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诗人谈诗

诗人谈诗

诗人谈诗
诗人谈诗

1. 《诗人谈诗》

2. 课外、拓展

[教学过程]

一、字词:

①乍(zhà)然:忽然;突然。

②山峦(luán):连绵的山。

③笼(lǒng)罩:像笼子似的罩在上面。

二、作者简介

1、曾卓简介

原名曾庆冠(1922-2002年)。笔名还有柳红、马莱、阿文、方宁、方萌、林薇等。原籍湖北黄陂,生于湖北武汉。1936年加入武汉市民族解放先锋队,武汉沦陷前夕流亡到重庆继续求学,并开始发表作品。1940年加入全国文协,组织诗垦地社,编辑出版《诗垦地丛刊》。1943年入重庆中央大学历史系学习。1 944至1945年从事《诗文学》编辑工作。1947年毕业后回武汉为《大刚报》主编副刊。1950年任教湖北省教育学院和武汉大学中文系,1952年任《长江日报》副社长,当选武汉市文联、文协副主席。1955年受胡风案牵连,被捕入狱。195 7年因病保外就医。1959年下放农村。1961年调任武汉人民艺术剧院编剧。197 9年底平反,调回武汉市文联工作。出版的诗集有《门》、《悬崖边的树》、《白色花》(合集)、《老水手的歌》等,其中《老水手的歌》获全国第二届优秀新诗诗集奖,作者在该书的序言中这样说:“我希望朴实地唱出心中的歌:没有喧哗,没有装腔作势,没有矫揉造作,不是仅仅用华丽的语言将诗装饰起来,不是仅仅用智慧的语言将诗点缀起来。我知道,读者是不容易被欺骗的。”。所著散文集有《痛苦与欢乐》、《美的寻求者》、《让火燃着》、《听笛人手记》等,其中《听笛人手记》获新时期全国优秀散文(集)奖。还有诗论集《诗人的两翼》、剧作集《处女的心》等。诗歌真诚朴素,饱含情感,特别是在逆境中坚持创作,如《悬崖边的树》、《有赠》等,沉郁中透露着刚毅,在孤苦中表现出积极向上的精神。

2、鲁藜简介:

鲁藜(1914-1999)原名许图地,福建同安人,家庭贫苦,未读完高小即开始干各式活路,随父兄迁徒于湄公河两岸,得一台籍落魄文人陶冶影响,获得古典文学初步知识。1932年回国,在海外飘泊16年。“七月派”重要诗人。1933年加入反帝大同盟,而后参加左联。1936年在沪入党,1938年赴延安。入延安抗大学习,结业后任晋察冀军区民运干事、战地记者。1949年任天津文协主席,195 5年,因所谓“胡风反革命案”而蒙难二十多年远离文艺界。1980平反后,历任天津市文联副主席、作协主席,中国作协第四届理事。认为:“诗不可能是自我表现,不可能是唯美的追求,更不可能是消遣、娱乐以至追求名利的工具。”“诗就是射向敌人的子弹,诗就是捧向人民的鲜花。”引入阶级学说。七七事变不久,胡风创刊《七月》,取意为二:抗战与现实主义。先后为周刊、半月刊、月刊,皖南事变后终刊。后又办《希望》(1945年1月-1946年10月),所刊作品收入胡风主编《七月诗丛》,人称“七月诗派”。从1932年开始发表作品,著有诗集《醒来的时候》、《儿时的歌》、《鹅毛集》、《鲁藜诗选》等。

三、这首诗在语言运用上有什么特点?

精练:诗的第一节只有三行,十八个字。第一句是客观叙述,“月光流进门槛”,一个“流”字,是诗人的主观感受。用了这个“流”字,使月光照在大地上的一幅静的画面变得生动有趣了。诗的第二句,“我以为是阳光”,这可能是诗人在瞬间产生的错觉,这种错觉,更显示作者对光明的殷切期待的心情。诗的第三句,“开门,还是深夜”,这是对错觉的纠正,但又是颇含深意的(因为诗人写此诗时还在抗日战争的艰苦阶段),这句话是在另一层次上对现实的真实感受。

准确:诗的第二节用“仿佛”一词,“仿佛”不是一个明确的概念,只是一种“好像是”的感受。好像是风吹动月亮的弓弦而使他听见了黎明的音响。这是诗人的想像,如果是写实,反而令人难以置信。诗的第三节用“压”、“流”两字,都是精练与准确的高度结合,值得我们仔细品赏和学习。

四、诵读欣赏

余光中简介和《乡愁》的鉴赏:

1、余光中:中国台湾诗人。福建永春人。先后在金陵大学(现南京大学)和厦门大学外文系学习。历任《蓝星》、《现代文学》等杂志的主编,著有长诗《天狼星》、诗集《蓝色的羽毛》、《天国夜市》等。此外尚有散文集、评论集多种。

2、诗:乡愁

小时候

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

我在这头

母亲在那头

长大后

乡愁是一张窄窄的船票

我在这头

新娘在那头

后来啊

乡愁是一方矮矮的坟墓

我在外头

母亲在里头

而现在

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

我在这头

大陆在那头

3、赏析:(1)阅读《乡愁》,首先呈现给读者的是四幅鲜明而又具体的生活画面。第一小节:幼年求学,母子分离,借书信以慰别情;第二小节:成年后,告别新婚妻子,离乡背井,天各一方;第三小节:生离死别,母子不得相见;第四小节:同胞难得相聚,国家不能统一。同时,读者可以感受到作者浓郁而又强烈的感情,诗人的乡思之愁不是直白地说出来的,而是通过联想、想象,塑造了四

幅生活艺术形象,使之呈现在读者眼前。作者把对母亲、妻子、祖国的思念、眷念之情熔于一炉,表达出渴望亲人团聚、国家统一的强烈愿望。

阅读此诗,使我们感到回味无穷。本诗集单纯美与丰富美于一体,物象集中明朗,如邮票、船票、坟墓等,不枝不蔓,意境幽远深邃,内容丰富含蓄,能诱发读者多方面的联想。

诗的结构:以时间为顺序(即小时候、长大后、后来,而现在),以感情为线索,以大体相同的诗句和格式,反复咏叹,使情感逐层加深,由思乡、思亲升华达到思念祖国。诗歌的结构寓变化于统一之中,既有各小节的均衡、匀称,又有小节内长短句的变化,使诗的外形整齐中有参差之美。

诗歌有回环往复,一唱一叹的旋律。在同一位置上,有重复,即我在这头……,有叠词:小小、窄窄、矮矮、浅浅;有变换的量词:枚、张、方、湾。作者采用这些艺术手段加强了此诗的音韵之美。

总之,本诗以朴素、简明、隽永的语言,高超的艺术技巧,表达了台湾人民盼望海峡两岸统一的愿望,抒发了作者浓郁的乡思之情。

(2)赏析:《乡愁》是一篇怀念祖国、渴望回归大陆的爱国诗章,它以民谣的歌调深沉而忧郁地倾诉了诗人对祖国统一的强烈愿望。

短诗巧妙地运用了民歌中部分隔离反复的形式,叙述抒情主人公人生主要历程中的几段乡愁,最后一节轻轻一点:“而现在……”

诗人善于使用传统民歌的层递层进、互衬对比的手法。前三节诗逐层描绘了他幼年、成年、成年之后的三段生活经历,母子分离的乡愁,情侣难见的乡愁,皆由生活拮据造成。生离死别的乡愁,是由生命规律使然。三段乡愁写个人,却为写中华民族乡愁打好铺垫。最后一节,抒写的国愁才是全诗的主旨之所在。它唱出了几千万台湾同胞的赤子之心。

短诗在语言、节奏韵律的运用上也有独到之处。以“小小”、“窄窄”等分别形容邮票、船票,用得明了、形象、新鲜,加重了乡愁的浓重意味。总而言之,《乡愁》整首诗含蓄蕴藉,余韵绵绵,满纸是思念大陆的亲情,落叶归根的宿愿,已成为人们传诵的佳作。

(3)这首诗歌主要运用了意象的笔法。诗中主要设置了四个象征性的意象:一是“小小的邮票”,它象征着作者少年时代乡愁的骨肉之情。母亲牵挂儿子,儿子想念母亲。二是“一张窄窄的船票”,它象征着作者青年时代乡愁的恋人之情。这是青年男女之间的思恋和向往。三是“一方矮矮的坟墓”,它象征着作者中年时代乡愁的生死之情。这是一种只能埋于心底、无法在两者之间传递的刻骨铭心的思念。墓里墓外虽然只有咫尺,然而却又是那么遥远。四是“一湾浅浅的海峡”,它象征着作者晚年时代乡愁的故国之情。海峡虽然“浅浅”,但是故国之情却是深不可测。而且,作者的情感是层层深入、步步递进,它绵远深长、回味不尽。作者“乡愁”的内涵和境界,随着自己的成熟和时代的发展,得到不断的深化和提升,从个人和家庭的亲情,扩展到海峡两岸的爱国之情。这就使“乡愁”具有了鲜明的时代色彩。

