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八年级地理下册复习提纲

八年级地理下册复习提纲

八年级地理下册复习提纲
八年级地理下册复习提纲

第五章中国的地理差异

一、地理差异显著

1.自然环境差异显著:

(1)气温:自南往北,纬度逐渐升高,气温逐渐降低。海南岛长夏无冬,黑龙江长冬短夏。

(2)降水:自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距海越来越远,降水越来越少。东南沿海山清水秀,西北内陆沙漠、戈壁广布。

(3)地势:自西向东,呈阶梯状分布,逐级下降。第一级阶梯上的青藏高原地高天寒,雪峰连绵;第三级阶梯上的长江三角洲地势低平,温暖湿润。

2.人文环境差异显著:

(1)人类活动差异显著。例如,农业具有西牧东耕、南稻北麦的分布特点;人口、城市、交通线表现为东密西疏的分布特点;经济发展水平东部高,西部低。

1.不同类型的地理区域:如自然区、经济区、文化区等。

2.四大地理区域:

(1)划分依据:综合地理位置、自然地理、人文地理的特点划分为四大地理区域。

【名师点睛】理解地理区域界线确定的主导因素是学习并掌握各区域地理差异尤其是相邻地理区域差异的前提。

【规律链接】秦岭—淮河一线的地理意义:

【名师点睛】

1月份0℃等温线是暖温带和亚热带、冬季河流是否结冰的分界线。

800毫米年等降水量线是湿润地区和半湿润地区、水田和旱

第六章北方地区

一、自然特征

1.黑土地、黄土地:

(1)位置:北方地区大体位于大兴安岭、青藏高原以东,内蒙古高原以南,秦岭-淮河以北,东临渤海和黄海。

(2)地形:以平原和高原为主。东北平原被称为“黑土地”,华北平原和黄土高原被称为“黄土地”。

(3)气候:地跨我国中温带和暖温带,大部分地区属于温带季风气候,

属于半湿润区。

2.重要的旱作农业区:

(1)发展优势:平原面积大,土壤肥沃,耕地集中连片。

(2)农作物

粮食作物:小麦、玉米、谷子

经济作物:甜菜、棉花、大豆

(1)春季少雨;(2)春季升温快,蒸发量大;(3)春季正值华北地区冬小麦返青和玉米、棉花出苗,农业用水量较大。

二、“白山黑水”——东北三省

1.自然环境

(1)位置、范围:东北三省位于我国的东北部,包括黑龙江省、吉林省、辽宁省。

(2)地形:以山地和平原为主。人们常用“山环水绕、沃野千里”来形容东北三省的山河大势。

(3)气候:冷湿。大部分地区冬季漫长严寒,夏季短促温暖;降水集中在夏季,冬季降雪较多

2.农业发展——从“北大荒”到“北大仓”:

(1)发展条件

有利:地势平坦,土壤肥沃,雨热同期的气候

不利:春秋季节易发生低温冻害

(2)作物熟制:一年一熟。

(3)主要农作物:盛产小麦、玉米、大豆、水稻等,是我国机械化程度最高、提供商品粮最多的粮食生产基地。

(4)问题与措施:垦荒扩大耕地,造成湿地面积锐减、生态环境恶化,为此停止开荒、建立自然保护区。

3.我国最大的重工业基地:

(1)资源条件:矿产资源种类多、储量大,特别是煤、铁、石油等在全国有重要的地位。

(2)完整的重工业体系:以钢铁、机械、石油、化学工业为主导,包括煤炭、电力、建材、森林等工业部门。

(3)分布特点:工业主要分布在矿产地附近和铁路沿线地区。

三、世界最大的黄土堆积区——黄土高原

1.文明的摇篮:(1)位置、范围:东起太行山脉,西至乌鞘岭,北连内蒙古高原(大致以长城为界),南抵秦岭;主要包括山西省和陕西省的大部分,宁夏回族自治区的南部,甘肃省的东南部。

(2)富有特色的“黄土风情”:如传统民居是窑洞;信天游是富有地方民俗特色的陕北民歌等

2.风吹来的黄土:

(1)黄土的来源:多种假说中得到广泛认同的是“风成说”,黄土来自中亚、蒙古高原和我国西北部内陆地区。

(2)黄土地貌景观:黄土塬、黄土峁、黄土梁

3.严重的水土流失:

)危害:土壤肥力下降,破坏了农田和村庄,自然灾害加剧,生态环境恶化;泥沙下泄导致河流含沙量剧增,淤塞下游河床、水库,给防洪及河道整治造成困难。

【名师点睛】

(1)黄土高原的地表景观(千沟万壑、支离破碎)主要是长期的水土流失造成的;

(2)黄土高原是风力搬运堆积而形成的。

4.水土保持:

(1)生物措施:植树种草(2)工程措施:建梯田、修挡土坝。

(3)合理安排生产活动。例如,陡坡地退耕还林、还草,合理放牧。

四、祖国的首都——北京

1.基本概况:

(1)地理位置:位于华北平原的西北角,西面和北面背靠群山。

(2)地势:由西北向东南倾斜。

(3)城市职能:北京是全国的政治中心、文化中心、国际交往中心。

2.历史悠久的古城:

(1)北京旧城:格局形成于元、明两代,方方正正,布局均衡对称,堪称我国历代都城规划和建设的代表作。

(2)旅游名胜:长城、明清故宫、周口店北京猿人遗址、颐和园、天坛等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另外还有四合院、胡同、牌楼等。

3.现代化的大都市:

(1)重点功能区:中央商务区、中关村科技园区、金融街、王府井商业街。(2)现代化交通网:北京已经形成了航空、公路、铁路四通八达的现代化立体交通网络;市区形成了环形加放射状的快速道路网,是全国最大的铁路交通枢纽和国际航空港。

(3)建设目标:“国家首都、世界城市、文化名城、宜居城市”。

第七章南方地区

1.气候湿热的红土地:

(1)位置:南方地区位于_秦岭-淮河以南、青藏高原以东,东面和南面分别濒

临东海和南海

(2)地形:复杂多样,东西差异明显。西部以高原和盆地为主;东部有交错分布的平原_、低山和丘陵,沿江是平原和三角洲。

(3)气候:属于亚热带、热带季风气候。夏季高温多雨,冬季温暖湿润是该地

区气候的主要特征。

2.重要的水田农业区:

(1)发展条件:气候湿热,发展农业的水热条件优越,耕地多为水田;平原地区,地势低平,河湖密布,灌溉条件良好

(2)农作物主要粮食作物:水稻

经济作物:棉花、油菜、茶、竹、甘蔗、橡胶

水果:柑橘、香蕉、菠萝

二、“鱼米之乡”——长江三角洲地区

1.江海交汇之地:

(1)位置、范围:长江三角洲地区位于长江的下游地区,濒临黄海和东海;主

要包括上海市、江苏省南部、浙江省北部地区。

(2)位置的重要性:地处江海交汇之地,依托长江干支流发达的水运,可以联

系广大的内陆地区;同时又是我国南北海上航运的中枢,并通过远洋航线通往

世界的主要港口。得天独厚的江海之利,为长江三角洲地区的发展提供了优越

的条件。

2.我国最大的城市群:

(1)目前,长江三角洲地区是我国城市分布最密集、经济发展水平最高的地区,

是我国最大的城市群。

(2)上海市:①特点:长江三角洲城市群的核心城市,我国最大的城市,最重要的综合性工业城市;

②对经济发展的作用:不仅对长江三角洲地区,而且对长江流域乃至全国都有辐射带动作用。

3.水乡的文化特色与旅游:

(1)文化特色:

①驰名中外的名胜古迹,如作为世界文化遗产的苏州园林、杭州西湖等;

②别具特色的水乡风貌,如江苏的周庄、同里,浙江的乌镇、西塘等;

③传统的戏曲文化、茶文化、丝绸文化和饮食文化等。

(2)旅游业发展的有利条件:

①丰富的人文旅游资源;②便捷的交通;③较为完善的服务设施。

三、“东方明珠”——香港和澳门

2.港澳与祖国内地的密切联系:

