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马基--A卷试题

马基--A卷试题

马基--A卷试题
马基--A卷试题

安徽大学2007—20 08学年第一学期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考试试卷(A卷)

(时间120分钟)

注意:请将答案直接填写在答题纸上,答题纸上的答案为有效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的四个备选项中有一个是正确的。每小题1分,共15分)

1、哲学的基本问题是( 1 ) 的关系问题。

A.思维和存在

B.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

C.主体和客体

D.辩证法与形而上学

2、马克思主义哲学区别于其他哲学的最显著特点在于它具有( 4 )

A.社会性

B.历史性

C.系统性

D.实践性

3、“因为未来的一切早就在宇宙诞生时便已完全确定了,所以,以后的各种情况都可以精确无误地推演出来。”这是一种( 3 )的观点。

A.形而上学机械决定论

B.客观唯心主义

C. 主观唯心主义

D.辩证唯物主义

4、时间和空间是( 3 )

A.物质的唯一特性

B.物质的根本属性

C.物质运动的存在方式

D.物质运动的根本原因

5、下列选项中,体现量变引起质变哲学道理的是( 3 )

A.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

B.祸兮福所倚,福兮祸所伏

C.千里之堤,溃于蚁穴

D.月晕而风,础润而雨

6、辩证唯物主义认为,认识的本质是( 4 )

A.主观精神的产物

B.客观精神的显现

C.主体对客体的直观反映

D.主体对客体的能动反映

7、下列命题中,正确阐述了实践含义的是( 3 )

A.实践是个人的日常生活活动

B.实践是主观创造客观的活动

C.实践是主体改造客体的活动

D.实践是主体应付环境的活动

8、党的思想路线的核心是( 3 )

A.一切从实际出发

B.理论联系实际

C.实事求是

D.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

9、在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这对矛盾中( 3 )

A.上层建筑决定经济基础的性质

B.上层建筑决定经济基础的变革要求

C.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具有反作用

D.上层建筑各部分随着经济基础的变更立即发生变化

10、简单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是( 1 )。

A.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矛盾

B.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的矛盾

C.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的矛盾

D.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

11、货币产生后,商品内在的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矛盾,就外化为( 2 )

A.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的矛盾

B.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的矛盾

C.商品和货币的矛盾

D.货币和资本的矛盾

12、资本主义生产过程从本质上看是劳动过程和( 2 )

A.价值形成过程的统一

B.价值增值过程的统一

C.价值分配过程的统一

D.价值实现过程的统一

13、剩余价值是( 4 )

A.资本集中的源泉

B.资本再生产的源泉

C.资本周转的源泉

D.资本积累的源泉

14、资本主义条件下所有权和使用权相分离的资本形态是( 3 )

A.产业资本

B.商业资本

C.借贷资本

D.农业资本

15、生产价格的形成是以( 3 )

A.剩余价值率的存在为前提

B.利润率的存在为前提

C.平均利润率的存在为前提

D.年剩余价值率的存在为前提

二、多项选择题(下列各题的五个备选项中有二个到五个是正确的,漏选、选错,该题无分。每小题2分,共20分)

1、中国古代的五行说认为金、木、水、火、土是世界本原,这种说法( )。

A.科学地解决了物质与精神何者第一性的问题

B.是一种可贵的猜测,包含了合理因素

C.十分荒谬,没有意义

D.现在看来属于唯心论

E.将客观世界只归结为几种物质形态,属于朴素唯物主义

2、在下列命题中,包含辩证法思想的有( )。

A.“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

B.“荣枯代谢而弥见其新”

C.“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

D.“天下之势,循则极,极则反”

E.“道之大原出于天,天不变,道亦不变”

3、实践和认识的辩证关系是()

A.实践是认识的基础

B.实践决定认识

C.认识对实践有能动作用

D.认识对实践有指导作用

E. 认识与实践是统一的。

4、真理的绝对性和真理的相对性()。

A.两者在实践的基础上是辩证统一的

B.它们之间没有固定不移的界限

C.是真理的两种不同属性

D.与人类思维的至上性与非至上性相联系

E.在一定意义上是相对真理,在另一意义上又是绝对真理

5、社会发展往往面临多种可选择的道路,其中符合历史发展规律的是()。

A.多数人选择的道路

B.势力强大的人选择的道路

C.先进阶级选择的道路

D.能够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的道路

E.能够实现社会公平的道路

6、货币的基本职能是()。

A.价值尺度

B.流通手段

C.储藏手段

D.支付手段

E.世界货币

7、资本积聚是()。

A.通过把现有分散的资本集中起来实现的

B.通过把个别资本的剩余价值资本化来实现的

C.只能增大个别资本量,而不能增大社会资本总量

D.不仅能增大个别资本量,而且能增大社会资本总量

E.它比资本集中能更快的扩大个别资本

8、影响利润率高低的主要因素有( )。

A.剩余价值率的高低

B.资本有机构成的高低

C.资本家对利润的预期

D.资本周转速度的快慢

E.不变资本的节省状况

9、资本的周转时间包括()。

A.劳动时间

B.自然力发生作用的时间

C.生产资料的储备时间

D.购买时间

E.销售时间

10、纺织厂的资本家购买的用于生产的棉花属于()。

A.不变资本

B.固定资本

C.可变资本

D.流动资本

E.商品资本

三、辨析题( 先判断正误,然后简述其理由。每小题4分,共12分)

1、哲学是理论化系统化的世界观,而世界观只包括两方面的问题,即世界的本质问题与世界的存在状态问题,其中没有价值方面的内容。所以,哲学不讨论价值问题。

2、不能正确地理解人民群众在历史上的作用,就根本不能理解历史唯物主义。

3、资本总表现为一定数量的货币和生产资料,因此一定数量的货币和生产资料本身就是资本。

四、简答题(每小题6分,共30分)

1、如何把握主观能动性与客观规律性的辩证关系?

2、简述价值规律的内容与作用。

3、简述剩余价值生产的两种方法及其关系。

4、当代资本主义出现了哪些新变化?

