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红旗颂》欣赏

《红旗颂》欣赏

《红旗颂》欣赏
《红旗颂》欣赏

红旗颂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了解吕其明及其作品;初步了解管弦乐的构成;初步了解节奏、节拍、速度、力度、旋律等音乐要素对塑造音乐形象的作用。

2、情感目标:通过演唱和欣赏,在音乐实践中感受、体会、表达爱国之情,热爱民族音乐文化。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听赏《红旗颂》;能唱一唱“歌唱性红旗主题”;能分辨“歌唱性红旗主题”和“进行曲式红旗主题”的异同点。

难点:引导学生在听赏过程中展开想象和联想,增强对作品的理解和感受;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课堂礼仪,(二)、导入新课:课前播放《五星红旗》(李媛媛演唱),创设课堂教学情景。

(三)、讲授新课:

1、听赏解放战争时期的《绣红旗》(江姐歌剧片段)。

2、听赏改革开放时期的《红旗飘飘》(孙楠演唱)。

3、区别对比两首歌曲听赏之后的感受。

从体裁、节奏、节拍、力度、速度、旋律、情感上区别。

学生讨论,回答,教师小结:

4、听赏吕其明《红旗颂》(管弦乐曲):

①、简介吕其明及其代表作品。(师生共同交流)

②、简介管弦乐队构成。(弦乐组、铜管组、木管组、

打击乐器组)

③、聆听号角主题片段。

思考:你听了《红旗颂》号角主题后有什么感受?它的旋律来源于哪一首歌曲?

学生讨论,回答,教师小结:

感受:激动、振奋、具有强烈的号召力

来源:聂耳《义勇军进行曲》(国歌)

④、聆听红旗主题。

教师弹奏“歌唱性红旗主题”和“进行曲式红旗主题”。

思考:这两个主题有何异同点?能激起你怎样的联想和感受?

学生讨论,回答,教师小结:

异同点:乐曲的节奏、旋律没有变,节拍、速度、力度、音乐情绪变了。

结论:节拍、速度、力度的变化会产生旋律的风格特点的变化。

歌唱性主题的感受:红旗迎着朝阳,烈烈招展;深情、眷恋、真挚赞颂的情绪。

进行性主题的感受:在红旗的指引下,无数的革命先辈们英勇战斗,奋勇前进的步伐;坚定有力、斗志昂扬的情绪。

⑤、分别用不同的节拍4/4和2/4,唱一唱两个主题,加强对作品的感受和体会。

⑥、完整听赏《红旗颂》。

思考:你能感觉到音乐情绪发生变化了吗?请用手势示意。

请学生听辨出①号角主题、②歌唱性主题、③进行性主题,并在聆听过程中用手势示意,强化学习的目标,增强对作品的理解和感受。

5、课堂小结:

比较相同主题(红旗)不同体裁(歌曲、乐曲)的表演风格特点。

相同点:都能以真挚的情感打动人的心灵,引发内心的共鸣。

不同点:

歌曲——动听的旋律,动人的歌词,动情的演唱,使得歌曲在表达音乐情绪,刻画音乐形象上更容易让人理解和感受。

乐曲——丰富的和声,多层次的配器,大型的管弦乐队,使得乐曲在表达上更到位,更有层次,更感人肺腑,得到的感受更深刻难忘。

6、布置作业:

课后唱背红旗主题,尝试为红旗主题填上合适的歌词并演唱出来,下节课同学之间交流一下,比一比谁的创作更精彩。

惊愕交响曲 赏析教程文件

惊愕交响曲赏析

精品资料 惊愕交响曲赏析 相信很多朋友都喜欢阿甘说的一句话:“生活像一盒巧克力,永远不知道下一颗的滋味”(《阿甘正传》)。阿甘活的简单、执着、纯洁、质朴,如果阿甘也会作曲,相信他的音乐也会充满善良、诚挚并且不乏幽默感。在西方作曲家中,海顿就是一位性格淳朴开朗、亲切幽默、生活气息浓郁的大师级人物,初听他的《第九十四交响曲:惊愕》,肯定会被第二乐章中间突然奏出的有力和弦吓一跳。其实人生何尝不是这样?前方或许是妙趣横生、或许是艰难险阻,生命旅程上会发生什么谁都难以预料。 这部乐曲的第一乐章速度很快,感觉轻巧流畅。就好像我们平静的生活,每天从早晨一起床就开始忙碌,上班、工作、下班、回家,平凡,简单,质朴。时间就在我们的单纯而忙碌中渐渐流失,悄无声息但在不断前进。 时光不会因为任何一个人而停下脚步,平静的日子也终有结束的一天。就像第二乐章,曲速逐渐变慢,开始部分是弱起,非常轻,没有什么变化,刹那间乐队用最大的音量演奏,爆发出强烈的声音,定音鼓猛烈地敲击,模仿惊雷的声音,就像生活中的突发变故,让人措手不及。这一部分也是整部交响乐最为精彩的部分,其中共有五次变奏,用小提琴和木管来体现。就像人们在面对重大变故时的心情,又惊喜、有痛苦、有无奈、有高兴,起起伏伏,变幻莫测。 这时,乐曲演奏到第三乐章。整个第三乐章采用的是小步舞曲,轻快活泼,音乐诙谐富有活力。因为不管我们的生活中遇到多大的变故,开心的,痛苦的,最终都会过去。就像一颗投入湖水的石子,虽然会激起片片涟漪,涟漪有大有小,但不论如何,湖面最终都会恢复平静,一如最初。生活中会有各种仅供学习与交流,如有侵权请联系网站删除谢谢2

红旗颂 曲式分析

《红旗颂》是由中国大陆作曲家吕其明所创作的交响乐,于1965年创作并首演成功。它是一首赞美革命红旗的颂歌,融入了国歌、东方红、和国际歌的旋律,描绘了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时第一面五星红旗升起的情景。同样,它以宏伟庄严的歌唱性的旋律,表现了中国人民在红旗的指引下,英勇顽强,奋发向上的革命气概,热烈讴歌了伟大祖国蒸蒸日上的繁荣景象。 整首乐曲气壮山河,动人心魄,令人心潮澎湃,心灵升华,充分展现了亿万中国人民对伟大领袖、伟大祖国的尽情歌颂与中国人民永远高举红旗,奔向光辉明天的大无畏革命英雄主义气概。 1.引子:曲调坚定有力,圆号的连接庄严而神圣,国歌响起,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人民从此当家做主; 2.主题一:曲调主要写第一面五星红旗升起时的景象,用颂歌般地旋律,抒发了一种非常复杂的心情:面对无数先烈染红的旗帜:激动得热血沸腾、热泪盈眶,充满憧憬、无限幸福地、无限伤感地和对红旗的无限爱恋地,……既有对革命胜利的欣慰,又有对牺牲的人民英雄的无限怀念与追思。音乐重复一遍,可以听到隆隆的礼炮声。 3、主题二:音乐急转双簧管柔和哀怨地开始,让人陷入深深的回忆中,中提琴的重复使人想起过去革命开始的岁月的艰难,人民生活的艰辛,共三遍。 4、低音响起,如同黑暗年代的白色恐怖,这是像一个感人告别场面,哀婉而缠绵,最后小号想起,乐曲在不断重复中提升力度,象征在白色恐怖中,社会一天天地黑暗,人民的苦难在一天天地加重,最后小号响起,人民忍无可忍,奏响革命的号角,催促革命者上路。 5、主题一以交响曲风格的再现,描写了一个轰轰烈烈、前赴后继的战争场面,最后是红旗插上山顶胜利和夹道欢迎场面,两遍。 6、主题一再现; 7、东方红旋律奏出,整个音乐推向高潮。新中国成立了,全国各族人民将团结在党中央和毛主席周围,共同建设我们伟大的新中国,对美好的明天充满了期待。 8、尾声:引子再现,引入国际歌旋律,全曲达到最高潮,表示新中国的明天将一片光明,人类大同的理想社会在中国一定会实现。 吕其明(1930.5——) 中国最杰出的交响乐作曲家,著名电影音乐作曲家。以其管弦乐序曲《红旗颂》、交响叙事诗《白求恩》等一批大气磅礴的交响乐杰作,开一代先河,奠定了他在中国音乐史上不可撼动的地位。 他的红旗颂,作为一首赞美革命红旗的颂歌,融入了国歌、东方红与国际歌的的旋律片段,这原本是完全符合主题内涵与要求的应有之义。而如今的流行红旗颂版本中,却缺少了东方红、国际歌等旋律片段,使得原作丰富的艺术表现力被人为破坏而大幅度降低,某些人出于政治私利甚至把东方红片段给抹杀了!这是严重不尊重历史与事实、完全不尊重作者的意愿的胡作非为,是广大干部与人民所不能赞同与支持的错误行为。这些人自己无能创作经典艺术作品,却出于自己政治私利,野蛮地公开篡改历史与艺术经典,把艺术与政治混为一谈,从而与当今社会的和谐、科学与发展之主题,与培养年轻一代的爱国主义意识、发扬爱国主义精神以及建设爱国主义政治基地都格格不入,甚至背道而驰! 艺术与政治原本就是分属两个性质根本不同的范畴的东西,非要人为把艺术与政治混为一谈,为了“城头变换大王旗”的多变政治而反复阉割艺术,那还不如说就是一定要把艺术弄成政治的牺牲品!而这对于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有百害而无一利!因此,特奉上原始的经典完整版“红旗颂”供大家欣赏。

