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关于中国出口导向型经济的认识

关于中国出口导向型经济的认识

关于中国出口导向型经济的认识
关于中国出口导向型经济的认识

关于中国出口导向型经济的认识

目录

1.出口导向型战略概述(概念,模式)

2.中国出口导向型经济实施的战略背景(必要性)

3.中国出口导向型经济实施的意义(重要性)

4.中国出口导向型经济出现的问题

5.中国出口导向型经济的发展方向(重点探讨)

6.专家对未来中国经济发展模式方向的分析与预测

1概述

概念:出口导向型经济(也称出口替代战略),指一国采取各种措施手段来促进出口工业的发展,用工业制成品和半制成品的出口替代初级产品出口,促进出口产品的多样化,以增加外汇收入,并带动工业体系的建立和经济的持续增长。

模式

特征在原料进口替代的基础上发展

出口替代工业,即把出口替代与

进口替代结合起来原来出口初级产品,日益增加对

初级产品的加工出口,提高附加

地域狭小,矿产资源贫乏,充分

利用劳动力资源发展劳动密集

型的装配加工工业

世界代表国拉美(巴西,阿根廷,墨西哥)马来西亚,泰国,科特迪瓦亚洲“四小龙”

中国出口导向型经济的特点

经济特征以本地廉价的劳动力,土地资源与发达国家的资金,技术相结合,发展出口商品的生产从而加速外向型经济的发展;

阶段特征中国处在主要以轻工业产品出口替代初级产品出口,大力发展劳动密集型工业,如食品、服装、纺织品、一般家电制造业等,随着生产规模的扩大和国际市场环境的变化,重点发展机器制造业

宏观政策特征①给出口企业提供减免出口关税、出口退税、出口补贴、出口信贷和出口保险等,目的在于降低出口成本,开拓国外市场,增强出口竞争能力。

②给出口生产企业提供低利生产贷款,优先供给进口设备,放宽进口配额;原材料所需外汇,大力引

进资本、技术、

③经营管理知识,建立出口加工区等,目的在于降低生产成本,提高产品质量,增加创汇能力。

我的认识:一般而言,小国因为地域狭小,人口总量不大,市场容量较小,采用这种发展模式可以使其产

品生产实现规模效益(东亚,东南亚国家)。而中国人口基数大,总数多,市场广阔,开发潜力巨大,同时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投资对中国经济也有巨大的贡献,所以中国可以也完全有能力并不依赖于出口来拉动经济发展

三大需求(消费,投资,出口)这三驾拉动国民经济的马车对2009年中国GDP的经济贡献从数据上看一目了然:官方公布,2009年最终消费对GDP贡献率为52.5%,拉动GDP增长4.6个百分点;资本形成对GDP的贡献率在2009年创出新高,达92.3%,拉动GDP增长8%;净出口对GDP的贡献率则为-44.8%,拉动GDP增长-3.9%

2中国实施出口导向型经济战略的背景

时代背景改革开放前改革开放后

国际新中国成立后长期受到美国等西方资本主

义国家的经济封锁;连进行普通贸易都很

困难实行开放政策后,中国同西方资本主义大国的关系出现重大转机;中国的海外市场扩大

国内国民经济比例严重失调,重视重工业,导

致轻工业和农业严重滞后政策: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确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经济结构调整;对外开放

国情:国内廉价劳动力资源丰富;沿海经济特区的设立,距市场近

3出口导向型经济对于中国的意义

1中国改革开放初大部分人从事农业的不发达经济时采取出口导向型政策,引进,吸收了国外的先进技术和资金,与我具有绝对优势的廉价劳动力资源相结合,极大地促进了中国经济的发展

2经济全球化的不断深化以及国际贸易的激烈竞争,客观上促进了中国企业不断改进技术,优化生产结构,提高产品的质量,提高了中国企业的竞争力和国际化水平

3通过对外贸易,互通有无,使我国居民享受到更多的经济福利,提高其生活水平和质量

4客观条件下产品质量提高,符合中国可持续发展观的要求,响应了国家号召,对于人民的身体和环境都是有积极意义的5可以通过外部市场的开拓,带动国内相关产业和部门的发展,不仅为国内的剩产品或闲置生产资源找到了出路,还扩大了就业量

4出口导向型经济所存在的不足之处

国情分析中国仍然是发展中国家。发展中国家对外开放的水平受制于其国内的经济发展水平,这决定了即使中国实行了全面的对外开放,其水平和层次也不会很高,这必然会降低其在开放中所能获

取的比较利益

为促进出口,一国的出口补贴力度太大的话,又会加重发展中国家的财政负担,出现企业受益而国家损失的局面。

出口型经济一般是高消耗,高污染的产业,对中国环境保护非常不利

国际经济秩序影响

发展中国家在国际政治经济旧秩序中处于非常不平等的地位,不平等的贸易地位将使之获利较少,中国也遭受着来自发达国家不平等贸易的侵害

出口导向型政策的实施,容易使许多跨国公司介入中国的“出口替代活动”中,很容易使中国的产品所有权、销售权和管理权落入其强有力的控制之中,这非常不利于我国战略性产业的成长和起飞,并可能在我国对一些跨国公司失去控制力的情况下,危及国家的经济安全

现实状况将出口作为经济的发展主要动力的话,最终可能会降低甚至丧失我国经济自我发展能力和抵御外部冲击的“免疫力”,从而更易受到外部市场的摆布;

外部竞争进入20世纪90年代以后,实施出口导向型战略的国家增多,并加入传统产品的生产行列,这时,中国不仅要面临来自发达国家具有更高生产效率对手的竞争,还面临来自发展中国家之间的

竞争,这就使得其出口增长下降成为必然,并且在竞争中,发展中国家为了赢得并不丰富的市场,

可能会形成一种恶性的价格竞争,结果只会恶化其出口结构,进一步降低其比较利益,这最终是

不利于我国产业国际竞争力的提高的

5对于中国出口型经济的发展方向的探讨

出口导向型经济在中国目前的阶段:由于欧美市场购买力的下降,中国的出口出现了很大困难,贸易额也持续下滑,这是不争的事实。然而,过分强调出口导向型经济已靠近终点或走到尽头未免有些言过其实,也

不切实际。应该看到,改革开放30年来,出口、投资和消费三驾马车成为中国经济发展的强大动力,三者缺一不可,其中出口贸易占有较大比重。值得注意的是,中国的出口总额连续地赶超世界传统诸强,在不到15年的时间里从世界第十一位直奔到第二位。有专家预计,中国2009年或2010年有可能取代德国成为世界的“出口冠军”。这证明,

中国确实找到了一条适合自己的经济发展最佳路线。在制造业一直占据产业高端的欧美诸国,事实上已经竞争乏力,

凭借中国整体上已经形成的强大产能,中国制造业正在接欧美制造业的班。

其实,中国出口的重要性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我们看问题的视角。如果我们一看到出口出现困难,就说走到了尽头,这只能说看到了中国经济增长中产生问题的一面。短期内,如果中国出口下降,可能对当前的经济增长难以构成

重大挑战。如果从长期经济增长来看,出口的长期萎靡必将会拖累消费、投资等的增长,并会严重阻碍中国的经济发展。显而易见,如果没有出口贸易,中国今后的经济发展将是难以想象的

总体来说,出口导向型经济经济在中国仍将继续占有重要地位,继续成为拉动经济增长的重要动力。

我方意见出口型经济不应成为中国拉动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

论据一出口动力不足

数据显示:尽管2009年12月出口贸易杀出回马枪,结束了连续14个月的负增长,实现增幅17.7%,但仍未能扭转全年为“负”的颓势。统计数据显示,2009年全年进出口总额22073亿美元,比上年下降13.9%,全年出口12017亿美元,下降16.0%。这也让曾经身为中国经济最强大引擎的出口——成为2009年中国经济三驾马车中最弱的一环。

