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汽车检测与诊断》二版教案

《汽车检测与诊断》二版教案

《汽车检测与诊断》二版教案
《汽车检测与诊断》二版教案

《汽车检测与诊断》教案(1)

绪论

一、汽车检测与诊断技术概述

我国汽车检测与诊断技术经历了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引进技术、引进检测设备,到自主研究开发推广应用;从单一性能检测到综合性能检测,都取得了很大的进步,但与世界先进水平相比,还有一定距离。

(1)汽车检测技术基础规范化

(2)汽车检测设备智能化

(3)汽车检测管理网络化

随着技术和管理的进步,今后汽车综合性能检测将实现真正的网络化(局域网),从而做到信息资源共享、硬件资源共享、软件资源共享。在此基础上,利用信息高速公路将全国的汽车综合性能检测站,联成一个广域网,使上级交通管理部门可以即时了解全国各地区车辆状况。

二、汽车检测与诊断体系

1.汽车检测与诊断的目的

汽车检测与诊断的类型主要有安全环保检测、综合性能检测、故障诊断维修检测等,不同的类型其检测与诊断的目的也有区别。

(1)安全环保检测

(2)综合性能检测

(3)故障诊断与维修检测

2.汽车检测与诊断技术的内容

汽车检测与诊断技术,包括汽车检测技术和汽车诊断技术两个方面的含义,也可将二者合在一起,统称为汽车诊断技术。其主要通过对汽车进行性能检测和故障诊断,在整车不解体情况下判断汽车的技术状况,为汽车是否继续运行或进行修理提供可靠依据。

汽车检测与诊断就是在汽车使用、维护和修理中对汽车技术状况进行测试和检验的一种专门技术,对汽车的生产和应用都具有重要意义:

(1)是汽车生产过程控制的重要手段;

(2)是外协零部件质量评价的重要方法;

(3)是改进产品性能的重要措施;

(4)是汽车维护与修理的技术支撑。

【练习题】

1.名词解释:汽车检测;汽车诊断

2.简答题:

(1)国内外汽车检侧与诊断技术发展状况如何?

(2)汽车检测与诊断有何重要意义?

(3)安全环保检测和综合性能检测的目的是什么?

模块1 汽车检测与诊断技术基础

【应知应会】

1.掌握汽车主要性能评价指标及其评价标准;

2.理解汽车检测诊断常用的术语以及汽车故障及其诊断的分析方法;

3.了解常见的汽车检测与诊断设备种类。

【知识要点】

汽车检测与诊断评价标准。

【技能要点】

能合理选择和确定汽车诊断参数、诊断参数标准和诊断周期。

任务1 汽车主要性能评价指标

【项目1】汽车结构参数认知

1.外观检测项目

(1)车辆标志

车辆标志包括车辆的商标、铭牌、车辆识别代号、发动机型号和出厂编号、底盘型号及出厂编号,另外包括道路运输危险货物车辆,其标志应符合GB13392-2005《道路运输危险货物车辆标志》的规定。车辆的商标(或厂牌)、型号标记必须装设在车身前部的外表面上。(2)漏油检查

机动车连续行驶距离不小于10km,停车5min后观察,不应有明显渗漏现象。

(3)漏水检查

水箱、水泵、缸体、缸盖、暖风装置及所有连接部位均不得有明显渗漏现象。

(4)车体周正的检测

GB7258-2004《机动车运行安全技术条件》(本书以后简称《技术条件》)规定:车体应周正,左右对称部位高度差不大于40mm。

2.汽车特性参数认识

(1)汽车结构参数

汽车结构参数如图1.1,主要包括车辆外廓尺寸、轴距、轮距、前悬、后悬、驾驶室内部尺寸参数等。

图1.1 汽车结构参数

(2)汽车机动性参数

车辆在最小面积内转向和转弯的能力被称为车辆的机动性,它表征了汽车能够通过狭窄弯曲地带或绕开不可越过障碍物的能力。汽车机动性评价参数主要包括接近角、离去角、汽车最小转弯直径、转弯通道圆等。

【项目2】汽车性能参数认知

1.汽车动力性参数

汽车的动力性是指汽车在良好路面上直线行驶时所能达到的平均行驶速度。动力性是汽车性能的重要指标之一,是决定汽车运输效率的主要因素。动力性的主要评价指标有汽车最高车速、汽车加速能力、汽车的最大爬坡能力等。

(1)汽车最高车速

一般轿车最高车速为130~200 km/h,客车最高车速为90~130 km/h,货车最高车速为80~110 km/h.。

(2)加速能力

汽车的加速能力常用原地起步加速和超车加速时间表示。它对汽车平均行驶车速有很大影响。对轿车来说加速能力是很重要的。

汽车原地起步加速时间是汽车由第1挡或第2挡起步,并以最大的加速度且选择恰当的换挡时刻逐步换至最高挡后,加速到某一预定的距离或车速所需的时间。超车加速时间是汽车用最高挡或次高挡由某一预定的车速全力加速到某一预定的距离或车速所需要的时间,超车加速通常采用直接挡加速,因而又称超车加速为直接挡加速。加速时间短,则加速性能好。(3)汽车的最大爬坡能力

汽车的最大爬坡能力是用满载时汽车在良好路面上的最大爬坡度来表示的,包括汽车爬陡坡和爬长坡的能力两种。

汽车爬陡坡的能力是汽车满载时,在良好的路面上以1挡行驶所能克服的最大坡度。载货车一般要求爬坡度为30%的爬坡能力;越野车在坏路或无路地带行驶,一般要求爬坡度为60%左右的爬坡能力;轿车通常在良好的路面上行驶,一般不要求其爬坡能力,但轿车发动机功率大,加速性能好,其爬坡能力也相当好。

汽车爬长坡能力是指汽车在表面平整、坚硬、干燥、连续坡长为8~10km、上坡路段占90%、最大坡度不小于8%的坡道上的爬坡能力,通过测定汽车动力性、发动机和传动系统的热状态以及燃油消耗等方面的性能来评价。

(4)发动机最大输出功率P max

发动机最大输出功率是指发动机在全负荷状态下,仅带维持运转所必需的附件时所输出

的功率,又称总功率。

(5)底盘输出最大驱动功率P Dmax

底盘输出最大驱动功率是指汽车在使用直接挡行驶时,驱动轮输出的最大驱动功率(相应的车速在发动机额定转速附近)。底盘输出最大驱动功率一般简称底盘输出最大功率,是实际克服行驶阻力的最大能力,是汽车动力性评价的一项重要指标。汽车在使用过程中,发动机本身、发动机附件及传动系的技术状况都会下降,其底盘输出的最大功率将因此减小。

2.汽车燃油经济性参数

(1)单位里程的燃油消耗量

(2)单位运输工作量的燃油消耗量

3.汽车操纵稳定性参数

可用操纵轻便性和操纵稳定性两方面来评价。

(1)汽车操纵轻便性

汽车行驶方向是由驾驶员控制的,转向操纵过程必须适应人的生理要求。转向操纵力过大,易产生疲劳;转向操纵力过小,则易失去路感,产生汽车发飘的感觉。操纵轻便性一般采用低速大转角时的操纵轻便性进行评价,主要指标有:转向操纵最大力、转向操纵平均作用力。

(2)汽车操纵稳定性

汽车操纵稳定性是汽车稳定行驶的重要指标,主要采用汽车转向回正性能、汽车纵向稳定性、汽车横向稳定性来评价。

4..汽车制动性能参数

汽车制动系统是最重要的安全装置,根据《技术条件》规定,机动车应具有完好的行车制动装置,应具有应急制动功能(三轮汽车除外)和驻车制动装置(两轮摩托车、边三轮摩托车和轻便摩托车除外)。对于行车制动、应急制动和驻车制动都有相应的评价指标。

(1)行车制动与应急制动评价指标

行车制动是指汽车在行驶中,驾驶员能控制汽车行驶速度、有效地减速、停车和下长坡时维持一定速度的能力。

(2)制动效能恒定性(抗衰退性能)

抗衰退性能是指汽车在高速行驶或下长坡时,经过连续或频繁制动后,制动效能的保持能力。

(3)制动方向稳定性

制动方向稳定性是指汽车在制动过程中,汽车不发生跑偏、侧滑以及失去转向能力的性能。

6.汽车侧滑性能指标

汽车行驶时,若车轮处于边滚动边横向滑动的状态,将导致轮胎异常磨损,同时影响汽车正常的定向行驶,这对安全有着重大影响的侧向滑动称为汽车侧滑,评价汽车侧滑的指标是汽车转向轮定位参数或侧滑量。

