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管理学与人力资源管理知识点汇总

管理学与人力资源管理知识点汇总

管理学与人力资源管理知识点汇总
管理学与人力资源管理知识点汇总

《管理学与人力资源管理》(11747)

说明:1、加★的为重点掌握内容

以下资料仅供同学们参考,祝各位考试成功!加油噢!

第一章企业的利益相关者

一、名词解释

1.利益相关者:与公司有联系或影响的各种群体。

2.内部利益相关者:以直接方式参与企业业务活动的个人或群体,如雇员为组织提供劳务以获得工资,现实的顾客从组织购买了产品而组织则对其承担义务等。

3.外部利益相关者:以间接方式参与企业业务活动的个人或群体,如潜在消费者还没有承诺从组织购买产品,但要实现销售就必须考虑他们的需要;政府本身常常不直接涉及组织的活动,但政府法律很可能影响组织如何经营业务等等。

4.环境:组织对一般公众和整个人口所负有的责任。

5.机构投资者:如养老金基金和保险公司这样的大型组织,它们寻找机会进行大量投资从而为其成员获得利益。

6.顾客服务:确保礼貌地对待顾客和向顾客提供进行购买所需相关信息的需要。

二、简答题知识

a.利益相关者包括:1.雇员,雇员群体包括在这个类型中,如工人、管理者、兼职员工和全日制员工等。2.股东和所有者。3.管理者。4.顾客:分为现实消费者和潜在消费者。5.供应商。6.本地社区。7.政府。8.环境。以上列出,可能不完整,这意味着企业需要规划一个进行有效的内部沟通和外部沟通的系统以便能够与每一个群体进行对话。

内部(雇员、管理者、股东/所有者、现实消费者、供应商)

外部(本地社区、政府、环境/公众、潜在消费者)

*特别要注意的就是有时候内部和外部利益相关者界限比较模糊,如股东和投资者,他们虽然没有直接参与组织活动,但是通过股权与组织明显有直接联系,因此他们被归纳为内部利益相关者。

b.各种利益相关者的不同期望

(1)雇员:①薪酬②培训③福利④雇佣期限及晋升空间⑤激励(2)股东/所有者:①股息收入②资本价值③长期增值目标④投资回报(3)管理者:①达成组织目标②雇员拥有的(所有雇员期望的他都期望)(4)供应商:相互信任与合作融洽(5)顾客:产品类型多样和价格合理、礼遇和尊重、良好的服务、商品生产信息和质量保证(6)本地社区:社区稳定和安全、噪音和干扰最小化、企业的良好声誊(7)政府:税收、配合变革和政策调整落实(8)环境:降低污染和能源消耗,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c.确保各方利益相关者的利益的必要性:(1)确保不同利益相关者的目标与组织使命或目的一致(2)协调各方利益(3)制定希望实现战略的时候,注意做好修定战略和政策(4)追求短期目标向长期目标的转变(5)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第二章管理过程

一、名词解释

管理:五个基本管理职能的运作过程,包括计划、组织、人员安排、指挥和领导、控制。

责任:是一个人确保恰当地完成任务或工作的职责。

授权:是向组织中较低层次的人传递权威和职权的过程。

记住:权威能够授予而责任不能授予是非常重要的。

职能关系:与专家咨询或支持服务有关,他们对外是正式的直线管理结构。

直线经理:是被授权管理一个特定活动领域的人。

扁平结构组织:只有很少的管理层次但控制幅度宽的组织。

纵深结构组织:有很多管理层次且控制幅度窄的组织。

二、简答题知识

1、权威:是执行任务的法定权利和能力。有3种类型:

(1)、法定权威:来自于组织制定的内部规则。

(2)个人权威:来自于人的个性。

(3)名誉权威:来自于知识。

(4)、经济权威:来自于从经济环境中获取的权利。

2、职权与权威区别:权威涉及到完成一项任务的权利;职权涉及一个人为了确保完成被授予了权威的工作,而指导他人完成任务的能力。职权是一个职位概念,因为它来源于个人角色。

影响管理过程的2个概念:1、直线经理2、职能关系

3、直线组织结构显示特定的任务权威和责任层次,这样具有4个优点:

(1)容易理解和操作。

(2)具有能够迅速决策的清晰而直接的命令链。

(3)具有清晰的责任划分和权威分配。

(4)可以产生稳定的、易于控制的组织。

直线经理与职能关系的差别:具有直线管理权威的经理能够直接影响工作成果,因为它包括指示下属的职权;职能关系在许多公司中非常重要,并且要经常征求专家建议,以及把这些建议融入组织的工作实践。

垂直命令链:从组织层级结构顶部向低部传递的权力序列。

4、如果控制幅度过宽,可能降低经理与下属人员的接触,从而导致:

(1)直接监督困难,可能导致控制。

(2)非正式的小组产生非正式的领导角色。

(3)激励、士气和产量可能受到影响。

5、控制幅度过窄,管理可能应得昂贵和浪费,会导致:

(1)增加管理和行政成本。

(2)引起潜在的决策延迟,当然这依赖于命令链的长度。

(3)意味着太多的监督,可能会抵制积极性。

三、案例分析知识点

1、授权可以作为一种激励员工的工具。有效授权需以下条件:

(1)必需清楚地传达任务,以便使下属能够理解所承担的任务性质和他们的权威限度。

(2)被授权工作的人必须有能力完成所授予的任务。

(3)经理必须为下属犯错误做好准备,尽管他们的表现要受到监视,必要时受到控制。

(4)经理必须信任下属。

(5)经理必须平易近人,愿意倾听下属的意见并与他们进行思想交流。

(6)经理必须确保把职权和权威两者都授予下属,并让其他组织成员了解所发生的授权过程。

2、扁平结构与纵深结构的区别:前者意味着管理者有很多的下属要与之保持联系,并将很少有机会获得晋升;后者意味着管理者有较少的下属要保持联系,并有更多的机会获得晋升。

3、管理活动包括以下7项(简称:PODSCRB)

P(计划:planning)决定组织如何利用可利用资源来达到组织目标的活动。

O(组织:organizing)对任务以及完成任务所需资源的具体组织和协调的活动。

S(人员安排:staffing)管理者以最有效的方式分配组织内可利用人力资源的活动。

C(控制:controlling)测量进展及纠正偏差的活动。

R(报告:reporting)提供生产过程所涉及的有关信息,以确保生产过程顺利进行的活动。

B(预算:budgeting)为生产过程建立财务标准,并分配合适的资金以进行生产的活动。

第三章管理理论概述

一、名词解释

等级链:从组织最高层领导人到最低层次人员的权利序列。

集体精神:产生于员工关系和谐的组织,并将导致高效的组织和卓有成效的团体合作。

例外管理:管理者应该把时间用来处理问题的地方。

角色:将组织内部不同的职位区别开来,它一旦被定义,也就限制了某个具体员工能够对其施加影响。

准则:与角色密切相关,因为它代表组织认可的行为规范。

价值观:组织关于工作的普遍信念。

走动式管理:与员工定期接触,以确保问题能够被及时发现的一种做法。

二、简答题知识点:

1、法约尔确定的管理有关的6项活动:

(1)技术活动,如生产。

(2)商业活动,如采购和销售。

(3)财务活动,如确保充足的资本。

(4)安全活动,如确保财产与人员安全。

(5)会计安全,如提供财务信息。

(6)管理活动,如计划和组织。

法约尔的管理原则:1、劳动分工2、权利3、纪律4、命令5、指挥统一6、个人利益服从集体利益7、报酬8、集权9、等级链10、秩序11、公平12、人员稳定13、首创精神

2、对车间实施科学管理,泰罗的几个步骤是:

(1)采用科学的方法研究工作过程中的每一项操作。

(2)研究每项操作以确定完成任务的正确方法与时间。

(3)组织应当建立管理流程,将管理职责从工人身上分离。

(4)有必要仔细挑选和培训工人。

(5)为了确保如期完成任务。

3、科学管理方法存在的不利因素:

(1)降低了工人的劳动技术要求。

(2)大大增加了工人雇佣机会的不确定性。

(3)使工厂缺乏人性,完全忽略了劳动的社会性。

(4)需要对工作过程进行非常精确的测量以达到标准化,且要求管理者具有领会来自车间工人的信息的能力。

厄威克的管理原则:1、目标原则2、专业化原则3、协调原则4、权力原则5、职责原则

6、明确性原则

7、一致原则

8、控制幅度原则

9、平衡原则10、连续原则

三、安全分析知识点

1、赖斯对员工的社会和心理调查结果:

(1)员工可以完成一项任务的能力是其获得工作满意感的主要来源。

(2)如果在所有的工作阶级都征询员工的意见,他们就更有可能与管理者合作。

(3)如果员工被允许完成一整项任务的话,结果会更好。

(4)一个工作组的最佳规模是8名工人。

(5)社会关系是有效工作实践中的一个关键要素。

(6)已经建立起自主工作小组,就不再需要监督。

2、企业如何应对外部环境的变化的,劳伦斯和洛希得出的结论是:

