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月令用事

月令用事

月令用事
月令用事

寅月:立春后戊土七日,丙火七日,甲木十六日立春、雨水。

卯月:惊蛰后甲木十日,乙木二十日。惊蛰、春分。

辰月:清明后乙木九日,癸水三日,戊土十八日清明、谷雨。

巳日:立夏后戊土五日,庚金九日,丙火十六日立夏、小满。

午月:芒种后丙火十日,己土九日,丁火十一日芒种、夏至。

未月:小暑后丁火九日,乙木三日,己土十八日小暑、大署。

申月:立秋后戊土十日,壬水三日,庚金十七日立秋、处暑。

酉月:白露后庚金十日,辛金二十日。白露、秋分。

戌月:寒露后辛金九日,丁火三日,戊土十八日寒露、霜降。

亥月:立冬后戊土七日,甲木五日,壬水十八日立冬、小雪。

子月:大雪后壬水十日,癸水二十日。大雪、冬至。

丑月:小寒后癸水九日,辛金三日,己土十八日小寒、大寒。

人元司令分野与节气配合相当重要,是根据周天360度为一个太极,将五行按量比进行分配在一年之中。很多书上没有讲明它的用法,今天告诉大家一个秘密,节气进退确定天干旺衰最权威的依据。我们知道预测的主题是阴阳平衡,阴阳二气就是从月令与时辰的进退而来,气的进退深浅是我们预测的主要依据。就辰戌丑未月而言,辰月谷雨前木有余气,谷雨后木气以竭火气以生。未月大暑前火气旺,大暑后火气退金气生。戌月霜降前金有余气,霜降后金退气水进气。丑月大寒前水有余气,大寒后水退气,木进气。这些在确定旺衰时很重要。在下面的四墓月详细讲解。

第二节地支的作用关系

十二地支的作用关系可以说是预测的核心,千百年来一直争论不休,有的说地支之间只论刑、冲、合、害。这种说法不完全,应该说刑、冲、合、害的吉凶明显。但是地支之间的关系又是有天干决定。当地支在天干同性循环之间作用时,作用力小,异性之间作用时作用力大。

地支的阴阳属性:

对于地支的的作用关系不是完全有地支决定,而是有阴阳循环的系统决定。太极分两仪,阴阳都具有自己的五行,生的关系只有在同性循环系统内产生,克的关系只有在异性循环内存在。地支配天干阴阳属性划分:

阳性:甲寅乙卯丙寅丁卯甲午乙未丙辰丁巳甲辰乙巳丙午丁未庚午辛未庚辰辛巳壬午癸未庚寅辛卯壬辰癸巳壬寅癸卯

阴性:甲子乙丑乙亥丙子甲戌丁丑甲申乙酉丙戌丁亥丙申丁酉壬申癸酉庚子辛丑庚申辛酉壬戌癸丑庚戌辛亥壬子癸亥

中性:己巳戊寅戊申戊辰己丑戊戌己未己卯戊子己亥己酉戊午

1、十二地支生克

相生:寅、卯木生巳午火,巳、午火生辰、戌、丑、未土,辰、戌、丑、未土生申酉金,申、酉金生亥子水,亥、子水生寅卯木。这个相生的打印本文关闭窗口

快速学命理

作者:未知来源:网络转载发布时间:2009年05月08日

顺序已经沿用了千年,似乎没有人去怀疑它的相生关系,就是这个关系和我们开了一个不大不小的玩笑,在没有任何条件的限制下,木火都在阳太极之中,可以论加力,但是在与天干重复组合后,它们的阴阳属性已经发生改变,再用单纯的生克关系,不能完全表达它们的作用关系。阴阳对立是任何预测体系的基础,有木一定生火吗?有金一定生水吗?水木能直接论生吗?这些问题都在有先决条件下进行。在预测中干支的组合性质相当重要。就甲寅的寅木举例,在遇到甲子、丙子、戊子、庚子、壬子五组组合的子水时,它们能都以相生论吗?

子卯相刑在什么时成立?这就是我们在通常预测中遇到的难题。同样在甲寅大运,都是在子水流年发生不同的吉凶效果,为什么?因为你没有注意到地支子水的阴阳性质。八字中午火为用神,到寅卯木的流年应该应吉,反而应凶,为什么?还是因为你没有注意到寅卯木的阴阳属性。戌、未、丑、辰生金,有人说丑、辰土可以生金,可是为什么又有寒不生金?未、戌土脆金,可是为什么又有润土生金的论点?这些论点在什么情况下成立,怎么应用?易理称为“变易”就存在条件,只有在合适的条件下才能生金。(四墓库章讲解)

相克:寅、卯木克辰、戌、丑、未土,辰、戌、丑、未土克亥、子水,亥、子水克巳午火,巳、午火克申、酉金,申、酉金克寅、卯木。地支之间的相生需要一定的条件,相克有没有条件呢?地支的相克与天干有些相同,任何的五行之间都存在相克的关系。申酉金可以克制寅卯木,寅卯木可以抑制申酉金,这些从地支的相冲与力量之间体现出来。地支之间相克不管异性、同性都可以相克,只是量比不同。

2、地支六合

子丑合土,寅亥合木,卯戌合火,辰酉合金,巳申合水,午未合土。

地支六合是地支阴阳互根的体现,准确地说它们相见涉及合化能不能成功的问题,因为地支的前后位置与阴阳属性不同决定了不同的作用关系,它们有时可以体现阴阳互用,弱的五行在相合时可以合起。子丑合土是在土旺的情况下是丑土克子水,而不是子丑相见就以土论。壬子与癸丑相见,就是水旺。如果壬子与己丑、丁丑相见,相互不会发生关系,要有它们的主动与被动确定。寅亥合是亥水生寅木吗?我们知道阴阳互根,亥水与寅木是阴阳之间的相互替代,亥水与寅木相见也就有条件论生与泄制。当亥水与寅木在同性循环时,可以加力,也要看主动与被动。卯戌合火是在戌土以火论的情况下,卯年戌月以戌土中火旺论。如果戌以土论时,卯木克戌土。当戌年卯月、戌土合绊卯木。辰酉合金是辰土生酉金,甲辰、丙辰、戊辰、庚辰、壬辰与酉金相见都可以论生吗?不会,要看酉金的阴阳属性。巳申合是克的关系吗?巳火在火旺的情况下可以克申金,申金弱的时候,这时也要看巳火的性质,火的组合又不是很旺,巳火可以合起申金。午未合是午火对未土生的关系,它们实际是同气专旺的表现。在未年午月以未泄午火论。在实际的预测中没有必要论合化,合是关系中也存在生、克、泄,在取象之中可以优先考虑。再次提醒大家,地支之间的相合是古人的智慧结晶,这里面有更深的含义和寓意。为什么寅亥论合?子卯论刑?巳申论合?卯戌论合?子丑论合?午未论合?辰酉论合?当它们在不同的阴阳属性之间怎么作用?这些都是预测的基础最关键的知识,不能将这些看似简单的知识搞懂,预测起来就会出现失误。