【模拟试题】(答题时间:60分钟)

一、积累与运用,完成1~8题。

1. 加点字读音有误的一项是()

A. 迁徙xǐ阔绰chu?踯躅zhú不屑置辩xia

B. 宁谧mì尴尬gān颓唐tuí惩前毖后bì

C. 敷衍yǎn玷污zhān踱进du?锲而不舍qia

D. 孜孜zī镌刻juān石罅xià浅尝辄止zh?

2. 找出错别字并修改。

青春是人生最美妙的季节,然而它又是何等短暂。当你撕去日历上的一页,便会予感到青春的花朵雕落了一瓣。

错别字改正

3. 依次在横线处填入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1)这一湾__________________的海峡确实是最大的国殇,____________ ______的乡愁。

(2)书籍远不及实践使我懂得__________________道理。

A. 最深最深浅浅

B. 许多浅浅最深

C. 最深许多许多

D. 浅浅最深许多

4. 下列加点词语使用不准确的一句是()

A. 人总有一天会衰老,变得老态龙钟。

B. “宏志班”的学生生活条件十分艰苦,但他们却不以为然,一心扑在学习上。

C. 在这次北京国际“科技博览会”上,展出的产品包罗万象,琳琅满目。

D. 我们严正警告陈水扁不要错估形势,立即悬崖勒马,停止一切分裂活动。

5. 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 是否有信心是一个人在事业上取得成功的关键。

B. 减轻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是中学教学工作的当务之急。

C. 2003年12月28日在朝阳公园走失女婴一名,年约六岁。

D. 刘晓庆及其公司房产被依法拍卖。

6. 仿写。

时间是河,记忆是水,朋友,我从河里捞起来的是对你的回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

7. 按要求写出与下面作品情节相关的人物的名字。

(1)《水浒》中“醉打蒋门神”的是_______________。

(2)《红楼梦》中“撕扇子”的是__________________。

8. 下列课题、出处、作者以及生活的时期对应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孔乙己》——《朝花夕拾》——鲁迅——现代

B. 《范进中举》——《儒林外史》——吴敬梓——清代

C. 《捕蛇者说》——《柳河东集》——柳宗元——唐代

D. 《岳阳楼记》——《范文正公集》——范仲淹——宋代

二、默写,完成9~11题。

9. 苏轼在《水调歌头》中表达对亲人美好祝愿的词句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 _________________,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

11. _________________,小桥流水人家,……

三、阅读文言文,完成12—15题。

环滁皆山也。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作亭者谁?山之僧智仙也。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12. 解释下列语句中的加点字。

(1)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临:

(2)饮少辄醉辄:

13. 翻译文中划线句子。

(1)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

(2)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

14. 概括选段的内容。

15. 你认为太守“饮少辄醉”的原因是什么?

四、阅读现代文(一),完成16—20题。

最后一壶水

这是爷爷给我讲的他遇着的一个真实故事。

我爷爷曾在国民党部队里呆过,那一年内战,爷爷所在的排,30来人,艰难地行走在一片杳无人烟的大沙漠中。爷爷是这个排的排长。顶头上司让他们横穿沙漠,将一被捕的共产党员押送至另外一座城市。

他们押送的这位共产党员,是学医的,曾经在外国留过学。国民党在一次扫荡中,接到密报,抓住了他。

爷爷还说,这个共产党员是条硬汉子,在国民党的严刑逼供中,始终紧咬牙关,一声未吭,当然也没有在他的口中捞到任何秘密。气急败坏的国民党,残忍地将他的舌头割了下来,使这位共产党员再也不能从嘴里说出一个字来。爷爷有一副好心肠,每次在沙漠中几十号人喝一壶水时,爷爷首先让这位共产党员喝,然后大家再依次喝一点,润润喉咙。应该明白,人在沙漠中行走,水就是生命。

也不知爷爷他们就这样在沙漠中走了多少天,带的几十壶水也日渐减少,最后,仅剩下一壶了。爷爷的脸色顿时严峻起来,他知道,自己手下几十号人和这位共产党员的生命都系在这壶水上。

强忍着干渴给身体带来的不适,向前又走了一段路程,终于撑不住了,望着大家干裂的嘴唇,爷爷用脏得不能再脏的大手从行囊中拿出了最后一壶水。

爷爷望着手上的这个与其他水壶不一样的水壶,心颤抖了,这壶水等于是几十条生命啊。

爷爷小心翼翼地打开这个与众不同的水壶,看了看,眼睛潮湿了。爷爷还是像往常一样,将水壶递到这位共产党员面前,让他先喝第一口。

这些日子来,已与爷爷和爷爷的手下人渐渐熟悉的这位共产党员,睁着一双干枯但又有神的眼睛,看看爷爷,又看看爷爷手下的兵。忽然,他的一双大眼睛_______水壶上的外国文字,一种莫名其妙的恐惧从眼神露了出来。

停顿,短暂的停顿。猛地,这位共产党员接过爷爷手上的水壶,嘴对着水壶的嘴,咕咚,咕咚,咕咚,眨眼之间,一壶水让这位共产党员喝了个底朝天。

惊愕,愤怒的惊愕。在这沙漠地带,水是生命,比金子还珍贵。

就在爷爷的手下对这位共产党员的做法纷纷指责时,只见站着的这位共产党员的双腿软了下来,嘴里吐出肥皂沫状的泡泡,不一会儿,他倒了下去,闭上了双眼。

一脸惊讶的爷爷,发现这位共产党员的嘴角挂着一丝安详的微笑。

爷爷和他手下的人安葬了这位共产党员。

在以后的几天中,爷爷带领手下的几十号人克服种种困难,终于走出了死亡地带。

一直对共产党员喝水一幕念念不忘的爷爷,拿着那个水壶找到一位懂外文的大夫询问。

大夫接过水壶一看上面的外文,很吃惊地问爷爷,用这壶装过什么,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的爷爷说装过水喝。大夫直摇头,连声说,不可能,不可能。大夫还说,壶上面写着外国一种剧毒药的名称,显然是装过毒药的,如果喝用这壶装过的水,人畜只要喝一小口,也会没命的。

爷爷听到这儿,彻底明白了那位共产党员为什么要抢着把一壶水喝完。压在心头的疑惑是解开了,但心头却又像压了什么东西似的沉重起来。

后来,爷爷率领他的几十号手下,起义参加了共产党领导的队伍。

再后来,爷爷也加入了共产党。

16. 文中画线短语“脏得不能再脏的大手”,表明了当时人们处在怎样的恶劣环境中?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 文中画线处“停顿,短暂的停顿”,作者为什么在此作这样的强调?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 (1)文中横线处填入的短语应是()

A. 看了看

B. 望了望

C. 盯住了

D. 看过了

(2)请你说说选择这个短语的理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 面对最后一壶水,文中那位共产党员从眼神流露出“恐惧”,也有过“短暂的停顿”,为什么牺牲后嘴角却挂着“安详的微笑”?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 当爷爷明白那位共产党员为什么那样做后,“心头却又像压了什么东西似的沉重起来”,结合最后两段,请你说说爷爷在思考什么?

五、阅读现代文(二),完成21~24题。

“提问”与“回答”

(1)有故事说,两个孩子给孔圣人提出了一个问题,问他为什么早晨的太阳大如磨盘,离得近,却不热;中午的太阳小如盘子,离得远,却那么热,这是为什么?孔圣人瞠目结舌,无以答对。

(2)这样,就有了一个可爱的提问与尴尬的回答的场面,极其生动有趣地出现在我们面前。这种场面,连圣人都会遇到,就更不用说普通的凡夫俗子了。

(3)“提问”是求知的重要方式,孩子们总是以提问的方式获得知识,所以就有了一套名叫《十万个为什么》的丛书,成了青少年益智的读物。

(4)“回答”,却并不简单,即使饱学之士也不敢说能答全孩子们提出的问题。于是也就有伟人说:一个傻子提了问题,一百个聪明人都回答不了。

(5)但不管能不能回答得了,人群中总有爱提问的与爱回答的两种人存在。

(6)提问的前提是置自己于“无知”的位置上。孩子敢于提问,是他们毫不掩饰自己的无知,甚至那乐趣正在无知之中。

(7)一当了“知识”分子,骂人最恶毒的话恐怕无过于“无知”二字;最怕被人骂的话,也无过于这二字。如有人被骂了“无知”,就会觉得是最大的侮辱,如同掘了祖坟,由此,也许会引起没完没了的官司,没准最后会断了交往。

(8)人是从孩子长大的,这就决定了人是从无知处起步的。人又非生而知之,后天所学,难免有学问不到的地方。

(9)孔子是圣人,种庄稼种菜,就不如老农,在这一方面自然是无知。

(10)鲁迅回想自己和不识字的农村孩子闰土在一起,听他讲了很多新鲜的故事和生活,显示了城镇孩子对农村生活的无知。

(11)许多大学问家,都不是因为无所不知而名世,恰恰是到了晚年,仍哀叹世界上还有许多东西自己不知道,表现出对知识追求的不倦精神。

(12)这其间,当然有他们的谦逊,表现出良好的学风与品德,但也确实是他们悟出了人生与世界的深刻关系。生有涯,学无涯;人如沧海之一粟,一粟何以能尽知沧海。这么说,“无知”是人生之必然,且永远在这方面或那方面处于“无知”状态。