论据二保护主义愈演愈烈

专家指出,全球复苏基础并不稳固,外需大幅反弹尚待时日,发达国家就业形势恶化,全球投资额消费难有明显起色。此外,更值得关注的是金融危机之下各国侧重考虑国内就业和产业发展等问题,国际合作意愿减弱,国际争端进一步加剧。“贸易保护主义日渐抬头,并有愈演愈烈之势

有统计数据显示,去年前11个月,共有19个国家或地区对中国产品发起103起贸易救济调查,涉案总额约120亿美元。外贸专家透露,贸易救济措施充当竞争工具的动向越来越明显,应对的难度以及调查当局裁决的主观性和随意性不断加大,2010年出口反补贴调查将继续成为国际贸易摩擦的热点和重点。

论据三外贸投资风险加大

2009年年底,中国出口信用保险公司(以下简称“中信保”)发布《国家风险分析报告》(以下简称《报告》),对危机后全球除中国之外的191个主权国家的风险重新做出评估和分析。报告表明,37个国家的风险评级发生了变化,在被评估国总数中占比达19.4%,其中30个国家的风险水平上升,风险评级调降。记者查阅《报告》后获悉,我国外贸主要出口地美国、欧洲、亚洲等地的信用风险仍值得高度关注和警惕。对于中信保2009年承保金额和已决赔款增长最快的欧盟地区,《报告》表明,在本轮金融危机中受到的冲击最大,大部分国家经济在2009年为负增长,经济发展仍面临着重重困难,其中乌克兰、希腊、瑞典、西班牙等国仍存在再度衰退的可能性。

论据四国内市场尚未完全开拓

国家方针鼓励消费:温家宝总理在十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上所作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要“坚持扩大内需的战略方针,重点是扩大消费需求,增强消费对经济发展的拉动作用。温家宝总理在十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上所作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要“坚持扩大内需的战略方针,重点是扩大消费需求,增强消费对经济发展的拉动作用。

现实状况:中国目前处于居民消费结构升级的发展阶段,在消费的财富积累上,2003年中国人均GDP达1090美元,按照国际经验,人均GDP超过1000美元是消费结构升级的临界点,这预示着中国消费增长空间巨大。同时目前中国居民家庭最终消费的服务如医疗、文化、体育、娱乐、旅游、餐饮、家政、物业管理等,不仅所占比重偏低,而且产品与市场十分狭小,也预示着居民消费在这方面具有巨大的增长空间。

论据五专家意见

龙永图(博鳌亚洲论坛秘书长):实际上我觉得应该纠正一点,我们中国并不是主要靠外需拉动经济的,在过去那么多年来,外贸出口,也就是外需对整个中国经济GDP的拉动,在“三驾马车”(投资、消费、出口)中出口方面只占22%,也就是说,大部分主要还是靠投资和国内的消费。所以,我并不认为我们中国是一个依靠或者是依赖外需的经济。由于这次的金融危机,去年整个外贸出口对中国经济的贡献度变成了负数,也就是说,这样的外需受到了很大的创伤,所以我们加大了投资和国内消费的力度,补足了这一块,使得我们的经济能够继续保持一个很大的增长速度,但是我从来没有感觉我们是一个依赖外需的经济,我们中国的经济和其他国家一样,都是要充分利用外需,推动自己的经济,别的国家,包括美国,他们会利用国际市场发展自己的经济,所以我觉得在用词上,不能说中国是一个依赖,或者是依靠外需发展经济的国家,我们并没有这样做,这样的说法都是一些外国人,在不太了解中国的情况下,看到中国的外贸出口增加这么快,就认为我们中国的经济准是依靠外国市场发展的,实际情况并不是这样的。当然,外贸出口对中国的经济贡献还是很大的,过去那么多年基本上保持了大约四分之一的贡献度,我想经过这次金融危机以后,外贸出口对中国经济的拉动力量要恢复到22%、25%已经是不太可能了,在今后如果国际市场对中国经济的贡献度能达到15%,我就感到比较满意了。

王晋斌(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教授):20世纪80年代以来三大需求拉动GDP增长的历史轨迹表明,出口导向型发展战略总体上呈现出高波动风险态势下的出口促增长的特征,并在2005—2007年进入出口促增长的“黄金期”。由于多种因素的影响,依靠出口促增长的模式在未来中期(3~5年)甚至更长的时期内不可能重现2005—2007年那样的“黄金期”。中国经济未来增长的路径是要平衡内需与外需之间的关系,而不能采取简单的替代关系。在改革内需结构的同时,要加快自主创新的步伐,规避高新技术产品的低附加值化的现象以挖掘专业化的潜力,并通过稳定人民币币值和人民币“走出去”战略,实现金融政策与贸易政策的融合,发挥金融促贸易的功能,以形成扩展外需的新增长极。

出口导向战略

出口导向战略:也称出口替代战略。是指国家采取种种措施促进面向出口的工业部门的发展,以非传统的出日产品来代替传统的初级产品的出口,扩大对外贸易,使出口产品多样化,以推动工业和整个经济的发展.。出口导向战略在中国要以新的外贸战略加以代替。对此,从亚洲金融危机前后东亚相关国家的发展现实,结合中国的实际,来说明中国出口导向战略不仅不能因亚洲金融危机或加入WTO而被抛弃,更要在坚持中加以调整,在调整中加以发展。 目录[隐藏] 1 基本概况 2 战略背景 3 与进口替代差别 4 发展方向 5 参考资料 出口导向战略-基本概况 中国出口 在出口供给方面,作为全球最大的劳动密集型产品供给国,中国的贸易条件现阶段趋于恶化,而且国际上劳动密集产品出口竞争日益激烈,再加上中国此类产品生产规模增长过快,引起此类商品价格逐年下降。由于以出口为主的企业主要分布在长三角与珠三角一带,而近期这些地区中部分企业出现了破产倒闭等问题。这些负面冲击了中国实体经济。 暂时有必要通过财政政策的适当调整,防止出现因出口大幅下滑而影响中国实体经济。这次出口退税率调整对中国的服装纺织行业、玩具、机电行业以及高附加值医药行业构成一定程度的利好。 美国次债金融危机严重影响中国外贸出口,中国应抓住这一契机,调整出口导向战略,要通过适度降低外贸依存度,扩大内需,充分利用大国优势加速产业结构升级,避免向长期产品附属化增长模式的方向发展。放弃单一的出口导向型战略,通过鼓励与扶持高附加值产业与产品出口,走向内外需求均衡的大国经济,走向技术引领的经济增长模式。 出口导向战略-战略背景 海运出口 出口退税调整一共涉及3486项商品,大约占海关税则中全部商品总数的25.8%。主要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适当提高纺织品、服装、玩具等劳动密集型商品出口退税率;二是提高抗艾滋病药物等高技术含量、高附加值商品的出口退税率。 由于中国出口型企业受多方面不利因素冲击,利润下滑显著。中国通胀压力较大,原材料涨价比较厉害,同时劳动力成本上涨压力也比较大,给中国企业带来较大成本压力;人民币不断升值,给中国出口型企业也带来了较大的出口压力;与此同

