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高中数学教师专业发展中的反思研究课题开题报告

高中数学教师专业发展中的反思研究课题开题报告

高中数学教师专业发展中的反思研究课题开题报告
高中数学教师专业发展中的反思研究课题开题报告

《高中数学教师专业发展中的反思研究》课题开题报告

福建省福安市第二中学陈平生

一.课题研究的背景、目的与意义

高中数学新课程改革要求教师自我反思、主动承担起学习和能力提高的责任以促进自身专业发展,这需要教师不断地学习、领悟、实践、反思与提升。高中数学教师因新课程内容更新、高考压力、学生管理忙忙碌碌,较少时间研究教学过程的优化,教学策略的更新,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教学行为的观察、记录和反思,也较少写案例分析。虽然数学课堂的面貌已发生了较大的变化,在教法、学法上也进行了一些探索,关注学生知识的掌握,技能的训练,能力的提高,但较少研究如何通过数学教学使学生全方位地认识数学和体验数学的价值,体会数学精神,领略数学的美感,感悟数学交流,尝试数学创造等,即数学教育的功能还没有全面体现,数学教学只承担培养单一智能的任务。“学困生”得不到应有的关心和重视,特别那些“独特”的思维、“错误”的有“创意”解法没得到教师的赏识,学生的发散性思维,逆向思维被束缚,大胆猜想、幻想的翅膀常被折断。

美国学者波斯纳认为,没有反思的经验是狭隘的经验,至多只能形成肤浅的知识。他提出了教师成长的公式:“成长=经验+反思”。反思强调以“问题”为中心,问题的求证是教师成为研究者的起点。具有反思意识的教师能通过对自己教育教学中的案例分析,从而产生主动的问题意识,有效地修正自己的教学行为,还可以激活教师的教学智慧。没有反思,教师就不会有警悟,也不会有创新的意识和突破自我的勇气;没有反思,教师就无法找到自己行动的方向;没有反思,教师也无法成为充满自觉意识和创造活力的专业群体。多一份反思和监控,就多一份提高,就与优秀教师更接近了一程。只有那些触及教师内心世界,震憾教师心灵的反思才是有效的;只有积极调动教师自我反思与实践,教师的教育教学观念、教育教学行为和能力才会有本质性的提高,从而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从“经验型”教师走向“学者型”教师,享受成长的快乐,演绎教育的人生。所以培养教师的反思能力适应当前教育改革的需要、促进教师专业发展、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二.课题研究的理论依据

1.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原理:“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

2.“再创造”的教学原理:每个人有不同的“数学现实”,让学生通过再创造的过程来学习数学,提倡教学应以学生的学为主。通过自身活动和发现所得到的知识与能力保持较长久,也善于应用并形成观念。

3. “多元智能”理论:加德纳博士指出:“每个人至少有八种智能:语言智能、数学逻辑智能、音乐智能、空间智能、身体运动智能、人际智能、自我认知智能、自然认知智能,每个个体都有自己的优势智能和弱势智能。如果给予适当的鼓励和教育,每个人都能使自己的各项智能达到相当高的水平。教师在教学中如能充分了解每个学生的智能潜质,有针对性地改进教学方法,立足学生实际,做到因材施教,开发学生的多种智能, 并促进其发展。

4. “创意法教育”理论:“创意法教育”是“一种改变意识的教育”。它是一种在教育内容和教育方法两方面运用“创意法”,从而“激活”每个学生的创意思维的教育。在创意法教育中“最错误的答案从另一面看必定是最优秀的答案,最差的学生从另一面看必定是最优秀的学生”。“创造力是人人皆有的一种潜在的自然属性”,每个人的创意潜能是基本相等的。教育的关键在于“激活”个人与生俱来的创意思维,不是“给”,而是“还”。创意法教

育命题表达了一种深刻的人文关怀,学生“学得有创意”,教师“教得有创意”。创意法教育理念与原理对高中数学教学有现实的指导意义:(1)教师对学生的错误答案、错误思路不会排斥或谴责,而会深刻反思学生出错的根源,寻找教学的薄弱环节;(2)教师会对学困生以人文关怀,换一种角度思考:“他们也是优秀的、潜能无限的!”,有利于教师时常关注和反思自己的教学要:“面向全体,平等对待”;(3)有利于创意课堂的实施,学生有什么想法和做法都可以大胆地展示和表现,促进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发展,同时促使教师反思许多课前无法估计的“意外”,收获课堂“生成”的精彩。

三.课题的界定和理解

1.教师专业发展:教师在整个专业生涯中,通过终生专业训练,习得教育专业知识技能,追求专业自主,表现专业道德,并逐步提高自身从教素质,成为一个良好的教育工作者的专业成长过程。现代专业价值观告诉我们:没有专业素养,就没有专业地位;没有专业能力,就没有专业报酬。教师专业形象是由教师的素养、文化、气节、胸怀、智慧等综合形成。教师专业发展的内容:1)基于校本研究的专业发展2) 基于教学实践的专业发展3)基于教学反思的专业发展4)基于信息化环境的专业发展;本课题重点研究教师专业发展中的教学反思问题。

2.反思之道:叶澜教授说:“一个教师写一辈子教案不一定成为名师,如果一个教师写三年的反思,有可能成为名师。”教师个人的自我反思、集体的同伴互助、专家的专业引领是教师专业成长的三条有效途径。教学反思是指教师自觉地把自己的教学实践作为再认识的对象而进行全面而深入的冷静思考和总结,从而进行修正、调整,使之进入更优化的教学状态,以取得更佳的教学效果。教学反思是一个认识过程,既是对过去的总结,又是对今后的启示。既可以是对一堂课的反思,也可以是对教学中的一个片断、一种方法、一项活动的反思。教学反思的本质是一种理想与实践之间的对话,又是理想自我与现实自我心灵上的沟通,教学反思是教师超越自己思维能力的表现,是一种创造能力在教育实践中的体现。

1)教学反思的内容:教师教育教学观念的反思、教师角色地位的反思、教育教学知识内容方面的反思、教育教学活动组织与开展过程的反思,等等。

2)教学反思的分类:

①(依据教学进程)教学反思分为:教学前反思、教学中反思、教学后反思。

教学前反思:准备教给学生哪些知识?哪些学生需要特别关注?课堂上准备组织些什么活动?这些活动达到什么目的?

教学中反思:怎样对待课堂上的提问?没有问题的课就是好课吗?有没有“失败”了的成功课呢?

教学后反思:课堂上改变了什么?为什么这样改变?还有哪些不成功的地方?需要怎样改进?

