开身体太远,慢慢养成向前推送的习惯。等动作固定了,就能够借对方的力量进行加力弹击了。这样弹出去的球才更有生胶击球的味道,既有速度,弧线又平。 此外,个人认为反手位的站位,重心应该略高于正手位,目前几位国家队主力运动员的反手技术,向前的力也要远远大于向上的力。而对于业余球友来说,利用生胶击球,同样是把球的弧线打的越来越顶,也越有威胁。 乒乓球训练:乒乓球生胶打法技巧 一、生胶的种类,每一种生胶的特点。 生胶,实为正胶之一,只因硫化程度极低,而接近天然橡胶,质地柔韧,反应灵敏,回弹快速而不易控制。故使用者一定是快攻打法,而且要抢攻、抢打。不可以缓,不可以守,一旦球速慢下来,轻起来,这球就轮不到你控制,而手执利器,却任人摆布了。 说到生胶的具体种类与性能,可从以下几个方面阐述、分析: 一是胶皮的生熟程度,这关系到胶皮回弹与控球性能; 二是胶皮颗粒的密度与形状,这关系到胶皮对来球的反应和作用; 三是胶皮搭配海绵的方案。关于底板和胶水,限于篇幅,这回暂且不谈。因胶皮、海绵的种类很多,所以在分析胶皮时,暂不考虑海绵的变数,而假定其为固定的一种,反之亦然。 1、关于胶皮的生熟程度。 生胶的性能如前所述,击球时回弹较快。如对方快攻或拉冲,生胶可顺手快带,借力回球,以快制快,伺机反攻;如对方回搓下旋球,生胶则可从容掌握击球时机,准确发力,击打来球中下部,造成对方因回球下沉,而处于被动的局面。 生胶胶皮虽反应灵敏,不易控制,但只要能发上力或借上力,特别是球能撞到底板再弹出,球的运行就会因快速而稳定。反之,若对方快摆台内短球,且轻而飘,生胶因匆忙应对,未及悉心合力或借力,使胶皮吃球过浅,回球飘乎不定,就易出高球,若盲目发力,又极易使球飞出界外。 2、关于胶皮颗粒的密度与形状。

关于正手拉前冲弧圈球的不同流派 随着乒乓球技术的发展

关于正手拉前冲弧圈球的不同流派随着乒乓球技术的发展,现在正手拉前冲弧圈球的技术动作出现了不少的分化,同样的技术动作,各省市队的技术特点都略有不同。我到湖北市体工大队去打球。发现他们的拉球方法,已与乒乓球教学书籍讲述的拉法有所创新,我们传统的弧圈球拉法是:上臂带动前臂,站位在中台前后,手臂伸展接近直线,手腕微屈,引拍到身体右后方在来球的高点期,拍面前倾稍大,球拍面对出球方向,击球中上部,腰髋左转,在上臂带动下,前臂加速向前,并略带向上发力。(摘自打好乒乓球教学片)刘国正就是这种拉法的典型代表。第二种分化拉法是像孔令辉一样的,手腕稍内收,站位在中台,击球的中上部略右侧上方,磨擦得更薄,手臂的发力柔合。增大了转腰带动下的前臂的内收摆动发力,减少了上臂的摆动。这种拉法的优点是回球稳定性高,动作小摆速快,将小臂挥摆方向略作改变,即可回球到对方很大角度,且右方大角度来球,靠手腕的内勾,很容易让球回到对方左边线大角度。缺点是暴冲不太好。因为发力都是以前臂为主,上臂用得少。所以快而转,但球不太冲,力量速度出不来。第三种是高个选手使用的。典型代表王励勤。这种拉法将两脚站位间距更开,蹲得更深,重心更低,将上臂与身体的角度,前臂与上臂的角度全部打开。离球点在身体右侧方更远。以两腿蹬地,上臂带动前臂向前大力挥摆发力为主。这种拉法优点是即有速度又有旋转,力量大,适合中远台的连续对拉及近台出台球的暴冲。缺点是对台内球及急下旋球的处理上易下网,不好掌握。第四种拉法就是我看到目前湖北省队使用的拉法,以前臂向后伸展引拍,引拍要略高一些,手腕外展,以两腿蹬地转动跨部,手腕放松,前臂用暴发力向前摆动发力为主,在身体右侧更靠前的点来触球的上升前期,遇强烈下旋球,将手腕外展的角度略小一些。加些摩擦,球就可起来,遇不转或上旋,可稍作变化改为攻球动作,动作基本与这种拉的动作一样,只将手腕外展角度调整到垂直于球网,这样击打非常有力。这样拉法的优点是速度非常快。是速度与旋转的,拉与打的结合体。动作小速度快,力量暴。(这方面技术是请教了oc-wrb朋友,在此表示感谢)它附合现在乒乓球发展趋势--高速与高旋转。拉球的方法虽说也是因各人的身体条件,技术风格而异。但一种先进的技术总有可借鉴之处,我们可借鉴它的优点来完善改进自己的技术动作。记得中国在几十年前直板快攻是凌烈无比的。但中国还是借鉴了日本人的弧圈球来发展成为中国式的弧快打法,取得了非常好的效果,才得以保持中国乒乓球的常盛不衰。。。 [/color]

重心交换,乒乓球拉弧圈球技巧

重心交換 我常對學生說重心交換是步法之母,沒有重心的人就好比太空人一樣,行動緩慢沒有速度可言,沒有重心的轉身是虛的,手臂的擺動必然要用力不可能完全放鬆,若要接下來講單步、跨步、墊步和交叉步等步法是沒有意義的事情。 初學者如何重心交換 1. 正確告訴初學者身體的重量在右腳或在左腳 正確的方法是兩腳張開上身不動左腳向下發力,向右 推使身體的重量向右腳移動,此時上半身身形不變而 略向右移,腳尖對準胸口的下垂線,左腳離開地面, 同時將身體的重量完全置於右腳,再由右腳向下發力 把重量由右向左傳動,右腳略離開地面,此時初學者 才能體會重量在某一隻腳,這就是「重心交換」。 2. 練習時兩腳要為位移 我常看到很多學員練習時,上半身左晃右晃腳根本沒 有移動,這種練習方式對於初學者是很不好的,因為 腳是要來找球的,而且腳也是很笨,平時只會向前走 之外,向後或左右移動的機會都很少,所以一開始練 習時就必須移動兩腳位置養成慣性;總之,打球的第 一件事就是「退右腳上左腳」。 3. 如何製造第三隻腳 我們都知道準備動作時身體要前傾,它的意義除了重 心容易置於前腳掌外,還有一個作用就是產生第三隻 腳,因為前傾時胸口往地面的垂直線落在兩腳中心的 前方,因此產生無形的第三隻腳,通常不動的時候都 有第三隻腳,但移動起來的時候就很難講,因為行進 間前進後退重心較難保持,而且一般人都是手比腰 快,腰比腳快,全身都在晃動。 4. 腳尖要會轉 我常看到很多人轉肩扭腰、膝蓋左右晃動而腳尖不 動,請你仔細想想:腳尖向前,腰只能轉一點,轉多 了腰就會扭曲,好比要向右轉但腳尖固定不動,那怎 麼轉過來? 5. 骻、膝、踝、關節要會下降 一般學員認為準備動作有下蹲姿式就可以了,其實不 然,要擊球前下盤三關節必需再下降才能產生反作用

