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23、学与问

23、学与问

23、学与问
23、学与问

佚名·凤凰语文论坛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生字。理解有生字组成的词语。

3、联系课文说出诗句中带点字的意思,再理解诗句的意思。

4、引导学生凭借课文具体的语言材料,理解“多问”与“勤学”是联系在一起的,教育学生发扬勤学好问的精神,做知识的主人。

教学重点:

理解“多问”与“勤学”的关系。

教学难点:

发扬勤学好问的精神,做知识的主人。

教学时间: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激趣导入

1、(师板书“学”、“问”)知道什么叫学问吗?(知识、学识、文化……)

2、(师在“学”与“问”之间板书一个“与”字)学与问之间存在着什么样的关系呢?让我们带着这个问题共同学习《学与问》这篇课文。

二、初读指导

1、自学课文。

(1)借助拼音读准字音,读顺句子。

(2)查字典或联系上下文初步理解词语的意思。

2、检查自学情况。

(1)认读词语。

钥匙、芳菲、翱翔、强健、哥白尼、五彩缤纷、

殿堂、好奇、瞬息万变、相辅相成、日新月异

(2)大致交流词义。

(3)指名读课文,读通顺。

3、默读课文,思考:全文共有几个自然段?各写了什么?

第1自然段:“问”是打开知识殿堂的金钥匙。

第2自然段:哥白尼从小喜欢“问”,导致他对科学的不懈追求。

第3自然段:小学生有问题邀请叫别人,拜能者为师。

第4自然段:我们要像沈括那样,把勤学好问与观察思考结合起来。

第5自然段:养成勤学好问的习惯,才能成为学习的主人。

4、再读课文,理清文章思路。

课文围绕“学”与“问”先写了什么?再写了什么?然后写了什么?最后写了什么?

学生讨论回答。

三、学习课文1、2自然段

1、请同学们自己读一读第一自然段,然后看看这道填空题,把它完成。

知识就是指有(),知识是学来的,也是()。“问”常常是(),是()。

2、对于整篇文章来说,第一自然段是最重要的,因为它是文章的总起段,下面的文字都是为了说明第一自然段,作者在下面用了一些例子来证明第一自然段所说的道理,那么我们就先看看其中的一个事例。课文先说了谁呀?

那我们就一起走近哥白尼。你们了解哥白尼吗?

3、你对哥白尼有什么印象呀?(勤学好问;爱提问题;留心观察;充满好奇……)

4、哥白尼能成为一名伟大的天文学家是和他小时候的这些习惯分不开的,让我们继续走近哥白尼。请大家先默读课文第二自然段,说说读了课文后你知道了什么?(他从小爱问问题;他什么都爱问;他问的问题都跟自己的生活有关……)(板书:好问)

5、你从这段中的哪些词句感受到哥白尼好奇、好问的?

(小时候就喜欢问、经常缠着、世界、问这问那、省略号)

相机读句子,注意读出哥白尼的好奇、好问。指导朗读。

指导理解:不懈探求、稀奇古怪

联系哥白尼提出的问题,理解后补充省略号中省略的内容再指名读、齐读

6、师:小小的哥白尼和咱们差不多大,老师相信在平时,你也一定提过问题吧?能说说你提过哪些问题吗?(指名回答)

7、从哥白尼的事例中你读懂了什么?(问是成功的开始;只有学会问,才能取得成功……)

8、我想大家对这些话肯定有自己的理解了。(出示第一自然段,齐读)

这是一篇议论文,议论文就是要通过大量的例子来证明作者的观点。这篇文章中作者的观点就是第一段,那么列举哥白尼的例子就是为了证明第一段。下面,作者又列举了一位名人的例子,下节课继续学习。

四、写字指导

1、指导要点:瞬、翱

2、学生在书上描红。

第二课时

一、听写词语

钥匙疑团殿堂日新月异好奇强健探求瞬息万变

二、自学第4段

1、师简介沈括后说:沈括是多么优秀呀,咱们一起回到沈括小时候生活的那个年代吧,看看他小时候是什么样的?

请同学们自由地读一读第4自然段,你觉得沈括又是个怎样的人呢?(勤学好问;留心观察;爱动脑筋……)

课文中列举了沈括和哥白尼的事例都是为了说明一个问题,那就是——(出示第一自然段,齐读)

三、学习课文第3自然段

1、教师导入:无论是哥白尼生活的世界,还是沈括生活的世界,它们距离我们已经有好长时间了,我们现在面对的又是一个怎样的世界?又该怎么做呢?我们一起来看看第三自然段。

2、我们面对的是一个怎样的世界?哪几个词最能概括我们面对的世界的特点?(日新月异、瞬息万变……)

3、面对这样一个日新月异、瞬息万变的世界,我们有新奇,有疑惑。那么,有了问题,我们该怎么做?

4、自由读3自然段。问:读了这一段,你们知道可以怎么做吗?(我们应该多提问题)

5、古人云:“能者为师”,你们知道是什么意思吗?书上是如何来解释它的意思的?请同学们再读读课文,找出有关的句子。

(只要他确实能给你启发,给你帮助,不管他年长年幼,地位高低,都可以成为你的老师,都应该向他请教。)

6、老师这里有孔子的两句名言,谁能结合刚才我们读的这句话,说说是什么意思吗?

出示:不耻下问。三人行,必有我师。

7、小结:看来,遇到了问题,我们应该多向人请教,拜能者为师,只有这样,我们才会愉快地学到许许多多的知识。

四、总结

1、同学们,今天我们从中外名人的身上,知道了打开知识殿堂的金钥匙,。现在老师也送你们一把金钥匙。(老师发有关好问名言的小卡片)只要你拿到了这把金钥匙,并且知道怎么去用它,那我相信你一定能成为一个有学问的人!

2、你喜欢老师送给你的金钥匙吗?来,谁来读给大家听听,你的金钥匙是什么?(指名读名言)

板书设计:

23、学与问

勤学

学与问结合——养成习惯

好问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8个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联系课文说出诗句中带点的字的意思,再解释诗句的意思。

4.引导学生凭借课文具体的语言材料,理解“多问”与“勤学”是联系在一起的,教育学生发扬勤学好问的精神,做知识的主人。

教学时间:

共2课时

第一课时

一、故事导入,激发兴趣,设疑

1、讲述哥白尼小时候的故事,导入新课。

2、揭示课题:18 学与问

3、提问:学与问到底有什么联系呢?

