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建立全新的语文课程体系

建立全新的语文课程体系

建立全新的语文课程体系
建立全新的语文课程体系

建立全新的语文课程体系

——新课程综合性学习的相关说明

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语文(七—九年级)新教材中,有一项全新的内容——综合性学习。它在本套教材的各单元中与阅读课文相并列,共同构成了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综合性学习,作为和识字与写字、阅读、写作、口语交际四项等重的一个项目,第一次被写入课程标准之中,充分体现了语文学科的基本目标,即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语文综合性学习有利于学生在感兴趣的自主活动中全面提高语文素养,是培养学生主动探究、团结合作、勇于创新精神的重要途径,应予大力倡导。”基于这一理念的指导,本套教材把实现语文知识的综合运用、听说读写能力的整体发展、语文与其他学科的有机沟通、课堂学习与实践活动的紧密结合作为综合性学习的整体目标,将以往教材中写作、口语交际、语文实践活动三个系统整合于综合性学习之中,按照课程标准中提出的七~九年级的要求和由浅入深的顺序,科学地拟定了阶段目标,设计、编写了综合性学习部分的教材。新教材的综合性学习具有如下几个特点。

(一)综合性学习是与阅读教学密切照应的

新教材中绝大多数单元的阅读课文与综合性学习在内容上是互相勾连的,这样,就使得综合性学习成了该单元的有机组成部分。比如,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以人与自我为主题,选编了与认识自我、热爱生命有关的五篇阅读课文,该单元的综合性学习也就与此相照应,以“这就是我”为主题,设计了活动内容,帮助学生在了解新同学的同时,进一步认识自我。第三单元以“人与自然”组织课文,有描写四季景物的《春》(朱自清)、《济南的冬天》(老舍)、《秋天》(何其芳),还有述说个人对自然的独特感受的《山中访友》(李汉荣),那么,该单元的综合性学习就以“感受自然”为主题,展开活动,试图在阅读教学的基础上,继续对学生进行“亲近自然、善待自然”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的熏陶。第四

单元的综合性学习“探索月球奥秘”,也是从该单元阅读课文《月亮上的足迹》引发而来的,延续了阅读教材中对科学态度、探索精神的培养。第五、六单元也是如此。可见,综合性学习不但在内容上与阅读部分有着紧密的联系,而且它还是阅读课文对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感染的一种延伸和拓展。

(二)综合性学习又是相对独立、自成体系的

综合性学习并不是完全依附于阅读部分而存在的,它具有相对的独立性,并自成体系。新教材每册书有六个单元,所以设计了六个综合性学习,其中第一、三、五单元综合性学习的形式相对统一,即把写作、口语交际整合于综合性学习之中,在规模小、层次少的活动中培养语文的综合素质,尤其是培养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和写作能力。比如,第五单元的综合性学习“我爱我家”,就提供了三个可供选择的小活动,“老照片的故事”,以一张或一组家庭照片为引子,与家人进行交流,了解家人的生活经历,在此基础上写一篇作文;“一件家庭物品”,也是通过交流、询问,了解家庭故事,并把它写成作文;“妈妈的唠叨”,则是模拟了一种生活情景,由两位同学进行模拟电话交流,再用书信的形式写一篇作文。显然,这三个活动在形式和目的上是一致的,口语交际和写作的层次也很清楚。第二、四、六单元综合性学习的形式相对一致,它们以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习惯为主要目标,在为学生提供一个母课题的前提下,又设计了若干层次的子课题,倡导学生发挥自主精神,自行设计、自行组织、自行探究,在活动中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搜集、筛选、整理资料的能力。比如,第四单元,在“探索月球奥秘”这一母课题下,又按层次递进地分成这样几个子课题:

月球奥秘知多少(搜集资料,汇报成果)

观察月球的运行,参观天文台(观察,参观)

丰富多彩的月球文化(搜集资料,讨论)

我是月球小专家(知识擂台赛)

月亮照着你,月亮照着我(写作)

学生在逐个进行上述活动时,将在兴趣的吸引下自行查找资料、自行设计汇报成果的形式、自行安排观察时间和方式、自行组织擂台赛和讨论……这种综合性学习重在活动过程中对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而口语交际和写作已经被巧妙地融入其中了。

综合性学习除了在形式上有以上相对独立的体系外,在知识和能力方面也有系统、独立的要求。口语交际和写作仍旧遵循着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的规律,各册书根据学生的认识情况,对该学段的学习提出了阶段性的要求。如七年级上的要求是:

口语交际

说普通话,做到口齿清楚、态度大方。

能根据不同的目的调整说话的内容,与人说话应有礼貌,不随意打断别人的谈话。

专心地倾听对方的谈话,能从中筛选、记下有用的信息。

讨论问题时,要积极发表自己的看法,尽量做到有中心、有条理。

讲述见闻,内容具体,能适当运用体态语。

写作

能根据表达需要使用常用的标点符号。

写作要感情真挚,力求表达自己的独特感受,尽量写出新意。

能根据文章的内在联系和自己的想像进行续写。

能借助语感修改自己的作文,尽量做到语句通顺。

仔细观察生活,内容具体、条理清楚地描述丰富多彩的生活现象。

这些阶段性的要求不但不会像以往教材一样写成知识短文供学生学习,而且也不会出现在教材中。它们将被放在教师参考用书中,供教师指导、评价学生的学习成果时参考。因为我们相信,学生过硬的听说读写能力是在实践活动中修得的,而不是靠对知识短文的死记硬背习得的。

除综合性学习而外,阅读部分也有写作和口语交际内容,一般安排在课后练习中。但这部分的写作和口语交际是片段式的,即俗称的小作文。而综合性学习的写作和口语交际则比较系统,是整篇的。两者相互促进,相互补充。

(三)综合性学习过程就是听说读写能力的整体发展过程

语文能力可以说是听、说、读、写能力的总称。在以往的教科书中,它们被分为三个相对独立的系统:听、说、读、写。不管这三者是交叉编排,还是分编合册,它们的内容和要求都是相对独立、互不相关的。这就造成了语文教学头绪繁多、互相牵制的状况。而综合性学习为我们提供了将三者整合在一起的可能,它既为听、说、写创造了必要的情景,提供了有意义的话题,又为学生课外阅读圈定了内容,指明了方向。真正在教科书中实践了课堂内外的衔接、语文与生活的联系。这简化了教学头绪,将写作和口语交际建立在语文实践基础之上,解决了说和写的素材来源问题,避免了说话和写作中的假大空现象。

