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部件测绘的目的和任务

部件测绘的目的和任务

部件测绘的目的和任务

部件测绘的目的和任务

1、目的:生产实际中,维修机器或技术技术改造在没有现成技术资料的情况下,常需要对现有机器或部件进行测绘,以获得相关资料。学习中,进行零部件测绘是实训和检验绘制机械图样基本能力的重要实践性环节。

2、任务:部件测绘的主要任务是:(1)分析拆卸部件,画出主要零件的零件图;(2)根据零件草图、部件实物画出装配图;(3)根据零件草图和装配图整理、画出主要零件的零件图,并装订成册。

要搞好零部件测绘,首先要认真阅读测绘任务书,明确测绘内容、任务和要求;再认真阅读测绘指导书,弄清测绘方法步骤和注意事项,在老师指导下全身心地投入工作。

学习病理学的任务是

绪论 A型题 1 学习病理学的任务是: A 为防治疾病,延长人类寿命打下必要的理论基 础 B 为学好临床医学各科以及在医疗实践中有效 的防治疾病打下必要的理论基础 C 为好临床课打下必要的基础 D 为正确认识疾病,有效的治疗疾病打下必要的 理论基础 E 为正确的诊断疾病打下必要的理论基础 2 着重从形态变化角度来阐明疾病的发生、发展规 律的科学称为: A 病理生理学 B 病理解剖学 C 免疫病理学 D 分子病理学 E 遗传病理学 3 着重从机能和代谢变化的角度来阐明疾病的发 生、发展规律的科学称为: A 病理解剖学 B 分子病理学 C 遗传病理学 D 实验病理学 E 病理生理学 4 病理解剖学的主要研究方法是: A 尸体解剖检查(尸检) B 活体组织检查(活检) C 细胞学检查 D 动物实验 E 临床观察病人 5 下列哪一项是病理解剖学和病理生理学的研究 中,都是极为重要的手段? A 尸检 B 活检 C 动物实验 D 临床观察病人 E 细胞学检查 B型题 A 尸体解剖 B 活组织检查 C 脱落细胞学 D 动物实验 E 临床病理讨论 1 病理解剖学的主要研究方法: 2 对临床诊断治疗和预后判断都有重要关系的方法: 3 简便易行、便于推广,对肿瘤的普查十分重要的方法 4 对病理解剖学和病理生理学的研究都很重要 C型题 A 活组织检查 B 脱落细胞学检查 C 两者都用 D 两者都不用 1 子宫颈癌: 2 肺癌: X型题 1 病理学的研究方法包括: A 尸体解剖检查(尸检) B 活体组织检查(活检) C 细胞学检查 D 动物实验 2 活体组织检查的重要意义是: A 做出细胞学诊断 B 确定疾病的原因 C 判断死因 D 诊断疾病 3 活组织检查对肿瘤的诊断,下列哪项有意义 A 确定良、恶性 B 确定类型 C 确定病变范围 D 确定有无转移 答案 A 型题 1 B 2 B 3 E 4 A 5 C B型题 1 A 2 B 3 C 4 D C型题 1 C 2 B X 型题 1 A、B、C、D、 2 D 3 A、B、C、D 第一章局部血液循环障碍 A型题 1 下列哪一项不属于病理性充血: A 炎性充血 B 贫血后充血 C 侧枝性充血 D 活动后性充血

病理学的任务-川北医学院

课程介绍 1994年,病理学被评为省级重点课程,2004年被评为院级精品课程,2013年成为校级精品资源共享课。2010年先后被评为川北医学院优秀教学团队和四川省教学团队。2012年成为四川省医学重点学科,2015年接受了四川省医学重点学科验收评审。本学科自2007年开始招收学术学位硕士研究生,2011年病理学成为独立的二级学科硕士点,2013年临床病理学又成为二级学科点硕士点,2015年开始招收临床病理学专业学位研究生,现有硕士生导师5人。 病理学是最重要的医学基础课程,自建校以来,病理学的建设与发展一直处于领先地位。注重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的改进,由早期挂图、投影胶片、幻灯片和黑板板书为主的教学,到现在全部使用CAI课件、并穿插PBL教学、虚拟教学等。实验教学条件不断改善,2007年建成了2个互动实验室,2013年建成了6个数字化实验室,2014年大标本走廊文化建成,极大改善了实验条件,更有利于学生学习。2015年成为四川省精品资源共享课。 一、病理学的任务 病理学的主要任务是研究和阐明:1. 病因学,即疾病发生的原因包括内因、外因及其相互关系;2. 发病学,即在病因作用下导致疾病发生、发展的具体环节、机制和过程; 3. 病理变化或病变,即在疾病发生发展过程中,机体的功能代谢和形态结构变化以及这些变化与临床表现(症状和体征)之间的关系——临床病理联系; 4.疾病的转归和结局等。病理学为掌握疾病的本质,疾病的诊断、治疗和预防奠定科学的理论基础。病理学既是医学基础学科,同时又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具有临床性质的学科,称之为诊断病理学或外科病理学。而诊断病理学的主要任务是研究人类各种疾病的病变特点,从而做出疾病的病理学诊断和鉴别诊断,直接为临床防治疾病服务。 二、课程目标 1. 掌握病理学基本概念及组织损伤、血液循环障得、炎症、肿瘤等基本病理过程。 2. 掌握常见疾病的病理变化特征; 对重要的病理形态改变,包括大体及组织学病理变化, 应具备熟练的观察和描述能力。 3.能把病理学的基础理论知识运用于医学专业课学习和临床实践, 对重要的病理过程和常见病中出现的症状、体征等能够用病理知识进行解释。正确认识形态结构与功能代谢、局部与整体、内因与外因的关系;培养良好的职业素质和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4.熟练掌握显微镜的使用方法和实验报告的书写。 5.重点阐述病理大体标本的观察方法和正确的描述术语, 详细观察病理切片的病变并正确辨认组织的形态特点。 6.熟悉病理大体标本的取材、固定、脱水、浸蜡、包埋、切片及常规染色的全过程。

