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呼吸衰竭试题

呼吸衰竭试题

呼吸衰竭试题
呼吸衰竭试题

呼吸衰竭试题

一、A1型题

1.Ⅱ呼吸衰竭根据以下何种分类:( )

A 病理生理

B 病因

C 起病缓急

D 按血气分析结果

E 是否代偿

2.Ⅰ型呼吸衰竭是指:

A PaO2>60mmHg PaCO2 >50 mmHg

B PaO2>60mmHg PaCO2<50 mmHg

C PaO2>70mmHg PaCO2 <55 mmHg

D PaO2<60mmHg PaCO2<45 mmHg

E 以上都不是

3.Ⅱ型呼吸衰竭是指:

A PaO2<60mmHg PaCO2 <50 mmHg

B PaO2<55mmHg PaCO2 >50 mmHg

C PaO2<50mmHg PaCO2 >50 mmHg

D PaO2<60mmHg PaCO2 >50 mmHg

E PaO2>60mmHg PaCO2 <50 mmHg

4.下列哪一项为I型呼吸衰竭的正确的说法:

A 缺氧不伴二氧化碳潴留

B 也可因低氧血症所致通气代偿性增加

C 二氧化碳排出过多可导致PaCO2降低

D I型呼吸衰竭常由于肺换气功能障碍所致

E 常见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所致

5.下列哪一项为Ⅱ型呼吸衰竭的正确说法:

A 缺氧伴二氧化碳潴留

B 为肺泡通气不足所致

C 若伴换气功能障碍,则缺氧更为严重

D Ⅱ型呼吸衰竭常见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所致

E Ⅱ型呼吸衰竭常见于弥漫性肺间质纤维化、ARDS等所致

6.慢性呼吸衰竭最常见的病因:

A 广泛胸膜增厚

B 支气管肺炎

C 肺结核

D 弥慢性肺间质纤维化

E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7.关于动脉血气分析的主要指标,哪项是正确:

A PaO2<60mmHg提示存在呼吸衰竭

B PaO2>55mmHg提示存在CO2潴留

C PH值在7.35~7.45之间,提示没有酸碱失衡

D HCO3—异常说明与呼吸性、代谢性两者酸碱失衡的共同结果

E BE异常主要与代谢性酸碱失衡有关

8.动脉血气分析:PH=7.46, PaCO2 =32 mmHg, BE=-3mmol/L,提示:

A 正常范围

B 呼吸性碱中毒

C 呼吸性酸中毒

D 代谢性碱中毒

E 代谢性酸中毒

9.下列哪项说法不正确:

A 指动脉血中物理溶解的氧分子所产生的压力

B 正常人PaO2为80~100mmHg

C 当PaO2 <80mmHg时即为缺氧

D PaO2 <60mmHg为呼吸衰竭

E PaO2 ≤50mmHg为Ⅱ型呼吸衰竭

10.Ⅱ型呼吸衰竭常见于下列哪一种疾病:

A 弥漫性肺间质纤维化

B 肺炎

C 肺水肿

D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E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

11.Ⅱ型呼吸衰竭患者,最适宜的氧流量为

A 1~2 L/min

B 4~5 L/min

C 5~6 L/min

D 6~7 L/min

E >8 L/min

12.关于呼吸兴奋剂的应用,哪项说法正确:

A 尼可刹米是目前最常用的呼吸兴奋剂

B 以弥散功能障碍为主的呼吸衰竭,呼吸兴奋剂疗效佳

C 以中枢性抑制为主的低通气,呼吸兴奋剂疗效佳

D 对于慢阻肺合并急性肺部感染,呼吸兴奋剂疗效不理想

E 对Ⅱ型呼吸衰竭伴嗜睡患者,可推荐试用呼吸兴奋剂

13.下列哪项不符合ARDS表现:

A PaO2 <60 mmHg

B 氧合指数>300

C 早期PaCO2 <35 mmHg

D 呼吸频率>35次/分

E 肺内分流增加

14.肺性脑病患者的治疗方面,下列哪项为错误的:

A 口鼻面罩无创通气

B 持续低流量给氧

C 静脉应用呼吸兴奋剂

D 鼻饲饮食

E 应用镇静剂治疗

15.下列哪些是正确描述慢性呼吸衰竭的临床表现:

A 心、肝、肾功能受损是不可逆的

B 临床表现为缺氧和二氧化碳潴留

C 临床上均可出现精神神经症状

D 呼吸困难是呼吸衰竭最早出现的症状

E PaO2<60mmHg,PaCO2 >50 mmHg

16.慢性呼吸衰竭患者应用机械通气的目的,下列哪项说法是错误的:

A 增加通气量

B 减少呼吸功的消耗

C 可改善换气功能

D 对心衰低血压患者有益

E 可以纠正缺O2、CO2潴留

17.对慢性呼吸衰竭患者需经鼻/口气管插管或者作气管切开进行机械通气适应症方面,下列哪项不适宜:

A 合并意识障碍

B 气道分泌物多且有排痰障碍

C 有极大呕吐误吸可能

D 轻、中度神志尚清醒的患者

E 全身状态差、疲乏明显

18.慢性呼吸衰竭患者在合理应用呼吸兴奋剂方面,下列哪项说法正确:

A 呼吸兴奋剂可增加通气量

B 在气道分泌物较多时、也能减少呼吸功的消耗

C 能使患者神志清醒

D 有利于咳嗽反射

E 尼可刹米是常用的呼吸中枢兴奋剂

19慢性呼吸衰竭患者表现为呼吸性酸中毒时,以下哪项描述是合适的:

A PH≦7.35时,应酌情补充5%碳酸氢钠

B PH≦7.30时,才能补充5%碳酸氢钠

C PH≦7.25时,才能补充5%碳酸氢钠

D PH<7.20时,应酌情补充5%碳酸氢钠

E 一旦诊断,均可酌情使用5%碳酸氢钠

20一男性78岁患者,患慢性阻塞性肺病史20多年,3小时前神志不清,体检:呼吸急促,口唇紫绀,心率118次/分,律齐,两肺闻及干罗音,血压70/45mmHg,PH

7.25,PaCO2 80mmHg,PaO2 55mmHg此时下列哪项不适用:

A 纠正低血压

B 抗菌素治疗

C 持续低浓度给氧

D 呼吸机正压通气

E 呼吸兴奋剂

21男性,82岁,有慢性阻塞性肺病史30年,近2周来咳嗽脓痰加剧,2天来神志不清,胡言乱语,动脉血气分析:PH7.20,PaCO2 92mmHg,PaO2 50mmHg,应考虑:

A I型呼吸衰竭

B Ⅱ型呼吸衰竭伴肺性脑病

C 急性脑炎

D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

E 脑血管意外

三、A3型题

男性,90岁,反复咳嗽、咯痰30多年,活动后气促10年,加重5天,近3天伴嗜睡,吸烟史40×20年支,体检:双肺布满干湿罗音,以湿罗为主,双下肢水肿,动脉血气PH7.30,PaO2 47mmHg,PaCO2 80mmHg,BE +3.0 mmol/L。

22.最有可能的诊断是什么:

A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

B 支气管哮喘伴肺部感染

C 中毒性脑病

D I型呼吸衰竭

E Ⅱ型呼吸衰竭

23.入院后应立即予以哪项处理:

A 高浓度持续面罩给氧

B 低浓度间断吸氧

C 应用5%酸氢钠溶液

D 尼可刹米

E 给予常规抗生素

24.经上述药物治疗无效,患者病情进一步加重,自主呼吸消失,应立即给予下列哪一项处理:

A 气管切开+人工通气

B 高浓度给氧

C 持续低浓度给氧

D 气管插管+人工通气

E 大剂量呼吸兴奋剂

参考答案

1.D

2.D

3.D

4.ABCD

5.ABCD

6.E

7.ABDE

8.B

9.E10.D11.A12.ACDE 13.B 14E 15.ABDE16.D 17.D18.ACDE 19.D 20.D 21.B 22.E 23.D 24.D

脑出血脑血栓试题

1、脑出血最常见的病因:

