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天津电力数字化企业建设规划的编制与应用

天津电力数字化企业建设规划的编制与应用

天津电力数字化企业建设规划的编制与应用
天津电力数字化企业建设规划的编制与应用

天津电力数字化企业建设规划的编制与应用

杨华丁涛刘新天 (天津市电力公司科技信息部,天津300010)

[摘要]本文介绍了天津市电力公司数字化企业建设的总体目标和《天津电力公

司数字化企业建设规划》(以下简称《规划》)的基本框架,并从《规划》编制

的前期工作和关键技术问题研究等方面,分析了数字化管理的基本内涵,确定了

《规划》的编制方法,阐明了数字化企业建设的指导思想,提出了数字化企业建

设中信息系统的目标架构、信息技术的目标架构和组织架构。最后,介绍了《规

划》的实施效果。

[关键词]电力数字化企业规划信息技术信息系统集成决策分析

0前言

天津市电力公司是华北地区京津唐电网的重要组成部分,供电总面积1.13万平方公里,担负着天津地区的供用电服务。到2004年底,年售电量279.85亿千瓦时,直属电厂发电量61.21亿千瓦时,员工两万余人。

天津电力公司开展计算机应用起步较早,计算机信息技术在电网调度自动化、厂站自动化、管理信息系统、电力负荷控制、计算机辅助设计、以及科研试验领域已得到广泛的应用,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公司集约式的OA、用电营销、生产管理、财务管理等应用系统的稳步推进,提高了公司的信息技术水平和管理水平。

2003年年中,天津市电力公司领导班子提出了天津市电力公司数字化企业建设的战略构想,成立了数字化企业建设的领导小组,公司总经理为组长,与信息化工作组合署办公。在领导小组的指导下,项目组组织编制《规划》,用于指导天津电力数字化企业建设。

1《规划》的主要内容

1.1总体目标

天津市电力公司数字化企业建设的总体目标为:加快公司信息系统的建设和信息系统间的整合,建成满足企业发展需要的、主要应用系统和信息技术架构设计达到国际先进水平的电力公司信息系统,实现公司内部系统集成、信息共享,外部与客户信息畅通,达到

企业生产过程自动化、管理方式数字化、决策支持智能化、商务运营电子化的"四化"要求,通过现代企业管理理念和运作模式、企业业务流程重组和创新与信息系统建设的有机结合,基本实现公司企业关键业务的数字化管理,形成覆盖全公司的“数字化企业”支撑环境,促进企业资源的优化配置,为天津市电力公司成为国际一流电力企业奠定基础。

1.2《规划》的基本框架

《规划》是以“数字化”为着眼点进行现代化电力企业管理以及企业各业务信息系统建设的总纲。《规划》内容的基本框架如表一所示。

表一:《规划》的主要内容

电网自动化管理系统是电网企业的生产管理中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对电网运行实时工况的监测,从而提高对电网运行的可有效的调度,以及对事故和故障快速反应和处理的能力以保证电网的安全可靠的运行,同时新技术和新产品的出现,配电自动化系统、电量采集系统、台区抄表系统等也正在逐步建立,这也是天津市电力公司数字化企业建设的重要部分,详细的规划在公司的电网发展规划中体现,本《规划》重点体现自动化实时信息资源的整合。

2《规划》编制的前期工作

2.1深刻理解数字化管理的基本内涵

数字化管理是指利用计算机、通信、网络、人工智能等技术、量化管理对象与管理行

为,实现计划、组织、协调、服务、创新等职职能的管理活动和管理方法的总称。数字化管理有两层基本涵义:一是运用量化管理技术来解决企业管理的问题,即管理的可计算性;二是企业管理活动的实现是基于网络的,即企业的知识资源、信息资源和财富的可数字化。

随着现代信息技术在企业管理中应用的逐步深入,信息技术与管理变革的协同作用促进了新的管理模式——数字化管理模式的产生。数字化管理作为信息时代的企业管理模式,将极大改变企业的管理现状,有力地促进企业管理效率和效益的提高。这是实现传统产业跨越式发展的有效手段,是企业增强核心竞争力的有效手段。

就我公司的现状而言,企业数字化是将各信息系统进行集成,实现信息共享。通过计技术和通信网络技术对企业的经营管理业务和生产过程信息进行有效集成,完全实现对生产、经营、人力资源、建设、营销服务等全过程的管理和控制。

我们所说的“数字化企业”建设,就是要使电力企业的电网结构、电网设施、电网建设、营销服务、行政管理、资产经营、人力资源、思想政治和审计法律等数字化信息得以描述;使员工的工作轨迹、设备的运行状况和电网结构等信息实时在线;使电力企业依靠信息手段实现管理创新,提高决策能力、管理能力、优质服务和可持续发展能力,为企业创在更大的效益。2

2.2研究《规划》编织的方法和原则

本《规划》制定过程中,主要采用为全球IT咨询业权威Gartner Group的结构化IT 战略规划方法。其主要思路为:围绕公司企业战略规划,制定与其相适应信息系统战略规划,同时制定信息技术战略规划和组织构架作为信息战略规划实现的技术支撑和实施保障。

根据公司现状,确定规划的编制原则:(1)总体规划,重点突出,有限目标,有所为,有所不为;(2)加强统筹协调,打破条块分割和体制障碍,杜绝各种网络和系统的低层次重复建设,体现完整性;(3)不断发展和创新原则,体现适度超前性和先进性;(4)经济原则,体现实用性;(5)坚持“依法管理、依法经营、依法决策”的原则。

2.3明确数字化企业建设的指导思想

建设天津市电力公司数字化企业的指导思想为:贯彻国家电网公司和华北电网有限公

司的的总体战略,以《天津市电力公司“十五”发展规划》为指导,以在新型工业化道路上建设一流电力企业为目标,以推动企业管理创新、市场化运营和法制化管理为重点,全面实现公司企业关键业务的数字化管理,形成覆盖全公司的数字化企业支撑环境,促进企业资源的优化配置,为天津市电力公司成为国际一流电力企业奠定基础。

在组织建设过程中,坚持以先进的管理理念为依托,以业务流程再造为基础,实现企业管理创新和信息技术发展的高度融合和良性互动,为公司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强有力的管理和技术保障。坚持“统一领导、统一规划、统一标准、统一组织开发”的原则和“面向应用,讲究实效,突出重点,安全可靠,资源共享”的方针,充分发挥公司整体优势推进数字化企业建设,用信息技术为手段,最大限度地开发、利用信息资源,实现数据和信息共享,更科学、更快捷地支持管理和决策,为提高企业经济效益和服务水平提供有力保障。3《规划》编制的关键技术

