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通过语文教学发展儿童的非智力因素

通过语文教学发展儿童的非智力因素

通过语文教学发展儿童的非智力因素
通过语文教学发展儿童的非智力因素

通过语文教学发展儿童的非智力因素

——语文教学和心理健康教学相融合的初步探索

镇海区湾塘小学郑阳艳

【摘要】:非智力因素是与智力因素相对而言的,即通常“情商”(又称为“EQ”),包括一个人的兴趣、习惯、态度、意志等心理因素。

在科学技术迅速发展的今天,知识越来越被人们所重视。于是,在教学过程中,教育者越来越重视知识的传授,以发展儿童的智力水平。然而,在风云变幻的现代社会,一个人如果想获得成功,非智力因素也起着非常大的作用。现在不是流行这么一句话吗?——“IQ诚可贵,EQ价更高”。这里的“IQ”和“EQ”分别是指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而且,越来越多的事实也证明:在某种情况下,非智力因素对人是否成功的影响比智力因素更重要。因此,我们应该积极培养孩子的非智力因素,让孩子从小有良好的行为习惯、高尚的道德情操、坚强的毅力意志,以便将来更好地为四化建设作贡献。

关键词:激发学习兴趣培养处事态度养成良好习惯培养意志品格提高心理素质

我根据语文教学的一些特点,有意识地培养儿童的非智力因素。具体做法如下:第一、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它是学习动机中最现实、最活跃的成份,而学习动机是构成学生学习行为的心理基础。因此,我们可根据具体情况,在语文教学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经验告诉我们:当学习变成一种压力时,我们就会失去对它的兴趣;当学习变成一种业余爱好时,兴趣就会增加,并能在不知不觉中提高学生各方面的能力。因此,当我们教学一些中外名著中的片段时,教师可以事先给学生介绍一些中外名著,激发他们的兴趣。例如教学《草船借箭》前,教师可先让学生借阅《三国演义》,从中对人物有一个整体了解,知道主要人物的性格特征,以及几件重要事件及其历史地位。这样在具体教学过程中,学生对整体的把握能力就会加强。因为,事前有所了解,已经像看故事或小说那样看过了,学起来便会轻松。又如,教学《三打白骨精》时,可以事先让学生借阅《西游记》。平时,教师可有选择地介绍几本书的主要内容,或介绍几点该书中比较有趣的、能吸引人的情节,或者设置悬念,引起学生“我要看这本书”的欲望,为语文教学进行铺垫。有时,也可给学生借阅一些CD片,例如《西游记》的CD,只有兴趣

盎然,学起来才不费劲。在语文教学中,不仅要求学生动手做、口头说,更要求学生写一写,从而培养学生学科学的兴趣,为今后的习作,打下了基础。做到了有东西写,有兴趣写。例如:教学《荷花》,讲解荷花的姿态时,可以让学生想象荷花美丽的姿态,学生都讲得非常好,再引导大家把荷花可爱的姿势表演一下,再请一位舞蹈组的学生表演,最后请大家写一写,学生兴趣高昂,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第二、培养认真的处事态度

处事态度是否认真,不仅能看出一个人的心理品质,同时也决定着一件事的质量。我们应该培养儿童从小养成认真处事的态度。例如:三年级作文“洗手帕”,可让学生们动手操作一番,然后说一说,写一写,评一评,改一改。从中不但提高了写作能力,而且提高了自我服务能力。在洗手帕的过程中,也能学到认真做事的重要性,体会出做一件小事,要想干好,也不容易。也可以要求学生编写两份手抄报,这是一项非常细致的工作,从找资料、排版、抄写,都需要非常认真细致地去对待。例如:期中评估前,可以先叫同学们根据上课时的重、难点出一份自我评估卷,然后根据同学们的出题情况,来分析评估各位学生的出题情况,再根据上课讲解,重新出一张评估卷,同学之间交换练习,从而达到复习的目的,在这个过程中,做到①准备②出题③评估④重出题目。形成这样一个反馈——提高的办事体系,培养了学生认真处事的态度。

第三、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一个人如果从小养成了良好的行为习惯,他将受益终身;反之,则不仅影响他个人发展,还可能对社会造成不利因素。因此,培养学生从小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语文课也应该因地制宜,加强各方面的训练,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对于有经验的老师可以根据各个年级具体情况,相应列出各个自己补充的要求:一年级要求“上学放学会跟家长及教师同学打招呼,正确使用礼貌用语”;二年级要求“能说出尊敬教师、孝敬父母长辈的各一件事”;……在教学中,应结合各年级的教学,进行情境练习,这种形式,同学们非常乐于接受。此外,还有许多方法。如果严格按照这些要求来做,那么,定能培养出讲礼貌,修养好的孩子来。例如:四年级有篇习作“我学会了烧菜”,通过学生自己操作,遇到困难,排除困难,可以培养学生的自理能力。因此,教师应通过各种有效的途径,采取活泼多样的形式来培养具有良好行为习惯的下一代。

第四、培养学生坚强的意志品格

坚强的意志是非智力因素中一个很重要的内容,也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能否成功地完成一件事或一项事业。意志不坚强的人,做事往往半途而废,遇到困难就退缩;而意

志坚强的人,则做事能坚持到底,遇到挫折不退缩、不气馁,凭着顽强的毅力克服困难,达到成功的彼岸。在充满着激烈竞争的现代社会,坚强的意志是一笔巨大的财富,而这坚强的意志,又要靠从小培养起来的。

小学阶段,是学生生理、心理还不成熟的阶段,学生的可塑性极强,因此,教师应通过各种途径培养学生的意志品格。在语文教学中,也可触类旁通,与其它课链接,或与其它活动嫁接,共同提高学生的意志品格。例如,语文教学可适当地与少先队的争章活动链接,有“坚持三个月”(自理章),在这一争章活动,可以有的放矢地进行改进,培养学生自己梳理课文的能力,让学生自学课文,上课提出不懂问题,同学探讨解决。“坚持三个月以上”(养殖章),教学《气象学家竺可桢》坚持天天写观察日记,可结合养殖章,引导学生去养殖植物,天天写观察日记。也可以养殖蚕宝宝,写观察日记,培养细心、持之以恒的精神。“坚持一学期”(自学章)等。这就要求学生做事情要有始有终,不能虎头蛇尾。就在这争章过程中,很好地培养了学生坚强的意志品格。

第五、提高心理素质,促进学生心理的健康发展

《报刊文摘》上有一篇题为《没考好就失眠,相貌丑想自杀——一些大学生心理脆弱》的文章。文章报道说,某高校1710名新生中,17%存在一定程度的心理困扰:每年休学的大学生中,有38%是因为心理疾病所致。由此,我们不难发现,培养学生健康的心理不容忽视。而促进学生心理的健康发展要靠社会、学校、家庭多方面共同努力,互相配合才会达到。作为语文教师,平时要利用各种有利的机会,多引导、疏通他们的心理,使他们形成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交友观等。例如:教学《伟大的友谊》,可以问马克思和恩格斯的友谊表现在哪?为什么说他们的友谊是伟大的?通过这些问题,让学生明白真正的友谊。再引导学生,咱们班哪些同学的关系能称得上友谊?从而推动同学之间建立真正的友谊,形成正确的交友观。

