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真正的教育是唤醒

真正的教育是唤醒

真正的教育是唤醒
真正的教育是唤醒

德国的著名教育学家斯普朗格曾说过:“教育的最终目的不是传授已有的东西,而是要把人的创造力量诱导出来,将生命感、价值感唤醒。”马克思也说:“教育绝非单纯的文化传递,教育之为教育,正是在于它是一种人格心灵的唤醒。“因此说教育的核心所在就是唤醒。

唤醒什么?唤醒学生生命中的灵性和欲求。

我们人总是有着一种生命的创造冲动的,这说明人具有内在自我发展的动因,并外在地表现为他不满足于已有的定论,不相信唯一的答案,不屈丛于任何外在的压力而放弃自己的主张。还表现为对自己现在时自我发展状况的不满足和否定,一致于追求更高水平、更完善的发展。因而我们的教育应该呵护、关怀人的这种生命的冲动意识,使学生在现实中能够大胆地去追寻自我,大胆地去展现自我,在追寻和张扬中各种能力得到充分的发展。

唤醒,是一种教育的手段。

在教育学生时我们教师对学生要有更多的信任,要有更多的期待。相信我们的学生能够健康茁壮的成长,学生一旦得到信任,他们的内在动力就会被激发,他们就会显得聪明、能干、有悟性、很懂事。那么,教师就不要总是叮咛他们,检查他们,监督他们,审查他们,甚至因为学生暂时的不好、不开窍而失去对他们应有的信任。俗语说:五个手指头伸开还不一般齐呢。何况活泼可爱、聪慧调皮的小学生呢?

唤醒,也是一种教育的艺术。

要知道学生的灵性和欲求,总是发生在不经意之时,如果我们的教师不善与发现这种灵性和欲求,就失去了唤醒的有利时机。因此,教师要有一颗灵动的心,不时的去感受,去贴近学生;要有一双锐利的眼睛,去观察,去发现他们的闪光处。再加上赏识教育,再说一句关爱的话,再给一个鼓励的眼神,再多一次信任的微笑,这样就能唤醒学生沉睡已久的意识和潜能,就能使学生天性中最优美、最灵性的东西发挥出来。

教育在于唤醒——课改教师的职业追求

“教育绝非单纯的文化传递,教育之为教育,正是在于它是一种人格心灵的‘唤醒’,这是教育的核心所在。”

牛顿发现了物质世界的万有引力,它是宇宙大自然内在的科学规律;而博大深邃的师爱,是教育王国的万有引力,它是教育走向成功的最基本的前提和必需。

师爱,它是人世间最崇高的感情流注:似春雨之润物,潜移默化;似阳光之播撤,均匀流布。不使任何一个学生的心田因得不到它的滋润、沐浴而干涸、黯淡。教育者只有首先对学生充满博大无私的师爱,再加以教育唤醒的手段和方法——信任和理解,宽容和谅解,赏识和鼓励,期待和督促,启发和引导,教育才会变得灵巧而有效,从而产生“神奇的力量”,跨越情感的壕沟去唤醒年轻的心灵。

一、唤醒学生自尊、自信的天性。

刚放学,忽然下起了雨,唉,真是倒霉,昨天考试,学生的平均分不如别的班;现在,我没带伞,老天居然又下起了雨。我心灵的天空也正淫雨霏霏。雨越下越大,我走进雨幕,任由风雨吹打着我疲惫的身心。

突然,一个男孩冲了过来,把他的伞撑在我的头顶,为我营造了一方晴空。原来是性格内向、言行拘谨的他。我教他们班生物才几天,就听其他任课老师说,他成绩一塌糊涂,常考个位数。我也发现,他自卑、怯懦,似乎不敢多说一句话,不敢多走一步路。记得第一次请他给同学们演示实验,他手足无措、满面通红,极不情愿地走上讲台。只听同学们在窃窃私语:“太阳从西天出来了,喊他演示?”“真是丢人现眼,不干砸了才怪。”他无助地望着我,目光中充满痛苦与羞怯。我投给他鼓励的目光,拍拍他的肩膀,说:“我知道你做了充分准备,只是当着同学们的面默写你很紧张,别怕,哪怕演示对一步也是你的进步。”结果,实验中他只操作对了一步,但我带头给以热烈的掌声。因为我了解到,自从进了初中,老师从没喊他答过问题,更没让他上过黑板,更不要说让他操作仪器了。老师瞧不起他,同学讽刺挖苦他,使他成了整个班级被大家遗忘的人。现在,忽然得到大家的掌声,或许,他内心的孤寂和沉闷会在顷刻间消融吧。下课后,我送给他一张纸条:“别封闭自己,打开心窗吧,快乐正注视着你。少一些烦恼,多一分努力,给生活灿烂的微笑,你会发现你心灵的天空原来正艳阳高照。”这以后,他变了,见到我会大着胆子跟我说几句话。渐渐地,他告诉我,父母离异,都不管他,他十分孤独。加上同学嘲笑,老师厌弃,使他几乎要丧失活下去的信心和勇气。“不过,老师,你放心,我不再会犯傻,你理解我,有什么心事,可以跟你讲。告诉你,老师,我最喜欢上你的生物课……”

伞下,他滔滔不绝,一脸的真诚,与先前蜷缩在教室一角的他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没想到我小小的关注与鼓励,扫却了他心头的乌云与阴霾,换回了他学习上的进步、生活态度的转变。孩子的心是透明的,不含任何杂质与灰尘,你对他真心一点、平等一点、关爱一点,他就会心满意足、“受宠若惊”。重新建立起做人的尊严,抬起头来自信的面对每一天。

二、唤醒学生做人的良知。

良知是人的道德底线;没有了它,你就成了次品、废品,甚至危险品。良知埋藏在心里,如不挖掘,便会泯灭。苏霍姆林斯基曾说,每个孩子身上都有某种善良的东西,只要有火星就能燃烧。教育者要时时事事处处为学生提供一块纯真、善良、友爱的沃土。不是凭教条灌输,而是坚持正面教育,充分利用各种教育手段、力量,引导学生做出善行善举,从而使学生道德的善根自由自在地生长。苏霍姆林斯基主张,唤醒学生做人的良知,要从唤醒学生热爱自己的母亲开始。让他们了解和体贴母亲的忧伤和难处,力所能及地分担母亲的家务琐事。然后扩而广之.为学校家乡献出爱心,付出辛劳;又扩而广之,为家乡父老乡亲,献出爱心,施以善行;再下一步,为素不相识的路遇同胞,做出善举。

苏霍姆林斯基又说:“粗鲁能唤起人们内心深处的低级本能。”现实教育中,如果一个学生在生活学习道路上遇到了教育者的冷酷无情、蛮不讲理,那么会使学生向善的心灵变得粗暴,会使学生变得冷酷和残忍。

这正好表明教育艺术的重要规律:以人格才能唤醒人格,以高尚才能唤醒高尚。教育者要以自己人格的魅力呼唤学生内心“良知的声音”。

三、唤醒学生自强、自律、自省的能力。

作为一名教师,我深深懂得,“教育的根本功能是促进人的成长与发展,我们的教育必须以人为本”。

一天,当我开教研会回来后,班长红着眼跑到办公室来对我说:“老师,在你出去的半天时间里,教室就乱套了。自习课成了菜市场,校长说要扣分。”听她这么一说,我顿时火冒三丈,还没坐定,就马上赶往教室。来到讲台前,环视所有学生,只见有的在窃窃私语,有的在默默等候批评,有的在低头看书,特别是那几个肇事者竟还在抿嘴笑。面对此情此景,我不由得悲从中来。我深深地感到自己班主任工作的失职,没有任何言语,眼里早已噙满了泪花,先前的愤怒早已被忧伤所取代。我从讲桌里拿起一块抹布,擦了擦讲桌,又蹲下擦起地砖。或许不懂事的他们终于感到愧疚,不约而同地跑上前,抢着抹布,认真擦拭着教室的每一个角落。20多分钟过去了,教室也焕然一新了,学生们安静地回到自己的座位上。我也开始了我教育生涯中一次最为独特的训话:“同学们,教室里的每一块地砖原本都是很光洁的,可由于老师和有些学生的不注意,污渍越积越多,现在已很难去除了,它们破坏了那一份整体美,使得其他地砖也暗淡无光了,老师感到深深地遗憾。你们能帮我想想办法,去掉这些顽渍和污渍吗?”话一出口,立即有几个学生站起来:“老师,可以用肥皂粉擦。”“老师,可以用小刀轻轻地刻。”“老师,我们可以在上面涂上修正液。”“老师,用我新买的大橡皮擦。”