比如,第六单元“追寻人类起源”中,与培养听的能力有关的活动至少有:听班里的同学讲人类起源的神话,在全班或者分组讨论交流时倾听其他同学的意见和观点,并从中筛选、记下有用信息;与培养说的能力有关的活动至少有:在班上讲述人类起源的神话故事,在讨论交流“人类起源的神话传说何以流传至今”和“对于人类的起源问题的新的科学解释”时发表自己的见解;与培养读的能力有关的活动有:搜集神话故事时需要广泛阅读资料,为填写人类起源、进化表也需要大量浏览从猿进化到人的科学资料,这就无形中对学生快速阅读、筛选信息的能力提出了要求;与培养写的能力有关的活动有:填写人类起源、进化表时需要把繁杂的资料做归纳,并用凝练的文字表达出来,在讨论交流的基础上写成一篇作文。以上这些培养的内容只是活动过程中一些最基本的部分,其实,在综合性学习中听说读写是没有这种明确的分工的,往往是杂糅在一起交错进行的。只有在这种综合性的语文实践中学习语文,才是符合语文教育规律的作法。

(四)综合性学习力求贯彻“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的教育理念

课程标准中说到:“语文课程应植根于现实,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应拓宽语文学习和运用的领域,注重跨学科的学习,使学生在不同内容和方法的交叉、渗透和整合中开阔视野,提高学习效率,获得现代社会所需要的语文实践能力。”本套教科书在这一方面做了许多有意义的尝试,尤其是综合性学习的编排和设计更是力图体现课程标准的这一教育理念。

首先,在综合性学习的设计思路方面体现了开放性的原则。以往教科书或语文教学中的语文实践活动常常是这样一种模式:先给学生提供一个范围极广的活动内容,然后在教师的指导下达成一个相对单一的目标。比如,收集名言警句的语文实践活动在以往的教材和语文教师的教学活动中经常出现,这一活动乍一看规模比较大,涉及的范围也比较广,但是它的学习目标却是惟一的,即通过对名言警句的收集和整理使学生受到人生的教育和启迪。这就好像是一个漏斗,入口很宽,出口却很窄。在这种模式中很难谈及对学生的个性和创新精神的培养。而现在的综合性学习的模式则好像是一个倒置的漏斗,表面上看入口很小,可是一旦进入活动过程中就会发现,其中有着广阔的空间。比如,以“月亮”为话题的“探索月球奥秘”,以“女娲造人”为引子的“追寻人类起源”,他们看似内容单一,但都只是找到了一个出发点,我们可以由此生发开去,让探究的触角延伸到历史、未来,延伸到文学、科学,延伸到地理、生物、天文、物理,延伸到现实生活的各个方面……我们用不同的形式力图实现语文课程与其他课程、课内学习与课外实践的沟通、结合。

其次,综合性学习在内容的安排上有一定的伸缩余地,具有较大的弹性。为了满足不同地区、不同学校、不同学生的需要,每个综合性学习都设计了若干个活动,有的可以根据个人需要任选其一,有的可以根据学生水平稍做删减。这样,既有选择的余地,又有创造的机会,真正为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提供了可能。从实际应用的情况看,一些地方的老师反映,综合性学习的具体实施周期较长,学生的活动量比较大,难以组织。这其实关涉对活动内容的安排和取舍。在每一个教学循环中,教师可根据不同的校情和学情,有所倾斜和侧重,也可以适当延展或收缩。

(五)综合性学习涉猎了“人与社会”、“人与自然”、“人与自我”诸方面

“语文与生活的联系”中的“生活”,包括社会、自然以及自我。每一个学生都是社会的人,处在自然界中的人,又都是一个活生生的“自我”。按照这三大板块组织单元,有利于学生在学习语文的过程中,主动参与社会实践,增强公民意识和责任感,对社会、对他人富有爱心;让学生亲近、关爱自然,懂得与自然和谐相处;促进学生自我了解,肯定自我价值,发展兴趣与专长。总之,使学生从三大关系中学习语文,发展个性,便于学生从整体上得到提高。

在1990年起编写的义务教育初中语文教科书中,主要是“社会”和“自然”这两大板块,“自我”这一个板块非常薄弱,这显然是一大缺陷。人们常说,世界上最困难的事,莫过于认识自己。现在中学生中时常出现的一些心理问题,往往是由于不能正确认识和对待自己而引起的。应该让学生在学校中感悟生命的奥秘、意义与价值,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健康乐观的生活态度,愿意为创造美好的未来而不懈努力。而语文教材在这方面应负起自己的一份责任。因此,在这套教材中,“人与自我”与其他两个板块平起平坐,“三分天下有其一”,这是顺理成章的。

这套教科书“综合性学习·写作·口语交际”部分的教学目标,就是从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设计的。全套书一共36次“综合性学习·写作·口语交际”,所设计的活动主题,都是就学生“学习和生活相关的问题”,学生“学习和生活中感兴趣的问题”,学生“自己身边的、大家共同关注的问题”以及社会生产、生活问题。例如七年级上册的“这就是我”“我爱我家”“感受自然”“漫游语文世界”,七年级下册的“成长的烦恼”“黄河,母亲河”“我也追星”“戏剧大舞台”。这些主题,使学生的语文学习与生活全方位地结合起来,在学习语文的同时,从“人与自我”“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三大关系中发展个性。具体说来,这36次活动,几乎每一次都要求学生通过调查访问,以及从报刊、书籍或其他媒体中获取有关资料,整理分析资料,研究分析问题,有的还要求写出简单的研究报告,用文字、图表、图画、照片等展示学习成果,

意在培养运用语文的能力。在这中间,重过程,重参与,都强调学生要积极参与、善于合作;重方法,重体验,各个环节都主张学生要善于把握学习方法,养成良好习惯。在这个过程中,要关心学校、本地区和国内外大事,学习辨别是非善恶,热心公益活动,体验合作与成功的喜悦,提升精神境界。例如,七年级上册的“探索月球奥秘”,就要求学生搜集、研究关于月球的资料,参观访问天文台、天文馆,开展关于月球知识的擂台赛,写作以月球为话题的作文。这些活动,对培养学生运用语文的能力,无疑是十分有益的。同时,这些活动一般都要分小组或者全班合作进行的,需要组织、需要协调、需要互动,对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是非常有用的。此外,整个活动都注重过程,活动目标、活动步骤、活动内容,都随时需要商讨、调整、变动,这对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也不无好处。