二十四节气气候习俗概要

立春、雨水、惊蛰、春分、清明、谷雨、立夏、小满、芒种、夏至、小暑、大暑、立秋、处暑、白露、秋分、寒露、霜降、立冬、小雪、大雪、冬至、小寒、大寒。每个节气约间隔半个月的时间,分列在十二个月里面。在月首的叫做节气,在月中的叫做“中气”,所谓“气”就是气象、气候的意思。 自小寒至谷雨共八气,每五日为一候,共计二十四候,每候对应一种花信。 立春节气 立春位居二十四节气之首,人们十分重视这个节气。3000年前中国就有迎春仪式,至今已形成了许多固定的风俗习惯。 每年的公历2月4日左右为立春,此时太阳达到黄经315度,是农历二十四节气的第一个节气。立春表示春季开始,万物有了勃勃生机,一年四季从此开始了。 中国古代将立春分为三候:“一候东风解冻,二候蛰虫始振,三候鱼陟负冰。”,三候所对应的花信“一候迎春,二候樱桃,三候望春。”说的是东风送暖,大地开始解冻。立春五日后,蛰居的虫类慢慢在洞中苏醒,再过五日,河里的冰开始融化,鱼开始到水面上游动,此时水面上还有没完全融解的碎冰片,如同被鱼负着一般浮在水面。 春天已经到来,然而冬天的寒冷还未消失殆尽,它需要经过很长的时间才能慢慢消融,大地解冻才能使万物复苏,才能有万物生长的土壤,所以三候的说法十分准确地把立春这个阶段的特征和预兆形象地表现出来。 俗语说:“立春一年端,种地早盘算。”立春后,随着气温的回升,春耕大忙季节将在全国大部分地区陆续开始。 立春”不仅是个重要节气,也是一个重大节日,中国民间将其称为立春节,并有吃春饼、鞭春牛等趣味习俗。立春这天,一项重要习俗就是“咬春”。北方吃的食品是春饼,而南方则流行吃春卷。吃春饼和春卷,是人们对“一年之计在于春”的美好祝福。因此,这一习俗一直延续至今。值得一提的是,立春这一日,中国民间“咬春”的另外一种食品是萝卜。比较普遍的说法是可以解春困。其实其意义并不限于此,除解困外,萝卜还可以解酒、通气,具有营养、健身、祛病等功效。除“咬春”外,民间还有“打春”习俗,又叫“鞭春牛”“鞭土牛”,起源较早,这种方式体现了人们对五谷丰登的美好期盼。因为,春牛在塑制时,往往要在肚子里塞上五谷,当牛被打烂时,五谷就流了出来。人们欢笑着拾起谷粒放回自己的仓中,预示仓满粮足。现在,一些农村仍有“鞭春牛”的风俗。立春作为春季的开始,“律回岁晚冰霜少,春到人间草木知”,形象地反映了立春时节的自然

详解二十四节气——雨水

详解二十四节气——雨水 雨水节气一般从2月18日或19日开始,到3月4日或5日结束。太阳的直射点由南半球逐渐向赤道靠近,这时的北半球日照时数和强度都在增加,气温回升较快,来自海洋的暖湿空气开始活跃,并渐渐向北挺进。与此同时,冷空气在减弱的趋势中并不甘示弱,与暖空气频繁地进行着较量,既不甘退出主导的地位,也不肯收去余寒。 雨水节气前后,万物开始萌动,春天已经来临。如在《逸周书》中就有雨水节后“鸿雁来”“草木萌动”等物候记载。 一、雨水节气如何养生 传统中医认为,脾胃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脾胃功能健康,则体质良好。而在雨水节气之后,随着降雨有所增多,寒湿之邪最易困着脾脏。同时湿邪留恋,难以去除,故雨水前后应当着重养护脾脏。雨水节气中,地湿之气渐升,且早晨时有露、霜出现。所以针对这样的气候特点,饮食调养应侧重于调养脾胃和祛风除湿。 唐代药王孙思邈说:“春时宜食粥”,又云:“春日宜省酸,增甘,以养脾气”,故吃粥及吃适量甜食、少吃酸物,均有益调肝养脾,如蜂蜜、大枣、山药、银耳等都是适合这一节气的补品。此外,薏仁是中药方剂常配伍的药材,《本草纲目》记载:薏仁健脾胃、消水肿、去风湿、舒筋骨、清肺热等。它也是著名的美白食品,中药材所选用大薏仁,又名薏苡仁,效果最好!例如台湾四处可见的四神汤即常添

加大薏仁,属平补佳品,能袪湿又能保养脾胃。 这种变化无常的天气,容易引起人的情绪波动,乃至心神不安,影响人的身心健康,对高血压、心脏病、哮喘患者更是不利。为了消除这些不利的因素,除了应当继续进行春捂外,应采取积极的精神调摄养生锻炼法。保持情绪稳定对身心健康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雨水后,春风送暖,致病的细菌、病毒易随风传播,故春季传染病常易暴发流行。每个人应该保护好自己,注意锻炼身体,增强抵抗力,预防疾病的发生。《千金要方》上说:春时衣着宜“下厚上薄”,亦即春季时,下半身宜穿暖一些,中医认为“寒从脚起,湿从下入”,因脚距心脏位置最远,血液循环最不顺畅,此时建议可多以温热水泡脚,并适度按摩双腿及脚底。另外,每日早晚多按摩腹部也是调养脾胃的好方法,由右到左顺时针方向按摩,范围包括右上腹部、肚脐上方、左上到左下腹部,腹部温暖了,自然能养元补气;或多做一些伸展运动,生活中尽量保持心平气和,以免损伤元气。 二、雨水节气养生食谱 雨水后天气转暖,然而又风多物燥,早晚较冷,风邪渐增,常会出现皮肤、口舌干燥,嘴唇干裂等现象,故应多吃新鲜蔬菜、多汁水果以补充人体水分。由于春季为万物生发之始,阳气发越之季,应少食油腻之物,及羊肉、狗肉等温热之品。可多食红枣、淮山、莲子、韭菜、菠菜、柑橘、蜂蜜、甘蔗等,以免助阳外泄,否则肝木生发太过,则克伤脾土。 此节气时北方食疗以粥为好,如莲子粥、淮山粥、红枣粥等;而

二十四节气与七十二物候

二十四节气:第五大发明 “春雨惊春清谷天,夏满芒夏暑相连。秋处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每月两节不变更,最多相差一两天。上半年来六廿一,下半年来八廿三。”短短的56个字概括了黄河中下游地区全年的季节、天文、天气和物候的变化规律。二十四节气既是古老的阴阳合历――农历的一个重要部分,也是关于天文、气象方面的历法,曾被气象学家誉为第五大发明。 春秋战国时期,我国就发明了测定节气的方法和仪器。人们发现房屋树木在太阳光的照射下都投下了阴影,同时,这些影子在一年中随着时辰的变化又具有一定的规律,于是便在平地上竖起一根杆子来观察影子的变化,这就是最早的圭表。根据长期的观测发现,在夏天的某一天,正午表影最短,之后天气逐渐转凉,在冬天的某一天,正午表影最长,之后天气逐渐转热,于是便确立了最早的两个节气“夏至”和“冬至”。连续两次测到的表影最长值或最短值之间相隔的天数是365天,这说明在很早以前先民就测算出一年等于365天。二十四节气产生于西周早期,在春秋时期,人们测定夏至、冬至、春分、秋分等四个节气,战国时的《吕氏春秋》中记载的节气增加到八个。公元前139年,刘安所著的《淮南子》第一次完整记录了二十四节气。公元前104年,邓平制定的我国第一部历法《太初历》把二十四节气列入其中,正式成为历法的一部分。 二十四节气是中国人根据对太阳和自然界的观察形成的指导农业生产和日常生活的知识体系。该体系是把地球围绕太阳运转一周的轨道划分为24等份,每一等份为一个节气,反映气候、物候、时令、天文等方面变化的规律。反映季节变化的有立春、春分、立夏、夏至、立秋、秋分、立冬、冬至;反映物候的节气有惊蛰、清明、小满、芒种;反映降水的有雨水、谷雨、白露、寒露、霜降、小雪、大雪;反映气温变化的有小暑、大暑、处暑、小寒、大寒。俗话说“热在三伏,冷在三九”,意思是夏至、冬至后的第三个“九天”分别是一年中最热、最冷时候,出现在大暑、大寒的节气中;二十四节气反映了农作物等植物生长所需要的温度、湿度和光照等自然条件的变化规律,是谚语“种田无定例,全靠看节气”和成语“不违农时”的道理。 二十四节气是我国先民长期经验的积累和智慧结晶,时至今日,二十四节气在农业生产和日常生活中占据指导地位,并深刻影响着中国人的思想和行为,是中华传统文化的体现。 七十二物候:大自然的语言 物是就生物、非生物而言,候则是气候的意思。物候是生物与非生物受气候及其他环境因素影响而出现的现象。如草木发芽、展叶、开花、结实,昆虫和候鸟来去以及霜、雪、雷等现象,统称为物候。物候在我国由来已久,在3000多年前就有了物候记载,比雅典人的记载早了1000多年。 七十二物候基于二十四节气发展而来,是我国最早的结合天文、气象、物候知识指导农事活动的历法。《夏小正》中提及了动植物的鸟兽鱼虫和非生物等68种物候现象,还按月别记录了7种气候现象、11种农事及畜牧现象。目前所知我国最初的物候记录是《诗经?幽风?七月》中的“五月鸣绸”,又有“八月剥枣、十月获稻”。当时人们仔细观察物候和积累经验,确定了播种、采集、收获等日期,并用这些经验指导农林牧副渔等各项生产活动。战国至西汉期间《逸周书?时训解》中首次将一年分为七十二候,五日为一候,以此观测记录了物候的变化。以五日为候,三候为气,六气为时,四时为岁,一年二十四节气,共七十二物候。各候均以一个物候现象相应,称“候应”。智慧的先民们将“五天”称为“一候”,“三候”为一个节气,所以一个节气又被称为“三候”。七十二候候应的依次变化,反映了一年中的气候变化。 七十二物候是古代农业气象学和物候学的萌芽,通过对一年中气候、物候现象的观测用来应对气候变化和指导农业生产。物候的功能主要在于预报天气和时节,对古代准备农事活

