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苏教小学数学第8册第三单元第2课时

苏教小学数学第8册第三单元第2课时

苏教小学数学第8册第三单元第2课时
苏教小学数学第8册第三单元第2课时

《三角形的底和高》教学案

单位:年级:四设计者:时间: 2010.3

高和底不垂直没有过顶点 下面三个同学画的三角形的高正确吗?底

画出每个三角形底边上的高。

下面平行线间的三个三角形底边上的高相等吗

这个比赛规则公平吗?

《三角形的底和高》课堂教学实录

课题:三角形的底和高

执教时间:2010年3月29日

执教班级:

执教老师: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师:上一节课我们初步认识了三角形,谁能说说对三角形你已经有了哪些了解?可以拿出三角形纸片边指边说。

生1:我知道三角形有三条边,三个顶点,三个角。

生2:三角形两条短些的边加起来一定比最长的边长。

师:还有谁想说。

生:我还知道三角形具有稳定性,所以有很多东西都是三角形的。

师:大家学得真不错。看似简单的三角形,其实还藏着很多秘密,这节课,我们继续来研究三角形。

二、认识三角形的底和高

1.生活中物体的高。

课件出示图片。

师:生活中很多物体都有高度,如小山高,树高,房子高……我们平时所说的这些物体的高都是指从哪儿到哪儿的距离?(边说边做手势)

生1:从最顶上到最下面的距离。

生2:从最高点到地面的垂直距离。

2.创设情境,初步认识三角形的高。

课件出示喜羊羊和美羊羊建房图。

师:喜羊羊和美羊羊各造了一座漂亮的木房子,他们都说自己的房子高,又都说服不了对方,我们来评判评判,谁的房子高?

生齐:喜羊羊。

师:可是美羊羊就是不肯承认,怎么办呢?

生:量出两个房子有多高,它就相信了。

师:好办法。那你准备怎么量呢?

生:从最上面的屋尖量到最底下,尺要拉垂直了。

师:有没有不一样的测量方法?

生:我觉得只要量上面的屋顶就可以了,因为两个房子下面一部分一样高。

师:同意吗?

生齐:同意。

师:那就动手吧。在练习纸上量出两个屋顶的高,填在下面的括号里。

生量。

师:要注意单位名称哟。

师:谁来公布测量结果?

生:喜羊羊屋顶高21毫米,美羊羊屋顶高18毫米。

师:这下美羊羊该信服了。老师想知道,你们刚才量的是哪一条线段?

生:是从最顶上到下面的那一条。

师(指着图):是这条吗?

生:是。

课件演示,从屋顶实物图中抽象出两个三角形和高,

师:大家观察一下,刚才量的这条线段跟下面的这个横梁位置上有什么关系?

生:垂直。

师:这条线段就是这个三角形的——

生:高。

3.揭示概念。

师(课件演示):数学上把从三角形的一个顶点到对边的垂直线段叫做三角形的高,这条对边叫做三角形的底。

师(指着刚才的图):再看看这两个三角形,边做手势边说,这是——,这是——

生:底,高。

师:底和高什么关系?

生:互相垂直。

4.进一步认识底和高的对应关系。

课件出示。

师:图形课上,美羊羊和喜羊羊又较上了劲,原来它们又比起谁剪的三角形高?羊村长也没法子了,还是让我们来帮它们解决吧。同桌两人用你手中黄色的美羊羊的三角形和红色的喜羊羊的三角形来帮他们比一比。

师:比出来了吗?谁到前面来说说你们是怎么比的?指一指两个三角形的底是哪条边,高在哪里?

生1用展台展示,讲述比的方法。

师:有不同意见吗?

生2:我是这样比的:(把红色三角形转了一下)红色三角形的底是这条边,高就是从这个顶点到底的一条线,

师:一条什么线?

生:垂直线段。黄色三角形的底是这条边,高是从这个顶点到这儿的垂直线段,这样喜羊羊的三角形就高些。

师:也有道理。我们一起来看看。

课件演示。(旋转三角形,演示不同的底对应不同的高)

师:为什么会有不同的结果呢?

生1:因为换了底,高就不一样了。

生2:因为三角形有三条边,把不同的边看做底,高就不一样。

师:说得多好啊!不同底边上的高不相同,一条底对应一条高。一个三角形有几条不同的高?

生齐:3条。

5.练习。完成“试一试”。量出下面每个三角形的底和高各是多少厘米。

师:打开课本到24页,量之前同桌两人互相指一指说一说每个三角形的底和高。把量出的数据分别记在底和高的旁边。

师:都量好了吗?我们一起边做用手势表示底和高的位置边说出测量结果。

师:这三个三角形底边上的高位置一样吗?

生:不一样。有的竖着,有的横着,有的斜着。

师:但是它们有一个共同点就是——

生:和底垂直。

师:谁能说说三角形的高和我们看到的楼房、小树等物体的高度有什么不同的地方?

生1:楼房、小树的高度是从最上面到地面的距离,三角形的高是从顶点到底的垂直线段。

生2:三角形的高有3种,而物体的高只有一种。

生3(边做手势边说):楼房、小树的高一般是竖着的,三角形的高可以竖着,也可以横着,也可以斜着。

师:你们真了不起,这么复杂的问题都能自己搞明白了。

三、学习画高。

1.辨析。

课件呈现画高中常见的几种错误。

师:小肥羊学校的孩子们可没有我们聪明,我们一起来看看它们的“杰作”。

师:喜羊羊画的这个高哪里有问题?

生:跟底不垂直。

师:你怎么看出来的?

生:那个底是斜的,而它那个高是竖直的。

师:你真厉害。还可以怎么验证是不是和底垂直?

生:用三角尺摆一摆就知道了。

师:怎么摆,谁来演示一下?

生(演示):把三角尺的这个直角放在这个角上,看两边是不是正好和这个叫重合。

师(演示):三角尺的一条直角边跟底重合,看另一条直角边是不是跟高重合。再来看看美羊羊画的高问题又出在哪里呢?

生:没有经过顶点。

师:三角形的高是从顶点到对边的垂直线段,不经过顶点可不行。再看懒羊羊的作品。

生:错了。它画的不是那个底上的高。

师:哦,就像写文章一样,文不对题写得再精彩也没用。它们的错误提醒了我们,谁能说说画高的时候要注意些什么?

生1:一定要跟底垂直,要经过顶点。

生2:还要看清底是那条边。

生3:要标上垂直标记。

师:总结得真好。

2.尝试。

师(指着黑板上的三角形):现在要画这个三角形这个底边上的高,要经过哪个顶点?

生:底对面的那个顶点。

师:为了看清楚,建议大家画高前先把和底相对的顶点描一描。过这个点画底边的高实际上就是我们上学期学的什么知识?

生:画垂线。

师:过直线外一点画这条直线的垂线。还记得怎么画吗?在练习纸上试试看。

生画练习纸上三角形1底边上的高,师巡视,收集几种错误画法的作业。

3.讲评作业,进一步明确画高的方法。

师:让我们来看一看评一评这几个同学的作业。

展评作业1.