病理学复习重点资料完美版

绪论 病理学 任务:研究疾病发生原因、发病机制,以及疾病过程中患病机体的形态结构、功能代谢改变与疾病转归,为疾病诊断、治疗、预防提供理论基础和实践依据。 研究方法 1.人体病理学研究:尸体解剖、活体组织检查、细胞学检查 2.实验病理学研究:动物实验、组织培养和细胞培养 观察方法:大体观察、镜下观察等 第一章、疾病概论 疾病 是机体在一定病因和条件作用下,因稳态破坏而发生损伤和抗损伤反应的异常生命活动,表现为组织和细胞功能、代谢和形态结构的变化,并引起各种症状、体征和社会行为异常。病理过程 是指存在于不同疾病中所共同的、具有内在联系的功能、代谢和形态结构变化的综合过程。病因:是指引起疾病并决定该疾病特异性的因素。生物学因素是最常见的病因。 诱因是疾病发生条件之一 危险因素 当某些疾病的病因、条件还分不清楚时,可笼统的将促进该疾病的因素称为危险因素,如高脂血症是动脉粥样硬化的危险因素。 疾病发生发展的基本规律 1.疾病过程中的损伤和抗损伤反应 2.疾病过程中的因果转化 3.疾病过程中局部与整体关系 疾病的过程:潜伏期、前驱期、临床症状明显期、转归期 死亡过程:濒死期、临床死亡期、生物学死亡期 临床死亡期主要标志:心跳、呼吸停止,各种反射消失,瞳孔散大。 脑死亡 定义:指全脑功能不可逆的永久性停止。自主呼吸停止是其首要指征。 指征:1、自主呼吸停止;2、不可逆性深昏迷和对外界刺激无反应性;3、瞳孔放大或固定;4、脑干反射消失(瞳孔对光、视听、角膜、恶心反射等);5、脑电波消失;6、脑血管灌流停止。 意义:1.脑死亡一旦确定,就意味着在法律上已经具备死亡的合法依据,可协助医务人员判断死亡时间和确定终止复苏抢救的界线,以减轻社会和家庭的负担,以及家 属的精神压力。 2.脑死亡者的脑以外器官在一定时间内仍有血液供应,能提供最新鲜的器官移植材 料,以挽救其他患者。 第二章、细胞和组织的适应、损伤与修复 适应:细胞、组织、器官耐受内环境中各种因子的刺激作用而得以存活的过程,称为适应。适应性反应:萎缩、肥大、增生、化生

病理学的任务是什么

1.2.病理学人体研究的主要内容是什么?各有何意义?答:病理学对人体研究的主要内容是:尸体解剖、活体组织检查、临床细胞学检查和分子诊断。(1)尸体解剖的意义:协学科查明患者的死亡原因,验证临床诊断、治疗措施的正确与否,总结经验教训,不断提高医疗水平;为医疗事故和医疗纠纷的正确解决提供证据;及时发现并确诊某些传染病、地方病、流行病以及新发生的疾病,为防疫部门采取防治措施提供依据;为医学教学和研究提供标本,培养医学人才。(2)活体组织检查的意义:能及时、准确地对患者做出疾病的病 2.1.肾盂积水严重时,肉眼观肾脏体积明显增大,为什么不说它是肥大?答:肥大是指由于器官的功能增加,合成代谢旺盛,使细胞、组织、器官体积增大。而肾盂积水时肾脏外观上体积可能增大,但重量减少,肾实质因受压而皮质变薄,肾小球、肾小管萎缩消失,数量减少,使肾的功能活动降低,因此是萎缩而不是肥大。2.2.简述肝脂肪变性的发生机制及病理变化。答:肝脂肪变性的发生机制:(1)脂蛋白合成障碍;(2)肝细胞胞浆内脂肪酸增多;(3)甘油三酯合成过多。病理变化:肝体积增大,边缘钝,淡黄色,质软,油腻感。镜下HE 染色可见肝细胞内有许多圆形小空泡,并可融合成大空泡,将细胞核挤到细胞的一侧。 2.3.细胞水肿的机理是什么?病理变化有哪些?答:细胞水肿的机理:由于感染、中毒、缺氧,使线粒体受损,细胞内Na+、水积聚过多所致。病理变化:电镜下可见细胞线粒体和内质网肿胀,光镜下胞浆内出现红染细颗粒,胞浆疏松,染色变淡,甚至细胞呈气球样。病变器官肉眼可见体积增大,包膜紧张,颜色苍淡。2.4.简述玻璃样变性的病变特点、常见发生部位。答:玻璃样变性病变特点:细胞或间质内出现蛋白性物质。HE 染色可见均质红染半透明的玻璃样物质。常见类型有:(1)结缔组织玻璃样变性;(2)血管壁玻璃样变性;(3)细胞内玻璃样变性(肾曲小管上皮细胞、肝细胞、浆细胞、肌组织)。 2.5.简述坏死的类型和结局。答:坏死的类型:(1)液化性坏死;(2)凝固性坏死;(3) 坏疽。坏死的结局:(1)溶解吸收;(2)分离排出;(3)包裹、钙化;(4)机化。 2.6.试比较干性坏疽、湿性坏疽、气性坏疽的异同。答:三者的区别如下表:干性坏疽:四肢末端;动脉阻塞,静脉回流通畅;干燥皱缩,黑褐色,与健康组织边界清楚;腐败轻,发展慢,全身症状轻。湿性坏疽:内脏器官淤血的四肢;动脉阻塞,静脉回流受阻;明显肿胀,污黑色、恶臭,与健康组织边界不清;腐败严重,全身中毒症状重。气性坏疽:肢体肌肉的深部;开放性创伤+产气荚膜杆菌感染;捻发音,呈蓝色或青铜色,蜂窝状,分界不清;全身感染中毒严重,发展快,死亡率高。2.7.简述肉芽组织的结构特点、功能和转归。答:肉芽组织的结构特点:主要由新生毛细血管和纤维结缔组织构成,并有一定量的炎症细胞。肉芽组织功能:(1)填补创口缺损;(2)保护刨面、抗感染;(3)机化坏死组织、凝血块。肉芽组织转归:肉芽组织形成后,成纤维细胞产生大量胶原纤维,逐渐转变为纤维细胞,最后胶原纤维可发生玻璃样变性,毛细血管逐渐减少闭合,炎细胞逐渐减少消失,肉芽组织转变成瘢痕组织。2.8.简述影响再生修复的因素(全身因素和局部因素)。答:全身性因素:(1)年龄;(2)营养状况。局部性因素:(1)局部体液循环状态;(2)局部感染和异物;(3)断端对接情况;(4)局部神经损伤。 2.9.简述骨折的愈合过程。答:骨的再生能力很强,骨折后通过骨组织的再生大多数能完全愈合。其愈合过程有三个阶段:(1) 血肿及肉芽组织形成期(断端出血形成血肿、骨膜细胞及毛细血管增生形成肉芽组织,血肿被逐渐吸收并发生纤维化形成纤维性骨痂);(2)骨痂形成期(骨母细胞增生产生骨基质形成骨样组织并发生骨化);(3) 骨组织改建期(受骨折骨承受的应力的影响。,骨组织、骨小梁进行改建,使骨折部位恢复原有结构)。2.10.比较增生与化生的病理学区别。答:增生与化生两者均属于适应性反应。前者是指

