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史记

史记

①并以细节描写来刻划人物。

③寓褒贬于叙事,有强烈的抒情性。

④语言生动、准确、灵活。

《史记》是一部史学名著,又是一部文学名著。《史记》的核心部分--本纪、世家、列传,基本上由人物传记构成,它既有很强的故事性、戏剧性,又通过这些故事来塑造人物形象。所以,所谓叙事艺术和人物形象塑造的艺术,本来是无法一分为二的。只是为了表述的方便,我们先从总体上分析《史记》叙事的方式和艺术特点,然后再分析它如何塑造人物。《史记》,把中国文学塑造人物形象的艺术,提高到一个划时代的新高度。

从总体上说,《史记》在人物形象塑造方面,具有数量众多、类型丰富、个性较鲜明三大特点。它以大量的个人传记组合成一部宏伟的历史,其中写得比较成功、能够给人留下深刻印象的,如项羽、

塑造了丰富多彩的、性格鲜明的一系列人物形象。

《史记》中写得最为壮丽动人的,是英雄人物的悲剧命运。《项羽本纪》写项羽最后失败自杀,竟用了一二千字,作为历史记载,可以说毫无必要;作为文学作品,却有一种淋漓酣畅的效果。项羽在可以逃脱的机会中,因无颜见江东父老,拔剑向颈;在这种悲剧场面中,司马迁表现了崇高的人对命运的强烈的抗争。他告诉人们:即使命运是不可战胜的,人的意志也同样是不可屈服的。

对于《史记》所描写的人物,人们可以强烈地感受到他们面目活现,神情毕露,这种艺术效果是如何形成的呢?

首先,《史记》注意并善于描写人物的外貌和神情,使得人物形象具有可视性。项羽微时见秦始皇巡游的威仪,项羽说:"彼可取而代也!"则更多仇恨与野心,前已提及,戏剧性的场景,也是展示人物性格的绝好手段。因为在尖锐的矛盾冲突的焦点上,各种人物都依据自己的利益立场、处世习惯、智慧和能力、与他人的关系,紧张地活动着,既各显本色,又彼此对照,个性能够表现得格外鲜明。如在"鸿门宴"一节,我们可以那样清楚地看到刘邦的圆滑柔韧,张良的机智沉着,项羽的坦直粗率,樊哙的忠诚勇猛,项伯的老实迂腐,范增的果断急躁。由于司马迁对各种人物都有深刻的观察,这些人物形象才能如此活跃而富有生气地浮现在我们面前。总的说来,司马迁描绘人物形象,主要是在具体的行动中,在尖锐的矛盾冲突中,在人物的命运变化中,在不同人物之间的对比中完成的;

②谋篇布局,独具匠心、善于选择、剪裁和集中史料,善用“互见法”,善写大

事和紧张场面,

在《史记》以前,中国的叙事文学已经历了漫长的发展过程。先秦历史著作中已有颇为庞大的战争场面的描写和较为复杂的历史事件的叙述,其中也包含不少生动有趣的故事,这为《史记》提供了一定的基础。、司马迁则除了记述历史事件以外,具有更强烈的要努力再现历史上曾经出现过的场景和人物活动的意识;除了政治和伦理评判以外,具有更强烈的从多方面反映人类生活的意识。所以他的叙事态度,有很明显的文学性。

《史记》的叙事方式,基本上是第三人称的客观叙述。司马迁作为叙述者,几乎完全站在事件之外,只是在最后的"论赞"部分,才作为评论者直接登场,表示自己的看法。这种方式,为自如地展开叙述和设置场景提供了广阔的回旋余地。但是,所谓客观叙述,并不是不包含作者的立场和倾向,只是不显露出来而已。通过历史事件的展开,通过不同人物在其历史活动中的对比,实际也体现了叙述者