(1)汽车转向轮定位参数

(2)侧滑量

7.汽车排放与噪声参数

(1)汽车排放性能指标

根据使用燃油的不同,汽车发动机排出废气的成分也不相同。有害成分的排放量与汽车的技术状态有密切的关系。这些有害成分排入大气,将产生空气污染,危害生态环境,特别对汽车车内的小气候产生严重污染,对驾驶员、乘员身体产生伤害,甚至危及生命,因此它是汽车中严格控制的安全指标之一。

(2)噪声指标

噪声是指人们不需要、令人烦躁的讨厌的干扰声,是一种不规则或随机的声音信号。汽车发出的噪声可归为两类:一类是发动机工作和冷却系统工作发出的噪声,另一类是行驶系统工作过程和喇叭发出的噪声。噪声对人的生理、心理会产生较大的影响〔长期工作在较大的噪声环境下,可导致听觉器官损伤,引起神经、心脏、消化等不良,易使人产生烦躁和疲劳。因此,噪声是汽车使用的不安全因素之一。

8.汽车其他性能参数

(1)汽车可靠性

(2)汽车比功率

(3)侧倾角检验

(4)汽车密封性能

(5)汽车采暖冷气通风性能

(6)前照灯与车速表性能指标

《汽车检测与诊断》教案(2)

任务2 汽车故障诊断方法认知

【项目1】汽车故障的基本概念认知

1.汽车故障的概念及其分类

(1)汽车故障的概念

汽车部分或完全丧失工作能力的现象称为汽车故障,其实质是汽车零部件自身或零部件相互间的配合状态发生了异常改变。判断故障主要以是否丧失功能和是否偏离技术指标规定为依据。

(2)汽车故障的分类

1)按丧失工作能力的程度,可分为局部故障和完全故障。

2)按故障形成的速度及预报性,可分为突发性故障和渐发性故障。

3)按故障发生的后果,可分为轻微故障、一般故障、严重故障和致命故障。

4)按汽车故障按出现的周期,可分为短周期故障(车辆行驶里程<4000 km发生一次;中周期故障(4000km<车辆行驶里程<12000km=、长周期故障(车辆行驶里程>12000 km);

另外,按产生的原因可分为设计原因引起的故障和使用原因引起的故障;按对其他零件引起的后果可分为独立性故障和牵连性故障。

2.汽车故障的变化规律

汽车故障的产生是有一定规律的,只有掌握了汽车故障的变化规律,了解汽车故障产生的原因,才能更好地应用汽车故障诊断与检测技术为汽车检测维修服务。

(1)汽车故障产生的原因

汽车故障的产生是多方面原因造成的,主要包括零件之间的自然磨损或异常磨损;零件与有害物质接触造成的腐蚀;零件在长期交变载荷下的疲劳;零件在外载荷及残余内应力下的变形;非金属零件及电器元件老化以及偶然的损伤等。这些原因中磨损和老化是故障产生的主要原因,且又以磨损为重,而汽车零件的磨损是按一定规律变化的。

(2)零件的磨损规律

零件的磨损规律是指两个相互配合的零件的磨损量与汽车行驶里程的关系,又称为零件的磨损特性。图1.3所示为两者的关系曲线即零件磨损特性曲线。

图1.3 零件磨损特性曲线

(3)汽车故障变化规律

汽车故障变化规律是指汽车的故障率随汽车行驶里程的变化而变化的规律。汽车故障变化规律曲线是汽车的故障率与汽车行驶里程的关系曲线,如图1.4所示,俗称浴盆曲线。

图1.4 汽车故障变化规律曲线

【项目2】常用汽车故障诊断方法的认知

1.故障诊断方法及特点

汽车故障诊断是指在不解体(或少解体)的情况下,确定汽车的技术状况,查明故障部位及故障原因的汽车应用技术。汽车技术状况是指定量测得的表征某一时刻汽车外观和性能参数值的总和。汽车技术状况的诊断是通过检查、测量、分析、判断等一系列活动完成的,其基本方法有如下几种。

(1)人工经验诊断法

(2)现代仪器设备诊断法

(3)自诊断法

2.多种故障诊断方法的应用

汽车检测与故障诊断,是随时了解汽车的技术状况、及时进行维护的基础,是实现视情修理的前提条件,是提高维修效率和维修质量的必要保证。

上述几种故障诊断方法在汽车维修中的主要应用是快速获取诊断信自,以便有效指导维修工作的实施。实践中获取诊断信息的主要方法有以下几种:

(1)经验法

(2)整体性能测定法

(3)磨损残余物测定法

(4)温度测量法

(5)压力检测法

(6)电脑诊断法

《汽车检测与诊断》教案(3)

任务3 汽车故障诊断参数认知

【项目1】故障诊断参数概念认知

汽车的故障诊断与检测是确定汽车技术状况的应用性技术,不仅要求有完善的检测、分析、判断等手段和方法,而且还要有正确的理论指导。为此,在诊断与检测汽车技术状况时,必须选择合适的诊断参数,确定合理的诊断参数标准和最佳诊断周期。诊断参数、诊断参数标准、最佳诊断周期是从事汽车故障诊断与检测工作必须掌握的基础理论知识。

汽车故障诊断参数是指供诊断用的,表征汽车总成、机构技术状况的参数。汽车的某些结构参数,如间隙、磨损量等,虽然可以表征汽车的技术状况,但在不解体的情况下直接测量往往受到限制,所以在不解体的情况下检测诊断汽车的技术状况时,需要采用一种既与结构参数有关,又能表征汽车技术状况的可不解体测量的间接的量或指标,该间接的量或指标是一些可供测量的物理量或化学量,即汽车故障诊断参数。

按汽车故障诊断参数形成的原则分类,汽车故障诊断参数可分为工作过程参数、伴随过程参数和几何尺寸参数。

1.工作过程参数

2.伴随过程参数

3.几何尺寸参数

【项目2】故障诊断参数的认知

在汽车的使用过程中,诊断参数的变化规律与汽车技术状况变化规律之间有着必然的联系。能够表征汽车技术状况的参数有很多,为了保证诊断结果的可信性和准确性,所确定的诊断参数应符合以下原则或特性。

1.灵敏度

2.单值性

3.稳定性

4.信息性

5.经济性

6.方便性

根据诊断参数选择原则确定的汽车常用诊断参数见表1.2。

表1.2 汽车常用诊断参数

《汽车检测与诊断》教案(4)

任务4 汽车故障诊断标准认知

为了定量地评价汽车、总成及机构的技术状况,确定维修的范围和深度,预报无故障工作里程,仅有诊断参数是不够的,还必须建立诊断参数标准,作为比较的尺度和依据检测得到诊断参数值后与诊断标准值对照比较,即可确定汽车是继续运行还是进厂维修。诊断标准就是从技术和经济的观点出发,在汽车正常运行时,表示汽车处于某种工作能力状态下所测的诊断参数界限值,即各种状态参数变化量的允许值。

诊断参数标准与诊断标准在内容上是不完全相同的。诊断标准是对一汽车诊断的方法、程序、技术要求和限值等的统一规定。诊断参数标准仅是对诊断参数限值的统一规定,是诊断标准的一部分,有时也简称为诊断标准。

【项目1】诊断标准的确定与分类认知

1.诊断标准的确定方法认知

(1)绝对标准的确定方法

(2)相对标准的确定方法

(3)类比标准的确定方法

(4)诊断参数标准的构成

汽车诊断标准按来源分类,可分为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地方标准和企业标准四种类型。(1)国家标准

(2)行业标准

(3)地方标准

(4)企业标准

【项目2】诊断周期及其应用认知

诊断周期是用汽车行驶里程或行驶时间表示的汽车检测与诊断的间隔期。最佳诊断周期是保证车辆的完好率最高且消耗费用最少的诊断周期。我们应该在满足技术和经济两方面的条件下,确定诊断周期,获得最佳诊断周期。

