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对_李约瑟难题_的认识_邢广桥

对_李约瑟难题_的认识_邢广桥

对“李约瑟难题”的认识

邢广桥 [沈阳师范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辽宁沈阳110034]

摘 要:“李约瑟难题”是科技史界讨论和研究的热点之一,但不同的人对它有不同的理解。究竟谁是谁非?通过逻辑和历史的考察,最终确定了“难题”的真正含义,在解构了两个错误的前提之后,它只不过是一般的问题,“李约瑟难题”就变成了“李约瑟问题”。

关键词:“李约瑟难题”;近代科学;科技文明

中图分类号:B561.5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1289(2004)06-0030-03

一、“李约瑟难题”是什么?

研究中国科技史的英国著名科学家李约瑟博士在20世纪30年代提出了李约瑟难题。[1]此后,这一“难题”引起了科技史界的兴趣,成为科技史界讨论和研究的热点之一,因而它也就成为科技史上的一个专门术语。在研究和讨论的过程中,学者们各抒己见,众说纷纭,对这一“难题”形成了肯定的、批评的、怀疑的和否定的四种态度。[2]这是由于每个人对“难题”的不同理解而造成的。每位学者在研究“难题”时,常常关注其“为什么”,而往往忽视其“是什么”。在他们看来,自己对“难题”的理解是不容置疑的,但事实上并非如此。因此要想更好地研究李约瑟难题,必须对其进行正本清源,否则,审题不明确,再多的研究都是枉费心机、徒劳无益的。

(一)李约瑟本人所表述的“难题”

李约瑟本人对“难题”有过不同的表述,翻译成中文又有不同的表述。有的学者认为,可以把李约瑟1964年在《东西方的科学与社会》一文中对“难题”的表述,看作是“李约瑟难题”的定型文本:“为什么在公元前1世纪到公元15世纪之间,在把人类自然知识应用于人的实际需要方面,中国文明比西方文明有效得多?”“为什么近代科学只在欧洲文明中发展,而未在中国(或印度)文明中成长?”[3]对“难题”由上述两个问题构成这一点,不少学者已达成共识,而且他们也都认为这两个问题密切相关,具有内在联系。[5]然而,有的学者却认为这两个问题可以简化成:“既然能有这么多早期科技成就,为什么中国人没有发展出近代科学呢?”这样一个问题。[6]笔者认为这位学者的想法不错,但做法欠妥。因为这个问题是无法从原有的“难题”中推导出来的。首先,“难题”中的第一个问题只是表明:为什么中国文明在公元前1世纪到公元15世纪之间在把人类的自然知识应用于人的实际需要(技术)方面走在西方文明的前面,而并没有表明中国文明在对自然知识的获取、整理和概括(科学)方面强于西方文明。换言之,中国的科学或者与西方的科学并驾齐驱,或者落后于西方科学。其次,“难题”的第二个问题先肯定一种情况:近代科学只在欧洲文明中发展。而发问的着眼点是:为什么近代科学未在中国或印度文明中成长?所以,从形式上看,“难题”中的两个问题应简化为:从公元前1世纪到公元15世纪,虽然中国的技术成就(而非科技成就)超过西方,但为什么没有发展出近代科学呢?可是,仔细分析一下这个形式上正确的简化结果,不难发现,它在逻辑上是自相矛盾的。由前文分析可知,中国的科学在公元前1世纪到公元15世纪本来就不强于西方的科学,那么,近代科学没有在中国文明中发展起来是意料之中的,没有什么值得惊奇。相反,若近代科学在中国文明中成长那才值得惊奇呢。所以,简化前的“难题”中的第二个问题实际上问得没有意义。因此,第二个问题可以忽略掉。于是,“难题”简化的结果只能是简化前的难题中的第一个问题,即:为什么在公元前1世纪到公元15世纪之间,在把人类自然知识应用于实际需要方面,中国文明比西方文明有效得多?也就是说,定型的“难题”等于这个简化的结果。然而,这样的“难题”符合李约瑟本人的意思吗?回答是否定的。下列事例可以证明:1991年,李约瑟在为王国忠所著的《李约瑟与中国》一书撰写的序言中说,他在研究中国科技史过程中,尖锐地提出一个问题:“既然能有这么多早期科技成就,为什么中国人没有发展出近代科学呢?”[7]其实,只要仔细分析一下,这个表述还不是他本人想要表述的“难题”,因为这个表述实际上也是无意义的。众所周知,如果不作特殊说明,“近代科学”是指16—17世纪在欧洲产生的自然科学。中国早期的科技成就无论有多高,也不会产生出像欧洲那样的自然科学。既然不符合他本人的意思,那他为什么那样说呢?笔者认为,出现这种情况,有两种可能,或者是由于译者的不准确的翻译造成的,或者是由于他本人“心是口非”、“词不达意”造成的。那么,李约瑟想要表述的难题究竟是什么呢?

