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学校三级课程实施评价方案

学校三级课程实施评价方案

学校三级课程实施评价方案
学校三级课程实施评价方案

学校三级课程实施评价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新课程改革为契机,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进一步深化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牢固确立“勇于创新,倡导多元,追求特色”的办学理念,规范学校课程实施行为,推进学校素质教育的深入实施,切实减轻学生过重课业负担,遵循教育规律和学生成长规律,加大课堂教学改革的力度,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发展,大力提高课程实施水平和教育教学质量。

二、目标任务:

学校课程设置分为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通过努力,力争达到一下几点:

1.提高学科教学水平,推进课程改革的落实。;

2.教学工作管理规范性强、教学质量明显提高。

3.教学秩序良好,有明显的教学效果,学生的各种素质得到明显提高。

三、评价目标

以面向全体学生,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为目标,以课程评价为切入点,运用现代教育评价理论和方法,全面评价我校的课程实施状况,力求实现“以评促改,以评促管,评改结合,重在提高”的目的。

四、工作措施

(一)严格按照《义务教育课程设置及课时安排》开齐课程、开足课时。

认真学习课程设置的相关规定,严格按照规定安排课程表,结合学校实际配备了专兼职教师,确保开齐课程、开足课时。组织教师对课程以及课程实施的相关规定和政策进行学习,加强了教师对科目设置、课程特点等方面的了解,提高教育教学的重视程度,为课程的实施奠定了基础。

(二)严抓教学管理,提高课堂教学水平。

1.我们进一步完善了学校教师考核细则,着重体现了新课程精神,突出了教师在备课、上课方面的个性体现和创新实力,确保课堂教学效率的提高;继续明确规范了一些制度,特别是对学校课程计划的执行要求自觉严格,决不擅自调课;“细则”在组织课外活动方面也作了较为具体的要求。

2.加强随堂听课的力度,教学工作从基础抓起。我们采取学校领导班子成员随堂听课的方式,改变以前课前通知,教师精心准备,课后不假思索的情况。这样,有利于教师加强对教材的钻研,认真上好每一堂课,课后进行教学反思。

3.向课堂教学要质量。课堂教学作为学校的主阵地,也是落实新课标的主渠道。教师要立足课堂,深入研究,主动构建具有自我特色的个性化教学模式,在课堂这一舞台上展示自己的风采,让课堂焕发生命的活力。新课堂“三个意识”不可或缺,首先要重视“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三维兼顾;其次要讲究效率意识,求真务实的教学作风不能丢;第三,要强化创新意识。此外,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努力实现“基础化”、“综合化”、“生活化”、“时代化”。本学期,我们还将加强各学科教学质量的调研工作,重视因材施教,培优补差,力争学科竞赛出成果。

在备课方面,针对以往高耗低效,教师孤军奋战的缺点,可建立“高效、共享、反思”的新型备课方式,倡导教师分工协作,重点突破,备出精品,集体交流,实现智慧共享,并注重教后反思,及时捕捉教学中的成功与失败,逐步提高

反思能力,形成反思习惯。

在作业设计方面,教师应勇于探索,让作业更具新意,更具内涵,更好地为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服务。作业的批改应及时、细致、具有激励性。

(三)以新课程实施为重点,深化教育教学改革

1.做好课堂教学模式的转变,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在于提高课堂四十五分钟的效益,课堂教与学的转变也是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主攻方向。落实校本教研工作,组织听课、评课活动,抓好教学反思;研究课堂教学评价方案。力促教师课堂教学方式的转变,从而带动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

2.做好教师素养的提高,实施课程改革,教师的素质是关键,通过抓学习,抓培训,抓科研着力提高教师的理论素养和专业素养,始终把提高教师素养作为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验的重点工作紧抓不懈。

3.开展综合实践活动课研讨。综合实践活动课包括信息技术教育,研究性学习,劳动技术教育。紧紧围绕几个方面,更新观念,创新思路,积极探索,大胆实践,力争在新的学年在综合实践活动课的开设方面有大的突破,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和可持续发展提供优质的服务。

(四)积极开展好地方课程教学工作。

本学年我们将安全课作为学校的地方课程进行开设。教师对课程的特点、实施方法还不是很成熟,教学工作属于摸索探究阶段,因此要耐心做好教师教学指导工作:帮助他们分析教材、搜集资料,多进行课堂教学研讨,积累经验,改进不足,使教师尽快适应新角色。

(五)做好校本课程的教学工作,继续加强对校本课程的研发。

继续组织尝试校本课程开发,科学整合校内外的教育资源、文化资源、人力资源等,积极进行校本课程的开发,使学校的校本课程得到逐步完善、发展。

五、课程评价工作组织机构

组长:成员:

小组成员要严格落实课程设置规定,做好检查监督工作,充分听取教师的意见和建议,以国家相关政策为依据,以全面提高学校教育教学质量和促进学生素质全面发展为根本目的,广谋良策,促进学校工作的有序开展。