(1)经济发展条件:

①不利条件:地狭人稠、自然资源匮乏。

②有利条件:发挥地理位置优势,依托祖国内地强有力的支持。

(2)经济特点——经济繁荣,被誉为“东方明珠”。

①香港:重要的国际金融中心、贸易中心、信息服务中心及航运中心。

②澳门:博彩旅游业是支柱产业。

3)香港与祖国内地的经济合作优势互补、互惠互利。

【名师点睛】香港地狭人稠,

(1)“上天”——建设高层建筑;(2)“下海”——填海造地

四、祖国的神圣领土——台湾省

1.自然地理概况:

(1)范围:包括A台湾岛以及附近的B澎湖列岛、C钓鱼岛等许多小岛。(2)地理位置:

①纬度位置:北回归线穿过中南部,地跨亚热带和热带。

②海陆位置:北临东海,东临太平洋,南临南海,西隔台湾海峡与福建省相望。(3)地形:山地占2/3,平原主要分布在西部沿海地区。地势中部高,东西低。

气候:属于亚热带、热带季风气候,夏秋多台风和暴雨。

河流:短急,水能丰富

2.人口、城市

(1)分布特征:人口主要分布在西部平原地区。

(2)主要城市:①台北②台中③高雄。

3.外向型经济:

(2)外向型经济发展的有利条件:

①大量受过教育和培训的劳动力;②海岛多港口;③吸收外资;

④大力建设出口加工区。

【名师点睛】(1)出口贸易一直是台湾重要的经济命脉;

(2)目前,祖国大陆是台湾最大的贸易伙伴。

【规律链接】自然地理环境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第八章西北地区

一、自然特征

1.草原和荒漠

(1)位置:位于我国地势的第二级阶梯。

(2)范围:大兴安岭以西,长城和昆仑山—阿尔金山以北。

(3)地形:以高原、盆地为主,东部是内蒙古高原。西部自北向南依次是阿尔泰山、准噶尔盆地、天山、塔里木盆地、昆仑山。

(4)气候:降水稀少,是我国干旱面积最广的地区。原因是:距海较远,且被重重山岭阻隔,湿润气流难以到达。

(5)河流:多为季节性河流,是我国内流河的主要分布区。

(6)植被:以草原、荒漠为主。

降水自东向西逐渐减少,植被由草原逐渐过渡为荒漠草原、荒漠

2.牧区和灌溉农业区

【名师点睛】西北地区的典型区域特征是干旱,人类的经济活动只能是因地制宜发展畜牧业(即扬长);而发展农业的限制因素是水源,必须设法通过引水发展灌溉农业(即避短)。

二、干旱的宝地——塔里木盆地 1.沙漠和戈壁广布:

①有利条件:油气资源丰富,天然气的储量占全国陆上天然气总储量的1/4左右。

②不利条件:气候严酷,交通不便。

【名师点睛】塔里木盆地是一个干旱的宝地,资源丰富、环境脆弱,资源的开发利用要注重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双赢。

【规律链接】西北地区的人地关系

第九章青藏地区中国在世界中

一、青藏地区

1.自然特征:

(1)世界屋脊。

①地理位置:位于我国西南部,横断山脉以西,昆仑山脉—祁连山脉以南,南至国界。

②地形地势:地势高耸,平均海拔在4000米以上,是世界最高的大高原,素有“世界屋脊”之称,显著特征是“,远看是山,近看是川”。

③气候特征:独特的高寒气候,冬寒夏凉,年温差小,日温差大。

④河流:是长江、黄河、澜沧江、雅鲁藏布江等众多大江大河的发源地。

(2)高寒牧区和河谷农业区

a.主要农业区:雅鲁藏布江谷地、湟水谷地。

b.优越条件:地势较低,气温较高;土质肥沃。

c.主要农作物:青稞和小麦。

【名师点睛】青藏地区作物穗大粒饱的原因

这里日照时间长,有利于作物的光合作用;气温低,作物的生长期长;昼夜温差大,有利于养分的积累。

③生活习惯。

a.饮食:糌粑、牛羊肉、青稞酒。

b.服饰:藏袍。

c.民居:牧民居住帐篷,农区和城镇多见平顶碉房

【名师点睛】青藏地区由于海拔高,空气稀薄,太阳辐射强烈,因此很多藏族朋友脸上都有可爱的“高原红”。青藏地区突出的自然特征是高寒,因此制约其种植业发展的因素是热量。

2.高原湿地——三江源地区:

(1)位置范围:位于青海省南部,是长江源区、黄河源区、澜沧江源区的总称,被誉为“中华水塔”。

(2)补给水源:雪山和冰川的融水是江河的最初水源。湖泊和沼泽是三江源地区重要的调蓄器。

3)环境问题与保护。

①问题:全球气候变暖,导致补给水源减少,湖泊、湿地面积缩小。不合理的人类活动:过度放牧、乱采滥挖,导致水土流失、草地沙化、虫鼠猖獗、野生动物锐减等生态问题突出。

②措施:采取退耕还草(林),全面禁猎、禁采砂金、休牧育草,实施天然林和天然牧场保护工程等措施,一定程度上遏制了环境持续恶化的趋势。

第十章 中国在世界中

1.举世瞩目的发展成就:进入21世纪,经济持续高速增长,自2009年起,国内生产总值超越日本,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

2.发展中面临的挑战:

(1)人地关系不和谐。我国人口、资源、环境的矛盾越来越突出。协调人地关系,建设生态文明,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是应对挑战的正确选择。

(2)区域发展不平衡。主要表现为东、中、西部发展极不平衡,沿海与内地以及城乡之间经济发展差距较大。我国正大力实施西部大开发、振兴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促进中部地区崛起、推动城乡一体化等重大战略决策。 (3)海洋权益面临严峻挑战。 3.做负责任的大国:

(1)我国用占世界不到10%的耕地养活了占世界20%的人口。

(2)我国坚定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信念,积极参与国际事务。(3)我国政府提出的“和谐世界”理念,得到了国际社会的广泛响应。

中图版八年级地理下册复习提纲14172

八年级地理下册复习提纲第一节亚洲的自然环境 位置:亚欧大陆东部 面积:4400平方千米。 地形:地形复杂多样,以高原、山地为主(四分之三) 地势:地势起伏很大,中间高、四周低 岛屿:日本群岛、马来群岛、菲律宾群岛 半岛:阿拉伯半岛(世界上最大半岛)、印度半岛、中南半岛 朝鲜半岛等 山脉:喜马拉雅山脉、天山山脉、大高加索山脉、 平原:西西伯利亚平原、图兰平原、恒河平原、印度河平原 河流流向:呈放射状流入各大洋 流入太平洋:长江、黄河、湄公河 流入印度洋:恒河、印度河 流入北冰洋:鄂毕河、叶尼塞河、勒拿河 亚洲被称为“巨河之洲” 湖泊:贝加尔湖(世界上最深蓄水最大的淡水湖) 里海:世界上最大的湖泊(世界上最大的咸水湖) 死海:世界上盐度最大的湖世界陆地最低点 气候特征:气候类型复杂多样、 季风气候显著、 温带大陆性气候分布广 第二节亚洲人文环境 众多的人口: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大洲 超过1亿的国家:中国、印度、印度尼西亚、巴基斯坦、孟加拉国、日本 人口分布:南亚、东南亚、中国东部、朝鲜半岛、日本半岛 人种:主要是黄种人:分布在东亚、东南亚、北亚白种人:分布在南亚、西亚。