我又引导学生:“同学们,从这次的‘擦地砖’事件,你明白了些什么呢?”一个小组长:“老师,我明白了刚才您就是在给我们上课,您用地砖来比喻我们,我感到很惭愧。我身上也有污渍,就拿扫地来说,我自己总偷懒,所以我组上的学生都不听我话。”“老师,我也是块‘脏地砖’,我作业总不认真完成,有时甚至还要抄袭人家。”“我感到无地自容,因为我就是班里那块最脏的地砖。‘惹是生非,不懂事’就是我身上那些擦不掉的顽渍,我总给班级和老师脸上抹黑。但我会努力改,争取也让它光亮如新。”

当然“人无完人,金无足赤”,更何况十来岁的孩子。作为教育者就要欣赏学生的知错就改,欣赏学生的睿智活泼,在潜移默化中学生学会了自强、自律和自省的能力。

四、唤醒学生沉睡的潜能,唤醒学生开拓创新的意识。

教学实践中,我始终铭记一个情景:爱因斯坦问老师:一个人究竟怎样才能在科学领域留下自己的闪光足迹?老师表示要好好想一想日后予以解答。三天后,老师拉起爱因斯坦就朝一处建筑工地走去,而且径直踏上了建筑工人们刚刚铺平的水泥地面。在建筑工人们的呵斥声中,爱因斯坦被弄得一头雾水,老师却说:“看到了吧?只有尚未凝固的水泥路面,才能留下深深的脚印。那些凝固很久的老路面,那些被无数人、无数脚步走过的地方,你别想再踩出脚印来……”听到这里,爱因斯坦意味深长地点了点头。从此,一种非常强烈的创新和开拓意识,开始主导着爱因斯坦的思维和行动。用他自己的话说就是,“我从来不记忆和思考词典、手册里的东西,我的脑袋只用来记忆和思考那些还没载人

书本的东西。”于是,就在爱因斯坦走出校园,初涉世事的几年里,进行科学研究,在科学史册上留下了深深的闪光的足迹。

假如,老师没有给爱因斯坦如此智慧的教育,只是给他讲了一通大道理,甚至冷嘲热讽了他,爱因斯坦也许永远只是一个原来的爱因斯坦。所以作为教育者就应该想方设法让学生把埋藏在心中的问题告诉你,你就应该给他以饱含智慧的回答;作为教育者就应该明白,学生学会思考比记住一大堆过去的知识更重要。

五、唤醒学生自主参与、协作团结的精神。

十月一日前夕,学校要求各班组织开展“我为国庆献礼”的主题班会活动。因忙于自考,我实在无暇辅导,只好在晨会课上简单说了几句,主要意思就是让他们自由、大胆地“搞”,我全力支持。一转眼,周四下午的班队课来到了:学生们联名推荐了主持人,聘请“小作家”撰写了台词,还特地邀请我参加。一走进教室,我就被一股浓烈的国庆气氛感染了,墙壁、黑板、屋顶都布置一新,就连日光灯上也蒙了一层漂亮的彩纸。活动开始了,学生们有的朗诵自己写的诗歌;有的用画笔描绘家乡新貌;有的合作展览了自己拍摄的照片;有的拿出了各种各样反映

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的“卡”……一堂四十分钟的班会课,有演讲、唱歌、绘画、舞蹈、竞赛等,学生们在自主的活动中自由地展示着自己的创意,生命呈现出斑斓的个性色彩!

通过这样的活动,使我由衷地敬佩我的学生们!他们用事实教育了我:什么是自主参与的积极性。也督促我以教育的目光重新审视我的教育对象,并欣喜地发现,学生的个性是丰富的,学生的潜能是无限的! 每

个学生都有自己的独特性,不同的认知特征、不同的兴趣爱好,不同的欲望渴求、不同的价值取向、不同的创造潜能,从而铸就了千差万别的每个学生的个性。教育的根本任务就在于发现学生的潜能,发展学生的个性,让不同个性的学生团结合作,形成一种集体的力量,使学生到了离开学校的那一天,带着开发的潜能,带着积极上进的个性,带着协作团结的精神更好的去生活。

唤醒家长的力量,让教育更简单

唤醒家长的力量,让教育更简单 ------垦利区永安中学家长学校工作纪实近年来,山东省垦利区永安中学,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大力实施素质教育,秉承以“养正”为核心的办学理念,积极营造“存好心,说好话,行好事,做好人”,“涵养正道,方正为人,雅正处事”的校园文化氛围,全面围绕“给学生一个乐意上学的理由”、“给教师一个专业自主发展的平台”和“给家长一个满意的教育教学过程”三个发展目标,做有信仰的教育。通过开展“传统文化”和“杰出青少年自我管理”等两项重点工程,坚持以“学生发展”和“以人为本”的管理原则,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创办人民满意的教育。近年来,学校紧紧围绕“给家长一个满意的教育教学过程”,构建以家庭教育为中心,以家长学校为主基地,以精选讲师为教学骨干,以家长学校集中培训、多种家长活动、家教专题科研为三大创新平台,以家庭教育领导机构为组织保障的教育体系,增强家长的科学育人意识,提高家长学校的家庭教育质量及效果,推动我校家长学校活动的良性发展。 一、家长学校管理目标和组织形式 我校注重学校、社会、家庭“三结合”,充分发挥社会、家庭的教育功能。实行民主、透明、规范化、创新式学校管理,健全管理的制度与规则,细化管理程序,营造浓厚的家教氛围,积极开展家庭教育科研活动,提高教育的有效度。

第一,各部门重视家长学校工作,明确家长学校的教育内容和方式,并将之纳入对学生进行素质教育的常规工作。建立学校、家庭、社会三结合的教育网络,形成以家长学校为中心,校务委员会、家长委员会、各年级家长委员会,各司其责的家长学校教育模式。家长学校的工作由校长负责,政教处负责日常工作的安排,包级领导、班主任负责年级家长委员会的工作。学校职能部门根据各自工作任务,协助家长学校共同完成教育内容,使家长学校的教育活动有目标、有内容、有重点、有系统、有评价,确保教育效果。明确家长学校在学校德育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通过建立家长委员会代表会议制度,家长会制度,家庭、社会反馈制度,帮助家长提高教育水平,完善教育方式。明确家长学校的工作性质和方向,对家长学校的组织机构、教育内容、组织形式和活动时间做出具体规定,以提高家长教育水平,优化育人环境。 第二,遵循教育规律,发挥家长学校的教育功能,促进素质教育的开展。一是根据家长的特点,对每部分的工作重点做出明确安排。明确了不同生理、心理发展阶段学生的教育方式,为家长提供了有效的教育原则和方法。二是制定家长学校的教育专题——创建学习型家庭、书香型家庭,将学生中时常出现的心理焦虑、逆反心理及后进生转化教育等作为家长学校研究的重点,使家庭教育更深入实际,体现了教育的整体性。三是制订完善的工作制度,先后制定了《家长学校工作章程》《学校