国家课程实施方案

国家课程实施方案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明确提出,基础教育改革的具体目标之一是“改变课程管理过于集中的状况,实行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管理,增强课程对地方、学校及学生的适应性。”这表明我国的基础教育课程管理体制,将由原先过于集中的国家课程管理走向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管理,学校将有一定程度的课程自主权,共同参与课程决策并承担相应的责任。为了切实有效地履行课程管理的权责,落实国家基础教育课程管理政策,提高学校课程的整体质量,促进全体学生主动地发展,提升教师课程管理意识。开创学校办学特色。根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的精神,结合本校的实际情况,特制订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 学校课程改革的培养目标是:以邓小平同志关于“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和江泽民同志“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全面推进素质教育。 二、培养目标 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体现时代要求,使学生具有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精神,热爱社会主义,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和革命传统;具有社会主义民主法制意识,遵守国家法律和社会公德;具有社会责任感,努力为人民服务;具有初步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科学和人文素养以及环境意识;具有适应终身学习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方法;具有健壮的体魄和良好的心理素质,养成健康的审美情趣和生活方式,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一代新人。 三、课程设置的原则 坚持按照学生的培养目标和学生身心发展规律,适应社会发展需要和学校实际,科学安排课程;坚持统一性和灵活性相结合的原则,充分发挥新课程体系的教育功能;坚持以“学生为本”的宗旨,面向全体学生,因材施教,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创造性,促进学生主动活泼地发展。 新课程体现均衡性、综合性、选择性。 1、均衡性设置课程 根据德、智、体、美、劳等方面全面发展的要求,将其教育内容全部纳入,有利于学生和谐、全面发展;依据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和学科知识的内在逻辑及认知规律,把课内外、学校与社会联系起来,把间接的书本知识学习和直接经验体验结合起来,为学生健全人格的形成和态度、能力、知识等方面的学习与发展创造条件。 2、加强课程的综合性 注重学生经验,加强学科渗透。各门课程都重视学科知识、社会知识和地学生经验的整合,改变课程过于强调学科本位的现象。设置综合课程。如:一年级设品德与生活课,旨在适应儿童生活范围逐步从家庭扩展到学校、社会,经验不断丰富以及社会性逐步发展;一年级设艺术课程,旨在丰富学生的艺术经验,发展感受美、创造美、鉴赏美的能力,提高审美情趣。 综合实践活动还包括:信息技术教育、劳动等使学生通过亲身实践,发展收集与处理信息能力、综合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合作交流的能力,增强社会责任感,并逐步形成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 3、加强课程的选择性 学校课程以灵活性、适应地方和社会发展的现实需要,开设校本课程,适应学校办学方向,开设的活动课以多样化的学习方式使学生学习成为富有个性的过程。新课程不仅为学生

现代中职学校教学评价制度、评价标准

Xx学校教学评价制度 为建立健全中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评价体系,不断深化教学改革创新,优化教学过程监测管理,激励广大教师敬业进取,全面提高我校教学质量,根据我校实际,制定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 教师是保障教学质量的根基。开展教学评价,就是要充分调动我校每一位教师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促使每一位教师认真对待每一阶段、每一单元、每第一节课的教学,保证教学质量;引导每一位教师将现代职业教育思想和方式方法融入日常教学工作中,不断改革创新,实现人才培养的高质高效;激励每一位教师树立对本职工作的强烈责任心,认真、扎实、不懈地开展教学工作,形成强大持久的合力,推进教学质量稳步提高。 二、方法原则 以教学评价标准为载体,以校内评价和社会评价相结合,师生评价与毕业生、用人单位评价相结合的教学质量评价体系为基本方法,深入到教学环节中去掌握实情、检查评价、分析总结和指导激励。根据文化课、专业理论课与实训课教学的差别,采用不同的评价标准(见附件1、附件2)。 三、实施步骤与要求 1、学校每学期对校级观摩课、其它公开课、抽查听课进行评价。 2、所有任课教师应认真备课,认真学习课程标准,以课程标准为依据,评价课堂教学。要求教师积极钻研教材,研究学法和教法,提高课堂效率,尽力减轻学生课业负担。 3、各教研组在组内进行听课、评课活动,对每位教师的课堂教学质量进行检查、评价,相互学习,共同提高,完成听课、评课规定的任务。 4、教研室要经常组织全校性观摩课评价活动,进行课堂教学检查、考核及评优。具体考核方法以教学常规要求为依据。 5、学校定期举行各类学生座谈会(每学期期中或期末)广泛了解、检查教师的课堂教学常规要求的落实。 6、教务科定期检查教学进度和教学秩序,并把教师掌握教学进度情况放在课堂教学评价的范围之内,在进行量化时要占一定的比例。

校本课程实施方案范本

Clarify the implementation objectives and contents, make the plan unified, the action coordinated and the process orderly. 姓名:___________________ 单位:___________________ 时间:___________________ 校本课程实施方案

编号:FS-DY-20553 校本课程实施方案 校本课程实施方案(一) 一、指导思想 以《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和课程标准为指导,结合“着眼素质、扎实基础、全面发展、办出特色”的学校办学宗旨和育人理念,坚持以学生发展为本,透过尊重学生、信任学生、指导学生等手段和途径,让每一位学生的个性都得到用心有效地发展,并以此为契机,争创学校特色,努力提升教学质量,最终促使学校、教师、学生共同成长。 二、开发目标 1、坚持自愿自主、灵活开放的原则,给学生想象、创造空间,培养学生的兴趣爱好,发展个性特长,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自我完善的潜力。 2、根据学生的实际状况,实现目标多元资料宽泛,用心拓展学生的知识领域,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潜力。

3、培养学生的团结合作意识,提高学生的思想品德修养和审美潜力,陶冶情操、增进身心健康,使学生热爱生活,适应社会。 4、透过校本课程的开发,进一步培养具有科研潜力和较高综合素质的教师团队。 三、校本课程开发的主要资料 1、基础性课程: 《‘五个一’养成教育》、《古诗词鉴赏》、《智力数学》等。 2、丰富性课程: 《语文实践》、《数字与生活》、《数字日记》、《好词佳句》、《法在身边》、《化学与健康》、《探索自然》等。 3、发展性课程: 根据本校实际状况,用心开展兴趣小组活动:计算机基础应用、英语角、舞蹈、绘画、书法、版报、广播、写作等。 四、校本课程教材编写要求 为满足学生个性发展的需要,培养学生的创造精神和实践潜力,我们将根据教师的个性特长,以教师丰富的实践为基础,选取参考有关资料,诱导教师透过超多的创造性劳动,