古老的文明:A:三大文明古国发祥地黄河——长江中下游平原(中国)印度河谷子(古印度)美索不达米亚平原(古巴比伦) B:三大宗教发祥地:基督教发祥地(西亚)、伊斯兰教(阿拉伯半岛、麦加)、佛教(古印度) 经济发展不平衡:A:最为发达的国家:日本 B:新兴国家:韩国、新加坡 C:石油国家:海湾诸国(沙特阿拉伯、伊拉克、科威特) D:贫穷国家;尼泊尔、阿富汗 第一节东南亚 位置:亚洲东南部“十字路口” 地处亚洲与大洋洲及太平洋与印度洋之间的交通要道 马六甲海峡为世界海上运输的咽喉 范围:中南半岛、马来群岛(马来群岛是世界上是庞大的群岛) 地形:中南半岛:山河相间,纵列分布 马来群岛:山地多,平原少 河流:中南半岛:湄公河(东南亚最长河流)(亚洲流经国家最多) (流入太平洋)萨尔温江、伊洛瓦底江(流入印度洋) 湖泊:洞里萨湖(中南半岛柬埔寨境内) 气候:中南半岛大部分属热带季风气候 马来群岛大部分属热带雨林气候 人口:稠密主要分布在湄公河三角洲、红河三角洲、人种:以黄 色人种为主(华人、华侨在世界上最集中)(福建、广东) 发展不平衡的经济: 农业:稻谷(湄公河三角洲、伊洛瓦底江下游) 热带经济作物:椰子(印尼)、橡胶(泰国)、 油棕(马来西亚)、马尼拉麻(菲律宾) 工业:锡(马来西亚)、石油(印尼、马来西亚) 发展快的国家:新加坡、马来西亚、文莱 发展慢的国家:缅甸、柬埔寨、老挝

八下地理复习提纲新

八下地理复习提纲新 Document serial number【LGGKGB-LGG98YT-LGGT8CB-LGUT-

八年级下册会考复习 十二、在地图上找出秦岭—淮河,并理解其地理意义;运用地图指出北方、南方、西北、青藏地区四大地位置和范围。(如图:填空) 1、四大地理区域的划分理单元的范围,对比其区域差异。 (一)四大地理区域的依据:根据各地的地理位置、自然和人文地理特点不同,将我国划分为四大地理区域。 2、填出四大地理区域的名称:①青藏地区 ②西北地区③北方地区④南方地区。 3、③④两地区的界线大致沿M秦岭(山脉) —N淮河(河流)一线,与我国1月0℃等温线 及我国年降水量800毫米线大致接近。该界线 的确定主导因素是气候。 4、界线L还是我国地势第一、二级阶梯的分 界线。 5、诗句“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描述的是④地区,“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描述的是②地区;“早穿皮袄午穿纱,围着火炉吃西瓜”描述的是①地区。(填序号) (二)四大地理区域的差异 1、南方地区和北方地区的自然差异和人文差异(如表) 2、西北地区的主要自然特征 (1)西北地区的地形以高原和盆地为主,河流很少,且多为内流河,是一个以干旱为主要自然特征的地区。

(2)西北地区干旱的原因: (3)西北地区降水自东向西逐渐减少,植被自东向西:草原—荒漠草原—荒漠 3、青藏地区的主要自然特征 (1)青藏地区因地势高耸成为一个独特地区,青藏高原平均海拔在4000米以上,有“世界屋脊”之称。青藏地区的主要自然特征是高寒。 (2)青藏地区因为独特的自然环境特点,太阳能资源丰富(拉萨被称为“日光城”);还是很多大江大河的发源地。 4、西北和青藏地区的农业 西北和青藏地区都是我国主要的牧区,但是由于自然条件差异,牧场和主要畜种又各具特色: 除了畜牧业外,在西北和青藏地区还分散分布着面积较小的以种植业为主的地区: 第八章认识区域:环境与发展 .运用地图了解北京的地理位置,分析其气候类型及特征;了解北京的职能。 (一)北京的位置 北京位于华北平原的北部边缘,背靠 群山,面向渤海。 经纬度位置:40oN,116oE (二)北京的气候 属温带季风气候, 冬夏长,春秋短,夏季高温多雨,冬季 寒冷干燥。

八年级上册地理总复习资料

八年级上册地理复习资料 第一章中国的疆域与人口 第一节中国的疆域 1、我国的地理位置:半球位置---位于东半球、北半球;海陆位置-----位于亚洲的东部,太平洋的西岸;经纬度位置---经度范围:东经73度40分帕米尔高原乌兹别里山口(乌恰县)到东经135度2分30秒黑龙江和乌苏里江交汇处;纬度位置:北纬3度52分南沙群岛曾母暗沙到北纬53度33分漠河以北黑龙江主航道(漠河县)。 2、最北端:漠河以北黑龙江主航道中心;最南端:曾母暗沙;最东端:黑龙江与乌苏里江主航道中心线汇合处;最西端:帕米尔高原。 3、【我国地理位置的优越性】:①从纬度位置看,南北跨纬度广,大部分位于中纬度地区,属北温带,南部有少数地区属热带,无寒带;②从海陆位置看,我国位于世界上最大的大陆----亚欧大陆的东部,西部与许多国家接壤。东部濒临世界上最大的大洋----太平洋,有众多的岛屿和港湾,是一个海陆兼备的国家。 4、四海:渤海、黄海、东海、南海;海峡:台湾海峡(属于东海)、琼州海峡。 5、半岛:辽东半岛、山东半岛、雷州半岛岛屿:台湾岛、海南岛、崇明岛;两大内海:渤海、琼州海峡 6、陆地相邻的国家14个(图课本9页):朝鲜,俄罗斯,蒙古,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阿富汗,巴基斯坦,印度,尼泊尔,不丹,缅甸,老挝,越南。其中面积最大的是:俄罗斯;人口最多的是:印度;面积最大的内陆国是:哈萨克斯坦。 7、隔海相望的国家6个:隔黄海的有韩国、隔东海的有日本、隔南海的有菲律宾、印度尼西亚、文莱、马来西亚,其中最大的群岛国家是:印度尼西亚。 第二节中国的行政区划 ★重要图片:P9中国的行政区划图P8省级行政单位的简称和行政中心(省会)表 1、“郡”、“县”的名称早在春秋战国时期已经出现;清朝的“省”、“县”行政区划,对我国现行行政区划有很大影响; 2、我国现行的行政区划基本上划分为省(自治区、直辖市)、县(自治县、县级市)、镇(乡)三级。国家根据需要设立特别行政区; 3、我国共有34省级行政单位(23个省、5个自治区、4个直辖市、2个特别行政区); (1)简称用本省的河湖或山名皖(安徽省的皖山)、湘(湖南省的湘江)、赣(江西省的赣江)、青(青海省的青海湖)、辽(辽宁省的辽河)、渝(重庆市的渝水-嘉陵江)、浙(浙江省的浙江)、陇(甘肃省的陇山)、贵(贵州省的贵山)、粤(广东省的珠江—粤江)、桂(广西的桂江—西江的支流); (2)简称用本身的历史名称:晋(山西)、冀(河北)、鲁(山东)、豫(河南)、琼(海南)、蜀(四川)、滇(云南)、秦(陕西)、黔(贵州是古黔地)、鄂(湖北是古代的鄂州)、粤(广东,汉初为南粤之地);(3)一省有两个简称:川或蜀(四川省)、云或滇(云南省)、甘或陇(甘肃省)、贵或黔(贵州省)、陕或秦(陕西省); 第三节中国的人口 ★重要图片:P11和P13 1、2010年全国第六次人口普查结果,我国总人口为13.7亿,约占世界人口总数19.57%,世界人口最多的国家。 2、人口增长速度较快的原因:新中国成立后,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医疗卫生条件的改善,人口死亡率大幅度下降,人口出生率明显上升; 3、人口分布疏密不均,以人口地理分布界线黑河—腾冲为界,东部多西部少; 4、实行计划生育,控制人口的数量,提高人口的质量,是我国一项长期的基本国策 5、东部人口密集的原因分析:东部地形较平坦,以平原和丘陵为主,气候湿润,河湖众多,经济方面东部历史悠久,经济发展水平高,交通便利。 第四节中国的民族 ★重要图片:P17

