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识字2教案

识字2教案

识字2教案
识字2教案

识字2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在歌声中入境(放歌曲《上学歌》)

(小朋友们,就让我们在歌声中开始上课吧。前面我们已经认识了许多朋友,现在我们先去和拼音宝宝们打个招呼吧。大声喊出他们的名字。)

1、出示文中部分音节,指名认读。

yánɡzhōng chuān chuáng cān

xiǎo niǎo xià zǎo shàng

2、师述:以前的本领小朋友学得真好!今天,让我们去认识更多的新朋友吧。

二、看图练说,在情境中认知

1、请小朋友竖起你的小耳朵,仔细听。(多媒体播放小鸟的喳喳声、闹钟的叮当声)

问:你听到了什么?(指名答)

小朋友的耳朵真灵。(多媒体演示:小鸟边飞边叫、小屋形闹钟边摇边响,随后出示:小鸟;闹钟)谁来读准这两个词语?指名认读词语:小鸟;闹钟(重点指导读准三拼音、后鼻音)

2、小鸟在唧唧喳喳叫、闹钟在叮铃铃地响,你们看,太阳公公也被叫醒了。(多媒体出示红红的太阳,随后出示:太阳)指名认读词语:太阳

3、同时出示:太阳;闹钟;小鸟,指名读、男女生分读。

4、太阳、闹钟、小鸟它们三个会对小朋友说些什么呢?(指名说)

原来它们在催小朋友早起呢!谁来读准这个词?(出示:起早)指名认读词语:起早

5、(多媒体演示:一名女生起床穿衣)看,这个小朋友听了太阳公公、闹钟、小鸟的话,一骨碌从床上爬了起来,她赶快做什么呢?出示:穿衣;下床,指名认读、男女生分读。

6、出示:穿衣;下床;起早,小组赛读。

7、出示一、二两行词语的图,谁能用上文中的词语说一说?

二、自主识字,在体验中获知

1、小朋友按时起床了,接着她会做哪些事情呢?

1)相机出示:用餐;洗脸; 刷牙

小朋友们,想想平常我们起床后是怎么做的,说说这三个词应该按照怎样的顺序排队呢?

2)句式练习:(多媒体出示)

我会说:小红起床后,先(),再(),最后()。

(听,你们说对了,小红高兴的唱起了歌。放《刷牙歌》)

3)小结:我们说话和做事都要有一定的顺序,否则让人听了会笑话的。

4)齐读这三个词。

过渡:看,吃完了早餐,小朋友们高高兴兴的上学了。他们在做什么呀?出示:上学;升旗;做操

2、这几个词语你也能读准吗?

3、想想我们升旗的时候都会做些什么?指名说,再出示画面,播放国歌。

4、再读这三个词。

5、这些都是小朋友每天做的事,他们的生活多有规律啊!这样才能学习好,身体棒。你也想这样吗?那就再读读这些词语,把他们记到我们头脑中去吧。

三、反复认读,在游戏中巩固

1、你们喜欢维尼小熊吗?你们瞧,它也来到了我们的教室。(多媒体动画演示:小熊和小朋友打招呼)今天动物老师让小熊来检查小朋友有没有掌握这些词语了,如果你们读得好,小熊就会送你们掌声。

2、指名读,多媒体相机演示。

四、揭示课题,在诵读中内化。

1、揭示课题:其实这些词语都是我们语文书上识字2中的内容。(板书:识字2)

2、读好韵文:小朋友,这些词儿虽然是一个一个的,可是串起来读让人听起来觉得很美,就像一首小诗。

3、范读韵文。

4、指导读韵文。(知道我为什么能读好吗?告诉你啊,要一边读词语,一边在脑子里想象它所表示的事物,就像放电影一样。你们也试一试吧。

5、让学生充满旋律地反复回环地诵读,在诵读中感受音乐美。

6、指名读、齐读。(学生读书上第60页的内容。)

五、教学生字“太”“小”

1、认读生字:阳钟穿床餐

2、教学生字“太”“小”

1) 读准音。

2)组词。

3、讲解新的笔画名称和笔顺,学生书空。

竖钩()太:小:

4、教师在田字格中范写,提醒学生仔细观察每个笔画在其中的位置,还要注意笔顺规则。

5、小朋友,写字有“两个宝”。一是用眼睛看,你的字是不是和范字差不多:二是用小手认认真真地写。接下去我们描红、仿影、临写生字。我们比赛,看谁的字一个比一个写得好。

6、练写姿,三个一要做到。

7、学生写字,师座中巡视,给优秀作业贴红花。

初次走近“随文识字”—低年级段“随文识字”教学课例研修第一阶段观课报告

初次走近“随文识字”—低年级段“随文识字”教学课例研修第一阶段观课报告 为了改变低年级段教学过程中将识字与阅读分开的现状,本次一二年级课例研修中我们经过商讨决定此次课例研修的主题为“低年级段随文识字教学实践研究”。XX年4月8日,六一小学一二年级组全体语文教师在四楼录播教室进行第一阶段的课例研修活动,共同聆听了李静教师《小猴子下山》的课例。之前,我只是在舞台上看到过名师上随文识字课堂,但这次却是我第一次走近“随文识字”。经过不断查找资料,“随文识字”教学法给我印象最深刻的是:字不离词,词不离句,句不离篇,这样的语文课堂将识字任务贯穿于课文的学习中,进而提高学生的识字能力,使学生获得良好的发展。 本次我们小组的观察点为“学移致用”,重点观察学习过程中跟进练习,适时指导学生重温“自习”,学以致用,在自习中实现学习目标由教师预设向学生认知内化,学习内容由学科知识向学生素养迁移,巩固知识,发展能力,以文化人。整体来看,李老师通过不同的形式,在不同程度上进行了知识的迁移,以及运用游戏巩固和适当拓展了课文知识,并将德育点到为止。具体从以下几个方面谈一谈对于“随文识字”的理解:

抓住轻声,随文正音 在《小猴子下山》这篇课文中,最明显的是轻声字较多,如课文中出现的“兔子、桃子、猴子”等。李老师指导孩子们轻声要读得轻而短,然后示范读,指名学生读,以及及时订正没有读准的小朋友等方法,先是通过读准词语,然后通过朗读课文,进行随文正音,边读词语边正音,边读课文边识轻声词。这样既有利于孩子们如何读好轻声词,又对孩子们进行了准确地朗读指导。 明确线索,随文运用方法 在教学过程中,李老师带领学生以小猴子下山的线路图为线索,进行了精心的板书设计,先引导孩子们学习第一自然段,并找一找小猴子下山时的看到了什么,心情怎么样,怎么做得,这三个问题,教给孩子们学习童话的方法,分析人物。李老师先让孩子们读一读第一自然段然后找到相应的依据。之后,李老师便让孩子们运用学习第一自然的方法,进行自学活动,并找一找小猴子的动作并圈一圈,随文运用方法,认识、理解并积累“摘、捧、抱、扔、追”等表示动作的字。在随文认识表示动作的几个字中,李老师还借助图画,联系生活实际,运用编儿歌的方法,区分这几个字所表示的动作。但如果让孩子们将这些动作做出来,亲身感受一下,会更加能够更快认识和区分。 三、适当拓展,随文学短语