围绕天津市电力公司数字化企业建设的指导思想和现状,重点研究的关键技术有:(1)搭建覆盖企业关键业务的信息系统架构规划和公司的统一辅助决策平台,加快主要业务系统的完善和补充开发,寻找各业务系统之间的必然联系,挖掘数据,形成辅助决策支持系统。(2)搭建公司综合信息技术平台,制定信息技术标准和接口规则,将已运行的信息系统,集成到统一的综合技术平台上,进行数据交流和信息共享。(3)搭建组织架构,保证规划的实施。

3.1信息系统目标架构的研究

通过需求分析,确定天津市电力公司数字化企业建设中信息系统的目标框架,如图1所示。这十个集约式信息系统基本涵盖了公司的生产、经营、行政管理和服务等范围,是公司“数字化企业”建设的重点领域。该业务架构重点强调了各应用系统的主要管理功能和各系统之间的联系,强调资源整合和信息共享。

建立统一的辅助决策平台是公司建设数字化企业的核心。企业管理过程复杂,数据信息庞大,利用信息技术手段,对企业基础数据和信息做好信息的挖掘、组织、分析、归纳和利用,应建立具有智能分析决策功能的专业支持系统,为决策层提供参考,提升科学决

国家标准《美丽乡村建设指南》

国家标准《美丽乡村建设指南》 编制说明 《美丽乡村建设指南》国家标准起草组 2014年12月

国家标准《美丽乡村建设指南》 编制说明 一、背景 2012年11月8日,党的十八大召开,在党的十八大报告首次提出了“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努力建设“美丽中国”的任务和目标。美丽中国的建设重点和难点在于农村。2013年中央1号文件提出要推进农村生态文明建设,努力建设美丽乡村。开展美丽乡村建设,是贯彻落实十八大精神、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的需要;是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实现永续发展的需要;是强化农业基础、推进农业现代化的需要;是优化公共资源配置、推动城乡发展一体化的需要。国家财政部、国务院农村综合改革办公室、农业部等相关部委纷纷出台一些措施和政策来推动美丽乡村的建设。国务院农村综合改革工作小组于2012年发布了《关于开展农村综合改革示范试点工作的通知》(国农改〔2012〕12号),开展了以美丽乡村建设等十项主要改革重点的示范试点。2013年7月,财政部发布了《关于发挥一事一议财政奖补作用,推动美丽乡村建设试点的通知》(财农改[2013]3号),决定将美丽乡村建设作为一事一议财政奖补工作的主攻方向,启动美丽乡村建设试点。农业部办公厅也于2013年初发布了关于开展“美丽乡村”创建活动的意见(农办科[2013]10号)。全国各地已全面拉开美丽乡村的建设。 近年来,随着美丽乡村建设的不断推进,涌现出了浙江安吉、福建长泰、贵州余庆等美丽乡村建设先进典型,农村公共服务水平不断提高、农民生产生活条件不断改善,农村面貌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但依然存在农村公共服务资源配置效率低、管理水平不高、城乡区域差别大等突出问题。农村作为社会最基层的单元,与城镇相比,整体存在经济发展较为落后、社会管理与公共服务基础薄弱、农民素质低等劣势,在如何实现“美”的过程中,在建设主体内容、建设技术、运行维护、服务及评价等各个环节上依然缺乏统一的技术指导;普遍存在重建设轻管理的现象,使得美丽乡村的建设成果无法得以有效的巩固和持续发展。 标准化是美丽乡村建设的抓手和创新驱动力。2010年国标委首次将安吉美丽乡村标准化建设列为第七批农业标准化试点项目,创新地将标准化的应用从农业、工业逐渐转向为美丽乡村、社会治理等更为广阔的领域,并取得了显著成效。

美丽乡村建设规划编制内容

美丽乡村建设规划编制内容 一、规划设计前期调研分析 1、现场调研 规划设计人员在当地管理部门指导和配合下,采取实地踏勘、入户调查、召开座谈会等多种方式,详细了解当地自然、人文情况、村庄基础设施、公共服务设施配置情况、各农户房屋建筑的详细情况、院落布局情况以及村民改造意愿,全面收集规划设计基础资料。 2、政策与区域背景分析 在对国家、住建部和河北省关于美丽乡村规划建设的相关政策进行梳理的基础上,进行本村庄美丽乡村建设的相关政策背景、区域背景分析。 3、基本情况分析 针对村庄环境现状进行描述和评价,重点是分析总结村庄路面硬化、饮水安全、工业污染源达标排放、农膜回收、

柴草堆放治理及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病死畜禽无害化处理、禽粪便综合利用、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生活污水处理、使用清洁能源农户数、森林覆盖率、卫生公厕和农户卫生改厕、村卫生室建设、学龄前与九年义务教育、农村五保供养人群及集中供养、村庄班车、管护人员设置、农房改造、村庄亮化、村庄绿化、村庄美化、村庄生态优化、村庄管理优化、特色打造、现状产业等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二、村庄规划编制主要内容 村庄规划应包括村域规划和村庄建设规划两大部分内容。村域规划是根据所在镇(乡)总体规划与村庄布点规划,结合村庄的实际情况,对各项建设及产业发展进行的综合部署;村庄建设规划是在村域规划的指导下,对村庄建设活动进行具体安排。 1、规划范围 村域规划范围原则上是村庄所在的行政村范围,村庄建设规划范围指行政村建设规划用地范围。

2、村域规划 (1)确定村庄发展定位。按照美丽乡村建设总体规划,分区分类确定村庄发展定位,其中中心村定位总体上应突出人口集聚与居住服务功能、公共服务与社会管理职能,使之发展成为当地配套设施齐、服务功能全、社区管理同步的人口集聚中心、公共服务中心和社会管理中心。同时,应根据村庄的人文积淀、资源禀赋与区位条件,按照经济集聚型、特色农业发展型、农家乐休闲旅游型、文化古村保护型等不同类型,进一步明确村庄发展定位。 (2)明确村庄经济、社会发展目标。提出地方传统文化保护、义务教育、农民健身以及农村社会养老保险、最低生活保障和新型合作医疗建设的目标和措施。 (3)确定村庄发展规模。从空间上协调城乡建设与基本农田保护、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在综合分析评价基础上预测中心村人口规模,确定建设用地规模,划定村庄建设边界。根据村庄的功能定位、区域特点以及农村人口的分布,