中图版八年级下册地理复习提纲

八年级下地理复习知识点 亚洲. 1、亚洲是世界上最大的洲。 2、亚洲位于亚欧大陆东部,东临太平洋(太平洋西岸)、北临北冰洋、南临印度洋,西面与欧洲相接,西南以苏伊士运河与非洲相邻,东隔白令海峡与北美洲相望。 3、亚洲分为:东亚、东南亚、南亚、西亚、北亚和中亚六个地区。(识记每个分区里主要国家,书上6页) 4、亚洲地形以山地和高原为主。亚洲是)。亚洲地势特征:中间高、四周低。(世界第二高,南极洲地势最高)。屋脊”(青藏高原和帕米尔高原)位于亚洲中南部。 5、河流特点:河流众多(亚洲世界大河最多,“巨河之洲”);大都发源于中部高原和山地,呈放射状向四周分流入海,汇入太平洋、印度洋和北冰洋。亚洲第一长河(长江);亚洲流经国家最多(湄公河) &气候特点:(1)气候类型复杂多样(2)季风气候显着(亚洲地处世界最大的大陆东部,濒临世界最大的大洋,使得亚洲东部和南部是世界上典型的季风气候区。)(亚洲东部和南部地区夏季降水受夏季风强弱的影响)(3)温带大陆 性气候分布广。(该气候特点:冬季严寒,夏季暖热,春秋季短,气候年较差大, 降水集中在夏季。) 7、亚洲世界之最(书上4页探索):世界陆地最低点,盐度最大的咸水湖(死海);世界最深,蓄水最大淡水湖(贝加尔湖);世界上面积最大的湖泊(里海);世界雨极(乞拉朋齐)降水来自印度洋。 8、亚洲的人口最多。世界人口过亿国家有(亚洲6个)中国、印度、日本、巴基斯坦、孟加拉国、印度尼西亚;(欧洲)俄罗斯;(北美洲)美国、墨西哥; (南美洲)巴西;(非洲)尼日利亚。 9、亚洲人口稠密地区有南亚、东南亚、东亚(中国东部、朝鲜半岛、日本群岛)。这些地区自然条件优越,开发历史悠久、水陆交通方便、工农业发达。人烟稀少有自然环境恶劣的原始林区、内陆高原高山沙漠等。 10亚洲人口自然增长率高地区南亚、西亚(都是白色人种);其余主要是黄色人种。(非洲人口自然增长率最高。欧洲最低)。亚洲是三大宗教(伊斯兰教、基督教、佛教)发源地,也是印度教、犹太教、道教等发源地。 11美索不达米亚平原(两河流域):古巴比伦;印度河谷地:古印度:黄河长 江中下游地区:古中国 12、经济发展不平衡:(日本)是亚洲最发达国家;(韩国(造船业发达)、新加坡(港口)是新兴工业化国家,推行“以出口为主导”的经济发展战略。西 亚波斯湾地区一些国家(如沙特阿拉伯)出口“黑色金子”石油成为高收入国家,尼泊尔、阿富汗等贫困。 1、东南亚位于亚洲东南部,由中南半岛和马来群岛组成。(位于环太平洋地震带和地中海一喜马拉雅地震带连接处,火山频繁) 2、东南亚北连东亚、南临大洋州,太

初二地理下册知识点八年级下册地理书内容

初二地理下册知识点八年级下册地理书内容 12、西藏拉萨市西北的地热电站,年发电量在拉萨电网中约占一半,是一座全 新的地热城。 1、以和分别为、、、四大地理区域。人们根据不同的需要划分不同类型的地理区域,其中包括、和等多种类型,其中河南属于区域。 2、秦岭-淮河一线大致与等温线一致。此线以北地区1月份平均气温在以下,冬季有现象。此线南侧1月平均气温在以上,冬季无现象。 3、秦岭-淮河一线大致与nrn年降水量一致,北侧年降水量少于mm, 属于 地区。南侧年降水量高于mm,属于地区。 4、我国重要的地理分界线,此线以北为气候,以南为气候。此线以北称为地区,耕地以为主;此线以南为地区,耕地主要是。 15、“高原之舟”是指 5、400mm等降水量线,以东降水量400mm,属于地区。 16、黄土高原地面覆盖着厚厚的。这里是世界上黄土分布最广阔、最深厚的地区,以西降水量400mm,属于地区。 黄土厚度一般达几米,最厚的地方可达多米。黄土土质疏松,易

于,利 6、于农业生产。 17、黄土髙原的地形特点是: O 18、黄土高原的地貌特征有:。 19、由于人们滥伐,植被遭到严重的,加上地形、气候和黄土的特征等多种因素的综合影响,生态环境日趋,使黄土高原成为目前世界上水土流失最严重的地区之一。 20、是我国土地资源遭到破坏的最常见的现象。 21、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生态环境脆弱,制约着当地经济、社会发展,人们摸索出许多治理环境的成功经验:在山坡地带,采取缓坡地建,陡坡地, 坡脚修等措施综合治理水土流失。在河谷地带,加强的建设, 可有效的进行水土保持、淤地造田,提高粮食产量。 7、简答:为什么西北地区的城市多分布在交通线和河流沿岸? 22、实行与水土保持相结合的措施是改善黄土高原地区生态环境的主黄土高原的特色民居是,云南傣家民居是楼,属于建筑。 要途径。 8、西北地区的地形以和为主,西部盆地中分布着 23、长江沿江地带东起,东西绵延大面积的,只是在盆地的边缘

最新人教版八年级下册地理复习提纲

最新人教版八年级下册地理复习提纲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地理复习提纲 第五章:中国的地理差异 一、地理差异显著 1、自然地理差异 (1)气温差异:自南往北,纬度逐渐升高,气温逐渐降低。 (2)降水差异:自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距海越来越远,降水越来越多。 (3)地势差异:自西向东,地势呈阶梯状分布,逐级下降。 2、人文地理差异 (1)农业生产方式的差异:西牧东耕、南稻北麦。(2)人口、城市、交通线的差异:东密西疏。 (3)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异:东部高,西部低。 (4)饮食习俗的地区差异:苏州人、无锡人、上海人喜欢吃甜,山东、河北以及东北三省的居民口味偏咸,湖南、湖北、江西、贵州、四川、重庆等地的居民多喜辣,江西人口味偏酸,以能吃醋闻名。 饮食口味差异形成的原因:与当地气候、水质等自然条件有一定关系。 3、划分地理差异的界限

秦岭——淮河一线的地理意义:①它是我国南方地区和北方地区的分界线;②大致相当于我国冬季1月0℃等温线;③是我国年降水量800毫米等降水量线大致通过的地方;④是我国半湿润地区和湿润地区的分界线;⑤是我国暖温带和亚热带的分界线。 二、四大地理区域 1、不同类型的地理区域:自然区、经济区、文化区等。 2、我国四大地理区域的划分 ⑴划分依据:各地的地理位置、自然和人文地理特点的 不同。 ⑵四大地理区域:北方地区、南方地区、青藏地区、西 北地区。 ⑶四大地理区域的分界线: 北方地区与南方地区分界线是秦岭——淮河一线,主导因素是气温和降水。 北方地区与西北地区分界线是400毫米年等降水量线,主导因素是夏季风的影响。 青藏地区和其他三大地区分界线是地势一、二级阶梯分界线,即昆仑山—祁连山—横断山脉。 三、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 1、北方与南方的自然差异

人教版八年级地理上册知识点汇总复习提纲

第一章从世界看中国 第一节辽阔的疆域 一、位置优越 【半球位置】从东西半球看,我国位于东半球;从南北半球看,我国位于北半球。 【纬度位置】我国南北跨纬度大(近50度),大部分位于中纬度北温带地区,小部分位于低纬度热带地区,没有寒带。 二、国土辽阔 1、我国陆地领土面积 960万平方千米,仅 次于俄罗斯、加拿大,居世界第三位。 2、陆上国界线长达 2.2万千米,相邻国家 有 14 个。 3、大陆海岸线长 1.8万千米,我国濒临 的海洋,从北到南,依次是渤海、黄海、 东海和南海,它们都是太平洋的边缘部 分。渤海和琼州海峡是我国的内海。隔海 相望的国家有 6个。 【我国14个陆上邻国和6个隔海相望的国 家】(口诀) 东朝北蒙俄罗斯,西北哈吉塔斯坦;西面阿富汗巴基斯坦,南有印、尼不丹缅老越;隔海相望共六个、印尼马文菲日韩; 4、我国领土东西距离约 5000千米;南北距离约 5500千米。 【领土四至】