部编版二年级语文下《识字2 传统节日》教案(含反思)

识字2 传统节日 [教学目标] 1.会认“传、统”等15个生字,会写“贴、街”等9个生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了解传统节日的时间顺序。 3.联系生活,选一两个节日,结合生活实际谈谈自己过节日时的趣事。 [教学重难点] 1.识记生字词,背诵课文。 2.了解我国的传统节日,能按时间顺序排列。联系生活,选一两个节日,说说自己是怎么过节的。 [教学课时]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图片导入 1.出示:春节、端午、中秋三个节日的情景图片。 2.同学们,你们从图片中看到了什么?知道图中分别是什么节日吗?(学生自由讨论)这些节日都是中国的传统节日,中国的传统节日还有哪些?哪位同学来说一说?(出示课题,齐读课题) 3.学习“传统”二字的读音。(传:三拼音节,翘舌音;统:后鼻音) 二、读儿歌,随文识字 1.请学生借助拼音,自由读儿歌。 注意:引导学生体会节日传递的欢快情感,另读清明节时,应声音低沉,读出缅怀之情。 2.自读检查。 (1)指名轮流读,一人一句。教师相机正音。(2)同桌对读,正音。 3.出示带生字的词语,认读字词。(课件出示) (1)带拼音读词语。打乱顺序读词语。 (2)去拼音读词语。 (3)保留生字,读生字。 4.教师教学重难点字词。 (1)统、巷、堂、郎、饼、赏:都是后鼻音的字,其中“巷”是三拼音节。 (2)菊:注意音节的拼写,“ü”上两点要去掉。 (3)热闹:读rè nao,“闹”字声母是“n”,两个字连读时,“闹”要读轻声。 5.齐读儿歌。 三、认识中国的传统节日 1.指名读儿歌,其他学生画出文中出现的传统节日的名称。 2.文中一共介绍了几个传统节日?分别是什么?(七个:春节、元宵、清明、端午、七夕、中秋、重阳) 3.这几个传统节日中你最喜欢哪一个节日?为什么呢?(学生自由回答) 4.你知道这些传统节日的具体时间吗?(出示达标检测第2题) 重点提示:这些节日里面除了清明节,其他节日的时间都是农历日期,大家记住了吗? 四、学习传统节日中的风俗习惯及中国的传统文化

二年级传统节日教案

亲爱的朋友,很高兴能在此相遇!欢迎您阅读文档二年级传统节日教案,这篇文档是由我们精心收集整理的新文档。相信您通过阅读这篇文档,一定会有所收获。假若亲能将此文档收藏或者转发,将是我们莫大的荣幸,更是我们继续前行的动力。 二年级传统节日教案 部编二下《传统节日》课文原文 春节到,人欢笑, 贴窗花,放鞭炮。 元宵节,看花灯, 大街小巷人如潮。 清明节,雨纷纷, 先人墓前去祭扫。 过端午,赛龙舟, 粽子艾香满堂飘。 七月七,来乞巧, 牛郎织女会鹊桥。 过中秋,吃月饼, 十五圆月当空照。 重阳日节,要敬老, 踏秋赏菊去登高。

转眼又是新春到, 全家团圆真热闹。 二年级传统节日教案 教学目标 知识技能 1、指导学生认识“传”“统”等11个认读字,会写“贴、街”等9个会写字。能听写课后6个词语。 2、继续学习正确、流利、有韵味地朗读儿歌。 过程与方法 认真观察图画,能把图上描绘的事物同所学的内容联系起来,凭借图画理解词语意思。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初步了解一些传统节日和民间风俗。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认识11个生字,能按笔顺正确地书写田字格中的9个生字按字的结构把字写端正、匀称。 教学难点 对传统文化产生热爱和赞美之情。 第一课时

(一)激发兴趣,导入新课: 中国有一些传统节日,小朋友们想知道吗?板书课题:识字1(齐读)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下这些传统节日,分别都有哪些风俗习惯。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由读课文,读准字音。 2、指名读,评价。 3、自由读一读课文,划着出本课生字,指名读,齐读。 4、认读生字,读准字音。 5、(课件出示)填空:本课讲了______种传统节日,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拍手、齐读小儿歌。 (三)识记生字,指导书写。 1、识记生字: (1)(课件出示) tiējiēsǎozhōuàizhuǎntuánrènɑo 贴街扫舟艾转团热闹 (2)认读生字,重点认读儿歌中的生字,自读生字。 (3)开火车读、齐读。

随文识字案例

乌鸦喝水 孙玉萍 随课文识字的特点是让课文的生字的出现和讲解都结合具体的语言环境,做到字不离词、词不离句、句不离文。这样,学生对生字生词就容易理解,容易接受,也容易记忆。 课文《乌鸦喝水》里有“喝、渴、找、怎、旁、许、办、法、高、升”等生字。我一边讲故事,一边随着故事情节出现生字。课题里的“乌”和“喝”两个生字在出示课题时进行教学。一年级的小学生会把乌鸦认作喜鹊,为些我特意准备了一只乌鸦标本,让学生看清乌鸦的毛全身是黑的,连眼睛也看不出,所以“乌”字与“鸟”不同,“乌”字上半部里面没有一点。乌鸦口渴了想喝水,所以“渴”字是三点水旁;喝水要用口,所以“喝”字是口字旁。学生懂得“渴”和“喝”的字形区别,就能牢固地记住,不易混淆。“乌鸦口渴了,到处找水喝”。我们找东西,都要用手,所以“找”字是提手旁。“乌鸦看见一个瓶子,瓶子里有水”,我事先准备了一个小口高颈的瓶子,里面放了大半瓶水,又怕学生看不清水在瓶子里的高度,便在水里掺了红墨水(或蓝墨水)。这里我拿着乌鸦标本作演示,表示乌鸦喝不着小口高颈瓶子里的水。因为瓶子里的水不多,乌鸦喝不着水,怎么办呢?出示“怎么”这个生词并进行教学。这时乌鸦开动了脑筋,它看到旁边有许多小石子(小石子是我课前捡来作教具的),它想出办法来了。“旁边”和“办法”这两个生词,意思都容易理解,不需要多加解释,只要对字形稍加指点就可以了。对“办”字我还作了这样的强调:“想办法,要动脑筋,要用力气,用力气就会出汗,所以‘边’字旁边的两

