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第二章 中药化学成分的一般研究方法

第二章 中药化学成分的一般研究方法

第二章 中药化学成分的一般研究方法
第二章 中药化学成分的一般研究方法

第二章中药化学成分的一般研究方法

【习题】

(一)选择题 [1-210]

A 型题 [1-90]

1.不属于亲脂性有机溶剂的是

A. 氯仿

B. 苯

C. 正丁醇

D. 丙酮

E. 乙醚

2.与水互溶的溶剂是

A. 丙酮

B. 醋酸乙酯

C. 正丁醇

D. 氯仿

E. 石油醚

3.能与水分层的溶剂是

A. 乙醚

B. 丙酮

C. 甲醇

D. 乙醇

E. 丙酮/甲醇(1:1)

4.下列溶剂与水不能完全混溶的是

A. 甲醇

B. 正丁醇

C. 丙醇

D. 丙酮

E. 乙醇

5.溶剂极性由小到大的是

A. 石油醚、乙醚、醋酸乙酯

B. 石油醚、丙酮、醋酸乙醋

C. 石油醚、醋酸乙酯、氯仿

D. 氯仿、醋酸乙酯、乙醚

E. 乙醚、醋酸乙酯、氯仿

6.比水重的亲脂性有机溶剂是

A. 石油醚

B. 氯仿

C. 苯

D. 乙醚

E. 乙酸乙酯

7.下列溶剂亲脂性最强的是

A. Et

2 O B. CHCl

3

C. C

6

H

6

D. EtOAc

E. EtOH

8.下列溶剂中极性最强的是

A. Et

2

O B. EtOAc C. CHCl3 D. EtOH E. BuOH

9.下列溶剂中溶解化学成分范围最广的溶剂是

A. 水

B. 乙醇

C. 乙醚

D. 苯

E. 氯仿

10.下述哪项,全部为亲水性溶剂

A. MeOH、Me

2

CO、EtOH

B. n-BuOH、Et

2

O、EtOH

C. n-BuOH、MeOH、Me

2

CO、EtOH

D. EtOAc、EtOH、Et

2

O

E. CHCl

3 、Et

2

O、EtOAc

11.一般情况下,认为是无效成分或杂质的是

A. 生物碱

B. 叶绿素

C. 鞣质

D. 黄酮

E. 皂苷

12.从药材中依次提取不同极性的成分,应采取的溶剂顺序是

A. 乙醇、醋酸乙酯、乙醚、水

B. 乙醇、醋酸乙酯、乙醚、石油醚

C. 乙醇、石油醚、乙醚、醋酸乙酯

D. 石油醚、乙醚、醋酸乙酯、乙醇

E. 石油醚、醋酸乙酯、乙醚、乙醇

13.不能以有机溶剂作为提取溶剂的提取方法是

A. 回流法

B. 煎煮法

C. 渗漉法

D. 冷浸法

E. 连续回流法

14.以乙醇作提取溶剂时,不能用

A. 回流法

B. 渗漉法

C. 浸渍法

D. 煎煮法

E. 连续回流法

15.提取含淀粉较多的天然药物宜用

A. 回流法

B. 浸渍法

C. 煎煮法

D. 蒸馏法

E. 连续回流法

16.从天然药物中提取对热不稳定的成分宜选用

A. 回流提取法

B. 煎煮法

C. 渗漉法

D. 连续回流法

E. 蒸馏法

17.提取挥发油时宜用

A. 煎煮法

B. 分馏法

C. 水蒸气蒸馏法

D. 盐析法

E. 冷冻法

18.用水提取含挥发性成分的药材时,宜采用的方法是

A. 回流提取法

B. 煎煮法

C. 浸渍法

D.水蒸气蒸馏后再渗漉法

E. 水蒸气蒸馏后再煎煮法

19.煎煮法不宜使用的器皿是

A. 不锈钢器

B. 铁器

C.瓷器

D. 陶器

E. 砂器

20.影响提取效率的最主要因素是

A.药材粉碎度

B. 温度

C. 时间

D. 细胞内外浓度差

E. 药材干湿度

21.可作为提取方法的是

A.铅盐沉淀法B.结晶法C.两相溶剂萃取法D.水蒸气蒸馏法E.盐析法

22.乙醇不能提取出的成分类型是

A.生物碱B.苷C.苷元

D.多糖E.鞣质

23.连续回流提取法所用的仪器名称叫

A.水蒸气蒸馏器B.薄膜蒸发器C.液滴逆流分配器D.索氏提取器E.水蒸气发生器

24.两相溶剂萃取法的原理是利用混合物中各成分在两相溶剂中的

A.比重不同B.分配系数不同C.分离系数不同D.萃取常数不同E.介电常数不同

25.萃取时破坏乳化层不能用的方法是

A.搅拌乳化层B.加入酸或碱C.热敷乳化层D.将乳化层抽滤E.分出乳化层,再用新溶剂萃取

26.可将天然药物水提液中的亲水性成分萃取出来的溶剂是

A.乙醚

B. 醋酸乙酯

C. 丙酮

D. 正丁醇

E. 乙醇

27.从天然药物的水提取液中萃取强亲脂性成分,宜选用

A. 乙醇

B. 甲醇

C. 正丁醇

D. 醋酸乙醋

E. 苯

28.从天然药物水煎液中萃取有效成分不能使用的溶剂为

A. Me

2 CO B. Et

2

O C. CHCl

3

D. n-BuOH

E. EtOAc

29.采用液-液萃取法分离化合物的原则是

A. 两相溶剂互溶

B. 两相溶剂互不相溶

C.两相溶剂极性相同

D. 两相溶剂极性不同

E. 两相溶剂亲脂性有差异

30.从水溶液中萃取亲水性成分,下述哪项溶剂不适宜

A. EtOAc

B. BuOH

C. CHCl

3

/ EtOH

D. Et

2 O E. Et

2

O/ MeOH

31.中性醋酸铅可以沉淀的成分是

A.酚羟基B.醇羟基C.对位酚羟基

D.邻位酚羟基E.邻位醇羟基

32.采用铅盐沉淀法分离化学成分时常用的脱铅方法是

A. 硫化氢

B. 石灰水

C. 明胶

D. 雷氏盐

E.氯化钠

33.能与醋酸铅产生沉淀的是

A. 淀粉

B. 氨基酸

C. 果糖

D. 蔗糖

E. 葡萄糖

34.不能被中性醋酸铅从水溶液中沉淀的成分是

A. 有机酸

B. 氨基酸

C. 鞣酸

D. 蛋白质

E. 中性皂苷

35.在水(醇)提取液中可被中性醋酸铅沉淀的成分是

A. 淀粉

B. 粘液质

C. 无机盐

D. 中性皂苷

E. 氨基酸

36.铅盐法是天然药物化学成分常用的分离方法之一,如中性醋酸铅只可以沉淀下面哪种类型的化合物

A.中性皂苷B.异黄酮苷C.酸性皂苷

D.弱生物碱E.糖类

37.采用乙醇沉淀法除去水提取液中多糖蛋白质等杂质时,应使乙醇浓度达到

A.50%以上

B.60%以上

C.70%以上

D.80%以上

E.90%以上

38.有效成分为黄酮类化合物的天然药物水提取液,欲除去其中的淀粉、多糖和蛋白质等杂质,宜用

A. 铅盐沉淀法

B. 乙醇沉淀法

C. 酸碱沉淀法

D. 离子交换树脂法

E. 盐析法

39.在浓缩的水提取液中,加入一定量乙醇,可以除去下述成分,除了

A. 淀粉

B. 树胶

C. 粘液质

D. 蛋白质

E. 树脂

40.在醇提取浓缩液中加入水,可沉淀

A. 树胶

B. 蛋白质

C. 树脂

D. 鞣质

E. 粘液质

41.有效成分为内酯的化合物,欲纯化分离其杂质,可选用下列那种方法A. 醇沉淀法B. 盐沉淀法C.碱溶酸沉法

D. 透析法

E. 盐析法

42.不是影响结晶的因素为

A.杂质的多少B.欲结晶成分含量的多少

C.欲结晶成分熔点的高低D.结晶溶液的浓度E.结晶的温度

43.选择结晶溶剂不需考虑的条件为

A.结晶溶剂的比重

B.结晶溶剂的沸点

C.对欲结晶成分热时溶解度大,冷时溶解度小

D.对杂质冷热时溶解度均大,或冷热时溶解度均小

E.不与欲结晶成分发生化学反应

44.进行重结晶时,常不选用

A. 冰醋酸

B. 石油醚

C. 乙醚

D. 苯

E. 氯仿

45.分馏法分离适用于

A.极性大的成分B.极性小的成分C.升华性成分D.挥发性成分E.内酯类成分

46.影响硅胶吸附能力的因素有

A.硅胶的含水量B.洗脱剂的极性大小C.洗脱剂的酸碱性大小D.被分离成分的极性大小E.被分离成分的酸碱性大小

47.不适于醛、酮、酯类化合物分离的吸附剂为

A.氧化铝B.硅藻土C.硅胶

D.活性炭E.聚酰胺

48.化合物进行硅胶吸附柱色谱时的结果是

A.极性大的先流出B.极性小的先流出C.熔点低的先流出D.熔点高的先流出E.易挥发的先流出

49.硅胶吸附柱色谱常用的洗脱剂类型是

A.以水为主B.酸水C.碱水

D.以醇类为主E.以亲脂性有机溶剂为主

50.硅胶吸附柱色谱常用的洗脱方式是

A.洗脱剂无变化

B.极性梯度洗脱

C.洗脱剂的极性由大到小变化

D. 酸性梯度洗脱

E.碱性梯度洗脱

51.硅胶CMC薄层色谱中的CMC是指

A.指示剂B.显色剂C.络合剂

D.吸附剂E.粘合剂

52.硅胶薄板活化最适宜温度和时间

A.100℃/60min

B. 100~150℃/60min

C.100~110℃/30min

D.110~120℃/30min

E.150℃/30min

53.吸附柱色谱叙述错误项

A. 固定相常用硅胶或氧化铝

B. 柱的高度与直径之比为(20~30)︰1

C. 吸附剂粒度为250~300目

D. 采用干法或湿法装柱

E. 洗脱应由极性小→大溶剂递增进行

54.有关氧化铝性质叙述错误项

A. 为极性吸附剂

B. 分中、酸、碱性三类

C. 吸附力与含水量有关

D. 分五级,级数大,吸附力强