国的政治与经济发展之间有什么关系

国的政治与经济发展之间有什么关系?为什么中国经济在近20年间获 得了高速增长?中国的权威政治有什么优点和问题?为了迎接党的“十 六大”的召开,仲大军特撰文一篇。此文的主要观点是:中国经济之所以在近20年间取得了较大发展,主要取决于政治方面的两个因素,一是意识形态的转变,二是权威体制的存在。但改革进行到今天,中国政治已经处在一种意识形态模糊和既非军功制也非民主制的状态,其问题的积累已对未来的经济持续发展形成制约 民主政府——→非民主政府 类型绝对民主 主义[权 力掌握在 人民手 中]民主制 [美、英、 法等国] 有限民主 制[墨西 哥、埃及、 南斯拉 夫] 权威主义 [叙利亚、 伊拉克、 缅甸] 极权主义 [法西斯 意大利、 纳粹德 国] 绝对极权 主义[政 府拥有所 有权] 特点无政党, 个人完全 参与政 府,几乎 不受限制 的个人自 由,社会 和经济的 绝对平 等,自由 进入行政 部门,绝 对新闻自 由,两党或多 多党普 选,切实 保护个人 自由,朝 向社会和 经济平等 的垂直流 动,宪法 对政府有 具体限 制,新闻 出版自 由,公职 敞开招 聘,对结 社不加限 制, 一党独 大,限制 侯选人的 普选,有 限的个人 自由,近 乎新闻自 由,部分 社会和经 济平等, 宪法对政 府有限的 制约,部 分开放公 职,允许 某些政治 团体存 在, 一党或无 党,个人 决定或政 党决定的 领导权, 等额选 举,对个 人自由不 稳定的宽 容,宪法 对政府很 少或没有 限制,间 歇性戒严 令,军队 直接影响 政府,政 府决定经 济体制和 经济结 构,政府 控制新 闻, 一党制, 个人决定 或政党决 定的领导 权,选举 权有变化 的余地, 但仅限于 赞成政党 侯选人, 缺乏宪 政,机器 有限的政 治自由, 国家决定 社会结 构,政府 对经济的 牢固控 制,政府 控制大众 传媒, 一党制, 没有选举 权,没有 个人自 由,政府 控制新 闻,强制 的经济和 社会分 层,政府 完全控制 经济,思 想控制和 个人良知 的泯灭, 中

当前中国政治经济形势分析

当前中国形势分析 摘要:近几年,国际形势风云突变,金融危机席卷全球,自然灾害频仍,在国内政治局势相对稳定的局势下,中国的经济形势依然具有典型的“两面性”特征。短期内经济增长虽然可能出现,但全年经济运行将进一步趋于平稳增长水平。同时伴随着经济的不断增长在宏观经济运行中依然存在许多矛盾和问题。因此,在宏观经济政策上要适时做出调整才能够适应当前国际形势下的复杂局面。 关键词:中国经济;经济形势;国内政治形势; 国内经济分析 (一)当前国内经济形势 总的来看,近年来,中国经济增长在高位回调后逐步趋于平稳,宏观经济保持了回稳向好的基本态势,经济运行正在朝着宏观调控的预期方向发展。 (1)经济增长持续回调,内在增长逐步趋于平稳,在国际金融危机冲击下,中国经济从2008 年下半年开始受到严重影响,实体经济增长明显下滑。 (2)结构调整力度加大 在应对危机、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同时,经济结构调整取得明显进展。以生物医药、新材料、新能源、汽车及零部件等产业为重点的50个技术创新服务平台的建设工作正抓紧进行,一大批重大装备、核心关键技术和产品研制成功,科技对经济发展支撑作用进一步增强,产业结构升级步伐加快。 (3)消费增长保持稳定 推动消费增长的主要因素:一是政策因素将继续成为支持消费增长的重要动力。扩大消费需求,提高消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度是当前及未来一段时间我国宏观调控政策的重点。二是城乡居民收入增长将提高社会消费意愿。农村居民人均和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同时有所增长。三是世博会召开将刺激消费增长。世博会在上海举行,使其周边地区旅游、会展等生活性与生产性服务消费将大幅增加。(4)工业生产继续快速回升 企业利润大幅增加。推动工业增长的主要因素:一是基数因素抬高工业增速。二是库存回补将拉动工业增长。三是先行指数走高显示工业处于景气上升期。四是出口形势好转将有利于工业出口交货值增加。我国工业出口交货值增速随着外贸出口的恢复由负转正,并且不断增加。外需增长将促使工业出口交货值提高,推动工业生产稳步上升。 (二)当前经济运行中存在的突出矛盾和问题(1)通货膨胀发生的可能性大大增加 目前中国通过政府投资并没有形成带动民间投资的结果,地方投资膨胀,信贷膨胀,而且因为生产资料投资过快,物价可能上涨。因为多年来形成了这样一个怪圈:经济增长速度慢下来引起地方失业率上升,地方失业率上升又使得中央放松经济增长控制,中央放松经济增长控制使得地方经济增长,地方经济增长了,那么物价又上涨,中央又进行调控,使得经济增长速度放慢。多年来经济发展形成这样一个怪圈。当前我们应该警觉国内通货膨胀,对目前中国通货膨胀的预警不能放松,而且,中国的危险还不在通货膨胀,而是滞涨。中国的经济如果保持

进口替代战略和出口替代战略

最新进口替代战略和出口替代战略 进口替代战略和出口替代战略 一、两种经济战略的定义 (一)进口替代战略 进口替代战略乂称''内向发展战略”。是指用本国产品来替代进口品,或者 说,通过限制工业制成品的进口来促进本国工业化的战略。就是从经济上独立自主的LI的出发,减少或者完全消除该种商品的进口,国内市场完全山本国生产者供应的战略。山于实施该战略必须伴以贸易保护政策,因而不利于促进本国的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和工业技术进步,更不利于产品的出口。时间过长,不利于经济的进一步发展。 (二)出口导向战略 出口导向战略也称出口替代战略。是指国家采取种种措施促进面向出口的工业部门的发展,以非传统的出口产品来代替传统的初级产品的出口,扩大对外贸易,使出口产品多样化,以推动工业和整个经济的发展。出口导向战略着眼于出口对经济发展的积极作用,通过对初级产品的深加工,然后组织产品出口,以代替原先的初级产品的出口。 二、两种经济战略的利弊分析 (一)出口导向型 1(出口导向战略的优点: 1)可以充分利用国外的资源,并与本国具有绝对优势的劳动力资源 相结合,生产并出口本国具有比较优势的产品,以缓解一国的外汇 压力。 2)通过贸易有利于学习国外的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并以出口换取

经济发展所需要的新型机器设备和资金,加速本国经济增长速度 加快本国工业化进程。 3)增加就业改善收入分配,可以通过对外贸易,互通有无,使本国居 民享受到更多的经济福利,提高其生活水平。4)可以在国际分工中节约劳动, 充分发挥自身的比较优势,在全球性 的产业结构调整中,促进本国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获取因分工而 产生的规模经济效益。 2(出口导向战略存在的问题:1)易受国际市场波动的影响外资依存度过高,国民经济命脉易受外 国资本操纵。 2)以贸易带动经济的持续发展具有局限性。3)国内产业结构布局贸易出现畸形发展一些产业容易出现产能过 剩。 (二)进口替代型 1.进口替代战略的优点 1)有利于民族工业体系的迅速建立和国内丄业发展政策的独立之星 防止国民经济命脉受制于外国资本。 2)随着国内企业的成长,有助于提高其产品的国际竞争力,改善一国 的对外贸易的结构和条件,提高一国的对外开放水平,有效防止了 贸易条件恶化。 3)进口替代战略将为本国发展战略产业和实现工业化创造必备条件, 既可以在不断的学习和借鉴过程中,为本国培育大量技术和管理

