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2013年小学二年级上册数学总复习教案

2013年小学二年级上册数学总复习教案

2013年小学二年级上册数学总复习教案
2013年小学二年级上册数学总复习教案

第九单元总复习

第 1 课时

复习课题:复习100以内的笔算加法和减法。

复习目标:

1、通过复习学生进一步熟练掌握100以内的笔算加法和减法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计算。

2、通过复习使学生能结合具体情景进行加法、减法计算,并说明计算的思路。

3、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的100以内的加减法知识解决生活中的一些简单问题。

复习重点:笔算的方法;

复习难点:实际运用能力。

复习准备:常规教具及相应课件。

复习过程:

一、问题导入。

1、问:笔算加法和减法时我们应注意什么?

2、学生小组内交流

3、全班反馈,归纳小结。

4、巩固练习,第101页第1题

二、自主探究。

1、完成第103页第2题并抽几题指名说一说是怎样算的。

2、完成第4题:先估算再笔算

先估算并说说估算的方法;再笔算。教师多面向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多给予他们辅导和机会,培养他们学习的自信心。

3、完成第103页第3题学生先独立做再全班交流。

小朋友跳绳:小明45下小红36下小东53下小丁60

小明比小丁少跳了几下?

小明和小红一共跳了几下?

你还能提出什么问题,并列式计算

三、巩固练习。

完成练习101页第1题

四、课堂总结。

这节课我们上得真愉快,你们都学会了什么?

五、课堂作业。

练习二十五 1、2

第 2 课时

复习课题:表内乘法。

复习目标:

1、通过复习进一步明确乘法的意义,熟练掌握乘法口诀,熟练地运用乘法口诀求积。

2、通过观察、思考、初步培养学生发现简单规律的能力。

3、通过合作研究,探索交流,形成解决问题的经验,体验数学中蕴含的奥妙。

复习重点:能熟练地用口诀计算,并能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复习难点 :能熟练地用口诀计算,并能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复习准备:常规教具

复习过程:

一、问题导入。

上节课我们复习了100以内的加、减法口算, 今天这节课我们来复习一下有关乘法的知识。

二、自主探究。

1、看图先填空,再写加法和乘法口诀。○○○○○○○○○○○○○○○一共是( )个( ) 加法算式:

( )+( )+( )+( )+( )

乘法算式: ( )×( ) = ( ) 或( )×( ) = ( )

小朋友们做得真不错那你还记得口诀吗?背给大家听听。

2、指名横的串背1—9的乘法口诀

3、集体竖的背诵1—9的乘法口诀

4、同桌互相对背口诀,比比谁背得好

三、巩固练习。

完成练习第101页第2题

四、课堂总结。

这节课我们上得真愉快,你们都学会了什么?

五、课堂作业。

练习二十五第4、6题。

第 3 课时

复习课题:长度单位、角的认识。

复习目标:

1、通过复习使学生进一步认识长度单位“米和厘米”,建立1厘米和1米的长度观念。知道1米=100厘米

2、学生进一步熟练用刻度尺量物体的长度,会用刻度尺画线段

3、通过复习使学生进一步认识角和直角,知道角的各部分的名称,会画角和直角

4、培养学生动手、动脑及合作交流的能力

复习重点:建立1厘米和1米的长度观念。知道1米=100厘米

复习难点:知道角的各部分的名称,会画角和直角。

教学准备:常规教具

教学过程:

一、问题导入。

这学期我们学过哪些长度单位?关于米和厘米的知识你知道哪些?学生小组交流,回答

二、自主探究。

1、表象与进率。

1厘米有多长?

1米有多长?

1米是多少厘米呢?你是怎么知道的?

2、估计与测量。

看书上2条线段,估计一下它们有多长?

3、引导学生估计黑板的长度。

4、复习角与直角。

角及各部分的名称

5、直角。

在角当中有一种角叫直角,你们是怎么判断的呢?

三、巩固练习。

完成101、102页第3、5题

四、课堂总结。

这节课你们都学会了什么?

五、课堂作业。

练习二十五第9、10、12题。

第 4 课时

复习课题:观察物体、认识时间。

复习目标:

1、正确辨认从不同的位置观察到的简单物体的形状,知道在不同位置上,观察到的物体的形状可能不同

2、复习时间单位时分,知道1时=60分,借助动手操作,把抽象的

概念具体化,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和合作意识。

复习重点:进一步感受到在不同位置观察到的物体的形状的区别。

复习难点:学会认读几时几分

教学准备:常规教具

教学过程

一、问题导入。

1、回顾观察物体,完成教材第102页的第7题

2、回顾认识时间,课件出示教材第101页的第3题的钟面图,你能读出钟面上表示的时间吗?你是怎么想的

二、自主探究。

1、完成教材第105页的第13题,

让学生观察,教师补充出示各种不同位置看到的图片,让学生说一说

2、完成教材第105页的第12题

3、完成教材第105页的第14题,一条边用1根小棒,搭这样的三角形需要3根小棒,继续往下数。

三、巩固练习。

1、完成第102页 6、7

学生独立完成后,集体订正

2、第104页第8 题

读题,说出题中的信息和要求的问题。

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然后与同桌交流。

指名汇报集体订正

四、课堂总结。

这节课我们上得真愉快,你们都学会了什么?

五、课堂作业。

练习二十五第11、13题。

小学二年级数学教案(全)