实验小学课程实施评价方案

实验小学课程实施评价方案 一、指导思想: 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全面落实《新课程标准》所确定的教育培养目标,推进教师教学方式的变革,以关注教师的自我发展需要为核心,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个性化和多样化,全面提高教师实施新课程的能力。 二、评价内容: 1、学习新课程。新课程所倡导教师教学方式的变革,需要教师在工作岗位上不断思索,不断进步,才能实现其专业发展,这些都需要教师自身厚实的理论夯实基础,因此学习新课程就显得尤其重要。教师工作中要自觉学习理论文章;积极摘记相关的内容;能主动参与新课程校本培训。增强实施新课程的自觉性和责任感。在学习理论的同时,也要向实践学习。 2、开发课程资源。新课程改革的一个显著变化是拓展和整合了课程资源,要求教师积极开发并合理利用校内外各种课程资源。这种要求对以往的课堂教学将课程资源限制在教室、书本、教参、练习册以及其他教学辅助资料的思维观念定势和教学模式是一个极大的挑战。教师要具备一定的课程整合能力、课程设计能力和课程开发能力,不能仅仅依赖教科书。整合教材,变教教材为用教材教;挖掘学生、教师和周围一切环境资源;各科横向联系,体现课程资源的相互配合;合理使用现代视听技术、信息技术和互联网等在课程资源建设中的作用。 3、教后反思。反思教学就是教师自觉地把自己的课堂教学实践,作为认识对象而进行全面而深入的冷静思考和总结。反思促进思考向纵深发展,促进教师教育理论学习的深入,促成教师的经验积累和提升。可反思成功之处,将教学过程中达到预先设计的教学目的、引起教学共振效应的做法;课堂教学中临时应变得当的措施;层次清楚、条理分明的板书;某些教学思想方法的渗透与应用的过程;教育学、心理学中一些基本原理使用的感触。可反思不足之处,对课堂教学的疏漏失误进行系统的回顾、梳理,并对其作深刻的反思、探究和剖析。可反思教学机智和学生的创新,课堂教学中,随着教学内容的展开,师生的思维发展及情感交流的融洽,往往会因为一些偶发事件而产生瞬间灵感。可反思“再教设计”。让教学反思成为教师专业成长了有效捷径。 4、参加新课程沙龙活动。新课程改革的实验,在提倡反思、交流、共享、

学校三级课程实施方案

学校三级课程实施方案 2009----2010学年 一. 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同志“三个面向”、同志“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和《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指导纲要》为依据,最大限度地组织和调动我校教育工作者,以先进的教育理论和全新的教育观念为指导,创造性地实施新一轮课程改革,进一步深化我校的素质教育,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引导全社会广泛参与和支持课程改革工作,努力实现新课程改革的各项目标。 二、工作目标 三级课程管理的基本模式是:国家制定课程发展总体规划,确定国家课程门类和课时,制定国家课程标准,宏观指导课程实施。省级教育行政部门根据国家对课程的总体设置,规划符合不同地区需要的课程实施方案,包括地方课程的开发与选用;学校在执行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的同时,开发或选用适合本校特点的课程。为了实现上述目标,本次课程改革重新划分了国家、地方、学校课程在整个课程计划中所占的比重,收缩了国家硬性规定的成分,在课程内容和课时安排上,体现了一定程度的弹性,让地方和学校真正拥有选择的余地。 三、工作措施 (1)、以学生发展为本,实施“双导”教学法,即“导思”和“导学”相结合的教学模式,使课堂教学中教师的主导地位和学生的

主体地位得到充分体现。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能力,增强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学生的学习过程真正实现“自学、交流、测评”,从而达到提高课堂教学效果的目的。 (2)、大力推进现代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最大限度地实施电化教学,实现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的变革,为新课程改革的稳步推进积累经验。 (3)、强化个性教育,给学生宽松的成长环境,减轻学生课业负担,不乱占用学生课余时间,不搞题海战术,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和生活,在课堂教学效果提高的前提下,做到减负担不减质量,真正实现素质教育。 (4)、探索和构建符合素质教育思想的评价标准与方法,建立能促进学生生动、活泼、主动发展,促进教师不断提高的科学评价体系。 (5) .实行课程功能的转变,构建新的课程结构。通过实施课程改革,改变课程结构过于强调学科本位、科目过多和缺乏整合的现状,增强课程结构的均衡性、综合性和选择性。积极开发课程资源,探索地方、学校课程资源的开发与管理,构建地方和学校课程体系,不断丰富与完善课程结构。 四、实施步骤 第一阶段为明确课程阶段,通过例会、教研等多种形式,明确国家课程就是我们所加的大多数课本,地方课程现阶段就是我们所学的《法制安全》、《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校本课程就是我校编写的象棋

课堂教学评价制度

水北小学2010-2011学年度 课堂教学评价制度 课堂教学是教学工作的主要环节,是教学常规管理的重点,做好课堂教学评价,是提高教师课堂教学水平的有效途径,是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有力保证。为了进一步完善学校教学管理,特拟订以下制度: 一、学校组织成立以校长为组长,以教导处主任为副组长,由教研组长参加的课堂教学评价小组,每学期对校级观摩课及其它公开课进行评价。 二、所有任课教师应认真备课,认真学习课程标准,以课程标准为依据,评价课堂教学。要求教师积极钻研教材,研究学法和教法,提高课堂效率,尽力减轻学生课业负担。 三、各教研组在组内进行听课、评课活动,对每位教师的课堂教学质量进行检查、评价,相互学习,共同提高,完成听课、评课规定的任务。 四、教务处和科研处组织全校性观摩课评价活动,进行课堂教学检查、考核及评优。具体考核方法以教学常规要求为依据。 五、学校定期举行各类学生座谈会(每学期期中或期末)广泛了解、检查教师的课堂教学常规要求的落实。 六、教务处定期检查教学进度和教学秩序,并把教师掌握教学进度情况放在课堂教学评价的范围之内,在进行量化时要占

一定的比例。 七、课堂教学评价时要考虑教师讲授和学生活动的时间。 八、学校课堂教学评价小组评课的结果要与讲课教师见面,并征求做课教师的意见,了解做课教师的授课思路,真正做到教学民主,评价公正。

水北小学2011-2012学年度 课堂教学评价制度 建立促进教师不断提高的评价体系,是新课程改革试验的一项重要内容。根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和《教育部关于积极推进中小学评价与考试制度改革的通知》的精神,结合我校具体情况特制定二道中学课堂教学评价制度: 一、课堂教学评价的要求 1、强调教师对自己教学行为的分析与反思,建立以教师自评为主,校长、教师、学生、家长共同参与的评价制度,使教师从多种渠道获得信息,不断提高教学水平。 2、要根据国家课程标准对各学科、各学段的教学要求,及国家对不同阶段的学生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的基本要求。 二、课堂教学评价的内容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与学生积极互动、共同发展,要处理好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的关系,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意识和自主精神,引导学生质疑、调查、探究,在实践中学习,促进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教师应尊重学生的人格,关注个体差异,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要,创设能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的教学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掌握和运用知识的态度和能力,使每个学生都能得到充分的发展。

