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中外教育史

中外教育史

中外教育史
中外教育史

期末作业考核

《中外教育史》

满分100分

一、名词解释(每题5分,共30分)

1、《学记》

2、有教无类

3、中国科学社

4、《理想国》

5、教育心理学化思想

6、国家主义教育思想

二、简答(每题5分,共30分)

1、简述宋初三次兴学的内容及其影响。

2、如何评价资产阶级维新派的教育思想。

3、张之洞“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教育思想。

4、简述英国1870年《初等教育法》。

5、简述赫尔巴特的教育思想。

6、昆体良关于教育和教学的主张。

三、论述(每题10分,共40分)

1、论述评孔子的教育思想。

2、论述陶行知的生活教育思想。

3、当代欧美教育思潮有哪些?请对各教育思潮作简要陈述。

4、论述赞科夫的发展性教学理论。

一、名词解释(每题5分,共30分)

1、《学记》

答:《学记》全文共20节,1229个字,篇幅虽短,内容却相当丰富、精辟、深刻,是我国先秦时期教育思想和教育实践的概括和总结。《学记》主要论述了教育作用与目的、学校管理和教育教学的原则、方法,以及教师问题等有关教育理论与实践的问题。

2、有教无类答:成语,出自于《论语·卫灵公》:子曰:“有教无类。”教:教育;类:类别。解释一,不管什么人都可以受到教育。解释二,人原本是“有类”的。比如有的智,有的愚;有的贤,有的不肖。但通过教育,却可以消除这些差别,“有教则无类”,可见“有教无类”是教育的结果,不是前提。

3、中国科学社

答:中国科学社,原名科学社,是由留学美国康乃尔大学的中国学生赵元任、任鸿隽、杨铨等在1915年发起成立的民间学术团体,以“联络同志、研究学术,以共图中国科学之发达”为宗旨。1918年迁回国内,1959年停止活动,存在近半个世纪。在中国现代科学文化的发展中,中国科学社贡献颇大。

4、《理想国》答:《理想国》是古希腊著名哲学家柏拉图(Plato 公元前427-公元前347年)重要的对话体著作之一。一般认为属于柏拉图的中期对话,本书分为十卷。在柏拉图的著作中,不仅篇幅最长,而且内容十分丰富,涉及其哲学的各个方面,尤其对他的政治哲学,认识论等有详细的讨论。

5、教育心理学化思想

答:教育心理学化思想是由瑞士教育家裴斯泰洛齐(1746- 1827)率先提出来的。1800年,他在《方法》一文中首次明确提出试图把教学与人的心智的本性、周围环境以及人与人的交往都协调起来。教育心理学化思想经由赫尔巴特(1776-1841)得到发展。赫尔巴特明确提出,“教育学作为一门科学,是以伦理学和心理学为基础的。前者指明目的,后者指明途径、手段和障碍。”

6、国家主义教育思想

答:国家主义教育思想源于古希腊的柏拉图,伴随着近代欧美民族国家的出现而产生,在19世纪达到高潮。其代表人物为法国的孔多塞、爱尔维修、德国的费希特,美国的杰斐逊等人。

基本观点为:教育权归属于民族国家而不是教会,国家应当承担起教育民众的责任,进行教育立法;教育是造成民族国家的利器;教育的目的是培养合格的国民,如培养法国人、英国人、德国人或美国人等;由国家建立国民教育制度。

国家主义教育思潮对近代欧美国民教育制度的建立和普及教育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不足之处是使教育过分地依赖于某一时期的国家政权,成为一些反动政权,如纳粹政权手中的工具。

二、简答(每题5分,共30分)

1、简述宋初三次兴学的内容及其影响。

答:第一次兴学运动是在宋仁宗庆历四年(公元1044年),即所谓“庆历兴学”。庆历兴学的主要内容有两项:一是州、县立学,并改进太学和国子学;二是改革科举。凡应科举者须先受教育,规定士子在学三百日方准考试。

第二次“熙宁、元丰兴学”。其主要内容包括如下几个方面:一是整顿地方官学和实行太学“三舍法”。二是改革科举制度。王安石认为,学校是培养人才的场所,科举取士应“本于学校”。但当时学校尚未完全恢复,权益之计就是改革科举考试的办法。三是创办和恢复各种专科学校。

第三次是“崇宁兴学”。此次兴学只是恢复熙宁、元丰兴学的某些措施,在学校制度方面没有多大改变。所不同的是,曾一度停废科举。

宋初的三次兴学运动,尽管每次时间不长,但取得的成就很大。它的积极意义在于:在整个社会造成了重视学校教育的影响;在一定程度上摆脱了学校对科举的依附;推动了学校教育事业的发展。因此,宋朝无论是中央的官立大学还是地方的郡县学校都比唐朝发达,学生的入学范围和名额也比唐朝时期有所扩大和增加。

2、如何评价资产阶级维新派的教育思想。

答:资产阶级维新派的基本思想是“以政学为主义,以艺学为附庸”,也称“政本艺末”思想。“以政学为主义”就是以它为体,把它放在教育内容的首位,也就是说教育目的首先是在培养政才,管理国家的人才。“以艺学为附庸”就是要求把艺学放在次于政学的地

位。它要求教育要把培养政才放在首位,其目的就是要用这种政才取代封建官吏,从而改变官吏的政治素质,达到变法图强的目的。资产阶级维新派创办了近百所新式学堂。主张废八股,变科举;广兴学堂;建立译书局、编译局;派人出国游学。资产阶级维新派的教育思想的产生使封建伦理纲常开始发生了动摇,“民权”思想深入人心,为旧民主主义革命准备了一些条件。维新人士的“维新觉世之功”,在我国近代文化教育史上是应该肯定的。

3、张之洞“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教育思想。

答:1.人才观与教育作用观

2. 中体西用的洋务教育思想

(1)中体西用思想的提出(2)中体西用教育思想的内涵(3)评价

总之,“中学为体,西学为用”作为洋务教育的指导思想,是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产物,

它反映了封建统治阶级的利益,也表现了资本主义列强侵略的需要,为在中国发展半殖民地半封建教育提供了理论依据。

4、简述英国1870年《初等教育法》。

答:19世纪下半期,英国工业革命基本完成,英国资本主义经济更加蓬勃发展,这客观上要求工人具有一定的机器大生产的素质。由于初等教育对培训工人大有好处,因此当时英国的竞争者美国和德国都非常重视初等教育的发展。这使英国感到巨大的压力。同时,工人群众本身已在革命斗争过程中用各种形式开展自己的教育活动,而且,这种教育活动与工人阶级的革命斗争是紧密联系的。所有这些情况引起了统治阶级对初等教育的重视,使普及义务教育的问题成为社会关注的主要问题。统治阶级逐渐认识到再也不能把初等教育只作为单纯的宗教慈善事业了,并认识到如果政府不直接控制初等教育将对其统治十分不利。因此,国会于1870年正式颁布了《初等教育法》(又称《福斯特法案》)。《初等教育法》的颁布,是英国国民教育制度正式形成的标志。

初等教育法规定了如下一些内容:

(1)国家继续拨款补助教育,并在缺少学校的地区设置公立学校。

(2)全国划分学区,由经过选举产生的“学务委员会”负责监督本学区的教育工作。(3)各学区有权实施五至十三岁儿童的强迫教育。

(4)承认以前各派教会所兴办或管理的学校为国家教育机关。

(5)学校的普通教学与宗教分离,凡是接受公款补助的学校一律不得强迫学生上特定的宗教课,一般性宗教教学则须安排在首节课或者末节课,以利于学生在听课与不听课之间自己做出选择。

1870年《初等教育法》的颁布,在英国初等教育发展中具有重要的意义。当然,它只适用于劳动人民子女,上层社会子弟仍然在家或在预备学校中接受进入中等学校的预备教育。但《初等教育法》的颁布,标志着英国国民教育制度的正式形成,从此,英国出现了公、私立学校并存的局面。以后,英国又相继通过了有关义务教育和免费教育的法规,推动了义务教育的发展。

5、简述赫尔巴特的教育思想。

答:赫尔巴特(1776-1841),是德国著名的教育家,心理学家,他是最早宣称心理学是一门有别于哲学、生理学的科学的人,同时他还是最先强调教育应根据于心理学的人。