小学二年级数学教案 第一单元长度单位 第一课时:认识厘米和用厘米量 教学内容: 课本1页至第3页例1、例2及相应的“做一做”题;练习一中的第1至第3题。 教学目的: 1、使学生认识长度单位,知道1厘米实际长度,初步学会用学生尺量物体长度的方法。 2、在实际测量与交流,了解测量方法的多样性,初步体会测量单位的必要性。 3、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操作能力及估测意识。 4、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好奇心,初步培养合作意识。 教学重点:使学生认识长度单位,知道1厘米实际长度,初步学会用学生尺量物体度的方法。教学难点:用刻度尺量物体的长度。 教具准备:米尺、学生尺、长短两枝不同的铅笔、宽1厘米白纸条若干条、硬币、回形针、棱长1厘米的正方形等。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教师出示两枝长短明显不同的铅笔,然后提问:这两枝铅笔哪枝长些?哪枝短些? 学生回答后教师说明:物体有长有短。 教师再提问:谁能说一说我们的数学课本的短边有多长? 让学生用带来的学具分组进行操作,教师巡视。 通过以上讨论,教师引导学生认识到由于测量工具不一样,结果也不一样。如果我们要得到一个统一的结果,最好用什么工具? 学生回答后教师板书课题,指出:今天我们来学习在量比较短的东西时,用“量米”做单位。 二、新授 1、教学例1 (1)认识米尺。 教师出示米尺,告诉学生这是“米尺”,用来量物体长度的尺子。 请学生拿出课前准备好的尺子看一看,你发现了什么? 学生观察,汇报。 教师介绍0刻度线 尺子的左端从0刻度开始表示起点(这叫尺的0刻度) 在尺子上找1厘米,还有哪段是1厘米,你发现了什么?(每一大格都是1厘米) (2)认识几厘米 师:我们知道1厘米有多长,那2厘米、3厘米呢?你的尺子一共有多少厘米? 问:2个1厘米是几厘米?4厘米里有几个1厘米?你能在尺子上指出6厘米的一段吗? 2教学例2 (1) 教师在黑板上贴出一张纸条,估计一下大约有多长?想知道它的长度是多少,用什么量? (2) 教师拿出放大的米尺,讲讲如何量纸条的长度。 三、练习 1、让学生量一量课前准备好的纸条,并说一说自己是怎样量的。 2、完成课本练习一第1至3题。

小学数学总复习教案(春霞)

小学数学总复习教案 青年巷小学:李春霞 复习内容: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少)百分之几、纳税问题 学习目标1、使学生在现实情境中,理解并掌握“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少)百分之几”的基本思考方法,并能正确解决相关的实际问题。 2、使学生在探索“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少)百分之几”方法的过程中,进一步加深对百分数的理解,体会百分数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增强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意识,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使学生初步认识纳税和税率,理解和掌握应纳税额的计算方法。 4、初步培养学生的纳税意识,继续感知数学就在身边,提高知识的应用能力。 5、培养和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的能力,体会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重点分析:1、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少)百分之几 = 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少)的量÷另一个数。 2、应该缴纳的税款叫做应纳税额,应纳税额与各种收入的比率叫做税率,应纳税额 = 收入×税率 复习过程: 一、典型例题 例1、(解决“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百分之几”的实际问题) 向阳客车厂原计划生产客车5000辆,实际生产5500辆。实际比计划多生产百分之几? 分析与解:要求“实际比计划多生产百分之几”,就是求实际比计划多生产的辆数占计划产量的百分之几,把原计划产量看作单位“1”。两者之间的关系可用线段图表示。 计划产量 5000辆实际比计划多的 实际产量 5500辆 解答:方法1: 5500 – 5000 = 500(辆)……实际比计划多生产500辆

500 ÷ 5000 = 0.1 = 10%……实际比计划多生产百分之几 方法2: 5500 ÷ 5000 = 110%……实际产量相当于原计划的110%110% - 100% = 10%……实际比计划多生产百分之几答:实际比计划多生产10%。 例2、(解决“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少百分之几”的实际问题) 向阳客车厂原计划生产客车5000辆,实际生产5500辆。计划比实际少生产百分之几? 分析与解:要求“计划比实际少生产百分之几”,就是求计划比实际少生产的辆数占实际产量的百分之几,把实际产量看作单位“1”。两者之间的关 系可用线段图表示。 计划产量 5000辆 计划比实际少的 实际产量 5500辆 解答:方法1: 5500 – 5000 = 500(辆)……计划比实际少生产500辆 500 ÷ 5500 ≈ 9.1%……计划比实际少生产百分之几 方法2: 5500 ÷ 5500 ≈ 90.9%……计划产量相当于实际的90.9% 100% - 90.9%≈ 9.1%……计划比实际少生产百分之几答:计划比实际少生产9.1%。 小结:想一想,在分数乘法应用题中的最基本的数量关系式:“单位1 ×分率 = 分率对应的量”,如果和百分数应用题结合起来,求一种量比另一种量多(少)百分之几,实际上就是求分率。就用“多(少)的量÷单位1”。 二、难点突破 例3、一筐苹果比一筐梨重20%,那么一筐梨就比一筐苹果轻20% 分析与解:苹果比梨重20%,表示苹果比梨重的部分占梨的20%,把梨的质量

人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总复习知识点总结

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 全面复习与巩固提高 一、解决问题 1、学会用多种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例1 桌上有18个苹果,小明吃了3个,妈妈又吃了2个,现在桌上还剩多少个苹果? 方法一:方法二: 分步计算:18-3=15(个)分步计算:3+2=5(个) 15-2=13(个)18-5=13(个) 综合算式:18-3-2=13(个)综合算式:18-(3+2)=13(个) 练习: 小明、小刚和小红每人都做了5朵红花,小聪做了7多红花,他们四个人一共做了多少朵红花? 爸爸妈妈和小明一共吃了15个李子,爸爸妈妈每个人吃了4个李子,那么小明吃了几个李子? 2、从总数中连续减去两部分(连减算式),也可以写成从总数中减去两部分的和,同时需要用小括号把两部分的和括起来,计算时要先算小括号里面的。 比如:18-3-2= 18-(3+2) 练习: 加括号:27-11-7= 78-20-28= 去括号:33-(5+6)= 55-(5+10)=

3、同级运算:(连加,连减,连乘,连除,加减混合,乘除混合) 按照从左向右的顺序,依次计算。 同级运算的类型:+ +,--,+ -,-+,××, 4、不同级运算:(乘加,乘减,除加,除减) 先算乘除,再算加减,有括号的先算括号内的。 不同级运算的类型:×+ ,×-,+ ×,-×, 带小括号运算的类型:×(+ ),×(-), 4、把分步算式合并成一个综合算式时: 先看分步算式的第二步算式,再看其中第一个数和第二个数哪个数是前一步算式的结果,就用前一步算式替换掉那个数,其他的照写。当需要替换的是第二个数,必要时还需要加上小括号。 35+56=91 73-31=42 91-28=63 42-18=24 综合算式:35+56-28=63 综合算式:73-31-18=24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26=41 67-31=36 91-41=50 18+36=54 综合算式:91-(15+26)=50 综合算式:18+(67-31)=54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7=42 8×9=72 78-42=36 92-72=20 综合算式:78-6×7=36 综合算式:92-8×9=20 练习: 33+15=48 61-11=50 48-11=37 50+18=68 综合算式:综合算式:——————————————————————————————————————21+20=41 3×7=21 83-41=42 73-21=52 综合算式:综合算式:——————————————————————————————————————解决问题的方法歌: 收集信息不遗漏 计算方法弄清楚 分步综合自己选 方法多样才灵活 仔细计算别搞错 检查过后要答题