生:画高要用虚线,他画的实线。

师:你真细心。

展评作业2。

生:其它都画得很好,就是没有标上垂直标记。

师:这个可不能忘了。

展评作业3。

生:高跟底好像不垂直。

师:是吗?你来帮他检验检验看。

生用三角尺检验,确实不垂直。

师:同桌互相检验画的高符合不符合要求,有问题的立即纠正。

师:老师想问一下,刚才画高时有没有碰到什么困难?后来怎么解决的?

生1:因为那个底是斜的,我一开始三角尺总是不知道怎么放,后来我把纸转了一下,让底对着我,这样尺就好放了。

师:到展台上来演示一下,让大家也来分享你的发明,好吗?

生1演示。

师:这方法真不错。看懂了吗?还有谁有好方法向大家介绍介绍?

生2:我也是开始不知道尺子怎么摆,后来我想起画垂线时老师教过的方法,用一把直尺放在底的下面,然后再把三角尺靠在直尺的上面移动过顶点就行了。

师:黑板上有个三角形,你能演示一下吗?

生2演示讲述,教师补充注意点。

师:讲得好,画得更好,你已经能做老师了。让我们用掌声来谢谢他给我们传授他的好方法。这下大家画高没什么问题了吧?

4.练习。完成课本25页“想想做做”第一题,画出下面三角形底边上的高。

师:画之前可以根据底的位置用手比划一下高大概在哪个位置。

生画,师巡视指导。画好后同桌互相检验。重点讨论第三个直角三角形的高。

师:咦,老师发现第三个三角形怎么好多人都没画?这个底上没有高吗?

生:不是,因为底是直角的一条边,移动三角尺之后,另有一条边正好跟底重合,所以那一条直角边就是它的高

师:看黑板,(把刚才的三角形高一边的部分擦掉,留下另一半)刚才这条边还是底,高也还是那个高,这个高也是这个三角形的一条边。所以有一个角是直角的三角形有几条高?

生:3条。

师:举起你的三角尺,指一指说一说它的三条底和对应的三条高。

5.画出锐角三角形的另外两条高。

师:一个三角形有三个顶点,三条边,三条高,你能按这个步骤画出三角形1的另外两条高吗?

生:能。

师:那赶快动手吧。

展示,检验。

师:画出三条高后,你有什么发现?

生:三条高相交于一点。

师:是这样的同学请举手。真不简单,你们画得非常准确。如果三条高没有交到一点,一定是画得有问题,赶快检查。

师:三角形的高里还有藏着这么一个秘密,没想到吧?数学真的很神奇,只要你用心去研究它,一定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

四、组织练习,实际应用。

1.智闯两关。

师:学校要开运动会了,很期待吧?大肥羊学校正在召开运动会,想去看看吗?

生齐:想。

师:不过得先闯过下面两关,才有机会去看哟。有没有信心?

生:有!

第一关:下面平行线间的三个三角形底边上的高相等吗?为什么?

师:高相等吗?

生齐:相等。

师:仅仅是凭感觉吗?眼睛有时也会欺骗你的哟。

生:因为平行线间的距离处处相等。

师:哦,这三个三角形的高都是顶点到这个底边的垂直线段,也就是这一组平行线间的距离,平行线间的距离处处相等,所以高就相等。你们学了新知识,还能联系旧知识,老师真为你们高兴。进入第二关。

第二关:在点子图上画出两个高3厘米的三角形。

师:注意看清底在哪儿哟。

展示评价。

师:高3厘米,顶点一定在这里吗?

生:不一定,还可以在这里,只要在这一行都可以。

师:同意吗?

生:同意。

师:看来想难住你们都难。好,顺利过关,去看羊羊运动会喽!

2.比赛规则公平吗?

师:运动会真热闹啊!看,暖羊羊、懒羊羊、沸羊羊它们三个正准备进行短跑决赛,裁判慢羊羊宣布决赛规则:各人沿各自的路线跑,谁先跑到终点谁就是冠军,奖品是终点的大萝卜。你觉得这样的比赛公平吗?为什么?

生1:不公平。因为懒羊羊的那条路是跟起跑线垂直的。

师:垂直的为什么就不公平了?

生2:因为点到直线的那些线段中,垂直线段是最短的。懒羊羊的路最近,所以不公平。

师:看来数学无处不在,不懂数学真的要吃亏呀!

五、总结提高,课后延伸。

1.全课总结

师:今天这节课我们又一起研究了三角形的高,你有哪些新的收获?

生1:我知道了三角形有三条不同的高和三个底。

生2:我学会了怎么画高。

生3:我知道有直角的三角形两条直角边一个是底另一个就是高。

2.探索画钝角三角形的三条高。

师:大家又学了不少本领,练习纸上还有个三角形,你想找到它的三条高吗?有兴趣的同学课后可以试试,你一定会有意外的发现。

《三角形的底和高》教学反思

三角形的底和高的概念是三角形中重要的概念,也是学习三角形面积计算的基础。根据以前的教学经验,这也是学生容易产生错误的知识点。教学时主要通过以下两个途径突出重点,突破难点。

1.让学生在具体操作中感悟。

著名心理学家皮亚杰说:“儿童的思维是从动作开始的,切断动作与思维的联系,思维就不能得到发展。”俗话说“听过,忘记了;看过,记住了;做过了,理解了。”本节课在量量、比比、议议、画画等一系列操作活动中,让学生在充分动手、动眼、动脑、动口中进行有效的数学学习,在不断的比较、观察、作图的过程中,头脑中积累各种高的表象,进一步提升对图形的理性认识,促进学生空间观念的发展和良好的数学素养的形成。

2.组织及时的交流,实现认识的提升。

交流的功能,不仅是资源的共享,更是思维的碰撞。在学生个人操作思考的基础上,及时组织交流,在合作交流过程中,学生的思维呈开放状态,不同的见解、不同的思路,广泛地交流,并得到及时地反馈,从而促进思维的有序发展,提高思维活动的有效性、广泛性。通过合作交流,集思广益,协作功关,使片面的、支离破碎的结论,渐渐地互相配合起来,从而有效地使认识趋于完整。高的定义的归纳,高和底的对应关系,画高的方法和注意点等重点和难点都是在学生操作后的交流中让学生自主解决,逐步明晰。交流之中学生看清了各种情况下的高,交流之中学生掌握了作高时的各种情况,交流之中还促使学生说清怎样的作图法是正确的,为什么要那样去做。在交流中,学生逐步学会学习。通过不同学生的各抒己见,学生的思维更加开阔、深刻,认识得到不断提升,各个层次的学生都能得到不同程度地发展和提高,都能享受到成功的喜悦。