上述五点,是素质教育的任务。目前,搞好素质教育是整个教育界共同关心的问题,也是语文教师努力的方向。作为语文教师应首当其冲,多多实践、总结,为培养健康生理和心理,知识完善,能力卓越的人才出自己的一份力。

非智力因素

注重高中学生数学学习的非智力因素 浙江省平湖中学陈杰 314200 【论文摘要】 本文从笔者所任教的学校实际情况出发,分析了影响学生提高自己数学成绩的三个非智力因素: 1、缺乏科学的学习方法; 2、数学学习意志薄弱,持久性差; 3、自卑感强,自暴自弃。 并结合笔者的实际教学经验,提出了六条行之有效的解决办法: 1、阐述数学的重要性,激发学习兴趣和动机; 2、培养学生积极健康的思想情感; 3、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态度和科学的学习方法; 4、培养学生坚强的学习意志; 5、给予学生最大的信任,表扬进步,鼓励成功,树立学生学习的自信心; 6、注重个别辅导。 【关键字】 非智力因素数学教学教学对策学习动机

布卢姆的“掌握学习”理论认为,只要提供合适的环境、足够的学习时间和适当的帮助,95%的学生能够学好每一门功课,达到确定的教学目标。我校目前在校学生中有相当一部分学生数学学科成绩不理想。根据布卢姆的理论,笔者认为,学生数学成绩差的原因并不在智力上,而是在非智力因素上。 爱因斯坦有句名言:“成功=智力因素+非智力因素”。现代心理学认为智力因素通常是指记忆力、观察力、思维能力、注意力、想象力等,即认识能力的总和。它是人们在对事物的认识中表现出的心理牲,是认识活动的操作系统。而非智力因素是指智力因素以外的一切心理因素,它对人的认识过程起直接制约的作用。其中主要包括兴趣、情绪、情感、意志、性格等。从人类智慧行为的心理结构看,非智力因素属于非认知性心理机能系统,即认识活动的动力系统,在学习上发挥着动力、定向、强化和创造等方面的功能。可以这么说,一个学生学习成绩的高低除了与记忆能力、观察能力、思维能力等智力因素有关外,还在很大程度上与动机、兴趣、情感、意志等非智力因素有关。所以,我们在重视学生智力发展的同时,也必须重视非智力因素对智力的“催化”作用。下面结合我校教学实践,拟分析我校数学学习困难生的非智力因素状况,谈谈在教学中充分调动非智力因素的几个策略,并提出教学对策。 一、造成数学成绩落后的非智力因素 1、缺乏科学的学习方法。学生学习的自主性较差,往往是课上听课、课后完成作业了事,他们往往不注重理解,偏重于课本上的定义、公式、定理,甚至有时题目条件稍一变化,便无能为力。对于所学的知识尚不会比较,不善于整理归纳,数学知识掌握显得松散零乱、理解不深。在学习上,他们没有形成课前预习、课后复习,努力寻求最优解答,解题后进行总结、归纳、推广和引伸等科学的学习方法。 2、数学学习意志薄弱,持久性差。有些学生甚至是最优秀的学生,一遇到计算量比较大、计算步骤比较繁琐题目,或者是一次尝试失败,甚至一听是难题或一看题目较长就产生畏难情绪,缺乏克服困难、战胜困难的坚韧意志和信心。他们还常经不起诱惑,贪玩厌学,不能自制。 3、自卑感强,自暴自弃。有些差生在未接触到一些数学知识之前,就对它产生了畏惧心理。一旦接触到这些知识,稍有困难,便自暴自弃,认为数学不是他能学好的,最终放弃了对学好数学的信心。比如,解析几何、函数,常使一部分学生因畏难而放弃学习。 二、分析了上述数学困难生非智力因素状况,根据教学实践,提出如下几种教学对策: 1、阐述数学的重要性,激发学习兴趣和动机 从小学到高中,年年都有数学课。世界各国都把数学列为中小学的主干课程。为什么大家都这么重视数学呢?笔者认为原因有三:首先,数学和语文、英语一样,也是语言。数学是科学的语言,他用数字、公式、符号、图像、概念、命题、和论证等各种手段,十分精确而简练的表达世界万物间的数量关系,以及在空间的位置关系。不懂数学,就不能理解科学。其次,数学能够发展人的理性思维。如果说语文能用来表示人的感情、愿望、意志,进行形象思维,那么数学主要用来进行抽象、概括、推断和论证等理性思维。数学推理一是一,二是二,准确无误,用以培养人的思维能力十分有益。最后,数学的用途广泛。小至上街买东西,大至设计火箭外形、控制卫星运行,全靠数学计算。 我们知道学习动机和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它能使人集中精力去获得知识,是学习活动的强大动力。学习动机是直接推动学生达到学习目的的内驱力,直接影响到学习的效果。古今中外,许多教育理论家都阐述了兴趣和动机对学习过程的重要作用。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教育学家乌申斯基也说:“没有兴趣的强制性学习,将会扼杀学生探求真理的欲望。”我们现代的教育实践也充分说明,培养良好的兴趣是减轻学生的负担、促进学生人格健全发展的重要环节。反过来说,没有兴趣的学习无异于一种苦役。但兴趣的产生,往往要靠外界的刺激和诱发。这就要求教师经常全面、细致地观

小学特殊儿童案例

篇一:《特殊儿童案例分析》 学前阶段课程实施教学策略整合表 篇二:《特殊学生教育个案》 特殊学生教育个案 (引导学生自主学习) 一、个案基本情况(略)朱胜祥,男,1987年7月出生。调节生,独生子。 二、问题行为概述 1,不接受老师的批评教育,但见到老师还能热情的打招呼。 2、作业不拖拉,但上课不喜欢听讲,喜欢按自己的那一套来,成绩上不去。 3、上课态度不端正,有时看杂志有时就趴桌子。4,大错不犯小错不断。身上的小毛病很多。 三、个案背景材料 1、独生子,深受父母宠爱,个性很强,自我为中心,任何事都是别人的错。 2、性格直爽外露,脾气急躁,爱为同学出头出面,愿意帮助人 四、个案疏导事例 任教几周后很快就注意到刘迪同学。其个性特点比较张扬外露,似乎在后排的同学当中 还有些号召力。在课堂上时发现她总是自顾自地和旁桌说话或看杂志,每当被我指出并制止 时,他便用一种极度厌恶的眼神投向我,言下之意是我干什么你管不着!你这人很令人讨厌! 这使我很反感转而想认真治治他。幸好我没有被他的行为气昏而直接喝令她站起来或大声训 斥厉数他的不是。

