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血脂异常临床诊断和治疗

血脂异常临床诊断和治疗

血脂异常临床诊断和治疗
血脂异常临床诊断和治疗

血脂异常临床诊断和治疗

第一节血脂与脂蛋白

一、血脂

1、什么是血脂?

血脂是血中所含脂质的总称。脂质是一大类化学物质,主要包括

①胆固醇、②甘油三酯(也就是中性脂肪)、③磷脂、④脂肪酸等。

2、血脂的来源有哪些?

⑴外源性:来自富含胆固醇的食物,如蛋黄、奶油、脑组织、内脏(特别是肝脏)及脂肪丰富的鱼肉类。

⑵内源性:由体内自身合成。

两种来源的血脂可以相互制约。①正常情况下:当摄入食物中脂肪、胆固醇含量增高时,肠道吸收增加,血脂浓度上升,同时肝脏的合成受抑制;摄入减少时,肝脏合成将加速,故最终血脂浓度保持相对平衡。②当肝脏代谢紊乱时:便不能正常地调节脂质代谢,此时若继续进食高脂食物,必然导致血脂浓度持续增高。

二、脂蛋白

血脂是不溶于水的,在血液中它们必须和一类特殊的蛋白质相结合,形成溶于水的复合物,这种复合物就叫做脂蛋白。

(一)脂蛋白主要包括哪些?

应用超速离心的方法,可将血浆脂蛋白分为:

1、乳糜颗粒(CM)

2、极低密度脂蛋白(VLDL)

3、低密度脂蛋白(LDL)

4、高密度脂蛋白(HDL)(二)脂蛋白的大小(超速离心法)

(三)人血浆脂蛋白的分类和成分

(四)脂蛋白的临床意义

乳糜微粒(CM):正常人空腹12小时后血清中无CM;餐后以及某些病理状态下血液中含有大量CM时,血液外观浑浊。

极低密度脂蛋白(VLDL):在没有CM存在的血清中,其TG的水平主要反映VLDL的多少。

低密度脂蛋白(LDL):LDL将胆固醇转运到外周组织。

高密度脂蛋白(HDL):HDL将胆固醇从外周组织(包括动脉粥样硬化斑块)转运到肝脏进行再循环或以胆酸的形式排泄,此过程称为胆固醇逆转运。

(五)什么是载脂蛋白?

与胆固醇和甘油三酯结合在一起的特殊蛋白质称为载脂蛋白(Apo);以多种形式存在于各类脂蛋白中,目前已经发现的载脂蛋白有20余种;乳糜微粒主要含Apo B48,VLDL和LDL主要含Apo B100,HDL中的载脂蛋白以Apo AⅠ为主。

第二节血脂异常的检出

一、临床上常规检测的血脂项目

二、血脂检查的重点对象

第三节血脂异常的诊断和分类

一、血脂异常在临床上可分为4种类型

1、高胆固醇血症

2、高甘油三酯血症

3、混合型血脂异常

4、低高密度脂蛋白血症

二、血脂异常的诊断和分类标准(mmol/L)

第四节血脂异常患者的综合危险评估

一、综合危险

发生心血管病的危险性不仅取决于个体具有某一危险因素的严重程度,而且更取决于个体同时具有危险因素的数目。是危险因素的数目和严重程度共同决定了个体发生心血管病的危险程度,称之为多重危险因素的综合危险。

二、血脂异常危险分层方案

三、主要危险因素

血清胆固醇升高。

四、其它危险因素

1、高血压(血压≥140/90mmHg或接受降压药物治疗)

2、年龄(男性≥45岁,女性≥55岁)

3、吸烟(≥1支/日)

4、低HDL-C(HDL-C<1.04mmol/L)

5、肥胖(BMI≥28kg/m2)

6、早发缺血性心血管病家族史(一级亲属首次发病时男<55岁,女<65岁)

冠心病:①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包括不稳定心绞痛和急性心肌梗死);

②稳定性心绞痛;③陈旧性心肌梗死;④有客观证据的心肌缺血;

⑤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及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后的患者。

冠心病等危症:①缺血性脑卒中;②周围动脉疾病;③腹主动脉瘤和症状性颈动脉病(如短暂性脑缺血);④糖尿病。

五、代谢综合征

具备以下的三项或更多即可作出诊断:

腹部肥胖:腰围男性>90cm,女性>85cm

血清甘油三酯:≥1.7mmol/L

血清HDL-C:<1.04mmol/L

血压:≥130/85mmHg

空腹血糖≥6.1mmol/L或糖负荷后2h血糖≥7.8mmol/L或有糖尿病史。

第五节血脂异常的治疗

一、血脂异常的治疗原则

1、最主要的目的是防治心血管病。

2、根据是否已有冠心病或冠心病等危症以及有无心血管病危险因素,结合血脂水平进行全面评价。

3、饮食治疗和改善生活方式是血脂异常治疗的基础措施。无论是否进行药物调脂治疗都必须坚持饮食控制和改善生活方式。

4、在决定采用药物进行调脂治疗时,要全面了解患者患冠心病及伴随的危险因素情况。在进行调脂治疗时,应将降低LDL-C作为首要目标。

5、应根据患者的危险度分层决定调脂治疗的措施和降低LDL-C 的目标值。

二、血脂异常患者开始调脂治疗的TC和LDL-C值及其目标值

第六节治疗性生活方式改变(TLC)

一、治疗性生活方式改变的主要内容

1、减少饱和脂肪酸和胆固醇的摄入。

2、选择能降低LDL-C的食物(如植物甾醇、可溶性纤维)。

3、减轻体重。

4、增加有规律的体力活动。

5、采取针对其它心血管病危险因素的措施,如戒烟、限盐、降低血压等。

二、治疗性生活方式改变的基本要素

1、减少使LDL-C增加的营养素

⑴饱和脂肪酸<总热量的7%;

⑵膳食胆固醇<200mg/日。

2、增加能降低LDL-C的膳食成分

⑴植物固醇:2g/日;

⑵可溶性纤维素:10-25g/日;

⑶总热量:调节到能够保持理想体重或能够预防体重增加。

3、体力活动

包括足够的中等强度锻炼,每天至少多消耗200kcal热量。

三、其它

(一)植物固醇

植物固醇就是存在于植物中的类似于胆固醇的物质,化学结构与胆固醇很相似,但其作用与胆固醇截然不同。

植物固醇是植物中的一种活性成分,对人体健康有很多益处。植物固醇在肠道内可以与胆固醇竞争,减少胆固醇吸收,有效地降低血液中的总胆固醇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而不影响血液中的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

所有植物性食物中都含有植物固醇,但含量较高的是植物油类、豆类、坚果类,虽说谷类、水果、蔬菜中植物固醇含量相对较低,但由于日常食用量较大,也提供了不少的植物固醇。

(二)脂肪酸

按照脂肪酸的饱和度可分为:①饱和脂肪酸;②不饱和脂肪酸(不饱和脂肪酸,多不饱和脂肪酸)。

按空间结构可分为:①顺式脂肪酸;②反式脂肪酸

1、饱和脂肪酸:碳链不含双键的脂肪酸。

2、不饱和脂肪酸

①含1个双键的脂肪酸为单不饱和脂肪酸;