2016年(新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全册教案

新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全册教案 第一课时 课题:统一长度单位 教学内容:教材第2页例1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使学生经历用不同方法测量物体长度的过程。 (2)在实践操作活动中,体会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了解长度单位的形成过程。 过程与方法 通过学生的观察、探究等学习活动,让学生在亲身经历的创造活动中,建立起对长度单位的理解。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在学习过程中,培养学生团结协作的精神和合作的意识。 教学重难点: 重点:合学生亲身经历不同测量工具的合用,体会测量方法的多样性和统一测量单位的必要性。 突破方法:通过自主探究学习突破重点。 难点:培养学生初步估测意识。 通过小组合作学习突破难点。 教法与学法: 教法:尝试指导法。 学法:小组研讨法。 教学准备: 将学生分成4—6人的合作学习小组。 学生准备:学生尺、剪刀、宽1厘米的白纸条、1角的硬币、回形针、小刀、棱长1厘米的小方木。 教学过程 课堂导语:同学们,比一比粉笔和回形针,哪个长,哪个短?粉笔和铅笔哪个长,哪个短? 一会说粉笔长,一会说粉笔短,这是为什么呢?这根粉笔到底有多长,有多短呢?大家想知道吗? 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这个问题:统一长度单位。(板书课题) 一、探究新知

(1)提出问题。 同学们,你知道我们的课桌有多长吗?让学生讨论,想办法,小组交流。 (2)汇报交流,分组活动。 刚才同学们想了很多办法,用1角的硬币、手、三角形学具、方木块等作为工具测量,下面就请同学们分成5人一组,和老师一起测量课桌的长度。 测量过程中教师巡回指导。 (3)小组交流。 让每个小组选派代表在全班交流测量结果。显然,同学们和老师的测量结果不同。 (4)质疑问难。 为什么我们测量的都是课桌的长度,量出的结果却不一样呢?为什么同学们一拃一拃地量,老师也一拃一拃地量,结果也不一样呢? 让学生充分发表看法,使他们逐渐明白因为选用的是不同的手作为测量标准,所以量出的结果不同。 那么怎样才能得到相同的结果呢?(用相同标准进行测量)让全班同学选同一物品(如小刀或小方木)再一次测量课桌的长度,并汇报测得的结果。由此归纳出:要想得到相同的结果,应选用同样的物品作标准进行测量。 (5)活动延伸。 ①用回形针测量数学课本的宽,用小刀测量一个文具盒的长。 学生测量后汇报测量结果。(数学课本的宽是5个回形针的长,文具盒的长是5个小刀的长)师:数学课本和文具盒不一样长,为什么它们都用5表示? 让学生分组讨论,然后集体交流。 ②归纳升华。 同学们,数学课本的宽和文具盒的塔尖不一样的,它们都用5表示是因为测量的标准不一样。因此测量物体的长度必须用统一的标准。 二、积累运用 用手一拃一拃地量桌子的长、高及凳子的高,可以一次接一次地测量。 三、总结提升 (1)大家亲自测量了很多物体的长度,在测量过程中,你们学会了什么? 让学生自己总结本课所学内容。 (2)归纳强调。 在测量物体长度时,必须要用统一的标准去测量。 板书设计 一测量课桌的长。(分组活动,汇报交流) 二用回形针测量数学课本的宽,用小刀测量文具盒的长。 教学反思: 这节课的目标主要是让学生认识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就目标而言,学生不难达到,但

小学数学总复习教学设计_教学设计

小学数学总复习教学设计_教学设计 ◆您现在正在阅读的小学数学总复习教学设计文章内容由收集!小学数学总复习教学设计教学内容:数的概念 教学目标:通过复习,使学生进一步理解、掌握数的概念,掌握有关性质,并能正确地判定数的范围。 教学重点:数的概念。 教学难点:灵活理解数的概念。 教学过程: 一、知识整理 自然数十进制的计数法多位数的读法 整数 小数的意义小数大小的比较 数小数小数的分类无限小数(循环小数) 有限小数 小数的性质 2、 3、整数和小数的数位顺预表。 4、整数、小数的读法 5、万、亿做单位记数 较大的数可用万、亿作单位进行改写不是整万、整亿的数可用小数表示。

如:18000000=1800万 110600000=1.106亿 6、近似数表示:(1)四舍五入法(常用) (2)进一法(3)去尾法 二、练一练 (1)填空 a.学生练习 b.反馈:说出正误理由,并讨论如何改正。 (2)判断 a.学生练习判断。 b.反馈并说明理由。 (3) a.一个五位数加上1就变成六位数,这个五位数是(),一个五位数减去一就变成四位数,这个五位数是()。 b.把下列各数从小到大用符号连接起来0.70.7550.760.75。 c.用0、1、2、3、9这十个数字,每个数字只能、用一次,写出一个最接近十亿的整数。 d.课本第1-----6题。 三、总结: 本课复习了哪些内容?我们是怎样复习的?你认为哪些知识非常重要或者以前对哪些题目要犯错通过今天的复习想提醒大家? 四、提高练习

1、用 2、 3、4分别去除一个数,正好都能整除,这个数最小是(),把它写成两个质数相加的形式是()。 2、互质的两个数的积是68,这两个数是()和()或()和()。 3、甲、乙、丙三个小朋友绕操场滚铁环,绕一周甲要3分,乙要6分,丙要9分。3人同时从同一地点出发,至少要()分,3人才能同时在出发地点相会。 五、作业布置 作业本 六、课后反思: 完整总复习教案点此:点击此文件