(13)如此看来,人得保持一种“无知感”,这样才会去探索新的领域,掌握新的知识。这种“无知感”的宝贵,几乎像“饥饿感”对于厌食者。

(14)英国著名的散文家罗伯特?林德就写过一篇《无知的乐趣》的散文。为了弄清布谷鸟的生活习性,他像孩子一样观察布谷鸟,他从中体验到“博物学家的幸福在某种程度上也依靠他的无知,无知给他留下这类新天地任他去征服”。这位罗伯特?林德由此还引申出做学问的道理:“迅速逃到无知中去追求知识。”他断然认为那种把无知的巨大乐趣换成“回答问题的乐趣”,这种人“已经在开始僵化”。

(15)圣人,害怕好为人师,故不耻下问,且“每事问”。既非圣贤,只为了不“僵化”,我们也该有一种孩子的心态,常常保持自己的“无知感”,不要总想“回答”世界,当了蹩脚的“回答者”。

21. 文章开头,记述两小儿向孔子提问之事,其目的是()

A. 说明孔圣人无以答对,也是个无知的人。

B. 引出本文的论题——“提问”与“回答”。

C. 表明尴尬的回答场面,连圣人都会遇到。

D. 列举事实,证明了提问是孩子们求知的重要方式。

22. 第(9)—(10)段列举孔子和鲁迅的例子,要证明的观点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

23. 第(14)段中英国的罗伯特?林德认为“那种把无知的巨大乐趣换成‘回答问题的乐趣’,这种人‘已经在开始僵化’”,你是怎样理解这一看法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

24. 作者在分析“提问”与“回答”二者的关系时,他的观点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

【试题答案】

一、积累与运用

1. C

2. 予雕——预凋

3. D

4. B

5. B

6. 示例:岁月是书,母爱是字,妈妈,我从书里读到的都是你深深的爱意。

7. (1)武松(2)晴雯 8. A

二、默写

9.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10. 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 11. 枯藤老树昏鸦

三、阅读文言文

12. (1)临:靠近(2)辄:就

13. (1)渐渐听到潺潺的水声,(看到)从那两座山峰之间倾泻而出的,是酿泉啊。

(2)给它起名的是谁?是太守用自己的别号称它的。

14. 总写醉翁亭的自然环境和亭的得名。

15. 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用自己的话概括也可)

四、阅读现代文(一)

16. (要点)在大沙漠中,极度缺水。

17. (要点)强调时间的短暂,表明那位共产党员要在极短的时间内做出选择。

18. (要点)(1)C

(2)因为他学过医,懂外文,知道水壶上外文的意思,他内心的震惊是通过“盯”这一眼神表现出来的。

19. (要点)自己喝下这壶水,保全了其他人的生命,死的欣慰,死的坦然。

20. (要点)爷爷对共产党有了新的认识,思考着今后自己的路该如何走。

五、阅读现代文(二)

21. B

22. (要点)人非生而知之,后天所学,难免有学问不到的地方。

23. (要点)说这样的人“开始僵化”,指的是他们好为人师(或没有无知感),不再去追求知识、探索新的领域。

24. 略

《乡村宁静》阅读训练及答案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乡村宁静 郭军平 身处乡村,耳边既没有汽车的喧哗声,也没有城市楼房建筑的轰鸣声。乡村当然也有声音,但是这一点声音恰似来衬托乡村的宁静的,而不是给乡村带来热闹的。细听乡村的声音,是田间那一声又一声忽长忽短的蟋蟀的清鸣,是唤起儿时记忆的“知了,知了”的鸣叫,是隐藏于绿树草丛里的一声又一声的锦鸡的“咕咕”声或“嘎嘎”声。“蝉噪林愈静,鸟鸣山更幽”,这用来形容乡村的声音是恰好不过的。 有了宁静的意境,也就有了一幅淡泊的味道。是的,身处乡村,灵魂仿佛一下子清净了许多,那些功名利禄啊,那些争长论短啊,那些燥烦啊,一下子好似鬼魅一样跑的无影无踪。然而,当乡村从眼前消失的时候,那些鬼魅却又不知怎么神不知鬼不觉地钻了出来,占据你的心灵,啃噬着你的宁静和淡泊,以至于让你无法安静下来好好地读一本书。乡村的宁静看来是具有极大地调节心灵的作用。这也难怪那些古代的大儒大贤在著书立说之时,常常喜欢隐居于乡村。 环境塑造心灵。乡村的宁静有利于内心的安静。倘若要解决一个冥思苦想而不得的问题,或者是在灵感无法到达自己身边的时候,我想最好的办法还是回到乡村。在这里,也许一切复杂的想不开的问题都会迎刃而解,也许干涸的心灵之田也会遇到一股清清的艺术之泉的浇灌。乡村是无言的大书,是老子的大道归真、道法自然。宁静的乡村让你可以放下所有的恩怨、所有的负重,在宁静的乡村里你会变得目光清澈,心胸开阔。 身处宁静的乡村,也许我们就能很快走进那些古代田园诗人们的心灵,享受他们诗文里营造的意境,与他们一起欣赏斜阳,倾听天籁。而这一种美,远远不是城市里的人们在阳台上弄弄花盆,在鸟笼里养养鸟儿的享受。走到乡村,方才感到这是一块纯天然的自然风景,这里的树木高大无比,直逼苍穹,也许在它们的生命精神里,有着一种野性的光芒。这里吹来的是带着乡间泥土气息的、带着花木香气的风,而不是城市里高速运转的电风扇吹出来的阵阵热风。 要说乡村里的宁静,也许是更多的树木带来的,更多的繁茂的庄稼林带来的。远看,乡村是被树木包围在一片绿色的海洋里。是的,走近乡村,田野里是长势喜人的高过人头的包谷林,或者是一片又一片绿油油的红薯蔓,就是村头村尾也是高大的杨槐类的树木,浓荫遮蔽。难怪乡村这样宁静,恐怕都是草木们把所有的噪音都吸收了,只剩下了一片悦耳的鸟鸣与蝉唱。相比之下,可惜城市没有这样的荣光。城市有的是树木,但僵硬的路面是来来往往的车辆。城市的树木显得无能为力,爱莫能助。 有水环绕的乡村更宁静,水的哗哗流动声,不仅驱散了人们一天的疲劳,而且给你精神上的审美享受。古代田园诗里的意境是能够体会到的,无论是王安石的“一水护田将绿绕,两山排闼送青来”的意境或孟浩然的“绿树村边合”的描绘甚或王维的“白水明田外,碧峰出山后”的画面在这里似乎都可以寻觅得到。 “绿遍山原白满川,子规声里雨如烟。”倘若真遇到了乡村里的绵绵细雨,看着那燕子翻飞、子规啼鸣,你才会真的感觉到宁静的乡村真是一首诗、一幅画、一首歌,在这样美妙的画境里,你真会陶醉了,不愿走出画面来。 (选自《诗意语文——游牧心灵》) 1.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文章开头以动写静,通过描写蟋蟀的清鸣,知了的鸣叫,锦鸡的声音来衬托乡村的宁静,与写城市的声音不同,作者对乡村的声音充满了喜爱之情。 B.作者热情赞扬了乡村里的树木,认为它们高大无比,与繁茂的庄稼一起形成了一片绿色的海洋,运用对比手法,突出了乡村宁静的美。

七年级语文第15课《古代诗歌四首》练习及答案

15古代诗歌四首 〈一〉基础知识 一、名句默写 1.树木丛生,。,洪波涌起。 2.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3.,风正一帆悬。 4.乡书何处达?。 5.乱花渐欲迷人眼,。 6.,绿杨阴里白沙堤。 7.枯藤老树昏鸦,,古道西风瘦马。 8.夕阳西下,。 9.王湾在《次北固山下》一诗中,表现时序的交替,蕴含自然理趣的句子是:,。 10.《观沧海》中诗人以奇特的想象,表现大海博大无比的诗句是:,;,。 11.(2012·邵通中考)“诗魔”白居易在《钱塘湖春行》中,用“,”描写莺燕报春的勃勃生机。 12.(2012·遵义中考)《天净沙秋思》中表现天涯游子漂泊无依的愁苦之情的句子是:,。 〈二〉能力提升 13、下面的诗句描写沧海的景象,有动有静,试作分析。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树木丛生,百草丰茂。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14、下面的诗句中,“若”字用得好,请你说说好在哪里。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15、想象“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是怎样的情景,如果你身临其境将会有怎样的感受? 16、“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一联,历来被人称道。请选一个角度,作简要分析。 17、《天净沙秋思》描绘了哪些景物?这些景物有什么特点? 〈三〉拓展创新 阅读文章,完成5~8题。 18.(2012·娄底中考)阅读下面一首诗,回答问题。