教育不是灌输,而是唤醒

教育不是灌输,而是唤醒 认真说来,一个人受另一个人(例如一位作家,一位哲学家)的“影响”是什么意思呢?是一种自我发现,是自己本已存在但沉睡着的东西被唤醒。对心灵发生重大影响的,绝不是一种灌输,而是一种共鸣与抗争。无论一本著作多么伟大,如果不能引起我们的共鸣和抗争,它对于我们来说实际上是不存在的。这是周国平在《开卷未必有益》一文中的一个观点,我第一次读到它时,有“心若挂钩之鱼,忽得解脱”之感,我想,这就是心灵被唤醒的体验。真正的阅读,就是一个人的心灵不断被唤醒的过程。 凑巧的是,我在林语堂的《读书的艺术》一文里发现了另一个类似的见解:“我认为一个人发现他最爱好的作家乃是他的知识发展上最重要的事情。世间的确有一些人的心灵是类似的,一个人必须在古今的作家中,寻找一个心灵和他相似的作家。只有这样他才能够获得读书的真益处。一个人必须独立自主去寻出他的老师来。”外缘与心灵相似,是唤醒得以发生的根本条件。当外缘与心灵相似时,这时产生的体验是澄明、愉悦或者兴奋,当外缘与心灵的真实相背时,产生的体验则是拒绝和抗争,甚至厌恶。 所以,我们很难教给别人任何东西,我们只能为他人提供一种恰当的善缘,让别人借此去发现一些东西。在我看来,教育不是一种自外而内的过程,而是一种内外呼应。它先是点燃,而后是彼此心照不宣的心领神会。中国禅宗里,有很多这样的教育案例,啐啄同时、拈花微笑等,我想,这大概就是教育的最高境界把! 人心如镜,具有“光明能见”的特性。其实一切清澈晶莹的东西都有反映能力。了解了这一点,我们便能理解为什么在向上的善行环境中人心就变善,在下堕的恶行的环境中人心就变恶。我认为,人心对外界的事物具有一种物理上的反射作用。当我们给他人带来风雨、忧郁、黑暗和悲观时,他人也会报之以风雨、黑暗和悲观。同样的,人为什么冷漠?“生硬的话、粗暴的行为、强制的办法,这一切都蹂躏人的心灵,使人对周围世界和自己采取了冷漠的态度。”(苏霍姆林斯基语) 很显然,如果你希望你的学生能学得快乐,那么你就应该用教师职业的尊严和内在的欢乐来唤醒;如果你希望你的学生能体验到美感,那么你就应该用阅读

教育------心灵的唤醒

教育------心灵的唤醒 教育------心灵的唤醒 德国的著名教育学家斯普朗格曾说过:“教育的最终目的不是传授已有的东西,而是要把人的创造力量诱导出来,将生命感、价值感唤醒。马克思也说:“教育绝非单纯的文化传递,教育之为教育,正是在于它是一种人格心灵的唤醒。因此说教育的核心所在就是唤醒。 唤醒什么?唤醒学生生命中的灵性和欲求。我们人总是有着一种生命的创造冲动的,这说明人具有内在自我发展的动因,并外在地表现为他不满足于已有的定论,不相信唯一的答案,不屈丛于任何外在的压力而放弃自己的主张。还表现为对自己现在时自我发展状况的不满足和否定,一致于追求更高水平、更完善的发展。因而我们的教育应该呵护、关怀人的这种生命的冲动意识,使学生在现实中能够大胆地去追寻自我,大胆地去展现自我,在追寻和张扬中各种能力得到充分的发展。 唤醒,是一种教育的手段。在教育学生时我们教师对学生要有更多的信任,要有更多的期待。相信我们的学生能够健康茁壮的成长,学生一旦得到信任,他们的内在动力就会被激发,他们就会显得聪明、能干、有悟性、很懂事。那么,教师就不要总是叮咛他们,检查他们,监督他们,审查他们,甚至因为学生暂时的不好、不开窍而失去对他们应

有的信。俗语说:五个手指头伸开还不一般齐呢。何况活泼可爱、聪慧调皮的小学生呢? 在每一个班或多或少都有后进生,对待这部分学生,教师应从培养良好的非智力因素入手,启发诱导,激发兴趣,去唤醒学生内在的动力,使其明确学习目的,端正学习态度,变“要我学”为“我要学”。这是一个极其艰苦的过程,教师要付出巨大的代价。有人说“教育的全部秘诀在于爱”,那就是让我们的教师去关爱后进生,去关注他们每一点的进步。我们要用满腔的爱去唤醒他们“沉睡的心灵”,用爱去填补他们心灵的鸿沟,用爱去消除他们情感的障碍,用爱去找回他们的自信和自尊。只有这样,才能使后进生打开心扉,乐于接受我们的教育。 唤醒,也是一种教育的艺术。要知道学生的灵性和欲求,总是发生在不经意之时,如果我们的教师不善与发现这种灵性和欲求,就失去了唤醒的有利时机。因此,教师要有一颗灵动的心,不时的去感受,去贴近学生;要有一双锐利的眼睛,去观察,去发现他们的闪光处。再加上赏识教育,再说一句关爱的话,再给一个鼓励的眼神,再多一次信任的微笑,这样就能唤醒学生沉睡已久的意识和潜能,就能使学生天性中最优美、最灵性的东西发挥出来。

教学的艺术在于激励-唤醒和鼓舞

教学的艺术在于激励\唤醒和鼓舞 作为一个班主任怎样使自己的工作上台阶、上水平、上档次,是我教育工作中思考的问题。“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的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和鼓舞。”加之我多年的教学经验,我感悟很多。因此对那些不爱学习的孩子,不遵守纪律的学生,我不再怨声载道。在班级管理上竭力寻求使之受到激励、唤醒、鼓舞的有效方法。 一、情感教育让我受益匪浅 情能拉近教师与学生的距离;能滋润学生的心田;能感化学生的心灵。是培养学生形成正确人生观、价值观,树立爱科学、学科学的根本。 那么班主任在实施德育的过程中应如何激发学生的情感呢? 1、用情激励学生 崇高的爱要求教师具有崇高的师德,充分利用教师的影响力激发学生的理智感、道德感和审美感。班主任老师的一句话、一个手势、一个眼神都会鼓舞学生。教师应用自己对教育事业的无限热爱、言行一致、光明磊落的品质,对工作认真负责、精益求精的态度去感染学生。教师应身先士卒,身体力行,要求学生做到的事情自己先做到,用自己的行动去影响学生。教师的情应是公正的。一个班集体品学兼优者有之,教师不应偏信偏爱;品学均差者有之,教师不能冷淡歧视。否则遭冷淡歧视的学生会自暴自弃,甚至会产生逆反心里,从而拒绝接受教育。记得二○○七年担任六年级班主任,班里一位在单亲家庭生活的男孩,脾气暴躁,性格极易冲动。因为教师感情的激励,他有一名后进生转化为积极上进的学生,学习成绩也上升了。更重要的是愿意听从老师的教导。 2、用情唤醒学生 俗话说:“严是爱,松是害,不教不管会变坏”。老是真心爱护自己的教育对象,就必然要严格要求。没有原则的爱是偏爱溺爱。过分的严厉,又缺乏情感的交融。因此教师对学生的要求要适度,要合乎情理,是学生通过努力可以达到的。严格要求学生应以充分尊重学生为基础。 作为班主任对学生的严格管理是必要的,但若在批评教育时讽刺、挖苦、奚落甚至辱骂、体罚,这与严格要求是格格不入的,批评应当是善意的,特别是屡犯错误的同学,应进行细致恰当的批评。春雨润物细无声嘛。二○○八年担任三年级班主任时,刚搬进新教学楼半年,学校特别要求各班级注意环境、卫生的保持。一天早晨,刚走到教室的门口,就传来很多学生的叫喊声,走进教室发现原来一名弱小的女同学在手忙脚乱地收拾洒满课桌上的钢笔水,还洒了一地钢笔水。全班大多数同学都围着叫喊:“告老师”“告老师”。只有一名男同学帮忙擦桌子、擦地。看到这情景,我该批评谁?批评弄洒钢笔水的女同学,还是批评大嚷