乒乓球正手拉弧圈球练习方法

专业的老师教拉球的十个要点 1. 快收前臂 :我在接受像这样正规的乒乓训练之前,曾经遇到一位非常资深的教练,他看了我的动作,第一句话就是提到了拉球必须收前臂的基本观念. 在这之后, 无论是业余的弧圈高手,或者是专业队的学生, 都强调拉球要在触球时"快收前臂", 我想对于"拉球瞬间要快收臂"这回事还有疑虑的, 我想可以提供给您一个参考. 初练时,建议先把触球前的速度放慢,先把球挂起来,感觉球停在球拍上久一点,拍子跟球一起走一段距离的感觉,然后再慢慢的加上快收前臂的动作. 要注意,收前臂的时机越晚越好,力量越能集中. 有位弧圈高手告诉我:"球要转靠前臂,球要冲靠腰腿" , 如果小臂用的不好,怎么练拉球都不可能练的好的. 小臂绝对是基础中的基础. 2. 摩擦旋转的掌握:无论你要拉的多冲多爆, 一定要保有强烈的上旋. 从没有任何一个老师会跟我说,只要往前撞击就可以拉的更爆而不必顾及旋转. 相反的, 每次我撞击多了,总是会被要求要多摩擦. 我曾经质疑过那专业队的学生为何拉球爆冲的时候撞击声那么大, 那学生的回答是:那是我发力摩擦的结果.是力量集中與发力方向问题,不是减少摩擦增加撞击这么简单. 3. 发力方向的掌握:每次球拉的太软, 老师们总是要我往前多些,但还是摩擦. 每次球拉下网或者不够转,老师们就叫我往上摩擦多些. 4. 上肢的放松:每个老师都强调要放松, 但如何做到放松,真的是不容易. 我長期的練下來,我的心得就是, 蹬腿用腰與否的问

题对于上肢的放松影响很大. 腿腰发力没用上, 你想怎么放松上 肢都是空想. 真的想练好弧圈球的朋友们不要再怀疑了, 也不要 再去研究"手上功夫"因為那真的是缘木求鱼的作法. 我的教练就 告诉我:"只要用腿腰,手都不动就要能打到球,如果打不到,你的腿腰 就是不及格也代表上肢还不够放松". 5. 还原与引拍: 我看很多朋友总是认为自己的拉球不够爆,老是在"触球那瞬间"的細節来找问题,努力研究如何摩擦,却忽略了 还原与引拍的重要性. 没有还原,就不可能做到引拍到位这回事. 引 拍没到位, 身体力量用不上,上肢非僵起来不可,这样怎么可能练好 弧圈呢? 所以挥拍击球结束,手不要停在空中做造型,重心也不要 停在左脚不动,从挥拍击球,收拍还原要一气喝成,不只是手要还原, 重心更要还原,把重心回到两腿之间(可以在还原过程加个垫步,两脚 稍为腾空再一起落下) 6. 引拍高低:再者,很多人引拍都过低了,重心也下座, 怎么拉都爆不起来. 要想想,引拍过低, 怎么拉都是往上摩擦的多, 往上发力多,怕拉飞只好磨的更薄,不敢主动去迎球. 重心下座,重心 动不了,如何迎前发力 ? 反过来,很多人就是掌握不好起下旋, 时常下网,越是用力下网的越厉害,自己都没发觉,引拍时拍子根本没有往下放, 往前发力过多,越是用力越惨. 7. 用右脚找球:其实步伐的学问说来不大,主要还是个练字. 但怎么练法? 我认为最基本的就是,不管是定点还是走动击球,都要 习惯去用右脚去找球(也可以说是用身体找球) . 有位老师就这么教

谈正手前冲弧圈球拉下旋球时的两种拉法

动作,学会将力集中使用,瞬间爆发的发力方法,这些都至关重要。弧圈球,首先要会发力,会发力后再找到发力时机与撞球时机,弧圈球技术就有了基本的基础了! 在练习正手拉球时,要注意掌握以下几点: 1、收前臂与手腕 在正手拉球时一定要注意在充分发挥大臂挥动速度的基础上再加上收前臂与挥手腕的力量,前臂的收臂方向和手腕的内收方向一定要与挥拍路线相同,以防止力量分散。但要注意一点,收前臂一定要用腰来控制;身体的高度用腿来控制,不可将重心高低起伏太大,应根据来球旋转强弱,适度调整身体重心的起降幅度,换言之,强烈下旋需要一些腿部的蹬地力量,以加强挥拍力量。 2、转腰 乒乓球是圆周运动,击球时手是用腰来控制的,球拍的后引不是用手或用臂往后引拍,而是用转腰来完成,用腰固定大臂,转腰的速度要远远快于挥手。击球前的挥臂是先转腰而不是先挥手。 3、击球时机与击球点: 击球时机:是指球与球拍相撞时球所处的位置(可分为上升前期、中期、后期、高点期、下降前期、中期、后期);随着世界乒乓球技术的发展,击球时机是越来越早,当然,如果在脚步和力量及位置不太到位的情况下,应当选取合适的击球时机为宜。 击球点有二个:一个是击球时,也就是球拍与球相撞时,该点与身体的位置关系;一般情况下,击球点应该在离身体一个手臂远且在身体的右前方,原因是这个位置便于身体发出最大的力量。另一个是球拍与球撞击时,相接触的点在乒乓球上的位置点。这个点因球而异,下旋来球,一般应击打在中上部或者说是顶部稍偏后一点点的位置。越是旋转,此点越是下移,但最多不能移到中后部稍偏上,因为,这个击球点,已经不是前冲,而是加转弧圈的范畴了! 4、吃球 所谓吃球,就是指球从接触球拍到离开球拍的时间比较长,这个比较长是与比较短相比而言。何为比较短?形象点说就是当球拍以一个较快的速度匀速击球时,球与球拍一经接触,立即脱离,此谓短。何为长?当球与拍接触时,球拍以一个较大的加速度撞击球后,由于力量很大,引起了拍面(胶皮与海棉)、底板和球本身产生了形变,在形变恢复过程中,力量仍然持续给予球以向前的力量和加转的摩擦后形成的吞吐感,我们称之为吃住球了!一般而言,小臂的加速与手腕的甩打都是形成摩擦的主要力量来源。小臂收缩越快,手腕甩打越急,则球的旋转越强,弧线就越好。反之,摩擦力会减小,但击打速度会提高。针对不对性质的来球,两种方法相机而用,各有所用。旋转弱,落点靠近底线的球,一般可以少摩擦,多击打;相反,旋转强,落点接近中台的半出台球,则应该加强摩擦,减少撞击成份,以形成相对好的弧线,保证回球过网。 5、不要抬肘关节 初练弧圈的人,容易犯一个致命的错误,那就是为了制造向上的弧线,抬肘向上发力。弧圈球中向上的力量,靠抬