(1)外部环境的变化越激烈,组织分散化和集中化的需要就越迫切。

(2)在变化较小的环境中,分散化不如集中化重要。

(3)组织内部分散化程度越高,组织解决冲突的难度就越大。

(4)运行良好的组织往往会更快地解决冲突。

(5)在外部环境存在高度不确定的情况下,由中层和基层管理者来确保组织集中化。

3、伯恩斯和司托克的成果:

机械系统的特征(适合用于稳定环境):

(1)工作任务的差异性。

(2)界定每个角色的权力、责任和技能方法。

(3)正式的等级制度来实现控制、协调和沟通。

(4)组织内部的垂直沟通。

(5)工作程序由上级掌控。

(6)要求下级服从和忠诚。

有机系统的特征(适用于外部环境是动态和剧烈变化的):

(1)个人的任务将会不断地被重新定义,以适应新情况。

(2)角色的网络结构,使技术和商业性的任务可以在任何地方得到安排。

(3)横向而非垂直沟通。

(4)较少强调命令,更加重视建议和信息。

(5)更加注重责任与激励,较少强调服从和忠诚。

第四章领导和管理风格

一、名词解释

领导:一个人有能力影响团队其他成员为实现事先约定的目标而自愿做出贡献的动态过程。

X理论:假设一般人本性是懒惰的,天生就不喜欢工作,并且只要有可能就会逃避工作。

Y理论:基于个人目标和组织目标相结合的思想,并且工作场所能够带来个人满足感。

二、选择题知识点:

(1)魅力型领导者:通过人格魅力影响他人。拥有超凡的能力。

(2)传统型领导者:通过继承获得。

(3)情景型领导者:发展变化的特定环境。

(4)职位型领导者:领导职责是同他们所完成的任务而不是性格特点决定的。可能为满足情景变化的需要而适当调整他的行为。领导理论:特征领导理论、风格领导理论、权变领导理论。

区分不同领导理论的特点:

X理论与Y理论:X理论的管理者倾向于集权,领导者采用这种方式来确保工作进程平稳顺畅地运行。Y理论管理者注重个人参与决策过程,这种领导者最适合的方式是民主式。

布莱克和莫顿的管理风格

分数名称领导关心领导行为

1,1 贫乏型管理对生产和人都低关心领导者在任何领域都付出极少的努力。并以最低限度的努力确

保工作的完成。

1,9 乡村俱乐部型管理对生产低关心,对人高关心领导者对员工的需要关怀备至,并创造了一个舒适的工作环境,

但对工作的关心极少。

9,1 任务型管理对生产高关心,对人低关心领导者只关心任务的完成,极少与下属进行互动。

5,5 中庸之道型管理对两个维度适度关心领导者有能力保持当前的工作和下属对工作的完成之间的平

衡。

9,9 团队型管理对生产高关心,对人高关心这个领导者有能力很好地将对员工的激励和对工作的完成相结

合,打造出高效率的团队。

第五章激励理论

一、名词解释

激励:所涉及的是人们为什么做或不做事情。动机是人们内在的需求与驱动,它也可以被描述为一种冲动,激励的过程就是试

图去满足这种冲动。

自我实现需要:出现在个体满足于在工作相关事务及工作过程中实现其全部潜力的时候。

期望理论:个体对所面临的环境的感知影响着他们的行为。

二、选择题知识点

1、激励三种类型:(1)传统理念/经济人理论(2)人际关系理论(3)复杂人理论

2、主要的激励理论:

(1)泰罗认为唯一能激励员工的是货币。

(2)麦克雷格认为X理论员工可以通过货币来激励。Y理论员工追求额外需要、独立性和自我价值的实现。

(3)马斯洛认为每个人的需求都有层次性: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社交需求、尊重需求、自我实现需求。管理层职责:改进工

作流程,经促进个体实现自身需求,并与员工探讨工作中的感受。

(4)赫兹伯格认为,有一些固定的因素使人们趋向于达到工作满意,同样也有一些固定因素是与工作不满意相联系(主要针对

X型人)。管理者职责:在工作中引进工作内容丰富化和工作扩大化作为常规行为。

(5)阿吉里斯研究着重于个体与组织需要。(6)麦克莱兰认为,存在一系列影响个体工作的关键需要,特别对成就、权力、归

属的需要。

(7)弗鲁姆理论的核心:努力、绩效、报酬。

三、案例分析知识点:

(一)改善公司的员工激励,可以从以下几方面考虑(注意不是答案,答案要开发你的大脑):

1.在员工中,争执频繁发生.

2.旷工率持续在一个高水平

3.一些核心员工离开公司

4.工厂的产量在降低

5.最近的一个接任职位广告没有吸引一位申请人

6.因为质量不合格,退货增加

7.公司没有正式评估程序

8.大多数员工是不满意和消极的

9.公司应该注意其他的激励与保健因素.

(二)日本式管理(Z理论)优点:

1.为核心员工提供终身雇佣制

2.晋升通常产生在职的员工中

3.长期成长的期望取代短期获利的目的

4.核心员工55岁强制退休的政策

5.鼓励雇用临时员工

6.在组织内部鼓励团队合作

7.所有部门都鼓励团队合作

8.管理层与雇员之间有高度信任

9.与集体责任相比,个人成就不是很重要

10.职业路径以终身工作轮换的非特异性作为规范

11.实施家长式的管理模式(集权模式)

12.将绩效考评看作是一个长期的过程

第6章激励实践

一、名词解释

佣金:通常用于奖励销售人员。

酬金:一种在完成事先约定任务后的一次性支付报酬。

省时计划:员工在少于标准时间内完成设定任务时给予奖励。

利润分享:员工获得的奖金与组织利润额相联系。

封闭原则:每项工作包括那些需要完成的产品或过程的所有任务。

质量圈:组织内存在的定期会面讨论生产问题和解决方法的正式小组。

团队:由员工组成的小组,小组中的每一名成员有着共同的特定目标和达成目标所要承担的共同责任。

二、简答题知识

1、物质报酬:

(1)计时工资(优点:1、简单易行、2、确保员工有稳定的收入、3、雇员不会草率急促地赶进度,因此能够高质量地完成工作、4、在团队时,很难精确地衡量团队中每一名成员的贡献,这时计时工资便成为一种选择)

(2)计件工资(缺点:1、不得人心,2、引发一种趋势,员工因急促地工作而导致产品质量下降。3、使全体员工会引起妒忌。)

3、佣金(销售人员利润的分成,与计件工资相似)

4、酬金(取决于任务的工作量、完成任务的时间量以及任务的难易程度。)

5、额外福利(优点:使员工认为他们已在组织内达到了一定地位;缺点:会导致员工间的嫉妒。)

6、奖励计划(分为:个人奖励计划、团体奖励计划、公司全员奖励计划)

雇主激励雇员的奖励计划:1、计件工资计划。2、每日定额工作。3、利润分分享。4、绩效工资计划。

奖励计划在应用时存在的问题:

(1)、奖励计划的成功取决于生产经营平稳运行。

(2)、收入水平的波动一定与生产水平有关。

(3)、大多数奖励计划适用于那些重复性且墨守成规的工作情况。

(4)不同部门的员工获得不同水平的奖金,奖励计划可能会导致分歧,这时,要采用团体或公司范围的奖励计划来克服。

2、物质报酬谢

如何进行工作设计的5项原则:

(1)每项工作应包括完成一件产品或一种活动过程所需的全部任务。

(2)监督应保持在最小限度,尽量让员工、小组或团队对他们完成的工作质量负责。

(3)采用工作形式多样化来减少员工日常工作的乏味,同时,有必要扩大员工的工作范围。

(4)员工们应该控制他们的工作速度并且选择一些工作方法。

(5)工作组应得到鼓励,这促进了员工间的交流与协作。

工作设计与再设计的实现途径:

(1)工作轮换(好处:工作形式多样化、减少工作的单调程度、增加员工工作技能)

(2)工作扩大化(增加员工满意度与积极性)

(3)工作工富化(增加员工在工作的参与程度,使他们感觉到自己的努力是对组织有价值的,并且能得到回报)

3、团队工作和质量圈:

确保团体工作顺利进行的因素:

(1)必须有明确的授权范围,所有的成员和组织中其他团队都要了解此授权范围。

(2)团队必须有明确的目的及强有力的领导。

(3)团队成员必须有适当的技能、经验以及达到目标的决心。

(4)组织必须提供给团体充分的资源,以便他们来完成任务。

(5)组织与团体之间必须有明确的沟通途径。

(6)团队中应分享知识与信息。

(7)每一个团队成员必须被分配一个团队角色。

引入团体工作后,如果没有有效地进行组织有可能导致的问题:(答案与确保团体工作顺利进行因素相反)

证明团体运转有效性的指标:

(1)在团体成果前,所有的成员都是平等的。

(2)成员间有相互信任感。

(3)成员能在内部解决任何冲突。

(4)团队意味着更少的事故、缺勤、失误和抱怨。

4、目标管理:

管理者工作包含五项主要任务:

(1)需要设定组织目标。

(2)需要建立能够有效实施的活动来对工作进行组织。

(3)需要告知员工并提供激励。

(4)需要建立判定每个员工表现的目标或者尺度。

(5)对开发员工的潜能负有责任。

目标管理需要按照七个阶段进行:

(1)定义每个人责任和绩效的关键点。

(2)定义和识别可能导致整个计划失败的关键点。

(3)定义和识别衡量的方法。

(4)定义和识别几个关键的产出点,通常不超过两个。

(5)确定行动计划和恰当的考评期,需要逐项列出并且包括每个员工和管理者的行动细节。

(6)建立一个年度绩效评审机制,员工的成果将和阶段一中的绩效关键点进行比较,员工的成绩将被评估出来。(7)修订目标并且提出一系列新的目标。

第七章团体、团体行为与冲突

一、名词解释

正式或官方团体:由管理人员建立,以完成组织内的特定任务。有管理其行为的正式法规,也将安排有关行为规范的会议。非正式或非官方团体:由具有相同兴趣的人组成,这种类型的团体不是组织正式结构的一部分。没有正式的规章条例。

不发达团体:目标不明确,获委任的领导往往要作出所有的决策。

理想团队:由一名主席或塑造者、一名培养者、一名监督评价者以及其他每个类型的一名或多名成员组成。

冲突:产生于当一个人或团体觉察到另一个人或团体已经或即将对这个人或团体关心的某事或某物产生负面影响时。

二、简答题知识

企业环境中的团体有以下几个共同特点:

(1)成员有共同的兴趣和目标。

(2)团体成员会讨论共同感兴趣的事情。

(3)团体成员会建立影响他们行为的规章和准则。

(4)团体行为能对团体中的所有成员产生影响。

三、案例分析知识点

1、产生冲突的原因:

(1)组织内存在部门化和特殊化。

(2)所涉及的工作的特性。

(3)管理层和员工所追求的目标正式目标不同。

(4)个人角色和团体角色不明确。

(5)部门界限和个人界限不明确。

(6)合同关系不明确

(7)个人同时承担不同的角色

(8)管理层隐藏目标

(9)介人对他们在组织内的地位有不同的看法

(10)个人对他们在自己的工作中所做出的努力有不同的看法

(11)个人对他们在组织内所承担角色的权威和权力的级别有不同的看法。

2、冲突的特点包括:

(1)缺乏沟通,缺少横向沟通渠道

(2)存在部门、团体和个人层面的对抗

(3)存在部门、团体和个人层面的妒忌

(4)人际纠纷

(5)人际纠纷和争执

(6)普遍需要仲裁以及人事部的频繁干预

(7)普遍反对变革

(8)员工的士气低落

(9)员工有高度的失败感

(10)个人似乎不愿意与其他人分享信息

(11)信息将有被扭曲的趋势,无论是有意或无意的

(12)管理层有可能会严格遵守规则和条例

(13)大量使用非正式沟通渠道,比如小道消息

(14)个人、团体或部门可能感觉受到了轻视,他们可能会制定自己的目标并且对其他人隐藏

(15)由于试图保护自己的领土,各部门之间可能会建立壁垒。

3、如何解决冲突??

答:每个冲突的案例都应该分别处理,并且应该找出冲突的起因,制定一个适当的解决方案。重要的是,卷入冲突的所有各方面都接受这个解决方法。

第8章人力资源规划

一、名词解释

软规划:关于如何激励员工和满足员工需求的规划,它开发树立以客户为导向的企业形象和企业文化,并通过培训开发员工。硬规划:关于确定未来需要的员工的数量、质量和类型的规划。

任务:被界定为导致目标达成的行为集合。

晕轮效应:当候选人提供的答案是他们所认为的组织的要求,而非真实的答案,晕轮效应就产生了。

二、简答题知识

1、人力资源的职责包括:

(1)人力资源规划

(2)招募与选择

(3)上岗引导与培训

(4)晋升与转岗

(5)雇用的评价和终止

(6)纪律

(7)雇用的报酬和条件

(8)包括健康和安全问题的工作条件

(9)职业发展和员工福利

(10)工资谈判和员工代表

2、人力资源管理职能的作用与背景:

(1)随着制造型国家数量的增多,全球经济的发展导致雇用条件更加的不稳定,雇主和雇员都在思考如何管理这种变化的趋势。(2)开发新技术的加速意味着组织必须引进新的策略和政策,以确保变化对组织的平稳运行不会产生负面影响。

(3)人力资源管理研究的进展使得组织能采用更先进的方法解决人员问题。

招募过程经过的阶段:工作分析工作描述人员任职条件工作评价

三:案例分析知识点

1、软规划与硬规划的区别(差异):软规划是关于如何激励员工和满足员工需求的规划,它开发树立以客户为导向的企业形象和企业文化,并通过培训开发员工;硬规划是关于关于确定未来需要的员工的数量、质量和类型的规划,它包括:分析目前的雇佣需求,预测雇员未来的需求,预测雇员未来的供给以及预测未来的离职率。

2、如何进行人力资源规划(方法、功能):

(1)将企业目标转化为有关员工的目标。

(2)组织以外有许多因素会影响组织业绩。

(3)组织了解目前员工的需求很重要。

(4)预测组织未来人员需求很重要。

(5)对目前组织中劳动力供给的分析将产生有价值的信息。

(6)预测劳动力的外部供给将如何变化也很重要,组织需要知道需求的劳动力是否能获得。

3、影响人力资源规划的几个因素:

(1)市场的变化意味着预测不准确的。

(2)不断增加的竞争力,来自很多公司的可以利用的劳动力供给进入了当地劳动力市场。

(3)给劳动力市场带来的有意义的变化。

(4)在最初拟定规划时不可能预测到的金融问题。

4、内部招募的优点:

(1)提供雇员职业发展通道。

(2)上岗引导时间较短

(3)管理人员了解候选人,因此他们选错人的机会很少。

(4)内部招募比外部招募要快还有便宜

5、内部招募的缺点:

(1)可能在员工中引发一些问题,一些员工认为自己被忽视了。

(2)内部招募限制了可以申请空缺岗位的候选人的数目。

(3)管理人员了解候选人可能不具备外部候选人具有的品质。

(4)如果将工作给了内部候选人,将产生新的空缺需要填补。

(5)如果管理人员认为没有合适的内部候选人,他们将进行外部招募,这样浪费了大量时间和精力。

(6)内部候选人可能已经形成了些不好的工作习惯,他们将会被带到新的工作中。

6、招募过程怎样与选择过程相连接:

答:通过在招募阶段连接起来,选择需以文件为依据。在招募和选择过程的最后,对整个过程进行评价很有用,首先,组织应该通过看收到多少个申请来考查广告是否成功;其次,组织应该考查选择过程的有效性;重要的是,这种失败要作为紧急事件来处理,因为此类失败对组织来说代价昂贵。

第9章上岗引导、培训和考评

一、名词解释

上岗引导:对所有新入员工进行的最初的培训,培训内容更多是与整个组织有关。

反思者:对观察和反馈感兴趣,并且愿意花时间思考问题而后得出结论。

组织开发:注重的是培训给整个组织所带来的变化。

二、简答题知识:

1、上岗引导包括哪些内容

(1)组织的历史概况

(2)组织的结构

(3)人事政策

(4)员工可以获得和福利和服务

(5)工作场所中的健身设施

(6)部门规则和健康安全规章

(7)新工作岗位与现有工作岗位之间的关系。

(8)介绍同事

2、系统培训具有哪些优点:

(1)为组织储备熟练技工,供组织统一调配使用。

(2)提高现在技能

(3)提高工作绩效,并提高全员生产率

(4)增长员工知识和经验

(5)改善顾客服务质量

(6)增强员工责任,提高员工士气

(7)提升员工个人知识和技能

(8)增加员工个人成长机会

三、案例分析知识点

1、培训目的与成本(为何要进行培训)