苏霍姆林斯基教育名言50句

苏霍姆林斯基教育名言50句 苏霍姆林斯基是乌克兰卓越的教育家、教师、思想家和作家,苏霍姆林斯基教育名言50句。他的一生留给我们许多关于教育的知识名言。下面是小编搜集整理的苏霍姆林斯基教育名言,欢迎阅读,希望能够带给你们启发与帮助。更多资讯尽在名人名言栏目! 1.一个无任何特色的教师,他教育的学生不会有任何特色。 2.人的内心里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总想感到自己是发现者、研究者、探寻者。在儿童的精神世界中,这种需求特别强烈。但如果不向这种需求提供养料,即不积极接触事实和现象,缺乏认识的乐趣,这种需求就会逐渐消失,求知兴趣也与之一道熄灭。 3.只有让学生不把全部时间都用在学习上,而留下许多自由支配的时间,他才能顺利地学习……(这)是教育过程的逻辑。 4.孩子提出的问题越多,那么他在童年早期认识周围的东西也就愈多,在学校中越聪明,眼睛愈明,记忆力愈敏锐。要培养自己孩子的智力,那你就得教给他思考。 5.不能把小孩子的精神世界变成单纯学习知识。如果我们力求使儿童的全部精神力量都专注到功课上去,他的生活就会变得不堪忍受。他不仅应该是一个学生,而且首先应该是一个有多方面兴趣、要求和愿望的人。——苏霍姆林斯基 6.没有情感,道德就会变成枯燥无味的空话,只能培养出伪君子。

7.如果不去加强并发展儿童的个人自尊感,就不能形成他的道德面貌。……教育技巧的全部诀窍就在于抓住儿童的这种上进心,这种道德上的自勉。 8.对父母和同志,对集体和社会,对人民和祖国的义务感,要像一根红线一样贯穿人的一生。不懂得什么是义务和缺乏义务感,就谈不上人的道德,也谈不上集体。 9.只有在有良心和羞耻心的良好基础上,人的心灵中才会产生良知。良心,就是无数次发展为体验、感受的知识,正是在它的影响下,必然会派生羞耻心、责任心和事业心。 10.爱人吧!对人的爱是你道德的核心!应当这样生活:让你的道德核心健康、纯洁、强大无比!做一个真正的人,这就是说要为你周围的人贡献出自己心灵的力量,让他们更美好,精神上更富有、更完美;让你生活中接触的每一个人从你那儿,从你的心灵深处得到一点最美好的东西。 11.只有心地善良的人才能易于接受道德的熏陶。谁要是没有受到过善良的教育,没有感受过与人为善的那种欢乐,谁就不感觉到自己是真实而美好的事物的坚强勇敢的卫士,他就不可能成为集体的志同道合者。 12.我们教育工作者的任务就在于让每个儿童看到人的心灵美,珍惜爱护这种美,并用自己的行动使这种美达到应有的高度。 13.如果善良的情感没有在童年形成,那么无论什么时候你也培养不出这种感情来。因为人的这种真挚的感情的形成,是与最初接触

读《教育就是唤醒》心得体会

读《教育就是唤醒》心得体会 近期我阅读了彭兴顺教授的《教育就是唤醒》,其中让我印象最深的是“教育的艺术,不在于传授,而在于激励、鼓舞和唤醒。”从根本上说:教育就是要唤醒人民心灵中最美好的东西, 唤醒人们的自主意识和创新精神,唤醒人们对生命价值的深切感悟。 全书分别讲述了:守望道德星空、发现教师职业之美、就这 样成为名师、没有教不好的孩子、教育就是培养孩子习惯、让孩 子做最好的自己、点亮孩子心中的那盏灯、用美德占领孩子心灵。通读下来,我认为不光是唤醒教师,同时还要唤醒家长。我作为 一名教师也是一位家长,读了这本书受益良多。 一、唤醒教师 唤醒教师,就要唤醒教师的爱与责任,自觉践行师德规范; 唤醒教师对职业的审美情趣,不断升华职业境界;唤醒教师的雄 心壮志,追寻专业发展之道;唤醒教师的育人担当,不抛弃,不 放弃,不让一个孩子掉队。 作为教师,唤醒是教育的手段。面对学生我们要有更多的信 任和期待,学生一旦得到信任,他们的内在动力就会被激发,他 们就会显得聪明、能干、有悟性、很懂事。尤其是面对一些后进 生时,教师更应从培养良好的非智力因素入手,启发诱导,激发 兴趣,去唤醒学生内在的动力,变“要我学”为“我要学”。

同时,唤醒也是教育的艺术。面对学生,教师要有一双赏识 的眼睛,这样可以发现他们的闪光点;教师要有一颗灵动的心, 时时、事事贴近学生,使学生天性中最优美、最灵性的东西发挥 出来。 二、唤醒家长 唤醒家长,就要唤醒家长的示范意识,抓住习惯培养的教育 根本,着眼孩子的终身发展;唤醒家长的发现智慧,开发孩子的 优势潜能,帮助孩子成为最好的自己。 作为家长,我们要引导孩子确立人生目标,因为选择什么样 的目标,就可能会有什么样的人生。当孩子朝着某个目标奋斗时,还需要我们家长的全力支持、配合,而不是冷嘲热讽、指手画脚 的旁观。告诉孩子:当一个人能够听从自己的内心追求梦想,无 论做什么,都能把工作做到最好,都能把人生的每一个乐章奏得 响亮,这就是成功。 托尔斯泰说过:一个人若没有热情,他将一事无成;而热情 的基点正是责任感。重视和加强孩子责任感的培养,让孩子学会 负责,对国家发展、个人幸福都具有重要意义。因为责任感是支 持孩子人生奋斗的强大精神动力,是健康人格的核心,是高素质 人格的保证和动力,是一个人将来立足于社会,获得事业成功的 重要品质。父母是孩子第一任老师,父母对孩子的影响不仅是深 刻的,而且是终身的。父母在家庭生活中所表现的责任感的强弱,是孩子最先获得的责任感体验。因此,家长一定要加强自身的修