A.先天性脑动脉瘤

B.动静脉畸形

C.外伤

D.高血压伴脑内小动脉硬化

E.心脏病

2、高血压性脑出血的好发部位:

A中脑 B脑桥C小脑D延脑E内囊

3、患者突发脑出血时,头痛、呕吐,血压200/120mmHg,应迅速采取的措施是:A降血压 B降颅压C止血D维持生命体征E防治血管痉挛

4、脑出血的临床表现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A多在65岁以上发病B均出现偏瘫C脑脊液为均匀血性D均有脑膜刺激征

E头部CT显示圆形或卵圆形高密度影

5、脑出血最常见的出血血管是:

A小脑齿状核动脉B基地动脉旁正中动脉C大脑中动脉D豆纹动脉E前交通动脉

6、58岁男性患者,高血压病史多年,演讲时突发头痛、呕吐、右侧偏瘫。急诊检查病人昏迷,左侧瞳孔大,光反射消失。最可能的诊断是:

A左侧颞叶脑出血B右侧颞叶脑出血C小脑出血D蛛网膜下腔出血E脑血栓

7、高血压急性期威胁病人生命的是:

A出血后血肿形成B脑水肿C昏迷后肺部感染D脑疝E水电解质紊乱

8、脑出血病人出现瞳孔不等大,昏迷加深,常可提示

A脑室出血B小脑扁桃体疝C颞叶沟回疝D小脑出血E脑叶出血

9、脑出血的主要死因是:

A应激性溃疡出血B中枢性高热C合并感染D痫性发作E颅内高压致脑疝

10、脑出血与蛛网膜下腔出血的主要区别是:

A发病年龄B高血压病史C血性脑脊液浓度D头痛的严重程度E发病后偏瘫失语等

11、脑出血最重要的内科治疗是:

A应用止血药B控制脑水肿C迅速降血压D抗生素E氧疗

12、脑出血的病人应绝对卧床休息:

A1-2周B3-4周C4-6周D1月E2-4周

13脑血栓最常见的病因是

A高血压、B高脂血症、C糖尿病D动脉硬化 E血管畸形

14脑血栓基本治疗原则为

A卧床休息、B控制血压、C增加脑血容量、D改善脑循环E降颅内压

15、脑血栓发病通常是在:

A休息或睡眠中B剧烈活动时C情绪激动时D用力大便时E过度活动时

16、脑血栓CT成低密度影是在:

A24-48h B12-48h C6-12h D12-48h E4-6h

二、填空题

1、内囊出血时“三偏”是指-()、()、()。

2、蛛网膜下腔出血最常见的病因有()、()。

3、脑出血的最佳时机是()。

答案:

一、1、D2、E3、B4、C5、D6、A7、D8、A9、E10、E11、B12、C13、ABC14、ABCD15、

A16、A

二、1、对侧偏盲、对侧偏瘫、对侧偏身感觉障碍

2、先天性脑动脉瘤脑血管畸形

3、6小时内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试题

1、ARDS的病理变化包括:

A肺水肿B透明膜形成C低氧血症D呼吸窘迫E肺不张

2、引起ARDS的直接危险因素是:

A反流误吸B休克C脓毒血症D溺水E肺挫伤

3、下列那种疾病导致ARDS的发病率最高:

A休克B肺炎C肺挫裂D脓毒血症E中毒

4、ARDS一般在发病()小时出现症状。

A6-12B12-24C24-48D7-12E4-8

5、ARDS时X线示大片状阴影是哪期:

AⅡ期BⅠ期CⅢ期DⅣ期E以上均不是

6、ARDS最常见的死亡原因是:

A严重感染B呼吸困难C低氧血症D原发病E呼吸机相关性肺炎

7、ARDS早期采取那种体位可改善氧和能力。

A平卧位B半卧位C俯卧位D侧卧位E以上都不对

填空题

1、ARDS的病理基础包括()、()。

2、ARDS的主要症状有()、()、()。

3、ARDS时血气分析结果是()、()、()。

4、糖皮质激素能抑制肺纤维化,但是伴有()和()时忌用。

5、Ⅱ型呼吸衰竭时氧流量是()氧浓度是()。

答案:

一、1、ABE2、ADE3、D4、D5、D6、A7、C

二、1、肺毛细血管损伤通透性增加

2、原发病症状进行性呼吸窘迫吸气费力

3、Pao2↓ PaCO2↓ PH↑

4、败血症严重呼吸道感染

5、1-2L/min 25%-29%

呼吸衰竭的病因和发病机制

总言: 慢性呼吸衰竭同急性呼吸衰竭不同的是,多在原有肺疾病的基础上发展而来,最常见原因是COPD早期可表现为I型呼衰,随着病情加重、肺功能减退,表现为II型呼衰;慢性呼吸衰竭稳定期,虽然PaO2降低、PaCO2升高,但机体通过代偿,(代偿阶段,PH正常)患者仍可以从事一般的日常工作和活动;一旦呼吸道感染加重或其他诱因,可表现为PO2明显降低、PCO2 明显升高,此时称为慢性呼吸衰竭急性发作,这是我国临床上最常见的慢性呼吸衰竭的类型。 呼吸衰竭的病因 1、支气管气道病变:如异物、炎症、肿瘤使中央气道狭窄或阻塞,更为多见的是细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慢性支气管炎、COP等引起外周气道的阻塞; 2、肺部病变:各种类及肺泡和间质的病变,如肺炎、肺气肿、严重肺结核、弥漫性肺纤维化, 肺水肿、矽肺等,导致肺泡减少,有效弥散面积减少、肺顺应性减低,通气/血流比值失调, 产生缺氧和二氧化碳潴留; 3、肺血管病变:肺栓塞、肺血管炎等可引起通气/血流比值失调,或动静脉分流,导致呼吸衰竭; 4、胸廓及胸膜病变:胸部外伤造成连枷胸、气胸、脊柱畸形、胸腔积液、胸膜粘连、强直性脊柱炎,影响胸廓和肺的扩张,造成通气减少,导致呼吸衰竭; 5、神经及呼吸肌病变:脑血管意外、药物中毒,脊髓灰质炎、重症肌无力、有机磷农药中毒、严重钾代谢紊乱,均可累及呼吸肌,造成呼吸肌无力、疲劳、麻痹,导致呼吸动力不足而引起肺通气不足。 肺的主要生理功能就是气体交换:分三个步骤完成: 1、机体通过肺组织从外界摄取氧气、排出机体代谢产生的CO2 ---外呼吸:包括肺通气、肺换气(肺泡和血液之间的气体交换) 2、气体在体内的运输主要通过血液循环来完成; 3、组织细胞则从血液及组织液内环境中摄取氧并排出CO2 ---内呼吸:血液、组织液与组织之间的气体交换 呼吸衰竭主要涉及的机制主要是外呼吸(即肺通气和肺换气) (一)肺通气功能障碍 肺通气是指通过呼吸运动使肺泡与外界气体交换的过程,其功能正常与呼吸动力、阻力有 关,所以凡能影响肺通气动力和阻力的因素都会影响肺的通气功能; 在静息状态下,总肺泡通气量约为4L/min,才能维持正常的氧分压和CO2分压,否则(通气不足)就会出现PO2降低,同时PCO2升高,即II型呼吸衰竭。——肺通气功能障碍时;肺通气功能障碍可为二种:阻塞性、限制性通气功能障碍; 一、阻塞性通气功能障碍:气道阻力增高引起的 凡是由于气道狭窄和阻塞引起的因素都会导致阻塞性通气功能障碍,如支气管水肿、增生、 痉挛、分泌物、异物阻塞;肺泡壁破坏、肺泡间隔缺如所致肺组织弹性下降,对气管的牵拉减弱使气管内径变窄等; 肺功能表现为:RV/TLC明显增加,FEV1和FEV1/FVC下降; 解释:阻塞性限制性