(1)一支训练有素的劳动力队伍会富有更高的生产率

(2)培训将会创造更加灵活的劳动力队伍,面对各种变化,他们将更擅于应对(3)培训将会使引进新技术更为容易,新技术可以带来显著的成本节约

(4)培训的利于降低事故

(5)因为对员工持有人道主义的态度,有利于组织树立良好的形像

(6)培训将会增加员工晋升的机会。

管理学基础知识点整理

管理学知识归纳 1管理:通过协调和监督他人的活动,有效率和有效果的完成工作。(书上) 管理是一个协调工作活动的过程,以便能够有效率、有效果的同他人一起或通过他人实现组织的目标(课件)管理的职能:计划、组织、领导、协调和控制。 管理的目的:是为了建立和强化企业的核心利润源,谋取企业长期的、稳定的、增长的利润; 管理是一种过程:计划、组织、领导、协调和控制组织机构内的人员以及其它资源以实现组织机构所要达到的目的 和目标的过程。 管理的本质是合理分配和协调各种资源的过程。 管理的要素:管理者与被管理者;管理活动;管理目标 衡量指标:效率:尽可能少的投入获得尽可能多的产出。(做事的方式)——做正确的事 效果:所从事的工作和活动有助于组织达到其目标。(做事的结果)——正确的做事 2影响管理幅度的因素  1)在被管理人员确定的情况下,管理幅度与管理层次成反比,即管理幅度越大,则管理层次越少; 2)与管理的政务和事务的难易程度和规范程度有关。管理的事务越难、越不规范,则要求管理幅度要小些 3)与管理者的水平和管理手段的先进程度有关。管理者水平高,管理手段先进,则管理幅度可大些。 4)与被管理对象有关。被管理人员素质高、责任心强,能独立胜任工作且忠于组织,则管理幅度可大些。 5)不同管理层次和工作性质。管理幅度也应有差别。 6)与组织法规健全与否有关。对于一个法规、程序健全的组织,幅度就可大些。 3霍桑试验 由哈佛大学的工业心理学教授梅奥组织进行。梅奥的结论是:行为和情绪是密切相关的;小组对个人的行为有重大的 影响;小组的标准是由单个工人的产出确定的,金钱在决定小组的产出标准上小组的情绪和工作保障来说是相对次要的因素。这些结论导致在组织管理方面对人的行为因素的新的强调。 霍桑试验结果:1)管理者不但需要做计划、组织、指挥和控制工作,还要不断建立一个人际的社会机构。 2)要建立一套系统的方法使人们容易与其他群体结合。 3)管理人员的风格的重要性。 4)首创“社会人”的概念。 4组织文化:组织成员共有的价值观、行为准则、传统习俗和做事的方式,他影响了组织成员的行为方式。 七个维度:关注细节:期望员工表现出精确性、分析和关注细节的程度 成果导向:管理者关注结果或成果,而不是如何取得这些成果的程度 员工向导:管理决策中考虑结果对组织成员影响的程度 团队向导:围绕团体而不是个人来组织工作的程度 进取性:雇员富有进取性和竞争性而不是合作性的程度 稳定性:组织决策和行动强调维持现状的程度 创新与风险承受力:鼓励雇员创新并承担风险的程度 强文化:强烈支持并广泛共享基本价值观的文化。 特点:价值观广泛共享;关于“什么事重要的”,价值观传递的信息是一致的;大多数员工能讲述关于公司历史或 影响的故事;员工强烈认同价值观;共有价值观与行为之间存在密切联系。 优点:雇员对组织的承诺更多一些;提高绩效(快速反应并解决问题) 缺点:妨碍员工进行新的尝试,特别是在处于快速变革时期时。 5目标管理 一个组织成员共同确定组织目标并依据这些目标的达成与否来评估员工绩效的过程 在这种管理体系下,雇员与他的管理者共同确定具体的绩效目标,然后定期评审实现目标方面的进展情况。奖励是基于在实现目标方面的发展。目标管理方法不仅仅将目标作为一种控制方法,而是同时把它作为激励雇员的方法。 目标管理有助于提高员工绩效和组织的生产率。但是此方法要求相对稳定的环境,在动态的环境下,可能会失去作用。

《管理学》知识点梳理-最新版

1..管理的定义及内涵(特征、要素) 管理是管理者为了有效地实现组织目标、个人发展和社会责任,运用管理职能进行协调的过程。 (一)管理是人类有意识有目的的活动 (二)管理应当是有效的 (三)管理的本质是协调 (四)协调是运用各种管理职能的过程 2.管理的职能:计划、组织、领导、控制 3.管理者的角色(三大类、十种角色) 人际角色:代表人、领导者、联络者 信息角色:监督者、传播者、发言人 决策角色:企业家、干扰应对者、资源分配者、谈判者 4.管理者的技能及含义 (一)技术技能:运用管理者所监督的专业领域中的过程、惯例、技术和工具的能力。(二)人际技能:成功地与别人打交道并与别人沟通的能力。 (三)概念技能:把观念设想出来并加以处理以及将关系抽象化的精神能力。 5.泰罗的科学管理理论(内容、评价、应用) 内容:(1).科学管理的根本目的是谋求最高工作效率 (2.)达到最高工作效率的重要手段,是用科学的管理方法代替旧的经验管理。 (3)实施科学管理的核心问题,是要求管理人员和工人双方在精神上和思想上来一个彻底变革。 评价:(1)贡献 ?第一次使管理从经验上升为科学 ?讲求效率和调查研究 ?计划和执行相分离 (2)局限性 ?把工人看作“经济人” ?仅重视技术,不重视人 ?内容窄,局限于车间管理 6.法约尔的组织管理理论(六大职能、十四条原则、管理要素(职能)) 经营的六项职能 ?技术活动:生产,制造 ?商业活动:购买,销售 ?财务活动:筹资,投资 ?会计活动:记帐,盘点 ?安全活动:保护财产和人员 ?管理活动:计划,组织,指挥,协调,控制 十四条原则:分工、权力与责任、纪律、统一命令、统一领导、员工个人要服从集体、人员的报酬要公平、集权、等级链、秩序、平等、人员保持稳定、主动性、 集体精神 管理要素(职能) ?计划:预测未来和制定行动方案 ?组织:建立企业的物质与人的双重结构

北京工商大学管理学考点重点知识点总结

一概述。 1.选择: A管理概念:特定的环境条件下,以人为中心,对组织所有拥有的资源进行有效的计划、组织、领导、控制、以便达到既定组织目标的过程。 B主体:人管理是组织中的管理,管理的载体是组织,由担任主管工作的人或小组来完成; 管理的对象:一切可调用的资源 管理的目标:有效率地完成组织既定目标,达成期望效果 管理的本质:活动或过程(分配、协调或过程) 管理的职能:获取信息、决策、计划、组织、领导、控制、和创新; 管理的核心:协调人际关系 C.评价管理工作有效性指标:效率,效果 D管理的科学与技术之争1.作为科学的管理,客观规律性,可检验性和系统性。2.作为艺术的管理,正是指管理是一门艺术,正是指管理者在管理实践过程中随地制宜地、创造性地运用管理技术和方法来解决管理问题,它有很强的技艺和技巧性。3.离不开扎实的管理理论知识,又离不开自身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的充分发挥。E.系统组织是(开放式)的 F组织与环境的关系包括两个方面:1.外部环境对组织的决定、制约和影响作用。2.组织对环境的消极被动的或者积极主动的适应。 组织环境分为一般环境和任务环境.____.一般环境,指对某一特定社会中一切组织都会发生影响、都会起作用,具有普遍意义的共有环境____任务环境,具有直接的、具体的和经常性的亦即特殊影响和特定环境。 G管理职能的拓展:1.决策是各项管理职能的核心2.创新是各项管理职能的灵魂3.协调是管理工作的本质要求H. pdca循环:提出者:美国戴明。p计划-d执行-c检查-a行动pdca循环的过程就是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pdca循环特点:1.大环带小环。2.阶梯式上升 I古典管理理论:1.泰罗——科学管理理论。三个基本出发点:1,科学管理的根本目的是谋求最高工作效率,即提高劳动生产率。2.用科学管理来代替传统的经验管理。3.科学管理的核心是要求管理人员和工人双方都实行重要的精神变革——心理革命 J法约尔十四条管理原则(1)劳动分工(2)权力和责任(3)纪律(4)统一指挥(5)统一领导(6)个人利益服从整体利益(7)员工报酬(8)集权原则(9)等级制度(10)秩序(11)公平(12)人员的稳定(13)首创精神(14)团结合作实质:统一指挥和等级制度 2.简答.A管理的六大职能:计划、组织、人力资源管理、领导、沟通、控制。 B按组织中所处层级,将管理者划分为: 高级管理者(决策层),中层管理者,高级管理决策的执行者(执行层),基层管理者(作业层) C管理者角色分为三大类:人际角色(代表人,领导者,联络者)信息传递(监督者,传播者,发言人)决策制定(企业家,混乱驾驭着,资源分配者,判断者) D管理者的技能1.技术技能(基层管理者最重要)。2.人事技能。(中层管理者)3.概念技能(1思想技能。2设计技能) E西方管理思想与管理理论的发展可以分为三个阶段:(1)古典管理理论阶段:泰罗开创的科学管理理论、法约尔所提出的一般管理理论,韦伯的理想的行政组织体系理论等 (2)近代的“人际关系”——梅奥人际关系学说的霍桑试验《工业文明的人类问题》“行为科学” (3)当代管理理论阶段:罗德3孔茨管理丛林,西蒙决策理论。法约尔管理过程权变管理,德鲁克经验管理,数量管理(管理科学,运营管理,管理信息) F:泰罗具体方法:1.科学作业管理2.计件付酬原理3.计划与作业分离原理。4.职能组织原理。5例外管理原理。。6.人事管理原则 G法约尔五大管理职能。计划、组织、指挥、协调、控制 H韦伯,组织权力的类型:@@@ 传统的权力形式(效率最低)@@@超凡的权力形式(对某人所持有的非凡性的热爱)@@@ 法理性的权力形式(最理想)