二、初读指导

1、自学课文。

(1)借助拼音读准字音,读顺句子。

(2)查字典或联系上下文初步理解词语的意思。

2、检查自学情况。

(1)认读词语。

(2)大致交流词义。

(3)指名读课文,读通顺。

3、默读课文,思考:全文共有几个自然段?各写了什么?

第1自然段:“问”是打开知识殿堂的金钥匙。

第2自然段:哥白尼从小喜欢“问”,导致他对科学的不懈追求。

第3自然段:小学生有问题邀请叫别人,拜能者为师。

第4自然段:我们要像沈括那样,把勤学好问与观察思考结合起来。第5自然段:养成勤学好问的习惯,才能成为学习的主人。

三、再读课文,理清文章思路。

课文围绕“学”与“问”先写了什么?再写了什么?然后写了什么?最后写了什么?

学生讨论回答。

四、写字指导

1、指导要点:钥缤瞬辅翱

2、学生在书上描红。

五、布置作业

1、抄写词语。

2、读课文。

第二课时

一、复习词语(指名读\齐读)

钥匙(轻声)日新月异坚持不懈

翱翔瞬息万变(翘舌音)相辅相成

二、再读课文,理清文章思路。

(一)、快速浏览课文,思考:课文围绕“学”与“问”先写了什么?再写了什么?接着写了什么?最后写了什么?

要点:先写“问”的重要性;再写向谁问;接着写怎样问?最后教育学生要养成勤学好问的习惯。

(二)、精读课文,深入悟解

1、学习课文1、2自然段

1、师:请同学们自己读一读第一自然段,思考:然后看看这道填空题,把它完成。

填空:知识就是指有(),知识是学来的,也是()。“问”常常是(),是()。

(指名读一读练习的答案,教师相机理解后评点,(重点讲比喻,明确问的重要性)最后齐读)把什么比作什么?

2、师:对于整篇文章来说,第一自然段是非常重要的,因为它是文章的总起段,直接表明了作者的观点。作者在下面用了一些例子来证明第一自然段所说的道理,那么我们就先看看其中的一个事例。

让我们就一起走近哥白尼。你们了解哥白尼吗?(生自由回答)

(学生根据自己的了解情况介绍指名说)

介绍资料:杰出的天文学家哥白尼是波兰人。他从小热爱科学,大学读书时萌发了地球是运动的思想。20多岁去意大利留学,攻读数学、天文学、法律学、哲学和医学,并获得博士学位。他的大部分时间是潜心于天文学的观察和研究,不论寒暑,每天,都用自己制造的天文仪器来观测、计算、研究,30年如一日。根据丰富的观测资料和细致的计算研究,写出了划时代的巨著〈天体运行论〉。哥白尼的“日心说”,第一次冲破了人类对宇宙的认识。

是啊,哥白尼能成为伟大的天文学家是和他小时侯的学习好习惯分不开的,让我们继续走进哥白尼。看课文第二段。

3、师:请大家先默读课文第二自然段,说说读了课文后你知道了什么?作批注,及时记下自己的所思所想。(他从小爱问问题;他什么都爱问;他问的问题都跟自己的生活有关……)

(板书:好问)

4、师:你从这段中的哪些词句感受到哥白尼好奇、好问的?

(小时候就喜欢问、经常缠着、世界、问这问那、省略号)

(相机读句子,注意读出哥白尼的好奇、好问。指导朗读。)

(指导理解:不懈探求、稀奇古怪)

(联系哥白尼提出的问题,理解后补充省略号中省略的内容再指名读、齐读这一自然段,要求读出哥白尼的好奇的语气。)

不懈探求(理解“懈”联系上下文来理解、

5、师:小小的哥白尼和咱们差不多大,老师相信在平时,你也一定提过问题吧?能说说你提过哪些问题吗?(指名回答)

6、师:从哥白尼的事例中你读懂了什么?(问是成功的开始;只有学会问,才能取得成功……)

7、师:我想大家对这些话肯定有自己的理解了。(出示第一自然段,齐读)

8、师:结合科学家哥白尼的事例,谈谈“问是打开知识殿堂的金钥匙”的含义。

这是一篇说理性文章,议论文就是要通过大量的例子来证明作者的观点。这篇文章中作者的观点就是第一段,那么列举哥白尼的例子就是为了证明第一段。

2、学习课文第3自然段

1、教师导入:哥白尼生活的世界,距离我们已经有好长时间了,我们现在面对的又是一个怎样的世界?又该怎么做呢?我们一起来看看第三自然段。

2、我们面对的是一个怎样的世界?哪几个词最能概括我们面对的世界的特点?(日新月异、瞬息万变……)

(1)具体举例子说明对这两个词语的感受。

(2)是啊,对这样一个日新月异、瞬息万变的世界,我们有新奇,有疑惑。那么,有了问题,我们该怎么做?

3、自由读3自然段。问:读了这一段,你们知道可以怎么做吗?(我们应该多提问题)

4、是呀,古人云:“能者为师”,你们知道是什么意思吗?书上是如何来解释它的意思的?请同学们再读读课文,找出有关的句子。(只要他确实能给你启发,给你帮助,不管他年长年幼,地位高低,都可以成为你的老师,都应该向他请教。)(指名回答,然后齐读一遍)

5、谁能结合刚才我们读的这句话,想到什么名言?说说是什么意思吗?

投影出示:敏而好学,不耻下问。三人行,必有我师。

7、小结:看来,遇到了问题,我们应该多向人请教,拜能者为师,只有这样,我们才会愉快地学到许许多多的知识。(板书:勤学)

3、自学第4段

过渡:刚才我们学习了哥白尼的故事,下面请看沈括的故事。

1、(直接出示沈括的简介,详见附录二)师读简介。读了介绍后你有什么感受?(沈括很有成就、了不起)

师:沈括是多么优秀呀,咱们一起回到沈括小时候生活的那个年代吧,看看他小时候是什么样的?