赫尔巴特的教学过程理论是建立在他的联想主义的心理学基础上的,具体而言,是建立在联想主义

心理学的"统觉"理论基础上的。

赫尔巴特认为, "兴趣"是形成统觉的条件, "兴趣"赋予"统觉"以主动性,因此教学必须激发学生牢固掌握知识和企图扩充知识的兴趣。

赫尔巴特把任何兴趣都分为四个阶段:即注意、期待、探求和行动。同时,他还认为在教学过程中,学生掌握的知识必须通过"钻研"(接受和学习教师所讲材料)和"理解"(深入思考新材料)两个环节。基于这种对心理活动过程的分析,他把教学过程分为四个阶段:明了、联想,系统和方法。

赫尔巴特对教学过程的理论分析,在外国教育史上具有开创性的意义。他的独特之处在于把学生的心理活动作为教学过程的依据,为教学理论找到了一个比较充实的理论基础,为此,他被称为"科学教育学之父"。

6、昆体良关于教育和教学的主张。

一、教育著述:《雄辩术原理》。这部著述既是他自己约二十年教育教学工作经验的总结,又是古代希腊、罗马教育经验的集大成者。昆体良的教育理论和实践都以培养雄辩家为宗旨。

二、教育思想

1、论教育与天赋

昆体良高度评价了教育在人的形成中的巨大作用。他说:“大多数人既能敏捷地思考,又能灵敏地学习,因为此种灵感是与生俱来的。。。。。。天生的畸形和生来有缺陷的人才是天生愚鲁而不可教的人,这样的人肯定会少,然而很少。”因此,一般的人都是可以通过教育培养成人的。

昆体良继承柏拉图、亚里士多德重视人的天性差异的观点,并进一步发挥。他认为,人人可以通过教育培养成人,但人的心性各不相同,因此要研究、了解儿童的天性。首先,要研究儿童的天赋、倾向、才能,根据其倾向和才能进行教育和教学。在雄辩术的教学上,要根据每个人的气质、才能来训练。如有的人宜用文雅的态度演讲,有的人宜于用生气勃勃的表情演讲,有的人则适于用粗犷的态度演讲,这就要求教师使每个人的特点都能得到充分的发挥。教师还应该了解年轻人的倾向,帮助他们选择最适合他们天分的学科。教师只有研究和了解儿童的天性,才能够避免叫学生做不可能做到的事情,叫学生放弃他们能胜任的事情,而去做他们所不能胜任的事情。

其次教育必须遵循儿童的年龄特点,了解并确定在不同年龄期的接受能力,切忌给予幼弱的学生以过重的负担。超越儿童头脑所能承受的东西,儿童是学不进去的。重视儿童的天性,适应儿童的倾向和才能。因为“自然如果辅之以精心的培养,就能获得更大的力量。”昆体良对于天性与教育的关系的观点较为全面:没有原材料,技艺无所用;即使没有技艺,原材料仍有其自然的价值;但技艺的成就大于原材料自然的成就。

2、德性是雄辩家的首要品质------教育要重视德性教育

昆体良十分重视道德教育,与西塞罗一样,把伦理学视为培养雄辩家的重要课程,但更重视德性的培养。

昆体良提出的教育的目的,就是培养善良而精于雄辩术的人。善良是第一位的,在雄辩术上达到完美境界是第二位的。因此,他坚持把良好道德的培养放在教育任务的首要位置。认为善良的人才能成为雄辩家。对于善德如何得到,他认为:个人的秉性对于他的道德面貌会起到某种作用,但更重要的是靠教育的力量。他说:“美德虽然也从自然获得一定的动力,它仍然需要教育使之成为现实的东西。”因此,道德原理应该成为学校的主要课程。

3、学校教育优于家庭教育

昆体良认为学校教育优于家庭教育。学校教育可以起到激励学生的作用。因为在学校里,儿童每天可以看到好的和坏的行为,每天都会听到对德行的赞扬和对错误的批评。好的行为对儿童是一种鞭策,错误的行为对儿童是一种警戒;学校能给儿童提供多方面的知识;学校还可以养成学生适应社会公共生活的习惯和参加社会活动的能力。

4、论学前教育昆体良十分重视学前教育。

关于学前教育的内容:昆体良主张教儿童认识字母、书写和阅读。他在教育史上第一次提出了双语教育问题,希望儿童先学希腊语(母语),然后学拉丁语(二外),再后,两种语言的学习同时并行。

关于学前教育的方法:昆体良认为应该注意两点:1、“最要紧的是特别当心不要让儿童在还不能热爱学习的时候就厌恶学习,以致在儿童时代过去以后,还对初次尝试的苦艾心有余悸。”2、“要是最初的教育成为一种娱乐,要向学生提出问题,对他们的回答予以赞扬,绝不要让他们以不知道为快乐;有时,如果他不愿意学习,就当着他的面去教育他所妒忌的另外一个孩子,有时要让他和其他孩子比赛,经常认为自己在比赛中获胜,用那个年龄所珍视的奖励去鼓励他在竞争中获胜。

三、教学理论

1、班级授课制思想的萌芽

昆体良认为,大多数的教学可以用同样大小的声音传达给全体的学生。还说过,根据一些教师的实践,把儿童分成班级,依照他们每个人的能力,指定他们依次发言。这些见解,是班级授课制的萌芽。

2、专业教育应该建立在广博的普通知识基础上

昆体良极力主张专业教育应该建立在尽可能广博的普通知识基础上。 3、关于启发诱导和提问解答的教学方法

昆体良指出,教师应当善于回答学生提出的问题,并向那些不发问的学生提问。他认为,经常提问学生有许多好处:1、可以借此测验学生的鉴别能力;2、课堂提问可以防止学生漫不经心,防止他们对教师的讲课充耳不闻;3、课堂提问可以引导班上的学生自己发现问题,运用他们的智力,而这正是这种教学方法的最终目的。、 4、学习和休息交替

昆体良提出应让学生休息,防止过度疲劳的意见。他说:“对于一切儿童都应当允许他们有些休息,这不仅仅是因为没有什么东西能经受持久的劳累。而是因为专心致志的学习有

赖于学生的意愿,而意愿是不能通过强制得到的。”“如果学生的精力和精神因休息而得到恢复,他就能以更旺盛和更清晰的头脑进行学习。”他认为,游戏就是一种很好的休息方式,所以他赞成学生应有游戏。对教师来说,学生爱好游戏应当高兴,因为那是儿童天性活泼的标志,同时,游戏可以使因学习而疲劳的脑子得到积极的休息,还有,在游戏中,学生的道德品质也能毫无保留地照本来面目表现出来,教师可以及时予以教育,有些游戏还有助于发展学生的敏锐的智力,如比赛谁提的问题多。此外,他还提出休息应有一个限度的问题,因为过度的放纵的休息,容易形成贪玩。懒惰的坏习惯。 5、对教师的要求

昆体良对教师提出来很高的要求,大致有下列几点:1、教师应该是德才兼备的,既教学生学习基础知识和雄辩术,又教学生做人。选择教师首要的一点是,弄清他是否具有良好的德行。教师务必要以自己纯正的德行引导未成熟的儿童走上正道,防止他们流于散漫。2、教师对学生应宽严相济。他应当严肃而不冷酷,和蔼而不纵容。应为冷酷会引起学生的厌恶,纵容会招致学生的轻视。教师不应当发脾气,但又不应当对应该纠正的错误视而不见。

3、教师对学生的教育要有耐心,对学生要多勉励,少斥责;在实行奖惩时要注意分寸,既不能“吝啬表扬”,也不能“滥用惩罚”。

4、教师应当懂得教学艺术,教学应当简明扼要,明白易懂,深入浅出。

5、教师要注意儿童之间在能力、资质、心性方面的差异,因材施教。

三、论述(每题10分,共40分)

1、论述评孔子的教育思想。

答:(一)教育的目的

孔子教育的基本目的是培养志道和弘道的志士和君子。他一生以“朝闻道,夕死可矣”的精神追求道。但孔子一生不得志,就把志道、弘道的希望完全寄托在弟子身上。他教育他的学生“人能弘道、非道弘人”,“士志于道,而耻恶衣恶食者,未足与议也”,“笃信好学,守死善道”,“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人,有杀身以成仁”。他的学生也颇有体会,如曾参说:“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子夏曰:“百工居肆以成其事,君子学以致其道。”可见,教道和学道是孔门师生共同的目的,孔子的教育目的已转化为学生的学习目的,因为这种主观和客观的统一,所以孔子才能造就出许多有才干的学生来。