的感情倾向。这就是前人所说的"寓褒贬于叙事之中"。这种含而不露的褒贬,是经由文学的感染来传达的。

《史记》的故事,又有不少是富于戏剧性的。像著名的"鸿门宴"故事,简直是一场高潮迭起、扣人心弦的独幕剧。人物的出场、退场,神情、动作、对话,乃至坐位的朝向,都交代得一清二楚。这段故事不需要花多少力气,就可以改写成真正的戏剧作品在舞台上演出。这一类戏剧性的故事,具有很多优点:一则具有逼真的文学表现效果;二则避免了冗长松缓的叙述,具有紧张性,由此产生文学所需要的激活力;三则在尖锐的矛盾冲突中,最容易展示人物的性格。

《史记》以"实录"著称,这是指司马迁具有严肃的史学态度,不虚饰、不隐讳。但他的笔下那些栩栩如生的故事,不可能完全是真实的。为了追求生动逼真的艺术效果,追求对于读者的感染力,另外,《史记》所创造的"互见法",因为《史记》是以人物为本位的,往往需要在许多人的传记中涉及同一件事,为了避免重复而又能把事件叙述清楚,司马迁就在不同的传记中从不同的角度叙述同一件事,这样就既突出了每个人在这事件中的作用,又不致给人以重复之感。这是事件互见法的意义。《史记》的语言艺术,也历来受到人们的推崇,被尊为典范,代表了骈文出现以前所谓"古文"的最高成就。

司马迁对古代语言和现实生活中的语言都有很高的修养,并且善于把两者融合成统一的整体。《史记》语言的主要特色,就在于它充满情感、富于生气。

一 1 抓人物的基本特点如《项羽本纪》,用“秦始皇帝游会稽,渡浙江,梁与籍俱观。籍曰:「彼可取而代也。」”描写项羽的少年壮志;用“破釜沉舟、彭城之役”描写其骁勇善战、有勇有谋;用“鸿门之宴”描写其妇人之仁,刚愎自用,不纳贤良;用“坑杀俘虏、火烧秦宫”描写其残暴专横,不惜民力;用“自立霸王、分封王侯”描写其有胆无略,养虎为患;用“霸王别姬,乌江自刎”描写其英雄气概,男儿豪情。2 选取主要生平事迹二 1 故事化的表现手法2 强调戏剧性的生平三奇闻轶事法《项羽本纪》中的项羽,名门之后,出生也无异像:“项籍者,下相人也。”四互见法“互见法”是《史记》选取、安排材料来表现人物性格的重要方法。《史记》特别注意人物形象的统一性,为了既不伤害这种统一性,又能忠于史实,在一个人的传记中表现这个人物的主要的经历和性格特征,以突出其基本特点,而其他一些不宜在本传写的材料安排到别人的传记中去描述。这就是苏洵所说的“本传晦之,而他传发之”的方法。

②1、兴衰过程:文中写项羽由微而盛,由盛而亡的整个过程;以义帝为关照,未弑帝前,

由裨将而次将,而上将军,而西楚霸王,军队由八千而二万,而后六七万,至鸿门则已四十万。弑帝后则日见其衰败,颇有揭示「多行不义必自毙」这一历史教训的意味。

2、人物个性:项羽是全书中最突出的人物,他兴起快速,败亡也快,文中深入写到他

的性格:由文中可看到项羽为人充满矛盾性:他坑秦卒二十余万人、屠咸阳、杀子婴、烧秦宫室、杀义帝及韩王成、烹说关中者,这些都是粗暴的行为;但鸿门宴放走邦、重用秦将甘邯、司马欣等、听外黄令言而赦当坑者、归回刘邦父母妻子,与刘邦和平共存,这些又是宽仁大度的表现,富理性和感情。欲和刘邦一决胜负以息天下纷争,及最后无颜见将东父老,又是责任感的表现。写项羽一生经历及成败关键,成功地刻划项羽叱咤风云的悲剧人物性格。