2、师:请同学们自由地读一读第4自然段,试着完成屏目上的题目。(出示阅读训练题,详见附录三)

题目:

(1)、沈括小时候对什么产生疑问?(理解诗句)

(2)、后来沈括是怎样解开这个疑问的?

(3)、从这个事例中,你受到什么启发?

3、(勤学好问;留心观察;爱动脑筋……)是呀,课文中列举了沈括的事例都是为了说明一个问题,那就是——(读第一句话)

六、总结

1、同学们,今天我们从中外名人的身上,知道了打开知识殿堂的金钥匙,那就是:(勤学、好问)

2、那学与问是什么关系呢?学与问是相辅相成的,只有在学中问,在问中学,才能求得真知。

(板书:学与问结合)

3、怎样才能成为“学习的主人呢?”(板书:养成习惯)

4、你知道以后你怎么做了吗?

5、同学们,刚才你们大胆地畅谈了学习〈学与问〉这一课后,自己学习的收获,情真意切。现在我们回过头来看课文,不难发现,课文要告诉我们的道理都在第一、第三、五自然段中,作者为什么还要在文中插入两个小故事呢?好好想想,与周围的同学交流自己的看法。(是有力的证据,证明的作者的观点。)

是啊!这两个故事对于这篇文章很重要,这就是说理性文章所具有的写作特色,大家今后讲故事或教育帮助别人时可要多想想这篇课文的写法。

七、拓展:

1、讲故事,学生讨论,怎样帮助老二。

(可用搜集的名言、用文中的语言、用名人的事例)

2、为感谢大家的帮助,老师搜集了几句名言共享。

八、课外:结合四年级学的《说勤奋》和五年级学的《谈礼貌》,寻找说理性文章的特点。

附板书:

勤学

23、学与问学与问结合养成良好习惯

好问

2018高中化学第1章从实验学化学第2节化学计量在实验中的应用1

第二节化学计量在实验中的应用 一、教学设计 化学反应有很多是在溶液中进行的,在工业生产和科学研究中要定量研究在溶液中发生的化学反应通常用物质的量浓度来计算比较方便。在农业上需要配制一定浓度的农药,也必须了解溶液浓度的知识。在高中化学实验中,有些反应反应物的浓度大了或小了都不行。在高中化学的计算中更是离不开物质的量、物质的量浓度。 本教材抓住一般反应都在溶液中进行的特点,设计以介绍“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作为主要教学目标,将物质的量等基本概念作为化学计量。这样一方面突出重点知识,另一方面也可以大幅度减少化学计算的难度,从而有效地降低学生的学习难度。 介绍物质的量浓度,就必须引入物质的量、摩尔质量等概念。物质的量是用来计量肉眼看不到、现代称量工具难以称量的原子、分子、离子等微观粒子的物理量。这个词对学生来说比较陌生、抽象、难懂,而且非常容易将物质的量与物质的质量混淆起来,以致错误地理解物质的量的涵义。教科书在介绍物质的量时,不介绍阿伏加德罗常数是根据什么确定的,而是提出6.02×1023个水分子或Al原子的质量在数值上正好与水的相对分子质量或Al的相对原子质量相等,因此用6.02×1023个分子或原子作为1 mol来衡量宏观物质中所含的粒子数目就十分方便。然后采用演绎推理和归纳推理的方法得出物质的量的概念,从而降低了解物质的量这个物理量涵义的坡度。 在介绍一定物质的量浓度溶液的配制方法之前,先介绍物质的量浓度的概念,让学生理解概念和对概念进行应用,并了解应用物质的量浓度的好处,以及与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的区别等。一定物质的量浓度溶液的配制方法的介绍可采用边讲边演示,然后总结出配制步骤的要点,有利于学生掌握。 本节教学重点:物质的量、物质的量浓度的概念,物质的量、摩尔质量和物质的量浓度的关系,一定物质的量浓度溶液的配制方法。 本节教学难点:物质的量的概念,一定物质的量浓度溶液的配制方法。 教学建议如下: 1.从引入物质的量的必要性入手,激发学生了解物质的量概念的积极性

学与问

23、学与问 教学目标: 1.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借助文本,让学生懂得“知识是学来的,也是问来的。问常常是打开知识殿堂的金钥匙,是通向成功之门的铺路石。”“学与问是相辅相成的,只有在学中问,在问中学,才能求得真知”的道理; 3.学生养成勤学好问的良好习惯,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教学重难点: 引导学生凭借课文具体的语言材料,理解“好问”与“勤学”是联系在一起的,教育学生发扬勤学好问的精神,做知识的主人。 教学课时:2课时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激趣导入 1、同学们,我们在四、五年级学过《说勤奋》、《滴水穿石的启示》,这两篇课文有相似之处,它们都是什么文?(板书:说理文)说理文往往有这样的规律:作者一般都是在开头提出自己的观点,然后通过名人事例来证明自己的观点,最后得出结论,给我们读者以启发,使我们对他的观点有更加深刻的认识。(板书:提出观点事例证明得出结论) 2、揭提板书:学与问。 二、读书检查预习 1、课前,老师布置同学们预习了课文,生字词都认识了吗?那读课文一定没问题了。全文共有几个自然段?师分别请5个同学读,大声读,读准字音,读通句子,其他同学听他是否把字音读准,把句子读通顺了。如果发现他读错子音或读破句子了请耐心听同学读完在再请你指导。 2、指名读课文。评价 三、整体感知,明白说理方法 1、那么,学与问之间究竟有什么联系呢?请同学们看大屏幕,自由读一读课文的第一和第五自然段。 2、学生自由读,指名回答。 3、点击,两句关于学、问的句子变成红色。男女生各读一句。 出示1:“知识是学来的,也是问来的。 出示2:“学与问是相辅相成的,只有在学中问,在问中学,才能求得真知。