E. 分离效果,对杂质的吸附力优于硅胶

55.氧化铝,硅胶为极性吸附剂,若进行吸附色谱时,其色谱结果和被分离成分的什么有关

A.极性B.溶解度C.吸附剂活度

D.熔点E.饱和度

56.下列基团极性最大的是

A.醛基B.酮基C.酯基

D.酚羟基E.甲氧基

57.下列基团极性最小的是

A.醛基B.酮基C.酯基

D.酚羟基E.醇羟基

58.下列基团极性最大的是

A.羧基B.胺基C.烷基

D.醚基E.苯基

59.下列基团极性最小的是

A.羧基B.胺基C.烷基

D.醚基E.苯基

60.原理为氢键吸附的色谱是

A.离子交换色谱B.凝胶过滤色谱C.聚酰胺色谱D.硅胶色谱E.氧化铝色谱

61.聚酰胺薄层色谱下列展开剂中展开能力最强的是

A.30%乙醇B.无水乙醇C.70%乙醇D.丙酮E.水

62.具下列基团的化合物在聚酰胺薄层色谱中R f值最大的是

A. 四个酚羟基化合物

B.二个对位酚羟基化合物

C.二个邻位酚羟基化合物

D. 二个间位酚羟基化合物

E.三个酚羟基化合物

63.聚酰胺在何种溶液中对黄酮类化合物的吸附最弱

A. 水

B. 丙酮

C. 乙醇

D. 氢氧化钠水溶液

E.甲醇

64.对聚酰胺色谱叙述不正确项

A. 固定项为聚酰胺

B. 适于分离酚性、羧酸、醌类成分

C. 在水中吸附力最大

D. 醇的洗脱力大于水

E. 甲酰胺溶液洗脱力最小

65.化合物进行正相分配柱色谱时的结果是

A.极性大的先流出B.极性小的先流出C.熔点低的先流出D.熔点高的先流出E.易挥发的先流出

66.化合物进行反相分配柱色谱时的结果是

A.极性大的先流出B.极性小的先流出C.熔点低的先流出D.熔点高的先流出E.易挥发的先流出

67.正相分配色谱常用的固定相为

A.氯仿B.甲醇C.水

D.正丁醇E.乙醇

68.正相分配色谱常用的流动相为

A.水B.酸水C.碱水

D.亲水性有机溶剂E.亲脂性有机溶剂

69.可以作为分配色谱载体的是

A.硅藻土B.聚酰胺C.活性炭

D.含水9%的硅胶E.含水9%的氧化铝

70.纸色谱的色谱行为是

A.化合物极性大R f值小B.化合物极性大R f值大C.化合物极性小R f值小D.化合物溶解度大R f值小E.化合物酸性大R f值大

71.正相纸色谱的展开剂通常为

A.以水为主B.酸水C.碱水

D.以醇类为主E.以亲脂性有机溶剂为主

72.薄层色谱的主要用途为

A.分离化合物B.鉴定化合物C.分离和化合物的鉴定D.制备化合物E.制备衍生物

73.原理为分子筛的色谱是

A.离子交换色谱B.凝胶过滤色谱C.聚酰胺色谱

D.硅胶色谱E.氧化铝色谱

74.凝胶色谱适于分离

A. 极性大的成分

B. 极性小的成分

C. 亲脂性成分

D. 亲水性成分

E. 分子量不同的成分

75.对凝胶色谱叙述的不正确项为

A. 凝胶色谱又称作分子筛

B. 适合分离蛋白质、多糖等大分子化合物

C. 商品上常以吸水量大小决定凝胶分离范围

D. 凝胶吸水量小,分离分子量较小的物质

E. 大分子被阻滞,流动慢;小分子化合物阻滞小,流动快故先于大分子被洗脱流出76.有关离子交换树脂叙述错误项为

A. 为带有酸性或碱性基团的网状高分子化合物

B. 酸性交换基团指-SO

3

H,-COOH等

C. 碱性交换基团指-NR+

3 ,-NR

2

D. 商品交换树脂:阳离子为氯型,阴离子为钠型

E. 使用前氯型用氢氧化钠,钠型用盐酸分别转型77.不适宜用离子交换树脂法分离的成分为

A.生物碱

B. 生物碱盐

C. 有机酸

D. 氨基酸

E. 强心苷

78.天然药物水提取液中,有效成分是多糖,欲除去无机盐,采用

A. 分馏法

B. 透析法

C. 盐析法

D. 蒸馏法

E. 过滤法

79.淀粉和葡萄糖的分离多采用

A. 氧化铝色谱

B. 离子交换色谱

C. 聚酰胺色谱

D. 凝胶色谱

E. 硅胶吸附柱色谱

80.除哪种无机盐外,均可应用于盐析法

A. 氯化钠

B. 硫酸钠

C. 硫酸铵

D. 氯化铵

E. 硫酸钡

81.与判断化合物纯度无关的是

A.熔点的测定B.选二种以上色谱条件检测

C.观察结晶的晶型D.闻气味E.测定旋光度82.紫外光谱用于鉴定化合物中的

A.羟基有无B.胺基有无C.不饱和系统D.醚键有无E.甲基有无

83.红外光谱的单位是

A.cm-1B.nm C.m/z

D.mm E.δ

84.红外光谱中羰基的吸收峰波数范围是

A.3000~3400 B.2800~3000C.2500~2800 D.1650~1900E.1000~1300

85.确定化合物的分子量和分子式可用

A.紫外光谱 B.红外光谱C.核磁共振氢谱 D.核磁共振碳谱E.质谱

86.用核磁共振氢谱确定化合物结构不能给出的信息是

A.碳的数目 B.氢的数目C.氢的位置 D.氢的化学位移E.氢的偶合常数

87.用核磁共振碳谱确定化合物结构不能给出的信息是

A.氢的数目B.碳的数目C.碳的位置D.碳的化学位移E.碳的偶合常数

88.核磁共振氢谱中,2J值的范围为

A.0~1Hz B.2~3Hz C.3~5Hz

D .5~9Hz

E .10~16Hz 89.红外光谱的缩写符号是

A . UV

B . IR

C . MS

D . NMR

E . HI-MS 90.核磁共振谱的缩写符号是

A . UV

B . IR

C . MS

D . NMR

E . HI-MS

B 型题 [91-150] [91-93]

A . 苯

B . 乙醚

C . 氯仿

D . 醋酸乙酯

E . 丙酮 91.亲水性最强的溶剂是 92.亲水性最弱的溶剂是

93.按亲水性由强→弱的顺序,处于第三位是 [94-96]

C O B .A..-CHO C .COOR

-

D . -OH

E . Ar -OH 94.极性最强的官能团是 95.极性最弱的官能团是

96.按极性由小→大顺序,处于第三位官能团是 [97-98]

A . 浸渍法

B . 渗漉法

C . 煎煮法

D . 回流法

E . 连续回流法 97.从天然药物中提取活性蛋白质最好采用 98.提取时效率高,使用溶剂最少的方法是 [99-100]

A . CHCl 3

B . Et 2 O

C . EtOAc

D . n -BuOH

E . MeOH

99.在水提取液中进行液/液萃取分离黄酮类(包括苷)成分最好选用 100.在水提取液中进行液/液萃取分离亲水性皂苷时常采用

[101-103]

A.离子交换色谱

B.聚酰胺色谱

C. 凝胶色谱

D.纸色谱

E.硅胶分配色谱

101.分离淀粉与葡萄糖采用

102.黄酮类化合物的分离多采用

103.氨基酸的分离多采用

[104-106]

A. 水

B.乙醇

C.氯仿

D.丙酮

E.甲醇

104.活性炭柱色谱洗脱力最弱的是

105.氧化铝柱色谱洗脱力最弱的是

106.聚酰胺柱色谱洗脱力最弱的是

[107-100]

A. 硅胶

B. 氧化铝

C. 活性炭

D. 氧化镁

E. 硅藻土

107.非极性吸附剂是

108.应用最广的吸附剂是

109.吸附力最强的吸附剂是

100.既可作吸附剂又常用于分配色谱作载体的物质是

[111-112]

A. 15%

B. 12%

C. 10%

D. 6%

E. 3%

111.活性为Ⅱ级的氧化铝含水量是

112.活性为Ⅳ级的氧化铝含水量是

[113-114]

A.水

B.丙酮

C.甲酰胺溶液

D.乙醇

E. 稀氢氧化钠溶液

113.对聚酰胺色谱洗脱力最强的溶液是

114.对聚酰胺色谱洗脱力处于第三位的溶剂是:

[115-117]

A.B.C.

OH OH

OH

OH O

H

D. E.

O

H

OH

115.聚酰胺吸附力最强的化合物是

116.聚酰胺吸附力最弱的化合物是

117.聚酰胺吸附力处于第三位的是

[118-122]

A.浸渍法B.煎煮法C.回流提取法

D.渗漉法E.连续提取法

118.适用于有效成分遇热易破坏的天然药物提取,但浸出效率较差的是

119.方法简便,药中大部分成分可被不同程度地提出,但含挥发性成分及有效成分遇热易破坏的天然药物不宜使用的是

120.利用溶剂造成的良好浓度差进行提取,浸出效率较高,但溶剂消耗量大,费时长,操作麻烦的是

121.采用索氏提取器用有机溶剂进行提取,但提取液受热时间长,对受热易分解的成分不宜使用的是

122.采用有机溶剂加热提取天然药物成分,浸出效率高,但受热易破坏的成分不宜用,且溶剂消耗量大,操作麻烦的是

[123-127]

A.乙醇B.氯仿C.正丁醇

D.水E.石油醚

123.与水能互溶的有机溶剂是

124.从天然药物水提液中萃取皂苷可采用

125.比水重的亲脂性溶剂是

126.亲脂性最强的溶剂是

127.极性最大的有机溶剂是

[128-130]

A.硅胶色谱B.氧化铝色谱C.离子交换色谱

D.聚酰胺吸附色谱E.凝胶色谱

128.分离蛋白质、多糖类化合物优先采用

129.分离有机酸类化合物优先采用

130.分离生物碱类化合物优先采用

[131-135]