次北固山下 王湾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1)这首诗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 (2)“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一联历来脍炙人口,“生”和“入”用得很妙,请说说妙在何处。答: 19.(2011·来宾中考)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观沧海 曹操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1)诗中画线句描绘了大海怎样的景象?有何用意? 答: (2)请简要分析这首诗的主要写作特色。(写出两点即可) 答: 参考答案: 1.答案:百草丰茂秋风萧瑟 2.答案: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3.答案:潮平两岸阔 4.答案:归雁洛阳边 5.答案:浅草才能没马蹄 6.答案:最爱湖东行不足 7.答案:小桥流水人家 8.答案:断肠人在天涯 9.答案: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10.答案: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11.答案: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12.答案: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13、下面的诗句描写沧海的景象,有动有静,试作分析。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树木丛生,百草丰茂。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动静结合,描写大海全景;“树木丛生,百草丰茂”描写静景,表现了岛上的勃勃生机;“秋风萧瑟,洪波涌起”描写动景,表现了大海的磅礴气势。

冬日平静阅读答案

冬日平静阅读答案 冬日平静 张承志 ⑴晨起经常很晚,躲过车吼马聋的时候。那种时候出门,闯过每一座立交桥,都要有董存瑞的决心。如今北京的距离正如“立交”这个词象征的一样,仿佛被人施加了立体和穿插的乖僻计算,走起路来感觉愈来愈远了。 ⑵以前过一段时间,就要去科学院图书馆翻翻杂志。现在科图萧条,不如去三联书店看新书。我屡次验证过一个感觉:在那里溜达着阅读,和在东京新宿的著名书店不花钱地“立读”,其滋味毫无二致。书架上刚刚印出的《老照片》,此时便被立读者人手一册。 ⑶按照约会的地点,午前我找到三联二楼的咖啡馆,一位长辈正等着我。《热什哈尔》在台湾商务印书馆出了繁体字版,我们约会就是为了交接刚出版的样书。我曾为该书做过零星杂务,今天来接着把事情办完。译者住在大西北的乡村,书来信往多仗了老前辈的热肠。书记载的是二百年前民众的牺牲,但书从来不为人知,民众的心情也长期被无视了。前些年三联出了汉译本,今天更扩及到台湾。真是,好书是不会埋没的,很多人都愿为有意义的事尽力。同席有两位台湾编辑,听了书的故事都感到有趣。 ⑷书印制精巧。我迫不及待地阅读着,沿故宫北墙的筒子河漫步向西。不打算早早返回,在这都市里,这一条小路如今更显得古雅幽

静。柳枝还没有褪尽绿色,河水泛起清黑的波纹。一路走到红楼,找到一个芝麻般大小的邮局。我在小桌上填写地址,小心地写信将友人的希望寄往黄土高原。 ⑸街上五光十色。路口上,小贩们的叫卖声响成一片,熙熙攘攘,活泼安康。十块钱一个剃须刀,五块钱一支玫瑰。每天看到他们,每天都因他们而感慨人求生的潜力。 ⑹觉出饿了。这一天虽然是好日子,心情格外轻松,但是仍然没有顾上午饭。迎面是装潢一新的店铺。吃了兰州的牛肉面套餐,一顿饭喷香滚烫。边吃边想,那些远在西北山地的朋友,接到了邮来的特快专递该有多么快乐呢。不觉又暗数着成全书的每一个普通人。出门时,天色已近昏暗,又油然想到正在写着的东西,仿佛胸中隐约添了些分寸。 ⑺已经是天短夜长的季节。一忽儿工夫,天黑了。坐在一辆小公共上,听着售票员吆客。随着这辆车的停停走走,依次闪过的车站上挤满了各色人的表情。很快就变成了乌黑的夜,车灯和路灯照着喧闹的声浪,突然在暗黑中雪亮地映出密密的、等车人的群相,他们不上夏利小面、不上小公共,他们的表情焦急而坚毅。我每次看到这种车站上的表情时,心里都禁不住感动。在这种表情中,百姓的生存和北京的精神都流露出来了,使我觉得回味无限。 ⑻晚上,和女儿讨论一会儿语文习习题。她必须对一句古文画勾,指出应该翻译成A、B、C、D中的哪一种。我接过来,读了A、B、C、D,确实四种都不准确,只有A还勉强可以沾边,而规范答案是

苏教版九年级上册第15课《诗人谈诗:宁静而深沉的意境》同步练习含解析

第15课《诗人谈诗宁静而深沉的意境》同步练习 一、基础攻坚 1.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使用不恰当 ...的一句是() A.清晨,阳光活泼地溜进树丛,欢快地洒下一地金黄,树上的鸟儿也醒来了,情不自禁 ....地欢叫着。 B.他心胸狭窄,经常在一些明察秋毫 ....的小事上斤斤计较。 C.纪录片《舌尖上的中国》将中国美食与传统文化融为一体,令观众回味无穷 ....。 D.幸福是一种回味绵长的情致,是一种美不胜收 ....的意境,它距离每一个人并不遥远。 答案:B 解析:“情不自禁”指感情激动得不能控制,强调完全被某种感情所支配。“明察秋毫”原形容人目光敏锐,任何细小的事物都能看得很清楚,后多形容人能洞察事理。此处明显运用有误。“回味无穷”指吃过东西以后的余味,比喻回想某一事物,越想越觉得有意思。“美不胜收”形容美好的事物、景色非常多,人们一时间领略、欣赏不过来。 点评:文学常识正误的判断点是,作者名(字、号)、称谓、生活时代、作品名、体裁、书中人物、主要情节、作品主题及风格、流派等。本题抓住文字信息根据知识积累判断即可。2.下列句中加点的成语运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A.我的心在瘦骨嶙峋 ....的胸膛里咚咚直跳。 B.那些门和窗尽量工细而绝不庸俗,即使简朴却别有用心 ....。 C.幸福是一种回味绵长的情致,是一种美不胜收 ....的意境,它距离每一个人并不遥远。 D.站在罗布泊的边缘,看到沧海桑田 ....的痕迹,你会感到胸膛里面深藏的苦痛与无奈。 答案:B 解析:B句中“别有用心”是指有不良的用心,是贬义词,不符合语境。 点评:了解成语,不仅要知道其含义,还要了解其用法和情感色彩,要根据语境从这三个方面判断正误。可使用排除法,先总观各项,把明显有错的先排除,缩小判断的范围,减轻判断的难度。 3.下面文学作品表述有错误的一项是() A.《小时了了》选自古代小说集《世说新语》,作者是刘义庆。 B.《有的人》这首诗是诗人臧克家为纪念鲁迅先生逝世13周年写的。 C.《孟子》是记录春秋时候的思想家孟子的思想和政治言论的书。

宁静阅读答案

宁静阅读答案 宁静 (美)西格德?F.奥尔森 ①时值拂晓之前,那是众鸟还没有开始啼鸣的一段沉静。湖泊轻轻地喘息着,像是还在睡梦之中,一起一落;依我看,它就像一块巨大的海绵将大地上所有的声音都吸了进去。那是宁静的时光——没有吹动树叶的风,没有泛起波浪的水,没有兽叫和鸟鸣。然而,我还是一如既往地倾听,绷紧了所有的神经去听——我也不知道听什么——只是试图捕捉到当黑暗离去时那一瞬间的意义。 ②孤身站在那里,我感到充满活力,比以前任何时候都更为机警敏悟。一声喊叫或一个举动都会打破这短暂的静谧。这是一段宁静的时光,是与古老的节奏和时光的永恒、与湖泊的呼吸、与万物缓慢的生长保持同步的时刻。在这里能够感受到宇宙,领悟到人与自然一体的真实含义。 ③我曾经攀登过鲁滨逊山的一座高峰,在那里观看日落,俯瞰山下奎蒂科-苏必利尔荒原的湖泊河流、起伏的山丘和溪谷。当我到达光秃的山顶时,太阳正悬在地平线上,像一个燃烧的火球,准备落入山下的黄昏。山下更遥远的地方,在伸向湖面的一片松林里,是我那个倒写的V字形白帐篷。当夜色来临之际,它显得十分渺小。 ④当我观望和倾听时,渐渐地意识到昆虫缓慢沉稳的低鸣,透过虫鸣可以听到白喉带鹀的啼叫和隐身鸫悦耳的歌声。但是站在高山之巅,这一切都显得遥远而模糊,渐渐地它们相互交汇,形成了一种巨大的、温柔的声音环绕于四周,那声音是如此轻柔,仿佛还不及我的呼吸声。 ⑤眼下,太阳在山脊边颤动。它充满了活力,几近流动,当我望着它落下时,我想我能感到地球在转离它,我真切地感到了地球的旋转。总而言之,那是一种荒野的宁静,是一种人与自然一体的感觉,只有当没有任何视觉和声音的干扰时,只有当我们用内心之耳去听、用内心之眼去看时,当我们用全身心而不仅仅是用感官去感受和领悟时,才能够有这种感觉。我认识到,没有宁静,就不可能领悟;不从外界影响中解脱出来,人就不可能理解精神的意义。 ⑥一个寒冬的夜晚,我站在星空下倾听。天气很冷,大约零下二十摄氏度,而我是在荒野中的一个湖泊的岸边。那天夜里,繁星低垂,明亮得像是要燃烧起来似的。银河耀眼夺目,飞溅于苍穹之上。湖畔幽暗的林中传来一只猫头鹰阴森忧郁的叫声,那叫声突显出湖面的幽静。宁静再度降临于此地,令我想到体验宁静的机遇是多么少见,要想达到真正的宁静和随之而来的内心平和又是多么难得,“宁静无价”的说法是多么真实贴切。 ⑦我们日益意识到宁静之于我们的欢乐有多么重要。在我们的城市里,不停地萦绕于我们原始感官的那些奇异的声浪将我们驱向精神崩溃的边缘,将我们从曾经体验过宁静的人变成了焦虑不安、喜怒无常的人,陷于摧毁了健全心智和心理平衡的刺耳杂音之中。 ⑧宁静属于原始的景物。没有它,不变的风景无非是一些岩石、树木和山脉。但有了它,风景便充满含义,意味深长。试想,当一架轰鸣的直升飞机在大峡谷上空盘旋时,它的那片蓝天,它的幽深和永恒的感觉会是什么样子? ⑨约翰?缪尔曾说:“红杉属于千年的沉静。”那些古老的树,其中有些早在公元前就存在,在新大陆被发现很久以前就已经成熟,具有历经沧海的宁静。从这层含义上而言,它们不仅仅是树:它们的存在使得作为世间匆匆过客的人类清醒镇静。 ⑩当奎蒂科-苏必利尔湖区的荒原被飞机的轰鸣声和大功率运输工具的声浪所淹没时会是什么情景?划独木舟旅行的魅力就在于它的那份宁静,当你沿着湖畔漂荡时,便与岩石、