2021人教版高中化学选修三《分子的性质》word教案

2021人教版高中化学选修三《分子的性质》word教 案 第三节分子的性质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了解极性共价键和非极性共价键; 2、结合常见物质分子立体结构,判定极性分子和非极性分子; 3、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严谨认确实科学态度。 重点、难点 多原子分子中,极性分子和非极性分子的判定。 教学过程 创设问题情境: (1)如何明白得共价键、极性键和非极性键的概念; (2)如何明白得电负性概念; (3)写出H2、Cl2、N2、HCl、CO2、H2O的电子式。 提出问题: 由相同或不同原子形成的共价键、共用电子对在两原子显现的机会是否相同? 讨论与归纳: 通过学生的观看、摸索、讨论。一样说来,同种原子形成的共价键中的电子对不发生偏移,是非极性键。而由不同原子形成的共价键,电子对会发生偏移,是极性键。 提出问题: (1)共价键有极性和非极性;分子是否也有极性和非极性? (2)由非极性键形成的分子中,正电荷的中心和负电荷的中心如何样分布?是否重合? (3)由极性键形成的分子中,如何样找正电荷的中心和负电荷的中心? 讨论交流: 利用教科书提供的例子,以小组合作学习的形式借助图示以及数学或物理中学习过的向量合

成方法,讨论、研究判定分子极性的方法。 总结归纳: (1)由极性键形成的双原子、多原子分子,其正电中心和负电中心重合,因此差不多上非极性分子。如:H2、N2、C60、P4。 (2)含极性键的分子有没有极性,必须依据分子中极性键的极性向量和是否等于零而定。 当分子中各个键的极性的向量和等于零时,是非极性分子。如:CO2、BF3、CCl4。当分子中各个键的极性向量和不等于零时,是极性分子。如:HCl、NH3、H2O。 (3)引导学生完成下列表格 一样规律: a.以极性键结合成的双原子分子是极性分子。如:HCl、HF、HBr b.以非极性键结合成的双原子分子或多原子分子是非极性分子。如:O2、H2、P4、C60。 c.以极性键结合的多原子分子,有的是极性分子也有的是非极性分子。 d.在多原子分子中,中心原子上价电子都用于形成共价键,而周围的原子是相同的原子,一样是非极性分子。 反思与评判: 组织完成“摸索与交流”。

苏教版六年级(上)《第23课 学与问》同步练习卷(2)

苏教版六年级上册《第23课学与问》同步练习卷(2)一、填空题 1.看拼音,写词语。 búxiè shùn xīwàn biàn shěn kuò xiānɡfǔxiānɡchénɡ。 2.准确写出同音字。 翱xiángào慢zhòu骂qǐ图 xiáng细ào悔zhòu纹qǐ发 吉xiángào秘宇zhòu qǐ求。 3.把词语补充完整。 瞬万日月 见识千百 胡乱七八。 4.用下列字组词并填空。 发 (1)我们要学会从平常的事物中问题。 (2)火药是中国最早的。 (3)爸爸在刊物上了许多篇文章。 (4)在劳动中,班长李童了模范带头作用。 然 (5)妈妈的回答没能解开沈括的疑团,他把这个问题放在心上。 (6)每天我都先写作业,再吃饭。 (7)让人没想到的是这次考试他考了第一名。 5.用恰当的关联词语填空。 (1)他年长年幼,地位高低,可以成为你的老师,都应该向他请教。 (2)学问学问,要学要问。 (3)在学中问,在问中学,能求得真知。

6.按要求写句子。 (1)这个世界日新月异,瞬息万变。我们更应当像哥白尼那样,遇事多问几个“为什么”。 (用关联词语把两句话合成一句话) (2)同是桃花,开花的时间不会相差这么远。(改成反问句)。 7.判断比喻句。(是比喻句的画“√”) (1)“问”常常是打开知识殿堂的金钥匙,是通向成功之门的铺路石。 (2)我们更应当像哥白尼那样,遇事多问几个“为什么”。 (3)我们从小养成了勤学好问的习惯,就好比插上了两只强健有力的翅膀。 (4)你将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8.课外阅读。 郑板桥 郑板桥是清朝一位著名的画家他在诗书画方面取得了很大的成就被人们评为诗书画三绝他的诗大多来自现实,来自生活,言之有物,读起来趣味横生。 他写的字大大小小,歪歪斜斜,如乱石铺路,但却给人一种特殊的美。他的字自成一家,这就是他的板桥体。如今还有不少人在模仿他的书法呢。 他的画也闻名于世。他特别喜画兰、竹、石。他认为兰花四时不谢,竹子百节长青,石头万古不移,是值得歌颂的。 郑板桥同情穷人他在任潍县县令时,那里闹灾荒,他亲自开仓救济老百姓。为此,他被罢了官。从那以后,他回到家乡以卖字画为生。他卖字画的钱,大部分给了穷人。听说,他背了一个长口袋,银子放在里面,一路散步,走到家银子也散光了。 郑板桥活了73岁。他的一生给我们留下了许多宝贵的财富,永远值得怀念。 (1)从短文中找出下面词语的近义词或反义词。 近义词:怜悯﹣﹣帮助﹣﹣ 反义词:一般﹣﹣枯燥无味﹣﹣ (2)给词语中加点字选择正确的解释,在正确的答案上打“√”。 ①四时不谢.:①脱落。②感谢。③认错。④辞去,拒绝。 ②被罢.了官:①停止。②免去。③完毕。 (3)给第1自然段加上标点。 (4)根据短文内容作答。