②教学反思亦可分为:教学实践、理论学习和相互借鉴三个层面中反思。

3)教学反思方法:(视角不同,方法不尽相同)

①余文森认为:反思之法有四种:内省式反思(反思日记、课后备课、成长自传);交流式反思(观摩交流、学生反馈、专家会诊和微格教学);学习式反思;研究式反思。

②吕洪波老师认为:反思之法有五种:教育日记;教育案例;教育叙事;教后记;网络教研。

③还有老师提出“七从反思法”:从怀疑处反思;从转换立场处反思;从转换知识系统、学科领域处反思;从转换时空处反思;从假设性问题处反思;从联系对比处反思;从事物本质处反思。

4)教学反思的特征

①自觉性。教学反思贵在自觉,只有教师不满自己的教学现状,充分意识到自己教学经验的局限性,才会自觉地进行反思。如果你想成为一名专家型教师,那么你会觉得教学反思是个人的需要、学生的需要、社会的需要。

②超越性。教学反思是一种手段,存在问题就整改,发现问题则深思,找到经验就升华。可以说,教学反思的实质就在于教师敢于怀疑自己,敢于和善于突破自我、超越自我,不断地向高层次迈进。

③个性化。教学反思是教师自觉地把自己的教学实践作为认识对象进行反思,属于“自我反思”、“个人奋斗”。教学反思具有别人不可替代的个性化特征,有可能形成个性化的教学模式。

④合理性。华东师范大学熊川武教授认为:“教学反思过程就是教师借助行动研究,不断地探究与解决自身、教学目的以及教学工具等方面的问题,将‘学会教学’和‘学会学习’统一起来,努力增强教学实践的合理性,使自己成为学者型教师的过程。”由此可见,教学反思主要是为了改进教学,提升教学实践的合理性。

四.课题研究内容、目标

1.主要研究内容:

①高中数学教学反思策略研究

②高中数学教学反思模式研究

③高中数学教师教学反思能力发展研究

④高中数学教师教学反思与教学能力发展关系研究

2.预期目标:

①积累一定的教学反思资源

②形成一定的教学反思能力

③提高教学水平与教育科研能力

五.课题研究方法、组织和实施

1.研究方法:

①文献研究法:学习国内外有关教学反思的文章,获得更为丰富的思想和视角;

②调查研究法:调查研究教师和学生反思习惯和能力,获得第一手真实资料;

③个案研究法:对一个教学专题、教学片段进行研究、解剖、分析,写出个案报告;

④行动研究法:在教学、教研中开展实践,收集真实资料分析、反思研究。

⑤对比研究法:对比教案、课堂容易发现问题,产生新的想法,学习研究别人的教学长处,“他山之石,可以攻玉”,不断提升自己的教学水平。

2.课题组织:

组长:陈平生;副组长:林如翰;组员:数学组全体成员及林华春

3.实施步骤:

①准备阶段(2009年4月—5月):课题确立、申请并完成申请表、开题报告的撰写

②实施阶段(2009年6月—2010年5月):学习有关资料,写出特殊教案,组织公开课及

评议,观看教育电影、电视和教学录像,建立博客、网站交流心得和积累教学反思资源,撰写教育教学反思论文。

③总结阶段(2010年5月—6月):资料分类归档,申请课题结题,撰写结题报告

六.课题研究的成果

1.特殊教案集一本(必修5(人教):第一章(解三角形);第二章(数列);第三章(不等式))

2.教学反思论文集一本

3.师生教学调查报告一份

4.课堂实录DVD视频专集

5.结题报告一份

七.参考文献:

1.《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实验)》,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

2.《教学反思与行动研究》,北师大申继亮主编

3.《非常教师---优质教学的精髓》 F.J.Stephenson ,Ph.D.主编,周渝毅等译2002.8

4.《教学理论:课堂教学的原理、策略与研究》施良方崔允漷主编

5.《多元智能教学的艺术——八种教学方式》David Lazear 著,吕良环等译

6.《反思型教师与教师专业发展》刘岸英《教育科学》2003年第4期

7.弗赖登塔尔“再创造”的教学原理

2009.5.25

高中数学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性研究 开题报告

“高中数学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性研究”开题报告 一、课题研究的背景及必要性 1、学生参与课堂的主动性不强,课前自觉预习的学生很少,“兵教兵”式的小组合作学习开展不起来,大多数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又很差,致使教师调动课堂的难度极大,既费时又费力,好多老师们都感觉越改越难,有些老师也就索性干脆回到老路从唱老调。 2、有些教师把课堂还给学生的同时,把教师在课堂上的主导地位也交出去,完全成为课堂的旁观者,使课改的课堂成为学生自习的课堂,教师课前没有足够准备,没有起到课堂的设计者、主导者、激励者的作用。 3、课改开展后,学校的评价机制不完善,积极推行课改的教师没有得到及时的激励,压力过大,收效甚微,课改热情逐渐衰退。以上问题的存在究其原因是多方面的,但最关键的还是我们没有强大的教研力量的支撑。从学校自身的发展来看。开展课题研究,营造了和谐融洽的校园人文环境,引发了学生的主体意识,形成了教师潜心教研的氛围。为了进一步深化教育科研成果,加强课题衔接,故提出本课题的研究。 (二)根据课堂教学现状急需进一步优化的需要 在课改实践中,“学生在我心中,我在学生心中”以及“会教、教会、会学、学会”的教学理念已成为老师们的共识,激发兴趣、平等对话、精讲精练也已成为教学的主流。但还有一些教师存在拼时间、拼体力等违背教育规律的现象,为了所谓的教学高效,还在搞单一的接受教育、死记硬背以及机械训练,致使教学投入与产出的严重背离。我们提出此项课题就是要利用最有效的时间,用最少的投入,取得最大、最好的教学效果。 (三)新课程改革提倡合作学习方式 从我国新一轮课程改革的发展趋势来看,本次新课程改革的重点之一就是如何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变革。《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提出了转变学生学习方式的任务,提倡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其中合作学习就是新课程提倡的新的学习方式之一,而真正的探究学习需要合作学习。然而,在这股合作学习热潮的背后,由于对小组合作学习的理解和操作存在着各种各样的偏差,所以致使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性不高。因此,研究促进学生合作学习的指导策略具有较强的现实意义。从教与学的关系来看,教学方式决定学习方式,学生的合作学习离不开教师的指导。所以,如何开展小组合作学习、提高其有效性,就显得十分迫切与必要了。 二、课题的界定与理论依据 (一)课题界定 1、合作学习 “合作学习”的本质是在学生之间建立一种积极的依存关系,要求每个学生都要主动学习,还要有责任帮助其他学生,以所有小组成员都学好为目标的学习。一般指在教学条件下学习小组自觉确定学习目标、制定学习计划、选择学习方法、监控学习过程、评价学习结果的过程或能力。

教学科研课题开题报告的写作技巧

教学科研课题开题报告的写作技巧 一、什么是开题报告 开题报告就是课题方向确定之后,课题负责人或课题组主研人员 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撰写的报请上级批准的选题、研究计划。它主要 说明这个课题应该实行研究,自己有条件实行研究,准备如何展开研 究等问题,是对课题的再论证和再设计。 二、开题报告的作用 进一步明确研究思路,完善实施方案,明晰研究技术线路,是再 次论证研究课题的重要一步。 三、开题报告的写作 (一)开题报告的组成。三个主要部分:前言、正文和结语;三个次 要部分:标题、署名、引文注释和参考文献。 (二)开题报告的结构与写法。 1、课题名称。题目必须与内容一致。确切、中肯、具体、鲜明、 简练、醒目。开题报告一般不使用副标题。 2、署名。在题目的下面,必须签署课题研究单位,一般不写撰写 者姓名。署名的目的是表示对开题报告负责。 3、开题报告能够不写内容摘要和关键词。 4、前言。前言是开题报告的序言。前言部分一般都应说清楚课题 选题、立项、批准的过程,以及开题前的准备、开题缘由、开题意义,开题前所实行的调查情况所做的工作等。要力求简明扼要,直截了当,并实事求是,要开门见山、直入主题。不要面面俱到,不着边际,文 不对题;或一步登天,言尽意止,不留余地。