病理学任务题目及答案

02任务004 试卷总分:100 测试时间:-- 一、单项选择题(共50 道试题,共100 分。) 1. 乏氧性缺氧又称为( A )。 A. 低张性低氧血症 B. 等张性低氧血症 C. 缺血性缺氧 D. 淤血性缺氧 E. 低动力性缺氧 2. 血液性缺氧时(D)。 A. 血氧容量正常、血氧含量降低 B. 血氧容量降低、血氧含量正常 C. 血氧容量、血氧含量均正常 D. 血氧容量、血氧含量均降低 E. 血氧容量增加、血氧含量降低 3. 血氧容量正常,动脉血氧分压和氧含量正常,而动-静脉血氧含量差变小见于(D)。 A. 心力衰竭 B. 呼吸衰竭 C. 室间隔缺损 D. 氰化物中毒 E. 慢性贫血 4. 对缺氧最敏感的器官是(B)。A. 心脏 B. 大脑 C. 肺 D. 肾 E. 胃肠道 5. 不属于血液性缺氧的原因是(C)。A. 高铁血红蛋白血症 B. 煤气中毒 C. 支气管痉挛 D. 严重贫血 E. 亚硝酸盐中毒 6. 诊断组织性缺氧最有价值的指标是(A)。A. 动-静脉血氧含量差降低 B. 动脉血氧含量增高 C. 动脉血氧容量下降 D. 动脉血氧饱和度下降 E. 动脉血氧分压下降 7. 属于发热的是(E)。A. 妇女月经前期 B. 应激 C. 剧烈运动后 D. 中暑 E. 伤寒 8. 属于内生致热原的是(D)。A. 细菌 B. 病毒 C. 致热性类固醇 D. 肿瘤坏死因子 E. 螺旋体 9. 不属于中枢发热介质的是(A)。A. 干扰素 B. PGE C. cAmp D. 脂皮质蛋白-1 E. 精氨酸加压素 10. 高热持续期的热代谢特点是(D)。A. 散热减少,产热增加,体温 B. 产热减少,散热增加,体温 C. 散热减少,产热增加,体温保持高水平 D. 产热与散热在较高水平上保持相对平衡,体温保持高水平 E. 产热减少,散热增加,体温 11. 发热时糖代谢变化为(E)。 A. ,乳酸↓,血糖↓,糖异生↓糖原分解 B. ,乳酸↓,血糖↑,糖异生↓糖原分解 C. ,乳酸↑,血糖↓,糖异生↓糖原分解 D. ,乳酸↑,血糖↑,糖异生↑糖原分解 E. ,乳酸↑,血糖↑,糖异生↑糖原分解↑ 12. 炎症局部的基本病变是(B)。A. 变性,坏死,增生 B. 变质,渗出,增生 C. 炎症介质的释放 D. 血管变化及渗出物形成 E. 局部物质代谢紊乱 13. 关于纤维素渗出的描述,错误的是(D)。 A. 胸膜炎 B. 见于细菌性痢疾 C. 见于绒毛心 D. 见于病毒性肝炎 E. 见于白喉 14. 溶血性链球菌感染最常引起(D)。A. 浆液性炎 B. 假膜性炎 C. 出血性炎 D. 蜂窝织炎 E. 脓肿 15. 寄生虫感染时,病灶内最多见的炎细胞的是(E)。A. 中性粒细胞 B. 淋巴细胞 C. 嗜碱粒细胞 D. 浆细胞 E. 嗜酸性粒细胞 16. 炎性水肿渗出液位于(D)。 A. 关节腔 B. 胸膜腔 C. 腹膜腔 D. 组织间隙 E. 心包腔 17. 吞噬作用最为活跃的炎细胞是(D)。 A. 淋巴细胞 B. 嗜酸性粒细胞 C. 浆细胞 D. 中性粒细胞 E. 肥大细胞 18. 在化脓性炎中,坏死组织的液化、分解是由于(A)。 A. 已变性坏死的中性粒细胞 B. 发炎时形成的巨噬细胞 C. 浸润的嗜酸性粒细胞 D. 发炎部位坏死的组织细胞 E. 浸润的浆细胞 19. 持续高热易发生变性的脏器主要是(E)。A. 心、肝、胃 B. 心、脾、胃 C. 胃、肝、脾 D. 肝、脾、心 E. 心、肝、肾 20. 肉芽肿性炎时增生的细胞主要是(B)。A. 泡沫细胞 B. 巨噬细胞 C. 淋巴细胞 D. 郎罕巨细胞 E. 浆细胞 21. 男,40岁,左手不慎被沸水烫伤,局部红、肿、热、痛,随之皮肤上起水疱,其最准确的病变是(B)。 A. 鳞状上皮损伤 B. 浆液性炎 C. 纤维素性炎 D. 出血性炎 E. 炎性充血 22. 女,25岁,尸检所见:心包的脏、壁两层不光滑,可见灰白色呈绒毛状的渗出物附着,其最可能的病变是()。 A. 心包出血性炎 B. 心包表面化脓性炎 C. 心包浆液性炎 D. 心包卡他性炎 E. 心包纤维素性炎 23. 男,36岁,尸检见在脑沟及脑表面,蛛网膜下腔有一层灰黄色渗出物附着,此病变是(E)。 A. 脓肿 B. 纤维素性炎 C. 蜂窝织炎 D. 流行性乙型脑炎 E. 表面化脓 24. 男、40岁,肛门区皮下软组织中有一脓肿,形成一个向体表排脓的管道,这个管道最可能称为(D)。 A. 空洞 B. 瘘管 C. 溃疡 D. 窦道 E. 化脓性炎症 25. 炎症介质的主要作用是使(D)。 A. 局部氢离子浓度增高 B. 组织分解代谢增强 C. 组织间液渗透压增高 D. 血管壁通透性增加 E. 细胞酶系统障碍 26. 细菌入血,并生长繁殖,产生毒素及代谢产物,患者出现明显全身中毒症状,最可能的诊断是()。 A. 菌血症 B. 毒血症 C. 败血症 D. 脓毒血症 E. 急性感染