苏教版六年级上册语文试卷及答案

一、看拼音写词语。(8分) quán shì zhuàn xiě h?nɡ xínɡ bà dào ( ) ( ) ( ) cuī huǐ xuàn rǎn w?i miào w?i xiào ( ) ( ) ( ) 二、找出带点字读音错误的一项,并把答案涂在答题卡相应位置上。(4分) 1.A 脊.梁(jǐ) B 薄.雾(báo) C 择.菜 (zhái) D 挣.扎(zhēnɡ) 2.A 巴黎.(lí) B 权衡.(h?n) C 肆虐. (nüa) D 衣襟. (jīn) 3.A 哺.育(bǔ) B 轻蔑.(mia) C 畏怯. (qua) D 罕.见 (hǎn) 4.A 洗漱.(shù) B粗糙. (cāo) C 卓.绝(zhuó) D 沼.泽 (zǎo) 三、找出词语中有错字的一项,并把答案涂在答题卡相应位置上。(4分) 1.A 俱怕 B 恢宏 C 融化 D 负隅顽抗 2.A 慈祥 B 由衷 C 波涛 D 悲愤欲决 3.A 笼罩 B 俘虏 C 震憾 D 脱颖而出 4.A 繁植 B 吟诵 C 锻铸 D 九霄云外 四、选择正确的答案填入句子中。(5分) 1.?我们从小就要养成做事不能大意的习惯?这句话中?大意?的正确 读音是()。( dà yi dà yì) 2.《给家乡孩子的信》一课?人活着不是为了白吃干饭?这句话中?白? 的意思是()。(表示轻视没有效果) 3.?全能神?邪教分子大肆()世界末日言论,最终他们的谣 言在事实面前不攻自破。(传颂鼓吹) 4.《全县小学生?十好习惯?》中?把书读好?这一习惯的养成有助 于我们将来成为一个有()、有内涵的人。(品味品位)5.最近一段时间,电视、报纸等媒体上经常报道我国正在快速建设的 ?高铁?指的是()。(高速铁路高空铁路) 五、按要求完成句子。(8分) 1.初读好书,;重读好书,。——《古今贤文》

学与问赵红娟

23、学与问 陆桥实验小学赵红娟 课前积累名言: 1、学贵有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问的重要性 2、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怎么问 3、读书好问,一问不得,不妨再三问,问一人不得,不妨问数十人。问谁 4、读书贵能疑,疑能得教益。 5、三人行必有我师。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学会本课生字新词,会用不同的方法理解词语。 2、进一步了解说理文的写作特点。理清条理,找到文章提出的观点,了解作者是用剧烈的方法把观点说清楚的。 3、研读哥白尼的例子,凭借课文具体的语言文字,理解感悟问的重要性。 重点难点:知道文章提出的观点,了解说理文的写法。 一、破题找共性布置读书要求 1、板书学问关于“学问”你怎么理解,当我们听人家说这人有学问,你想那是一个怎样的人呀? 你联想到了那个成语?那我们来尝试由“博”字开头想成语?博览群书博学多才博古通今知识渊博博闻强识 在学与问之中加上“与”就变成了一篇说理性的文章。回忆一下,以前学过哪些说理性文章?《说勤奋》《滴水穿石的启示》 说理性的文章有哪些共性特点? 2、小结:大凡说理性的文章在文章开头提出观点中间用事例来论证结尾总结观点板书观点事例 3、布置学生走进这篇说理文,自读课文完成要求: ⑴自读课文,读正确,读流利,学习课文中的生字新词,想办法理解它。可以联系

上下文;可以找近义词;可以查查字典、词典;可以采用拆词法理解等。 ⑵思考:通过预习,你知道文章里围绕“学与问”,作者阐述了怎样的观点呢?赶紧找出来。 二、检查生字新词落实情况 出示生字新词:重新排列 沈括人名说说对他的了解北宋大科学家沈括写成了《梦溪笔谈》这本科学巨著。西方人称他为中国科学史上的坐标。 不懈:松懈扩词懈怠坚持不懈说说坚持不懈的近义词(坚持不懈锲而不舍持之以恒) 谁为什么作出了哪些不懈努力? 相辅相成:辅助什么和什么相辅相成? 写字指导:翔组词扩词翱翔飞翔滑翔翔实盘旋着飞借一块黑板在田字格内写注意左高右低左窄右宽 三、理清文章的条理和思路 说说观点在哪里? 开头:知识是学来的,也是问来的。问是打开知识殿堂的金钥匙,是通向成功之门的铺路石。 结尾:学问学问,既要学,又要问。学与问是相辅相成的,只有在问中学,学中问,才能求得真知。 围绕勤学好问这个观点,作者中间3个自然段分别举了些什么事例来论证这一观点呢? 1、例举哥白尼的事例来证明观点。 2、解决问题要拜能者为师。 3、沈括的故事说明勤学好问和观察思考相结合。 四、学习课文,掌握文章阐述观点的办法。 开门见山指出“学与问”的关系 出示第一句观点摆明问的重要性 频幕文字:知识是学来的,也是问来的。问是打开知识殿堂的金钥匙,是通向成

苏教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文 23 学与问》优课导学案_5

《学与问》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生字组成的词语。 3.了解说理文的结构,理清文章的脉络。 教学重难点: 1.学习生字词,理解词语。 2.理清课文脉络,知道“问”的重要性。 教学过程: 一、揭题导入,检查预习 1.今天我们要来学习一篇看似简单又很有学问的文章,齐读课题——《学与问》 2.老师发现同学们课前不但读了书还动了笔,这就是会学习。 3.这些词语你们一定会读了。(指名读) 出示词语:不懈探求,瞬息万变,日新月异,相辅相成,沈括,翱翔 4.他读得对吗?你们觉得这些词语中还有哪些读音需要提醒大家的?(沈、翔、辅)(那就请你领着大家读读吧;我们一起来读) 5.这几个词中,有两个词语的意思是差不多的,你发现了吗?(标出横线:瞬息万变、日新月异) 师:表示什么意思呢?(讲变化快、变化大) 师:其实这两个词语的意思还是有区别的,瞬息万变侧重讲短时间内变化多,而日新月异侧重讲变化大。 师:那么可以用这两个词语来形容哪里的变化呢?(家乡的变化,科技的发展)这两个词还可以放在一起连用,你看。(出示句子,指名读) 6.听得出来,你已经完全理解了这两个词语,那“相辅相成”又在文中的哪儿呢? 7. 指名读。(出示两句话) 8.读得真不错,就像给我讲道理一样,自然流畅。你能说说相辅相成的意思吗?(查字典:互相补充,互相配合) 9.在这段话中,什么和什么是相辅相成的? 10.大家一下子就说出了学与问的关系。课文中还有这样一句话,谁来读?(出示句子:在求知的过程中,我们还要善于把勤学好问和观察思考结合起来。)11.你能不能用“相辅相成”给它换个说法? 你先想想,在这句话中,什么和什么是相辅相成的?(再指名回答) 12.对了,勤学好问和观察思考也是相辅相成的。 那,我们怎样才能拥有一个健康的体魄呢?除了需要合理的饮食之外,还需要?(指名:自觉持久的锻炼) 那什么和什么是相辅相成的呢?(指名:合理的饮食和积极的锻炼是相辅相成的。)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拥有一个健康的体魄。 现在我们要上好这节课,除了老师我要认真教,还要大家?(指名)