教育的本质是唤醒心灵

教育的本质是唤醒心灵 你想要孩子成长为什么样的人,取决于你“唤醒”的是心灵的哪些东西。 教育的真谛是什么? 有一则寓言流传世界,至今不息:一位印度老人对小孙子说,每个人的身体里都住着两只狼,他们残酷地互相搏杀。一只狼代表嫉妒、愤怒、骄傲、害怕和耻辱;另一只狼代表善良、温柔、希望、感恩、微笑和爱。小男孩着急地问:“爷爷,那么哪一只狼更厉害?”老人回答:“你喂食的那一只!” 因此,你想要孩子成长为什么样的人,取决于你“唤醒”的是心灵的哪些东西。我们编写这本《走进儿女的心——儿童成长心理手册》(山东教育出版社),目的就是帮助广大家长、教师“唤醒”孩子的心灵,对付那只“负能量”的狼,“喂食”那只“正能量”的狼。 伟大的哲学家、教育家们也都深深认同这一点——教育本质上讲是一种“唤醒”。雅斯贝尔斯认为,教育本身意味着一棵树摇动另一棵树,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如果教育不能触及到人的灵魂,未能引起人的灵魂深处的变革,它就不能成为教育;斯普朗格认为,教育最终的目的不是传授已有东西,而是把人的创造力诱导出来,将生命感、价值感唤醒;马克思则认为,教育绝非单纯的文化传递,教育之为教育,正是在于它是一种人格心灵的唤醒。 从历史和比较的角度看中国,我们算是“重视”教育的,只不过在重视教育的内容和方式上区别于欧美等国家。中国在历史上是十分重视“人文教育”的,这既是儒家的教育成就,也是儒家得以发展的原因。毫无疑问,现代中国也是普遍重视教育的,但结果如何呢?文凭普遍升高,文化水准不见高;知识量不断增加,但能力未见长;证书一大堆,素养却未变。这样的教育显然既不是国家想要的,也不是教育者想要的,更不是家长想要的。 如果说做什么都应该讲究“依道”而为的话,那么,教育的“依道”更难,因为教育的宏观规律相对好找,而微观规律或者说具体个人的成长规律太难找。教育是科学,教育是艺术,教育的科学性离我们还较远,教育的艺术性更需要加强。这一方面源于心理学家、教育学家还未能揭示出人成长过程中的所有规律及其应对策略,另一方面,即便这些知识可以随手拈来,但因为人与人之间的差异太大,又不可能拿过来就用。历史上,孔子、苏格拉底等尚可以“因材施教”,而我们今天的教育,还是做不到因人而异,因材施教。教师习惯于面对所有人的“同一教育”,试图让每个人“一边高”地发展;教师和家长似乎很容易在这一点上形成共识:宁肯牺牲某个孩子某一方面的拔尖表现,也不愿接受“偏科”或某一方面低于他人。“硬灌”、“强压”就是“硬道理”,“循循善诱”、“因势利导”反而成了多余的。 我一直认为没有最好的教育,只有更好的教育。更好的教育应当是建立在科学研究之上而非简单经验积累之上的教育,应当是适应人的发展并能有效促进人的发展的教育,应当是使人获得更多快乐和幸福的教育,应当是让人感到生命很有意义、很丰富、很有品位的教育。孩子得到了这样的教育之后,便会做到:是龙,可上九天揽月,是鱼,便乐于小川遨游;能研究,便进入世界一流国家实验室,摘取科学桂冠;会工作,便学会一种技术或从事一种活动,安安分分、平平静静。生活顺利了,感恩社会、感恩父母、感恩生命、感恩所有帮助过自己的人,自食其力,然后善待弱者;生活不顺,仍可不怨天尤人,不自暴自弃,不仇富仇官,顺其自然,怡然自得。

教育就是雕刻与唤醒

甘肃教师学苑甘肃教师学苑 教育就是雕刻与唤醒 ■教育是探索,是启蒙,而不是宣传和灌输;是平等对话与自由交流,而不是指示和命令;是丰富知识,而不是统一思想;是尊重和信任,而不是消极防范.文档收集自网络,仅用于个人学习 ■每块石头里都有一尊佛,每个学生都是沉睡地巨人,教育就是雕刻与唤醒! ■给猴一棵树,给虎一座山.与其给鱼一双翅膀,不如给鱼一方池塘.你不能让西红柿结出苹果来. ■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授之以渔不如授之以欲! ■在传统地课堂教学中,“学会”是教师像“搬运工”那样把知识从课本搬到学生地头脑中,好地“搬运工”可能效率高点,搬地是精华,差地“搬运工”不仅可能搬错运乱,还可能捡芝麻丢西瓜.文档收集自网络,仅用于个人学习 “会学”呢,是学生掌握着主动权,主宰着课堂,在老师地引导辅助下,学生有独立思考地习惯,善于发现问题,并能合作解决问题.学生地“学”和老师地“教”有机地结合起来,学生把掌握地知识技能有效地运用到学习生活地实践中去.文档收集自网络,仅用于个人学习教学——教学,就是“教”学生会“学”,叶圣陶先生说得更好,“教是为了最终达到不需要教”,这是教学理应追求地境界.形象地说,教师应逐渐实现由“抱着学生走”到“扶着学生走”,并最终实现“让学生独立行走”.一般说来,“学会”容易些,而“会学”则相对要难.“学会”关注地是结果,“会学”重视地是过程.文档收集自网络,仅用于个人学习 学会认知,学会做事,学会合作,学会生存 自己都不知道,课堂上告诉学生地是错地,此不能为师;把自己知道地告诉给学生,此为庸师;把自己是怎样知道地告诉学生,此为常师;把自己是怎样知道地不告诉学生,而是引导学生去理解,此为良师;引导学生去理解,学生能够超出自己地理解,此乃高师;引导学生去理解,学生能够超出自己地理解,而这种引导以及学生表现出来地结果能指向学生未来地发展,此乃大师.文档收集自网络,仅用于个人学习 传统学习方式过分突出和强调接受和掌握,冷落、忽视发现和探索,从而在实践中导致了对学生认识过程地极端处理,使学生学习变成了死记硬背书本知识,学习成了被动地接受、记忆地过程.这种学习窒息人地思维和智慧,它不仅不能促进学生发展,反而成为学生发展地阻力.它把学习建立在人地客观性、受动性、依赖性地一面上,导致了人地主动性、能动性、独立性不断被销蚀,严重压抑了学生地学习兴趣和热情,影响到了新生一代地健康成长.因此,提倡以弘扬人地主体性、能动性、独立性为宗旨地自主学习,成为课程改革地首要目标.文档收集自网络,仅用于个人学习 建构主义理论:皮亚杰认为,学习是一个积极主动地意义建构过程.根据先前地认知结构主动地、有选择地感知、加工外在信息,从而改变和重组原有地知识结构.每个学生地背景知识地不同,也由于每个学生地情感活动地特殊性,所以每个学生对知识意义地建构也是各不相同地.学习过程不是简单地信息输入、存储和提取,而是新旧知识在学生主体中双向作用地过程,这个过程是学生主动建构地,是别人无法替代地.文档收集自网络,仅用于个人学习 评价一节课、一位老师,标杆可以定得很低,就看能否调动起学生学习地积极性,能否给学生展示地机会,让学生个性得到张扬,学识得到检阅,光彩得到放大.文档收集自网络,仅用于个人学习 学生普遍在乎自己地形象,在充当小老师地过程中,自然全神贯注,积极投入,竭尽所能.学生在敢说、能说、会说、愿说中,潜能得到最大限度地发掘.当然,在人数越过地班级中,要想人人都有“表现”地机会,需要分组展示,需要借助黑板、专栏、手抄报等平台,需

教育心理学复习提纲

复习提纲 一、选择题(12个小题,每小题2分,共24分)我就不写选项了,直接写答案。可能选择题不全,你再看看你自己的。 1.根据心理学关于学习的定义,指出下列现象属于学习的是哪些,并陈述理由: B.每天浏览报纸C.幼儿初次上托儿所怕陌生人,时间长了就不怕了能力或行为倾向上变化 2.属于加涅的符号学习的例子是: B.知道书又叫book 3.加涅学习分类中的言语信息、智慧技能和认知策略是与我国教育方针中的智是对应的。 4.按加涅和奥苏泊尔学习分类,幼儿在日常生活中学习区分“你”、“我”、“他”和“1、2、3、4、5……”,这里学习的本质是概念学习 5.加涅学习结果分类中的符号学习等同于奥苏泊尔学习分类中的符号表征学 6.动作技能不同于智慧技能的根本特征是含有肌肉协调成分。 7.营业员在进行心算时不能与顾客交谈,这种现象的心理学解释是短时记忆容易被新输入的信息代替而丧失。 8.根据奥苏泊尔的同化学习理论,“举一反三”最适当的解释是派生类属学习。 9.下列不属于动作技能的例子是:吞咽食物 A.婴幼儿叫“ma ma” B.在教练的指导下缓慢地进行深呼吸运动 C.走楼梯 D.吞咽食物 10.连续的动作技能的例子是:D.跑动运动 11.开放的动作技能的例子是这道题没有了。 A.做广播体操 B.排球中的扣球动作 C.三大步上篮 D.引体向上 12.实心球的原地练习有四种方法:前抛练习,后抛练习,下抛练习,双脚夹抛练习。在进 行实心球的原地练习时,合适的练习形式是整体练习。 13.下面是反馈的例子,请指出增补的反馈 a.小学生对老师说,他写字时手很酸痛 b.教练对运动员说:“请你告诉我,你的防护帽是否太紧” c.妻子对丈夫说:“你拿刀的方式不对。” d.老师告诉学生:“两手侧平举时你的手举得太低。” 14.判断某一动作技能是否适合采用整体练习法的主要依据是技能的组织性。 15.下面代表高成就需要者的描述是他总是要为他的行为承担责任。 16.下属轻轻中代表内部动机的情景是 A.课间休息时,小李回到教室看书; D.陈英每天独自看几小时电视。 17.下面几种说法中,哪几种说法代表内控特征: A.老师出的怪题哪次难道我了? B.我从来不想老师怎样评分。 C.我准备好,我能应对考试。 D.我看过一些卷子,我想我知道老师会问什么问题。 18.外部奖励对学生参与某种活动的内部动机的影响可能是因任务不同可能是积极的,可 能是消极的。 19.研究发现,教师温和、热情的人格特征对低年级学生学习的促进作用大于高年级学生, 这种现象的最适当解释是低年级儿童更容易从长辈的赞许和关怀中获得学习动力。 20.成长性需要不同于缺失性需要之处在于:它在满足以后会产生新的需求。他指代? 21.对影响学生学习的因素可作多种分类,一般认为,动机因素是非智力因素。 22.表扬的使用原则是一有进步就表扬。 24.教师的心理品质主要包括:认知能力与人格表征。 25.讨厌教师的教学方法枯燥无味,反映学生希望教师充当知识传授者角色。 26.教语文的张老师下班回家时,学生看见他闯红灯,学生对老师很有看法,这意味着教师 充当了模范公民角色。