电大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课程形考任务

02任务题库一 试卷总分:100 测试时间:0 一、单项选择题(共50 道试题,共100 分。) 1. 缺氧是由于()。 A. 向组织供氧不足或组织利用氧障碍 B. 吸入气中氧含量减少 C. 血液中氧分压降低 D. 血液中氧含量降低 E. 血液中氧容量降低 2. 乏氧性缺氧又称为()。 A. 低张性低氧血症 B. 等张性低氧血症 C. 缺血性缺氧 D. 淤血性缺氧 E. 低动力性缺氧 3. 可引起高铁血红蛋白血症的物质是()。 A. 硫酸盐 B. 尿素 C. 亚硝酸盐 D. 肌酐 E. 乳酸 4. 血液性缺氧时()。 A. 血氧容量正常、血氧含量降低

B. 血氧容量降低、血氧含量正常 C. 血氧容量、血氧含量均正常 D. 血氧容量、血氧含量均降低 E. 血氧容量增加、血氧含量降低 5. 血氧容量正常,动脉血氧分压和氧含量正常,而动-静脉血氧含量差变小见于()。 A. 心力衰竭 B. 呼吸衰竭 C. 室间隔缺损 D. 氰化物中毒 E. 慢性贫血 6. 对缺氧最敏感的器官是()。 A. 心脏 B. 大脑 C. 肺 D. 肾 E. 胃肠道 7. 发热是体温调定点()。 A. 上移,引起的主动性体温升高 B. 下移,引起的主动性体温升高 C. 上移,引起的被动性体温升高 D. 下移,引起的被动性体温升高 E. 不变,引起的主动性体温升高 8. 属于发热的是()。 A. 妇女月经前期 B. 应激

C. 剧烈运动后 D. 中暑 E. 伤寒 9. 外致热原的作用部位是()。 A. 产EP细胞 B. 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 C. 骨骼肌 D. 皮肤血管 E. 汗腺 10. 属于内生致热原的是()。 A. 细菌 B. 病毒 C. 致热性类固醇 D. 肿瘤坏死因子 E. 螺旋体 11. 不属于发热激活物的是()。 A. 细菌 B. 类固醇 C. cAMP D. 疟原虫 E. 抗原-抗体复合物 12. 不属于中枢发热介质的是()。 A. 干扰素 B. PGE C. cAmp

病理学简介

病理学简介 病理学(pathology)是一门研究疾病发生发展规律的医学基础学科,揭示疾病的病因、发病机制、病理改变和转归。 一、病理学的内容和任务病理学教学内容分为总论和各论两部分。总论主要是研究和阐明存在于各种疾病的共同的病因、发病机制、病理变化及转归等发生、发展规律,属普通病理学(general pathology),包括组织的损伤和修复、局部血液循环障碍、炎症和肿瘤等章节。各论是研究和阐明各系统(器官)的每种疾病病因、发病机制及病变发生、发展的特殊规律,属系统病理学(systemic pathology),包括心血管系统疾病、呼吸系统疾病、消化系统疾病、淋巴造血系统疾病、泌尿系统疾病、生殖系统和乳腺疾病及传染病等。 二、病理学在医学中的地位病理学需以基础医学中的解剖学、组织胚胎学、生理学、生物化学、细胞生物学、分子生物学、微生物学、寄生虫学和免疫学等为学习的基础,同时又为临床医学提供学习疾病的必要理论。因此,病理学在基础医学和临床医学之间起着十分重要的桥梁作用。 三、病理学的研究方法 (一)人体病理学研究方法 1、尸体剖验(autopsy):简称尸检,即对死亡者的遗体进行病理剖验,是病理学的基本研究方法之一。 2、活体组织检查(biopsy):简称活检,即用局部切取、钳取、细针吸取、搔刮和摘取等手术方法,从患者活体获取病变组织进行病理检查。活检是目前研究和诊断疾病广为采用的方法,特别是对肿瘤良、恶性的诊断上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3、细胞学检查(cytology):是通过采集病变处脱落的细胞,涂片染色后进行观察。 (二)实验病理学研究方法 1、动物实验:运用动物实验的方法,可以在适宜动物身上复制出某些人类疾病的模型,并通过疾病复制过程可以研究疾病的病因学、发病学、病理改变及疾病的转归。 2、组织培养和细胞培养:将某种组织或单细胞用适宜的培养基在体外培养,可以研究在各种病因作用下细胞、组织病变的发生和发展。 四、病理学观察方法和新技术的应用 1、大体观察:运用肉眼或辅以放大镜、量尺、和磅秤等工具对大体标本及其病变性状(外形、大小、重量、色泽、质地、表面及切面形态、病变特征等)进行细致的观察和检测。 2、组织和细胞学观察:将病变组织制成切片,经不同的方法染色后用显微镜观察,通过分析和综合病变特点,可作出疾病的病理诊断。 3、组织化学和细胞化学观察:通过应用某些能与组织细胞化学成分特异性结合的染色试剂,显示病变组织细胞的化学成分的改变,从而加深对形态结构改变的认识和代谢改变的了解,特别是对一些代谢性疾病的诊断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4、免疫组织化学观察(immunohistochemistry):除了可用于病因学诊断和免疫性疾病的诊断外,更多的是用于肿瘤病理诊断。 5、超微结构观察:利用电镜观察亚细胞结构或大分子水平的变化来了解组织和细胞最细微的病变,并可与机能和代谢的变化联系起来,加深对疾病基本病变、病因和发病机制的了解。 6、流式细胞术(flow cytometry, FCM):不仅可作为诊断恶性肿瘤的参考指标,还可反映肿瘤的恶性程度和生物学行为;亦可用于对不同功能的淋巴细胞进行精确的亚群分析,对临床免疫学检测起到重要作用。 7、图像分析技术(image analysis):主要应用于核形态参数的测定,用以区别肿瘤的良恶性、区别癌前病变和癌、肿瘤的组织病理分级和判断预后等。