点千万不能丢。”讲到乌鸦把小石子一个一个地放到瓶子里,瓶子里的水渐渐“升高”,水升高了,乌鸦就喝着水了。 就这样,教师边讲边问,学生边听故事边答问题,边认识生字,兴趣盎然,一点儿也不感到枯燥,更不增加学生的负担。 小学低段的教学重点是识字教学,于是识字方法成为多年来教学一线教师和专家们探索的重要方向。面对一个陌生的世界,文字成为我们解读各种现象的密码和途径,对世界充满认知好奇心的小学生,天然地对汉字充满浓厚的兴趣。在教学中,引领学生的认知兴趣,探索适合低段学生心理特点的识字方法也就成为我的教学工作支撑点。随文识字是公认的较好的识字法,它遵循着字不离词、词不离句、字不离段、段不离篇的循序渐进的认知序列,也是在教学中最常使用的。随文识字较好地和阅读教学结合起来,识字和阅读并重,在阅读中识字,一举两得。以下是我在平时教学中常采用的方法,并借鉴了专家的经验,来提高学生的识字质量,培养学生的识字能。

部编版二年级语文下册《识字2 传统节日》教学反思3套[审定版]

《识字2 传统节日》教学反思1 我国的传统节日是我们中华民族的美好记忆,是人们日常生活的精华,积淀了博大而精深的文化内涵,传递着我们中华民族感恩、爱国、爱老敬老等优良传统。过节,对于每一位孩子来说都是一件高兴的事,是个让人感兴趣的话题。但是,本课所涉及的春节、元宵节、清明节、端午节、七夕节、中秋节、重阳节和春节恰恰是孩子们需要了解的中国传统节日,因此让学生了解每个节日的内涵,感受节日的欢庆与幸福,并激发民族自豪感是本课的目标,这也正是教材选编此内容的目的。 本节课我感到较为成功的地方是: 1、教师发挥主导的作用,充分体现了学生的自主地位。学生中通过查找资料、调查采访、小组合作、动手实践等多种形式的活动,了解传统文化知识,感受我们传统节日文化的魅力。 2、注重了学法指导。揭示课题后,让学生说说,要想深入、全面地了解这些节日,应从哪些方面入手,教师及时梳理学生所提出来的学习方法,引导学生进入自主学习探究环节。令我没想到的是学生的创新意识很强,三个节日的汇报分别采用了介绍资料、演一演、做表格的方式。 3、在教学中,我积极探究教法和学法,努力做到"六让":目标--让学生明确;过程--让学生参与;新知--让学生发现;资料--让学生收集;内容--让学生自选;结论--让学生归纳,而且

在学法基础上,我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充分将现代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有效整合,使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都达到了质的飞跃。 4、在课前准备时,我搜集了大量的图片,以及赛龙舟的视频,在课堂上展示给学生看,更加直观、形象地表现节日的快乐气氛,有效的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丰富学生的知识,满足学生的好奇心。 不足之处在于: 二年级的孩子对于搜集到的资料应该尝试用自己的话说,而不是念。我想这需要平日里扎扎实实地练习,今后我会在这方面多下功夫。

部编人教新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下册 2.《传统节日》【教案】

2.传统节日教案 教材分析 本文是一首以我国传统佳节为题材的韵文。传统佳节,是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蕴含着中华儿女的家国情怀,连接着中华儿女的精神血脉,也承载着中华民族代代相传的古老文化。全文共有8句话,前7句话按照时间顺序分别介绍了春节、元宵节、清明节、乞巧节、中秋节、重阳节这7个一年中重要的传统佳节和相关习俗。 学习目标 1.会认“传、统”等15个生字,会写“贴、街”等9个字,会写“节日、春节”等12个词语。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了解我国的传统节日,能按时间顺序排列。联系生活,选一两个节日,说说自己是怎么过节的。 重点难点 了解我国的传统节日,能按时间顺序排列。 教学准备 1.生字卡片,制作多媒体课件。(教师) 2.预习生字,做字卡。(学生) 1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猜节日,导入新课 (1)谈话:同学们,你们喜欢过节吗? (2)老师给大家带来了几个有关节日的关键词,就请大家来猜猜是什么节日,在哪一天过节? 放鞭炮,拿红包(春节正月初一) 祭祖,扫墓(清明4月3日—5日) 吃粽子,赛龙舟(端午节五月初五) 吃月饼,赏圆月(中秋节八月十五) 师:像这些在我们中华民族的土地上延续了几千年的历史,并成为中华民族象征的节日,我们把它们叫做中国的传统节日。 (3)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感知内容 (1)自由读课文,读准字音。 2

(2)(课件出示)填空:本课讲了()种传统节日,分别是 ()。 (3)拍手、齐读小儿歌。 三、初读课文,认读生词 1.自由朗读课文。 (1)教师提出朗读要求:读准字音,把句子读通顺、读流利。 (2)学生按照要求自由朗读,教师巡视学情,及时纠正字音。 2.学生认读生字。 (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圈画出本课的生字。 (2)借助拼音,反复拼读圈画的生字。 (3)同桌相互检查,当小老师纠正对方读得不准确的字音,并说说自己是怎么记忆这些生字的。 3. 教师指导学生认读生词。 (1)游戏环节:我是读词王。 (2)多媒体课件出示生词:传统、张贴、元宵、祭祀、乞巧、饼干、赏菊。 (3)以小组为单位,抢读生词,读正确的小组得到词卡,并且领读, 3

部编小学语文二年级下册识字2 传统节日(优质教案)

2 传统节日 教学目标 【知识技能】 1.指导学生认识“传”“统”等11个认读字,会写“贴、街”等9个会写字。能听写课后6个词语。 2.继续学习正确、流利、有韵味地朗读儿歌。 【过程与方法】 认真观察图画,能把图上描绘的事物同所学的内容联系起来,凭借图画理解词语意思。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初步了解一些传统节日和民间风俗。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认识11个生字,能按笔顺正确地书写田字格中的9个生字按字的结构把字写端正、匀称。 【教学难点】 对传统文化产生热爱和赞美之情。 1