美丽乡村建设规划编制

美丽乡村建设规划编制

本编制规划仅供参考,不作为任何评分或检查依据。

额指标,合理开发、利用、保护自然资源,调整生产结构,将规划范围内的山、水、田、林、路的治理和生产、生活、科学、教育、文化、卫生、体育等设施的建设,统筹考虑,共同协调发展。 具体讲,就是在调查了解村庄所在地区的自然条件、历史演变、现状特点和建设条件的基础上,确定村庄性质和经济、社会发展目标,统一规划与合理利用村庄用地,综合部署村庄经济、文化、公用事业及防灾等各项建设,统筹解决各项建设之间的矛盾,相互配合,为村庄居民提供适合我县特点、与我县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适应的人居环境。 村庄规划是新农村建设的龙头,为了加快推进“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应坚持城乡统筹协调发展,切实贯彻资源优化配置与节地、节水、节能和节材的方针,围绕增收致富奔小康,科学规划,分类指导,突出重点,为村庄建设提供有效指导,为***镇农村住宅建设探索一条合适的路子。 在规划过程中注意联系实际,因地制宜,做到类型多样,特色鲜明,立足于改善村民居住条件和村庄环境面貌,方便群众生活和生产,保障经济、社会、环境的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发展,力争为整体推进镇政府“美丽乡村”建设提供一个科学、合理的示范和依据。

二、规划编制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 《美丽乡村建设指南(GB/T32000-2015)》 《山东省生态文明乡村(美丽乡村)建设规范》 《村庄整治技术规范》 《村庄规划用地分类指南》 《山东省城乡规划条例》 《山东省村庄建设规划编制导则》 《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5749)》 《粪便无害化卫生要求(GB7959)》 《村镇规划卫生规范(GB18055)》 《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 《农村防火规范(GB50069)》 《防洪标准(GB50201)》 《农村整治技术规范(GB50445)》 《农村居民雷电防护工程技术规范(GB50952)》 《乡村公共服务设施规范标准(CECS354)》 《农村低压安全用电规程(DL493)》 其他相关规范 三、规划指导思想 本次规划的指导思想是: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城乡统筹,深入实际,因地制宜,尊重地方与民族特色和优良传统,立足于改善村民居住条件和村庄环境面貌,切实以规划带动解决***村的实际问题。抓住机遇、搞活经济,立足生态农

新时期村庄规划编制核心内容摘要剖析

新时期村庄规划编制核心内容摘要当前的新农村建设离不开中国城镇化背景。在过去30年的城镇化进程中,如何统筹城乡,在均衡、包容、和谐的前提下实现低碳、绿色、可持续的城乡一体发展,成为目前城市和乡村共同面临的课题。 建村如村,而不是建村如城,我们不能像“打造”城市一样去打造一个乡村,也不能在推倒之后像重新竖起一个城市新区一样去毁掉一个原生态的乡村。乡村建设的大量工作都会在村落更新上发生。 但在这个过程中,必须先纠错,才能避免以试错的方式形成高代价成果。 纠错,需要认清在村落更新中文化保护的五大误区:把装修当文化,把造价当原则,把规模当成绩,把工艺当装饰,把更新当开发。 就乡村建设的核心价值来讲,人是主体。不仅要解决为什么人而建、为什么人而回归乡愁的问题,还要解决什么人来建的问题。要在村落更新中做好文化保护工作,就需要遵从“有村有人,有房有田,有居有社,有车有行”的四项原则。“有村有人”,是指可持续的乡村建设,需要有原生居民的持续居住,原住民的日常生活,带有深深的田园肌理的痕迹,是乡愁不能抹掉的部分。“有房有田”,是指可持续的乡村建设,除了要保护房子,还要保护生态产业。“有居有社”,是指除了保护原生居民外,还要保护他们的聚落文化生活,这是居民的凝聚力所在,也是村落的生命力体现。“有车有行”,是指在一些村落改造中,修路曾经成为第一件大事,路修宽了,汽车进了村,但

是少了阡陌交通步行相达带来的邻里关系。我们倡导田野间的步行健康生活,需要还汽车道给乡间小路。 村落更新的宗旨在于恢复乡村生活活力,进行本土文化的保护;遵循四项原则,建村如村,是回归乡愁的有效途径。 美好环境共同缔造 李郇中山大学城市化研究院院长 规划者往往延续自上而下、政府主导的城市规划模式,以城市空间理念与建设标准进行村庄规划,强调城市发展意图而忽略群众诉求,导致新旧村落空间分离与规划难以实施。 实际上,村庄规划的本质应是以公众参与为主的新社区规划。其本身是一种纯农业公共产品,实施有赖于以村民为本位、多方参与互动而凝聚的公众力量。在村庄发展日趋分散化与去集体化的背景下,村庄规划的核心在于找回农村传统的集体主义、培养村民的自组织能力,让村民持久受益。在实践中,规划师具有多重身份:引导村民参与规划、表达诉求的引导者,整理需求、挖掘资源、分析研究、制订方案的规划者,联系政府与村民、统筹双方力量的沟通者等。 这种规划模式,我们称之为美好环境共同缔造的新社区规划,源自对人居环境科学的思考。人居环境科学指出五大系统的产生是人、自然、社会三者互动的结果,强调人居环境规划建设应以人为本。秉承该原则,我们通过以群众参与为核心,实践完整社区建设;以培育精神为根本,形成可持续基础;以奖励优秀为动力,激励群众广泛参与;以项目活动为载体,融合人与社会空间关系;以分类统筹为手段,