病理学归纳

II正文 绪论 病理学的内容和任务,病理学在医学中的地位,病理学的研究方法和病理学的发展。 第一章细胞、组织的适应和损伤 一、教学目的: 认识细胞和组织的适应性和损伤性变化是疾病发生的基础性病理变化;掌握适应、变性和坏死的各种形态学特点。 二、教学要求: ⒈掌握萎缩、肥大、增生、化生的概念,熟悉萎缩、肥大、化生的形态特征。 ⒉掌握常见变性的概念、好发部位、形态特征。 ⒊掌握坏死的基本病变、类型及其形态特征。掌握细胞调亡的概念及形态特点;熟悉调亡与坏死的区别。 ⒋熟悉各种变性、坏死的相互关系及其后果。 ⒌了解细胞损伤的原因及机理。 ⒍了解病理性钙化的概念及类型(营养不良性钙化及转移性钙化)。 三、教学内容: 细胞和组织的适应性反应,肥大的概念,增生的概念,萎缩的概念及类型,化生的概念。细胞和组织的损伤,细胞水肿、脂肪变,玻璃样变性的概念、形态变化及发生机理,病理性钙化的概念及类型(营养不良性钙化及转移性钙化),坏死的概念、类型、各型的病变特点及结局,机化的概念。细胞调亡的概念及形态特点。细胞损伤的原因及机理。 第二章损伤的修复 一、教学目的: 认识和掌握再生修复的概念,各种组织的再生能力及再生的方式,肉芽组织的概念和形态特征。 二、教学要求: ⒈掌握再生修复的概念,各种组织的再生潜能及再生的方式。 ⒉掌握纤维性修复的概念,肉芽组织、疤痕组织的形态特点及其功能。 ⒊熟悉各种组织(血管、纤维组织、上皮组织、神经组织、肌肉组织)的再生 过程。 ⒋了解影响再生的因素。 三、教学内容: 修复与再生的概念,组织的再生潜能。各种组织的再生能力。各种组织(血管、纤维组织、上皮组织、神经组织、肌肉组织)的再生过程。纤维性修复、肉芽组织、疤痕组织的概念和形态特征及其功能。创伤愈合的基本过程和类型。影响再生的因素。

病理科职能和任务规范

病理科职能和任务规范 一、病理科的职能 医院工作的重点是以病人为中心,以质量为核心,其工作的本质是对病人的诊断和治疗,而前者则为后者的前提和保证。病理科作为医院的诊断部门,有别于影像、生化、微生物、免疫检验和核医学等许多辅助诊断学科的检查,病理检查的实质是临床医师送请病理科医师进行组织细胞水平的病理学会诊诊断,这是目前公认的疾病诊断手段中最可信赖的定性诊断,其诊断的权威性决定了它在所有诊断手段中的核心作用。一个病理科诊断水平的高低,无疑直接影响该医院医疗、科研和教学的质量。由此应成为医院举足轻重的必设的业务科室。 二、病理科的任务 随着新技术的不断开拓,病理科的工作范围也不断扩大,其主要任务有下述五方面: 1.活组织检查:为病理科主要常规工作(包括病灶局部穿刺、咬取、切取活检和手术切除活检),通过活检为临床提供定性诊断。开展术中冰冻及快速石蜡切片诊断,主要为解决术前因各种因素未明确病变性质这一问题而进行必要的术中活检,以决定手术治疗方案和范围,此项工作难度大,时间紧,责任重,应强调有一定经验的医师承担。

2.组织学检查:包括脱落、刷取、组织印片和肿块穿刺等方法的细胞学检查,以决定病变良恶性质,推测组织学类型,是目前应用广泛、方法简易、快速的一种诊断手段,尤适用于各级基层医院。该工作应有专人负责,有条件的单位应建立细胞学室。 3.创造条件,积极开展各种辅助病理检查:包括组织化学、免疫组化、分子技术、电镜、形态计量、图像分析等新技术的引进及应用,以辅助病 理诊断。医院应根据等级要求逐项开展,不断深化。 4.尸检:尸检工作对提高医疗质量,促进医学科学的发展,培养病理医生科学的综合分析能力,促进各种病理教学工作的深入,具有重要作用,应作为病理科的一项常规工作。 5.承担院内外各项教学任务,开展病理学资料总结及科研工作,并定期参加、主持 临床病理讨论会及学术研讨会,举办专题学术讲座,以加强临床与病理的紧密联系。

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01任务答案001-005

D. 萎缩 E. 肥大 8. 最易发生脂肪变性的器官是( B )。 A. 肠、肝、脾 B. 肝、肾、心 C. 心、脑、肺 D. 脾、心、肝 E. 肠、脾、脑 9. 血管壁玻璃样变性时,形成病变物质的主要成分是( C )。 A. 胶原纤维 B. 弹力纤维 C. 血浆蛋白 D. 增生的内皮细胞 E. 浸润的炎性细胞 10. 细胞核缩小、消失见于( D )。 A. 水肿细胞 B. 变性细胞 C. 萎缩细胞 D. 坏死细胞 E. 以上均不可 11. 不符合转移性钙化特点的是( B )。 A. 多见于甲状旁腺机能亢进情况下 B. 血钙仍可保持正常水平 C. 钙盐在肾脏沉积 D. 接受大量维生素D时也有可能引起 E. 可见于骨肿瘤 12. 血管壁的玻璃样变性主要见于( D )。 A. 大型动脉 B. 大型静脉 C. 毛细血管 D. 细动脉 E. 小静脉 13. 下列哪项为干性坏疽?( D ) A. 发生于肺或子宫等内脏 B. 有明显的腐败菌感染 C. 全身中毒症状严重 D. 病变部分较干燥,腐败菌感染较轻 E. 病灶内坏死组织分解,产生大量气体 14. 有关湿性坏疽的正确描述是( C )。 A. 四肢末端最为常见 B. 腐败菌的感染一般较轻 C. 常发生于肺、子宫、阑尾等内脏 D. 坏死组织内产生大量气体