人教版二年级下册数学总复习资料

二年级下册数学总复习资料 一、目的 整理、归纳本册教科书所学知识,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掌握有关知识间的联系。经历整理与复习所学知识的过程,初步学会一些整理数学知识的方法,培养自觉整理与复习的意识和习惯。 1、巩固巩固所学知识与技能 2、弥补弥补所学知识与技能的不足(教学的不足,学习的不足) 3、提高对本期所学的提高,对学生数学综合素质的提高 二、复习策略 1、认真研究教育局试题思路,把握教材、课标。 2、精讲多练。 3、注重学习过程,更重视复习效果。 4、不仅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要把做题与考试能力作为期末复习的重点能力训练。 三、各单元及各节目录一览表 单元小节 数与代数 一、万以内数的认识数数;写数、读数;大小比较;较大数的估计;整理与复习。 三、三位数加、减法整十、整百数的加减;加减法的估算;三位数加法;三位数减法;探索规律;聪明的高斯(数学文化);解决问题;整理与复习。 五、有余数的除法 六、时、分、秒认识钟表;解决问题 空间与图形二、认识图形长方形和正方形的认识;平行四边形;拼组图形;七巧板(数学文化)四、千米毫米计量的发展(数学文化) 统计与概率七、统计统计。 实践与综合应用总复习各单元整理与复习;总复习。 实践活动学习“当家”;人身上的小秘密;每天锻炼1小时。 四、教材重难点 1、经历整理与复习所学知识的过程,初步学会一些整理数学知识的方法。 2、掌握万以内数的数位顺序、读写方法、大小比较等知识。 3、复习三位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 加法计算中连续进位与减法计算中连续退位是难点 4、理解在有余数的除法中,余数必须小于除数是难点 5、能根据题意,选择合适的选择长度单位、计量单位,会进行长度单位或计量单位间简单的换算。 6、根据所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7、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 8、能用象形统计图,画“正”字,画“√”等方法进行统计,并能整理和分析统计数据。 五、复习重、难点 1、数数、三位数的加减、有余数的除法。 2、每次检测,学生在填空题上丢分多,可专项对填空题进行训练,这也是提高成绩的重要措施。 3、解决问题是难点(特别是合理选择型的题)。 4、操作题的训练要。 六、复习建议 1、根据本班实际制定措施,注重复习的方法和学习习惯的培养。 2、制定提高措施(找准突破提升点)。 3、复习时应有针对性,综合性。 4、复习时注重数学与生活实际的密切联系。如:复习统计可在即将进入复习时,可对班级的作业情

最新人教版小学二年级数学上册教案(全册)

第1单元长度单位 一、单元教材分析: 1、主要内容:统一长度单位;认识厘米,用厘米量;认识米,用米量;认识线段,量画线段。 2、地位与作用:在学生已经对长、短的概念有了初步认识的基础上帮助学生认识长度单位,初步建立1厘米和1米的长度观念,并初步认识线段。是学生进一步学习长度单位、和几何初步知识的基础。 二、单元教学目标: 1、在活动中,使学生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和米,初步建立1厘米、1米的长度观念,知道1米=100厘米。 2、使学生初步学会用刻度尺量物体的长度(限整厘米)。 3、使学生初步认识线段,学习用刻度尺量和画线段的长度(限整厘米)。 4、初步经历长度单位形成的过程,体会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知道长度单位的作用。培养学生估量物体长度的意识。 三、单元教学重点: 1、经历长度单位形成的过程。 2、帮助学生形成厘米和米的正确表象,知道1米=100厘米。 3、画和量线段的方法。 四、单元教学难点:正确的使用刻度尺量物体的长度,会用工具量和画线段。 五、单元教法设计: 1、通过创设情景,使学生体验到现有方法的局限性,从而产生一种创新工具的欲望。统一长度单位,用不同的物品做计量单位去测量统一长度,来经历统一长度单位的过程。 2、按照儿童学习的特点,通过动手操作,动脑思考,亲身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通过多种活动帮助学生形成厘米和米的正确表象。

3、使学生在动手的过程中,体验、感受学习数学成功的体验,以此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4、关于线段采取直接描述的方式,多补充线段的练习。 六、课时安排:4课时 第1课时认识厘米和用厘米量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经历长度单位形成过程,体会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知道长度单位的 作用。 2、通过活动,使学生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初步建立1厘米的长度观念,初步学会 用刻度尺量整厘米物体的长度。 3、培养学生估量物体长度的意识和能力。 教学重点:建立1厘米的长度观念,掌握用厘米量的方法。 教学难点:在建立1厘米长度观念的基础上,较正确、灵活的估测出较小物体的长度。教具准备:直尺、纸条、回形针、练习本、铅笔等。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感受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 1、感受长度这个量: (1)出示新铅笔、教师书写笔,比一比,谁长谁短? (2)提出新问题: 铅笔和教师书写笔到底有多长呢?这就要用长度来表示。(板书:长度) 2、感受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 (1)学生看图教师叙述: 很久很久以前,人们用身体的一部分来测量长度的。例如:用手臂、手指、鞋长、步长等做工具来测量。 (2)分别演示:用手臂测黑板长,用手指测课桌面的长边,用步长测教室长。记下

小学数学六年级下册总复习教案

小学数学六年级下册总复习教案 教学要求 1、使学生比较系统地牢固地掌握有关整数和小数、分数和百分 数、简易方程、比和比例等基础知识;具有进行整数、小数、 分数四则运算的能力,会使用学过的简便算法,合理、灵活 地进行计算,进一步提高计算能力;会解简易方程;养成检 查和验算的习惯。 2、使学生巩固已获得的一些计量单位大小的表象,进一步明确 各种计量单位的应用范围,牢固地掌握所学的单位间的进率, 能够比较熟练地进行名数的简单换算。 3、使学生牢固地掌握所学的几何形体的特征,进一步掌握一些 计算公式的推导过程和相互之间的联系,能够比较熟练地计 算一些几何形体的周长、面积和体积,巩固所学的简单画图、 测量等技能,进一步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4、使学生掌握所学的统计初步知识,能够看懂和绘制简单的统 计图表,能对统计数据作简单的分析,并且能够计算求平均 数问题。 5、使学生牢固地掌握所学的一些常见的数量关系和应用题的解 答方法,能够比较灵活地运用所学知识独立地解答所学的应 用题和生活中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进一步培养学生的思维 能力。 (一)整数、小数的意义和读写