乡村建设规划许可证及临时乡村建设规划许可证

5、乡村建设规划许可证及临时乡村建设规划许可证(一般建设项目) 一、申请 (一)申请条件: 1、建设单位或者个人依法拥有集体土地使用权(取得集体土地使用证或者市(区)政府集体建设占地批复);尚未取得集体土地使用权的,应当先向区(县)国土行政主管申请土地确权; 2、建设申请取得了村委会及乡镇人民政府的初审同意意见; 3、建设申请取得了规划行政主管部门核发的规划条件;规划条件中注明,属于规划村庄的,可以申请乡村建设规划许可证,属于规划村庄以外现状村庄的,可以申请临时乡村建设规划许可证。 (二)申请条件的依据:《北京市城乡规划条例》第41、42条,《北京市村庄规划建设管理指导意见》(试行)。 (三)申请方式:申请人或委托代理人通过乡镇人民政府提交申报材料,领取行政决定。 (四)申请书示范文本: 《乡村建设规划许可及其他事项申报表(一般建设项目)》 (五)提示: 申请人应当按规定如实提交有关材料,并对材料的真实性负责,否则,将承担相应的法律后果。 二、受理 (一)受理条件:申请人需提交如下申办材料: 1、委托他人代为申报的,提交建设单位或者个人出具的申报委托书; 2、建设单位或者个人填写完整并加盖印章(个人没有刻制印章的,可以用签名代替)的《乡村建设规划许可及其他事项申报表(一般建设项目)》; 3、建设项目批准、核准、备案文件或者相关文件; 4、规划条件;规划条件要求编制建设工程设计方案的,提交建设工程设计方案;建设工程设计方案已经申请规划行政主管部门进行过审查的,提交规划审查意见; 5、涉及占用农用地的,提交国土行政主管部门同意农用地转用的批准文件; 6、按照规划条件或经过审查的建设工程设计方案编制的施工图纸的主要部分(按A4规格(竖向)装订成册)1套,总平面图5份(建设单位为多个的,需按增加的单位个数增加图纸份数)(施工图纸的主要部分包括:图纸目录、无障碍设施设计说明、设计总平面图、各层平面图、剖面图、各向立面图、各主要部位平面图、基础平面图、基础剖面图各1份); 建设学校、幼儿园、卫生院等公共建筑,二层及二层以上楼房,跨度超过6米的平房,以及市政基础设施的,应当委托有资质的设计单位编制建设工程设计方案和施工图纸; 7、规划条件和建设工程设计方案规划审查意见中注明申报乡村建设规划许可证或临时乡村建设规划许可证时需要提交的相关材料; 8、其他法律、法规、规章规定要求提供的相关材料。 (二)告知内容 申报要求中,对可以提交复印件的材料,建设单位或者个人须在复印件加注"此件复印内容与原件内容核对无误"字样,并加盖单位或者个人印章(个人没有刻制印章的,可以用签名代替)(规划行政主管部门核发的文件除外); (三)岗位与职责 岗位责任部门:市规划委区(县)规划分局的受理部门。 职责:按照受理条件的标准进行审核,要求申办材料齐全、规范、有效,符合法定形式。

美丽乡村建设规划编制

本编制规划仅供参考,不作为任何评分或检查依据。

新形势下推进农村改革发展,要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大 精神,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把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作为战略任务,把走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作为基本方向,坚持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和多予少取放活方针,加强农业基础,增加农民收入,保障农民权益,促进农村和谐,充分调动广大农民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推动农村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因此,十三五”期间,围绕***镇经济社会发展主要目 标,针对在发展中存在的加快经济社会发展、保护生态环 境和城乡发展不协调等主要问题,集中力量,统筹城乡发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落实三优一特”经济发展思路,推进产业结构调整升级;突出特色,加快生态乡镇建设;统筹社会事业发展,努力构建和谐社会。 按照县、镇的相关部署和要求,结合乡村生态旅游项目,将***村打造成为以蔬菜大棚种植为主的生态旅游文化体验区。 第一章规划总则 一、规划目的与作用 本次规划工作的目的是:以***镇的总体规划、土地利用规划为依据,在村庄管辖的地域范围内,通过对全村现 状条件、规模和发展方向进行科学的分析和论证,选定规

划定额指标,合理开发、利用、保护自然资源,调整生产结构,将规划范围内的山、水、田、林、路的治理和生产、生活、科学、教育、文化、卫生、体育等设施的建设,统筹考虑,共同协调发展。 具体讲,就是在调查了解村庄所在地区的自然条件、历史演变、现状特点和建设条件的基础上,确定村庄性质和经济、社会发展目标,统一规划与合理利用村庄用地,综合部署村庄经济、文化、公用事业及防灾等各项建设,统筹解决各项建设之间的矛盾,相互配合,为村庄居民提 供适合我县特点、与我县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适应的人居环境。 村庄规划是新农村建设的龙头,为了加快推进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应坚持城乡统筹协调发展,切实贯彻资源优化配置与节地、节水、节能和节材的方针,围绕增收致富奔小康,科学规划,分类指导,突出重点,为村庄建设提供有效指导,为***镇农村住宅建设探索一条合适的路子。 在规划过程中注意联系实际,因地制宜,做到类型多样,特色鲜明,立足于改善村民居住条件和村庄环境面貌,方便群众生活和生产,保障经济、社会、环境的全面 协调和可持续发展,力争为整体推进镇政府美丽乡村”建设提供一个科学、合理的示范和依据。 二、规划编制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

美丽乡村建设规划编制

本编制规划仅供参考,不作为任何评分或检查依据。

前言 新形势下推进农村改革发展,要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把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作为战略任务,把走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作为基本方向,坚持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和多予少取放活方针,加强农业基础,增加农民收入,保障农民权益,促进农村和谐,充分调动广大农民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推动农村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因此,“十三五”期间,围绕***镇经济社会发展主要目标,针对在发展中存在的加快经济社会发展、保护生态环境和城乡发展不协调等主要问题,集中力量,统筹城乡发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落实“三优一特”经济发展思路,推进产业结构调整升级;突出特色,加快生态乡镇建设;统筹社会事业发展,努力构建和谐社会。 按照县、镇的相关部署和要求,结合乡村生态旅游项目,将***村打造成为以蔬菜大棚种植为主的生态旅游文化体验区。 第一章规划总则 一、规划目的与作用 本次规划工作的目的是:以***镇的总体规划、土地利用规划为依据,在村庄管辖的地域范围内,通过对全村现状条件、规模和发展方向进行科学的分析和论证,选定规划定额指标,合理开发、利用、保护自然资源,调整生产结构,

将规划范围内的山、水、田、林、路的治理和生产、生活、科学、教育、文化、卫生、体育等设施的建设,统筹考虑,共同协调发展。 具体讲,就是在调查了解村庄所在地区的自然条件、历史演变、现状特点和建设条件的基础上,确定村庄性质和经济、社会发展目标,统一规划与合理利用村庄用地,综合部署村庄经济、文化、公用事业及防灾等各项建设,统筹解决各项建设之间的矛盾,相互配合,为村庄居民提供适合我县特点、与我县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适应的人居环境。 村庄规划是新农村建设的龙头,为了加快推进“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应坚持城乡统筹协调发展,切实贯彻资源优化配置与节地、节水、节能和节材的方针,围绕增收致富奔小康,科学规划,分类指导,突出重点,为村庄建设提供有效指导,为***镇农村住宅建设探索一条合适的路子。 在规划过程中注意联系实际,因地制宜,做到类型多样,特色鲜明,立足于改善村民居住条件和村庄环境面貌,方便群众生活和生产,保障经济、社会、环境的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发展,力争为整体推进镇政府“美丽乡村”建设提供一个科学、合理的示范和依据。 二、规划编制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 《美丽乡村建设指南(GB/T32000-2015)》