第一课时 (一)激发兴趣,导入新课: 中国有一些传统节日,小朋友们想知道吗?识字1。板书课题:识字1(齐读)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下这些传统节日,分别都有哪些风俗习惯。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由读课文,读准字音。 2﹒指名读,评价。 3﹒自由读一读课文,划着出本课生字,指名读,齐读。 4﹒认读生字,读准字音。 5﹒(课件出示)填空:本课讲了种传统节日,分别是。 6﹒拍手、齐读小儿歌。 (四)识记生字,指导书写。 1.识记生字: (1)(课件出示) 2

tiē jiē sǎo zhōu ài zhuǎn tuán rè nɑo 贴街扫舟艾转团热闹 (2)认读生字,重点认读儿歌中的生字,自读生字。 (3)开火车读、齐读。 (4)正音,指导:“舟、转、热”为翘舌音,“扫”为平舌音,“团”是前鼻音。 (5)你有什么好办法记住它们? 可以用加一加的方法记住它们。如:“扫”是“扌+彐”,“转”是“车+专”,“团”是“口+才”,“热”是“执+灬”,“闹”是“门+市”,“街”是“行+圭”。 还可以用换一换的方法记住它们:如“贴”是“站”换掉“立”加“贝”。 还可以用猜谜语的方法记住它们:“丹心一点到白头”是“舟”,“苗头不对”是“艾”。 2.指导写字: (1)(课件出示生字田字格课件)贴街扫舟艾转团热闹 学生看笔顺图,指导书写生字的笔顺,教师点拨笔画较多的字。 (2)看生字笔顺表,记忆生字笔顺。 3

趣味识字教学案例

趣味识字教学案例 --------二年级语文上册《识字8》反思识字教学是小学低年级语文教学的重点。虽然教材在识字的编写上力求形式多样,但如果仅仅让学生根据教材编写的形式去识字,其实也是非常枯燥乏味的,而且识字量多,学生容易混淆。《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识字教学要将儿童熟识语言因素作为主要材料,同时充分利用儿童的生活经验,注重教识方法,力求识用结合。运用多种形象直观的教学手段,创设丰富多彩的教学情境。”在教学《识字8》时,我注重体现这一点。《识字8》是形声字归类识字课。在设计时,我遵循低年级学生的身心特点,力求在课堂上创设丰富多彩的教学情境,运用多种形象直观的教学手段,通过看图学词,随文识字,多种形式复现生字等方式,让学生在愉快的学习氛围中自主识字,识得轻松,识得扎实,识得有趣,并受到美的熏陶,从而培养识字能力。 教学反思: 这是一节普普通通的识字课,但它真实、朴实而又扎实。我想,好的识字教学形式以识字为重点,引导学生不断发现字词与事物之间的这样和那样的联系,从而对字词所指代的事物展开深层次的认识活动,使学生的识字活动成为极快乐极有趣的事,很多学生的识字都是由乐趣转化为习惯。反思这节识字课,学生之所以学得轻松,学得有趣,我认为主要做到了以下几点: 第一,注重教给识字方法,逐步形成自主识字的能力。“识字教学要将儿童熟识的语言因素作为主要材料,同时充分利用儿童的生活经验,注重教给识字方法,力求识用结合”,使之逐步形成自主识字的能力。教师依据形声字的特点,先出示基本字,然后再和不同的偏旁组成不同的生字,引导学生理解不同的偏旁的字所代表的不同含义。这个环节中,教师运用孩子喜闻乐见的做游戏的方法,给予识字教学一定的童趣。孩子们在听听、看看、说说、想想的学习体验中,充分感受到了汉字的“妙”——这哪里是在学习生字,简直就是在玩魔术。一个字摇

(部编版)统编二年级语文下册识字2《传统节日》精品教案

《传统节日》精品教案 教学目标: 1.会认“传、统”等15个生字,会写“贴、街”等9个生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引导学生了解中国传统文化,懂得要传承优秀的中华传统文化,激发对中华传统文化的兴趣。 教学重点: 1.识记生字词,背诵课文。 2.掌握中国的传统节日及相关习俗。 教学难点: 感受传统节日中蕴含的文化底蕴,懂得要传承优秀的中华传统文化,激发对中华传统文化的兴趣。 教学时间: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播放儿歌:新年好。 2.同学们,你们从歌声中听到了什么?能知道它是什么节日时唱的吗?(学生自由讨论)这个节日都是中国的传统节日,中国的传统节日还有哪些?哪位同学来说一说? 3.出示课题。(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4.学习“传统”二字的读音。(“传”:三拼音节,翘舌音;统:后鼻音。) 二、读认生字 1.听范读,画出生字词,读准字音、注意字形,画出不理解的词语。 2.自读课文3遍,画出课文中的传统节日,小组交流你的感受。 出示自读要求: 第一遍:看清音节,读准字音。 第二遍:边读边想词语的意思,在不明白的词语旁边打上问号。 第三遍:把难读的词语多读几遍。

3.出示会认的词语,检查自读情况。共分两组,自读,轮读。 传统贴宵巷祭舟艾 堂乞巧郎饼赏菊 注音读,读准声调。 4.小组学习,利用归类识字法给汉字归类。 (1)舟乞(独体字) (2)传统贴巧郎饼(左右结构) (3)宵巷祭艾堂赏菊(上下结构) 注意“熟字加笔画”、“形近字对比”、“同音字”、“熟字去偏旁”、“拆部件”、“减笔画”等识字方法的运用。 (3)接读课文。 5.检查小组学习情况。 课件出示生字、词语。开火车读。 传统贴窗花小巷祭扫龙舟艾香 满堂乞巧牛郎月饼赏菊菊花 三、认识中国的传统节日 1.指名学生读课文,要求其他学生边听边画出文中出现的传统节日的名称。 2.文中一共介绍了几个传统节日?分别是什么?(七个:春节、元宵、清明、端午、七夕、中秋、重阳) 3.这几个传统节日中你最喜欢哪一个节日?为什么呢?(学生自由回答) 4.你知道这些传统节日的具体时间吗?(出示课件:做一做) 春节(正月初一)元宵节(正月十五) 清明节(四月五日)端午节(五月初五) 七夕(七月初七)中秋节(八月十五)重阳节(九月初九) 重点提示:这些节日里面除了清明节,其他节日的时间都是在农历的日期,大家记住了吗? 四、学习传统节日中的风俗习惯及中国的传统文化 1.课件出示:春节到,人欢笑,贴窗花,放鞭炮。 ①画出句子中春节的活动。(贴窗花放鞭炮)