E. 坏死组织与健康组织分界明显 15. 从一种类型的成熟组织细胞转变成另一种成熟的组织细胞的过程称为( B )。 A. 增生 B. 化生 C. 间变 D. 不典型增生 E. 肿瘤性增生 16. 男,56岁,肝肿大,肝区胀痛,有长期饮酒史,患者肝脏最可能出现( A )。 A. 肝细胞脂肪变性 B. 肝细胞嗜酸变性 C. 肝窦内皮细胞增生 D. 肝小动脉透明变性 E. 肝细胞水样变性 17. 患者,男性,73岁,20年前发现患糖尿病,10年前又发现患动脉粥样硬化和冠心病,3年来病情逐渐加重, 常有胸前区不适等心肌缺血症状,1月前开始有右下肢拇趾末端麻木,以后发展为局部脱水皱缩和色泽变黑褐,其病变应为( C )。 A. 局部感染 B. 湿性坏疽 C. 干性坏疽 D. 气性坏疽 E. 以上均不是 18. 对脾梗死形态特征的描述,错误的是( A )。 A. 梗死区呈不规则形 B. 病灶呈灰白色 C. 凝固性坏死 D. 原有的组织结构轮廓尚存 E. 周围有明显的出血带 19. "槟榔肝"是指( B )。 A. 肝脂肪变 B. 肝慢性淤血 C. 肝混浊肿胀 D. 肝硬化 E. 肝慢性炎症 20. 弥散性血管内凝血是指( D )。 A. 脑、心、肝等重要器管有较多血栓形成 B. 全身小动脉内广泛性的血栓形成 C. 全身小静脉内广泛性的血栓形成 D. 毛细血管内广泛性的微血栓形成 E. 全身小动,静脉内广泛性的小血栓形成 21. 血栓形成过程正确的顺序是( E )。 A. 混色合血栓,红色血栓,白色血栓 B. 红色血栓,白色血栓,混合血栓 C. 红色血栓,混合血栓,白色血栓

病理学归纳

绪论 病理学的内容和任务,病理学在医学中的地位,病理学的研究方法和病理学的发展。 第一章细胞、组织的适应和损伤 一、教学目的: 认识细胞和组织的适应性和损伤性变化是疾病发生的基础性病理变化;掌握适应、变性和坏死的各种形态学特点。 二、教学要求: ⒈掌握萎缩、肥大、增生、化生的概念,熟悉萎缩、肥大、化生的形态特征。 ⒉掌握常见变性的概念、好发部位、形态特征。 ⒊掌握坏死的基本病变、类型及其形态特征。掌握细胞调亡的概念及形态特点;熟悉调亡与坏死的区别。 ⒋熟悉各种变性、坏死的相互关系及其后果。 ⒌了解细胞损伤的原因及机理。 ⒍了解病理性钙化的概念及类型(营养不良性钙化及转移性钙化)。 三、教学内容: 细胞和组织的适应性反应,肥大的概念,增生的概念,萎缩的概念及类型,化生的概念。细胞和组织的损伤,细胞水肿、脂肪变,玻璃样变性的概念、形态变化及发生机理,病理性钙化的概念及类型(营养不良性钙化及转移性钙化),坏死的概念、类型、各型的病变特点及结局,机化的概念。细胞调亡的概念及形态特点。细胞损伤的原因及机理。 第二章损伤的修复 一、教学目的: 认识和掌握再生修复的概念,各种组织的再生能力及再生的方式,肉芽组织的概念和形态特征。 二、教学要求: ⒈掌握再生修复的概念,各种组织的再生潜能及再生的方式。 ⒉掌握纤维性修复的概念,肉芽组织、疤痕组织的形态特点及其功能。 ⒊熟悉各种组织(血管、纤维组织、上皮组织、神经组织、肌肉组织)的再生 过程。 ⒋了解影响再生的因素。 三、教学内容: 修复与再生的概念,组织的再生潜能。各种组织的再生能力。各种组织(血管、纤维组织、上皮组织、神经组织、肌肉组织)的再生过程。纤维性修复、肉芽组织、疤痕组织的概念和形态特征及其功能。创伤愈合的基本过程和类型。影响再生的因素。 第三章局部血液循环障碍

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02任务答案001-005

病理学与病理生物学(原病理学)02任务001 一、单项选择题(共 50 道试题,共 100 分。) 1. 缺氧是由于( A )。 A. 向组织供氧不足或组织利用氧障碍 B. 吸入气中氧含量减少 C. 血液中氧分压降低 D. 血液中氧含量降低 E. 血液中氧容量降低 2. 乏氧性缺氧又称为( A )。 A. 低张性低氧血症 B. 等张性低氧血症 C. 缺血性缺氧 D. 淤血性缺氧 E. 低动力性缺氧 3. 可引起高铁血红蛋白血症的物质是( C )。 A. 硫酸盐 B. 尿素 C. 亚硝酸盐 D. 肌酐 E. 乳酸 4. 血液性缺氧时( D )。 A. 血氧容量正常、血氧含量降低 B. 血氧容量降低、血氧含量正常 C. 血氧容量、血氧含量均正常 D. 血氧容量、血氧含量均降低 E. 血氧容量增加、血氧含量降低 5. 血氧容量正常,动脉血氧分压和氧含量正常,而动-静脉血氧含量差变小见于( D )。 A. 心力衰竭 B. 呼吸衰竭 C. 室间隔缺损 D. 氰化物中毒 E. 慢性贫血 6. 对缺氧最敏感的器官是( B )。 A. 心脏 B. 大脑 C. 肺 D. 肾 E. 胃肠道 7. 发热是体温调定点( A )。 A. 上移,引起的主动性体温升高 B. 下移,引起的主动性体温升高 C. 上移,引起的被动性体温升高 D. 下移,引起的被动性体温升高 E. 不变,引起的主动性体温升高 8. 属于发热的是( E )。 A. 妇女月经前期 B. 应激 C. 剧烈运动后

D. 中暑 E. 伤寒 9. 外致热原的作用部位是( A )。 A. 产EP细胞 B. 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 C. 骨骼肌 D. 皮肤血管 E. 汗腺 10. 属于内生致热原的是( D )。 A. 细菌 B. 病毒 C. 致热性类固醇 D. 肿瘤坏死因子 E. 螺旋体 11. 不属于发热激活物的是( C )。 A. 细菌 B. 类固醇 C. cAMP D. 疟原虫 E. 抗原-抗体复合物 12. 不属于中枢发热介质的是( A )。 A. 干扰素 B. PGE C. cAmp D. 脂皮质蛋白-1 E. 精氨酸加压素AA 13. 炎症引起较大范围组织缺损,修复的主要方式是( A )。 A. 肉芽组织增生填补 B. 周围组织增生、肥大 C. 巨噬细胞增生 D. 缺损周围收缩 E. 缺损的原组织细胞分裂增生 14. 炎症局部的基本病变是( B )。 A. 变性,坏死,增生 B. 变质,渗出,增生 C. 炎症介质的释放 D. 血管变化及渗出物形成 E. 局部物质代谢紊乱 15. 最有防御意义的炎症改变是( A )。 A. 白细胞渗出 B. 分解代谢亢进 C. 局部酸中毒 D. 分子浓度增高 E. 炎症介质形成 16. 关于纤维素渗出的描述,错误的是( D )。 A. 胸膜炎 B. 见于细菌性痢疾 C. 见于绒毛心 D. 见于病毒性肝炎