5、社会主义的基本特征有哪些?

五、论述题(第一小题11分,第二小题12分,共23分)

1、对立统一规律是唯物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请联系实际,论述你对对立统一规律的方法论意义的理解。

2、劳动价值论是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基础。请联系实际,试述劳动价值论的内容和意义。

马基习题4

1. 哲学上所认为的“人类世界”是指() · A. 人类世界是由人组成的世界 · B. “人化自然”与人类社会的统一体 · C. 与自在世界无关的又一个世界 · D. 人的“自然性”和人的“自然史”答案( 2 ) 2. 事物矛盾的精髓是() · A. 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的关系 · B. 矛盾的共性和个性、绝对和相对的关系 · C. 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的关系 · D. 内因和外因的关系答案( 2 ) 3. 社会心理和社会意识形式的根本区别在于()。· A. 主体不同 · B. 层次、水平不同 · C. 跟经济基础的联系不同 · D. 跟社会生活的联系不同答案( 2 ) 4. 哲学是(????? ) · A. 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 B. 科学性和革命性相统一的世界观 · C. 理论化和系统化的世界观? · D. 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答案( 3 ) 5. 社会历史观的基本问题是() · A. 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关系问题 · B. 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关系问题 · C. 人类社会和自然界的关系问题 · D. 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关系问题答案( 4 ) 6.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只有空想社会主义思想家预见了未来社会· B. 只有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预见了未来社会· C. 只有唯心主义主义思想家预见了未来社会· D. 许多思想家都预见了未来社会答案( 4 ) 7. "一把钥匙开一把锁",这句话在哲学上讲

· A. 矛盾的普遍性 · B. 矛盾的斗争性 · C. 矛盾的特殊性 · D. 矛盾的同一性答案( 3 ) 8. 人类社会历史发展的决定力量是 · A. 生产方式 · B. 地理条件 · C. 社会意识 · D. 人口因素答案( 1 ) 9. 唯物辩证法所理解的发展是() · A. 事物由不完善向比较完善的转化 · B. 物质世界的一般变化 · C. 新事物的不断产生和旧事物的不断灭亡 · D. 事物的永恒运动答案( 3 ) 10. 法国启蒙思想家孟德斯鸠指出:“不同气候的不同需要产生了不同的生活方式;不同的生活方式产生了不同种类的法律”,这一观点的积极意义在于说明:· A. 国家的社会法律制度、民族精神都根源于地理环境的本性 · B. 人所生存的自然环境因素决定着社会法律制度的形成 · C. 地理环境影响并作用于人类社会,是人类社会不可缺少的物质条件 · D. 地理环境既决定社会制度的性质,也决定社会发展的方向答案( 3 ) 11.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芳林新叶催陈叶,流水前波让后波”。这两句诗句含的哲学道理是 · A. 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 · B. 事物是本质和现象的统一 · C. 事物的发展是量变和质量的统一 · D. 新事物代替旧事物是事物发展的总趋势答案( 4 ) 12. 列宁指出:“设想世界历史会一帆风顺、按部就班地向前发展,不会有时出现大幅度的跃退,那是不辩证的,不科学的,在理论上是不正确的。”这句话体现的关于社会形态更替的原理是 · A. 社会形态更替的前进性与曲折性 · B. 社会形态更替的必然性与人们的历史选择性 · C. 社会形态更替的普遍性与特殊性 · D. 社会形态更替的统一性和多样性答案( 1 )

管理思想史模拟试题一

《管理思想史》模拟试题(一) 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15分) 1.古巴比伦王国为了巩固其统治,_______编制了法典,作为国家行为的准绳。 2.泰勒的科学管理的三个基本出发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3.梅奥和蒙特斯伯格所建立的人际关系学说,提出了与当时流行的泰勒科学管理思想不同的新观点:其一是职工是_______,其二是企业中存在_______,其三是新型的领导能力在于提高职工的_______。 4.美国行为科学家麦克米兰在1966年提出的成就需要理论,认为人有三类基本激励需要:即对_______的需要,对_______的需要,对_______的需要。 5.最早研究分工的詹姆斯·斯图亚特爵士早于亚当·斯密9年提出了劳动分工的概念。分工是_______和_______的一个主要支柱。 6.波特在对行业结构的5种作用力进行深入分析以后,提出了企业的3种基本的竞争战略。这3种战略就是:_______战略、_______战略和_______战略。 二、单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的四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答案,并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 题干的括号内。每小题1分,共10分) 1.文艺复兴时期的主要社会思潮是( )。 A.资本主义 B.人文主义 C.个性解放 D.人身自由 2.霍桑实验的结果由梅奥于1933年将它正式发表,书名是《工业文明中的人的问题》,这就是行为科学的前身——( )学说的正式诞生。 A.公共关系 B.群体关系 C.社会人 D.人际关系 3.埃及人是首先意识到( )的实践者。 A.管理跨度 B.管理层次 C.管理组织 D.管理职能 4.马基雅维利在对政治体制的研究中认识到:( )在国家的生活中具有重要作用。 A.国王 B.人民 C.圣徒 D.教皇 5.苏格拉底用问答法传播他的思想,他把这种通过谈话、提问、揭露矛盾而从个别求得一般 的方法,叫做( )。