方案-学校课程建设实施方案

龙源学校 “在集体教育环境下的个性发展”课题子课题 “学校课程开发建设与研究” 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21世纪的今天,社会各个层面都发生着广泛而深刻的变革。本轮课程改革实行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管理,树立了以人为本的教育思想,也给了学校更多的自主开发校本课程的空间,充分体现了课程管理的开放性和民主化。毋庸置疑,学校课程将成为本轮课程改革的热点之一。为此,我校将以邓小平同志“三个面向”和江泽民同志“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和《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的精神,牢固树立以学生的发展为本的教育思想,结合我校实际情况和办学目标,本着对国家、民族负责的态度,对学生的终身发展负责的态度以及对社会、家长负责的精神,努力开发和建设好具有我校特色的校本课程。 二、开发依据: 1.以“马克思主义全面发展学说”为理论依据,突出以人为本的思想,充分弘扬人的主体性教育,尊重学生个性化发展的需要,培养和形成学生健全个性和自主的人格。 2.以《课改纲要》、《课程计划》、《课程标准》等为本轮课程改革中进行校本课程开发与研究的政策依据和指导性文件。 3.以学校的办学理念(面向未来,创办适合学生自主发展的教育)和育人目标(一流的教育设施、一流的师资队伍、一流的育人环境、一流的科学管理、一流的教育质量)为校本课程开发与研究的实践依据。

4.学校现有课程开发资源的概况: (1 )每年的恐龙公园游园活动、到王尽美烈士纪念馆等德育系列社会实践活动具有丰富的内涵和顽强的生命力。 (2)学校现有校园多媒体网络系统、有线广播系统、程控系统、消费网络系统、电视演播系统和学生计算机网络系统等“六大系统”,有多媒体投影教室、自然实验室、音乐舞蹈室、钢琴室、二胡室、管乐器室、美术活动室、图书阅览室、动植物标本室等设施为校本课程开发与研究提供了硬件上的支持。 (3)我校荣获“潍坊市素质教育示范校”,成立了臧克家诗社,为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顽强品质作出了应有的贡献。 (4)我校具有一支结构合理、素质精良、朝气蓬勃、乐于奉献的教师队伍,这为课程改革实验提供了充分的人力保障。学校聘请著名教育改革家魏书生等18位全国知名学者、专家任办学顾问,组成了强大的教育教学精英群体。 (5)我校高楼林立,绿树葱茏,繁花似锦,四季景色宜人,有优美和谐的育人环境,附近有恐龙公园等休闲娱乐场所和企业,地理、环境、交通都十分便利,这为学生走进社区、体验生活创造了有利条件。 三、学校课程开发的总体目标: 1.发现学生的兴趣,满足学生的愿望,促进学生的发展,让每个学生学有特长。 2.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让学生在轻负担、高质量的前提下打下终身发展的坚实基础。 3.探索能够体现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教学理念,促成学生学习方式的变革,培养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创造,学会合作,学会生存,学会做人。

小学学校课程实施方案 免费

小学学校课程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课改为载体,在学校课程开发中,做到以师生为主体,以人的发展为核心,以培养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为目标,充 分利用学校现有的教学特色以及丰富的资源优势,给学校的 发展、给教师专业的发展、给学生个性的发展提供了新的舞 台,全面落实素质教育,让师生与课改同成长。 二、学校课程实施的目标 1.学生发展目标: 在知识、品质、能力、个性等方面得到和谐、全面、可 持续的发展,使学生的发展有更广阔的空间。 2.教师发展目标 学会学习、学会反思、学会创新,成为实践的研究者, 促进教师专业化成长。 三、学校课程实施的原则 1.人本性原则 人本课程观的核心思想是以尊重人的个性为根本出发 点,把促进学生各项基本素质全面发展作为课程设计的中 心,以整体、优化的课程结构观为核心内容,在课程选择使 用上以人为本,重视学生的学习需求,尤其重视不同层次学 生的学习需求,使学生的学习需求得到尊重和满足。

2.整体性原则 学校课程的开发要从整体上把握课程的目标与结构,学 校课程的开发,学科课程应得到充分重视,活动课程应成为 学校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开发潜在的课程资源,重视隐藏 在课内外和校园文化中潜在的课程因素及对学生发展的作 用,使学生有较广泛的兴趣爱好及特长。 3.发展性原则 学校课程开发的发展性原则是针对学校课程的价值而 出台的,课程最大价值在于促进学生成材、教师成长、学校 发展、社会发展。学校利用自身资源,构筑有本校特色的适 合学生发展的特色课程。 4.科学性原则 深入系统地学习与课程改革相关的理论,借鉴外来的有 益经验,结合本校实际,实事求是,以科学的精神和严谨的 态度,解决遇到的实际问题和困难,检查调查研究,科学决 策,边实验边总结,创造性地开展工作。 四、学校课程实施的方法措施 1.充分调动教师参加课程开发的积极性,体现参与性。 2.充分利用校内外的教育资源,坚持校本化。 3.仔细研究《国家基础教育改革指导纲要》,保证学校课程开发的方向性与探究性。 4.制定学校课程开设计划,将学校课程纳入学校课程计