乒乓球对付各种打法及技术(整理版)

各种乒乓球应对及技术
一、对付长胶
(一)1、凡用长胶打球者,一般都具备较强的防守能力。当你发力进攻时,只要对方 将球防过来,这个球的旋转就会十分强烈,往往更难对付。因此,在拉攻时,应把落点放在 第一位,力量不能太大。由于攻过去的球不怎么转,长胶回过来的球也不怎么转。一旦出 现机会,就应力求一板打死。如果对方把球防过来,应注意连续进攻,而且一板比一板要 更狠,更发力,更增加向上的力量,切记不能手软。这中间应区分两种情况,一种是是对 方削过来的球,因为是顺旋转击球,可以充分发挥长胶的借旋功能,其回球的下旋程度往往 超出人们的想象,这种球即使弧线稍高,也很可能再攻下网;另一种是对方挡过来的球,带 有明显下沉,且不往前走,由于借不上力,再攻也易下网,必须将身体适当迎前。这两种球 如实在无法继续进攻,以搓球和推挡回接也有可能下网,必须调整击球动作。 2、长胶的推挡和对搓具有反旋转的特点。你将球以下旋的形式打过去,它用挡和搓的 手法回过来成了上旋。这与反胶是相反的,这种球在进攻时如按下旋球对待肯定出界,应该 只打不拉,有时还要适当下压拍形,用加力推效果也较好;如以搓和挡回接则极易出高球, 一般应忌讳搓,即便要搓也得使拍形不能后仰,以接近垂直为合适。 3、长胶的攻球和发力推球具有下沉的特点,在用推挡防守时拍形必须往起抬以避免下 网,退台防守可大大降低长胶进攻的威胁,尤其是削球,对方的攻球下沉更便于削出低弧线 的球。长胶攻球速度慢而不带前冲力,因此打回头成功的可能性增大,应注意运用。 4、尽量避免打相持球,因为相持是一般长胶选手的强项。长胶选手最喜欢对手打两种 球, 一种是一味稳拉, 这时长胶选手可以放心大胆地尽其所能利用多种手法不断打出富于变 化的球;另一种是一味对挫,这时长胶的反旋转功能便可大显神通。因此与长胶对垒应避其 所长,最好在前三板解决问题。发球的目的是逼使对方回出上旋或不太转的球,以便自己 抢攻 (二)打的套路简单一点,发下旋,他搓回来你就打。 发不转他挡回来你就拉??找到他的旋转规律后就固定几个套路打就行。他不能主动 变换旋转的。 个人经验 利用好发球 你发下旋 如果他搓 肯定不转冲他(长) 或弹他(短) 发球一定要长 长胶打长球发不出力 不过要注意发球落点变化 防止对手冲你 长胶是逆旋转的

直拍拉弧圈球教学视频 [乒乓球拉球教学视频]

直拍拉弧圈球教学视频[乒乓球拉球教学视频] 乒乓球的基本技术拉球,是主要的进攻技术,有看过相关教学视频吗?下面小编给大家分享乒乓球拉球教学视频,谢谢阅览。 乒乓球拉球教学视频 乒乓球拉球技巧 站位,其实很多人都会忽略站位问题,如果你没有一个好的站位,你就不能在最舒适最有把握的最好击球点出球,我们看有些人的动作很不协调,其中可能的原因就是出在站位的问题上。例如两个脚平行站立,做动作起来肯定没有重心,看起来就不协调。如果两个脚站立过宽膝关节过直,更显得僵硬,这样更不能利于自己的调整下一板,所

以我们在学习或者改自己的动作首先去看你的站位是不是对的,协调的?我们比较理想的站位是:两脚与肩同宽或者稍宽,左脚稍微前,膝关节稍曲,挺胸收腹。身体放松,像弹簧一样能随时启动!这个动作应该不是站死的,也就是说不同的来球都有一定的微调。最主要的是运用弹簧般的身体能够调整击打不同的来球,这个就是我们需要放松和像弹簧般身体的主要出发点。 重心,我们的重心也是很主要的,我经常强调的是用身体去打球。在对待不同来球我们身体的重心都有一定的变化,如果身体的重心不稳,或者重心偏移你就不能最大限度地发挥你的个人技术,或者说出去的球没有质量。业余的球迷尤其要注意重心的作用,为什么你出去的球没有速度,没有命中率?这个也是关系的,在不击球的时候我们的身体重心应该在两脚中间。当步法调整好以后,我们找到最佳的击球点和击球位置,我们身体的中心应该向右脚偏移,也就

是说这个时候我们的重心在右脚上,当迎前的整个过程作用力到球的时候我们的中心应该是迅速偏移到左脚,而重心不是向左走的,而是向前走的。最理想的重心交换,应该是在转到左脚的时间的时候接触球,这个时候的力量和稳定性最好。 腰部,腰部是贯穿下身和上身的桥梁,起到承下启上的作用,“力从脚根生”而这个力要作用到球上,都是通过腰部传输上来的。有些球迷的力量脱节很主要的一点就是在腰部上,集体表现为,腰部紧张、僵硬、灵活性不够等等,所以我们应该要引起足够的重视。在身体重心带动的时候我们的腰部要适当的放松,在身体重心转移的时候我们的腰部也要有适当的转动来带动上身,在球出手以后我们腰部要“锁住”,不能让腰部随着身体重心的转移而放出去,要有个“锁住”的过程,这样我们更利于我们还原和下一板的再发力。 大臂,大臂是前臂的哥哥,所以前