A最北端:漠河县北端的黑龙江主航道中心线(53 oN)B最南瑞:曾母暗沙(4oN)。 C最东端:黑龙江与乌苏里江航道中心线的汇合处(135oE)D最西端:新疆帕米尔高原(73oE)5、图1.4:我国领土南北部气候差异的原因:我国南北纬度跨度大。图1.5我国领土东西端时间差异的原因:我国东西经度跨度大。 【行政区划】把34个行政区的简称和行政中心填在图中. 为了便于行政管理,有利于经济发展和民族团结,全国的行政区域,基本分为: 省级(省、自治区、直辖市、特别行政区); 县级(自治州、自治县、市); 乡级(民族乡、镇)三级。 其中包括23个省、5个自治区、4个直辖市、2个特别行政区。 【34个省级行政区简称三字经】(口诀) 京津沪、内蒙古;黑吉辽、冀豫鲁;青宁新、浙皖苏; 湘鄂赣、晋陕甘;闽粤桂、琼台黔;港澳渝、川藏滇; 【4个直辖市】(口诀):重上北天; 【5个自治区】(口诀):新疆西藏和广西、内蒙宁夏自治区; 有两个简称的省市:四川省(川或蜀)、甘肃省(甘或陇)、陕西省(陕或秦)、云南省(云或滇)、贵州省(贵或黔);北回归线自西向东依次穿过云南省、广西壮族自治区、广东省、台湾省;黄河依次流经青、川、甘、宁、内蒙古、陕、晋、豫、鲁

八年级下册地理知识点大总结

八年级下册地理知识点大总结 第五章中国的地理差异 一、地理差异显著 1.自然环境差异显著: (1)气温:自南往北,纬度逐渐升高,气温逐渐降低。 (2)降水:自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递减。 (3)地势:自西向东,呈阶梯状分布,逐级下降。 2.人文环境差异显著: 农业具有西牧东耕、南稻北麦的分布特点;人口、城市、交通线表现为东密西疏的分布特点;经济发展水平东部高,西部低。 代号区域界线主导因素 Ⅰ西北与北方:季风区与非季风区界线降水 Ⅱ青藏与其他地区:地势一、二级阶梯界线吻合地势或地形 Ⅲ南方与北方:秦岭—淮河气温、降水(或气候) ⑴1 月0℃等温线经过的地方⑵亚热带与暖温带的分界线 ⑶800 毫米等降水量线经过的地方⑷湿润地区与半湿润地区的分界线 ⑸旱地农业与水田农业的分界线⑹亚热带季风气候与温带季风气候的分界线 ⑺北方地区与南方地区的分界线 第六章北方地区 一、自然特征

1.黑土地、黄土地: (1)位置:北方地区大体位于大兴安岭、青藏高原以东,内蒙古高原以南,秦岭-淮河以北,东临渤海和黄海。 (2)地形:以平原和高原为主。东北平原被称为“黑土地”,华北平原和黄土高原被称为“黄土地”。(3)气候:地跨中温带和暖温带,大部分属温带季风气候,属于半湿润区。 2.重要的旱作农业区: (1)发展优势:平原面积大,土壤肥沃,耕地集中连片。 (2)农作物粮食作物:小麦、玉米、谷子;经济作物:甜菜、棉花、大豆 制约条件措施发展方向 灌溉水源不足,春旱严重跨流域调水如南水北调等节水农业 华北地区春旱的主要原因(1)春季少雨;(2)春季升温快,蒸发量大;(3)春季正值华北地区冬小麦返青和玉米、棉花出苗,农业用水量较大。 二、“白山黑水”——东北三省 1.自然环境 (1)位置、范围:东北三省包括黑龙江省、吉林省、辽宁省。 (2)地形:以山地和平原为主。“山环水绕、沃野千里” (3)气候:冷湿。大部分地区冬季漫长严寒,夏季短促温暖;降水集中在夏季,冬季降雪较多 2.农业发展——从“北大荒”到“北大仓”: (1)发展条件

初中八年级下册地理知识点重点考点整理

初中八年级下册地理知识点重点考点整理 第五章认识大洲 1. 【亚洲的世界之最】: 面积最大的洲(4400 万平方千米,占全球陆地总面积1/3); 最高的高原:青藏高原; 最大的半岛:阿拉伯半岛; 最高的山峰:珠穆朗玛峰(萨加玛塔峰); 最深的湖泊:贝加尔湖; 面积最大的湖泊:里海; 盐度最大的咸水湖:死海(-415米); 极端年降水最多:印度的乞拉朋齐; 人口最多的洲(近38亿,占世界总人口的3/5); 海岸线最长的洲; 大河最多的洲; 跨纬度最大的洲(92o); 2. 亚洲的地理位置:位于亚欧大陆东部,东临太平洋,南临印度洋,北临北冰洋,西与欧洲相接。 3. 根据地理位置、自然环境、政治、经济特点,亚洲通常分为哪六个地区?答:东亚、东南亚、南亚、西亚、北亚、中亚。 4. 亚洲地势、地形各有什么特点?

答:亚洲地势特点:中部高,四周低。地形特点:以山地和高原为主(占全洲总面积3/4)。平均海拔:950米。根据亚洲地形“屋脊”:青藏高原、帕米尔高原。 5. 亚洲河流:大河最多,长度在1000千米以上的有50多条,亚洲被叫做“巨河之洲”。 亚洲的河流多发源于中部高原、山地,呈放射状向四周分别流入太平洋、印度洋、北冰洋。 亚洲第一长河:长江; 亚洲流经国家最多的河流:湄公河; 亚洲有名的内流河:锡尔河、阿姆河(均注入咸海)、塔里木河; 亚洲内流区占亚洲总面积的 40%。 6. 亚洲气候的显著特点是什么? 答:气候类型复杂多样,季风气候显著,温带大陆性气候分布广。 【亚洲气候类型有11 种,分布最广的是温带大陆性气候。】 7. 亚洲人口稠密地区:南亚、东南亚、中国东部、朝鲜半岛、日本 群岛。亚洲人烟稀少地区:自然环境较恶劣的原始林区、内陆高原高山地区、沙漠地区。 亚洲是黄色人种的故乡(南亚、西亚主要为白种人)。世界三大宗教(基督教、伊斯兰教、佛教)、印度教、犹太教、道教均发源于亚洲)。 亚洲的三大文明古国: 两河流域(幼发拉底河、底格里斯河)即米索不达米亚平原孕育了古巴比伦文明; 印度河谷地孕育了古印度文明;

八年级地理下册复习提纲

八年级地理下册复习提纲 以下部分显示,全文下载后图片能全部显示!优质复习资料哦! 八年级地理下册复习提纲 第五章:中国的地理差异 一.地理差异显著。 1.我国气温、降水、地势的变化对自然环境差异的影响: 气温:自南往北纬度逐渐升高,气温逐渐降低。 海南岛四季鲜花盛开、瓜果飘香;我国北部的黑龙江长冬短夏,一年中有近半年天寒地冻,银装素裹。 降水:自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降水越来越少。 东南沿海山清水秀,西北内陆沙漠、戈壁广布。 地势:自西向东呈阶梯状分布,逐级下降。 青藏高原地高天寒,雪峰连绵;长江三角洲地势

低平,温暖湿润。 2.我国人文环境的差异:农业类型表现为西牧东耕;粮食作物则呈现南稻北麦的分布特点;人口、城市、交通线表现为东密西疏的分布特点;经济发展水平东部高,西部低。 3. 秦岭淮河一线南北的地理差异: (1)自然环境的差异: 以陆路运输为主,汽车 是经常使用的交通工具。 水运仍是人们常用的运输方式, 船是传统交通工具。 屋顶坡度较小,墙体厚。 屋顶坡度较大,墙体高。 (3)秦岭淮河一线的地理意义: ★.我国1月00C等温线和800mm毫米年等降水量线通过的地方。