子夏曰:“学而优则仕。”从理论上概括了孔子教育目的另一个重要方面。“学而优则仕”包容多方面的意思:学习是通向做官的途径,培养官员是教育最主要的政治目的,而学习

成绩优良是做官的重要条件,如果不学习或虽学习而成绩不优良,也就没有做官的资格。孔子对实行“学而优则仕”的态度非常明确,他说:“先学习礼乐而后做官的是平民,先有了官位而后学习礼乐的是贵族子弟。如果要选用人才,我主张选用先学习礼乐的人。”学习与做官有了密切的联系,他鼓励学生们说:“不患无位,患所以立。”不必担心没有官做,要担心的是做官所需要的知识本领学好没有。弟子们受到此思想灌输,答:(一)“生活即教育”(二)“社会即学校”(三)“教学做合一”

3、当代欧美教育思潮有哪些?请对各教育思潮作简要陈述。

答:存在主义教育强调教育的本质在于使学生实现“自我创造”;品格教育是学校教育的重要内容;道德教育上提倡学生“自由选择”;反对团体教学的统一化和标准化,主张个别教育的方法;师生间应建立相互信任的关系。代表人物是海德格尔、萨特和布贝尔等。新行为主义教育强调一切教育和教学主要是为了塑造人的行为;主张程序教学;让学生在学习中运用教学机器;教育研究应以教和学的行为作为研究的对象。代表人物有斯金纳等。结构主义教育强调教育教学应重视学生的智能发展;注重教授各学科的基本结构;重视儿童的早期学习;提倡“发现学习法”;教师是教学中的主要辅导者。代表人物有皮亚杰、布鲁纳等。分析教育哲学主张把分析哲学作为一种方法广泛应用于一切教育研究中,它有三个分支:一支是受逻辑实证轮的影响,强调教育的实际情况应反映在一定的“手段—目的”逻辑模式中;一支是受语义分析学的影响,强调把教育概念的语言应用作为分析的对象;还有一支是对二者的综合,强调逻辑分析和语义分析的结合。在分析方法上提出了两个方法:一是举出反例子,而是解决先决问题。代表人物是彼得斯等。

终身教育在本世纪60年代中期兴起,70年代产生广泛影响,主要代表人物是法国的朗格朗。终身教育强调教育是贯穿人的一生及人的发展各个阶段的持续不断的过程;终身教育的主要任务是养成学习的习惯和继续学习所需的各种能力;各国应根据自己的具体情况提出终身教育的模式。

人本化教育强调教育的目的是培养“完整的人”;强调课程的“一体化”、“人本化”和“情感化”;强调学校教育应该创造自由的心理气氛。主要代表人物是马斯洛、罗杰斯等。

4、论述赞科夫的发展性教学理论。

答:(一)发展性教学理论产生的时代背景

(二)教学与发展问题的研究的格局(三)着眼于学生的一般发展(四)安排教学工作

(五)掌握学生的发展进程

《外国教育史》(张斌贤)考研复习题详解

课后习题详解 1.关于教育起源的观点主要有哪些? 答:目前,关于教育起源问题有代表性的观点有三种。 (1)教育的本能起源说 教育的本能起源说是从生物学角度提出的,其主要代表人物是法国哲学家、社会学家利托尔诺。利托尔诺在《各人种的教育演化》一书中提出证据证明,教育是超出人类社会范围以外、在人出现之前产生的。他根据对动物生活的观察得出结论,认为动物界早就已经存在教育活动。生存竞争的本能就是教育的基础。 (2)教育的模仿起源说 教育的模仿起源说是从心理学角度提出的,其主要代表人物是美国的教育史学家孟禄。孟禄在1905年出版的《教育史教科书》中,认为史前社会的教育是从无意识的模仿开始的,当模仿的过程变成了有意识的过程时,教育就真正出现了。 (3)教育的劳动起源说 ①教育的劳动起源说是从哲学和社会学角度提出的,其主要代表人物是苏联的教育学者。他们以恩格斯在《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和《劳动在从猿到人的转变中的作用》等著作中所阐述的观点为基础,批判了前两种主张,提出了教育起源于劳动的观点。 ②教育的劳动起源说的支持者认为,只有当人认为在自己和自然界之间需要劳动工具和劳动手段时,只有当人学会使用它们时,只有当人面临着制作劳动工具和选择劳动手段的任务时,才会在人类社会中产生老一辈向晚一辈传授劳动经验、知识和技巧的需要。 2.史前教育的基本特点是什么? 答:原始社会是人类社会的第一种形态。在原始社会里,教育活动一般是与生产活动、家庭生活、宗教仪式,以及禁忌活动等融合在一起的。从总体情况来看,这一时期的教育活动还是处于初级的阶段,它是与原始社会的发展水平相适应的,是与人的生存密切联系的。其基本特点主要有以下几点: (1)史前人类的教育是与社会生活分不开的,模仿成为教育的主要学习方式; (2)教育的内容日益多样和复杂; (3)儿童作为社会的成员逐步受到重视,儿童公有公育成为这一时期教育的主要特点;(4)与性别有关的男女儿童的教育,特别是男孩的教育成为教育者关注的问题。 3.作为一种相对成型的教育方式,成年礼的意义何在? 答:成年礼是为承认年轻人具有进入社会的能力和资格而举行的人生仪礼,是一个人由个体

考研教育学专业基础综合(中外教育史)-试卷38.doc

考研教育学专业基础综合(中外教育史)-试卷38 (总分:54.00,做题时间:90分钟) 一、单项选择题(总题数:22,分数:44.00) 1.单项选择题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分数: 2.00)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西周时期,教师还没有成为独立的社会职业,皆由政府职官来兼任,下列选项没有体现这一特点的是(分数:2.00) A.学在官府 B.学在官守 C.官师合一 D.学在四夷 3.下列关于稷下学宫表述错误的是(分数:2.00) A.是一所集讲学、著述、育才活动为一体兼有咨议作用的高等学府 B.学术自由是稷下学宫的基本特点 C.显示了中国古代知识分子的独立性和创造精神 D.稷下学宫是战国时代鲁国的一所著名学府 4.西晋创办的一所旨在培养贵族子弟的教育机构是(分数:2.00) A.太学 B.国子学 C.鸿都门学 D.四门学 5.朱熹《自鹿洞书院揭示》中的“言忠信、行笃敬、惩忿窒欲,迁善改过”是(分数:2.00) A.修身之要 B.处事之要 C.接物之要 D.为学之序 6.梁启超说“他是当时思想界的大炸弹”,这个人物是(分数:2.00) A.黄宗羲 B.颜元 C.王守仁 D.王夫之 7.在早期改良派中,较早勾画出中国近代学制轮廓的是(分数:2.00) A.郑观应 B.容闳 C.张之洞 D.薛福成 8.在清末新政的激励下掀起了留学潮流,其中1904年、1906年人数分别达到3000人、8000人以上前往。这个国家是(分数:2.00) A.日本 B.美国 C.英国 D.法国 9.意在“兴苦学之风,广辟留欧学界”,输入“民气民智先进之国”的文明,创造“新社会、新国民”的运动是(分数:2.00) A.平民教育思潮 B.工读主义教育思潮 C.实用主义教育思潮