确定最佳诊断周期既能保证车辆的高效率运行,又能使我国“预防为主、定期检测、强制维护、视情修理”这一新修理制度中相关的费用降到最低,因此关键的“定期”要做好。

诊断参数随行驶里程的变化情况如图1.5所示。

图1.5 诊断参数随行驶里程的变化

制定最佳诊断周期主要从以下几方面考虑:

1.汽车的技术状况

2.汽车的使用条件

3.汽车诊断的经济性

《汽车检测与诊断》教案(5)

模块2 汽车整车性能检测

【应知应会】

1.掌握汽车整车技术参数;

2.学会汽车整车性能的常用仪器检测方法。

【知识要点】

1.油耗计的使用与维护;

2.侧滑检测与诊断步骤;

3.灯光检测与诊断步骤;

4.排放检测与诊断步骤。

【技能要点】

1.掌握汽车整车性能检测过程分析方法;

2.汽车综合性能检测线检测流程;

3.合理选择与使用汽车整车性能检测仪器、设备。

任务5 汽车燃油经济性检测

【项目1】乘用车燃油消耗量试验方法认知

1.试验一般条件

(1)试验车辆在试验前应进行磨合,至少应行驶3000km。

(2)应根据制造厂规定调整发动机和车辆操纵件。特别应调整怠速装置(调整转速和排气中CO含量)、起动装置和排气净化系统。

(3)为避免因偶然进气而影响混合气的形成,应检查试验车辆进气系统的密封性。

(4)试验车辆的性能应符合制造厂规定,应能正常行驶,并顺利地冷、热起动。

(5)试验前,试验车辆应放在环境温度为20-30℃的环境下,至少保持6h,直至发动机机油温度和冷却液温度达到该环境温度的±2℃为止。车辆应在常温下运行之后的30h之内进行试验。

(6)试验车辆必须清洁,车窗和通风口应关闭,只能使用车辆行驶必需的设备。如果有手控进气预热装置,应处于制造厂根据进行试验时的环境温度规定的位置。

(7)如果试验车辆的冷却风扇为温控型,应使其保证正常的工作状态。乘客舱应关闭空调系统,但其压缩机应处于正常工作状态。

(8)试验车辆如果装有增压器,试验时增压器应处于正常工作状态。

(9)如果四轮驱动的试验车辆,只使用同轴两轮驱动进行试验,应在试验报告中注明。2.其他条件

(1)试验车辆应使用制造厂规定的润滑油,并在试验报告中注明。

(2)轮胎应选用制造厂作为原配件所要求的类型,并按制造厂推荐的轮胎最大试验负荷和最高试验速度对应的轮胎充气压力进行充气。轮胎可以与车辆同时磨合或者花纹深度应在初始花纹深度的80%-90%之间。

(3)试验燃油应符合车辆制造厂规定

(4)燃油消耗量的测量条件

(5)标准条件大气压力P0=100kPa ,温度T0=293K(20℃)。

(6)环境条件

3.模拟城市工况循环燃油消耗量试验

试验应按要求在底盘测功机(以下简称测功机)上进行,试验运转循环见图2.1、表2.1、表2.2。

表 2.1 模拟城市工况循环燃油消耗量试验运转循环

注:如车辆装备自动变速器,驾驶员可根据工况选择合适的挡位。

表2.2 当量惯量下的试验车辆质量

4

(1)道路试验

(2)测功机试验

【项目2】商用车油消耗量测试

1.试验条件

(1)试验车辆载荷

(2)试验仪器精度

2.试验的一般规定

试验车辆必须清洁,关闭车窗和驾驶室通风口,只允许为驱动车辆所必须的设备工作。由恒温器控制的空气流必须处于正常调整状态。试验车辆必须按规定进行磨合,道路试验的其他试验条件、试验车辆准备按GB/T12534-1990《汽车道路试验方法通则》的规定。在底盘测功机上所进行的试验,试验条件可参照GB/T12545.2-2001《商用车燃料消耗量试验方

法》规定执行。试验用燃油应符合车辆制造厂的规定。轮胎应选用车辆制造厂作为原配件所要求的类型,并按制造厂推荐的轮胎最大试验负荷和最高试验速度对应的轮胎充气压力进行充气。轮胎可以与车辆同时磨合或者花纹深度应在初始花纹深度50%~90%之间。

3.等速行驶燃油消耗量试验

4.多工况循环燃油消耗量试验

(1)工况循环

六工况循环见图2.2,适用于城市客车及双层客车除外的车辆。四工况循环见图2.3,适用于城市客车和双层客车(包括城市铰接式客车)。

图2.2 六工况工况循环图

图2.3 四工况循环图

(2)道路试验

(3)底盘测功机试验

【项目3】油耗计的初步认识

汽车的燃油消耗量是用油耗计(包括油耗传感器和两次仪表)来测量的。而油耗计种类繁多,按测量方法可分为:容积式油耗计、重量式油耗计、流量式油耗计、流速式油耗计。大多数油耗计都能连续、累计测量,但测试的流量范围和流量误差各不相同。

其工作原理如图2.4所示。

图2.4 活塞式油耗传感器

最新人教版一年级下册数学认识图形(二)教案43086

一、认识图形(二) 单元学情分析 这部分内容是在上学期“认识物体和图形”的基础上教学的,通过上学期的学习学生已经能够辩论和区分所学的平面图形和立体图形了,这里主要是通过一些操作活动,让学生初步体会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圆的一些特征,并感知平面图形间的立体图形间以及平面图形与立体图形间的一些关系。本单元教学的关键是把握好教学要求,既不能在上学期的基础上简单重复,又要能拔高教学要求,上学期在认识物体和图形时,也有拼摆,但那时只是用所学的形状拼搭一引起有趣的图案和事物,使学生加深对所学图形的认识,从中感受数学学习的乐趣,同时体会图形的显著特征。而本单元“图形的拼组”目的是让学生通过摆、拼、剪等活动体会平面图形的一些特征,并感知平面图形与立体图形间和立体图形间以及平面图形与立体图形间的关系。 教学目标: 1、让学生认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以及正方体的形状,通过折一折、摆一摆、剪一剪、拼一拼,辨别和区分这些图形。 2、培养学生初步发展想象能力和创新能力。 3、通过观察、操作、使学生初步感知所学图形之间的关系。 单元重点:认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圆 单元难点:初步感知图形之间的联系与区别 单元课时安排:约3课时

第一课时:认识图形(1) 教学内容:认识图形(1) 教学目标: 1、通过直观使学生知道长方形、正方形的形状和边的特点。 2、通过折一折、摆一摆、剪一剪、拼一拼,加深对长方形和正方形的认识,能辨别、区分这两种图形。 教学重点:通过操作让学生明白长方形和正方形各自的特点。 教学难点:能够根据各自的特点进行简单区分与判断。 教学方法:观察法、操作法 教学准备:长方形、正方形纸片、剪刀 教学过程: 一、复习。 出示长方形,请学生说一说长方形的边有什么特点。(两条长边相等,两条短边相等)再出示正方形,也请学生说一说正方形的边有什么特点。(四条边长度都相等) 二、新课。 1、拿出每人事先准备好的长方形、正方纸,师生共同操作。 (1)引导学生先看正方形,先上下对折,边要对齐,看上下两部分是不是完全合在一起,上下两条边是不是完全合在一起;再左右对折,方法同上。然后把正方形纸的两个斜对着的角对齐,折后观察折痕两旁的部分是不是完全合在一起;再继续对折一次,观察折出的几部分是不是完全合在一起,四条边是不是完全合在一起。(学生自己动手操作,得出结论) (2)用长方形纸折一折,看一看长方形的边长怎么样。 要求学生先思考:怎样折长方形的纸,就能使分成的两部分完全合在一起?然后,自己动手折一折,以四人一小组进行讨论,再翻开课本进行核对。 (3)区分长方形和正方形。 拿出事先准备好的长方形和正方形(长方形的一边与正方形边长相等)先将两个图形重叠在一起,让学生观察:两个图形的边有什么关系?如图: 2、小结:今天我们学了什么?大家有什么收获? 3、学做风车。 (1)先出示一个风车,将风车展开,让学生观察风车是由什么图形剪拼成的。 (2)拿出准备的长方形纸,同桌互相商量,想一想要折一个风车该怎么做。

一年级数学下册《认识图形二》教案设计

一年级数学下册《认识图形二》教案设计 Teaching plan design of "understanding graphics 2" in mathem atics volume II of grade one