教学内容:教材第57—59页整数、小数的意义、数位顺序和读写方法、“练一练”,练习十一第1~5题。 教学要求: 1、使学生进一步掌握整数、小数的意义,掌握整数、自然数、 小数之间的区别与联系,加深对整数、小数概念的理解与认 识。 2、使学生巩固整数、小数的读写方法,会正确比较整数、小数的大小。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 同学们经过六年的学习,已经学完了小学数学的全部内容。在以后近两个月的数学课里,我们将进行数学总复习。通过总复习,使我们进一步牢固掌握小学数学的知识,为到初中学习打下更好的基础。小学数学总复习分七节内容安排,第一节是整数和小数。 今天这节课,首先复习整数、小数的意义和读写方法。(板书课题)通过这节课的复习,要求大家进一步明确整数、小数的相关概念,提高整数、小数的读写能力。 二、复习整数、小数的意义 1、整理整数的概念。 提问:我们已经学过的整数里包括哪些数?(板书)谁来说一说,怎样的数是自然数?(板书:0,1,2,3……)你能举几个自然数的例子吗?(板书学生举例的数)数物体时什么情况下要用。表示?提问:

小学数学总复习全套教案

小学数学总复习教案 总复习(1) 教学内容:总复习(一)数的概念 教学目标:通过复习,使学生进一步理解、掌握数的概念,掌握有关性质,并能正确地判定数的范围。 教学重点:数的概念。 教学难点:灵活理解数的概念。 教学过程: 一、知识整理 自然数十进制的计数法多位数的读法 整数零 ….(小于0) 小数的意义小数大小的比较 有限小数 数小数小数的分类 无限小数(循环小数) 小数的性质 …… 2、基数、序数概念 3、整数和小数的数位顺预表。 4、整数、小数的读法 5、万、亿做单位记数 较大的数可用万、亿作单位进行改写不是整万、整亿的数可用小数表示。如:18000000=180万110600000=1.106亿 6、近似数表示:(1)四舍五入法(常用) (2)进一法(3)去尾法 二、练一练 (1)p.91填空 a.学生练习 b.反馈:说出正误理由,并讨论如何改正。 (2)p.92判断 a.学生练习判断。 b.反馈并说明理由。 (3) a.一个五位数加上1就变成六位数,这个五位数是(),一个五位数减去一就变成四位数,这个五位数是()。 b.把下列各数从小到大用符号连接起来0.70.750.750.760.75。

c.用0、1、2、3、………9这十个数字,每个数字只能、用一次,写出一个最接近十 亿的整数。 d.课本、92页第3题。 三、总结: 本课复习了哪些内容?我们是怎样复习的?你认为哪些知识非常重要或者以前对哪些题目要犯错通过今天的复习想提醒大家? 四、提高练习 1、用 2、 3、4分别去除一个数,正好都能整除,这个数最小是(),把它写成 两个质数相加的形式是()。 2、互质的两个数的积是68,这两个数是()和()或()和()。 3、甲、乙、丙三个小朋友绕操场滚铁环,绕一周甲要3分,乙要6分,丙要9分。 3人同时从同一地点出发,至少要()分,3人才能同时在出发地点相会。 总复习(2) 教学内容:总复习(二)整除概念 教学目标:1、理解整除的意义,掌握整除及有关的基本概念,能正确的判断。 2、理解概念之间的联系和区别,建立合理的知识结构。 教学重点:弄清数的整除的有关概念,并能正确判断。 教学难点:灵活理解整除的概念。 一、知识整理 1、复习整除的意义。 出示:下列各式中,哪些式子表示整除? 12÷4=3 20÷0.5=40 35÷7=5 45÷45=1 4.2÷1.4=3 78÷7.8=10 (1)学生思考后回答。 (2)问:为什么这些式子表示整除?谁能说说整除和除尽有什么关系? 出示: 请把这两个概念填到相应的位置上。 2、复习概念系统。 (1)数的整除单元里,你学过哪些概念?这些概念之间有这样的关系? (2)看书93页并填空。 (3)看图回答: 这些概念中,最基础的概念是什么? 与倍数有关的概念是哪些?

人教版小学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全册

人教版小学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全册 二年级上册数学教学工作计划 一.本学期教学的指导思想 1、重视以学生的已有经验知识和生活经验为基础,提供学生熟悉的具体情景,以帮助学生理解数学知识。 2、增加联系实际的内容,为学生了解现实生活中的数学,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3、注意选取富有儿童情趣的学习素材和活动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获得愉悦的数学学习体验。 4、重视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让学生在合作交流与自主探索的气氛中学习。 5、把握教学要求,促进学生发展适当改进评价学生的方法。 二、班级分析 二年级的学生在经过一年的数学学习后,基本知识技能有了很大的提高,对数学学习也有了一定的了解。在动手操作,语言表达等方面有了很大的提高,合作互助了意识也有了明显的增强,但是学生之间存在着明显的差距。优等生思维活跃,发言积极;中等生课堂上几乎是“默默无闻”;后进生学习方法不得当,对每个基础知识掌握的速度总是慢许多。因此,在这一学期的教学中更多关注后进生学生学习兴趣和学习方法的培养上,并使不同的学生得到不同的发展。 三、教材分析 (一)教学内容 本学期教材内容包括下面一些内容: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和米,100以内的加、减法的笔算,表内乘法(一),表内乘法(二),初步认识角,从不同的位置观察物体和简单的对称现象,简单的数据整理方法和以一当二的条形统计图,数学广角和数学实践活动等。

(二)教学目标 知识和技能方面 1.初步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和米,初步建立1米、1厘米的长度观念,知道1米=100厘米;初步学会用刻度尺量物体的长度(限整厘米);初步形成估计物体长度的意识。 2.掌握100以内笔算加、减法的计算方法,能够正确地进行计算。初步掌握100以内笔算加、减法的估算方法,体会估算方法的多样性。 3.知道乘法的含义和乘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熟记全部乘法口诀,熟练地口算两个一位数相乘。 4.初步认识线段,会量整厘米线段的长度;初步认识角和直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会用三角板判断一个角是不是直角;初步学会画线段、角和直角。 5.能辨认从不同的位置观察到的简单物体的形状;初步认识轴对称现象,并能在方格纸上画出简单的轴对称图形;初步认识镜面对称现象。 6.初步了解统计的意义,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会用简单的方法收集和整理数据。 数学思考方面 1.能运用生活经验,对有关数学信息作出解释,并初步学会用具体的数据描绘现实世界中的简单现象。 2.初步了解统计的意义,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会用简单的方法收集和整理数据。初步认识条形统计图和统计表,能根据统计图表中的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 3.通过观察、猜测、实验等活动,找出最简单的事物的排列数和组合数,培养学生初步观察、分析及推理的能力,初步形成有顺序地、全面地思考问题的意识。 解决问题方面 1.经历从生活中发现并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感