浅谈中外教育史

浅谈中外教育 安徽建筑工业学院11测绘韩体忠 一,我国教育史简介 提起我国教育史,首先想到的就是春秋时期教育家孔子,他兴办私学,有教无类,突破了官府对文化教育的垄断,扩大了教育对象的范围。在汉朝,汉武帝推行儒学教育,在长安兴办太学,还令天下郡国设立学校,初步建立起地方教育系统。到了隋唐时期科举制度的完备推动了教育事业的发展,从中央到地方,建立了一整套学校体制。而到了宋代学校制度更为完备,在中央有太学、国子学等,宋代私人讲学的书院兴起。书院注重依照封建伦理观念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行,在学习方法上也鼓励讨论、辩难和让学生自讲心得,风气比较活跃。在明朝强化了前代的科举制度。为了严厉控制士人的思想,实行八股取士,这体现出君主专制的强烈色彩。明代中期以来,书院比较兴盛,明朝后期东林书院以其评识朝政的活动而著名。在清朝前期的科举和学校,基本承袭明代的制度,在教育方面进一步加强思想控制和文化专制。在清朝末期废除科举建立京师大学堂为新式学校。洋务运动时期设立的京师同文馆是中国第一所洋务学堂。而民国初年的教育改革制定教育方针。1912年,中华民国临时政府教育部颁布了新的教育方针,“注重道德教育,以实利教育、军国民教育辅之,更以美感教育完成其道德”。基本体现了蔡元培五育并举的教育观点,新文化运动时期教育思潮和教育改革运动。二,外国教育史简介 在世界教育发展史上,古代东方国家的教育是人类社会发展史上最早的教育。苏美尔人发明了"泥板书"和楔形文字文字,这就为两河流域教育的发展奠定了基础。随着文化的进一步发展,在苏美尔时期出现了最早的学校,到巴比伦时期,学校有了进一步发展,出现了初等教育和高等教育。古代印度是世界文明古国,先后出现了婆罗门教教育,佛教教育,但古代印度的教育操于宗教之手,成为神学附庸。在中世纪西欧早期,文化和教育于几乎全部为教会所垄断,教育、科学和文化处于衰退状态,公元6世纪以后,西欧封建制度得到进一步发展。随着封建制度的发展,世俗教育形式开始出现。例如;查理曼的教育改革,骑士教育。而阿拉伯教育是以伊斯兰教为中心的,其教学内容也由最初的传授实用知识变为以诵习《古兰经》为主。早期的清真寺是伊斯兰教徒聚会礼拜的圣地,也是兼施初、中、高三级教育的教育场所。中世纪晚期西方出现了中世纪的大学、城市学校和经院哲学院,进入近代各国资产阶级革命和改革使资本主义制度确立和巩固下来,在文艺复兴期间产生了文法学校和公学属中等教育性质的学校,最为

311外国教育史(考研真题)

1简述古埃及学校教育的类型和基本特征 2简述古代印度教育的基本状况 二287 1试比较雅典和斯巴达教育的异同并简要介绍你从中得到的启示 2简述智者的教育活动及其在教育史上的贡献 3评述苏格拉底的“产婆术”、 4在对知识的看法方面,柏拉图与亚里士多德的见解有何不同 三292 1罗马从共和国到帝国时期,在教育上发生了哪些变化?、、2简述昆体量的教育思想在教育史上的地位 四298 1简述早期基督教教育形式,内容和意义 2简述西欧中世纪世俗封建主教育的主要形式 五300 1简述拜占庭的教育特点

1人文主义教育思想的基本内容,特征是什么 2简述宗教改革时期路德派的教育主张 3简评耶稣会的教育活动 七329 1简评近代英国初等教育发展的状况 2请简述斯宾塞的知识价值论 3请简要介绍洪堡对德国教育的改革及其意义 4简述近代美国教育的概括 5明治维新教育改革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八351 1简述赫尔巴特的教育性教学原则,课程理论以及教育理论的内容 2试述夸美纽斯的教育思想和历史使命 3试述卢梭的自然主义的教育思想 4试述裴斯泰洛奇的要素主义教育思想请阐述福禄贝尔的幼儿教育理论 九360 1请简要介绍新教育运动的形成和发展

2简述进步主义教育运动的始末 十380 1英国《1988年教育改革法》主要内容是什么 2法国《郎之万-万隆教育改革方案》主要内容是什么3简述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日本的教育改革 4简述《国防教育法》颁布的历史背景和主要内容 5请评述马克连柯的集体主义教育原则 6请评述二战后美国教育改革的进程及其启示 十一391 1简述杜威的教育思想 2简述终身教育的基本主张 3如何评述现代人本主义教育的思想?

《中外教育史》期末考核答案

《中外教育史》 满分100分 一、名词解释(每题5分,共30分) 1、克己内省 答:克己是传统道德教育一个非常重要的特点和普遍的教育方式。是指严格要求、约束和克制自己的言行使之合乎一定的道德规范。内省是指积极开展自我主观思维活动,使个体言行所应遵循的道德规范成为内在的自觉要求。 2、《劝学篇》 答:《劝学篇》又名《劝学》,是荀子的名作。在《劝学》里,作者否认有“生而知之”的“天才”,强调后天学习的重要性,提出了要顺应自然规律,“善假于物”的学习方法,揭示了学习的内部规律是知识的积累,并指出只要发挥人的主观能动作用,坚持不懈、专心致志地进行学习,就能取得成效。3、苏维埃教育总方针 答:是1934年由毛泽东正式提出的,即:“在于以共产主义的精神来教育广大的劳苦民众,在于使文化教育为革命战争和阶级斗争服务,在于使教育与劳动联系起来,在于使广大中国民众都成为享受文明幸福的人”。 4、科学主义教育思想 答:科学主义教育思想是伴随科学的功能显现发展起来的哲学社会思潮,体现为:教育要随着社会的发展而变化;教育必须对人的社会生活有用。 5、五项竞技 答:五项竞技最初起源于斯巴达城邦。斯巴达人利用这种运动来训练士兵,使他们在灵巧、准确、体力、耐力和速度等方面得到全面、协调的发展。它是古代奥运会上最令人注目、用以确定希腊最佳全能运动员的一项重要竞赛项目。五项竞技在公元前708年第18届古代奥运会上成为竞赛项目,包括短跑、跳远、掷铁饼、掷标枪和摔跤。五项竞技的竞争十分激烈,所以在比赛中设置3名裁判员。在比赛中,五项竞技的各项运动按下列次序进行:短跑、跳远、掷铁饼、投标枪、摔跤。 6、骑士教育 答:骑士教育是指宗主文化传承的扈从培养和沿袭的使命追寻熏陶,自己本身也是小封建领主的子弟去爵位比自己高一级的勋贵那里成为侍从,在上帝的指引下护从自己的主人,贯彻神圣的使命和责任,获得更高阶的恩赐和封赏,追求那种崇高使命感并不惜为之付出生命,是为骑士教育。 二、简答(每题5分,共30分) 1、孔子的德育思想是什么?

考研教育学专业基础综合(中外教育史)-试卷39

考研教育学专业基础综合(中外教育史)-试卷39 (总分:58.00,做题时间:90分钟) 一、单项选择题(总题数:23,分数:46.00) 1.单项选择题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分数: 2.00)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2.根据文献记载,夏代已经有了学校的设置——序、校。其中关于“序”的说法错误的是 (分数:2.00) A.孔子认为“序者,射也”√ B.序是奴隶主贵族一切公共活动的场所 C.非独立的教育机构 D.教育是序的重要职能 解析: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夏代学校“序”的功能。“序”最初是教射的场所。《孟子.滕文公上》中有“序者,射也”的说法。后来,序发展成为奴隶主贵族一切公共活动,如议政、祭祀、养老的场所,也是奴隶主贵族教育子弟的场所。所以,“序”非独立的教育机构,但教育是其中的一个重要职能。因此,本题的答案为A。 3.下列选项中与孔子的“因材施教”的思想不相关的是 (分数:2.00) A.“听其言,观其行” B.“视其所以,观其所由,察其所安” C.“闻斯行诸“案例 D.举一反三√ 解析: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孔子的教学思想体系中的“因材施教”的思想。在四个选项中,“举一反三”思想反映的是启发诱导这一教学思想。因此,本题的答案是D。 4.“禁私学”“禁诗书”的思想主张属于 (分数:2.00) A.儒家 B.墨家 C.法家 D.道家√ 解析:解析:本题考查的是法家的教育思想。“禁私学”“禁诗书”一向是法家的主张。商鞅、韩非都有类似的主张,并最终发展为“以法为教,以吏为师”,并进而成为法家教育思想的基本特征。因此,本题的答案为D。 5.认为人性决定人性的因素有三等:正性、随性、遭性,人性也有三等:性善、性恶以及难分善恶的中间状态的人物是 (分数:2.00) A.孟子 B.荀子 C.董仲舒 D.王充√ 解析:解析:本题考查的是王充的思想。王充认为决定人性的因素有三等:正性、随性、遭性。第一,正性。人区别于动物的标志。“正者,禀五常之性也。”但“五常之性”不等于“五常”,而是“五常之气”。第二,随性。“随者,随父母之性也。”第三,遭性。“遭者,遭得恶物象之故也。”人性也有三等:性善、性恶以及难分善恶的中间状态。因此,本题的答案为D。 6.科举考试分为文科、武科的朝代是 (分数:2.00) A.隋