学与问

23 学与问 一、复习导入。 1.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第23课——《学与问》(生齐读课题) 2.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学与问》是一篇什么类型的文章?这类文章的特点是什么?(说明事理的文章,议论文,通过“摆事实、讲道理”的方法阐述自己的观点,最后得出结论。) 3.那么作者围绕“学与问”一开始提出了一个怎样的观点? 出示1:“知识是学来的,也是问来的。” 4.课文还有一处也说明了作者的这个观点,请同学们找一找。 出示2:“学与问是相辅相成的,只有在学中问,在问中学,才能求得真知。” 5.齐读作者的观点。 过渡:为了证明这个观点啊,作者列举了两个事例,请你回顾一下,分别用一句话概括。 二、学习课文第二自然段 1、是的,作者列举了哥白尼和沈括的事例。那就让我们首先走进哥白尼,看看作者列举哥白尼的事例是怎样证明自己的观点的。(课件出示图片)看,这就是哥白尼。谁愿意向大家简单介绍一下?老师也准备了一段资料,谁来读一读?指名读。你从中知道了什么?(伟大的天文学家,提出了“日心说”,敢于挑战传统观念……) 2、是啊,哥白尼能成为伟大的天文学家,是和他小时侯的学习习惯分不开的,让我们继续走进哥白尼,一起来看课文的第二自然段。 3、师:请大家默读第二自然段,边读边作批注,及时记下自己的所思所想。 4、说说读了课文后你知道了什么? (生交流:他从小爱问问题;他什么都爱问;他问的问题都跟自己的生活有关……) 他问了哪些问题?其实他问的这些问题都是司空见惯的,我们很少有人会有疑问。但哥白尼却产生了很多的为什么。你还能提出哪些问题?(评:只要你想去研究,就一定会有答案。你就是小小哥白尼。)【相机板书:勤学好问】 5、师:你还从这段中的哪些词句感受到哥白尼好奇、好问的? (非常喜欢问、经常缠着、世界、问这问那) (相机读句子,注意读出哥白尼的好奇、好问。指导朗读。) 6、从哥白尼的事例中,你悟出了什么道理? 正如第一自然段所说:(出示句子:“问”常常是打开知识殿堂的金钥匙,是通向成功之门的铺路石。) 7、小结:从哥白尼的事例上,我们真正认识到了“问”在成功道路上的重要性,俗话说:“人不学无以知,人不问无以明”“学无涯而问不止,问无休而学有成”(课件出示)

2019苏教版六年级上册第23课《学与问》课文语文

苏教版六年级上册第23课《学与问》课文 23 学与问 人们常把有知识说成“有学问”,这是很有道理的。知识是学来的,也是问来的。“问”常常是打开知识殿堂的金钥匙,是通向成功之门的铺路石。 波兰伟大的天文学家哥白尼,小时候就非常喜欢问。他对世界充满了好奇,经常缠着爸爸妈妈问这问那:太阳为什么总是从东方升起,从西边落下?晴朗的夜空有那么多星星,为什么到了白天却无影无踪了?小鸡为什么要从鸡蛋里出来,而不从母鸡的肚子里出来?……哥白尼对科学奥秘的不懈探求,正是从这些稀奇古怪的“为什么”开始的。 我们面对的是一个五彩缤纷的世界。这个世界日新月异,瞬息万变,作为新一代的小学生,我们更应当像哥白尼那样,遇事多问几个“为什么”,学会从平常的事物中发现问题。有了问题,可随时随地请教别人。你可以请教父母和老师,也可以请教同学和朋友。只要他确实能给你启发,给你帮助,不管他年长年幼,地位高低,都可以成为你的老师,都应该向他请教。古人说的“能者为师”就是这个道理。 在求知的过程中,我们还要善于把勤学好问和观察思考结合起来。北宋有个大科学家,名叫沈括。他小时侯读白居易的诗《大林寺桃花》:“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他想:为什么同是桃花,开花的时间相差这么远呢?

他去问妈妈,妈妈说:“兴许是花开花落,有早有迟吧!” 妈妈的回答没能解开沈括的疑团,他仍然把这个问题放在心上。有一次,他随大人到深山的寺庙里去,发现那里的温度要比山下低得多,才明白了其中的道理。 学问学问,既要学又要问。学与问是相辅相成的,只有在学中问,在问中学,才能求得真知。我们从小养成了勤学好问的习惯,就好比插上了两只强健有力的翅膀。到那时,知识的天空将任你翱翔,宇宙的奥妙将任你探求,你将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教材简析: 《学与问》这是一篇说明事理的文章。课文围绕“勤学好问”这一中心论点,通过中外两个具体事例,告诉我们“问”的重要性,教育学生要从小养成勤学好问的习惯。文章作者先陈述自己的观点:知识是学来的,也是问来的。然后列举了哥白尼的事例来证明作者的观点,接着紧承上文,引出解决问题要善于求教,拜能者为师。另外还举了沈括的故事,重在说明“要善于把勤学好问和观察思考结合起来”。最后对全文进行总结,在深化中心论点的同时,号召同学们从小养成勤学好问的习惯。全文层次分明,思路清晰,语言简洁流畅。