②含2个或以上双键的脂肪酸为多不饱和脂肪酸。

③ω-3和ω-6不饱和脂肪酸

从脂肪酸的甲基碳开始计算双键在第三个碳原子上的称ω-3不饱和脂肪酸,双键在第六个碳原子上的称ω-6不饱和脂肪酸。

ω-3不饱和脂肪酸:二十碳五烯酸(EPA),二十二碳六烯酸(DHA)。

ω-6不饱和脂肪酸:亚油酸,γ-亚麻酸,花生四烯酸。

3、脂肪酸的来源

膳食中的饱和脂肪酸主要来自动物油脂和某些植物油(椰子油、棕榈

油和可可油)。

不饱和脂肪酸主要来自植物油和海产品,其中橄榄油、茶油、菜籽油、花生油等富含单不饱和脂肪酸,大豆油、芝麻油、玉米油、葵花籽油等富含多不饱和脂肪酸。

4、植物油中脂肪酸的含量

5、反式脂肪酸

⑴反式脂肪酸的结构

脂肪酸主要是由氢和碳原子组成的长链,根据其结构可以分为饱和脂肪酸和不饱和脂肪酸(单不饱和脂肪酸和多不饱和脂肪酸)。

不饱和脂肪酸根据碳链上氢原子的位臵,又可分为两种,如果氢原子都位于同一侧,叫做“顺式脂肪酸”,如果氢原子位于两侧,叫做“反式脂肪酸”。

⑵反式脂肪酸的作用

食物中的不饱和脂肪酸主要是顺式的,动物脂肪有一小部分是反式的。人们在用化学方法对油进行加工时,有时会通过氢化作用给多不饱和脂肪酸加上氢原子,新加入的氢原子位于两侧,变成了反式脂肪酸,这种人工化合物最典型的代表就是人造奶油或人造黄油。

反式脂肪酸比较稳定,便于保存。反式脂肪酸的性质类似于饱和

脂肪酸。

脂肪酸的结构发生改变,其性质也跟着起了变化。多不饱和脂肪酸可以降低人体血液中的胆固醇水平,但是当它们被氢化为反式脂肪酸后,作用却恰恰相反,反式脂肪酸能升高LDL-C,降低HDL-C,增加患冠心病的危险性。

⑶反式脂肪酸的来源

反式脂肪酸在自然食品中含量很少,人们平时食用的含有反式脂肪酸的食品,基本上来自含有人造奶油的食品。

凡是含有氢化植物油的食品都可能含有反式脂肪酸,最常见的是烘烤食品(饼干、面包等)、沙拉酱,以及炸薯条、炸鸡块、洋葱圈等快餐食品,还有西式糕点,巧克力派,咖啡伴侣,热巧克力等。

反式脂肪酸的名称不一,一般都在商品包装上标注为“氢化植物油”、“植物起酥油”、“人造黄油”、“人造奶油”、“植物奶油”、“麦淇淋”、“起酥油”,其中都可能含有反式脂肪酸。

(三)血脂异常膳食控制方案

第七节药物治疗

一、调脂药物的分类

⑴他汀类;⑵贝特类;⑶烟酸类;⑷胆酸螯合剂;⑸胆固醇吸收抑制剂;⑹其他。

(一)他汀类

他汀类药物经过12年循证历程,在抗动脉粥样硬化中的地位,逐渐得到肯定。

1、作用机制

竞争性抑制三羟基三甲基戊二酰辅酶A还原酶(HMG-COA还原酶),使肝脏内源性胆固醇合成减少。

2、降脂效果

主要降低TC、LDL-C,兼降TG,轻度升高HDL-C。

3、种类

洛伐他汀(美降之),辛伐他汀(舒降之),普伐他汀(普拉固),阿托伐他汀(立普妥),现代中药血脂康(主要成分洛伐他汀)。

4、不良反应

大多数人对他汀类药物的耐受性良好,副作用通常较轻且短暂。

常见不良反应有:头痛、失眠、抑郁、以及消化不良、腹泻、腹痛、恶心等消化道症状。

0.5%-2%的病例发生肝脏转氨酶升高。

严重不良反应:肌痛、肌炎和横纹肌溶解

5、禁忌症:胆汁郁积和活动性肝病,妊娠。

他汀类药物常用剂量和最大剂量

现有他汀降低 LDL-C 水平 30%- 40%所需剂量(标准剂量)*

(二)贝特类

1、作用机制:促进脂肪酸氧化和甘油三酯代谢,减少VLDL在肝脏中的合成与分泌。

2、降脂效果:主要降低TG ,升高HDL-C ,轻度降低TC、LDL-C

3、种类:非诺贝特(立平脂)、苯扎贝特(必降脂)、吉非贝齐(诺衡)。

4、不良反应:常见不良反应为消化不良、胆石症等;也可引起肝脏血清酶升高和肌病。

5、禁忌症:严重肾病和严重肝病。

(三)烟酸类

1、作用机制:抑制脂肪组织中的脂解和减少肝脏中VLDL合成和分泌。

2、降脂效果:主要降TG,兼降LDL-C和TC,升高HDL-C。

3、种类:烟酸,烟酸肌醇酯,阿西莫司(氧甲吡嗪)

4、不良反应:常见不良反应有颜面潮红、高血糖、高尿酸(或痛风)、上消化道不适等。

5、禁忌证:慢性肝病、严重痛风、溃疡病、肝毒性和高尿酸血症。

(四)胆酸螯合剂

1、作用机制:在肠道内能与胆酸呈不可逆结合,因而阻碍胆酸的肠肝循环,促进胆酸随大便排出体外,阻断胆酸中胆固醇的重吸收。

2、降脂效果:主要降低TC和LDL-C,不降TG

3、种类:考来烯胺(消胆胺)、考来替泊(降胆宁)

4、不良反应:常见不良反应有胃肠不适、便秘,影响某些药物的吸收。

(五)胆固醇吸收抑制剂

1、作用机制:抑制胆固醇和植物固醇的吸收

2、降脂效果:降低TC和LDL-C

3、种类:依折麦布

4、不良反应:最常见的不良反应为头痛、恶心;少数患者有CK 和转氨酶升高。

(六)其他

1、普罗布考(丙丁酚):降低TC、LDL-C和HDL-C。

2、ω-3脂肪酸:主要降低TG和轻度升高HDL-C,有海鱼油、多烯康、脉络康、鱼油烯康、燕麦片、山楂丸、亚油酸、橡胶种子油、蚕蛹油、月见草油、藻酸双酯钠和绞股蓝片等,这些调脂药的基础及临床研究资料所见甚少,安全性及实际疗效尚有待进一步验证。

(七)调脂药物的联合应用

1. 他汀联合依折麦布

协同调脂,依折麦布不增加他汀类的不良反应,联合治疗适用于

中等强度他汀治疗胆固醇水平不达标或不耐受者。

2. 他汀联合贝特

能更有效降低 LDL-C和 TG 水平及升高 HDL-C 水平,但两者合用发生肌病的危险性增加。

3. 他汀联合鱼油制剂

治疗混合型高脂血症,且不增加各自的不良反应。不宜长期服用较大剂量 n-3,有增加出血的危险及增加糖尿病和肥胖患者热卡摄入。

(八)调脂药物的安全性监测

需要药物治疗的血脂异常病人→→→服药前检查安全指标(ALT>正常上限2倍,暂不用药寻找原因)→→→服用降脂药物4-8周时复查安全指标→→→若正常,复查/3-6个月→→→若仍正常,复查/6-12个月(若系服药致ALT或AST>正常上限3倍和/或CK>正常上限5倍,立即停药,并相应处理)

第八节非药物治疗

1. 饮食控制:每日摄入胆固醇<300mg,每日摄入碳水化合物占总能量的50%-65%。

2. 控制体重: BMI 20-2

3.9kg/m2。

3. 身体活动:每周5-7天。每次 30min 中等强度代谢运动。

4. 戒烟、限制饮酒。

第九节血脂化验单常用指标的意义

1. TC:总胆固醇,代表血中所有的胆固醇,水平高低与年龄、性别、饮食习惯、遗传因素等有关。

2. TG:甘油三酯,代表血中所有甘油三酯的含量;TG水平轻中度升高冠心病危险性增加;重度升高记性胰腺炎发生率增加。

3. L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升高时动脉粥样硬化的主要危险因素。

4.H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具有抗动脉粥样硬化作用。

5. ApoA1:载脂蛋白A1,与HDL-C水平呈明显正相关。

6. ApoB:载脂蛋白B, 与LDL-C水平呈明显正相关。

7. Lp(a):脂蛋白(a),ASCVD的独立危险因素。

血脂控制目标

注:LDL-C 基线值较高不能达目标值者,LDL-C 至少降低50%。极高危患者

LDL-C 基线在目标值以内者,LDL-C 仍应降低30%左右。

血脂异常临床诊断和治疗测试题

1、以下关于血脂的陈述哪项是正确的?(C)