乒乓球技术之反拉弧圈球的基本要领

乒乓球技术之反拉弧圈球的基本要领反拉弧圈球的基本要领 在实际比赛中,反拉弧圈球最常见的是用来对付加转或高吊弧圈球,因为这种弧圈球在空中运行的时间较长,使得反拉有时间上的可能。如果来球是速度非常快的前冲弧圈球,用反拉的可行性就值

得推敲。业余运动员则难度更大。 在进行反拉时,要注意身体重心不能过低,尽可能站起来一些,引拍时,手要适当抬高,不要下沉,因为来球带有强烈的上旋,如果手放得过低,就很难在合适的时间接触到球,当来球在本方球台弹起后的下降前期接触球的后中右上部(以右手为例),因为适当接触球的侧面一点,可以避开来球

的强旋区,减少反拉的难度,此时的板面当然要适当前倾,否则,就不可能击球的正确部位,同时,手臂以向前发力为主,略带向上,重心配合由后向前发力,击球的瞬间手腕要有一个快速的内收动作,但内收幅度不要过大,以抵消来球给球板造成的强烈由下向上的反作用力,避免反拉出界。在整个动作过程中,要始终注意收紧腰部,并且与手臂 z6c2e 体育在线 https://www.wendangku.net/doc/83407010.html,/ 365 官方网站

协调用力,这样,有助于控制击球弧线,提高准确性。 反拉弧圈球的运用时机 发球后反拉 1,发对方反手位长球后,对方用反手回接,或侧身没有足够时间和发力条件,或勉强用力拉回

接时,准备正手的全台反拉,因为此时对方很难拉出角度很大的球,单面全台是来得及的; 2,发对方正手位长球后,对方上步不能在第一时间用拉回接时,准备正手位的反拉。因为这时对方拉斜线的概率较大,并且拉球一般带有侧上旋,球往外拐,容易拉出角度较大的斜线球。这时如果准备全台反拉就有得不偿失的感觉。 z6c2e 体育在线 https://www.wendangku.net/doc/83407010.html,/ 365 官方网站

乒乓球正手中远台对拉弧圈球技能

乒乓球正手中远台对拉弧圈球技巧 乒乓球正手中远台对拉弧圈球技巧 中远台对拉弧圈球,虽速度较慢,但旋转较强、力量较大,落台后有一定的前冲力,是弧圈球选手的一项必备技术。运用得好,可使其在退台后从相持或被动中转为主动。攻削型打法的运动员,亦应掌握此技术,可作为反攻或变化击球节奏的一种手段。 乒乓球正手中远台对拉弧圈球技巧:要求 1、对拉的球应力争旋转强、冲力大,这样才能争取到主动。 2、应有扎实的基本功,不能拉两板就失误了。 乒乓球正手中远台对拉弧圈球技巧:动作要点 1、动作幅度稍大,引拍时球拍要低于来球,整个动作的用力方向是从右后向左前上方。 2、应充分发挥腿、髋、腰、臂和腕的力量,其中,尤应重视身体重心和前臂的作用。 3、拍形与台面垂直,触球中部。击球时间为下降前期或高点期,以撞击后的摩擦发力为主。 乒乓球正手中远台对拉弧圈球技巧:易犯错误及改正方法 最常见的问题:不会运用身体重心的力量,拉球无力。改正方法:先明确在对拉弧圈球时怎样发挥身体重心的作用,再进行徒手动作和多球训练。进行多球练习时,应站位中台,不要站

在近台。 实践很管用的乒乓球拉球注意事项! 我想大家最渴望知道的应该是如何练好正手拉球吧. 我想,在此大约整理了几个简单的原则,分享给大家,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1. 快收前臂 2. 摩擦旋转的掌握 3. 发力方向的掌握 4. 上肢的放松 5. 还原与引拍 6. 引拍高低 7. 用右脚找球 8. 用左脚打球用左脚还原 9. 练习方法10.用腰引拍 1. 快收前臂: 我在接受像这样正规的乒乓训练之前,曾经遇到一位非常资深的教练,他看了我的动作,第一句话就是提到了拉球必须收前臂的基本观念. 在这之后, 无论是业余的弧圈高手,或者是专业队的学生, 都强调拉球要在触球时"快收前臂", 我想对于"拉球瞬间要快收臂"这回事还有疑虑的, 我想可以提供给您一个参考. 初练时,建议先把触球前的速度放慢,先把球挂起来,感觉球停在球拍上久一点,拍子跟球一起走一段距离的感觉,然后再慢慢的加上快收前臂的动作. 要注意,收前臂的时机越晚越好,力量越能集中. 有位弧圈高手告诉我:"球要转靠前臂,球要冲靠腰腿" , 如果小臂用的不好,怎么练拉球都不可能练的好的. 小臂绝对是基础中的基础. 2. 摩擦旋转的掌握:

高调弧圈球和前冲弧圈球的区别

高调弧圈球前冲弧圈球 适用范围:强烈下旋来球轻微下旋球/上旋球等 引拍位置:身体右侧偏下身体右侧稍偏下 击球点:球体中部稍偏上球体中部偏上略有盖的动作 击球动作:向上为主略带向前向前发力为主稍向上 动作幅度:稍缓,幅度较大迅速,动作干脆 重心起伏:起伏较大起伏不应过大 力量成分:摩擦为主击打为辅击打为主略带摩擦 运行特点:弧线较高球速缓慢弧线低且球速快 触台后迅速前冲弧线低落台后弧线较低 注意要点:旋转要强,落点要刁突然性要强,落点要刁 高调弧圈球一般应用于处理较强烈的下旋来球,起到一个将下旋转化为上旋的目的。这一技术在当今进攻性支很强烈的乒乓技术领域颇有实用价值,但由于其攻击性较之前冲弧圈及攻球较差,一般作为一种过渡手段使用,将防守型的下旋球转化为进攻性较强的上旋球!经常在接发球的时候使用,用以将对方放所发较强烈的上旋来球转化为上旋球,另外对付对方搓、切过来的来球也可以使用。主要用于对付半出台来球,动作以及球速较慢,弧线较高,落台后球速强烈前冲弧线低! 前冲弧圈球用于反胶弧圈型运动员进攻,前冲弧圈球较之一般进攻准确率更高,但是来球速度较慢,但由于其有一定的前冲速度,保证落台后的第二速度较之攻球快!进而增加了对方接发球的难度,除此之外,前冲弧圈球还具有广泛的适用性,即适用于处理多种来球。前冲弧圈球的特点是:球速快,弧线低,第二速度较快!第二弧线较低,具备较强的攻击性能。 这两者可以这么说,高调是制造进攻机会,或者说是一种进攻性防守,如果运用得好不仅可以摆脱被动局面(或者制造进攻机会)更可能直接得分!前冲弧圈球是当今乒坛比较流行的一种进攻手段,一般用于机会球或半高球等的进攻杀球。两者交替使用,一个是为制造进攻机会准备,一个是进行绝杀!嘿嘿,两者的使用要视来球的旋转或者落点使用,这需要一个经验积累的过程,只有熟悉了来球的性质,方可有的放矢!