大一上学期_管理学_复习重点

管理学复习重点 一、名词解释(25分,5题) 1、程序化决策与非程序化决策(P206): 从决策所涉及的问题看,可把决策分为程序化决策与非程序化决策。程序化决策涉及的是例行问题,而非程序化决策涉及的是例外问题。例行问题是指那些重复出现的、日常的管理问题;例外问题则是指那些偶然发生的、新颖的、性质和结构不明的、具有重大影响的问题。 2、风险型决策与不确定型决策(P207,考题二选一): 风险型决策也称随机决策,在这类决策中,自然状态不止一种,决策者不能知道哪种自然状态会发生,但能知道有多少种自然状态以及每种自然状态发生的概率。 不确定型决策是指在不稳定条件下进行的决策。在不确定型决策中,决策者可能不知道有多少种自然状态,即便知道,也不能知道每种自然状态发生的概率。 3、非正式组织(P68): 人群关系论者认为:企业职工在共同工作、共同生产中,必然产生相互之间的人群关系,产生共同的感情,自然形成一种行为准则或惯例,要求个人服从,这就构成了“非正式组织”。 4、战略性计划和战术性计划(P240): 战略性计划是指应用于整体组织的,为组织未来较长时期(通常为5年以上)设立总体目标和寻求组织在环境中的地位的计划。 战术性计划是指规定总体目标如何实现的细节的计划,其需要解决的是组织的具体部门或职能在未来各个较短时期内的行动方案。 5、管理(P11): 管理是管理者为了有效地实现组织目标、个人发展和社会责任,运用管理职能进行协调的过程。 二、填空题(15分,5题) 1、法约尔有关企业经营的六个方面的职能(P60): (1)技术职能(2)经营职能(3)财务职能(4)安全职能 (5)会计职能(6)管理职能 2、组织设计概述(P283-P287): (一)个人活动与集体活动 (二)管理幅度,管理层次与组织结构的基本形态 (三)影响管理幅度的因素 3、部门化(P304): 管理劳动的分工,包括横向和纵向两个方面。

管理学知识点整理版

第一章管理与组织导论 管理者为什么很重要? 1.在这个复杂、混乱和不确定的时代,组织比以往更需要他们的管理技能和能力 2.管理技能和能力对工作任务的顺利完成至关重要. 3.员工-管理者关系的质量是员工生产率和忠诚度的最重要变量。 谁是管理者? 管理者是通过协调和监管其他人的工作活动以实现组织目标的人员。 管理者的划分 基层管理者:最底层的管理人员,他们管理着非管理雇员所从事的工作。 (主管、区域经理、部门经理、办公室主任) 中层管理者:对基层管理者进行管理的人员。(地区经理、项目主管、工厂厂长、 事业部主任) 高层管理者:负责为整个组织制定决策、计划和目标并进而影响整个组织的管理人员。(执行副总裁、总裁、执行董事、首席运营官、首席执行官) 管理者在哪里工作? 组织的共同特征:①有一个明确的目的(目标)②是由人员组成的③有一种精心 设计的结构 管理者做什么? 管理指的是协调和监管他人的工作活动,从而使其有效率、有效果地完成工作。 效率和效果 效率是指以尽可能少的投入获得尽可能多的产出。通常指“正确地做事”,即不浪费资源。 效果是指所从事的工作活动有助于组织达到其目标。通常指“做正确的事”。

li 实现这些目标的战略,并且制定计划以整合和协调各种活 安排各项工作,以实现组织目标。寵做野站 同他人合作并通过他人去实现目标。 对员工的工作进行监控、比较和纠正 管理角色 管理角色指的是管理者按照人们的预期在实践中展示的具体行为或表现。 明茨伯格的10种管理角色可以被组合成人际关系、信息传递和决策制定 1. 人际关系角色:挂名首脑,领导者,联络者 2?信息传递角色:监听者,传播者,发言人 3.决策制定角色:企业家,混乱驾驭者,资源配置者,谈判者 管理者需要的技能 1. 技术技能:某个特定领域的知识和专业技术。 2. 人际技能:与他人和睦相处、密切配合的能力 3. 概念技能:对组织面N 临的抽象、复杂情况进行思考和概念化的能力 作为管理者,这三种能力都应当具备,但是不同层次的管理者可能会有所侧重,层 次越高,从事的具体业务就越少,因此技术技能的要求就会低一些,但是概念技能的要 求会增加,而人际技能 的要]求就各个层级的管理者大致相同 管理职能 计划:设定目标,确定 动。 组织 领导 控制

1_管理学知识点汇总

管理学考试知识点总结汇总 年级学习部,一直在为调动你的学习积极性而努力!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 1.管理的定义 (1)管理的载体是组织 (2)管理的本质是合理分配和协调相关资源的过程 (3)管理的对象是相关资源,即包括人力、物力在内的一切可以调用的资源 (4)管理的职能活动包括信息、决策、计划、组织、领导、控制和创新 (5)管理的目的是为了达到个人无法实现的目标 2.韦伯的理想组织形式特点: (1)存在明确的分工 (2)按等级原则对各种公职或职位进行法定安排,形成一个自上而下的指挥链或等级体系(3)根据经过正式考试或教育培训而获得的技术资格来选拔员工,并完全根据职务的要求来任用 (4)除个别需要通过选举产生的公职以外,所有担任公职的人都是任命的 (5)行政管理人员是“专职的”管理人员,领取固定的“薪金”,有明文规定的升迁制度(6)行政管理人员不是其管辖的企业的所有者,只是其中的工作人员 (7)行政管理人员必须严格遵守组织中的规则、纪律和办事程序 (8)组织中成员之间的关系以理性准则为指导,不受个人情感的影响 3.定量决策方法 (1)确定型决策方法:指决策面对的问题的相关因素是确定的,从而建立的决策模型中的各种参数也确定的 I.比起不确定型和风险型决策,确定型决策是比较容易求解的问题 II.求解确定型决策问题的方法有线性规划、非线性规划、动态规划、连续型规划、整数规划、单目标规划、多目标规划、目的规划、网络优化 (2)不确定型决策方法:如果决策问题涉及的条件中有些是未知的,对一些随机变量,连它们的概率分布也不知道,这类决策问题被称为不确定型决策 常用的解不确定型决策问题的方法有以下三种: I.小中取大法 II.大中取大法 III.最小最大后悔值法,其步骤是: ①计算每个方案在每种情况下的后悔值,定义为: 后悔值=该情况下的各方案中的最大收益-该方案在该情况下的收益 ②找出各方案的最大后悔值 ③选择最大后悔值中最小的方案 (3)风险型决策方法:如果决策问题涉及的条件中有些是随机因素,它虽然不是确定型的,但我们知道它们的概率分布,这类决策被称为风险型决策。 4.目标管理:是一种程序,它不像传统的目标设定——由上级设定目标后分派给下级,而是组织内各级人员共同参与制定目标,形成以总目标为中心,上下衔接、协调一致的目标体系

(考研)西南交通大学公共管理学常考知识点及未考知识点汇总

(考研)西南交通大学公共管理学常考知识点及未考知识点汇总 第1章公共管理导论 1.1 公共管理的意义 公共管理是以政府为核心的公共部门整合社会的各种力量,广泛运用政治的、经济的、管理的、法律的方法,强化政府的治理能力,提升政府绩效和公共服务品质,从而实现公共的福祉与公共利益。 公共管理学的特质 1. 公共管理是以整合性的概念。 2. 公共管理是将私部门的管理手段运用于公部门 3. 公共管理重视与外部环境的关系,强调以最高管理者的战略设计、政策设计为焦点。 4. 公共管理不完全等于“政府管理”,而意味着一种新治理。 5. 公共管理强调价值调和与责任。 6. 公共管理关注政府改革和政府再造。 7. 公共管理是以科际整合的研究领域。 公共管理的特质以及与私部门管理的区别 1政治权威与经济权威公共管理以国家强制力为后盾,具有公权力,私组织则没有。公部门的权威来自制度与法律的授予,而私部门则是来自经济性的市场力量。 2多元制衡与自主性公共管理只有有限的管理自主权但却有着复杂的政治界面,而私部门管理则由相对充分的管理自主权。 3公共利益与私人利益政府具有促进和实现公共利益的义务和责任。这是公共管理区别于私管理的一个重要特征。而私营企业和组织往往是个人利益最大化的追求者。 4法的支配与意思自治对于政府而言,凡是法律未允许的便是非法的。而对于私领域的管理而言,法无禁

止即自由。 5政府与市场公共管理与私部门的管理的一个最重要之处在于政府与市场的区别与差异。这种差异主要表现在:垄断与市场;公共产品与私人产品;自由与依赖;利润与支出等。 6多元理性与经济理性公共部门处在社会各种力量作用的核心,承担着社会价值权威性分配的职责,所以政府理性往往是多元的,应考虑各种利益和价值的平衡;而私部门的管理大多为工具的经济理性,往往较少顾及其他理性的考虑。 1.5 公共管理:现时代的挑战 1关于回应维持宪政秩序和政府稳定问题 2关于如何在公共管理与维系并发展民主法治社会的基本价值问题 3关于平衡政府与市场的作用,以促进政府治理的有效性问题 4关于如何平衡目前及最近未来与较长远未来的需要问题 5关于回应全球化的挑战问题6关于如何应付科学技术革命带来的挑战问题 7如何应付越来越多的官僚腐败,重振公民对政府的信任问题 8关于重振政府的治理能力问题 9如何构建国家与社会的共同治理模式问题 10重建公共管理的道德秩序 11关于如何发展有效的组织体制的问题 12公共管理如何应付复杂、不确定与变革的问题 第2章公共管理者的角色与知能 2.3 公共管理者的技能 技术性技能术性技能主要指从事自己管理范围内所需的技术与方法。这是现代公共管理日益专业化的趋势所要求的。