(二)李约瑟想要表述的“难题”

由于李约瑟本人对“难题”的表述词不达意,这就给“难题”的准确理解和表述带来了很大的弹性,造成了学术界对“难题”的不同理解与表述。目前,学术界对“难题”的理解与表述常见的有以下三种:中国古代有杰出之科学成就,何以近代科学崛起于西方而不是中国?[8]中国科技在过去几千年中都走在欧洲

·

30· 重庆邮电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4年第6期 J o urnal o f Cho ngqing U niv er sity o f Po sts and T elecomm unications 总第64期

①收稿日期:2004-04-23

作者简介:邢广桥(1971-),男,安徽明光人,2002级在读硕士研究生,主要从事科技史,科技与社会的研究。

人的前面,为什么在近代没有发展出近代科学?[9]何以中国科技在15世纪以前的很长一段时期领先于西方,近代却落后了?[10]

第1句和第2句的表述,与李约瑟在1991年为王国忠所著《李约瑟与中国》一书撰写的序言中所说的(前文已作分析)其实是一回事,它们都是无意义的。相比之下,“难题”的第3种表述才有意义,因为它能够经得起逻辑上的推敲,可以看作是李约瑟想要表述的“难题”。之所以这样认为,是因为:

1.从形式上看,“何以中国科技在15世纪以前的很长一段时期领先于西方,近代却落后了?”这句话的发问是符合逻辑的。

和西方相比,中国的科技在15世纪以前是领先的,近代却落后了,发问的重心是:“近代中国科技落后的原因何在?”而非“近代科技为何未在中国产生?”

2.说中国科学和技术在15世纪以前都领先于西方,是符合历史事实的。

(1)中国的科学在15世纪以前领先于西方,是符合历史事实的。首先,中国古代有自己的科学。关于这一点,确实有人怀疑过。有人认为中国古代没有科学,因而“李约瑟难题”是一个伪问题。[11]笔者认为,这种观点是站不住脚的。第一,科学在不同的时期,其表现形态是不一样的。虽然我们现在所说的科学一般是指西方的近代科学,但不能因此否定古代科学的存在。古代各个国家和地区都有自己的科学。例如与当时人们生活密切相关的数学和医学等,中国当然也不例外,只不过科学在不同的国家和地区呈现出不同的形态而已。如果科学仅指西方近代的科学,那么可以说世界上任何国家和地区在古代都没有科学。这显然是荒唐可笑的。第二,中国古代如果没有科学,何以能产生像地动仪、赵州桥之类的蕴涵着高水平科学的杰作?若中国古代没有科学,那博大精深的中医理论应算作什么?显然,中国古代有自己的科学。其次,中国古代不仅有科学,而且有领先于世界的科学。《自然科学大事年表》(上海人民出版社1975年版)作过统计,16世纪以前,在全世界270项重大科学发现中(技术发明除外),中国占了136项。《大科学年表》(湖南教育出版社1992年版)的统计是,在同期全世界236项重大科学发现中,中国占了124项。而按德国学者维尔纳·施太因编的《人类文明编年纪事(科学和技术分册)》(1981年版)来统计,16世纪以前全世界重大的科学发现共152项(技术发明除外)。其中,“古希腊”占54项,中国占24项,“两河流域”占22项,埃及17项,“古罗马”占15项,印度占9项,意大利占3项。虽然总体统计上中国没有占据第一,但考虑到“古希腊”和“古罗马”是一种历史性的概念,而中国的科学发展是均衡增长的。所以,中国的科学在16世纪以前曾有很长一段时间领先于世界各国(当然包括欧洲)是没有问题的。[12]

(2)中国的技术在15世纪以前领先于西方,是符合历史事实的。产生于15世纪以前的包括四大发明技术在内的许多技术,当时在世界上都处于领先地位。即使是在15世纪的明朝,中国的造船技术和航海技术也使西方人感到自愧不如。郑和下西洋的历史事实就能充分地证明这一点:“当时,只有中国人才有这样的技术条件和能力组织如此大规模的远程航海。”[13]

3.说中国的科学和技术在近代落后了,也是符合历史事实的。

(1)和西方相比,中国的科学在近代落后了,是事实。西方的近代科学兴起于16—17世纪,其基本特征是,通过数学方法与实验方法相结合,把自然知识理论化、系统化。在此基础上,产生了近代科学理论的最高成就——牛顿的运动三定律和万有引力定律。而同时期的中国科学仍然主要停留在经验的层次上,理论化、系统化的程度较低,因而发展缓慢,没有产生出什么令世界震惊的科学成就。