弧圈球的秘密-发力与磨擦

[原创]拉弧圈球的唯一秘密--发力与磨擦 许多人用了全身力气拉球还是拉不转, 可能就是没能体会拉球的"拉"字. 学会近台快攻, 之后的变化, 会是先是学会"抽打", 那个还不算是拉球. 我个人认为, 很多业余球友都把快攻的发力抽打看成是前冲弧圈. 其实是两回事! 那种抽打方式以撞击为主, 摩擦为辅, 上旋不强, 球的飞行轨迹没什么弧度控制不好就容易打飞或挂网, 但是速度很快, 很爆. 真正的弧圈球就是要打出弧线, 速度与旋转兼俱. 近台的不转球球够高, 直接用快攻方式发力抽打有时比弧圈好用. 近台拉弧圈大都用在拉下旋球较多 . 用抽打的方式来拉球, 即使是有明显拉球的动作, 但由于小臂太早发力加 速, 不利于咬球摩擦,拉的球会不够转. 许多弧圈球文章都强调, 拉球要转就必须让球在球拍上停留久一点时间才脱板磨擦的时间要够, 也就是咬球要完全 --- 这些理论大家都知道, 只是太抽象了, 知易行难. 换一种说法, 也许会有不同的领悟. 各位试试看. -------------------------------------------------------------------------------- 大家谈了那么多有关弧圈球的技术, 其实绕来绕去就是发力跟摩擦这两件事情. 大家也都知道, 如何正确发力并且摩擦充分产生强烈上旋, 就是弧圈球的重大关键. 问题是, 怎样做到发力集中 ? 怎样做到摩擦充分 ? 怎样让球碰到拍子之后停留久一点而不会立刻脱板? 怎样做到打磨结合 ? 如何做好咬球(吃球) , 包球的动作? 怎样做到先松后紧的拉球方式? 我想初学弧圈的人一定听的满头雾水吧.... 最近正好在思考, 怎么样跟我的学生说明白拉球跟抽打的差别... 后来想到了一个比较简单易懂解释方式... 抽打式拉球--- 小臂先发力加速 , 在拍子运行最高速的时候磨擦球. 因为拍子提高速度后才击球,球碰到拍子立刻弹开, 摩擦时间短暂, 无法充分摩擦 ,但是击球的速度快. 摩擦式拉球--- 手臂先放松蓄力待发, 腿腰发力以腰带手"迎前", 迎前的过程手控拍子先对准球而小臂不发力, 拍子在接触球的瞬间小臂才收缩发力, 这就是所谓的发力集中来磨擦球. (正确的拉球动作, 还得靠腿腰手的力量传递并非只靠手臂发力)

乒乓球弧圈球技术动作要领

乒乓球弧圈球技术动作要领 弧圈球具有强烈的上旋,是攻击力强、威力大的进攻技术。第一弧线运行较慢,第二弧线下坠快,球反弹冲力大,以弧圈球为核心技术形成了直拍、横拍多种弧圈球打法,当今欧亚弧圈高手比比皆是,瑞典的瓦尔德内尔,法国的盖亭,白俄罗斯的萨姆索诺夫,以及我国的孔令辉、马文革、郭跃华、蔡振华,韩国的金泽洙、刘南奎等,都以拉弧圈球见长,成为世界乒坛超一流选手。 弧圈球的种类按击球方法区分有:正手弧圈球、反手弧圈球、侧身弧圈球;按旋转特点区分有:加转弧圈球、前冲弧圈球、侧旋弧圈球以及不转弧圈球(假弧圈)。 一、正手拉加转弧圈球 1、特点:又称“高吊弧圈球”。上旋强烈,第一弧线较高,运行速度较慢,第二弧线反弹下坠,向下滑落快,不易识别着台点及飞行轨迹,给对方掌握回球的节奏、时间、拍形增加困难,感到对不上点,使不上劲,能直接得分或为拉前冲弧圈制造机会,通常在接发球、对削、搓、挡、攻以及接出台的下旋球时运用。双方对拉弧圈球时很精彩好看。 2、动作要领:两脚分开,两膝内收微曲,重心置前脚内侧,左脚在前,略提脚后跟,身体略右转,手腕外展,向后拉,拍形成横立状。引拍至右后方,当来球跳至高点期或下降前期时,触球中上部或中部,腰髋带动上臂、前臂由后向前挥动,击球瞬间立即向前上方发力,右脚掌内侧用力蹬地,梢伸膝,前臂要迅速旋内收缩,协同摩擦,重心由右脚转向左脚。整个动作类似于掷铁饼。 二、正手拉前冲弧圈球 1、特点:上旋强烈,第一飞行弧线低且长,球前进速度快,第二弧线下坠比加转弧圈球更低而快,急剧前冲向下滑落,杀伤力大,是得分的刹手剑。通常在对付削、搓、中等力量攻球、接发球及半高球时运用,对方弧圈相持时也用以对拉、对冲。 2、动作要领:基本姿势同拉加转弧圈球,但身体重心稍提高。引拍时球拍与球同高或稍许低于来球,上臂带动前臂向右腰部侧后展开,拍形前倾于高点期或上升后期,摩擦球的中上部,由右向左转腰带动上臂、前臂、手腕,由后向左前方发力,配合略向上摩擦,重心前移至左脚。 3、提示: ⑴正手反拉前冲弧圈球时,引拍后拉幅度要小,拍形稍前倾,于上升后期高点击球,运用腰、髋、前臂发力稍多一些。对于初学者比较困难,先练好拉弧圈球的基本方法,根据来球性能变化,调整动作、拍形、击球时间和触球部位。 ⑵重视腰髋、重心的调节,要移动步法到位。 三、反手拉加转弧圈球 1、特点:横拍反手拉弧圈球和用直拍反手拉弧圈,是横拍和直拍横打选手独特技术之一。同正手拉加转弧圈球比较,弧线、反弹特点基本相同,但速度稍慢,力量、旋转稍小。主要用于接下旋发球、发球抢拉、搓中转拉以及对付一般的攻球和弧圈对拉等。 2、动作要领:站于球台偏左部位,距台约60厘米左右。两脚基本平站,身体重心落双脚,双膝微屈,腹内收,腰、上身略向左转,前臂置腹前自然弯曲。引拍至腹部左侧下方,肘关节略向前,屈手腕,拍下垂,拍形稍前倾,重心略左脚,于球下降前期触球中上部,触球瞬间脚用力蹬地,伸膝、转腹,腰髋带动上、前臂向前上方发力,拍撞球后摩擦,重心略上提前移并转至右脚。