A.血脂指的是血浆中的胆固醇

B.血脂指的是血浆中的甘油三酯

C 血脂指的是血浆中包含的所有脂质

D 血脂是血液中的乳糜颗粒(CM)、极低密度脂蛋白(VLDL)、低密度脂蛋白(LDL)和高密度脂蛋白(HDL)。

2、以下关于脂蛋白的陈述哪项是正确的?(B)

A.极低密度脂蛋白中胆固醇含量最高

B.低密度脂蛋白中胆固醇含量最高

C.高密度脂蛋白中胆固醇含量最高

D.低密度脂蛋白中甘油三酯含量最高

3、刘女士,57岁,TC:7.70mmol/L;TG:2.94mmol/L;HDL-C:0.83mmol/L。刘女士血脂异常的类型是什么?(D)

A.高胆固醇血症 B.高甘油三酯血症

C.低高密度脂蛋白血症 D.混合型血脂异常

4、王先生,50岁,TC:6.70mmol/L;LDL-C:5.00mmol/L;TG:1.58mmol/L;HDL-C:1.04mmol/L。王先生血脂异常的类型是什么?(A)

A.高胆固醇血症 B.高甘油三酯血症

C.低高密度脂蛋白血症 D.混合型血脂异常

5、张先生,69岁,有糖尿病病史,TC:5.70mmol/L;TG:4.07mmol/L;HDL-C:1.04mmol/L。张先生血脂异常的类型是什么?(B)

A.高胆固醇血症 B.高甘油三酯血症

C.低高密度脂蛋白血症 D.混合型血脂异常

6、刘女士,67岁,患高血压10余年,未见其它异常。血脂检查结果:TC:6.74mmol/L;LDL-C:4.14mmol/L;TG:1.70mmol/L;HDL-C:1.04mmol/L。根据刘女士的情况,她10年内发生心血管病的危险程度(危险分层)是什么?(A)A.高危 B.中危 C.低危 D.不确定

7、张先生,50岁,肥胖(BMI=28.6kg/m2),未见其它异常。血脂检查结果:TC:6.22mmol/L;LDL-C:3.37mmol/L;HDL-C:0.91mmol/L。根据张先生的情况,他10年内发生心血管病的危险程度(危险分层)是什么?(B)A.高危 B.中危 C.低危 D.不确定

8、江女士,53岁,新近被确诊为糖尿病,未见其它异常,血脂检查结果:

TC:5.70mmol/L;LDL-C:3.63mmol/L:TG:3.39mmol/L;HDL-C:0.91mmol/L。根据江女士的情况,她10年内发生心血管病的危险程度(危险分层)是什么?

A.高危 B.中危 C.低危 D.不确定

9、李先生,57岁,有冠心病病史,以往有高胆固醇血症,但未治疗。本次血脂检查的结果:TC:6.24mmol/L;LDL-C:3.78mmol/L;TG:2.25mmol/L;HDL-C:1.16mmol/L。根据李先生的情况,他10年内发生心血管病的危险程度(危险分层)是什么?(A)

A.高危 B.中危 C.低危 D.不确定

10、魏女士,30岁,体检发现血清胆固醇升高,未见其他异常。TC:6.37mmol/L;LDL-C:4.35mmol/L;TG:1.13mmol/L;HDL-C:1.16mmol/L。根据魏女士的情况,她10年内发生心血管病的危险程度(危险分层)是什么?(C)A.高危 B.中危 C.低危 D.不确定

11、刘女士,67岁,患高血压10余年,未见其它异常;血脂检查结果:TC:

6.74mmol/L,LDL-C:4.14mmol/L,TG:1.70mmol/L,HDL-C:1.04mmol/L。

⑴刘女士的治疗措施是什么?(C)

A.TLC治疗 B.药物治疗 C.TLC治疗+药物治疗

⑵刘女士降脂治疗的目标值是:(C)

A.LDL-C<4.14 mmol/L B. LDL-C<3.37 mmol/L

C.LDL-C<2.59 mmol/L D. LDL-C<2.07 mmol/L

12、张先生,50岁,肥胖(BMI=28.6kg/m2),未见其它异常。血脂检查结果:TC:6.22mmol/L,LDL-C:3.37mmol/L,HDL-C:0.91mmol/L。

⑴张先生的治疗措施是什么?(C)

2020《血脂异常的药物治疗》答案

血脂异常的药物治疗 试题正确答案如下: 血脂异常的药物治疗 选择题(共10 题,每题10 分) 1 . (单选题)下列哪个不属于降血脂药物() A .苯氧芳酸类如非诺贝特 B .三羟甲基戊二酰-辅酶A还原酶抑制剂如辛伐他汀 C .烟酸类 D .芳基乙酸类 2 . (单选题)患者,男性,52 岁,诊断为混合型高脂血症,医生为其同时开具了他汀类与贝特类药物,请问该患者应如何服药() A .他汀类和贝特类均在晚上服用 B .早晨服用贝特类药物,晚上服用他汀类药物 C .早晨服用他汀类药物,晚上服用贝特类药物 D .随时服用均可

3 . (单选题)患者,男性,56 岁,急性心肌梗死、高脂血症入院,行 PCI 术,术后给予阿司匹林、氯吡格雷抗血小板,并强化他汀治疗,为避免和氯吡格雷的相互作用,应选择的他汀类药物是() A .辛伐他汀 B .普伐他汀 C .阿托伐他汀 D .洛伐他汀 4 . (单选题)不会引起阿托伐他汀不良反应发生率增加的药物是() A .红霉素 B .酮康唑 C .环孢素 D .苯妥英钠 5 . (单选题)为了防止药源性疾病发生,处方他汀类调节血脂药时,应该询问病人() A .是否有肺功能不全

B .是否有兴奋和耳鸣现象 C .是否有肌无力和肌肉触痛 D .是否有荨麻疹和其他过敏反应 6 . (单选题)患者,女性,62岁。诊断为高血脂合并心房纤维性颤动。予辛伐他汀片 40 mg,qn + 盐酸胺碘酮片 0.2 g,tid ,以下分析错误的是() A .辛伐他汀片主要通过细胞色素P450酶3A4(CYP3A4)代谢,而盐酸胺碘酮片是该酶的强大抑制剂 B .两药合用可导致辛伐他汀片的代谢减少,引发横纹肌溶解的风险 C .辛伐他汀片联合盐酸胺碘酮片使用时,最大剂量不要超过40 mg/天 D .为了避免相互作用,可将辛伐他汀片更换为普伐他汀片 7 . (单选题)下列属于中等强度他汀治疗剂量的是() A .阿托伐他汀20mg B .氟伐他汀40mg C .辛伐他汀10mg D .瑞舒伐他汀20mg