呼吸衰竭试题

一、名词解释 呼吸衰竭: 肺性脑病: 二填空题 1.( )是呼吸衰竭最早、最突出的症状,()是缺氧的典型表现。 2.动脉血气分析常选择的动脉包括()()( )( ),其中首选()。 3.血气分析穿刺时,穿刺针与皮肤呈()度角缓慢刺入,见回血后停止进针。 4.采集血气标本后应局部按压()分钟,如患者使用抗凝药物治疗或凝血功能障碍,应在穿刺部位增加按压时间,直至止血。 5.采集血气标本后,应()或()进行标本抗凝。 6.呼吸衰竭病人为减轻呼吸困难一般取()或( )体位。 7.Ⅱ型呼吸衰竭应指导患者()呼吸,以促进有效通气。 8.II型呼吸衰竭,给予()持续吸氧,使PaO2保持在()或SaO2在()或略高。 9.正常成人在静息状态下呼吸空气时,有效通气量需要达到()L/min. 10.急性严重缺氧可导致()或()。 11.呼吸衰竭按发病急缓可分为()()。 12.氧气的弥散能力仅为二氧化碳的(),故弥散障碍时通常以低氧血症为主。 13.严重缺氧可抑制细胞能量代谢的中间过程,使能量产生降低,并产生大量乳酸和无机盐,引起()。 14.低氧血症和高碳酸血症的发生机制包括()()()、肺内动静脉解剖分流增加和氧耗量增加五个主要机制。 15.()是纠正缺氧和二氧化碳潴留的最重要措施。 16.()是慢性呼衰急性加重的最常见诱因。 17.对长期应用抗生素病人注意有无()。 三、单选题 1.呼吸衰竭最主要的诊断依据是() A.病理生理B.病因C.起病缓急 D.血气分析结果E.临床经验 2.Ⅱ型呼吸衰竭是指() A.PO2>60mmHg,PCO2>50mmHg B.PO2>60mmHg,PCO2<50mmHg C.PO2<60mmHg,PCO2>50mmHg D.PO2<60mmHg,PCO2<45mmHg E.以上都不对 3.慢性呼吸衰竭最常见的病因() A.广泛胸膜增厚 B.支气管肺炎 C.弥漫性肺间质纤维化 D.肺结核 E.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4.动脉血气分析:PH=7.40,PO2=88mmHg,PCO2=35mmHg,BE=2mmol/L,提示() A.正常范围 B.呼吸性酸中毒 C.呼吸性碱中毒 D.代谢性酸中毒 E.代谢性碱中毒

呼吸衰竭的原因及机制

---------------------------------------------------------------最新资料推荐------------------------------------------------------ 呼吸衰竭的原因及机制 呼吸衰竭的原因及机制慢性呼吸衰竭的原因及机制 (一) 发病原因慢性呼吸衰竭常为支气管-肺疾患所引起,如 COPD、重症肺结核、支气管扩张症、弥漫性肺间质纤维化、尘肺等,其中COPD 最常见。 胸廓病变如胸部手术、外伤、广泛胸膜增厚、胸廓畸形亦可引起慢性呼吸衰竭。 (二) 发病机制肺的主要生理功能是进行气体交换,此交换主要涉及机体通过肺组织从体外摄取氧和机体代谢后所产生的二氧化碳通过肺组织排出体外。 气体在机体内的运输要依靠血液循环来完成,组织细胞则从血液或组织液内环境中摄取氧并排出二氧化碳。 呼吸的全过程包括 3个相互联系着的环节: ①外呼吸,指外界环境与血液在肺部实现的气体交换。 它包括肺通气(肺与外界的气体交换) 和肺换气(肺泡与血液之间的气体交换) 两个过程。 ②气体在血液中的运输。 ③内呼吸,指血液或组织液与组织之间的气体交换。 呼吸衰竭所涉及机制主要是外呼吸,它包括肺换气和肺通气,下面分别加以叙述。 1. 肺换气功能障碍肺的气体交换系指肺泡内气体与肺泡毛 1/ 18

细血管血液中气体的交换,主要是氧与二氧化碳的交换。 肺气体交换主要决定于通气/血流灌注比值(V/Q) 与弥散功能。 Ⅰ 型呼吸衰竭的主要发病机制为换气功能障碍,主要有通气/血流比例失调和弥散功能障碍两种。 (1) 通气/血流比例失调: 肺有效的气体交换不仅要求有足够的通气量与血流量,而且要求二者的比例适当。 在静息状态下,健康人肺泡通气量约为 4L/min,肺血流量约为5L/min,全肺平均 V/Q 大约为 0. 8。 当通气量大于肺血流量, V/Q0. 8,此时进入肺泡的气体不能完全充分与肺泡毛细血管内血液接触,从而得不到充分气体交换,即为肺泡内过多的气体交换没有足够的血流交换,造成无效腔通气。 例如临床上常见的肺气肿、肺大疱和肺栓塞。 当肺血流量较肺通气量增加时, V/Q0. 8,此时静脉血流经通气不良的肺泡毛细血管未经充分氧合返回左心,形成了动脉血内静脉血掺杂,称之为功能性动-静脉血分流,例如严重 COPD 病人存在功能性分流。 肺不张时,肺内气体减少或无气体,而血流继续, V/Q=0。 此时流经肺脏的血液完全未进行气体交换而掺入动脉血,类似解剖分流,也称为真性分流,或称为病理性动-静脉血分流。 V/Q 比例失调主要引起低氧血症,也是引起低氧血症最常见的机制,对 PaCO2 影响甚微。

呼吸衰竭试题

呼吸衰竭试题

一、A1题型 1.呼吸衰竭的动脉血气诊断指标是 A.Pa02<6.65kPa,PaC02>8.0kPa B.Pa02<7.32kPa,PaC02>7.32kPa C.Pa02<8.0kPa,PaC02>6.65kPa D.Pa02<9.3kPa,PaC02>5.32kPa E.Pa02<6.32kPa,PaC02>9.3kPa 【本题1分】 【答疑编号19099】 【正确答案】 C 2.呼吸衰竭最主要的临床表现是 A.呼吸费力伴呼气延长 B.呼吸频率增快 C.呼吸困难与发绀 D.神经精神症状 E.双肺有大量湿啰音 【本题1分】 【答疑编号19100】 【正确答案】 C 3.Ⅱ型呼吸衰竭最主要的发生机制是 A.通气/血流>0.8 B.通气/血流<0.8

C.弥散功能障碍 D.肺动一静脉样分流 E.肺泡通气不足 【本题1分】 【答疑编号19101】 【正确答案】 E 4.引起I型呼吸衰竭最常见的疾病是 A.慢性支气管炎 B.阻塞性肺气肿 C.气管异物 D.膈肌麻痹 E.ARDS 【本题1分】 【答疑编号19102】 【正确答案】 E 5.慢性肺心病呼吸衰竭产生二氧化碳潴留的最主要的机制是 A.通气不足 B.通气/血流比例失调 C.肺动一静脉样分流 D.弥散障碍 E.氧耗量增加

【本题1分】 【答疑编号19103】 【正确答案】 A 6.对呼吸性酸碱失衡的判断,最有价值的指标是 A.pH B.PaC02 C.BE D.AB E.SB 【本题1分】 【答疑编号19104】 【正确答案】 B 【答案解析】 此题正确答案为B. PaC02,PaC02呼吸性酸碱失衡的最优价值的指标。 BE:参考范围:-3—+3(注:在正负3之间) 实际碳酸氢盐(AB):指从人体血浆中实际的HCO3-含量。标准碳酸氢盐(SB):指在体温37度时PaCO2在5.32kPa(40mmHg),血红蛋白在100%氧饱合条件下测出的HCO3-的