二十四节气习俗谚语大全

打春阳气转,雨水沿河边。惊蛰乌鸦叫,春分地皮干。清明忙种麦,谷雨种大田。立夏鹅毛住,小满雀来全。芒种开了铲,夏至不纳棉。小暑不算热,大暑三伏天。立秋忙打靛,处暑动刀镰。白露忙割地,秋分把地翻。寒露不算冷,霜降变了天。立冬交十月,小雪地封严。大雪河叉上,冬至不行船。小寒再大寒,转眼又一年 二十四节气是华夏祖先历经千百年的实践创造出来的宝贵科学遗产,是反映天气气候和物候变化、掌握农事季节的工具。早在春秋战国时期,我国就已经能用土圭来测量正午太阳影子的长短,以确定冬至、夏至、春分、秋分四个节气。一年中,土圭在正午时分影子最短的一天为夏至,最长的一天为冬至,影子长度适中的为春分或秋分。随着不断地观察、分析和总结,节气的划分逐渐丰富和科学,到了距今2000多年的秦汉时期,已经形成了完整的二十四节气的概念。在古代,一年分为十二个月纪,每个月纪有两个节气。在前的为节气,在后的为中气,现在我们习惯把节气和中气统称为节气。 二十四节气名称:立春、雨水、惊蛰、春分、清明、谷雨、立夏、小满、芒种、夏至、小暑、大暑、立秋、处暑、白露、秋分、寒露、霜降、立冬、小雪、大雪、冬至、小寒、大寒。 初一落雨,初二散,初三落雨到月半。 乌云若接日,明天不如今日。 正月雷,二月雪,三月无水过田岸。 早春好佚陶,早夏粒米无。 闪烁的星光,星下风会狂。 雷打蛰,雨天阴天四九日。 二月踏草青,二八三九乱穿衣。 透早东南黑,午前风甲雨。 二月三日若天清,著爱忌清明。 三日风,三日霜,三日以内天清光。 春天南,夏天北,无水通磨墨。 正月寒死猪,二月寒死牛。三月寒著播田夫。 立夏小满雨水相赶。 云势若鱼鳞,来朝风不轻。 春茫曝死鬼,夏茫做大水。 四一落雨空欢喜,四二落雨有花无结子。 四月廿六海水开目。 五月端午前,风大雨也连。 红云日出生,劝君莫出行。 袂食五月粽,破裘仔不通放。 六月十二,彭祖忌,无风也雨意。 六月绵被拣人甲。 年惊中秋,月惊十九。 田蠳若结堆,戴笠穿棕簑。 四月芒种雨,五月无焦土。六月火烧埔。 六一,一雷压九台。 七一,一雷九台来。 五月蝶,讨无食。

二十四节气的三候

竭诚为您提供优质文档/双击可除 二十四节气的三候 篇一:二十四节气七十二候歌及解释 篇二:二十四节气与七十二物候 二十四节气:第五大发明 “春雨惊春清谷天,夏满芒夏暑相连。秋处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每月两节不变更,最多相差一两天。上半年来六廿一,下半年来八廿三。”短短的56个字概括了黄河中下游地区全年的季节、天文、天气和物候的变化规律。二十四节气既是古老的阴阳合历――农历的一个重要部分,也是关于天文、气象方面的历法,曾被气象学家誉为第五大发明。春秋战国时期,我国就发明了测定节气的方法和仪器。人们发现房屋树木在太阳光的照射下都投下了阴影,同时,这些影子在一年中随着时辰的变化又具有一定的规律,于是便在平地上竖起一根杆子来观察影子的变化,这就是最早的圭表。根据长期的观测发现,在夏天的某一天,正午表影最短,之后天气逐渐转凉,在冬天的某一天,正午表影最长,之后天气逐渐转热,于是便确立了最早的两个节气“夏至”

和“冬至”。连续两次测到的表影最长值或最短值之间相隔的天数是365天,这说明在很早以前先民就测算出一年等于365天。二十四节气产生于西周早期,在春秋时期,人们测定夏至、冬至、春分、秋分等四个节气,战国时的《吕氏春秋》中记载的节气增加到八个。公元前139年,刘安所著的《淮南子》第一次完整记录了二十四节气。公元前104年,邓平制定的我国第一部历法《太初历》把二十四节气列入其中,正式成为历法的一部分。 二十四节气是中国人根据对太阳和自然界的观察形成 的指导农业生产和日常生活的知识体系。该体系是把地球围绕太阳运转一周的轨道划分为24等份,每一等份为一个节气,反映气候、物候、时令、天文等方面变化的规律。反映季节变化的有立春、春分、立夏、夏至、立秋、秋分、立冬、冬至;反映物候的节气有惊蛰、清明、小满、芒种;反映降水的有雨水、谷雨、白露、寒露、霜降、小雪、大雪;反映气温变化的有小暑、大暑、处暑、小寒、大寒。俗话说“热在三伏,冷在三九”,意思是夏至、冬至后的第三个“九天”分别是一年中最热、最冷时候,出现在大暑、大寒的节气中;二十四节气反映了农作物等植物生长所需要的温度、湿度和光照等自然条件的变化规律,是谚语“种田无定例,全靠看节气”和成语“不违农时”的道理。 二十四节气是我国先民长期经验的积累和智慧结晶,时