小学数学优质课教案

小学数学优质课教案《长方形的面积》教学设计及反思 一、教学内容分析 长方形的面积计算是学生认识了长方形特征、知道了面积单位、学会用面积单位直接量面积的基础上教学的,是学生第一次学习平面图形的面积计算。学会长方形、正方形面积的计算,不仅是今后学习其它图形面积的重要基础,而且有助于发展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和空间观念。 二、学生情况分析 四年级在小学中年级学段,学生开始对“有用”的数学更感兴趣,本课学习内容安排与呈现都能吸引学生学习的兴趣。人的智力是多元的,学生在发展上也是存在差异的,有的学生善于形象思维,有的善于逻辑推理,有的善于动手操作,分组活动、分工合作的学习方式更有利于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更容易使不同的学生在学习上获得成功的体验。学生总爱把自己当成探索者、研究者、发现者,所以本课以实验探究的形式使学生感受到学习具有一定的挑战性,符合四年级学生的心理特点。 三、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使学生理解长方形面积与长和宽之间的密切关系,理解面积公式的由来,掌握面积的计算方法。通过公式的推导,培养学生动手操作实践,与人合作协调,及迁移、类推能力和抽象概括能力。 2、过程与方法:在分组实验这一探究发现的过程中,学生通过自己动手和动脑,获得了认识。并经过启发、讨论和独立思考、学生主动参与、积极探究,获得了长方形面积计算的方法,学生认识水平、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从中得到了培养。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让学生在实验、实际操作中体验学习的乐趣,并通过实际应用的练习,将课内外的知识有机结合,培养学生学以致用的应用意识和创新意识。学会与人合作,并能与他人交流思维的过程和结果。 四、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探究并掌握长方形的面积公式 教学难点:在操作中探究长方形的面积公式 五、课前准备:长6厘米、宽3厘米的长方形纸板,1平方厘米的小正方形若干,实验记录表,实物投影 六、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师: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学习了有关面积的知识,常用的面积单位有哪些? 生:常用的面积单位有:平方厘米、平方分米、平方米

人教版小学数学第三单元试题

人教版小学数学第三单元试题 学校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___成绩_________ 一、填一填18分 1、如果一个图形沿着一条直线对折,两侧的图形能够完全重合,这样的图形叫做()图形,这条直线就是() 2、汽车在笔直的公路上行驶,车身的运动是()现象 3、电梯上升是()现象 4、水车抽水是()现象 5、分针从6转到9,经过了()分钟 二、判断(12分) 1、拉开抽屉时的移动是平移现象。() 2、张叔叔在笔直的公路上开车,方向盘的运动是旋转现象。() 3、钟面上的时针和分针的运动是旋转现象。() 4、火箭升空,是旋转现象。() 5、树上的水果掉在地上,是平移现象() 6、电风扇里扇片的转动是平移现象。() 三、选择(10分) 1、教室门的打开和关闭,门的运动是()现象。 A.平移B旋转C平移和旋转 2、下面()的运动是平移。 A、旋转的呼啦圈 B、电风扇扇叶 C、拨算珠 3、把一张长方形纸对折后再对折,沿着折痕所在的直线画出台灯的

一半,把它沿边缘线剪下来,能剪出()个完整的台灯。 A、1 B、2 C、4 4、把一张长方形纸对折三次,沿着折痕所在的直线画出蝴蝶的一半,把它沿边缘线剪下来,能剪出()只完整的蝴蝶。 A、1 B、2 C、4 5、下面()的运动是旋转 A、推动旋转门 B、开抽屉 C、拖地 四、连一连。(20分) 五、把向右平移4格后得到的图形涂上颜色。(6分)

六、1. 把图中的长方形向上平移2格;(8分) 2. 把图中的三角形向右平移3格。(8分) 七、判断:下面的图形是对称的吗?如果是请画出对称轴。(18分)

北京课改版小学数学第八册(四年级下册)全册教案

优选精品文档欢迎下载使用 2数学第八册教案 第八册教案 题目:《信息技术环境下,小学数学生活化教学模式的研究》 一、概念的界定: 信息技术、信息技术环境、生活化 信息技术:IT是Internation Technology的缩写,意为“信息技术”。信息技术是关于信息的产生、发送、传输、接收、变换、识别、控制等应用技术的总称,是在信息科学的基本原理和方法的指导下扩展人类信息处理功能的技术。 信息技术环境:信息技术环境是指在教学中,把信息技术与课程通过人——机(网)——人互动的方式有机的融合为一个整体,使之不仅成为教学的方法和手段,又可成为学生学习的内容,使其实时传输视频、音频和文字等多媒体信息的功能,在课堂上发挥作用。信息技术环境与学科进行整合,不仅可以使教师教的轻松、高效,而且可以使学生学得愉快、优质。 生活化:“生活化”是将抽象的数学对象在现实生活中具体化,实现数学向生活的回归。强调将数学对象化为现实原则,体现数学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生活中处处都充满了数学,小学数学知识源于生活而最终服务于生活,熟悉的生活情境,更容易引发学生的积极性,在教学中引导学生寻找生活中的数学问题,既可以积累数学知识,更是培养学生学习数学兴趣的最佳途径。 二、课题基本情况说明: 课题类别: 教师课题 课题组成员: 三、问题的提出 中十分强调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提出“数学是人们生活、劳动和学习必不可少的工具,能帮助人们处理数据、进行计算、推理和证明。”通过教学使学生“认识到现实生活中蕴涵着大量的数学信息,数学在现实世界中有着广泛的应用,面对实际问题时,能主动尝试从数学角度运用所学的知识、方法寻找解决问题的策略;面对新的知识时,能主动寻找真实的背景,并探索其应用价值”。熟悉的生活情境,更容易引发学生的积极性,使他们从容不迫地探索新知。儿童的生活是丰富多彩的,他们的情感体验也是多元的,多层次的。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该充分利用这一资源,要善于挖掘数学内容中的生活情景,力求唤起学生的情感,并促使转化为学生情感体验的动力。因此,在数学教学中,必须利用生活资源,让数

人教版小学四年级数学第八册

人教版小学四年级数学第八册《小数的性质》说课稿 王店一小:洪念辉 一、说教学内容 课标版小学数学第八册第四单元的例1、例2、例3及“做一做”和练习十第1至3题。 二、说教材 1、教材分析 “小数的性质”是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数学第八册第四单元第2小节“小数的性质和小数的大小比较”的内容。本课为这一小节第1课时,教学P58-59页例1-例3,完成“做一做”及练习十的第1-3题。 小数的性质是一节概念课,是在学习了“小数的意义”的基础上深入学习小数有关知识的开始。掌握小数的性质,不但可以加深对小数意义的理解,而且它是小数四则运算的基础。小数的性质实质上是研究在什么情况下两个小数相等的,它与分数的基本性质是相通的,但由于学生还没有学过分数的基本性质,所以教材通过直观和学生所熟悉的十进复名数来进行教学。这部分内容安排了3个例题。例1教学小数的性质,例2、例3教学小数性质的应用。例2是根据小数的性质可以把末尾有零的小数化简,例3是不改变小数的大小,把一个数改写成指定位数的小数。 2、教学目标 (1)借助实物和直观图,使学生理解和掌握小数的性质,会应用小数的性质把一个小数化简和把一个数改写成指定位数的小数。 (2)通过小数性质的概括,培养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通过应用小数性质,培养学生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通过理解小数的性质,渗透“变”与“不变”的辩证思想。 3、教学重点 小数性质的推导和理解,真正掌握并正确运用这一性质解决相关问题。 4、教学难点 掌握在小数部分什么位置添“0”去“0”,小数大小不变。 5、教具准备:教学课件 三、说教法学法 为了实现本课的教学目标,在导入新课时,采用创设故事法导入,在抽象、概括小数的性质(即教学例1及下面的“做一做”)的过程中,主要运用了直观教学法,运用多媒体出示实物图和直观图,让学生充分

