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三段式循环课堂

三段式循环课堂

三段式循环课堂
三段式循环课堂

我校“三段式循环课堂”介绍

一、“三段式循环课堂”的内涵

“三段式循环课堂”模式其突出特点,是将下一课教学内容的预习任务放到了上一课堂的最后,下堂课开始前5分钟,检查学生对上一堂的复习和本节课的预习情况,一是能强制学生预习,规范学生预习,从而达到课前预习效果和要求,二是课后的课余时间可对预习所发现的问题再思考;中段组织学生通过“合作学习、交流展示、疑难点拨”等形式完成学习目标;后5分钟教师带领学生做下节课预习,这5分钟为每节课的起点,起点虽短,“尾巴”却很长,一直延伸到课外,用“预习”这根线,与下节课对接,这样就形成一个循环大课堂。“三段”:就是把一节课分为三个时段:(5+35+5)

第一时段:课前检查(或检测)。(约5分钟)

上课开始的前5分钟,教师可以采取课前检测、老师抽样检查、小组错位全员检查等方式,检查学生对上节复习和本节课的预习情况,了解学情,并按要求对学生的预习(复习)情况评价打分,运用激励手段调动学生主动预习的积极性。

第二时段:新课教学(约35分钟)。

基本步骤为:情景导入→合作学习→展示交流→点拨疑难→当堂训练→小结提升

第三时段:下节预习。(约5分钟)

在课堂结束前5分钟,教师发放新的学案,指导学生预习下节课的内容并提出下节课的相关要求。这是考虑到正式课堂上预习的时间不够用,便打破原有课堂的结构,把预习时间留在课下,保证学生有足够的时间预习,让“课外”成为“课上”的组成部分,形成“循环大课堂”。让学生通过“课外预习”发现问题,调动手段自我解决,做到心中有数,同时也培养学生养成主动预习,善于预习的习惯,学会查找资料,收集信息的学习方法。

二、“三段式循环课堂”的操作要求

1、必须按要求编写导学案,教学案的编写要重点突出学习方法的指导,避免习题化,要有利于学生进行探索学习,从而激发学生思维,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体验到成功的喜悦。

2、教师必须转变角色,做课堂的策划者、组织者、激励者、点拨者、评价者,把课堂还给学生,放心地让学生合作学习、展示交流。

3、必须做到一课一案:去上课的老师手里必须有下一节新课的导学案,最迟在下课前5分钟发到学生手里。

4、必须采用“5+35+5”的三段式循环课堂教学模式:前5分钟认真搞好课前检查并评价打分,中间35分引导学生通过合作学习、展示交流、点拔纠错等落实本节课的学习目标,后5分钟发新的导学案,指导下一堂的学习,布置学生课后预习。

5、教师对合作学习的评价要及时、公正、公开。

6、学生的导学案必须用双色笔完成(学生预习时必须用黑色或兰色笔填写导学案,课上必须用红色笔修改导学案)。

三、“三段式循环课堂”的优点

1、“三段式循环课堂”是对传统课堂的挑战和突破。

“三段式循环课堂”更加注重师生互动的程度和成效,把学生看成鲜活的个体,把学习看成学生成长的经历,注重学生的真情实感,尊重学生的判断,重视学生的知识经验,实现了学生在课堂中的发展。

它使课堂教学实现四大突破:一是课堂时空改变。在时间上,采用“三段式循环课堂”模式,实现了“课上”“课下”双高效;二是课堂结构创新。由以大班为基本单位变为以小

组为基本单位,为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搭建平台。三是教学过程改革。课堂呈现方式通过展示进行交流,通过点拨实现提升,通过纠错进行落实,通过开放实现拓展,较好落实了新课程三维教学目标。四是师生关系转变。“师亦生,生亦师”,师生之间人格上平等,学习上民主,师生成为学习上的合作伙伴。

2、“三段式循环课堂”改变了学生的学习方式,引领学生高效学习。

学生从课堂知识的被动接受者变成教学活动的主动参与者。预习经过老师“点火预热”,学生课下“自我加热”和“同伴加热”,实现学习前置,培养了自学能力。上课有备而来,通过展示交流、点拨纠错,实现了合作共赢。通过“达标训练”,堂堂过手,在实现知识落实的同时,培养纠错、反思的良好习惯,使学生真正成为高效学习的主人,获得终身发展的能力。

3、“三段式循环课堂”改变了教师的教学方式,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教师由传统的“讲”变成“教”。课前做学习活动的策划者;课中做课堂教学的组织者、点拨者、激励者和评价者;课后做教学的反思者。教师在编制导学案过程中,既充分分享到教师团队合作的快乐,又即时生成了丰富教育教学资源,实现了自己的专业发展。

4、“三段式循环课堂”拓展了学生学习的时间和空间。

“三段式循环课堂”模式下,每一节课都从前一节课的后5分钟开始,在老师的指导下,学生根据导学案,预习下一节课内容,然后带着问题离开课堂,并产生解决问题的强烈愿望,这是点火预热期。课后学生深入预习,不断加热,第二节课一上来就进行课前检测,一开始就把课堂留给了学生。然后进入新课教学,最后留下5分钟再预习第三节课内容,如此循环,这样,课堂的时间不再是45分钟,学生为了顺利通过课前检查、在课堂上充分展示、有效质疑,必须利用“45分钟”以外一切可以利用的时间去主动学习,特别充分利用晚自习的时间去复习今天的内容,预习明天的内容,作好充分准备,迎接老师的课前检查(检测)。

(教科室)

除了翻转课堂,这十大教学模式一样值得模仿

除了翻转课堂,这十大教学模式一样值得模仿 今天小编在整理十大课堂教学模式时,深有感触,印证了“教无定法”,觉得这些模式都体现出了课堂教学新理念,值得学习和模仿。 一、杜郎口中学的“10+35”模式 杜郎口“10+35”模式,即教师用10分钟分配学习任务和予以点拨引导,学生用35分钟“自学+合作+探究”。 杜郎口模式,呈现出三个特点,即立体式、大容量、快节奏。杜郎口课堂在结构上有三大模块,即预习、展示、反馈。杜郎口的课堂展示模块突出六个环节,即预习交流、明确目标、分组合作、展示提升、穿插巩固、达标测评。 二、昌乐二中的“271”模式 “271”模式,即课堂45分钟按照2:7:1的比例,划分为“10+30+5”,要求教师的讲课时间不大于20%,学生自主学习占到70%,剩余的10%用于每堂课的成果测评。271还体现在学生的组成划分上:即20%是优秀生,70%是中等生,10%是后进生。271体现在学习内容上:即20%的知识是不用讲学生就能自学会的,70%是通过讨论才能学会的,10%是通过同学之间在课堂上展示,互相回答问题,加上老师的强调、点拨,并通过反复训练才能会的。 三、兖州一中的“循环大课堂”模式