历年马基试题精华整理版

历年马基试题 【辨析题】 1、人类的认识和实践是有限的。 答:不完全正确。人类的认识和实践就其现实性即它们的具体实现来说是有限的。(1分)然而,有限与无限是对立的统一。有限是无限的环节、部分和因素,有限包含、体现着无限。人类认识和实践发展的本性,决定有限的界限必然不断地被打破和超越,而趋于无限。(2分)人类已有的认识和实践的成果不是限制、束缚新的认识和实践的框框,而是认识和实践进一步向深度和广度扩展的前提和基础。因而,人类的认识和实践既是有限的又是无限的。(3分) 2、价格是价值的表现形式,有价格的必有价值。 答:错。价值是凝结在商品中的无差别的人类劳动,价值是价格的基础,价格是价值的货币表现。(2分)但是,商品经济条件下,某些并非商品也不具有价值的东西,却取得了商品的形式,可以买卖,从而具有价格。尽管价格是价值的表现形式,但有价格的东西并不一定具有价值。(3分) 3、相对剩余价值是超额剩余价值产生的前提。 答:错。相对剩余价值是指在工作日长度不变的条件下,由于必要劳动时间的缩短,从而相应地延长剩余劳动时间而产生的剩余价值。(1分)超额剩余价值是个别企业首先提高劳动生产率,使产品的个别价值低于社会价值,又按社会价值出售而获得的。(1分)由于资本家普遍追求超额剩余价值,使社会劳动生产率提高,生活资料价值下降,从而劳动力的价值下降,必要劳动时间缩短,剩余劳动时间相对延长,实现了相对剩余价值的生产。该命题的错误在于颠倒了相对剩余价值与超额剩余价值产生的因果关系。(3分) 4、生产商品过程中劳动力商品创造的价值是劳动力价值和剩余价值之和。 答:对。劳动力商品的使用价值就是工人的劳动,而工人劳动创造的价值不仅补偿劳动力的工资,还创造出了更多的价值即剩余价值。 5、马克思认为,生产力是划分社会经济形态的客观标准。 答:不完全正确。划分社会经济形态的标准是生产关系。但生产力起间接作用。 6、量与事物的存在是直接同一的。 答:错。质与事物的存在是直接同一的,但量与事物的存在则不是直接同一的。量的变化在度的范围并不影响事物性质的变化,只有量变突破度,才会引起质变。 7、古希腊哲学家说:“没有理性,眼睛是最坏的见证人”。 答:错。本论强调了理性认识的重要性,如没有理性认识,感性认识是盲目的,这有合理之处,但是,不能以此而否认感性认识的作用。感性认识与理性认识是辩证统一的,理性认识依赖于感性认识,感性认识有待于上升为理性认识。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后思考题参考答案

绪论 1、1999年,英国剑桥大学文理学院的教授们发起,就“谁是人类纪元第二个千年第一思想家”进行了校内征询和推选。投票结果是:马克思第一,爱因斯坦第二。随后,英国广播公司以同一问题在全球互联网上公开征询。一个月下来,汇集全球投票结果,仍然是马克思第一,爱因斯坦第二。牛顿和达尔文位列第三和第四。试结合你对马克思的认识,以及当前中国的社会现实,谈谈我们为什么要坚持马克思主义为指导。 (1)马克思主义教给我们认识世界的根本方法 (2)马克思主义给我们提供了改造世界的伟大工具 (3)马克思主义为我们提供了人生的有益启迪 2、有一种观点认为,阶级性与科学性是不相容的,凡是代表某个阶级利益和愿望的社会理论,就不可能是科学的。你怎么评价这样的观点?如何理解马克思主义是科学性与革命性的统一? (1)理论的阶级性和科学性是相容的: ①历史上的进步阶级,其利益与社会发展方向一致,能够提出具有科学性的理论观点 ②无产阶级代表着人们的利益和人类社会发展的方向,能够提出合理的科学理论 ③自从有阶级以来,理论的科学性总是与一定的阶级性联系在一起的。 (2)马克思主义是科学性与革命性的统一; ①马克思主义是对客观世界特别是人类社会本质和规律的正确反映。 ②马克思主义是无产阶级和人民群众推翻旧世界、建设新世界的革命理论。 ③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和革命性统一于社会主义运动的实践。 3、马克思17岁时在自己的中学论文《青年在选择职业时的考虑》中写到:“如果我们选择了最能为人类而工作的职业,那么,重担就不能把我们压倒,因为这是为大家作出的牺牲;那时我们所享受的就不是可怜的、有限的、自私的乐趣,我们的幸福将属于千百万人……而面对我们的骨灰,高尚的人们将洒下热泪。”请阅读马克思的这篇作文,并结合你对马克思一生奋斗历程的了解,谈谈你能从中得到怎样的人生启迪。 从马克思主义的这篇作文中得到的人生启迪; (1)树立崇高的社会理想 (2)为国家富强、民族振兴和人民幸福而努力工作。 (3)在党和人民的事业中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第一章世界的物质性及发展规律 1、如何理解马克思主义的物质观及其现代意义? (1)马克思主义的物质观的基本内容: ①物质是标志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 ②物质的存在形式 ③物质和意识的关系 ④世界统一于物质 (2)马克思主义物质观的现代意义: ①为现代科学的发展提供了最基本的指导原则 ②坚持主观能动性和客观规律性的统一