我通过侧面了解到他的家庭背景以及同学们对他的评价,发觉他本质不坏,甚至在同学 中间还有很强的号召力,只是因为被宠惯了,觉得所有的人都应看重他,在高中一下子受到 冷落,心理落差太大。 接下来的阶段,我对该同学展开了心理辅导。在一次下午课后,我与他进行了一次谈话。 话题是先从的他的优点谈起,当中我笑言他急公好义替人鸣不平快成了班上的"大哥大",他 听了好然有些脸红,但心里挺是高兴的,接着我又询问他上地理课的感觉怎么样,他承认自已读初中时就没对它感兴趣过,我作了点分析,然后我最后转到课堂纪律上,对他以纪律委员的身分提出要求后排一些同学的不守纪律的现象请他多照看照看。在以后的课堂表现上,他果然变得不那么轻松了,我有意请他回答一些简单的问题,他明显感觉到我在期待他的改变,而且每一点进步我都毫不保留地加以表扬鼓励,经常在下课后在他桌边停留片刻问问他这堂课感受如何,虽然只是片言只字,但已能让他感到自已受到了老师的重视。于是,我渐渐地看到了一个转移一种变化在进行着,可眼前的他与实际的他是一个样的吗?学校的他与家里的他是一个样的吗?我知道,这个问题还需要费心思深讨下去。 五、个案疏导策略分析 通过该同学心理转化一事,我强烈感受到每一个同学心中都为自已保留了一份洁净的天空,在他们的愿望里,无不希望自已能向着美好积极,向着真与善的方向发展,他们也曾把自已想象成受同学欢迎受老师喜爱受家长珍视的好孩子,也曾充满信心动力十足的对待学习热爱生活,可是生活的变数环境的复杂外部的干扰时时刻刻不停地在考验他们,当他们遭遇挫折感到迷茫需要寻求支援时,"上帝之手"并未出现,而不该有的责骂、轻视终使他们很快地滑向了理想天平的另一端。对很多问题学生而言,他们缺少的是真正的理解和关爱。 "一切为了学生,为了一切学生,为学生的一切。"把这句话落到了实处,并且做好了,那我们一定会成为学生喜爱的老师。在对学生教育时,有的老师靠的是语言说服力和处理事情的技巧,而我采用的方法是通过与学生真情实意的交流交往,增进师生感情。 在做学生思想工作中,班主任能起到很关键的作用,就张忆晨同学,沈老师也一定下了很大功夫。任课老师则应积极与班主任取得联系,交流对学生的感触,共同目的只有一个如何把教育对象培养成为一名健康向上的学生。 反思教育学生不但要让他们有健全的人格,还要引导他们自主学习,找到自己的学习方法,获得学习上的进步,获得成就感。 王艳飞 04,10 篇三:《特殊儿童心理健康教育案例》

儿童智力培养的基本结论

儿童智力培养的基本结论 儿童智力培养的基本结论美国著名心理学家布卢姆从对近千名婴幼儿进行跟踪,一直到他们成年。他的基本结论是:5岁以前是儿童智力发展最迅速的时期。 布卢姆认为,如果把17岁时的人做达到的智力水平定为100%,那么出生后的前4年他已经获得了50%的智力,到8岁时已经获得80%,从八至十七岁只获得剩下的20%。 许多研究机构也得出了与布卢姆基本相同的结论,有人进一步指出:2到3岁是儿童学习口头语言的最佳年龄;4至5岁是开始学习书面语言的最佳年龄;学习外语应从十岁以前就开始;而弹钢琴、拉小提琴必须从3岁开始。 家庭教育如何提高孩子智力父母言行影响孩子的智力发展 母爱能使孩子产生明显的神经效应,变得聪明。母亲对孩子的精心护理和爱抚,会使孩子感到安全、愉快和放松,没有压抑和紧张感。一般认为孩子7岁之前的母爱对孩子智力产生的积极影响最为重要。生理学研究发现,母亲与胎儿之间传递着一种电信号完全不同于另一种信号,母亲的喜怒哀乐会导致内分泌发生变化,通过脐带进入胎儿体内的血液成分的浓度会发生变化,从而影响胎儿的发育,所以科学合理的胎教也就有了科学的依据。 与此同时,美国耶鲁大学进行了为期12年的跟踪研究发现,

从小由父亲带大的孩子智商高,特别聪明,精力旺盛,擅长交际,学习成绩好。 父母健谈,子女聪明 遗传基因是孩子的智力基础,但后天成长过程中,父母经常与子女交谈,表明家长对孩子的希望,特别是多进行交互式的交谈,细致耐心回答孩子的问题,多用启发式的方法指导孩子的学习和生活,交谈越深入越有利于大幅度提高孩子的智力水平。 不要打孩子,要善于讲道理 “不打不成器”是没有科学道理的。父母与孩子之间进行语言交流,能够增强孩子的认知能力,研究人员曾对900名儿童进行调查研究,最后进行认知能力测试,结果那些经常挨打的孩子在测试中得分较低。所以在对孩子进行教育时,要尽量不用打骂等方法,而应多讲道理,这样就会给孩子认知能力发展提供更多的刺激机会。 音乐可提高孩子的智力 神经科学研究发现,音乐家的听觉脑皮层要比一般人大25%,越早开始学习音乐,听觉脑皮层就越发达,脑皮层被激活的程度就越强。音调不同于普通声音,它需要更多的神经元来处理较多的音符,这种方式对大脑皮层的开发与一般情况不同,会有更多的神经元起协调作用。音乐有助于开发形象思维,而形象思维是人创造能力所需的重要思维能力之一。同样,音乐在提高儿童抽象推理技能方面也具有重要作用。 开发复合智力有助于提高孩子的智商 美国心理学家霍华德?加德纳创立的多元智能理论认为,一个