《惊愕交响曲》赏析

《惊愕交响曲》 我对交响乐的了解其实并不多,只是偶尔看电视的时候有时会看到维也纳新年音乐会。但是对于海顿的《惊愕交响曲》我却印象颇深。曾经有一款非常喜欢的乐曲弹奏类游戏,其中的电音改编版的《惊愕交响曲》还有德沃夏克的《幽默曲》是我的最爱。大二的下学期我选修了《中外交响乐赏析》这门选修课,让我不禁想把我了解的这首《惊愕交响曲》分析给大家。 弗朗兹·约瑟夫·海顿,是奥地利著名作曲家,又被称为“交响乐之父”,我想就算再不了解交响乐的人也会有所耳闻。但大家可能有所不知的是,他还是现德国国歌的作者。他最大的贡献是,把交响乐固定成为四个乐章,给了交响乐一个基本格式。作为维也纳古典乐派的最早期代表,海顿自幼在很艰苦的条件下学习音乐。但他在艰苦的环境中创作了大量作品,至九十年代初,成为当时首屈一指的音乐家。后两次去伦敦旅行,写了十二部《伦敦交响乐》,是他一生中最优秀的作品,从此名震全欧。他的创作涉及面很广,其中以交响乐和弦乐四重奏最为杰出。他的音乐旋律丰富,经常流露出纯朴开朗的乡间气息。在四重奏创作中,常用“说话的原则”,即把各部的主题彼此象交谈般地呼应,既有清晰的旋律,又有复调的美。此外,他在乐曲的发展中常用“主题活用的原则”,这直接启示着贝多芬“动机发展”的灵感。 海顿G大调第九十四号交响曲《惊愕》,是海顿最为著名的交响曲之一,与海顿的其他几部交响曲被认为是古典交响乐的丰碑,乐曲中充满了生机盎然的民间歌舞气息和明快欢乐的情绪。关于《惊愕交响曲》的创作,还有一个有趣的传说。1791年的伦敦,听音乐会是王公贵族绅士淑女们的一种社交礼仪,各个皇室贵族不管喜不喜欢音乐,为了面子都要出席音乐会,每每在乐队演奏时打瞌睡。幽默的海顿知道后,写出了这部《惊愕交响曲》,据说海顿本人曾说这样的话:“那会叫女士们受惊地跳起来。”他故意在第二乐章中安祥柔和的弱奏之后突然加入一个全乐队合奏的很强的属七和弦。新作品演奏那天,音乐厅座无虚席,大家都想见识一下这是什么音乐。当乐队演奏到那段旋律时,那些睡着的绅士贵妇们果然从睡梦中惊醒,以为发生了什么重大的事情,甚至想逃出剧场。乐曲演奏完了,大家恍然大悟,海顿和观众们都开始哈哈大笑。这部交响曲因此而成名,于是后人也就给此曲冠以“惊愕”的标题。 这部乐曲的第一乐章速度很快,感觉轻巧流畅。第二乐章速度变慢,开始部分是弱起,非常轻,没有什么变化,刹那间乐队用最大的音量演奏,爆发出强烈的声音,定音鼓猛烈地敲击,模仿惊雷的声音。乐曲第三乐章是小步舞曲,轻快活泼,音乐诙谐富有活力。第四乐章速度变得更快,好像是人们在欢快地舞蹈。而其中第二乐章是整个交响曲四个乐章中最受欢迎、最为流传的乐章,也是海顿交响曲中最为熟知的一首。其主题因为充满了一种内在美和魅力,也被用入到作者的著名清唱剧《四季》的一首咏叹调中。乐曲采用变奏曲的形式,主题简单而朴实,为后来的变化发展留下很大的空间,初次出现由小提琴轻柔地演奏,第一变奏时声音更轻,然后导致全乐队爆发性的一击。第二变奏,在原有的基础上,木管在句尾的空拍出奏出短小旋律,与主题相呼应;第三变奏一开始,调性从大调转至小调,音色上,明显分出厚重与清淡来,形成对比;进入到第四变奏后,主要乐器移到木管声部,采用了加花变奏手法;第五变奏也是最后一个变奏,弦乐、管乐及鼓合奏,情绪已与第一次出现时差距较远,在同一个短小的同样是以主题动机作为发展素材的尾声中,轻盈地结束了这个乐章。交响乐是一门高雅的艺术,具有独特的艺术表现力和号召力。《惊愕交响曲》在众多交响乐中具有它独特的魅力,吸引着音乐爱好者。我希望以后能有机会亲临音乐会现场,更深刻地体会交响乐的独到魅力和海顿《惊愕交响曲》的“惊愕”之处。