人教版(新)小学数学三年级(上)第三单元测试卷

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第三单元测试卷 一、填空。 1. 常见的质量单位有:克、()、()。 2. 常见的长度单位有:()、()、分米、()、()。 3.一袋大米重200千克,()袋大米重1 吨。 4.填上合适的数。 8000米=()千米5000 千克=()吨 70毫米=()厘米90 厘米=()分米 50分米=()米3000克=()千克 4米=()厘米7分米=()毫米 18 毫米+52毫米=()毫米=()厘米 600千克+1400千克=()吨 4米—35 分米=()分米 1400米—400米=()千米 5.圈一圈。 一只重(1吨15千克500克) 一枚的厚度约(2克2mm 2cm ) 一张高(7cm 7dm 7m ) 每小时飞行(900千米60千米4500米) 体重约是(5000克28千克500克)

二、在○里填上“>”、“<”或“=”。 4 厘米○39 毫米70 毫米○70 厘米 6 千克○6000吨 5 千米○4980 米 10 米+9 厘米○18 米 3 吨+4 吨○7000 千克 三、选择。 1.1000千克棉花和1吨铁比较,()。 A.棉花重B.铁重C.一样重2.计量较重的或大宗物品的质量,通常用()做单位。 A.吨B.千克C.克。 3.一本新华字典的厚度是3 ()。 A.米B.厘米C.毫米4.比较下面的重量,最重的是()。 A.3 吨300 千克B.2900 千克C.3030 千克5.一头大象约重4040千克,合()。 A.4吨40千克B.40吨40千克 C.4吨4 千克 四、操作题。 1.画一条线段,使它的长度在5厘米和6厘米之间。 2.量出每条边的长度(以毫米为单位)。 3

小学数学第八册期末联系题

四年级一学期数学复习测验题(一) 姓名: 学号: 一、填空:(20 分) 1、30500700800读作(),它是()位数,最高位是(),计数单位是()。5 在()位上,表示()。 2、从个位起,第六位()位,第()是百亿位。 3、一个八位数,它的最高位是()位,最高位是千亿位的数 是()位数。 4、把20500000 改写成以“万”为单位的数是(),把10 2000000000改写成以“亿”为单位的数是()。 5、把436572四舍五入到万位是(),把148265 精确到百位是()。3067008000^ ()亿。 6、括号里填几? 9 ()846?10 万64 ()825 ?64 万 3 ()4990000? 4 亿 7、两个数的商是35,被除数和除数都乘以80,商是()。 8、过一点能画()条直线,过两点能画()条直线。 二、读出下列各数:(12 分) 30017600 350609000

三、 写出下列各数: (12 分) 四百万八千零九十 四、 把下列各数改写成以“万或“亿”作单位 : (9分) 3050000 = 8100000= 809000000000= 五、 把 50627380分别精确到百位、千位、万位:( 9 分) 50627380 ? 50627380 ? 50627380 ? 六、 列式计算( 8 分) 1、 48 个 750是多少? 2 、 125 与 45的积,再乘以 8结果是 多少? 七、 用简便方法计算( 20 分) 六百零六万八千 三百零六亿五千三百万零七十 七十万零六

527+199 735 -198 105 X 99 865-198 75X98 68X99+68 63X 88+88X 37 58 X 99+58

小学数学教学设计模板

小学数学教学设计模版 【教学内容】:版本、章、节 【教材分析】: 1.课标中对本节内容的要求;本节内容的知识体系;本节内容在教材中的地位,前后教材内容的逻辑关系。 2.本节核心内容的功能和价值(为什么学本节内容), 【学情分析】: 1.教师主观分析、师生访谈、学生作业或试题分析反馈、问卷调查等是比较有效的学习者分析的测量手段。 2.学生认知发展分析:主要分析学生现在的认知基础(包括知识基础和能力基础),要形成本节内容应该要走的认知发展线。 3.学生认知障碍点:学生形成本节课知识时最主要的障碍点。 【设计思路】:现本节课的教法学法及体现的理念支撑。 【教学目标】:教学目标的确定应注意按照新课程的三维目标体系进行分析 【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的表述不必详细到将教师、学生的所有对话、活动逐字记录,但是应该把主要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很清楚地再现。 板书设计:需要一直留在黑板上主板书 学生学习活动评价设计:设计评价方案,向学生展示他们将被如何评价(来自教师和小组其他成员的评价)。另外,也可以创建一个自我评价表,这样学生可以用它对自己的学习进行评价。 【教学反思】: 教学反思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思考,不必面面俱到: 1.反思在备课过程中对教材内容、教学理论、学习方法的认知变化。 2.反思教学设计的落实情况,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问题,出现问题的原因是什么,如何解决等,避免空谈出现的问题而不思考出现的原因,也不思考解决方案。3.对教学设计中精心设计的教学环节,尤其是对以前教学方式进行的改进,通过设计教学反馈,实际的改进效果如何。 4.如果让你重新上这节课,你会怎样上?有什么新想法吗?或当时听课的老师或者专家对你这节课有什么评价?对你有什么启发? 教学设计模板 教材分析: A ()是义务教育标准实验教材小学数学()年级()册第()页至第()页的内容。这部分教学内容在《数学课程标准》中属于“(数与代数/空间与 图形/统计与概率)”领 域的知识。经过前面的学习,学生已经认识了(),学会了(),本课将进一步学 习 (),教材注意创设情景,从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出发,适时的提出(),并引导学生探究和发现,同时启发学生()。学好这部分知识有助于学生理解(),

人教版小学数学第八册电子教案

第三单元第 1 课(小节)__1_课时 程

一、铺垫孕伏 1、口算 二、探究新知 1、教学例1 教师出示: 75+25 33+67 25×4 160―35 63÷7+2 35×2÷10 100―45 58+32 出示27页主题图, 让学生观察主题图并 说说从图中获得哪些与数 学有关的信息。 提出问题:李叔叔今天一共 骑了多少千米 让学生观察、比较两种解法 的结果怎样,启发学生说 学生进行口算 引导学生列出下列两种 算式,并说明每一个算式 的含义。 生1:40+56=96 (千米)生2: 56+40=96(千米) 口算练习 为后面的 计算作准 备。 主要 让孩子通 过列式计 算去发现 加法交换 律,让他 们做学习 的主人。