美丽乡村建设规划设计编制导则

第一章总则 一、制定目的 为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改善工作,科学指导张家口市美丽乡村建设规划设计的编制,提高美丽乡村建设规划编制质量,根据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及技术规范的要求,参照《河北省美丽乡村规划设计技术导则(征求意见稿)》相关内容,结合张家口市提出的重点采取四种建设模式(精品示范模式、综合整治模式、文化旅游开发模式、中心村建设模式)推进美丽乡村建设,特制定本导则。 二、编制依据 在编制美丽乡村建设规划设计前,各县或各乡镇应首先编制美丽乡村建设总体规划,引领各片区村庄的统筹发展。 编制美丽乡村建设总体规划,应依据《住房城乡建设部关于改革创新、全面有效推进乡村规划工作的指导意见》(建村[2015]187号)及《河北省连片美丽乡村总体规划设计指引》,在对村庄综合评价的基础上,进行村庄分类,注意一村一品发展引导,该规划主要内容包括基础调查、片区空间布局、整体风貌控制、传统文化保护、绿地系统营造、基础设施配套、公共服务设施完善、规划实施措施及对策等内容,根据当地实际编制道路交通、园林绿化、旅游发展等专项规划,通过村庄整体风貌引导、产业发展规划、传统文化保护、绿化景观营造、基础设施完善、公共服务设施配套等统筹协调美丽乡村的发展。 美丽乡村建设规划设计的编制应符合国家和省相关法律法规和标准、技术规范,是以县美丽乡村建设总体规划或镇(乡)美丽乡村建设规划为指导,并与镇(乡)国民经济社会发展规划、镇(乡)总体规划、土地利用规划、生态环境保护规划等相关规划相协调。

三、规划指导思想 按照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总体要求,以张家口市三大发展机遇为契机,落实各县或镇(乡)美丽乡村建设规划中确定的任务及要求,制定美丽乡村建设计划和工作重点。以保障农民基本生活条件、村庄环境整治、建设宜居村庄为重点,将美丽乡村建设与扶贫攻坚、现代农业发展、山区综合开发、乡村旅游发展统筹推进。采取分区、分类、分步推进美丽乡村建设思路,因地制宜、分类指导,制定建设计划,按照村庄的特色进行建设项目的规划设计,做到环境美、产业美、精神美、生态美的美丽乡村。 四、编制原则 1、党政主导,农民主体 各级党委、政府是美丽乡村建设的责任主体,以县为单元,统筹谋划,合力推进,力求取得实实在在的成效。规划编制应以人为本,充分尊重村民的主体地位,广泛征求群众意见,充分尊重农民意愿,方便生产生活,与促进农民创业就业和增收相结合,切实作到保障村民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和监督权。切实调动农民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规划编制过程中应全方位、多角度地听取村民的意见和建议,规划审批之前应履行公示和村庄村民会议或村民代表会议讨论同意程序,规划依法审批后应张榜公布并广泛宣传。 2、因地制宜,分类指导 按照“就地改造保留村,稳步推进中心村,保护开发特色村,控制搬迁撤并村、帮扶发展贫困村”的思路,根据各村庄自身发展实际,围绕“十二个专项行动”开展重点,科学确定村庄的具体建设内容。充分发挥地方自主性和创造性,更经济有效地提升美丽乡村建设。对保留类村庄,要一村一策,就地改造;对并入城镇与撤并村庄实施整合资源、有序整治;对中心村实施增减挂钩、联村并建;对历史文化名村实施保护优先、合理开发;对贫困村实施重点倾斜、精准帮扶。 规划应合理用地,节约用地,各项建设应当相对集中,根据村庄实际合理确定保

乡村规划 调研报告

乡村规划调研报告 导语:乡村规划是(ruralplanning)乡村的社会、、科技等长期发展的总体部署,是指导乡村发展和建设的基本依据,。 乡村规划调研2017 为全面了解我市乡村村庄规划2017实施情况,进一步推动我市乡村建设2017。根据市人大常委会2017年度的监督工作安排,4月上中旬,市人大常委会调研组就我市美丽乡村村庄规划实施情况开展调研。调研组在市人大常委会叶华副主任的带领下,实地察看了小桥镇、迪口镇等一些乡村村庄规划实施情况,召开座谈会,与镇村干部群众和有关职能部门领导座谈,听取镇、村及相关职能部门工作汇报,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乡村村庄规划实施情况 1、乡村村庄规划设计:2015和2016年我市共有26个村列入全省千村整治、百村示范建设工程,大部分村编制了乡村规划或节点整治方案或乡村旅游规划,其中编制美丽乡村规划的有际村、叶坊、长汀、九匡、巨历口、可建、店村、敷锡、阳泽、后塘、湖头、龙村、慈口、党城、墩上、江墩、白水源等17个村,编制节点整治方案的有太平、穆墩、定高、安国寺、桂林、大房等6个村,编制乡村旅游规划的有新桥等1个村,未编制美丽乡村规划有北津和桃源等2个村。

2、美丽乡村村庄规划设计费:我市美丽乡村规划编制由乡镇 或村直接委托规划设计单位设计,据了解,美丽乡村规划设计费(不含施工图)一个村约5万元,节点整治方案设计费一个村约0.6-2 万元,乡村旅游规划设计费一个村约10万元。初步统计,我市26个美丽乡村共投入规划设计费约110万元,大部分资金从千村整治、百村示范省级以奖代补资金中列支,市、乡、村三级基本无规划设计经费投入。 3、乡村村庄规划2017实施情况:26个美丽乡村建设村基本 按美丽乡村规划进行建设,其中美丽乡村规划实施较好的有湖头、慈口、际村、桃源、可建、后塘、墩上、敷锡、九匡等9个村,实施一般的村庄有江墩、安国寺、党城、上范、桂林、大房、定高、巨力口、太平、龙村、店村、叶坊、阳泽、白水源等14个村,实 施相对较滞后的有北津、穆墩、长汀等3个村。 二、乡村村庄规划2017实施存在的问题 一是规划实施难。美丽乡村村庄规划设计单位目前南平市仅一家符合资质,因此,我市大部分美丽乡村村庄规划是委托省外设计单位设计,造成沟通、对接、后期服务较困难,加大了规划实施的难度。同时,市、乡两级规划设计、建筑施工等专业人才匮乏,很难指导美丽乡村规划设计和建设。二是特色突显少。美丽乡村规划设计单位对村庄特色、内涵没有较深入调查研究,调查时间不够,设计人员基本是走过场,造成规划设计粗糙单调、千村一面、规划雷同、特色很少。有些村庄干部群众认识上存在误区,认为美丽乡