小学二年级数学上册教案(全)

小学二年级数学上册教案(全) 第一单元长度单位 第一课时:认识厘米和用厘米量 教学内容: 课本1页至第3页例1、例2及相应的“做一做”题;练习一中的第1至第3题。 教学目的: 1、使学生认识长度单位;知道1厘米实际长度;初步学会用学生尺量物体长度的方法。 2、在实际测量与交流;了解测量方法的多样性;初步体会测量单位的必要性。 3、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操作能力及估测意识。 4、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好奇心;初步培养合作意识。 教学重点:使学生认识长度单位;知道1厘米实际长度;初步学会用学生尺量物体度的方法。教学难点:用刻度尺量物体的长度。 教具准备:米尺、学生尺、长短两枝不同的铅笔、宽1厘米白纸条若干条、硬币、回形针、棱长1厘米的正方形等。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教师出示两枝长短明显不同的铅笔;然后提问:这两枝铅笔哪枝长些?哪枝短些? 学生回答后教师说明:物体有长有短。 教师再提问:谁能说一说我们的数学课本的短边有多长? 让学生用带来的学具分组进行操作;教师巡视。 通过以上讨论;教师引导学生认识到由于测量工具不一样;结果也不一样。如果我们要得到一个统一的结果;最好用什么工具? 学生回答后教师板书课题;指出:今天我们来学习在量比较短的东西时;用“量米”做单位。 二、新授 1、教学例1 (1)认识米尺。 教师出示米尺;告诉学生这是“米尺”;用来量物体长度的尺子。 请学生拿出课前准备好的尺子看一看;你发现了什么? 学生观察;汇报。 教师介绍0刻度线 尺子的左端从0刻度开始表示起点(这叫尺的0刻度) 在尺子上找1厘米;还有哪段是1厘米;你发现了什么?(每一大格都是1厘米) (2)认识几厘米 师:我们知道1厘米有多长;那2厘米、3厘米呢?你的尺子一共有多少厘米? 问:2个1厘米是几厘米?4厘米里有几个1厘米?你能在尺子上指出6厘米的一段吗? 2教学例2 (1) 教师在黑板上贴出一张纸条;估计一下大约有多长?想知道它的长度是多少;用什么量? (2) 教师拿出放大的米尺;讲讲如何量纸条的长度。 三、练习 1、让学生量一量课前准备好的纸条;并说一说自己是怎样量的。 2、完成课本练习一第1至3题。 3、判断下面的量法对吗?说明理由。 (1) 没有对准0刻度的。 (2) 不是从零刻度量的。 4、如果尺子的前面断了;看不刻0刻度线;怎么办?

小学数学总复习教学设计

小学数学总复习教学设计 ◆您现在正在阅读的小学数学总复习教学设计文章内容由收集!本站将为您提供更多的精品教学资源!小学数学总复习教学设计教学内容:数的概念 教学目标:通过复习,使学生进一步理解、掌握数的概念,掌握有关性质,并能正确地判定数的范围。 教学重点:数的概念。 教学难点:灵活理解数的概念。 教学过程: 一、知识整理 自然数十进制的计数法多位数的读法 整数 小数的意义小数大小的比较 数小数小数的分类无限小数(循环小数) 有限小数 小数的性质 2、 3、整数和小数的数位顺预表。 4、整数、小数的读法 5、万、亿做单位记数 较大的数可用万、亿作单位进行改写不是整万、整亿的数可用小数表示。

如:18000000=1800万 110600000=1.106亿 6、近似数表示:(1)四舍五入法(常用) (2)进一法(3)去尾法 二、练一练 (1)填空 a.学生练习 b.反馈:说出正误理由,并讨论如何改正。 (2)判断 a.学生练习判断。 b.反馈并说明理由。 (3) a.一个五位数加上1就变成六位数,这个五位数是(),一个五位数减去一就变成四位数, 这个五位数是()。 b.把下列各数从小到大用符号连接起来0.70.7550.760.75。 c.用0、1、2、3、9这十个数字,每个数字只能、用一次,写出一个最接近十亿的整数。 d.课本第1-----6题。 三、总结: 本课复习了哪些内容?我们是怎样复习的?你认为哪些知

识非常重要或者以前对哪些题目要犯错通过今天的复习想 提醒大家? 四、提高练习 1、用 2、 3、4分别去除一个数,正好都能整除,这个数最小是(),把它写成两个质数相加的形式是()。 2、互质的两个数的积是68,这两个数是()和()或()和()。 3、甲、乙、丙三个小朋友绕操场滚铁环,绕一周甲要3分,乙要6分,丙要9分。3人同时从同一地点出发,至少要()分,3人才能同时在出发地点相会。 五、作业布置 作业本 六、课后反思: “师”之概念,大体是从先秦时期的“师长、师傅、先生”而来。其中“师傅”更早则意指春秋时国君的老师。《说文解字》中有注曰:“师教人以道者之称也”。“师”之含义,现在泛指从事教育工作或是传授知识技术也或是某方面有特长值得学习者。“老师”的原意并非由“老”而形容“师”。“老”在旧语义中也是一种尊称,隐喻年长且学识渊博者。“老”“师”连用最初见于《史记》,有“荀卿最为老师”之说法。慢慢“老师”之说也不再有年龄的限制,老少皆可适用。只是司马迁笔下的“老师”当然不是今日意义上的“教师”,其只是“老”和“师”的复合构

2020年最新人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教案及反思(全册)