一年级数学下册《认识图形二》教案设 计 前言:本文档根据题材书写内容要求展开,具有实践指导意义,适用于组织或个人。便于学习和使用,本文档下载后内容可按需编辑修改及打印。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50页例2及相应的课堂活动与练习。 【教学目标】 1苯岷仙活实际认识三角形和圆,能辨认三角形和圆,会三角形和圆拼组简单的图形。2痹谌鲜锻夹蔚墓程中,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3备惺芩学知识与现实生活的联系,从中获得价值体验。【教学重点】 结合生活实际认识三角形和圆,能辨认三角形和圆。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 学生准备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圆和圆柱的学具和 钉子板。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教师:我们在前面认识了长方形和正方形,你能在下面的图形中辨认出哪些是长方形?哪些是正方形吗? 出示。 学生辨认后,要求学生说一说自己是怎样辨认的。 教师:你在上节课是怎样认识这些图形的呢? 学生自由地说,教师根据学生的叙述作以下的板书。观察分析生活中的图形—图形分类—物体与图形的联系—说生活中的图形。 教师:这节课就小朋友们掌握的这些方法来认识新的图形—三角形和圆。 板书课题。 二、教学例2 教师:根据我们前一节课的学习方法,我们还是从观察分析生活中的图形开始。 出示例2。

教师:这是我们在生活中常见的一些物品,能说一说它 们的名字吗? 引导学生说出这些物品分别是硬币、红领巾、钟面、锦旗。 教师:知道这些物品的'形状是什么图形吗?如果学生能 凭借生活经验说出硬币和钟面的形状是圆,红领巾和锦旗的形状是三角形,教师则追问“你怎么知道它是圆或三角形的?”促使学生说出自己判断的依据;如果学生不知道是什么形状,教师则引导学生这样思考。 教师:能把这些物品分成两类吗?学生可能有多种分法,教师抓住学生按形状分这种分法进行追问,“你为什么要这样分?” 让学生说出硬币、钟面都是圆圆的,所以把它们分到一起;红领巾、锦旗都有三条边、三个角,所以把它们分到一起。 教师:像这样圆圆的图形我们把它叫做圆;这种有三个 角和三条边的图形叫做三角形。 教师在图形的下面板书圆、三角形。

六年级数学 平面图形的认识教案 人教版

六年级数学平面图形的认识教案人教版 1、使学生巩固线段、射线和直线的概念,使学生巩固角的概念,进一步认识角的分类及各类角的特征,使学生进一步掌握垂线和平行线的概念、 2、使学生进一步认识学过的四边形的特征及其相互之间的联系,能正确地画出长方形和正方形、进一步认识圆的特征,能正确地画圃;巩固轴对称图形的特征,能判断一个图形是不是轴对称图形,并能找出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 3、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判断能力和空间观念、 教学重点 能够掌握平面图形的基本特征,并且理解相互之间的联系、教学难点 根据平面的基本特征,能够理解平面图形的相互之间的联系、 教学过程 一、复习线段、射线和直线、 1、复习特征、 【演示课件“平面几何图形的认识”】 (1)请你在本上分别画出5条不同的线,然后同桌互相说说你画的是什么线,有什么特点?他们之间又有什么不同? (2)全班汇报、

指出:线段、射线和直线都是直的,线段是直线的一部分;线段有两个端点,是有限长的;射线只有一个端点,直线没有端点,射线和直线都是无限长的、 2、判断反馈、 (1)一条射线长5厘米、() (2)通过一点可以画无数条直线、() (3)通过两点可以画一条直线、() (4)通过一点可以画一条射线、() 二、复习角、 【继续演示课件“平面几何图形的认识”】 1、什么叫做角?请你自己画一个任意角、 提问:根据你画的角说—说,怎样的图形是角?(板书:角) 2、复习各部分名称、 学生填写各部分名称、 教师提问:(1)角的大小与什么有关? (角的大小与两边叉开的大小有关,与边画的长短无关) (2)角的大小的计量单位是什么? 3、复习角的分类、 教师说明:根据角的度数,可以把角分类、 教师提问:我们学习过哪几类角? 每种角的特征是什么吗?

最新人教版小学一年级语文下册《认识图形二》教案

认识图形(二) 第一课时 认识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三角形和圆 教学目标: 1、让学生在观察长方体、正方体的某一个面和圆柱的底面,以及用这些几何形体的面画图形等活动中,直观认识长方形、正方形和圆。 2、让学生在观察、操作、画图等数学活动中发展空间观念,体验学习数学的乐趣,积累对数学的兴趣。 3、让学生在学习活动中积累对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从物体中分离出面,再从表面抽象出平面图形。 教学难点: 丰富直观体验,发展空间观念。 教学用具: 积木(长方体、正方体、平行四边形、圆柱)、水彩笔、方格纸、白纸、各种彩色图形(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圆)。 教学过程: 一、游戏中梳理回顾 (1)小朋友,你们喜欢搭积木吗?今天我们就来搭积木。先请每组的小朋友商量一下,你们准备搭什么。 学生小组内商量后,教师提出要求:请小朋友边搭边注意观察这

些积木的形状,有哪些是自己认识的? (2)在学生活动后,指定几名学生拿出已经认识的积木,并介绍它们的形状,相机也让其他学生找一找相同形状的积木。 二、探索中合作感知 (1)引导认识长方形。 ①看一看、摸一摸。 讲述介绍:(教师依次指长方体的几个面)这是长方体的一个面,这是长方体的另一个面,这也是长方体的一个面,长方体有6个面。 布置操作:请你任意选择一个面,正对着自己,仔细看一看它的形状,再用手摸一摸。 ②画一画。动一动脑筋,把自己选择的面的形状在纸上画下来。想一想,该怎么画呢?让我们来动手试一试吧。 ③比一比。请小朋友把自己画下来的图形在小组里交流,互相看一看得到了什么样的图形。 教师借助实物投影仪进一步展示学生画出的各种各样的长方形。 让我们一起来欣赏一下,大家画的长方体的一个面,有的是这样的,有的是这样的……, ④揭示名称。想象:让我们闭上眼睛把刚才看见的图形再想一想。 指出:像这样的图形虽然有的大,有的小,有的横着,有的竖着,但我们都把它们叫作长方形。 ⑤找一找。你们手中的长方体还有哪些面的形状也是长方形的?找到后看一看、摸一摸。

一年级下册数学认识图形(二)多媒体教案

第一单元认识图形(二) 教材分析 认识图形(二),这部分内容是在上学期“认识立体图形”的基础上教学的。通过上学期的学习,学生已经能够区分常见的立体图形了,这里主要是通过一些操作活动,让学生初步体会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三角形、圆等平面图形的一些特征,并感知平面图形与立体图形间的一些关系。本单元教学的关键是让学生通过摆、拼、剪等活动体会图形特征,感知图形间的关系。 教学目标 1. 知识与技能目标:让学生认识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三角形和圆的特征,通过折一折、摆一摆、剪一剪、拼一拼,辨别和区分这些图形。 2.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观察和实际操作,使学生初步感知所学图形之间的关系,培养学生初步的想象能力和创新能力。 3. 情感与态度目标:在学习活动中积累对数学的兴趣,增强与他人交往、合作的意识。 教学重点 让学生认识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三角形和圆的特征,通过折一折、摆一摆、剪一剪、拼一拼,辨别和区分这些图形。 教学难点 通过观察和实际操作,使学生初步感知所学图形之间的关系,培养学生初步的想象能力和创新能力。 课时安排 认识平面图形1课时 拼一拼1课时 练习课(自由练习)1课时

教案A 第1课时认识平面图形 教学目标 1. 通过拼、摆、画各种图形,使学生直观感受各种图形的特征。 2. 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用数学交流的能力。 3. 能辨认各种图形,并能把这些图形分类。 教学重点 初步认识长方形、正方形、圆形、三角形和平行四边形的实物与图形。 教学难点 初步认识长方形、正方形、圆形、三角形和平行四边形的实物与图形。 教学准备 图形卡纸、实物、学具等。 教学过程 一、铺垫孕伏 1. 小朋友们还记得这些图形朋友吗?(长方体、正方体、球、圆柱) 2. 你能把这些图形平平的面画下来吗?学生在纸上画一画。 3. 你们画下的图形有什么特点? 二、探究新知 学生小组讨论并且小组小结,最后派代表全班交流。 三、巩固发展 1. 说一说,你身边哪些物体的面是你学过的图形? 2. 用圆、正方形、长方形、三角形画一画自己喜欢的图形?小组内评一评,各小组展示作品。 3. 练习一第1题。 请小朋友按照要求在圆、正方形、长方形、三角形、平行四边形上涂上颜色。小组讨论合作,反馈汇报哪些涂成黄色,哪些涂成蓝色,哪些涂成紫色,哪些涂成红色等。