三级课程实施方案

课程实施方案 大安镇中心小学课程管理的基本模式是:国家制定课程发展总体规划,确定国家课程门类和课时,制定国家课程标准,宏观指导课程实施。省级教育行政部门根据国家对课程的总体设置,规划符合不同地区需要的课程实施方案,包括地方课程的开发与选用;学校在执行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的同时,开发或选用适合本校特点的课程。学校是真正发生教育的地方,所有课程计划只有到学校才能真正落到实处。学校要严格执行国家教育部颁发的课程计划,开齐、开足课程。新学年开学前,要重新编制课表。特别要保障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的开齐、开足。要充分利用学校的优势资源,开发出多样性的可供学生选择的校本课程。同时,从实际出发开设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学校要严格按规定使用教育局主管科室选定、推荐的教科书、教辅用书及其他教学资料,学校和个人不得借任何名义为学生征订规定以外的学习资料。 校本课程在实施过程中要充分体现学生学习活动的自主性、探索性、创新性;学习方式的活动性、实践性、综合性:教学过程的情境性、合作性、建构性;教授方式的灵活性、针对性、创造性。不能用国家课程或地方课程挤占校本课程的课时,不能将校本课程变为国家规定的文化课程的延伸和补充,而应根据有关课程文件,正确处理好三级课程的关系,保证各类课程的合理比

例,充分发挥其对学生发展的不同价值。以保证校本课程与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在总目标上的一致性和互补性。 具体安排实施如下: (一年级) 国家课程 地方课程 校本课程

(二年级)国家课程 地方课程 校本课程

(三年级)国家课程 地方课程 校本课程

(四年级)国家课程 地方课程 校本课程

学校三级课程管理制度

临溪中心小学三级课程管理制度为深化“课改”实验,规范实施国家、地方、学校课程计划,有效管理和评价课程,体现对不同阶段的学生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的基本要求,积极促进符合素质教育的教师教学行为与学生学习方式的形成,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大力提升我校教育教学质量,结合我校教育教学实际,制定课程管理制度。 一、实行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管理 国家制定中小学课程发展总体规划,确定国家课程门类和课时,制定国家课程标准,宏观指导课程实施。在保证实施国家课程的基础上,鼓励地方开发适应本地区的地方课程,学校可开发或选用适合本校特点的课程。 (一)国家课程 小学阶段以综合课程为主。小学低年级开设品德与生活、语文、数学、体育、艺术(或音乐、美术)等课程;小学高年级开设思想品德与社会、语文、数学、科学、外语、体育、艺术(或音乐、美术)等课程。 (二)地方课程 占用地方课程课时,经省教育厅中小学教材编审委员会审定的课程。 (三)校本课程 就是学校的活动类课程、选修课、兴趣活动的继承、规范和发展,纳入课表,依据学生需要开发,根据学校资源开发,依据办学目标开

发,认真编写教材。 (四)综合实践活动课 从小学至高中设置综合实践活动课并作为必修课程,其主要内容包括:信息技术教育、班队活动课、科技手工课等。以活动为主要形式,强调学生的亲身经历,强调学生的做,在一系列活动中进行实验、考察、设计、制作、想象、反思、体验等,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 二、课程实施条件 (五)制定课程表时,各年级要严格执行《普通全日制小学、初中课程安排表(以分科课程为主)》;课程门类、课时不得随意增减。按照《中小学学年度校历》,依法执行课程计划。 (六)必须按照国家教育部印发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课标,使用经县教育局基础教育科审核征订的教科书,进行有效的教学活动。非经审核的教科书不得随意使用。 (七)结合教师所学专业、学校《课程表》规定的课程门类、课时,科学、规范的配置任课教师,确保素质教育的有效实施。 (八)按有关要求,配置并更新课程实施所需的教具、设施、设备,仪器室要录制、购买学生关心、感兴趣的教育资料,满足教学需求。 (九)标准班学额均为40人,最多不超过50人。各年级不得分重点班、快慢班;无特殊情况尽量不中途重新分班。 三、课程实施

小学学校课程实施方案

小学学校课程实施方案 为了落实国家三级课程管理的规定,提高学校课程的整体质量, 促进全体学生主动地发展,提升教师课程管理意识,开创学校办学特色。根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和《山东省义务教育地方课程和学校课程实施纲要》的精神,结合我校的实际情况,特制订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课改为载体,在学校课程开发中,做到以师生为主体,以人的发展为核心,以培养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为目标,充分利用学校现有的教学特色以及丰富的资源优势,给学校的发展、给教师专业的发展、给学生个性的发展提供了新的舞台,全面落实素质教育,让师生与课改同成长。 二、学校课程实施的目标 1.学生发展目标: 在知识、品质、能力、个性等方面得到和谐、全面、可持续的发展,使学生的发展有更广阔的空间。

2.教师发展目标 学会学习、学会反思、学会创新,成为实践的研究者,促进教师专业化成长。 三、学校课程实施的原则 1.人本性原则 人本课程观的核心思想是以尊重人的个性为根本出发点,把促进学生各项基本素质全面发展作为课程设计的中心,以整体、优化的课程结构观为核心内容,在课程选择使用上以人为本,重视学生的学习需求,尤其重视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需求,使学生的学习需求得到尊重和满足。 2.整体性原则 学校课程的开发要从整体上把握课程的目标与结构,学校课程的开发,学科课程应得到充分重视,活动课程应成为学校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开发潜在的课程资源,重视隐藏在课内外和校园文化中潜在的课程因素及对学生发展的作用,使学生有较广泛的兴趣爱好及特

长。 3.发展性原则 学校课程开发的发展性原则是针对学校课程的价值而出台的,课程最大价值在于促进学生成材、教师成长、学校发展、社会发展。学校利用自身资源,构筑有本校特色的适合学生发展的特色课程。 4.科学性原则 深入系统地学习与课程改革相关的理论,借鉴外来的有益经验,结合本校实际,实事求是,以科学的精神和严谨的态度,解决遇到的实际问题和困难,检查调查研究,科学决策,边实验边总结,创造性地开展工作。 四、学校课程实施的方法措施 1.充分调动教师参加课程开发的积极性,体现参与性。 2.充分利用校内外的教育资源,坚持校本化。 3.仔细研究《国家基础教育改革指导纲要》,保证学校课程开发