“循环大课堂”注重学生课堂上的学习状态,让学生带着“?”号进课堂,通过独学(自学)、对学(对子间的合作)、群学(小组间合作探究),形成“!”号,然后再通过展示交流把新生成的“?”号最终变成“。”号。四、夏镇一中“自学·释疑·达标”教学模式“自学·释疑·达标”教学模式遵循循序渐进的教学原则。其基本结构分为课前预习和课堂教学两大部分;分为自学、释疑、达标三大板块;分为学案导学、合作探究、小组展示、纠错互评、点拨拓展、提炼总结和诊断评价七个环节。自学包括学案导学、合作探究、小组展示和纠错互评四个环节。释疑包括合作探究、小组展示、纠错互评、点拨拓展和提炼总结五个环节。达标包括提炼总结和诊断评价两个环节。三大板块相互兼顾、相互关联。同时,该模式以“教学案”为载体。“教学案”是教师的教案、学生的学案的一体化。它是教师在集体备课的基础上,结合“自学·释疑·达标”课堂教学模式特点,集思广益,兼融教师的个性特点而形成的,目的在于摒弃课堂的形式主义,追求课堂的实效。一方面它是教师集体备课的抓手,便于集思广益,共同提高;另一方面它是学生自学的罗盘,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习惯,提高学习效率。 五、灌南新知学校的“自学·交流”模式 “自学·交流”学习模式:从提前一天将“学案”发放给学生,新知学校即开始了引导学生自学的过程。把原属于学生的思维权利通过“自学”还给学生,通过“交流”表达自我的权利。新知

循环伏安法原理及结果分析精选文档

循环伏安法原理及结果 分析精选文档 TTMS system office room 【TTMS16H-TTMS2A-TTMS8Q8-

循环伏安法原理及应用小结 1 电化学原理 1.1 电解池 电解池是将电能转化为化学能的一个装置,由外加电源,电解质溶液,阴阳电极构成。 阴极:与电源负极相连的电极(得电子,发生还原反应) 阳极:与电源正极相连的电极(失电子,发生氧化反应) 电解池中,电流由阳极流向阴极。 1.2 循环伏安法 1)若电极反应为O+e-→R,反应前溶液中只含有反应粒子O,且O、R在溶液均可溶,控制扫描起始电势从比体系标准平衡电势(φ平)正得多的起始电势(φi)处开始势作正向电扫描,电流响应曲线则如图0所示。 图0 CV扫描电流响应曲线 2)当电极电势逐渐负移到(φ平)附近时,O开始在电极上还原,并有法拉第电流通过。由于电势越来越负,电极表面反应物O的浓度逐渐下降,因此向电极表面的流量和电流就增加。当O的表面浓度下降到近于零,电流也增加到最大值Ipc,然后电流逐渐下降。当电势达到(φr)后,又改为反向扫描。 3)随着电极电势逐渐变正,电极附近可氧化的R粒子的浓度较大,在电势接近并通过(φ平)时,表面上的电化学平衡应当向着越来越有利于生成R的方向发展。于是R 开始被氧化,并且电流增大到峰值氧化电流Ipa,随后又由于R的显着消耗而引起电流衰降。整个曲线称为“循环伏安曲线” 1.3 经典三电极体系

经典三电极体系由工作电极(WE)、对电极(CE)、参比电极(RE)组成。在电化学测试过程中,始终以工作电极为研究电极。 其电路原理如图1,附CV图(图2):扫描范围-0.25-1V,扫描速度50mV/S,起始电位0V。 图1 原理图图2 CBZ的循环伏安扫描图图2所示CV扫描结果为研究电极上产生的电流随电位变化情况图。 1)横坐标Potential applied(电位)为图1中电压表所测,即 Potential applied=P(WE)-P(RE) 所有的电位数值都是相对于氢离子的电位值,规定在标准情况下,氢离子的电位为0。当恒电位仪向工作电极提供负的电位时,其电源连接情况如图1所示,即工作电极与电源的负极相连,作为阴极工作发生还原反应;反之则作为阳极发生氧化反应。 图3 恒电位仪电路图 图3所示为恒电位仪电路图,我没看明白,请翟老师帮我看看。 2)纵坐标所示电流为工作电极上通过的电流,电流为正(流出电极表面)则有电子流入电极CBZ失电子发生氧化反应;电流为负则电子流出电极,CBZ得电子发生还原反应。 2 电化学工作站操作 工作电极在测试之前应先用较大扫速扫描以活化电极,否则可能出现扫描曲线持续波动的现象; 3 数据挖掘 电压从负到正可以看作是正扫为阳极氧化过程,对应氧化峰;反之为负扫阴极还原过程,对应还原峰。

兖州一中“循环大课堂”

山东兖州一中“循环大课堂” 循环大课堂注重学生课堂上的学习状态,让学生带着“?”号进课堂,通过独学(自学)、对学(对子间的合作)、群学(小组间合作探究),形成“!”,然后再通过展示交流把新生成的“?”号最终变成“。”号。 循环大课堂的基本教学原理是,通过展示实现交流、通过纠错实现落实、通过点拨实现提升、通过开发实现拓展。循环大课堂的核心是“变被动为主动”,循环大课堂关注课堂“两率”,即降低精力流失率,增加高效学习率。 循环大课堂的价值在于,真正实现了课上、课下的两个高效,因而有人说,兖州一中把杜郎口的课改理念又向前推进了一大步。 兖州一中的突出亮点是围绕着课堂改革所构建起来的“课改文化”。尤其是注重发挥学生的“自主”和“主体”作用,他们不仅把学习权交给了学生,甚至连学校的管理权也交给了学生,在兖州一中,谁的权利最大?答案是学生,因为这里的学生管老师,不仅管老师还管学校的各个处室领导甚至校长,学校的最高权力机关是学管会——学生学校管理委员会。他们每周任命一个学生校长,每个学生校长再分别组阁,任命副校长、教务主任、后勤主任、德育主任……学管会还创办了自己的“机关媒体”,创意设计自己的活动等等。兖州一中真正做到了凡事由“学生自治”。 “循环大课堂” 1.描述 循环大课堂把课分为两截,“35+10”,即“展示+预习”。 具体解读如下:一课分两截,前半段占35分钟“展示”,即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充分展示。每节课的后段占10分钟“预习”,即教师要围绕“导学案”领着学生做下节课的预习。 循环大课堂每节课的起点其实不是在课前,而是每一节课的后10分钟。形象地说,就是揪住每节课后十分钟的“小尾巴”,把课下时间绕进来,一直延伸到第二天的新课,然后与新课的前35分钟完成对接,这样形成一个“环状大课堂链”。 循环大课堂的“课堂”和传统概念上的“课堂”有所不同,它其实是超越了课上45分钟的一个“大课堂”概念。既包括传统的45分钟这个“课上”(也称为课中),还包括课前和课后,即课前+课中+课后=循环大课堂。