认识图形小班教案

活动目标: 1、巩固幼儿对圆形、三角形、正方形的认识,知道各形状的简单特征。 2、在正确感知图形的基础上,能按物体的形状简单分类。 3、能愉快地参与操作活动,并在集体面前大胆地表达。 活动重难点: 1、认识圆形、正方形、三角形的基本特征。(重点) 2、能按照物体的形状进行简单的分类。(难点) 活动准备: 大的三角形、圆形、正方形各一个、小的三角形、圆形、正方形每人一份、小动物屋3个 活动过程: 一、认识正方形、圆形、三角形的基本特征。

1、小朋友们,今天图形王国里面来了几位好朋友,大家想认识一下他们吗?好,我带大家去图形王国里玩一玩,小朋友们,闭上眼睛,我们出发了。 2、提问:王国里有哪些图形宝宝啦?(出示圆形、正方形、三角形)这是什么形状的图形宝宝?它有长得怎么样的呢? 3、图形宝宝自我介绍(小结):小朋友们好,我是圆形宝宝,我的身体是胖乎乎的一个角都没有。小朋友们好,我是正方形宝宝,我的身体有四条边和四个角,很高兴能和你们做朋友。小朋友们好,我是三角形宝宝,我有三个角三条边,大家愿意和我们做朋友吗? 4、提问:刚才三个形状朋友们都做了自我介绍,现在小朋友们认识他们了吗?谁能告诉我他们长什么样子呢? 二、游戏“喂饼干” 1、按形状给小动物喂饼干。师:小朋友们,图形王国里还有好多有趣的东西,你们看,这是什么啦?(出示三个形状小动物的家)教师分别扮演小动物,说喜欢什么形状的饼干。 2、师:小朋友们,现在拿起小椅子下的三种形状的饼干,你们手里有什么形状的饼干啦?小动物饿啦,给他们喂一下吧。 3、小朋友喂饼干。 三、经验迁移。

1、师:在小朋友的家里或在幼儿园,你知道生活中哪些物品是圆形,三角形,正方形的呢?回家之后,我们在去找找其他的物品吧。 活动反思: 活动刚开始,我以带小朋友去图形王国参观的形式,来吸引小朋友的注意力。接着我直接出示三个图形宝宝请小朋友说一说长得怎么样,用直观的图形来进行表示。小朋友自己先说出第一感觉的形象。然后教师在自我总结,以图形宝宝自己介绍的方式较科学的介绍给小朋友,让他们了解三个形状的基本特征。但是之

《平面图形的认识》教学设计

《认识图形》是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第一册第四单元第二课时内容。本单元第一课时是初步认识立体图形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教材通过立体图形和平面图形的关系引入教学,让学生感知两者之间的关系,从立体图形中分离中平面图形,从来让学生更好的理解面从体上来,并概括抽象出不同的平面图形的一般特征。 教学目标: 1.利用立体图形和平面图形的关系,使学生初步认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形。 2.让学生在动手操作的学习过程中,体验面在体上实现对平面图形的进一步认识,发展形象思维。 3.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发展实践能力,培养创新精神,建立空间观念。 4.通过设计拼组图形的动手活动,使学生积极参与,对图形产生好奇心,使他们在活动中获得成功的体验。 教学重点:感知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的特征; 教学难点:使学生体会面在体上。 教学准备: 学生用:四种立体图形、四种平面图形、剪刀、纸。 教师用:四种平面图形、课件 教学过程: (一)动手操作,感知面在体上 1.导入新课。 (出示由各种平面图形拼成的小汽车。) 师:小朋友,你知道这辆漂亮的小汽车是由哪些图形拼成的吗?请你来认一认、指一指。 (生: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圆形。) 教师将学生回答后的图形贴在黑板上。 师:今天我们就是要来认识这四个图形。

据了解,虽然没有正式的学习过平面图形,但是学生们在生活中都已经认识了这四个平面图形。因此在设计时,针对一年级学生的特点,并考虑到他们现有的起点,出示了一辆由各种平面图形拼成的汽车,让学生找出自己认识的图形。引入新课。 2.感知面在体上。 A、分给每组一个长方体、正方体、圆柱、三棱柱。 师:小朋友,现在这四个图形就藏在你们桌上的那些物体里,请你把它们都找出来好不好?并说给你组里的小朋友听一听,你从哪里找到了这些图形? 各组合作操作。 小组汇报。 从长方体上找到上长方形;从正方体上找到了正方形;从圆柱上找到了圆;从三棱柱上找到了三角形。 课件演示──面从体上分离的过程。 教师小结。 课件演示。 师:从长方体上找到上长方形;从正方体上找到了正方形;从圆柱上找到了圆;从三棱柱上找到了三角形。 这一过程的设计主要是考虑到一年级学生以形象思维为主的特点,平面图形这一抽象的概念,对他们而言在理解上有很大的难度。因此让学生通过自己的动手操作充分感知到今天学习的图形原来是从已经学过的立体图形中来的,是立体图形中的一个面。 B、师:老师想把这四个图形从这些立体中搬下来放在纸上,你能帮我想想办法吗? (生:沿着表面的边缘描出图形。) 师:那就请你们画一画,四人小组中,一人画一个图形。画完后,请你把它剪下来。 学生动手操作。 师:那你说这四个你刚剪下的图形和我们以前学习的立体图形一样吗?有什么不同? (生:立体图形不只一个面,这些图形只是一个面;立体图形能站立,平面图形不能站立。) 这一过程的设计是在前一环节找的基础上进一步体会面从体上来并且在想办法搬的思考

一年级数学下册1认识图形二第2课时平面图形的拼组教案新人教版2021012029

第2课时平面图形的拼组 【教学内容】 教材第3页例2及“做一做”,教材第4页例3及“做一做”。 【教学目标】 1.通过操作活动,使学生体会平面图形的特征,初步感知图形之间的关系。 2.能用语言描述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 3.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动手操作能力。 【重点难点】 体会图形的特征,初步感知图形之间的关系。 【情景导入】 1.出示汽车图。 师:这是什么?是由哪些图形组成的? 生1:是汽车。 生2:它是由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组成的。 师:你们想玩拼图吗? 生:想。 师:好! 2.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图形的拼组吧。(出示课题:拼一拼) 【新课讲授】 1.用两个相同的长方形拼图。 (1)出示两个相同的长方形。师:用两个同样的长方形拼一拼,你能拼出什么图形?请先试一试,拼一拼,再在小组交流。 (2)学生动手操作、交流。

(3)汇报展示。 师:谁先说说你用两个同样的长方形拼出了什么图形? 生1:我用两个相同的长方形拼成了一个大的长方形。 生2:我用两个相同的长方形也拼出了一个大的长方形。 板书: 生3:我用两个相同的长方形拼成了一个“T”形。 生4:我用两个相同的长方形拼成了一个“L”形。 生5:我用两个相同的长方形拼成了一个正方形。 师:两个长方形一定可以拼成一个正方形吗? 提供同样的两个长方形,学生实践得出:只有特殊的两个长方形才可以拼成正方形。 2.用三角形拼图。 (1)用两个同样的三角形拼图。 出示两个同样的三角形。 师:用两个同样的三角形拼一拼,你能拼出什么图形呢?先在小组内试一试。学生分组操作、交流。展示、汇报。 生1:用两个相同的三角形能拼一个平行四边形。