5、正文。开题报告的正文部分占报告的主要篇幅,它是报告的主体。正文部分必须对再次论证的内容实行全面的阐述和论证,包括研 究前的观察、测试、调查、分析、学习,材料形成的观点和理论。如 调查的问题、现状和实质,产生问题的原因及其发展趋势。正文部分 是开题报告的关键部分,它体现了课题组的水平,同时也能够看出今 后课题研究的状态和水平。撰写开题报告的正文部分,同样要掌握充 分占有材料,要认真对材料实行分析、综合、整理,经过概念、判断、推理的逻辑组织,最后得出准确的观点。可采用图表来集中反映数据,要注意少而精,数据必须准确无误。正文部分要层次清楚,观点鲜明,逻辑性强,大标题涵盖小标题,小标题服务于到标题,标题统帅内容,内容说明标题。 (1)问题的提出 ①提出和研究的背景:现实背景、历史背景。 ②提出和研究的依据:政策依据;理论依据;实践依据。 ③问题的研究现状:国内的、国外的,省市县内外的研究的,单 位研究现状及问题点评,已取得了哪些成果?已实行了那些研究? ④问题研究的价值:理论价值;实践价值;应用价值;科学价值;改 革价值。对解决教育实际问题(包括对本校、本地区的教育工作实际存 有的问题)或回答教育理论问题有什么意义?对教育的改革和发展会有 什么贡献? ⑤问题研究的意义:现实意义;历史意义;实践意义;方法论意义。 以上几点要求做到:少而精;针对问题;能指导操作;表述简明、准确, 有具体贯彻要点,涵盖子课题,能理解把握。 (2)课题的界定:对课题题目的界定;对关键词的界定。 (3)研究设计

(完整版)《新课程背景下初高中数学教学的衔接研究》课题开题报告

开远市教育科研“小课题” 《新课程背景下初高中数学教学的衔接研究》 课题研究开题报告 立项编号:20120661 课题名称:新课程背景下初高中数学教学的衔接 研究 课题类别:市级一般课题 研究领域:学科教学 课题负责人:刘红映 所在单位:开远市第九中学

《新课程背景下初高中数学教学的衔接研究》 课题开题报告 一、课题名称 《新课程背景下初高中数学教学的衔接研究》 二、课题研究周期 2012年6月—2013年9月(一年) 三、课题提出的背景 2009年云南省进入高中新课改,高中课程标准,教学大纲都有很大变化,数学结构、内容等都与往年有所改变,初高中脱节问题日益突出。近几年来普通高中办学规模不断扩大,学业水平起点不同的新生涌入高中,我校作为普及高中试点学校,学生录取成绩较低,被调查对象15届高一新生,入学数学成绩最高分85,最低分6,平均分约为52.4。初中基础较弱,大部分高一新生学习数学感觉很吃力,教师教学方面也倍感困难,不但要教授高中新知还要补充初中知识,因此研究衔接教学十分必要。通过分析初高中学习衔接方面存在问题,主要集中在以下几点: 1. 教材的变革与深化需要进行衔接教学 教材是课程建设的主要载体,是课程改革的主要内容之一,每次的课程改革都体现出新的课程理念,全新的课程设计,新课程改革后使用的教材,虽然初高中教材的难度都有所降低,但与初中义务制教材相比,高中现行教材(人教A 版)有如下特点:一是容量大,高中必修课本5本,高考考察选修内容理科3本,文科2本,另外高考选作题涉及选修4系列的三本课本。高中知识点增多、灵活性加大、课时减少、课容量增大、进度加快。二是内容抽象,高中教材不仅有大量抽象的数学符号和数学术语,我们既要准确理解他们的意义,区别与初中教学中的差距,同时还要能够运用它们进行推理、运算,这对刚进高中抽象思维能力不强的学生来说难度不小。三是起点高,从整个高中教材编排体系来看,要求高一学年完成必修1、2、3、4四本课本的教学,由于《函数》这一章太难,很容易让学生产生畏惧情绪,新教材又把空间立体几何安排在高一上学期,也超出了部分学生的思维水平和接受能力,造成知识脱节。加上高中受高考指挥棒的牵制,虽然教材缩减了不少内容,但许多教师不敢轻易降低难度,补充了大量的知识,人为加大初高中教材的内容难度差距。 2.学法与教法的变化需要进行衔接教学研究

高中数学课题研究选题

高中数学课题研究选题 专题—:高中数学新课程管理方面的研究 ·关于指导学生选择数学课程内容和制订学习计划的研究 ·关于高中数学选修课程教学安排和组织管理的研究 ·关于高中数学课程学分认定及其监督、管理的研究 ·关于高中数学课程中数学学科校本教研制度的建立与运行机制构建的研究 ·关于数学教育信息资源共享机制建立的研究 ·关于高中数学课程实施中学校和教师发展规划的制定与实施的研究专题二:高中数学新课程教学方面的研究 ·在新课程理念下对原有内容的教学研究 ·对新增内容的教学研究 ·双基与能力教学研究 ·如何把握必修模块中数学知识的教学要求的研究 专题三:高中新课程实施过程中评价问题的研究 ·对学生数学学习过程评价的研究 ·体现新课程理念的模块终结性评价工具与方法的开发 ·对数学探究、数学建模的评价 ·高中新数学课程课堂教学评价 ·高中数学教师专业化发展评价 ·数学新课程理念下的高考命题研究 ·数学教学中情感、态度、价值观的评价

专题四:信息技术课题 ·信息技术的三重连环表示法(数字、图形与符号)对于数学教学的影响与作用 ·网络环境对于数学新课程实施的促进作用(如:运用网络资源,展现数学文化) ·信息技术与研究性学习的融合 ·运用信息技术手段,改变学生学习方式(结合具体内容研究) ·信息技术给评价的形式与内容带来的影响 ·以信息技术为主要手段的数学课程和教学资源库的建立 ·信息技术对于学生数学能力(如图形直观能力、逻辑思维能力或运算能力等)的影响与促进 ·运用信息技术手段,展示数学知识的发生和发展过程的案例研究·信息技术与数学课程内容整合的案例开发 专题五: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原有数学课程内容资源的开发 ·新增数学课程内容资源的开发 ·数学选修系列3、选修系列4资源的开发 ·高中数学新教材的比较与研究 ·高中数学新课程教学资源的开发 专题六:研究性学习(数学探究、数学建模) ·如何指导学生选择数学探究、数学建模的课题 ·数学探究、数学建模活动与课堂教学的关系研究