血液循环知识点 2

一、血液 实物展示:血液分层 1、成年人的血液总量约占体重的7%~8%。一个体重50千克的人,他体内的 血量约为3.5~4.0升。构成血液的成分有液态的血浆,以及各种血细胞。这 些血液一刻不停地循环,为人体细胞输送各种营养物质。 血浆――55% 血液 血细胞45% 白细胞 2、实验:观察血涂片 红细胞(red cell )――没有细胞核,呈两面凹的圆盘形 。红细胞里有一种红色含铁的蛋白质,称血红蛋 白,使血液呈现红色。 血红蛋白特点:血红蛋白在氧浓度高的地方容易和氧结合,在氧浓度低的地方又易与氧分离。 血红蛋白的动能:帮助红细胞运输氧,也能运输一部分二氧化碳。 白细胞(white cell )――有细胞核,比红细胞数量少。人体内有多种白细胞。 白细胞的功能:能保护身体免受病患,如中性粒细胞和淋巴细胞能吞噬侵入人体内的病菌;淋巴 细胞还参与机体的抗传染功能有关。 血小板(platelet )――血小板是最小的血细胞,没有细胞核。 血小板的功能:血小板有加速血液凝固,防止伤口大量出血及阻止细菌入侵的作用。伤口感染时, 血液中的白细胞会聚集在伤口处,吞噬入侵的细菌,而“脓”就是死亡了的白细胞和细菌。 血细胞都有一定的寿命,人体内的血细胞每时每刻经历着衰老、死亡和再生。红细胞每秒更新200多万个,大约60天左右全身的红细胞会更换一半。人体内具有造血功能的红骨髓担负着血细胞的再生任务。 讨论:根据人体血液中血细胞的正常值,你认为这张报告单已告诉我们此人哪些指标不正常。 结论:可能患有炎症(白细胞数量偏高)和贫血(血红蛋白含量偏低)。 二、小结

血液的功能――血液具有输送氧、二氧化碳、各种营养物质及代谢产物的功能,还能起预防保护作用,血液对调节体温也有重要作用。(八上第三章:常温下,以皮肤的直接散热为主;皮肤直接散热的多少,取决于皮肤与外界环境的温差,并且可以通过调节皮肤血管口径改变血流量来调节体表温度。) 第2课时简案 一、心脏 1、观察心脏(呈现一个解剖好的猪心)――位于人体胸中部偏左下方,心肌有力地收缩和舒张将血液输 向全身。心脏被心肌隔成左右不相通的两部分。左右两部分又被能够控制血液定向流动的、只能向一个方向开的瓣膜(房室瓣)分别隔成上下两个腔,整个心脏可分为4个腔(左右心房和左右心室)。 心室与动脉间的瓣膜(动脉瓣)可防止血液倒流回心室。围绕在心脏上的冠状动脉为心脏提供营养物质和氧气。 二、血管 步骤见书P157 四、血液循环 血液在由心脏和全部血管组成的封闭的管道中,按一定方向周而复始地流动,称为血液循环。血液在一次完整的循环过程中要流经心脏两次,可分为体循环和肺循环两部分。 体循环过程: 左心室→主动脉→各级动脉→全身毛细血管网→各级静脉→上、下腔静脉→右心房 肺循环过程: 右心室→肺动脉→肺部毛细血管→肺静脉→左心房 讲述:由于心室需用更大的力将血液输送出去,所以心室壁较心房壁厚,同时由于体循环路线较肺循环长得多,因此左心室的壁较右心室的壁厚。 动脉血:含氧量高,血呈鲜红色; 静脉血:含氧低,血呈暗红色。 血液循环的主要功能――不断将氧气、营养物质和激素等运送到全身各个组织器官,并将器官组织呼吸作

十大课堂教学模式

十大课堂教学模式---打造高效课堂 ◆教学模式的概念 教学模式是在一定教学思想或教学理论指导下建立起来的较为稳定的教学活动结构框架和活动程序。作为结构框架,突出了教学模式从宏观上把握教学活动整体及各要素之间内部的关系和功能;作为活动程序则突出了教学模式的有序性和可操作性。 ◆教学模式的结构 ●理论依据:教学模式是一定的教学理论或教学思想的反映,是一定理论指导下的教学行为规范。不同的教育观往往提出不同的教学模式。 ●教学目标:任何教学模式都指向和完成一定的教学目标,在教学模式的结构中教学目标处于核心地位,并对构成教学模式的其他因素起着制约作用,它决定着教学模式的操作程序和师生在教学活动中的组合关系,也是教学评价的标准和尺度。正是由于教学模式与教学目标的这种极强的内在统一性,决定了不同教学模式的个性。不同教学模式是为完成一定的教学目标服务的。 ●操作程序:每一种教学模式都有其特定的逻辑步骤和操作程序,它规定了在教学活动中师生先做什么、后做什么,各步骤应当完成的任务。 ●实现条件:是指能使教学模式发挥效力的各种条件因素,如教师、学生、教学内容、教学手段、教学环境、教学时间等等。 ●教学评价:是指各种教学模式所特有的完成教学任务,达到教学目标的评价方法和标准等。由于不同教学模式所要完成的教学任务和达到的教学目的不同,使用的程序和条件不同,当然其评价的方法和标准也有所不同。目前,除了一些比较成熟的教学模式已经形成了一套相应的评价方法和标准外,有不少教学模式还没有形成自己独特的评价方法和标准。 ◆教学模式的特点 1.指向性 由于任何一种教学模式都围绕着一定的教学目标设计的,而且每种教学模式的有效运用也是需要一定的条件,因此不存在对任何教学过程都适用的普适性的模式,也谈不上哪一种教学模式是最好的。评价最好教学模式的标准是在一定的情况下达到特定目标的最有效的教学模式。教学过程中在选择教学模式时必须注意不同教学模式的特点和性能,注意教学模式的指向性。 2.操作性 教学模式是一种具体化、操作化的教学思想或理论,它把某种教学理论或活动方式中最核心的部分用简化的形式反映出来,为人们提供了一个比较抽象的理论具体得多的教学行为框架,具体地规定了教师的教学行为,使得教师在课堂上有章可循,便于教师理解、把握和运用。 3.完整性 教学模式是教学现实和教学理论构想的统一,所以它有一套完整的结构和一系列的运行要求,体现着理论上的自圆其说和过程上的有始有终。 4.稳定性