小儿血脂异常的诊断和治疗

血脂是存在于血浆中的脂类总称,主要是指血浆中的胆固醇( TC) 和甘油三酯( TG) 。由于TC 和TG 都不溶于水,必须与蛋白质和类脂结合,形成亲水性脂蛋白复合物才能在体内被运输及进入组织细胞,因此,血脂异常实际上是指血浆中某一类或几类脂蛋白水平异常的表现。临床工作中,血脂检测通常包括血浆TC、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 LDL-C)及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 HDL-C) 四个项目,其中任一项目异常变化均可被称为血脂异常。目前公认,TC、TG、LDL-C 的升高以及HDL-C 的降低均是心脑血管疾病发生发展的危险因素之一,及早发现血脂异常并及时干预,可有效降低冠心病等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率及其死亡率。 近年来的大量研究表明,动脉粥样硬化、冠心病等严重的心脑血管疾病可起源于小儿时期,并与小儿血脂异常相关联,然而,小儿血脂异常对健康的影响因早期无明显症状而常被忽视。因此,临床医生了解小儿血脂异常的相关知识,积极主动地关注小儿血脂异常的临床诊断和防治,切实有效地早期干预小儿血脂异常及其相关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有助于延缓和控制成人相关疾病的发生,从而提高全民的健康水平。 1.小儿血脂异常的诊断 小儿血脂异常常无明显症状与体征,其诊断主要依靠实验室检查。目前,国内外均要求临床血脂检查中应至少测定TC、TG、LDL-C 及HDL-C 四项,若仅检测诸如TC 或TG 等1 ~ 2 项,不足以反映脂质代谢紊乱的全貌。影响血脂准确测定的因素很多,包括标本的来源、测定方法、仪器和试剂以及测定前的因素如遗传及生物学因素、行为因素、临床因素等。因此,在实验室检测过程中,必须强调血脂测定的标准化,以保证结果准确、可靠。 小儿血脂的合适水平( 可接受水平) 尚无定论,不同国家和地区儿童血胆固醇水平不同,而且同一国家儿童血脂水平也受生活方式、年龄及地区、测定时间的影响。目前,国内小儿血脂异常的诊断多参考2009 年中华儿科学会提出的《儿童青少年血脂异常防治共识》,依据该共识,满足以下四项之一者即可诊断为血脂异常:①血清TG≥1. 70mmol /L,也可称为高甘油三酯血症; ②血清TC≥5. 18mmol /L,也可称为高胆固醇血症; ③血清LDL≥3. 37mmol /L,也可称为高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血症;④血清HDL < 1. 04mmol /L,也可称为低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血症。需要注意的是该共识只适合应用于 2 岁以上小儿,与成人血脂异常的诊断标准是一致的。 2.小儿血脂异常的病因和分类 小儿血脂异常发生的病因与成人不同,其中遗传因素或基因改变引起的先天性/家族性血脂异常占很大一部分,近年来基因技术的发展极大促进了血脂异常的基础研究,突出表现在相关基因多态性的研究进展很快,但取得明确结果的仍限于单基因遗传的血脂异常。随着生活方式和社会环境的改变,各种疾病和外在因素的影响导致小儿血脂异常的比例逐渐增加,因此非遗传性因素相关的血脂异常已经成为预防和治疗的重点。对于临床医生,更应注意导致小儿血脂异常的常见疾病包括肥胖症、糖尿病和肾脏疾病等。 依据病因,可将小儿血脂异常分为原发性、继发性两类。小儿原发性血脂异常是指原因不明的血脂异常,系由于遗传基因缺陷或与环境因素如饮食习惯、生活方式等相互作用而引起。儿童青少年多见,主要是由于基因缺陷所致,其中家族性血脂异常和家族性混合型血脂异常多见。小儿继发性血脂异常是指由于某些明确的全身系统疾病所引起的血脂异常,较成人少见,常见

健康人群血脂异常的诊断标准和达标值

健康人群血脂异常的诊断标准和达标值 根据《2007年中国血脂异常防治指南》的血脂异常诊断标准规定: 1、当总胆固醇TC>6.22mmol/L(240mg/dl)或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4.14mmol/L(160mg/dl)时为高胆固醇血症; 2、当甘油三酯TG>2.26mmol/L(200mg/dl)为高甘油三酯血症; 3、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1.04mmol/L(40mg/dl)为低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血症; 4、健康人血脂理想范围是:LDL-C <3.37mmol/L(130mg/dl),总胆固醇TC <5.2mmol/L(200mg/dl), 甘油三酯TG<1.7mmol/L(150mg/dl)。 仅靠化验单参考值范围判定高低不正确 上述血脂异常的诊断标准是对于一般人群来说,但对于不同危险水平患者,血脂合适水平不同。胆固醇水平合适与否,不是依据人群平均水平或化验单参考值,而是依据患者整体危险性高低。因此根据化验单参考值范围判定高低与否是错误的,这是存在于广大民众中的一个误区,有必要予以澄清。 一般人群中总胆固醇超过6.22mmol/L(240mg/d1)以上,或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高于4.14mmol/L(160mg/d1)以上诊断为高胆固醇血症,治疗目标只要低于上述指标即可。 对于中危患者(即有高血压或自身存在3个以上危险因素),他们应达到总胆固醇<5mmol/L(200mg/d1),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3mmol/L(130mg/d1); 对于高危(有冠心病或糖尿病)患者,他们应达到总胆固醇<4mmol/L(160mg/d1),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2.60mmol/L(100mg/d1); 对于极高危(有不稳定心绞痛或心肌梗死或冠心病合并糖尿病)患者,应达到总胆固醇<3mmol/L(120mg/d1),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2.07mmol/L(80mg/d1)。 危险因素包括:1、年龄(男>45岁,女>55岁);2、吸烟;3、低高密度脂蛋白(即低HDL-C);4、肥胖;5、早发缺血性心血管病家族史(男<55岁,女<65岁)。 降胆固醇需牢记密码“5、4、3” 个体患心血管病的危险性越高,则高胆固醇血症的诊断标准值越低。因此我们不能按照化验单的参考数值来判断高脂血症,主要记住总胆固醇达标值在中危、高危、极高危状态分别是“5,4,3”。 有高血压或吸烟或肥胖,总胆固醇低于5mmol/L; 有冠心病或糖尿病,总胆固醇低于4mmol/L; 有冠心病和糖尿病或得过心肌梗死,总胆固醇低于3mmol/L。 并非所有血脂高的人都须用降脂药物 并不是所有血脂高的人都须用降脂药物。血脂高最基础的治疗是饮食控制,减少肉类摄入,增加蔬菜水果摄入,多饮水,加强锻炼。降脂治疗要求达到的目标值因人而异。 对于已经患有冠心病,已经发生高血压、糖尿病或处于吸烟状态,总胆固醇高于5mmol/L就给予降脂治疗(最好服用他汀类药物),并主张将这类病人的血总胆固醇降至4mmol/L以下。 对于年青人,没有冠心病和高血压、糖尿病、吸烟等,血总胆固醇轻微升高并不需要药物治疗,只有当饮食控制无效且血胆固醇超过6.2mmol/L时,才考虑服用降脂药物。 目前常用的降脂药物包括:他汀类、贝特类、烟酸及其衍生物、胆固醇吸收抑制剂。 1) 血胆固醇水平过高,首选药物是他汀类药物,只有在对他汀类药物不能耐受的时候再考虑其它将胆固醇药物。 2) 血甘油三酯水平高,TG<500mg/dl时也首选他汀类药物,因为他汀类药物虽然主要降胆固醇,也有轻度降低甘油三酯作用,但是他汀类药物还有保护心血管的作用,其他药物目前还没有发现此作用。但如果甘油三酯水平高于500mg/dl,过高的甘油三酯可以导致急性胰腺炎,这时治疗要首选贝特类药物如力平脂,以降低甘油三酯水平。 血脂紊乱可在相当长的时间无症状临床有两个方面即脂质在真皮内沉积引起黄色瘤以及脂质在血管内皮沉积引起动脉粥样硬化,冠心病,脑血管病,和周围血管病。也就是说有黄色瘤的和脉粥样硬化,冠心病,脑血管病的是高危人群高度怀疑。 实验室检查血浆tc tg tc血清中所有脂蛋白中胆固醇的总和tg所有脂蛋白中甘油三酯的总和 tc《5.2mmol/l 或者200mg/dl 正常 5.23--5.69 201--219 边缘升高 大于5.72 220 升高 tg <1.7 或者150 正常 》1.7 150 升高这是血脂 单位太墨迹同上 还有脂蛋白 ldh-c 《3.12 >1.04正常《0.91 减低》3.64升高