管理学-期末考试重点知识点汇总

第一章管理基础 管理的概念 管理是指在特定的环境下,管理者通过执行计划、组织、领导、控制等职能,整合组织中的各种资源,实现组织既定目标的活动过程。 管理职能的基本内涵 1、计划职能---预测未来并制订行动方案。 2、组织职能---建立组织的物质结构和社会结构。 3、领导职能---管理者为了实现组织目标而对被管理者施加影响的过程。 4、控制职能---保证组织中进行的一切活动符合预先制订的计划。 管理者的概念 管理者是在组织中通过执行计划、组织、领导、控制等职能,带领其他人为实现组织目标而共同努力的人。 管理者的角色 人际角色——代表人角色、联络者角色和领导者角色 信息角色——监听者角色、发言人角色和传播者角色 决策角色——企业家角色、处理混乱的角色、谈判者角色和资源分配角色 管理者的技能 1、概念技能---管理者对事物的洞察、分析、判断、抽象和概括的能力。 2、人际技能---与人共事、与人打交道的能力。 3、技术技能---管理者从事自己管理范围内的工作时所需运用的技术、方法和程序的知识及 其熟练程度。 管理者的层次 高层管理者---负责战略的制定与组织实施 中层管理者---直接负责或协助管理基层管理人员及其工作,发挥承上启下的作用 基层管理者---负责管理作业人员及其工作 不同层次的管理者对三种不同技能的要求各不相同。管理者的层次越高,对概念技能的要求也越高;越是基层管理者,越需要掌握与业务有关的技术技能,而对概念技能的要求也越少。 第二章管理理论的产生与发展 西方早期典型的管理思想 p14 1.劳动分工的观点 斯密认为,劳动分工导致劳动生产率提高。 2.经济人观点 斯密认为,所有的经济现象都是具有利已主义的“经济人”的活动所产生的。

管理学知识点总结94715

管理学大纲知识点总结最新版 管理与管理者 了解: 1.管理的概念 管理是组织为了达到个人无法实现的目标,通过各项职能活动,合理分配、协调相关资源的过程。 管理工作的重要性(必要性) 合理地配置和利用资源,形成社会生产力;B.使科技转化为生产力;C.合理组织协调人员、政府、资源之间关系,调动各种积极因素;D.把局部目标引向组织目标,形成方向一致的合力;E.管理通过信息技术和知识经济改变人类生活和经济、社会活动。 管理学的内容体系(见教材) 管理学的重要性 对组织而言,管理具有普遍性。无论是什么类型的组织(营利性或非营利性),无论组织规模的大小,无论组织的各层次(高层、中层和基层),还是组织的各个领域,没有管理是难以想象的。通过学习,学会管理各种组织。 对个人而言,当你开始职业生涯后,不是管理者,就是被管理者。 对管理者而言,理解管理过程是培养管理技能的基础,可以使自己获得成为有效地管理者的系统知识。通过学习,使管理者以正确的方法做正确的事。 对被管理者而言,学习管理可以更好的理解上司的行为方式和组织的内部运作方式,适应组织的需要。 管理职能 法约尔:计划、组织、指挥、协调和控制。 孔茨和奥唐内尔:计划、组织、人员配备、指导和控制。 本书:决策与计划、组织、领导、控制、创新。 组织管理层次 高层、中层和基层 理解: 管理的特性 1.动态性 2.科学性:反映管理实践活动的客观规律。管理理论来自于实践,又指导实践,有一套分析、解决问题的方法论。 3.艺术性:即实践性、创造性。是指在实践中创造性的运用管理理论知识的技巧,必须将管理理论与具体的实践活动相结合。 4.创造性 5.经济性:机会成本、管理方式选择、资源有效整合 管理性质的二重性 自然属性:管理与生产力、社会化大生产相联系的性质。 社会属性:管理与生产关系、社会制度相联系的性质。(体现所有者意志) 管理职能及之间的相互关系 决策是计划的前提,计划是决策的逻辑延续。决策和计划是其他管理职能的依据; 组织、领导和控制旨在保证决策的顺利实施; 创新贯穿于各种管理职能和各个组织层次之中。 掌握和运用: 各管理层次的工作任务、职能承担的侧重和技能要求的侧重 工作任务: 对于上层来讲,其主要任务是从整体利益出发,对整个组织实行统一指挥和综合管理,并制定组织目标及实现目标的一些大政方针。

大一管理学知识点整理

管理学 考试内容 1. 10个选择 2.5个名词解释 3. 简答 5个 4.论述2个 5.1个案例分析 名词解释(10个) 1.管理:管理是管理者为了有效地实现组织目标、个人发展和社会责任,运用一定手段协调组织资源和活动的过程。【不考】 2.组织文化:组织文化是指组织在长期的发展中所形成的日趋稳定的、独特的价值观以及以此为核心的而形成的行为规范、道德准则、群体意识和风俗习惯等的总称,其核心是组织的价值观念。 3.决策: 指管理者通过分析各种备选方案,对面临的机会或威胁作出反应,作出关于特定的组织目标和行动方案的决定。【不考】 4.风险型决策:也称随机决策。指决策方案未来的自然状态可能有几种,不能预先确定,但每种自然状态发生的概率可以估计,无论哪个方案都有一定的风险。 5.不确定型决策:是指在不稳定条件下进行的决策,决策方案未来的自然状态可能有多种,但无法预先明确估计,并且各种自然状态的概率也无法确定,各种方案出现的结果是不确定的。 6.滚动计划法:是指编制计划时采用近细远粗的方法,根据计划的执行情况及环境变化情况定期修改未来的计划,并逐期向前推移,每次计划修订都使计划向前滚动一次。{定期修订未来计划的方法。} 7.部门化:是指将组织中的工作活动按照一定的逻辑安排合并成若干管理单位或组织单元的过程。 8.授权:是指上级将完成任务所必需的权利授予下属人员的行为。 9.领导:是指领导者通过沟通、指导和奖惩等手段对组织成员施加影响从而使人们心甘情愿地为实现群体或组织的目标而努力的过程或艺术。 10.内容型激励理论:是指针对激励的原因与起激励作用的因素的具体内容进行研究的理论。 11.过程型激励理论:是指主要针对员工从个体动机到采取行动的过程进行研究的理论。 12.沟通:是指信息从发送者到接受者的传递过程。 13.需求层次理论 简答以及启示(10个) 答题方法:1,简述内容,有几条答几条,简答2.忽略启示 3.字特别少的,每一条后面加一点分析 一。简答人际关系理论的主要内容和启示P75 答:1 工人是社会人,而不是“经济人”。 2.新型的领导能力在于提高员工的满意度。 3企业中存在以情感为主线的非正式组织。 4企业管理中存在霍桑效应。

马工程管理学期末知识点复习

管理学原理重点 第一章 1.管理的定义:管理是根据组织的内外环境条件,通过计划、组织、领导、控制等 一系列活动,对组织所拥有的资源进行合理配置和有效使用,以 实现组织预定目标的过程。 2.管理的性质:管理的二重性原理 (1)自然属性:与生产力和社会化大生产相联系 由共同劳动的社会化的性质产生的,它要求管理必须根据现代大生产的客观规律,合理地组织生产力,使组织资源得到最佳组合和合理利用,取得最大经济效益。 (2)社会属性:与生产关系和社会制度相联系 由共同劳动所采取的社会结合方式的性质产生的,它要求管理必须体现社会制度的本质特征,不断维护和完善生产关系。 … (3)现实意义:管理的两重性原理是马克思主义管理理论的主要内容,是指导人们探索和掌握管理体系的特点和规律性、实现管理任务的有力武器,是建立社会主义管理科学的理论基础和基本出发点。 认识和掌握管理的两重性原理,可以使我们分清资本主义管理和社会主义管理的共性和个性,正确地处理批判与继承、学习与独创、吸收国外管理经验与结合中国实际之间的关系,实事求是地研究和借鉴国外先进管理中有益的东西,做到兼收并蓄,古为今用,洋为中用。这对于解决管理中的实践问题,实现组织目标,有着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3.管理的特征:(1)管理的目的是实现组织的预定目标 (2)管理是一个过程 (3)管理是对组织拥有的各种资源的优化整合 (4)管理的核心是协调人际关系 (5)管理活动是在一定的环境条件下开展的 4.管理的职能:(1)计划职能:对企业未来活动如何进行的预先筹划。 ^