教学 过程三、巩固练 习 1、基本练 习 2、补充练 习 四、课堂小 结 出:56+40和40+56的 结果相等。教师板书:40 +56= 56+40 观察上面这个等式,你有 什么发现 你还能举出几个这样的例 子吗 观察以上所列举的等 式,他们有什么共同特点你 发现了什么规律从这些例 子中你能得出什么结论引 导学生归纳出加法交换律: 两个加数交换位置,和不 变,这叫做加法交换律。 1、想一想我们在以前 学过的哪些计算中用到了 加法交换律 完成. 2、3题 一年级捐款194元, 二年级捐款358元,三 年级捐款297元,四年级捐 款328元,五年级捐款363 元,六年级捐款371元, 通过今天的学习,你知道了 什么 作业设计: 1、完成. 2、3题 2、补充练习 学生发现: (等号左右两边都是 40和56两个数相加,只 是他们的位置交换了,而 且得数一样,就是和不 变) 生举例+ = + ………………….. 学生自己检验所列举的 例子是否成立。 用你喜欢的方式表示加 法交换律。 师:用语言表述加法 交换律比较麻烦,你能用 你喜欢的方式来表示这 一规律吗使我们记忆起 来既简单又清楚 生1:甲数+乙数=乙数+ 甲数 生2:△+☆=☆+△ 生3:a+b=b+a …………………… 2、根据下面的信息, 你能提出什么加法问题 计算后用加法交换律验 算。 学生通过 举例,进 一步理解 加法交换 律的意 义。 在理 解加法交 换律的基 础上,让 孩子用自 己喜欢的 简洁好记 方式来表 示,拓展 了学生思 维。 板 书 设 计 加法运算定律 40 +56= 56+40 两个加数交换位置,和不变,这叫做加法交换律。 教 学 反 思

小学三年级数学上册第三单元重点知识

2019年小学三年级数学上册第三单元重点 知识 学习是没有尽头的,只有在不断的学习中才能提高自己,快快拿起你漂亮的笔记本和笔开始加入到学习的队伍中吧!下面为大家分享三年级数学上册第三单元重点知识,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第三单元:四边形 1、四边形: (1)通过观察、比较,直观认识四边形的特征,能利用特征辨别哪些图形是四边形。 (2)能在点子图或方格纸中画四边形,能在钉子板上围四边形。 2、平行四边形: (1)结合生活情境,初步感知平行四边形的特征,能辨别哪些图形是平行四边形。 (2)能在点子图或方格纸中画平行四边形,能在钉子板上围平行四边形。 (3)渗透平行四边形和长方形的联系和区别。 3、周长: (1)结合具体实物和图形理解并准确掌握周长的概念,并能用数学语言描述给定图形的周长。 (2)能用不同的方法测量或计算给定图形的周长,能比较两个图形周长的大小。 4、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

(1)结合具体情境,探索并掌握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感受数学在生活中的应用。 (2)能选择恰当的方法熟练计算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并能在具体情境中解决相关的实际问题。 与当今“教师”一称最接近的“老师”概念,最早也要追溯至宋元时期。金代元好问《示侄孙伯安》诗云:“伯安入小学,颖悟非凡貌,属句有夙性,说字惊老师。”于是看,宋元时期小学教师被称为“老师”有案可稽。清代称主考官也为“老师”,而一般学堂里的先生则称为“教师”或“教习”。可见,“教师”一说是比较晚的事了。如今体会,“教师”的含义比之“老师”一说,具有资历和学识程度上较低一些的差别。辛亥革命后,教师与其他官员一样依法令任命,故又称“教师”为“教员”。 5、估计: (1)在准确掌握长度单位的前提下,能合理、恰当的估测某线段或物体的长度(包括周长)。 “师”之概念,大体是从先秦时期的“师长、师傅、先生”而来。其中“师傅”更早则意指春秋时国君的老师。《说文解字》中有注曰:“师教人以道者之称也”。“师”之含义,现在泛指从事教育工作或是传授知识技术也或是某方面有特长值得学习者。“老师”的原意并非由“老”而形容“师”。“老”在旧语义中也是一种尊称,隐喻年长且学识渊博者。“老”“师”连用最初见于《史记》,有“荀卿最为老师”之说法。慢慢“老师”之说也不再有年龄的限制,老少皆可适用。只是司马迁笔下的“老师”当然不是今日意义上的“教师”,其只是“老”和“师”的复合构词,所

(完整版)小学数学教学设计

用字母表示数 邯郸冀南新区辛庄营乡学区大马庄学校张新亮 教学内容:人教版小学数学教材五年级上册第52~53页例1、例2及相关练习。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认识用字母表示数的意义和作用,并能用含有字母的式子表示简单的数量关系。 2.在具体情境中感受用字母表示数的必要性和优越性,渗透符号化思想。 3.在解决问题中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体会代数符号表示的简洁性,从而进一步感受学习数学的价值。 教学重点:学会用字母表示数。 教学难点:理解字母表示数既可表示数量,也可表示数量关系。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小老师精彩展示: 今天由我和大家一起来学习数学知识。首先有请今天的小老师。(出示视频动画) 小老师很善于发现生活中的数学,和我们分享了生活中的字母表示,下面我们就沿着他的发现走进字母的世界。——用字母表示数二.整体感知,提出问题 在你原有对字母了解的基础上,你还想研究用字母表示数的哪些知识呢?

三、谈话导入 师:同学们,认识我吗?对我们是邻居,那你们知道我的年龄吗?猜猜看! 四、探究新知 (一)教学例1 1、用含有字母的式子表示数量 师:刚才很多同学都猜了老师的年龄,到底谁猜对了呢?老师给你们提供一条重要信息。不过,我需要知道一位同学的年龄,(指名一学生问)××你今年多少岁? 生:我今年11岁。 师:那,我比××大25岁。 教师出示信息并板书:我比××大25岁。 师:根据这个信息,你们现在知道老师今年多少岁吗?(36岁)你们是怎么算出来的? 生:11+25=36(岁) 师:嗯,说的不错。下面,请你们帮老师再算一算,当××1岁、2岁、3岁的时候,我各是多少岁呢? 随着学生的回答,教师板书如下: ××的年龄(岁)老师的年龄(岁) 1 1+25=36 2 2+25=37 3 3+25=38

部编小学数学第三单元测试卷

第三单元测试卷

第三单元测试卷 一、填空题。 1.18的因数有()。50以内16的倍数有()。 2.两位数中,最大的奇数是(),最大的偶数是()。 3.同时是2,3,5的倍数的最小两位数是(),最大两位数是(),最小三位数是()。 4.在1,2,3,4,6,9,15,,3.6这些数中,()是奇数,()是偶数,既是奇数又是质数的数有(),既是偶数又是合数的数有()。 5.两个奇数的差是()数,两个偶数的差是()数,一个奇数和一个偶数的差是()数。 6.两个连续偶数的和的平均数是9,这两个偶数分别是()和()。 7.用质数填空,所用的质数不能重复。 26=()×()=()+()=()-() 8.一个数的因数是有限的,其中最小的因数是(),最大的因数是();一个数的倍数是无限的,它最小的倍数是()。 二、判断题。(正确的画“√”,错误的画“?”) 1.一个数的因数一定比这个数的倍数小。() 2.一个数越大,它的因数的个数就越多。() 3.两个非0自然数的乘积一定是合数。() 4.除了2以外,所有的质数都是奇数。() 5.一个数是6的倍数,这个数一定同时是2和3的倍数。() 6.个位上是3的倍数的数,一定是3的倍数。()