惊愕交响曲

《惊愕交响曲》教案 通化市外国语学校:李岩 【作品概述】 《惊愕交响曲》是人民音乐出版七年级下册中的一首欣赏曲目,在本册教材中占有重要地位。尤其作者在力度上的变现手法,给后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在《惊愕交响曲》这部作品里,海顿却出人意料地在第二乐章中用极弱的力度陈述主题后,立即加上乐队全体的强奏,使观众为之愕然而得此名。像这样的力度和情绪的对比及其所产生的效果,现在看来不足为奇,但在当时来看,这却是一大创举。为了使学生能够深入到海顿的《惊愕交响曲》作品中,整节课的听赏程序是:整体聆听——主题赏析——整体复听。从开始导入中去调动学生的主题学习意识,激发学生对作品和海顿的兴趣,并主动去了解和探索。在初步整体聆听时,感知音乐的主题思想。主题赏析过程中,利用聆听,分析音乐要素,演唱音乐主题,分辨乐句等手段,充分调动学生的听觉思维,发展音乐听觉能力,记忆能力和感受能力,分辨乐曲的曲式结构,加强学生对音乐的感受和理解。最后整体聆听,师生共同表现融入到作品中,最终让学生在发展音乐听觉思维方面和感受理解音乐方面有所收获。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通过学生聆听作品,了解变奏曲式及变奏曲式的创作手法。 二、过程与方法 通过学生自己聆听分析作品,完成教学。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分析作品,使学生了解海顿的创作风格,使学生更加关注他的作品,培养学生对古典音乐的鉴赏能力。 【教学重、难点】 1、《惊愕交响曲》旋律的主题。 2、学生对音乐的感知能力。 【教具准备】 多媒体及其课件 【教学时间】 一课时 【教师活动】 一、故事导入: 导入音乐史上的《惊愕交响曲》作品背景:据说18世纪的伦敦的观众为表现自己的高雅与高贵,经常特意到剧院观看与聆听此类音乐,但在听的时候经常打瞌睡,当年海顿很讨厌那些在音乐会上打盹的观众们,于是就用此办法来使她们惊醒。 二、完整聆听《惊愕交响曲》 1、带情景聆听作品 想象同学们自己就是18世纪的伦敦的观众,到剧院观看与聆听音乐会 2、带问题聆听作品 要求:乐曲中出现了几次惊愕? 哪个乐句在乐曲中反复出现?给你印象最深的乐句是怎样的旋律(音乐主

海顿《惊愕交响曲》赏析[精.选]

海顿《惊愕交响曲》赏析 海顿是18世纪维也纳古典乐派的第一位重要作曲家和古典主义音乐风格的奠基者。他的创作涉及面很广,其中以交响曲和弦乐四重奏最为杰出。他在前人的基础上继续发展,确立了古典交响曲四个乐章的典型形式,并在配器上形成一套完整的交响乐队编制,为现代交响乐的发展奠定了基础。因此,海顿被后人推崇为“交响曲之父”与“弦乐四重奏之父”。其创作对古典乐派的形成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 海顿(1732—1809),出生于奥地利东部与匈牙利临近的车匠家庭。他8 岁入维也纳圣斯蒂芬大教堂唱诗班,8年的歌童生活使他获得早期的音乐教育。变声离开唱诗班后生活艰难,靠私人教课和弹伴奏为生。他曾当过那不列斯歌剧作曲家波尔波拉的钢琴伴奏和侍仆,因而随其上过几次作曲课。1761年,他加入埃斯特哈齐家族宫廷的乐队,后成为乐长。在宫廷的近30年里,他创作了他的大部分作品。1790年尼古拉斯公爵趋势,宫中音乐组织解体,他迁居维也纳。1791年和1794年两度访问英国,他创作演出了12首《伦敦交响曲》大获成功。晚年创作出了两部著名的清唱剧《创世纪》和《四季》。 海顿共创作了108首交响曲、68首弦乐四重奏和协奏曲、嬉游曲等其他器乐作品;声乐作品有26部歌剧和4部清唱剧等。其中最重要的是交响曲和弦乐四重奏,它们确立起了维也纳古典乐派的体裁风格。交响曲海顿在音乐史上占有重要地位,首先因为他是一位交响曲作曲家。他并非交响曲体裁的首创者,早在巴赫和亨德尔的时代,就已有人为这个领域作了准备,开拓了道路。但海顿继承了先辈的成就,确立了交响曲的规范,所以有人称他为“交响曲之父”。 在接触和聆听了海顿的作品之后,我对那部《惊愕交响曲》印象最为深刻。G大调第九十四号交响曲《惊愕》是其最为著名的代表作之一,与他的其他几部交响曲被认为是古典交响乐的丰碑,乐曲中充满了生机盎然的民间歌舞气息和明快欢乐的情绪。关于《惊愕交响曲》的创作,还有一个有趣的故事。1791年的伦敦,听音乐会是王公贵族绅士淑女们的一种社交礼仪,各个皇室贵族不管喜不喜欢音乐,为了面子都要出席音乐会,每每在乐队演奏时打瞌睡。幽默的海顿知道后,写出了这部《惊愕交响曲》,据说海顿本人曾说这样的话:“那会叫女士们受惊地跳起来。”他故意在第二乐章中安祥柔和的弱奏之后突然加入一个全乐队合奏的很强的属七和弦。新作品演奏那天,音乐厅座无虚席,大家都想见识一下这是什么音乐。当乐队演奏到那段旋律时,那些睡着的绅士贵妇们果然从睡梦中惊醒,以为发生了什么重大的事情,甚至想逃出剧场。乐曲演奏完了,大家恍然大悟,海顿和观众们都开始哈哈大笑。这部交响曲因此而成名,于是后人也就给此曲冠以“惊愕”的标题。 这部乐曲的第一乐章速度很快,感觉轻巧流畅。第二乐章速度变慢,开始部分是弱起,非常轻,没有什么变化,刹那间乐队用最大的音量演奏,爆发出强烈的声音,定音鼓猛烈地敲击,模仿惊雷的声音。乐曲第三乐章是小步舞曲,轻快活泼,音乐诙谐富有活力。第四乐章速度变得更快,好像是人们在欢快地舞蹈。而其中第二乐章是整个交响曲四个乐章中最受欢迎、最为流传的乐章,也是海顿交响曲中最为熟知的一首。其主题因为充满了一种内在美和魅力,也被用入到作者的著名清唱剧《四季》的一首咏叹调中。乐曲采用变奏曲的形式,主题简单而朴实,为后来的变化发展留下很大的空间,初次出现由小提琴轻柔地演奏,第一变奏时声音更轻,然后导致全乐队爆发性的一击。第二变奏,在原有的基础上,

幼儿园小班音乐欣赏:惊愕交响曲.doc

幼儿园小班音乐欣赏:惊愕交响曲 一、活动前思考1、设计意图:本次活动音乐选自海顿的第94交响曲片段,音乐有较明显的强度与力度变化。考虑到小班幼儿的年龄特点,结合故事、图谱来帮助幼儿理解音乐的结构与强度、力度的变化,并引导孩子用身体动作的幅度力度的变化来表现乐曲力度结构的变化。2、重点难点:本次活动的重点是:表现惊愕的感觉以及学习一下一下根音乐做简单的动作。难点是:用身体的幅度、力度来表现音乐力度的变化。二、过程实录(一)活动目标:1、感受音乐神秘感,突出表现的强力度带给人的惊愕、震撼的感觉。2、学习一下一下地跟音乐做简单的身体动作,用身体动作的幅度、力度来表现音乐力度的变化。3、学习用轻松、愉快的即兴舞蹈来表现享受音乐。(二)活动准备:1、经验准备:课前开展过猫和老鼠的游戏,让幼儿有游戏的经验。2、物质准备:音乐,图谱,小猫、小老鼠的头饰。3、空间准备:活动前幼儿的位置摆成半圆形,以利于幼儿进行表演。(三)活动过程:1、幼儿随音乐进入活动室,并做简单的动作。*小老鼠们,猫在睡觉,妈妈带你们去玩吧!(教师带领幼儿做简单的热身动作)*随着音乐幼儿走进活动室,坐在座位上。评析:这一环节主要是通过幼儿游戏情景激起幼儿参与活动的兴趣,兴趣是人们从事任何活动的强有力的动力之一,引发了兴趣,熟悉了乐曲的旋律,就为以下的学习提供良好的基础。2、播放乐曲,并通过故事帮幼儿理解曲子。*小老鼠们,你们开不开心啊?现在妈妈给你们带来一首非常好玩的音乐,咱们一块来听听吧!(教师带领幼儿一起欣赏音乐)*(听到特别响的声音时,教师做