马基原模拟试题1答案

马基原模拟试题1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1-5:BCCCA 6-10:DDBAD 11-15:CABCD 16-20:DCDBA 21-25:CDBBB 26-30:CCBBA 31-35:CABBD 36-40:BAAAA 41:A 二、简答题 42、简述列宁的物质定义及其重要意义。 定义:物质是不依赖于意识又能为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实在。意义:第一,它指出物质是不依赖于意识的客观实在,同唯心主义划清了界限;第二,它指出客观实在性是一切物质的共性,同不可知论划清了界限;第三,它指出客观实在性是一切物质的共性,克服了旧唯物主义物质观的局限性。 43、简述实践在认识中的作用。 (1)实践是认识的来源。(2)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3)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4)实践是认识的目的。 44、试述感性认识与理性认识的含义及二者的辩证关系,以及割裂二者的统一会导致的错误 (1)感性认识是认识的初级阶段,它是对事物片面的、现象的和外部联系的认识。它是具体的、丰富的、生动的,然而,也是表面的、个别的、不深刻的。(2)理性认识是认识的高级阶段,是对事物的全体、本质和内部联系的反映。它是抽象的、间接的、相对稳定的,也是深刻的。(3)二者既相区别,又相联系,是辩证统一的关系。①感性认识与理性认识是相互区别的。②感性认识与理性认识又是相互联系。理性认识依赖于感性认识,感性认识有待于发展到理性认识,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相互渗透。(4)将二者割裂开来,就会犯经验论和唯理论的错误。在实际工作中,经验论和唯理论是经验主义和教条主义的认识论根源。 45、什么是真理的绝对性?真理的相对性?用二者辩证统一的原理,说明对待马克思主义的正确态度 承认真理的客观性,就是坚持了唯物论,承认真理既是绝对的又是相对的,就是坚持了辩证法。(1)真理的绝对性或绝对真理,包含两方面含义:①任何真理总是包含着不依赖主体和人类的客观内容,这是无条件的,绝对的。②人的每一个真理性认识,都是向无限发展着的物质世界的接近,这也是无条件的,绝对的。(2)真理的相对性或“相对真理”:包含两层含义:①从广度上看,任何真理都只是对客观世界某一部分的某些方面的正确认识。②从深度上看,任何真理都只是对客观世界某一部分一定程度、一定层次近似正确的反映,认识有待于深化。(3)绝对真理与相对真理的关系:①二者相互依存。②二者相互包含、相互渗透。任何相对真理中都包含着绝对真理的颗粒。③相对真理向绝对真理转化。真理的发展过程就是由相对真理走向绝对真理的过程。(4)两种错误态度:相对主义和绝对主义。相对主义夸大真理的相对性,而否认真理的绝对性,也就是否认客观真理的存在。绝对主义则否认真理的相对性,将人的认识僵化。(5)现实意义:对于我们正确对待马克思主义有着重要的意义。马克思主义是真理,是绝对性与相对性的统一。因为它具有绝对性,所以我们必须它;又因为它具有相对性,所以我们又必须在实践中丰富和发展它,对待马克思主义,要既坚持,又发展。

马基试卷8(选择题)

试卷8 一、单项选择题 1.哲学的基本问题是 A.自然界和人类社会的关系问题 B.唯物主义和辩证法的关系问题 C.实践和认识的关系问题 D.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 2.否定之否定规律揭示了事物发展的 A.源泉和动力 B.状态和过程 C.方向和道路 D.可能性和现实性 3.社会精神文明包括 A.生产力水平和生产关系性质 B.思想道德和科学文化 C.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 D.人与自然及人与社会的关系4.时间是指 A.物质运动的特殊状态 B.物质运动过程的持续性 C.运动着的物质的客观性 D.运动着的物质的伸张性 5.国家的职能是由 A.国家的地理位置决定的 B.国家的大小强弱决定的 C.国家的形式决定的 D.国家的本质决定的 6.经济基础是指该社会的 A.各种生产关系的总和 B.生产资料所有制的形式 C.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总和 D.占统治地位生产关系各方面的总和7.哲学上两大基本派别是指 A.主观唯心主义与客观唯心主义 B.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 C.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 D.辩证法与形而上学 8.阶级对立的根源是由于人们之间的 A.政治立场的根本对立 B.价值观念的根本对立

C.世界观与方法论的根本对立 D.经济利益的根本对立 9.风俗、习惯、乡土观念,它们是 A.低水平的社会意识 B。高水平的社会意识 C.对社会生活过程的正确反映 D.对社会生活过程的错误反映 10.事物的度是 A.事物发展的一定程度 B.事物保持自己质的量的限度 C.质要求量达到的高度 D.量要求质达到的深度 11.历史上存在的两种基本的国家类型是 A.资本主义国家和社会主义国家 B.君主立宪国家和民主共和家 C.剥削阶级国家和无产阶级国家 D.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 12.物质的肯定方面是指 A.事物的积极方面 B.事物的消极方面 C.事物中维持其存在的方面 D.事物中促使其灭亡的方面 13.认识是主体对客体的反映,这是 A.辩证唯物主义才承认的观点 B.一切唯物主义都承认的观点 C.某些不可知论也承认的观点 D.某些唯心主义也承认的观点 14.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于 A.17世纪40年代 B.18世纪40年代 C.19世纪40年代 D.20世纪40年代 15.在世界是否有统一性问题上,存在着 A.一元论于二元论的对立 B.唯物论于唯心论的对立 C.辩证法于形而上学的对立 D.可知论与不可知论的对立 16.唯心主义否认联系的 A.普遍性 B.客观性 C.多样性 D.复杂性 17.列宁说,唯物主义辩证法所讲的矛盾,是实际生活中的实际矛盾,即辨证的矛盾,而不是字面上的、臆造出来的矛盾。这段话揭示了 A.矛盾的客观性 B.矛盾的主观性 C.矛盾的普遍性 D.矛盾的特殊性 18.划分阶级的依据是 A.人们收入的来源忽然收入的多少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后思考题与答案