《血脂异常的药物治疗》试题及答案

血脂异常的药物治疗 选择题(共10 题,每题10 分) 1 . (单选题)下列哪个不属于降血脂药物() A .苯氧芳酸类如非诺贝特 B .三羟甲基戊二酰-辅酶A还原酶抑制剂如辛伐他汀 C .烟酸类 D .芳基乙酸类 2 . (单选题)患者,男性,52 岁,诊断为混合型高脂血症,医生为其同时开具了他汀类与贝特类药物,请问该患者应如何服药() A .他汀类和贝特类均在晚上服用 B .早晨服用贝特类药物,晚上服用他汀类药物 C .早晨服用他汀类药物,晚上服用贝特类药物 D .随时服用均可 3 . (单选题)患者,男性,56 岁,急性心肌梗死、高脂血症入院,行PCI 术,术后给予阿司匹林、氯吡格雷抗血小板,并强化他汀治疗,为避免和氯吡格雷的相互作用,应选择的他汀类药物是() A .辛伐他汀 B .普伐他汀 C .阿托伐他汀 D .洛伐他汀

4 . (单选题)不会引起阿托伐他汀不良反应发生率增加的药物是() A .红霉素 B .酮康唑 C .环孢素 D .苯妥英钠 5 . (单选题)为了防止药源性疾病发生,处方他汀类调节血脂药时,应该询问病人() A .是否有肺功能不全 B .是否有兴奋和耳鸣现象 C .是否有肌无力和肌肉触痛 D .是否有荨麻疹和其他过敏反应 6 . (单选题)患者,女性,62岁。诊断为高血脂合并心房纤维性颤动。予辛伐他汀片40 mg,qn + 盐酸胺碘酮片0.2 g,tid ,以下分析错误的是() A .辛伐他汀片主要通过细胞色素P450酶3A4(CYP3A4)代谢,而盐酸胺碘酮片是该酶的强大抑制剂 B .两药合用可导致辛伐他汀片的代谢减少,引发横纹肌溶解的风险 C .辛伐他汀片联合盐酸胺碘酮片使用时,最大剂量不要超过40 mg/天 D .为了避免相互作用,可将辛伐他汀片更换为普伐他汀片 7 . (单选题)下列属于中等强度他汀治疗剂量的是() A .阿托伐他汀20mg

无锡市居民血脂异常流行病学调查及其影响因素研究_周伟杰

·论著· 无锡市居民血脂异常流行病学调查及其影响因素研究 周伟杰,诸芸,刘萍,丁新良 江苏省无锡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无锡214023 DOI:10.3969/j .issn.1006-9070.2012.06.008基金项目:无锡市科技局项目(CSE000815 )作者简介:周伟杰(1971-) ,男,江苏江阴人,副主任医师。研究方向:营养与食品安全。 摘要:目的 了解无锡市居民血脂异常的流行现状及影响因素。方法 采用多阶段随机整群抽样,抽取无锡市2 102名35岁以上常住居民,采用半定量食物频次表(SQFFQ)进行膳食调查并同时体格检查和血液生化检验。结果 居民血脂异常患病率为43.86%,以单纯TG升高为主要类型,占41.2%;农村居民患病率(47.3%)高于城市(40.6%)(P<0.01),55~64岁年龄组患病率最高,为49.46%;血脂异常组蛋类、奶类及其制品、豆类及其制品、水果摄入量低于血脂正常组,而食用油的摄入量则高于正常组(P<0.05)。肥胖、超重组及高血压组血脂异常患病率高于正常组(P<0.01)。结论 无锡市居民尤其是农村居民血脂异常患病率处于较高水平,膳食中血脂异常的危险因素和保护因素并存,血脂异常与超重肥胖、高血压密切相关。应采取必要干预措施, 降低血脂异常的发生。关键词:居民;血脂异常;危险因素;超重肥胖;高血压;高血脂症;膳食调查 中图分类号:R589.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9070(2012)06-0020-03 Epidemiology survey of dyslipidemia among  residents in Wuxi Cityand its influence  factorsZHOU Wei-jie*,ZHU Yun,LIU Ping,DING Xin-ling * Wuxi Municipal Center f or Disease Control and Prevention,Wuxi 214023,ChinaAbstract: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prevalence and influence factors of dyslipidemia among residents in Wuxi city.Methods A Total of 2 102persons aged over 35years were invited to participate the investigation with multi-stage randomcluster sampling.Diet survey with SQFFQ,meanwhile,physical examination,laboratory testing(total cholesterol,high den-sity lipoprotein,triglycerides)were conducted for them,and the data were made statistical analysis.Results The prevalencerate of dyslipidemia for residents over 35years in Wuxi was 43.86%,and hypertriglyceridemia was the leading category.Thep revalence rate of dyslipidemia in rural area(47.3%)was higher than that of urban area(40.6%),and it was highest for resi-dents ages ranged from 55-64years old.Intakes of eggs,milk,beans and fruits in patient group were significantly lower thanthose in control group,while intake of oil was opposite(P<0.05).The prevalence rate of dyslipidemia for groups of obesity,overweight and hypertension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at of control groups(P<0.001).Conclusion The prevalence rateof dyslipidemia in Wuxi is a higher level,and dyslipidemia showed a younger trend,dyslipidemia is closely related to obesityand hypertension.There are risk factors and protective factors in diet.Suitable health education should be proposed to improvedietary pattern and strengthen physical activity to control the epidemiology  of dyslipidemia.Key  words:residents;dyslipidemia;risk factors;overweight/obesity;hypertension;hyperlipemia;diet survey 血脂异常通常指血浆中胆固醇和( 或)甘油三酯升高,通常称为高血脂症,是心肌梗死、脑卒中等致残、 致死性动脉粥样硬化性疾病的重要独立危险因素之一,此外还与许多疾病的发生发展有着密切关 系[1] 。据卫生部疾病统计,我国每死亡3个人中就有一个死于心脑血管疾病[ 2,3] 。因此,有效控制血脂异常,做好高脂血症防治工作,成为近阶段我国医疗预防工作的重点。本研究通过现场流行病学调查和血 脂水平检测,以期了解无锡社区人群高脂血症患病情况,分析评价膳食等因素对人群血脂水平的影响,为制定居民高脂血症预防控制措施提供科学依据。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2008年10月-2009年2月,整群分层随机抽样,抽取无锡市滨湖区4个社区中年龄≥35岁居 民2 400人作为调查对象,实际调查2  102人。·02·江苏预防医学2012年11月第23卷第6期 Jiang su J Prev Med,November,2012,Vol.23,No.6

高脂血症的诊断标准

高脂血症: 诊断标准参照《实用内科学》1998 年第10 版,确定高血脂症界限: 空腹血清胆固醇( TC) > 6. 2mmol/ L ; 甘油三脂(TG) > 2. 28mmol/ L ;高密度酯蛋白(HDL - C) < 0. 09mmol/ L。其诊断标准为: 近期2 次(相隔2 周以上) 空腹血清总胆固醇( Tc) ≥6145 mmol/ L , 甘油三酯( TG) ≥1153 mmol/ L 或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2ch) 男性≤1104 mmol/ L , 女性≤1117 mmol/ L 。 高脂血症诊断标准: 1997年中华心血管病杂志编委会血脂异常防治对策专题组“血脂异常 防治建议”确定了血脂升高标准,同时也将血清HDL-C降低作为高脂血症诊断标准之一。 静脉血液检查符合以下一项条件即可诊断高脂血症: 1.血清LDL-C L(140mg/dl)以上; 2.血清HDL-C L(35mg/dl)以下; 3.血清TG L(150mg/dl)以上; 4.血清TC L(220mg/dl)以上; 正确的血脂检测,应在隔夜禁食12-14小时后,抽取静脉血液进行测定。以下人员属于高危人群,需要定期检查血脂: 1.已有冠心病、脑血管病或周围血管动脉粥样硬化病 者; 2.高血压病、糖尿病、肥胖、吸烟者;