出吓一跳得感觉),刚才怎么回事啊?妈妈吓了一跳,你们有没有吓一跳啊,你们为什么也会吓一跳啊?妈妈听出了里面的音乐是不一样的,你们有没有听出来啊?听出来的小老鼠告诉妈妈你听到的音乐是怎么样的,看看是不是跟妈妈一样的?(请幼儿说出音乐的不同,大胆说出自己的感觉)*我的小老鼠真能干,听出了音乐里不一样的声音,其实这首曲子还藏着一个很有意思的故事呢,这是一个关于猫和老鼠的故事,现在妈妈跟你们来说说到底发生了什么事情!(教师和着音乐讲述故事)*妈妈把故事讲完了,刚才音乐响的时候妈妈的脚步是怎么样的,为什么妈妈的脚步是这样的呢?音乐轻的时候妈妈的脚步是怎么样的?为什么妈妈的脚步是这 样的呢?为什么妈妈会吓一跳呢?那吓一跳的时候是什么音乐啊?我吓 了一跳,你有什么感觉?(然后引导幼儿说出吓一跳的感觉尝试做吓一大跳的动作。让幼儿分别学习脚步重与轻的动作。)评析:本环节教师引导幼儿说出吓一跳的感觉尝试做吓一大跳的动作。让幼儿分别学习脚步重与轻的动作,解决活动中的重点。3、看图谱听音乐讲故事,让音乐与图谱提示的符号及故事情节线索建立联系。教师出示图谱,引导幼儿欣赏音乐。*我的小老鼠表现得真好,妈妈把去厨房的路都画下来了,你们看这是什么?是老鼠的脚印,我们看看这些小老鼠的脚印有什么不一样的?为什么?想想刚才的音乐,看看这里的脚步,我看哪个小老鼠能发现其中的秘密。我们再来听一遍音乐你们说的是不是这样的。(幼儿发表自己的看法,同时再次欣赏音乐)3

红旗颂教案

【课题】:《红旗颂》说课教案 罗山初中郝少莉 一、【课例主题】: 本课以“红旗颂”为主题展开,用祖国开国大典升起新中国第一面国旗的“历史回眸”方式导入,学生在心情万分激动地同时“走入”音乐的殿堂,从而体会作者对红旗的无限深情,以及对祖国深深的爱。通过对音乐作品的结构、形式、情绪、人文内涵的感受和理解,培养学生音乐鉴赏和评价的能力,形成健康向上的审美观,使学生在真善美的音乐艺术世界里受到熏陶,从而陶冶学生的情操,,形成健全的人格,增强学生表现音乐的自信心,培养良好的团队意识与合作精神,从而受益终生。 二、【课例背景】: 伴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春风,我国中学音乐教育获得空前的发展机遇,进入了一个崭新的时代。随着世界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一直以来,以营利为目的大量商业炒作的流行音乐迅速流向校园,充斥着学生的耳畔,左右学生的音乐鉴赏及审美能力。新课程改革给学校的音乐教育发展提供了机遇,课本选用了大量优秀的音乐作品。本节音乐鉴赏课通过全体师生的共同参与,让学生主动熟悉并演唱新中国成立后优秀的管弦乐作品,使学生热爱祖国的音乐文化,增强民族意识,培养爱国主义情感。 三、【教学目标】: 1.感受音乐作品蕴涵的情感内涵,进而激发对伟大祖国、对国旗的热爱之情,增强民 族自豪感。 2.通过聆听、参与、体验等活动,感受节奏、速度、力度等音乐要素在音乐中的表现作用,能了解"红旗"象征着革命,是团结的象征,力量的象征,胜利的象征,进一步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 3.掌握音乐作品的主题,了解乐曲的结构。 【教学重点】:感受节奏、速度、力度等音乐要素对塑造音乐形象所起的作用。 【教学难点】:听辨主题的重复和变化,体会音乐作品蕴涵的情感内涵。 四、【教材分析】: 交响序曲《红旗颂》为作曲家吕其明所作,1965年5月作为"上海之春"的首次演出开幕曲. 作曲家以充满激情的笔触赞颂了象征革命的红旗,讴歌了中国人民所取得的伟大胜利。在祖国60年国庆盛典上,《红旗颂》不仅是“国旗”和“国庆”、“年号和国徽”两个方阵组成的仪仗队的背景音乐,而且反复出现,起到了主旋律的作用,堪称共和国激昂豪迈的不朽

2020智慧树,知到《交响音乐赏析》章节测试完整答案

2020智慧树,知到《交响音乐赏析》章节 测试完整答案 智慧树知到《交响音乐赏析》章节测试答案 绪论 1、乐队构成中,有: A:弦乐器家族 B:木管乐器家族 C:铜管乐器家族 D:打击乐器家族 E:色彩乐器家族 答案: 弦乐器家族,木管乐器家族,铜管乐器家族,打击乐器家族,色彩乐器家族 2、欣赏音乐,是从感性到理性再到感性的过程。 A:对 B:错 答案: 对 3、音乐的鉴赏能力只有一少部分人具备。 A:对 B:错 答案: 错 第一章

1、被称为交响乐队的“心脏”的是 A:木管组 B:铜管组 C:弦乐组 D:打击乐器组 答案: 弦乐组 2、兼具木管与铜管的音色,在乐队中起到“粘合剂”作用的乐器是 A:小号 B:圆号 C:单簧管 D:大管 答案: 圆号 3、以下属于色彩功能组的乐器是 A:大提琴 B:定音鼓 C:英国管 D:竖琴 答案: 竖琴 4、下面这些乐器哪个是单簧管? 1号图

长笛.jpg 2号图 单簧管.jpg 3号图 小提琴.jpg 4号图 小号.jpg A:1号图 B:2号图 C:3号图 D:4号图 答案: 2号图 5、下面这些乐器哪个是圆号? 1号图 小号.jpg 2号图 双簧管.jpg 3号图 圆号.jpg 4号图 单簧管.jpg A:1号图

B:2号图 C:3号图 D:4号图 答案: 3号图 第二章 1、旋律构成的基本方法有: A:跳进 B:模进 C:同音反复 D:阶进 E:和弦 答案: 跳进,模进,同音反复,阶进 2、旋律织体有: A:单调 B:主调 C:复调 D:改变织体 E:模进 答案: 单调,主调,复调,改变织体 3、卡农是主调织体的构成方法之一。 A:对 B:错