但也有需要注意的问题,对学生自我意识中属于隐私的东西,我们还是需要善加保护,不要让学生在大庭广众之下受到不必要的伤害。如七年级下册安排的综合性学习“成长的烦恼”,编者似乎有很好的创意,但放在实际的教学中,就颇有些于青少年不宜。烦恼每人都有,关键看是真烦恼还是假烦恼。烦恼是一种心情,一种心思,一种心态,一种心理,甚至是一种必然要经常经历的过程。真正的烦恼,一般是比较私秘的,它只会向自己认为可以透底的人袒露。众目睽睽之下,敞开心扉,将自己的“烦恼”公之于众,这样的烦恼就要打折扣。这等情形之下,就只能引导他们讲假话讲套话,或者拾人牙慧讲别人的话。纯粹的心理辅导课并非语文教学的职能,专设这样的综合性学习就未免滑稽。教学实践中,有些学生把烦恼当成了一种逗乐,甚至编造烦恼,看谁的烦恼更出格,这就与编者的良苦用心大异其趣了。编者的导语说,“让我们一起清理烦恼,清除烦恼……”,“给你的烦恼画上一个句号”。但烦恼何能清除?如何就能画上句号?这东西“剪不断、理还乱”,没有此烦恼,还有彼烦恼,没有大烦恼,还有小烦恼。烦恼是与整个人生相伴相随的心路历程,除非不太正常的人才可能真正没有烦恼。

(六)综合性学习必须要姓“语”

综合性学习必须注意的一点,那就是它不能脱离语文的色彩。比如《话说千

古风流人物》,怎样才能使这个活动不成为政治、历史或班团活动呢?换言之,体现语文属性的关键何在呢?那就在“话说”上,即以说话人的口吻来叙述故事,因此,它应该是具有语文味的、故事性的、人文色彩的、诗意的叙述。这才成其为语文综合性活动。又如《走进戏曲天地》,如果仅让学生了解戏曲的品种、流派、唱腔,可能就和音乐欣赏无异了。但我们有一位老师在做了这些工作之后,将学生引导到对王实甫《西厢记》“碧云天”和京剧“碧云天”唱词的比较,这就不失为一个亮点,就有了语文味儿了。

(七)综合性学习注重培养创新精神,倡导新的学习方式

多年来,在应试教育的影响下,在一定程度上存在着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机械训练的状况,使学生丧失了主体性,处于被动地位。在全世界都高呼“让学生学会学习”的口号声中,这种状态再也不能继续下去了。这次语文课程教材改革的实质,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是一次学习方式的革命。为此,这套教科书在目标、内容、呈现方式等方面作了较大的改革和创新。

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的重要途径是综合性学习。这套教科书把综合性学习放在显要位置,与写作、口语交际整合在一起,全力突出语文学习的自主性、合作性、探究性。

自主性。这套教科书36次“综合性学习??写作?口语交际”,都是从学习主体的特点和需要出发,活动的目标、内容和方式都在确定与不确定之间。教科书只是大体上有所建议,具体的则没有定死。例如,七年级上册的“这就是我”,只是设置了三个活动的情境,提出了大致要求,至于活动的具体目标、内容、步骤,都由学生在教师指导下选择和确定。学生可以在三个活动中任选一个,口头发言可以各说各的,有条件的还可以运用图片、音像资料、个人作品展示等多种形式展现自己的风采,作文可以围绕话题自拟题目,自定写法。又如,八年级下册的“献给母亲的歌”,尽管活动的层次比“这就是我”复杂得多,但对活动的具体目标、内容和方式也没有规定死,也是由学生在教师指导下选择和确定。学生可以在教科书提供的丰富多彩的活动中,选择最适合自己的若干活动,对这些活动的内容可以作适当增删,活动的目标可以根据自己的情况适当提高或降低。而且,

在活动的过程中,还可以对活动的目标、内容和方式随时作调整,以追求最好的学习效果。

这套教科书强调学生学习的自主性,还表现在引导学生观察周围事物,亲身体验,包括自然、生活、社会等各个方面,做到有所感受,有所发现。例如七年级上册的“这就是我”,就是引导学生认识自我;“感受自然”,就是引导学生观察自然,发现自然,感悟自然。又如七年级下册的“马的世界”,就是引导学生走进马的世界,感受马文化的熏陶,积累、梳理马文化,力求对“马的世界”有自己独特的感悟和新的发现。总之,教科书的“综合性学习??写作?口语交际”部分,倡导自主学习,主要是帮助学生提高学习的自觉性,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合作性。这套教科书的“综合性学习?写作?口语交际”部分,在突出学生学习自主性的同时,强调学生学习的合作性。在36次活动中,都给学生群体一个共同的任务,让每一个学生在这任务中积极地承担个人的责任,学生在活动中相互支持,相互配合,遇到问题协商解决,对各人分担的任务进行群体加工,对活动的成效共同进行评估,通过合作,提高学习效率,增强合作精神。例如,八年级上册“莲文化的魅力”,这是给学生群体的任务。学生分成小组进行活动,去搜集关于莲的资料,参观莲塘荷池,还在组内讨论,甚至争辩有关莲的各种问题,分析莲的信息,还在班上召开莲文化交流会,进行关于莲的诗文朗读比赛。这些活动,都需要同学们互相配合、支持,在协商、合作中才可能顺利展开。这对于培养同学们的合作精神无疑是十分有益的。

探究性。这套教科书的“综合性学习?写作?口语交际”,鼓励和帮助学生自己探究问题,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寻找答案;鼓励和帮助学生在探究之中尝试采用不同的方法,摸索适合于自己的获取新知和能力的途径。学生通过自己探究获得的答案可能错了,这可以通过讨论,让学生反思自己的探究过程和方法,找到导致错误的原因。鼓励学生敢于说出与众不同的想法,支持学生在现成答案之外,寻找“新解”的尝试。例如八年级上册“世界何时铸剑为犁”,鼓励学生通过适合自己的途径和方式搜集关于战争的资料,在书店、图书馆、网上查找,考

察不同历史时期留下的战争遗址,访问健在的革命老人,阅读战争题材的文艺作品。鼓励学生分析、研究战争,对第二次世界大战、对抗日战争、对朝鲜战争、对科索沃战争发表自己的看法,提倡不同意见的争论。鼓励学生关注当前的战争,像刚刚发生的伊拉克战争,尽管教科书没有来得及写上,但倡导学生采用不同的方法探究一番,以养成自行获得新知和能力的良好习惯。

(八)相关问题:语法知识和练习

这套教材简化了汉语知识的编排,根据精要、好懂、有用的原则,精选必要的汉语知识,结合课文随文或以补白、附录的形式编排。这就克服了过去过于追求汉语知识的系统和完整的缺陷,让学生结合具体语境理解、掌握汉语知识,重在运用。现在有些地方的高中语文教师对初中课改颇有微词,认为淡化语法使学生语文能力下降。这实际上是缺乏了解和沟通,对初中阶段学生应具有的语法水准缺乏正确的判断造成的。从教材的编排来看,对语法知识其实涉猎甚广。比如,七上涉及的有:汉字、语汇知识(检字法、词义与语境、词的褒贬色彩、同义词的辨析、反义词的作用等)、修辞知识(比喻、拟人)。只不过它们散见于各篇,未作系统讲授而已。学生通过潜移默化的接受,并能在具体语言环境中了解、掌握、运用,这就已经足够。让小小年纪的学生夫子气十足地死记硬背汉语知识,那无疑是一种倒退。