绪论 1.法国思想家德里达在《马克思的幽灵》一书中列举了当代西方资本主义社会所不能解决的十大祸害。他认为,面对这十大祸害,人们只有求助于马克思主义才能获得正确的认识。结合我们的学习谈谈马克思主义产生的历史必然性及在当代的适用性。 [参考答案] 马克思主义在19世纪40年代的产生具有历史的必然性。 (1)经济、社会历史条件: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为马克思主义的产生提供了经济、社会历史条件。从18世纪60年代起,一场以资本主义机器大工业,代替以手工技术为基础的工场手工业的革命兴起了,这就是具有重大历史意义的工业革命,又叫产业革命。这场工业革命首先在英国发生,接着法国、德国等国也相继开始了工业革命。工业革命的胜利,带来了社会生产力的巨大发展,引起了生产方式上的重大变革。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最终战胜了封建主义生产方式。19世纪30—40年代,在英国、法国和德国等欧洲一些主要资本主义国家,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已经占据统治地位,自由资本主义步入比较发达的阶段。资本主义制度促进了生产力的巨大发展,同时又产生了自身无法克服的矛盾,这促使人们全面思考经济在社会生活中的作用和社会历史发展的规律等问题。周期性的经济危机暴露出资本主义制度的在矛盾,引起了人们对资本主义制度合理性的怀疑,同时又引发并加剧了资本主义制度下两个最基本阶级——工人阶级与资本家阶级之间的阶级矛盾。因此,资本主义固有矛盾的发展,预示着未来社会革命的性质和历史发展的方向,这为马克思主义的产生提供了经济社会的条件和基础。 (2)阶级基础:无产阶级反对资产阶绶的斗争日趋激化,对科学理论的指导提出了强烈的需求。随着无产阶级队伍迅速地成长、壮大,无产阶级反对资产阶级的斗争也日益指向了资本主义制度。19世纪30至40年代,英国、法国、德国接连爆发了工人阶级反对资本主义制度的斗争。1831年法国里昂发生了第一次工人起义,1834年举行第二次起义; 1838年英国发生了第一次全国性的工人运动——宪章运动;1844年德国发生西里西亚纺织工人起义。英国、法国、德国的三大起义,表现了无产阶级高度的政治觉悟与英勇精神,显示了工人阶级在政治斗争上的威力,标志着作为历史发展主要动力的无产阶级已经独立地登上了历史舞台。但是,由于没有革命理论的指导和无产阶级政党的领导,工人的几次起义均以失败而告终。它说明无产阶级的阶级斗争实践在早期不可避免地带有一定的自发性,特别是还没有形成与其历史任务相适应的理论。这就迫切需要总结和升华无产阶级在长期斗争实践中积累的丰富经验,形成科学的世界观,用以指导无产阶级的解放斗争。 (3)实践基础:马克思主义产生的实践基础在于无产阶级反对资产阶级的革命斗争,在于马克思恩格斯毕生事业与无产阶级革命斗争之间的紧密联系。马克思恩格斯积极参加和指导工人运动,进行反对资本主义制度、争取工人阶级解放的阶级斗争,投入到创立无产阶级政党、组织无产阶级队伍的活动中去,同工人运动中的各种机会主义思潮进行不懈的斗争。他们毕生的使命都和发展、壮大无产阶级革命事业密切地联系在一起。 (4)理论渊源:马克思主义是在吸收了几千年来人类思想和文化发展中的一切优秀成果,尤其是在批判地继承、吸收人类在19世纪所创造的优秀成果——德国古典哲学、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和法国英国的空想社会主义合理成分的基础上,在深刻分析资本主义社会的发展趋势和科学总结工人阶级斗争实践经验基础上创立和发展起来的。 法国思想家德里达在《马克思的幽灵》一书中列举了当代西方资本主义社会所不能解决的十大祸害:失业,民主生活权利的大量剥夺,无情的经济战争,社会权益得不到保障,外债和相关机制的恶化,军火工业及其贸易,核武器的扩散,种族间的战争,幽灵般的国家(如黑手党、贩毒集团等等),国际法以及相关机构的非正义状态。他认为,面对这十大祸害,人们只有求助于马克思主义才能获得正确的认识。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马克思主义在当代的适用性。马克思主义是在实践中产生的,并在实践中不断丰富和发展。它虽然诞生于19世纪,但没有停留于19世纪;它虽然产生于欧洲,却跨越欧洲影响了全世界。马克思主义的不断发展,除了马克思恩格斯根据实践的发展对自己创立的理论不断充实和完善外,其后首先是由列于等马克思主义者在领导俄国革命中实现的。列宁以一个真正马克思主义者的态度,深刻分析了现实社会条件的变化,认为资本主义发展到帝国主义阶段,出现了马克思恩格斯生前不曾有的新变化、新特点,经济政治发展的不平衡已成为资本主义发展的绝对规律。由此,他科学地剖析了帝国主义的经济基础、深刻矛盾和危机,提出了社会主义革命可能在一国或数国首先取得胜利的论断,并不失时机地领导俄国人民一举取得了十月革命的胜利,使科学社会主义从理论变为现实。 十月革命的一声炮响,给中国送来了马克思列宁主义。“十月革命帮助了全世界的也帮助了中国的先进分子,用无产阶级的宇宙观作为观察国家命运的工具,重新考虑自己的问题。”1[6]诞生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中国共产党,

马基练习卷1

试卷名称《马基练习-01》 共100 题共100 分计时60 分钟 第一题(共60 题,总分60 分) 1. 直接经验和间接经验的关系是() A. 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关系 B. 第一性和第二性的关系 C. 认识的“源”和“流”的关系 D. 理论和实践的关系答案( 3 ) 2. 历史人物指的是 A. 历史上普通个人 B. 推动历史前进的劳动者 C. 历史上起重要作用,产生重大影响的人 D. 杰出人物的思想答案( 3 ) 3. 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包括 A. 劳动者和劳动工具两个方面 B. 劳动资料和劳动对象两个方面 C. 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两个方面 D. 劳动者和生产资料两个方面答案( 3 ) 4. 有的哲学家认为,因果联系是由于人们多次看到两种现象前后相随而形成的心理习惯。这种观点是 A. 相对主义诡辩论 B. 唯物主义决走论 C. 唯心主义非决定论 D. 形而上学机械决定论答案( 3 ) 5. 在实际工作中,要注意掌握分寸,防止“过”或“不及”,这在哲学上属于 A. 抓事物的主要矛盾? B. 确定事物的质 C. 认识事物的量 D. 把握事物的度答案( 4 ) 6. 要判断一种观点的是非对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以伟人之是非为是非 B. 以吾心之是非为是非 C. 以众人的意见定是非 D. 以是否在实践中得到证明定为是非答案( 4 ) 7. 否认逻辑证明的作用是() A. 教条主义的表现 B. 经验主义的表现 C. 主观唯心主义观点 D. 客观唯心主义观点答案( 2 ) 8. 教条主义犯了() A. 类似唯理论的错误 B. 类似经验论的错误 C. 类似相对主义的错误 D. 类似诡辩论的错误答案( 1 ) 9. 列宁对关于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学说的重大理论贡献是() A. 提出了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B. 提出了新经济政策 C. 提出了社会主义革命将首先在一国或数国取得胜利的理论 D. 提出了利用国家资本主义过渡到社会主义的理论答案( 3 )