开题报告.有效教学各学科教学设计研究》课题

一、研究背景 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是教师教育改革的重大主题之一,也是教师教育研究的核心课题。2006年12月全国教育科学规划领导小组下达了由中央教科所承担的全国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教育部重点课题“有效推进区域教师专业化发展”,之后,中央教科所在全国遴选课题实验区。2007年4月,合肥市教育局组成课题组积极向中央教科所申报“有效推进合肥地区教师专业化发展”的研究课题,2007年4月13日,该课题经中央教科所“有效推进区域教师专业化发展”总课题组批准立项。为了全面提升我校教师素质,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加快教师教育一体化进程,结合我校教师教育实际,2007年11月,我校整合研究力量,组成有研究能力的课题组,积极向合肥市教育局、瑶海区教育局申报子课题《有效教学各学科教学设计研究》,很快得到了合肥市教育局、瑶海区教育局课题组批准立项,这是上级领导对我校的信任,同时也体现了市、区课题组对我校教师的关心和爱护。 二、研究目的和意义 伴随着我国基础教育新课程的全面实施,基础教育的改革与发展跨入了一个崭新的时代。同时也使我们教师面临着一场严峻的考验。能否在思想上、行动上尽快适应新课程的要求,是这次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成败的关键。因此,切实搞好教师培训工作,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努力建设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是完成本次课程改革任务、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保证。本课题的研究,就是面对基础教育发展的新形势,深入研究、探索并最终构建适合我校实际、有效促进教师专业

化发展的新思路、新方式,提高整个教师队伍的专业素质,增强广大教师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三、研究目标 (一)全面提高我校教师专业素质。通过课题研究,在我校催生一批具有高专业素质的教育教学能手;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特级教师等拔尖人才队伍不断加强。 (二)提升学校办学理念。学校的首要目标是促进全体学生的全面发展,形成“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环境育人”的氛围;树立科学的发展观、以人为本的教育观、全面发展的质量观;明确学校的科学发展方向和目标定位,要关注每一个学生的发展,关注每一位教师的成长,研究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有效途径,努力丰富校园文化,促进学校办学理念、教育教学管理和教育发展水平的再提升。通过课题研究,努力成为学习型学校。 四、研究内容 什么样的教学才是有效教学?有效教学的指标是什么?有效教 学如何设计与实施?有效教学如何评价?有效教学的反思如何进 行?如何重建有效教学的管理制度等等,这些被大家所关注的问题,是每一位教师专业成长的核心问题,在课题研究中要深入研讨。 五、研究方法 (1)文献借鉴法。多角度、多渠道开展对情报资料的比较研究,借鉴已有研究成果和经验教训,找到新的生长点,防止重复研究,避免和少走弯路。

高中数学课题研究结题报告

高中数学课题研究结题报告 篇一:《谈高中数学应用问题的教学》小课题研究结题报告《谈高中数学应用问题的教学》小课题研究结题报告 海南华侨中学李全清(XX--XX第二学期) 一、课题研究的起因 我们数学老师常常会听到物理老师、化学老师抱怨说:这些学生这么简单的数学问题转移到物理、化学中就不会做了!在数学中一些并不算太难的实际应用题,一开始学生也不会做,但是当老师把这个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后,再让学生做,这时很多学生都会做了。在实际生活中,有很多问题抽去它们的表象后,都是一些应用高中数学知识可以分析解决的问题,但是我们的学生却不会主动用自己所学的数学知识去分析和解决生活中遇到的实际问题,等等。这些问题背后的实质是什么?实质是在我们现在的高中数学教学中,对数学的应用问题教学重视不够! 二、课题研究的构思 我将高中数学中的应用问题分成三类:1、生活中的数学问题:2、数学中的实际问题;3、物理、化学、生物、地理等其它学科中的数学问题。每一类中设计几个典型问题,提供给学生调查、分析、思考、研究、解答,从而有效提高学生应用数学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课题研究的实施

1、第1周至第4周:让学生完成“生活中的数学问题”研究学习,首先由我给学生提供三个生活中的数学问题,让学生去研究解决,然后鼓励学生从自己的生活实践中提出一些数学应用问题,并研究解决。 2、第5周至第8周:让学生完成“数学中的实际问题”研究学习,以解三角形的实际应用为例:测量一棵不能到达顶端的大树的高度;测量某建筑物的高度;测量海口市南渡江的宽度等。 3、第9周至第12周:让学生完成“物理、化学、生物、地理等其它学科中的数学问题”研究学习:例如物理中“力的合成与分解问题”,“位移的合成与分解问题”,化学中“溶液的浓度问题”,生物中“细胞的分裂问题”,地理中“经度纬度与球面距离问题”等。 4、第13周至14周:让学生对前面的问题进行总结,形成一篇小文章。 四、课题研究的成果的预期表现形式 课题研究的成果,预期以小课题研究论文的形式呈现。 附件:小课题研究结题论文: 谈高中数学应用问题的教学 海南华侨中学李全清 摘要:培养和提高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是中学数学教学的迫切要求,在中学数学教学的始终都应注重学生应

学科教学(数学)硕士研究生开题报告

学科教学(数学)硕士研究生开题报告

**** 大学 研究生学位论文开题报告 论文题目基于核心素养的数学运算能力研究及教学策略分析 ——以圆锥曲线为例 研究生姓名 学号 类别在职教育硕士 导师姓名 系所数学与统计学学院 专业学科教学(数学) 研究方向 入学时间 2015.7 开题时间 2017.7 毕业时间

一、立论依据 1、研究意义 数学运算能力,作为六个数学核心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历年高考中考察方式非常广泛,所以数学运算能力也是影响高中生数学成绩的主要原因。因此,关于高中生数学运算能力的教学也必然是高中生数学教育中的重点内容。然而在近几年的教学工作中发现,高中生的数学运算能力存在着一些问题。在学生方面,高中生数学运算能力普遍不高,运能能力的发展也体现出不平衡的状态,对运算能力的重要性认识不够,一些同学没有良好的运算习惯,缺乏运算技巧,运算心理素质薄弱等等;在教师的方面,关于运算的教学活动中常常存在重结果、轻过程的现象,单纯侧重追求运算速度与运算技巧,或者是通过一些程式化的低水平的重复性训练,来是学生达到课程标准的要求。 数学运算能力是数学学习中必不可少的能力之一,它遍布于高中数学的各个模块当中,尤其圆锥曲线这一部分的学习对运算能力的要求要高于其他部分,因此,我希望通过圆锥曲线这一部分的教学来研究高中生数学运算能力的培养,找到高中生数学运算能力低下的原因,并针对这些问题提出明确的教学策略,切实提高高中生的数学运算能力,实现学生数学素养的培养。 2、国内外研究现状分析 关于运算能力,章建跃先生解释为这样五个方面:能概括化记忆运算的基本知识;能弄清数学问题中的基本数量关系;对问题的类型、核心以及解法有一个最初的定向;会简缩运算过程,优化运算的环节;能灵活运用运算方法等。 简洪全老师指出,学生的运算能力是:挖掘题目中信息的能力;运用定义、公式、法则和定理的能力;选择运算方法的能力;运用数学思想和方法的能力。 郑君文,张恩华在《数学学习论》中指出,数学能力由运算能力、空间想象能力、数学观察能力、数学记忆能力和数学思维能力等五种子成分组成。 吴宪芳,郭熙汉等在《数学教育学》中指出,培养学习在数学活动中的能力(即学习、研究、发现数学知识的能力和运用数学知识来解决数学问题的能力),而数学能力指的是数学逻辑思维能力、数学运算能力、数学空间想象能力。 综上,数学运算能力是数学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个人数学素养的体现。 张雄在《数学教学概论》中指出,中学数学运算包括数的计算式的恒等变形、方程和不等式的同解变形、初等函数的运算和求值、各种几何量的测量与计算、求数列和函数的极限以及微分、积分、概率、统计的初步计算等。 林崇德等指出,中学生的运算能力水平分为三个层次,第一级水平为了解与理解水平,及学生对运算的含义有感性、初步的认识,会在有关的问题中识别它,并对运算的法则、公式、运算律等知其然、知其所以然,而且要知道它与其他运算之间的关系,有何用途;第二级水平为掌握应用水平,即学生在了解和理解的基础上,通过练习形成技能,会用运算去解决一些基本的常规问题;第三级水平为综合评价水平,即能够运用多种运算,并达到灵活变换的程度,可以对同一问题采取不同的运算方案,并迅速准确地判断出最合理、最简捷的运算途径。 高中数学教学大纲对数学运算能力的要求是:会根据法则、公式正确地进行运算、处理数据,并理解算理;能够根据问题的情景,寻求与设计合理、简捷的运算途径。 近几年,围绕高中生的数学运算能力展开的研究有很多。杨艳丽老师在论文