如何有效的进行随文识字

如何有效的进行随文识字 随文识字既是一种教学要求,同时,它也是一种教学策略,是长春版小学语文教材在编排意图上力图体现的一种教学思想。《语文课程标准》强调了识字教学在语文教学的重要地位,明确指出“识字写字是阅读和写作的基础,是一至二年级的教学重点”,强调了学生识字兴趣和习惯的培养和自主识字能力的形成,将“识”和“写”要求分开,以“多认少写”为原则将生字分为一类字和二类字,目的是减轻学生写的难度,腾出时间多认字,以便尽早的凭借汉字进行阅读。由此可见,一、二年级语文课的教学重点是识字,教师在教学中要明确学文和识字的关系,将两者有机的融合在一起,不要分开进行,要同时进行,要充分发挥文本的作用。 教材中的课文设计的目的是为学生提高学习汉字的语言环境,目的是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让学生学习汉字,感受汉字的形体美,激发学习汉字的兴趣,规范丰富学生的语言。随文识字教学实际就是边学文,边识字,字不离词,词不离句,句不离篇,将识字任务贯穿于课文的学习中,从始至终融合在第一、二课时的教学中,不断提高汉字在学生头脑中出现的频率。 在教学中实行“音、形、义三步走”其主要内容是:在初读课文,检查预习阶段,以掌握字音为主,渗透字义和字形;在理解课文阶段,主要是了解字义,引导学生利用多种识字方法进行分析记忆字形;在回顾课文,拓展延伸阶段,以字形为主,巩固字音、字义,同时,避免集中写字,将写字的教学任务贯穿在每一节课的教学中。 随文识字具体思路: 1、创设情境,整体感知。(采用直观生动的情景画面和生动有趣的语言,激发学生的学习和阅读文本的兴趣,教师在此基础上,进行声情并茂的范读,学生听准字音。) 2、回顾预习,读准课文。 (1)自己读文,难读和难懂的地方多读几遍,课前预习圈出的生字多读几遍。 (2)同桌互相检查读文,认读生字,互相交流识字方法。 (3)教师检查预习情况。(指读课文,纠正易错读音,检查一类字和二类字的读音,掌握学生的识字情况,明确下步教学思路。) 3、精读课文,随文识字。 根据课文内容,准确文章主旨,教师在备课时要明确处理课文的思路,一般情况下可以有三种处理课文的思路:一种是按自然段顺序依次学习,适用于文章内容层次清晰,按时间

人教部编版《传统节日》教案2

二年级下册语文教案-识字-2传统节日(第2课时)人教(部 编版) 《传统节日》(第2课时)教学设计教学目标: 1.认识“传、统”等15个生字,会写“贴、街”等9个字,会写“节日、春节”等12个词语。 2.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了解我国的传统节日,能按时间顺序排序。联系生活,选一两个节日,说说自己是怎么过节的。 教学重点: 正确识字、写字。 教学难点: 了解中国传统节日文化,激发学生对中国节日文化和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热爱。 教学过程: 一、回顾上文,引入新课 (一)上节课我们一起度过了三个传统节日。

出示传统节日:正月初一春节 正月十五元宵节 4月5日前后清明节 (二)我们在春节(出示词语:贴窗花、放鞭炮),在元宵节(出示词语:看花灯),在清明节(出示词语:祭扫),多么丰富又热闹的传统节日呀!(齐读课文1-3句) (三)过完了春天里的三个传统节日,让我们走进夏天和秋天,继续感受传统节日的魅力吧! 二、精读课文,品味传统节日 (一)五月初五端午节 1.太阳当空照,夏天光正好。农历五月初五,阳气最盛,是驱邪避灾的好日子。这一天人们做什么呢?(出示词语:端午节)。 2.人们会怎样过端午节呢?(出示句子) 学生读一读,自由表达。 3.品读“过端午,赛龙舟。” (1)(出示图片)说一说:人们怎样赛龙舟? (2)指导读:赛龙舟。 相机点评:龙舟披红绸,握船桨,人们八方来。

鼓击春雷,欢声震地,一起加油。 惊退万人,衔得锦标,一起欢庆。 (3)小结,师生合作:“过端午,赛龙舟。” 4.品读“粽子艾香满堂飘。” (1)过端午,不仅仅是赛龙舟,还可以做什么? 指导读“粽子”、“艾香”。 相机评价:白白糯米包的粽子!“粽”字米字旁。 白白的糯米,绿绿的粽叶,红红的蜜枣! 和粽子一样香的是艾叶!出示艾叶图片 清凉清凉的香气! 醒脑明目的香气! 5.来,品一品粽子,闻一闻艾香,赛一赛龙舟,庆一庆端午!(齐读) (二)七月初七乞巧节 1.七月七,来乞巧。 出示词卡:乞巧。指名读:乞求巧艺,乞求智慧。 2.看,谁向谁乞巧?(出示图片)

部编二语下册识字2《传统节日》教学设计和反思

部编二语下册识字2《传统节日》教学设计和反思 识字2 传统节日 妙析教材 过节,对于每一位中国孩子来说都是一件高兴的事。节日,是个让人感兴趣的话题。中国传统节日留存着历史的记忆,传承着悠久的文化,体现了亲情、团聚,代表了伟大的民族精神、良好的民族礼仪等。例如:吃粽子会让我们想到屈原和他的爱国思想;中秋节在吸引大家吃月饼之余还传达着爱家的信息;重阳节号召大家尊老爱老。这篇课文将会激发学生探讨中国传统节日的兴趣,培养学生传承民族的文化,弘扬民族的精神。 学情分析 现在的学生对传统节日的感受和记忆相对较少,对传统节日的情感也在逐渐淡漠。尽管学生在课前已经搜集到一些相关资料,但由于课堂时间限制和资料有限,学生对传统节日的理解也还停留在表面。针对这一状况,教师要引导学生搜集节日时间及习俗,在课堂中注重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合作意识,从而了解中国传统节日的相关知识。 教学建议 可由学生熟悉的节日场景导入,用学生熟悉的节日风俗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根据低年级学生的实际情况,挖掘情感因素,采用演示、朗读等方式引导学生入情入境,自主赏析,在各种语文活动中提升审美情趣,感受情感的熏陶。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会认15个生字,会写9个生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知道我国有哪些传统节日、有哪些风俗习惯。 【过程与方法】 通过搜集、交流传统节日的资料,提高学生搜集、处理信息的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体验传统文化的魅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对中国传统节日的认识和理解,增强学生弘扬传统文化,开拓创新的意识,激发学生的民族精神,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热爱祖国的情感。 重点难点 重点 1.会认15个生字,会写9个生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难点 按照时间顺序排列节日,并能说说自己是怎样过节日的。 教学准备 教师:多媒体课件。 学生:预习生字新词,搜集传统节日的资料。 课时安排 2课时

(完整)低年级趣味识字教学案例

低年级趣味识字教学案例 一4识字教学是小学低年级语文教学的重点。虽然教材在识字的编写上力求形式多样,但如果仅仅让学生根据教材编写的形式去识字,其实也是非常枯燥乏味的,而且识字量多,学生容易混淆。《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识字教学要将儿童熟识语言因素作为主要材料,同时充分利用儿童的生活经验,注重教识方法,力求识用结合。运用多种形象直观的教学手段,创设丰富多彩的教学情境。”在教学《识字8》时,我注重体现这一点。《识字8》是形声字归类识字课。在设计时,我遵循低年级学生的身心特点,力求在课堂上创设丰富多彩的教学情境,运用多种形象直观的教学手段,通过看图学词,随文识字,多种形式复现生字等方式,让学生在愉快的学习氛围中自主识字,识得轻松,识得扎实,识得有趣,并受到美的熏陶,从而培养识字能力。 教学片段: 师:小朋友们,这节课我们来做个转盘游戏。出示:包。你们认识吗? 生:异口同声地说,是“包”字。 师:这个“包”可神奇了,它可以和许多偏旁组成新字。 师出示:“火、艹、饣、氵” 生自由读 师:谁先记住这些字,就让他当小老师带领大家做游戏。 师:我开始转转盘,包与火组成什么字? 生:这是“炮“师:什么炮?