马基试题01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试卷9 一、单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的四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答案,并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题干的括号内。每小题1 分,共40 分) 1.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标准是() A.对思维和存在是否具有同一性的不同回答 B.对思维和存在何者为第一性的不同回答 C.对谁是历史创造者的不同回答 D.对意识是否反作用于物质的不同回答 2.客观唯心主义认为世界是()。 A.客观存在的 B.人的意识或意志造成的 C.由神创造的或者是客观精神产生出来的 D.由两个本原构成的3.马克思主义哲学和具体科学的关系是()。 A.整体与局部的关系 B.一般与个别的关系 C.代替与被代替的关系 D.绝对和相对的关系 4.作为概念,“物质本身是纯粹的思想创造物和纯粹的抽象”。这一观点是()。 A.主观唯心主义观点 B.客观唯心主义观点 C.朴素唯物主义观点 D.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5.从动物心理发展到人的意识的决定性环节是()。 A.手脚分工 B.语言的产生 C.社会的出现 D.劳动6.“观念的东西不外是移入人脑并在人的头脑中改造过的物质的东西而已”的观点是()。 A.客观唯心主义观点 B.朴素唯物主义观点 C.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D.唯意志主义观点 7.在现实中缺乏充分根据,因而在当前条件下,不能实现的,称之为()。 A.不可能性 B.现实的可能性 C.抽象的可能性 D.微小的可能性 8.马克思主义哲学所说的实践是指()。 A.人们的一切活动 B.人们的日常生活活动 C.人们的纯精神活动 D.主体改造和探索客体的活动 9.实践是认识的来源表明()。 A.只要参加实践活动就能获得正确认识 B.一切认识都要直接参加实践活动才能获得 C.只有直接经验来自实践 D.一切认识归根到底都是从实践中获得的 10.在从猿变人的过程中具有决定意义的因素是()。 A.类人猿的生理结构 B.类人猿的生活特点 C.生产劳动 D.气候变化 11.生产力范畴反映的是()。 A.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 B.人与社会之间的关系 C.人与劳动产品的关系 D.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12.国家的起源是()。

雅思考试巩固模拟试题及答案1word版本

2019年雅思考试巩固模拟试题及答案1

2019年雅思考试巩固模拟试题及答案1 Next Year Marks the EU's 50th Anniversary of the Treaty A. After a period of introversion and stunned self-disbelief, continental European governments will recover their enthusiasm for pan-European institution-building in 2007. Whether the European public will welcome a return to what voters in two countries had rejected so short a time before is another matter. B. There are several reasons for Europe’s recovering self-confidence. For years European economies had been lagging dismally behind America (to say nothing of Asia), but in 2006 the large continental economies had one of their best years for a decade, briefly outstripping America in terms of growth. Since politics often reacts to economic change with a lag, 2006’s improvement in economic growth will have its impact in 2007, though the recovery may be ebbing by then. C. The coming year also marks a particular point in a political cycle so regular that it almost seems to amount to a natural law. Every four or five years, European countries take a large stride towards further integration by signing a new treaty: the Maastricht treaty in 1992, the Treaty of Amsterdam in 1997, the Treaty of Nice in 2001. And in 2005 they were supposed to ratify a European constitution, laying the ground for yet more integration—until the calm rhythm was rudely shattered by French and Dutch voters. But the political impetus to sign something every four or five years has only been interrupted, not immobilised, by this setback. D. In 2007 the European Union marks the 50th anniversary of another treaty—the Treaty of Rome, its founding charter. Government leaders have already agreed to celebrate it

马基试题B卷

请在答题纸 A.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 C.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 2、思维与存在的关系问题是 A ?唯心主义哲学的基本问题 C.全部哲学的基本问题 广东工业大学考试试卷(B ) 课程名称: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试卷满分100 分 考试时间:2008年12月31日(第18周星期三) 题号 -一- -二二 三 四 五 六 七 八 九 十 总分 评卷得分 评卷签名 复核得分 复核签名 注意:本试题有五大题。请将答案写在答题纸上不写在答题纸上不予以评分 一、单项选择题(在每小题列出的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相应位置涂黑。本大题共 20小题,每小题1. 5分,共30分) 1、马克思的两个伟大理论发现是 B. 阶级斗争和无产阶级专政学说 D. 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 B. 唯物主义哲学的基本问题 D. 一部分哲学的基本问题 3、 “人不能两次踏进同一条河流 ”和“人一次也不能踏进同一条河流 ”这两种观点是 A. 前者是形而上学,后者是辩证法 B.前者是辩证法,后者诡辨论 C. 是相同的,只是强调的方面不同 D.二者都是辩证法,后 者是对前者的发展 4、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芳林新叶催陈叶,流水前波让后波” 。这两 句诗句含的哲学道理是 A. 新事物代替旧事物是事物发展的总趋势 B.事物是本质和现象的统一 C. 事物发展是量变和质量的统一 D. 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 力 5、现代科技日新月异,并取得了许多重大成果,这一切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影响是 A .深化和拓展了马克思主义哲学宇宙观 B.使马克思主义哲学越来越不适应时代的要求 C ?证明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绝对真理 D.对马克思主义哲学基本原理作出了否证 6、“一个志在有大成就的人,他必须如歌德所说,知道限制自己。反之,那些什么事都 想做的人,