智力因素与非智力因素

构成智力主要有六种因素: 观察力、记忆力、注意力、想像力、思维力、创造力。抽象思维能力是智力的核心,创造力是智力的最高表现。 非智力因素主要包括:自我意识、适应社会、情绪的控制、意志、自我激励、人际关系等方面的能力。 智力因素,就一定程度而言,属于先天因素;非智力因素则侧重于后天的养成。 非智力因素的高低是学生成绩优与差的重要因素之一,也是步入成功的重要保证之一。 第一,智力与认识过程有关,但并非认识过程本身; 第二,构成智力的各种认识特点必须比较稳定,那些变化无常的认识特点不能称为智力; 第三,智力不是五种因素的机械相加,而是五种因素的有机结合; 第四,智力是一种能力,而情绪、情感、性格、气质、动机、兴趣、意志、需要、目标、抱负、信念、世界观等非能力的特征则属于非智力因素。 智力是影响学习的重要因素,尽管智力的定义目前尚无定论,但它与学习的密切关系则是众所公认的。国内外学者的多项研究结果表明,智力与学生的学业成绩存在着高度相关。智力不仅影响着学生的学业成就,更重要的是影响着学生掌握知识与技能的速度、深度和灵活性,并且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学生的准备状态,决定着学生学习的可教育性程度。由于各人的先天素质存在着差异,特别是后天条件的不同,诸如社会、环境、家庭、学校、所从事的实践活动以及主观努力程度的不同等因素,使人们的智力出现了差异。智力的个别差异可以分为量的和质的两个方面。所谓量的差异,一是智力的水平差异,二是智力表现早晚的差异。所谓质的差异一是智力的类型差异,二是智力的性别差异。从某种程度上说,智力差异对人们学业成就和未来事业的影响是很大的。 非智力因素,是指除智力因素之外,影响智力活动和智力发展的那些具有动力作用的个性心理因素。它主要包括需要、动机、兴趣、情感、意志、气质和性格等。在个性心理结构中,诸多非智力因素组成了彼此联系、相互制约与相互作用的动力系统,是人的个性中最活跃、最积极的因素,它决定着人进行活动的积极程度。人们在学习过程中,其学习动机、情绪情感及个性特质都会对学习成果有很大影响。 非智力因素,指与认识没有直接关系的情感、意志、兴趣、性格、需要、动机、目标、抱负、信念、世界观等方面。这些非智力因素,在人才的成长过程中,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一个智力水平较高的人,如果他的非智力因素没有得到很好的发展,往往不会有太多的成就。相反,一个智力水平一般的人,如果他的非智力因素得到很好的发展,就可能取得事业上的成功,做出较大的贡献。我国著名的数学肖张广厚(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他在小学、中学读书时智力水平并不出众,他的成功与良好的非智力因素有关。他曾说:"搞数学不需太聪明,中等天分就可以,主要是毅力和钻劲。"达尔文也曾说过:"我之所以能在科学上成功,最重要的就是我对科学的热爱,对长期探索的坚韧,对观察的搜索,加上对事业的勤奋。" 从心理学上讲,感情、意志、兴趣、性格、需要、目标、抱负、世界观等,是智力发展的内在因素。外因通过内因起作用。一个人的非智力因素得到良好的发展不但有助于智力因素的充分发展,还可弥补其他方面的不足。反之,如果人缺乏意志,贪图安逸,势必影响其智力的发展。 作为父母、老师,都希望学生超过自己,少年学有所长,长大事业有成。为子成龙,为生成才,都不惜一切代价,如春蚕,如蜡烛,如人梯,促其茁壮成长。有的学生天资聪灵,学习却一天天没了兴趣,成绩自然也不理想。作为家长无不唉声叹气,恨铁不成钢;作为老师,

浅析音乐教育对幼儿智力发展的重要作用

音乐教育对幼儿智力发展的重要作用 音乐是人类社会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音乐具有潜移默化、美化心灵的作用,是幼儿生活、学习和成长过程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元素,不仅能培养和提高幼儿的素质和能力,还是使幼儿身心得以和谐发展,健康成长的重要手段。早在我国古代,就有“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孔子)之说,“乐德之教,乐语之教,乐舞之教”(西周)也充分揭示了音乐对人的发展有着独特的功能。 音乐教育符合21世纪培养高素质人才的需要。当前我国正在大力倡导素质教育,江总书记曾经说过:“素质教育要从娃娃抓起”。因为幼儿期能否接受高素质的教育,将决定其一生的发展,而高素质人才的培养离不开富有人文内涵的艺术教育。西方有识之士认为音乐是一切哲学更高的启示。著名科学家爱因斯坦说:“我的科学成就许多是受音乐的启发而得到的。”这说明音乐教育作为美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具有的特殊育人功能是其他教育无可比拟的。音乐教育对于塑造幼儿良好的心理素质,提高幼儿整体的心理发展水平,使幼儿具有稳定而积极的情绪,坚强的意志和信心,良好的性格以及和谐的人际关系来说有着独特的意义。所以说它是培养高素质人才的重要途径之一。而本文是在分析音乐与智力的关系的基础上来阐述音乐教育对幼儿智力发展的重要作用的。 一、音乐教育对幼儿智力发展的重要作用 音乐是促进脑发育的最好途径。音乐教育能促进智慧的发展。记得有人说“音乐凝聚着人类的智慧。”雨果精练地说“开启人类智慧的宝库有三把钥匙,一把是数学,一把是文学,在一把就是音符。”这说明音乐对智力的开发有着无可比拟的作用。 音乐能开发人的智力,这是符合大脑机能活动科学规律的。我们都知道人的大脑分为左右两半球,左半球具有语言、计算等功能,是比较繁忙的半球;右半球具有音乐、绘画、空间知觉等功能,是比较清闲的半球。人们一直把大脑的左半球视为优势半球。《学习的革命》一书中形象地称左右半球为“学术性左脑”和“创造性右脑”。左右脑均衡发展,功能互补,才是人脑发挥其最大潜能的要点。然而长期以来我国传统教育模式造成学生左脑超负荷,右脑则呈睡眠状态。音乐活动的开展能够使大脑建立更多、更复杂的神经联系,因为熟悉旋律,感知节奏等音乐活动都需要右脑的参与,而对音乐性质及乐曲之间关系的理解中左脑

智力因素、非智力因素与学习

第四章智力因素、非智力因素与学习 教学目的:了解智力内涵,智力个别差异的表现;理解智力因素、非智力因素(动机、情绪和情感)与学习成绩及效率的关系;掌握利用智力、非智力因素相互关系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原则和方法。 教学要求:结合实际,理解本章内容 教学重点:智力,智力理论,非智力因素(动机、情绪、气质)与学习 教学难点:智力理论、动机与学习的关系 教学手段:多媒体 教学方法:讲授、讨论、心理测验 教学过程: 第一节智力因素与学习 学习活动是一个非常复杂的过程。各种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交织在一起共同影响学习的进程。智力因素作为心理过程中的认识过程直接影响着学习活动,而非智力因素虽然不直接参与认识过程,却是学习活动赖以高效进行的动力因素。 国内外学者的多项研究结果表明,智力与学生的学业成绩存在着中等程度的相关,智力不仅影响着学生的学业成就,更重要的是影响着学生掌握知识与技能的速度、深度和灵活性,并且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学生的准备状态,决定着学生学习的可教育性程度。 智力是一种综合的认识能力,它包括注意力、观察力、记忆力、想象力和思维力5个基本因素,抽象思维能力是智力的核心,创造力是智力的最高表现。智力的这种观点应理解为:第一,智力与认识过程有关,但并非认识过程本身;第二,构成智力的各种认识特点必须比较稳定,那些变化无常的认识特点不能称为智力;第三,智力不是五种因素的机械相加,而是五种因素的有机结合;第四,智力是一种能力,而情绪、情感、性格、气质、动机、兴趣、意志等非能力的特征则属于非智力因素。 一、智力与智力结构 (一)、智力的定义归纳有如下几类: 1.智力是抽象思维的能力