依据新课标倡导的“少做题多读书”的理念,这套教材的练习题量较以往大大减少,练习设计注重整体感知,反对烦琐分析。大量增加开放性练习,鼓励创新,突出体验、探究和讨论等练习方式。有些老师担心学生训练量达不到标准,难以应付中考和高考,但实际上学生通过这样的活动,思维能力得到很大提高,视野更为开阔,答题反而更为自如。(有关综合性学习的考查见另文《雨润春荷一枝香》)

总之,综合性学习是一片全新的领域,它的提出对于教材的编写者和语文教师都是一个挑战。新教材中综合性学习的大胆尝试和创新是在课程标准的启发和指导下进行的,它正等待着语文教学实践的检验。

构建理想的学校课程体系

构建理想的学校课程体系 临沂长安路小学校长李晓玲 国家课程为学生核心素养的形成奠定了坚实基础,应当成为发展学生核心素养的主要途径,但由于地域、学情的差异,学校要依据具体的育人目标和学生的实际情况对其加以调整和补充。我校致力于“1+X”课程体系的构建与开发,并通过调整课时方案,推进课堂教学改革,确保课程全面落地。 这里的“1”指国家基础性课程,“X”指在整合国家和地方课程基础上开发的五大综合性课程,即学科拓展系列课程、学科实践系列课程、学科整合系列课程、系列活动节日课程、主题德育系列课程。基础性课程保证质量,综合性课程张扬个性。 学科拓展课程——选课走班。学科拓展课程主要是在国家课程的基础上寻找艺术教育的契合点,并加以拓展延伸,开发出相邻或相近的板块,以社团的方式呈现,通过周五下午一个半小时的选课走班来落实。学科拓展课程的开发与实施本着从学生的兴趣与需要出发的原则,最大限度开发学生的潜能,真正实现课程服务于学生、为学生的终身素养奠基的目的。 学科实践课程——连接社会生活。学科实践课程涉及语文、数学、英语、科学4大学科,主要是基于学科本位,连接生活、连接社会、连接自然而开发的实践活动课程。一方面围绕教材单元主题编写学科综合实践活动教材,另一方面对学科实践进行延伸。语文学科设置了《童心雅读》课程和《写字立人》课程,还成立了“演讲与口才”、“儿童戏剧团”、“国学班”等社团。数学学科引进了“超脑麦斯”思维数学课题研究,通过做数学、说数学、玩数学,让学生爱上数学。目前每个年级设一个“超脑麦斯”实验班,低、中、高三个学段设立3个社团。英语学科则成立了“快乐实践园”、“情景剧场”等社团。实践课程的落实培养了学生的大学科意识,教学生学会探究问题、整合知识、拓展运用,以形成能力、提升素养。 学科整合课程——学科跨界。我校学科整合课程《尚美百科》是基于国家课程之《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地方课程之《环境教育》、《安全教育》、

小学语文知识体系汇总

小学语文知识体系汇总 一、拼音 1、基础知识回顾:23个声母、24个韵母、16个整体认读音节。 2、声调:分为四声。标调歌:“有a 不放过,无a 找o、e ,i、u 并列标在后” 3、音节:音节是声母、韵母和声调的组合。 (1)当韵母“u”和声母“j、q、x、y”相拼时,去掉“u”头上的两点,如“ju”。 (2)人或事物等专用名词的拼音,第一个字母大写,如“北京Beijing” 4、隔音符号:当a、o、e 开头的音节连接在其他音节后面,读音易发生混淆时, 应在第一个音节后面加上隔音符号,用“’”表示,帮助分清两个音节。 如“ping’an(平安)”、“qi’e(企鹅)”。 二、汉字 1、笔画与笔顺规则 “先横后竖(十),先撇后捺(八),从上到下(景),从左到右(树),从外到内(同),从内到外(函),先里面后封口(国),先中间后两边(水)。” 2、偏旁部首和间架结构(7种结构) 独体字(中)、左右结构(秋)、左中右结构(做)、上下结构(恩)、上中下结构(翼)、全包围和半包围结构(园、区)、品字形结构(晶) 3、无声的老师——字典(3种查字方法) (1)“音序查字法”的步骤:认准字音;定字母、翻索引;查音节、找汉字。 (2)“部首查字法”的步骤:定部首、翻索引;数余画;查汉字。 部首查字法的规则:上下都有,取上不去下; 左右都有,取左不取右; 内外都有,取外不取内。 独体字一般将字的第一画作为其部首。 (3)“数笔画查字法”的步骤:数准笔画数;翻索引、查‘难检字索引’;找汉字。 4、形近字(8种表现形式)——理解记忆法、口诀记忆法 (1)笔画相同而位置不同“由”和“甲” (2)字形相似但笔形不同“外”和“处” (3)字形相似但偏旁不同“晴”和“睛” (4)字形相似但笔画数量不同“今”和“令” (5)结构单位相同但位置不同“陪”和“部” (6)形近音相同“很”和“狠” (7)形近音相近“清”和“情” (8)形近音不同“贫”和“贪” 5、多音字:字形相同,读音不同。如“塞”、“露”、“咽”。 同音字:音同形不同。如“燥”和“躁”。 6、多义字:有两种或两种以上意思的字。 如:“张”(1)展开(2)看、望(3)陈设(4)姓 三、词语 实词:名词(木)、动词(跑)、形容词(美丽)、数词(一)、量词(位)、代词(你、我、他们) 1、词性划分 虚词:副词(特别、不)、介词(在、关于)、连词(和)、助词(着、的、啊)、象声词(叮咚) 2、近义词和反义词 (1)意思相同的词:“爸爸——父亲”、“互相——相互” (2)意思相近的词:

分层进阶式“大学语文”课程体系构建-最新教育文档

分层进阶式“大学语文”课程体系构建 “大学语文”是高等教育阶段非中文专业学生的母语教育课。它为学生提供语言文字知识、言语能力训练,又被赋予人文教育、审美认知、文化传承等诸多功能,“大学语文”课程单一却无所不能。这种单一的课程模式既不符合语文教学的规律,也很难满足学生个体成长的实际需要,亟须改革。对一般理工类高校而言尤其如此。一般理工类高校学生语文素养不高,语文课程时数少、任务重,将其从单一课程模式转为以提高学生读写素养为核心的分层进阶式课程体系是课程改革的尝试。 一、进阶式课程设置的理论及现实背景 相比其他学科,语文教育有它的特殊性:长期性和滞后性。“语言文字的学习,就理解方面说,是得到一种知识;就运用方面说,是养成一种习惯。这两方面必须联成一贯;就是说,理解是必要的,但是理解之后必须能够运用;知识是必要的,但是这种知识必须成为习惯。语言文字的学习,出发点在‘知’,而终极点在‘行’;到能够‘行’的地步,才算具有这种生活的能力”[1]。语文是知行合一的学科。“知”指学习语文知识,包括字、词、句、篇、语法、修辞、逻辑和文章文学的基础知识。“行”指言语能力训练,也就是人对语言规则、语料的运用能力,是学生将语文知识内化并外显的过程。语文学习经历由知到行,须经过长期、反复训练才能实现。同时,语文学习的效果是后滞

的。语文教育对学生的人文教育不能立竿见影表现出来,须经过一段时间才能慢慢在学生的价值选择和行为方式中展现。语文教育的特点要求其课程设置须形成有一定时间长度、立体的课程结构。 通过对上海地区六所一般理工类高校语文教师的深度访谈 及1500份学生调查问卷显示,当下一般理工类高校“大学语文”课程设置有以下现象。 教师评价一般理工类高校学生语文能力整体偏弱,语文学习强度不够。经过高考文理分流、层次分流,一般理工类高校汇集了语文基础薄弱、语文能力不高的学生。据调查显示,68%的学生高考语文成绩低于110分(总分150分),学生语文能力处于中下水平。在被调研的六所高校中,“大学语文”课时正呈不断缩减态势,学生语文学习时间少、强度不够。六所高校只有四所还保留“大学语文”课程,且只针对个别专业开设,开课面不足1%,学分占比不足1%。所有理工专业都不上“大学语文”课。 课程只在大一开设,大多数只有32课时。课时少、课程?我弧? 学生自我评价不高,对语文学习有期待。现有的高中教育文理分科,语文教学重理解、重识记,大学生对自身言语能力的评价普遍不高。学生学习语文的意愿较强,有69%的学生认为现有语文课程课时不足,修读完“大学语文”课程后还须再修读其他语文课程。学生对语文的后续学习有较高兴趣,40%的学生表示愿在课程结束后参加形式多样的语文学习,45%的学生认为如能

(完整版)小学语文课程标准解读

小学语文课程标准解读 张满小学:刘有年 《语文课程标准》的基本特点: 一、重视语文教育的丰富内涵,注重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 1. 阐明了语文课程的性质。 2. 突出了情感、态度、价值观在教学目标中的地位。 3. 强调了人文素养的提高主要靠熏陶感染,而非灌输。 二、增强了语文课程的现代意识,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 1.提出了语文能力的新要求 2.更新了教学内 3.注重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表现在: 课程理念,凸现语文综合素质; 课程体系,着眼于开放、创新; 课程目标,致力于打好基础,促进发展; 课程内容,提倡新、活、宽; 课程实施,重视探究,加强实践; 课程评价,重在激励、反馈。 三、根据学生语言和身心发展的特点,确定阶段目标,选择教学策 四、兼顾不同的教学需求,具有较强的包容性和适应性对《语文课程标准》各部分的解读 第一部分前言

一、语文课程的性质与地位 性质: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 地位:“两个基础,一个重要”。 二、语文课程的基本理念 1. 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语文素养是一种以语文能力为核心的综合素养。是语文能力、语文知识、语言积累、情感态度、思维品质、学习方式、审美情趣、学习习惯的融合。 2.正确把握语文教育的特点:人文性、实践性、综合性 3. 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转变学习方式应研究:(1)重视教师观念的转变。 (2)要改变学习方式,必须实现师生角色的转换。 4. 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 如何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语文大视野、大语文观。 第二部分课程目标 一、关于目标设计 课程目标的设计纵向结构是三个维度,横向结构是五个方面。 二、关于总目标 (一)总目标的内容排列前5条目标从语文素养的宏观层面着眼,后5条目标从具体语文能力培养的层面着眼。 (二)总目标的基本精神 1. 强调了学生的主体地位。 2.突出了现代社会对语文能力的新要求. 突出了语文课程

课程体系构建调研论证报告

课程体系构建调研 论证报告

矿山机电专业课程体系建设调研报告 一、课程体系建设的指导思想 1、强调课程体系的构建原则是以理论知识够用为构架,以实际应用为目标,以就业落脚点,为形成突出实践应用特点的理论课程体系。 矿山机电专业课程体系建设,涉及课程的性质特点,内容的整合、重组,教材的编写和教学方法的变革,其目的是与市场人才规格需求零接轨,与就业相结合。在课程体系设计中,理论课程以实际应用为目标,教学内容紧密结合专业核心能力对理论知识的要求,把专业(行业)职业资格认证内容导入课程体系,融进教学内容,纳入教学计划,并在教学中认真落实。 2、优化课程体系结构与教学内容选择。 矿山机电专业课程体系的建立,必须依据人才培养的细化目标,并不断优化每门课程的结构及教学内容的选择。将绝大多数专业的课程调整为五大模块式课程体系,即:公共课与基础课、职业技术基础课、职业技术综合课、职业能力专项训练和选修课。实践课程所占比例也大大提高。职业技术及能力模块课程实现有机衔接,逻辑关联,使课程间具有连贯性和递进关系。职业技术基础课、职业技术综合课和职业能力专项训练课程分段设置,循序渐进、由浅到深、由易到难,按先基础后提高的原则进行安排。

3、探索理论教学与实践训练为一体的课程教学模式。 矿山机电专业课程实践教学采用系列化、层次化模式。设有配合课程教学内容的实验、培养某种技能的实训、专业的或社会性的实践,形成专业系统知识和技能为一体的训练模式。 4、课程体系与职业资格或专业技术认证相一致的策略。 矿山机电专业课程体系设计,建立与岗位或专业核心能力相关的专业技术或职业资格等级证书认证服务的课程,体现专业技能与证书的一致性,真正提升学生的就业竞争力。 二、课程体系构建策略 1、编制新教学计划及课程教学大纲。 教学计划是贯彻落实课程方案和过程的纲领文件,体现课程的体系结构。教学大纲是教学计划对课程内容界定和对课程教学环节的具体要求,教学工作的重要依据,也是教学质量的重要保障,没有教学大纲规范的教学是盲目的,很难做到教学目标和人才培养目标的双重体现。因此,我们非常重视对教学计划及教学大纲的制定与贯彻执行,纠正教学中的盲目性、随意性。为了适应社会需求的变化,重视课程教学执行情况的反馈分析,在专业指导委员会的指导下,对教学文件逐年进行滚动修订。 2、按新专业方向要求重构课程。 我院主要面向纺织、轻工、建材、化工等行业开设专业,为了适应社会需求,在认真进行专业调研与论证的基础上,改造和整合了部分专业,一些专业还派生出了很多新的方向。