读《教育就是唤醒》有感

教育的本质就是唤醒心灵 ——读《教育就是唤醒》有感

教育的本质就是唤醒心灵 ——读《教育就是唤醒》有感 利用寒假,认真拜读了彭兴顺老师的《教育就是唤醒》一书,感受颇多,受益匪浅。彭老师分八讲分别从如何唤醒教师、如何唤醒家长、如何唤醒孩子三个维度,结合具体案例,做了具体的讲解。本文着重要谈的是如何唤醒学生的问题。 一、教育本质之辩 在当前教育背景下,多数人热衷于讨论“教什么”和“怎么教”,而忽略了“为什么要教”。忽略了“为什么要教”,就忽略了教育的根本,就会大大降低教育的效果。 一段时期以来,我始终在思索“教育的本质是什么”。因为我觉得,要想做好教育,必须首先要从宏观上弄明白教育是怎么回事,要达到什么样的终极目标,学校到底要给孩子什么。惟其如此,教育才不会偏离正常的轨道。 教育是什么? 古今中外的教育家和想家,对此一问题的看法见仁见智,莫衷一是。在中国古代文字的形成过程中,“教”和“育”字在甲骨文中都已出现,篆字表意更接近现代。甲骨文时期,=(爻,算筹)﹢(子)﹢(攴,手持鞭子、棍杖)。造字本义:用体罚手段训导孩子作算术。发展到篆文时期,“爻”代表《易经》等传统文化典籍,“教”意为施教者通过严格的教学组织纪律而向受教者传授传统的文化典籍。篆文的=(头朝下出生的婴儿,象征先天具有叛逆性)﹢(肉),表示生子并养育。《说文解字》说,“教,上所施,下所效也”,“育,养子使作善也”。不难看出,古人已经认识到:教育的本质是育人。 现代教育对教育本质的认识更是众说纷纭,中西亦有着显著差异。“社会化说”与“个性化说”之辩,“培养人说”与“传递说”(传递知识、文化、生命意义)之辩,教育即生活,教育的本质是爱,教育就是唤醒等等,似乎让人无所适从。其实,教育本质并不是一贯的、稳定的、唯一的,不是非此即彼。因为教育是人为和为人的社会实践活动,不同时代、不同文化背景中的人往往从各自生存处境出发表达他们对教育的理解与期望,而人类生存环境的变化必然导致人们对教育理解的变化,这也是为什么总要进行教育改革的原因,就是要适应不断变化发展的时代的需要。这样看来,教育本身无时不在变化发展中,教育本质是教育特定发展阶段的本质,并不是“一”而是“多”。 那么,当前应该如何认识教育的本质呢?教育是一种有目的地培养人的社会活动,这是教育的本质属性。这就有必要搞清“达到什么目的”和“培养什么人”两个问题。要明确“教

真正的教育是唤醒剖析.doc

德国的著名教育学家斯普朗格曾说过:“教育的最终目的不是传授已有的东西,而是要把人的创造力量诱导出来,将生命感、价值感唤醒。”马克思也说:“教育绝非单纯的文化传递,教育之为教育,正是在于它是一种人格心灵的唤醒。“因此说教育的核心所在就是唤醒。 唤醒什么?唤醒学生生命中的灵性和欲求。 我们人总是有着一种生命的创造冲动的,这说明人具有内在自我发展的动因,并外在地表现为他不满足于已有的定论,不相信唯一的答案,不屈丛于任何外在的压力而放弃自己的主张。还表现为对自己现在时自我发展状况的不满足和否定,一致于追求更高水平、更完善的发展。因而我们的教育应该呵护、关怀人的这种生命的冲动意识,使学生在现实中能够大胆地去追寻自我,大胆地去展现自我,在追寻和张扬中各种能力得到充分的发展。 唤醒,是一种教育的手段。 在教育学生时我们教师对学生要有更多的信任,要有更多的期待。相信我们的学生能够健康茁壮的成长,学生一旦得到信任,他们的内在动力就会被激发,他们就会显得聪明、能干、有悟性、很懂事。那么,教师就不要总是叮咛他们,检查他们,监督他们,审查他们,甚至因为学生暂时的不好、不开窍而失去对他们应有的信任。俗语说:五个手指头伸开还不一般齐呢。何况活泼可爱、聪慧调皮的小学生呢? 唤醒,也是一种教育的艺术。

要知道学生的灵性和欲求,总是发生在不经意之时,如果我们的教师不善与发现这种灵性和欲求,就失去了唤醒的有利时机。因此,教师要有一颗灵动的心,不时的去感受,去贴近学生;要有一双锐利的眼睛,去观察,去发现他们的闪光处。再加上赏识教育,再说一句关爱的话,再给一个鼓励的眼神,再多一次信任的微笑,这样就能唤醒学生沉睡已久的意识和潜能,就能使学生天性中最优美、最灵性的东西发挥出来。 教育在于唤醒——课改教师的职业追求 “教育绝非单纯的文化传递,教育之为教育,正是在于它是一种人格心灵的‘唤醒’,这是教育的核心所在。” 牛顿发现了物质世界的万有引力,它是宇宙大自然内在的科学规律;而博大深邃的师爱,是教育王国的万有引力,它是教育走向成功的最基本的前提和必需。 师爱,它是人世间最崇高的感情流注:似春雨之润物,潜移默化;似阳光之播撤,均匀流布。不使任何一个学生的心田因得不到它的滋润、沐浴而干涸、黯淡。教育者只有首先对学生充满博大无私的师爱,再加以教育唤醒的手段和方法——信任和理解,宽容和谅解,赏识和鼓励,期待和督促,启发和引导,教育才会变得灵巧而有效,从而产生“神奇的力量”,跨越情感的壕沟去唤醒年轻的心灵。 一、唤醒学生自尊、自信的天性。 刚放学,忽然下起了雨,唉,真是倒霉,昨天考试,学生的平均分不如别的班;现在,我没带伞,老天居然又下起了雨。我心灵的天空也正淫雨霏霏。雨越下越大,我走进雨幕,任由风雨吹打着我疲惫的身心。