教研课题开题报告

高中语文课堂教学阅读指导有效性研究开题报告开题报告 课题名称:高中语文课堂教学有效性研究 课题批准号: 学术顾问:XXX XXX 课题承担人:XXX 所在单位:XXX中学 2012年8月 一、开题活动简况(开题时间、地点、评议专家、参与人员等) 时间:2012年8月10日上午9时地点:XXX中学会议室参与人员:校长XXX、副校长XXX、教务主任XXX及XXX中学语文教研组老师 二、开题报告要点(题目、内容、方法、组织、分工、进度、经费分配、预期成果等) (一)、课题的提出 2009年,语文新课改在内蒙古自治区启动,新课程理念如雨后春笋,遍布语文教学百花园,语文课堂从此尝试力改一言堂、填鸭式等传统教学模式,广大语文教师从语文教学“误尽苍生”的社会舆论责难声中进入更新一层的学习、实践、总结。于不断深刻的反思中丰富着新课程改革之理念,许多优秀的语文教师、专家因此脱颖而出,他们以炽热的激情诠释着语文教学的理论、实践,书写着语文教学的华美篇章。因此,对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探究,广大语文工作者一直就没有停止过。然而,不可否认的是,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入,现今的语文课堂教学有效性仍是语文教育教学的热点和难点,有建树而具有实践性的成果仍不多,故加强对这一课题的研究具有很强的现实性。 基于以上的认识,也鉴于目前学生——课堂教学的主体对象呈现个性化、多元化的情势,我们课题组同仁觉得有必要探究提高语文课堂教学中效率之一系列途径,构建师生之间知识的良性互动模式,提升教师自身的业务素养,而尤为重要之处在于——让更多的学生喜爱语文课。 高中语文课堂教学有效性研究的意义在于:打破陈旧的教学模式,科学组织语文教学,最大限度地发挥语文教学的育人功能,进一步提高国民的素质,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基础,促进学生全面而有个性地发展,给学生创造一个更加广阔的学习空间,促进教师改变传统的教学方法,以适应教育现代化的发展,为社会培养更多的符合知识经济发展需要的合格人才。 (二)、实验假设

高中数学课题研究题目

高中数学研究性学习课题题目精选 1、银行存款利息和利税的调查 2、气象学中的数学应用问题 3、如何开发解题智慧 4、多面体欧拉定理的发现 5、购房贷款决策问题 6、有关房子粉刷的预算 7、日常生活中的悖论问题 8、关于数学知识在物理上的应用探索 9、投资人寿保险和投资银行的分析比较 10、黄金数的广泛应用 11、编程中的优化算法问题 12、余弦定理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13、证券投资中的数学 14、环境规划与数学 15、如何计算一份试卷的难度与区分度 16、数学的发展历史 17、以“养老金”问题谈起 18、中国体育彩票中的数学问题 19、“开放型题”及其思维对策 20、解答应用题的思维方法 21、高中数学的学习活动——解题分析

A)从尝试到严谨、B)从一个到一类 22、高中数学的学习活动——解题后的反思——开发解题智慧 23、中国电脑福利彩票中的数学问题 24、各镇中学生生活情况 25、城镇/农村饮食构成及优化设计 26、如何安置军事侦察卫星 27、给人与人的关系(友情)评分 28、丈量成功大厦 29、寻找人的情绪变化规律 30、如何存款最合算 31、哪家超市最便宜 32、数学中的黄金分割 33、通讯网络收费调查统计 34、数学中的最优化问题 35、水库的来水量如何计算 36、计算器对运算能力影响 37、数学灵感的培养 38、如何提高数学课堂效率 39、二次函数图象特点应用 40、D中线段计算 41、统计溪美月降水量 42、如何合理抽税

43、南安市区车辆构成 44、出租车车费的合理定价 45、衣服的价格、质地、品牌,左右消费者观念多少? 46、购房贷款决策问题

教育研究课题开题报告

教育研究课题开题报告 一、课题名称: 《如何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二、课题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1、本课题研究目的 “三五五”教学模式真正地关注学生自身的各方面能力的发展,可是就中学生课堂来说,提问意识弱、提问水平低、对老师的话不敢有任何的质疑等一系列问题仍然改变不了。尤其在中学物理课上,表现的很突出,导致课堂气氛沉闷等一系列新问题。其实新课程呼唤会问的学生、会质疑的学生,更呼唤有心于学生质疑问难能力培养的教师。但是,在本人长时间的观察和调研当中,无论是“新课改”还是“传统教育”都只是涉及到了现代教育的皮毛,老师的教和学生的学都存在着很大的问题,尤其在物理课程中表现明显。 教师过多的提问压制了学生发问的欲望,阻碍了学生发问的机会。正是在老师的这种精心诱导下,学生慢慢散失了自己探究知识的动力,正是在老师的这种层层逼问中,学生逐渐失去了疑问的主动权。多元思维被一元思维所替代,致使学生没有发挥自己质疑能力的空间和动力。手段被目的化,教学成了一种过场,学生根本散失了自己的思想。 “三五五”教学模式下注重的就是学生的学习能力培养,因为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创新精神的培养最基本、最重要的基础就是质疑精神。只有敢于疑别人之不疑,不满

足已有结论,不迷信权威的仲裁,敢于提出问题才能有创造的契机。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是学生本身发展的需要。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就是使学生逐步养成独立思考、独立解决问题的学习意识。在此过程中学生拥有自己的学习空间,通过“问题——探索——解决”强化自我意识,逐渐形成自己的学习方法,成为学习的主人,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 2、研究的意义 在现有的对高中生问题意识的研究中,往往侧重理论性的分析,操作性不强。本研究希望通过调查分析研究得出具有科学性、客观性的高中生问题意识的现状及对策,丰富教师教学的研究,促进该研究的全面化、深入化;具体研究不同类别的高中生的需求特点,为教育 教学研究提供一定的依据,研究结论对教师激励学生问题意识有一定的理论价值,对高中生质疑意识的发展和思想创新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培养创新性人才,已成为新世纪教育明确的目标和任务。而创 新性人才的一个特征,就是具有敏锐的问题意识和敢于质疑,善于质疑,并能不懈地探索答疑的能力。对于高中生问题意识的研究,我们可以借鉴前人的研究成果和结论,这些研究是本研究的基础。本研究通过实证研究和定性研究相结合,通过调查的形式,获取第一手的资料,了解中学生问题意识的实际情况,并进一步研究学生因教师授课情况、态度、时间等不同而出现的不同的反应特点。高中生对物理的学习离不开质疑,问题意识的提高可促进学习的不断发展与进步,在 提问的过程中能使学生的思维品质得到很好的培养。为了使学生在融