山东兖州一中的“循环大课堂”模式

山东兖州一中的“循环大课堂”模式 山东兖州一中在“师法”杜郎口经验的基础上,根据高中教学的特点,渐变形成了“循环大课堂”模式。 循环大课堂模式即“三步六段、35+10课堂循环”模式。“三步六段”是课堂的组织形式,即“一课分二段”(35+10),“三步为一课”(课前-课中-课后)。“35+10”就是35分钟展示+10分钟预习。展示的内容是上节课10分钟加课下预习的成果,预习的内容是下节课将要展示的内容。每节课的起点在上一节课的最后10分钟,这与传统意义的一堂课“预习+交流”的分配恰好是倒置的。简单的改变却盘活了课上课下的对接,使得兖州一中的课堂形成了“课上-课下-课上”的环形结构。“循环大课堂”模式改变了传统意义上的时间结构、空间分布、课堂角色、教学资源、呈现方式(教、学、评价的方式),实现了四个统一:两种高效学习态的衔接统一,全面发展与个性发展的统一,学生发展与教师发展的统一,学校教育与育人功能的统一。 导学案是“循环大课堂”的核心要素,一般要具有以下要素:学习目标、学习任务、重点难点、学法指导。做到“四化”:知识问题化,问题层次化,层次梯次化,梯次渐进化。导学案一般要在难度、内容和形式上设计分为ABCD四个级别:A级为“识记类内容”,要求学生在课前时间必须解决;B级为“理解级”,要求学生能把新知识与原有知识和生活挂钩,形成融会贯通的衔接;C级为“应用类”,学以致用,能解决例题和习题;D级为“拓展级”,要求学生能把知识、经验和社会以及最新科研成果挂钩。 兖州一中的突出亮点是围绕着课堂改革构建“课改文化”。尤其是注重发挥学生的“自主”和“主体”作用,他们不仅把学习权交给了学生,甚至连学校的管理权也交给了学生。

护士资格考试循环系统知识点

循环系统疾病病人的护理 1、二尖瓣的解剖位置是(左心房与左心室之间) 2、心包腔内液体的生理作用是(润滑作用) 3、心脏自身的血液供应主要来自于(冠状动脉) 4、具有自律性的心肌细胞为(窦房结) 5、心脏正常窦性心律的起搏点是(窦房结) 6、正常情况下心室的除极方向是(由心内膜到心外膜) 7、慢性心功能不全Ⅱ级患者应表现为(日常活动后出现呼吸困难,休息后缓解) 8、导致左心室压力负荷过重的病因是(高血压和主动脉瓣狭窄) 9、慢性左心功能不全患者最主要的临床表现是(呼吸困难) 10、右心功能不全主要临床症状出现的病理生理基础是(体循环淤血) 11、右心衰竭患者的特征性体征是(肝颈静脉反流征阳性) 12、长期服用利尿剂(呋塞米)的心衰患者,护士应当最关注的不良反应是(低血钾) 13、临床治疗心力衰竭时,应用洋地黄的主要目的是(增强心肌收缩力) 14、心力衰竭患者使用洋地黄进行治疗期间,护士应对医嘱提出质疑和核对的是(葡萄糖酸钙溶液静滴) 15、因心力衰竭采用地高辛治疗患者,主诉食欲明显减退,视力模糊,护士测心率50次/分,心律不齐,最可能的原因是(洋地黄中毒) 16、在静脉补钾时,200ml生理盐水中最多可加入10%氯化钾的量是(6 ml) 17、服用前需常规测量脉搏或心率的药物是(洋地黄) 18、需避光使用的药物是(硝普钠) 19、心电图检查时单极胸导联V1电极应放在(胸骨右缘第四肋间)

20、心动过缓是指安静状态下成人脉率每分钟少于(60次) 02 21—39个知识点 21.口服降压药治疗的患者,为评估降压效果,患者自行测量、记录血压。测量血压的最佳时段是(服药降压药2小时后) 22、通过解除紧张情绪能缓解的心律失常是(房性期前收缩) 23、最危急的心律失常类型(心室颤动) 24、安装永久性心脏起搏器10天后正确的出院指导是(学会每天自测脉搏) 25、属于青紫型先天性心脏病的是(法洛四联症) 26、法洛四联症患儿缺氧发作时宜采取的体位是(膝胸卧位) 27、法洛四联症患儿缺氧发作时,使用普蔡洛尔进行治疗的目的是(减慢心率) 28、先天性心脏病患儿出院时对家长的健康宣教,错误的是(积极参加各种体育运动) 29、护理法洛四联症患儿时,给予充足水分的主要目的是(预防形成脑血栓) 30、根据血压水平的定义和分类,血压130/88mmHg属于(正常高值) 31、3级高血压是指血压的范围为(收缩压≥180mmHg,舒张压≥110mmHg) 32、患者,男性,55岁。最近血压波动在(160~170)/(90~95)mmHg,诊断为高血压,属于(2级高血压) 33、老年高血压患者,为减轻患者体重,适宜的运动是(散步) 34、通过利尿作用达到降压效果的药物是(氢氯噻嗪) 35、利尿剂降低血压的主要作用机制是(减少血容量) 36、使用速尿(呋塞米)进行利尿后,患者出现乏力、腹胀、肠鸣音减弱的症状。该患者可能发生了(低钾血症)

全国十大课堂教学模式———打造高效课堂

全国十大课堂教学模式———打造高效课堂 K币(0)个发表日期:2014年11月27日出处:网络整理【编辑录入:wzhqa】 1、山东杜郎口中学的“10+35”模式 杜郎口中学因“改”而名扬天下,成为当下中国教育最火爆的风景。其实,杜郎口的经验也没有多么神秘,就是一句话,“让学生动起来、让课堂活起来、让效果好起来”,而核心是一个“动”字,围绕“动”千方百计地彰显学生学习的“主权”。杜郎口课改的精髓体现在最大限度地把课堂还给学生上,主张能让学生学会的课才是好课,一切以学生的“学”来评价教师的“教”,课堂必须体现出“生命的狂欢”。 杜郎口模式到底有多大的可操作性,它是不是真正具有普适性?《中国教师报》试水课改的“田野研究”,在杜郎口中学挂牌成立了第一个“《中国教师报》全国教师培训基地”,为学习和研究杜郎口课改经验的学校和单位提供针对性服务。以鲜明的“行动研究”特色,秉承“问题即课题”的务实态度,追求课堂理想和理想课堂的建设,全情致力于课堂教育改革“途径与方法”的研究与推广。 “10+35”模式 杜郎口“10+35”模式,即教师用10分钟分配学习任务和予以点拨引导,学生用35分钟“自学+合作+探究”。 杜郎口模式,呈现出三个特点,即立体式、大容量、快节奏。杜郎口课堂在结构上有三大模块,即预习、展示、反馈。 杜郎口的课堂展示模块突出六个环节,即预习交流、明确目标、分组合作、展示提升、穿插巩固、达标测评。 点评:今天的杜郎口已经成为了中国课改的代名词,一所乡村学校所创造的教育神话,再一次告诉我们:改,才有出路。 2、山东昌乐二中的“271”模式 远在课改之前,昌乐二中就是闻名遐迩的高考名校了!被外界称为“山东省领跑高中”。 昌乐二中这样已经“功成名就”的名校竟然也课改? 重新出发的昌乐二中从研究学生、重视自学开始,从新课改自主、合作、探究的理念里找到出路。 如今,送孩子进二中上学,早已成为许多家长的一个梦想。在二中,几乎所有人都不屑于谈论升学率。如果你一定要打破砂锅问到底,那他们会说:高考只是教育的副产品,“高考其实就是考人品,考的是学生的学习能力。” “271”模式? “271”模式,即课堂45分钟按照2:7:1的比例,划分为“10+30+5”,要求教师的讲课时间不大于20%,学生自主学习占到70%,剩余的10%用于每堂课的成果测评。 271还体现在学生的组成划分上:即20%是优秀生,70%是中等生,10%是后进生。271体现在学习内容上:即20%的知识是不用讲学生就能自学会的,70%是通过讨论才能学会的,10%是通过同学之间在课堂上展示,互相回答问题,加上老师的强调、点拨,并通过反复训练才能会的。 每一间教室里都有三个“小组”,一个是行政组,一个是科研组,一个是学习小组,称为学习动车组。 此模式强调“两案并举”,两案即导学案和训练案。导学案要实施“分层要求”——分层学习、分层目标、分层达标、分层训练。 点评:昔日的高考名校,今日的课改名校。在昌乐二中有一句赵校长的名言:高考就是考人品,高考只是教育的副产品。他们依靠课改找到了升学的秘诀。 3、山东兖州一中的“循环大课堂”模式 杜郎口经验适合高中吗?高中课改如何选择切入口?课改如何应对和满足升学的挑战与要求? 山东兖州一中在“师法”杜郎口经验的基础上,根据高中教学的特点,渐变形成了“循环大课堂”模式。通过改变课堂结构,一改传统的课后辅导、写作业练习这样的旧制,后段变前段,前置变成了预习,课后变成了课前,“把练习变成预习”,从而创造性地解决了课下低效的难题。