当代中国经济发展的政治经济学视角

当代中国经济发展的政治经济学视角 2014年07月21日07:04 来源:文汇报作者:字号 打印纠错分享推荐浏览量 160 □钟祥财 若干政治经济学理论的探索成果 科学的政治经济学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的三个组成部分之一。十月革命以后,前苏联决策者依据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有关论述,结合当时的国内外形势,逐步确立了高度集权的计划经济体制。上世纪50年代中期,我国的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在体制设计和理论依据方面基本参照了前苏联的模式,但在实践过程中,高度集权的计划体制暴露出一些问题,引起我党领导集体和经济学者的注意和思考,并产生了若干政治经济学理论的探索成果。 如,社会主义经济的计划性是否完全排斥商品生产?1956年,刘少奇在党的八届二中全会上说:“生产资料不是商品,这个观点恐怕值得研究。”他次年指出,社会主义经济的特点是有计划,但计划只能计划那么几类,社会经济生活是几千种,几万种,几十万种,如果只强调计划性,就会把灵活多样挤掉,搞得简单、呆板。他说,“我们一定要使社会主义经济的多样性、灵活性超过资本主义,使我们人民的经济生活丰富多彩,更方便,更灵活”,为此“一定要有下面那样多的小计划,和中央的计划互相调整。但只是计划调整还不行,还要利用价值规律。” 1958年,毛泽东指出:“进入共产主义要有步骤。我们向两方面扩大:一方面发展自给性的生产,一方面发展商品生产。现在要利用商品生产、商品交换和价值法则,作为有用的工具,为社会主义服务。”他强调,商品生产不能与资本主义混为一谈,“商品生产,要看它同什么经济制度相联系,同资本主义制度相联系就是资本主义的商品生产,同社会主义制度相联系就是社会主义的商品生产”。1962年“七千人会议”期间,毛泽东在修改刘少奇代表党中央所作的工作报告时,增加了这样一段话:“按劳分配和等价交换这样两个原则,是在建设社会主义阶段决不能不严格遵守的马克思列宁主义的两个基本原则。” 再如,怎样激发企业的积极性?毛泽东等人提出过适当放权的主张。他在《论十大关系》中指出:“国家和工厂、合作社的关系,工厂、合作社和生产者个人的关系,这两种关系都要处理好。”就企业管理而言,主要的问题之一是如何看待它的独立地位,“把什么东西统统都集中在中央或省市,不给工厂一点权力,一点机动的余地,一点利益,恐怕不妥”,“各个生产单位都要有一个与统一性相联系的独立性,才会发展得更加活泼”。刘少奇在党的八大政治报告中指出:“应当保证企业在国家的统一领导和统一计划下,在计划管理、财务管理、干部管理、职工调配、福利设施等方面,有适当的自治权利”。 在政治经济学的理论探讨方面,孙冶方在1956年提出:“通过社会平均必要劳动量的认识和计算来推进社会主义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价值规律的这个重大作用——在我们社会主义经济中非但不应该受到排斥,而且应该受到更大重视。”1957年,顾准提出,发展社会主义经济必须自觉运用价值规律,由价值规律通过市场发挥作用。经济计划应“减少它对于企业经济活动的具体规定”,“使价格成为调节生产的主要工具”。沈志远在1962年著文强调,必须肯定按劳分配首先是社会主义的经济规律。 但是,由于经济建设中急于求成,即使有人对社会主义经济发展中的客观规律有所认识,这些规律在实际工作也往往得不到应有的尊重。

进口替代与出口导向贸易战略的比较

贸易发展战略思考 一、两种外贸战略的对比分析 无论是进口替代还是出口导向战略,不可能也不应当作为一切时代和所有国家(主要指发展中国家)的固定发展模式,而应当根据世界经济关系的时代特征和各国的实际情况来决定其各自的战略。因为两种战略之间相互联系又互相区别,而且每个战略各有优缺点。 (一)两种贸易战略横向对比研究 (1)理论基础方面 进口替代战略的理论基础是保护贸易化,而出口导向战略的基础是自由贸易化。保护贸易理论认为,经济相对落后的国家没有经济实力与发达国家自由竞争,应利用关税或配额等措施来支持本国民族工业的建立和发展,直至他们能够在国际市场上进行竞争。正是利用这一理论,拉美的巴西、墨西哥、阿根廷等国率先实行进口替代战略。自由贸易理论认为,各国可以按照自然条件,比较利益和要素丰缺状况,专心生产其较有利或不利较小的产品,从中获得贸易利益和推动经济发展。正是利用这一理论,日本、韩国、中国台湾、香港地区、新加坡等国相继推行了出口导向战略。 (2)促进就业方面 进口替代多多集中于发展中国家,大都有一个共同的特征,劳动力资源比较充裕,资本与技术要素比较稀缺,而对于进口替代产业来说,往往产生对资本密集工业的偏好,从国外进口的先进设备中,这些设备也往往是从节约劳动力的目的出发而设计的,这些技术设备的引进,对发展中国家的就业问题,往往并不能产生促进作用,难于解决发展中国家劳动力过剩这个难题。但出口替代则消除了进口替代对资本密集工业的偏好,在出口导向初期,通过发展具有比较优势的劳动密集型产品的出口,有力地推动了劳动密集型产业的发展,促进了就业,从而带动了经济的发展。 (3)国际环境方面 对于进口替代产业,由于其市场主要面向国内,只要其国内市场比较大,它就可以发挥规模效应,降低产品成本,竞争能力得到增强,而最终在逐步放松进口替代政策后能同国际市场上的产品相互抗衡。但对于出口导向的发展战略则不然,它较多地受限于国际环境的变化。出口替代发展战略是以国际贸易中自由贸易为基础的,要求具有宽松

以政治、经济和思想文化角度分析中国历史阶段特征

从政治、经济与思想文化角度分析中国历史阶段特征 广东省佛山市三水实验中学夏克传邮码:528100 一、中国古代史阶段特征 (一)先秦时期:华夏族的形成和华夏文明的全面奠基 1、政治:(1)经历了三种社会形态;(2)从原始公有制到阶级和国家的产生;(3)从禅让制到王位世袭制的确立;(4)从分封制到县制、郡县制的产生,逐渐形成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 2、经济:(1)农业在经济领域中的主导地位开始确立,家庭手工业与农业相结合的自然经济逐渐形成;(2)社会生产力不断提高,在农业、手工业发展的基础上,商业兴盛起来,集政治、经济、商业和文化功能于一身的封建城市兴起;(3)贯穿于整个封建社会的重农抑商政策和观念开始形成。 3、思想文化:(1)现代汉字的前身甲骨文出现,为中华文明的传承奠定了基础;(2)在中华传统文化中具有重要地位的儒、道、法等主要思想流派均已出现;(3)具有中华民族特点和底蕴的文学艺术(如《诗经》、《离骚》)和传统科技(如天文历法和中医学)起步奠基。 (二)秦、汉时期:统一的多民族的中央集权封建国家的建立和初步发展 1、政治:(1)统一局面的形成(秦灭六国)和巩固(汉武帝大一统);(2)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建立(秦)和巩固(汉);(3)拓展疆域,加强对边疆地区的直接管辖(如秦在越族地区设三郡、汉设西域都护)。 2、经济上:(1)社会生产力有较大提高,封建经济逐渐发展;统一度量衡、货币,有利于各地区各民族经济的交流;(2)重农抑商政策被作为封建王朝的基本国策,休养生息政策被作为封建王朝恢复和发展经济,稳定统治的重要措施,对后世产生了深远影响;(3)形成了严密的户籍制度,确立了以人丁为主的征税标准。 3、思想文化:(1)实行文化专制,确立了儒家思想的正统地位,以适应君主专制中央集权的需要和巩固统一的要求;(2)封建教育模式逐渐形成,创立了太学和形成了地方教育系统。(3)科技文化取得了许多领先世界的成就。 (三)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封建国家的长期分裂和民族大融合时期 1、政治:(1)封建国家长期分裂,但分裂中孕育着统一的因素(如西晋的短期统一,黄河流域的多次局部统一,南方经济开始赶上北方、民族融合);(2)政权更替频繁;(3)北方战乱频繁,南方相对稳定;(4)士族制度盛行,成为割据分裂的政治基础。 2、经济:(1)北方的经济几经破坏,几经恢复,延缓了发展的速度;(2)江南经济开发,开始赶上北方,南北经济发展水平趋于平衡;(3)士族庄园经济、寺院经济占有重要地位; 3、思想文化:(1)天文、地理、数学等科技水平居世界领先地位;(2)佛教盛行,佛教文化发展;(3)文学艺术成就突出。 (四)隋唐时期:我国封建社会的繁荣发展 1、政治:(1)国家统一,国力强盛,疆域辽阔,政治清明,社会稳定的时间相对较长;(2)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进一步完善;(3)进一步完善了选官制度,扩大了统治基础。 2、经济:(1)农业、手工业、和商业全面繁荣;(2)出现了一些各具特色的工商业城市;(3)赋税制度出现大变革,两税法开始改变以人丁为主的征税标准。 3、思想文化(1)唐文化博大精深,全面辉煌,兼收并蓄,科技成就世界领先;(2)教育