某小学学校课程评价方案

双桥小学课程管理评价方案 一、学校课程设计思想与评价的指导原则 根据双桥小学学校课程开发方案的要求,学校提出学校课程建设的目标,运用学校课程实现对国家有关课程教学的全面拓展,在拓展中形成研究问题、组织实施研究性学习,构建基础知识学习、基础知识拓展、研究性学习的新的课程学习模式,为每一位学生搭建一个发展潜能的舞台,以达到充分发挥教师智慧、发展学生潜能,全面发展学生的综合素质和个性特长的目的。我校学校课程评价的指导原则是: 发展性。学校课程开设的根本目的是发现和发展学生的潜能,更好促进学生潜能的发展是课程评价的根本性原则,所有的学校课程必须明确促进学生发展的课程目标。 拓展性。学校课程是国家课程的拓展,要与基础型学科的教学密切相关但又超越通常的学科课程教学,决不能成为学科课堂基础知识教学的变相增加。学生能否实现学科知识的拓展是评价课程实施成效的重要内容。 科学性。学校课程的提出和教学内容设计必须符合科学性的原则,要体现某一学科或领域的特点与规律。要尽量体现科技发展的时代特征与趋势,要体现文化性、社会性。学校课程的设计要尽量帮助学生认识一个科学规律、自然或社会现象。 适用性。学校课程的开发必须与学生身心特点相适应,与学生的兴趣爱好相一致,在难度上不能超越学生发展的基础,要尽量选择学生感兴趣的当代科技与社会发展中的问题。 广泛性。学校课程在国家必修课程外,教师可以选择认为合适的任何内容用来设计学校课程,只要通过学校课程委员会的评审就可以列入学校课程目录。 动态性。学校课程是动态滚动发展的,根据各方面的反映,每年都进行课程目录的重新修订,新的、成熟的课程不断加入,一些不受学生欢迎或准备不足、教学效果不好的课程将淡出。

国家课程实施方案

国家课程实施方案 方案一:小学国家课程实施方案 为了全面贯彻国家课程改革的精神,认真落实国家课程的新理念,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科学素养,切实有效地完成各学科的教学任务,特制订本实施方案。 一、基本现状 我校始终坚持开足各门学科,虽然没有一支较稳定的骨干教师队伍,但是在本课程的实施中都能够通过自觉认真地学习,积极参加各学科校内外的各项活动,来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学校实验室、仪器设备比较齐全,实验开出率高等,都为国家课程的实施奠定了一定的基础。 二.指导思想 1.以《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的精神作为课程实施的主要理论指导,加强理论学习,树立以学生发展为本的现代教育理念,从而使新课程的实施从思想、理论上得以充分的保证。

2.以全日制义务教育《课程标准》为指导性文件,端正指导思想,明确工作目标,细化工作任务,落实工作措施,认真钻研教材,探讨教法学法。 3.调动全体教师的工作积极性,上下通力合作,尽力提供交流机会,扩大交流范围,及时总结教学经验,圆满完成学科教学任务。 三、实施目标 1.通过国家课程的实施,切实转变教育观念,及时研究解决教学中遇到的问题和困难,不断总结教学的经验和教训。 2.通过标准课程的实施,努力改进课堂教学的方法,积极创导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学模式,培养学生自主学习、主动探究、合作交流的可持续发展的学习能力。 3.探索与新课程相适应的教育、教学管理制度,探索评价与考试制度,建立适应学生全面发展的评价体系。 4.保证国家课程实施质量的基础上,努力开发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逐步形成国家、地方、校三级课程管理的机制。

5,积极推行现代教育技术与科学课程的整合,实现科学教学的最大效益。 6.在国家课程的实施中,积极为教师提供交流展示的机会,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 四、实施策略 1.建组织。建立小学课程实施活动小组,具体研究标准课的实施措施,不断总结实施经验,以点带面。 2.抓学习。要求全体教师认真学习《基础教学课程改革纲要(试行)》和《课程标准》,深刻领会课程改革的意义和任务,掌握课程改革的新理念;领悟科学学科的课程性质、基本理念、课程目标和内容标准、实施建议。 3.抓培训。对任教学科的教师进行全员培训,加强课堂教学的示范,努力把新的学理念转化为课堂实践,做到先培训后上岗,不培训不上岗。 4.抓研讨。开展灵活多样的教研活动,增加活动的频度,

学校课程管理制度

学校课程管理制度 为深化“课改”实验,规范实施国家、地方、学校课程计划,有效管理和评价课程,体现对不同阶段的学生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 方面的基本要求,积极促进符合素质教育的教师教学行为与学生学习方式的形成,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大力提升我校教育教学质量,结合我校教育教学实际,制定课 程管理制度。 一、实行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管理 国家制定中小学课程发展总体规划,确定国家课程门类和课时,制定国家课程标准,宏观指导课程实施。在保证实施国家课程的基础上,鼓励地方开发适应本地区的地方课程,学校可开发或选用适合本校特点的课程。 (一)国家课程 小学阶段以综合课程为主。小学低年级开设品德与生活、语文、数学、体育、 艺术(或音乐、美术)等课程;小学高年级开设思想品德与社会、数学、科学、 外语、体育、艺术(或音乐、美术)等课程。 (二)地方课程 占用地方课程课时,经省教育厅中小学教材编审委员会审定的课程。 (三)校本课程 就是学校的活动类课程、选修课、兴趣活动的继承、规范和发展,纳入课表,依据学生需要开发,根据学校资源开发,依据办学目标开发,认真编写教材。 (四)综合实践活动课 从小学至高中设置综合实践活动课并作为必修课程,其主要内容包括:信息技术教育、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与社区实践以及劳动与技术教育。占总课时的8%。以活动为主要形式,强调学生的亲身经历,强调学生的做,在一系列活动中进行实验、考察、设计、制作、想象、反思、体验等,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 新精神。 二、课程实施条件 (五)制定课程表时,实验年级要严格执行《普通全日制小学、初中课程安排 表(以分科课程为主)》;课程门类、课时不得随意增减。按照《中小学学年度校历》,依法执行课程计划。