最新循环伏安法原理及结果分析资料

循环伏安法原理及应用小结 1 电化学原理 1.1 电解池 电解池是将电能转化为化学能的一个装置,由外加电源,电解质溶液,阴阳电极构成。 阴极:与电源负极相连的电极(得电子,发生还原反应) 阳极:与电源正极相连的电极(失电子,发生氧化反应) 电解池中,电流由阳极流向阴极。 1.2 循环伏安法 1)若电极反应为O+e-→R,反应前溶液中只含有反应粒子O,且O、R在溶液均可溶,控制扫描起始电势从比体系标准平衡电势(φ平)正得多的起始电势(φi)处开始势作正向电扫描,电流响应曲线则如图0所示。 图0 CV扫描电流响应曲线 2)当电极电势逐渐负移到(φ平)附近时,O开始在电极上还原,并有法拉第电流通过。由于电势越来越负,电极表面反应物O的浓度逐渐下降,因此向电极表面的流量和电流就增加。当O的表面浓度下降到近于零,电流也增加到最大值Ipc,然后电流逐渐下降。当电势达到(φr)后,又改为反向扫描。 3)随着电极电势逐渐变正,电极附近可氧化的R粒子的浓度较大,在电势接近并通过(φ平)时,表面上的电化学平衡应当向着越来越有利于生成R的方向发展。于是R开始被氧化,并且电流增大到峰值氧化电流Ipa,随后又由于R的显著消耗而引起电流衰降。整个曲线称为“循环伏安曲线” 1.3 经典三电极体系 经典三电极体系由工作电极(WE)、对电极(CE)、参比电极(RE)组成。在电化学测试过程中,始终以工作电极为研究电极。 其电路原理如图1,附CV图(图2):扫描范围-0.25-1V,扫描速度50mV/S,起始电位0V。

图1 原理图图2 CBZ的循环伏安扫描图 图2所示CV扫描结果为研究电极上产生的电流随电位变化情况图。 1)横坐标Potential applied(电位)为图1中电压表所测,即 Potential applied=P(WE)-P(RE) 所有的电位数值都是相对于氢离子的电位值,规定在标准情况下,氢离子的电位为0。当恒电位仪向工作电极提供负的电位时,其电源连接情况如图1所示,即工作电极与电源的负极相连,作为阴极工作发生还原反应;反之则作为阳极发生氧化反应。 图3 恒电位仪电路图 图3所示为恒电位仪电路图,我没看明白,请翟老师帮我看看。 2)纵坐标所示电流为工作电极上通过的电流,电流为正(流出电极表面)则有电子流入电极CBZ失电子发生氧化反应;电流为负则电子流出电极,CBZ得电子发生还原反应。 2 电化学工作站操作 工作电极在测试之前应先用较大扫速扫描以活化电极,否则可能出现扫描曲

2019年兖州一中自主招生入学考试物理试题及参考答案

兖州一中2019年自主招生考试 物理试题 (时间22.5分钟,满分30分) 得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 1.在“达人秀”节目中,演员用冬瓜、土豆做成吹奏乐器,用它们吹奏出来的声音可能具有的相同特征是 ( ) A.音调、响度 B.音色、响度 C.音色、音调 D.音色、音调、响度 2.下列各种现象与其涉及物理知识之间的关系中,说法错误的是 ( ) A.高原反应——大气压和海拔高度的关系 B.飞机飞行时获得升力——流体压强和流速的关系 C.水下潜水艇能够上浮——液体压强和深度的关系 D.利用高压锅容易将饭煮熟——沸点和气体压强的关系 3.(2分)(2014?青岛)由做饭联想到的物理知识,错误的是( ) A .向热汤中滴入香油,散发出浓浓的香味,是由于温度越高,分子热运动越剧烈 B .把鸡蛋往灶台上一磕,鸡蛋就破了,是利用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C .用吸盘挂钩挂铲子,是利用大气压强 D .土豆沉入水盆底部,是由于水的密度大于土豆的密度 4.如图8甲所示,王大叔正吃力地把一重物送往高台,放学回家的小鹏看见后急忙前去帮忙。他找来一块木板,搭成图乙所示的斜面,结果非常轻松地把重物推到了高台上。关于这两种方法,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 A.王大叔克服重力做功较多 B.两人做同样多的有用功 C.小鹏做功的功率要大些 D.甲、乙两种情况下的机械效率一样 5.如图13甲所示,小强在水平地面上用力推木箱,推力随时间变化的图像如图乙所示,木箱速度随时问变化的图像如图丙所示,以下对于这一过程的分析中正确的是( ) A.0一ls 内木箱没有动是因为人对木箱的推力小于地面给木箱的摩擦力 B.1s 一2s 内木箱受到的摩擦力大小为4N C.2s 一3s 内人对木箱的推力做功为6J D.如果3s 后人停止用力,木箱将做匀速直线运动 二.非选择题题 6.(2分)建筑物在河中的“倒影”是由光的 所形成的虚像,这些“倒影”看起来比建筑物本身“暗”一些,主要是因为有一部分光发生 进入了水中。 7.(10分)图l8是测定小灯泡额定功率的实物连接图,其中电源是三节新的干电池,灯泡的额定电压是3.8V ,其灯丝电阻约为10Ω,滑动变阻器上标有“10Ω 1A”的字样。 (1)请你用笔画线代替导线将电路中未连接的部分连好,使它成为完整的实验电路。 班级 姓名 考 ………………………………………………密………………封………………线……………………………………………………