张立印 唤起学生的自信心

走进学生心灵唤起学生信心 张立印 背景: 一、今年我担任高三(7)班的班主任,升入高三以来班里学生变化很大,每个人心怀理想,踌躇满志,脚踏实地的投入学习。可是在两次月考的结束之后,我却发现,有一部分学生在学习上出现了自信心不足的问题,主要有以下表现: 1.不能及时完成作业; 2.不能积极回答问题; 3.因为感到自己没周围的同学学得好,就发急,哭,不想学了,甚至回家向父母说不想上了之类的话。 4.一些成绩不理想的学生,丧失了学期初的斗志,放松了学习,有的学生自暴自弃,开始厌学,怀疑自己的能力,丧失了自信心。 5.我发现一个学生正看一本大部头的网络小说,他竟说是要排遣排遣心中的“郁结情绪”…… 凡此种种,不一而足。 策略: 一、让爱去感染学生 “爱是最好的老师”,在一定程度上,正是因为学生感觉缺少爱,或者感到以后会没人爱,才丧失了积极性,丧失了自信心。因此,表现出对他们全方位的爱,是唤醒他们自信心的有效途径。于是,课堂提问、作业批改、课后辅导等向他们倾斜;有病探病,有忙帮忙;集体疏导,个别谈心……总之,让他们深切地感觉得到,我就在他们身边,温暖和关怀在他们身边,他们并没有被冷落,他们并不是没人要的孩子。 尊重他们就是爱他们,很多时候,他们都是在自尊心受到伤害之后丧失自信心的。所以,凡事多问问他们的意见,多听听他们的心声,不揭伤疤,不讽刺不挖苦,对事不对人,公开表扬,私下批评……他们敏感的神经,一定会被感动的。 二、让学生相信老师

“亲其师,信其道”,学生一旦认为老师不行,就很难“亲”了,就会大大削弱其自信心。我一边告诉各位老师学生的疑虑,让各位老师做好准备,一边给学生介绍各位老师,让学生了解老师的教学风格和特点,明白老师们个个都很棒,个个都是高手,并收集老师们的荣誉,告诉学生。同学们终于明白了“原来教我们的老师都很棒,我们并不是异类”这样一个事实,疑虑消除了,信心提高了。 三、抓住学生的闪光点 “每个人都有闪光点”,在多数情况下,学生的闪光点是学生自信心的源泉。有的体育好,有的美术好,有的好劳动,有的爱助人……发现他们的这些闪光点,并及时鼓励,只要有可能,就给他们创造机会,让他们充分发挥,他们一旦认识到了自己的价值,自信心就会增强。可以通过各种活动寻找他们的闪光点,如:单科成绩比赛、智力竞赛、朗读比赛、辩论会、歌咏比赛、体育比赛等等,并赋以名誉增其自信心,如以上活动可赋以学习标兵、智力明星、劳动标兵、歌唱家、体坛健将等称号。 四、建立互助组 “一个好汉三个帮”,对于缺乏自信心的同学来说,他们的内心深处,都有得到别人帮助的渴望,但他们强烈的自尊心又不允许自己说出来。于是调整了部分学生的座位,在排座位的时候,把成绩好的和成绩差的交叉开,然后告诉同学们,为了我们的友谊,我们建立互助组,在同一个互助组内的同学,要相互交流,优势互补,成绩只是互助的一个方面,劳动、纪律、卫生等意识,以及各种意志品质与道德品质素养等都是互助的内容。这样,他们接受了互助组,自信心也在互助中增强。 五、人人有事做 “地利不如人和”,一个具有团队精神的班级才能屡战屡胜,才能具有团体意义上的自信心。让每一位同学都有一块责任田,都有一份具体的班级责任,就会培养出他们的热爱集体的意识来,团队精神由此而生。把班级里的大大小小的事务列出来,让每一位同学自愿挑

教育的艺术不在于传授的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和鼓舞

教育的艺术不在于传授的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和鼓舞 德国著名的教育家第斯多惠说:“教育的艺术不在于传授的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和鼓舞。” 德国民主教育家第斯多惠(F.A.W.Diesterweg)的教育理念一方面来源于卢梭及裴斯塔洛齐的思想,一方面来源于他的同代人、福禄贝尔主义的主师爷福禄贝尔(F.W.A. Fr?bel),主张教育的天然性、启发性、主动性、个性和创造性,尤其注重教育的人性价值,因为神性恰恰是通过人性而唤醒并弘扬的。如此教育理念具有鲜明的反封建、反胶条和倡导民主的特征,带来许多国家二十世纪教育方式的革新。"教学艺术的本质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和鼓舞". 这句话的核心在于对教育对象的信任及其内在价值的高度肯定。求知和思辨本是人的天性,而人又是能动的高级生命体,教育者只要去关注这种天性,顺其每个个体的特点和需求去启发、鼓励和加以方法上的开导,使受教育者的求知欲和思辨力充分释放,还有什么本领学不来呢?让"学"成为一种自觉、主动以及独立的行为,这是这句话的重要内涵。此外,知识和技能的灌输式教育,会使学人失去思辨和批判能力,它意味着下一代人的精神退化。如果一个孩子生活在批评之中,他就学会了谴责。 如果一个孩子生活在敌意之中,他就学会了争斗。 如果一个孩子生活在鼓励之中,他就学会了自信。

如果一个孩子生活在表扬之中,他就学会了感激。 如果一个孩子生活在真诚之中,他就会头脑平静地生活. ----多萝 茜洛诺尔特 一位诺贝尔奖获得者说:“对我一生成就最有影响的是我从幼儿园里学到的这两句话:别人的东西不能拿;自己的东西要分一半给别人. 教育家名言 哈佛大学校长陆登庭在“世界著名大学校长论坛”上所说:“如果没有好奇心和纯粹的求知欲为动力,就不可能产生那些对人类和社会具有巨大价值的发明创造。”狄更斯:“顽强的意志可以征服世界上任何一座山高尔基:“如果学习只在模仿,那么我们就不会有科学,就不会有技术。”德国哲学家黑格尔曾说过:错误本身是“达到真理的一个必然环节”,“由于错误真理才会发现”我国化学家傅鹰先生曾说,只有实验才是化学的“最高法庭”。爱因斯坦:如果把学生的热情激发出来,那么学校所规定的功课就会被当作一种礼物来领受。我国著名化学家戴安邦先生指出:只传授化学知识和技术的化学教育是片面的,全面的化学教育要求,既传授化学知识与技能,又训练科学方法和思维。“学源于思,思源于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思”是学习的重要方法,“疑”是启迪思维的钥匙。学必有疑,有疑比有所思。)现代心理学研究认为,“疑

唤醒教育

唤醒教育心得体会 丁钰凡 “教育的艺术,不在于传授,而在于激励、鼓舞和唤醒。”教育的功能从根本上说,就是要唤醒人们心灵中最美好的东西,使人性发出灿烂的光辉;唤醒人们的自主意识和创新精神,使蕴藏在人脑中的巨大潜能得以开发;唤醒人们对生命价值的深切感悟,使人们在创造生活中享受幸福的人生。 才为德之资,德为才之帅。唤醒教师,就要唤醒教师的爱与责任,自觉践行师德规范;唤醒教师对职业的审美情趣,不断升华职业境界;唤醒教师的雄心壮志,追寻专业发展之道;唤醒教师的育人担当,不抛弃,不放弃,不让一个孩子掉队。 要改变孩子,先改变家长。唤醒家长,就要唤醒家长的示范意识,抓住习惯培养的教育根本,着眼孩子的终身发展;唤醒家长的发现智慧,开发孩子的优势潜能,帮助孩子成为最好的自己。 育人先育心,浇树要浇根。唤醒孩子,就要唤醒孩子的责任与良知,使人格得以健全完善;唤醒孩子追逐人生梦想,成就自己美丽人生。 不一而足,有见地的语句比比皆是。全书分为七讲,内容分别是守望道德星空、发现教师职业之美、就这样成为名师、没有教不好的孩子、教育就是培养孩子习惯、让孩子做最好的自己、点亮孩子心中的那盏灯、用美德占领孩子心灵。希望老师们认真读读。 他觉得教育的乐趣来自对孩子的兴趣,教育的真正任务和目的,不是评判,而是唤醒,更是善的传递、爱的共鸣。 “问题学生”一直都是广大学校、家长所普遍关心的问题,特别是我们这些奋斗在教育一线的教师采用的教育态度,采取的教学手段,对学生群体的身心发展都有着不容小觑的影响。