一年级数学下册《认识图形(二)》教案.docx

一年级数学下册《认识图形( 二) 》教案 单元学情分析 这部分内容是在上学期“认识物体和图形”的基础上教学的,通 过上学期的学习学生已经能够辩论和区分所学的平面图形和立体图形了,这里主要是通过一些操作活动,让学生初步体会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圆的一些特征,并感知平面图形间的立体图形间以及平面图 形与立体图形间的一些关系。本单元教学的关键是把握好教学要求, 既不能在上学期的基础上简单重复,又要能拔高教学要求,上学期在 认识物体和图形时,也有拼摆,但那时只是用所学的形状拼搭一引起 有趣的图案和事物,使学生加深对所学图形的认识,从中感受数学学 习的乐趣,同时体会图形的显著特征。而本单元“图形的拼组”目的 是让学生通过摆、拼、剪等活动体会平面图形的一些特征,并感知平 面图形与立体图形间和立体图形间以及平面图形与立体图形间的关系。 教学目标: 1、让学生认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以及正方体的形状,通过折一折、摆一摆、剪一剪、拼一拼,辨别和区分这些图形。 2、培养学生初步发展想象能力和创新能力。 3、通过观察、操作、使学生初步感知所学图形之间的关系。 单元重点:认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圆 单元难点:初步感知图形之间的联系与区别 单元课时安排:约 3 课时 第一课时:认识图形 (1) 教学内容:认识图形 (1) 教学目标:

1、通过直观使学生知道长方形、正方形的形状和边的特点。 2、通过折一折、摆一摆、剪一剪、拼一拼,加深对长方形和 正方形的认识,能辨别、区分这两种图形。 教学重点:通过操作让学生明白长方形和正方形各自的特点。 教学难点:能够根据各自的特点进行简单区分与判断。 教学方法:观察法、操作法 教学准备:长方形、正方形纸片、剪刀 教学过程: 一、复习。 出示长方形,请学生说一说长方形的边有什么特点。 ( 两条长边相等,两条短边相等 ) 再出示正方形,也请学生说一说正方形的边有什么特点。 ( 四条边 长度都相等 ) 二、新课。 1、拿出每人事先准备好的长方形、正方纸,师生共同操作。 (1)引导学生先看正方形,先上下对折,边要对齐,看上下两部 分是不是完全合在一起,上下两条边是不是完全合在一起; 再左右对折,方法同上。然后把正方形纸的两个斜对着的角对齐,折后观察 折痕两旁的部分是不是完全合在一起 ; 再继续对折一次,观察折出的几 部分是不是完全合在一起,四条边是不是完全合在一起。 ( 学生自己动 手操作,得出结论 ) (2)用长方形纸折一折,看一看长方形的边长怎么样。 要求学生先思考:怎样折长方形的纸,就能使分成的两部分完全 合在一起?然后,自己动手折一折,以四人一小组进行讨论,再翻 开课本进行核对。 (3)区分长方形和正方形。

《1.1平面图形的认识》精品教案

1.1平面图形的认识 教学内容: 人民教育出版社一年级下册P2~3《平面图形的认识》 教学目标: 1.直观认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知道这些常见平面图形的名称,并能识别这些图形。 2.让学生在动手操作的学习过程中,体验“面在体上”,实现对平面图形的进一步认识,发展形象思维,初步了解这些图形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3.在多种形式的学习活动中,培养学生初步的空间观念,让他们在活动中获得成功的体验。 教学重点: 认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感知它们各自的特征,并能识别。 教学难点: 从物体表面抽象成平面图形,体会“面在体上”。 教学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若干立体图形和平面图形、小棒、剪刀。 教学过程: 一、引入 1.(媒体出示由各种平面图形拼成的小汽车。) 师:小朋友,你知道这辆漂亮的小汽车是由哪些图形拼成的吗?请你来认一认、指一指。 (学生可能回答: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圆形。) (点击“引入”,多媒体将小汽车打散成以上个平面图形。) 2.师:今天我们就是要来认识这四个图形。 二、新授 探究一:动手操作,感知“面在体上”。 1.(媒体出示:长方体、正方体、圆柱、三棱柱。) 师:在这些图形中有哪些是你认识的图形? (学生可能不认识三棱柱,教师告诉他们。根据学生的回答,点击图,媒体出示相应的名称。) (教师分给每组一个长方体、正方体、圆柱、三棱柱。) 师:小朋友,黑板上的这四个图形就藏在你们桌上的那些物体里,请你把它们都找出来

好不好?并说给你组里的小朋友听一听,你从哪里找到了这些图形? (学生小组活动,教师巡视。可多请几组汇报。) (学生可能回答:在长方体上找到了长方形;在正方体上找到了正方形;在圆柱上找到了圆;在三棱柱上找到了三角形。) 师小结:对呀!我们可以从长方体上找到长方形;从正方体上找到正方形;从圆柱上找到圆;从三棱柱上找到三角形。大家都找对了! (教师边说边分别点击图形,媒体演示:面先变色,再从体上分离的过程。) 2.师:老师想把这四个图形从这些立体图形中搬下来放在纸上,你们能帮我想想办法吗? (学生可能回答:沿着边描下来。) 师:那就请你们描一描,画一画,四人小组中,一人画一个图形。画完后,再请你把它剪下来。 (学生动手操作。) 师:你们剪下的这四个图形和我们上节课认识的立体图形一样吗?有什么不同? (学生可能回答:立体图形不只一个面,这些图形只是一个面;立体图形能站立,平面图形不能站立,等。) 师小结:今天我们学习的图形只是一个面,像这样的图形,我们把它叫做平面图形。 (揭示课题,板书:平面图形的认识。) 探究二:动手操作,认识平面图形,感知特征。 1.认识长方形。 (媒体出示:长方形。) 师:我们先来认识长方形,请你从学具袋中找出长方形。请你看一看、数一数、折一折,组内讨论一下,长方形是怎样的? (学生可能回答:长方形有四条边,其中两条边比较长,两条边比较短,还有四个角。学生可能说不完整,老师进行引导。) 师小结:对呀!长方形有四条边,面对面的两条边叫做对边,对边的长度是相等的。它还有四个角,这四个角的大小也相等。 (教师边小结,分别点击两个长方形,媒体边演示长方形的这些特征。) (教师改变手中长方形的位置。) 师:这个是什么图形?它的边和角分别在哪里? (请学生上来指一指。) (点击下一步,媒体出示:长方形的特征。(带领学生齐读。)

最新人教版小学一年级数学下册《认识图形二-七巧板》教案

七巧板 教学目标: 1、通过了解七巧板的构成及拼摆七巧板,进一步巩固对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平行四边形的认识。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及动手操作能力和创造能力,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2、通过拼七巧板使学生巩固已经认识的平面图形: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平行四边形。通过摆给出的图案和自由摆图案等活动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让学生体会图形之间的关系。 3、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和合作意识。 教学重点: 进一步巩固对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及平行四边形的知识。教学难点: 拼指定图形。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1)谈话:同生们喜欢看动画片吗? (播放动画片《打乒乓球》) (2)发现问题,提出问题。 ①从动画片中你看到了什么? ②想知道这段动画片是怎样制作的吗? (课件出示用七巧板拼成的“打乒乓球”的图形)

(3)引导观察,导入新课。 图中共有几种物体?仔细观察每种物体,它们有什么特点? (都由七块拼成,用一套七巧板拼成) (板书:七巧板) 二、认识七巧板 七巧板制作过程: 谈话:想知道七巧板是如何制作的吗? (演示七巧板制作过程) 引导观察,发现图形间的关系。仔细观察,这些图形有何不同?(颜色、大小、形状均有不同)见附页1 (1)从大小上比较。 ①哪些图形最大? ②两块最大的有何特点?如何验证? (请学生展示验证过程) ③哪些图形最小?有何特点,如何验证? (请学生同位交流验证过程) (2)从形状上比较。 谈话:除颜色和大小外还有何不同?(形状) 哪种图形最多?有几个? (学生口述,教师板书:△) 5 这儿有个图形很有意思,它被三角形团团包围着,(指出)它叫