红旗颂

《红旗颂》我的高效课堂教学设计 课题:红旗颂 科目音乐教学对象初二课时 1 提供者单位 一、教学目标 从知识与技能 1)通过欣赏气势宏伟的交响诗巨作《红旗颂》,能根据听乐体验,畅谈自己的听后感。 2)在欣赏的过程中,尝试引导学生发现《红旗颂》这首乐曲的基本结构,了解作曲家吕其明。 3)能认真聆听交响诗《红旗颂》,熟悉作品的音乐主题,能演唱为《红旗颂》音乐主题填词的歌曲。 过程与方法 从讨论音乐标题切入,通过讨论“红旗颂”这一标题,想象音乐的特点导入乐曲,聆听、感受、分析音乐结构,并通过学唱以音乐主题填词的歌曲,进一步感受音乐的情绪。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学唱以《红旗颂》音乐主题填词的歌曲,进一步感受音乐的情绪,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 二、教学内容分析 本课选自湖南湘版教材——八年级下册——第四单元《华夏乐章(二)》——第2课时《红旗颂》,其主要欣赏内容为交响诗《红旗颂》,并辅助于为《红旗颂》音乐主题填词的歌曲学唱。 《红旗颂》这部作品在中国广为流传,是我国交响音乐中的经典作品,具有极强的艺术性与民族特色。是由作曲家吕其明创作的交响诗,《红旗颂》以红旗为主题,描绘了1949年10月1 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时第一面五星红旗升起的情景。同样,它以宏伟庄严的歌唱性的旋律,表现了中国人民在红旗的指引下,英勇顽强,奋发向上的革命气概,讴歌了伟大祖国蒸蒸日上的繁荣景象。 三、学情分析 1)八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欣赏音乐作品的能力,且乐于接受新鲜事物,求知欲较强,情感易激发,所以对新体裁音乐作品的学习应该蛮有兴趣。 ——平时教学中观察和了解2)学生在音乐理论方面的知识较为欠缺,学唱环节应该问题不大。——平时教学中观察和了解3)学生在课堂教学中已初步尝试小组合作探究活动。——平时课堂教学活动设计4)对不同体裁乐曲的聆听,能随乐哼唱主题,并能运用适当的形式对音乐做出反应。 ——平时教学中观察和了解 四、教学策略选择与设计 从讨论音乐标题切入,通过讨论“红旗颂”这一标题,想象音乐的特点导入乐曲,学生进行聆听、感受、分析音乐结构,视唱音乐主题、学唱音乐主题填词的歌曲,进一步感受音乐情绪。创设以听赏、感受、合作、探究、综合的自主学习的教学情境,引导学生去感受民族的交响音乐,从而走进民族音乐,热爱民族音乐。

红旗颂

《红旗颂》 6年级3班耿明颖指导老师马继俊 每当红旗伴随着嘹亮的国歌冉冉升起,我们的心情是 激动的,是兴奋的,更是自豪的! 当巍峨的华表披上曙光,当雄伟的天安门迎来新一轮 的太阳,当用无数革命者鲜血染红的五星红旗冉冉升起时,“中国”——这一让无数中国人民为之骄傲的名字诞生了! 从1949年的新中国成立,到如今步入社会主义社会, 综合实力名列前茅的中国——我们的祖国,已经发生了翻 天覆地的变化! 但即使国家如何再变,国家如何强大,我们所坚持不 变的,便是那旭旭升起的五星红旗! 从一匹普通而单薄的丝绸,变成如今鲜艳而富有情感 的五星红旗,它是神圣的、庄严的,是不可侵犯的! 五星红旗,它是那样的庄严、美丽,那样的鲜艳夺目。对于它的设计,人们或许会这样想吧:如此高水平的巧妙 设计,一定出自一位闻名遐迩、才华横溢的美术大师之手吧?其实不然。五星红旗的设计者原来是一位默默无闻, 从事财务工作的普通职工,他的名字叫曾联松。 但是就是这样一位默默无闻的人物,却是做出了让全 中国都不能忘怀的烙印。 耸立重楼高阙巅,天安门上舞翩翩。 袂连桃季花烂漫,袖拂云霞彩万千。 霹雳晴空竞震扰,滂沦冷雨更相看。 冰霜不减嫣红色,路转峰回见新天。 一首歌颂五星红旗的诗,诉说了我们对五星红旗无穷 无尽的情怀;歌颂诗与远方,赞扬情与近处,眺望冉冉升 起的五星红旗,大声说一句——祖国,我爱你! 之所以我们现在的生活那么美好,是因为有许许多多的 抗日先烈用自己的鲜血铸造了未来。所以,我们要好好学习,为祖国的建设作出贡献,不辜负前辈对我们的希望,

让侵略者的铁蹄永远无法破坏我们祖国的大好河山,正所谓:少年强,则国强!

海顿《惊愕交响曲》赏析学习资料

海顿《惊愕交响曲》 赏析

海顿《惊愕交响曲》赏析 海顿是18世纪维也纳古典乐派的第一位重要作曲家和古典主义音乐风格的奠基者。他的创作涉及面很广,其中以交响曲和弦乐四重奏最为杰出。他在前人的基础上继续发展,确立了古典交响曲四个乐章的典型形式,并在配器上形成一套完整的交响乐队编制,为现代交响乐的发展奠定了基础。因此,海顿被后人推崇为“交响曲之父”与“弦乐四重奏之父”。其创作对古典乐派的形成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 海顿(1732—1809),出生于奥地利东部与匈牙利临近的车匠家庭。他8岁入维也纳圣斯蒂芬大教堂唱诗班,8年的歌童生活使他获得早期的音乐教育。变声离开唱诗班后生活艰难,靠私人教课和弹伴奏为生。他曾当过那不列斯歌剧作曲家波尔波拉的钢琴伴奏和侍仆,因而随其上过几次作曲课。1761年,他加入埃斯特哈齐家族宫廷的乐队,后成为乐长。在宫廷的近30年里,他创作了他的大部分作品。1790年尼古拉斯公爵趋势,宫中音乐组织解体,他迁居维也纳。1791年和1794年两度访问英国,他创作演出了12首《伦敦交响曲》大获成功。晚年创作出了两部著名的清唱剧《创世纪》和《四季》。 海顿共创作了108首交响曲、68首弦乐四重奏和协奏曲、嬉游曲等其他器乐作品;声乐作品有26部歌剧和4部清唱剧等。其中最重要的是交响曲和弦乐四重奏,它们确立起了维也纳古典乐派的体裁风格。交响曲海顿在音乐史上占有重要地位,首先因为他是一位交响曲作曲家。他并非交响曲体裁的首创者,早在巴赫和亨德尔的时代,就已有人为这个领域作了准备,开拓了道路。但海顿继承了先辈的成就,确立了交响曲的规范,所以有人称他为“交响曲之父”。

红旗颂

《红旗颂》 美丽的蓝天上,五星红旗飘扬,庄严的旗帜,你闪耀光芒,心中有你,我们奋发向上, 心中有你,我们荡起,理想的双桨,捧起祖国的太阳。 同一面的旗帜下,我们排成行,同一定晴空下,我们挽起臂膀,啊~ 啊~ 我们播种,美好的希望,走向明天的辉煌。 美丽的蓝天上,五星红旗飘扬,庄严的旗帜,你闪耀光芒,心中有你,我们奋发向上, 心中有你,我们荡起,理想的双桨,捧起祖国的太阳。 把幸福的曙光捧到了人民心中。 是你刚强的性格, 冲杀在硝烟弥漫的战场, 为我们书写神奇的篇章。 当洪水肆虐的时候, 当地震到来的时候, 是你站在人民的前面, 伸出双手拯救生命。 是你站在决堤的江中, 用你的身体铸就堤坝; 是你卧在倒塌的废墟下, 撑起一片安全的天; 在泥石流的奔跑中, 以巨人的脚步蹦向被掩埋的人们, 那一刻我的心触动了。 我为你骄傲, 我为你自豪, 你永远是国旗上的一颗星 时刻闪烁着光芒。参考资料:百度 《赞美党旗(诗歌)演讲稿》由网友提供或由范文168于网络收集与整理,其版权属于原作者。 !党旗,我要对你说 你不归属于昨天,你不归属旷古的坟茔 你是不竭的水系,你是那永远萌芽的力 你是点燃的圣火,你是人人吮吸的空气 你厌恶世俗的享乐,你憎恨掮客的哲理 当岸礁击碎肆虐的浊浪 当沧海化作肥沃的土地