3.有冠心病或动脉粥样硬化病家族史者,尤其是直系亲 属中有早发病或早病死者; 4.有黄瘤或黄疣者; 5.有家族性高脂血症者; 6.40岁以上男性以及绝经期后女性也应该接受血脂检 查。 高脂血症的诊断标准简介如下: ⑴英国心脏病学会标准: 1)胆固醇浓度>毫摩尔/升(250毫克/分升),需要饮食控制; 2)胆固醇浓度>毫摩尔/升(300毫克/分升),应考虑饮食/药物治疗; 3)治疗目的:降低胆固醇至<毫摩尔/升(200毫克/分升)。 ⑵⑵英国高脂血症学会建议: 1)一般人群最佳胆固醇浓度为<毫摩尔/升(200毫克/分升)。 2)胆固醇为~毫摩尔/升(200~250毫克/分升)的人应接受一般饮食咨询和危险因素建议; 3)胆固醇浓度>毫摩尔/升(250毫克/分升)的人饮食或饮食加药物治疗,除非其HDL胆固醇浓度>毫摩尔/升(77毫克/分升); 4)胆固醇低于毫摩尔/升(200毫克/分升)时,很少需要药物治疗。固醇在~毫摩尔/升(250~300毫克/分升)时,少数病人需要药物治疗。胆固醇超过毫摩尔/升(300毫克/分升)时,大多数病人需要药的治疗。 ⑶欧洲动脉粥样硬化学会现行政策(见表3)

血脂异常临床诊断和治疗

血脂异常临床诊断与治疗 第一节血脂与脂蛋白 一、血脂 1、什么就是血脂? 血脂就是血中所含脂质的总称。脂质就是一大类化学物质,主要包括①胆固醇、②甘油三酯(也就就是中性脂肪)、③磷脂、④脂肪酸等。 2、血脂的来源有哪些? ⑴外源性:来自富含胆固醇的食物,如蛋黄、奶油、脑组织、内脏(特别就是肝脏)及脂肪丰富的鱼肉类。 ⑵内源性:由体内自身合成。 两种来源的血脂可以相互制约。①正常情况下:当摄入食物中脂肪、胆固醇含量增高时,肠道吸收增加,血脂浓度上升,同时肝脏的合成受抑制;摄入减少时,肝脏合成将加速,故最终血脂浓度保持相对平衡。②当肝脏代谢紊乱时:便不能正常地调节脂质代谢,此时若继续进食高脂食物,必然导致血脂浓度持续增高。 二、脂蛋白 血脂就是不溶于水的,在血液中它们必须与一类特殊的蛋白质相结合,形成溶于水的复合物,这种复合物就叫做脂蛋白。 (一)脂蛋白主要包括哪些? 应用超速离心的方法,可将血浆脂蛋白分为: 1、乳糜颗粒(CM) 2、极低密度脂蛋白(VLDL) 3、低密度脂蛋白(LDL) 4、高密度脂蛋白(HDL) (二)脂蛋白的大小(超速离心法)

(三)人血浆脂蛋白的分类与成分 (四)脂蛋白的临床意义

?乳糜微粒(CM):正常人空腹12小时后血清中无CM;餐后以及某些病理状态下血液中含有大量CM时,血液外观浑浊。 ?极低密度脂蛋白(VLDL):在没有CM存在的血清中,其TG的水平主要反映VLDL的多少。 ?低密度脂蛋白(LDL):LDL将胆固醇转运到外周组织。 ?高密度脂蛋白(HDL):HDL将胆固醇从外周组织(包括动脉粥样硬化 斑块)转运到肝脏进行再循环或以胆酸的形式排泄,此过程称为 胆固醇逆转运。 (五)什么就是载脂蛋白? 与胆固醇与甘油三酯结合在一起的特殊蛋白质称为载脂蛋白 (Apo);以多种形式存在于各类脂蛋白中,目前已经发现的载脂蛋白有20余种;乳糜微粒主要含Apo B48,VLDL与LDL主要含Apo B100,HDL 中的载脂蛋白以Apo AⅠ为主。 第二节血脂异常的检出

中国成人血脂异常防治指南(2016年修订版)

中国成人血脂异常防治指南(2016年修订版) 近30年来,中国人群得血脂水平逐步升高,血脂异常患病率明显增加。2012年全国调查结果显示[1],成人血清总胆固醇(total cholesterol,TC)平均值为4、50 mmol/L,高胆固醇血症得患病率为4、9%;甘油三酯(triglyceride,TG)平均值为1、38 mmol/L,高TG血症得患病率为13、1%;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igh-densitylipoprotein cholesterol,HDL—C)平均值为1、19 mmol/L,低HDL-C血症得患病率为33、9%。中国成人血脂异常总体患病率高达40、40%,较2002年呈大幅度上升。人群血清胆固醇得升高将导致2010—2030年期间我国心血管病事件增加约920万[2].我国儿童青少年高TG血症患病率也有明显升高[3],预示未来中国成人血脂异常患病及相关疾病负担将继续加重. 以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ow—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s terol,LDL—C)或TC升高为特点得血脂异常就是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atherosclerotic cardiovascular disease,ASCVD)重要得危险因素;降低LDL-C水平,可显著减少ASCVD发病及死亡危险[4]。其她类型得血脂异常,如TG增高或HDL-C降低与ASCVD发病危险得升高也存在一定得关联[5,6,7]。 有效控制血脂异常,对我国ASCVD防控具有重要意义.鼓励民众采取健康得生活方式,就是防治血脂异常与ASCVD得基本策略;对血脂异常患者,防治工作重点就是提高血脂异常得知晓率、治疗率与控制率.近年来我国成人血脂异常患者得知晓率与治疗率虽有提高[8],但仍处于较低水平,血脂异常得防治工作亟待加强。 2007年,由多学科专家组成得联合委员会共同制订了《中国成人血脂异常防治指南》。该指南在充分采用中国人群流行病学与临床研究证据、结合国外研

血脂异常的分类及药物使用

血脂异常----心血管疾病的高危险因素 一、血脂和血脂异常的概念 血脂是血液中脂类物质的总称,其主要成分为胆固醇(CH)、甘油三酯(TG)、磷脂及游离脂肪等,通常所说的血脂是指血浆中的甘油三酯和胆固醇。由于甘油三酯和胆固醇不能以游离的形式存在于血浆中,必须与脂蛋白的形式才能在血液中被转运。因此,临床主要检测血浆脂蛋白中所含甘油三酯和胆固醇,所测各类脂蛋白中的胆固醇,如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等等(注:LDL-C是通过Friedwald公式计算而得),他们分别具有不同的临床意义。 血脂异常与高脂血症有什么区别?血脂异常是血脂代谢异常的简称,习惯上也称高脂血症、高脂蛋白血症。血脂异常的临床类型主要有:高胆固醇血症、高甘油三酯血症、高LDL-C血症、低HDL-C血症,另外也包括小而致密的低密度脂蛋白(Small densy LDL,SLDL)和载脂蛋白(Apo)的代谢异常。血脂异常与高脂血症两者没有本质的区别,只是称谓的不同。将低HDL-C血症也称高脂血症逻辑上似有不妥,因此将高脂血症称为血脂异常更准确。同理,习惯所说的降脂药也不符合实际情况,有些降脂药也有升高HDL-C的作用,因此不论是“降”是“升”,将降脂药称为调脂药更合理。 那么血脂异常有哪些危害呢?简言之,血脂过高容易造成血液粘稠,即所谓“血稠”。但更重要的是血脂过高时,过多的脂质在血管壁上沉积,逐渐形成小的“斑块”,即我们常说的“动脉粥样硬化”。这些“斑块”增多增大,逐渐堵塞血管,狭窄的血管使血流变慢,严重时血流被中断,可以引发危及生命的急性事件。这种情况如发生在心脏血管,就称之为冠心病;如发生在脑血管,就称之为脑血管意外、脑卒中。此外,血脂异常还有引发或加重周围血管病、脂肪肝、高血压、男性功能障碍、老年痴呆等,还可诱发胆石症、胰腺炎等疾病。 二、血脂异常与冠心病的关系 血脂异常与冠心病关系最为密切,血脂异常是冠心病的独立危险因素,这点我们从冠心病的命名上即可略知一般。冠心病的全称为“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冠心病的本质是冠状血管粥样硬化引起的心肌缺血缺氧,其病理基础是动脉粥样硬化。引起动脉粥样硬化的原因复杂,但血脂代谢异常是其中最重要的因素已为公认。 大量研究,无论是动物实验、人群流行病学调查、临床实践及大规模临床试验都证明,总胆固醇和LDL-C与冠心病发生为正相关,而HDL-C与冠心病发生为负相关。美国Framingham心脏研究1979年公布,对5209名Framingham镇居民长达30年的随访发现,总胆固醇>7.8mmol/L(300mg/dl)有90%发生冠心病,凡发生心肌梗死男性患者的总胆固醇为5.2~7.0mmol/L(200~270mg/dl),平均为6.3mmol/L(244mg/dl)。 另外,从胆固醇升高与冠心病死亡率的关系来看,两者也是正相关。这种关系在总胆固醇大于3.5mmol/L(135mg/dl)即可看到,当总胆固醇大于5.2mmol/L(200mg/dl)时正相关的趋势更加明显,即血中总胆固醇每升高10%,冠心病发生的风险增高20%,死亡的危险增高23%。 近年来,人们把研究的目标更加对准LDL-C,沉积在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上的脂质来源于血浆中LDL-C。血管内皮在动脉粥样硬化形成伊始,有两个关键过程。一是内皮组织功能受损,二是脂质聚集氧化与修饰。正常的内皮细胞有阻止动脉粥样硬化发生发展的功能,内皮功能受损后,巨噬细胞吞噬大量经氧化修饰的LDL-C而形成泡沫细胞,泡沫细胞融合成脂质条纹,进而发展为成熟的粥样斑块。因此,LDL-C被认为是冠心病真正的元凶。 相反,HDL-C与冠心病发病是负相关。近来认为,HDL-C降低也是冠心病发病的独立危险因素之一。最新研究发现,血浆HDL-C每升高0.03mmol/L(1mg/dl),冠心病危险性降低2%~3%。