二十四节气和传统节日风俗

二十四节气 二十四节气起源于黄河流域。远在春秋时代,就定出仲春、仲夏、仲秋和仲冬等四个节气。以后不断地改进与完善,到秦汉年间,二十四节气已完全确立。公元前104年,由邓平等制定的《太初历》,正式把二十四节气订于历法,明确了二十四节气的天文位置。 太阳从黄经零度起,沿黄经每运行15度所经历的时日称为“一个节气”。每年运行360度,共经历24个节气,每月2个。其中,每月第一个节气为“节气”,即:立春、惊蛰、清明、立夏、芒种、小暑、立秋、白露、寒露、立冬、大雪和小寒等12个节气;每月的第二个节气为“中气”,即:雨水、春分、谷雨、小满、夏至、大暑、处暑、秋分、霜降、小雪、冬至和大寒等12个节气。“节气” 和“中气”交替出现,各历时15天,现在人们已经把“节气”和“中气”统称为“节气”。 二十四节气反映了太阳的周年视运动,所以节气在现行的公历中日期基本固定,上半年在6日、21日,下半年在8日、23日,前后不差1~2天。 为了便于记忆,人们编出了二十四节气歌诀: 二十四节气歌 春雨惊春清谷天,夏满芒夏暑相连, 秋处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 二十四节气七言诗 地球绕着太阳转,绕完一圈是一年。 一年分成十二月,二十四节紧相连。 按照公历来推算,每月两气不改变。 上半年是六、甘一,下半年逢八、甘三。 这些就是交节日,有差不过一两天。 二十四节有先后,下列口诀记心间: 一月小寒接大寒,二月立春雨水连; 惊蛰春分在三月,清明谷雨四月天; 五月立夏和小满,六月芒种夏至连; 七月大暑和小暑,立秋处暑八月间; 九月白露接秋分,寒露霜降十月全; 立冬小雪十一月,大雪冬至迎新年。 抓紧季节忙生产,种收及时保丰年。 随着中国历法的外传,二十四节气已流传到世界许多地方。 立春:立是开始的意思,立春就是春季的开始。雨水:降雨开始,雨量渐增。 惊蛰:蛰是藏的意思。惊蛰是指春雷乍动,惊醒了蛰伏在土中冬眠的动物。 春分:分是平分的意思。春分表示昼夜平分。清明:天气晴朗,草木繁茂。

二十四节气物候表

二十四节气物候表 (按公元月日计算)七十二候 月份节气太阳到达黄经第一候第二候第三候 孟春 立春 2月3——5日315°东风解冻蛰虫始振鱼上冰雨水 2月18——20日330°桃始花仓庚鸣鹰化为鸠仲春 惊蛰 3月5——7日345°獭祭鱼鸿雁来草木萌动春分 3月20——21日0°玄鸟至雷乃发声始电 季春 清明 4月4——6日15°桐始华田鼠化为鴽虹始见 谷雨 4月19——21日30°萍始生鸣鸠拂其羽戴胜降于桑孟夏 立夏 5月5——7日45°蝼蝈鸣蚯蚓出王瓜生

5月20——22日60°苦菜秀靡草死小暑至 仲夏 芒种 6月5——7日75°螳螂生鵙始鸣反舌无声夏至 6月21日——22日90°鹿角解蜩始鸣半夏生 季夏 小暑 7月6——8日105°温风至蟋蟀居辟鹰乃学习大暑 7月22——24日120°腐草化为萤土润溽暑大雨时行孟秋 立秋 8月7——9日135°凉风至白露降寒蝉鸣处暑 8月22——24日150°鹰乃祭鸟天地始肃禾乃登仲秋 白露 9月7——9日165°鸿雁来玄鸟归群鸟养羞秋分 9月22——24日180°雷始收声蛰虫培户水始涸

寒露 10月8——9日195°鸿雁来宾雀攻大水为蛤菊有黄花霜降 10月23——24日210°豺乃祭兽草木黄落蛰虫咸俯孟冬 立冬 11月7——8日225°水始冰地始冻雉入大水为蜃小雪天气上腾 11月22——23日240°虹藏不见地气下降闭塞而成冬仲冬 大雪 12月6——8日255°鴠鸟不鸣虎始交荔挺生 冬至 12月21——23日270°蚯蚓结麋角解水泉动 季冬 小寒 1月5——7日285°雁北向鹊始巢雉始雊大寒 1月20——21日300°鸡始乳鸷鸟厉疾水泽腹坚

二十四节气知识整理资料

一、二十四节气 1、“二十四节气”是中国人通过观察太阳周年运动,认知一年中时令、气候、物候等方面变化规律所形成的知识体系和社会实践。 2、中国古人将太阳周年运动轨迹划分为24等份,每一等份为一个“节气”,统称“二十四节气”。具体包括:立春、雨水、惊蛰、春分、清明、谷雨、立夏、小满、芒种、夏至、小暑、大暑、立秋、处暑、白露、秋分、寒露、霜降、立冬、小雪、大雪、冬至、小寒、大寒。 3、“二十四节气”形成于中国黄河流域,以观察该区域的天象、气温、降水和物候的时序变化为基准,作为农耕社会的生产生活的时间指南逐步为全国各地所采用,并为多民族所共享。 4、“二十四节气”对于农事的指导功能逐渐减弱,在 当代中国人的生活世界中依然具有多方面的文化意义和社会功能,鲜明地体现了中国人尊重自然、顺应自然规律和适应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彰显出中国人对宇宙和自然界认知的独特性及其实践活动的丰富性,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智慧和创造力,也是人类文化多样性的生动见证。

5、非物质文化遗产主要体现为以下五大领域:(1)口头传统和表现形式,包括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媒介的语言;(2)表演艺术;(3)社会实践、仪式、节庆活动;(4)有关自然界和宇宙的知识和实践;(5)传统手工艺。“二十四节气”的申报从整体上归为第四类遗产领域。 6、反映四季变化:立春、春分、立夏、夏至、立秋、秋分、立冬、冬至。其中立春、立夏、立秋、立冬齐称“四立”,表示四季开始的意思。 反映温度变化:小暑、大暑、处暑、小寒、大寒。 反映天气现象:雨水、谷雨、白露、寒露、霜降、小雪、大雪。 反映物候现象:惊蛰、清明、小满、芒种。 7、二十四节气歌 春雨惊春清谷天,夏满芒夏暑相连。 秋处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 8、中国古代实行阴阳历,阴历的依据是地球与月亮的位置关系,阳历的依据则是地球与太阳的位置关系。二十四节气就是阳历的一部分,从地球上看,太阳运行的轨道是一个圆形,古人将之称作‘黄道’,并把黄道分为24份,每15度就是一个节气”。 9、是继京剧、珠算等第三十一个被列入该名录的项目。

24节气风俗和饮食

立春,俗称“打春”。旧俗立春,既就是一个古老得节气,也就是一个重大得节日.天子要在立春日,亲率诸侯、大夫迎春于东郊,行布德施惠之令。立春日,村里推选一位老者,用鞭子象征性地打春牛三下,意味着一年得农事开始。民间艺人制作许多小泥牛,称为“春牛”。送往各家,谓之“送春"。主人要给“送春”者以报酬。更实质上就是一种佳节售货活动,然而却就是皆大欢喜。也有得地方就是在墙上贴一幅画有春牛得黄纸.黄色代表土地,春牛代表农事,俗称“春牛图”.立春节,民间习惯吃萝卜、姜、葱、面饼,称为“咬春”. 雨水,不仅表征降雨得开始及雨量增多,而且表示气温得升高。雨水前,天气相对来说比较寒冷。雨水后,春风送暖,致病得细菌、病毒易随风传播,故春季传染病常易暴发流行。应该保护好自己,注意锻炼身体,增强抵抗力,预防疾病得发生。雨水节气中,地湿之气渐升,且早晨时有露、霜出现.所以针对这样得气候特点,饮食调养应侧重于调养脾胃与祛风除湿.又由于此时气候较阴冷,可以适当地进补,如蜂蜜、大枣、山药、银耳等都就是适合这一节气得补品. 惊蛰,象征二月份得开始,会平地一声雷,唤醒所有冬眠中得蛇虫鼠蚁,家中得爬虫走蚁又会应声而起,四处觅食。所以古时惊蛰当日,人们会手持清香、艾草,熏家中四角,以香味驱赶蛇、虫、蚊、鼠与霉味,久而久之,渐渐演变成不顺心者拍打对头人与驱赶霉运得习惯,亦即“打小人”得前身。惊蛰时节,乍暖还寒,气候比较干燥,很容易使人口干舌燥、外感咳嗽.生梨性寒味甘,有润肺止咳、滋阴清热得功效,民间素有惊蛰吃梨得习俗。另外,咳嗽患者还可食用莲子、枇杷、