乒乓球:弧圈技术的基本摩擦型式

弧圈技术的基本摩擦型式 在"小臂二次加速"一文中回答球友问题时我曾说过触球前瞬间以手腕内收及小臂内旋组成"旋内"动作来带动小臂的二次加速,有些人对此不是很理解,其实,弄明白了"包球"的原理,疑问就会不解自消。在给球友纠正动作时我常会请他们做一个徒手实验:引拍结束后将拍面垂直于地面,然后慢动作转腰挥拍并收小臂使拍收至双眉间的额前,结果是拍面自然会变成为前倾状态。这个实验结果证明:收缩小臂时自然会出现小臂的内旋现象,而这个现象就是我们在"快攻"击球时实际上存在着的一点点旋转的原因;同时也证明,收缩小臂拉球会有自然包球动作,因此有利于制造旋转。 张晓篷老师说过的"基本垂直于地面、半横状的拍形触球后中部,向前上方发力"的方法就是"包球"的方法,如何使"包"更合理、更有效,就应是弧圈技术的关键了。而这个关键,就在于收小臂时小臂内旋的掌控上,而若想加快小臂这个"内旋"速度、使小臂的收缩速度更利于与"拧腰、顶髋、摆肩"即"小臂二次加速"的密切配合,则又必须是在手腕内收(外展)的合理配合下,所以,弧圈的基本发力技术在手臂上的体现就在于手腕与小臂的配合上。 我们把基本垂直于地面的拍形看做是 "1" 字型,然后

再加上代表向前发力方向的 "一" 字就会形成 " ┓" 型(球在内直角位置中),这个形状就是球拍包球摩擦运行过程的基本型式,也是从快攻技术向弧圈技术过渡阶段的入门砖,其内容包括有效地掌控手腕由外展转内收并与小臂内旋配合的过程,同时还包括如何根据来球的旋转方向、旋转强度、来球的速度及力量等即时情况来调整 "1" (代表拍面前倾角度)与 "一" (代表发力方向)所构成的夹角角度及直角变成园弧(代表小臂内旋角度)的弧度等。例如:来球为半出台下旋球,转腰斜身、右膝内屈沉肩、后下拉手引拍结束时,球拍高度一定要明显低于来球、以及以 "1" 的拍形迎球并触来球后中部以保证摩擦的充分,但在收缩小臂发力时,则要依据来球的速度与旋转强度来决定 "一" 与 "1" 夹角的角度,如果来球速度一般,说明旋转也一般,那么 "1" (拍形)就应适度前倾、"一" (发力的方向)与水平线的夹角就不宜过大、直角变成园弧的弧度(小臂内旋的角度)就应相对较大而基本形成了曲率较小的一段如稍前倾的 " )" 型的园滑弧线,这段弧线就是球拍的运行规迹。这段弧线表明在发力摩擦过程中,小臂的内旋幅度并不大,所以收小臂的速度也相对不快,其过程中大臂的发力也较明显,这就是(相对球速不快、旋转稍强、弧线较高的)初级高吊(加转)弧圈球的基本摩擦型式(图1);如果来球速度较慢,则表明其下旋转较强,那么 "1" (拍形)就应垂直或微前倾、"一" (发力

张燮林解析长胶奥秘

张燮林解析长胶奥秘 张燮林 一我打长胶纯属偶然 长胶已经有很长的历史了,它的起源不在中国,而是在日本和英国。当时的长胶也不叫长胶,而称为海绵粒或海绵胶。这种胶皮的颗粒长、软,而且比较密。在我打长胶以前就曾见过这种胶皮,当时的乒乓球打法有两大派:进攻和防守,而长胶是作为防守型的一种打法。 我打长胶纯属偶然。那时我在上海乒乓球队当仓库保管员,当时有一批胶皮是用来做反贴的,就是把有颗粒的一面贴在海绵上。反贴胶皮要求表面平整,但是这些胶皮的后面有许多小洞,没有完全补上,底皮也比较薄,所以上面都是小窟窿,这种胶皮的型号叫红双喜6号。由于那时候没有人用这样的胶皮,所以仓库里存了上百张。胶皮的橡胶成分比较多,拉起来就像橡皮筋一样,不容易断,韧性比较好。我原来并不是打长胶,而是打上海生产的达伟胶粒。但是后来他们不生产这种胶皮,所以市场上也就没有这种胶皮了。看到仓库里有这么多红双喜6号胶皮,我就贴上去试了试,觉得很顺手,特别是削球,可能是我的手法也比较适合打这种胶皮吧,于是我就开始改打这种胶皮。后来我的教练对我说,这种胶皮是用来打削球的,很难进攻,如果你有一定的进攻能力,就不适合打。但是我练了以后,无论是攻还是削都很好打,我就下决心一直打这种胶皮。当时在上海队训练,谁也没有感觉到这种胶皮“怪”,平时练习来回也很多。后来我参加上海市运动会,全部以3比0把对手击败,包括自己的队友,打完比赛,队友们仍然没有觉得这种胶皮怪,后来我又参加了全国的调赛,参赛的选手中包括庄则栋、李富荣、王传耀等著名优秀运动员,他们都觉得这种球拍有点怪,和我打起来也比较难打,没过多久我就调入国家队。后来,国家队的一些削球选手也改了用长胶,于是,长胶的影响也越来越大了。当时长胶的颗粒高度是1.5毫米左右。 在世界比赛中,输给我的那些外国选手都开始吹嘘我,什么“折不断的杨柳”、“海底捞月”、“球像一团火”等等。“折不断的杨柳”是指我削球的功底好,“球像一团火焰”比喻我的球捉摸不定。所有这些都让人们感觉长胶非常神秘。后来,改用长胶的选手都觉得长胶的颗粒还不够高,当时国际乒联规定,长胶直接贴在底板上(不用海绵),颗粒的高度可以达到2毫米,而我当时用的只有1.5—1.6毫米,于是,我们就要求厂家用科学的方法进行研制,使长胶的颗粒高度到达1.9毫米。