呼吸衰竭题

72. 阻塞性肺气肿出现下列哪种情况即可诊断为呼吸衰竭 A.发绀、呼吸困难 B.出现神经、精神症状 C.二氧化碳结合力升高 D.心慌、多汗、血压升高 E.动脉血氧分压低于(60mmHg) 65. 59岁,咳嗽、咳痰20年,加重10天,昏睡一天,明显紫绀,呼吸10次/分、表浅,双肺闻干湿罗音,心率110次/分,Bp16/11kPa(120/85mmHg),血气分析PaO (32 mmHg)、PaCO(80mmHg)。。最重要的抢救措施是 A.可拉明静脉点滴 B.多巴胺静脉滴注 %碳酸氢钠静滴 D.呼吸机辅助呼吸 E.β-受体刺激剂喷雾吸入 62. 慢性咳嗽、咯痰30年,加重伴尿少2天。血气分析、PaO (36mmHg), PaCO 10kPa(75mmHg)、BE-16mmol/L。最可能的诊断为 A.呼吸性酸中毒 B.代谢性酸中毒 C.呼吸性酸中毒+代谢性碱中毒 D.呼吸性酸中毒+代谢性酸中毒 E.代谢性碱中毒 64. 65岁,肺心病患者,经过治疗,病人兴奋躁动,血气分析:、PaO(50 mmHg)、PaCO10Kpa(75mmHg)、BE+10mmol/L、HCO 40mmol/L,血氯80mmol/L, 你认为患者最有可能存在 A.呼吸性酸中毒 B.代谢性碱中毒 C.呼吸性碱中毒 D.呼吸性酸中毒合并代谢性碱中毒 E.呼吸性酸中毒合并代谢性酸中毒 158. 男性,50岁,患慢性支气管炎、阻塞性肺气肿达30年,近一周来受凉后复发,体温37.8℃,两肺密布干湿罗音。血白细胞12×10/L、中性82%,血清钾L、 血清氯74mmol/L。血气分析、PaO、PaCO 、HCO L、BE-6mmol/L,其酸碱平衡紊乱类型最可能是 A.失代偿性呼吸性酸中毒 B.呼吸性酸中毒+代谢性酸中毒 C.呼吸性酸中毒+代谢性碱中毒 D.代谢性酸中毒 E.代谢性酸中毒+呼吸性碱中毒 57. 64岁,慢性咳嗽、咯痰伴喘息十年加重3天。血气分析:PaO (55mmHg)、 PaCO (69mmHg)。最合适的氧疗方法是 A.流量2L/min的氧气经鼻导管持续吸入

呼吸系统疾病试题及答案

肺炎病人的护理 一、名词解释 1.肺炎是指终末气道、肺泡和肺间质的炎症,可由病原微生物、理化因素、免疫损伤、过敏及药物所致,是呼吸系统的常见病。 2.社区获得性肺炎(CAP)是指医院外罹患的感染性肺实质性炎症包括具有明确潜伏期的病原体感染而在入院后平均潜伏期内发病的肺炎 3.医院获得性肺炎(HAP)是指病人入院时不存在,也不处于潜伏期,而于入院后48小时后在医院内发生的肺炎。 二、单选题 1.肺炎球菌性肺炎的药物治疗首选(B) A 万古霉素 B 青霉素 C 红霉素 D 阿奇霉素 2.肺炎支原体肺炎的药物治疗首选(C) A 万古霉素 B 青霉素 C 红霉素 D 链霉素 3.肺炎球菌性肺炎患者咳痰的的典型特点为(D)A白色粘痰B黄色脓痰 C 粉红色泡沫痰 D 铁锈色痰 4.肺炎球菌性肺炎患者出现剧烈胸痛时,应采取的护理措施是(C) A 观察生命体征B吸氧 C 取患侧卧位 D 雾化吸入 5.肺炎球菌性肺炎患者的热型常为(C) A 间歇热B弛张热C稽留热D不规则热 三、多选题 1.肺炎按解剖部位分为

(ABD) A 大叶性肺炎 B 小叶性肺炎 C 支原体肺炎 D 间质性肺炎 2.以下哪些是肺炎链球菌肺炎的并发症 (ABD) A 感染性休克B胸膜炎C心肌炎D关节炎 3.高热患者的护理包括(ABCD) A 畏寒、寒战时注意保暖 B 高热时物理降温为宜 C 热退出汗时协助擦干、更换衣服、被褥 D 做好口腔护理 4.以下哪些是肺炎支原体肺炎的临床表现(ABCD) A 乏力、咽痛、头痛B咳嗽、发热 C 食欲缺乏、腹泻D肌痛、耳痛 5.肺炎并发感染中毒性休克时应采取的措施包括(ABD) A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及时发现早期休克征象 B取仰卧中凹位,减少搬动,注意保暖 C高流量吸氧(2-3L/min) D监测治疗反应,预防心衰发生 四、简答题 1.简述肺炎球菌性肺炎患者的健康教育。 ①活动与休息:规律生活、适当锻炼。

呼吸衰竭(150题)

第十一章呼吸衰竭 一、A1/A2型题 ( B )1.为了解患者肺泡换气功能,给吸100%O215Mmin,发现吸纯氧前后PaO2变化不大,应属下列何种异常? A、功能性分流 B、解剖性分流 C、弥散障碍 D、V/Q<0.8 E、V/Q>0.8 ( D )2.一侧肺发生肺不张患者,其血气变化为: A、PaO2↓,V/Q>正常 B、PaCO2↑,V/Q>正常 C、PaO2正常,V/Q>正常 D、PaO2↓,V/Q<正常 E、PaO2↓,V/Q=正常 ( D )3.肺气肿患者易发生呼气性呼吸困难的主要机制是: A、小气道阻塞 B、小气道痉挛 C、小气通管壁增厚 D、气道等压点上移至小气道 E、小气道壁顺应性降低( B)4.V/Q值大于0.8可见于: A、限制性通气不足 B、死腔样通气 C、弥散面积减小 D、阻塞性通气障碍 E、功能分流增加 ( C )5.通气功能障碍时,血气变化的特点为: A、PaO2↓ B、PaO2↑,PaCO2↓ C、PaO2↓,PaCO2↑ D、PaO2正常,PaCO2↑ E、PaO2↓,PaCO2正常 ( A )6.下列哪项可引起呼吸衰竭? A、外呼吸功能障碍 B、内呼吸功能障碍 C、一氧化碳

中毒 D、血液与组织间气体交换障碍 E、组织利用氧障碍 (E )7. Ⅱ型呼吸衰竭病人,开始给氧时可: A持续给高浓度氧 B给纯氧 C给高压氧 D间断给高浓度氧 E持续给低浓度、低流量氧 ( B )8.呼吸衰竭时,合并下列哪一种酸碱失衡易发生肺性脑病? A、代谢性酸中毒 B、呼吸性酸中毒 C、代谢性碱中毒 D、呼吸性碱中毒 E、混合型碱中毒 ( C )9.下列哪一项不属于限制性通气不足? A、呼吸中枢抑制 B、呼吸肌收缩无力 C、气道口径变小 D、气胸 E、弹性阻力↑ ( C )10.死腔样通气是指 A、肺泡通气严重不均 B、各部分肺泡V/Q比例自上而下递减 C、部分肺泡V/Q比例升高 D、V/Q比例<0.82 E、肺动-静脉短路开放 ( B )11.肺的弹性阻力增大时: A、肺顺应性增大 B、肺顺应性变小 C、肺顺应性不变 D、肺顺应性先大后小 E、肺顺应性先小后大 ( E )12.阻塞性通气不足可见于: A、低钾血症 B、多发性神经根炎 C、胸腔积液

呼吸机培训测试题目基础理论答案

呼吸机培训测试题目 呼吸模式有(ABC ): 1. 2. 3. 4. 5. 6. 7. 8. 9. 10.姓名: A、A/C B、SIMV C、SPONT D、VCV A、VCV B 、PCV C、CPAP D 、 PSV 自主呼吸方式有(CD): A、VCV B 、 PCV C、CPAP D 、 PSV 呼吸二要素是 (ABD ): A、压力 B、流量触发灵敏度 应用VCV时设置哪些通气参数(C、时间D、容(流)量ACDEF ) A、潮气量 B、吸气压力 C、平台时间 D、吸气流速 E、流速波形 F、呼吸频率 G、压力上升梯度 H、吸气时间(或吸呼比) I、压力支持应用PCV时设置哪些通气参数(BFGH ) A、潮气量 B、吸气压力 C、吸气流量 D、吸气流速 H、吸气时间(或吸呼 在应用SIMV通气时可能会出现哪些呼吸模式( A、C模式 B、A模式 吸气暂停能够测量参数有(A、R (气道阻力) 呼气暂停能够测量参数有( C、Sponts 模式 ABC ): B、C (顺应性) BC ): ABC ) D、Bi-LEVEL C、P PLAT(平台压力) A、C (顺应性) B、PEEPi (内源性PEEP) C、PEEP TOT (总的PEEP) 常用的病人吸气触发方式有(AB ): A、流量触发 B、压力触发 C、容量触发 D、时间触发 控制呼吸方式有(AB ):