中外教育史

绝密★考试结束前 全国2014年4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 中外教育简史试题 课程代码:00464 请考生按规定用笔将所有试题的答案涂、写在答题纸上。 选择题部分 注意事项: 1.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考试课程名称、姓名、准考证号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或钢笔填写在答题纸规定的位置上。 2.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纸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不能答在试题卷上。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选出并将“答题纸”的相应代码涂黑。错涂、多涂或未涂均无分。 1.汉代奉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文教政策始于 A.汉高祖时 B.汉武帝时 C.文景之治时 D.东汉灵帝时 2.唐代确定的文教政策是 A.重振儒术 B.独尊儒术 C.遵用汉法 D.崇玄重道 3.《问孔》《刺孟》的作者是 A.董仲舒 B.王充 C.颜之推 D.韩愈 4.首开我国近代公费留学教育先河的是 A.顽固派 B.革命派 C.维新派 D.洋务派 5.提出“尚自然、展个性”思想的教育家是 A.蔡元培 B.陶行知 C.陈鹤琴 D.黄炎培 6.张之洞在《劝学篇》中系统阐述的理论体系是 A.中体西用 B.中体中用 C.西体中用 D.西体西用 7.创办北洋水师学堂的是

A.顽固派 B.洋务派 C.革命派 D.维新派 8.洋务派创建的外国语学堂主要是为了培养 A.外语教师 B.外语研究人员 C.翻译人员 D.文秘人员 9.1905年清政府设立的统辖全国教育的最高行政机关是 A.学部 B.教育部 C.提学使司 D.学务处 10.提出“大学者,研究高深学问者也”的教育家是 A.毛泽东 B.杨贤江 C.张骞 D.蔡元培 11.在彼得一世进行教育改革以前,俄国教育的主要管理者是 A.天主教教会 B.东正教教会 C.国家机构 D.地方机构 12.1879年日本颁布的《教育令》,放宽中央对地方教育的限制,主要依据是A.美国经验 B.法国经验 C.德国经验 D.俄国经验 13.卢梭认为,促进人的才能和器官内在发展的是 A.自我的教育 B.事物的教育 C.人的教育 D.自然的教育 14.20世纪前半期在美国教育史上被称为 A.理想主义教育时期 B.人本主义教育时期 C.进步主义教育时期 D.结构主义教育时期 15.现在日本最高的教育领导机构是 A.教育部 B.文部省 C.科学部 D.科学教育部 16.现代著名幼儿教育家蒙台梭利是 A.美国人 B.英国人 C.意大利人 D.德国人 l7.存在主义教育流派要求教师与学生在教学中的关系是 A.“我与你们” B.“我与你” C.“我与物” D.“我与它” 18.在西欧中世纪占主导地位的教育机构为 A.宫廷学校 B.城市学校 C.体育馆 D.教会学校 19.1801年,拿破仑与罗马教皇签订了旨在控制教会的条约,一般称为

中外教育简史

【题型:论述】【分数:14分】得分:14分 [1] 论述亚里士多德的自由教育思想及影响。 答: 论自由教育在亚里士多德的教育思想中,对后世影响最大的是他提出的自由教育理论。一个人仅仅把理性用来控制情感还是不够的,还应当追求更高级的东西,即自由思考的生活。这种教育就是自由教育。自由教育的对象是人的理性灵魂,人的理性灵魂的功能是沉思。自由教育的实施,要想达到沉思的效果,需要两个基本条件:(1)闲暇;(2)自由学科。沉思活动需要充分的闲暇。闲暇并非无所事事,闲暇与沉思相联系。沉思的活动也是一种有为的活动,他本身既有较高的严肃的价值。自由学科是自由教育实施的另一个必备条件。亚里士多德认为,只有不具有任何功利目的的自由学科,才是自由人应当学习的知识。所谓自由学科,包括读写算、体操、哲学、音乐、绘画等。 总之,亚里士多德自由教育思想的核心是:自由教育是唯一适合自由人的教育,它的根本目的不是进行职业准备,而是促进人的各种高级能力和理性的发展;自由教育以自由学科为基本内容,并且应避免机械的、专业化的训练。 答案:理性|目的|闲暇|自由学科|自由人|职业准备|高级能力|理性的发展|自由学科|影响 【题型:单选】【分数:1分】得分:1分 [2] 欧洲“新学校运动”中最早开设的一所新学校是()。 A 乡村教育之家 B 罗杰斯学校 C 艾博茨霍姆学校 D 公民学校 答: C 答案: C 【题型:简答】【分数:5分】得分:5分 .

[3] 唐代书院产生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答: 唐代书院产生的主要原因有以下几点: 1、社会的动荡和需要。 2、书籍聚集和传播。 3、私人讲学的传统。 4、佛教禅林讲学制度的影响。答案:①社会的动荡和需要。 ②书籍集聚和传播。 ③私人讲学的传统。 ④佛教禅林讲学制度的影响。 【题型:填空】【分数:1分】得分:1分 [4] 明代第四次禁毁书院是专门针对书院。 答: 东林 答案:东林 【题型:多选】【分数:2分】得分:2分 [5] 以下属于宋代六大院的有()。 A 白鹿洞书院 B 岳麓书院 C 太极书院 D 石鼓书院 E 嵩阳书院 答: ABDE 答案:ABDE .

中外教育史笔记

中外教育史笔记 2007年07月14日星期六15:03 外国教育史笔记 第一章东方文明古国的教育 第一节教育的起源与史前的教育 一、教育的起源 教育的起源探讨涉及两个问题,其一是,教育起源于生物进化的哪一个阶段;其次是教育根植于何种基础。意义:科学地解释教育的起源,对于把握教育与其他社会现象的本质区别,把握教育在人类社会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具有重要的意义。 教育起源的几种代表性学说: (一)教育的生物学起源论 这是西方近代关于教育起源论的第一个有代表性的观点,创导者有法国哲学家、社会学家利托尔诺将教育视为一种生物现象,将教育过程归结为按生物学规律进行的本能的传授活动。在利氏看来,人出生之后便继承了业已形成的现成的教育形式,教育在人类社会中只是不断改变和演讲,只是获得某些新的性质,但本质上和动物界毫无两样。 (二)教育的心理学起源论 其代表人物是美国教育史学家孟禄。孟禄根据原始社会中系统知识、教材、教学形式及教学方法尚未形成的事实,断定原始人的教育过程从未表现出是有意识的过程,儿童仅凭观察和尝试成功的方法,学习如何使用弓箭与射击,其技巧几乎全部是通过失败越来越少的重 复模仿的方式学到的。根据孟禄的上述观点,将教育的起源归之为心理现象。 (三)教育的劳动起源论 这是苏联学者最先提出来并被我国学术界普遍接受的一种观点。教育的劳动起源论者据此认为:劳动实践是人们认识的主要源泉,是知识的主要来源,是手脑等生理结构进步完善并通过遗传给后代的必要条件;原始社会的人们为了保持并延续原始公社的生活,必须由有经验的长辈对年轻一代传授制造工具和使用工具的知识经验,即在劳动过程中逐渐积累起来的经验,教育是在传授劳动经验的情况下产生的,故教育起源于劳动。 (四)教育的需要起源论 也有人认为上述第三种观点不够准确。他们并不否认劳动是区别人和动物的本质特征,以及劳动是整个人类生活的第一基本需要,但指出:社会生活内容是多样性的,除了劳动经验外,原始社会形成的一些集体习惯、行为准则、仪式风俗等也需要通过教育活动传授给下一代,但这些内容不能纳入,至少不能完全纳入劳动的范畴,因此他们认为,更准确的提法是:教育起源于社会生活实际的多方面需要。 上述关于教育起源的观点虽说法不一,但大体可分为两类。前两种(即生物学、心理学起源论) 在西方有一定代表性,可算做一类;在社会主义国家流行,大多为教育的劳动起源论的变种,可算做另一类。 比较:第一类中,不管是将教育解释成生物学现象还是心理学现象,实际上都视教育为一种无意识、无目的的活动。教育的生物学起源论强调人与动物的联系,有其合理的一面,因为人是从动物进化而来的;但进而否认人与动物的本质区别,则失之偏颇。教育的心理学起源论注意到了模仿在儿童学习中的意义,有其合理性,现代心理学理论仍在强调这一观点;但这一理论又进而否认了成人在儿童教育中的指导作用,同样失之偏颇。