(2)和西方相比,中国的技术在近代落后了,亦是事实。虽然清朝初期的康熙皇帝重视科学技术,“但从整体上看,清朝的皇室忙于巩固少数民族对以汉族为主的多数民族的统治地位,对外采取了闭关自守的政策,对西方人有过重的提防心理,中国和外部世界交往道路不通,统治者对急剧变化的外部世界了解不多。”[14]因此,中国的技术发展只能处于“闭门造车”的状态之中,落后是在所难免的。技术的落后,“是从18世纪开始明显起来的。”[15]

概而言之,无论是从逻辑的角度,还是从历史的角度来分析,李约瑟想表述的难题都应是:何以中国科技在15世纪以前的很长一段时期领先于西方,近代却落后了?只有弄清李约瑟难题的真正含义,我们才能有的放矢,减少研究的盲目性,提高研究的效率。

二、“李约瑟难题”真的很难吗?

在明确了李约瑟所提出的问题之后,就让我们来对其进行求解。经过仔细分析,我们就可以看出,李约瑟提出的这个问题隐含着两种主观的思想倾向:一是西方中心主义,即产生于西方文化中的近代科学是优等的科学,处于中心地位,而建立在东方文化基础上的近代科学是劣等的科学,处于边缘地位。二是归纳推理具有必然性。笔者认为,若此种观点是客观的、合理的,李约瑟所提出的问题确实是个“难题”,否则,他所提出的问题只不过是一般的问题而已。

(一)东西方科技文明是两种不同类型的文明,各有自己的特色。两种科技文明相对来说此消彼长,此起彼伏

只要稍加分析,不难看出,李约瑟所提出的问题的核心是:中国文化为什么没有能够孕育出像西方那样的近代科技文明?在相当长的时间里,学术界把这个问题视为研究中国科技史所无法回避的问题,大有“不弄清此问题誓不罢休”的决心。由此也就涌现了各种各样的答案,如阴阳五行说的阻碍作用,直觉的思维方式,表意性质的中国文字系统,大一统的封建专制主义,崇尚宋明理学,八股取士的科举制度,等等。所给的这些答案似乎都有道理,但却没有一种答案能让人完全信服。于是,学者们认为此问题似乎永恒无解,不是一般的问题,而是一个“难题”,有待于进一步的研究和探讨。其实,正如李约瑟过去的合作者、美国的席文教授所说的那样:“以往的种种解释都隐含着一种错误的哲学,这种哲学有两个错误的推理构成。推理一是,假如一桩东西欧洲有而中国没有,我们便说它是`近代科学革命’的必须前提。推理二是,假如一样东西欧洲没有而中国有,我们便说它是`近代科学革命’的一个阻碍因素。这种`正面我赢,反面你输’的`横竖都有理’的论证方式,得出的结论是不可

·

31

·

邢广桥 对“李约瑟难题”的认识

靠的。”[16]笔者认为,席文教授的此番批评是击中要害的,两种不同类型的文明之间不能简单地进行类比。因此,那种认为西方的科技文明优于东方的科技文明的观点是错误的。评价一种科技文明是先进的还是落后的,绝非只有一种标准,可以从不同的视角进行。从改造自然的角度看,西方的科技文明具有优势;而从既改造自然又保护自然的角度看,中国的科技文明占有优势。客观地说,中国的文明本来就有自己的独特的传统和独立的发展道路,如果不受西方文明野蛮地冲击,按照它自身的发展轨迹,它没有必要向西方近代文明看齐、建立类似于西方的近代科学。它可以沿着一条“和风细雨”式的、“细水长流”式道路,循序渐进地发展具有自己特色的科技文明。应该承认,西方文明和东方文明各有特色,在人类发展的历史长河中,两种文明轮流坐庄,各领风骚数百年。此一时东方文化稍占优势,彼一时西方文化稍占优势,它们相互补充、相互借鉴,使整个人类文明系统处于动态的平衡之中。不可否认,西方的科技文明在改造自然、提高人们的物质生活水平方面确实功不可没。但由于人们对它的溺爱和放纵,使其无法得到适度的发展,而且随着时间的推移,这种发展越来越偏离了良性的发展轨道,并逐渐膨胀了人类的物欲和野心。为了满足自己无限的欲望,人类开始用残酷的手段去蹂躏有限的资源和有限承载能力的环境,致使环境危机初露端倪。在此背景下,有识之士首先警觉,大声疾呼,奔走相告,提出了可持续发展的思想。而可持续发展的思想一直是以中国文明为主导的东方文明的核心思想。从“天人合一”到“天人感应”,从“生而不有”到“无为而治”,等等,均闪耀着可持续发展的光辉思想。于是,包括现代西方学者在内的智者们纷纷把目光的焦点聚集于东方文明,希望能从中得到某种启迪,寻找医治“工业文明病”的良方。德国学者汉斯·萨克塞在《生态哲学》一书中曾谈到中国古老的整体思维对他的启示。[17]诺贝尔奖金获得者普里高津曾说:“中国文明对人类、社会与自然之间的关系有着深刻的理解。……中国的思想对那些想扩大西方科学的范围和意义的哲学家来说,始终是个启迪的源泉。”[18]因此,如果说西方科技文明在近现代占主导地位,那么东方可持续文明将风靡于当代和不远的将来,大有“西方不亮,东方亮”的趋势。