11. 下列有关机械通气的描述错误的是(A ): A、只要机械通气设置合理,就能消除产生呼吸衰竭的病因 B、合理的机械通气设置能避免因PaC02原发性升高而导致的呼吸性酸中毒 C、改善低氧血症是机械通气的目标之一 D、人类的自然呼吸在吸气相是负压通气,而机械通气在吸气相是正压通气 12. 机械通气设定PEEP的目的(ABC ): A、改善氧合 B、对抗内源性PEEP,减少患者触发作功 C、改善肺的顺应性 D、增加潮气量 13. 下面哪个不属于气道压力高压报警的情况(C ): A、气道内是否有分泌物积聚 B、患者是否咬管,人工气道是否打折 C、管道漏气 D、呼出阀的工作是否正常 E、报警设置范围太低 F 气道阻力是否增高,顺应性是否降低 14. 呼吸机出现低压报警可能的原因(BC A、气道阻塞 B、呼吸回路漏气 C、呼吸机供气压力不足 D、患者肺顺应性降低 15. 以下有关机械通气呼吸模式的描述哪些是错误的(AD ): A 、对基本没有自主呼吸的病人应选择同步间歇指令呼吸模式(SIMV )进行通气 B、采用辅助/控制模式(A/C)时患者也可以同步触发通气 C、采用自主呼吸模式(Spontaneous时可以将压力支持水平设为零 D、体外膜肺氧合(ECM0)是一种有效的机械通气呼吸模式

呼吸衰竭培训试题

呼吸衰竭培训试题 姓名__________ 得分_________ 一、不定项选择题(每题4分) 1.Ⅱ呼吸衰竭根据以下何种分类:( ) A 病理生理 B 病因 C 起病缓急 D 按血气分析结果 E 是否代偿 2.Ⅰ型呼吸衰竭是指:() A PaO2>60mmHg PaCO2 >50 mmHg B PaO2>60mmHg PaCO2<50 mmHg C PaO2>70mmHg PaCO2 <55 mmHg D PaO2<60mmHg PaCO2<45 mmHg E 以上都不是 3.Ⅱ型呼吸衰竭是指:() A PaO2<60mmHg PaCO2 <50 mmHg B PaO2<55mmHg PaCO2 >50 mmHg C PaO2<50mmHg PaCO2 >50 mmHg D PaO2<60mmHg PaCO2 >50 mmHg E PaO2>60mmHg PaCO2 <50 mmHg 4.下列哪一项为I型呼吸衰竭的正确的说法:() A 缺氧不伴二氧化碳潴留 B 也可因低氧血症所致通气代偿性增加 C 二氧化碳排出过多可导致PaCO2降低 D I型呼吸衰竭常由于肺换气功能障碍所致 E 常见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所致 5.下列哪一项为Ⅱ型呼吸衰竭的正确说法:() A 缺氧伴二氧化碳潴留 B 为肺泡通气不足所致 C 若伴换气功能障碍,则缺氧更为严重 D Ⅱ型呼吸衰竭常见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所致 E Ⅱ型呼吸衰竭常见于弥漫性肺间质纤维化、ARDS等所致 6.慢性呼吸衰竭最常见的病因:() A 广泛胸膜增厚 B 支气管肺炎 C 肺结核 D 弥慢性肺间质纤维化 E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7.关于动脉血气分析的主要指标,哪项是正确:() A PaO2<60mmHg提示存在呼吸衰竭 B PaO2>55mmHg提示存在CO2潴留 C PH值在7.35~7.45之间,提示没有酸碱失衡 D HCO3—异常说明与呼吸性、代谢性两者酸碱失衡的共同结果 E BE异常主要与代谢性酸碱失衡有关 8.动脉血气分析:PH=7.46, PaCO2 =32 mmHg, BE=-3mmol/L,提示:() A 正常范围 B 呼吸性碱中毒 C 呼吸性酸中毒

(完整word版)呼吸衰竭第八版

呼吸衰竭 呼吸衰竭(respiratory failure)是指各种原因引起的肺通气和(或)换气功能严重障碍,以致在静息状态下亦不能维持足够的气体交换,导致低氧血症伴(或不伴)高碳酸血症,进而引起一系列病理生理改变和相应临床表现的综合征。其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明确诊断有赖于动脉血气分析:在海平面、静息状态、呼吸空气条件下,动脉血氧分压(PaO2)<60mmHg,伴或不伴二氧化碳分压(PaCO2) >50mmHg,并排除心内解剖分流和原发于心排出量降低等因素,可诊为呼吸衰竭。 【病因】 完整的呼吸过程由相互衔接并同时进行的外呼吸、气体运输和内呼吸三个环节来完成。参与外呼吸即肺通气和肺换气的任何一个环节的严重病变,都可导致呼吸衰竭。 (一)气道阻塞性病变 气管-支气管的炎症、痉挛、肿瘤、异物、纤维化瘢痕,如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重症哮喘等引起气道阻塞和肺通气不足,或伴有通气/血流比例失调,导致缺氧和CO2储留,发生呼吸衰竭。 (二)肺组织病变 各种累及肺泡和(或)肺间质的病变,如肺炎、肺气肿、严重肺结核、弥漫性肺纤维化、肺水肿、矽肺等,均致肺泡减少、有效弥散面积减少、肺顺应性减低、通气/血流比例失调,导致缺氧或合并CO2潴留。 (三)肺血管疾病 肺栓塞、肺血管炎等可引起通气/血流比例失调,或部分静脉血未经过氧合直接流人肺静脉,导致呼吸衰竭。 (四)胸廓与胸膜病变 胸部外伤造成连枷胸、严重的自发性或外伤性气胸、脊柱畸形、大量胸腔积液或伴有胸膜肥厚与粘连、强直性脊柱炎、类风湿性脊柱炎等,均可影响胸廓活动和肺脏扩张,造成通气减少及吸人气体分布不均,导致呼吸衰竭。 (五)神经肌肉疾病