你必将得到永恒,你就是我心中的唯一 我肃立在庄严的党旗下 高举起右手真诚地宣誓 我愿是一缕圣洁的蚕丝 织进党旗灿烂的笑靥里 我愿是一个微小的原子 铸进镰刀与铁锤的躯体 我愿是一滴鲜红的血珠 融入您的本色不再飘移 您的品质宛如美丽的初雪 禁止沾染一切污秽的杂质 您是鲜花,装点巍巍中华 您是春风,赋予万物生机 您是天空中的北斗,指明了前进的方向 您是大海上的灯塔,导引着迷航的船只 您是人心中的神灵,高举起救世的真理 一无反顾地支撑起华夏不可动摇的柱石! 本文来自:范文168(https://www.wendangku.net/doc/814866465.html,)原文链接:https://www.wendangku.net/doc/814866465.html,/yjg/yjg/4318.html

幼儿园小班音乐欣赏教案:惊愕交响曲

幼儿园小班音乐欣赏教案:惊愕交响 曲 设计意图: 本次活动音乐选自海顿的第94交响曲片段,音乐有较明显的强度与力度变化。考虑到小班幼儿的年龄特点,结合故事、动作来帮助幼儿理解音乐的结构与强度、力度的变化,并引导孩子用身体动作的幅度力度的变化来表现乐曲力度结构的变化。 活动目标: 1.感受音乐神秘感,突出表现“强”力度带给人的惊愕、震撼的感觉。 2.学习一下一下地跟音乐做简单的身体动作,用身体动作的幅度、力度来表现音乐力度的变化。 3.能用轻松、愉快的动作来表现享受音乐。 活动准备: 1.物质准备:音乐、小猫、小老鼠的挂牌。 2.空间准备:活动前幼儿的位置摆成半圆形,以利于幼儿进行表演。 活动重点:表现惊愕的感觉以及学习一下一下根音乐做简单的动作。 活动难点: 用身体的幅度、力度来表现音乐力度的变化。 活动过程: 一、创设游戏情境,律动导入,激发兴趣。 教师:“小老鼠们,瞧,小花猫在睡觉,我们趁着小花猫在睡觉,妈妈带你们去玩会吧!

二、倾听乐曲,学习用身体动作的幅度、力度来表现音乐力度的变化。 1.教师:“小老鼠们,我们轻轻的回到家休息一下吧。你们做得真棒,小花猫都没被我们吵醒呢!”刚才我们听得好听的音乐叫“惊愕交响曲”。我们再来安静地听一听吧。 2.教师:“音乐听完了,小老鼠们,妈妈告诉你,其实这首曲子还藏着一个很有意思的故事呢,是《猫和老鼠》的故事,我们一起听一听。 3.教师:“故事讲完了,刚才小老鼠是怎么走路的呀?谁来说说看?你们来学学看? 4.教师:“哦,小老鼠走路有重重的,轻轻的。那你听到的音乐是不是也有重重的和轻轻的啊?我们再来听听看。(播放音乐段落)教师:“哦,原来音乐重的时候小老鼠走路脚步也是重重的,身体直直的,音乐轻的时候走路轻轻的,身体弯弯的。你们做得真棒。那让我们跟这音乐来一步一步走一走。(播放音乐段落) 三、倾听乐曲,感受“强”力度带给人的惊愕、震撼的感觉。 1.教师:“小老鼠们,我们轻轻走回家休息一下。让我们再来仔细听一听这个音乐。听听看,除了刚才重和轻的音乐,还有什么特别的音乐。” 2.教师:“刚才我这是怎么了?” 3.教师:“那你吓一跳的时候会做些什么动作呢?” 4.教师:“让我们听着音乐来玩一玩。 四、听音乐做游戏。 教师:“现在我们听着音乐来做个游戏,叫猫和老鼠。 五、活动结束。 教师:“小老鼠真能干,没有吵醒小猫,吃了这么多好吃的,我们还是悄悄地走回我们的家吧!听音乐走出活动室。” 附:故事《猫和老鼠》

红旗颂教案

《红旗颂》教学实际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通过欣赏《红旗颂》,感受音乐的庄严深情的爱国情感。 2、了解作品的相关音乐知识,了解管弦乐曲。乐曲中不同的音乐情绪所表达的意思。 二、过程与方法 利用多媒体,播放相关音乐资料让学生直观的了解作品的相关内容。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学习欣赏《红旗颂》,抒发学生们对祖国以及“国旗”、“国歌”的热爱之情和增强民族自豪感。 教学重难点 1、感受节奏、速度、力度等音乐要素对塑造音乐形象所起的作用。 2、充分发挥联想与想象,体会音乐作品蕴涵的情感内涵。 教学过程 课间播放《红旗颂》,先让学生们伴随着上课铃声和《红旗颂》一起进入课堂。 一、导入:介绍各国的国旗进入我们今天的主题《红旗颂》。 二、新课教授:让学生完整听一遍红旗颂,听完之后回答问题,说出感想。

1创作背景:红旗颂是由中国大陆作曲家吕其明创作的交响诗,该作品于1965年创作并首演成功。 红旗颂以红旗为主题,描绘了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时第一面五星红旗升起的情景。同样,它以宏伟庄严的歌唱性的旋律,表现了中国人民在红旗的指引下,英勇顽强,奋发向上的革命气概,热烈讴歌了伟大祖国蒸蒸日上的繁荣景象。 2介绍作品曲作者: 吕其明(1930.5—) ,中国最杰出的交响乐作曲家,著名电影音乐作曲家。以其管弦乐序曲《红旗颂》、交响叙事诗《白求恩》等一批大气磅礴的交响乐杰作,开一代先河,奠定了他在中国音乐史上不可撼动的地位。 3作品体裁:一种单乐章的标题交响音乐,交响诗只有一个乐章,一个主题贯穿始终。 4了解作品的相关音乐知识:管弦乐队。 弦乐乐器组:小提琴、中提琴、大提琴; 木管乐器组:单簧管、双簧管、大管、长笛; 铜管乐器组:小号、圆号、长号; 打击乐器组:定音鼓、军鼓。 乐队的编排形式:乐队编排是多种多样的。按惯例,交响乐团根据不同种类乐器的声音微妙程度和演奏的难度来排列乐器组。弦乐器身居高位,木管乐器随后,铜管乐器其次,打击乐器则排在最后。

惊愕交响曲反思

《惊愕交响曲》课后反思 墙头学校薛霁 在《惊愕交响曲》这部作品里,通过聆听、欣赏作品,让学生初步了解变奏曲式、变奏手法等相关音乐知识。也通过分析作品,使学生了解海顿的创作风格,使学生更加关注他的作品,培养学生对古典音乐的鉴赏能力。 为了能让学生深入到海顿的《惊愕交响曲》作品中,整节课的听赏程序是:分段聆听——整体聆听。兴趣是激起学生学习音乐的动力,所以在开始导入的设计中运用了互动游戏导入,一是为了活跃课堂的气氛,拉近师生的距离,二是为了能激起和调动学生的学习音乐的兴趣。三是在游戏中学到有关音乐的知识。 初听三个音乐片段,(其实是《惊愕交响曲》第二乐章中的主题、变奏一和变奏二的旋律)并让学生用音乐要素等语言来谈谈片段二、片段三音乐与主题音乐的异同点。这个问题设计的出发点能让学生在聆听的过程中,找出旋律变化、调式变化、力度变化等方面,让她们理解同一条旋律通过不通的变化,这样的创作手法叫做变奏手法。学生的素质比较的好,在这一环节的教学中,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下基本能说出异同点。但是在完整聆听之时,让学生用音乐要素的语言来填写音乐表格,可学生边听边犯糊涂了,因为他们不知道音乐在哪里开始时变奏一,哪里是变奏二的旋律。原本想让学生一边听一边给他们提示,但是,这样感觉又缺少了欣赏音乐的完整性。所以学生只能在一片茫然中在填写音乐表格。之后,老师在分析音乐表格时,重复了上一环节,分段聆听分段分析。我想如果在分段和完整欣赏这两个环节在巧妙一点的设计,就不会出现重复的感觉,说不定也可以让学生很好的掌握什么是变奏曲等音乐知识。 一堂课除了精美的设计之外,还有教师的个人素质也很重要,所以我要不断地加强自身的素养。