3、探讨败亡原因:综观项羽败亡的原因在于血气方刚,缺学问道德修养,无识远见,

但知以武力经营天下,而不知总体战和持久战,所以在颠覆秦政权后不能建立新秩序,反而倒行逆施,史公欲以项羽为强而不义者之鉴戒也。

《史记》是司马迁留给后世的珍贵文化遗产. 它首

先是历史著作, 受到史实的制约, 因而只能用客观的“实

录”态度反映历史, 在写史原则和史书体例允许的范围

内运用文学手法展示人物性格。司马迁凭着自己卓越的

才华和能力, 创造性地发展了史书体例, 把历史特征和

文学特征第一次完美地结合起来, 开辟了史传文学的新

天地。

史书的基本任务是客观、全面地反映历史实际与面

貌, 其中重要的史实

与人物事迹, 如帝王将相的有关纪

年、世系等, 不论对人物形象的塑造是否必要, 都如实

加以记载。司马迁对浩如烟海的史料进行了精心的筛选

和组织, 塑造了一大批历史人物群像。他所选择的人物,

不仅仅取决于人物的血缘、官职和世系, 更重要的是取

决于人物活动的社会影响和历史贡献, 因而司马迁为许

多下层人物作了传记, 如游侠

商贾、医生、倡优等。

司马迁能够着重表现描写对象的不同性格特征及其复

杂性, 以人载事, 叙述一个人的生平事迹.

一些重要的历史事件涉及的人很多, 人物难免重复

出现。如“

鸿门宴”这一事件, 就先后在《项羽本纪》、

《高祖本纪》、《留侯世家》、《樊哪滕灌列传》中出现,

然而作者却能各有侧重, 有条不紊, 娓娓道来. 这充分

显示了作者写人记事、遣词造句、布局谋篇的深厚功力.

另一方面, 从一篇篇单独的列传、本纪剖析入手, 也能胜为涅阳侯。把握住司马迁编撰史实思路的来龙去脉, 窥见一斑。例

如, 《项羽本纪》这篇作品, 就比较集中地反映了司马

迁传记文学的四个方面的突出成就.

收稿日期: 2(x脚·0 6 一

18 责任编辑: 全宏发

作者简介: 周金勇, 男, 钢仁师范高等专科学校校长, 中丈系剐教

, 主要从事中国古代文学的教学与研究.

1

.

形象化地反映历史, 是历史传记具有强烈的

文学性

《史记》开创了我国纪传体史学, 同时也开创了我

国的传记文学. 在“本纪”、“世家”、和“列传”中所

写的一系列历史人物, 不仅表现了作者对历史的高度概

括力和卓越的见识, 而且通过那些人物的活动, 生动地

展示了广阔的社会生活画面, 表现了作者对历史和现实

的批判精神, 表现了作者同情广大的被压迫、被剥削的

人民, 为那些被侮辱、被损害的人鸣不平的热情。因此,

两千多年来, 《史记》不仅是历史学家修史的典范, 而

且也成为文学家学习的典范

《史记》采取了以写人物为中心, 即用记录人物一

生事迹的办法来反映历史情况。司马迁的这种主要以写

人为对象的纪传体的创立, 更接近作为“人学

的文学,

也就是说, 它与文学的主要靠写人物来反映生活的这一

特征, 在精神上有更多的一致性。《史记》写人物, 并

不是一般地、概括地叙述, 而是通过对人物生活经历的

具体描绘, 即通过人物的言行, 通过人物活动场面的具

体描写, 再现出历史人物的生动面貌。这种对历史人物

具体、形象地描写, 显然使之增强了文学特征.

在《项羽本纪》“鸿门宴”一段文字里, 作者对事

件的过程, 具体的场景, 众多人物之间错综复杂的关系,

每个主要人物的语言、行动和性情神态

.

都展开了具体的描绘。项羽的勇猛粗率, 刘邦的精细多疑, 项伯的厚道善良, 范增、张良的远见卓识, 樊哈的豪迈犷悍无不

跃然纸_ 匕使人如耳闻目睹一般。其实, 如果只是作为

历史事实实录下来, 是可以做到更简洁概括的。如《高

祖本纪》便对“鸿门宴”一事的前因后果作了扼要叙述:

“十一月中, 项羽果率诸侯兵西, 欲入关, 关门闭。闻

沛公己定关中, 大怒, 使黔布等攻破函谷关

。十二月中,

遂至戏。沛公左司马曹无伤闻项王怒, 欲攻沛公, 使人

言项羽日: ‘沛公欲王关中, 令子婴为相, 珍宝尽有之。’