罗汉果等食物缓解病痛,饮食宜清淡,油腻得食物最好不吃,刺激性得食物,如辣椒、葱蒜、胡椒也应少吃。 春分,春分节气一般在公历3月20日或21日。春分这天白昼黑夜平分为各12小时,春分也正当春季(立春至立夏)三个月之中,平分了春季。有说“春分秋分,昼夜平分”,所以春分又称“日中”、“日夜分”。开始扫墓祭祖,也叫春祭.旧时民间有“春分吃春菜”得习俗,春菜就是一种野苋菜,也称为春碧蒿。江南地区则流行犒劳耕牛、祭祀百鸟得习俗。 清明扫墓,追祀祖先,由来已久,相沿成习。扫墓,又叫墓祭、祭扫、上坟。清明扫墓就是因为惊蛰、春分已过,冰消雪化,草木萌生,人们想到了自己得祖先坟莹,有没有狐兔穿穴打洞,会不会因雨季来临而塌陷,所以到坟上一方面清除杂草,整修树枝,给坟上添几锨土;另一方面准备一些祭品,烧几张纸钱,给树枝上挂些纸条,举行个简单得祭扫仪式,以表示对死者得怀念.踏青古代每逢这一天,人们聚亲约友,扶老携幼,乘大好春光到郊外踏青。清明前后还流传着很多传统得丰富多彩得文体活动,如拔河、荡秋千、放风筝、打马球、斗鸡等活动。 谷雨,有“雨水生百谷”之意。江南地区,俗呼牡丹花为“谷雨花",以其在谷雨节开花,故有“谷雨三朝瞧牡丹”之谚。凡有花之处,士女游观,宴饮赏花,号曰“花会"。对于渔家而言,谷雨节流行祭海习俗. 南方谷雨摘茶习俗,传说谷雨这天得茶喝了会清火,辟邪,明目等.所以谷雨这天不管就是什么天气,人们都会去茶山摘一些新茶回来喝。

雨水节气诗歌_关于二十四节气雨水的古诗

雨水节气诗歌_关于二十四节气雨水的古诗 2020雨水节气正悄悄走来,让我想起了一句诗,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今天小编给大家带来雨水节气诗歌,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雨水节气诗歌 1、春夜喜雨(作者:杜甫)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 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 2、春寒(作者:王冕) 春寒多雨水,地僻少轮蹄。湿气连山暗,孤梅近竹低。 林空饥鸟集,城冷野狐啼。回首关河道,风尘道路迷。 3、春雨(作者:李商隐) 怅卧新春白袷衣,白门寥落意多违。 红楼隔雨相望冷,珠箔飘灯独自归。 远路应悲春晼晚,残霄犹得梦依稀。 玉铛缄札何由达,万里云罗一雁飞。 4、临安春雨初霁(作者:陆游) 世味年来薄似纱,谁令骑马客京华。 小楼一夜听春雨,深巷明朝卖杏花。 矮纸斜行闲作草,晴窗细乳戏分茶。 素衣莫起风尘叹,犹及清明可到家。 5、减字木兰花(作者:刘辰翁) 无灯可看。雨水从教正月半。探茧推盘。探得千秋字字看。 铜驼故老。说著宣和似天宝。五百年前。曾向杭州看上元。 6、七绝·雨水 殆尽冬寒柳罩烟,熏风瑞气满山川。 天将化雨舒清景,萌动生机待绿田。 7、初春小雨(作者:韩愈) 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 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柳满皇都。 8、《七绝·雨水时节》 郊岭风追残雪去,坳溪水送破冰来。 顽童指问云中雁,这里山花那日开? 9、夜雨寄北(作者:李商隐) 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 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10、韦庄 春雨足,染就一溪新绿。柳外飞来双羽玉,弄晴相对浴。 楼外翠帘高轴,倚遍阑干几曲。云淡水平烟树族,寸心千里目。 雨水节气谚语 1、雨水日晴,春雨发得早。 2、有雨山戴帽无雨云拦腰。

二十四节气知识整理资料讲解

二十四节气知识整理

一、二十四节气 1、“二十四节气”是中国人通过观察太阳周年运动,认知一年中时令、气候、物候等方面变化规律所形成的知识体系和社会实践。 2、中国古人将太阳周年运动轨迹划分为24等份,每一等份为一个“节气”,统称“二十四节气”。具体包括:立春、雨水、惊蛰、春分、清明、谷雨、立夏、小满、芒种、夏至、小暑、大暑、立秋、处暑、白露、秋分、寒露、霜降、立冬、小雪、大雪、冬至、小寒、大寒。 3、“二十四节气”形成于中国黄河流域,以观察该区域的天象、气温、降水和物候的时序变化为基准,作为农耕社会的生产生活的时间指南逐步为全国各地所采用,并为多民族所共享。 4、“二十四节气”对于农事的指导功能逐渐减弱, 在 当代中国人的生活世界中依然具有多方面的文化意义和社会功能,鲜明地体现了中国人尊重自然、顺应自然规律和适应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彰显出中国人对宇宙和自然界认

知的独特性及其实践活动的丰富性,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智慧和创造力,也是人类文化多样性的生动见证。 5、非物质文化遗产主要体现为以下五大领域:(1)口头传统和表现形式,包括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媒介的语言;(2)表演艺术;(3)社会实践、仪式、节庆活动;(4)有关自然界和宇宙的知识和实践;(5)传统手工艺。“二十四节气”的申报从整体上归为第四类遗产领域。 6、反映四季变化:立春、春分、立夏、夏至、立秋、秋分、立冬、冬至。其中立春、立夏、立秋、立冬齐称“四立”,表示四季开始的意思。 反映温度变化:小暑、大暑、处暑、小寒、大寒。 反映天气现象:雨水、谷雨、白露、寒露、霜降、小雪、大雪。 反映物候现象:惊蛰、清明、小满、芒种。 7、二十四节气歌 春雨惊春清谷天,夏满芒夏暑相连。 秋处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 8、中国古代实行阴阳历,阴历的依据是地球与月亮的位置关系,阳历的依据则是地球与太阳的位置关系。二十四节气就是阳历的一部分,从地球上看,太阳运行的轨道

小满节气习俗5篇

小满节气习俗5篇 小满节气习俗5篇 二十四节气,小满习俗有哪些,你可知道?下面wtt和大家分享小满节气习俗,提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篇一 蚕神诞辰 小满节相传为蚕神诞辰,所以在这一天,我国以养蚕称著的江浙一带也很热闹。小满节时值初夏,蚕茧结成,正待采摘缫丝,栽桑养蚕是江南农村的传统副业,家蚕全身是宝,及乡民的家食之源,人们对它充满期待的感激之情。于是这个节日便充满着浓郁的丝绸民俗风情。 据记载,清道光七年(1827年),江南盛泽丝业公所兴建了先蚕祠,祠内专门筑了戏楼,楼侧设厢楼(相当于剧院之包厢),台下石板广场可容万人观剧。小满前后三天由丝业公所出资,筵请各班登台唱大戏,不过演戏也有个行业忌讳,即是不能上演带有私生子和死人的情节的戏文,因为“私”和‘‘死”都是“丝”的谐音,以故三天所演的戏目都是丝业公所董事门反复斟酌点定的祥瑞戏,讨个吉利。 篇二 祭三神