红旗颂

《红旗颂》 教学目标: 1.欣赏交响诗《红旗颂》的宏伟气势,畅谈自己的感受与联想。 2.在欣赏过程中,了解作曲家吕其明。 3.熟悉作品的音乐主题,进一步感受音乐的情绪,激发爱国热情, 增强民族自豪感。 教学重点、难点: 1.感受交响诗《红旗颂》中节奏,速度,情绪的变化。 2.使学生听辨出主题的不同速度,体会不同的音乐感觉。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钢琴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师:我们一起欣赏一段无声舞蹈视频(播放视频) 谈一谈你从这段视频中看到了什么?有什么感受? 生:红旗 师:老师播放三个音乐片段(《卡门序曲》片段,《拉德斯基进行曲》片段,《红旗颂》片段)。同学们认真聆听,给这段无声视频选择一段最合适的音乐。 生:(《红旗颂》) 师:同学回答的非常好。这首乐曲,气势辉煌,高亢嘹亮。表达了对红旗的赞美和热爱,是一首气壮山河的不朽之作。它就是我们这节课要学习的交响诗《红旗颂》(出示图片)

(二)新课教学 师:同学们翻开课本28页。这首曲子的作者是谁? 生:吕其明 师:嗯。我们简单了解一下作者吕其明 师:(出示课件)吕其明,1930年出生于安徽,中国杰出的交响乐作曲家,代表作管弦乐《红旗颂》,交响诗《白求恩》,歌曲《谁不说俺家乡好》 师:出示整首乐谱(播放音乐)听音乐思考。。。。。。 师:吕其明老师为什么要创作这首曲子呢?(创作背景是什么呢?)创作背景:作曲家吕其明从小浴血战火,父亲在抗日战争中为国捐躯。1949年10月1日新中国成立时,吕其明被第一面国旗升起的情景所感动,夜不成寐地作出这首红旗颂歌。以宏伟庄严的歌唱性旋律,表现中国人民在红旗的指引下,英勇奋战,奋发向上的革命气概,歌颂伟大祖国蒸蒸日上的繁荣景象。 师:从标题来看我们怎么理解《红旗颂》? 生:歌颂红旗 师:歌颂红旗,以红旗为主题。今天我们就来听听音乐家吕其明是如何通过音乐的手段来歌颂红旗的? 1.(播放课件)引子(聆听号角性主题音乐) 2.小组讨论: 师:(播放音频)欣赏完这段音乐后,讨论一下这一段情绪是怎样的?生:激动振奋具有强烈的号召力情绪变得高涨,高亢嘹亮,号

小班音乐欣赏教案:惊愕交响曲

小班音乐欣赏教案:惊愕交响曲 设计意图: 本次活动音乐选自海顿的第94交响曲片段,音乐有较明显的强度与力度变化。考虑到小班幼儿的年龄特点,结合故事、动作来帮助幼儿理解音乐的结构与强度、力度的变化,并引导孩子用身体动作的幅度力度的变化来表现乐曲力度结构的变化。 活动目标: 1.感受音乐神秘感,突出表现“强”力度带给人的惊愕、震撼的感觉。 2.学习一下一下地跟音乐做简单的身体动作,用身体动作的幅度、力度来表现音乐力度的变化。 3.能用轻松、愉快的动作来表现享受音乐。 活动准备: 1.物质准备:音乐、小猫、小老鼠的挂牌。 2.空间准备:活动前幼儿的位置摆成半圆形,以利于幼儿进行表演。 活动重点:表现惊愕的感觉以及学习一下一下根音乐做简单的动作。 活动难点: 用身体的幅度、力度来表现音乐力度的变化。 活动过程: 一、创设游戏情境,律动导入,激发兴趣。 教师:“小老鼠们,瞧,小花猫在睡觉,我们趁着小花猫在睡觉,妈妈带你们去玩会吧! 二、倾听乐曲,学习用身体动作的幅度、力度来表现音乐力度的变化。

1.教师:“小老鼠们,我们轻轻的回到家休息一下吧。你们做得真棒,小花猫都没被我们吵醒呢!”刚才我们听得好听的音乐叫“惊愕交响曲”。我们再来安静地听一听吧。 2.教师:“音乐听完了,小老鼠们,妈妈告诉你,其实这首曲子还藏着一个很有意思的故事呢,是《猫和老鼠》的故事,我们一起听一听。 3.教师:“故事讲完了,刚才小老鼠是怎么走路的呀?谁来说说看?你们来学学看? 4.教师:“哦,小老鼠走路有重重的,轻轻的。那你听到的音乐是不是也有重重的和轻轻的啊?我们再来听听看。(播放音乐段落)教师:“哦,原来音乐重的时候小老鼠走路脚步也是重重的,身体直直的,音乐轻的时候走路轻轻的,身体弯弯的。你们做得真棒。那让我们跟这音乐来一步一步走一走。(播放音乐段落) 三、倾听乐曲,感受“强”力度带给人的惊愕、震撼的感觉。 1.教师:“小老鼠们,我们轻轻走回家休息一下。让我们再来仔细听一听这个音乐。听听看,除了刚才重和轻的音乐,还有什么特别的音乐。” 2.教师:“刚才我这是怎么了?” 3.教师:“那你吓一跳的时候会做些什么动作呢?” 4.教师:“让我们听着音乐来玩一玩。 四、听音乐做游戏。 教师:“现在我们听着音乐来做个游戏,叫猫和老鼠。 五、活动结束。 教师:“小老鼠真能干,没有吵醒小猫,吃了这么多好吃的,我们还是悄悄地走回我们的家吧!听音乐走出活动室。” 附:故事《猫和老鼠》 一只小老鼠肚子饿得咕咕叫,他想到厨房里偷吃东西。一只大懒猫正在睡觉,小老鼠就轻轻地往厨房走去。突然大懒猫伸了个懒腰,

红旗颂 音乐教案

红旗颂三年级音乐教案 教学目标 1.通过欣赏《红旗颂》,感受音乐庄严深情的爱国情感。 2.了解音乐的基本表现要素(速度、节奏)在音乐中的表现作用,提高分辨乐曲速度、节奏和情绪的能力。 3.通过多种形式参与音乐,丰富情感体验,培养音乐素养。 教学重难点 充分感受、体验主题音乐的情绪情感。 听辨主题的重复和变化。 教学准备 电子琴音乐课本 教学过程 一、听赏导入 1.师:同学们有没有看过电影《江姐》?现在我们来看一个片段,看看电影中江姐和她的战友们在做什么? 2.播放视频《绣红旗》。 3.师生讨论:江姐为什么在狱中还要绣红旗?红旗代表了什么? 4. 导入课题《红旗颂》。 (设计意图:由革命电影导入课题,既使学生懂得了“红旗”的象征意义,为理解音乐作知识上的准备,又奠定了一节课的情绪基调) 二、分段聆听《红旗颂》 1.释义:“颂”是什么意思?(学生回答后教师提炼:歌颂、赞颂) 2. 聆听引子部分。 (1)聆听引子部分,设问:乐曲的引子部分给我们怎样的感觉?你在引子中听到了哪首歌曲的曲调?