三、选择题。(把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括号里) 1.在1~20的数中,6的倍数有()个。 A.3 B.4 C.2 2.合数的因数至少有()个。 A.2 B.3 C.4 3.下面的三句话中,说法错误的是()。 A.1既不是质数,也不是合数 B.最小的合数是4 C.所有的偶数都是合数 4.下面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所有的偶数都是合数。 B.一个自然数不是奇数就是偶数。 C.一个自然数不是合数就是质数。 5.正方形的边长是质数,它的面积一定是()。 A.合数 B.偶数 C.质数 6.下面的三组数中,()组中的数都是质数。 A.11,13和97 B.21,23和27 C.39,49和24 7.在1~100的自然数中,有a个质数,那么就有()个合数。 A.100-a B.101-a C.99-a 8.用4,5,6三个数字组成的所有三位数,一定是()的倍数。 A.3 B.2 C.6

小学数学第八册教学计划

小学数学第八册教学计划 一、班级基本情况分析: 略。。。二、教学内容:这一册的教材包括以下内容:混合运算和应用题,整数和整数四则运算,量的计量,小数的意义和性质,小数的加法和减法,三角形、平行四边形和梯形。三、教材分析:这一册的内容都很重要,但是重点在第一、二、四、五单元。混合运算和应用题是本册的一个重点。这一册进一步学习三步式题的混合运算顺序,学习使用小括号,继续学习解答两步应用题的学习,进一步学习解答比较容易的三步应用题,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和掌握稍复杂的数量关系,提高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的能力,并继续培养学生检验应用题的解答的技能和习惯。第二单元整数和整数四则运算,是在前三年半所学的有关内容的基础上,进行复习、概括、整理和提高,先把整数的认数范围扩展到千亿位,总结十进制计数法,然后对整数四则运算的意义、运算定律加以概括总结,这样就为学习小数、分数打下较好的基础。在量的计量方面,也是在前面已学的基础上把所学的计量单位加以系统整理,一方面使学生所学的知识更加巩固,另一方面为学习把单名数或复名数改写成用小数表示的单名数做好准备。第四、五单元系统地教学小数的意义和性质,小数的加法和减法。这一册的几何初步知识,主要是在已有的基础上,进一步加深认识直线、线段、角、三角

形和平行四边形,认识射线、垂线、平行线、梯形,并萄一些简单图形的作图的方法,促进学生空间观念的进一步发展。 四、教学要求:1. 使学生认识自然数和整数,掌握十进制计数法,会根据数级正确地读、写有三级的多位数。2. 使学生理解整数四则运算的意义,掌握加法与减法、乘法与除法之间的关系。3. 使学生掌握加法和乘法的运算定律,会应用它们进行一些简便运算;进一步提高整数口算、笔算的熟练程度。4. 使学生理解小数的意义和性质,比较熟练地进行小数加法和减法的笔算和简单口算。5. 使学生初步謒简单的数据整理的方法,以及简单的统计图表;初步理解平均数的意义,会求简单的平均数。6. 使学生进一步掌握四则混合运算顺序,会比较熟练地计算一般的三步式题,会使用小括号,会解答一些比较容易的三步计算的文字题。7. 使学生会解答一些数量关系稍复杂的两步计算的应用题,并会解答一些比较容易的三步计算的应用题;初步学会检验的方法。8.结合有关内容,进一步培养学生检验的习惯,进行爱祖国、爱社会主义的教育和唯物辩证观点的启蒙教育。五、教学措施:1. 加强思想教育、学习目的性教育,使学生进一步端正学习态度。2. 以学生为主体,提倡启发式教学,注重尝试教学,激发学生求知欲。3. 重视抓课堂教学改革,采用多种方法调动学生积极性,要求作业在课堂上完成,并及时反馈。4. 做好后进生的辅导工作,实施“课内补课”

小学数学教学设计方案

小学数学教学设计方案 上 一、教学目标: 1. 通过实际的观察、比较,认识物体的正面、侧面和上面,能正确辨认从正面、侧面和上面观察到的物体的形状,并体验到从不同的位置观察到的物体的形状可能是不一样的。 2. 在活动体验中学会观察方法,积累观察经验,发展数学思考,养成良好的合作、交流的习惯。 二、制定依据: 1. 内容分析 教材通过对生活中常见的一些长方体形状物体的观察,引导学生认识物体的正面、侧面和上面,在观察活动中体会:从不同的位置观察到的物体的形状可能是不一样的,最多只能看到长方体的三个面。练习活动中,通过对正方体的观察,体会到正方体的每个面的形状都是正方形,通过对拼搭后的物体的观察,感受视图的形状是随着观察角度而变化的,为下一段的学习作好铺垫。 2.学生实际 二年级时,学生已接触过从物体的前、后、左、右等不同位置观察物体,初步掌握了观察物体的基本方法。但三年级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还比较弱,要由只关注物体的一个面发展到同时观察两个面、三个面,还具有一定的难度。在表述自己的观察方法或结果时也会出现叙述不清的状况。 三、教学过程设计 时间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 6---7分钟 一、认识物体的正面、侧面和上面 1、出示图书箱,引导学生:从你的位置观察,你能看到什么? 2、让学生在盒子上指认 3、指名介绍 活动一:认识物体的正面、侧面和上面 1、观察图书箱,说说在自己的位置上能看到的,随机认识它的正面、侧面和上面 2、找找自己带的盒子(长方体形状)的正面、侧面和上面 3.交流中感悟“正面”的不同含义 以学生熟悉的图书箱为观察对象,在看、说、指等一系列活动中,调动多种感官,协同认识物体的正面、侧面和上面,并初步感受到因为观察的位置或角度不同,看到的面的个数也是不同的。 25

小学数学第三单元测试卷

第三单元测试卷 一、填空题。 1.2.5时=( )分 1260m=( )km 2.3.6÷0.25=36÷( ) 13.7÷0.58=( )÷58 3.两个因数的积是7,其中一个因数是2.8,另一个因数是( )。 4.3.25÷0.7的结果保留两位小数约等于( ),精确到十分位约是( )。 5.在0.23 、0. 3 、0.2 和0.231231四个数中,最大的数是( ),最小的数是( ),有限小数有( ),无限小数有( )。 6.一辆汽车0.5小时行驶40km,这辆汽车平均每小时行驶( )km,每行驶1km 需要( )小时。 二、判断题。(正确的画“√”,错误的画“?”) 1.近似数5.2与5.20的大小相等,精确度相同。 ( ) 2.无限小数大于有限小数。 ( ) 3.7.232323是一个循环小数。 ( ) 4.一个小数除以大于1的数,商一定大于这个小数。 ( ) 三、选择题。(把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括号里) 1.2.34545……不是( )。 A.有限小数 B.循环小数 C.无限无数 D. 小数 2.9.8除以2.9的商是3,余数是( )。 A.11 B.0.11 C.1.1 D.1 3.一辆汽车1.5小时行驶90km,照这样计算,行驶652km要多少小时?下面正确的算式是( )。