《学与问》

23.学与问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掌握说理文的文体特征。学会收集勤学好问的小故事或名言,懂得与同学交流。 2.过程与方法:凭借课文具体的语言材料,理解“多问”与“勤学”是联系在一起的,教育学生发扬勤学好问的精神,做知识的主人。 3.情感态度价值观:认识勤学好问的重要意义,养成这种好习惯。 教学重难点:懂得“知识是学来的,也是问来的”,“只有在学中问,问中学,才能求得真知”的道理。培养崇尚科学、热爱探究的精神。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篇与“学”“问”有关的文章。(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2.介绍文体及写作方法 这是一篇说明事理的文章。【板书:说理文】 这类文章我们在四、五年级时已经接触过,回顾一下,是哪些文章?(《谈礼貌》《说勤奋》《滴水穿石的启示》) 谁能说说这类文章在写作上的一般结构是什么样的? 小结:说理文通常在开头鲜明地提出观点,然后列举具体事例阐述自己的观点,最后总结观点,得出结论。【板书:(开头)提出观点(举例)阐述观点(结尾)得出结论】 那么,本文作者提出了一个什么观点? 又是怎样阐述观点,得出结论的呢?让我们打开课本,读读课文:注意读准音,读通句子。 二、检查预习 下面我们先来检查一下这一课字词掌握情况。 1. 出示指名读生字词 不懈翱翔(懈、翔书写时,笔画要紧凑,不要写得太宽) 兴许相差金钥匙(多音字,用另一个读音组一个词) 五彩缤纷相辅相成瞬息万变(都是成语,摘抄下来)

2.重点提示“翔”的写法,“钥匙”、“相差”、“兴许”的读音。 3、交流:在这篇文章里,作者开头提出了一个怎样的观点?在文中画出来。 讨论后出示:1:“知识是学来的,也是问来的。”(齐读) 结尾得出的结论是什么?出示2:“学问学问,既要学又要问。学与问是相辅相成的,只有在学中问,在问中学,才能求得真知。”(齐读) 4、这两句话一句在开头,起总领全文的作用,一句在结尾起总结全文的作用。这样全文在表达时就做到了首尾呼应。 5、这两句话的意思用一个四字词语来说就是要——勤学好问。 【板书:勤学好问】 三、精读品味,合作探究 1、为了证明勤学好问这个观点,作者列举了哪几个事例?(两个事例,一个是哥白尼好问;另一个是沈括释疑。) 2、他们是如何做到勤学好问的呢?你从哪些地方能感受到呢?请大家以小组为单位,自由读读课文第二、四自然段,完成下面的表格。 (一)预设:1.哪些地方可以看出哥白尼好问?抓重点词句,引导生交流想法,注意理解: (1)经常:说明他思考的问题多,提出的问题多。 (2)缠着:①什么叫缠着?(可以找同学做动作) ②说明哥白尼有韧劲;问问题一定要问出个所以然来,不达目的誓不罢休;对问题的不懈探求。 (3)省略号:说明了什么?(看书,不仅要抓字词,甚至连一个标点都不放过。)如果你是小哥白尼,你还会提哪些问题呢?列举问题…… 2.指导朗读。把你当做小哥白尼,来好奇地问一问…… 【设计意图:让学生学会换角色体验小哥白尼的好学善问】 3.同学们,我们知道了哥白尼好问的事例,那你了解哥白尼的成就吗?(强

六上23《学与问》

苏教版教材六年级上册 23 学与问 教学目标: 1.正确规范书写本课五个生字。联系上下文及平时的积累理解“不懈探求”“相辅相成”“日新月异”“瞬息万变”等词语及诗句“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的意思。 2.正确、流利朗读课文,理清文章的脉络,理解课文是怎样把道理说清楚的。 3.有感情地朗读哥白尼和沈括勤学善问的段落,结合生活实际理解“知识是学来的,也是问来的”“只有在学中问,问中学,才能求得真知”的道理。培养崇尚科学、热爱探究的精神。 4.了解说理文的篇章结构,学习通过选取典型事例阐述观点的写作方法。 教学重、难点 重点:有感情地朗读哥白尼和沈括勤学善问的段落,结合生活实际理解“知识是学来的,也是问来的”“只有在学中问,问中学,才能求得真知”的道理。培养崇尚科学、热爱探究的精神。 难点:凭借多种形式的朗读,进一步了解说理文的篇章结构,学习通过选取典型事例阐述观点的写作方法。 教学评价设计: 1.在检查学生预习环节,通过查看预习单、轮读、汇报、交流等形式了解学生独立识字、写字、读书及对课文内容掌握情况,以学定教。 2.在初读感知环节,通过默读、交流等方式理清文章的脉络,简要概括课文内容。了解说理文的篇章结构。 3.在精读感悟环节,采用默读、圈画、讨论、交流、汇报等形式,引导学生领悟“只有在学中问,问中学,才能求得真知”的道理。 4. 借助拓展练笔,进一步感知说理性文章的表达方法,学习选择典型事例阐述自己观点的写作方法。 教与学的准备: 学生准备:1.完成预习单。(见附件1) 教师准备:1.查看预习单,了解学情。 2.搜集哥白尼及沈括资料。 教学课时:2课时 教学设计:

读《学与问》有感(800字作文)

读《学与问》有感_800字 初读23课课题,我不禁产生了疑惑。学与问,一下子就让人联想到学问一词,本课也必说学问无疑。可学问从何处来的呢?带着这个问号,我走进了课文。而只一课,老师便基本讲完了这一课,只剩下一条小尾巴扫一下。但不得不承认,这节课由于老师的生动讲解与同学们的积极配合,完全达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而我原先的疑问,也找到了答案了。学问何处来?从勤学好问中来,因为勤学好问,才有了哥白尼《日心说》的伟大成就,因为勤学好问,才有了沈括举世无双的《梦溪笔谈》。而说到问,我便想起了一件印象深刻的事情。那天是语文考试,可我们几个自以为稳操胜券的人望着一条熟悉的考题傻眼了,互相递着眼色,可得到的却全是无奈的耸肩。最后只能瞎蒙,可当时自己估计正确的可能性几乎与中国男足赢世界杯的可能性一样高。何题?瓜田不纳履,李下不正冠请君用一成语概括。若放在平日不会也情有可原,可偏偏这题昨日刚出现在我们家庭作业中,整班全灭,老师只冷冷抛下一句下午讲,可谁知下午率先迎接我们的却是一考试。那次考试那一题只有M君对,答案是瓜田李下。吾们不服,逼问M君如何知道,他平静地回答了一句上午问老师的。吾们顿时抓狂,大有把M君吞了之势,面对如此情景,他仍平静地回答了一句上午问下午考,有何不妥?你们怎么不晓得问?我清楚地记得那一天,我们都有无语地从M君座位旁离开。一道昨日不会之题不问个究竟,导致了下午考试直接丢分,老师没有什么不对,M君也没有什么不对,不对的却是我们。我们刚愎自用,自以为天下无敌却输给了一个无名小卒,我们难搁面子,只因为平时在同学面前装得无所不知,再问老师岂不甚是虚伪?而今天学的《学与问》这一课也解开了我心里许久的一个结,学与问是相辅相成的,只有学中问,在问中学,才能求得真知。也顿觉孔圣人所言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极是也。向人请教不是耻辱,面成熟谦逊的表现,而在千万个为什么中我们也能学到更多的知识,做到真正的有学问。 我请教,我学习,我快乐! 六年级:k327