(二)归纳推理不具有必然性

归纳推理是从已经验过的东西推出未经验过的东西的一种推理,它往往具有或然性。这一点,已经在学术界得到了公认。早在18世纪,英国的哲学家休谟就在其著作《人性论》中对归纳推理提出质疑。休谟认为,我们无法从已知的过去和现在必然地推出未知的未来。过去和现在是确定的,未来具有不确定性。归纳推理有其存在的合理性,但其结论没有必然性。李约瑟所提出的问题,实际上基于归纳推理具有必然性的思路:中国科技在15世纪以前是领先于西方的,所以中国科技在这以后就必然地领先于西方。但事实上,中国的科技在15世纪之后并没有领先于西方。显然,这不是中国科技的发展违背了归纳推理的必然性,而是归纳推理不具有必然性。归纳推理是一种逻辑推理,但逻辑推理未必符合事实。由于人们的价值观念随着时代的发展而不断地变化,建立在其上的价值判断也必然发生变化,因此,一种科技文明或科技形态在不同的时期内会得到不同的评价。中国的科技在15世纪以前领先于西方,在近代就未必领先于西方。同理,西方的科技在近现代领先于中国,在未来就未必领先于中国。

三、结语

通过上文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出,李约瑟提出的问题是存在的,其内在的逻辑结构是稳定的,但它不是什么真正的难题,只是一般的问题。所以,“李约瑟难题”应叫做“李约瑟问题”。对这个问题的解答,以前的学者大都从中国这边找原因,却忽略了从西方那边找原因。笔者认为,落后与先进是相对而言的。中国科技的发展可能本来就是以一种稳健的、缓慢的方式进行的,它的追求偏重于“质”(天人和谐,天人平等)。而西方的科技的发展则偏重于“量”,这种科技发展的模式必将导致“人主天次”、“天人分离”的状况。正是因为西方的科技快速地追求量的发展,才使中国的科技相对显得落后。所以,中国科技的落后只是“量”上的落后。如果这种“落后”不受外界干扰,且始终如一地保存下来的话,则中国或许不可能面临着像现在这样较为严重的可持续发展问题。笔者建议,今后,我国的学者如果还想研究这个问题,可以适当地进行,没有必要兴师动众,大动干戈,应把主要精力放在对现实问题的思考和研究上,从实际出发,关心诸如可持续发展、科技的健康发展等此类的紧迫而又严峻的问题。

参考文献:

[1][8] 自然杂志[J].1990,(12):818.

[2][5][6][12] 李约瑟研究(第一辑)[M].上海:上海科技普

及出版社,2000.29-30,58.

[3] 桂质亮.李约瑟难题究竟问什么?[J].自然辩证法通讯,

1997(6):57-58.

[4] 刘大椿等.新学苦旅[M].南昌:江西高校出版社,1995. [7] 王国忠.李约瑟与中国[M].上海:上海科学普及出版社,

1992.

[9] 周桂钿.“李约瑟难题”试解[J].自然辩证法研究,2002,

(12):24.

[10] 严火其.李约瑟难题一解[J].自然辩证法研究,2002,

(12):28.

[11] 江晓原.被中国人误读的李约瑟[J].自然辩证法通讯,

2001,(1):63.

[13][14] 王鸿生.世界科学技术史[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

出版社,2001.103,105.

[15] 远德玉,丁云龙.科学技术发展简史[M].沈阳:东北大学

出版社,2000.189.

[16] 刘大椿.科学技术哲学导论[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

版社,2000.347.

[17] 汉斯·萨克塞.生态哲学[M].北京:东方出版社,1991.

155-156.

[18] 伊·普里戈金,伊·斯唐热.从混沌到有序[M].上海:上

海译文出版社,1987.

·

32

·

2004年第6期 重庆邮电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CU PT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