语文课程评价体系(完整版)

新疆工业经济学校(新疆经济贸易技术学校) 语文课程考核评价方案 语文课程是中专学生必修的文化基础课程。根据职业教育规律和培养目标的要求,中职语文课程应以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和职业能力为核心,为学生就业创业提供必要的语文素养。随着《语文课程标准》的实施,评价制度的改革势在必行。而保障语文教学成功的一个重要措施就是运用好语文教学评价手段。为此我们编写了这套评价体系,力求做到将既重视结果,又关注过程,尤其是重视学生综合素质和职业能力提高。 本评价体系分为基础知识、背诵篇目、口语交际、写作训练、语文综合实践活动五大模块,采用平时分项目考核和期末试卷统一考核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期末试卷考核占总成绩的30%,平时分项目考核占70%。 一、课程性质 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 中等职业学校语文课程是各专业学生必修的一门主要文化基础课程。它是学生发展思维、形成能力、提高素质的基础,对学生的职业生涯、终身学习和个性发展起奠基作用。 二、学情分析 语文是专业课学习的基础,在学生全面发展的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但目前中职学生学习语文的现状却不容乐观,基础差、态度不端正、自觉性差、缺乏自信心。但也有好的一面,比如实际动手能力比较强,对活动参与热

情高,语文老师应该根据这一特点,以中职学生学情为出发点,一要设计出符合他们学习特点的教学目标和方法,从听说读写四个方面来夯实他们的基础。二要以促进专业学习为基点。语文对促进中职学生专业学习有很大的帮助,要开展一些有益的语文活动,如朗诵、讲故事、表演、答辩、即兴演讲等,以提高中职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三要兼顾不同专业为落脚点。不同专业的语文教学不应以统一的模式进行,应当各有偏重。偏重是指在进行语文教学时,内容安排和教学方式向专业“倾斜”。四要以提升职业能力为支点。让学生走出课堂,在社会实践中把语文知识活学活用,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三、课程构架 基础模块(语文上、下两册)是各专业学生必修的基础性内容和应该达到的基本要求,教学时数为144学时,具体内容及课时如下: 四、考核评价 (一)目的和功能 语文教学评价的目的不仅是为了检测教学目标的达成情况,更重要的是及时向教师和学生提供反馈信息,有效地改进教师的教学和学生的学习,激发学生学习热情,促进学生的发展。

构建课程体系打造特色学校定稿版

构建课程体系打造特色 学校 HUA system office room 【HUA16H-TTMS2A-HUAS8Q8-HUAH1688】

构建课程体系打造特色学校 孟庄镇寺后张小学 石进忠 2015.11 构建课程体系打造特色学校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老师: 大家好! 我发言的题目是:构建课程体系打造特色学校。在过去的一个学年里,我们寺后张小学在教体局的正确领导下,围绕镇中心校工作安排,始终以市教体局基础教育工作要点为指导,坚持科学发展,坚持“遵循教育规律,促内涵式发展”的工作要求,以“抓两课,育特色,保均衡”为工作思路。以导学案、课程纲要编写与使用,以导学法课堂教学模式为重点,积极推进三化教学,充分利用幼教通网络等现代教育技术,全力打造有效课堂和快乐校园。现将我校近年来课程构建的做法同大家做以交流: 近年来,我校构建了德育课程、学科课程和活动课程为主的三大课程,将课程进行合理整合,成为一个较为完整的课程体系。 构建多种教育方式的德育课程体系 一、育人先育德,我校构建了以“人格教育”为基础,以“习惯养成”和“责任教育”为核心内容的德育实践课程。 养成教育课程——让德育回归学生的生活,用生活来教育,为生活而教育,让学生学会生活。 在养成教育中,以学习习惯、生活习惯、品行习惯为框架,在小学段培养人生48条好习惯,得到了家长和社会的大力支持。坚持系统的心理健康课程建设和活动开展,使心理健

康教育成为重要的学校文化,在这一文化的浸润中,“使儿童身心健康”和“培养阳光少年”成为学校教育的重要基调。 责任教育课程——确立每个人的责任,使校园里每个人都承担着自我成长的责任,享受成长的快乐,创造属于自己成长的尊严。每个人都承担着社会的责任,对家庭、对他人、对团队、对祖国、对民族、对人类的责任。这些责任的教育过程,都从小事做起。让学生感受到生活中的点滴情感,感受到人格的魅力,从而使学生逐渐走向民主与自由,自治与自律的自我管理的状态中。 情感教育课程——爱学生,尊重学生,给学生以性情的陶冶和心灵的自由。 潜能教育课程——把学生的创造力量激发出来,将生命感、价值感唤醒和拓展出来。 渗透教育课程——将每一个教师的言谈举止都看成教育行为,营造自然而然的教育情境,让学生于不知不觉中被感染和感动,进而受到潜移默化的教育。 自我教育课程——发现并呵护学生心灵土壤中的每一株幼苗,帮助学生自我成长。 “全课程”的理念,使得课程表上仅有的几节德育课程,实际上延伸在学校的每个角落,教学时空得到了无限延展,形成了立体的、全方位的、富有实效的德育网络。 德育课程中我校强调了德育思想由管理主义向人本主义的转变,德育方法由“重说教”到“重体验”的转变,注重心灵的互动和知情意行的过程体验,使一般的德育行为升华为高水平的道德享受,真正培养出学生的健康人格。 二、推进教学改革,提高学科课程质量 学科课程主要是指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为此,我校以课堂为主阵地,扎实推进课堂教学改革,注重教学过程管理,促进学科教学管理的精细化、规范化,以提高学科教学的质量。 学校对备课管理的过程实行“对话”+“现场”的模式。首先“对话”备课,一是同学科教师在集体备课过程中的对话研讨交流。实施导学案教学,导学案的编写按照先由市中心教研组形成导学案;然后由个人下载修改,形成个性预案进行课堂展示;再进行议课反