呼吸衰竭的原因及机制

慢性呼吸衰竭的原因及机制 (一)发病原因 慢性呼吸衰竭常为支气管-肺疾患所引起,如COPD、重症肺结核、支气管扩张症、弥漫性肺间质纤维化、尘肺等,其中COPD最常见。胸廓病变如胸部手术、外伤、广泛胸膜增厚、胸廓畸形亦可引起慢性呼吸衰竭。 (二)发病机制 肺的主要生理功能是进行气体交换,此交换主要涉及机体通过肺组织从体外摄取氧和机体代谢后所产生的二氧化碳通过肺组织排出体外。气体在机体内的运输要依靠血液循环来完成,组织细胞则从血液或组织液内环境中摄取氧并排出二氧化碳。呼吸的全过程包括3个相互联系着的环节:①外呼吸,指外界环境与血液在肺部实现的气体交换。它包括肺通气(肺与外界的气体交换)和肺换气(肺泡与血液之间的气体交换)两个过程。②气体在血液中的运输。③内呼吸,指血液或组织液与组织之间的气体交换。呼吸衰竭所涉及机制主要是外呼吸,它包括肺换气和肺通气,下面分别加以叙述。 1.肺换气功能障碍肺的气体交换系指肺泡内气体与肺泡毛细血管血液中气体的交换,主要是氧与二氧化碳的交换。肺气体交换主要决定于通气/血流灌注比值(V/Q)与弥散功能。Ⅰ型呼吸衰竭的主要发病机制为换气功能障碍,主要有通气/血流比例失调和弥散功能障碍两种。 (1)通气/血流比例失调:肺有效的气体交换不仅要求有足够的通气量与血流量,而且要求二者的比例适当。在静息状态下,健康人肺泡通气量约为4L/min,肺血流量约为5L/min,全肺平均V/Q大约为0.8。当通气量大于肺血流量, V/Q>0.8,此时进入肺泡的气体不能完全充分与肺泡毛细血管内血液接触,从而得不到充分气体交换,即为肺泡内过多的气体交换没有足够的血流交换,造成无效腔通气。例如临床上常见的肺气肿、肺大疱和肺栓塞。当肺血流量较肺通气量增加时,V/Q<0.8,此时静脉血流经通气不良的肺泡毛细血管未经充分氧合返回左心,形成了动脉血内静脉血掺杂,称之为功能性动-静脉血分流,例如严重COPD 病人存在功能性分流。肺不张时,肺内气体减少或无气体,而血流继续,V/Q=0。此时流经肺脏的血液完全未进行气体交换而掺入动脉血,类似解剖分流,也称为真性分流,或称为病理性动-静脉血分流。 V/Q比例失调主要引起低氧血症,也是引起低氧血症最常见的机制,对PaCO2影响甚微。其原因为:①动、静脉二氧化碳分压差值仅为6mmHg,而动、静脉血氧分压差值约为60mmHg,当V/Q<0.8 时混合静脉血加入动脉血后,对PaO2的影响明显大于PaCO2。②V/Q>0.8或 V/Q<0.8时,均可表现为V/Q正常的肺泡通气量代偿性增加,而二氧化碳的弥散速率约为氧的21倍,而且二氧化碳的解离曲线呈线性,只要正常肺泡通气量增加,即可排出更多二氧化碳。其结果表现为:PaO2下降而无PaCO2升高。 (2)弥散功能障碍:气体弥散系指气体分子从高浓度区向低浓度区移动的过程。弥散是一被动移动的过程,因而不需要消耗能量。弥散的机制是气体分子的

呼吸衰竭试题

一、名词解释 呼吸衰竭: 肺性脑病: 二填空题 1.( )就是呼吸衰竭最早、最突出的症状,( )就是缺氧的典型表现。 2.动脉血气分析常选择的动脉包括( )( )( )( ),其中首选( )。 3.血气分析穿刺时,穿刺针与皮肤呈( )度角缓慢刺入,见回血后停止进针。 4.采集血气标本后应局部按压( )分钟,如患者使用抗凝药物治疗或凝血功能障碍,应在穿刺部位增加按压时间,直至止血。 5.采集血气标本后,应( )或( )进行标本抗凝。 6.呼吸衰竭病人为减轻呼吸困难一般取( )或( )体位。 7.Ⅱ型呼吸衰竭应指导患者( )呼吸,以促进有效通气。 8.II型呼吸衰竭,给予( )持续吸氧,使PaO2保持在( )或SaO2在( )或略高。 9.正常成人在静息状态下呼吸空气时,有效通气量需要达到( )L/min、 10.急性严重缺氧可导致( )或( )。 11.呼吸衰竭按发病急缓可分为( )( )。 12.氧气的弥散能力仅为二氧化碳的( ),故弥散障碍时通常以低氧血症为主。 13.严重缺氧可抑制细胞能量代谢的中间过程,使能量产生降低,并产生大量乳酸与无机盐,引起( )。 14.低氧血症与高碳酸血症的发生机制包括( )( )( )、肺内动静脉解剖分流增加与氧耗量增加五个主要机制。 15.( )就是纠正缺氧与二氧化碳潴留的最重要措施。 16.( )就是慢性呼衰急性加重的最常见诱因。 17.对长期应用抗生素病人注意有无( )。 三、单选题 1、呼吸衰竭最主要的诊断依据就是( ) A、病理生理B、病因C、起病缓急 D、血气分析结果E、临床经验 2、Ⅱ型呼吸衰竭就是指() A、PO2>60mmHg,PCO2>50mmHg B、PO2>60mmHg,PCO2<50mmHg C、PO2<60mmHg,PCO2>50mmHg D、PO2<60mmHg,PCO2<45mmHg E、以上都不对 3、慢性呼吸衰竭最常见的病因( ) A、广泛胸膜增厚 B、支气管肺炎 C、弥漫性肺间质纤维化 D、肺结核 E、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4、动脉血气分析:PH=7、40,PO2=88mmHg,PCO2=35mmHg,BE=2mmol/L,提示( ) A.正常范围 B、呼吸性酸中毒 C、呼吸性碱中毒 D、代谢性酸中毒 E、代谢性碱中毒 5、I型呼吸衰竭应给予( )

中东呼吸综合征培训试题及答案

中东呼吸综合征培训试题及答案 科室姓名成绩 一、选择题:(50分,每题5分) 1、为防止该病传入我国,国家质检总局于日前发布公告,要求来自该地区有关国家的入境人员,如有发热、咳嗽、呼吸困难等急性呼吸道症状,应主动申请并由疾控和医疗单位进行适当的隔离检查和治疗.该预防措施属于() A.消灭病原体 B .控制传染源 C.切断传播途径 D.保护易感人群 2、中东呼吸综合征流行病学描述错误的是() A. 骆驼可能是人类感染来源。 B. 不排除蝙蝠或其他动物也可能是中东呼吸综合征冠状病毒的自然宿主。 C. 存在家庭聚集和医院感染现象,表明已出现人际间传播,有社区持续人传人证据。 D. 综合目前已知的流行病学资料,病例确切的感染来源不明 3、下列关于中东呼吸综合征的临床特征的叙述错误的是() A. 该病的潜伏期为3-7天。 B. 主要表现为发热、畏寒/寒战、干咳、气短、头痛和肌痛。其他症状包括咽痛、鼻塞、恶心、呕吐、头晕、咯痰、腹泻和腹痛。 C. 根据WHO公布的病例信息,28.6%的病例无临床症状或仅表现为轻微的呼吸道症状,无发热、腹泻

和肺炎。 D 发生肺炎者影像学检查主要特点为胸膜下和基底部分布,磨玻璃影为主,可出现实变影。 4、下列关于中东呼吸综合征实验室检查的叙述错误的是() A.血常规:白细胞总数一般不高,可伴有淋巴细胞减少,血小板减少 B.部分患者肌酸激酶、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丙氨酸氨基转移酶、乳酸脱氢酶、肌酐等升高。C.病原学相关检查主要包括病毒分离、病毒核酸检测。 D.病毒核酸检测为实验室检测的“金标准”;病毒分离可以用于早期诊断。 5、疑似和临床诊断病例具备下述那些条件,可确诊为中东呼吸综合征实验室确诊病例() A.至少双靶标PCR检测阳性。 B.单个靶标PCR阳性产物,经基因测序确认。 C从呼吸道标本中分离出中东呼吸综合征冠状病毒。 D恢复期血清中东呼吸综合征冠状病毒抗体较急性期血清抗体水平阳转或呈4倍以上升高。 E、以上全是 6、世界卫生组织发布公告称,沙特阿拉伯向该组织报告了6例最新确诊的中东呼吸综合征冠状病毒(一种类似SARS的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病例。下列有关该病毒的叙述,正确的是() A.新型冠状病毒与SARS病毒同属一个病毒科