★.我国暖温带和亚热带,半湿润区和湿润区,旱地和水田,温带季风气候和 亚热带季风气候,温带落叶阔叶林和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的分界线。 二.四大地理区域。 1.我国四大地理区域及划分的依据:综合地理位置、自然地理、人文地理的特点,将我国划分 为A北方地区、B南方地区、C西北地区、D青藏地区。 2.四大地理区域的分界线与确定界线的主导因素: 大致与我国800毫米年等降水量线和1月00C等温线位置一致。 气温、降水 (气候) 第六章:北方地区 第一节:自然特征与农业 一.黑土地、黄土地。 1.位置:北方地区大体上位于A大兴安岭和青藏 高原以东;B内蒙古高原以南;C秦岭(山脉)、 D淮河(河流)以北;东临①渤海和②黄海。 2.自然环境: (1)地形:北方地区的地形以平原和高原为主;东部有面积广阔的③东北平

最新2018年人教版八年级下册地理知识点整理

第五章 中国的地理差异 本章重点图幅:图5.5 1、 地理差异表现 (1)自然环境差异 地势:我国地势西高东低,呈阶梯状分布; 降水:由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递减,主要原因是海陆位置的影响; 气温:由南向北逐渐降低,主要原因是纬度位置的影响。 (2)人类活动差异 农业:东耕西牧,南稻北麦,主要原因是气候。 人口、城市、交通线:东部密集,西部稀疏; 经济发展水平:东部高,西部低。 人文地理的特点把我国划分为四大地理区域:北方地区、南方地区、西北地区和青藏地区。 4、秦岭——淮河一线代表的地理意义:

⑴1月0℃等温线的分界线⑵亚热带与暖温带的分界线 ⑶800毫米年等降水量线的分界线⑷湿润区与半湿润区的分界线 ⑸旱地与水田的分界线⑹南方地区和北方地区的分界线 第六章北方地区 本章重点图幅:图6.3、图6.6、图6.11、图6.13、图6.19、图6.20、图6.24、图6.25、图6.28、图6.29、图6.30、图6.32、图6.42 第一节自然特征与农业 1、地理位置:我国北方地区大体位于大兴安岭、青藏高原以东,内蒙古高原以南,秦岭—淮河以北,东临渤海和黄海。 2、地形特征:北方地区的地形以平原和高原为主,东部有面积广阔的东北平原和华北平原,西部有沟壑纵横的黄土高原。 3、气候 (1)气候类型:北方地区地跨我国的中温带和暖温带,大部分地区属于温带季风气候。 (2)气候特征:北方地区冬季寒冷,最冷月平均气温在0℃以下,夏季炎热,最热月平均气温在20℃以上。大部分地区的年平均降水量为400~800毫米,属于半湿润区。降水季节分配不均,主要集中于夏季。华北平原由海河平原、黄河平原和淮河平原组成,是由黄河、淮河、海河冲击形成的。 4、黑土地和黄土地 (1)东北平原在冷湿的环境下,发育了肥沃的黑色土壤,人们常把东北平原称为“黑土地”。 (2)黄土高原被深厚的黄土所覆盖,黄河、海河从黄土高原携带大量泥沙在下游地区堆积,形成了广阔的华北平原。黄土高原、华北平原又常被称为“黄土地”。 (1)发展农业的有利条件:a.北方地区平原广阔,土壤肥沃,耕地集中连片;b.气候雨热同期。 不利条件:北方地区降水偏少,耕地多为旱地。 (2)北方地区的粮食作物:小麦、玉米、谷子等。 北方地区的经济作物:甜菜、棉花、大豆等。 (3)自然灾害:华北平原和黄土高原降水较少,且集中于夏季,灌溉水源不足,春旱严重。 解决措施:采取南水北调等跨流域调水措施,发展节水农业,修建水库,节约用水,防治水污染等。

2015年新湘教版八年级地理下册复习提纲

第五章中国的地域差异 一、四大地理区域的划分 (一)秦岭—淮河线 1.秦岭—淮河线的地理意义 (1)1月0℃等温线(2)800毫米等降水量线(3)暖温带与亚热带分界线 (4)温带季风气候与亚热带季风气候分界线(5)湿润地区与半湿润地区分界线(6)温带落叶阔叶林和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分界线(7)河流有无结冰期分界线(8)黄河流域与长江流域分界线(9)水田与旱地分界线 (10)北方地区与南方地区分界线 (二)四大地理区域 1.分界线:秦岭—淮河线、400毫米等降水量线、青藏高原边缘线 2.四大地理区域:北方地区、南方地区、西北地区、青藏地区。 3.确定分界线的主导因素: 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气候西北地区和北方地区:夏季风 青藏地区和其他地区:地形地势(或平均海拔) 二.北方地区(能源基地) 1.位置:秦岭—淮河以北,长城以南,青藏高原、大兴安岭以东。 2.地形:以平原和高原为主。 3.气候:温带季风气候 4.重要农业区:东北平原、华北平原、关中平原。 5.商品粮基地:三江平原、松嫩平原 6.重要林区:大兴安岭、小兴安岭、长白山。 7.年降水量:400-800毫米。 8.作物熟制:长城以北一年一熟(春小麦),长城以南两年三熟或一年两熟。 10.主要作物:小麦、玉米、大豆、甜菜、棉花、谷子。

11.矿产资源:煤铁石油等矿产资源丰富。 12.黑龙江省大庆油田。辽宁省—鞍山、本溪铁矿,辽河油田。华北油田。陕西省—神府煤矿。山西省—大同、阳泉、西山煤矿。山东省胜利油田。山东省与河南省交界处的中原油田。 14.工业区:东北重工业区、京津唐工业区(北方最大)和山东半岛工业区。 15.工业中心:太原、郑州、西安、兰州(石油化学工业) 16:著名古都:西安、北京、洛阳、开封。三.南方地区(有色金属基地) 1.位置:秦岭-淮河以南、青藏高原以东地区。 2.云南是少数民族最多的省区。 3. 地形区:云贵高原、四川盆地、长江中下游平原、东南丘陵。 4. 气候:亚热带和热带季风气候 5. 年降水量:800毫米以上 6.作物熟制:一年两熟到三熟。 7. 发展农业的有利条件:热量充足、降水丰沛。 成都平原素称“天府之国”、长江中下游平原是“鱼米之乡”。主要物产:水稻、生猪、柑橘、茶叶、桑蚕、甘蔗、淡水鱼和热带作物. 8. 商品粮基地:江汉、洞庭湖、鄱阳湖平原、江淮地区、太湖平原、成都平原、珠江三角洲。 9. 热带作物产区:海南岛、雷州半岛、台湾岛南部、云南省南部。 10. 中国热带作物主要有:橡胶、椰子、咖啡、胡椒、剑麻、油棕 11. 主要矿产地:湖南铅锌矿和锡矿山锑矿、云南个旧锡矿和马鞍山铁矿四川攀枝花煤和铁矿 12. 主要能源:水能资源丰富(三峡、葛洲坝、二滩)位于阶梯交界处. 13. 旅游资源:云南西双版纳、长江三峡、桂林山水、杭州西湖、安徽黄山、苏州园林,台湾日月潭 等 四.西北地区 1.位置:位于长城--祁连山--阿尔金山--昆仑山一线以北,大兴安岭以西。 2.地形:高原和盆地为主 3. 自然环境特征:干旱 4. 干旱原因:地处内陆,又有山岭阻隔,来自海洋的湿润气流难以到达,降水稀少。 5. 年降水量:400毫米以下,并呈现出由东向西逐渐减少的趋势。 6. 地面植被:东部为肥美草原,中部为荒漠草原,西北为荒漠。 7. 河流特点:河流稀少,且大多数内流河。塔里木河是中国最长的内流河。 8. 重要的畜牧业基地:内蒙古草原、河西走廊、天山牧场。 9. 河西走廊西北粮仓”祁连山冰雪融水. 10.矿产资源:伊敏河、霍林河煤矿,白云鄂博铁矿、稀土矿,,鄂尔多斯煤矿、石嘴山煤矿、金 昌镍矿、克拉玛依和南疆石油、鄂尔多斯为新兴的特大型能源生产基地。 11.发展农业的有利条件:太阳光照强、昼夜温差大(瓜果甜)。不利条件:水资源短缺。 12.农业类型:以畜牧业为主,种植业多分布在盆地边缘的绿洲,为绿洲农业。 五.青藏地区 1.位置与范围:昆仑山—阿尔金山—祁连山以南,横断山以西、喜马拉雅山以北。包括西藏自治区、 青海省和四川省的西部。 2.面积和人口:面积约占全国的25﹪,人口仅占全国的1﹪左右。 3.主要地形区:青藏高原、柴达木盆地。 4.自然环境特征:高寒(原因是海拔高)