小学语文课程标准

第一部分前言 语言文字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和信息载体,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语言文字的运用,包括生活、工作和学习中的听说读写活动以及文学活动,存在于人类生活的各个领域。当今世界,经济全球化趋势日渐增强,现代科学和信息技术迅猛发展,新的交流媒介不断出现,给社会语言生活带来巨大变化,对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对语言文字运用的规带来新的挑战。时代的进步要求人们具有开阔的视野、开放的心态、创新的思维,对人们的语言文字运用能力和文化选择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也给语文教育的发展提出了新的课题。 语文课程致力于培养学生的语言文字运用能力,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为学好其他课程打下基础;为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良好个性和健全人格打下基础;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打下基础。语文课程对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和革命传统,增强民族文化认同感,增强民族文化认同感,增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具有不可替代的优势。语文课程的多重功能和奠基作用,决定了它在九年义务教育中的重要地位。 一、课程性质 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义务教育阶段的语文课程,应使学生初步学会运用祖国语言文字进行交流沟通,吸收古今中外优秀文化,提高思想文化修养,促进自身精神成长。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 二、课程基本理念 (一)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九年义务教育阶段的语文课程,必须面向全体学生,使学生获得基本的语文素养。 语文课程应激发和培育学生热爱祖国语文的思想感情,引导学生丰富语言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初步掌握学习语文的基本方法,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具有适应实际生活需要的识字写字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口语交际能力,正确运用祖国语言文字。语文课程还应通过优秀文化的熏感染,促进学生和谐发展,使他们提高思想道德修养和审美情趣,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 (二)正确把握语文教育的特点 语文课程丰富的人文涵对学生精神世界的影响是广泛而深刻的,学生对语文材料的感受和理解又往往是多元的。因此,应该重视语文课程对学生思想情感所起的熏感染作用,注意课程容的价值取向,要继承和发扬中华优秀文化传统和革命传统,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引领作用,突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树立社会义荣辱观,培养良好思想道德风尚,同时也要尊重学生在语文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 语文课程是实践性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应是语文实践。语文课程是学生学习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课程,学习资源和实践机会无处不在,无时不有。因而,应该让学生多读多写,日积月累,在大量的语文实践中体会、把握运用语文的规律。 语文课程应特别关注汉语言文字的特点对学生识字写字、阅读、写作、口语交际和思维发展等方面的影响,在教学中尤其要重视培养良好的语感和整体把握的能力。

构建培训课程体系

构建培训课程体系 一、 建立培训课程体系目的 按照电控人才战略,坚持“服务发展、人才优先,高端引领、整 体开发”的人才发展方针,构建人才发展体系,创新人才工作机制, 以高级经营管理人才、 高层次科技人才和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为重点, 打造和谐高效具有战斗力的国际化和职业化团队。为“十三五”时期 完成“启航工程”,落实好八个子工程,通过人才培养机制,持续提 升三支队伍的关键性能力和素质。 使公司早日成为在细分市场具有国 际竞争力的 IDM 集成电路供应商。 二、 培训课程体系 集团培训课程体系是基于胜任力模型设计的,以能力发展为核 心,将组织愿景、价值观念、企业文化和经营战略,有效地转化为每 位员工的言行习惯。 (一) 集团胜任力模型 序号 纬度 胜任特征 战略思维 1 战略认知 综合分析能力 决策能力 专业技能 专业知识掌握应用能力 2 解决问题能力(制度流程执行) 专业、专注 创新能力 3 团队协作 沟通能力(和谐、高效) 4 素质养成 责任心 职业化 成就动机 5 工作视野 专业英语、自我发展能力 国际化

(二)培训课程体系框架图 (三)课程体系设计步骤 1、以企业战略为导向,根据企业核心业务流程及相应职位所需要的素质要求,将所有岗位 划分为三个职位族,根据企业对员工的价值判断,将职位族划分为七个职位层级。 2、根据职位族的划分结果,将职位类型与职位层级进行组合,构 成培训课程体系框架。 3、根据企业的发展战略,结合职业生涯发展规划的要求,以胜任力模型为基础,解析和提炼胜任每个岗位需要具备的知识、技能和素质。 4、从必备知识、通用能力、专业能力和职业态度等方面,把各岗 位所需要的每个能力要素逐一分解为若干的行为要点(行为表现)。 不同层级人员在能力要素的要求上存在差异,根据不同层级人 员岗位要求和工作重点的差异,逐一划分各层级人员应具备哪些相应 的行为要点,使得不同层级人员的能力呈现连续性和递进性。 5、培训课程体系建设的关键在于有效地实现能力要求与课程的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的目标体系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的目标体系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中的目标体系,由总目标和阶段目标组成,每个阶段目标从“识字与写字”、“阅读”、“写作”、“口语交际”四个方面提出要求,同时还提出“综合性学习”的要求。课程目标根据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维度设计。 目标体系,条块分明而又相互协调,目标明确而又具有弹性。三个维度相互渗透融为一体,具有很强的整体性和立体感。如果说,九年一贯四个学段是一个纵向的结构,那么,四个方面与“综合性学习”构成的五个板块则是一个横向的结构。如果说,纵向结构和横向结构组成了一个纵横交织的协调的平面系统,那么,目标中三个维度的交融,则使这个平面的系统血肉丰满,成为一个立体化的生命体。 十条总目标涵盖了语文素养的所有方面。 第1条至第5条,大体是围绕情感、态度、价值观与过程、方法几个方面提出目标,其中也涉及知识与能力的问题。 第1条,提出爱国主义情感、社会主义道德品质、人生态度、价值观、文化品位、审美情趣等方面的发展目标。这些目标多带有过程性、发展性和导向性,因而,既具有方向性又具有弹性。这些目标都是语文综合素养的一部分,发展这些目标的途径和方法是渗透,熏陶感染,潜移默化,生动而又具体地体现了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

第2条,提出文化方面的发展目标。对学生在传统文化、外来文化、多样文化等方面都提出合适的发展要求,体现了培养具有开放的心态和胸襟、广阔的文化视野和能够博采众长的现代人的愿望。 第3条,提出语文学习的情感、态度、习惯和方法的发展目标。能热爱祖国语文,有学习的自信心和浓厚的学习兴趣,有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基本的学习方法。这样的目标也是要靠日积月累,长期“养成”。 第4条,提出思维能力、科学态度和方法方面的发展目标,体现了人文精神和科学精神协调发展的思想。发展思维能力,涉及到观察、思考、想象诸多方面,突出强调了想象力和创造潜能,既符合时代的要求,又符合九年义务教育阶段儿童思维发展的特点。 第5条,“能主动进行探究性学习,在实践中学习、运用语文”,指出了语文学习的途径,是语文学习的过程和方法问题,同时,也是要求学生要逐步养成主动学习、探究性学习、在实践中学习、在实践中运用的习惯,逐步形成这方面的能力。 第6条至第10条,大体围绕语文知识和能力几方面,提出发展的目标,同时也涉及到情感、态度、价值观与过程、方法。十条标准中这三个维度都是交融在一起的,有时很难说清楚这是哪一方面的目标。