A.浸渍法B.渗漉法C.煎煮法D.回流提取法E.连续回流提取法

131.不加热而浸出效率高的是

132.以水为溶剂加热提取的是

133.有机溶剂用量少而提出效率高的是

134.自天然药物中提取合挥发性成分时不宜采用的方法是

135.提取受热易破坏的成分最简便的方法是

[136-140]

A.吸附色谱 B.离子交换色谱C.聚酰胺色谱D.正相分配色谱E.凝胶色谱

136.一般分离极性小的化合物可用

137.一般分离极性大的化合物可用

138.分离大分子和小分子化合物可用

139.分离有酚羟基能与酰胺键形成氢键缔合的化合物可采用

140.分离在水中可以形成离子的化合物可采用

[141-145]

A.透析法 B.升华法C.分馏法D.溶剂萃取法E.水蒸气蒸馏法

141.提取分离升华性成分可用

142.分离和纯化水溶性大分子成分可用

143.分离分配系数不同的成分可用

144.提取挥发性且与水不相混溶的成分可用

145.分离沸点不同的液体成分可用

[146-150]

A.质谱 B.紫外光谱C.红外光谱D.氢核磁共振谱E.碳核磁共振谱

146.用于确定分子中的共轭体系

147.用于确定分子中的官能团

148.用于测定分子量、分子式,根据碎片离子峰解析结构

149.用于确定H原子的数目及化学环境

150.用于确定C原子的数目及化学环境

C型题:[151-160]

[151-155]

A.煎煮法B.回流法

C.二者均可D.二者均不可

151.用水提取

152.用乙醇提取

153.提取挥发油

154.用亲脂性有机溶剂提取

155.提取遇热破坏成分

[156-160]

A. 硅胶吸附色谱

B. 氧化铝吸附色谱

C. 二者均可

D. 二者均不可

156. 分离生物碱用

157. 分离蛋白质用

158. 分离蒽醌用

159. 分离挥发油用

160. 分离黄酮醇用

[161-165]

A. 乙醇

B. 水

C. 二者均可E. 二者均不可

161. 蛋白质

162. 生物碱盐

163. 油脂

164. 游离蒽醌

165. 挥发油

[166-170]

A. 酸碱沉淀法

B. 铅盐沉淀法

C. 二者均可E. 二者均不可

166. 槲皮素

167. 齐墩果酸

168. 莨菪碱

169. 小檗碱

170. 粘液质

X型题:[171-220]

171. 既属于水溶性成分,又属于醇溶性成分的是

A. 苷类

B. 生物碱盐

C.挥发油

D.鞣质

E.蛋白质

172.可溶于冷水的成分是

A.多糖

B.甾醇

C.鞣质

D.氨基酸和蛋白质

E.挥发油

173. 选择水为溶剂可以提取下列哪些成分

A.苷

B. 苷元

C.生物碱盐

D.鞣质

E.皂苷

174. 属于亲脂性成分的是

A.叶绿素

B.鞣质

C.油脂

D.挥发油

E.蛋白质

175. 不能用高浓度乙醇作提取溶剂的成分有

A.苷元

B.多糖

C. 油脂

D. 生物碱

E.蛋白质

176.属于强极性化合物的是

A.高级脂肪酸B.叶绿素C.季铵生物碱D.氨基酸E.油脂

177.下列溶剂中属于极性大又能与水混溶者是

A. MeOH

B. EtOH

C. n-BuOH

D. Et

O E. t-BuOH

2

178.天然药物中的多糖主要包括

A.淀粉B.葡萄糖C.纤维素

D.鼠李糖E.果糖

179.下列溶剂极性由强到弱顺序正确的是

A.乙醚>水>甲醇B.水>乙醇>醋酸乙酯C.水>石油醚>丙酮D.甲醇>氯仿>石油醚E.水>正丁醇>氯仿

180. 用溶剂法从天然药物中提取化学成分的方法有

A.升华法

B.渗漉法

C.两相溶剂萃取法

D.水蒸气蒸馏法

E.煎煮法

181. 用水提取天然药物时,常不采用

A.回流法

B.煎煮法

C.渗漉法

D. 连续回流法

E.浸渍法

182.煎煮法宜使用的器皿是

A.砂器

B.搪瓷器

C. 玻璃器

D.铁器

E.不锈钢器

183.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天然药物化学成分,要求此类成分

A.能与水反应B.易溶于水C.具挥发性

D.热稳定性好E.极性较大

184. 水蒸气蒸馏法可用于提取

A. 槟榔碱

B. 小檗碱

C. 麻黄碱

D.薄荷醇

E.甘草酸

185.植物成分中易溶于石油醚、汽油等亲脂性溶剂的有

A.糖苷B.鞣质C.香豆素

D.萜类E.叶绿素

186.用于天然药物化学成分的分离和精制的方法包括

A.聚酰胺色谱B.红外光谱C.硅胶色谱

D.质谱E.葡聚糖凝胶色谱

187.天然药物化学成分的分离方法有

A.重结晶法B.高效液相色谱法C.水蒸气蒸馏法

D.离子交换树脂法E.核磁共振光谱法

188.应用两相溶剂萃取法对物质进行分离,要求

A.两种溶剂可任意互溶

B.两种溶剂不能任意互溶

C.物质在两相溶剂中的分配系数不同

D.加入一种溶剂可使物质沉淀析出

E.温度不同物质的溶解度发生改变

189.用系统溶剂法提取天然药物成分中的游离生物碱、香豆素等化合物时可选用A.水B.碱水C.氯仿

D.乙醇E.石油醚

190.加入另一种溶剂改变溶液极性,使部分物质沉淀分离的方法有

A.水提醇沉法B.醇提水沉法C.酸提碱沉法

D.醇提醚沉法E.明胶沉淀法

191.调节溶液的pH,改变分子的存在状态,影响溶解度而实现分离的方法有A.醇提水沉法B.酸提碱沉法C.碱提酸沉法

D.醇提丙酮沉法E.等电点沉淀法

192.如果从水提取液中萃取亲脂性成分,常用的溶剂是

A. 苯

B.氯仿

C. 乙醚

D.正丁醇

E. 丙酮

193.与中性醋酸铅试剂产生沉淀的化合物是

A.纤维素

B.鞣质

C.蛋白质

D.氨基酸

E.糖

194.用正相柱色谱法分离天然药物化学成分时

A.只适于分离水溶性成分

B.适于分离极性较大成分如苷类等

C.适于分离脂溶性化合物如油脂、高级脂肪酸等

D.极性小的成分先洗脱出柱

E.极性大的成分先洗脱出柱

195. 液-液分配柱色谱用的载体主要有

A.硅胶

B. 聚酰胺

C. 硅藻土

D.活性炭

E.纤维素粉

196. 下列有关硅胶的论述,正确的是

A.与物质的吸附属于物理吸附

B. 对极性物质具有较强吸附力

C.对非极性物质具有较强吸附力

D .一般显酸性

E .含水量越多,吸附力越小

197. 聚酰胺吸附色谱法适用于分离

A.蒽醌

B. 黄酮

C.多糖

D. 鞣质

E. 皂苷

198.用聚酰胺色谱法分离天然药物化学成分时;影响吸附能力强弱的因素有A.形成氢键的基团的数目

B.是否形成分子内氢键

C.化合物的酸碱性强弱

D.羰基的位置

E.化合物分子中芳香化程度

199.下列化合物可被聚酰胺吸附的是

A.生物碱

B.蒽醌

C. 黄酮

D.鞣质

E.萜类

200.研究天然药物化学成分时常采用各种色谱方法,可用于化合物

A.提取B.分离C.精制

D.鉴别E.结构测定

201.根据物质分子大小进行分离的方法有

A.透析法B.凝胶过滤法C.两相溶剂萃取法D.分馏法E.沉淀法

202.能作为沉淀试剂用于化合物分离的有

A.中性醋酸铅B.氨性氯化锶C.五氯化锑D.雷氏铵盐E.醋酸-铜离子

203.对天然药物的化学成分进行聚酰胺色谱分离是

A.通过聚酰胺与化合物形成氢键缔合产生吸附

B.水的洗脱能力最强

C.丙酮的洗脱能力比甲醇弱

D.可用于植物粗提取物的脱鞣质处理

E.特别适宜于分离黄酮类化合物

204. 透析法用于分离

A. 酚酸与羧酸

B.多糖与单糖

C.油脂与蜡

D.挥发油与油脂

E.氨基酸与多肽

205. 凝胶过滤法适宜分离

A.多肽

B.氨基酸

C.蛋白质

D.多糖

E.皂苷

206. 离子交换法适宜分离

A.肽类

B.氨基酸

C.生物碱

D.有机酸

E.黄酮

207. 大孔吸附树脂的分离原理包括

A.氢键吸附

B.范德华引力

C.化学吸附

D.分子筛性

E. 分配系数差异

208.大孔吸附树脂

A.是吸附性和分子筛性原理相结合的分离材料

B.以乙醇湿法装柱后可直接使用

C.可用于苷类成分和糖类成分的分离

D.洗脱液可选用丙酮和氯仿等

E.可选用不同的洗脱液或不同浓度的同一溶剂洗脱

209.提取分离天然药物有效成分时不需加热的方法是

A. 回流法

B.渗漉法

C.升华法

D.透析法

E.盐析法

210.结晶物的纯度应由化合物的下列哪项来判断

A.晶形

B.色泽

C.熔点和熔距

D.在多种展开剂系统中检定只有一个斑点

E. 前面四项均需要

211.检查化合物纯度的方法有

A.熔点测定

B. 薄层色谱法

C.纸色谱法

D.气相色谱法

E.高效液相色谱法

212.化合物纯度的检查包括

A.有无旋光性

B.有无挥发性

C.有无明确熔点

D.在薄层色谱的三种展开系统中均呈单一斑点

E.用反相薄层色谱加以确认

213.分子式的测定可采用下列方法

A.元素定量分析配合分子量测定

B.Klyne经验公式计算

C.同位素峰度比法

D.高分辨质谱法

E.13C-NMR法

214.天然药物化学成分结构研究采用的主要方法有

A.高效液相色谱法B.质谱法C.气相色谱法D.紫外光谱法E.核磁共振法

215.测定和确定化合物结构的方法包括

A.确定单体B.物理常数测定C.确定极性大小D.测定荧光性质和溶解性E.解析各种光谱

216. MS在化合物分子结构测定中的应用是

A.测定分子量

B.确定官能团

C.推算分子式

D.推测结构式

E.推断分子构象

217.质谱可提供的结构信息有

A.确定分子量B.求算分子式C.区别芳环取代

D.根据裂解的碎片峰推测结构式

E.提供分子中氢的类型、数目

218.各种质谱方法中,依据其离子源不同可分为

A.电子轰击电离B.加热电离C.酸碱电离D.场解析电离E.快速原子轰击电离

219.氢核磁共振谱(1H-NMR)在分子结构测定中的应用是

A.确定分子量

B.提供分子中氢的类型、数目

C.推断分子中氢的相邻原子或原子团的信息

D.判断是否存在共轭体系

E.通过加入诊断试剂推断取代基类型、数目等

220.天然药物化学的研究内容主要包括天然药物中化学成分的

A.结构类型B.性质与剂型的关系C.提取分离方法D.活性筛选E.结构鉴定

(二)名词解释 [1-22]