一年级数学下册认识图形(二)教案

认识图形二教案 单元学情分析 这部分内容是在上学期“认识物体和图形”的基础上教学的,通过上学期的学习学生已经能够辩论和区分所学的平面图形和立体图形了,这里主要是通过一些操作活动,让学生初步体会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圆的一些特征,并感知平面图形间的立体图形间以及平面图形与立体图形间的一些关系。本单元教学的关键是把握好教学要求,既不能在上学期的基础上简单重复,又要能拔高教学要求,上学期在认识物体和图形时,也有拼摆,但那时只是用所学的形状拼搭一引起有趣的图案和事物,使学生加深对所学图形的认识,从中感受数学学习的乐趣,同时体会图形的显著特征。而本单元“图形的拼组”目的是让学生通过摆、拼、剪等活动体会平面图形的一些特征,并感知平面图形与立体图形间和立体图形间以及平面图形与立体图形间的关系。 教学目标: 1、让学生认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以及正方体的形状,通过折一折、摆一摆、剪一剪、拼一拼,辨别和区分这些图形。 2、培养学生初步发展想象能力和创新能力。 3、通过观察、操作、使学生初步感知所学图形之间的关系。 单元重点:认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圆 单元难点:初步感知图形之间的联系与区别 单元课时安排:约3课时 第一课时:认识图形(1) 教学内容:认识图形(1) 教学目标: 1、通过直观使学生知道长方形、正方形的形状和边的特点。 2、通过折一折、摆一摆、剪一剪、拼一拼,加深对长方形和正方形的认识,能辨别、区分这两种图形。 教学重点:通过操作让学生明白长方形和正方形各自的特点。 教学难点:能够根据各自的特点进行简单区分与判断。 教学方法:观察法、操作法 教学准备:长方形、正方形纸片、剪刀 教学过程: 一、复习。 出示长方形,请学生说一说长方形的边有什么特点。(两条长边相等,两条短边相等) 再出示正方形,也请学生说一说正方形的边有什么特点。(四条边长度都相等) 二、新课。 1、拿出每人事先准备好的长方形、正方纸,师生共同操作。 (1)引导学生先看正方形,先上下对折,边要对齐,看上下两部分是不是完全合在一起,上下两条边是不是完全合在一起;再左右对折,方法同上。然后把正方形纸的两个斜对着的角对齐,折后观察折痕两旁的部分是不是完全合在一起;再继续对折一次,观察折出的几部分是不是完全合在一起,四条边是不是完全合在一起。(学生自己动手操作,得出结论)(2)用长方形纸折一折,看一看长方形的边长怎么样。 要求学生先思考:怎样折长方形的纸,就能使分成的两部分完全合在一起?然后,自己动手折一折,以四人一小组进行讨论,再翻开课本进行核对。 (3)区分长方形和正方形。

201X版七年级数学下册第7章平面图形的认识二小结与思考教案新版苏科版

2019版七年级数学下册第7章平面图形的认识二小结与思 考教案新版苏科版 教学目标: 1. 回顾本章的主要知识点,进一步理解掌握所学的内容. 2. 通过复习题等训练提高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教学难点: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教学方法: 教学过程: 一.【课前热身】 1. 如图,∠1与∠2是( ) A.对顶角 B.同位角 C.内错角 D.同旁内角 第1题第2题 2. 如图,直线AB、CD相交于点O, ∠1=80°,如果DE∥AB,那么D ∠的度数是( ) A. 80° B. 90° C. 100° D. 110° 3. 小明和小丽是同班同学,小明的家距学校2千米远,小丽的家距学校5千米远,设小明家距小丽 家x千米远,则x的值应满足( ) A.3 x= B.7 x= C.3 x=或7 x= D.37 x ≤≤ 4. 如图是“福娃欢欢”的五幅图案,②、③、④、⑤中可以通过平移图案①得到的是( ) 5. 在ABC ?中,11 35 A B C ∠=∠=∠,则ABC ?是() A.钝角三角形 B.直角三角形 C.锐角三角形 D.无法确定

6. 如图,若有一条公共边的两个三角形称为一对“共边三角形”,则图中以BC为公共边的“共边 三角形”有() A.2对 B. 3对 C. 4对 D. 6对 第6题第7题第 7. 如图,直线 1 l// 2 l,125 A ∠=?,85 B ∠=?,则12 ∠+∠的度数为( ) A. 30° B. 35° C. 36° D. 40° 8. 如图,把三角形纸片ABC沿DE折叠,当点A落在四边形BCDE的内部时,A ∠与12 ∠+∠之间有一种数量关系始终保持不变,请试着找一找这个规律,你发现的规律是() A.12 A ∠=∠+∠ B.212 A ∠=∠+∠ C.3212 A ∠=∠+∠ D.32(12) A ∠=∠+∠ 9.如图,过△ABC的顶点A,作BC边上的高,以下作法正确的是() 二.【问题探究】 问题1:如图,已知∠BED=∠B+∠D,则AB//CD,为什么? 问题2:如图,已知DE⊥AC,BC⊥AC,FG⊥AB于G,∠1=∠2,则CD⊥AB,为什么?

模板(1一年级下册《认识图形二》教案设计)

一年级下册《认识图形二》 教案设计 本文为word格式,方便下载后编辑,模块丰富,可灵活组合

一年级下册《认识图形二》教案设计教学设计 课题:认识平面图形 备课时间:2月25日 周节:1周1节 授课时间:3月1日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通过观察、操作等活动,初步认识并辨认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三角形和圆,体会“面”在“体”上。 能力目标:在动手操作的过程中形成空间观念和创新意识。 情感目标:通过图形在生活中的广泛运用,感受到数学知识与生活息息相关,激发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 教学重点:会辨认这四种图形。 教学难点:体会“面”在“体”上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出示:漂亮的城堡) 今天,我们的好朋友淘气准备带我们去参观数学王国中的图形城堡,想不想去呢?淘气有个要求,这节课你必须认真听讲,积极发言。做到了吗?在这座城堡里,住着各种形

状的图形,请小朋友们认一认,说一说这些图形的名字。 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都是立体图形。在图形的城堡里,除了立体图形家族,还住着一个庞大的家族,那就是平面图形。(出示:平面图形) 揭示课题:今天我们就要一起来认识这些平面图形。(板书:认识图形) (二)操作交流,探究新知 、感知“面”在“体”上 (1)观察操作。 淘气告诉我们一个小秘密,他说这些平面图形都藏在大家桌面上的物体中,请大家找一找、摸一摸你桌上的物体其中一个面,并说一说你摸的感觉。赶快行动吧! (2)汇报交流 说一说:你摸一摸自己找的图形的面,有什么感觉?(引导学生说出“面”的主要特点是平。) 2、动手操作,合作学习 (1)教师启发:谁能想出一个好办法,把这些平面图形从立体图形上请出来,留在桌上的白纸上呢?小组合作讨论方法。引导学生想出多种办法(可用描、画、印等方法),给予赞扬。 (2)老师已经为你们准备好了纸张,下面就请大家动手选自己喜欢的立体图形,把这些平平的面请下来吧。

一年级数学下册认识图形教案

第一单元认识图形教学内容:课本P2~P3 单元内容分析: 本单元教材是在上个学期学生学习了立体图形的基础上,继续学习平面图形的初步认识。由于在现实生活中学生直接接触的大多是立体图形,所以把立体图形的初步认识编排在平面图形之前,这是符合学生认知规律的。 单元教学目标 1、能直观认识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三角形和圆等平面 图形,能正确辨认和区分这些图形。 2、能直观地感知平面图形的特征,以及平面图形与日常生活的密 切联系。 3、经历观察、比较、描画的过程,从中感受到立体图形与平面图 形的区别。 第一课时认识常见的平面图形 教学内容:课本P2~P3,P5 教材分析: 重点:重点:从物体表面抽象出平面图形。 难点:建立平面图形的观念

学情分析:学生在感知熟悉的物体时,首先注意的就是物体的形状。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能看到,学生对形状等外部特征鲜明的物体,总是表现出强烈的认知兴趣。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认识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三角形和圆,知道这些常见图形的名称,并能识别这些图形,初步了解这些图形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2、过程与方法。在多种形式的学习活动中,培养学生初步的空间观念,以及多种解决问题方法的意识和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小组合作开放型的学习环境中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敢于创新的意识。 教学过程: 一、设置情境、导入新课 1. 复习立体图形。 2. 启发学生动手操作,用学具摞出“体”。 二、以旧引新、导入新课 1. 放手让学生独立学习、观察书上第三、四幅例图,并仿照图用正方体、三棱柱体学具在纸上描出正方形、三角形。 问:(1)你刚才从书上第三、四幅图中学到了什么你是怎么做的(2)摸一摸描在纸上的正方形、三角形,感觉怎样 小组讨论:体与面的区别。 2. 师:今天我们认识了哪几个新朋友(根据学生回答,在图形