弧圈球打法乒乓球底板和套胶的选择

弧圈球打法乒乓球底板和套胶的选择 弧圈球进攻打法是很多乒乓球爱好者比较喜欢的,那么如何为弧圈球打法选择乒乓球底板和胶皮呢。本文通过对不同乒乓球底板和胶皮(套胶)的性能研究,结合乒乓球器材厂家提供的各个乒乓球底板和胶皮(套胶)的技术数据,并对各个以弧圈球进攻打法为宗旨的乒乓球器材的性能和特点进行分析,做出了不同的针对乒乓球弧圈球进攻打法底板和胶皮(套胶)搭配方案,希望能对广大乒乓球爱好者选择适合弧圈球打法的乒乓球底板、胶皮(套胶)搭配时有所帮助,尽可能的缩短选购时间;同时,在研究弧圈球进攻打法的乒乓球底板和胶皮搭配方案的同时,对我国的乒乓球运动的发展有所贡献。 1、前言 同水平竞技,拼的就是心理素质和兵器。而好的兵器能让运动员的心理更有把握,对自己的特长更为了解,能从容的使用自己最擅长的技战术。于此同时,它也提高了运动员的自信心,有助于运动员取得优异的比赛成绩,为广大球员和爱好者在选择器材和配置器材时提供参考依据。为专业运动员节省选择器材的时间。同时也为业余爱好者在节省时间的同时节省金钱。本文主要对当前的器材进行分析并提出搭配方案。 -----------------------------------------我是分割线----------------------------- 2、弧圈球打法球拍配置(DIY)的基本原则 “统一平衡”的基本原则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球拍是击球的工具,好比战士手中的武器。乒乓球爱好者常会备一块称手的、满意的球拍。因为球拍的质量的好坏会直接影响乒乓球爱好者能否使用灵活、顺手。一副好的球拍必须遵守统一平衡的原则。 统一:即性能的统一,快速底版要搭配有足够速度的套胶,近而实现理想的速度。软的底版要配置适合弧圈,能吃住球的配置。或者防守和削球的配置。 平衡:即软和硬的平衡,薄厚的平衡。太软没有速度,太快不能含球。太薄容易震手,太厚则容易失去理想的手感。软的底版要搭配适当硬度的海绵,这样弥补速度的不足。硬的底版要搭配透板和中低硬度的海绵,这样更容易吃住球和控制球。 优点突出,性能全面的高端原则 性能全面:一块球拍是否好,要看他的性能是不是全面而没有绝对的缺陷,如果性能缺陷特别的大。那么你的技术就容易形成漏洞。这样在打球的时候容易被对方盯死,从而形成以自己的短处来打球的局面。或者被对方控制的局面。最终导致输掉比赛。 优点突出:在打球的过程中,运动员想赢球,应看运动员的特长技术是否足够的突出。一块好的底板在适合自己的前提下,看看它的优点是不是足够的突出是否能够在足够全面的条件下,还能够制对方于死地。是否能够给对方足够的杀伤和冲击 综上所述:一块好的球拍,既要性能全面,也要特长突出。而事实上这样的器材很少,就算有也不一定适合你。所以要想达到此目的就需要我们自己来进行底版和海绵+胶皮(套胶)的合理搭配。这就需要有足够的知识,并遵循以上两个原则

乒乓球拉球技巧

一、正手拉加转弧圈球 1、特点:又称“高吊弧圈球”。上旋强烈, 2、动作要领:两脚分开,两膝内收微曲,重心置前脚内侧,左脚在前,略提脚后跟,身体略右转,手腕外展,向后拉,拍形成横立状。引拍至右后方,当来球跳至高点期或下降前期时,触球中上部或中部,腰髋带动上臂、前臂由后向前挥动,击球瞬间立即向前上方发力,右脚掌内侧用力蹬地,梢伸膝,前臂要迅速旋内收缩,协同摩擦,重心由右脚转向左脚。整个动作类似于掷铁饼(图67、68)。 3、提示: ⑴初学者常易拉漏球,或球擦拍边,找不准击球点,要多做徒手练习,牢记动作要领,逐步体会手、腰髋、腿的配合和肌肉感觉,产生手感。 ⑵现在拉弧圈球,是先打后摩,又打又摩,以摩为主。因此,手臂不能伸得太直,引拍不要过低,拍形前倾角度不能过大,向上发力时也要向前发力,以免造成漏球、击球时间迟、发力效果差等现象。 ⑶手腕要先向后伸,触球一刹那,向前打击球后向上摩擦,这样爆发力大,还能起微调的作用。加强了手腕对拍形、弧线的控制,增强了摩擦力。 二、正手拉前冲弧圈球

1、特点:上旋强烈,第一飞行弧线低且长,球前进速 度快, 2、动作要领:基本姿势同拉加转弧圈球,但身体重心稍提高。引拍时球拍与球同高或稍许低于来球,上臂带动前臂向右腰部侧后展开,拍形前倾于高点期或上升后期,摩擦球的中上部,由右向左转腰带动上臂、前臂、手腕,由后向左前方发力,配合略向上摩擦,重心前移至左脚(图69、70)。 3、提示: ⑴正手反拉前冲弧圈球时,引拍后拉幅度要小,拍形稍前倾,于上升后期高点击球,运用腰、髋、前臂发力稍多一些。对于初学者比较困难,先练好拉弧圈球的基本方法,根据来球性能变化,调整动作、拍形、 击球时间和触球部位。 ⑵重视腰髋、重心的调节,要移动步法到位。 三、反手拉加转弧圈球 五、正手侧身拉弧圈球 1、特点:当球处于反手位、步法跟得上时,适宜运用侧身正手拉弧圈球,以争取主动和得分。直横拍弧圈选手侧身拉意识很强,都能较好地掌握与运用这一技 术。

打乒乓球应该怎么跑位

打乒乓球应该怎么跑位 乒乓球是我们国家的国球,特别在乒乓球双打中,跑位是非常重要的。那么,你知道打乒乓球怎么跑位吗?今天将为你一一介绍。 打乒乓球怎么跑位: 乒乓球双打跑位战术应力求做到以下几点:第一,不影响同伴的视线和判断来球;第二,不妨碍同伴抢占击球位置和还击来球;第三,有利于本方还击下次来球;目前,各种配对常用的基本跑位方法,大致有以下几种。 1、左手和右手握拍攻击型选手配对。常用横向或横斜向移动(俗称“八”字式)。一般在击球后向自己反手一侧移动。 2、两个右手握拍攻击型选手配对,常用三角形的移动方法。 3、一个近台攻球手和一个中台攻球手(或弧圈选手)配对,常用“T”字型移动的方法。前者多作左右移动,后者多作前后移动。这种移动方法也适用于一攻一削配。 4、两个削球手的配对,一般用横斜向的移动方法或作环形移动。如果是一个近削和一个远削配对,则近削者以横斜向移动为主,远削者以前后移动为主。 打乒乓球的战术: 1、发球抢攻战术 发球抢攻是我国直板快攻打法的“杀手锏”,是力争主动、先发