1.溶剂提取法

2.相似相溶原则

3.亲水性有机溶剂

4.亲脂性有机溶剂

5.浸渍法

6.煎煮法

7.渗漉法

8.回流提取法

9.水蒸气蒸馏法

10.沉淀法

11.两相溶剂萃取法

12.分配系数

13.结晶法

14.结晶

15.重结晶

16.吸附色谱

17.活化

18.去活化

19.离子交换色谱法

20.凝胶色谱

人参化学成分及研究进展

天然产物化学 论文(设计)题目:人参化学成分及生物活性的研究进展 学院:化学与化工学院 专业:化学 班级: 学号: 学生姓名: 2013年11 月22 日

目录 摘要 ..................................................................................................................................... I 第一章前言 (2) 第二章人参的化学成分及药理作用 (2) 2.1人参皂苷 (2) 2.1.1人参皂苷的分类 (3) 2.1.2人参皂苷的药理作用 (6) 2.2脂溶性性成分 (8) 2.2.1脂溶性成分的抗菌作用 (8) 2.2.2脂溶性成分的抗肿瘤作用 (9) 2.3多糖类物质 (9) 2.3.1人参多糖类物质的调节免疫作用 (9) 2.3.2人参多糖类物质的降血糖作用 (10) 2.3.2人参多糖类物质的抗肿瘤作用 (10) 第三章结语 (11) 参考文献 (12)

人参化学成分及生物活性的研究进展 摘要 现代研究证明,人参可增进食欲、强心、抗疲劳、抗衰老、抗肿瘤,治贫血、神经衰弱等症。本文对人参化学成分及人参的药理研究的新进展给予综述并对人参的研究作简要展望 关键词:人参,化学成分,药理作用

第一章前言 中药人参是五加科人参,属植物人参的干燥根,是一种名贵药材,同样为一种比较常见的药物。经中医临床验证表明人参的主要功效包括有补脾益肺、大补元气、生津安神益智等。临床上人参能够对诸多疾病均能够产生良好的防治效果,特别是对人体滋补强壮作用更加的明显。并且它的化学成分相对较为复杂,具有广泛的生物活性,药理作用相对独特,由于现代分离以及分析技术得到了突飞猛进的发展,人参的化学成分的研究也获得了进一步的进展。目前人们对其药理活性广泛关注,本文针对其化学成分和药理活性展开论述,从而为今后的临床研究提供参考。 第二章人参的化学成分及药理作用 人参的现代研究已有一百多年的历史,这期间对人参的研究大多采用粗制剂或总皂贰成分,固然是由于人参有效成分的含量低和纯化困难,还由于对人参有效成分及其药理作用的多样性认识不足。至今,已阐明的人参化学成分包括皂苷、糖类、蛋白质、多肤、氨基酸、有机酸、维生素、脂溶性成分和其它成分【1】。其中,皂苷被公认为是人参的主要的有效成分之一。 2.1人参皂苷 皂苷是广泛存在于植物中的一类复杂的有机化合物,这类化合物因具有较大的表面活性,在水中震荡或加热时可以产生胶状溶液和泡沫,因而得名皂苷。人参皂苷为人参属植物中主要活性成分,是由皂苷元和糖相连构成的糖苷类化合物,人参中人参皂苷的含量约占人参干重的4%左右。人参皂苷为白色无定形粉末或无色针状结晶,味微甘苦,具有较强的吸湿性。极性大的人参皂苷易溶于水、甲醇、乙醇,可溶于正丁醇、醋酸和

中药炮制对中药化学成分的影响

中药炮制对中药化学成分的影响 中药炮制是以中医药基本理论为指导,根据辩证施治用药的需要和药物自身的理化性质以及制剂的不同要求,对原药材进行的一整套加工处理。中药经炮制后,由于加热、加辅料等处理,可以使某些中药中的化学成分发生变化,有的成分被溶解出来,有的成分被分解或转化成新的成分,有的成分有量的增减,当炮制成饮片后其化学成分、理化性质都可能发生很大的改变,从而影响药物的疗效,所以只有在搞清楚中药在炮制过程中的化学成分变化及其机理的基础上,才能更好地了解中药炮制的目的,进而探讨中药炮制的真正意义,同时为制定合理的炮制工艺和质量标准提供科学依据。 中药炮制是研究中药炮制理论,工艺,规格,质量标准,历史沿革及其发展方向的一门学科,中药炮制是根据中医药理论,依照辩证施治用药的需要和药物自身性质,以及调剂、制剂的不同要求,所采取的一项制药技术。 中药的化学成分是其发挥临床作用的物质基础。中药的化学成分是相当复杂的,可以认为中药的作用是综合性的。中药在炮制过程中,由于温度、时间、溶剂及各种不同辅料的处理,使中药的化学成分发生一系列变化。 1.炮制对中药中挥发油类成分的影响 挥发油是一些具有芳香气味的油状物,在常温下能挥发,并易随水蒸气蒸馏,所以叫挥发油或称精油。含挥发油的中药,经过加热炮制后,可使所含挥发油显著减少。炮制目地主要是减少或除去某些挥

发油的副作用,如麻黄的发汗作用,主要是挥发油,蜜制后,挥发油损耗,故发汗作用减低,而蜜能润肺止咳,更增加了止咳平喘的作用。还有的含挥发油成分药物的炮制是根据改变药性或减低毒性的需要而进行的。如白术炮制后挥发油中的苍术酮可转化为白术内酯Ⅰ,白术内酯Ⅲ,双白术内酯。由于挥发油中成分复杂,且多不稳定,所以在炮制时应注意药物中成分的变化而改变疗效。 2.炮制对中药中无机成分及微量元素的影响 在矿物和贝壳类药物中大量存在着无机成分,在植物药物中也有一些无机盐类,如钾、钙、镁、碘等,它们或与有机物质结合存在,或成为特殊形状的结晶。炮制对含无机成分的药物也有影响。如夏枯草中含有大量钾盐,若经长时间的水处理,会大大降低其利尿作用,故在处理夏枯草时不宜长时间浸洗。如矿石类药物经过煅烧后失去部分结晶水,成为无水化合物,不仅使药物易于粉碎,而且使药物进一步纯净,起到一定的医疗作用,如明矾为含水硫酸铝钾的复盐,在200℃失去结晶水,煅后凝固蛋白,增强吸水,干燥收敛防腐及抑制作用。同时炮制可以减少有害元素含量。通过对马钱子炮制前后水煎液中33种元素的测定分析,炮制后元素含量增加的有24种,含量减少的有9种,且大多为有害元素,如汞元素炮制前是炮制后200倍,而炮制后锌、锰、铁、钙、磷均高于炮制前1倍以上。这些有益元素的增加和有害元素的减少及元素内部构成比的改变,为马钱子炮制后毒性的降低及增加通络止痛、消肿散结的作用提供了一定依据。

中药化学成分中的英文对照

中药化学成分中英文对照 ENGLISH CHINESE Abrine 相思豆碱 Abruquinone A Abruquinone B Acetate of Albopilosin A Acetone condensation of Albopilosin A 3β-acetyloleanolicacid 3β-乙酰氧基齐墩果酸 O-Acetyl-3,6-di-O-β-D-xylopy-rano-astragaloside O-乙烯3,6-双氧-β-D-吡喃木糖基绵毛黄芪甙 6’’-acetylhyperoside 6’’-乙酰氧基金丝桃甙 N-Acetyl-D-Glucosamine N-乙酰氨基葡萄糖糖 8-o-acetyl Shanzhiside Methylester Acetylursolic acid 乙酰乌索酸 Acetylshikonin 乙酰紫草素 14-Acetyltalatisamine Achyranthan 牛膝多糖 Aconitine 乌头碱

Aconosine 爱康诺辛 Actein 黄肉楠碱 Actinodephnine Acuminatin Acuminatoside Adenanthin 腺华素 Adenosine 腺苷,腺嘌呤核苷 Aescin 七叶皂甙 Aesculetin 马栗树皮素 Aesculin 七叶甙,马栗树皮甙 Agaricic acid 落叶松覃酸 Agrimophol 鹤草酚 Ajmalicine(δ-Yohimbine) 阿吗碱,δ-育亨宾碱,阿吗里新,阿马林,,萝芙碱 Ajmaline 阿马林 Akebia saponin D 木通皂甙 D Alantolactone (Helenin) 土木香内酯,阿兰内酯Albopilosin A Aleuritic acid 苏式-紫胶桐酸