欲以求封. 亚父劝项羽击沛公, 方飨士, 旦臼合战。是

时项羽兵四十万, 号百万: 沛公兵十万, 号二十万, 力

不敌. 会项伯欲活张良, 夜往见良, 因以文谕项羽。项

羽乃止。沛公从百余骑驱之鸿门, 见谢项羽。项羽曰:

‘此沛公左司马曹无伤言之, 不然, 籍何以至此! ’沛

公以樊脍、张良故, 得解归。立诛杀曹无伤. 项羽遂西

屠烧咸阳秦宫室。”总共不过二百字左右, 作为历史纪

实己经十分清楚了。但在《项羽本纪》中司马迁却铺写

为一千五百余字有声有色的文章, 成为具有浓厚文学色

彩的历史故事.

2

.

突出人物形象, 使人物典型传神感人

司马迁为人物作传, 不只是记叙人物的一般事迹,

而是努力塑造一个活生生的人物形象. 为此, 他总是在

充分把握史料的基础上, 抓住所写人物思想性格的主要

方面, 再根据人物性格发展的需要, 剪裁史料, 穿插事

件, 结构文章, 塑造个性鲜明的人物典型。《项羽本纪,

抓住项羽“力拔山兮气盖世”的猫王气质, 着重表现其

勇锐骡悍、所向无敌的英雄气概和率直重义而寡谋轻信

的真朴性情, 突出项羽力屈天下成为猫主的性格特征,

并把这种性格特征安排在“巨鹿之战”中给予展现。项

羽率军救战巨鹿时: “皆沉船, 破釜断, 烧庐舍, 吃三

日粮, 以示士卒必死, 无一还心。”及至战斗开始时: “楚战士无不以一当十, 楚兵呼声动天, 诸侯军无不人人惴

恐。于是己破秦军, 项羽召见诸侯将, 入辕门, 无不膝

行而前, 莫敢仰视。项羽由是始为诸侯上将军, 诸侯皆

属焉. ”巨鹿之战使项羽的霸主地位得以正式确立.

由于选材、用笔精当, 司马迁笔下的人物血肉丰满,

个性鲜明。在处处潜藏着玄机的“鸿门宴”上, 剑拔弩

张, 杀气腾腾, 各种错综复杂的矛盾交织在一起, 形成

了项羽与刘邦矛盾斗争的典型环境。就在这个历史大舞

台上, 作者让矛盾双方的主要人物都展示了自己的性格

和特点。

项羽, 当他获得“沛公欲王关中”的情报后, 大怒。

下令: “旦日飨士卒, 为击破沛公军尸突出了他“拔山

盖世”的雄气和能征善战的特质. 当刘邦巧设计谋使项

伯与他会晤后, 项羽又坦诚相见: “此沛公左司马曹无

伤言之, 不然, 籍何以至此! ”竟连自己敌手的谎言也

确信无疑, 连自己的谋臣范增数次向他使眼色、举块玉,

他也“默然不应” , 错过了铲灭刘邦的有利时机, 这一

切都表现了他重义、粗率和轻信的多重性格特征.

刘邦的为人与项羽不同, 他为了达到“王关中”的

目的, 着意掩饰其贪财好色的面目, 苦心经营, 巧取豪

夺, 终于先项羽进驻关中。当他得知第二天一早项羽要

“击破沛公军” , 而自己又无力抗衡时, 又适时地抓住

机会, 与项伯—一个他素不相识的人—“约为婚

姻” , 又编造讴语利用项伯蒙骗项羽: “吾入关, 秋毫不

敢有所进, 籍吏民, 封库府, 而待将军。所以遣将守关

者, 备他盗出入与非常也, 日夜望将军至, 岂敢反乎!