精选2019-2020年苏教版语文九年级上册十五 诗人谈诗 宁静而深沉的意境习题精选七十九

精选2019-2020年苏教版语文九年级上册十五诗人谈诗宁静而深沉的意境习 题精选七十九 第1题【单选题】 下列歌咏月亮的诗句中,意境与鲁藜“月光流进门槛/我以为是阳光”最为一致的一句是( ) A、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苏轼《水调歌头》) B、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王维《山居秋暝》) C、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李白《静夜思》) D、东船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白居易《琵琶行》) 【答案】: 【解析】: 第2题【单选题】 下列语句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从他的发言里,给了我很大的启发。 B、我们要尽可能地节省不必要的开支和浪费。 C、团结一致是能否搞好工作的关键。 D、大家都讲究卫生,我们的健康就有保障了。 【答案】: 【解析】: 第3题【单选题】 下列句子中加线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我的心在瘦骨嶙峋的胸膛里咚咚直跳。 B、听到班主任的脚步声,喧闹的教室里顿时变得鸦雀无声。 C、那些门和窗尽管工细绝不庸俗,虽然简朴却别有用心。 D、幸福是一种回味绵长的情致,是一种美不胜收的意境,它距离一个人并不遥远。 【答案】: 【解析】: 第4题【单选题】 下面句子中“一般”的意思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是( ) A、人们谈论鲁藜的诗,一般都没有提到这一首。 B、春节期间,在外工作的人一般都要回家过年。 C、学生的休息时间越来越少,一般都要到晚上10点以后才休息。 D、这些作品水平都一般,没有什么教育意义和艺术价值。 【答案】: 【解析】: 第5题【单选题】 对下面句子运用的修辞手法及其表达作用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江流天地外,山色有无中。(运用对偶和夸张的修辞手法,描绘了一幅江流浩淼、山色迷蒙的优 美画面) B、如果生命是树,尊严就是根;如果生命是火,尊严就是燃烧;如果生命是鹰,尊严就是飞翔。 (运用排比和比喻的修辞手法,形象而深刻地说明尊严高于生命) C、眼前的山,已把夏天的翠裙换成了深秋茶绿色的晚服。(运用拟人和比喻的修辞手法,写出了山 色随着季节的变化而变化) D、一味地追星,一味地模仿,哪里还会有创新的意识?哪里还会有开拓的精神?(运用设问的修辞 手法,批评“追星族”缺乏创新意识和开拓精神) 【答案】:

《宁静是一种生产力》阅读附答案

宁静是一种生产力(9分)①清人张潮在《幽梦影》中写道:“能闲世人之所忙者,方能忙世人之所闲。”这句话颇有意味,意思是指大家都在忙碌的事情,你能够悠闲地对待它,才会有时间、有心思去满足自己的闲情逸趣。②别人忙碌追逐的,你不追赶,别人置之不理的,你用心去体会。这是一个发现的过程。发现什么呢?发现一种生活方式,发现生命的质量。《菜根谭》里说:“性躁心粗者一事无成,心平气和者百福自集。”讲的是同样的道理。③宁静有时也是一种生产力。一个人能够平心静气,就能够获得一种智慧的能量,提高生命的质量和效率。④我曾经看过一个小故事。一位木匠把手表掉在半人高的刨花里,让众多徒弟去找,大家乱哄哄地找,怎么也找不着。后来他的儿子独自在夜里静静地听手表走动的响声,终于找到那块手表。事情很简单,道理却很深刻。想想看,宁静难道不是一种生产力吗?⑤《庄子》中说:“水静犹明,而况精神!圣人之心静乎!天地之鉴也;万物之镜也。”天地万物是可以映照在我们心中的,前提是心要安静。喧嚣的小溪把碎沫拍打在山崖上的时候,澎湃的大海把浪花摔打在沙滩上的时候,它能照见世界吗?它什么也看不见。⑥一个人的心里有太多欲望,过分在意他人的赞誉和诽谤之语,这颗心就会像喧嚣的小溪碎沫和澎湃的大海浪花,鼓动着,躁动着,这样的人能静下来吗?如果不能拥有一份宁静,不能拥有一种闲适,我们能看见生命的本真吗?⑦安静下来,在中国人本来的生命规律中去发现悠然的欢喜,对今天这个时代而言,也许不仅是一件锦上添花的事,说它是雪中送炭也不为过。 (选自《趣品人生》,有删改)小题1:阅读②④两段,注意出现的两个论据,完成表格内容(3分)论据证明观点论证方法论据特点论证作用《菜根谭》名言心平气和能发现生命的质量A具有权威性B木匠儿子找手表一个人平心静气能获得一种智慧的能量,提高生命的质量和效率举例论证确凿,可信度高小题2:第③段中,“获得一种智慧的能量”与“提高生命的质量和效率”能否对调?为什么?(2分)小题3:第⑥段把加点的词“太多”、“过分”删去行不行?请说明理由(2分)小题4:你身边也有一些人不够“宁静”,请举例说明,并为他们提出建议。(2分)参考答案:小题1:A引用论证 B以确凿的资料和具体的事例论证了中心论点宁静是一种生产力,增强了文章的说服力。小题2:不能。因为只有先获得,然后才能提高,两者有承接及递进的关系。小题3:不行“太多”“过分”用来表示程度的,起修饰限制的作用,如果删去,就导致说法绝对,不符合实际情况,破坏了语言的严密性、逻辑性。小题4:答案要具体,即身边的人不宁静的表现;建议也要有可操作性。示例:自习课时东张西望,说笑聊天,找不到事做。建议:看看周围认真做事的同学,想想老师布置了什么任务,然后定下这节课的任务。小题1:试题分析:在议论文中,用书籍记载的材料,用名人的名言来证明观点,都属于引用论证(注意不能只写“引用”,要写“引用证论”),用具体的事例证明论点叫举例论证。小题2:试题分析:细心理解“获得”“提高“的意思和它们之间的逻辑关系。小题3:试题分析:个人的心里有欲望,在意他人的赞誉和诽谤之语,并不没有错,作者是要说明一种不正确的思想,所以要用修饰性词语,所以这些修饰性词语不能删,删去了就违背了作者的写作意图。小题4:试题分析:理解“不够宁静”的含义:不能静心做事做学问,身心浮躁。可从学校生活中举例说明,一些学生之所以学习不好,就是因为静不下心来。提的建议要针对举的例子,要具体有可操作性。

江苏省淮安市涟水县高沟中学九年级语文上册第15课诗人谈诗宁静而深沉的意境导学案

第15课诗人谈诗宁静而深沉的意境(1课时) 班级姓名学号评价等第 一、【学习目标】 1、通过朗读《一个深夜的记忆》,能理解诗文蕴涵的内涵及意境,说出作者抒发的感情。 2、理解《宁静而深沉的意境》的内容,学习作者评论的方法。 二、【重点难点】 1、对象征意义的理解。 2、对诗歌语言的分析。 三、【自主学习】 1、阅读诗歌《一个深夜的记忆》及评论。 2、读准下列加点字。 门槛.曙.光乍.然 山峦.眺.望藜. 四、【合作探究】 1、理解意象、意境 所谓意象,既指叙事诗中塑造的人物形象,也指抒情诗中的抒情主人公,更多的则是指诗歌中所描写的景或物。 所谓意境,就是诗人要表达的思想感情与诗中所描绘的事物或画面有机融合而形成的一种耐人寻味的艺术境界。″意″是诗中抒发的思想感情,“境”是诗中所描绘的事物或画面。 2、找出诗歌的意象,体会诗人表达的意境。 3、学习曾卓的评论方法,对比自己阅读诗歌的感受,说说有何不同。 第一部分(1) 第二部分(2—5) 第三部分(6)