小满在咱们历史上有一个习俗叫祭三车,哪三车呢,叫水车,牛车和丝车。 管这水车车神叫什么呢,传说“车神”为白龙,农家在车水前于车基上置鱼肉、香烛等祭拜之,特殊之处为祭品中有白水一杯,祭时泼入田中,有祝水源涌旺之意。以上旧俗表明了农民对水利排灌的重视。 江南一带则有“小满动三车”的说法。它是对江南小满农事的形象总结。所谓“三车”即水车、纺车、油车。在农谚中,百姓以“满”指代雨水的丰裕程度,小满正是江南早稻追肥、中稻插秧的时节,如若田里不蓄满水,就会造成田坎干裂,无法插秧,影响农作物的收成。因此天旱的年份,人们会早考虑,巧安排,以人力或畜力带动水车灌溉水田。过去行走在偏僻的江南古镇水田边,时常会见到水牛蒙住双眼转动水车的木车盘带动龙骨水车提水,或人力双脚交替踏车提水的情景。 篇三 抢水 旧时水车车水排灌为农村大事,谚云:“小满动三车(三车指的是丝车、油车、水车)。”水车例于小满时启动。此前,农户以村圩为单位举行“抢水”仪式,行于海宁一带,有演习之意。多由年长执事者约集各户,确定日期,安排准备,至是日黎明即群行出动,燃起火把于水车基上吃麦糕、麦饼、麦团,待执事者以鼓锣为号,群以击器相和,踏上小河汉上事先装好的水车,数十辆一齐踏动,把河水引灌入

有关雨水节气的习俗有哪些

雨水节气习俗: 1、接寿 在我国有些地区,雨水这一天女婿、女儿要去给岳父岳母送节。送礼的礼品通常是一丈二尺长的红棉带,这称为“接寿”,意思是希望岳父岳母“寿缘”长,长命百岁。 在我国有些地区,雨水这一天女婿、女儿要去给岳父岳母送节。 送礼的礼品通常是一丈二尺长的红棉带,这称为“接寿”,意思是希望岳父岳母“寿缘”长,长命百岁。送节的另外一个典型礼品就是“罐罐肉”:用沙锅炖了猪脚和雪山大豆,海带,再用红纸,红绳封了罐口,恭敬地给岳父岳母送去。这是对辛辛苦苦将女儿养育成人的岳父岳母表示感谢和敬意。如果是新婚女婿送节,岳父岳母还要回赠雨伞,让女婿出门奔波,能遮风挡雨,也有祝愿女婿人生旅途顺利平安的意思。 2、撞拜寄 雨水节,在川西民间是一个非常富有想象力和人情味的节气。这在川西民间称为“撞拜寄”,即事先没有预定的目标,撞着谁就是谁。“撞拜寄”找干爹的目的,则是为了让儿子或女儿顺利,健康的成长。 雨水节,在川西民间是一个非常富有想象力和人情味的节气。这天不管下雨不下雨都充满一种雨意蒙蒙的诗情画意:早晨天刚亮,雾蒙蒙的大路边就有一些年轻妇女,手牵了幼小的儿子或女儿,在等待第一个从面前经过的行人。而一旦有人经过,也不管是男是女,是老是少,拦住对方,就把儿子或女儿按捺在地,磕头拜寄,给对方做干儿子或干女儿。 这在川西民间称为“撞拜寄”,即事先没有预定的目标,撞着谁就是谁。“撞拜寄”找干爹的目的,则是为了让儿子或女儿顺利,健康的成长。当然“撞拜寄”现在一般只农村还保留着这一习俗,城里人一般或朋友或同学或同事相互“拜寄”子女,只是过年过节的时候大家走到一起聚聚…… 3、占稻色 占稻色,就是通过爆炒糯谷米花,来占卜当年稻谷收获的丰歉。“成色”的好坏,就看爆出的糯米花多少,爆出来白花花的糯米越多,则是收成越好;而爆出来的米花越少,则意味着收成不好,米价将贵。 4、送雨水 四川成都东山客家雨水节上,有个民俗是女儿给父母、女婿给岳父母送节。女婿送节的礼品通常是一丈二尺长的红棉带,称为“接寿”,祈求岳父母长命百岁。女儿则是炖了猪脚、鸡汤,用红纸、红绳封了罐口,由女婿给岳父母送去。这是女婿对辛苦将女儿养育成人的岳父

二十四节气与农事活动

二十四节气与农事活动 二十四节气是中华民族祖先在历法上的一个独特创造,它综合了天文、物候、农业气象的经验,从生产实践中总结出来的。从春秋到汉朝逐步演变而完整形成,与近代天文学的历法计算一致,阴阳历都可以推算,在阳历的推算中规律性更强,能记忆。在节气的顺序中,年月的双日为节气,单日为中气,合称为节气。在农村大多以阴历来推算,城镇都以阳历推算。在阳历中一个月有一节”一气”,上半年的节”在每月的6日左右,气”在21日左右,下半年的节”在每月的8日左右,气”在23日左右。每年的顺序为: 立春 7雨水 7惊蛰 7春分 7清明7谷雨 7立夏 7小满>芒种 7夏至 7小暑 T 大暑7立秋7处暑7白露7秋分7寒露7霜降7立冬7小雪7大雪7冬至7小寒r大寒。各节相距15天左右。为了便于记忆,先祖们把二十四节气各取一个字编成春雨惊春清谷天,夏满芒夏暑相连,秋处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 的歌诀。 二十四节气主要是根据我国的地理气候集中反映出了黄河流域的白然季节特征,往北或往南有明显的差别,各地都有各白的节气特点。因此,在日常的生产农事活动中及农业科技项目实施推广中,应结合节气,合理制定工作计划,安排工作日程,才能达到预期的效果。一立春至谷雨 立春:2月6日左右,象征着春季的开始,气温回升,大地回春。雨水: 2 月 21日左右,降雪停止,开始下雨,雨量逐渐增加,生产上主要指导农户抓好小春作 物的田间肥水管理及中耕除草,屯集农家肥,制定大春生产工作计划。惊蛰:3月6 日左右,开始雷鸣,蛰伏地下的冬眠动物开始苏醒和出土活动,树木生根发芽,是 林果嫁接的最佳时期。春分:3月21日左右,太阳直射赤道, 白天黑夜各占一半,是气候温暖的春季,生产上主要抓好小春作物的中后期田间肥水管理,翻犁冬闲田地,筹备种子、化肥、农膜等农用物资,进入春耕备耕工作。清明:4月5日左右。气候温暖,草木萌发,万物复苏。谷雨:4月20 日左右。雨量显著增加,适宜谷物生长。生产上指导农户进入水稻育秧,早播玉米,春耕备耕。同时注意观察天气气候,农彦上有大旱不过五月十三”之 说,若雨水至谷雨都不降雨或少降雨,则是干旱的征找兆,应作好遇旱的准备。

二十四节气的民间风俗

二十四节气的民间风俗 (精美古画配图) 远在春秋时期,中国古代先贤就定出仲春、仲夏、仲秋和仲冬等四个节气,以后不断地改进和完善,到秦汉年间,二十四节气已完全确立。农历二十四节气这一非物质文化遗产十分丰富,其中既包括相关的谚语、歌谣、传说等,又有传统生产工具、生活器具、工艺品、书画等艺术作品,还包括与节令关系密切的节日文化、生产仪式和民间风俗。 二十四节气是中国古代农业文明的具体表现,具有很高的农业历史文化的研究价值远在春秋时期,中国古代先贤就定出仲春、仲夏、仲秋和仲冬等四个节气,以后不断地改进和完善,到秦汉年间,二十四节气已完全确立。 我国古人对二十四节气的划分十分科学、准确,是多少先辈经验的总结,并传下了古画以提醒四季的耕种。 立春 立春,是24节气第一个节气。 “立”是“开始”的意思,中国以立春为春季的开始,每年2月4日或5日太阳到达黄经315度时为立春。从历史文献记载来看,我国历朝历代的迎春仪式隆重而浩大。此时的立春已经超过了农历24节气只标示节令与气候的功能,而是已经被当成一个节日了,因此在历史上便演化出了许多围绕立春而举办的活动及民俗,如“春娃”、“春鞭”、“春卷”、“打春”、“春酒”、“春牛”等等。