人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教材分析 一、全册教材分析 本学期教材内容包括下面一些内容:100以内的加、减法、表内乘法(一),表内乘法(二),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和米,初步认识角,从不同的位置观察物体,简单的数据整理,数学广角等。 在数的计算方面。计算教学是100以内的加、减法笔算和表内乘法。是进一步学习计算的重要基础。特别是表内乘法是学习多位数乘法的基础。因为任何一个多位数乘法,在计算时都要分成若干个一位数和一位数相乘。因此,表内乘法同20以内的加、减法一样,是小学数学的重要基础知识,是小学生需要掌握的基本技能之一,必须达到计算正确、迅速。同时,100以内的加、减法笔算和表内乘法是人们在日常生活中解决问题时经常用到的数学知识与技能。因此,教材安排了运用这些知识解决问题的教学,使计算教学与解决问题教学有机的结合在一起。这不仅有助于学生了解数学知识与现实生活的联 系,也有助于培养学生应用所学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在量的计量方面,教材出现厘米和米的认识,让学生通过各种自主探索的学习活动,理解使用统一的长度单位进行测量的必要性,建立1厘米和1米的长度观念,初步学会用尺量物体的长度。 在空间与图形方面,教材安排了初步认识线段与角、从不同的位置观察物体和简单的对称现象等教学内容,使学生通过观察、操作, 初步认识线段,角和直角,轴对称和镜面对称现象,能辨认从不同位置观察到的简单物体的形状,形成初步的空间观念。

“数学广角”是新的教学内容,介绍了简单的组合思想和逻辑推理方法,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分析及推理能力,以及有顺序地、全 面地思考问题的意识。 二、全册教学目标 1、掌握100以内笔算加、减法的计算方法。能够正确地进行计算。初步掌握100以内笔算加、减法的估算方法,体会估算方法的多样性。 2、知道乘法的含义和乘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熟记全部乘法 口诀,熟练地口算两个一位数相乘。 3、初步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和米,初步建立1米、1厘米的长度观念,知道1米=100厘米;初步学会用刻度尺量物体的长度,初步形成估计物体长度的意识。 4、初步认识线段,会量整厘米线段的长度;初步认识角和直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会用三角板判断一个角是不是直角;初步学会画线段、角和直角。 5、能辨认从不同位置观察到的简单物体的形状;初步认识轴对 称现象,并能在方格纸上画出简单图形的轴对称图形;初步认识镜面对称现象。 6、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 的信心。 7、养成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 8、通过实践活动,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小学数学总复习教案

第七单元.总复习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176页的第1、2、3题。 教学目的: 1、使学生掌握十进制计数法,会根据数级准确地读、写千亿以内的数。 2.使学生理解小数的意义,掌握小数的性质,会比较小数的大小,掌握小数点位置移动引起小数大小变化的规律。 3.使学生进一步掌握常用的长度,面积、重量和时间单位及单位间的进率,并会改写简单的名数,会实行小数和复名数的相互改写。 教具准备:教师准备一个整、小数的数位顺序表,时间单位韵空白表格,教学过程: 一、复习十进制计数法和整、小数的读写 1.十进制计数法。 教师出示空白数位顺序表,提问;“到现在我们学过哪些计数单位?每相邻的两个计数单位间的进率是多少?”学生边回答,教师边板书,并说明这种计数方法叫十进甜计数法; 让学生看着数位顺序表,并提问:“计数单位和数位有什么区别?”再指名说一说整数的数级是怎样划分的,教师在数位顺序表下面相对应的位置写出数级,并提醒学生要熟记数位顺序表。 2.整数的读写法。 (1)整数的读法。 教师出示一个多位数,如20034003602,提问:“怎样读这个数?怎样读亿级和万级的数?每级数有零读数时应该注意什么?”然后再指定几个学生把整数的读法法则完整地说一说。还能够进一步提问:“一个多位数右起第九位是什么位?第十二位是什么位?”让学生记熟,以便能较快地读数。然后给出几个数,让学生实行读数练习。 (2)整数的写法。 教师;“谁能说一说整数的写法法则?写数时应该注意什么?”然后给出几个数,让学生写出来,再改写成用亿作单位的数。 3.小数的读写法。 (1)小数的读法。 (2)小数的写法。 4.比较整数与小数的读写法, 教师:“通过以上知识的复习,请同学们想一想整数的读写法与小数的读写法有什么联系和区别?” 也能够让学生展开讨论,使学生明确:小数中的整数部分的读写法与整数的读写法是相同的;不同之处是小数的小数部分不再分级读,也不再分节写,而是顺次读、写出每叶个数位上的数字。

小学二年级数学上册总复习要点

小学二年级数学上册总复习要点 (一)基础知识部分: 、 认识长度单位:米和厘米 知道测量较大的物体用米作单位;测量较短的物体用厘米做单位。 例:一块橡皮长约6(厘米) 学校旗杆高约12(米) 2、 知道刻度尺上1厘米有多长。 例:刻度尺上从0-是()厘米;从2-9是(7)厘米。 3、 明确米和厘米的关系:1米=100厘米; 熟练进行长度单位间的换算。 例:700厘米=(7)米 2米=(200)厘米 30厘米+70厘米=(1)米 米-40厘米=(60)厘米 4、 知道角的组成及各部分的名称。 例:角是由(1)个顶点,(2)条直的边组成的。

、 能正确读乘法算式,知道乘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及意义。 例:2×9=18读作:(二乘九等于十八) 按从左到右的顺序读出来。 在2×9=18中,(2)和(9)是因数,积是(18)。 它表示(2个9相加的和是18),还表示(9个2相加得18) 提示:把意义写完整。两种说法都可以。 例:一个因数是4,另一个因数是,积是(20)。 例:两个因数都是6,积是(36) 6、 熟练掌握将加法算式改写为乘法算式。 方法:相同加数×个数 例:3+3+3+3+3=3× 7+7+7+7=7×4 7+8+9=8×3(有难度,不要求都掌握) 7、 知道几种常见图形的对称轴各有几条。 例:正方形有(4)条对称轴,长方形有(2)条对称轴, 圆形有(无数)条对称轴。圆形上有图案,按图案的内容确定对称轴。例如圆形笑脸只有一条对称轴。 8、掌握排列组合的规律

先确定一个数放在最前面,再用这个数和其他两个数分别组合在一起。(提示:不能把0放在最前面)。xb1 用1、2、3可以摆成( 6)个两位数。分别是(12、13、21、23、31、32)。 用4、8、0可以摆成( 4)个两位数。分别是:(48、40、84、80)。 9、简单推理 运用关键线索正确判断。 例:跳绳比赛结束后,小芳、小华、小明3人的成绩分别是9下、87下、100下,小华说:“我跳的不是最多的”,小芳说:“我比小华跳的少”。小芳跳了( )下,小华跳了( )下,小明跳了( )下 0、估算的应用 注意题目中的关键词“大约”。xb1 例:一本书有89页,已经看了42页,大约还有(0 )页没看完? 90 40 估算的方法有很多,只要按统一标准算的题都算对。高年级用四舍五入法,低年级把它看做相近的好算的数,便于