A.652÷90÷1.5 B.652÷(90÷1.5) C.652÷(90×1.5) D.90÷1.5×652 4.按规律填数:18,9,4.5,2.25,1.125,( ),0.28125。 A.0.5625 B.0.125 C.0.65 D.5635 >”“<”或“=”。 3.5÷ 5.3÷ 4.6÷÷0.2 3.6÷ 3.2÷×10 6.56÷ 五、计算题。 1.直接写出得数。 7÷3.5= 0.07÷0.35= 0.7÷35= 0.7÷0.35= 4.8÷12= 480÷12= 48÷1.2= 0.48÷1.2= 2.列竖式计算。(带*的保留两位小数) 0.285÷0.38= 9.12÷3.8= 91.2÷57= 80.5÷23= *16.787÷0.28≈ *7.8÷3.5≈

小学数学第八册_2

小学数学第八册 第二学期期末综合练习A  一、口算. 4.5+ 5.5 680+340 487+399 1-0.25 1200-700 2.5-0.8-1.2 90×300 7.4×1000 4×(25×7) 720÷60 1.27+0.73 23×4+27×4 340-190 225-99 101×25 二、填空. 1.4米6厘米=( )米 2.2.04吨=( )吨( )千克 3.四十亿零二百零三万七千写作( ),改写成以“万”作单位的数是( ),省略亿后面的尾数,它的近似数是 ( ).4.3.6里有( )个0.01,420个千分之一写成小数是 ( ). 5.平行四边形有( )组对边平行,梯形有( )组对边平行. 6.0.98与0.899相比,( )>( ),( )的计数单位大. 7.直角与平角度数的和比周角少( )度. ( )<( )<( )<( )<( ) 三、判断,对的打“√”、错的打“×”. 1.3002000800读作三十亿二百万八 千. ( ) 2.4米6毫米=4.06 米 ( )  3.公历单数月份是大月,每月31 天. ( ) 4.3时30分时,分针与时针成直 角. ( ) 四、计算并验算各题. 1.100.485+72.68 2.109×540  3.47520÷88 4.40.043-12.87  五、用简便方法计算.

1.125×560 2.45×71+29×45 3.13.6×8×125 4.13.6-4.25-5.75+6.4  六、求未知数x. 1.3.087-x=1.46 2. 3.874+x=12.023  3.x÷1000=23.4 4.38556÷x=378  七、作图. 1.过A点分别作两条直线的垂线和平行线 2.分别画出锐角三角形、直线三角形和钝角三角形. 八、列式计算. 1.比2.54多3.8的数,再减去1.95,结果是多少? 2.48与15的积减去644除以4的商,差是多少? 3.620减去68除1020的商,所得的差再扩大100倍是多少? 4.什么数比5.28少3.75?(用x表示要求的数) 九、应用题. 1.新修一条公路,已经完成64千米,剩下的比完成的3倍少25千米,这条公路全长多少千米? 2.化肥厂六月份生产化肥483.6吨,七月份上半月生产254.8吨,下半月生产287.4吨,七月份比六月份多生产化肥多少吨? 3.师傅每天加工200个零件,徒弟5天的工作量等于师傅4天的工作量.徒弟单独工作要多少天才能完成1120个零件? 4.要架一条7200米长的电缆,计划12天完成任务,实际9天就完成任务,实际每天比计划每天多架设多少米? 5.一双布鞋25.65元,一双皮鞋比布鞋贵216.45元,王老师买一双皮鞋付给售货员300元,应找回多少元钱? 6.果园里种苹果树2600棵,桃树1150棵,梨树1250棵.平均每棵树占地14平方米,这个果园占地多少公顷? 参考答案 二、4.360 0.42 6.0.98>0.899 0.98 7.90度 三、1.× 2.× 3.× 4.× 四、1.173.165 2.58860 3.540 4.27.173 五、1.70000 2.4500 3.13600 4.10

小学数学教学设计

小学数学教学设计文档编制序号:[KK8UY-LL9IO69-TTO6M3-MTOL89-FTT688]

备课备课总的要求是课前有思考、有思路,能说课。对不同发展阶段的教师(如新任教师、成熟教师、优秀教师)可以有不同的备课要求,教案要因人而异;教案要留有发展的空间,注重实效。新课程下的教学常规应加大对备课组活动的管理,形成个人研究与集体研究相结合的备课制度。备课应该牢牢把握“个人领悟、集体研究、把握课标、重组资源”的原则,变“教教材”为“用教材”,最终能够形成具有教师个人风格的教案。譬如,在实践中,有人提出“备课”要做到“五有”、“五备”:即脑中有“纲”(课程标准),胸中有“本”(教材),目中有“人”(学生),心中有“数”(差异),手中有“法”(方法)。 备好课是上好课的前提和基础,是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重要保证,其基本要求是: 1、学习课程标准(或大纲) 《课程标准》(或《大纲》)是教学的基本依据,教师应首先认真学习领会《课程标准》(或《大纲》),明确教学目标、教学原则以及各年级各学科的教学要求和任务,整体把握教学内容之间的联系和衔接。 2、钻研教材(或材料) 深入钻研教材,通过感知教材——理解教材—掌握教材的过程,着重把握施教年级的教学内容在整体安排中的地位和作用,明确和突出重点,适当分散难点,做到内容、目标心中有数,合理安排。 3、了解学生(以学生发展为本)

备课要从学生实际出发,力求全面了解每个学生思想状况和兴趣态度,了解每个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和技能水平,了解每个学生学习方法和习惯,注意学生的年龄特点和个体差异,以利于因材施教,提高教学实效性。 4、设计课堂整体思路 在编写教案前对整堂课的教学应有总体的设计,这是个头脑预演过程,是精心设计教学方案的前奏,很有实际意义。总体思路应考虑目标、内容、条件等各因素彼此协调平衡,要考虑教材的知识结构和学生认知结构的合理组合,要有弹性,便于整体把握,优选教学手段和教学法。 5、编写教案 教案是教师统筹规划教学活动的设计方案,可以有多种表现形式。其内容一般包括教学目标、教学重点、教学难点、教具及学具准备、教学过程、板书设计、教学后记等。

人教版小学数学第八册教学计划及设计

人教版小学数学第八册教学计划及设计 一、教学内容: 小数的意义与性质,小数的加法和减法,四则运算,运算定律与简便运算,三角形,位置与方向,折线统计图,数学广角和数学综合运用活动等。 二、教材简析: 小数的意义与性质,小数的加法和减法,运算定律与简便运算,以及三角形是本册教材的重点教学内容。 在数与计算方面,本教材安排了小数的意义与性质,小数的加法和减法,四则运算,运算定律与简便计算。在本学期里学生将系统的学习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重点学习含有两级运算的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为学习列出综合算式解决问题打下基础;运算定律则主要是在学生已有的直观认识的基础上对有关加法和乘法的运算定律加以概括和总结,并学习运用运算定律进行简便运算。 在空间与图形方面,本册教材安排了位置与方向、三角形两个单元,这些都是本册的难点或重点教学内容。在已有知识和经验的基础上,通过丰富的数学活动,让学生进一步认识三角形的特性,进一步了解确定位置的方法。 在统计知识方面,本册教材安排了折线统计图。让学生学习根据统计表中的数据制作单式折线统计图,学会看懂此种统计图并学习根据统计图和数据进行数据变化趋势的分析,进一步体会统计在现实生活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形成统计的观念。 在用数学解决问题的方面,教材一方面结合计算内容,教学用所学的整数四则运算知识和小数加减法知识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另一方面,按排了“数学广角”的教学内容,引导学生通过观察、猜测、实验、推理等活动,初步体会植树问题的思想方法,感受数学的魅力。 本册教材根据学生所学习的数学知识和生活经验,安排了两个综合应用数学实践活动----“营养午餐”和“小管家”,引导学生通过小组合作的探究活动或有现实背景的探索活动,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体会探索的乐趣和数学的实际应用,感受用数学的愉悦,培养学生的数学意识和实践能力。 三、教学目标: 1.理解小数的意义和性质,体会小数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进一步发展数感,掌握小数点位置移动引起小数大小变化的规律,掌握小数的加法和减法。 2.掌握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会进行简单的整数四则混合运算;探索和理解加法和乘法的