雨水 雨水是24节气中的第2个节气。 每年的2月19日前后,太阳黄经达330度时,是二十四节气的雨水。此时,气温回升、冰雪融化、降水增多,故取名为雨水。雨水节气一般从2月18日或19日开始,到3月4日或5日结束。雨水和谷雨、小雪、大雪一样,都是反映降水现象的节气。民间到了雨水节,出嫁的女儿纷纷带上礼物回娘家拜望父母。生育了孩子的妇女,须带上罐罐肉、椅子等礼物,感谢父母的养育之恩。久不怀孕的妇女,则由母亲为其缝制一条红裤子,穿到贴身处,据说,这样可使其尽快怀孕生子。

24节气中雨水时节的习俗有什么

24节气中雨水时节的习俗有什么 不知道大家都了不了解在雨水时节的时候有什么习俗,想知道的话就看看下文吧。今天职场文秘网wtt为大家整理了一些相关资料,希望大家喜欢。 雨水的习俗 雨水节气习俗:回娘屋习俗 雨水节回娘屋是流行于川西一带的另一项风俗。民间到了雨水节,出嫁的女儿纷纷带上礼物回娘家拜望父母。生育了孩子的妇女,须带上罐罐肉、椅子等礼物,感谢父母的养育之恩。久不怀孕的妇女,则由母亲为其缝制一条红裤子,穿到贴身处,据说,这样可使其尽快怀孕生子。此项风俗现仍在农村流行。 雨水节气习俗:撞拜寄习俗 在川西民间,雨水节是一个非常富有想象力和人情味的节气。这天不管下雨不下雨都充满一种雨意蒙蒙的诗情画意:早晨天刚亮,雾蒙蒙的大路边就有一些年轻妇女,手牵了幼小的儿子或女儿,在等待第一个从面前经过的行人。而一旦有人经过,也不管是男是女,是老是少,拦住对方,就把儿子或女儿按捺在地,磕头拜寄,给对方做干儿子或干女儿。 这在川西民间称为“撞拜寄”,即事先没有预定的目标,撞着谁就是谁。“撞拜寄”的目的,则是为了让儿女顺利、健康的成长。当

然“撞拜寄”现在一般只在农村还保留着这一习俗,城里人一般或朋友或同学或同事相互“拜寄”子女。 雨水节气习俗:接寿习俗 雨水节气的另一个主要习俗则是女婿,女婿去给岳父岳母送节。送节的礼品则通常是两把藤椅,上面缠着一丈二尺长的红带,这称为“接寿”,意思是祝岳父岳母长命百岁。送节的另外一个典型礼品就是“罐罐肉”:用沙锅炖了猪脚和雪山大豆,海带,再用红纸,红绳封了罐口,给岳父岳母送去。这是对辛辛苦苦将女儿养育成人的岳父岳母表示感谢和敬意。如果是新婚女婿送节,岳父岳母还要回赠雨伞,让女婿出门奔波,能遮风挡雨,也有祝愿女婿人生旅途顺利平安的意思。 雨水节气习俗:拉保保习俗 保保是四川方言,意为为了保佑小孩儿长大,找命好的人做干爹干妈。所以单叫干爹(保爷、保爹)、干妈(保娘,需未婚者),也叫保保。以前人们都有一个为自己儿女求神问卦的习惯,看看自己儿女命相如何,需不需要找个干爹。而找干爹的目的,则是为了让儿子或女儿顺利,健康的成长。(这可能也与以前的医疗条件有关,因为医疗条件不好,好多孩子生病根本无法医治。所以需要借助干爹的福气将孩子带大)于是便有了雨水节拉保保的活动。此举一年复一年,久而成为一方之俗。 雨水节气的由来 雨水是24节气中的第2个节气。每年的2月19日前后,太阳黄

小寒节气习俗简介

小寒节气习俗简介 导读:小寒是农历二十四节气中的第23个节气,顾名思义,小寒,冷也,因为一年中最冷的“三九”就在小寒和大寒之间,而且与春节前的腊八节也“连”在一起。所以说,到了小寒,就说明春节快到了。 小寒天气酷寒,南北地域跨度大,形成不同的生产农事、生活习俗。农事上,北方大部分地区地里已没活,都要进行歇冬,主要任务是在家做好菜窖、畜舍保暖、造肥积肥等工作。过去,牛马等牲畜就是一家的主要劳力,需特别养护。小寒天气最冷,更要注意牲畜的保暖。民间多在牛棚马厩烧火取暖。小牲畜御寒更加谨慎——单独铺上草垫,挂起草帘挡风。讲究的人家会用温水饮牲畜,尽量减少牲畜的体能消耗,预防疾病,并且在饮水中加入少许盐,补充冷天牲畜体内盐分的流失,增强牲畜的免疫力。平日我们到见牲畜舔墙根、喝脏水的现象,就是牲畜缺盐,以舔舐墙根泥土中盐碱、或从脏水中摄取盐分的表现。南方地区小寒节气需要做好油菜清沟、小麦追肥等工作,倘若遇到强冷空气,则在地里洒草木灰、作物秸秆或盖粪等帮助作物度过最冷时节。根据多年农事经验,人们往往会以小寒气候推测来年的.气候变化,早早做好农事计划,如山东地区就有“小寒无雨,大暑必旱”、“小寒若是云雾天,来春定是干旱年”的俗语。 生活上,除注意日常保暖外,进入小寒年味渐浓,人们开始忙着写春联、剪窗花,赶集买年画、彩灯、鞭炮、香火等,陆续为春节作

准备。饮食上,涮羊肉火锅、吃糖炒栗子、烤白薯成为小寒时尚。俗语说“三九补一冬,来年无病痛”,说的就是冬令食羊肉调养身体的做法。据《津门杂记》记载,天津地区旧时有小寒吃黄芽菜的习俗。黄芽菜使天津特产,用白菜芽制作而成。冬至后将白菜割去茎叶,只留菜心,离地二寸左右,以粪肥覆盖,勿透气,半月后取食,脆嫩无比,弥补冬日蔬菜的匮乏。而现代人们的生活水平提高了,各种蔬肉食,四季都有,不再像过去那样为冬日蔬菜的稀缺而担忧。 古时,南京人对小寒颇重视,但随着时代变迁,现已渐渐淡化,如今人们只能从生活中寻找出点点痕迹。 到了小寒,老南京一般会煮菜饭吃,菜饭的内容并不相同,有用矮脚黄青菜与咸肉片、香肠片或是板鸭丁,再剁上一些生姜粒与糯米一起煮的,十分香鲜可口。其中矮脚黄、香肠、板鸭都是南京的著名特产,可谓是真正的“南京菜饭”,甚至可与腊八粥相媲美。 到了小寒时节,也是老中医和中药房最忙的时候,一般入冬时熬制的膏方都吃得差不多了。到了此时,有的人家会再熬制一点,吃到春节前后。 居民日常饮食也偏重于暖性食物,如羊肉、狗肉,其中又以羊肉汤最为常见,有的餐馆还推出当归生姜羊肉汤,近年来,一些传统的冬令羊肉菜肴重现餐桌,再现了南京寒冬食俗。 俗话说,“小寒大寒,冷成冰团”。南京人在小寒季节里有一套地域特色的体育锻炼方式,如跳绳、踢毽子、滚铁环,挤油渣渣(靠