评语大全之特殊儿童的评语

评语大全之特殊儿童的评语

特殊儿童的评语 【篇一:特殊教育学校学生期末评价】 特殊教育学校2012——2013年度第一学期学生评价 xxx同学: 你是个聪明、活泼的好孩子。上课回答问题大胆响亮,但是有一点点的好动呢!小动作多了会导致你注意力不集中的哦!希望你能有所改善。 在学习上你很认真、反应也很敏捷,总能在第一时间回答老师提的问题,即便是回答的不正确你也会大声说,这是很好的!错了,没关系。但一定要大声。这对你的发音有好处。希望你能继续保持,让学习更上一层楼。 放寒假回去不能光顾着玩耍,也要好好学习哦!多陪爸爸妈妈聊聊天,多给爸爸妈妈讲讲你在学校的事情,让爸爸妈妈多了解你的成长过程。回家自己洗脚、洗袜子,要锻炼自己的自理能力,帮妈妈做一些简单的家务:扫扫地、擦擦桌子、拿碗筷等等。还有要好好练字哦! 祝: 假期愉快! 班主任:xxx 领导签字:xxx 2012年12月29日 【篇二:如何对特殊儿童进行有效的教学评价】

浅谈如何进行特教学校语文课的“有效学习评价” ——怀远特教朱朋利 我是特教学校的一名老师,刚参加工作不到两年。特教学校,顾名思义,特教学校里的老师教着一群特殊的群体。他们有着属于他们的独有的心理特征,个性特征。这也要求我们教师在平时的教学工作中,要特别注重对这类学生进行有效的评价。谈到评价我们都不陌生,评价在日常生活以及教育教学中被普遍应用,它是调动学生积极性、主动性的重要方式和有效手段,也是学生认识自我发现不足的重要途径。教师应经常热情洋溢地表扬、鼓励学生,或对学生的发言做出评价,这无疑是正确的。但是,在平时如果我们没有做出的正确的评价,那我们的评价是没有任何意义的。 有效的评价可以促进学生的健康全面发展,是学生成长必须的教育需求。但是如何在语文教学中进行有效评价是我们值得积极深思和不断探索的。我觉得特殊教育学校语文教学评价不单单是对学生的一些好的表现和正确的行为给予鼓励性的评价就行了。当学生出现不好的、甚至错误的行为或表现能通过评价让学生对自己有全面、正确、恰当的认识和定位。认识到行为上的不足、想法上的错误进而予以改正。我觉得在学生错误时的当头棒喝与他们在表现优秀时锦上添花式的表扬,一样符合学生的发展和社会教育的需求。而我们往往忽略这种批评式的评价。这里我简单说我在平时的语文教学中,发现学生的不良举动或行为时,我如何尝试通过评价让学生矫正的实例。实例:学生不能及时完成作业 2014年暑假开学,我担任一年级的语文课,开学不久我发现我们班有个学生经常不能按要求完成作业,我多方面了解到这个学生完不成作业的主要原因是做事拖拉,贪玩,多动。我批评了几次也没有明显效果,怎么办呢?于是我决定采取新的方法。在一次语文课上,我点名让那个贪玩,多动的学生站起来,然后自顾自的继续上课,然后悄悄地观察他,开始他还有耐心等,但是渐渐地他等烦了,举手要说话,但是我依然不管不顾的继续上课,直到他实在忍不住,向我打手势:

特殊教育语文教学方式认识与思考

特殊教育语文教学方式认识与思考 摘要:语文教学是一项基础学科,在特殊教育中尤为重要。通过科学的、合理的 语文教育可以达到提高学生综合素养的目的。在特殊教育中,教师要根据学生的 具体状况,进行内容的调整,优化现有的教学模式,达到激发学生发展,逐步提 高学生综合能力的目的。 关键词:特殊教育;语文教学;认识思考 多数的特殊教育学生存在着一定的生理或者智力缺陷,这些问题的存在给教 学增加了难度。在特殊教育的语文教育中,教师要意识的语文教育的重要性,根 据教学要求以及学生的具体状况,有组织的开展各种教学活动,根据学生的具体 需求以及教学的目的,探究合理的、科学的教学模式。 一、特殊教育语文教学方式认识 特殊教育学校的语文课堂作为一门基础的课程,是决定学生其他知识学习能 力的重要课程。因为特殊教育的学生与普通学生之间的差异性因素决定了特殊教 育学生学习相对较为复杂,学生学习以及教师教育相对较为困难。因此,在语文 教学中,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具体状况进行系统的分析,给学生充分的尊重以及关爱,通过平等的交流使得学生可以不断的增强自私的基础知识的掌握能力,达到 提高自身的认知能力的目的,进而为学生的今后学习奠定基础。 在特殊教育的语文教学中,教师要基于特殊教育的特征开展,根据学生的身 心发展状态有组织的开展各项活动。教师在语文教学面对一批具有特殊性的学生,要及时了解学生的生活以及学习状况,根据学生的具体状况对其进行引导,达到 提高学生的语言应用能力,社会适应能力的目的。因为学生的特殊性影响,教师 不能以普通的标准要求学生,要根据学生的具体状况,有组织的开展教学活动, 着重的进行学生的人格的塑造。 二、特殊学校小学语文教学方法的优化策略 (一)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提升教师综合能力 在教学中,教师要根据学生的以及状况以及特征开展教学活动,为学生构建 一个轻松的、愉快的学习氛围,与学生保持良好的关系,在教学中给予学生充分 的关爱,通过提升学生的自信心的方式,达到增强学生学习积极性的目的。 教师在教学中不仅仅要转变传统的教学理念,也要不断的提升自身的专业素养,通过科学的方式以及手段,有计划的组织开展各项教学活动。同时,教师也 要加强对学生心理状况的分析,了解学生的学习特征以及规律,通过针对性的方 式开展教学。 (二)灵活应用教学方法 1反复练习,提升记忆 特殊教育的主体具体特殊性,学生在生理、智力上存在一些缺陷,在进行语 文教学中,教师要意识到自身的责任,具有一定的耐心,要反复的强调教学的重点,达到增强学生记忆能力的目的。例如,教师在教学中可以利用课前的几分钟 进行表达能力的训练,利用长期的记忆使得学生形成一定的记忆,这样则可以达 到教育的目的。例如,进行“饭”的学习中,教师可以先引导学生进行声母的发音 练习,然后进行韵母的练习,在根据实物图、图像等方式进行巩固的学习,这种 方式可以达到提高学生记忆的目的。 2.生活化教学,增强积极性 语文知识与学生的日常生活有着密切的关系,在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利用生活