(2)组织职能:设计和维持一整套职位系统,合理分工与合作, 协调企业的人力、物力等资源,使企业活动顺畅 进行。 (3)领导职能:指挥、影响和激励下属为实现企业目标而努力工 作。 (4)控制职能:确保企业活动朝着规定的企业目标运行而进行的 监察及修正活动。 5.管理者的分类: (1)按管理者在组织中所处的层次分类: A.高层管理人员:决策性工作 B.中层管理人员:执行性工作 C.基层管理人员:作业性工作 { ①高层管理者:对组织负全责,主要侧重于沟通组织与外部的联系和决定组 织的大政方针,注重良好环境的创造和重大决策的正确性。 (高层管理者,计划和控制职能的发挥显得更为重要) ②中层管理者:承上启下,主要职责是正确领会高层的指示精神,创造性地 结合本部门的工作实际,有效指挥各基层管理者开展工作, 注重的是日常管理事务。 ③基层管理者:主要职责是直接指挥和监督现场作业人员,保证完成上级下 达的各项计划和指令,他们主要关心的是具体任务的完成。 (基层管理者,领导职能的发挥更为重要) (2)按管理者所负责的组织活动范围分类: A.综合管理者 B.专业管理者 ` 6.管理者的技能:(1)技术技能:使用某一专业领域有关的工作程序、技术和知 识完成组织任务的能力。 (2)人际技能:管理者处理人与人之间关系的技能,即理解、

管理学原理知识点汇总

管理学知识点汇总 第一章管理概述 管理的概念:是指在一定条件下,组织中的管理者通过计划、组织、领导、控制等职能,协调各类资源,以实现共同目标的过程。管理的主体是管理者;载体是组织;手段是计划、组织、领导、控制;本质是协调;对象是人,财,物,信息等各类资源;目的是实现共同目标。 管理的核心:决策管理的基本职能(四个):计划、组织、领导、控制 管理者的技能:①技术性技能②人际关系技能③概念性技能(构想技能) 管理的性质:①管理的二重性,即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观点)②管理的科学性和艺术性。3普遍性 管理者分类:按层次分:高层中层基层(中层管理者比基层管理者更多地依靠正式权力与沟通技巧)按内容分:战略战术执行 按综合程度分:综合专业 管理者素质:①良好的思想品德素质②知识能力素质③身体素质 亨利.明茨伯格[加]—角色 人际关系角色:代表人(挂名首脑)领导者联络者 信息传递角色:监听者传播者发言人 决策制定角色:企业家谈判者混乱驾驭者资源分配者 科学管理理论:泰勒吉尔布雷斯夫妇甘特 泰罗(勒)[美],1911年《科学管理原理》—科学管理之父 科学管理原理内容:1工作定额原理2为工作挑选“第一流的工人”3标准化原理4有差别的计件工资制5劳资双方的密切合作6职能工长制7把计划职能同执行职能分开8例外原则 科学管理理论着重研究如何提高单个工人的生产率。 组织管理理论亨利.法约尔马克斯.韦伯切斯特.巴纳德 亨利.法约尔[法],1916年《工业管理与一般管理》—组织管理理论之父【第一个概括和阐述一般管理理论的管理学家】 一、区别经营和管理:六大活动:商业,安全,技术,财务,会计,管理 二、管理的职能:五大职能:计划,组织,指挥,协调,控制 三、管理的十四项原则:14条基本原则:分工,权利与责任,纪律,统一指挥,统一领导,个人利益服从集体利益,报酬合理,等级制度与跳板,适当的集权与分权,秩序,公平,人员稳定,首创精神,人员的团结 四、管理教育的重要性。管理是一种独立的适用于所有类型事业的活动;随着管理层级的不断上升,管理能力越重要;管理是能够传授的。 五、管理的普遍性。 马克思.韦伯[德],《社会组织和经济组织》—行政管理理论【组织理论之父】 韦伯理想的行政组织体系的主要特点如下: 权威来源:①合理合法式权威②传统式权威③个人崇拜式权威 行为科学理论(20世纪20年代) 梅奥[美]—霍桑实验 1车间照明实验 2继电器装配试验(福利试验)-工作环境和物质条件间接影响着劳动生产率的提高 3大规模访谈计划-社会归属和人际关系 4接线板绕线组的工作室试验-正式组织中存在着非正式组织 霍桑实验结论①工人是社会人,而不是经济人*企业中存在着非正式组织*新的领导能力在于提高工人的满意度 正式组织以效率逻辑为主要标准,非正式组织以感情逻辑为主要标准 行为科学的主要研究内容:个体行为研究#动机与激励理论#群体行为研究#组织行为

中国海洋大学管理学原理重点整理剖析

第一章绪论 管理:管理者在特定的环境和条件下,为了实现特定的目标,对组织所拥有的资源进行计划、组织、领导和控制等活动的过程。 管理职能:计划、组织、领导、控制 管理者:承担管理工作、履行管理职能的人员及其集群,他们是管理的主体。 物本管理:是以任务、以物为中心,追求固定正规的管理,实行的是“任务管理制” 人本管理:是以人为中心,将经营艺术与现代管理方法融为一体的管理,是从科学走向艺术的管理,是从控制为主的专项管理转向实施更具全面性、长远性的战略管理。 公共管理:以公共组织为依托,以实现公共利益为目的,向特定区域内社会成员提供公共服务或进行公共事务管理的活动。 工商管理:以工商企业组织为主体,以向顾客提供服务或出售商品获取经济利润为目的所进行的经营管理活动。 归纳法:从典型到一般的研究方法,通过客观存在的一系列典型事务或经验进行观察,分析其特点、变化规律,进而分析事物之间的因果关系,从中找出事物变化发展的一般规律。 演绎法:运用模型来研究管理现象及其规律的方法称为演绎法。 定量研究方法:对管理现象中可以量化的部分进行测量和分析,以寻求最优决策方案。 权变方法:由于管理环境和条件不断变化,管理没有一成不变的方法和技术。 1.管理的性质是什么? 管理的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科学性与艺术性的统一。 2.关于管理的职能有哪几种观点? P5 3.德鲁克关于管理者角色的观点是什么? 管理者角色分为三类:第一,管理一个组织,求得组织的生存和发展。第二,管理管理者。第三,管理员工和工作。

4.明茨伯格关于管理者角色的观点是什么? 三大类型、十种角色。人际关系类角色:挂名首脑、领导者、联络者。信息传递类角色:监察者、传播者、发言人。决策制定类角色:发起者、麻烦处理者、资源分配者、谈判者。 5.公共管理与工商管理有哪些区别和联系?、 区别:目的、价值目标、权力来源、活动方式。P7 联系:都要履行一般的管理职能。 第二章管理理论 科学管理原理:核心是提高效率,1.工作定额原理 2.选择、培训和提高工人的劳动技艺。3.实行职能工长制(所有的管理者只承担一种管理职能)4.把计划职能同执行职能分开。5.实行刺激性的计件工资制。6.劳资双方为提高效率而合作。7.实行组织控制的例外原则。 管理过程理论:法约尔是第一个概括和阐述一般管理理论的管理学家。1.企业职能与管理职能的关系:后者包含于前者之中。2.管理的14项原则:P32 3.管理的职能:计划、组织、指挥、协调、控制。 行为科学理论: 现代管理理论: 管理学丛林: 全面质量管理理论: 战略管理理论: 组织文化理论: 学习型组织理论: 1.古典管理理论的内容及贡献是什么? 2.霍桑实验的结论及意义是什么? 3.现代管理理论的特点与贡献是什么?

大学管理学期末重点复习

复习纲要 名词解释 1、管理:指的是协调和监管他人的工作活动,从而使他们有效率、有效果地完成工作。(综合定义:管理指一定组织中的管理者在特定的组织内外环境的约束下,运用计划、组织、人员配备、领导和控制等职能,对组织的资源进行有效的整合和利用,协调他人的活动,使他人同自己一起实现组织的既定目标的活动过程) 2、明茨伯格管理角色理论:三类10种 (1)人际角色:代表人、领导者、联络者 (2)信息角色:监督者、传播者、发言者 (3)决策角色:企业家、干扰应对者、资源分配者、谈判者 3、计划:是对未来行动的规划。它是人们主观对客观的认知过程。包括5W1H( What to do it ? \ Why to do it ? \ When to do it ? \ Where to do it ? \ Who to do it ? \ How to do it ? ) 理解计划的含义:计划是预先制定的行动方案、计划是一个连续的行为过程、计划是控制的基础和前提、计划需要修正 4、目标管理:设定管理者和员工双方认可的目标并使用这些来评估员工绩效的一个过程。 5、宏观环境(PEST):是分析宏观环境的一种工具,通过政治要素(Politics)、经济要素(Economics)、社会要素(Society)、技术要素(Technology)四个方面的因素分析从总体上把握宏观环境。 6、SWOT分析:是对组织内外环境所形成的优势,劣势,机遇,威胁的分析 内部环境:优势(Strengths)、劣势(Weaknesses) 外部环境:机遇(Opportunities)、威胁(Threats) 7、统一指挥:形成等级链:包括等级链必须是连续的,不能中断;任何下级只