将谎言编得滴水不漏, 甚至将野心化为功劳, 足见其富

于心计。当他感觉到鸿门宴上“项庄舞剑”的杀机时,

又假借“如厕” , “脱身独骑” , 偷逃回营, 果免不测。

刘邦的精细、奸滑、工于心计和善于假外物以为己用的

性格被司马迁的妙笔表现得淋漓尽致当刘邦得知项羽第二天要对他用兵的情报时, 惊慌

失措。是张良为他周密地分析了形势, 策划了正确的对

策: “请往谓项伯, 言沛公不敢背项王也。”终于使刘邦

化险为夷, 事件的发展反衬了张良的远见卓识, 说明他

是一个机智沉着, 具有应付突发事变能力的谋臣。范增

对刘邦的为人了如指掌, 确认他是项羽称霸的劲敌, 因

而一旦把握住时机他就力劝项羽“急击勿失”。鸿门宴

上的刘邦己成瓮中之鳌, 他时时提醒项羽下决心铲除后

患: “数目项王, 举所佩玉块以示之者三。”见项羽“默

然不应”时, 他感到“大王不忍” , 故召来项庄: “请以

物剑, 因击沛公于坐杀之。”但事情的发展又超出他的

预料, 项庄行事未成, 刘邦赴宴不辞而别, 看到项羽坐

失天赐良机, 范增气得用剑击碎了刘邦转送的玉斗, 骂

道: “竖子不足与谋! 夺项王天下者必沛公也, 吾属今

为之虏矣户日后局势的发展果如范增所言. 事实证明

范增深谋远虑, 老辣干练。鸿门宴不是他设计不周, 他

的连环套逼得刘邦只有招架之功, 毫无还手之力。刘邦

最终之所以“脱身独骑” , 在范增看来。完全是由于“竖

子”项羽的“不忍气

樊哈作为一名武将, 司马迁给他的笔墨极为俭省,

但危难时刻“臣请入, 与之同命”一句话, 就显示了他

视死如归的英雄紊气。闯入实席“眼目视项王” , 对项

羽的赏盘“拔剑切而咬之” . 紊饮项羽赐酒后怒斥道: “臣

死且不避, 危酒安足辞户套寥几笔, 就刻画出了一个

活脱脱的刚勇之士形象, 不愧为《史记》中人物描写的传神之笔. 心

3

.

锤炼个性化语言, 用笔繁简样略以人物刻画

碍要为主

《史记》写人物写得那样活现, 写场面写得如此动

人, 这是和它在语言上的巨大成就分不开的. 它承袭了

先秦散文的优良传统, 形成了淳朴简洁、流宕从容、变

化多端

通俗流畅为特点的语言风格, 达到了当时散文

语言的最高境界.