如何看待当前经济形势形式与政策

如何看待当前国内经济形势 作为一名大三的学生,我们应该非常了解国内国外的形势,特别是国内的形势,下面是我上网所了解的一些国内形势: 2010年中国经济有望全面复苏,在新一轮周期中城市化率的提高,以及相应的房地产业特别是住宅业的发展,仍然是新一轮周期中重要的动力源之一。 在政府扩大投资的强力拉动与全球景气回升的背景下,中国经济快速摆脱了下滑局面,进入巩固复苏的阶段。 在发达国家经济继续震荡调整,中国经济增长动力由政府转向市场,经济增长的持续性、稳定性提高的格局下,2010年中国经济有望出现相对温和的增长和较低价格上涨的良好局面。 在需求总体平稳增长,而生产和供给能力充足的背景下,预计2010年中国经济不会出现明显通胀,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涨幅在3%以内。据预测,2009年居民消费价格、商品零售价格以及投资品价格分别下降0.5%、0.8%和1.8%。2010年价格水平将恢复上涨,据预测,居民消费价格、社会商品零售价格以及投资品价格将分别上涨2.1%、1.8%和1.3%。 由于金融危机尚未完全消退,中国经济可持续增长有三个隐忧。美国和欧洲的失业率又进一步回升。而失业率的提升,对于经济回暖的冲击还是非常大的。 第二是国内经济增长的可持续有待进一步加强. 此外,在经济回升过程中避免出现所谓的“大起大落”。 下面是一些看法: 2010年中国的经济形势可以用一个成语形容:捉襟见肘。整体式太极式发展,力求平稳小心但波折很大。这主要与2009年中国大量政府性投资的大量盲目涌入社会以及没有形成社会化循环经济所导致的,明年的经济发展主要内容将是:以消化、调整09年的大量不良资金和项目为主要任务,力求保持经济不降低,尽可能有所增长!这个经济目标并非中央刻意低调,而是不得已而为之,目前,我国的经济存在的问题决定了2010年经济发展的格局。 一、房地产绑架中国经济,影响金融安全和社会稳定。记得国家的抵制政策一颁布,股市都在跌。房地产发展20年,产业早就渗透与中国经济主体中,开发商资金多来与银行贷款,购房者多通过银行贷款消费,房地产直接或间接的与银行捆绑在一起,如果房价降价出现不保值的预期,很多贷款消费者会出现恐慌和抗议而引发社会危机;情况继续恶化就会发生还贷者不还贷引发的新的次贷危机;而房屋开发商最后会拿房屋抵贷,让银行成为房屋的所有者,迫使银行破产。 二、民生问题2010年将会凸显 09年由于政府的大量救市投入及其社会性保障工作的深入,就业、物价、医疗、住房、上学、养老问题矛盾有所缓解,2010年,随着政府投入的减缓和政府财政的吃紧,经济问题的集中释放,这些社会矛盾会凸显。 三,国际和国内经济环境不理想,中国发展基础受影响 由于各国经济滑坡,就业压力增加,贸易保护主义并不奇怪,但对依赖出口的中国却是一个打击。美国的对中国的反倾销不断加剧。 面对明年的经济形势,应该如何应对比较好呢?建议是: 一、房地产行业 要么政府杀价,动用财政资金或资产置换方式反补购房者和房地产商的保值损失,但政府近期不可能有那么多钱也不会拿那么多钱去补这个无底洞,但长期

进口替代 出口导向

对外贸易在一国经济发展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但发展中国家在经济起飞阶段应当选择一条什么样的贸易战略,引起了广大发展经济学家的广泛关注与研究。一些经济学家从发展中国家的立场出发提出了一些贸易战略理论,成为发展中国家制定贸易战略的依据,其中具有代表性的是进口替代战略理论和出口导向战略理论,这两种战略理论在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特别是经济起飞阶段得到了很好的实践与运用,帮助发展中国家实现了经济的飞跃,从而初步奠定了工业化的基础。因此,通过对这两种战略理论的比较研究,可以总结出很多经验和教训,为广大发展中国家今后的发展提供参考。 一.进口替代战略与出口导向战略 1.1进口替代战略的提出 进口替代是指用本国生产的工业制成品来替代从国外进口的工业制成品,这一战略是20世纪五六十年代依据两位来自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学家普雷维什和辛格提出的,之后亚非拉许多发展中国家都在不同程度上实行了进口替代战略。 进口替代一般要经过两个阶段。第一个阶段,先建立和发展一批最终消费品工业,以求用国内生产的消费品替代进口品,当国内生产的消费品能够替代进口商品并满足国内市场需求时就进入第二阶段;在第二个阶段,进口替代由消费品转向国内短缺的资本品和中间产品的生产。经过这两个阶段的发展,进口替代工业日趋成熟,为全面的工业化奠定了基础。1.2出口导向战略的含义及内容 出口导向是指发展中国家通过促进本国产品的出口,积累发展资金,发展经济的战略。这是发展中国家的工业化有了一定程度后采取的战略,这些国家的经济一般具有的经济特征是二元经济,即一部分是传统的、落后的经济,而另一部分却具有现代化的经济特征。它们以本地廉价的劳动力与发达国家的资金、技术相结合,发展出口产品的生产,从而加速外向型经济的发展。 出口导向战略一般也要经历两个阶段:第一个阶段,以轻工业产品出口替代初级产品出口,主要发展劳动密集型工业,随着生产规模的扩大和国际市场环境的变化就进入了第二个阶段;第二个阶段是以重化工业产品出口替代轻工业产品的出口,致力于发展资本密集型和技术密集型工业。此后,极少数发展中国家和地区开始着手建立知识和信息密集型等高科技产业,力图在高科技产业产品的世界出口贸易中占有一席之地。 二.出口导向战略的效应分析 1.积极效应 ①促进我国经济增长 在我国改革开放之后,确立出口导向型的发展战略。通过培育出口企业,以此拉动经济增长。从零星的出口贸易,逐渐跻身世界贸易大国的行列,我国的国民生产总值增长迅速,出口促进我国经济增长的重要作用是不言而喻的。 曾经在“亚洲四小龙”身上所表现的强劲增长势头,日益在中国的快速发展中表现出来。自1984年以来,出口贸易增长率显著超过了GDP增长率,并且一直保持了同期两倍于GDP 增长率的势头。根据中国海关公布的数据,仅2004年、2005年和2006年三年出口贸易增长率就达到了30%以上的平均值。 ②优化出口产品结构 随着我国对外贸易的高速增长出口产品的结构发生了显著的变化从20世纪80年代我国逐渐对外资开放制造业以来,外资在经济中的规模不断扩大,在投资总量增加的同时,不断向产业的纵深方向发展从劳动密集型和低技术产业向高技术产业深入,导致我国贸易结构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出口总额持续快速增长的同时我国出口产品结构也进一步优化。 ③推动产业结构升级 基于出口贸易的快速增长,我国的产业升级进度因此得到推动。在全球范围内的产业布