中外教育史

期末作业考核 《中外教育史》 满分100分 一、名词解释(每题4分,共24分) 1、墨子 答:墨子,名翟,鲁国人,春秋战国时杰出的思想家、卓越的政治家、躬行实践的伟大教育家,墨家学派的创始人。墨翟“兴天下之利,除天下之害”的政治思想的一项重要内容,就是推行教育,主张建设一个民众平等、互助的“兼爱”社会。教育目的是培养实现这一理想的人,这就是“兼士”或“贤士”。 2、学而优则仕 答:学而优则仕原话出自孔子的弟子子夏,意思是学习达到德业优长的程度就应该入仕从政,原意在鼓励读书人做官,让大量主要是来自平民的“贤士”从政,以改变官僚队伍的结构,促进世袭政治向“贤人”政治的转化。孔子显然赞成这一主张,他在《论语·先进》中说过:“先进于礼乐、野人也;后进于礼乐,君子也。如用之,吾从先进。”即明显包含了“学而优则仕”的思想。“学而优则仕”在春秋时有打破世袭制的时代意义,后来发展为中国古代选官制度的一条基本原则,对保证官僚队伍的基本文化素养起到了重要作用。 3、万木草堂 答:是维新教育时期建立的学堂,是康有为的讲学之地,1893年选定仰高祠为讲舍,定名为“万木草堂”。为培养维新骨干,传播维新思想而设立的学堂,它继承了传统书院的办学方式和教学方法,但在形式中注入了新内容。教学内容沿袭了义理、考据、经世和文字等传统提法,但包括了西方哲学、地理学、数学等学科内容,成为酝酿维新变法理论的场所,造就了一大批维新人才。万木草堂是一所旧式学堂向新式学堂过渡的学校。 4、夸美纽斯 答:17世纪捷克的伟大爱国者、教育改革家和教育理论家,是人类教育史上里程碑式的人物。 5、人文主义教育思想 答:人文主义是欧洲文艺复兴时期新兴资产阶级思想家所提倡的新文化、新思潮。它代表资产阶级的利益和要求,以资产阶级个人主义为核心,提倡以“人”为中心,歌颂“人”的价值和力量。反对封

中外教育史名词解释

中国教育史名词解释: 1、学在官府:学在官府又称学术官守,指教育机构设立于官府之中,官府垄断着学术典籍。学在官府”是西周教育的显著特点。是对西周教育制度的高度概括,也是我国奴隶社会教育制度的重要特征。学术和教育为官方所把持,国家有文字记录的法规、典籍文献以及祭祀典礼的礼器全部掌握在官府。 主要体现在:①礼不下庶人,学术和教育为王宫及各级政府把持,礼器也全由官府掌握,民间没有条件举行学术活动,更无学校。②官师不分,学校设在官府之中,官吏既是教育官员,也是学校教师。③政教合一,教育机构与行政机构不分,教育与行政合一。 由于只有官府有学,民间无学术,所以要学习专门知识只有到官府之中才有可能。这种历史现象有其客观原因: (1)、奴隶主阶级是社会物质和精神生产资料的垄断者。 (2)、社会生产发展的水平较低。 (3)、氏族宗法制度形成的家有世业传统导致官学不分的状况。 (4)、社会分工的状况:官与师尚未分离。 2、私学:私学是中国古代私人办理的学校,与官学相对而言。春秋战国时期,出现了第二次社会大分工,士阶层兴起,随着文化教育的下移,私学骤兴。 根据现有的历史材料来看,私学的首创者是孔子,它是由学在官府向百家之学的转折点。直接促进了文化下移和士阶层的兴起,推动了历史潮流。稍后一些大办私学的是墨子。此外,还有道、法、名、农诸家都有私学,从师成为一时的风尚。各学派都有自己的信仰,以私学为中心,结成政治集团,虽未掌握政权,但活动量很大,由于这时期私学的巩固和发展,为几千年的私学打下了牢固的基础。私学的创立是中国古代教育史上的划时代的革命。它冲破了政教合一的枷锁,教育从政治活动中分离出来,完成了学校教育的独立化过程。这也是学校教育和自然形态教育的第二次分离。 3、有教无类:有教无类是孔子的办学方针,它规定了孔子办私学的对象,是孔子教育实践和教育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有教无类”中的“类”是指“种类”即族类。不分族类就是不分庶鄙,不分贵贱。“有教无类”的本意是在教育对象上,无分贵族与平民,不分华夏与华夷诸族都可以入学。孔子有教无类的提出是针对奴隶主阶级有教有类而言的,表现在:一方面华夷诸族为异类,华夏诸族中被统治的氏族皆同教育无缘;另一方面,居统治地位的氏族内部也有森严的等到级性。孔子冲破了这二个界线,不仅把教育及于蛮夷之邦,而且打破了“礼不下庶人”的等级制度。 4、《大学》:《大学》是《礼记》中的一篇。《礼记》则是儒家重要典籍之一。宋朝程颢、程颐兄弟把它从《礼记》中抽出,编次章句。朱熹将《大学》《中庸》《论语》《孟子》合编注释,称为《四书》,从此《大学》成为儒家经典。它着重阐明大学教育的纲领,被认为是与论述大学教育之法的《学记》互为表里之作。《大学》对大学教育的目的、程序和要求作了完整、扼要、明确的概括,以其对为学过程表述的严密逻辑性和程序的一定合理性,对后人的为学、为人产生莫大影响。大学从年龄阶段来看,是15岁以上的教育;从内容来看,是在初步文化知识和道德品质教育之后的儒家经术教育和儒学思想教育。 三纲领八条目: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为学过程是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大学》的特点首先在于强烈的伦理性和人文色彩。其次表现出较强的逻辑性。 5、三纲领八条目: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为学过程是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所谓“明明德”,就是发扬光大人所固有的天赋的光明道德。所谓“在亲民”,是使人弃旧图新、去恶从善。这里的“亲”同“新”,是革新、弃旧图新之意。所谓“止于至善”,就是要求达到儒家封建伦理道德的至善境界。“八条目”是实现“三纲

中外教育史

《中外教育史》辅导建议及备考思路(新) 与此前考试相比,2012年10月份的这次考试在题目的组织形式上有所变化,以往是中、外教育史两张卷,这次考试把中外教育史的内容融合在一起,但考试内容要求依然是紧扣大纲来进行的。下面将首先对本次考试试卷内容进行分析。 从试卷中选择题与填空题的命题看,可以说考查的知识点非常细,不仅考查典型的教育制度与著名的教育人物,还会考到与之相关的知识。例如,2012年10月份的考试题目中,选择题第10题“早在1906年便提出了美育的学者是()”,答案是王国维,而这一知识是讲到蔡元培的美育知识时提到的,见课本225页。又如,选择题第13题,“1897年,盛宣怀在上海创办南洋公学,学堂分为外院、中院、上院和师范院,其中外院程度相当于()”,此题考查了洋务运动时期新式学堂的创办情况及学堂等级。落实到课本上,此知识点是在讲到洋务运动时期设立的师范学堂时提到的,见课本173页。由此可见,考试中考查的知识非常细致,因此在复习过程中应仔细阅读教材,在把握主干知识框架的同时注意一些与此相关的细节性知识。看书的时候,对于书中用“最早”、“终极”等定语来阐述的知识一定要特别留意,这是选择题常考的知识点。 名词解释题分别考核了教材中第三、五、七章的知识点,这些考核点在大纲考核要求中的识记部分都已明确列出。因此,在复习时,应以名词解释的要求来掌握大纲中规定的识记知识点。 本次考试中,主观题部分的考核内容与以往有所不同,此前的主观题主要考典型人物的教育思想,而这次加大了教育制度史的考试比重。因此,在复习过中,不要忽视教育制度的重要性。主观题的考核内容并没有溢出大纲的要求,在大纲中各章考核知识点部分都已明确指明。 对照考试的题目和大纲、教材来看,考试题目基本上都没有超出大纲及教材的范围,教师备课时应尽量吃透大纲,把大纲要求的知识点进一步细化、具体化,然后再把这些知识点进一步落实到书本上。 总体而言,中外教育史的知识体系可分为教育制度史和教育思想史两条线索,对教育制度史的复习可以采用画树形图的方法,例如关于唐代学制系统,可采用以下结构图帮助学生记忆。