病理学任务及答案(答案准确率百分之88)

1. 左心衰竭病人新近出现右心衰竭,会表现出( B ) A. 肺淤血,水肿加重 B. 肺淤血、水肿减轻 C. 肺淤血、体循环淤血均加重 D. 肺淤血、体循环淤血均减轻 E. 肺淤血加重、体循环淤血减轻 满分:2 分 2. 风湿性病变中,以下哪一项对机体危害最大? ( C ) A. 反复发作的风湿性关节炎 B. 反复发作的环形红斑 C. 反复发作的风湿性心内膜炎 D. 风湿性皮下结节 E. 风湿性动脉炎 满分:2 分 3. 造成血浆胶体渗透压降低的主要原因是( A ) A. 血浆白蛋白减少 B. 血浆球蛋白减少 C. 血液浓缩 D. 血红蛋白减少 E. 血Na+含量降低 满分:2 分 4. 引起梗死最常见的原因是(B ) A. 血管受压闭塞 B. 血栓形成 C. 动脉痉挛 D. 淤血 E. 动脉内膜炎 满分:2 分 5. 关于流行性乙型脑炎的叙述,错误的是( E ) A. 由乙型脑炎病毒引起 B. 大脑灰质神经细胞变性、坏死 C. 传染源是患者及病毒携带者 D. 是急性传染病 E. 经呼吸道传播 满分:2 分 6. 发热时( C ) A. 交感神经兴奋,消化液分泌增多,胃肠蠕动增强 B. 交感神经抑制,消化液分泌减少,胃肠蠕动减弱 C. 交感神经兴奋,消化液分泌减少,胃肠蠕动减弱 D. 迷走神经兴奋,消化液分泌增多,胃肠蠕动增强 E. 迷走神经兴奋,消化液分泌减少,胃肠蠕动增强 满分:2 分 7. 细菌性痢疾的肠道病变特点为(B ) A. 浆液性炎

C. 肉芽肿性炎 D. 出血性坏死性炎 E. 蜂窝织炎 满分:2 分 8. 全身营养不良时首先发生萎缩的组织是( B ) A. 骨骼肌 B. 脂肪组织 C. 心肌 D. 肝实质 E. 脑组织 满分:2 分 9. 细胞内的钾转移到细胞外引起高钾血症见于( D ) A. 碱中毒 B. 静脉输入大量葡萄糖 C. 静脉输入大量胰岛素 D. 血管内溶血 E. 静脉输入大量氨基酸 满分:2 分 10. 下列何种情况最易引起高钾血症( C ) A. 急性肾衰多尿期 B. 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 C. 大量应用速尿 D. 急性肾衰少尿期 E. 大量应用胰岛素 满分:2 分 11. 血浆H2CO3浓度原发性升高可见于(C ) A. 代谢性酸中毒 B. 代谢性碱中毒 C. 呼吸性酸中毒 D. 呼吸性碱中毒 E. 呼吸性碱中毒合并代谢性碱中毒 满分:2 分 12. 有关骨肉瘤的主要诊断依据,哪项是错误的?( A ) A. 好发于老年人 B. 发生于长骨干骺端 C. 肿瘤细胞异型性明显 D. 出现肿瘤性成骨 E. 易发生血道转移 满分:2 分 13. 我国门脉性肝硬化的常见原因是( D ) A. 慢性酒精中毒 B. 营养缺乏 C. 毒物中毒

(完整word版)《病理学》教学大纲

《病理学》教学大纲 前言 病理学是研究疾病发生发展规律的科学。它的任务是研究疾病病因和发病机理,研究患病机体的形态、机能代谢的动态变化,从而揭示疾病的发生、发展和转归的规律,为防治疾病提供理论基础。 病理学分病理解剖和病理生理学两部分。病理解剖学着重从形态变化角度阐明疾病发生、发展的规律,病理生理学则着重从机能和代谢的角度阐明疾病发生、发展的规律。任何疾病都有一定形态结构和机能、代谢的改变,因此二者之间互相关系,互相影响,不能截然分开。 学习病理学必须以辩证唯物主义为指导思想,正确认识形态、机能和代谢变化的辩证关系,正确认识全身与局部变化的关系。并注意理论联系实际,理论联系实验。病理解剖学的实验内容,包括观察大体标本,组织切片等。病理生理学则安排一些必要的动物实验。在进行实验过程中,要认真观察,亲自操作,结合理论,独立思考,认真分析总结。以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学习病理学要特别注意理论联系临床,加强临床症状与病变关系的理解,以提高学习效果。 病理学教学时数为45学时,其中总论25学时,各论19学时。 教学内容与要求

绪论 [目的要求] 1、掌握病理学的性质和任务。 2、了解病理学的研究方法、发展史和在医学中的地位。 [教学内容] 病理学的任务和性质。病理学的研究方法。病理学的发展和在医学中的地位。 第一章疾病概论 [目的要求] 1、掌握疾病、死亡的概念。 2、熟悉疾病发生的原因、发生发展的一般规律和机制。 3、了解疾病的经过与转归。 [教学内容] 疾病的概念,病因学概论及发病学概论。 第二章细胞、组织的损伤与修复 [目的要求] 1、掌握肉芽组织、瘢痕组织的概念、形态特征和在修复中的作用。 2、掌握创伤愈合的类型及特点 3、熟悉骨折愈合过程。 4、了解组织再生能力和再生过程以及影响再生修复的因素。 [教学内容] 1、再生与修复的概念,再生的类型,各种组织的再生能力及再生过程。 2、肉芽组织、瘢痕组织的概念和形态特征。 3、创伤愈合的类型和基本过程及骨折的愈合过程。 4、影响再生修复的因素。 第三章局部血液循环障碍 [目的要求] 1、掌握淤血的概念和肝淤血的基本病变、血栓形成、栓塞和梗死的概念及血栓形成的条件及后果。血栓栓塞的影响及梗死的病理变化。 2、了解出血的概念、原因及机理。 [教学内容] 1、充血、淤血的概念、原因、病理变化和后果。 2、出血的概念、原因、类型和病理变化。 3、血栓形成和血栓的概念、血栓形成的条件和过程、血栓的类型、血栓的结局和对机体的影响。 4、栓塞的概念、栓子的种类和运行途径,血栓栓塞及其后果。 5、梗死的概念、原因、病理变化和结局。 第四章炎症