慢性呼吸衰竭是由什么原因引起的

慢性呼吸衰竭是由什么原因引起的 一、缺O2和CO2潴留的发生机制 (一)通气不足在静息呼吸空气时,总肺泡通气量约为4L/min,才能维持正常的肺泡氧和二氧化碳分压。肺泡通气量减少,肺泡氧分压下降,二氧化碳分压上升。呼吸空气条件下(吸入氧浓度为20.93%,二氧化碳接近零。 (二)通气/血流比例失调肺泡的通气与灌注周围毛细血管血流的比例必须协调,才能保证有效的气体交换。正常每分钟肺泡通气量(VA)4L,肺毛细血管血流量(Q)5L,两者之比为0.8.如肺泡通气量在比率上大于血流量(>0.8)。则形成生理死腔增加,即为无效腔效应;肺泡通气量在比率上小于血流量(<0.8),使肺动脉的混合静脉血未经充分氧合进入肺静脉,则形成动静脉样分流。通气/血流比例失调,产生缺O2,而无CO2潴留。此因混合静脉血与动脉血的氧分压差要比CO2分压差大得多,前者为7.98kPa,而后者仅0.79kPa,相差10倍。故可藉健全的肺泡过度通气,排出较多的CO2,以代偿通气不足肺泡潴留的CO2,甚至可排出更多的CO2,发生呼吸性碱中毒。由于血红蛋白氧离解曲线的特性,正常肺泡毛细血管血氧饱和度已处于平坦段,即使增加通气量,吸空气时,肺泡氧分压虽有所增加,但血氧饱和度上升甚少,因此藉健全的通气过度的肺泡不能代偿通气不足的肺泡所致的摄氧不足,因而发生缺O2. (三)肺动-静脉样分流由于肺部病变如肺泡萎陷、肺不张、肺水肿和肺炎实变均可引起肺动脉样分流增加,使静脉血没有接触肺泡气进行气体交换的机会。因此,提高吸氧浓度并不能提高动脉血氧分压。分流量越大,吸氧后提高动脉血的氧分压效果越差,如分流量超过30%以上,吸氧对氧分压的影响有限。 (四)弥散障碍氧弥散能力仅为二氧化碳的1/20,故在弥散障碍时,产生单纯缺氧。 (五)氧耗量氧耗量增加是加重缺O2的原因之一,发热、寒战、呼吸困难和抽搐均将增加氧耗量。寒战耗氧量可达500ml/min,严重哮喘,随着呼吸功的增加,氧耗量可为正常的十几倍。氧耗量增加,肺泡氧分压下降,正常人藉助增加通气量以防止缺氧。氧耗量增加的通气功能障碍的患者,肺泡氧分压不能提高,缺氧亦难缓解。 二、缺O2、CO2潴留对机体的影响 (一)对中枢神经的影响脑组织耗氧量约占全身耗量的1/5-1/4.中枢皮质神经原细胞对缺氧最为敏感,缺O2的程度和发生的急缓对中枢神经产次价高生不同的影响。如突然中断供O2,改吸纯氮20秒钟可出现深昏迷和全身抽搐。逐渐降低吸O2的浓度,症状出现缓慢,轻度缺O2可引起注意力不集中、智力减退、定向障碍;随缺O2加重,动脉血氧分压(PaO2)低于6.66kPa 可致烦躁不安、神志恍惚、谵妄;低于3.99kPa时,会使神志丧失,乃至昏迷;低于2.66kPa则会发生不可逆转的脑细胞损伤。 CO2潴留使脑脊液氢离子浓度增加,影响脑细胞代谢,降低脑细胞兴奋性,抑制皮质活动;随着CO2的增加,对皮质下层刺激加强,引起皮质兴奋;若CO2继续升高,皮质下层受抑制,使中枢神经处于麻醉状态。在出现麻醉前的患者,往往有失眠、精神兴奋、烦躁不安的先兆兴奋症状。 缺O2和CO2潴留均会使脑血管扩张,血流阻力减小,血流量增加以代偿之。严重缺O2会发生脑细胞内水肿,血管通透性增加,引起脑间质水肿,导致颅内压增高,挤压脑组织,压迫血管,进而加重脑组织缺O2,形成恶性循环。 (二)对心脏、循环的影响缺O2可刺激心脏,使心率加快和心搏量增加,血压上升。冠状动脉血流量在缺O2时明显增加,心脏的血流量远超过脑和其他脏器。心肌对缺O2十分敏感,早期轻度缺O2即在心电图上显示出现,急性严重缺O2可导致心室颤动或心脏骤停。缺O2和CO2潴留均能引起肺动脉小血管收缩而增加肺循环阻力,导致肺动脉高压和增加右心负担。

呼吸支持技术

呼吸支持技术 白春学 (一)呼吸类型 为了提供适当的呼吸支持,应选择合适的呼吸参数以保证潮气量,气体分布时间和呼气时间。呼吸类型这一术语描述了单周期呼吸的全部过程。 1 .呼吸周期 一个呼吸周期指从吸气开始到呼气终止的全部时间。这一时间过程(T)包括吸气时间(TI )和呼气时间(TE)、计算公式如下: T= TI + TE 呼吸频率与潮气量(VT)的乘积,为每分钟通气量(MV。 MV= VT X RR 吸气时间与呼气时间的比值为吸呼时间比(I : E比)。 2. 呼吸周期气道压力的变化 (1)影响气道压力的因素如下: 阻力 顺应性 吸气流量 潮气量 (2)平均通气压(Pmean 平均通气压是作用于全部呼吸周期中的气道平均压力,它是氧合的主要决定因素。 (3 )压力一时间关系 可用压力一时间曲线表达压力与时间的关系。在这一曲线中,参考气道压力对应时间作图。压力单位采用cmH2 O时间单位为秒。对一个即定潮气量(定容通气)的吸气相,气道压力的高度和间期依赖于肺的力学特点,即阻力和顺应性。 P= RX V 在低吸气流量或低阻力通气时压力升高的幅度很小。相反,高的吸气流量或气道阻力高时,压力升高幅度较大。 线性曲线的进一步增加是由流量V和顺应性C的商决定的 △ P= V/C 吸气流量越大,顺应性越小、气道压力的上升幅度将越大。 3. 呼吸周期的容量变化(1 )容量一时间曲线 在容量—时间曲线中,吸气时容量增加。在间歇或无—流量—时相,应用的气体容量仍然保持恒定,在呼气时容量减少。 (2 )流量一时间曲线 在流量时间曲线中,参考流量(V)对应时间作图。可互相区别开恒定和递减的流量。 在流量恒定时,吸气间期内气流流速保持不变。 递减气流的特点是初始的高气体流量后伴随着递减的气体流量。

呼吸功能不全(习题)

第十四章呼吸功能不全 一、选择题 1.肺组织中清除病原微生物的主要效应细胞是 A.肥大细胞 B.中性粒细胞 C.T淋巴细胞 D.B淋巴细胞 E.巨噬细胞 2.呼吸衰竭的发生原因是指 A. 内呼吸严重障碍 B. 外呼吸严重障碍 C. 氧吸入障碍 D. 氧利用障碍 E. 氧吸入和利用均有障碍 3.哪项可以引起限制性通气不足 A. 中央气道阻塞 B. 外周气道阻塞 C. 通气血流比例失调 D. 肺泡膜面积减少和厚度增加 E. 呼吸肌活动障碍 4.以下哪项原因可以引起阻塞性通气不足 A. 气管痉挛收缩 B. 呼吸肌活动障碍 C. 严重的胸廓畸形 D. 肺泡表面活性物质减少 E. 肺叶切除 5.气道阻力主要受以下哪项因素的影响 A.气流速度 B.气体的粘度 C.气流形式 D.气道内径 E.气道的长度 6.能反映总肺泡通气量变化的最佳指标是 A.PaO2 B.PaCO2 C.P A O2 D.肺潮气量 E.P A O2与PaO2差距 7.下列哪项不是肺泡通气不足时的血气变化 A.P A O2降低 B. PaO2降低 C.P A CO2升高 D. PaCO2升高 E. PaCO2正常或降低 8.一般情况下,下列哪项血气变化不会出现在肺弥散障碍 A.PaO2降低 B.PaCO2降低 C.PaO2降低伴PaCO2升高 D.PaCO2正常 E. PaCO2降低伴PaCO2正常 9.死腔样通气可见于 A.肺动脉栓塞 B.支气管哮喘 C.肺不张 D.肺实变 E.胸腔积液 10.功能性分流可见于 A.慢性支气管炎 B.肺血管收缩 C.弥散性血管内凝血 D.肺动脉炎 E.肺动脉栓塞 11.肺气肿患者易产生呼气性呼吸困难的主要机制是 A.气道阻塞 B.气管管壁增厚 C.气道痉挛收缩 D. 肺泡顺应性降低 E. 气道等压点移至小气道 12.某声带严重炎性水肿的患者,最可能出现的呼吸运动改变是 A.吸气性呼吸困难 B.呼气性呼吸困难 C.潮式呼吸 D.叹气样呼吸 E.陈施式呼吸 13.下列哪种情况不常出现真性分流 A. 支气管扩张 B. 肺内动-静脉交通支开放 C. 肺水肿 D. 肺实变 E. 肺不张 14.在成人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的发生机制中,下列哪种细胞起了最重要的作用 A.单核细胞 B.巨噬细胞 C.淋巴细胞 D.中性粒细胞 E.血小板 15.成人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引起肺水肿的主要机制是 A.肺毛细血管内流体静压增加 B.肺淋巴回流障碍 C.血浆胶体渗透压降低 D.肺动脉压升高 E. 肺泡-毛细血管膜损伤使通透性升高 答案:1-5.EBEAD;6-10BECAA;11-15EACDE

