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对“国学热”的几点看法

对“国学热”的几点看法

对“国学热”的几点看法

发表时间:2017-07-20T13:52:57.433Z 来源:《教育学》2017年6月总第120期作者:刘哲语[导读] “国学”兴起,力挽狂澜,重振国人之心,为绵延文明,复兴文化,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湖南省娄底市第五中学417000 “国学”,顾名思义,就是中国之学,也就是中华民族在数千年历史中创造的文化。“国学”的提出,最早见于近代思想家章太炎先生的《国故论衡》,当时,西学紧跟着西方列强的枪炮、毒品排闼而来,孱弱的中国,文明衰退,文化破败,一些有识之士挺身而出,高举“国学”大旗,毅然决然地捍卫着中华文明,中国文化。“国学”兴起,力挽狂澜,重振国人之心,为绵延文明,复兴文化,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

献。

当下,“国学热”重又兴起。但在“国学热”扑面而来之时,我们似乎嗅出了混杂其中的污腐气味,似乎听到了雄浑进行曲中的不合旋律的噪音。为维护“国学”的纯洁高尚,为张扬“国学”的气度神韵,对“国学热”提出几点看法。

一、国学要重经典,准确传递中国文化的精神内涵 “国学”是中华民族精神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学“国学”是为了传承文明,了解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传统;是为了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从中获取强大的前进定力、奋斗动力。中华民族精神文化博大精深,黄金遍地,但也掺和着精神渣滓与文化垃圾,“国学”必须传承优秀的精神文化,拾掇起黄金,吸取正能量,摒弃其渣滓与垃圾,消除负面因素。《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继承发展工程的意见》中把中华民族传统精神文化划分为核心思想理念,如革故鼎新,与时俱进,脚踏实地,实事求是,惠民利民,安民富民,道法自然,无人合一等;中华传统美德,如自强不息、敬业乐群、扶危济困,见义勇为,孝老爱亲;中华人文精神,如求同存异,和而不同的处世方法,文以载道,以文化人的教化思想,形神兼备,情景交融的美学追求,俭约自守,中正太和的生活理念。“国学”应立足于此,眼光盯住峰峦,不要游移于山谷平旷,要选择高处,深处,远处,不要停留在低处,浅处,近处。

学“国学”必须拨乱反正,“国学”在一些特殊的历史时期内,有过打倒孔家店的冲动,有过吃人文化的过激,有过横扫一切牛鬼蛇神的莽撞,有过“文化革命”的摧残毁灭,有过对“国学”居心叵测的歪曲和肆无忌惮的簒改。今日,文化虚无、文化吃人论已经隐退,文化自觉,文化自信正在兴起。人们清醒地认识到崛起的中国需要文化自信,需要属于自己的文化表情,需要寻找精神命运,需要更基本、更深层,更持久的精神力量。习近平说:“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需要以中华文化发展繁荣为条件。”这表明中华精神文化的繁荣发展是时代使命是责任担当。“国学”须把握住国学之脉,重视经典,准确传递其精神内涵,千万不要拾起稻草当金条,错把腐朽当神奇。

二、国学要成体系,完整阐发中国文化的思想精髓 “国学”要分板块。儒、释、道是中国精神文化的基本构件,是中华民族精神文化的主要源流。儒家文化思想是中国精神文化的核心要素,也是其主要内容。儒家文化思想渊远流长,经久不衰,创造了中华民族精神文化生活的客观环境。佛教传入中国已两千多年,在漫长的传递过程中已完全本土化了,它的生命哲学陶冶着一代又一代的中国人,它已成为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道家是地地道道的中国造,它的“天人合一”、“敬畏自然”、“辩证统一”等文化思想深融于中国人的血液之中,它的生命、生存、生活智慧内化成了中国人的行动指南。儒、释、道是中华民族精神文化的宝贵财富,“国学”应在这三个方面大作文章,痛下功夫,既分块阐发,又整合提升,不要东一锤西一锤,把宝贵的财富碎片化。当然,也不要各敲各的木鱼各念各的经,而要组成和谐交响乐。 “国学”要分层级。“国学”要有初级、中级、高级之分,要有启蒙、提升、研究之别。“国学”博大精深,丰富多彩,不同年龄,不同学历,不同生活经验阶段的人,其所需所求是不一样的。“国学”应对不同的人提供不同的精神文化养分。“国学”不能只指望民间热情,而要有专家学者的引领,有国家层面上的顶层设计,因为“国学”不是装璜,也不是快餐,它的中国人的精神文化需求,是中国人的恒久的文化思想旅行,这是精神家园的建设,须有计划、有步骤地分层分级进行。如现在国学启蒙还在沿用《三字经》、《千字文》、《女儿经》、《弟子规》,这就把庄重的国学庸俗化了,盲目地开展国学,画虎不成反成犬。其实,“国学”要传承中国精神文化的理念、智慧气度、神韵,这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我们站在时代的高台上,用清醒的头脑,理想的眼光,去清道、去筛选、去筹划、去推进。

三、国学要与时俱进,积极挖掘中国文化的时代价值

国学的兴起,与中国发展密切相关,与中华民族的自信力的提升紧密相连。为了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为了落实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了建立起具有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精神文化,“国学”应担当使命,与时俱进。

早在改革开放初期,邓小平提出世界有两大主题,一是发展,二是和平。今天的中国仍是两大主题,一是发展,二是和谐。发展是全方位的发展,和谐是全社会的和谐,发展、和谐的本体是人,主体也是人。以人为本,以民为本是这个时代的思想基点,为人为民是这个时代的价值认定。中国传统的精神文化贯穿着人本、民本思想的红线。在人与自我、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的关系处理上,中国文化有着真知灼见,和同思想可以说是中国文化的可贵亮点,中国人的人生观、世界观、道德观、价值观无不深刻着和同的印记。“国学”应该积极去挖掘,使其发扬光大,为人的发展服务,为社会和谐作贡献。时代需要这样的文化血液,需要这样的精神命脉。 “国学”兴起,是国之大幸,民之大幸,也是人之大幸,我们为之鼓与呼,但“国学”不能总为浮云遮望眼,而要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