中外教育史试题5套

https://www.wendangku.net/doc/874819478.html, 中外教育简史试题1 1.《对于教育方针的意见》作者是() A.蔡元培 B.陶行知 C.黄炎培 D.陈鹤琴 2.我国近代留学教育的创始人是() A.张之洞 B.容闳 C.梁启超 D.严复 3.“教育”概念最早出现在哪部典籍中?() A.《论语》 B.《孟子》 C.《荀子》 D.《墨子》 4.康有为为培养变法人才创办了() A.万木草堂 B.学海堂 C.时务学堂 D.上海大学 5.“生活教育”的创行者是() A.梁漱溟 B.晏阳初 C.陶行知 D.蔡元培 6.魏晋南北朝的取士制度是() A.察举制 B.九品中正制 C.科举制 D.乡举里选 7.1905年清政府在中央设立的教育行政机构是() A.国子监 B.国子学 C.学部 D.教育部 8.朱熹理学教育的理论核心是() A.心即理 B.性即理 C.致良知 D.知行合一 9.科举制创始于() A.汉代 B.唐代 C.隋代 D.宋代 10.明末清初实学思潮主要代表人物是() A.王夫之 B.朱熹 C.王守仁 D.周敦颐 11.西周国学天子之学称“辟雍”,诸侯之学称() A.明堂 B.国子监 C.乡校 D.泮宫 12.孟子人性论的主张是() A.性善论 B.性恶论 C.性三品说 D.性相近说 13.“玄学”属于哪个学派?() A.儒家 B.道家 C.法家 D.墨家 14.王守仁“心学”主张继承了哪位思想家的思想?() A.张载 B.陆九渊 C.周敦颐 D.程颢 15.“重振儒术”是哪个朝代的文教政策?() A.唐代 B.隋代 C.宋代 D.元代 16.骑士教育是一种特殊形式的() A.学校教育 B.宫廷教育 C.教会教育 D.家庭教育 17.美国在19世纪30年代掀起了一场公立学校运动,其倡导者是() A.科南特 B.杜威 C.贺拉斯·曼 D.克伯屈 18.二次世界大战后联邦德国于1964年签署了一个统一教育制度的重要法令,它是() A.柏林协定 B.汉堡协定 C.法兰克福协定 D.尼勒协定 19.美国在1958年颁布了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最重要的一个教育法令,它是() A.高等教育法令 B.职业教育法令 C.国防教育法令 D.中等教育法令 20.1931年9月5日前苏联颁布了一个重要的教育法令,简称“九·五”决定,它是() A.关于大学的决定 B.关于职业教育的决定 C.关于师范教育的决定 D.关于小学和中学的决定 21.倡导现代公民教育和劳动教育的德国教育家是() A.赫尔巴特 B.凯兴斯·坦纳 C.福禄培尔 D.费希特 22.提出“儿童之家科学教育方法”的意大利教育家是() A.蒙台梭利 B.德可乐利 C.爱伦凯 D.富禄培尔 23.德国教育家莫伊曼和赖伊提出的一种现代教育理论是() A.实用主义教育学 B.实验教育学 C.科学主义教育学 D.心理教育学 24.赫尔巴特认为,教育目的可以分为两部分,即可能的目的和() A.一般的目的 B.具体的目的 C.个别的目的 D.必要的目的 25.永恒主义教育思想流派竭力主张推行的是一种() A.科学主义教育 B.新人文主义教育 C.复古主义教育 D.宗教神学教育 26.马卡连柯的教育活动主要着重于对() A.幼儿的教育 B.成人的教育 C.职业的教育 D.违法青少年的教育 27.最早实施“6∶3∶3”学制的国家是() A.英国 B.法国 C.德国 D.美国 28.法国自拿破仑颁布“帝国大学令”后,教育管理上实施的是() A.地方分权制 B.中央集权制 C.教会特权制 D.民主参与制 29.联邦德国在职业教育上领导管理体制实施的是()

中外教育史论述题整理

中外教育史论述题整理 1、中国儒学的发展历程及其对教育的影响 一、儒学的思想体系发展 1、春秋时期: 是儒学的初创时期。孔子初创了儒学体系,其思想体系的核心是“仁”,主张以爱人之心调节与和谐人际关系。维护周朝的“礼”,主张贵贱有序。孔子的主观愿望是通过伦理道德来规范人,从而回到西周尊卑、长幼有序的奴隶制社会。他提出的“仁”是儒学思想的创新,奠定了古代教育思想的基础,对教育产生了深远影响;借由“礼”和“仁”的关系——克己复礼为仁,巩固窃位之后的封建社会的统治地位。 2、战国时期: 孟子沿着“性善论”的方向发展完善了以德治国的王道政治思想体系。基于“性善论”的观点,他认为教育的作用是扩充善性,致良知;教育的目的是明人伦。孟子建构的一个比较完整的唯心主义的思想体系使孔子开创的儒学朝着系统化、伦理化方向迈进了一大步。与之并列的荀子沿着“性恶论”的方向发展完善了王道与霸道相结合的政治思想体系。基于“性恶论”的观点,他认为教育的作用是化性起伪;教育的目的是培养推行礼法的贤能之士,以培养大儒作为理想目标;教育内容上应重视以儒家经典为内容的文化知识传授。他的学说反映了儒法合流的趋势,丰富了儒家政治学说,为封建统治阶级提供了一套比较完备的统治方法,也促进了教育理论的发展。 3、汉代: 董仲舒倡导的“天人感应”的学说,为原始儒学提供了一层神秘化的外衣,并对原始伦理道德规范进行了概括提炼,提出了封建宗教道德规范——“三纲五常”,作为建立“法度”,化民为俗的根本,从而在文化政策上为后来以儒为宗的教育模式提供了蓝本。 4、北宋: 以朱熹为代表的程朱理学为儒学寻找到了本体论的依据,就是“存天理、灭人欲”。以儒家为主体,融合了佛、道的新儒学——理学思想体系使儒学成为封建社会后期的统治思想。 二、儒学的社会地位变化 二、儒学对教育的影响 1、不同朝代儒学的官定版本是这个朝代的教育内容,直接影响着当时的教育内容。 每个朝代都有儒学官定的版本,如唐代的《五经正义》,宋代的《十三经正义》(王安石变法时颁布的《三经新义》)等。这意味着儒学的内容要适应不同朝代的统治需要作出调整,这也是儒学本身发展的表现。而不同朝代儒学的官定版本既强化了儒学的思想地位,同时规范了这个朝代对儒学内容方面的改造,直接使这个朝代的教育内容与其他朝代不同。 2、不同朝代儒学的地位确认影响着当时的文教政策。

中外教育史名词解释

xx教育史名词解释: 1、学在官府: 学在官府又称学术官守,指教育机构设立于官府之中,官府垄断着学术典籍。学在官府”是西周教育的显著特点。是对西周教育制度的高度概括,也是我国奴隶社会教育制度的重要特征。 学术和教育为官方所把持,国家有文字记录的法规、典籍文献以及祭祀典礼的礼器全部掌握在官府。 主要体现在: ①礼不下庶人,学术和教育为王宫及各级政府把持,礼器也全由官府掌握,民间没有条件举行学术活动,更无学校。②官师不分,学校设在官府之中,官吏既是教育官员,也是学校教师。③政教合一,教育机构与行政机构不分,教育与行政合一。 由于只有官府有学,民间无学术,所以要学习专门知识只有到官府之中才有可能。这种历史现象有其客观原因: (1)、奴隶主阶级是社会物质和精神生产资料的垄断者。 (2)、社会生产发展的水平较低。 (3)、氏族宗法制度形成的家有世业传统导致官学不分的状况。 (4)、社会分工的状况: 官与师尚未分离。 2、私学: 私学是中国古代私人办理的学校,与官学相对而言。春秋战国时期,出现了第二次社会大分工,士阶层兴起,随着文化教育的下移,私学骤兴。 根据现有的历史材料来看,私学的首创者是孔子,它是由学在官府向百家之学的转折点。直接促进了文化下移和士阶层的兴起,推动了历史潮流。稍后