呼吸衰竭的原因及机制(建议收藏)

慢性呼吸衰竭的原因及机制 (一)发病原因 慢性呼吸衰竭常为支气管—肺疾患所引起,如COPD、重症肺结核、支气管扩张症、弥漫性肺间质纤维化、尘肺等,其中COPD最常见。胸廓病变如胸部手术、外伤、广泛胸膜增厚、胸廓畸形亦可引起慢性呼吸衰竭。。.。。..文档交流 (二)发病机制 肺的主要生理功能是进行气体交换,此交换主要涉及机体通过肺组织从体外摄取氧和机体代谢后所产生的二氧化碳通过肺组织排出体外。气体在机体内的运输要依靠血液循环来完成,组织细胞则从血液或组织液内环境中摄取氧并排出二氧化碳。呼吸的全过程包括3个相互联系着的环节:①外呼吸,指外界环境与血液在肺部实现的气体交换。它包括肺通气(肺与外界的气体交换)和肺换气(肺泡与血液之间的气体交换)两个过程.②气体在血液中的运输.③内呼吸,指血液或组织液与组织之间的气体交换.呼吸衰竭所涉及机制主要是外呼吸,它包括肺换气和肺通气,下面分别加以叙述。。..。。.文档交流 1。肺换气功能障碍肺的气体交换系指肺泡内气体与肺泡毛细血管血液中气体的交换,主要是氧与二氧化碳的交换。肺气体交换主要决定于通气/血流灌注比值(V/Q)与弥散功能。Ⅰ型呼吸衰竭的主要发

病机制为换气功能障碍,主要有通气/血流比例失调和弥散功能障碍两种。。.。.。。文档交流 (1)通气/血流比例失调:肺有效的气体交换不仅要求有足够的通气量与血流量,而且要求二者的比例适当。在静息状态下,健康人肺泡通气量约为4L/min,肺血流量约为5L/min,全肺平均V/Q大约为0.8。当通气量大于肺血流量,V/Q〉0.8,此时进入肺泡的气体不能完全充分与肺泡毛细血管内血液接触,从而得不到充分气体交换,即为肺泡内过多的气体交换没有足够的血流交换,造成无效腔通气。例如临床上常见的肺气肿、肺大疱和肺栓塞。当肺血流量较肺通气量增加时,V/Q 〈0.8,此时静脉血流经通气不良的肺泡毛细血管未经充分氧合返回左心,形成了动脉血内静脉血掺杂,称之为功能性动—静脉血分流,例如严重COPD病人存在功能性分流。肺不张时,肺内气体减少或无气体,而血流继续,V/Q=0。此时流经肺脏的血液完全未进行气体交换而掺入动脉血,类似解剖分流,也称为真性分流,或称为病理性动-静脉血分流。 V/Q比例失调主要引起低氧血症,也是引起低氧血症最常见的机制,对PaCO2影响甚微。其原因为:①动、静脉二氧化碳分压差值仅为6mmHg,而动、静脉血氧分压差值约为60mmHg,当V/Q〈0。8时混合静脉血加入动脉血后,对PaO2的影响明显大于PaCO2.②V/Q>0.8或 V/Q<0.8时,均可表现为V/Q正常的肺泡通气量代偿性增加,而二氧化碳的弥散速率约为氧的21倍,而且二氧化碳的解离曲线呈线性,只要正常肺泡通气量增加,即可排出更多二氧化碳。其结果表现为:PaO2下降而无PaCO2升高。.。。.。.文档交流

呼吸衰竭的原因及机制

慢性呼吸衰竭得原因及机制 (一)发病原因 慢性呼吸衰竭常为支气管—肺疾患所引起,如COPD、重症肺结核、支气管扩张症、弥漫性肺间质纤维化、尘肺等,其中COPD最常见、胸廓病变如胸部手术、外伤、广泛胸膜增厚、胸廓畸形亦可引起慢性呼吸衰竭。 (二)发病机制 肺得主要生理功能就是进行气体交换,此交换主要涉及机体通过肺组织从体外摄取氧与机体代谢后所产生得二氧化碳通过肺组织排出体外。气体在机体内得运输要依靠血液循环来完成,组织细胞则从血液或组织液内环境中摄取氧并排出二氧化碳、呼吸得全过程包括3个相互联系着得环节:①外呼吸,指外界环境与血液在肺部实现得气体交换。它包括肺通气(肺与外界得气体交换)与肺换气(肺泡与血液之间得气体交换)两个过程。②气体在血液中得运输。③内呼吸,指血液或组织液与组织之间得气体交换。呼吸衰竭所涉及机制主要就是外呼吸,它包括肺换气与肺通气,下面分别加以叙述、 1、肺换气功能障碍肺得气体交换系指肺泡内气体与肺泡毛细血管血液中气体得交换,主要就是氧与二氧化碳得交换。肺气体交换主要决定于通气/血流灌注比值(V/Q)与弥散功能。Ⅰ型呼吸衰竭得主要发病机制为换气功能障碍,主要有通气/血流比例失调与弥散功能障碍两种。 (1)通气/血流比例失调:肺有效得气体交换不仅要求有足够得通气量与血流量,而且要求二者得比例适当、在静息状态下,健康人肺泡通气量约为4L/min,肺血流量约为5L/min,全肺平均V/Q大约为0、8。当通气量大于肺血流量,V/Q>0、8,此时进入肺泡得气体不能完全充分与肺泡毛细血管内血液接触,从而得不到充分气体交换,即为肺泡内过多得气体交换没有足够得血流交换,造成无效腔通气。例如临床上常见得肺气肿、肺大疱与肺栓塞。当肺血流量较肺通气量增加时,V/Q〈0。8,此时静脉血流经通气不良得肺泡毛细血管未经充分氧合返回左心,形成了动脉血内静脉血掺杂,称之为功能性动—静脉血分流,例如严重COPD 病人存在功能性分流、肺不张时,肺内气体减少或无气体,而血流继续,V/Q=0。此时流经肺脏得血液完全未进行气体交换而掺入动脉血,类似解剖分流,也称为真性分流,或称为病理性动-静脉血分流、 V/Q比例失调主要引起低氧血症,也就是引起低氧血症最常见得机制,对PaCO2影响甚微。其原因为:①动、静脉二氧化碳分压差值仅为6mmHg,而动、静脉血氧分压差值约为60mmHg,当V/Q<0、8时混合静脉血加入动脉血后,对PaO2得影响明显大于PaCO2。②V/Q>0.8或V/Q<0、8时,均可表现为V/Q正常得肺泡通气量代偿性增加,而二氧化碳得弥散速率约为氧得21倍,而且二氧化碳得解离曲线呈线性,只要正常肺泡通气量增加,即可排出更多二氧化碳。其结果表现为:PaO2下降而无PaCO2升高。 (2)弥散功能障碍:气体弥散系指气体分子从高浓度区向低浓度区移动得过程。弥散就是一被动移动得过程,因而不需要消耗能量。弥散得机制就是气体分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