高中数学课题开题报告

《高初中数学衔接教学研究》的开题报告 重庆市万州国本中学高中数学课题组 万州区教科所: 2009年9月,重庆市高中将全面实行新课改,为了深化教育改革,加强高中数学教育科研,衔接好高初中数学教学,提高高中数学教育质量,特做如下开题报告。恳请各位领导、专家指导。 一、课题名称 《高初中数学衔接教学研究》 二、开展课题研究的必要性 由于义务教育的需要,初中数学教材进行了大量削减;而高中教学,国家教委考试中心的高考大纲,作为一张罗织紧密的网,又牢牢地为高中数学规定了现行教材、现行课时、现行教学方法难以达到的高标准。作为现行的高中数学教材,无论从基础知识的广度、难度,能力要求的强度,思想方法要求的深度都远达不到现行高考的要求水平。即使如此,它仍远远高于初中合格毕业生所具有的数学知识和能力,尤其是数学思想方法方面的素质水平。为了尽量减少目前高一学生完成从初中义务数学教育到高中数学过度中的困难,必须首先补足初中数学中被砍部分中的有用的基础知识,并注意从初中数学的实际水平较自然地过渡到高中数学的学习。为此有必要对现行高中教材的起始部分进行研究。初中数学知识少、浅、易、知识面窄,要求低,进度慢,初中教师重视直观、形象教学,教师可以反复多次讲解演练。高中数学知识广泛,是对初中的数学知识推广和引申,也是对初中数

学知识的完善和升华,要求高,进度快,信息广,难度大,教师不可能象初中那样反复强调,反复演练,高中教师更强调数学思想和方法,和严格的论证推理。因此形成初、高中教师教学方法上的较大反差。在学习方法上、自学能力上、思维习惯上,都对高中学生有了较高的要求。台阶太高,缺少一个缓冲过渡。因此学生进入高中后,很多学生很快就表现出对于高中数学学习的不适应,所以如何实现初中数学与高中数学的顺利衔接,使学生尽快适应高中数学学习显得非常迫切和必要。特别是编写一套适合本校高一学生高初中数学衔接的教学案对多数普高的学生的学习有积极重要的作用。 三、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同志的“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为指导,努力从实践中来形成理论,再到实践中去尝试去完善,提高我校高初中数学衔接教学能力,进而为全面提高我校高中数学教学水平打下坚实基础。 四、课题概念界说 我们所说的高初中数学教学衔接主体上是知识方法的衔接,使数学知识系统不断档,不掉链----弥补初中删除而高中非常需要的知识方法,强化初中弱化而高中仍然需要的知识方法。但核心是提高师生衔接的思想意识,指导学生学习方法,衔接初高中数学思想方法,衔接初高中教学方法,培养学习数学的兴趣和良好习惯和方法,当然也包括衔接初高中数学知识方法。衔接教学研究的实质是给初三毕业,刚进入高一学生一个缓冲平台,引导学生从初中学习模式转向高中主

最新高一数学小课题研究结题报告

《高中数学有效课堂教学》研究课题结题报告 我组申报了课题《高中数学有效课堂教学》研究,经过近一年的实验与探索我们在学生学习小组的培训、小组成员的建设、学习小组的具体运行以及评价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收效。现就课题的实践情况总结如下: 一、背景及意义: 课程改革的关键在实施,而实施的关键在课堂。受传统知识本位、考试本位的影响,当前学科教学尽管改革不断深化,课堂的人文性有所加强,但学科教学效率低下的现状没有得到根本性变革,“教什么”和“怎么教”两个问题都没有得到解决,课堂教学的同质化现象比较严重,教师问题意识偏弱,反思意识有待强化。在一种取向于功利,止步于文化的教学生态背景下,课堂教学改革的动力机制仍然缺失,学科的特色难以凸现。 陕西省2010年秋季全面进入高中新课程实验,可高中学科课堂仍然滞留于传统学科教学的框架之内,未能摆脱服务于高考的惯性思维。在具体的学科教学实践中,对新课程背景下高中学科新课堂教学和传统课堂教学的区别,新课程标准下高中学科课堂教学的任务,高中学科课堂教学有效实施的目标、途径和方法还不太清晰。在新课程实施的具体过程中,我们的学科课堂教学面对大量的矛盾和困惑,没有达成实施课程标准的有效路径,因此我们提出“新课程标准下高中学科课堂有效教学研究”课题,开展实验研究,探讨高中学科课堂有效教学的基本形态,以期达成实施新课程标准的有效路径和方法。 二、核心概念界定 有效教学是为了提高教师的工作效益、强化过程评价和目标管理的一种现代教学理念,是指通过一段时间的教学后,教师帮助学生完成了学习任务,获得了预期的进步和发展,实现了教学目标和学生的个性发展与全面发展。主要包含三个基本要素:⑴有效果:教学活动结果要与预期的教学总目标相一致,体现教学的目标达成性;⑵有效率:师生双方为实现教育目标而投入的时间、精力及各种教育资源,教育目标得以实现,包括学生知识、技能得到增长,身心素质得以进步、成熟,个性成长,创造力获得培养以及教师素质和教学能力有了提高。⑶有效益:教学目标要与特定的社会和个人的教育需求相吻合且吻合的程度较高。

2020年教学研究课题开题报告

教学研究课题开题报告 中学现代诗歌教学是现代诗歌作为特殊文学作品在中学语文教学中的具体化。以下是为大家的教学研究课题开题报告,希望大家能喜欢。 一、研究背景 《普通高中语文新课程标准》规定:“高中语文课程应关注学生情感的发展,让学生受到美的熏陶,培养自觉的审美意识和高尚的审美情趣,培养审美感知和审美创造的能力”。 北大教授钱理群十分关注中学语文课程改革,他曾说“引导孩子读诗,写诗,用诗来陶冶心灵,营造诗的家园,在中学语文教育中是带有根本性的。” 但是,现实中的中学语文教育却因多种原因过多地奉行着实用主义价值观念,致使原本激情四溢的中学生在应试制度挤压下、快餐文化冲击中,泯灭了尊贵的思想,钝化了丰富的心灵,丧失了审美和创新的多种语文能力。 在这样的背景下,笔者经过调查了解,尤结合自己的教学实际,确立了“中学现代诗歌教学研究”课题。 二、研究意义 中学现代诗歌教学是现代诗歌作为特殊文学作品在中学语文教学中的具体化。但跟古典诗词教学比,现代诗歌教学不但艰难,甚至已经到了整个语文教学的最边缘。因此,在高中学段,研究现代诗歌教学意义重大。