经济上的巨大成功证明了中国政治上的成功

经济上的巨大成功证明了中国政治上的成功 经济上的巨大成功证明了中国政治上的成功 作者:文平 来源日期:2010-11-25 阅读量:4822次胡锦涛2006年在美国耶鲁大学演讲后回答提问时指出:“从1978年以来,中国进行了包括经济体制改革、政治体制改革、文化体制改革等在内的全面改革。凡是对中国有比较深入了解的人就会得出这样的结论。无论是经济体制改革方面还是政治体制改革方面,中国都取得了重要成果。20多年来中国经济持续快速发展的事实也表明,中国的政治体制是基本适应中国经济发展的要求的。” 在全面改革的进程中,经济体制改革与政治体制改革始终是相辅相成的,并不存在什么“滞后”的问题。相关链接:蔡霞:不应否认政治发展的“时滞差”;人民论坛:中国的政治优势究竟在哪里(全文)胡锦涛总书记在纪念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30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中指出:“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只有改革开放才能发展中国、发展社会主义、发展马克思主义;改革开放符合党心民心、顺应时代潮流,方向和道路是完全

正确的,成效和功绩不容否定,停顿和倒退没有出路。”这是我们党总结改革开放以来伟大历程和伟大成就得出的 不可动摇的结论。 政治体制改革作为我国全面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始终随着经济社会改革发展而不断深化。政治体制改革,不是要不要改、有没有改的问题,而是朝着什么方向改、采取什么方式改的问题。毫不动摇地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积极稳妥地推进政治体制改革,是我们必须牢牢把握的重大政治原则。 一、我国的改革是全面的改革 我国的改革是包括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等各领域体制改革的全面改革。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同志说过:我们提出改革时,就包括政治体制改革;政治体制改革同经济体制改革应该相互依赖,相互配合;我们所有的改革最终能不能成功,还是决定于政治体制的改革。江泽民同志指出:“改革是全面改革,是在坚持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前提下,自觉调整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的各个方面和环节,来适应初级阶段生产力发展水平和实现现代化的历史要求。 ”胡锦涛总书记2006年在美国耶鲁大学演讲后回答提问时也指出:“事实是,从1978年以来,中国进行了包括经济体制改革、政治体制改革、文化体制改革等在内的全面改革。凡是对中国有比较深入了解的人就会得出这样的

关于调整中国出口导向型经济发展模式的分析

关于调整中国出口导向型经济发展模式的分析 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 中国出口导向型经济发展模式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推进逐渐建立起来。实践证明,这种发展战略在过去是行之有效的,为中国的经济保持长期稳定的增长作出了巨大贡献。但是随着国内国际形式的发展变化,越来越多的问题暴露出来,并且对中国的发展造成了各种影响。于是,中国经济发展模式必须进行调整,从出口导向型向综合平衡型转变。 一、中国出口导向型经济实施的战略背景 (一)基本国情的决定 出口导向型经济(Export-oriented Economy)指一国采取各种措施手段,充分利用国内外资源与开拓国际市场,促进出口工业的发展,促进出口产品的多样化,以增加外汇收入,并带动工业体系的建立和经济的持续增长。当出口对GDP的贡献远远高于20%,而投资和消费对GDP的贡献远远低于80%时,这种经济增长模式就被称之为出口导向型经济增长模式,属于外向型经济。中国改革开放以来,通过出口导向型模式取得经济发展的辉煌成就。 1、对外开放政策的实行 新中国成立后的近30年里,国民经济比例严重失调,片面地重视重工业,导致轻工业和农业严重滞后。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中国践行了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建设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进行经济结构调整,坚持对外开放的重大战略。改革开放30年来,中国经济取得了高速增长的巨大成就。这种增长业绩与上世纪50年代的工业化战略以及为工业化战略服务的相关政策有着很深的渊源关系。工业化战略以强化高度集中的资本积累和制造业投资为基本特征,长期忽略内部消费市场的开发。并在人均收入很低水平上出现了产能过剩。从开始对外开放到加入WTO,中国的过剩产能得以通过国际市场逐渐释放,并且使出口导向型经济增长模式获得了强劲的生命力。 2、剩余劳动力的增长

如何正确认识我国当前宏观经济形势

财务管理第三次作业

一我国当前宏观经济形势分析 (3) 1.应对国际金融危机,中国经济在全球范围率先回升 (3) 2.过剩流动性推动的价格上涨。 (4) 二.大类资产配置: (5) 三、对所选择行业股票的基本面分析和技术分析 (6) 四、针对华神集团进行技术分析: (7) 1 华神集团具体情况介绍: (7) 2 华神集团财务状况分析: (7) 3 趋势分析 (8) (1)综合能力 (8) (2)成长能力; (8) (3)盈利能力 (9) 4 股票价格走势分析 (9)

一我国当前宏观经济形势分析 判断经济形势,不仅要看经济增长速度,还要看就业、通货膨胀、国际收支等宏观指标的综合表现,看经济效益、经济结构和人民生活的改善情况。分析中国的宏观经济形势,不能简简单单地就事论事,依赖某个经济指标得出一个简单的结论。政治因素,地域环境,国际经济形势的发展与走向,中国的社会结构等诸多方面的因素都会对于中国宏观经济的发展产生不同作用。 我们在媒体的报道中已经看到了很多报道,比如投资的过快增长得到了有效的控制,土地盲目开发或者土地开发的问题得到比较有效的控制,粮食开始增产,货币供给的增长幅度在明显的减缓,物价的涨幅现在也得到了有效的控制,这些确实从宏观上看已经见到了明显的成效。现在的微观方面也见到一些成效,但是要根本解决微观方面的问题,有待于深化改革,转变经济增长方式。 1.应对国际金融危机,中国经济在全球范围率先回升 从2010年主要经济指标统计数据看,总体形势比较好,到目前为止已经恢复到了2008年初的水平。

2.过剩流动性推动的价格上涨。 应对危机注入了大量的流动性,长期的通胀压力在持续积累,不能掉以轻心。 全球经济复苏长度、难度可能超过预期。希腊危机只是冰山一角。“欧猪五国”,其他大经济体,如英、美等国,它们的财政赤字占CDP的比重相当高,是长期性的,这实际上是一个大问题。财政整顿与刺激增长矛盾,全球复苏进程可能放缓。 大量流动性注入将导致全球货币体系危机和重大调整,后果之一是新兴市场国家通胀加剧。中国需要关注广义价格,除了CPI ,还要关注PPI、资产价格等。上世纪90年代后中国经济出现两个重要变化:证券市场和房地产市场形成和快速发展,在商品市场旁边站起了一个资产市场;市场经济推动经济增长,使一定程度的“过剩经济”替代了计划经济时期的“短缺经济”,由于供不应求引发的物价上涨已经少见。由此引出一个具有重要意义的变化,过量货币在进入商品市场的同时,也大量进入资产市场;由主要追逐供不应求的商品转为追逐需求稳定、但劳动生产率增长较慢的物品,如石油、铁矿石、黄金、房地产和农产品。一旦 全球经济走稳回升,大宗商品价格上升不可避免。历史经验表明,农产品价格上