2015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思考题答案

2015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思考题答案 绪论 1. 1999年,由英国剑桥大学文理学院的教授们发起,就“谁是人类纪元第二个千年第一思想家”进行了校内征询和推选。投票结果是:马克思第一,爱因斯坦第二。随后,英国广播公司以同一问题在全球互联网上公开征询。一个月下来,汇集全球投票结果,仍然是马克思第一,爱因斯坦第二,牛顿和达尔文位列第三和第四。试结合你对马克思的认识,以及当前中国的社会现实,谈谈我们为什么要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 参考答案: (1)关于马克思。卡尔·马克思(1818年5月5日-1883年3月14日),马克思主义的创始人之一,第一国际的组织者和领导者,被称为全世界无产阶级和劳动人民的伟大导师。无产阶级的精神领袖,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先驱。马克思是德国伟大的思想家、政治家、哲学家、经济学家、革命家和社会学家。主要著作有《资本论》、《共产党宣言》等。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是马克思的两个伟大发现,在此基础上,马克思实现了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伟大变革。 (2)关于马克思主义的时代意义。如果从狭义意义上来讲,马克思主义是马克思、恩格斯所创立的观点和学术体系,如果从广义发展的角度来看,马克思主义不仅包括马克思、恩格斯的观点和学说,也包括继承者对它的发展,因此从这种意义上来讲我们还不太讲马克思主义是一百多年前的理论,它还是由马克思、恩格斯一百多年前创立并在此后得到不断发展的理论,从这个意义上来讲马克思主义并非是过去时而是现在进行时或者现在完成进行时。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没有也永远不会过时,马克思主义内在本质决定他能够永葆时代的价值,为什么当今时代离不开马克思?可能从三个层面来讲,一个是马克思所针对的时代的问题到今天仍然没有得到根本性的解决,他提出的解决措施仍然具有一定的价值。其二马克思主义具有科学的前瞻性,既属于那个时代也是超越那个时代,它关于未来社会的预测步骤

2012-2013马基第一学期试卷A(1)

扬州大学试题纸 (2012-2013学年第一学期) 学院班(年)级课程《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A)卷一、单项选择题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选出填在题后的括号里。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1分,共30分。 1、在马克思主义的组成部分中,构成整个马克思主义的基础部分的是() A.马克思主义哲学 B.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 C.科学社会主义 D.马克思主义人类学 2、马克思主义认为,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在于它的() A.实践性 B.运动性 C.物质性 D.客观性 3、爱因斯坦说:“哲学可以被认为是全部科学之母”,这说明() A.哲学是“科学之科学” B.哲学对自然科学的研究有指导意义C.哲学是自然科学的基础 D.哲学是自然科学的概括 4、实践的主体是() A.绝对精神 B.人的理性 C.人 D.人的意识 5、“居安思危”这句名言体现的哲学道理是() A.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 B.矛盾既具有普遍性又具有特殊性 C.内因和外因相结合推动事物发展 D.事物的量变引起质变 6、事物发展的动力是()

A.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单独起作用 B.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同时起作用 C.矛盾的同一性 D.矛盾的斗争性 7、否认事物的发展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会导致两种错误:一种是直线论,另一种是() A.激变论 B.循环论 C.庸俗进化论 D.庸俗唯物论 8、“在对现存的事物的肯定的理解中同时包含着对现存事物的否定的理解,即对现存事物必然灭亡的理解。”这是一种() A.唯物辩证法的观点 B.相对主义诡辩论的观点 C.激变论的观点 D.庸俗进化论的观点 9、哲学史上,唯理论与经验论的共同点是() A.认为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是辩证统一的关系 B.夸大理性认识,否认感性认识 C.割裂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辩证统一关系 D.夸大感性认识,否认理性认识 10“社会上一旦有技术上的需要,则这种需要会比十所大学更能把科学推向前进。”这说明() A.实践产生了认识的需要 B.实践为认识提供了可能 C.实践使认识得以产生和发展 D.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 11、真理和谬误的根本区别在于() A.真理是绝对的,谬误是相对的 B.真理是有用的,谬误是有害的 C.真理是客观的,谬误是主观的

马克思课后思考题题目及答案

马克思课后思考题题目及答案 1、试结合你对马克思的认识以及当前中国的社会现实,谈谈我们为什么要以马 克思主义为指导? 答: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和真理性,在于它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是科学的,在于它代表了最广大人民的利益,还在于它是开放的、与时俱进的理论体系。 历史和现实告诉我们,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就是坚持真理、坚持科学、坚持最广大人民的利益,就是坚持中国人民自己选择的发展道路。在当代中国,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就是真正坚持马克思主义;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就必须始终不渝地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2、有一种观点认为,阶级性与科学性是不相容的,凡是代表某个阶级利益和愿望的社会理论,就不可能是科学的。你怎么评价这样的观念?如何理解马克思主义是科学性与革命性的统一? 答:观点是错的,经济性与科学性无必然联系,两者可以相容,代表某一阶段利益的理论,只要符合人类发展规律,也是符合的。 (1)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的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 (2)马克思主义政党的一切理论和奋斗都应致力于实现以劳动人民为主体的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这是马克思主义最鲜明的政治立场。 (3)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是马克思主义最重要的理论品质。 (4)实现物质财富极大丰富,人民精神境界极大提高,每个人自由而全面发展的共产主义社会,是马克思主义最崇高的社会理想。 (5)马克思主义理论通过实践将科学性与阶级性的统一。 3、如何理解马克思主义物质观及其理论意义? 如何理解物质观:马克思主义认为,物质是标志着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这种客观实在是人通过感觉感知的,它不依赖于我们的感觉而存在,为我们的感觉所复写、摄影和反映。物质范畴是对物质世界多样性所作的最高的哲学概括,物质的唯一特性是客观实在性。马克思主义物质观的理论意义。第一,坚持了物质的客观实在性原则,坚持了唯物主义一元论,同唯心主义一元论和二元论划清了界限。第二,坚持了能动的反映论和可知论,有力地批评了不可知论。第三,体现了唯物论和辩证法的统一。第四,体现了唯物主义自然观与唯物主义历史观的统一,为彻底的唯物主义奠定了理论基础。 4、在追求中国梦的过程中,应该怎样把握主观能动性和客观规律性的辩证关系?答:正确理解主观能动性和客观规律性的关系,在理论和实践上都是一个重要问题。首先尊重客观规律是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前提。其次,在尊重客观规律的基础上,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中国梦的本质内涵是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实现中国梦的前提就是人们要正确发挥主观能动作用,首先,从实际出发,努力认识和把握事物的发展规律。其次,实践是发挥人的主观能动作用的基本途径。最后,主观能动作用的发挥,还依赖于一定的物质条件和物质手段。中国梦的实现是阶段性与连续性相统一的过程,需要付出长期的艰苦努力。中国梦的实现需要坚持正确的方向、道路和全体中国人的共同努力。实现中国梦必须走中国道路,这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必须弘扬中国精神。只有我们人人从自己做起,又能紧密团结,万众一心,汇集起不可战胜的磅礴力量,中国梦才能实现。