落实国家课程开发校本课程实施方案

落实国家课程开发校本课程 ——课程建设方案 学校课程建设是学校提升综合办学能力的一项重要工作。学校要树立“无处不课程、无事不课程、无时不课程”的大课程观。教育部副部长陈小娅在《努力成长为新时代的人民教育家》一文中曾提到:“一定要把学校的一切工作都变为教育的机会和手段,让教师的一言一行,让学校的一砖一石、一草一木、一角一景都体现着教育。……”。为了学生的健康成长,学校课程建设不可或缺。根据党的教育方针,以及《山东省中小学课程建设方案》、莘县教育局(2010)29号等文件精神,从学校实际情况与办学特色出发,贯彻“三个着眼于”,即着眼于促进学生全面而有个性发展、着眼于促进教师教学实践能力的提高、着眼于促进学校课程整体育人功能的提升,制定《实验小学课程建设方案》,全面推进以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为核心的素质教育。 一、指导思想 坚持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以科学发展观指导学校课程建设。面向全体师生,以师生的可持续发展与幸福成长为课程建设之宗旨。加强校本研训,提高教师素养,探索国家课程校本化实施,开发校本课程,以合格课程建设为基础,打造学校精品课程。追求学校特色,提升办学品位,推进素质教育的全面开展。 二、课程建设目标 (一)总目标 通过国家课程的校本化实施与校本课程的开发:提供丰富而适性的课程,使学校课程结构更合理,学校特色更鲜明;使教师的教学理念进一步更新、教学手段进一步优化,跟上时代发展的步伐;使每一位独具个性的学生在道德、身体、智力、情感等方面得到充分发展,为在多样化社会中做一个终身学习者和负责任的公民作好准备。 (二)学生培养目标 以“让每一个孩子插上创造的翅膀”为办学理念,让学生在学习活动中“学会做人、学会学习、学会合作、学会创造”,使学生的文化知识、学习习惯、学习技能、意志品质、创造能力等方面得到进一步的提升。

小学校本课程实施方案及评价机制

西王家小学校本课程实施方案 及评价机制 校本课程的评价,是校长和教师对本校开发的课程进行质量分 析和监控的过程,也是学校对校本课程进行跟踪管理的过程。只有 采取行之有效的评价策略,才能在评价的基础上进行反思,总结经 验和教训,不断调整、丰富和完善校本课程,真正使校本课程促进本校学生的发展。 校本课程的评价,应该以学校课程资源为基点,以开发与实施过程为主线,以学生发展为目的。既要评价校本课程开发的程序和内容,又要评价教师和学生在课程实施过程中的行为和体验,还要评价校本课程作为教育信息载体在学校发生的作用。这就要求,对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进行全方位的评价。 一、校本课程评价的内容这里所说的校本课程内容,是指校本课程开发与实施的整个过程的内容。可以表述为:校情——主题——方案——实施——效果。 1、校情。也就是学校的实际情况。这是校本课程开发的基础,也是校本课程评价的起点。对校本课程进行评价时,就要对学校的校情加以重新审视。对学校的外部、内部环境,课程资源、学校的物资装备技术条件,学校的传统和办学特色;校风、教风、学风,以及学校发展的目标和规划等,进行分析和定位。将对校情的分析

和评估,作为评价校本课程目标主题的依据 2、主题。指校本课程开发所选用的题目。校本课程的根本目标是为了学生的发展,利用哪种内容促进本校学生的发展,就需要选择校本课程的主题。例如,我们可以将当地的自然领域、社会领域、农业领域、经济领域以及民族风俗等作为校本课程的主题等等。校本课程的主题规定着校本课程开发的取向,是需要重点评价的。只有明确了校本课程的目标主题,才能在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思想指导下,设计行之有效的校本课程方案。 3、方案。即预设的校本课程“蓝图”。主要包括《课题研究方案》,以及围绕《课题研究方案》设计的教学活动、教学过程与教学方法。值得指出的是,校本课程方案的评价,是整个评价过程的关键性环节。因为《课题研究方案》具体地指向了教学活动,指向了校本课程的实施过程和目的。评价课程方案时,要在新课程理念的指导下,从三个维度进行整合性评价。既要分析课程方案中的知识和能力,又要分析教学过程和方法的设计,还要评价课程方案是如何体现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总之,只有能够促进本校学生发展的校本课程方案,才能有效地实施。 4、实施。是指校本课程的执行和落实,也就是教学活动情况。这一环节的重要性也是不言而喻的,它是将校本课程设计的“蓝图” 运用于现实教学行为的过程。只有课程方案得到实施,才能实现学生发展的潜能向现实素质生成的转化。评价校本课程的实施,可以从三个方面入手;一是对照课程方案,评价落实的程度。也就是说,校本课程方案是否落在了实处,落实在教学活动之中。哪些地方落实的好,哪些地方落实的不好,存在什么问题,应该怎样改进。二是关注校本课程实施的过程,尤其是教师和学生在教学过

高中校本课程实施方案 精品

高中校本课程实施方案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明确指出:试行国家课程、地方课程与学校课程,即实施“三级课程”的设想。为全面推进素质教育,落实教育部2000年颁布的《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课程计划(试行修订稿)》,特制定本方案。 一、确定校本课程的总体目标 1、学会做人,培养学生具有良好的品德修养、意志品质和高尚的人格; 2、学会交往,在合作中学习;提倡取长补短互帮互助; 4、学会学习,培养良好的学习方法和学习习惯 5、学会探究,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 6、学会健体,掌握一项运动技能或健身技能; 二、校本课程的总体结构 根据教育部2000年颁布的《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课程计划(试行修订稿)》的规定与要求,结合本校实际情况,学校课程发展委员会拟定了学校高中阶段三年的课程计划,校本课程划分为必修课程、任选课程两大类,以课堂教学、综合指导、实践活动等形式进行实施。计划从2001年入学的高一年级开始实施。