循环系统知识点

循环系统 心包腔内液体起润滑作用。 心脏自身的血液供应来自于冠状动脉。 心脏的正常电活动来源于窦房结。 心源性呼吸困难 急性肺水肿是最严重的心源性呼吸困难。肺水肿最常见的病因是左心衰竭。 劳力性呼吸困难是最早出现也是最轻的呼吸困难。阵发性呼吸困难是心源性呼吸困难最典型的表现称为“心源性哮喘”。 心前区疼痛的护理 冠心病、心绞痛、心肌梗死是引起心前区疼痛最常见原因,心肌梗死最早出现、最突出的症状是心前区疼痛。典型疼痛位于胸骨后,呈阵发性压榨性疼痛。 心悸 心律失常最常见的表现是心悸。 心源性水肿 引起心源性水肿的主要原因是又心功能不全。 心功能不全 呼吸道感染是慢性心衰最常见、最重要的诱因。 最常见症状是不同程度的心源性呼吸困难。 交替脉是左心衰的特征性体征。 颈静脉征或颈静脉怒张是右心衰的主要体征。 多巴胺适用于急性心肌梗死伴心力衰竭者。 急性心力衰竭临床表现:端坐呼吸,咳大量粉红色泡沫痰,血压降低,心率脉率增快,两肺布满湿罗音和哮鸣音,心尖区舒张期奔马律。治疗:高流量(6~8L),20%~30%乙醇湿化吸氧. 心力衰竭患者限制钠盐摄入,<5g/天,合并高度水肿,应<2g/天。下肢静脉栓塞易致肺栓塞。 洋地黄治疗心力衰竭有效指标:呼吸困难缓解,水肿消退,尿量增加,发绀减轻。洋地黄毒性反应:1、胃肠道:食欲缺乏,恶心,呕吐。2、神经系统:头痛、头晕、视物模糊、黄绿视。3、心血管系统:心律失常:最常见为室性期前收缩二联律。心电图ST段鱼钩样改变。 毒性反应处理:1、停用洋地黄类药,2停用排钾利尿药。3、补充钾镁。4、纠正心律失常。5、慢性心律失常用阿托品。6、快速心律失常用苯妥英钠或利多卡因。 心律失常

全国九大课堂教学改革模式

全国九大课堂教学改革模式 1、山东杜郎口中学的“10+35”模式 杜郎口中学因“改”而名扬天下,成为当下中国教育最火爆的风景。其实,杜郎口的经验也没有多么神秘,就是一句话,“让学生动起来、让课堂活起来、让效果好起来”,而核心是一个“动”字,围绕“动”千方百计地彰显学生学习的“主权”。杜郎口课改的精髓体现在最大限度地把课堂还给学生上,主张能让学生学会的课才是好课,一切以学生的“学”来评价教师的“教”,课堂必须体现出“生命的狂欢”。 杜郎口模式到底有多大的可操作性,它是不是真正具有普适性?《中国教师报》试水课改的“田野研究”,在杜郎口中学挂牌成立了第一个“《中国教师报》全国教师培训基地”,为学习和研究杜郎口课改经验的学校和单位提供针对性服务。以鲜明的“行动研究”特色,秉承“问题即课题”的务实态度,追求课堂理想和理想课堂的建设,全情致力于课堂教育改革“途径与方法”的研究与推广。 “10+35”模式 杜郎口“10+35”模式,即教师用10分钟分配学习任务和予以点拨引导,学生用35分钟“自学+合作+探究”。 杜郎口模式,呈现出三个特点,即立体式、大容量、快节奏。杜郎口课堂在结构上有三大模块,即预习、展示、反馈。 杜郎口的课堂展示模块突出六个环节,即预习交流、明确目标、分组合作、展示提升、穿插巩固、达标测评。 点评:今天的杜郎口已经成为了中国课改的代名词,一所乡村学校所创造的教育神话,再一次告诉我们:改,才有出路。 2、山东昌乐二中的“271”模式 远在课改之前,昌乐二中就是闻名遐迩的高考名校了!被外界称为“山东省领跑高中”。 昌乐二中这样已经“功成名就”的名校竟然也课改? 重新出发的昌乐二中从研究学生、重视自学开始,从新课改自主、合作、探究的理念里找到出路。 如今,送孩子进二中上学,早已成为许多家长的一个梦想。在二中,几乎所有人都不屑于谈论升学率。如果你一定要打破砂锅问到底,那他们会说:高考只是教育的副产品,“高考其实就是考人品,考的是学生的学习能力。” “271”模式 “271”模式,即课堂45分钟按照2:7:1的比例,划分为“10+30+5”,要求教师的讲课时间不大于20%,学生自主学习占到70%,剩余的10%用于每堂课的成果测评。 271还体现在学生的组成划分上:即20%是优秀生,70%是中等生,10%是后进生。271体现在学习内容上:即20%的知识是不用讲学生就能自学会的,70%是通过讨论才能学会的,10%是通过同学之间在课堂上展示,互相回答问题,加上老师的强调、点拨,并通过反复训练才能会的。 每一间教室里都有三个“小组”,一个是行政组,一个是科研组,一个是学习小组,称为学习

循环伏安法知识小结

利用循环伏安确定反应就是否为可逆反应 1、氧化峰电流与还原峰电流绝对值相等,即二者绝对值比值始终为一,与扫描速率,换向电势,扩散系数无关。 2。氧化峰与还原峰电位差约为59mV 利用循环伏安确定反应就是否为可逆反应 1。氧化峰电流与还原峰电流之比得绝对值等于1?2.氧化峰与还原峰电位差约为(59/n)mV (25摄氏度时) 一般这两个条件即可 判断扩散反应或者就是吸附反应: 改变扫描速率,瞧峰电流就是与扫描速率还就是它得二次方根成正比,若就是与扫描速率成线性,就就是表面控制过程,与二次方根成线性,就就是扩散控制 利用循环伏安确定反应就是否可逆 1:氧化峰与还原峰得电流比就是否相等,若相等则可逆、?有时对同一体系,扫描速率不同也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其可逆性得一般而言,扫速越大其电化学反应电流也就越大。?2:氧化峰与还原峰电位差等于59/nmV,若大于,则就是准可逆体系、 这种确定onset potential得方法得依据就是什么呢?我瞧有得文献上直接就是作一条切线,但这样误差也很大,很主观随意。 以前我们老师上电极过程动力学得时候说准确得onset potential其实就是很难被确定得。只能估计大致得范围、求法可以说有好几种,据我所知就有两种,一种就是楼上说得切线法,一种就是我说