秦末叱咤风云的历史人物项羽、刘邦都有展示其雄

才大略的豪言壮语. 《项羽本纪》记载, 当项羽见到秦

始皇出巡的辉煌场面时, 抑制不住内心的激动, 脱口而

出: “彼可取而代也! ”同是秦始皇巡行一事, 《高祖本

纪》对刘邦却另有记载, 刘邦服役到咸阳见到秦始皇安

驾的壮观场面时叹息道: “磋呼, 大丈夫当如此也!’项

羽毫不掩饰自己的志向, 粗率中流露出霸气, 刘邦则更

多地表现出对王位的贪羡。用一句话即集中展示一个人

的性格特征, 反映了司马迁善于运用多种手法刻画人物

形象的高超技巧。

有时为了在同一传记中突出人物的主要性格特征,

作者尽t 舍弃或简化与此不相应的内容, 确需记叙的史

实则转移他传加以补叙。如项羽性格中“蒯悍残忍”的

一面, “诸所过, 无不残灭” , 《项羽本纪》中虽未完全

避讳这点, 但触及时都一笔带过, 而在《高祖本纪》中

则直揭其短. 刘邦罗列项羽的十大罪状, 亦记载在《高

祖本纪》中。《项羽本纪》重在叙写项羽的英雄猫气,

褒笔较多, 作者不愿过多的笔墨冲淡人物的主要性格特

征。相反地, 刘邦自私残忍的性格又多见于《项羽本纪》

中, 其中最典型的有两件事: 一是彭城败逃时几次将亲

生子女推下车, 以减轻车的重里; 二是广武对峙中知项

羽欲烹食其父而后言: “幸分我一杯羹. ”这样的穿插补

叙, 前后映照, 既突出人物的主要性格特征, 又显示了

人物的多面性与复杂性, 使人物形象具有立体感。对坟

下之战的描述, 作者使用了同一笔法。《高祖本纪》对

战况记叙十分简洁: “项羽率闻汉军之楚歌, 以为汉尽

得楚地, 项羽乃败而走, 是以兵大败。是骑将灌婴追杀

项王东城, 斩首八万. 遂略定楚地。”在《项羽本纪》

中则铺叙了项羽帐下夜饮别姬, 悲歌慷慨的细节和带领

二十八骑猛击汉军的经过。通过种种手法的交替使用,

使《史记》记人载事达到了入木三分的境界, 每一字每

一句都体现着作者展示人物性格的匠心。

茅坤云: “今人读《游侠传》即欲轻生, 读《屈原

贾谊传》即欲流涕, 读《庄周》、《鲁仲连传》即欲遗世,

读《李广传》即欲立斗, 读《石建传》即欲俯躬, 读《信陵》、《平原君传》即欲养士。若此者何哉? 盖具物之情

而肆之心也。” (《史记钞》) 作者正是因为真正把握了描

写对象的性格特征, 并倾注了自身的褒贬爱僧之情, 人

物形象才会呼之欲出, 栩栩如生, 处处充满感人肺腑的

神奇力量。

4

.

善干结构篇章, 组织编排生动感人的情节

司马迁具有驾驭纷繁史料的能力, 就《项羽本纪》

而言, 着重反映由秦至汉的改朝换代史实。秦末时期,

群雄争霸, 社会动荡不安, 历史线索纷萦复杂。楚汉相

争时期同时交织着诸侯时而背楚向汉, 时而弃汉转楚的

复杂矛盾。作者以项羽的活动为主线, 将历史材料安排

得井并有条. 通过顺叙、插叙、追叙、多线索交叉叙述

等表现手法, 将杂乱无章的客观史实组织得如同文学作

品一样有声有色, 扣人心弦. 不仅如此, 作者还善于突

出事件发展的重要关节展开描写, 形成悬念, 引人入胜

的故事情节和戏剧性场面比比皆是。《项羽本纪》中,

作者紧紧抓住吴中起事、巨鹿之战、鸿门实、广武对峙、坟下之围等重大事件, 前后勾连, 将记叙项羽的战争生

活和展现生动、形象的历史画面结合起来, 使读者爱不

释手。

司马迁笔调的变化犹如一块上色的魔板, 变幻无

穷, 多姿多彩. 在《项羽本纪》中, 作者描写巨鹿之战

的文字, 前半部分写楚军所向无敌的气势, 多用短句,

给人以高歌猛进的腾娜跌宕之感; 后半部分写楚军令人

景仰的声威, 句式也随之加长, 一种迂徐唱叹的气息流

溢其中。还有鸿门宴的惊心动魄, 该下夜歌的慷慨悲凉, 无一不是一种情景, 一种格调, 一幅画面。在对历史人物、历史事件的精服细刻过程中, 无不倾注着司马迁对

生活目标的执著追求和对人物、事件的专注感情。

《史记》识深、事富、词丰、情浓, 结构不凡, 下

笔无拘忌, 高屋建板, 大气磅礴. 苏辙赞之曰“其文疏荡, 颇有奇气” , 在雄奇道逸中疏荡有韵, 摇曳多姿, 成为传世美文, 在我国文学史上有深远影响, 是古代散

文创作的典范. 唐代韩愈提倡古文运动, 以“三代两汉”文章为标准, 其中尤为推崇《史记》。司马迁的史传文

学对我国古代小说创作的影响十分明显, 诸中人物言行

描写的手法成为小说创作的传统笔法。以人物传记为中

心来反映历史内容, 是司马迁的首创。他普于借鉴《左传》、《战国策》等前人的创作经验, 从而超越前人, 使其作品更生动、更形象、更感人、更具艺术魅力. 今天

借鉴司马迁的“史传”精神, 不仅对古代文学的研究具

有重大意义, 而且对现代文学、当代文学的研究乃至整

个中国文学发展、历史走向的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