《管理学基础》模拟试题(二)

《管理学基础》模拟试题(二) (本试题依据湖南师出版社仲崇高教材所编,题后为出题编号) 一、单项选择(每小题1分,共30分) 在每小题的四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答案,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1.下列关于管理的理解不正确的是。()P11 A管理是人们进行的一项实践活动。 B管理是通过计划,组织,控制,激励和领导等环节来协调人力,物力和财力资源。 C管理学的主要目的是指导管理实践活动。 D管理的本质是控制 2.下列关于管理的职能不正确的是。() p12 A计划 B组织 C领导 D协调 3.根据罗伯特卡茨的理论下面哪个不属于管理者应具备的技能。p22 A技术技能 B人际技能 C认识技能 D概念技能 4.管理学形成的标志是什么? p29 A泰罗的科学管理理论的产生。 B马基埃维利提出的四项领导原理。 C孙子提出的《孙子兵法》 D亚当斯密和他的《国富论》。 5.管理的主要目的是什么? p11 A主持或负责某项工作。 B有效实现目标 C协调以人为中心的组织资源和职能活动。 D知道别人干什么 6.管理环境中的一般环境共有几种? p49 A两种 B三种 C四种 D五种

7.专业化管理程度高,但部门之间协调性比较差,并存在多头领导现象.这是哪类组织结构类型的特点? p168 A.直线制 B.职能制 C直线职能制 D.事业部制 8.组织文化是相对稳定和持久的,组织文化有四个层次,下列不属于组织文化的是()p55 A.表层组织文化 B.浅层的行为文化 C.中层的制度文化 D高层的权利文化 9.组织文化的塑造涉及组织的方方面面,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下列哪个不是组织文化塑造的基本原则() p57 A.组织环境分析 B.重在领导 C.以人为中心 D.凸显特色 10. 早在18世纪中后期英国完成第一次工业革命后,现在意义上的企业就有了充分的发展,企业社会责任思想的起点是亚当斯密的()p65 A. 概念技能和技术技能 B.看不见的手 C.技术技能 D.人际技能和概念技能 11.企业的社会责任的基本要求是企业要超越把利润作为唯一的目标的传统理念,强调要在生产过程中对人的价值的关注,强调对消费者、对()、对社会的贡献。P68 A. 管理者 B.企业 C. 环境 D.个人 12.计划是为了从事某些工作预先规划好的详细方案。这句话是()p81 A. 动态的含义 B.静态的含义 C. 程序化和非程序化决策 D.确定型、风险型和不确定型决策 13.在管理实践中,假话是其他管理职能的前提和基础,并且还渗透到其他管理职能之中他是管理过程的中心环节,因此下列说法错误的是()p82 A.管理幅度与管理层次共同决定组织规模 B. 计划是组织生存与发展的纲领 C.计划是组织协调的前提 D.计划是指挥实施的准则 14.组织的计划过程是一个复杂的过程,是计划目标的制订和组织实现的过程。计划工作不包括那个过程()p89 A.环境分析 B.确定目标 C.建立目标锁链与目标体系 D.拟定可提供的方案 15.决策是为了解决某一问题,或是为了达到一定目标。这句话说明了()p108 A.选择后的行动方案必须付诸实施 B.决策要有明确目标 C.决策要有两个以上备选方案 D.决策的本质是一个系统的过程

马基期末模拟试卷及答案

中国海洋大学《马克思主义哲学》复习资料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模拟试卷及答案(一)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 小题,每小题1 分,共30 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正确选项前的字母填在题后的括号内。1.马克思主义哲学区别于一切旧哲学的最主要、最显著的特征是 A. 阶级性B .革命性C.实践性D .科学性 2.任何科学理论都不能穷尽真理,而只能在实践中不断开辟认识真理的道路,这说明 A. 真理具有绝对性B .真理具有相对性C.真理具有客观性D .真理具有全面性 3. 区分量变和质变的根本标志是看 A .事物的变化是否显著B.事物的变化是否迅速C.事物的某些属性是否发生了变化 D.事物的变化是否超出度的范围 4. 人类与动物的根本区别是 A .人类有意识,动物无意识 B .人类有群体组织,动物无群体组织 C. 人类有宗教信仰,动物没有宗教信仰D .人类能生产自己必需的生活资料,动物则不能 5. 社会意识是 A .社会的精神生活过程 B .社会的政治生活过程C.人类改造自然的过程 D. 人类改造社会的过程 6. 人在价值关系中 A .只能是价值主体B.只能是价值客体 C.只能是价值的享受者 D .既可能是价值主体,又可能是价值客体 7.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直接理论来源是 A .古希腊罗马哲学 B .德国古典哲学C. 17 世纪英国哲学D. 18世纪法国唯物主义 8.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惟一标准,这主要是因为 A .实践具有把主观和客观联系起来的特性 B .实践是一个无限发展的过程 C.实践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础 D .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和目的 9. 人类社会的基本矛盾是 A.人与自然界之间的矛盾B .人与社会制度之间的矛盾C.先进与落后、开拓进取与因循守旧之间的矛盾 D .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 建筑之间的矛盾 10.从动物心理发展到人的意识的决定性环节是 A.手工分工B .语言的产生C.社会的出现D .劳动11.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是 A.物质决定意识的观点B .实践第一的观点C.联系和发展的观点D .对立统一的观点 12 阶级划分的主要标志是各种社会集团 A .在国家政权中的地位不同B.对生产资料的关系不同 C.在社会劳动组织中的作用不同 D.取得劳动产品的方式和多寡不同 13. 物质的唯一特性是 A.实际存在 B .客观实在性C.具体性 D .可感知性 14. 下列活动中,属于最基本的实践活动的是 A.医生给病人作手术 B .法官审理案件C.农民播种小麦 D .科学家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