各类中药化学成分的生物合成途径

各类中药化学成分的主要生物合成途径 乙酸-丙二酸途径:脂肪酸类,酚类,醌类;甲戊二羟酸途径:萜类,甾类;莽草酸途径:即桂皮酸途径,苯丙素类,木脂素类,香豆素类;氨基酸途径 :生物碱类 溶剂提取法(常用溶剂及极性) (1)溶剂按极性分类:三类,即亲脂性有机溶剂、亲水性有机溶剂和水。溶剂按极性由弱到强的顺序如下:石油醚<四氯化碳<苯<二氯甲烷<氯仿<乙醚<乙酸乙酯<正丁醇<丙酮<甲醇(乙醇)<水。 甲醇(乙醇)是最常用的溶剂,能用水任意比例混合. 分子大,C多,极性小,反之,大..按相似相溶原理,极性大的溶剂提取极性大的化合物 提取方法 ①煎煮法:挥发性及加热易破坏,多糖类不宜用。 ②浸渍法:不用加热,适用于遇热易破坏或挥发性成分,含淀粉或黏液质多的成分,但效率不高。 ③渗漉法:效率较高。④回流提取法:受热易破坏的成分不宜用。⑤连续回流提取法:有机溶剂,索氏提取器或连续回流装置。⑥水蒸气蒸馏法: 适于具挥发性,能随水蒸气蒸馏而不被破坏的。挥发油、小分子生物碱、酚类、游离醌类等:⑥超临界萃取法:以CO2为溶剂.用于极性低的化合物,室温下工作,几乎不用有机溶剂,环保 分离方法 ①吸附色谱:利用吸附剂对被分离化合物分子的吸附能力的差异,而实现分离的一类色谱。硅胶用于大多数中药成分;氧化铝用于碱性或中性亲脂性成分如生物碱、萜、甾;活性炭用于水溶性物质如氨基酸、糖类和某些苷类;聚酰胺用于酚醌如黄酮、蒽醌及鞣质。②凝胶色谱:主要是分子筛作用,根据凝胶的孔径和被分离化合物分子的大小而达到分离目的。③离子交换色谱:基于各成分解离度的不同而分离。主要用于生物碱、有机酸及氨基酸、蛋白质、多糖等水溶性成分的分离纯化。④大孔树脂色谱:一类没有可解离基团,具有多孔结构,不溶于水的固体高分子物质。它可以通过物理吸附有选择地吸附有机物质而达到分离的目的。是反相的性质,一般被分离物质极性越大,越先被洗脱下来,极性越小,越后洗脱下来。应用于中药有效部位或有效成分的分离富集。⑤分配色谱:利用物质在固定相和流动相之间分配系数不同而达到分离。正相色谱:固定相极性>流动相极性,用于分离极性和中等极性的成分。常用固定相:氰基或氨基键合相;常用流动相为有机溶剂。反相色谱:固定相极性<流动相极性,用于离非极性和中等极性的成分,常用C18或C8键合相。常用流动相为甲醇-水或乙腈-水。 糖和苷类化合物 糖:多羟基醛或多羟基酮及其衍生物、聚合物的总称 苷:糖或糖额衍生物与另一非糖物质通过糖的端基碳原子连接而成,又称配糖体 构型D,L,α,β : 向上D,向下L; 同侧:β异侧:α 苷键酸水解:苷键原子首先发生质子化,然后苷键断裂生成苷元和糖的阳碳离子中间体,在水中阳碳离子经溶剂化,再脱去氢离子形成糖分子。难易顺序:N-苷>O-苷>S-苷>C-苷。强酸水解:得到糖,苷元易破坏;弱酸水解:得到次级苷,确定糖的连接顺序;两相酸水解:保护苷元 酶水解:对难以水解或不稳定的苷,在酶水解条件温和,不会破坏苷元,可得到真正的苷元 显色反应 Molish反应:加入5%α-萘酚乙醇液,沿管壁缓慢滴入浓硫酸,在两层液面间会出现一个紫色环。又称α-萘酚反应.说明含有糖类或苷类. (但碳苷和糖醛酸例外,呈阴性.) 菲林和多伦反应:阳性,有还原糖.可以利用这两个反应来区别还原糖和非还原糖。 单糖:都是还原糖。双糖:麦芽糖、乳糖为还原糖。蔗糖为非还原糖 苷键构型的判断 糖苷的1H-NMR:成苷的端基质子H的耦合常在较低场。如:β构型J H1-H2=6~9Hz(8左右);α构型J H1-H2=2~3.5Hz (4左右) 醌类 酸性(规律) -COOH > 二个β-OH > 一个β-OH >二个α- OH > 一个α–OH 可用PH 梯度萃取分离。 其结果为①和②被5%碳酸氢钠溶液提出;③被5%碳酸钠提出;④被1%氢氧化钠提出;⑤只能被5%氢氧化钠提出 可用PH梯度萃取分离。 颜色反应 1、Feigl反应:全部醌类均阳性。碱性条件加热,紫色 2、Borntrager’s反应:也叫碱液试验,羟基蒽醌阳性。——颜色变化与OH数目及位置有关,红-紫色. 3、醋酸镁反应:含α-酚羟基或邻二酚羟基的蒽醌类阳性。 4、与活性亚甲基试剂反应kesting-Craven和无色亚甲蓝显色反应: 苯醌和萘醌类的专属反应.在碱性条件下 5、对亚硝基-二甲苯胺反应: 蒽酮类的特异性反 应.(唯一).蒽酮就是9或10位没有被取代的羟基 蒽酮类. 醌类化合物的提取与分离 (大题,看书) pH梯度萃取法P82 例:大黄蒽醌苷类的分离 苯丙素类(一个或几个C6-C3) 香豆素:一般具有苯骈α-吡喃酮母核的天然产物 母核(画) 内酯性质和碱水解反应 碱性开环,酸性闭环。但长时间加热,异构化,不可 恢复闭环. 显色反应有荧光性质 1、Gibb’s反应: 试剂:2,6-二氯(溴)苯醌氯 亚胺 C6位没取代,阳性,蓝色 2、Emerson反应试剂:4-氨基安替比林,铁氰化 钾反应 C6位没取代,阳性,红色 木脂素鉴识 Labat反应:具有亚甲二氧基的木脂素加浓硫酸 后,再加没食子酸,可产生蓝绿色 黄酮(C6-C3-C6) 结构与基本骨架(芦丁,槲皮素,鼠李糖,葡萄糖的 结构都要求会写)138页 经典结构是2-苯基色原酮,现在泛指两个苯环通 过三个碳原子相互连接而成的一类化合物 黄酮类:以2-苯基色原酮为母核,且3位上无含 氧基团取代的一类化合物 黄酮醇:在黄酮基本母核的3位上连有羟基或含 氧基团 二氢黄酮:黄酮基本母核的2、3位双键被氢化而 成 二氢黄酮醇:黄酮醇类的2、3位被氢化的基本母 核 交叉共轭体系:黄酮结构中色原酮部分本身无 色,但在2位上引入苯环后,即形成交叉共轭体 系,通过电子转移、重排,使共轭链延长而显出 颜色。在7位或4’位上引入-OH及-OCH3等助色 团后,产生p-π共轭,使化合物颜色加深。 溶解度:游离黄酮一般难溶于水,易溶于甲醇、 乙醇、乙酸乙酯、氯仿、乙醚等有机溶剂及稀碱 水中。引入羟基增多,水溶性增大,脂溶性降 低;而羟基被甲基化后,脂溶性增加。黄酮苷一 般易溶于水、甲醇、乙醇等强极性溶剂中,但难 溶于苯、氯仿、乙醚等有机溶剂中 平面型如黄酮、黄酮醇、查尔酮等溶解度较小, 非平面型如二氢黄酮及二氢黄酮醇的溶解性较 大,异黄酮的也较大 酸性:7,4’-二OH黄酮>7-或4’-OH黄酮>一 般酚羟基>5-OH黄酮 显色反应:(1)HCl-Mg反应:样品溶于甲醇或乙 醇1ml中,加入少许Mg,再加几滴浓HCl,一两 分钟显红~紫红色。(2)AlCl3反应:样品的乙醇 溶液和1%乙醇溶液AlCl3反应,生成黄色络合 物。(3)锆盐-枸橼酸反应:可鉴别黄酮类化合 物是否纯在3-或5-OH。样品的甲醇溶液加2%二氯 氧锆甲醇溶液。黄色不褪,有3-OH或3,5-OH, 如果减褪,无3-OH而有5-OH pH梯度萃取法:5%NaHCO3可萃取7,4’-二羟基 黄酮,5%NaCO3可萃取7-或4‘-羟基黄酮, 2%NaOH可萃取一般酚羟基的黄酮,4%NaOH可以萃 取5-羟基黄酮。 柱色谱分离 硅胶柱:利用极性差异,几乎适用于任何类型黄 酮(主要分离异黄酮、二氢黄酮,二氢黄酮醇及 高度驾机皇或乙酰化的黄酮及黄酮醇) 聚酰胺柱:通过酰胺羰基与黄酮类化合物分子上 的酚羟基形成氢键缔合而产生。化合物结构与Rf 值:酚羟基少>多;易形成分子内氢键>难;芳 香化程度低>高;异黄酮>二氢黄酮醇>黄酮> 黄酮醇;游离黄铜>单糖苷>双糖苷>叁糖苷 (含水移动相做洗脱剂);有机溶剂做洗脱剂反 之。洗脱能力由弱至强;水<甲醇或乙醇(浓度 由低到高)<丙酮<稀氢氧化钠水溶液或氨水< 甲酰胺<二甲基甲酰胺<尿素水溶液 紫外 黄酮类型带II(弱峰) 带I(强峰) 取代) 黄酮醇(3-OH 游离) 250-280 358-385 异黄酮245-270 310-330肩峰 二氢黄酮/醇370-295 300-330 查耳酮220-270低强度340-390 氢谱: 黄酮或黄酮类H-3是一个尖锐的单峰出现在 6.3 处 邻位耦合:耦合常数为8Hz左右 间位耦合:2-3Hz 对位耦合:很弱,数值很小或没有 5,7-二OH黄酮δppm:H-6小于 H-8 . 7- OH 黄酮: δppm:H-6 > H-8 6’δ比较大,5’较小 同时还要看 单峰S,就没有邻,间位双锋d说明有邻位或间位 其中一个双双锋dd就说明有邻,和间两个 生物合成途径 经验异戊二烯法则:基本碳架均是由异戊二烯以 头-尾顺序或非头-尾顺序相连而成;生源异戊二 烯法则:甲戊二羟酸是各种萜类化合物生物合成 的关键前体 单萜:无环,单环,双环,三环,环烯醚。知道 卓酚酮,环烯醚萜,薄荷醇,青蒿素的二级结构 和性质 性质:萜类多具苦味,单萜及倍半萜可随水蒸气 蒸馏,其沸点随其结构中的C5单位数、双键数、 含氧基团数的升高而规律性升高 提取:挥发性萜可用水蒸气蒸馏法;一般萜可用 甲醇或乙醇提取;萜内酯可先用提取萜的方法提 取出总萜,然后利用内酯的特性,用碱水提取酸 化沉淀的方法纯化;萜苷多用甲醇、乙醇或水提 取 柱色谱:吸附剂多用硅胶。中性氧化铝。含双键 者可用硝酸银络合柱色谱分离(利用硝酸银可与 双键形成π络合物,而双键数目位置及立体构型 不同的萜在络合程度及络合稳定性方面有一定差 异)。洗脱剂多以石油醚、正己烷、环己烷分离 萜烯,或混以不同比例的乙酸乙酯分离含氧萜 鉴识:卓酚酮类的检识 (硫酸铜反应:绿色结 晶);环烯醚萜的检识(Weiggering法:蓝色/紫红 色;Shear反应:黄变棕变深绿);薁类的检识 (Ehrlich反应:蓝紫绿;对-二甲胺基苯甲醛) 挥发油 也称精油,是存在于植物体内的一类具有挥发 性、可随水蒸气蒸馏、与水不相容的油状液体。 分为:芳香族,萜类,脂肪族 检识:化学测定常数:酸值、酯值、皂化值 提取方法:①蒸馏法:提取挥发油最常用的方 法,对热不稳定的挥发油不能用。②溶剂萃取 法:脂溶性杂质较多。③吸收法:油脂吸收法, 用于提取贵重挥发油。④压榨法:该方法可保持 挥发油的原有新鲜香味,但可能溶出原料中的不 挥发性物质。⑤二氧化碳超临界流体萃取法:有 防止氧化热解及提高品质的突出优点,用于提取 芳香挥发油 三萜 醋酐-浓硫酸反应(Liebermann-Burchard) 红-紫-蓝-绿色-褪色(甾体皂苷) 黄-红-紫-蓝-褪色(三萜皂苷) 胆甾醇沉淀法:胆甾醇复合物——乙醚回流提 取,去除胆甾醇,得皂苷。因为甾体皂苷比三萜 皂苷形成的复合物稳定. 甾类 C21甾醇C2H5 昆虫变态激素8-10个碳的脂肪烃 强心苷不饱和内酯环 甾体母核的C-17位上均连一个不饱和内酯环。根 据内酯环的不同:五元不饱和内酯环叫甲型强心 苷元;六元不饱和内酯环叫乙型。 苷和糖连接的顺序分: I型强心苷:苷元-(2,6-二去氧糖)x-(D-葡萄