广东省初二下册地理复习提纲

五、地理区域和界限 1.我国人口分布的地理界线:大体以黑龙江的黑河市和云南省腾冲市划一条直线为界,该线东南部人口多,该线西北部人口少。 2.地势阶梯界线 (1)第一级阶梯和第二级阶梯的界线:西起昆仑山脉,经祁连山脉向东南到横断山脉东缘。 (2)第二级阶梯和第三级阶梯的界线:由东北向西南依次是大兴安岭、太行山、巫山、雪峰山。 3.地形区界线 (1)内蒙古高原和东北平原界线:大兴安岭。(2)黄土高原和华北平原界线:太行山脉。(3)四川盆地和长江中下游平原界线:巫山。(4)云贵高原和青藏高原界线:横断山脉。 (5)准噶尔盆地和塔里木盆地界线:天山山脉。(6)青藏高原和塔里木盆地界线:昆仑山脉。(7)黄土高原和汉水谷地界线:秦岭。 (8)河西走廊和柴达木盆地界线:祁连山脉。 (9)四川盆地和汉水谷地界线:大巴山脉。(10)内蒙古高原和黄土高原界线:古长城。(l1)长江中下游平原和华北平原界线:淮河。 4.气候界线 (1)l月0℃等温线(也是亚热带与暖温带及高原气候区分界线):大体沿着青藏高原东南边缘,向东经过秦岭一淮河一线。 (2)800毫米等降水量线(湿润区和半湿润区界线):沿着青藏高原东南边缘,向东经过秦岭一淮河一线。 (3)400毫米等降水量线(半湿润区和半干旱区界线):从大兴安岭西坡经过张家口、兰州、拉萨附近,到喜马拉雅山脉东部。 (4)200毫米等降水量线(半干旱区与干旱区界线):大致通过阴山、贺兰山、祁连山、巴颜喀拉山到冈底斯山一线。 5.河流界线 (1)外流区和内流区的界线:北段大体沿大兴安岭一阴山一贺兰山一祁连山(东端)一线,南段比较接近200毫米等降水量线。 (2)长江水系与黄河水系分水岭:巴颜喀拉山脉一秦岭。(3)长江水系与珠江水系的分水岭:南岭。 4)澜沧江与怒江的分水岭:怒山。 (5)长江流域与东南沿海诸河流域的分水岭:武夷山。 6.三大自然区界线 (1)东部季风区与西北干旱半干旱区的界线:400毫米等降水量线。(2)青藏高寒区与东部季风区的界线:3000米等高线。 (3)青藏高寒区的北部与西北干旱半干旱区的界线:大体从昆仑山向东经过阿尔金山、祁连山一线。 7.自然地区界线 (1)东部季风区内部自然地区界线 ①南方地区和北方地区界线(华北暖温带湿润地区与华中亚热带湿润地区):秦岭一淮河(1月0℃等温线,日平均气温>10℃积温4500℃等值线)。 ②东北温带湿润、半湿润地区与华北暖温带湿润、半湿润地区界线:日平均气温>10℃的活动积温3200℃等值钱。 ③华中亚热带湿润地区与华南热带湿润地区界线:日平均气温>10℃积温7500℃等值线 (2)西北干旱半干旱区内部自然地区界线。 内蒙古温带草原地区与西北温带及暖温带荒漠地区的界线:贺兰山一线,相当于200毫米等降水量线。 8.农业活动界线 (1)牧区与农耕区的界线:大体接近400毫米等降水量线。(2)水田区与早作区的界线:秦岭一淮河。9.行政区界线 (1)南疆与北疆的界线(流动沙丘与固定、半固定沙丘界线):天山。(2)湖北省与重庆市的界线:巫山。(3)福建省与江西省的界线:武夷山。(4)广东省与湖南省的界线:南岭。 (5)西藏自治区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的界线:昆仑山脉。(6)甘肃省与青海省的界线:祁连山脉。(7)四川省与陕西省的界线:大巴山脉。 10.综合地理界线

新人教版八年级下册地理知识点总结

八年级下册知识总结 第五章中国的地理差异 一、地理差异显著 1、自然环境差异显著: (1)气温:自南往北,纬度逐渐升高,气温逐渐降低。 (2)降水:自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递减。 (3)地势:自西向东,呈阶梯状分布,逐级下降。 2、人文环境差异显著: 农业具有西牧东耕、南稻北麦的分布特点;人口、城市、交通线表现为东密西疏的分布特点;经济发展水平东部高,西部低。 ⑴1月0℃等温线经过的地方⑵亚热带与暖温带的分界线 ⑶800毫米等降水量线经过的地方⑷湿润地区与半湿润地区的分界线 ⑸旱地农业与水田农业的分界线⑹亚热带季风气候与温带季风气候的分界线 ⑺北方地区与南方地区的分界线 第六章北方地区 一、自然特征 1、黑土地、黄土地:

(1)位置:北方地区大体位于大兴安岭、青藏高原以东,内蒙古高原以南,秦岭-淮河以北,东临渤海与黄海。 (2)地形:以平原与高原为主。东北平原被称为“黑土地”,华北平原与黄土高原被称为“黄土地”。 (3)气候:地跨中温带与暖温带,大部分属温带季风气候,属于半湿润区。 2、重要的旱作农业区: (1)发展优势:平原面积大,土壤肥沃,耕地集中连片。 (2)农作物粮食作物:小麦、玉米、谷子;经济作物:甜菜、棉花、大豆 华北地区春旱的主要原因(1)春季少雨;(2)春季升温快,蒸发量大;(3)春季正值华北地区冬小麦返青与玉米、棉花出苗,农业用水量较大。 二、“白山黑水”——东北三省 1、自然环境 (1)位置、范围:东北三省包括黑龙江省、吉林省、辽宁省。 (2)地形:以山地与平原为主。“山环水绕、沃野千里” (3)气候:冷湿。大部分地区冬季漫长严寒,夏季短促温暖;降水集中在夏季,冬季降雪较多 2、农业发展——从“北大荒”到“北大仓”: (1)发展条件 有利:地势平坦,土壤肥沃,雨热同期的气候 不利:春秋季节易发生低温冻害 (2)作物熟制:一年一熟。

初二下册-地理-复习提纲(全册)

鲁教版地理七年级下册复习提纲 第五章中国的地理差异 5.1地理差异显著 1、我国的自然环境差异 方向主要自然环境 自南向北 纬度逐渐升高,气温逐渐降低。(如南部海南岛,长夏无冬,而北部黑龙江,长冬短夏) 自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 距海越远,降水越少。(如东南沿海地区,气候湿润,而西北内陆地区气候干旱,沙漠、戈壁广布。) 自西向东 地势呈三级阶梯状分布。(位于西部第一阶梯的青藏高原,地高天寒,雪峰连绵;位于东部第三阶梯的长江三角洲,地势低平,温暖湿润。) 2、人类活动差异: (1)我国人口、城市、交通线分布特点:分布不均,东部密集,西部稀疏。 (2)经济发展水平:东部高,西部低。 (3)我国农业具有西牧东耕、南稻北麦的分布特点。 5.2四大地理区域 1.划分依据: 综合地理位置,自然地理,人文地理等特点。将我国划分为北方地区、南方地区、西北地区和青藏地区。 2.四大地理区域的分界线: 四大区域分界线主导因素 北方与南方大致以秦岭——淮河一 线为界 气候(气温、 降水) 北方与西北季风区与非季风区, 400mm年等降水量线为 界 夏季风 青藏高原与其他三个地理区域与一、二阶梯的,界限基 本吻合(昆仑山、祁连山、 横断山脉) 地形 5.3 秦岭淮河一线的意义: (1)、冬季1月00C等温线;(2)、河流有无结冰期的分界线;