得10%或20%法哪种方法不重要,重要得只在自己得样品之间比。另外,我不知道您得样品就是什么,就我所熟知得电催化剂而言,其实评价它得好坏,起始电位固然重要,但更瞧重它得峰形以及质量单位电流密度、 、切线法就是有这个问题,所以用峰高得10%来定,人为因素要小一些啦。其实说来说去又变成了起始电位测不准啦! 循环伏安法中对电流正负得认为规定 很多书上都把还原反应电流规定为正,一般不说正电流或负电流,而说阳极电流或阴极电流。阳极反应得电流就是阳极电流,对应得峰为氧化峰,阴极反应得电流就是阴极电流,对应得峰为还原峰。 电流得正负就是人为规定得,习惯上还原峰电流规定为正,氧化峰电流为负,但就是也有相反得情况,不能按照电流得正负来区分氧化峰或还原峰,从电位上可以判断,通常氧化峰位于还原峰较正得位置上,也就说,峰电位较正得峰就是氧化峰,峰电位较负得峰就是还原峰,这就是极化造成得结果。 瞧扫描方向,由正向负方向扫出得峰就就是还原峰,由负往正方向扫就就是氧化峰,也就就是对应得负扫与正扫,我们用得就是上海辰华得工作站,也就是颠倒得,一般我们把数据导出再用ORIGIN75处理数据,把图形倒过来。习惯上,将流入电极表面得电流,定义为负,流出电极表面得电流定义为正,前者为阴极,还原,后者为氧化。 仪器得cv图,可以根据扫描电位得方向,向负电位方向扫,肯定就是先出现得还原电流峰,所以哪个先出来,就就是还原峰,不用拘泥于坐

护士资格考试必须掌握循环系统知识点

护士资格考试必须掌握循环系统知识点医疗卫生考试网整理关于护士资格考试必须掌握循环系统知识点: 1.诊断右心功能不全时,最可靠的体征是——颈静脉怒张,肝颈静脉回流征阳性; 2.呼吸困难最常见于——左心功能不全; 3.哪种情况产生急性肺水肿时,宜用吗啡——急性心肌梗死伴持续性疼痛; 4.心源性哮喘与支气管哮喘主要不同点是——心脏扩大伴奔马律; 5.心功能不全最早的体征是——舒张期奔马律; 6.左心衰最严重的表现是——肺水肿; 7.右心衰竭的主要临床表现是——体循环静脉淤血及水肿; 8.急性肺水肿最有特征性的表现是——咯大量粉红色泡沫痰; 9.产生左心衰竭的临床表现,主要是——肺淤血、肺水肿; 10.室上性心动过速最多发生于——无器质性心脏病; 11.表现为心动过缓-心动过速综合征的患者,最好选用——安装按需型人工心脏起搏器; 12.III度房室传导阻滞伴短阵室性心动过速,首选——心室起搏; 13.左右束支阻滞,治疗应选用——安置心脏起搏器; 14.最易引起阿-斯综合征——III度房室传导阻滞; 15.房颤发生后易引起哪种合并症——体循环动脉栓塞; 16.二尖瓣狭窄早期大咯血的原因是——支气管静脉破裂; 17.风心病二尖瓣狭窄发生房颤后,常见的并发症是——动脉栓塞; 18.哪种心脏病,不宜使用血管扩张剂——心包填塞征;

19.心绞痛及昏厥常见于——主动脉瓣狭窄; 20.二尖瓣狭窄窦性心律由于过劳而发生急性肺水肿,最恰当的治疗是——速尿; 21.二尖瓣狭窄引起肺水肿的原因主要是——左室衰竭; 22.风湿性心脏瓣膜病致死的主要原因是——心力衰竭; 23.二尖瓣狭窄最早出现的症状是——劳力性呼吸困难; 24.洋地黄中毒伴缓慢性心律失常时选用——阿托品; 25.洋地黄中毒所致的室性早搏,治疗应首选——苯妥英钠; 26.洋地黄中毒常见的心电图表现是——室性早搏二联律; 27.心力衰竭引起的室性早搏,未经药物治疗应首选——洋地黄; 28.急性心肌梗死并发心源性休克的主要原因是——心排血量急剧降低; 29.急性心肌梗死早期(24小时内)死亡主要原因是——心律失常; 30.急性心肌梗死时缓解疼痛宜用——吗啡; 31.硝酸甘油缓解心绞痛主要是由于——直接扩张冠状动脉; 32.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心电监护示“室颤”,立即进行抢救,第一步应行——非同步直流电除颤; 33.心脏猝死病人一半以上见于何种疾病——冠心病; 34.血压突然升高,剧烈头痛,抽搐,昏迷的患者,诊断可能是——高血压脑病; 35.高血压病最常见的死亡原因是——脑血管意外; 36.什么表现最能提示急进性高血压——视力迅速减退,视网膜出血及渗出或视乳头水肿; 37.治疗高血压危象,哪一种药物应考虑首选——硝普钠; 38.心包填塞与右心功能不全,在鉴别上最有意义——奇脉;

全国十大课堂教学模式

全国十大课堂教学模式 (一):杜郎口中学的“10+35”模式。 杜郎口中学因“改”而名扬天下,成为当下中国教育最火爆的风景。 其实,杜郎口的经验也没有多么神秘,就是一句话,“让学生动起来、让课堂活起来、让效果好起来”,而核心是一个“动”字,围绕“动”千方百计地彰显学生学习的“主权”。 杜郎口课改的精髓体现在最大限度地把课堂还给学生上,主张能让学生学会的课才是好课,一切以学生的“学”来评价教师的“教”,课堂必须体现出“生命的狂欢”。 “10+35”模式: 杜郎口“10+35”模式,即教师用10分钟分配学习任务和予以点拨引导,学生用35分钟“自学+合作+探究”。 杜郎口模式,呈现出三个特点,即立体式、大容量、快节奏。杜郎口课堂在结构上有三大模块,即预习、展示、反馈。 杜郎口的课堂展示模块突出六个环节,即预习交流、明确目标、分组合作、展示提升、穿插巩固、达标测评。 点评:今天的杜郎口已经成为了中国课改的代名词,一所乡村学校所创造的教育神话,再一次告诉我们:改,才有出路。 (二):昌乐二中的“271”模式。 昌乐二中这样已经“功成名就”的名校竟然也课改? 在二中,几乎所有人都不屑于谈论升学率。如果你一定要打破砂锅问到底,那他们会说:高考只是教育的副产品,“高考其实就是考人品,考的是学生的学习能力。” “271”模式: “271”模式,即课堂45分钟按照2:7:1的比例,划分为“10+30+5”,要求教师的讲课时间不大于20%,学生自主学习占到70%,剩余的10%用于每堂课的成果测评。 271还体现在学生的组成划分上:即20%是优秀生,70%是中等生,10%是后进生。 271体现在学习内容上:即20%的知识是不用讲学生就能自学会的,70%是通过讨论才能学会的,10%是通过同学之间在课堂上展示,互相回答问题,加上老师的强调、点拨,并通过反复训练才能会的。

循环伏安法实验报告(有测定电极有效面积)