生:火炮师:什么是火炮? 师出示图片理解“火炮” 师:你怎么记住“炮“ 生:炮遇到火就着,所以部首是“火字旁” 生:火加包就是炮 生:“炮”与火药有关,所以是火字旁。 师:方法不错转盘又转了,组合成“苞”字 师:这是什么字?生:这是“花苞”的苞。 师:这个字是什么偏旁。 生:“草”字头、 生:这个“苞”一定和植物有关系。 师:见过花苞吗?没开放的花朵,正要开放的花朵。(简笔画释义) 教师转转盘组合成“饱”字。 师:这是什么字?指名读。(出示:饱饱满) 师:“饱”还可以组哪些词呢? 生:吃饱 生:饱和 生:饱满 师:“饱满”是什么意思呢?我们看这是什么?(出示豆荚)谁到前面来摸一摸?生:我来。生跑到前面摸豆荚 师:你感觉怎么样? 生:摸在手上感觉很豆荚胖胖的。

2019二年级语文下册识字2传统节日教案2新人教版2

传统节日 教学目标 1.会认15个生字,会写9个生字。 2.能够正确朗读课文,做到不加字,不漏字,按标点符号停顿。 3.了解中国传统节日的习俗特点,培养欣赏美的能力。 4.通过对课文内容的理解,激发热爱生活、热爱美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 学习生字词,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课文。 教学难点 理解课文内容,激发热爱生活、热爱美的思想感情。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课文录音、生字卡片、歌曲《中国传统节日歌》。 教学课时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欣赏音乐,激发情感。 1.播放歌曲《中国传统节日歌》,激发情感。 师:同学们,刚才的那首歌好听吗?想不想知道那首歌的名称呢?那首歌就叫《中国传统节日歌》。我们今天要学的课文叫《传统节日》,谁来拼一拼课题? 2.指名读、齐读课题。 二、朗读儿歌,学习字词。 1.指导学生自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不认识的字学会借助拼音或查字典。 2.同学们,你知道我国有哪些传统节日吗? 出示:春节元宵节清明节端午节乞巧节中秋节重阳节 3. 说一说对传统节日的了解情况。 4. 学生交流自学的生字。 (1)出示会认的生字,学生自由拼读。

(2)交流: 在这些字中,你已经认识了哪个字?能告诉我们你是用什么好办法记住它的吗? (3)叫号游戏。(巩固生字) 师:现在我们来做个叫号游戏,看看你们是不是真的认识它们了,来,请出小老师! 师:第一个生字宝宝读什么?第二个生字宝宝又读什么? 5.听课文录音,整体感知。 (1)师:同学们真了不起,现在我们把生字宝宝送回到课文里,让我们一起来听听课文录音,边听边想: 儿歌里讲了哪些传统节日?你能不能边听边把它们圈出来? (2)学生听课文录音。 师:儿歌里每个节日都提到了这个节日的风俗习惯,你能把听到的节日风俗习惯标画出来吗? 根据学生回答,板书节日风俗习惯。 三、朗读儿歌,理解内容。 (一)读准字音。 1. 跟录音读课文。师:同学们真聪明,一下子就把这些节日的风俗习惯找出来了。下面让我们跟着录音读读课文吧。要读得轻些,注意听清楚录音里的字音和停顿。 2. 指名学生读。 3. 小组比赛读。 (二)理解儿歌。 1.师:你们看,每个节日都有独特的风俗习惯。你最喜欢哪个?选你喜欢的读给大家听。 2.介绍部分节日的风俗习惯。 元宵节,又称上元节、小正月、元夕或灯节,是春节之后的第一个重要节日,正月是农历的元月,古人称夜为“宵”,所以把一年中第一个月圆之夜正月十五称为元宵节。传统习俗有出门赏月、燃灯放焰、喜猜灯谜、共吃元宵等。 清明节又叫踏青节,在每年4月5日前后,是中国传统节日之一,也是最重要的祭祀节日之一,是祭祖和扫墓的日子。中国汉族传统的清明节大约始于周代,距今已有两千五百多年的历史。 七夕节,又名乞巧节、七巧节或七姐诞,该节日来自牛郎与织女的传说,在农历七月初七庆祝。因为此日活动的主要参与者是少女,而节日活动的内容又是以乞巧为主,所以人们称这

识字2《传统节日》

2 传统节日教学设计 佛山市禅城区张槎中心小学杜笑梅 教材分析: 本文是一首以我国传统佳节为题材的韵文。传统佳节,是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蕴含着中华儿女的家国情怀,连接着中华儿女的精神血脉,也承载着中华民族代代相传的古老文化。 全文共有8句话,前7句话按时间顺序分别介绍了春节、元宵节、清明节、端午节、乞巧节、中秋节、重阳节这7个一年中重要的传统佳节和相关习俗。全文语言平实,句式整齐,读起来朗朗上口,易读易记。 配合韵文内容,安排了贴窗花、赛龙舟两幅插图,体现了传统节日的热闹、喜庆,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形象、直观地了解节日习俗。 学情分析: 识字、写字教学是本节课的重点教学内容,通过前面三册的学习,学生已经掌握一定的识字方法,如:加一加、减一减、换一换等,可以让学生运用这些方法在课堂上自主识字,同时,学生对形声字的构字规律有了一定的了解,认识了一些常见的偏旁,知道了声旁表音,形旁表意的基本规律,要继续引导学生运用形声字的构字规律识字。本文以浅显的韵文形式出现,易读易记,在课堂上让学生通过多种方式的朗读,在读中识字,感受识字的兴趣。本课为“传统文化篇”,意在宏扬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在识字的同时,还要重视引导学生了解传统文化,激发学生对中华传统文化的热爱。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认识“传”“统”等11个认读字,会写“转、团” 2个会写字。能掌握本课“传统、花灯、祭扫、龙舟等词语”。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知道我国传统节日有哪些。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 1.指导学生认识“传”“统”等11个认读字,会写“团、转”2个字。能掌握本课“传统、花灯、祭扫、龙舟等词语”。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知道我国传统节日有哪些. 难点: 一、导入:听关键词,猜节日 1、谈话:同学们,你们喜欢过节吗?老师这里有几幅图,请大家猜一猜是什么节日,在哪一天过?(课件出示,生连线,读) 图春节农历八月十五 图清明农历正月初一 图中秋节公历4月4日或5 日 师:像这些从祖先流传下来的,世世代代都过的节日,我们把它们叫做中国传统节日。 板书课题:传统节日。 2、学习“传统”二字的读音。(指导读好“传统”两字) (1)、哪个同学可以正确地拼读这两个生字拼音?(2)齐读课题。 3、除了这些传统节日,你还知道哪些中国的传统节