如何激发学生的非智力因素

如何激发学生的非智力因素 非智力因素是指人们对客观事物的态度,包括动机、兴趣、情感、意志、性格等,它不直接参与对客观事物的认识的具体操作,但对智力因素起着动力协调作用。心理学研究表明:学习是学习者与学习环境共同作用的过程。在学习者方面,学习成功与否除受智力因素和本人已有知识能力制约外,非智力因素起着很重要的作用。因此,教师要力图最大限度地开发学生的非智力因素,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学习,不断激发他们的学习动机,同时让他们尝到成功的喜悦,努力培养克服困难的决心和毅力。那么,在教学中如何激发学生的非智力因素呢?笔者认为要注意下面几点: 一.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 学习动机是活动、维持和推动学生进行学习活动的内部动力。学生的一切学习活动都是由动机引起的,动机是制约积极学习的重要因素。正确和远大的动机是积极学习的原动力和源泉。在教学中,我认为可以从下面几方面去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 1.根据学生年龄特点对学生进行学习目的性的教育以启发他们 的求知欲。心理学家研究表明,学生学习动机与目的、理想之间有着较高的正关系,相关系数达0.819。 2.依靠有效的教学方法,例如,贯彻积极学习精神,设置悬念、创设问题情景,启发学生集中注意力、积极思维,采用多样化和新颖的教学方法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确保学习成功,以激励和增强他们的学习动机。 3.以表扬为主结合适当批评,开展游戏、竞赛,建立兴趣小组、课外活动以及利用成绩反馈等,都能激励学习动机。 二.培养学生学习兴趣

学习兴趣是学生积极认知事物和积极参与学习活动的倾向,它是积极学习中最现实和最活跃的成分。动机和兴趣是直接推动学生学习的动力。培养兴趣的方法多种多样,在教学中可以从下面几方面入手: 1.对学生进行学习目的性教育,远大的目标能促进有趣向乐趣和志趣转化。 2.贯彻积极学习精神,创建融洽、轻松、愉快的学习气氛,创设语言和问题情景等以激励学习兴趣。 3.恰当安排教学内容,注意改进教学方法,活跃学生独立思维过程以发展兴趣。 4.加强课外活动,提高学生学习兴趣。 三.培养学生积极的情感 情感是人对客观事物的一种态度,反映客观事物与人的需要之间的关系。客观事物符合人的需要,就会持积极的肯定情感,反之,持消极的否定情感。人的认识活动始终伴随着情感。列宁说过:“人类在探究真理时,积极肯定的情感起激励促进作用,消极否定的情感起抑制阻碍作用。”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重视增强积极肯定的情感,降低消极否定的情感。 积极肯定的情感要靠感染、诱发和点拨。我认为以境育情、以行育情、以情育情和以理育情是感染、诱发和点拨情感的重要方法。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尽量创设生动活泼的情景,使学生能触景生情,激发起他们轻松愉快的情感;建立融洽协调的师生关系和合作相互帮助的学生交往集体,能感染形成团结、友爱、互助合作的小组和班级集体;点拨学生明确学习的目的和意义能培育学好功课的深厚情感。 四.培养学生坚强的意志 意志是为了实现一定的目的并根据目的支配调节自己行动的心理过程。如果说兴趣是学习的动力,那么,要完成任务和达到目的就

浅谈智障儿童生活语文教学活动的策略(论文)

浅谈智障儿童生活语文教学活动的策略 单位:嵊州市剡溪小学 姓名:郑红霞 【摘要】如何实施好《生活语文》这门课程?如何提高智障儿童的生活语文的学科实效?如何让智障儿童沿着课程总目标的方向发展?文章中,我从课前探究指导策略、课堂活动设计策略、课后实践活动策略三方面谈谈自己的观点。 【关键词】智障儿童生活语文教学活动 《生活语文》是以实际生活中的教学内容为载体,通过教材为智障儿童搭建宽阔的舞台。那我们将如何通过这一宽阔的舞台,让智障儿童能够充分展示自我,学会生活,学会学习,学会做人呢?那我们的特教教师在设计活动和组织活动时需注意哪些问题呢?如何提高活动的高效性呢?如何激发智障儿童的学习兴趣呢?这些问题已成为特教教师们迫在眉睫的问题。在《培智学校义务教育课程设置实验方案》和《生活语文课程指导纲要》的引领下,在实践探索中,我做了一些尝试。 一、课前探究指导策略 《生活语文课程指导纲要》要求把课本内容紧密地与实际生活联系起来,以帮助学生形成解决生活问题的能力,为其适应社会,终身发展奠定基础。注重课后的强化教育,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提高智障儿童的生活能力。那怎样才能让智障儿童“乐学”和“爱学”呢?课前的准备活动就是一个很好的环节。课前准备是为了智障学生更好地适应新知识的基础,也是培养学生善于观察,善于发现,提升智障学生学习能力的有效方法之一。老师们可以在课前的准备活动中,针对这次活动的内容布置简单的任务,让学生进行课前的体验和学具的准备等。这样不仅可以提高智障学生的能力,更重要的是在课前准备的过程中,孩子们就可以用触觉、本体觉、视觉等多感官地去体验、感受,感知,使新课的学习更加有目的性,也为新课的学习打下扎实的基础。 如在教学《认识水果》这课时,教师可提前一周,利用点心时间让孩子们每天尝1种水果,并识记水果的形状与名称。一周后再上《认识水果》这课时,教师们会发现你教的是如此的轻松,智障儿童也可以学的既快又好。

特殊教育教案

主题一学前儿童游戏概论 教学目标与要求:理解各种主要的游戏理论的基本观点、特点和历史贡献,在此基础上能够对其进行分析和评价 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早期的传统游戏理论、精神分析学派的游戏理论、皮亚杰关于认知发展的游戏理论以及前苏联的活动游戏理论 难点:精神分析学派的游戏理论以及皮亚杰关于认知发展的游戏理论 教学过程设计:新课导入、新课教学 教学方法:以讲授为主,结合讨论 教学课时: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节国外游戏理论概述 一、早期的传统游戏理论 (一)精力过剩说“剩余精力”说 1.代表人物 席勒斯宾塞 2.主要观点 游戏是机体的基本生存需要(吃、喝等)满足之后,仍有富余的精力的产物,游戏的动力来自于机体的“剩余精力”。 3.评价 (1)消极对贬低游戏的价值负有责任 A.既然游戏是剩余精力的发泄,那么它就是无价值的、不道德的,应当予以禁止。 B.只是把游戏当成是“导泄”的手段,认为与其禁止儿童游戏,不如让儿童去游戏,在游戏中发泄剩余精力更为明智。 (2)积极 A.说明了游戏的物质前提只有当机体的基本生活需要满足之后,机体才有可能去游戏