管理学知识点整理

管理学原理知识点整理 第一章管理与管理学 一、管理的概念与性质 1.管理的定义 (1)世界著名管理学家对管理下的定义: 科学管理之父泰罗对管理下的定义:确切知道你要别人去干什么,并使他用最好的方法去干。 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赫伯特·西蒙对管理学下的定义:管理即制定决策。“现代经营管理之父”亨利·法约尔认为:管理是所有的人类组织都有的一种活动,这种活动由5项要素构成:计划、组织、指挥、协调和控制。 ! 现代管理大师哈罗德·孔茨对管理下的定义:管理是设计并保持一种良好的环境,使人在群体里高效地完成既定目标的过程,他认为管理包括计划、组织、人事、领导和控制5个职能,管理的目标就是创造盈余 斯蒂芬.P.罗宾斯认为,管理就是同别人一起或通过别人使活动完成得更加有效的过程,这个过程包括计划、组织、领导和控制4个职能。 综合以上各种管理的定义,可给出如下定义: 管理是在特定的环境下,运用和整合组织资源,通过计划、组织、领导、控制等来协调组织中的群体行为,达成组织既定目标和责任的动态创造性活动。 2.管理的二重性 管理的自然属性是与生产力的发展相联系的,它反映了社会化大生产要求生产过程中的各个方面能协调一致,有序进行,以提高生产的效率的客观要求。 管理的社会属性是与生产关系、社会制度相联系的,它要代表一定社会制度中的一定阶级的意志,反映一定阶级的利益要求。因此从管理学的社会属性来看,社会主义的管理和资本主义的管理存在着本质的区别。 ! 3.管理的科学性和艺术性 管理的科学性是管理作为一个活动过程,人们通过一个多世纪的不断研究和探索,已经抽象总结出了一套比较完整的、反映管理过程中客观规律的知识体系。人们一方面利用这些理论和方法来指导自身的管理实践,解决新的管理问题,另一方面又以管理活动的结果来衡量管理过程中所使用的理论和方法是否正确,是否行之有效,从而使管理的科学理论和方法在实践中得到不断的验证、丰富和发展。因此,管理是一门科学,是有规律可循的。 管理不是一门不精确的科学,而且还是一门正在发展的科学。管理科学没有,也不可能为管理者提供解决一切问题的标准答案,他只是探索管理的一般规律,指导人们按照客观规律的要求,从实际出发,创造性地进行管理工作。从这个意义上讲,管理又是一门艺术,即利用系统化的知识——科学,并根据实际情况发挥创造性的艺术。 二、管理的要素、职能、任务和作用 1.管理的要素:

西财管理学803知识点总结

西财管理学知识框架总结 编写说明: 一.罗珉老师的教材是核心,占考试比重的90%以上。因此以罗珉老师的教材为纲进行总结,王德中老师教材的相应考点见最后“附录一”,还有一些书上没有或已经删除的考点见最后“附录二”。 二.本总结用“下划线”标记出大部分可考查“问答题”的知识点,重要知识点用粗体字标记。 三.各知识点不做具体展开,各知识点将注明“页码”,已考知识点也会特别注明“年份”与“考查形式”。 四.大家可以此框架更有效的系统背记“问答题”考点,建议通过大量做题和对已考真题的分析,把握重点并依书本背记。 五.本框架有待补充完善。 第一章导论 一.管理学的学科体系 二.管理学的主要理论流派 三.管理学的现代性、超现代性、后现代性P8(无) 1.现代管理学的持续学派:寻找已有的管理理论进行适当的修正 2.超现代学派:抛弃任何连贯的理论 3.后现代学派:挑战二元论的理论和实践 四.管理理论研究的范围 1.组织理论的研究 2.以“人”为本的研究 3.战略管理学的研究:①人力资源管理与人事管理相比,有什么特点?P17 06简答 4.知识管理和知识创新型组织的构建P19 (无) 5.企业家精神和创业现象的研究 6.比较管理和跨文化管理的问题研究 五.管理学应用的热点课题P22 1.组织的再造工程:①其内涵及对企业带来的变化03、04简答 2.学习型组织:①有效组织的特征07论述 3.标杆管理(无) 4.六西格码管理方法08论述(无) 5.战略联盟07论述(无) 6.领导风格 7.无疆界世界和超越界限的管理 六.管理理论研究的热点(新增) 1.种群生态学理论 2.进度化理论 3.资源依赖理论03论述 4.交易成本理论 5.演进理论 第二章管理的基本假设 一.人性的基本假设: 1.“政治人”的基本假设 2.“经纪人”的基本假设 3.“社会人”的基本假设 4.“自我实现的人”的基本假设 5.“复杂的社会人”的基本假设:①假设的基本模式06论述②“X”、“Y”理论及基于理论的管理(麦格雷戈的人性理论)05简答③超“Y”理论及基于理论的管理④综合假设,可提两点认识作为激励工作的依据案例P50-54 6.“文化人”的基本假设(新增) 二.管理主体的假设 1.管理主题假设的传统看法 2.管理主题“有限理性的管理人”的假设

管理学周三多第六版重点总结

一:管理 1、管理的定义:管理是为了有效地实现组织目标、个人发展和社会责任,运用管理职能进行协调的过程。 ①法约尔----管理是由计划、组织、指挥、协调及控制等职能为要素组成的活动过程 ②福莱特----管理是通过其他人来完成工作 ③比得·德鲁克----管理是一种实践,其本质不在于知而在于行 ④赫伯特·西蒙----管理就是决策 ⑤哈罗德·孔茨----管理就是设计并保持一种良好的环境,使人在群体里高效率地完成既定目标的过程 ⑥加雷思·琼斯----管理是对资源进行计划、组织、领导和控制以快速有效地达到组织目标的过程 ⑦斯蒂芬·P·罗宾斯----管理是通过协调其他人的工作有效率和有效果地实现组织目标的过程 ●管理的本质是协调(管理的主体、客体、目标) ●管理的属性:(1)自然属性:人类的任何社会活动都必定具有各种管理 职能。此性质并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也不因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的不 同而有所改变,这完成是一种客观存在(2)社会属性:实际上就是“为 谁管理”的问题 2、管理的职能有五种: a.决策(计划):指制定目标并确定为达成这些目标所必需的行动 b.组织:根据工作的要求与人员的特点,设计岗位,通过授权和分工,将 适当的人员安排在适当的岗位上,用制度规定各个成员的职责和上下左 右的相互关系,形成一个有机的组织结构,使整个组织协调地运转 c.领导:指导人们的行为,通过沟通增强人们的相互理解,统一人们的认 识和活动,激励每个成员自觉地为实现组织目标共同努力。 d.控制:使实践活动符合于计划,计划就是控制的标准 e.创新:在其他管理职能创新所取得的效果中表现自身的存在和价值 3、管理者的角色:人际角色(代表人、领导者、联络者)、信息角色(监督者、传播者、发言人)、决策角色(企业家、干扰应对者、资源分配者、谈判者) 4、管理者的技能:1)技术技能:指运用管理者所监督的专业领域中的过程、惯例、技术和工具的能力2)人际技能:指成功地与别人打交道并与别人沟通的能力3)概念技能:指观点设想出来并加以处理以及将关系抽象化的精神能力 5、科学管理理论:泰罗被称为“科学管理之父”,他的科学管理理论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 ●主要观点 管理的根本目的是提高劳动生产率 科学管理方法是提高劳动生产率的重要手段 管理的核心问题是进行一场彻底精神革命 ●管理制度 科学操作方法 实行差别计件工资制

管理学复习背诵知识点

管理学复习背诵知识点 南昌航空大学110961班黄升整理 第一章管理、管理者与组织 1、管理的定义:是一定组织中的管理者,通过实施计划、组织、领导和控制来协调他人的活动,带领人们既有效果又有效率地实现组织目标定的过程 2、管理的职能:计划、组织、领导、控制(管理的载体是组织、管理是一种社会现象或文化现象) 3、管理的目的:为了有效地实现组织的目标 4、管理的性质:A管理的二重性———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B管理的普遍性C管理的科学性和艺术性(科学性是原理、原则和方法,艺术性强调实践性)P5~6 5、管理者的技能:技术技能、人际技能、概念技能P8~9 6、管理者的角色:A人际关系——挂名头脑、领导者、联络者B信息传递——监听者、传播者、发言人C决策制定——企业家、混乱驾驭者、资源分配者、谈判者P10 7、组织的含义:指由复数的人所组成的、具有明确的目的和系统性结构的社会实体P11 8、组织的特征:有其存在的目的的、都是由人所组成的、都存在着一种系统性的结构,用以规范调节和限制组织成员的行为P11 9、组织的系统:封闭系统和开放系统P12 10、组织的环境:一般环境、具体环境(简单稳定的环境、复杂稳定的环境、简单动态的环境、复杂动态的环境)P13 11、企业的定义:企业是依法设立的从事营利性的商品生产、流通或服务性经营活动,进行独立核算的社会基本经济组织P15 12、企业的特征:是依法设立的经济组织、是社会基本经济组织、是从事营利性经济活动的组织、是实行独立核算的经济组织P15 13、企业的职能:运营、财务、营销P16 14、企业制度:个人业主制企业、合伙制企业、公司制企业P16 15、了解委托代理关系与公司治理、企业家精神:P17 P18 16、社会责任的含义:指企业追求有利于社会的长远目标的一种义务,它超越了法律和经济所要求的义务P20 17、社会责任四阶模型:P21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