二年级语文下册教案-2 传统节日17-部编版

传统节日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了解春节、元宵节、清明节、端午节、乞巧节、中秋节、重阳节等中国传统节日的起源、习俗以及过节时丰富多彩的活动形式。 过程和方法:通过春节等节日,使学生深刻地认识和领会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明确不同的节日有不同的文化。培养学生珍视和热爱生活、乐于与他人分享快乐的 情感。 教学重点: 了解我国传统节日的起源、风俗等,感受我国传统节日深厚的文化底蕴。 教学难点: 培养学生对中华民族传统节日的热爱之情。 教学课时:2 课时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熟读并背诵课文。通过春节等节日,使学生深刻地认识和领会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 2、明确不同的节日有不同的文化。

3、培养学生珍视和热爱生活、乐于与他人分享快乐的 情感。 一、畅谈春节,导入新课 1、在众多传统节日中,最隆重最喜庆的是哪一个节日? 2、春节的浓浓年味至今还让我们回味无穷,你能说说春节有哪些主要活动吗? 3、文中介绍了春节的哪些活动呢?我们一起来读读。 二、研读课文,了解各种传统节日 1、汇报文中讲到的传统节日有哪些? (春节、元宵节、清明节、端午节、乞巧节、中秋节、重阳节) 2、勾出各种节日的主要活动。 三、品读课文,学习汇报 1、了解春节。 (1)春节:贴窗花、放鞭炮。 (2)观看春节的喜庆场面。 (3)说说春节还有哪些活动? 吃年夜饭、贴倒福、给压岁钱、看春节联欢晚会、贴 春联、走亲戚。 2、元宵节

(1)元宵节:看花灯 (2)说说花灯的热闹场面。 (3)体会“大街小巷人如潮”。这是一个比喻句,把人流比作潮水,说明大街小巷里的人非常多。 (4)指导朗读。 3、清明节 (1)清明节:扫墓。 (2)介绍扫墓这个习俗,是为了祭奠死去的先人。 (3)同学们参加过扫墓吗?主要准备些什么?怎么做? 4、端午节 (1)端午节:赛龙舟、吃粽子 (2)观看赛龙舟的场面。 (3)指导朗读,读出喜庆的语气。 5、乞巧节 (1)讲牛郎织女鹊桥相会的故事。 (2)指导朗读。 6、中秋节 (1)说说家里的中秋节是怎么过的? (2)吃月饼、赏月亮,欢度中秋。

小学二年级语文“随文识字”教学案例

二年级“随文识字”教学案例-----趣味识字 一、研究背景 识字教学是小学低年级语文教学的重点。虽然教材在识字的编写上力求形式多样,但如果仅仅让学生根据教材编写的形式去识字,其实也是非常枯燥乏味的,而且识字量多,学生容易混淆。《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识字教学要将儿童熟识语言因素作为主要材料,同时充分利用儿童的生活经验,注重教识方法,力求识用结合。运用多种形象直观的教学手段,创设丰富多彩的教学情境。”我在教学识字时,注重体现这一点。在设计时,我遵循低年级学生的身心特点,力求在课堂上创设丰富多彩的教学情境,运用多种形象直观的教学手段,通过看图学词,随文识字,多种形式复现生字等方式,让学生在愉快的学习氛围中自主识字,识得轻松,识得扎实,识得有趣,并受到美的熏陶,从而培养识字能力。 二、案例呈现 教学片段: 师:小朋友们,这节课我们来做个转盘游戏。出示:包。你们认识吗? 生:异口同声地说,是“包”字。 师:这个“包”可神奇了,它可以和许多偏旁组成新字。 师出示:“火、艹、饣、氵” 生自由读 师:谁先记住这些字,就让他当小老师带领大家做游戏。 师:我开始转转盘,包与火组成什么字? 生:这是“炮“师:什么炮? 生:火炮师:什么是火炮? 师出示图片理解“火炮”

师:你怎么记住“炮“ 生:炮遇到火就着,所以部首是“火字旁” 生:火加包就是炮 生:“炮”与火药有关,所以是火字旁。 师:方法不错转盘又转了,组合成“苞”字 师:这是什么字?生:这是“花苞”的苞。 师:这个字是什么偏旁。 生:“草”字头、 生:这个“苞”一定和植物有关系。 师:见过花苞吗?没开放的花朵,正要开放的花朵。(简笔画释义) 教师转转盘组合成“饱”字。 师:这是什么字?指名读。(出示:饱饱满) 师:“饱”还可以组哪些词呢? 生:吃饱 生:饱和 生:饱满 师:“饱满”是什么意思呢?我们看这是什么?(出示豆荚)谁到前面来摸一摸?生:我来。生跑到前面摸豆荚 师:你感觉怎么样? 生:摸在手上感觉很豆荚胖胖的。 师:胖胖的,就是我们经常说的“丰满” 师:“饱满”的意思明白了吗? 生:知道了,“饱满”就是“丰满”。 师:今天,我们小朋友上课精神很饱满。那这个饱满也是丰满吗?

最新人教版二年级下册语文《识字2传统节日》教学设计教材分析课后反思教学指导

识字2传统节日 妙析教材 过节,对于每一位中国孩子来说都是一件高兴的事。节日,是个让人感兴趣的话题。中国传统节日留存着历史的记忆,传承着悠久的文化,体现了亲情、团聚,代表了伟大的民族精神、良好的民族礼仪等。例如:吃粽子会让我们想到屈原和他的爱国思想;中秋节在吸引大家吃月饼之余还传达着爱家的信息;重阳节号召大家尊老爱老。这篇课文将会激发学生探讨中国传统节日的兴趣,培养学生传承民族的文化,弘扬民族的精神。 学情分析 现在的学生对传统节日的感受和记忆相对较少,对传统节日的情感也在逐渐淡漠。尽管学生在课前已经搜集到一些相关资料,但由于课堂时间限制和资料有限,学生对传统节日的理解也还停留在表面。针对这一状况,教师要引导学生搜集节日时间及习俗,在课堂中注重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合作意识,从而了解中国传统节日的相关知识。 教学建议 可由学生熟悉的节日场景导入,用学生熟悉的节日风俗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根据低年级学生的实际情况,挖掘情感因素,采用演示、朗读等方式引导学生入情入境,自主赏析,在各种语文活动中提升审美情趣,感受情感的熏陶。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会认15个生字,会写9个生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知道我国有哪些传统节日、有哪些风俗习惯。 【过程与方法】 通过搜集、交流传统节日的资料,提高学生搜集、处理信息的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体验传统文化的魅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对中国传统节日的认识和理解,增强学生弘扬传统文化,开拓创新的意识,激发学生的民族精神,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热爱祖国的情感。 重点难点 重点 1.会认15个生字,会写9个生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难点 按照时间顺序排列节日,并能说说自己是怎样过节日的。 教学准备 教师:多媒体课件。 学生:预习生字新词,搜集传统节日的资料。 课时安排