B.在游戏研究领域起到了“拓荒者”作用 (二)松弛消遣说“松弛”说 1.代表人物 拉扎鲁斯帕特里克 2.主要观点 游戏是使失去的精力重新恢复起来的一种活动。 (三)预演说“前练习”说、“生活预备”说 1.代表人物 格鲁斯 2.主要观点 游戏具有生物适应的功能,游戏是对与生俱来的、但不完善和成熟的本能行为的练习,它能够帮助小动物适应未来的生活。 3.评价 (1)积极 A.认为高等动物仅凭天生的“本领”是不能适应生活的,必须经过后天的学习和练习,这一点是符合事实的。 B.对于改变人们的儿童观、扭转当时人们认为儿童游戏物价值的传统观念具有积极的意义。 (2)消极 A.只用“本能”的概念不能说明儿童游戏的本质,过分依赖“本能”的概念,把“本能”作为发展的中心驱力,把动物的游戏与人类幼儿的游戏等量齐观。 B.成人已不需要为生活做准备,可成人仍然有游戏的需要并继续游戏。对于这一点不能有很好的解释。 (四)复演论 1.代表人物 霍尔 2.主要观点 游戏是个体再现祖先的动作和活动,重演人类种族进化的历史。 3.评价

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

智力因素比作种子,把非智力因素比作土壤,优良的种子只有播在肥沃的土壤里才能茁壮成长。构成智力主要有六种因素: 观察力、记忆力、注意力、想像力、思维力、创造力。抽象思维能力是智力的核心,创造力是智力的最高表现。非智力因素主要包括:自我意识、适应社会、情绪的控制、意志、自我激励、人际关系等方面的能力。智力因素,就一定程度而言,属于先天因素;非智力因素则侧重于后天的养成。非智力因素的高低是学生成绩优与差的重要因素之一,也是步入成功的重要保证之一。第一,智力与认识过程有关,但并非认识过程本身;第二,构成智力的各种认识特点必须比较稳定,那些变化无常的认识特点不能称为智力;第三,智力不是五种因素的机械相加,而是五种因素的有机结合;第四,智力是一种能力,而情绪、情感、性格、气质、动机、兴趣、意志、需要、目标、抱负、信念、世界观等非能力的特征则属于非智力因素。智力是影响学习的重要因素,尽管智力的定义目前尚无定论,但它与学习的密切关系则是众所公认的。国内外学者的多项研究结果表明,智力与学生的学业成绩存在着高度相关。智力不仅影响着学生的学业成就,更重要的是影响着学生掌握知识与技能的速度、深度和灵活性,并且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学生的准备状态,决定着学生学习的可教育性程度。由于各人的先天素质存在着差异,特别是后天条件的不同,诸如社会、环境、家庭、学校、所从事的实践活动以及主观努力程度的不同等因素,使人们的智力出现了差异。智力的个别差异可以分为量的和质的两个方面。所谓量的差异,一是智力的水平差异,二是智力表现早晚的差异。所谓质的差异一是智力的类型差异,二是智力的性别差异。从某种程度上说,智力差异对人们学业成就和未来事业的影响是很大的。非智力因素,是指除智力因素之外,影响智力活动和智力发展的那些具有动力作用的个性心理因素。它主要包括需要、动机、兴趣、情感、意志、气质和性格等。在个性心理结构中,诸多非智力因素组成了彼此联系、相互制约与相互作用的动力系统,是人的个性中最活跃、最积极的因素,它决定着人进行活动的积极程度。人们在学习过程中,其学习动机、情绪情感及个性特质都会对学习成果有很大影响。非智力因素,指与认识没有直接关系的情感、意志、兴趣、性格、需要、动机、目标、抱负、信念、世界观等方面。这些非智力因素,在人才的成长过程中,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一个智力水平较高的人,如果他的非智力因素没有得到很好的发展,往往不会有太多的成就。相反,一个智力水平一般的人,如果他的非智力因素得到很好的发展,就可能取得事业上的成功,做出较大的贡献。我国著名的数学肖张广厚(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他在小学、中学读书时智力水平并不出众,他的成功与良好的非智力因素有关。他曾说:"搞数学不需太聪明,中等天分就可以,主要是毅力和钻劲。"达尔文也曾说过:"我之所以能在科学上成功,最重要的就是我对科学的热爱,对长期探索的坚韧,对观察的搜索,加上对事业的勤奋。" 从心理学上讲,感情、意志、兴趣、性格、需要、目标、抱负、世界观等,是智力发展的内在因素。外因通过内因起作用。一个人的非智力因素得到良好的发展不但有助于智力因素的充分发展,还可弥补其他方面的不足。反之,如果人缺乏意志,贪图安逸,势必影响其智力的发展。

智力障碍儿童的发展与教育复习资料(望月守望)

名词解释 1)智力:智力通常叫智慧,也叫智能。是人们认识客观事物并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智力包括多个方面,如观察力、记忆力、想象力、分析判断能力、思维能力、应变能力等 2)教学设计:是指面向教学系统,解决教学问题的一种特殊的设计活动(P184 3)功能性原则:功能性原则是根据智力障碍儿童身心障碍、教育限制的多寡,以及参与社会生活的基本需要而提出的一个特殊的教学原则(P196 4)补偿性原则:智力障碍儿童因身心障碍影响了其学习,而补偿性原则正是根据智力障碍儿童缺陷补偿特殊的教学原则(P196 5)个别化原则:是针对智力障碍儿童个体差异大,绝大多数智力障碍儿童具有独特的教育需求而提出的一个教学原则(P197 6)直观性原则:是根据智力障碍儿童抽象思维能力低下的特点提出的 7)任务分析发:也叫工作分析法,它是对特定的、复杂的学习行为和技能进行分析、评定的一种方法,旨在使学生能逐步、有效的掌握该行为或技能(P198 8)游戏教学法:是指利用游戏来向智力障碍儿童传授知识、培训技能、矫正缺陷的一种教学方法(P201 9)康复教学法:是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有意识设计的一些有助于智力障碍儿童功能康复的一种教学方法(P201 10)个别化教育计划:是在人人享有适当教育的理念下,为满足特殊儿童独特的教育需求而提出的一种教育计划程序(P218 11)社会适应(适应性行为/适应性为):是指个人保持生活独立并承担一定社会责任的行为,适应行为具有年龄特征,依生活条件、文化背景的不同社会对儿童提出的行为的要求也有所不同