循环伏安法实验 【实验目的】 学习和掌握循环伏安法的原理和实验技术。 了解可逆波的循环伏安图的特性以及测算玻碳电极的有效面积的方法。 【实验原理】 循环伏安法是在固定面积的工作电极和参比电极之间加上对称的三角波扫 描电压(如图1),记录工作电极上得到的电流与施加电位的关系曲线(如图2),即循环伏安图。从伏安图的波形、氧化还原峰电流的数值及其比值、峰电位等可以判断电极反应机理。 与汞电极相比,物质在固体电极上伏安行为的重现性差,其原因与固体电极的表面状态直接有关,因而了解固体电极表面处理的方法和衡量电极表面被净化的程度,以及测算电极有效表面积的方法,是十分重要的。一般对这类问题要根据固体电极材料不同而采取适当的方法。 对于碳电极,一般以Fe(CN) 63-/4- 的氧化还原行为作电化学探针。首先,固体 电极表面的第一步处理是进行机械研磨、抛光至镜面程度。通常用于抛光电极的 材料有金钢砂、CeO 2、ZrO 2 、MgO和α-Al 2 O 3 粉及其抛光液。抛光时总是按抛 光剂粒度降低的顺序依次进行研磨,如对新的电极表面先经金钢砂纸粗研和细磨 后,再用一定粒度的α-Al 2O 3 粉在抛光布上进行抛光。抛光后先洗去表面污物, 再移入超声水浴中清洗,每次2~3分钟,重复三次,直至清洗干净。最后用乙 醇、稀酸和水彻底洗涤,得到一个平滑光洁的、新鲜的电极表面。将处理好的碳 图2:循环伏安曲线(i—E曲线)

电极放入含一定浓度的K 3Fe(CN)6和支持电解质的水溶液中,观察其伏安曲线。如得到如图2所示的曲线,其阴、阳极峰对称,两峰的电流值相等(i pc / i pa =1),峰峰电位差ΔE p 约为70 mV (理论值约59/n mV ),即说明电极表面已处理好,否则需重新抛光,直到达到要求。 有关电极有效表面积的计算,可根据Randles-Sevcik 公式: 在25°C 时,i p =(2.69×105 )n 3/2 AD o 1/2ν1/2 C o 其中A 为电极的有效面积(cm 2 ),D o 为反应物的扩散系数(cm 2 /s),n 为电极反应的电子转移数,ν为扫速(V/s ),C o 为反应物的浓度(mol/cm 3 ),i p 为峰电流(A )。 【仪器和试剂】 1. CHI 660D 电化学系统,玻碳电极(d = 4mm ) 为工作电极,银/氯化银电极为参比电极,铂片电极为辅助电极; 2. 固体铁氰化钾、H 2SO 4 溶液、高纯水; 3. 100 mL 容量瓶、50 mL 烧杯、玻棒。 【实验内容】 1. 配制5 mM K 3Fe(CN)6 溶液(含0.5 M H 2SO 4),倒适量溶液至电解杯中; 2. 将玻碳电极在麂皮上用抛光粉抛光后,再用蒸馏水清洗干净; 3. 依次接上工作电极(绿)、参比电极(白)和辅助电极(红); 4. 开启电化学系统及计算机电源开关,启动电化学程序,在菜单中依次选择Setup 、Technique 、CV 、Parameter ,输入以下参数: 5. 点击Run 开始扫描,将实验图存盘后,记录氧化还原峰电位E pc 、E pa 及峰电流I pc 、I pa ; 6. 改变扫速为0.05、0.1 和0.2 V/s ,分别作循环伏安图; 7. 将4个循环伏安图叠加比较; Init E (V) 0.8 V Segment 2 High E (V) 0.8 V Smpl Interval (V) 0.001 Low E (V) ?0.2 V Quiet Time (s) 2 Scan Rate (V/s) 0.02 V Sensitivity (A/V) 5e?5

七年级下册生物循环系统重要知识点

七年级下册生物循环系统知识要点*描述人体血液循环系统的组成 1.血液:由血浆和血细胞组成,血细胞有三种:红细胞(含有血红蛋白,运送氧气和部分二氧化碳,数量最多)、白细胞(吞噬病菌,体积最大)和血小板(止血和加速凝血,体积最小)。 注:(1)血浆的主要作用是运载血细胞,运输维持人体生命活动所需的物质和体内产生的废物等。 (2)红细胞运输氧气和部分二氧化碳,血浆运输营养物质和水和细胞排出的废物以及部分二氧化碳。 (3)缺少红细胞和血红蛋白说明患有贫血病,白细胞增多说明患有炎症,血小板过少一有伤口会流血不止,过多容易形成血栓。 2.血管: (1)动脉,将血液从心脏输送到身体各部分去的血管。特点:管壁较厚,管腔较小,弹性大,血流速度快,不断分支。 (2)静脉:将血液从身体各部分送回心脏的血管。特点:管壁较薄,弹性小,管腔较小,血流速度较慢,通常具有静脉瓣。 (3)毛细血管:连通于最小的动脉与静脉之间。特点:只允许红细胞单行通过,由一层扁平上皮细胞构成,血流速度慢。 注:1.含氧丰富的血液叫动脉血(鲜红色),含氧较少的血液叫静脉血(暗红色)。 2.动脉里通常流的是动脉血,静脉里通常流的是静脉血;但肺动脉流的是静脉血,肺静脉流的是动脉血。 3.血管的辨别:(1).血液流向辨别:主干流向支干:动脉。支干流向主干:静脉。连通最小动脉和最小静脉之间的血管:毛细血管。(2)结构特点辨别:动脉:管壁较厚,血流速度快。静脉:管壁较薄,血流速度较慢。毛细血管:只允许红细胞单行通过,由一层扁平上皮细胞构成,血流速度慢。 4、心脏:心室壁比心房壁厚,左心室的壁最厚。

5.心脏由发达的心肌构成,它属于肌肉组织。正是由于心脏有节律的搏动从而推动血液在血管里循环流动。 *概述血液循环 循环途径:体循环是血液从左心室出发回到右心房,肺循环是血液从右心室出发回到左心房。 血液在心脏处的流动方向:静脉→心房→心室→动脉 体循环的途径:左心室→主动脉→各级动脉→全身各部毛细血管网→各级静脉→上、下腔静脉→右心房 肺循环的途径:右心室→肺动脉→肺部毛细血管网→肺静脉→左心房 肺循环和体循环在心脏处汇合。 肺循环和体循环组成了人体的血液循环。 注1. 动脉血通过体循环后(经全身各器官毛细血管网失去氧气)变成静脉血;静脉血通过肺循环后(经肺部毛细血管网得到氧气)变成动脉血。 2.左心房、左心室流动的是动脉血;右心房、右心室流动的是静脉血。 *输血和血型 1.ABO血型的种类:A型、B型、AB型、O型。 2.输血原则:输入同型血(防止发生凝集反应)。 3.O型是万能输血型;AB型是万能受血型。 4.提倡18-55周岁的健康公民自愿献血,每次献血200-300毫升不会影响身体健康。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