(3)、800mm年等降水量线; (4)、亚热带和暖温带的分界线; (5)、亚热带季风气候和温带季风气候的分界线;(6)、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和温带落叶阔叶林的分界线;(7)、湿润区和半湿润区的分界线;(8)、南方地区和北方地区的分界线;(9)、水田和旱地的分界线;(10)、水稻和小麦的分界线; 3.综合地理位置、自然地理、人文地理的特点,将我国分为北方地区、南方地区、西北地区和青藏地区等四大区域。 5.4 400mm年等降水量线大致通过:大兴安岭——阴山——贺兰山——巴颜喀拉山——冈底斯山 地理意义: (1)、半湿润地区和半干旱地区的分界线;(2)、种植业区和畜牧业区的分界线;(3)、季风区和非季风区的分界(4)、暖温带和中温带的分界线;(5)、外流区和内流区的分界线; 第六章北方地区6.1自然特征与农业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地理知识点整理

第五章中国的地理差异 本章重点图幅:图5.5 1、地理差异表现 (1)自然环境差异 地势:我国地势西高东低,呈阶梯状分布; 降水:由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递减,主要原因是海陆位置的影响; 气温:由南向北逐渐降低,主要原因是纬度位置的影响。 (2)人类活动差异 农业:东耕西牧,南稻北麦,主要原因是气候。 人口、城市、交通线:东部密集,西部稀疏; 经济发展水平:东部高,西部低。 2、秦岭——淮河一线的地理意义

3、综合地理位置、自然地理、人文地理的特点把我国划分为四大地理区域:北方地区、南方地区、西北地区和青藏地区。 4、秦岭——淮河一线代表的地理意义: ⑴1月0℃等温线经过的地方 ⑵亚热带与暖温带的分界线 ⑶800毫米年等降水量线经过的地方 ⑷湿润区与半湿润区的分界线 ⑸旱地与水田的分界线 ⑹南方地区和北方地区的分界线 第六章 北方地区 本章重点图幅:图6.3、图6.6、图6.11、图6.13、图6.19、图6.20、图6.24、图6.25、图6.28、图6.29、图6.30、图6.32、图6.42 第一节 自然特征与农业 1、地理位置:我国北方地区大体位于大兴安岭、青藏高原以东,内蒙古高原以南,秦岭—淮河以北,东临渤海和黄海。 2、地形特征:北方地区的地形以平原和高原为主,东部有面积广阔的东北平原和华北平原,西部有沟壑纵横的黄土高原。 3、气候 (1)气候类型:北方地区地跨我国的中温带和暖温带,大部分地区属于温带季风气候。 (2)气候特征:北方地区冬季寒冷,最冷月平均气温在0℃以下,夏季炎热,最热月平均气温在20℃以上。大部分地区的年平均降水量为400~800毫米,属于半湿润区。降水季节分配不均,主要集中于夏季。华北平原由海河平原、黄河平原和淮河平原组成,是由黄河、淮河、海河冲击形成的。 4、黑土地和黄土地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地理复习提纲(史上最全)

一、地理差异显著 1、自然地理差异 (1)气温差异:在南往北,纬度逐渐升高,气温逐渐降低。 (2)降水差异:自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距海越来越远,降水越来越多。 (3)地势差异:自西向东,地势呈阶梯状分布,逐级下降。 2、人文地理差异 (1)农业生产方式的差异:西牧东耕、南稻北麦。 (2)人口、城市、交通线的差异:东密西疏。 (3)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异:东部高,西部低。 (4)饮食习俗的地区差异:苏州人、无锡人、上海人喜欢吃甜,山东、河北以及东北三省的居民口味偏咸,湖南、湖北、江西、贵州、四川、重庆等地的居民多喜辣,江西人口味偏酸,以能吃醋闻名。 饮食口味差异形成的原因:与当地气候、水质等自然条件有一定关系。 3、划分地理差异的界限 秦岭——淮河一线的地理意义:①它是我国南方地区和北方地区的分界线;②大致相当于我国冬季1月0℃等温 线;③是我国年降水量800毫米等降水量线大致通过的地方;④是我国半湿润地区和湿润地区的分界线;⑤是我国暖温带和亚热带的分界线。 二、四大地理区域 1、不同类型的地理区域:自然区、经济区、文化区等。 2、我国四大地理区域的划分 ⑴划分依据:各地的地理位置、自然和人文地理特点的不同。 ⑵四大地理区域:北方地区、南方地区、青藏地区、西北地区。 ⑶四大地理区域的分界线: 北方地区与南方地区分界线是秦岭——淮河一线,主导因素是气温和降水。 北方地区与西北地区分界线是400毫米年等降水量线,主导因素是夏季风的影响。 青藏地区和其他三大地区分界线是地势一、二级阶梯分界线,即昆仑山—祁连山—横断山脉。 三、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 1、北方与南方的自然差异

一、位置、气候、地形 1.称谓: 白山黑水,林海雪原,北大仓 2.东北三省包括:A 黑龙江省,B 吉林省和C 辽宁省 3.人们常用“山环水绕,沃野千里”来形容东北三省的山河大势。 4山环:由D 大兴安岭E 长白山F 小兴安岭如马蹄形分布着K 东北平原, 5.水绕:1黑龙江2.乌苏里江与俄罗斯为临 ,3.图门江4.鸭绿江与朝鲜为临,5辽河,河流6松花江注入黑龙江 6.东北三省气候冷湿,由于纬度较高,又紧邻着冬季风源地,大部分地区冬季漫长严寒,夏季短促温暖。降水集中在夏季,冬季降雪较多。

人教版八年级地理下册复习提纲

第五章中国的地理差异 一、地理差异显著 1. 自然环境差异显著: (1) 气温:自南往北,纬度逐渐升高,气温逐渐降低。海南岛长夏无冬,黑龙江长冬短Ho (2) 降水:自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距海越来越远,降水越来越少。世沿海山活水秀,西北内陆沙漠、戈壁广布。 (3) 地势:自西向东,呈阶梯状分布,逐级下降。第一级阶梯上的宵藏高原地高天寒,雪峰连绵;第三级阶梯上的长江三角洲地势低光』暖湿润。 2. 人文环境差异显著: (1) 人类活动差异显著。例如,农业具有西牧东耕、南稻北麦的分布特点;人口、城市、交通线表现为东密西疏的分布特点;经济发展水平?东部高,西部低。 二、四大地理区域 1. 不同类型的地理区域:如自然区、经济区、文化区等。 2. 四大地理区域: (1) 划分依据:综合地理位置、自然地理、人文地理的特点划分为四大地理区域。 (2) 【名师点睛】理解地理区域界线确定的主导因素是学习并掌握各区域地理差异尤其是相邻地理区域差异的前提。

■ ?在图中适当位置填注北方地区、南方地区、西北地区; :和青藏地区I : ;?描绘四大地理区域之间的分界线,并与我国一些: ;重要的自然地理分界线加以比较,理解界线确定的主导: 【名师点睛】 1月份0C 等温线是暖温带和业热带、冬季河流是否结冰的分界线 800毫米年等降水量线是湿润地区和半湿润地区、水田和旱 1月0T 等温线 800遇米年 等降水量线 暖温带半湿润区 与亚热带与湿润区 河流有无 落叶阔叶林 结冰期与常绿阔叶林 南方 水田 与北方与旱地 温带本风气 候与亚热带 季风气候 !因素, 【规律链接】秦岭一淮河一线的地理意义: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