人教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下册各地优质课获奖-认识图形(二)教学设计 (2)

共1学时 1教学目标 1、通过拼摆七巧板,巩固对平面图形的认识。 2、使学生在动手动脑的过程中体会图形的变换,发展学生的想象能力和空间观 念。3、在拼图的学习活动中积累对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合作交往以及创新、审美意识。 2学情分析 教学内容:“七巧板”是人教版数学教材一年级下册“认识图形”这个单元的内容。在学生初步认识了三角形、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的基础上教学本课,教材这种安排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利用七巧板让学生在拼图活动中,进一步熟悉基本平面图形,并初步、直观认识梯形、多边形。本课旨在增强对学过的平面图形的联系与区别。利用七巧板拼图是我国一种传统的数学游戏,本课教学可以使学生在有趣的活动中感悟平面图形的特点,培养学习兴趣,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创造力。 学生情况:学生在学习本课之前,学习了平面图形的认识(包括: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平行四边形和圆),学生头脑中有这些图形的表象,能正确区分、辨认这些图形。 3重点难点 重点:感悟平面图形的特点;体会图形的变化。难点:在了解平面图形的基础上,用七巧板创造性的拼图。 4教学过程 4.1第一学时 4.1.1新设计 一、激情导入,引出七巧板。 1. 师:同学们喜欢玩拼图游戏吗?都拼过什么图形或图案呢?老师也喜欢玩拼图游戏。 请同学们认一认它们像什么?(课件播放由七巧板拼成图片。) 2. 问:请同学们仔细观察图片,它们是用什么拼的?(七 巧板)同学们,你们都玩过七巧板吗? 【设计意图: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导入这个环节,首先让学生欣赏用七巧板拼 成图片,从而使学生产生情绪高昂的学习需求,积极投入到认识七巧板的活动中,也使学生初步感知了七巧板的神 奇、有趣。】二、认识七巧板,激发民族自豪感。 1. 认识七巧板。师:老师也为你们每人准备了一副七巧板,把七 巧板倒出来。仔细观察七巧板,看你又有什么新发现? (①七巧板中有三种图形,分别是三角形、正方形和平行四边 形;②七巧板中三角形最多,有五块,正方形和平行四边形各有一块;③两块大三角形形状、大小一模一样,两块小三角 形形状、大小一模一样,还有一块不大不小的“中三角形”……) 2. 介绍七巧板。师:小小七巧板,可是不简单,我们来 听听关于七巧板的小知识。(课件播放: 七巧板是中国人发明的一种图形玩具,距今已有1000年的历史,用七巧板 可以拼出成千上万种不同的图案,外国朋友对我们的七巧板也很感兴趣,给它取了个神奇的名字叫“东方魔板”。) 【设计意图:这个环节的设计,首先,让学生运用已学过的知识,结合自己的理解来了解七巧板的组成。进一步熟悉学 过的平面图形,不仅使旧知识得到复习,还使学生意识到知识是互相联系的,同时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其次,是用 “知识窗”形式,向学生介绍七巧板,丰富学生认识,了解祖国灿烂文化历史,激发民族自豪感。】三、动手拼摆,体验 探索。师:你们想不想也变个魔术呀? 1. 用两块形状、大小一样的三角形拼我们所学过的图形。(1)全体同学动手 体验。(2)指名在实物投影仪上演示(3)小结:用这两块形状、大小一样的三角形,通过不同的摆放,拼成了我们认识 的正方形,三角形,平形四边形这三种不同的形状。2、分组用三块板拼,形状还是我们学过的图形。(1)分组动手 体验:男同学用两块小三角形和一个中三角形拼一拼,看可以拼成什么形状的小桌面。女同学用两块小三角形和一 块正方形拼,看看可以拼出什么图形。(2)分别指名在投影仪上汇报。(3)小结:用三块板,我们拼出了三角形、正方 形、长方形、平行四边形还有梯形,真是太了不起了! 3、用4至7块板拼。师:如果用4块、5块或者6块、7块 板来拼,你还能拼出我们学过的图形吗? (1)学生用4至7块板拼图形。(2)汇报。【设计意图:首先引导学生用两 块形状、大小一样的三角形来拼;接着,又加上一块板,用三块板进行拼摆;然后再用4至7块板进行拼摆,要求都是拼 摆学过的图形。教学层层递进,难度逐渐加大。学生在面临一次次的问题挑战,在动手拼摆挑战问题的同时,促进学 生思维的发展。将学生的各种拼法展示出来,有利于学生观察、比较,培养学生的求异思维。】4、师:用七巧板不 仅可以拼出我们学过的图形,还能拼出更神奇的呢!小故事《吃不到葡萄说葡萄酸的小狐狸》(课件边演示教师边叙 述故事情节:秋天到了,葡萄架上的葡萄熟了。一只小狐狸看到了馋得直流口水,它使劲的跳呀跳呀,想摘架上的葡 萄。但是,它努力地跳了半天,一个葡萄也没摘到。于是,小狐狸生气的想:哼!这葡萄一定是酸的!) (2)这只小狐狸就 是用七巧板拼成的。其实,用七巧板不仅可以拼出我们学过的一些图形,还可以拼出人物、动物、建筑、工具等等 图案。(课件逐一出示示范图案) 四、课堂小结: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体会? ①学会了用七巧板拼图;②七巧 板能拼出那么多图案,太神奇了!(教师补充课题:神奇的七巧板)③七巧板是中国人发明的,中国人很了不起!…… 【设 计意图:培养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同时,也反馈学生对本节课的收获,进一步体会到七巧板的神奇。】创意拼图 1. 师:想不想用手中的七巧板也创作一幅七巧板画?要求:七块板要全用上,不能丢、不能分、不能重叠。 2.展示、评 价学生作品。【设计意图:这一部分的时间完全属于学生,给他们一个自由想象、自由学习的“自由世界”,使不同能 力的学生都有不同的发展。让学生在操作、展示、交流中直接发展审美想象力、审美情感活动能力和审美评价能 力,在学习过程中潜移默化的培养审美情趣,培养学生创新的能力。】 4.1.2教学活动

【优质】认识图形二教案

认识图形(二)教学设计 教材简析: 在一年级上册中学生已经直观认识了长方体、正方体和圆柱。这部分教材以此为起点,首先安排学生认一认这些积木,然后通过描一描、印一印、摁一摁等多种方法引出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从物体上“分离”出面以后,为了引导学生进一步研究面的形状,感受长方形、正方形和圆的特点,形成有关图形的正确表象,教材在“想想做做”中安排了丰富的学习活动,如画一画、找一找、围一围等。在这些活动中,学生手脑并用,不仅在知识层面上得到巩固和深化,而且在活动中进一步体会了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发展了数学思考,激发了进一步学习的愿望。这部分教学内容还是学生进一步学习其他平面图形重要基础。 在生活中,学生已经接触过一些平面图形,并具有一定的认知经验,这些经验重要包括两个方面:意识在上学期直观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时,所形成的一些对常见几何形体表面的感性认识;二是学生在日常生活(特别是平时做的手工和游戏)中所积累的对一些物体表面形状的感性认识。尽管已经有了一些感性认识,学生对于这些图形是模糊的,而且是“体”“面”部分的。 基于以上认识,本课在教学设计中力图体现“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学思想,不仅仅满足于让学生认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更注重让学生主动参与图形知识的探索过程。教师给学生足够的自主空间,引导学生通过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等一系列活动,发现并认识长方形、正方形和圆,让他们经历一次知识的“再创造”过程。使其成为真正的学习者。 教学内容:苏教版一年级数学下册第46-~48页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的认识。 教学目标: 1、观察长方体、正方体的一个面、棱柱和圆柱的底面,用这些几何形体的面画图形等活动,直观认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知道这些图形的名称并能识别这些图形,初步知道这些图形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2、初步感受几何形体的面的特征,体会“形”与“体”的联系。 3、在学习活动中积累对数学的兴趣,增强与同学的交往、合作的意识。 教学准备:圆钟、笔筒、课件、积木(长方体、正方体、棱柱、圆柱)、水彩笔、方格纸、印泥、白纸(长方形、正方形、圆)、皮筋(3根)、水彩笔(红、绿、蓝) 教学重点:是引导学生从物体中分离出来的面,再从表面抽象出平面图形,这也是本课的难点。 教学过程: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