6、身心健康类:如心理辅导、篮球、排球、乒乓球、足球等。 7、生活技能类:声乐、摄影、书法、美术、绘画等。 五、校本课程实施 本课程方案确定后,要对教师进行适当培训,培训内容主要集中在课程的知识与技能方面。 申请开设校本课程的教师写出一份简要的《课程纲要》,交学校课程发展委员会审定,审定后列入《选修课科目目录》,提供给学生选择,如果选修该门课程的学生人数少于15人,则该选修课予以取消。 六、校本课程的考核。 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将校本课程的成绩评为四个等级,即A、B、C、D,D为不合格。凡不合格者不得该门课程的学分,未达到50分的学生不予毕业。 鞍钢高中研究型课程管理条例 总则 1、为了使校本课程管理规范化,以适应校本课程体系的需要,特制定本条例。 2、本条例适用于高中新课程标准的年级。 3、本条例的内容与上级有关规定抵触时,以后者为准。 校本课程的性质、内容和考核 1、校本课程是学校根据学生实际设定的课程,它与国家、地方课程一样是鞍钢高中课程结构的组成部分,但校本课程更突出学生的实际要求和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鼓励学生在自主选择学生的基础上,围绕某些课题或专题,在教师指导下进行开放式、探究式的学习。 2、校本课程不进行考试,但要考核学生参加活动次数,活动质量、学生学习情况由指导教师负责记录,活动内容由本人记录在校本课程学习综合记录表上,每个课程结束后需有论文、作品或制作、发明、产品等成果,以及学习过程中的有关材料。 3、指导教师对学习过程、学习成果进行分析、评价。评价分为A、B、C、D四个档次,其中D为不合格。对每12~16课时内完成并合格的课题记学分(出勤需达3/4以上学时,否则不记学分)。在高中期间,学生需完成学分。 4、学校对学习成果进行评比、奖励。优秀作品汇编,向有关部门介绍、推荐、发表。每学年组织一次优秀作品成果报告会。

校本课程实施方案

校本课程实施方案 导读:范文校本课程实施方案 【篇一:校本课程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新一轮课程改革“一切为了学生,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的教育理念为指导,从学校的实际状况和学生的实际需要出发,构建学校办学特色,打造“个性化”学校形象,发展学生特长,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以适应社会进步,科教发展,教育改革的客观要求。 二、实施目标: 1、校本课程要体现基础性: 基础教育要重视基础,校本课程将立足于打好学生文化基础、品德基础、身心基础为目标。全面发展学生的能力,促进学生对学科知识的综合和运用。 2、校本课程要体现发展性:

根据学校实际状况,兼顾到每个学生的发展需要,树立着眼于学生发展的教育价值观,把为学生的发展服务当作校本课程的基本价值取向。 3、校本课程要体现现实性: 校本课程是根据学校的实际情况而开设了课程,在开发过程中主要依靠学校的自身力量来完成,所以要充分考虑本校老师队伍的整体实力,科研水平及学生的发展情况,还有学校的设备资金等因素,目标不能远离实际。 4、校本课程要体现主体性: 校本课程的主体性体现在课程的开发和实施需要,教师的充分参与,在课程的开发和实施中要重视教师的主动精神,要发扬团结协作的精神,使校本课程得到更大的开发。同时,还要充分了解和反映学生的实际,重视学生参与,注意学生的反馈信息,不断根据学生的需要完善优化校本课程。 三、实施内容: 、建立健全校本课程开发体系

校本开发不是一两个人能完成的,是由校长、课程专家、教师、学生家长等共同参与的。学校要形成开发校本课程的组织网络,形成领导小组——教研组——教师——学生的开发网络,通力合作,共同创建“学习化校园”。 1、成立课程开发领导小组 组长:蒋志敏 副组长:乔磊、赵春丽 组员:班主任、自然、社会、综合实践课程等相关教师 2、成立课程开发研究小组 组长:蒋志敏 副组长:乔磊赵春丽 组员:班主任、自然、社会、综合实践课程等相关教师

小学校本课程实施方案及评价机制

小学校本课程实施方案 及评价机制 TYYGROUP system office room 【TYYUA16H-TYY-TYYYUA8Q8-

西王家小学校本课程实施方案 及评价机制 校本课程的评价,是校长和教师对本校开发的课程进行质量分析和监控的过程,也是学校对校本课程进行跟踪管理的过程。只有采取行之有效的评价策略,才能在评价的基础上进行反思,总结经验和教训,不断调整、丰富和完善校本课程,真正使校本课程促进本校学生的发展。 校本课程的评价,应该以学校课程资源为基点,以开发与实施过程为主线,以学生发展为目的。既要评价校本课程开发的程序和内容,又要评价教师和学生在课程实施过程中的行为和体验,还要评价校本课程作为教育信息载体在学校发生的作用。这就要求,对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进行全方位的评价。 一、校本课程评价的内容 这里所说的校本课程内容,是指校本课程开发与实施的整个过程的内容。可以表述为:校情——主题——方案——实施——效果。 1、校情。也就是学校的实际情况。这是校本课程开发的基础,也是校本课程评价的起点。对校本课程进行评价时,就要对学校的校情加以重新审视。对学校的外部、内部环境,课程资源、学校的物资装备技术条件,学校的传统和办学特色;校风、教风、学风,

以及学校发展的目标和规划等,进行分析和定位。将对校情的分析和评估,作为评价校本课程目标主题的依据。 2、主题。指校本课程开发所选用的题目。校本课程的根本目标是为了学生的发展,利用哪种内容促进本校学生的发展,就需要选择校本课程的主题。例如,我们可以将当地的自然领域、社会领域、农业领域、经济领域以及民族风俗等作为校本课程的主题等等。校本课程的主题规定着校本课程开发的取向,是需要重点评价的。只有明确了校本课程的目标主题,才能在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思想指导下,设计行之有效的校本课程方案。 3、方案。即预设的校本课程“蓝图”。主要包括《课题研究方案》,以及围绕《课题研究方案》设计的教学活动、教学过程与教学方法。值得指出的是,校本课程方案的评价,是整个评价过程的关键性环节。因为《课题研究方案》具体地指向了教学活动,指向了校本课程的实施过程和目的。评价课程方案时,要在新课程理念的指导下,从三个维度进行整合性评价。既要分析课程方案中的知识和能力,又要分析教学过程和方法的设计,还要评价课程方案是如何体现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总之,只有能够促进本校学生发展的校本课程方案,才能有效地实施。 4、实施。是指校本课程的执行和落实,也就是教学活动情况。这一环节的重要性也是不言而喻的,它是将校本课程设计的“蓝图”运用于现实教学行为的过程。只有课程方案得到实施,才能实现学生发展的潜能向现实素质生成的转化。评价校本课程的实施,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