雨水节气短信寄语话

雨水节气短信寄语话 导读:快乐春风融化了浪漫冬雪,多情的太阳随后制成吉祥水蒸气,半空遇到幸运冷空气,化作希望小雨滴,点点飘落送给幸福的你,愿雨水时节给你不一样的甜蜜! 1. 快乐,化作顺心雨,滋润你生活;吉祥,化作幸福雨,滋润你爱情;健康,化作平安雨,滋润你身体;问候,化作祝福雨,滋润你人生。雨水时节,祝你快乐! 2. 雨水时节空气润,调养脾肺好时机,健康饮食要牢记,新鲜蔬果排第一,甘蔗蜂蜜多吃梨,花椒茴香是禁忌,中药调节要注意,沙参白菊最适宜,少哭少怒别心急,愿你越变越美丽! 3. 细雨飘飞精神爽,小雨滴答喜气添,大雨倾盆福满聚,暴雨袭来,嘿嘿,赶紧躲!雨水时节,祝你健康快乐,平安顺利! 4. 春雨蒙蒙情无限,滴滴雨声胜管弦。牵手相拥窗台前,细语倾诉我心愿。但愿春雨莫要停,你我情开花不败。祝雨水节气,健康快乐! 5. 雨水将到喜洋洋,祝福问候到身旁,飘飘洒洒落肩膀,愿君接纳永收藏。愿君:事业顺,财源广,爱情美,身体棒,心情好,福运旺! 6. 春雨贵如油,滋润万物生,滴滴传情意,丝丝寄相思,春虽回大地,乍暖天还寒,出门多添衣,注意防感冒,雨水节气到,为君送祝福,愿你开心伴,幸福花儿开,日子比蜜甜,雨水节快乐!

7. 智慧的春雨滋润辛劳的种子,萌芽成功;缘分的喜雨滋润感情的种子,生长爱情;祝福的好雨滋润开心的种子,送你好心情。小雨快乐哦。 8. 小雨滴,滴开了暖风,阵阵吹心窝!小雨滴,滴开了笑颜,朵朵喜相逢!小雨滴,滴开了好运,连连到家门!小雨滴,滴开了祝福,送给你,愿你雨水开心! 9. 春风化雨潜入梦,滋润心灵细无声。红梅带雨滴滴浓,窗帘半卷响风铃。最是慵懒赏春景,雨水不解满园情。滚烫咖啡御春冷,新书遮面听雨情。祝:悠闲生活,雨水快乐! 10. 雨水到,财气到,福气到,运气到,愿所有的不顺随着雨水一起流到下水道,愿所有的.好运伴着雨水一起浇灌春麦苗。雨水节气,祝愿朋友你开心为妙! 11. 小鸟儿喳喳悄悄话,春雨羞涩悄悄下,大地回暖孩儿耍,风筝飘飘闹天涯。老头儿悠闲看八卦,掐指计算秧苗插,雨水时节正当时,准备种子种庄稼。雨水节气到了,愿您运筹帷幄,播下希望的种子,收获丰收的喜悦! 12. 春桃花开红艳艳,杨柳新枝青草岸。蜜蜂采蜜飞舞忙,燕子衔泥窝巢建。漫步走在田园边,栽花种柳农活忙。雨水送来幸福泉,浇灌良田丰产园。祝你雨水季节如意笑! 13. 春雨贵如油,点滴浸地头。青草塬上生,禾苗田间悠。情深雨蒙蒙,挚爱阳光丽。一起携手风雨行,直到百头日月停。愿你:雨

24节气风俗和饮食

立春,俗称“打春”。旧俗立春,既就是一个古老得节气,也就是一个重大得节日、天子要在立春日,亲率诸侯、大夫迎春于东郊,行布德施惠之令。立春日,村里推选一位老者,用鞭子象征性地打春牛三下,意味着一年得农事开始、民间艺人制作许多小泥牛,称为“春牛"。送往各家,谓之“送春”。主人要给“送春”者以报酬。更实质上就是一种佳节售货活动,然而却就是皆大欢喜、也有得地方就是在墙上贴一幅画有春牛得黄纸、黄色代表土地,春牛代表农事,俗称“春牛图"。立春节,民间习惯吃萝卜、姜、葱、面饼,称为“咬春"。 雨水,不仅表征降雨得开始及雨量增多,而且表示气温得升高、雨水前,天气相对来说比较寒冷、雨水后,春风送暖,致病得细菌、病毒易随风传播,故春季传染病常易暴发流行。应该保护好自己,注意锻炼身体,增强抵抗力,预防疾病得发生。雨水节气中,地湿之气渐升,且早晨时有露、霜出现、所以针对这样得气候特点,饮食调养应侧重于调养脾胃与祛风除湿、又由于此时气候较阴冷,可以适当地进补,如蜂蜜、大枣、山药、银耳等都就是适合这一节气得补品。 惊蛰,象征二月份得开始,会平地一声雷,唤醒所有冬眠中得蛇虫鼠蚁,家中得爬虫走蚁又会应声而起,四处觅食。所以古时惊蛰当日,人们会手持清香、艾草,熏家中四角,以香味驱赶蛇、虫、蚊、鼠与霉味,久而久之,渐渐演变成不顺心者拍打对头人与驱赶霉运得习惯,亦即“打小人”得前身、惊蛰时节,乍暖还寒,气候比较干燥,很容易使人口干舌燥、外感咳嗽、生梨性寒味甘,有润肺止咳、滋阴清热得功效,民间素有惊蛰吃梨得习俗。另外,咳嗽患者还可食用莲子、枇杷、罗汉果

等食物缓解病痛,饮食宜清淡,油腻得食物最好不吃,刺激性得食物,如辣椒、葱蒜、胡椒也应少吃。 春分,春分节气一般在公历3月20日或21日。春分这天白昼黑夜平分为各12小时,春分也正当春季(立春至立夏)三个月之中,平分了春季、有说“春分秋分,昼夜平分”,所以春分又称“日中"、“日夜分"。开始扫墓祭祖,也叫春祭。旧时民间有“春分吃春菜”得习俗,春菜就是一种野苋菜,也称为春碧蒿。江南地区则流行犒劳耕牛、祭祀百鸟得习俗、 清明扫墓,追祀祖先,由来已久,相沿成习。扫墓,又叫墓祭、祭扫、上坟、清明扫墓就是因为惊蛰、春分已过,冰消雪化,草木萌生,人们想到了自己得祖先坟莹,有没有狐兔穿穴打洞,会不会因雨季来临而塌陷,所以到坟上一方面清除杂草,整修树枝,给坟上添几锨土;另一方面准备一些祭品,烧几张纸钱,给树枝上挂些纸条,举行个简单得祭扫仪式,以表示对死者得怀念。踏青古代每逢这一天,人们聚亲约友,扶老携幼,乘大好春光到郊外踏青、清明前后还流传着很多传统得丰富多彩得文体活动,如拔河、荡秋千、放风筝、打马球、斗鸡等活动、 谷雨,有“雨水生百谷”之意、江南地区,俗呼牡丹花为“谷雨花”,以其在谷雨节开花,故有“谷雨三朝瞧牡丹”之谚。凡有花之处,士女游观,宴饮赏花,号曰“花会”。对于渔家而言,谷雨节流行祭海习俗。南方谷雨摘茶习俗,传说谷雨这天得茶喝了会清火,辟邪,明目等、所以谷雨这天不管就是什么天气,人们都会去茶山摘一些新茶回来喝。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