美丽乡村建设规划编制样本

本编制规划仅供参考, 不作为任何评分或检查依据。

前言 新形势下推进农村改革发展, 要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 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 把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作为战略任务, 把走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作为基本方向, 坚持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和多予少取放活方针, 加强农业基础, 增加农民收入, 保障农民权益, 促进农村和谐, 充分调动广大农民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 推动农村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因此, ”十三五”期间, 围绕***镇经济社会发展主要目标, 针对在发展中存在的加快经济社会发展、保护生态环境和城乡发展不协调等主要问题, 集中力量, 统筹城乡发展,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 落实”三优一特”经济发展思路, 推进产业结构调整升级; 突出特色, 加快生态乡镇建设; 统筹社会事业发展, 努力构建和谐社会。 按照县、镇的相关部署和要求, 结合乡村生态旅游项目, 将***村打造成为以蔬菜大棚种植为主的生态旅游文化体验区。 第一章规划总则 一、规划目的与作用 本次规划工作的目的是: 以***镇的总体规划、土地利用规划为依据, 在村庄管辖的地域范围内, 经过对全村现状条件、规模和发展方向进行科学的分析和论证, 选定规划定额指标, 合理

开发、利用、保护自然资源, 调整生产结构, 将规划范围内的山、水、田、林、路的治理和生产、生活、科学、教育、文化、卫生、体育等设施的建设, 统筹考虑, 共同协调发展。 具体讲, 就是在调查了解村庄所在地区的自然条件、历史演变、现状特点和建设条件的基础上, 确定村庄性质和经济、社会发展目标, 统一规划与合理利用村庄用地, 综合部署村庄经济、文化、公用事业及防灾等各项建设, 统筹解决各项建设之间的矛盾, 相互配合, 为村庄居民提供适合我县特点、与我县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适应的人居环境。 村庄规划是新农村建设的龙头, 为了加快推进”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 应坚持城乡统筹协调发展, 切实贯彻资源优化配置与节地、节水、节能和节材的方针, 围绕增收致富奔小康, 科学规划, 分类指导, 突出重点, 为村庄建设提供有效指导, 为***镇农村住宅建设探索一条合适的路子。 在规划过程中注意联系实际, 因地制宜, 做到类型多样, 特色鲜明, 立足于改进村民居住条件和村庄环境面貌, 方便群众生活和生产, 保障经济、社会、环境的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发展, 力争为整体推进镇政府”美丽乡村”建设提供一个科学、合理的示范和依据。 二、规划编制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

乡村规划师2021年度工作计划

乡村规划师2021年度工作计划 在XX年度中,各方面工作注重协调、开展顺利,工作成效得到了充分肯定。XX年度需要完成的主要工作如下: 一、主要日常工作内容 (一)驻镇工作 在XX年度驻镇工作中,将牢记乡村规划师“六大员”的工作职责,按照这六个方面具体落实。 ①积极参与镇党委镇政府涉及规划建设事务的决策。 ②羊安镇总体规划编制工作是XX年度羊安镇重点工作之一,个人将全程参与并协助羊安镇总体规划编制工作,建议书将详细征求镇党委政府意见,在编制过程中密切注意与设计单位的沟通交流,做好方案的把关工作。 ③作为技术负责人全面参与羊安新城公园、羊安都市绿肺、羊安老场镇改造、羊安特色街区项目的规划编制及项目实施建设工作。

④作为技术负责人全程参与羊安镇(泉水、高河、汤营、界牌、来龙村)的土地项目,该项目正在报送计划中。 (二)邛崃市规划局工作内容 ①以小组形式参与局内各类审查工作,审查项目以各镇乡建设、规划项目为主,其它审查任务按照规划局具体安排完成。 ②按照邛崃规划局划分的联系镇乡,完成联系镇乡建设、规划项目。参与邛崃牟礼镇总体规划修编、邛崃汇龙镇土地项目,做好项目的把关工作。 (三)乡村规划师小组工作内容 继续参与乡村规划师小组的各项工作,积极参与进行交流和学习。 二、本年度工作的重点和难点 ①本年度工作的重点在于推进羊安镇重点建设项目工作进展,做好重点项目的规划编制和项目建设工作。

②、本年度工作的难点也同时是需要特别注重的内容在于:项目建设现场工作的技术把关。因所学专业为城市规划专业,以前参与项目建设较少,对项目建设现场施工业务不熟悉。 乡村规划师签字: XX年1月21日 填表说明(应包括但不仅限于以下内容): 1、上年度乡村规划工作总结要点及存在的问题; 2、本年度乡村规划思路和要点; 3、本年度乡村规划工作安排,包括规划编制和实施的责任人、时间进度、经费测算。 模板,内容仅供参考

美丽乡村建设规划设计编制总则

美丽乡村建设规划设计编制总则 一、制定目的 为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改善工作,科学指导张家口市美丽乡村建设规划设计的编制,提高美丽乡村建设规划编制质量,根据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及技术规范的要求,参照《河北省美丽乡村规划设计技术导则(征求意见稿)》相关内容,结合张家口市提出的重点采取四种建设模式(精品示范模式、综合整治模式、文化旅游开发模式、中心村建设模式)推进美丽乡村建设,特制定本导则。 二、编制依据 在编制美丽乡村建设规划设计前,各县或各乡镇应首先编制美丽乡村建设总体规划,引领各片区村庄的统筹发展。 编制美丽乡村建设总体规划,应依据《住房城乡建设部关于改革创新、全面有效推进乡村规划工作的指导意见》(建村[2015]187号)及《河北省连片美丽乡村总体规划设计指

引》,在对村庄综合评价的基础上,进行村庄分类,注意一村一品发展引导,该规划主要内容包括基础调查、片区空间布局、整体风貌控制、传统文化保护、绿地系统营造、基础设施配套、公共服务设施完善、规划实施措施及对策等内容,根据当地实际编制道路交通、园林绿化、旅游发展等专项规划,通过村庄整体风貌引导、产业发展规划、传统文化保护、绿化景观营造、基础设施完善、公共服务设施配套等统筹协调美丽乡村的发展。 美丽乡村建设规划设计的编制应符合国家和省相关法律法规和标准、技术规范,是以县美丽乡村建设总体规划或镇(乡)美丽乡村建设规划为指导,并与镇(乡)国民经济社会发展规划、镇(乡)总体规划、土地利用规划、生态环境保护规划等相关规划相协调。 三、规划指导思想 按照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总体要求,以张家口市三大发展机遇为契机,落实各县或镇(乡)