《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03任务0002

《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03任务0002 一、单项选择题(共50 道试题,共100 分。) 1.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最常受累的动脉是()。A.左冠状动脉前降支 2.二尖瓣狭窄时早期代偿性变化表现为()。A.左心房代偿性肥大 3.主动脉粥样硬化的描述错误的是()。E.胸主动脉病变最重 4.动脉粥样硬化最常见的继发改变是()。A.斑块内出血 5.主动脉粥样硬化最常见的好发部位是()。A.腹主动脉 6.脑动脉粥样硬化最常累及的部位是()。C.大脑中动脉及Willis环 7.主动脉瓣狭窄主要是由()。A.风湿性主动脉瓣炎引起的 8.心肌梗死形态一般在梗死后多长时间才能肉眼可辩别()。B.6小时后 9.女,28 岁,四肢大关节游走性疼痛三年,近半年心悸,气短,近一个月双下肢浮肿,查体:颈静脉怒张,双下肢凹陷水肿,肝大右肋下3cm,听诊:二尖瓣听诊区可闻雷鸣样及吹风样杂音,本患者最正确的诊断应是()。 E.风湿性心瓣膜病、合并右心衰竭 10.女,30岁,心悸、气短2年,1个半月前拔牙后出现发热、乏力。有风湿病史。查体:皮肤有出血点、脾大,心前区可闻及雷鸣样及吹风样杂音,患者最大可能患病是()。 C.亚急性细菌性心内膜炎 11.心肌梗死最常好发的部位是()。A.左室前壁,心尖,室间隔前2/3 12.关于心力衰竭时心率加快的叙述,不正确是()。C.心率越快其代偿效果越好 13.肥大心肌细胞Ca2+转运失常的表现不包括()。A.肌浆网摄取Ca2+增加,释放减少 14.肺水肿的表现不包括()。D.呼吸微弱 15.心功能降低时最早出现的变化是()。B.心力贮备降低 16.右心衰竭的表现不包括()E.心性哮喘 17.心力衰竭时最常出现的酸碱平衡紊乱是()。A.代谢性酸中毒 18.关于大叶性肺炎的描述,错误的是()。E.以中性粒细胞渗出为主的炎症 19.下列肺肿瘤属于神经内分泌肿瘤的是()。D.小细胞癌 20.关于小叶性肺炎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B.病变多为浆液纤维素性炎 21.不属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是()。D.大叶性肺炎 22.肺气肿的病变发生在()。E.呼吸性细支气管以远端肺组织 23.下列不符合肺鳞状细胞癌特点的是()。D.肿瘤细胞常产生异位激素 24.大叶性肺炎的病变实质为()。A.肺泡的纤维素性炎 25.男性,65岁,因骨折卧床数月。近来常咳嗽,并咳黄色脓痰。查体:听诊双肺下叶可闻及湿性啰音;X线光显示双肺下叶不规则散在小片状模糊阴影。最有可能的诊断为()。B.小叶性肺炎 26.女,64岁,尸检见心脏重410g,左心室壁厚1.0cm,右心室厚0.8cm,右心房及右心室明显扩张,壁增厚,肺动脉圆锥膨隆。患者生前最可能患的疾病为()。 B.肺心病27.对有通气障碍致使血中二氧化碳潴留的患者,给氧治疗可()。E.持续给低浓度低流量给氧 28.神经肌肉麻痹所致呼衰的血气变化特点是()。C.PaO2降低和PaCO2增高成比例 29.单纯弥散功能障碍时血气变化的特征是()。A.PaO2降低 30.肺通气障碍所致呼吸衰竭时最常发生的酸碱平衡紊乱是()。A.呼吸性酸中毒 31.I型呼吸衰竭患者肺过度通气,可导致()。D.呼吸性碱中毒 32.肺动脉栓塞患者发生呼吸衰竭是由于()。B.死腔样通气 33.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的基本发病环节是()。D.弥漫性肺泡-毛细血管

病理学01任务017答案

01任务_0017 试卷总分:100 测试时间:0 单项选择题 一、单项选择题(共50 道试题,共100 分。) 1. 快速失血量一般超过机体总血量的多少即可引起失血性休克() A. 10% B. 20% C. 25% D. 30% E. 40% 2. 较易发生DIC的休克类型是() A. 心源性休克 B. 失血性休克 C. 过敏性休克 D. 感染性休克 E. 神经源性休克 3. 只有一个开口的病理性盲管是() A. 糜烂 B. 溃疡 C. 窦道 D. 瘘管 E. 空洞 脂肪变性?() 4. 下列哪种变化不属于 ...

A. 肾近曲管上皮细胞内出现多数脂滴 B. 肝细胞内出现多数脂滴 C. 心肌细胞内出现多数脂滴 D. 脂肪细胞内出现多数脂滴 E. 巨噬细胞内出现脂滴 5. 某病人血pH 7.25,PaCO2 9.3kPa(70mmHg),HCO3- 33mmol/L,其酸碱平衡紊乱的类 型是() A. 代谢性酸中毒 B. 呼吸性酸中毒 C. 代谢性碱中毒 D. 呼吸性碱中毒 E. 呼吸性碱中毒合并代谢性碱中毒 6. 炎症是() A. 白细胞对细菌的作用 B. 由损伤引起的增生性反应 C. 具有血管系统的活体组织对损伤的一种防御为主的局部组织反应 D. 机体对局部损伤的反应 E. 损伤对机体的有害影响 7. 细胞坏死的主要形态学指标是() A. 细胞核增大 B. 核缩、核碎、核溶 C. 细胞浆红染 D. 细胞内出现异常物质

E. 核浆比例增大 8. 对挥发酸进行缓冲的最主要系统是() A. 碳酸氢盐缓冲系统 B. 无机磷酸盐缓冲系统 C. 有机磷酸盐缓冲系统 D. 血红蛋白缓冲系统 E. 蛋白质缓冲系统 9. 脂肪栓塞易发生于() A. 静脉注射时 B. 分娩时 C. 外伤骨折时 D. 输血时 E. 潜水作业时 10. 肺动脉栓塞患者,死亡的常见原因是() A. 急性右心衰竭 B. 急性左心衰竭 C. 肾功能衰竭 D. 中毒性休克 E. 大片肺出血 11. 发热是体温调定点() A. 上移,引起的主动性体温升高 B. 下移,引起的主动性体温升高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