健康人群血脂异常的诊断标准和达标值(终审稿)

健康人群血脂异常的诊断标准和达标值 公司内部档案编码:[OPPTR-OPPT28-OPPTL98-OPPNN08]

健康人群血脂异常的诊断标准和达标值 根据《2007年中国血脂异常防治指南》的血脂异常诊断标准规定: 1、当总胆固醇TC>L(240mg/dl)或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 C≥L(160mg/dl)时为高胆固醇血症; 2、当甘油三酯TG>L(200mg/dl)为高甘油三酯血症; 3、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L(40mg/dl)为低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血症; 4、健康人血脂理想范围是:LDL-C

对于高危(有冠心病或糖尿病)患者,他们应达到总胆固醇 <4mmol/L(160mg/d1),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80mg/d1)。 危险因素包括:1、年龄(男>45岁,女>55岁);2、吸烟;3、低高密度脂蛋白(即低HDL-C);4、肥胖;5、早发缺血性心血管病家族史(男<55岁,女<65岁)。 降胆固醇需牢记密码“5、4、3” 个体患心血管病的危险性越高,则高胆固醇血症的诊断标准值越低。因此我们不能按照化验单的参考数值来判断高脂血症,主要记住总胆固醇达标值在中危、高危、极高危状态分别是“5,4,3”。 有高血压或吸烟或肥胖,总胆固醇低于5mmol/L; 有冠心病或糖尿病,总胆固醇低于4mmol/L; 有冠心病和糖尿病或得过心肌梗死,总胆固醇低于3mmol/L。 并非所有血脂高的人都须用降脂药物 并不是所有血脂高的人都须用降脂药物。血脂高最基础的治疗是饮食控制,减少肉类摄入,增加蔬菜水果摄入,多饮水,加强锻炼。降脂治疗要求达到的目标值因人而异。

我国成人血脂异常防治指南[2017修订版]

中国成人血脂异常防治指南(2016年修订版) 前言 近30年来,中国人群的血脂水平逐步升高,血脂异常患病率明显增加。2012年全国调查结果显示[1],成人血清总胆固醇(total cholesterol,TC)平均值为4.50 mmol/L,高胆固醇血症的患病率为4.9%;甘油三酯(triglyceride,TG)平均值为1.38 mmol/L,高TG血症的患病率为13.1%;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igh -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sterol,HDL-C)平均值为1.19 mmol/L,低HDL -C血症的患病率为33.9%。中国成人血脂异常总体患病率高达40.40%,较2002年呈大幅度上升。人群血清胆固醇的升高将导致2010—2030年期间我国心血管病事件增加约920万[2]。我国儿童青少年高TG血症患病率也有明显升高[3],预示未来中国成人血脂异常患病及相关疾病负担将继续加重。 以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ow-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sterol,LDL-C)或TC升高为特点的血脂异常是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atherosclerotic cardiovascular disease,ASCVD)重要的危险因素;降低LDL-C水平,可显著减少ASCVD发病及死亡危险[4]。其他类型的血脂异常,如TG增高或HDL-C降低与ASCVD发病危险的升高也存在一定的关联[5,6,7]。 有效控制血脂异常,对我国ASCVD防控具有重要意义。鼓励民众采取健康的生活方式,是防治血脂异常和ASCVD的基本策略;对血脂异常患者,防治工作重点是提高血脂异常的知晓率、治疗率和控制率。近年来我国成人血脂异常患者的知晓率和治疗率虽有提高[8],但仍处于较低水平,血脂异常的防治工作亟待加强。

血脂异常合理用药指南解读—血脂异常诊治进展

血脂异常合理用药指南解读—血脂异常诊治进展 概述 血脂异常是一类较常见的疾病,是人体内脂蛋白的代谢异常,主要包括总胆固醇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甘油三酯升高和/或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降低等。血脂异常是导致动脉粥样硬化的重要因素之一,是冠心病和缺血性脑卒中的独立危险因素。在我国血脂异常的发生率高,还有逐渐上升的趋势,这与我国人民的生活水平明显提高、饮食习惯发生改变等原因有密切关系。病因血脂异常除少数是由于全身性疾病所致的继发性血脂异常外,绝大多数是因遗传基因缺陷或与环境因素相互 作用引起的原发性血脂异常。 1.遗传因素 原发性血脂异常是由遗传基因缺陷或与环境因素相互作用引起。 2.生活方式 包括暴饮暴食、嗜酒、偏食、饮食不规律等不良饮食习惯及缺乏体力活动、精神紧张、生活不规律等。 3.药物作用 长期服用某种药物,如噻嗪类利尿剂、β受体阻滞剂、肾上腺皮质激素、口服避孕药等。 4.继发性因素由于各种疾病继发引起的,如糖尿病、甲状腺功能减退、肾病综合征、肾移植、胆道阻塞等。分类和分型

1.分类 (1)继发性高脂血症指由于全身系统性疾病所引起的血脂异常。可引起血脂升高的系统性疾病主要有糖尿病、肾病综合征、甲状腺功能减退症,其他疾病有肾功能衰竭、肝脏疾病、系统性红斑狼疮、糖原累积症、骨髓瘤、脂肪萎缩症、急性卟啉病、多囊卵巢综合征等。此外,某些药物如利尿剂、β受体阻滞剂、糖皮质激素等也可能引起继发性血脂升高。 (2)原发性高脂血症在排除了继发性高脂血症后,即可诊断为原发性高脂血症。已知部分原发性高脂血症是由于先天性基因缺陷所致,而另一部分原发性高脂血症的病因目还不清楚。 2.分型 (1)高脂蛋白血症分型世界卫生组织(WHO)制定了高脂蛋白血症分型,共分为6型,如Ⅰ、Ⅱa、Ⅱb、Ⅲ、Ⅳ和V型。这种分型方法对指导临床上诊断和治疗高脂血症有大的帮助,但也存在不足之处,其最明显的缺点是过于繁杂。 (2)临床分型从实用角度出发,血脂异常可进行简易的临床分型。主要有单纯血清胆固醇升高的高胆固醇血症,单纯血清甘油三酯升高的高甘油三酯血症,血清胆固醇、甘油三酯均升高的混合型高脂血症。此外,还有血清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过低的低高密度脂蛋白血症。