乡村旅游规划内容体系详解

乡村旅游规划内容体系详解 作为一个复杂的规划任务,乡村旅游规划面对着乡村地区特殊的自然地理条件、区位条件、资源条件和市场竞争环境,规划的编制和实施更涉及到政府部门、开发商和当地居民等众多 利益群体;土地流转、土地整理、农业产业、农民就业和社会稳定等复杂问题,其编制任务与其他类型的旅游规划相比更为繁重。 1.规划背景篇 规划背景是对项目情况做一总述,它向文本阅读者解释项目编制缘由,介绍项目委托方、编制方的基本情况,确定项目规划范围,根据编制过程中涉及到的法律法规列举编制依据,确定近中远期规划的起始年限,使规划成果使用者对本次规划有一个概况性了解。 2.基础分析篇 基础分析是规划编制中各项工作得以顺利开展的保障。科学、客观、翔实的基础资料整理和 分析,能够为规划的后续工作打下坚实基础,是项目与产品能够落实到规划地块的关键。乡村旅游规划的基础分析主要由以下几个部分组成: 1( 1)行业环境分析 主要从区域角度出发,对乡村旅游地所处的旅游市场环境、区域旅游竞争环境、政策环境、 经济环境等方面做系统分析,了解本项目所面对的宏观环境,分析对比本项目的优劣势,寻找发展的突破口。 1( 2)开发条件分析 主要从项目地自身出发,对乡村旅游地的区位条件、自然条件、经济社会基础、历史民俗资源、场地条件等方面进行分析总结,对项目地的开发条件逐一分析梳理,总结项目地资源条件的优劣势,为后期项目策划等奠定基础。 1( 3)旅游资源构成与评价 规划者根据前期实地调研和资料文献的整理分析,按照国家相关标准规范,对乡村地区的资 源类型、资源品级进行分类评分,对乡村旅游资源和乡村景观进行综合评价。

1(4 )市场分析 主要包括旅游需求分析、旅游供给分析、产业市场分析等,规划者应结合市场调研数据,深 入了解游客需求,找准市场空白点,为后期的项目策划和产品设计提供市场支撑。 1( 5)主要问题与开发方向 根据以上分析,确定乡村旅游地现有的产品设计、规划布局、村庄建设、产业结构等方面存 在的问题,明确未来本地区规划的主要方向。 3.总体构思篇 总体构思部分是整个规划工作的核心和难点,是最能体现规划者思想和能力的部分。总体构思部分主要包括的内容有如下几方面。 1( 1)规划目标 包括时间上的近中远期目标,内容上的定性目标和定量目标等。规划者应根据乡村旅游地的 实际情况,合理确定本地区的发展目标。 1( 2)规划理念 包括项目开发应遵循的理念、原则,以及规划工作的总体思路等。 1( 3 )定性定位 包括项目开发的性质、项目地的性质、乡村旅游地的形象定位、功能定位和市场定位等。明确农业产业升级的方向,产业结构调整的方向。 1( 4)总体布局及功能分区 确定规划区的总体布局、规划的空间结构和功能区划。 4.策划规划篇 策划规划部分是乡村旅游规划编制的主体,这一部分基于总体构思的战略理念,详细阐述了

住房城乡建设部关于改革创新、全面有效推进乡村规划工作的指导意见-国家规范性文件

住房城乡建设部关于改革创新、全面有效推进乡村规划工作的指导意 见 各省、自治区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北京市规划委、天津市建委、上海市规划国土资源局、重庆市规划局:近年来,各地贯彻落实中央新农村建设和改善农村人居环境的部署,积极推进乡村规划编制和管理,取得了一定成效。但从全国来看,乡村无规划、乡村建设无序的问题仍然严重,乡村规划照搬城市规划理念和方法、脱离农村实际、实用性差的问题更为普遍。为扭转这一局面,全面有效推进乡村规划工作,满足新农村建设需要,根据《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改善农村人居环境的指导意见》(国办发[2014]25号)关于“规划先行,分类指导农村人居环境治理”的要求,现提出以下意见: 一、树立符合农村实际的乡村规划理念 (一)新形势下更加重视乡村规划。随着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城乡建设也开启了新局面。以城市为中心的建设正加速向城乡协调建设转变,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改善农村人居环境的任务更加迫切,美丽乡村越来越成为人们喜爱和向往的家园。规划建设好广大农村,推进美丽中国建设,既是“十三五”时期的迫切任务,也是国家建设的战略任务。各地要高度重视乡村规划,将其纳入本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议事日程。 (二)树立建设决策先行的乡村规划理念。在没有基础设施等建设决策、缺乏建设项目保障的前提下,盲目推进乡村规划编制,往往造成乡村规划脱离实际。县(市)人民政府应针对本地区农村人居环境的薄弱环节,先行作出建设决策,依据建设决策推进乡村规划编制。 (三)确立县(市)域乡村建设规划先行及主导地位。村庄内许多建设项目如供水、道路、能源、垃圾收集转运处理等的决策权不在村里,而在县(市)。在缺乏县(市)域乡村建设规划的前提下,盲目推进村庄规划编制,往往造成村庄规划脱离实际。要坚持县(市)域乡村建设规划先行,建立以县(市)域乡村建设规划为依据和指导的镇、乡和村庄规划编制体系。 (四)建立相关部门统筹协调的乡村规划编制机制。乡村建设涉及的主管部门比较多,缺乏统筹协调,仅由住房城乡建设部门单独编制乡村规划,往往造成乡村规划脱离实际。要建立县(市)人民政府组织领导、相关部门参与、专项建设项目统筹、“多规合一”的规划编制机制。 (五)建立以村民委员会为主体的村庄规划编制机制。村民是村庄建设的主体,简单由城市的规划院所编制乡村规划的做法,往往忽视村民参与和需求,造成村庄规划脱离实际。要通过村民委员会动员、组织和引导村民以主人翁的意识和态度参与村庄规划编制,把村民商议和同意规划内容作为改进乡村规划工作的着力点。要建立村民商议决策、规划编制单位指导、政府组织、支持、批准的村庄规划编制机制。村庄规划在报送审批前,要经村民会议或者村民代表会议讨论同意。 (六)创新乡村规划内容。乡村规划的内容构成照搬城市规划,村庄规划内容繁杂,往往造成乡村规划脱离实际。县(市)域乡村建设规划应明确目标、统筹全域、落实重要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项目、分区分类提出村庄整治指引。村庄规划应遵循问题导向,以农房建设管理要求和村庄整治项目为重点,本着实用的原则简化规划内容。 二、着力推进县(市)域乡村建设规划编制 县(市)域乡村建设规划是县(市)人民政府统筹乡村空间、资源、设施和建设的重要手段,也是实施乡村基础设施建设的直接依据。县(市)域乡村建设规划应作为县(市)总体规划的专项规划编制。已编制总体规划、但乡村建设规划不完善的,应按照本意见要求修编县(市)域乡村建设规划。 (一)目标与任务。 到2020年,全国所有县(市)要完成县(市)域乡村建设规划编制或修编,明确乡村体系,划定乡村居民点管控边界,确定乡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建设项目,分区分类制定村庄整治指引。通过规划编