2. 反复诵读诗歌,捕捉诗情流动的轨迹。 第一节 第二节 第三节 3.下列关于诗歌内容的表述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诗歌是通过形象表达思想感情。根据诗歌的表达方式来分,诗歌可分为叙事诗、寓言诗。 B. 诗歌具有强烈的感情色彩。优秀的诗歌不但具有较高的思想境界,而且具有充沛的感情。 C. 诗歌具有丰富的想像,通过想像寄托诗人的愿望、理想,表达诗人的感情。 D. 诗歌,在语言上要求准确、生动,讲究“炼字”“炼句”,要求用简洁的话语表达丰富的内容。 4. 判断下列句子所运用的表达方式。 ①这首诗写于抗战时期的延安,描写的是诗人在一个深夜醒来时所看到的情景。() ②起伏的山峦,河岸边的山峦的巨大的暗影……大地笼罩在沉静中。() ③我欢喜这首小诗的宁静而又深远的意境,这在一般新诗中是少有的。() 5. 下面诗句中托物咏怀,表明作者坚守节操、至死不变的一项是() A.我从东方来/从汹涌着波涛的海上来/我将带光明给世界/又将带温暖给人类(艾青《黎明的通知》) B.我们都在下面,你在高空飘扬,/风是你的身体,你和太阳同行,/常想飞出物外,却为地面拉紧。(穆旦《旗》) C.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陈子昂《登幽州台歌》) D.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陆游《卜算子?咏梅》) 6. 读下面语句,任选三句,根据你的理解把想到的诗句填在下面横线上。 李白的云帆点缀了沧浪之水;辛弃疾的醉眼迷离了刀光剑影;范仲淹的泪光朦胧了苍颜白发;陆游的梦乡回荡着铁骑铮铮;苏武的华发张扬了少年意气。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七年级语文上册 诗歌鉴赏阅读训练及答案

七年级语文上册诗歌鉴赏阅读训练及答案 一、部编语文七年级上册诗歌鉴赏练习 1.阅读下面的诗歌,回答问题。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李白 杨花落尽子规啼, 闻道龙标过五溪。 我寄愁。与明月, 随君直到夜郎西。 (1)开头写“杨花”与“子规”点明什么季节?有何用意? (2)结合诗的背景和内容,说说诗人因为何而“愁”。 【答案】(1)暮春。写柳絮飘零,杜鹃哀鸣,烘托出悲凉哀伤的气氛。 (2)因友人不幸遭贬而愁;因担忧友人路途遥远而愁;因不知何时能再与友人相见而愁。【解析】【分析】(1)“杨花”即柳絮,每年春末,杨絮开始漫天飞舞。杨花本就是一种很特别的花,别的花都在枝头,绿叶相扶,格外妖娆,而杨花却要离开枝头,漫天飞舞,这给春天增加了一种况味,杨花的漫天飞扬,也就预示着百花将凋、春天将逝,杨花这一意象,也就自然而然地成为惜春伤感的象征。子规,又叫杜宇、杜鹃、催归,这种鸟春末时从南方飞来,它总是朝着北方鸣叫,发出的声音极其哀切,犹如盼子回归,所以叫杜鹃啼归、这种鸟也叫子规。据此理解和分析答题即可。 (2)结合诗歌背景和诗歌内容分析,这首诗的意思是:在杨花落完,子规啼鸣之时,我听说您被贬为龙标尉,要经过五溪。我把我忧愁的心思寄托给明月,希望能随着风一直陪着你到夜郎以西。这首《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大概作于公元753年(唐玄宗天宝十二载)。当时王昌龄从江宁丞被贬为龙标县(今湖南省黔阳县)尉,李白在扬州听到好友被贬后写下了这首诗。据此可知诗人“愁”的原因是:因友人不幸遭贬而愁;因担忧友人路途遥远而愁;因不知何时能再与友人相见而愁。 故答案为:⑴暮春。写柳絮飘零,杜鹃哀鸣,烘托出悲凉哀伤的气氛。 ⑵因友人不幸遭贬而愁;因担忧友人路途遥远而愁;因不知何时能再与友人相见而愁。【点评】⑴本此题考查理解古诗意象的能力。学生要在平时的学习中,牢记常见意象的含义,如:松梅竹菊寓高洁;借月托雁寄乡思;杜鹃鹧鸪啼凄凄;梧桐叶落透悲意;别时长亭柳依依;落花流水传愁绪;乌鸦燕子系兴衰;草木仍在人事移等等。做题时,还要在理解诗意、把握诗歌感情的基础上分析、理解古诗的意象。 ⑵本题考查对诗人思想感情把握的能力。把握诗中诗人的思想感情,要结合诗歌的写作背景,作者所处的时代及诗歌的具体内容来理解、分析作者的感情基调,同时,要联系诗中的景、物、意象来体会。 2.阅读下列古诗,然后回答问题。 观沧海 曹操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2015中考17首古诗阅读欣赏题及答案

14首古诗阅读欣赏题及答案(2015年乐山中考命题范围) 一、七年级上(2首) 1、《次北固山下》 解读:这首写景诗描写了作者客游他乡的羁旅之情,表达出作者放眼山川的宽阔博大的胸襟。一二句写青山与绿水掩盖不住旅途忧郁的情怀;三四句写江水浩渺、视野开阔的景色;五六句写景致的缺憾——残夜中的海日和旧年中的江春,使人顿生惆怅之情;七八句抒写思乡之情。这首写景诗的特色是借助长江风景的描写,写出诗人的乡愁乡思,即景生情。 考点梳理 1、默写 ①,风正一帆悬。②,江春入旧年。 ③诗中描绘涨潮时水面宽阔,帆船顺风而行的诗句是:,。 (写平野开阔,大江直流,波平浪静美景的诗句。) ④诗中流露出诗人人在江南,神驰故里的漂泊羁旅之情的诗句是:,。 ⑤在写景叙事中表现具有普遍意义的生活哲理,给人以乐观、积极、向上的艺术鼓舞力量的诗句是:,。(表现时序变迁,新旧交替这一自然规律的诗句。或借时序的交替,让诗人顿生思乡之情的诗句。) ⑥借“雁足传书”的故事来寄托乡思愁绪的诗句是:,。 ⑦你学过的古诗中与“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蕴含哲理一致的诗句有:。 2、理解: ①“风正一帆悬”以“一帆悬”之小景,非常形象地写出了之大景的神韵,为后人所称道。 ②“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情怀? ③“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历来得到人们的好评,请选一个角度,作简要赏析。(不少于20个字) ④借景抒情,情景交融是本诗的特色,诗中主要描写了哪些景物? ⑤诗中能点明主旨的诗句是,它表达诗人的思想感情。 3、选择: ①“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是脍炙人口的千古名句,其哲理意味着() a.当残夜还未消失时,一轮红日已从海上升起;当旧年还未逝去,江上已显露春意。具有新事物必然寓于旧事物之中的道理。 b.“日生残夜”,“春入旧年”,都表示时序的交替,而且是那样的匆匆不可待,表达一种“时不待我”的紧迫感。c.作者将“日”“春”放在“生”“入”之前,并且拟人化,赋予它们以人的意志和情思。d.全诗妙在描写景物节气之中,蕴涵着一种自然理趣,给人以乐观、积极向上的艺术力量。 ②对“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理解,分析不当的一项是() a.这两句的意思是:当残夜还未消失时,一轮红日已从海上升起;当旧年尚未逝去,江上已呈现出了春意。b.日出残夜表示地域的交替,春入旧年表示了时序的交替。 c.把“日”与“春”当作美好事物的象征。“生”与“入”使景色拟人化了。 d.在描写景物和时令的变化中,提示了自然规律,生活真理,给人以乐观、积极、向上的力量。 2、《钱塘湖春行》 解读:“孤山寺北贾亭西”,起笔交代了诗人的观景的处所,“水面初平云脚低”,写出了春天湖面的特点,春水初涨。颔联用“莺争暖树”“燕啄春泥”写出了一种充满活力的动态美。颈联写初春的花草也充分写出了春天的特色,“乱花渐欲迷人眼”,“乱花”写出了春花盛开的景象,“迷人眼”则写出了春花的鲜艳美丽。“浅草才能没马蹄”,以形象的笔墨写出了春草刚刚高过马蹄。尾联是写诗人对西湖美景的喜爱之情,在湖东绿杨深处的白沙堤上漫步是诗人的“最爱”,因在这里看到的景象更加美好,给人以言已尽,意无穷的享受。 考点梳理