一些大办私学的是墨子。此外,还有道、法、名、农诸家都有私学,从师成为一时的风尚。各学派都有自己的信仰,以私学为中心,结成政治集团,虽未掌握政权,但活动量很大,由于这时期私学的巩固和发展,为几千年的私学打下了牢固的基础。私学的创立是中国古代教育史上的划时代的革命。它冲破了政教合一的枷锁,教育从政治活动中分离出来,完成了学校教育的独立化过程。这也是学校教育和自然形态教育的第二次分离。 3、有教无类: 有教无类是孔子的办学方针,它规定了孔子办私学的对象,是孔子教育实践和教育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有教无类”中的“类”是指“种类”即族类。不分族类就是不分庶鄙,不分贵贱。“有教无类”的本意是在教育对象上,无分贵族与平民,不分华夏与华夷诸族都可以入学。 孔子有教无类的提出是针对奴隶主阶级有教有类而言的,表现在: 一方面华夷诸族为异类,华夏诸族中被统治的氏族皆同教育无缘;另一方面,居统治地位的氏族内部也有森严的等到级性。孔子冲破了这二个界线,不仅把教育及于蛮夷之邦,而且打破了“礼不下庶人”的等级制度。 4、《大学》: 《大学》是《礼记》中的一篇。《礼记》则是儒家重要典籍之一。宋朝程颢、程颐兄弟把它从《礼记》中抽出,编次章句。朱熹将《大学》《中庸》《论语》《孟子》合编注释,称为《四书》,从此《大学》成为儒家经典。它着重阐明大学教育的纲领,被认为是与论述大学教育之法的《学记》互为表里之作。《大学》对大学教育的目的、程序和要求作了完整、扼要、明确的概括,以其对为学过程表述的严密逻辑性和程序的一定合理性,对后人的为学、为人产生莫大影响。 大学从年龄阶段来看,是15岁以上的教育;从内容来看,是在初步文化知识和道德品质教育之后的儒家经术教育和儒学思想教育。 三纲领八条目:

中外教育史测试题及参考答案(二)

中外教育史测试题及参考答案(二) 一、填空题 1、夏代在王都设立的最典型的教育场所为"___",堪称是一种武备学校。 2、在关于人性的认识中,认为人性如素丝,"染于苍则苍,染于黄则黄"的是;认为"人性之善也,犹水之就下也"的是;认为"人之性恶,其善者伪也"的是。 3、王充的主要著作是《》,他理想的培养目标是。 4、魏文帝时制定" ",太学弟子每两年进行一次考试,按通经的多少授予不同等级的官职,将选官考试与教育考试更紧密地结合起来。 5、北宋先后发起三次兴学运动,第一次是主持发起,史称" ";第二次是变法的重要组成部分,史称" ";第三次由主持发动,史称" " 。 6、明清普遍设置的蒙学主要是,蒙学教师一般称为。 7、苏格拉底以其" 术"而著称于世界教育史。 8、文艺复兴运动实质上是一次的文化革命。 9、英国最著名的古典大学是牛津大学和 10、教育行政管理上,法国实行制。 11、德国的洪堡德倡导把大学办成既是教学中心,又是中心。 12、在美国教育史上,富兰克林于年在费城首先创办了文实学校。 13、从保存至今的西部俄罗斯某些兄弟会学校的章程看,早在十七世纪,那里已有一些学校实行和班级授课制。 14、卢梭提出了培养的教育目的。 15、蒙台梭利初级教学法包括筋肉练习、感官教育、知识教育、四个方面。 二、选择题 1、"化性起伪"是谁提出的? () A、荀子 B、老子 C、庄子 D、孔子 2、西晋武帝下令在太学之外再设的一个中央官学机构是什么? () A、国子学 B、宫邸学 C、四门学 D、鸿都门学 3、《白鹿洞书院揭示》是谁制定的?() A、王守仁 B、湛若水 C、阮元 D、朱熹 4、科举考试是在什么时期终结的?() A、洋务运动时期 B、维新运动时期 C、清末新政时期 D、辛亥革命时期 5、20世纪20年代的"活教育"实验,是由哪位教育家主持的?() A、黄炎培 B、晏阳初 C、梁漱溟 D、陈鹤琴 6、柏拉图在公元前387年建立()。 A.阿卡德米学园B.吕克昂学园C.雅典大学D.亚历山大大学 7、夸美纽斯第一次赋予直观教学以()的理论基础。 A.感觉论B.系统论C.信息论D.控制论 8、早在十七世纪以前,日本就通过各种方式积极向()学习文化教育。 A.荷兰B.英国C.法国D.中国 9、卢梭的教育代表作是()。 A.《政治学》B.《爱弥儿》C.《论演说家的培养》D.《理想国》

中外教育史三个阶段测精彩试题

江南大学现代远程教育第一阶段测试卷 一、单项选择(本题共15小题,每小题2分,共30分) 1、20世纪80年代以来,国内学术界对教育起源问题有了新进展,在“劳动起源说”之外又提出了( C )等新观点。 A. “生物起源论”、“文化活动起源说”、“社会生活起源和人类自身发展需要论”和“军事训练论”。 B. “生产劳动需要论”、“心理起源论”、“社会生活起源和人类自身发展需要论”和“军事训练论”。 C. “生产劳动需要论”、“文化活动起源说”、“社会生活起源和人类自身发展需要论”和“军事训练论”。 D. “生产劳动需要论”、“文化活动起源说”、“模仿起源说”和“军事训练论”。 2、形式化教育大致相当于( C )。 A.奴隶社会。 B.封建社会。 C.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 D.从上古一直到资本主义社会之前。 3、学校教育产生的关键和直接前提是( D )。 A. 人类的定居; B. 第三次社会大分工; C. 阶级的分化; D. 文字的产生。 4、我国周代的乐官、秘府、军事等官员分别担任太学的( D )。 A. 射御、书数、礼乐教师。 B. 书数、礼乐、射御教师。 C. 礼乐、射御、书数教师。 D. 礼乐、书数、射御教师。 5、( D )的教育以培养军人为教育目的。 A. 古希腊雅典。 B. 古代埃及。 C. 古代中国。 D. 古希腊斯巴达。 6、古儒学校是( A )的早期学校。 A. 古代印度。 B. 古代埃及。 C. 古代中国。 D. 古代希腊。 7、西周“学在官府”的含义是( B )。

A. 不管官学、私学都办在官府里。 B. 只有官学,没有私学。 C. 官学很兴盛,私学不占主导地位。 D. 有许多人喜欢到官府里去上学。 8、找出以下包含不真实信息的一组答案( B )。 A. 古埃及宫廷学校、雅典弦琴学校、古印度古儒学校、西周辟雍。 B. 古埃及文士学校、雅典文法学校、古罗马体操学校、西周辟雍。 C. 古埃及文士学校、斯巴达军事训练团、古印度古儒学校、雅典修辞学校。 D. 斯巴达军事训练团、雅典修辞学校、古埃及宫廷学校、古罗马文法学校。 9、世界上首次提出教育年龄分段理论的教育家是( C )。 A. 孔子。 B. 柏拉图。 C. 亚历士多德。 D. 夸美纽斯。 10、孔子在论述教育作用时认为,在促进个人发展和国家发展之间,应当( D )。 A. 教育个人在发展时独善其身。 B. 教育个人的发展可以优先于社会和国家的发展。 C. 教育个人在发展自身时兼顾社会和国家的发展。 D. 教育个人服从于社会和国家的发展。 11、古希腊哲学家中“最博学的人物”是( C )。 A. 苏格拉底。 B. 柏拉图。 C. 亚历士多德。 D. 昆体良。 12、注重文字教育,忽略体育、美育是( C )教育的特点。 A. 古希腊雅典。 B. 古希腊斯巴达。 C. 古罗马时期。 D. 古希腊、罗马时期。 13、全都主张性善论的一组中外教育家为( C )。 A. 孟子、荀子、苏格拉底、王守仁。 B. 孟子、苏格拉底、洛克、卢梭。 C. 孟子、苏格拉底、王守仁、卢梭。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