简答题 1)智力障碍(智力残疾) 定义:是指智力显著低于一般人水平,并伴有适应行为的障碍。此类残疾是由于神经系统结构、功能障碍,使个体活动和参与受到限制,需要环境提供全面、广泛、有限和间歇的支持。 2智力障碍的分级分类(2006) ?轻度:IQ范围为50-69(对成人而言,9岁≤智龄<12岁) ?中度:IQ范围为35-49(对成人而言,6岁≤智龄< 9岁) ?重度:IQ范围为20-34(对成人而言,3岁≤智龄< 6岁) ?极重度:IQ在20以下(对成人而言,智龄<3岁) 3)智力障碍儿童的第一性缺陷与第二性缺陷 4)智障教育发展的历史 1800年,法国某山区发现11岁野孩维克多,引发社会各界广泛关注,教育学家着手研究;1800年12月,维克多由精神病医生伊塔德接手,采用了个别化的方法对其进行了一项长达五年的训练 1837年,塞甘在法国巴黎创立了教授、训练智力障碍儿童的世界上最早的智力障碍教育专门机构之一 5)智力障碍成因(遗传因素、社会心理因素) 遗传因素:染色体异常;先天代谢性疾病;其他如先天性脑积水、小头畸形等 社会心理因素:母亲文盲;父亲文盲;与儿童交往少;母孕期、婴幼儿期家庭经济条件差;家庭文化条件差;婴儿期住室光线差;语言刺激少;缺乏家庭教育;家庭不良社会心理因素6智力障碍三级预防的含义及主要措施 一级预防:是指在问题发生前采取措施,消除智力障碍的病因,预防智力障碍的发生

智力因素与非智力因素

智力因素与非智力因素 智力是人的认识能力的综合,包括观察力、记忆力、思维力和想像力,它影响学习活动的速度和质量,解决“能不能学”的问题。非智力因素是指人的理想、动机、兴趣、意志、情绪、自信心,等等,它为学习活动提供动力,解决“想不想学”的问题。关于智力因素与非智力因素的作用问题,一直存在着很大的争议。 勤能补拙实验为证 勤能补拙的事例在生活中俯首可拾。德国马普学会的斯特恩教授与脑科学专家格拉伯勒等人通过实验证实了:后天勤奋的确能弥补先天智力上的不足。他们在某城市征集了引名出租汽车司机,他们经验丰富,对该市道路非常熟悉,但智力水平高低不一。实验步骤是:在该市范围内给定起点和终点,然后在电脑屏幕上显示一些道路的名称,要求司机在规定的时间内回答,是否利用给出的道路,是否在某个路口转弯,等等。在他们

思考时,科学家用电子仪器记录他们的脑部思维活动状况。结果发现,所有的司机无论智商高低,都不需要冥思苦想就能轻松解决问题,他们的脑部只有一个很小的区域参与了思维活动,而且活动差别也很小。但是,在陌生的道路上作类似的实验,发现智商高的司机稍为轻松一些。 这个实验说明,低智商的人在学习和工作时,如果能通过练习,使不熟悉的内容变为“熟悉”的内容,那么他们的反应水平和高智商者是没有多大差别的,也就是说,通过后天学习可以消除智力因素的影响。斯特恩等人通过对儿童思维活动的神经研究数据的分 析证实,基础知识和后天学习可以使一个低智商的人变得聪明起来,但仅仅是聪明而不多加练习,则无法凭空获得原缺乏的知识。我们经常说,勤奋和热情造就大师。以上实验的结论并不新鲜,科学家们只不过是用科学的手段证明了一个我们在生活中熟知的 道理罢了。 20%IQ十80%EQ=成功? 自从一个好事的美国人写了一本EQ的书后,

综合幼儿特殊儿童认识动物

中年级生活语文教案(中度) 课题:认识动物 课型:新授课 课时:4课时 授课班级:中年级 授课教师:赵雪松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会读“鸡、鸭子、狗、猫、牛、羊”动物名称,能准确发出小动物的叫声。 2、过程与方法:能说出“我是xxx,xxx。”并协调小动物的动作。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提高学生参与游戏的积极性。 4、康复目标:通过回答问题,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通过模仿小动物的动作,提高学生手指灵活性和手指的协调能力。 分层要求: A组:(王馨悦、于明洋) 1、会读“鸡、鸭子、狗、猫、牛、羊”动物名称,能准确发出小动物的叫声。 2、能说出“我是xxx,xxx。”并协调小动物的动作。 3、学会倾听教师讲解游戏规则,掌握游戏方法,遵守游戏规则。 4、通过回答问题,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通过模仿小动物的动作,提高学生手指灵活性和手指的协调能力。

B组: 1、会读“鸡、鸭子、狗、猫、牛、羊”动物名称,能发出小动物的叫声。 2、能说出“我是xxx,xxx。”并协调小动物的动作。 3、提高参与游戏的积极性。 4、通过回答问题,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通过模仿小动物的动作,提高学生手指灵活性和手指的协调能力。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完整的说出句子。 教学难点: 模仿小动物的动作。 教学方法:讲授法、观察法、演示法。 教学资源:词卡6张;小动物图片6张;多媒体课件一个;音频一个。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小手拍拍》 师生问好 二、导入新课 师(出示图片):同学们,这个地方美不美啊小动物们也觉得很美,它们想来这里和我们做游戏,我们去邀请它们好不好 三、图音结合,学字学句

特殊教育学校二年级语文课教案

XXX特殊教育学校二年级语文课教案授课人:xxx 教学内容: 第18课的前两个句子 教学目标: 一、知识教学点 1、通过观察图画、理解句子意思;指导朗读; 2、会用“哪里种着(放着……)多少什么”的句式仿说句子。 二、能力训练点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语言能力。 三、xx渗透点 教育学生爱护xx 教学重点: 理解句意、朗读句子 教学难点: 用句式说句 教学用具: 课件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1

二、复习 师:前面我们已经学过了第18课的生字新词,老师检查一下同学们学得怎么样。(读题后点名上台板演再检查纠正)。 1、读拼音,写词语 2、在()里填上合适的词 三、新授 师:今天这节课我们学习第18课中的前两个句子。 1、学习第一个句子 (1)(出示课件)提问: 这是什么? 这儿有多少棵树? 这两棵树种在屋子里面还是屋子外面? 我们说,屋子外面种着两棵树。大家注意,一个句子完成后记得加上句号。 (2)指导朗读 a、逐词带读(要求读句时注意词语之间的停顿) b、分组读 c、个别读 (3)结合实际教育学生爱护xx 2、学习第二个句子 (1)(出示课件)提问 这是什么?

2 写字台上放着什么? (2)指导朗读 a、逐词带读拼音(要求读句时注意词语之间的停顿) b、齐读 c、点名读 3、小结 好了,今天我们学习了两个句子,下面,我们再齐读两遍(齐读)。看看谁能试着背下这两个句子。(点名上台背诵) 四、课间游戏 师:今天,大家学得都很认真,现在我们休息一下。天气这么冷,我们来做个健身操,暖暖身子(老师带跳;学生带跳)。 五、巩固练习 1、看图说句(观察图画,老师提问,引导学生说句) 2、观察周围实景说句 六、总结 大家真聪明,说了很多句子。以后,同学们在平常生活中要留心观察周围事物,多练习用句说话。课后请大家把想到的句子会写的就写下来,互相交流一下。好了,今天的课就上到这儿,下课。 3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