血脂异常防治建议

血脂异常防治建议 血脂异常防治对策专题组 引言 心血管疾病在我国居于死亡原因的第一或第二位,其中冠心病的发病与死亡率在某些地区正在上升。已有的证据说明冠心病的发病中有若干危险因素起重要作用,包括高胆固醇血症、高血压、吸烟和糖尿病。低高密度脂蛋白血症也是重要的危险因素。在以上各因素中高胆固醇血症最被重视,其临床意义已经反复证实,随血胆固醇的长期增高,冠心病事件的发生率增加,长期控制血胆固醇于合适的水平,可以预防动脉粥样硬化,而降低血胆固醇可以减轻动脉粥样斑块,减少冠心病事件。近年来,对高甘油三酯血症在动脉粥样硬化中的意义的认识正在加深。因此,在广大人群中进行高脂血症的防治成为动脉粥样硬化防治的重要环节。合理的饮食与生活调节对防治高脂血症极为重要,大多数人可以经过此法降低血脂。近来新发展的调脂药物已能部分地控制饮食治疗所不能控制的高脂血症。 高脂血症作为危险因素 一、总胆固醇(TC) 高胆固醇血症与动脉粥样硬化间的关系由以下研究证实:(1)动物实验;(2)人体动脉粥样斑块的组织病理学与化学研究;(3)临床上动脉粥样硬化病人的血脂检查;(4)遗传性高脂血症易早发冠心病;(5)流行病学研究中的发现;(6)干预性预防治疗试验的结果。血清TC在4.5mmol /L(173mg/d1)以下冠心病较少,冠心病人血清TC多数在5.0-6.5mmol/L(192-250mg/d1),血清TC水平越高,冠心病发病越多越早,血清胆固醇每降低1%,冠心病的危险性可减少2%。 二、脂蛋白 低密度脂蛋白(LDL):胆固醇在血中主要以LDL的形式存在,目前公认LDL属于致动脉粥样硬化脂蛋白,其血中水平越高,动脉粥佯硬化的危险性越大。 高密度脂蛋白(HDL):HDL具有防治动脉粥样硬化的作用,因此,低高密度脂蛋白血症时动脉粥样硬化的危险性增加。 其证据来自:(1)流行病学研究结果;(2)家族性低高密度脂蛋白血症者易患冠心病;(3)干预性试验中升高血高密度脂蛋白可使动脉粥样硬化减退,血清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于0.9mmol/L(35mg/dl)属于过低,流行病学资料发现血清HDL-C每增高0.4mmol/L(15mg/d1),则冠心病危险性降低2-3%。 三、甘油三酯(TG) 饮食中脂肪以TG存在,吸收后以乳糜微粒循环于血中餐后大约12小时后从血中消除,血TG恢复至原有水平,TG以极低密度脂蛋白循环于血中,极低密度脂蛋白如转变为小而致密的低密度脂蛋白则致动脉粥样硬化能力增高,血TG>2mmol/L(176mg/d1)并伴有LDL-C高或HDL-C 低则冠心病危险性增加。 四、其他动脉粥样硬化危险因素

健康人群血脂异常的诊断标准和达标值

健康人群血脂异常的诊断标准和达标值? 根据《2007年中国血脂异常防治指南》的血脂异常诊断标准规定:? 1、当总胆固醇TC>L(240mg/dl)或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L(160mg/dl)时为高胆固醇血症;? 2、当甘油三酯TG>L(200mg/dl)为高甘油三酯血症;? 3、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L(40mg/dl)为低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血症;? 4、健康人血脂理想范围是:LDL-C

对于高危(有冠心病或糖尿病)患者,他们应达到总胆固醇<4mmol/L(160mg/d1),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80mg/d1)。? ? 危险因素包括:1、年龄(男>45岁,女>55岁);2、吸烟;3、低高密度脂蛋白(即低HDL-C);4、肥胖;5、早发缺血性心血管病家族史(男<55岁,女<65岁)。? 降胆固醇需牢记密码“5、4、3”? 个体患心血管病的危险性越高,则高胆固醇血症的诊断标准值越低。因此我们不能按照化验单的参考数值来判断高脂血症,主要记住总胆固醇达标值在中危、高危、极高危状态分别是“5,4,3”。? 有高血压或吸烟或肥胖,总胆固醇低于5mmol/L;? 有冠心病或糖尿病,总胆固醇低于4mmol/L;? 有冠心病和糖尿病或得过心肌梗死,总胆固醇低于3mmol/L。? ? 并非所有血脂高的人都须用降脂药物? 并不是所有血脂高的人都须用降脂药物。血脂高最基础的治疗是饮食控制,减少肉类摄入,增加蔬菜水果摄入,多饮水,加强锻炼。降脂治疗要求达到的目标值因人而异。? 对于已经患有冠心病,已经发生高血压、糖尿病或处于吸烟状态,总胆

血脂异常的诊断与治疗

第二十七章血脂异常 血脂:包括胆固醇(Cholesterol)、甘油三酯(Triglycerides,TG)、脂肪酸(Fatty acid)和磷脂(Phospholipids),通常主要指血浆总胆固醇(Total cholesterol,TC)、和TG。脂质主要与蛋白质结合=脂蛋白的形式存在。 血脂异常/dyslipidemia:实际指异常脂蛋白症(高脂蛋白症),包括血脂的含量和/或组分异常。临床以高TC血症、高TG血症、高LDL血症和低HDL血症多见。 【病因分类和发病机制】 (一)病因分类 1、临床分类:分原发性和继发性两类 ①原发性血脂异常:遗传缺陷所致,又称为原发性家族性血脂异常。 ②继发性血脂异常:系统性疾病所致。 ★高TC血症主要见于糖尿病、肾病综合征、甲减和Cushing综合征等。 ★高TG血症主要见于糖尿病未控制时、肾病综合征、肾衰透析者、肥胖者、糖原累积病、慢性乙醇中毒和长期雌激素治疗等。 2、血脂谱分型根据血浆脂蛋白谱的变化分五型: Ⅰ型:血浆乳糜微粒(chylomicrone,CM,)浓度升高,主要含TG,TC正常或轻度升高。见于家族性高CM血症/家族性高TG血症。Ⅱ型:可分为

★Ⅱa→血浆LDL升高,TG正常. ★Ⅱb→VLDL、LDL水平均升高,主要见于高TC血症/家族性高β球蛋白血症。 Ⅲ型:主要是血浆CM残粒和VLDL残粒增加,血浆TC和TG升高,见于家族性异常β球蛋白血症。Ⅳ型:血浆VLDL增高,血浆TG升高,而TC正常或偏高。 Ⅴ型:CM、VLDL(TG和TC)升主,但以TG升高为主,如混合型高TG血症。 注:++:升高为注或明显升高;+:升高;N=normal (二)发病机制 1、获得性因素 ★高脂饮食:常见 ★体重增加:原发性肥胖及胰岛素抵抗为特征的代谢综合征是血浆TC、TG 升高的常见原因。 ★增龄:血浆TC随年龄而升高(原因:机体分解代谢下降,LDL受体活性降低)。 ★雌激素缺乏:雌激素增加LDL分解。绝经后雌激素下降而TC升高。 ★药物:长期应用激素、噻嗪类利尿药→VLDL、LDL造成增多,TC、TG升高。 2、先天性因素 ★脂蛋白酯酶是清除CM和VLDL的主要酶。脂蛋白酯酶缺乏→家族性Ⅰ型高乳糜粒血症;活性下降→Ⅴ型高脂蛋白血症。 ★载脂蛋白B/apo-B基因突变→家族性载脂蛋白B100缺陷症。 ★apo-B基因、LDL受体突变→家族性高TC血症和Ⅲ型高脂蛋白血症。 3、原发性因素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