现代文阅读:《宁静》(西格德·F

阅读下文,完成7—12题。(19分)宁静(美)西格德·F.奥尔森①时值拂晓之前,那是众鸟还没有开始啼鸣的一段沉静。湖泊轻轻地喘息着,像是还在睡梦之中,一起一落;依我看,它就像一块巨大的海绵将大地上所有的声音都吸了进去。那是宁静的时光——没有吹动树叶的风,没有泛起波浪的水,没有兽叫和鸟鸣。然而,我还是一如既往地倾听,绷紧了所有的神经去听——我也不知道听什么——只是试图捕捉到当黑暗离去时那一瞬间的意义。②孤身站在那里,我感到充满活力,比以前任何时候都更为机警敏悟。一声喊叫或一个举动都会打破这短暂的静谧。这是一段宁静的时光,是与古老的节奏和时光的永恒、与湖泊的呼吸、与万物缓慢的生长保持同步的时刻。在这里能够感受到宇宙,领悟到人与自然一体的真实含义。③我曾经攀登过鲁滨逊山的一座高峰,在那里观看日落,俯瞰山下奎蒂科-苏必利尔荒原的湖泊河流、起伏的山丘和溪谷。当我到达光秃的山顶时,太阳正悬在地平线上,像一个燃烧的火球,准备落入山下的黄昏。山下更遥远的地方,在伸向湖面的一片松林里,是我那个倒写的V字形白帐篷。当夜色来临之际,它显得十分渺小。④当我观望和倾听时,渐渐地意识到昆虫缓慢沉稳的低鸣,透过虫鸣可以听到白喉带鹀的啼叫和隐身鸫悦耳的歌声。但是站在高山之巅,这一切都显得遥远而模糊,渐渐地它们相互交汇,形成了一种巨大的、温柔的声音环绕于四周,那声音是如此轻柔,仿佛还不及我的呼吸声。⑤眼下,太阳在山脊边颤动。它充满了活力,几近流动,当我望着它落下时,我想我能感到地球在转离它,我真切地感到了地球的旋转。总而言之,那是一种荒野的宁静,是一种人与自然一体的感觉,只有当没有任何视觉和声音的干扰时,只有当我们用内心之耳去听、用内心之眼去看时,当我们用全身心而不仅仅是用感官去感受和领悟时,才能够有这种感觉。我认识到,没有宁静,就不可能领悟;不从外界影响中解脱出来,人就不可能理解精神的意义。⑥一个寒冬的夜晚,我站在星空下倾听。天气很冷,大约零下二十摄氏度,而我是在荒野中的一个湖泊的岸边。那天夜里,繁星低垂,明亮得像是要燃烧起来似的。银河耀眼夺目,飞溅于苍穹之上。湖畔幽暗的林中传来一只猫头鹰阴森忧郁的叫声,那叫声突显出湖面的幽静。宁静再度降临于此地,令我想到体验宁静的机遇是多么少见,要想达到真正的宁静和随之而来的内心平和又是多么难得,“宁静无价”的说法是多么真实贴切。⑦我们日益意识到宁静之于我们的欢乐有多么重要。在我们的城市里,不停地萦绕于我们原始感官的那些奇异的声浪将我们驱向精神崩溃的边缘,将我们从曾经体验过宁静的人变成了焦虑不安、喜怒无常的人,陷于摧毁了健全心智和心理平衡的刺耳杂音之中。⑧宁静属于原始的景物。没有它,不变的风景无非是一些岩石、树木和山脉。但有了它,风景便充满含义,意味深长。试想,当一架轰鸣的直升飞机在大峡谷上空盘旋时,它的那片蓝天,它的幽深和永恒的感觉会是什么样子?⑨约翰·缪尔曾说:“红杉属于千年的沉静。”那些古老的树,其中有些早在公元前就存在,在新大陆被发现很久以前就已经成熟,具有历经沧海的宁静。从这层含义上而言,它们不仅仅是树:它们的存在使得作为世间匆匆过客的人类清醒镇静。⑩当奎蒂科-苏必利尔湖区的荒原被飞机的轰鸣声和大功率运输工具的声浪所淹没时会是什么情景?划独木舟旅行的魅力就在于它的那份宁静,当你沿着湖畔漂荡时,便与岩石、树木和所有生物融为一体。倘若所有自然之声被发动机和变速器激烈狂暴的喧闹声所取代,情况将会发生怎样急速的变化?在平静的水域中,人们通常都不会高声说话,而是低声细语,因为那时任何噪声都是一种亵渎。?当一个人徒步走过一片原野时,他心中是多么惬意!然而,为了享受宁静,一个人其实也不必独处。人们常说,能与他人分享宁静是相互理解、亲善友爱的标志。只有当陌生人聚在一起时,人们才感到必须去寻欢作乐。只要兴趣相投,品味一致,就没有障碍去阻止人们共享宁静。当我孤身一人在宁静的地方时,常常希望有人与我共享那份宁静,从而使这种经历更为丰富完美。?我们是多么频繁地谈起荒野广漠的宁静,保持荒野宁静的重要性及在宁静中所能找到的奇妙与安宁。当我想到宁静时,我便看到了北方的河流湖泊、泥炭沼泽地和延伸的冻原以及无路

第15课《诗人谈诗》同步练习(九上)

诗人谈诗 如何做好现代诗歌阅读题,谈几点看法: 1.要准确地破解诗歌中的意象(即诗人的意中之象),然后从诗的意象中,把握作者要向读者揭示(或暗示、启迪)的东西。 2.要明确诗中所运用的修辞手法和象征的内涵,以消除理解上实指性误读。现代诗歌往往运用多种修辞手法,有的则运用象征手法,来抒发诗人的思想感情、表达对生活的感悟等,阅读时必须注意这一点,明确修辞手法(或象征)的真实内涵,并且应注意避免实际所指带来的误解。 3.要透过诗歌表面的虚写,提炼出诗歌背后的深层意蕴。诗歌往往大多是虚写,很少有直写的,特别是那些抒情性强的诗歌更是如此。阅读这类诗歌,困难较大,因为诗歌艺术的多义性和朦胧性导致阅读上的种种解读结论。因此应该根据自己对诗歌的理解以及诗歌的创作背景、常识等相关信息,这样可以摆脱由于虚写而造成的隔靴搔痒,不能解决实际问题现象,以便准确地提炼出诗歌的深层意蕴。 另外,现代诗和古诗词夹杂在一起阅读,和白话文杂在一起比较阅读,也值得我们关注。#此前在首页部分显示#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1)曙光()(2)乍()然(3)弓弦()(4)山峦() (5)旷()野(6)笼()罩(7)门槛()(8)眺望()

《宁静而深沉的意境》的作者是当代诗人。本文是他以诗人的身份写下的对的《》的评论。 3、阅读《一个深夜的记忆》,回答问题。 月光流进门槛 我以为是阳光 开门,还是深夜 不久,有风从北边来 仿佛吹动了月亮的弓弦 于是我听见了黎明的音响 河岸被山影压着 有星流过旷野去 我感觉到,万物还在沉睡 只有我是最初醒来的人 (1)诗歌善用虚实并用的手法,从诗中找出一处虚写句,写在下面的横线上。 (2)诗歌的语言具有侧面暗示的特点,你认为诗中哪些语句暗示了诗歌的主旨? (3)说说下面形象的深刻含义。 深 夜: 黎 明: (4)指出下列诗句中加点词的表达作用。

【优质】高考语文《宁静》阅读答案-精选word文档 (3页)

本文部分内容来自网络整理,本司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如有异议或侵权请及时联系,本司将立即删除! == 本文为word格式,下载后可方便编辑和修改! == 高考语文《宁静》阅读答案 小编导语:这是一篇关于《宁静》的高考语文阅读答案,我想象着西南部 的沙漠及其色彩斑斓的全景,还有南部难以穿过的沼泽地。它们总是在那里, 它们的美丽不会改变。然而,一旦它们的宁静被打破,就再也不会恢复。更多 关于宁静的高考语文阅读答案尽在巨人高考网。 宁静(美)西格德·F.奥尔森 ①时值拂晓之前,那是众鸟还没有开始啼鸣的一段沉静。湖泊轻轻地喘息着,像是还在睡梦之中,一起一落;依我看,它就像一块巨大的海绵将大地上 所有的声音都吸了进去。那是宁静的时光——没有吹动树叶的风,没有泛起波 浪的水,没有兽叫和鸟鸣。然而,我还是一如既往地倾听,绷紧了所有的神经 去听——我也不知道听什么——只是试图捕捉到当黑暗离去时那一瞬间的意义。 ②孤身站在那里,我感到充满活力,比以前任何时候都更为机警敏悟。一 声喊叫或一个举动都会打破这短暂的静谧。这是一段宁静的时光,是与古老的 节奏和时光的永恒、与湖泊的呼吸、与万物缓慢的生长保持同步的时刻。在这 里能够感受到宇宙,领悟到人与自然一体的真实含义。 ③我曾经攀登过鲁滨逊山的一座高峰,在那里观看日落,俯瞰山下奎蒂科-苏必利尔荒原的湖泊河流、起伏的山丘和溪谷。当我到达光秃的山顶时,太阳 正悬在地平线上,像一个燃烧的火球,准备落入山下的黄昏。山下更遥远的地方,在伸向湖面的一片松林里,是我那个倒写的V字形白帐篷。当夜色来临之际,它显得十分渺小。 ④当我观望和倾听时,渐渐地意识到昆虫缓慢沉稳的低鸣,透过虫鸣可以 听到白喉带鹀的啼叫和隐身鸫悦耳的歌声。但是站在高山之巅,这一切都显得 遥远而模糊,渐渐地它们相互交汇,形成了一种巨大的、温柔的声音环绕于四周,那声音是如此轻柔,仿佛还不及我的呼吸声。 ⑤眼下,太阳在山脊边颤动。它充满了活力,几近流动,当我望着它落下时,我想我能感到地球在转离它,我真切地感到了地球的旋转。总而言之,那 是一种荒野的宁静,是一种人与自然一体的感觉,只有当没有任何视觉和声音 的干扰时,只有当我们用内心之耳去听、用内心之眼去看时,当我们用全身心 而不仅仅是用感官去感受和领悟时,才能够有这种感觉。我认识到,没有宁静,就不可能领悟;不从外界影响中解脱出来,人就不可能理解精神的意义。