恢复现代诗歌作品对学生的积极影响以及中学现代诗歌教学所应具有的神圣地位;补充高中语文文学作品阅读教学内容,丰富高中语文优秀现代诗歌作品思想内涵,细化选修课程系列1“诗歌与散文”的操作实践;引导广大青少年在阅读大量优秀现代诗歌作品过程中,学习掌握高效鉴赏现代诗歌作品的方法,最终能诗意地把握语言、感受生命、彻悟生活。 课题名称的界定和解读 一、课题名称 中学现代诗歌教学研究 二、界定解读 1、现代诗歌:主要指中外诗歌宝库中具有代表性的中外名家名作和流传广影响大的名作。故所选诗歌,在地域上涵盖中外,时间上侧重现当代。 2、教学研究:在充分考虑现代诗歌文体特点基础上,侧重两方面研究:一是现代诗歌在语言、意象、手法及思想等方面的突出成就;二是引导学习掌握读诗、品诗、悟诗乃至尝试创作诗歌的技巧和方法。 课题研究的步骤和举措 一、研究设想 1、掌握方法: 以《高中语文(必修1)》第一单元所选的《沁园春·长沙》《雨巷、再别康桥》《大堰河——我的保姆》等为例,指导学生学习掌握最基本的鉴赏现代诗歌的方式方法。

2020年高中课题开题报告优秀范文

高中课题开题报告优秀范文 开题报告是学位论文的一个总体规划和设计,是研究生学位论文工作的重要环节,下面是搜集的高中课题开题报告优秀范文,欢迎阅读查看。 论文题目:高中数学课题学习开展现状研究 一、选题意义和背景 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数学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范围日益广泛。人类生活的方方面面都离不开数学,各种其他学科的研究也离不开数学。就人类生活来说,我们的衣食住行、经济生活、休闲娱乐等活动中充满着数学的味道。就学科研究而言,以经济学为例,微观经济学通过数学的应用为个人和企业的决策提供依据,数学在宏观经济学中的应用涉及到国计民生、政府宏观管理等方面,博弈论与信息经济学运用数学建立了很多有趣而深刻的模型,既可以解释社会中的很多问题,也可以为人们的决策提供参考。同时,政治经济学、财政学、经济史等学科的研究也在很多地方用到数学。因此,数学的应用越来越广泛。 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入和新课程的实施,应社会的需要、个人发展的需要,人们的学习方式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以往的数学教学往往局限在数学知识方面,数学的学习通过解决结构良好的、有固定答案的数学题来展开,教学方式也往往以灌输为主,数学学习结果也以解题的分数作为评判标准。诚然,数学知识是数学学习的基石,但是如果仅仅将数学学习理解为数学知识的学习,未免对数学的理解狭溢

化。如何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灵活运用数学的能力成为人们关注的一个重大问题。近年来,人们在这方面也做了很多的努力,研究性学习被提上了议事日程,以数学建模、数学探究、数学实验、数学主题阅读等为主要形式的数学课题学习也应运而生。 二、论文综述/研究基础 数学课题学习的开展对学生发展有重要促进作用。笔者结合课标、教材的内容以及自身的体会,在对国内外文献进行梳理的基础上,提出了对髙中数学课题学习开展现状进行研宄的问题。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人本主义学习理论、布鲁纳的认知发现说、反思性学习理论、数学学科自身的特点成为数学课题学习的重要理论基础。 三、参考文献 [1]张思明。张思明与数学课题学习[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xx. [2]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xx年 版)[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xx:2,4-5,7. [3]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实验)[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xx,2-4,8,98. [4]霍益萍。研究性学习:实验与探索[M].南宁:广西教育出版社,xx:10. [5]张思明,王尚志。课题学习的教学设计和实践案例[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xx.

《高中数学变式教学的研究》开题报告

多角度、多层次的变式教学 ——《高中数学变式教学的研究》开题报告 黄坪 数学变式教学已经成为中国数学教师课堂教学的一种有意识的行为。在每一节数学课里,老师从课题引入到数学概念的表述,再到概念的应用,老师设计了与课题相关的变式教学链,虽然课堂变式教学的环节不一定做到丝丝入扣,但围绕一个新的知识或重要的知识所展开的变式训练,其目的是为了促进对本节课教学内容的理解和掌握。 从问题解决的角度来看变式教学,就是变化不同问题的类型,不断变更问题的情境或改变思维的角度,在保持事物的本质特征不变的情况之下,不断地迁移事物的非本质属性。数学变式教学,就是指在数学教学过程中对概念、性质、定理、公式,以及问题进行不同角度(情形、背景、设问方式等)不同层次(横向联系、纵向引深等)的变式,以暴露问题的本质特征,揭示不同知识点间的内在联系并不断提升数学思维品质的一种教学设计方法。通过变式教学,一题多用,多题归类,唤起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从而保持学生主动参与教学过程的兴趣和热情,提高学生举一反三解决数学问题的能力。 一、从两大方面来看变式教学的必要性 1.从学习的认知心理方面 (1)概念性的理解需要进行知识的变式——多角度的变式 数学学习离不开对概念的掌握,数学中的概念很多,学生初次接触一个新的概念,总是寻找和原先知识经验里相一致的东西,这在学习建构主义的理论上叫做知识的“同化”;如果当所学的新知识(概念)和原先的知识不一致的时候,学生就打开一个新的知识窗口接受它,这叫知识的“顺应”。概念的顺应过程是学生学习中最为艰苦的过程,变式教学要为学生的知识顺应做好铺垫性的准备,让学生准确地理解和掌握新知识的概念,使学生有一个先入为主的知识正迁移。 如,均值不等式教学的概念性变式: ①均值不等式的引入: 右图,由正方形的面积不小于四个全等的直角三角形的面积, 得到:222a b ab +≥; 又由中间的一个小正方形的面积,得到:2 ()0a b -≥。 将上式中0,0a b >>推广到,a R b R ∈∈,不等式仍成立。 ②均值不等式的得出: 将基本不等式222a b ab +≥特殊化,得到: 当0,0a b >> 时,a b +≥,即2 a b +≥,当且仅当a b =时等号成立。 ③均值不等式的几何解释: 图中半圆中所有半径就是算术平均数,CD 就是几何平均数。 几何平均数的构作。

中学数学开题报告范本

中学数学开题报告范本 《初中数学合作学习有效方式的研究》课题开题报告 课题的提出 《数学新课程标准》中明确提出,学生的数学学习内容理应是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这些内容要有利于学生主动地实行观察、实验、猜测、验证、推理与交流等数学活动。内容的表现应采用不同的表达方式,以满足多样化的学习需求。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 我县抓住新课改的有利时机,积极探索合作学习的基本内涵和科学实质,以期全面提升学生的学业成绩。尤其以安图三中数学学科课堂教学改革为翘楚,小组互动,六步达标课堂教学模式已在全县全面铺开,我校也积极响应,首先在数学学科尝试采用小组互动,六步达标教学模式。但小组合作不能真正发挥它的作用,小组内缺乏有水平的组织者,不会实行合理的分工,不知道怎么实行合作学习,有的甚至不知道小组活动的目标是什么。目标不明确原因一个可能是学生没有认真听讲,另一个原因可能是教师对目标描述的不够清楚。教师也缺乏适当的组织和指导,所以六步教学通常只能完成四步或五步,在这种情况下,我们提出了初中数学有效合作学习方式的研究的课题研究。 课题研究的意义 本课题的研究,旨在改变小组合作只重形式,追求表面热闹,不求实效的现象。通过有效的合作学习,调动学困生的学习积极性,提升课堂教学的效率,提升学生成绩。本课题的研究既培养了学生的合作水平,又培养了学生独立思考的水平,从而促动学生的全面发展。 课题关键概念界定