六年级语文上册 23《学与问》课课练 苏教版

23 学与问 1. 拼音小关卡。画去加点字不恰当的读音。 (1)兴.(xīng xìng)许你今天迟到是有原因的,不管你高兴.(xīng xìng)还是不高兴,我都得批评你。 (2)找了半天,原来钥匙.(shi chí)在汤匙.(shi chí)的旁边,我居然没注意。 (3)妈妈在我的床铺.(pū pù)上铺.(pū pù)上了厚厚的棉絮。 2. 名人纪念馆。根据你的知识积累正确连线。 ①哥白尼 A. 唐朝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流传于世的诗有三千余首。 ②白居易 B. 中国北宋著名的科学家,创作了科学巨著《梦溪笔谈》。 ③沈括 C. 波兰伟大的天文学家,创作了《天体运行论》,创立了“日心说”。 3. 课文蹦蹦床。本文的题目是“学与问”,课文主要阐述了“学”与“问”的关系:二者是__________ 的,只有在________中_______,在_______中_______,才能求得真知。 4. 词语梦工厂。按要求各写三个成语。 (1)ABAC式的:无影无踪、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形容变化快的:瞬息万变、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 句子阅读吧。在括号中填上合适的关联词语。 ( )他确实能给你启发,给你帮助,( )他年长年幼,地位高低,( )可以成为你的老师,( )应该向他请教。 6. 课文传真机。根据课文内容和你的理解填空。 (1)本文列举了中外两个名人的事例,哥白尼的事例告诉我们要;沈括的事例 告诉我们要善于将“”解决问题。这样说理有根有据,令人信服。 (2)“知识是学来的,也是问来的。”“学与问是相辅相成的,只有在学中问,在问中学,才能求得 真知。”这两句话一句在开头,起的作用是________,一句在结尾,起的作用是________。两句话之间的关系是互相________。 7. 精彩展示厅。阅读课文片段,完成练习。 学问学问,既要学又要问。学与问是相辅相成的,只有在学中问,在问中学,才能求得真知。 我们从小养成了勤学好问的习惯,就好比插上了两只强健有力的翅膀。到那时,知识的天空将任你翱翔,宇宙的奥秘将任你探求,你将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1)用“‖”将这段话分为两层。 (2)“学与问是相辅相成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这段话把__________比作__________,突出了__________________的重要性。 (4)“任”的意思是__________。给最后一句话画上朗读停顿标记“/”和重音标记“·”。 8.把与勤学好问有关的成语或名句补充完整。 不( )下问刨( )问底打破( )( )问到底 世事洞明皆学问,__________________。——曹雪芹 不学不成,____________。——王充 9. 美文欣赏屋。阅读短文,完成练习。 学与问 很多人都希望自己有学问,但学问不是商场里琳琅满目的商品,也不是饭店里喷香的饭菜,只需花钱就能获得。学问是长在高山上的雪莲,是长在峭壁上的名贵草药,只有通过你不懈的努力,花费一定的心血才能获得。

学与问

《学与问》教学设计 常海燕 教材分析 《学与问》一课是一篇说明事理的文章。课文紧紧抓住“勤学好问”这一点进行叙述。先写“问”的重要性,再举例子来证实;接着写向谁“问”;然后写“问”与“思”要结合;最后有理有据的提出观点:养成勤学好问的习惯,才能成为学习的主任。整个课文叙述,言简意明,具有很强的说服力。全文共有五个自然段,第一自然段写“问”的重要性,是打开知识殿堂的金钥匙。第二自然段写哥白尼从小喜欢“问”,导致他对科学的不懈探求。第三自然段写小学生有问题要请教别人,拜能者为师。第四自然段写我们要像沈括那样,把勤学好问与观察思考结合起来。第五自然段写养成勤学好问的习惯,才能做学习的主人。 教学要求: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生字.理解有生字组成的词语. 3,联系课文说出诗句中带点字的意思,再理解诗句的意思. 4,引导学生凭借课文具体的语言材料,理解"多问"与"勤学"是联系在一起的,教育学生发扬勤学好问的精神,做知识的主人. 重点难点: 1,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内容. 2,通过阅读本文,知道问与思的密切关系,养成良好的勤学好问的习惯,

做学习的主人.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1, 板书"学问"一词,指名读,你知道什么叫学问吗(生:知识,学识,文化……) 2,板书"学与问",老师在中间加上了一个"与",又是什么意思呢(生:学习与提问) 3,这也就是我们今天学习的文章,叫《学与问》.齐读课题. 4,介绍文体及写作方法 这是一篇说明事理的文章,也就是议论文.议论文通常在开头鲜明地提出观点,然后通过"摆事实,讲道理"的方法阐述自己的观点,最后得出结论. 5,那么,本文作者提出了一个什么观点?又是怎样把这个观点说清楚的呢?让我们共同走进课文. 二,初读感知,了解内容. 1,默读课文,思考:在这篇文章里,作者提出了一个怎样的观点?讨论: 出示1:"知识是学来的,也是问来的." 齐读 课文还有一处也说了作者这个观点,请同学们找一找. 出示2:"学与问是相辅相成的,只有在学中问,在问中学,才能求得真知." 齐读 讨论:什么是相辅相成? 2,这两句话一句在开头,起的作用是——总领,一句在结尾起的作用是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