如何理解中国经济与政治发展的不平衡

如何理解中国经济与政治发展的不平衡 在《世界经济发展宣言》大会上,世界银行副行长孔杰忠表示:世界的相互依存性,要实现全球的和谐,只有我们来处理有关的不平衡的现象。《珠海宣言》的第一条就是意识到这个问题。我们认为,《珠海宣言》的精神是符合这一趋势的。世界银行在实现千年发展目标当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比如我们能帮助分配资源、教育,实现可持续的发展,同时这些在未来的发展当中都扮演了一种中心的作用。 孔杰忠表示:中国是亚洲地区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为能够保持中国的可持续发展,必须处理有关的一些因素,第一,要进行结构性的调整和改革。中国正在从金融危机当中慢慢复苏,同时有一些国有企业非常的虚弱,应该进一步优化投资环境。 第二,要对付腐败及其他的丑恶现象,这些在影响本地区和其他的地区,对投资战略造成了很大的影响,而且,腐败对穷苦人来说打击最大。现在有一些系统性的腐败现象,使得投资者不敢来发展中国家。 第三,要提高基础设施水平。现在有很大的基础设施的需求。特别是对贫穷国家来说,他们应该进行基础设施的投资,来对付城市化的进程,我们必须找到一种新的公有和私营企业合作的机会,来进一步地提高我们对基础设施的投资。 第四,在贸易改革方面,我们要进行更大的调整。坎昆会议的失败是一个很大的挫折,必须进一步地向前走,必须推进多哈的进程,特别是发展中国家要推进这样的进程。在20 15年使一亿多人摆脱贫困,就像霍克先生刚才提出来的一样,必须推进多哈的进程。我在这里想进一步提出几点:我们达成的进程有助于我们进一步稳定经济发展,消除贫困,应该进一步继续这种进程。我刚才提到几个进程的继续,我刚才也提到了贫富之间的差距。贫困国家应该采取自己的措施来改善他们的境遇。同时,发达国家应该进一步开放他们的市场,同时我们应该保证发展的元素以及有关的基金,能够在发展中国家得到更加有效的使用。在这方面很多国家都可以学习中国在这方面成功的经验,这些资金用于消除贫困,取得了很好的效益。因此,我们必须有更大的公开性,提高我们的能力建设,寻求更多的援助,这都有助于我们实施千年发展的目标。 坎昆会议的失败,以及在其他领域进展的缓慢都带来了一个挑战。他们没有足够的水、食物、住房等基本的条件。这个星期我们的行长在联合国大会上说,我们必须促使来蒙特雷制定的计划能够成功,以及使发达国家的机构能够团结一致,而且还要听取世界上没有参加珠海会议的人的声音——他们每天的收入不到一个美元。同时,我们有责任来倾听他们的声音,改善他们的生活。我们在过去几年中看到,有很多群众组织,他们帮助我们进一步传递信息。听取他们的呼声,不管他们在村子里面或者在全球范围里面,都应该听取他们的声音,保证稳定发展、平等。我们在每一个重大的论坛上力争要听到这样的声音。中国在这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同时能够使我们贫苦人民的声音得到反映。最后我说一下,《珠海宣言》里面的内容为我们未来的发展奠定了一个指导的方针,世界银行将致力于发展中国家的发展。

亚洲出口导向型发展模式评析

亚洲出口导向型发展模式评析 内容摘要:目前需求不足成为中国经济增长最主要的制约,而出口增长在需求的增长中又一直扮演了重要的角色。本文认为,中国的人口结构所带来的比较优势,决定了中国经济未来的发展还是离不开出口导向的制造业。 关键词:出口导向增长路径 “进口替代”和“出口导向”是战后落后国家追赶发达国家发展经济的两种模式。前者短期,效果好;后者长期,后劲足。二战后日本、亚洲四小龙、东盟或直接采取出口导向型发展模式,或很快从进口替代向出口导向模式转型,获得了巨大成功。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经济发展模式由“进口替代”型转变为“出口导向”型,经济发展水平亦获得了长足的进步。然而金融危机以后,我国以劳动密集型产品为主导的出口方式遇到了重大挑战。 中日韩的出口贡献比较:基于自回归模型的经验分析 本文以江苏省为例,来说明中国的情况。虽然同为外向型的经济增长方式,但是江苏经济增长的出口依存度显然要大于日本和韩国,亦大于全国平均水平。2008年,江苏出口占GDP的比重达到60%,高于全国平均水平27个百分点,比日韩同期分别高17和44个百分点。1985年以来,江苏净出口占GDP的比重一直在10%左右波动,而日本经济膨胀期的均值在2%,韩国更低。同时,江苏净出口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也远大于韩国和日本。本文选取国内生产总值和出口这两个变量进行分析。将其时间序列分别表示为GDP、EX。而为了降低异方差,本文对四个变量分别进行了对数化处理,分别记为:LnGDP、LnEX。 (一)ADF检验 在进行模型估计之前,首先进行单位根检验,以避免出现伪回归的错误。结果表明,这四个变量都是平稳变量(见表1、表2)。因此,对LnGDP、LnEX建立向量自回归模型(V AR)。在V AR模型的基础上,通过考察Granger因果检验、脉冲响应分析和方差分析的结果判断各变量对经济增长的中长期影响。 Johansen共积性检验显示,三国的GDP和出口存在长期均衡关系。建立协整关系约束下的向量自回归模型(VECM),进行脉冲响应和方差分解分析。 (二)V AR模型 四个变量是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可以考虑建立向量自回归模型,将

如何正确认识我国当前经济形势

.. 稳中求进,稳是基础,进是争取;一味求进,大局难稳;只稳不进,机遇错失。稳是为更好地进,进是为长远的稳;两者互为条件,相辅相成。稳,就是要保持宏观经济政策基本稳定,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保持物价总水平基本稳定,保持社会大局稳定。进,就是要继续抓住和用好战略机遇期,在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上取得新进展,在深化改革开放上取得新突破,在改善民生上取得新成效。 当前中国经济社会发展正处在关键时期。转型升级的紧迫性、艰巨性与世界经济结构深度调整的剧变力、震荡力广度交融。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国际金融危机一波三折,贻害连连。处于不同发展阶段的国家和经济体,尤其是经济大国,无一脱身于危机之外,世界经济发展的不稳定性、不确定性,乃至欧盟、美国经济危机影响的冲击力仍在扩大,形势十分复杂严峻。 一 2012年受国际市场低迷、能源资源竞争加剧、贸易保护主义倾向愈加突出等诸多因素影响,出口增速将明显降低,不排除发生较大波动的可能;内需增长虽然由政策扩张刺激开始向市场主导转变,但基础还很不稳固,内需弥补外需任务仍然艰巨;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发展困境短期难以根本转变,制造业投资增速可能明显降低。与此同时,货币供给总量仍然偏大,加之成本推动、输入性等因素影响,通货膨胀压力仍然不可忽视。因此,实现稳增长、控物价、调结构、惠民生的任务仍然十分艰巨。 二 针对2012年错综复杂的国际国内形势,我们应加强防控风险的准备,保持宏观经济政策的连续性和稳定性,增强针对性、灵活性和前瞻性,及时应对和化解各种冲击,防止经济增长出现大的波动,努力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良好态势。宏观调控的关键就是要统筹处理稳增长、调结构、控物价的关系。 三 当前,国际国内经济态势都存在较大的不确定性,但从中长期看,我国经济发展有两个趋势可以基本确定:一是经济增长速度已开始小幅下降;二是物价上涨的内外压力交织并将较长时期存在。 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必须加快调整需求结构,着力提高社会最终消费在内需中的比例。必须高度重视科技创新的作用,要着力增强科技创新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支撑和引领作用经济发展方式的突破性转变,根本上要依靠深化改革,依靠市场体制机制的保障。 ’.