村庄规划编制主要内容

村庄规划编制主要内容 村庄规划应包括村域规划和村庄建设规划两大部分内容。村域规划是根据所在镇(乡)总体规划与村庄布点规划,结合村庄的实际情况,对各项建设及产业发展进行的综合部署;村庄建设规划是在村域规划的指导下,对村庄建设活动进行具体安排。 1、规划范围 村域规划范围原则上是村庄所在的行政村范围,村庄建设规划范围指行政村建设规划用地范围。 2、村域规划 (1)确定村庄发展定位。按照美丽乡村建设总体规划,分区分类确定村庄发展定位,其中中心村定位总体上应突出人口集聚与居住服务功能、公共服务与社会管理职能,使之发展成为当地配套设施齐、服务功能全、社区管理同步的人口集聚中心、公共服务中心和社会管理中心。同时,应根据

村庄的人文积淀、资源禀赋与区位条件,按照经济集聚型、特色农业发展型、农家乐休闲旅游型、文化古村保护型等不同类型,进一步明确村庄发展定位。 (2)明确村庄经济、社会发展目标。提出地方传统文化保护、义务教育、农民健身以及农村社会养老保险、最低生活保障和新型合作医疗建设的目标和措施。 (3)确定村庄发展规模。从空间上协调城乡建设与基本农田保护、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在综合分析评价基础上预测中心村人口规模,确定建设用地规模,划定村庄建设边界。根据村庄的功能定位、区域特点以及农村人口的分布,分析周边小型村、自然村、空心村等情况,依托条件好的保留村或中心村配置优质资源,有序引导小型村、自然村、空心村等的农村人口到保留村或中心村集中居住。 (4)确定村域范围内建设用地总量。合理布置村域内农民生活用地,由若干自然村组成的村庄要提出村域内村民居住点集中建设方案与措施。在综合分析评价村庄现状公共服

2018年乡村建设规划编制导则与审查要点(可供参考)

2018年乡村建设规划编制导则与审查要点 省设计院集团

前言 为贯彻落实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深化农村改革综合性实施方案》精神及《住房城乡建设部关于改革创新、全面有效推进乡村规划工作的指导意见》(建村〔2015〕187号)要求,科学推进乡村规划编制和管理,创新乡村规划理念,切实改善乡村无规划、乡村建设无序的局面,完善乡村规划体系,加快推进全省县(市)域乡村建设规划(以下简称《规划》)的编制、审批与管理,提高县(市)域乡村建设规划的创新性、科学性,特编制本编制导则与审查要点。 本导则由云南省城乡规划局组织编制,由云南省城乡规划委员会办公室技术委员会负责解释。

目录 第一章总则 (1) 第一条【编制目的】 (1) 第二条【适用范围】 (1) 第三条【编制目标与任务】 (1) 第四条【编制要求】 (1) 第五条【规划作用】 (1) 第六条【规划衔接】 (2) 第七条【规划期限】 (2) 第二章规划编制 (3) 第八条【编制主体】 (3) 第九条【基本要求】 (3) 第十条【强制性内容】 (7) 第十一条【编制成果要求】 (8) 第三章规划审查与审批 (10) 第十二条【规划审查】 (10) 第十三条【规划审批】 (10) 第十四条【公众参与】 (10) 第十五条【规划评估与修改】 (11) 第四章附则 (12) 附录一:《规划》技术审查评分表 (12) 附录二:《规划》核心数据指标表 (13) 附录三:《规划》文本框架(参考) (14) 附录四:《规划》图纸目录(参考) (16)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编制目的】 为进一步规范《规划》编制、审批与管理,提高规划可操作性、规范成果内容与深度,特制定本导则与审查要点。第二条【适用范围】 本编制导则与审查要点适用于云南省各县(市、区)组织《县(市)域乡村建设规划》的编制、审批与管理。 第三条【编制目标与任务】 通过规划编制,实现乡村建设发展有目标、重要建设项目有安排、生态环境有管控、自然景观和文化遗产有保护、农村人居环境改善有措施。 第四条【编制要求】 《规划》必须以“多规合一”为技术途径,作为县(市)城乡总体规划的专项规划编制。有条件地区,应纳入县(市)城乡总体规划共同编制,已经编制城乡总体规划但乡村建设规划不完善的,应按照本导则在县(市)城乡总体规划基础上编制专项规划。 《规划》应以县(市)城市规划建设区以外的全域国土空间为研究范围,以自然村为基本单元进行规划编制。 第五条【规划作用】 (一)《规划》是统筹县(市)域乡村空间、资源、设施和建设的重要平台和直接依据;

美丽乡村建设标准

美丽乡村建设国家标准 一、编制背景 2012年11月8日,党的十八大召开,在党的十八大报告首次提出了“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努力建设“美丽中国”的任务和目标。美丽中国的建设重点和难点在于农村。2013年中央1号文件提出要推进农村生态文明建设,努力建设美丽乡村。开展美丽乡村建设,是贯彻落实十八大精神、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的需要;是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实现永续发展的需要;是强化农业基础、推进农业现代化的需要;是优化公共资源配置、推动城乡发展一体化的需要。国家财政部、国务院农村综合改革办公室、农业部等相关部委纷纷出台一些措施和政策来推动美丽乡村的建设。国务院农村综合改革工作小组于2012年发布了《关于开展农村综合改革示范试点工作的通知》(国农改〔2012〕12号),开展了以美丽乡村建设等十项主要改革重点的示范试点。2013年7月,财政部发布了《关于发挥一事一议财政奖补作用,推动美丽乡村建设试点的通知》(财农改[2013]3号),决定将美丽乡村建设作为一事一议财政奖补工作的主攻方向,启动美丽乡村建设试点。农业部办公厅也于2013年初发布了关于开展“美丽乡村”创建活动的意见(农办科[2013]10号)。全国各地已全面拉开美丽乡村的建设。 近年来,随着美丽乡村建设的不断推进,涌现出了浙江安吉、福建长泰、贵州余庆等美丽乡村建设先进典型,农村公共服务水平不断提高、农民生产生活条件不断改善,农村面貌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但依然存在农村公共服务资源配置效率低、管理水平不高、城乡区域差别大等突出问题。农村作为社会最基层的单元,与城镇相比,整体存在经济发展较为落后、社会管理与公共服务基础薄弱、农民素质低等劣势,在如何实现“美”的过程中,在建设主体内容、建设技术、运行维护、服务及评价等各个环节上依然缺乏统一的技术指导;普遍存在重建设轻管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