小组合作学习是以异质小组为基本形式,即组间同质、组内异 质,也就是说小组内的成员是由性别不同、性格不同、成绩不同的学 生组成的,从而使小组间的整体素质相仿,差别不大,具有可比性。 课题研究的指导思想 《新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学会与人合作,并能与他人交流思维 的过程和结果。即: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 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水平、获取新知识的水平、分析和解决问题的 水平以及交流与合作的水平。、把交流与合作水平视为当今学生必需 具备的一种基本水平。我们要尽可能多地展开生生合作交流、师生合 作交流、家长学生合作交流,培养学生的交流、合作水平,促动学生间、师生间、亲情间的感情交流,融洽人际关系,促成学生身心和谐 发展。 课题研究的目标 通过本课题研究,探索出数学小组合作学习有效性的方式和策略。 通过本课题研究,提升学生合作学习的水平,提升数学课堂的学 习效率,从而提升学生的学习成绩,提升教学质量。初中数学课题开 题报告(3篇)初中数学课题开题报告(3篇)。 通过本课题的研究,提升实验教师组织和指导学生合作学习的水平。 课题研究内容 本课题重点解决教师在学科探究活动中,如何指导学生实行有效 的合作与交流。 《初中数学合作学习有效方式的研究》的课堂操作流程。 (1)教师设计合理的预习内容,它是学生合作学习的知识基础。教 师要提前一天把预习反馈内容给学生。

高中数学结题报告

高中数学结题报告 篇一:高一数学小课题研究结题报告 《高中数学有效课堂教学》研究课题结题报告 高一数学备课组 我组申报了课题《高中数学有效课堂教学》研究,经过近一年的实验与探索我们在学生学习小组的培训、小组成员的建设、学习小组的具体运行以及评价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收效。现就课题的实践情况总结如下: 一、背景及意义: 课程改革的关键在实施,而实施的关键在课堂。受传统知识本位、考试本位的影响,当前学科教学尽管改革不断深化,课堂的人文性有所加强,但学科教学效率低下的现状没有得到根本性变革,“教什么”和“怎么教”两个问题都没有得到解决,课堂教学的同质化现象比较严重,教师问题意识偏弱,反思意识有待强化。在一种取向于功利,止步于文化的教学生态背景下,课堂教学改革的动力机制仍然缺失,学科的特色难以凸现。 陕西省XX年秋季全面进入高中新课程实验,可高中学科课堂仍然滞留于传统学科教学的框架之内,未能摆脱服务于高考的惯性思维。在具体的学科教学实践中,对新课程背景下高中学科新课堂教学和传统课堂教学的区别,新课程标准下高中学科课堂教学的任务,高中学科课堂教学有效实施

的目标、途径和方法还不太清晰。在新课程实施的具体过程中,我们的学科课堂教学面对大量的矛盾和困惑,没有达成实施课程标准的有效路径,因此我们提出“新课程标准下高中学科课堂有效教学研究”课题,开展实验研究,探讨高中学科课堂有效教学的基本形态,以期达成实施新课程标准的有效路径和方法。 二、核心概念界定 有效教学是为了提高教师的工作效益、强化过程评价和目标管理的一种现代教学理念,是指通过一段时间的教学后,教师帮助学生完成了学习任务,获得了预期的进步和发展,实现了教学目标和学生的个性发展与全面发展。主要包含三个基本要素:⑴有效果:教学活动结果要与预期的教学总目标相一致,体现教学的目标达成性;⑵有效率:师生双方为实现教育目标而投入的时间、精力及各种教育资源,教育目标得以实现,包括学生知识、技能得到增长,身心素质得以进步、成熟,个性成长,创造力获得培养以及教师素质和教学能力有了提高。⑶有效益:教学目标要与特定的社会和个人的教育需求相吻合且吻合的程度较高。 三、预期研究价值 1.理论价值: (1)积极探讨新课程实施过程中互动有效教学的新策略,包括“分层策略”、“训练策略”、“评价策略”等,丰富

趣味数学课题开题报告

“小学趣味数学与良好思维品质的培养” 开题报告 一、课题名称:小学趣味数学与良好思维品质的培养 二、课题提出的背景及要解决的问题 (一)课题提出的背景 小学低年级数学教育的关健,是让孩子们在一开始接触数学时,能够对数学产生兴趣,以便以后更好的学数学,用数学。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它能推动学生积极思考,乐于探究,进而提高学习效率。培养他们对数学的兴趣,不让他们对数学产生畏惧感、厌倦感,是我们低年数学老师的重要任务。在教学中,我们根据学生特点和来源差异,制定具有针对性的教学方案,尽力挖掘学生对学习数学的兴趣爱好,根据家庭教育和学生实际情况,以生活化的方式呈现数学,使学生知道数学来源于生活,服务于生活,生活离不开数学,从而激发出学习数学的兴趣。采取差异性教学方法,精心设计教学内容,运用灵活多变的方法引起孩子的学习兴趣,迅速地让学生们爱上数学这门学科,同时学会一些学习数学的技能。 (二)课题研究的意义 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是我国教育事业的一场深刻变革,是教育思想和人才培养模式的重大进步。教育要发展,出路在改革、在创新,其中课程改革是关键。长期以来,我国基础教育课程结构单一,学科课程一统天下,对培养学生全面素质具有重要价值的活动课程被束之高阁,这显然不符合教育改革的时代潮流,不利于人才素质的提高。

2001年国家数学课程标准特别强调“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应突出体现基础性、普及性和发展性,使数学教育面向全体学生,实现--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无疑,这是我国学校课程改革史上的一个重大举措,为数学活动教学指明了方向。然而,“九义大纲”和数学课程标准缺乏各年级数学活动课的可操作的目标、内容及教法,教师虽然有指导数学活动的意识,但由于没有具体的实施计划,整体的实施要求,鲜明的活动主题,在教学中存在着盲目性和随意性。因而,在素质教育理论和课题理论指导下,结合数学课堂教学和学生的心理特征,制定出明确、具体、易行的数学活动目标、内容、模式等等,成为小学数学教改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鉴于此,通过调查研究,根据学校的基础,结合我校的多思互助教学模式,我们提出小学趣味数学课教学与良好思维品质的培养的研究课题。 三、国内外统一研究领域的现状分析 从20世纪60年代开始,各发达国家的中小学数学课程都进行了重大改革。我国现行的数学课程已不能适应现代社会的要求,尤其是未来发展的需要,迫切需要建立并完善国家、地方、学校数学课程体系。相对于数学课程来说,80年代初期,前苏联的一些小学数学教师和教学法专家就开始重视课外趣味数学引入课堂,列入课表(每周一节)。决心这样做的原因主要是教师及教学法专家发现:小学生在学习中进行思维活动时,智力上的主动性、想象力和创造性都发展得很不够,但又感到束手无策,这就迫使教师和教学法专家不得不设法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