讨论出口导向发展战略在中国的可行性

论中国实行出口导向发展战略的可行性 ——运用国际贸易条件有关理论 指导老师:马辛老师 班级:金融(2)班 学生姓名:叶志梅 学号:130702232

论中国实行出口导向发展战略的可行性 摘要:20世纪六十年代到七十年代,亚洲四小龙通过出口导向发展战略实现了经济起飞,运用国际贸易条件有关理论来分析出口导向发展战略在中国的可行性。 关键词:金融危机出口导向贫困化增长生产要素不平衡货币贬值 一、亚洲四小龙经济发展特点 从20世纪60年代开始,亚洲的韩国、新加坡和中国台湾、中国香港推行出口导向型战略,重点发展劳动密集型的加工产业,在短时间内实现了经济的腾飞。所谓“东亚模式”引起全世界关注,它们也因此被称为“亚洲四小龙”。 韩国、中国台湾、新加坡、中国香港都属于幅员不大、工矿资源不多,但地理位置优越且同西方发达国家有特殊关系的国家或地区。它们的经济发展具有一些鲜明的特点:增长速度快,出口扩张迅速,经济结构发生重大变化,人均国民收入水平迅速提高,失业减少。 对韩国、中国台湾、新加坡和中国香港的经济发展起促进作用的有以下4点因素: 1.外部世界比较有利的发展环境。上世纪50~70年代,世界主要发达国家经济高速发展,为亚洲四小龙的出口导向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外部条件。科学技术革命使发达国家生产转向技术和资本密集工业,亚洲四小龙拥有质高价廉的劳动力资源,正好发展劳动密集工业。东亚地区的稳定也使它们可以把主要精力放在经济发展上。 2.实行正确的经济政策。中国台湾从50年代后期开始,放弃凯恩斯主义政策,采用货币贬值以利出口,提高利率以抑制通货膨胀,并刺激居民储蓄以开投资来源等政策。韩国也仿效中国台湾货币贬值提高利率等方法。新加坡与中国香港则抓住有利时机,将消费城市转变为工业城市。 3.发挥政府的积极作用。亚洲四小龙的政府都为经济发展创造各方面的有利条件,并积极参予投资,适当进行经济管理。 4.中国优良的文化传统。亚洲四小龙同属中华文化区,在经济发展过程中,

我国实行出口导向发展战略的可行性

我国实行出口导向发展战略的可行性 摘要:出口导向和进口替代是发展中国家在工业化过程中较常采用的两种不同的发展战略,两种发展战略各有不同的优缺点。由于进口替代发展战略在我国实施中产生了许多弊端,以及东亚一些国家运用出口导向发展战略获得成功的示范作用,我国逐渐的从进口替代转向了出口导向发展战略。出口导向发展战略在我国的实施对我国经济发展产生了积极影响,取得了不少成就。 关键词:出口导向加工贸易亚洲四小龙 从20世纪60年代开始,亚洲的香港、台湾、新加坡、韩国推行出口导向型战略,重点发展劳动密集型的加工产业,在短时间内实现了经济的腾飞,一跃成为全亚洲发达富裕的地区。 1998年爆发亚洲金融危机,不少国家陷入衰退。这四个成功发展且位于东亚和东南亚的经济体,其极为成功的经济发展过程和经验使其安然度过危机是发展经济学研究的典型例子。它们利用西方发达国家向发展中国家转移劳动密集型产业的机会,吸引外国大量的资金和技术,迅速走上发展道路,成为东亚和东南亚地区的经济火车头之一,国际社会普遍皆视亚洲四小龙为发达国家及地区。 从20世纪80年代起,我国紧紧抓住了国际资本流动和产业转移的历史机遇,实行了出口导向型发展战略。确立出口导向型发展战略,在一定程度上来看,这是也是顺应世界经济发展潮流,抓住经济全球化机遇的成功战略,同时也被中国对外经济发展的实践证明是行之有效的。这种经济发展战略,在长达30多年的改革开放的实践中在我国取得了辉煌的成效, 使我国成为今天世界第三大经济体。 该战略主张大力发展外向型的加工业,扩大工业制成品的出口,促进整体经济的发展和工业化。把国际市场作为本国经济的活动中心,把制成品出口作为国民经济发展的核心,其主要措施是鼓励出口贸易的同时,也大量引进外资、技术、进口原料,以弥补内资金和原材料的严重不足。 出口导向能成为我国对外贸易的战略重点,并在我国国民经济发展中,发挥出如此重要的作用,是与我国的基本国情及实行对外开放的经济发展战略密切相

如何正确认识当前经济形势

如何正确认识当前经济形势 当前中国经济一枝独秀,特别是在应对国际金融危机期间。但是,现代经济的复杂性已不是人们直观可以认识的,面对又好又快的发展实际和现实中出现的种种问题,各种利益纠葛引发的抱怨情绪和对市场的盲目性认识的蔓延似乎与现实的主流向好的经济环境格格不入。因此,迫切需要依据现代经济学的理论创新,对当前经济的形势作出正确而全面的清醒认识。 一、中国经济正在腾飞 2011年是中国经济进入工业化腾飞阶段的第8年。有关研究成果表明,到2020年中国将基本实现工业化,即基本实现建设全面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到2030年将全面实现工业化。因此,中国经济目前正处于基本实现工业化的前期阶段,即工业化腾飞的经济高增长时期,这是每一个实现工业化的国家必然要经历的发展阶段。 从理论上讲,对工业化腾飞,这是一个传统经济学无法解答的问题,也是一个现代经济学正在探索的问题。就探索而言,这可以用“山体效应理论”和“腾飞假说”来解释。 “山体效应”是指:在自然界中,山体达到的高度就是地下水可以达到的高度,只要山高,水就可以高。也就是人们常说的,山多高,水多高。借用“山体效应”这一自然规律,“山体效应理论”的构建,以山体表示某一国家或地区的经济整体,以平面的山形线表示这一整体中发展不平衡的劳动智力水平,以其山形线的最高点即山顶的位置表示这一整体的经济发展水平,以此表明在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经济发展整体中,劳动智力发展的最高水平决定其经济整体的发展水平。 在肯定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经济发展是由劳动智力的发展水平决定的前提下,可以依此机理构建“腾飞假说”,解释工业化腾飞阶段的经济高速增长。“腾飞假说”是指:假定在工业化的进程中,一定的劳动智力发展使得一定的高技术构建成统领经济发展的高平台,那么,这个高平台基本建成之时就会吸引这个高平台之下的经济运动迅速地向这个高平台之上集聚,从而引起整个经济的发展水平大幅度的提升,进入一个经济持续高增长的腾飞阶段。由于在工业化的进程中,这种高技术的成长是必然的,整个经济运动向高技术平台集聚也是必然的,因此,在工业化进程中一定会出现一个腾飞阶段,这是不可阻止的,也是不可复制的。对于这一假说,关键是要理解,一个国家或地区的工业化进展一旦达到一定的技术水平高点,就会形成一种导引各个方面经济活动提升水平的技术平台,由此就会出现持续的高增长,直至几乎所有的主要的经济活动都跃升至这个高平台之上。这也就是说,工业化达到一定高点之后,必然出现腾飞,腾飞必然是以高增长的方式持续到工业化基本完成。 自2004年,中国经济就进入了工业化腾飞阶段,2004年增长10.1%,2005年增长11.3%,2006年增长12.7%,2007年增长14.2%,2008年增长9.6%,2009年增长9.1%,2010年增长10.3%,2011年上半年继续高增长。问题在于,人们是否认识到了中国经济已经进入工业化腾飞阶段。在事实上中国已经进入工业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