2 传统节日 (最新教案教学设计)

附录二:修改后教案 修改后教案 主备人曹媛媛年级二学科语文第(四)册第(三)单元第(2)课课题《传统节日》 知识 与技能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过程与方法在知道四个传统节日是什么,在哪天,有哪些习俗,掌握本课生字、生词的基础上,实现熟读成诵 教学 目标 情感、态 度、价值 观 了解传统节日,并且热爱有收集传统节日的更浓厚兴趣 教学重点1、学习本课生字、词语、会写三个字 2、学习前四个传统节日、了解习俗 3、正确流利朗读课文、尝试背诵 教学难点1、了解端午节和清明节的深刻内容 2、掌握归类识字 3、明白传统节日按照时间顺序 。 学情分析二年级下学期的孩子们年龄太小,上课注意力集中的时间不会一直保持,如何让他们对于识字课始终保持较高兴趣成为全课设计的出发点,因此,坚持沿用“识字教学六环节”的范式,突出了随文识字,在语境中识字,更贴近孩子生活、形式丰富多样、游戏适当调节则成为适合他们的识字课教学方法和行为,由扶到放、及时鼓励肯定。 教具 学具 幻灯片、字卡、词卡、小黑板、投影 教学程序 教学 环节 师生活动设计意图

一、谈话进入,解释课题 师:孩子们,你们都喜欢过节吗?你喜欢什么节日?为什么?生1:喜欢春节,有压岁钱 生2:圣诞节,热闹 师:老师也有很多喜欢的节日,而今天我们也要学习一篇与节日有关的诗歌,请举起右手和老师一起来写写节日两个字。(板书)刚才大家说了好多节日,其实在我们国家五千年的历史积淀中,也形成了许多自己独特的传统节日,再来写写“传统”两个字,注意书写的正确。 2、解释课题 师:课题中的“传统”是什么意思?就请大家利用手头的字典查查它的准确含义,我们来找找谁是查字典小能手。 生:查字典 (师小结:遇到难懂的词时,通过查找工具书能帮我们更好解释词语,这是种解词的好方法。) 3、解释“传统节日” 师:传统是世代相传,从古代沿传下来的意思,那么传统节日是? 生:从古代沿传下来的日子。 二、初读课文,学习字词 1、出示提示,自读课文。 师:请同学们将书翻到31页,自由大声读课文,遇到不好读的耐心多读几遍 2、检查预习,学习生字、词语 师:请以为同学当小老师来领读生字,先读拼音再读词语。3、开火车“挂红灯”巩固 师:每到过年大街上张灯结彩,热闹非凡,咱们也来挂挂红灯,以开火车的方式看到哪个词,大声读出来。 生:开火车读词 4、再读课文、标出几句话 师:生字、生词都掌握了,再读一定有很大进步。请同学们再次打开书大声读读课文,并用序号标出。 生:汇报、全文共8句话。 5、8人读文、标出节日 师:8位同学读课文,其他同学边听边用~~画出提到哪些传统节日。 生:汇报,教师版贴节日 6、检查预习,对应时间 师:你们知道他们都在哪天吗? 生:对应,师版贴(强调:春节从每年农历的正月初一开始)7、我的发现 师:请仔细观察对应的时间一行,你们有什么发现?(肯定评价) 生:只有清明节用红笔写1、说说喜欢的节日激发兴趣,提起关注,解释“传统节日”,明确区分,纠正已有错误观点,明确是我们国家所独有的节日 2、整体感知,形成整体认识,知道共有多少传统节日,分别在哪天。

【人教部编版】二年级下册语文教案-识字2《传统节日》

《传统节日》教案设计 一、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认识“传”“统”等11个认读字,会写“贴、街”等9个会写字。能听写课后6个词语。 2.继续学习正确、流利、有韵味地朗读儿歌。 3.认真观察图画,能把图上描绘的事物同所学的内容联系起来,凭借图画理解词语意思。 4.初步了解一些传统节日和民间风俗。 二、教学重点: 认识11个生字,能按笔顺正确地书写田字格中的9个生字按字的结构把字写端正、匀称。 三、教学难点: 对传统文化产生热爱和赞美之情。 四、课时安排: 2课时 五、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制作包含各个传统节日的场面及传说的相关图片的多媒体课件以及字卡、词卡。 学生准备:预习课文。搜集中国的传统节日及习俗,做词语卡片。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辨猜节日,激趣导入 1.谈话:同学们,你们喜欢过节吗? 2.游戏:下面我们就做个“听词猜节日”的游戏,比一比:谁听得认真,猜得准。 贴春联放鞭炮(春节) 吃粽子赛龙舟(端午节)

吃月饼赏明月(中秋节) 3.揭题:从悠悠远古到现代文明,在几千年的历史长河中,我们中华民族形成了许多特有的传统节日、独特的民风民俗。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了解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板书课题:传统节日)学生齐读课题。 4.过渡:中国都有哪些传统节日,过节这一天又有哪些习俗呢?让我们一起走近中国的传统节日。 设计意图:中国的传统节日中有很多节日学生并不陌生,设计“听词猜节日”的游戏环节,既拉近了学生与课堂所学知识的距离,又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可谓“未成曲调先有情”。 二、初读课文,自主识字 1.引导学生交流自主识字、读文的方法。 2.根据学生交流,出示自学方法。 (1)自由朗读课文,圈出生字,遇到不认识的字借助拼音多读几遍。 (2)同桌交流识字方法。 3.集体检测。 (1)开火车朗读词语: 牛郎织女贴窗花赛龙舟艾香月饼赏菊 祭扫乞巧 ①相机强调“传、舟、赏”是翘舌音;“艾”是零声母音节。 ②依次单击词语对应的图片,学生看图片读词语。 (2)定位朗读词语中的会认字。 郎贴舟艾饼赏菊祭乞巧 (3)小组赛读其余会认字。 巷宵堂传统 4.学生分句朗读课文,教师相机正音。 设计意图:根据学生预习和自学情况,有梯度地由词到字进行检测和订正字音,再将生字送回课文检测,将识字学词落到实处。而看图片读词语使学生在初步理解词语意思的同时加深了对词语的认识。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