制人的主要战术。各种类型打法的运动员都普遍采用发球抢攻来抢占每个回合的上风。 发球抢攻战术因打法的类型不同而有所差异但常用的发球抢攻战术,主要有以下几种: 1.1、正手发转与不转 1.2、侧身正手(高抛或低抛)发左侧上(下)旋球。 1.3、反手发右侧上(下)旋球。 1.4、反手发急球或急下旋球。 1.5、下蹲式发球。 2、接发球战术 接发球战术与发球抢攻战术同样重要,在某种意义上讲,接发球水平的高低可以反映运动员的实战能力以及各项基本技术的应用程度。事实上,接发球者只是暂时处在被控制状态,如果你破坏了发球者的抢攻意图或者为他制造了障碍,减弱了对方抢攻的质量,也就意味着已经脱离被控制状态,变被动为主动了。控制与反控制是辩证的统一。常用的接发球战术: 2.1、稳健保守法。 2.2、接发球抢攻。 2.3、盯住对方的弱点处,寻找突破口。 2.4、控制接发球的落点。 2.5、正手侧身接发球。

乒乓球旋球的打法技巧

乒乓球旋球的打法技巧 旋球还是一种十分炫酷的打法,那么旋球如何发呢?乒乓球的旋球怎么发首先是要能够打到球,基本功要扎实,从推挡练习开始。 其次才是能打出漂亮的旋球。 打旋球的时候,重心要低,站位平行于球台底线,这样才有足够的引拍而且防止球拍磕在球台上,球拍拍面平行于台面,略高2-5厘米,把球拍放平了去搓球,球的下旋强度会很大,当然对方也是不好接的。 抛球后两眼盯球,重心从右脚移到左脚的同时转腰收小臂挥拍摩擦球的正下方,利用重心转换的惯性给球一个向前的力。 如何接上旋球对于下旋球如果直接去平推的话,那么很容易会下网的,因为球是向下旋转的,那么你就应该学会搓球,当然这个搓球要你借力来搓过去,让球更加的旋转,对方必须采取手段才能占到优势,当然你只是搓过去也是一种防守而已。 乒乓球怎么握拍直式握拍法:正面拇指第一指节和食指第二指节握拍,拍柄压住虎口(两指间距离适中),背面中指、无名指和小指自然弯曲斜形重叠,中指第一指节顶住球拍的后上部使球拍保持平稳。 削攻型握法:正面拇指自然弯曲紧贴拍柄左侧,第一指节用力下压,其余四指自然分开托住球拍背面。 直式握拍法的重点与难点是握拍舒适,手腕控制拍面恰当。 横式握拍法:中指、无名指和小指自然地握住拍柄,拇指在球拍正面轻贴在中指的旁边,食指自然伸直斜放于球拍的背面,虎口轻微贴拍,击

球时拇指和食指帮助手腕调节拍形和加力挥拍作用。 正手攻球时食指向上移动,反手攻球时拇指向球拍中部移动帮助手腕下压加大击球力量。 削攻型握法:与攻击型握拍法大体相同,只是食指靠近中指,拇指更加弯曲放松,虎口不紧贴柄。 横式握拍法的重点难点是击球时拇指和食指熟练的移动帮助手腕下压和移动。

乒乓球的弧旋球技术要领全

乒乓球的弧旋球怎样练? (2006-06-22 14:56:14) 转载▼ 分类:乒乓球技术精品转载 乒乓球的弧旋球怎样练? 参考一下马琳、王皓的主管教练吴敬平的文章 直板反胶正手拉球的基本原理和训练方法 乒乓球基本上是一项圆周运动,正手和反手拉球都是以运动员的身体重心为轴心、以身体到身体重心的连线为半径进行圆周运动。因此,不管是正手还是反手击球都必须符合这个原理,从这个意义上讲,正手拉球动作的基本原理就是一种力的传递。 正手拉球的基本要点 基本站位:两腿张开与肩的宽度为差不多相同,身体稍微前倾,重心在前脚掌上,拉球时,身体向右转(以右手为例),重心放在右脚上,在转腰的过程中,用腰控制大臂,右肩稍底,小臂自然下垂,用手腕控制板型,板型前倾(拇指用力压住球板,食指稍微放松,中指顶住球板),板型前倾的角度因来球的旋转不同而调整。 击球原理:击球的时候,以右手为例,首先是腿上发力,向左蹬腿,身体重心从右脚向左脚转换,交换重心,身体前迎,身体前迎的方向要和击球的方向一致。然后是腰上发力,用腰带动大臂转动,把力传递到前臂,在击球一瞬间,收缩前臂用力击球。从力学的原理讲,正

手拉球前,小臂和大臂之间的角度越小越好,这是加大半径,半径越大,初速度就越大,在击球瞬间突然收缩前臂,使半径变小而获得加速度,使速度加快,力量加大。击球时,小臂和大臂之间角度的变化要根据来球和击球的需要进行变化。很多运动员在进行正手拉球时往往只注意了收前臂而忽略了转腰,用腰来控制手臂的发力,或者是注意了用腰的发力来带动手臂而忽略了收前臂,前臂和大臂之间的角度几乎没有变化或变化很小。总结起来正手拉球应注意四点:1、必须注意重心的交换,重心迎前的方向要和击球的方向一致。2、一定要用腰控制大臂,是腰上发力,而不是用手臂发力,注意拉球时腿、腰、大臂、前臂、手腕发力的协调。3、击球瞬间必须快速收缩前臂、手腕发力,前臂收缩的速度越快,发出的力量就越大。4、击球点必须保持在身体的右前方,击球点离身体越近,越容易控制球。有一点值得注意的是不管是什么样的拉球动作,必须和你自身具备的身体条件相符合,只要不影响动作的发力就可以,没有什么固定的动作模式。另外就是在击球前,球板和球之间要有一定的距离,尽量主动去击球,而不要让球来撞你的球拍,或者是球与球拍之间的距离太小,容易被来球顶住,影响你的发力。 正手拉球的方法与技巧 正手拉球是一门很复杂的技术,有近台拉球、中近台拉球、远台拉球,有拉上旋球、下旋球,有近台快带、反拉弧圈球,拉半出台球等等。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