(2)师生讨论。 (3)复听引子,配上吹号角的动作,感受音乐的庄严嘹亮。 (设计意图:引子部分主要引导学生感受音乐的庄严辉煌,为接下来主题的出现作好铺垫) 3.聆听红旗主题。 (1)师:这样庄严的引子会引出怎样一段音乐主题呢? 播放“红旗主题”,结合(油画《开国大典》)。 (2)学生交流对音乐的感受(赞颂、深情的)。 (3)介绍创作背景。 师:这样一段深情的旋律怎么会出现在作曲家的脑海里呢?作曲家吕其明从小浴血战火,父亲在抗日战争中牺牲。当天安门广场上升起第一面五星红旗,吕其明不禁热泪盈眶、心潮澎湃,夜不成寐地创作出了这首红旗的颂歌。 (4)再听一遍,老师随主题曲调深情哼唱“啊”。 (5)请同学们也来感受一下对红旗的深情。用“啊”哼唱“红旗主题”。 (设计意图:深情舒展宽广的红旗主题需要教师很好的引导,用情绪感染学生,借助具有歌颂性质的“啊“的发音哼唱主题,进一步感受、体验主题。创作背景的介绍不是以理性的方式出现,而是以感性的方式呈现,作为激发学生情绪、帮助学生理解音乐的一个环节。) 4.略听第二主题。 (1)师:仰望五星红旗,我们不禁心潮澎湃,怎能忘记那个艰难的战争年代?让音乐带着我们去重温那段峥嵘岁月吧。 (2)聆听双簧管演奏的主题音乐,结合战争浮雕图片,想象音乐表现的艰苦的战争年代。 (设计意图:由于一节课时间有限,所以在聆听时进行详略取舍,这第二主题就是处理成略听的部分,不作展开,只是用来深化对音乐形象的理解) 5.聆听行进主题。 (1)导语:革命是这样的艰难,但英雄们有没有停止前进的脚步?让音乐告诉我们。

第九十四交响曲《惊愕》

《第九十四‘惊愕’交响曲》第二乐章教案 平桥镇中学陆丽君 【作品概述】 《第九十四‘惊愕’交响曲》是人音版第14册第三单元《乐海泛舟》中的一首欣赏曲目,在本册教材中占有重要地位。尤其作者在力度上的表现手法,给后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古典交响套曲一般由四个乐章组成,其中第二乐章通常是抒情的慢板乐章。在《惊愕交响曲》这部作品里,海顿却出人意料地在第二乐章中用极弱的力度陈述主题后,立即加上乐队全体的强奏,使观众为之愕然而得此名。像这样的力度和情绪的对比及其所产生的效果,现在看来不足为奇,但在当时来看,这却是一大创举。 【设计意图】 为了使学生能够深入到海顿的《惊愕交响曲》作品中,整节课的听赏程序是:整体聆听——分段赏析——整体复听。从开始导入中去调动学生的主题学习意识,激发学生对作品和海顿的兴趣,并主动去了解和探索。在初步整体聆听时,感知音乐的主题思想和听辩交响乐中乐器的音色。分段赏析过程中,利用聆听,演唱音乐主题,分辨乐句等手段,充分调动学生的听觉思维,发展音乐听觉能力,记忆能力和感受能力,分辨乐曲的曲式结构,加强学生对音乐的感受和理解。最后整体复听,师生共同融入到作品中,最终让学生在发展音乐听觉思维方面和感受理解音乐方面有所收获。 【教学目标】 1、发展音乐听觉能力,记忆能力和感受能力 2、了解音乐大师——海顿,感染他的人格魅力 3、了解变奏的四种方法 【教学重、难点】 1、学会哼唱和记住《惊愕交响曲》第二乐章的主题 2、感受、体验并表现乐曲中力度的变化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钢琴、力度卡片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二、导入新课(初听): 1、同学们,你们知道“惊愕”是什么意思吗?对了,就是“惊奇、错愕”的意思。为什么这首曲 子叫“惊愕交响曲”呢?我们还是去亲身体验一番吧!(初听全曲) 在欣赏的同时请同学们思考下面两个问题: a、作品给你印象最深的是什么? b、为什么用“惊愕”作为该乐章的标题?(引出海顿“惊愕”的设计) 2、音乐欣赏完了,说说作品给你印象最深的是什么?为什么用“惊愕”做标题? 其实,这段音乐背后还有一个故事呢!听音乐会是欧洲古代王公贵族绅士淑女们的一种社交 礼仪,各个皇室贵族不管喜不喜欢音乐,为了面子都要出席音乐会。但是在音乐会开始之后,很多 人都闭上眼睛,陶醉在柔美的音乐之中,有的还忍不住开始打盹。这位幽默的音乐家于是就想出了 一条妙计,决定和观众开一个小玩笑。这首交响曲的第二乐章,在静谧安详的曲调中,突然想起几 次强有力的震撼声,让那些正在打瞌睡的贵族们,都被这突如其来的声音吓了一跳,哦,原来是音 乐家在跟她们开玩笑呢!后来,这首以“惊愕”命名的交响曲就成为世界闻名的交响曲作品之一。 那么,大家想不想知道这么幽默的音乐家到底是谁呢?那就请大家跟随我“走近海顿”吧! 3.走近海顿 海顿出生在奥地利和匈牙利边境的一个风景秀丽的小村庄,他的父母亲都是普通的劳动者,却都热爱音乐,这使海顿从小有机会受到音乐的熏陶。他的家境贫苦,为了学习,六岁就离开了父母到维也纳。海顿有着超人的音乐才华,八岁那年,被选为当一所教会的儿童合唱团的团员。后来长大后,嗓子变声,被合唱团赶了出来,从此他流落街头,尝尽了世间的艰难困苦。幸运的是他被一位歌唱家发现,并得到了他的救助,才勉强活了下来。这个时期可以说是他一生最为艰苦的时期。虽然生活困窘,但他热爱音乐的信念从未动摇,他努力学习音乐,最终得到了匈牙利贵族保尔·艾斯特哈齐的帮助,成为这位侯爵的宫廷乐师。此后,海顿生活安定,直到晚年。他的绝大部分作品都是这一时期创作的,由于他性格开朗、善良、质朴、诚恳,因此他的作品听起来总有一种宁静、乐观的感觉,而不象贝多芬的音乐那样具有强烈的斗争性。 a生平:海顿(1732~1809)奥地利作曲家。他从小便受到民间音乐、教堂音乐的熏陶,并显示出超人的音乐才华,曾长期在宫廷中任职。 b地位:海顿在音乐史上有着重要的地位,他继承了先辈的成就,进行摸索、试验、成熟、定型,被后人称为“交响乐之父”。 c贡献:海顿是位多产的作曲家,一生创作了上百部交响曲,84首弦乐四重奏、54首钢琴奏鸣曲及歌剧、清唱剧、弥撒曲等。他奠定了欧洲古典时期的交响乐和室内乐的规范,形成了德奥音乐经久不衰的优良传统。海顿的创作手法,更是使后人受益非浅,包括莫扎特、贝多芬等著名的音乐家,还被莫扎特、贝多芬称为“海顿老爹”。在把交响曲从贵族客厅中解放出来的道路上,海顿迈出了重要的一步。他是18世纪完美的古典主义音乐风格的最重要的代表人物。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