著名的基层教学老师杨聪,摒弃了面对“问题学生”采取忽视、监管、批评等教育手段,而是在自身教育实践过程中,给予孩子更多的爱与关注,尊重孩子幼小的心灵,重塑他们的自尊与自信,因材施教,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让学习和学校不再成为孩子的负担。 他用以朴实无华的文笔,记录了教师与孩子之间发生的各种各样的故事与情况,一个个小故事《蒲公英的约定》《我的“雕虫小技”》《我让学生哭了》《小敏的课外书》……一个个最直接、最真实的教学案例,叩击心灵,引发思考。让我深受感动。在为我们这些身处基础教育前线的教师们道出更为行之有效的教育方式的同时,也为“问题学生”指明了新的方向,让孩子回归最本真的情怀,解放孩子思想。 世界上有两种爱是最无私的:一是母爱,一是师爱,但师爱不同于母爱。师爱是一种情感与心灵的融化,是师生心灵沟通的桥梁。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尽可能深入的了解每个孩子的精神世界……这是教师和校长的首条金科玉律”。对于问题生的思想工作应做实做细,沟通要有艺术,那种以批评为主,教育为辅,以管代教,以堵代疏的做法会严重挫伤他们的自尊心。“教育不能没有爱,没有爱就没有教育。”爱是教育的灵魂,对于问题学生更是如此,只有热爱学生,才能正确对待,宽容学生所犯的错误,才能耐心地去雕塑每一位学生,要把学生的思想工作做到心里去,用充满感情的言辞去点燃学生的感情之火,与学生的交流不仅仅是语言上的,更是心与心的碰撞,用真挚的情感燃起学生的希望。

读彭兴顺的《教育就是唤醒》有感

用爱与责任诠释教育的真谛 ——读彭兴顺的《教育就是唤醒》有感不得不感慨时光的匆匆,成为教师的我已走过教育生涯的十几个春秋。回首一路走过的历程,百感交集,或喜或悲,或苦或乐,或悔或恨,在这短暂的从教生涯中,让我感慨良多,更让我对教育有了更多的审视和思考,什么是真正的教育,也许不同人会有不同的回答。寒假期间,我有幸静心阅读了彭兴顺老师的《教育就是唤醒》一书,让我豁然开朗,让我明白了,教育是一种心灵的唤醒。“教育的艺术,不在于传授,而在于激励、鼓舞和唤醒。”教育的功能从根本上说,就是要唤醒人们心灵中最美好的东西,使人性发出灿烂的光辉;唤醒人们的自主意识和创新精神,使蕴藏在人脑中的巨大潜能得以开发;唤醒人们对生命价值的深切感悟,使人们在创造生活中享受幸福的人生。教育就是唤醒,然而唤醒学生离不开教师对学生的一份浓浓的师爱,一份宽容、一份理解、一份鼓励和赏识,更离不开教师身上所肩负的一份责任。 从教十几年,给我最大的感受就是是要给学生多一点关爱,多一点宽容,多一份鼓励,你的付出一定会有回报。其实做老师是最容易满足的,每当辛苦地工作一天后,或是对班级那些调皮捣蛋的学生进行教育后,只要看到他们有一点点进步,自己的所有辛苦就都忘得一干二净了。 “教育的艺术,不在于传授,而在于激励、鼓舞和唤醒。”教育的功能从根本上说,就是要唤醒人们心灵中最美好的东西,使人性发出灿烂的光辉;唤醒人们的自主意识和创新精神,使蕴藏在人脑中的巨大潜能得以开发;唤醒人们对生命价值的深切感悟,使人们在创造生活中享受幸福的人生。 才为德之资,德为才之帅。唤醒教师,就要唤醒教师的爱与责任,自觉践行师德规范;唤醒教师对职业的审美情趣,不断升华职业境界;唤醒教师的雄心壮志,追寻专业发展之道;唤醒教师的育人担当,不抛弃,不放弃,不让一个孩子掉队。 要改变孩子,先改变家长。唤醒家长,就要唤醒家长的示范意识,抓住习惯培养的教育根本,着眼孩子的终身发展;唤醒家长的发现智慧,开发孩子的优势潜能,帮助孩子成为最好的自己。 育人先育心,浇树要浇根。唤醒孩子,就要唤醒孩子的责任与良知,使人格得以健全完善;唤醒孩子追逐人生梦想,成就自己美丽人生。 不一而足,有见地的语句比比皆是。全书分为八讲,内容分别是守望道德星空、发现教师职业之美、就这样成为名师、没有教不好的孩子、教育就是培养孩子习惯、让孩子做最好的自己、点亮孩子心中的那盏灯、用美德占领孩子心灵。每一章节传递着教育的伟大,“教育的艺术就是懂得引导”。教育是爱的事业,教师是爱的使者。 唤醒的过程就是如此,不是要求别人做什么,而是我知道我应该主动去做什么,只有这样做就能够体验到自身的价值,体验到自己的潜力、体验到生命的活力与无限发展的可能,教育不是雕刻,而是唤醒。一个唤醒的生命才会让自己的生命变得精彩而充满阳光。

教师职业道德辨析题

二、辨析题 1.只有心理健康的教师,才有可能培养出心理健康的学生。 答:此说法正确。 心理健康的教师往往在认识能力、情绪状态、行为方式和人格特征等都会表现出积极良好的状态,对学生起潜移默化的作用,成为学生模仿的对象,促进学生身心全面健康地发展。 心理不健康的教师往往表现为缺乏正确客观全面的认识能力、不善于协调与控制自己的不良情绪以及缺乏与他人交往、友好相处的能力等;这样的教师在与学生的长期接触交往中,容易导致学生认识的偏面性、不良情绪(如紧张、恐惧、焦虑和压抑等)的产生以及在师生交往中表现出对立、对抗等紧张的师生关系,从而会严重地影响学生的心理健康。 2.师德行为的选择仅仅受外部条件的制约。 答:这种说法是错误的。 因为,教师职业道德是教师一般道德品质的反映,反过来它又作为一种调节手段,促进教师一般道德品质的完善和提高。一方面,通过外部社会舆论的监督和评价,促使教师坚持符合职业道德要求的行为,终止和纠正违背道德要求的行为;另一方面,当教师职业道德由教师外在要求转化为教师个体的内在需求时,就会通过教师的良心和义务感经常地、主动地发挥作用,使教师自觉选择符合教育规律要求的正确的态度和方法,调节教师个体的职业行为。 3.教师职业道德是一种“实践精神”。 答:(1)正确。 (2)教师职业道德行为过程是由行为前的行为动机的确定,行为选择,行为本身以及行为之后的反省和评价的过程来完成。这一过程,既是精神活动的过程,也是实践活动的过程。道德是实践的精神,其特殊性就在于它总是把一定的道德原则和规范变为以道德原则和规范为标准的道德评价和道德教育的实践活动。教师职业道德不是被动地反映教育现象过程,而是从教师特定的职业道德价值要求出发能动地反映教育现象的过程。 (3)所以,教师职业道德是一种“实践精神”。 4.教师职业良心同教师权利相联系,并从教师的教育教学劳动中表现出来。 答:(1)错误。 (2)教师职业良心,就是指教师在自己的教育教学工作实践中履行义务道德责任感和自我评价的能力,从教师的教育教学劳动中表现出来。主要表现为教师对学生、教师集体和社会教育事业整体的一种高度自觉的责任感;教师在教育教学劳动中对自己的行为进行道德控制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