博落回化学成分研究进展

博落回化学成分的研究进展 【摘要】博洛回(Macleaya cordata(Willd.) R. B)为罂粟科多年生草本植物根茎、叶、果均含多种生物碱,对治疗多种炎症有效,所含生物碱也可抑制肿瘤细胞。我国博落回野生资源丰富,利用博落回开发新的产品将有广阔的市场前景。本文综述了博洛回属植物的化学成分研究现状。 【关键词】博落回;化学成分;研究进展 Research Progress on al constituents of Macleaya cordata [Abstract] Macleayacordata(Willd as the Papaveraceae perennial herbrhizome,leaf,fruitcontains many kinds of alkaloids, effective for the treatment of various inflammatory, alkaloid can inhibit tumor cell. Our Macleaya rich wildlife resources, utilization of Macleaya develop new products will have broad market prospects. Reviews the research status of bolo belongs to the chemical constituents of the plants [Key words] Macleayordata;Research Progress;chemical composition 博落回属植物概述植物型抗菌产品因其无污染和无残留等独特的药物功能,逐渐成为潜力较大的抗生素替代品之一。博落回为罂粟科博落回属植物博落回(Macleaya cordata(W illd.)R.B)的果实,具有清热解毒和杀虫止痒之功效,临床上可用于治疗阴道炎、肺炎、皮肤病和肝炎等,并具抗肿作用。 1 主要化学成分 1.1 化学成分分布 通过对博落回的研究发现其主要要用成分存在于根及及全草中,其中:根含有血根碱(arine),白屈菜红碱(chelerythrine),原阿片碱(protopine),α-

中药化学成分单体化合物结构鉴定方法和程序

中药化学成分单体化合物结构鉴定方法和程序 黄峰中药学 2110948107 摘要:中药化学成分单体化合物的结构鉴定是深入探讨有效成分的生物活性、构效关系、体内代谢以及进行结构改造、人工合成等的前提条件,本文主要对中药化学成分单体化合物结构鉴定的程序做一个综述,并对所涉及的色谱法、光谱法等在结构鉴定中的运用做一个具体探讨。 关键词:化学成分;结构鉴定;色谱法;光谱法 前言 中医药现代化是当今我国政府大力倡导和中医药领域各位同仁共同努力的奋斗目标,同时也是中华民族文化,尤其是中医药走向世界的重要特征之一。中药中发挥各种药理作用的物质基础(如其中的生理活性成分和有效成分)的认知不仅是阐明中药作用机制的基础,也是中医药能够走向世界的关键。 从中药中经过提取、分离、精制得到的有效成分,运用各种物理或化学的科学技术鉴定或测定其化学结构,才能为深入探讨有效成分的生物活性、构效关系、体内代谢以及进行结构改造、人工合成等研制提供必要的依据。因此,研究清楚中药中的化学成分是现代科学技术发展和中药现代化的关键步骤。 因此,研究清楚中药的化学成分是现代科学技术发展和中药现代化的关建步骤。本文主要对中药化学成分单体化合物结构鉴定方法和程序做一个综述,以在这个基础上,运用我们所学的知识对中药未知化学成分单体化合物进行探索。 1 单体化合物结构鉴定的一般程序 1.1纯度检测 在进行有效成分的结构研究之前,必须对该成分的纯度进行检验,以确定其为单体化学成分,这是鉴定或测定化学结构的前提。一般常用各种色谱法进行纯度检测,此外,固体物质还可通过测定其熔点,考察其熔距的大小作为纯度的参考[1]。液体物质还可通过测定沸点、沸程、折光率及比重等判断其纯度[2]。对已知物质来说无论是固体还是液体物质,如其比旋度与文献数据相同,则表明其已是或接近纯品。 用于纯度检测的物理常数的测定包括熔点、沸点、比旋度、折光率和比重等的测定。固体纯物质的熔点,其熔距应在0.5度~1.0度的范围内,如熔距过大,

中药化学试题库完整

第一章绪论 一、概念: 1.中药化学:结合中医药基本理论和临床用药经验,主要运用化学的理论和方法及其它现代科学理论和技术等研究中药化学成分的学科 2.有效成分:具有生物活性、能起防病治病作用的化学成分。 3.无效成分:没有生物活性和防病治病作用的化学成分。 4.有效部位:在中药化学中,常将含有一种主要有效成分或一组结构相近的有效成分的提取分离部分,称为有效部位。如人参总皂苷、苦参总生物碱、银杏叶总黄酮等。 5. 一次代谢产物:也叫营养成分。指存在于生物体中的主要起营养作用的成分类型;如糖类、蛋白质、脂肪等。 6.二次代谢产物:也叫次生成分。指由一次代谢产物代谢所生成的物质,次生代谢是植物特有的代谢方式,次生成分是植物来源中药的主要有效成分。 7.生物活性成分:与机体作用后能起各种效应的物质 二、填空: 1.中药来自(植物)、(动物)和(矿物)。 2. 中药化学的研究内容包括有效成分的(化学结构)(理化性质)(提取)、(分离)(检识)和(鉴定)等知识。 三、单选题 1.不易溶于水的成分是( B ) A生物碱盐B苷元C鞣质D蛋白质E树胶 2.不易溶于醇的成分是( E ) A 生物碱 B生物碱盐 C 苷 D鞣质 E多糖 3.不溶于水又不溶于醇的成分是( A ) A 树胶 B 苷 C 鞣质 D生物碱盐 E多糖 4.与水不相混溶的极性有机溶剂是(C ) A 乙醇 B 乙醚 C 正丁醇 D 氯仿 E 乙酸乙酯 5.与水混溶的有机溶剂是( A ) A 乙醇 B 乙醚 C 正丁醇 D 氯仿 E 乙酸乙酯 6.能与水分层的溶剂是( B ) A 乙醇 B 乙醚 C 氯仿 D 丙酮/甲醇(1:1)E 甲醇 7.比水重的亲脂性有机溶剂是( C ) A 苯B 乙醚 C 氯仿D石油醚 E 正丁醇 8.不属于亲脂性有机溶剂的是(D ) A 苯B 乙醚 C 氯仿D丙酮 E 正丁醇 9.极性最弱的溶剂是( A ) A乙酸乙酯B 乙醇C 水D 甲醇E丙酮 10.亲脂性最弱的溶剂是(C ) A乙酸乙酯B 乙醇C 水D 甲醇E丙酮 四、多选 1.用水可提取出的成分有( ACDE ) A 苷B苷元C 生物碱盐D鞣质E皂甙 2.采用乙醇沉淀法除去的是中药水提取液中的( BCD ) A树脂B蛋白质C淀粉D 树胶E鞣质 3.属于水溶性成分又是醇溶性成分的是(ABC ) A 苷类B生物碱盐C鞣质D蛋白质 E挥发油 4.从中药水提取液中萃取亲脂性成分,常用的溶剂是( ABE ) A苯B氯仿C正丁醇D丙酮 E乙醚 5.毒性较大的溶剂是(ABE ) A氯仿B甲醇C水D乙醇E苯 五、简述 1.有效成分和无效成分的关系:二者的划分是相对的。 一方面,随着科学的发展和人们对客观世界认识的提高,一些过去被认为是无效成分的化合物,如某些多糖、多肽、蛋白质和油脂类成分等,现已发现它们具有新的生物活性或药效。 另一方面,某些过去被认为是有效成分的化合物,经研究证明是无效的。如麝香的抗炎有效成分,近年来的实验证实是其所含的多肽而不是过去认为的麝香酮等。 另外,根据临床用途,有效成分也会就成无效成分,如大黄中的蒽醌苷具致泻作用,鞣质具收敛作用。 2. 简述中药化学在中医药现代化中的作用 (1)阐明中药的药效物质基础,探索中药防治疾病的原理;(2)促进中药药效理论研究的深入; (3)阐明中药复方配伍的原理;(4)阐明中药炮制的原理。 3.简述中药化学在中医药产业化中的作用 (1)建立和完善中药的质量评价标准;(2)改进中药制剂剂型,提高药物质量和临床疗效; (3)研究开发新药、扩大药源; 六、论述 单糖及低聚糖生物碱盐游离生物碱油脂 粘液质苷苷元、树脂蜡 氨基酸水溶性色素脂溶性色素 蛋白质、淀粉水溶性有机酸挥发油 第二章提取分离鉴定的方法与技术 一、概念:

中药制剂中各类化学成分分析

(一)A型题 1.分析中药制剂中生物碱成分常用于纯化样品的担体是() A.中性氧化铝 B.凝胶 C.硅胶 D.聚酰胺 E.硅藻土 2.用薄层色谱法鉴别生物碱成分常在碱性条件下使用的单体式() A.三氧化二铝 B.纤维素 C.硅藻土 D.硅胶 E.聚酰胺 3.薄层色谱法鉴别麻黄碱时常用的显色剂是() A.10%硫酸-乙醇溶液 B.茚三酮试剂 C.硫酸钠试剂 D.硫酸铜试剂 E.改良碘化铋钾试剂 4.可用于中药制剂中总生物碱的含量测定方法是() A.反相高效液相色潽法 B.薄层色谱法 C.气象色谱法 D.正相高效液相色谱法 E.分光光度法 5.不宜采用直接称重法进行含量测定的生物碱类型是() A.强碱性生物碱 B.若碱性生物碱 C.挥发性生物碱 D.亲脂性生物碱 E.亲水性生物碱 6.生物碱成分采用非水溶液酸碱滴定法进行含量测定主要依据是() A.生物碱在水中的溶解度 B.生物碱在醇中的溶解度 C.生物碱在低极性有机溶剂中的溶解度 D.生物碱在酸中的溶解度 E.生物碱PKa的大小 7.使生物碱雷氏盐溶液呈现吸收特征的是()

A.生物碱盐阳离子 B.雷氏盐部分 C.生物碱与雷氏盐生成的络合物 D.丙酮 E.甲醇 8.生物碱雷氏盐比色法溶解沉淀的溶液时() A.酸水液 B.碱水液 C.丙酮 D.氯仿 E.正丁醇 9.含有下列药材的中药制剂可用异羟肟酸铁比色法测定总生物碱含量的是() A.黄连 B.麻黄 C.防己 D.附子 E.黄柏 10.雷氏盐(以丙酮为溶剂)比色法的测定波长是() A.360nm B.525nm C.427nm D.412nm E.600nm 11.苦味酸盐比色法的测定波长是() A.360nm B.525nm C.427nm D.412nm E.600nm 12.酸性染料比色法影响生物碱及染料存在状态的是() A.溶剂的极性 B.反应的温度 C.溶剂的PH D.反应的时间 E.有机相中的含水量 13.酸性染料比色法溶剂介质PH的选择是根据() A.有色配合物(离子对)的稳定性 B.染料的性质

药一中药化学成分分类及举例

中药化学-中药化学成分分类及举例 一、生物碱分类及举例 1、吡啶类生物碱 (1)简单吡啶类:烟碱、槟榔碱、槟榔次碱 (2)双稠哌啶类(具喹诺里西啶母核):苦参碱、氧化苦参碱 2、莨菪烷类:莨菪碱(洋金花) 3、异喹啉类生物碱: (1)双苄基异喹啉类:汉防己甲素、汉防己乙素 (2)原小檗碱类:小檗碱(多为季铵碱)(黄连)、原小檗碱(多为叔铵碱)(延胡索)(3)吗啡烷类:吗啡碱、可待因 4、有机胺类生物碱(生物碱的氮原子不结合在环内):麻黄碱、秋水仙碱 5、其他类生物碱: (1)吡咯类生物碱:如党参中党参碱; (2)吲哚生物碱:如麦角新碱、毒扁豆碱; (3)喹啉衍生物:如喜树碱; (4)萜类生物碱:如乌头中乌头碱; (5)甾体类生物碱:贝母中的贝母碱。 苦参(苦参碱、氧化苦参碱)、山豆根(奎诺里西啶类、苦参碱、氧化苦参碱)、麻黄(麻黄碱、伪麻黄碱)、黄连(原小檗碱)、延胡索(延胡索乙素)、防己(汉防己甲素-粉防己碱、汉防己乙素-防己喹啉碱)、川乌(乌头碱、次乌头碱、新乌头碱-二萜类生物碱)、洋金花(莨菪烷类)、天仙子(莨菪碱、东莨菪碱)、马钱子(士的宁-番木虌碱、马钱子碱)、千里光(吡咯里西啶类) 二、糖类分类及举例

1、单糖 (1)五碳醛糖:D-木糖、L-阿拉伯糖 (2)甲基五碳糖:L-鼠李糖 (3)六碳醛糖:D-葡糖糖、D-甘露糖、D-半乳糖(4)六碳酮糖:D-果糖 (5)糖醛酸:D-葡糖糖醛酸 2、低聚糖 (1)非还原糖:蔗糖、海藻糖 (2)还原糖:槐糖、樱草糖 3、多糖 (1)水溶:淀粉 (2)水不溶:纤维素、甲壳素 三、苷类分类及举例 1、氧苷 (1)醇苷:红景天苷 (2)酚苷:天麻苷 (3)氰苷:苦杏仁苷 (4)酯苷:山慈菇苷 (5)吲哚苷:靛苷 2、硫苷:萝卜苷、芥子苷 3、氮苷:巴豆苷 4、碳苷:牡荆素、芦荟苷 四、醌类分类及举例 1、苯醌

中药炮制与中药化学成分的影响分析毕业论文

毕业论文 论文题目中药炮制与中药化学成分的影响分 析 指导老师_________________ 作者__宋凯() 专业__中医_____________ 年级__2012级成人专科______ 教育中心_南充教育中心_________ 2014年11 月 15日 中药炮制与中药化学成分的影响分析 摘要:中药炮制是以中医药基本理论为指导,根据辩证施治用药的需要和药物自身的理化性质以及制剂的不同要求,对原药材进行的一整套加工处理。中药经炮制后,由于加热、加辅料等处理,可以使某些中药中的化学成分发生变化,有的成分被溶解出来,有的成分被分解或转化成新的成分,有的成分有量的增减,当炮制成饮片后其化学成分、理化性质都可能发生很大的改变,从而影响药物的疗效,所以只有在搞清楚中药在炮制过程中的化学成分变化及其机理的基础上,才能更好地了解中药炮制的目的,进而探讨中药炮制的真正意义,同时为制定合理的炮制工艺和质量标准提供科学依据。

关键词:中药炮制;炮制目的,方法,影响;化学成分 中药炮制是研究中药炮制理论,工艺,规格,质量标准,历史沿革及其发展方向的一门学科,中药炮制是根据中医药理论,依照辩证施治用药的需要和药物自身性质,以及调剂、制剂的不同要求,所采取的一项制药技术。 1.中药炮制的目的 中药炮制主要有以下目的及作用: 1.1降低或消除毒副作用,保证用药安全; 1.2改变药性和功能,增强临床疗效; 1.3便于调剂制剂,保证药物质量; 1.4.矫正不良气味,便于服用; 1.5.便于保管贮存及保存药效; 1.6改变药物或增强药物作用趋向。 2.中药炮制的方法 明代缪希雍在《炮炙大法》卷首把当时的炮制方法进行了归纳,载述:“按雷公炮炙法有十七:曰炮、曰爁、曰煿、曰炙、曰煨、曰炒、曰煅、曰炼,曰制、曰度、曰飞、曰伏、曰镑、曰摋,曰瞧、曰曝、曰露是也,用者宜如法,各尽其宜。”近代则依据中药炮制工艺的全过程,将其分为净制、切制和炮炙三大类,《中国药典》一部附录“药材炮制通则”即采用此种分类方法。其中净制包括挑选、筛选、淘洗等。切制包括浸泡、润、漂等软化处理与切片、切段等,炮炙包括炒、烫、煅、制炭、蒸、煮、炖、燀、酒制、醋制、盐制、姜汁制、蜜炙、油炙、制霜、水飞、煨等。 3.中药炮制对中药化学成分的影响 中药的化学成分是其发挥临床作用的物质基础。中药的化学成分是相当复杂的,可以认为中药的作用是综合性的。中药在炮制过程中,由于温度、时间、溶剂及各种不同辅料的处理,使中药的化学成分发生一系列变化。 3.1炮制对中药中生物碱类成分的影响 生物碱是一类含氮的有机化合物,通常有似碱的性质。大多数生物碱在高温条件下不稳定,受热遭破坏或分解,游离的生物碱大部分不溶于水而溶于有机溶剂,所以在其炮制过程中,多加醋使之成盐,而增加溶出度。用HPLC法测定不同醋制方法中延胡索含量,其中以醋煮为最高,从而增加其在水中的溶解度,加强其镇痛作

中药化学成分中英文对照.doc

精品资料网(https://www.wendangku.net/doc/8b4460871.html,) 25万份精华管理资料,2万多集管理视频讲座 中药化学成分中英文对照 ENGLISH CHINESE Abrine 相思豆碱 Abruquinone A Abruquinone B Acetate of Albopilosin A Acetone condensation of Albopilosin A 3β-acetyloleanolicacid 3β-乙酰氧基齐墩果酸 O-Acetyl-3,6-di-O-β-D-xylopy-rano-astragaloside O-乙烯 3,6-双氧-β-D-吡喃木糖基绵毛黄芪甙 6’’-acetylhyperoside 6’’-乙酰氧基金丝桃甙 N-Acetyl-D-Glucosamine N-乙酰氨基葡萄糖糖 8-o-acetyl Shanzhiside Methylester Acetylursolic acid 乙酰乌索酸 Acetylshikonin 乙酰紫草素 14-Acetyltalatisamine Achyranthan 牛膝多糖 Aconitine 乌头碱 Aconosine 爱康诺辛 Actein 黄肉楠碱 Actinodephnine Acuminatin Acuminatoside Adenanthin 腺华素 Adenosine 腺苷,腺嘌呤核苷 Aescin 七叶皂甙 Aesculetin 马栗树皮素