新人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全册教案

第一单元长度单位 学情分析: 在学生对长度单位有了一定认识的基础上,通过各种不同的实践活动,帮助学生初步建立厘米和米的表象认识,并能用厘米和米进行测量。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初步经历长度单位形成的过程,体会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知道长度单位的作用。 2.使学生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和米,初步建立1厘米、1米的长度观念,知道1米=100厘米。 3.初步学会用刻度尺量物体的长度(限整厘米)。 4.使学生初步认识线段,学习用刻度尺量和画线段(限整厘米)。 5.能够对生活中的食物进行长度单位的合理选用。

第一课时统一长度单位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2页例1 教学目标: 1.学生初步经历长度单位形成的过程,体会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知道长度单位的作用。 2.让学生在具体活动中用不同的物品作计量单位去测量同一长度,来经历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 教学重点: 学生在具体活动中用不同的物品作计量单位去测量同一长度,来经历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 教学难点: 培养学生初步估测意识。 教学方法: 合作学习法、动手操作法 教学准备: 圆形、正方形、曲别针、三角形、曲别针、课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 同学们,你妈妈和老师比,谁高?谁矮? 高多少?矮多少?比划一下。你能知道具体高多少,矮多少吗? “高多少”,“矮多少”其实是在比较人体的长度,这就要使用长度单位。 二、探究新知 (一)统一长度单位 当古代的人们没有发明长度单位的时候,他们是怎么做的呢? (出示例1情境图。)观察这些图,你了解到了哪些信息? 引导学生说:古人用张开的手臂丈量石头的宽度,以一拃或脚长为标准量物体的长度。 你觉得他们的这些方法怎么样?(学生自由发言) 教师小结:其实,我们每个人身上都携带着几把尺子。一拃(zhǎ)、一步、一庹( tuǒ)都能测量物体的长度,几千年前的古人就想出了很多这样的方法来测量物体。现在我们就用一拃作单位,量一量桌子的长度。

苏教版小学数学总复习教案(Word版)

小学总复习资料 第一部分:数与代数 第一课时 复习内容:数的认识(整数与小数) 复习目标: 1、进一步理解和掌握整数的意义,整数的读法和写法,能根据要求读、 写多位数,能进行多位数的改写。 2、进一步理解和掌握小数的意义及基本性质,小数的读法和写法,以 及纯小数、带小数的概念,能根据要求正确地读出和写出小数,能根据小数的基本性质化简或改写小数,能正确地取小数的近似值。 3、能正确地进行整数、小数的大小比较,能对数的大小进行描述,形 成良好的数的概念和应用意识。 复习过程: 一、引入: 师:小学阶段数学课中我们认识了哪些数?说说它们在生活中的应用(整数、小数、分数、百分数、成数、折扣、负数等。) 师:今天我们着重来复习整数和小数的有关知识。 二、复习整数、小数的有关概念: 1、复习整理有关知识。 师:请同学们各举出几个整数例子,如果你认为你举的例子有特点,可以向同桌介绍一下。(例如:1——整数的计数单位、每两个相邻的

整数都相差1,0——小学阶段最小的自然数。…… 2、根据学生的介绍,适时回忆有关知识,进行归纳整理。 1)整数的读法: 从高位开始,一级一级往下读。亿级、万级都按照个级的方法读,读完后加读一个亿字或万字。每级开始或中间的0要读,末尾的0不读:连续几个0只读一个。 2)整数的写法: 从高位开始,一级一级往下写。每级有四位,数位不够的用0补足。 3)小数的读法: 整数部分按照整数的读法读。小数点读作“点”。小数部分从左往右一位一位把数字读出来。 4)小数的写法: 整数部分按照整数的写法写。“点”就写小数点。小数部分从左往右一位一位写,读的是几就写几。 5)小数的分类: 纯小数< 1 小数 带小数 6)小数点位置移动引起小数大小变化: 小数点向右移动一位、两位、三位……,小数就扩大10倍、100倍、1000倍……;小数点向左移动一位、两位、三位……,小数就缩小10倍、100倍、1000倍……。

人教版小学二年级数学上册总复习资料(直接打印版)

人教版小学二年级数学上册总复习资料(直接打 印版) 一、米和厘米角和直角 1、常用的长度单位有:米和厘米。 2、测量较短物体通常用厘米作单位;测量较长物体通常用米作单位。 3、测量时:把尺的“0”刻度对准物体的左端,再看纸条的右端对这几,对着几就是几厘米。 4、1米=100厘米100厘米=1米。 5、线段的特点:①线段是直的。②线段有两个端点。③线段是可以测量出长度。 6、角有一个顶点,两条边。它的两条边是射线不是线段。射线就是只有一个端点,不能测量出长度。 (边)(顶点)(边) 7、角的画法:从一个点起,用尺子向不同的方向画两条边,就画成一个角。用三角板可以画出直角(课本41页图例)。 8、三角板上有3个角,其中只有1个角是直角。正方形、长方形都有4个角,4个角都是直角。 9、要知道一个角是不是直角,可以用三角板上的直角比一比。

10、角的大小与两条边的长短无关,只和两条边张开的宽度有关。 直角比直角大或说大于直角的角叫做钝角比直角小或说小于直角的角叫锐角 二、100以内的笔算加法和减法 1、用竖式计算两位数加法时: ①相同数位对齐,加号写在高位下行之前。②从个位加起。 ③如果个位满10,要向位进1。 用竖式计算两位数减法时: ①相同数位对齐,减号写在高位下行之前。②从个位减起。 ③如果个位不够减,要从位退1;在原来的个位数字上加10再减,计算时位要记得减去退掉的1。 2、估算:把一个接近整整百的数看作整整百来计算。方法:个位小于5的少看,个位等于或大于5的多看,看成最为接近的整或整百数。如:49+42≈9028+45+24≈1005040305020 注意:当问题里上出现了“大约”两个字时,就需要估算。 3、求“一个已知数”比“另一个已知数”多多少、少多少?用减法计算。用“比”字两边的较大数减去较小数。 4、多几、少几已知的问题。比谁少几,就用谁减去几;未知数比谁多几,未知数就等于谁加上几。 三、表内乘法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