小学数学一年级下册数学第三单元测试卷

小学数学一年级下册数学单元测试卷 (第三单元) 班级学号姓名分数 一、口算。(10分) 31+8= 36-3= 4+75= 5+23= 99-9= 46-5= 47-3= 96-4= 60+20= 40+40= 20+7= 6+40= 45+20= 68+30= 20+43= 30+35= 68-40= 96-30= 80-20= 85-40= 二、填空。(28分) 1、30比20大的数是() 48比50小的数是() 59比50多() 40比62少() 2、 3 2 + 4=() 45 - 30 =() 想:2+4=()想:40—30=() 30+()=()()+()=() 3、在35+12中,加数是()和(),和是()。 4、在28-16中,28是(),减数是(),差是()。 5、男生比女生多10人,女生比男生()10人。 6、填“>”“<”或“=”。 三、判断题。(对的在括号里打√,错的打×)(10分) 1、85是两位数,5在个位,表示5个十。 ( ) 2、比30多24的数是44。 ( ) 3、两位数加两位数,要数位对齐,从个位加起。 ( )

4、一个两位数,个位和十位都是8,这个两位数是88。 ( ) 5、在算式80+12=92中,80和92都是加数。 ( ) 四 、看图列式。(6分) (1) ?个 □○□=□( ) (2) 吃了9颗 ?颗 □○□=□( ) 五、列竖式计算。(10分) 78-32 65+34 56+23 96-51 42+35 六、送信:把算式和正确的答案连起来。(8分) 七、实践与应用。(28分) 1、 兴趣小组8人 兴趣小组31人 兴趣小组20人 (1) 兴趣小组和兴趣小组一共有多少人? □○□=□( ) 答:兴趣小组和兴趣小组一共有( )人。 38个 10个

小学数学教学设计方案

课题名称《认识钟表》 移秀兰 溱潼中心小学 一、概述 ·小学数学一年级 ·苏教版《数学》一年级上册84、85页一课时 ·认识时针、分针、整时、大约几时 ·认识钟表在日常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二、教学目标分析 1、知识与技能:初步认识钟面,会看钟面上的整时和大约几时 2、过程与方法:发展初步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概括能力和合作意识。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建立时间观念,从小养成按时作息和珍惜时间的良好习惯;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发展初步的数学应用意识。 三、学习者特征分析 本单元在学生掌握20以内数的基础上,联系日常生活的需要认识钟表面上的整时和接近整时。对于一年级的学生来说,时间既熟悉又陌生。有些学生已经具有一定的认识钟表的经验,但他们认时间、看钟表的方法是零碎的、不具体的;也有些学生在学习与生活中时间观念差,对钟表的知识感到陌生。这就需要在老师的引导下,提升、概括科学地认识钟表的方法,同时,对学生进行珍惜时间的教育,培养学生合理安排时间的良好习惯。 四、教学策略选择与设计 设计理念:设计本课时力求把新的教学理念融入课堂教学之中,整堂课都以学生自主探究和活动为主,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亲自体验,认识钟表。拟在本课教学中体现以下几点:(一)知识呈现生活化:“数学的生活化,让学生学习现实的数学”是新课程理念之一。新知从生活中自然导出,使学生初步感知“数学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使数学课堂回归儿童的生活世界。 (二)学生学习自主化:本节课的教学内容认识钟表面、认识整时刻、判断大约几时等,都是在老师的引导下,学生在充分的动口、动手、动脑的探索过程中自主获得。 (三)学习过程活动化:新课程以学生主体活动为主要方式,把学习主动权交给学生。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恰当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创设丰富多彩的活动情境,激起学生参与活动的兴趣与欲望,使学生总能处于一种新奇、兴奋、快乐的活动氛围中,亲自实践,大胆探索。 五、教学资源与工具设计 教学准备:课件,钟面模型等。 六、教学过程 一)导入 1、(滴嗒滴嗒,滴嗒滴嗒……会走没有腿,会说没有嘴,它会告诉我们,什么时候起,

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第三单元

第三单元测评 一、填空。 1.1米=()分米1千米=()米 1厘米=()毫米2.一头牛重500千克,照这样计算,两头牛重()吨。 3.在()里填上合适的单位名称。 (1)明明在平安路小学上学,他家距离学校2(),每天上学需要走30()才能到学校。 (2)一辆卡车的载质量为3(),能装30袋重100()的大米。 (3)小东把厚度约为1()的电话卡插入电话中,给远在西藏的爸爸打电话。4.比一比,填一填。 体重12千克体重4吨体重80千克 (1)()最重,()最轻。 (2)小狗比熊猫轻()千克。 (3)把它们按体重由轻到重的顺序进行排列:()<()<()。 二、判断。 1.吨比千米重一些。() 2.5吨钢材和5吨棉花一样重。() 3.两个长度单位之间的进率都是10。() 4.丽丽家距外婆家40千米,她步行去外婆家比较合适。() 5.一个鸡蛋约重150吨。() 三、算一算。 1.15厘米+25厘米=()分米 2.7千米-()米=2千米 3.3000千克+()吨=5000千克 4.6米-20分米=()厘米 5.2吨-1000千克=()吨 6.5000毫米=()厘米=()分米=()米 四、在○里填上“>”“<”或“=”。 3800克○4千克 5吨○5000千克 9千米40米○900米 28毫米○1分米9000克○10千克 5厘米○20毫米 五、估一估,量一量,画一画。 1.一支铅笔长约()分米;一块橡皮厚约()毫米。 2.下面三角形的三条边一共长()毫米。

3.画一个长45毫米,宽12毫米的长方形。 六、解决问题。 1.明明和爸爸要去石林旅游,爸爸驾车每小时行驶50千米,经过2小时他们能从家经过宜良到达石林吗? 2.四辆卡车的载质量分别是6吨200千克、600千克、2吨500千克、8吨400千克,根据其中两位卡车司机的对话,标出每辆卡车的载质量。 中型卡车 轻型卡车 重型卡车微型卡车 500米。 (1)广州中信大厦与台北101大楼的高度和约比1千米少多少米? (2)上海中心大厦高约600米,下面的算式所表示的意义分别是什么?(连一连) 4. (1)小东家上个月的水费是多少钱? (2)李阿姨家上个月用水多少吨?水费是多少钱? 5.租船。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