Aesculin 七叶甙,马栗树皮甙 Agaricic acid 落叶松覃酸 Agrimophol 鹤草酚 Ajmalicine(δ-Yohimbine) 阿吗碱,δ-育亨宾碱,阿吗里新,阿马林,,萝芙碱Ajmaline 阿马林 Akebia saponin D 木通皂甙 D Alantolactone (Helenin) 土木香内酯,阿兰内酯 Albopilosin A Aleuritic acid 苏式-紫胶桐酸 Alizarin 茜素 Allantoin 尿囊素 Allasecurinine 别一叶秋碱 Allantolin Allicin 大蒜素 α-Allocryptopine α-别隐品碱 Alloisoimperatorin 别异欧前胡素 Alloxanthoxyletin Allose 阿罗糖 Aloe-emodin 芦荟大黄素 Aloe-saponol Aloin 芦荟甙 Aloesin 芦荟苦素 Aloperin 苦豆碱 Alpinetin 山姜素 Amentoflavone 9-Amino camptothecin 9-氨基喜树碱 1- Amino-cyclopropane-1-acid hydrochloride 1-氨基环丙烷-1-羧酸盐酸盐Amethystoidin A 香茶菜甲素 Ampelopstin 福建茶素 Amphicoside II 胡黄连苦甙 II,胡黄连甙 II

北京中医药大学中药化学课件ch2

第二章中药化学成分的 一般研究方法 z教学内容 zΔ2.1 中药化学成分的主要类型。 zΔ2.2 中药化学成分提取分离方法的基z本原理及应用。 z 2.3 中药化学成分结构鉴定的一般程z序和方法。

z 2.1中药化学成分的主要类型z (一)从物质基本类型分:有机物、无机物。 z (二)按元素组成、结构母核分:生物碱、黄酮、苷、醌、甾、萜、苯丙素等。z (三)按酸碱性分:酸性、碱性、中性。z (四)按溶解性分:非极性(亲脂性)、中极性、极性(亲水性) 第二章中药化学成分的 一般研究方法

z(五)按活性分:有效成分、无效成分z具有生物活性,能用分子式和结构式表示,并具有一定的物理常数的单体化合物,称为有效成分。 z与有效成分共存的无生物活性的成分称为无效成分。 z(六)按生合成途径分:一级代谢产物(如糖、蛋白质)、二级代谢产物(如生物碱、黄酮、皂苷)。

第二章中药化学成分的 一般研究方法 z2.2 中药化学成分提取分离方法的基本z原理及应用 z一、基本概念 z1、提取:利用适当的溶剂或方法,将所要成分尽可能从原料中完全提出的过程。 z2、分离:将提取物中所含的各种成分一一分开,并将得到的单体加以精制的过程。

z二、提取方法 z水 z溶剂提取法:溶剂亲水性有机溶剂 亲脂性有机溶剂水蒸气蒸馏法 超临界流体萃取法(SFE) 升华法 压榨法

z(一)溶剂提取法 z1、原理 z根据中药中各种成分的溶解性不同,选用对所需成分溶解度大而对其他成分溶解度小的溶剂,将所需成分从药材组织中溶解出来的一种提取方法。 z选择溶剂依据相似相溶原理。

中药化学成分一般研究方法

第二章中药化学成分的一般研究方法【习题】 (一)选择题 [1-210] A 型题 [1-90] 1.不属于亲脂性有机溶剂的是 A. 氯仿 B. 苯 C. 正丁醇 D. 丙酮 E. 乙醚 2.与水互溶的溶剂是 A. 丙酮 B. 醋酸乙酯 C. 正丁醇 D. 氯仿 E. 石油醚 3.能与水分层的溶剂是 A. 乙醚 B. 丙酮 C. 甲醇 D. 乙醇 E. 丙酮/甲醇(1:1) 4.下列溶剂与水不能完全混溶的是 A. 甲醇 B. 正丁醇 C. 丙醇 D. 丙酮 E. 乙醇 5.溶剂极性由小到大的是 A. 石油醚、乙醚、醋酸乙酯 B. 石油醚、丙酮、醋酸乙醋 C. 石油醚、醋酸乙酯、氯仿 D. 氯仿、醋酸乙酯、乙醚 E. 乙醚、醋酸乙酯、氯仿 6.比水重的亲脂性有机溶剂是 A. 石油醚 B. 氯仿 C. 苯 D. 乙醚 E. 乙酸乙酯 7.下列溶剂亲脂性最强的是 A. Et2 O B. CHCl3 C. C6 H6 D. EtOAc E. EtOH 8.下列溶剂中极性最强的是 A. Et2 O B. EtOAc C. CHCl3 D. EtOH E. BuOH 9.下列溶剂中溶解化学成分范围最广的溶剂是 A. 水 B. 乙醇 C. 乙醚 D. 苯 E. 氯仿 10.下述哪项,全部为亲水性溶剂 A. MeOH、Me2 CO、EtOH B. n-BuOH、Et2 O、EtOH C. n-BuOH、MeOH、Me2 CO、EtOH D. EtOAc、EtOH、Et2 O E. CHCl3 、Et2 O、EtOAc 11.一般情况下,认为是无效成分或杂质的是 A. 生物碱 B. 叶绿素 C. 鞣质 D. 黄酮 E. 皂苷 12.从药材中依次提取不同极性的成分,应采取的溶剂顺序是 A. 乙醇、醋酸乙酯、乙醚、水 B. 乙醇、醋酸乙酯、乙醚、石油醚

中药化学——植物分类系统与化学成分的关系

现代植物分类是按照植物形态的异同、习性的差别以及亲缘关系的远近系统排列的。因此,一般说来,在植物分类系统中位置愈接近的植物,它们的亲缘关系就愈接近。植物分类系统与化学成分的关系,实际上是指植物亲缘关系与化学成分的关系。各种植物由于新陈代谢类型的不同,产生了各种不同的化学物质——生物碱类、甙类、萜类等等。这些化学成分在植物中的遗传和变异,是与植物系统位置、植物的环境条件(气候、土壤与生物等)密切有关的。植物分类系统与化学成分的关系可大致归纳为下述几个方面: 1.每一种植物在恒定的环境条件下、具有制造一定的化学成分的特性,而这个特性是这种植物的生理生化特征。如颠茄产生莨菪烷衍生物类生物碱,人参产生三萜类皂甙,薄荷产生萜类等等。 2.亲缘关系相近的植物种类由于有相近的遗传关系,往往具有相似的生理生化特征。亲缘关系愈近,共同性愈多;亲缘关系愈远,共同性愈少。如异喹啉类生物碱主要分布于多心皮类及其近缘类植物的一些科中,如木兰科、睡莲科、马兜铃科、防已科、毛莨科、小檗科、罂栗科、芸香科等。这些科中的生物碱的化学结构也显示相互之间有紧密的亲缘关系,与产生它们的植物科之间的亲缘关系一致。吲哚类生物碱中最大的一族为鸡蛋花烃(Plumerane)型吲哚生物碱,这族生物碱仅存在于夹竹桃科中的鸡蛋花亚科植物中。同属植物的亲缘关系很相近,因而往往含有近似的化学成分。如小檗属(Berberis)植物含小檗碱,大黄属(Rheum)植物含羟基蒽醌衍生物等等。 3.一般说来与广泛存在于植物界的代谢产物有更近似化学结构的简单化学成分(如黄嘌吟与咖啡碱化学结构很近似),在植物界的分布较广,分布的规律性不明显。有些化学成分在系统发育过程中,经过一系列的突变,因而结构也较复杂,如马钱子碱、奎宁等。这类物质的分布往往只限于某一狭小范围的分类群中。但某些起源古老的成分,虽经一系列突变,结构亦较复杂,但它们在植物界中的分布,还是有一定范围的,而且这种类型成分与植物亲缘之间的联系表现得更为明显和突出,例如上述异喹啉类生物碱的分布。植物分类系统与化学成分间存在着联系性这一概念,已广泛应用于药用植物的研究、野生资源植物的寻找等方面。如具有降压与安定作用的蛇根碱(Reserpine)自印度的夹竹桃科萝芙木属植物蛇根木Rauvolfia serpenitina (L.)Benth ex Kurz中发现后,从该属的其他约20种植物中亦发现了利血平,并根据植物的亲缘关系在萝芙木属的两个近缘属中找到了同类生物碱。为了发掘具抗菌作用的小檗碱的资源植物,经植物分类学与植物化学综合研究,发现小檗碱在中国主要分布在5个科(小檗科、防已科、毛莨科、罂粟科、芸香科)16个属的多种植物中,而以小檗科小檗属较理想。又据研究,莨菪烷类生物碱主要集中分布于茄科茄族(So1aneae)中的天仙子亚族(Hyoscyaminae)、茄参亚族(Mandragorinae)及曼陀罗族(Datureae)植物中,并发现了含碱量较高,有生产价值的新原料植物——矮莨菪(Przewalskia shebbearei(C.E.C.Fischer) Kuang, ined)及马尿泡(P. tangutica Maxim.)。再如生产可的松等激素药物的原料——甾体皂甙,不仅在薯蓣属(Dioscorea)的几十种植物中有发现,而且在亲缘关系相近的一些科中也有发现。必须注意的是,植物的系统发育与其所含化学成分的关系是十分复杂的。由于植物界系统发育的历史很长,发掘出来的古生物学资料不够齐全,加上多数植物的化学成分尚未明了,有些成分的分布规律还未被揭示及认识,所以,有关植物的系统发育与化学成分的关系的研究尚未成熟,有待于进一步研究。在应用植物分类系统与化学成分间的联系性时,必须具体问题具体分析。近年来,在植物分类学与植物化学这二门学科间出现了一门新的边缘学科——植物化学分类学(P1ant chemotaxonomy)。它的主要研究任务是:(1)探索各级分类群(如科、属、种等)所含化学成分(包括主要成分、特有成分和次要成分)及其合成途径。(2)探索各种化学成分在植物系统中的分布规律。(3)在以往研究的基础上,配合传统分类学及各有关学科,从植物化学成分的角度,共同探索植物的系统发育。显然,这一新兴学科在认识植物系统发育方面有重大的理论意义,并可为有目的地开发、利用植物的资源、寻找工业原料等提供理论依据。例如通过对毛莨科与单子叶植物的百合目植物所含生物碱、甾体化台物、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