中考 语文诗歌鉴赏+现代文阅读含答案

中考语文诗歌鉴赏+现代文阅读含答案 一、中考语文诗歌鉴赏训练 1.名著阅读。 (1)看人物。 看下面含“闹”的回目,从中选一个,结合具体情节,谈谈你对人物的认识。 (回目列举)《西游记》 第十七回孙行者大闹黑风山观世音收伏熊罴怪 第二十五回镇元仙赶捉取经僧孙行者大闹五庄观 《水浒》 第三回赵员外重修文殊院鲁智深大闹五台山 第四回小霸王醉入销金帐花和尚大闹桃花村 第七回林教头刺配沧州道鲁智深大闹野猪林 人物:________(填孙悟空或鲁智深) 认识:________ (2)品艺术。 讽刺手法的运用使小说更具艺术效果。请赏析《围城》或者《格列佛游记》的讽刺艺术。 我选作品________,________。 【答案】(1)孙悟空;孙悟空大闹五庄观,他完全不顾事情的原委就把人家的果树推倒,也不思考自己有没有实力保护好身边的师徒们,而且对于对手的实力评估十分不准确,不思后果,最后才导致要前去寻找菩萨帮助。这体现了孙悟空做事冲动、鲁莽、做事不计后果的特点。(悟空上山寻妖索要袈裟,与黑汉熊精相斗。悟空在洞外打死一小妖,得到请贴,变为老住持赴会。因被识破,只好请来观音才要回袈裟。这体现了孙悟空爱显摆、好胜的性格。) (2)《围城》;《围城》里运用比喻进行讽刺分地方很多。书中有句话说:“这一张文凭,仿佛有亚当、夏娃下身那树叶的功用,可以遮羞包丑;小小一方纸能把一个人的空疏、寡陋、愚笨都掩盖起来。”文凭本是一个读书人的学历的证明,作者将它比喻为“遮羞布”,讽刺了当时社会不重真才实学、追求留洋“镀金”、弄虚作假的教育状况。 【解析】【分析】(1)要求学生仔细阅读含“闹”的回目,选择自己最熟悉的一章。简单的概述情节。然后结合情节内容,评价人物的性格即可。如:鲁智深在拳打镇关西后,为了避祸出走了,可是又遇到了金老父女,他就在金老女婿的关照下入五台山当了和尚,可是在寺里却全不尊僧人规矩,处处惹祸,这体现了他直率、不受拘束、敢作敢当、天不怕地

《耳根的清静》阅读附答案解析

《耳根的清静》阅读附答案解析 现代文阅读。(16分) 耳根的清静 王开岭 ⑴我一直认为,在上苍给人类原配的生存元素和美学资源中,“寂静”乃最贵重的成分之一。音乐未诞生前,它是耳朵最大的福祉,也是唯一的爱情。 ⑵并非无声才叫寂静,深巷夜更、月落乌啼、雨滴石阶、风疾掠竹……寂静之声,更显清幽,更让人神思旷远。美景除了悦目,必营养耳朵。对人间美好之音,明人陈继儒曾历数:“论声之韵者,曰溪声、涧声、竹声、松声、山禽声、幽壑声、芭蕉雨声、落花声,皆天地之清籁,诗坛之鼓吹也。然销魂之听,当以卖花声为第一。” ⑶当以卖花声为第一。 ⑷儿时,逢夜醒,耳朵里就会蹑手蹑脚溜进一个声音,心神即被它拐走了:厅堂有一盏木壳挂钟,叮当叮当,永不疲倦的样子……那钟摆声静极了,全世界似乎只剩下它,我边默默帮它计数,一、二、三……边想象有个孩子骑在上面荡秋千,冷不丁,会想起老师说的“一寸光阴一寸金”,我想,这叮当声就是光阴,就是黄金了吧。 ⑸回头看,那会儿的夜真静啊,童年的耳朵是有福的。 ⑹今天,吾辈耳朵里住着哪些房客呢?

⑺刹车声、喇叭声、施工声、装修声、铁轨震荡声、机翼呼啸声、高架桥轰鸣声……它们有个集体注册名:喧嚣。这是时代对耳朵的围剿,你无处躲藏,双手捂耳也没用。 ⑻一个朋友驾车时,总把“重金属”放到最大音量。他并不关注是谁在唱,按其说法,这是用一个声音覆盖一群声音,以毒攻毒,以暴制暴。 ⑼我们拿什么抵御噪声的进攻呢? ⑽耳塞?地下室?把窗户封得像砖一样厚?将门缝塞得密不透风?当然还有,即麻木和迟钝,以此减弱耳朵的受伤,有个词叫“失聪”,就是这种状态。偶尔在山里或僻乡留宿,却翻来覆去睡不着,那份静太陌生、太异常了,习惯受虐的耳朵不适应这犒赏,就像一个饿者乍食荤腥会滑肠。 ⑾人体感官里,耳朵最被动、最无辜、最脆弱。它门户大开,不上锁、不设防、不拦截、不过滤,不像眼睛和嘴巴可随意闭合,它永远露天。 ⑿我对朋友说,现代人的特征是:溺爱嘴巴,宠幸眼睛,虐待耳朵。 ⒀不是吗?论吃喝,我们食不厌精、脍不厌细,华夏美食,举世无双。视觉上,美色、服饰、花草、橱窗、广场、霓虹……所有的时尚宣言和环境主张无不在“色相”上下工夫。 ⒁口福和眼神俱饱矣,耳福呢?

最新精选语文九年级上册第四单元十五 诗人谈诗 宁静而深沉的意境苏教版习题精选五十三

最新精选语文九年级上册第四单元十五诗人谈诗宁静而深沉的意境苏教版习 题精选五十三 第1题【单选题】 下别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殉职殉情枉法伦理满腹经纶 B、渊源世外桃源勉励变本加厉 C、意境断章取意茁壮相形见绌 D、书籍声名狼籍娇艳娇揉造作 【答案】: 【解析】: 第2题【单选题】 对下面一段文字的主要意思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我们的宇宙是和谐有序的。宇宙中的每一颗星,都不是可有可无的,我们的散文中,每一个字、词,也应当不是可有可无的。星体之间有宇宙微粒充当填充物,文章字词间也须有填充物──韵味,意境……这是比字词本身含意更深更难以言传的东西,无具体形象而真实存在的、类似晴空下笼盖在树木河流上空的淡紫色烟霞的东西。 A、茫茫宇宙也如同散文一样是和谐而有序的。 B、星体之间的填充物犹如散文中的韵味和意境。 C、散文中的填充物是韵味和意境,它犹如星体之间的宇宙微粒。 D、散文必须有韵味和意境。 【答案】: 【解析】:

第3题【单选题】 将“这样,就能品出其中的韵味,得到艺术享受。”这句话还原到下面语段中,最恰当的一处是( ) A、领语散文的意境。 B、阅读散文,要调动自己的生活积累和知识积累,进行由此及彼的联想和想象,把自己的联想和想 象与作者的联想和想象融合在一起,丰富作品的意境和形象。 C、阅读了《乌篷摇梦到春江》后,如何才能让作者的梦摇落在我们的心中,并体会到她的梦越摇越 酣的感觉? D、只有借助想象和联想的超膀,形成生动的画面,再现、补充和丰富作品描写的情景,我们才能领 会到作品的内涵,欣赏到作品构思的精巧。 【答案】: 【解析】: 第4题【单选题】 下列句中加线的成语运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我的心在瘦骨嶙峋的胸膛里咚咚直跳。 B、那些门和窗尽量工细而绝不庸俗,即使简朴却别有用心。 C、幸福是一种回味绵长的情致,是一种美不胜收的意境,它距离每一个人并不遥远。 D、站在罗布泊的边缘,看到沧海桑田的痕迹,你会感到胸膛里面深藏的苦痛与无奈。 【答案】: 【解析】: 第5题【单选题】 填入横线上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