新小学语文课程标准(2011版)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 (2011年版)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定 目录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 (1) 第一部分前言 (2) 一、课程性质 (2) 二、课程基本理念 (2) (一)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2) (二)正确把握语文教育的特点 (2) (三)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3) (四)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 (3) 三、课程设计思路 (3) 第二部分课程目标与内容 (4) 二、学段目标与内容 (5) 第一学段(1~2年级) (5) 第二学段(3~4年级) (6) 第三学段(5~6年级) (8) 第四学段(7~9年级) (10) 第三部分实施建议 (12) 一、教学建议 (12) 二、评价建议 (16) (一)充分发挥语文课程评价的多种功能 (16) (二)恰当运用多种评价方式 (17) (三)注重评价主体的多元与互动 (17) (四)突出语文课程评价的整体性和综合性 (17) (五)具体建议 (17) 三、教材编写建议 (20) 四、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的建议 (21) 附录1关于优秀诗文背诵推荐篇目的建议 (21) 附录2关于课外读物的建议 (25) 附录3语法修辞知识要点 (25) 附录4识字、写字教学基本字表 (26) 附录5义务教育语文课程常用字表 (28)

第一部分前言 语言文字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和信息载体,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语言文字的运用,包括生活、工作和学习中的听说读写活动以及文学活动,存在于人类生活的各个领域。当今世界,经济全球化趋势日渐增强,现代科学和信息技术迅猛发展,新的交流媒介不断出现,给社会语言生活带来巨大变化,对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对语言文字运用的规范带来新的挑战。时代的进步要求人们具有开阔的视野、开放的心态、创新的思维,对人们的语言文字运用能力和文化选择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也给语文教育的发展提出了新的课题。 语文课程致力于培养学生的语言文字运用能力,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为学好其他课程打下基础;为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良好个性和健全人格打下基础;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打下基础。语文课程对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和革命传统,增强民族文化认同感,增强民族文化认同感,增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具有不可替代的优势。语文课程的多重功能和奠基作用,决定了它在九年义务教育中的重要地位。 一、课程性质 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义务教育阶段的语文课程,应使学生初步学会运用祖国语言文字进行交流沟通,吸收古今中外优秀文化,提高思想文化修养,促进自身精神成长。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 二、课程基本理念 (一)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九年义务教育阶段的语文课程,必须面向全体学生,使学生获得基本的语文素养。 语文课程应激发和培育学生热爱祖国语文的思想感情,引导学生丰富语言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初步掌握学习语文的基本方法,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具有适应实际生活需要的识字写字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口语交际能力,正确运用祖国语言文字。语文课程还应通过优秀文化的熏陶感染,促进学生和谐发展,使他们提高思想道德修养和审美情趣,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 (二)正确把握语文教育的特点 语文课程丰富的人文内涵对学生精神世界的影响是广泛而深刻的,学生对语文材料的感受和理解又往往是多元

(完整版)解读小学语文新课标

解读小学语文新课标 解读一: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 【解读】“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新的语文课程标准在充分肯定现行语文教学大纲对于语文性质认识的基础上,又增加了“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这样新的表述。这一表述,摆脱了长期以来人们关于语文学科功能的争论,正面论述了语文的学科性质和地位,即不能单纯强调二者中的某一方面,应在二者统一协调发展的基础上,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这是新的课程标准的一大突破和进步。 其基本内涵是:语文课程必须遵照语文本身的特点和学生学习语文的特点,通过自主、探究、合作的学习方式,通过学生大量的语文实践活动,使学生获得基本的语文素养,掌握语言这一重要的工具;语文课程同时还要容纳学生的生活经验,使学生与课程文本形成互动,影响学生的心灵和品德,构筑学生一生发展的文化基础。 【案例】汉语拼音教学中的人文关怀。一年级新生对语文这一抽象概念的认识是从汉语拼音开始的。因此,在教汉语拼音的过程中,我在注重培养学生学习语文兴趣的同时,更注重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灌输团结友爱的人文精神。 识记过程中培养爱心。学习汉语拼音的过程是比较单调枯燥的,根据学生年龄特征,我启发学生采取多种方式识记。当学ǖ与j、q、x拼读须去两点时,我问学生用什么好办法来记住时,一个男孩响亮地回答:“j、q、x小淘气,见到ǖ眼就挖去。”说完得意之情溢于言表。“挖掉双眼”,是一件多么残忍的事!从孩子嘴中很随意说出尤其让人心颤。这可能是孩子从学前教育获取的知识。于是我也说了几句顺口溜:“小ǖ有礼貌,见到 j、q、x,摘掉小帽,小鱼多可爱呀,挖掉双眼不就死了吗?”“我养了两条金鱼,我可爱它们了。”“是啊,是啊,我还给它们喂食呢!” 孩子们七嘴八舌讨论起来,发言的孩子不好意思地低下头,说:“我听别人说的。”我笑着说:“相信每一个同学都非常喜爱小动物,都爱和它们交朋友的。”同学们使劲点点头。突破难点时凸现团结精神。整体认读音节较难理解,我利用动画课件编了一个小故事:“大y是个热心肠的人,谁有困难就去帮助谁。瞧,小i在家发愁,他自已不能单独出门,大y来了,他们在一起组成了yi,就高兴地出门了。同学们,你们也要向大y学习,要帮助有困难的人,好不好?”“好。”学生齐声答道。 随后,学生们头顶标有字母的小帽,开始自编自演。瞧,编的小故事多精彩:“w、u一开始挺骄傲,谁也瞧不起对方,可他们什么事也干不成。后来他们手拉手成了好朋友,就高兴地跳起舞来……”“小u一开始爱吐口香糖,大y来帮助,小u 就讲卫生了,不再随地吐泡泡了。” 寓教于乐,学生不仅牢固掌握了知识,而且在潜移默化中培养了团结友爱的意识。指导书写中渗透谦让精神。学生刚学写字,在四线格中的字母往往是“顶天立地”。我通过示范比较,强调说:“同学们,字为什么不能占满格呢?因为写字就如做人,在上要懂得尊敬老人,在下要懂得爱护小弟弟小妹妹。左右为什么要有空呢?”我伸出双臂,大摇大摆走向教室门,问:“老师这样走好不好?”同学们笑得前仰后合,答道“不好!”“别人就不好出门了!”“对了。和朋友们在一起,要为别人多想一想。”我注意到那些横跨书桌的小胳膊悄悄地收回了。

课程体系建设方案01.

课程体系建设方案 一、目的 为梳理、沉淀和传承具有XX特色的知识和经验,并将公司课程开发体系做到规范化、制度化、隐性知识显性化,最终形成知识管理平台,从而进一步提高公司整体素质、营造更优更强的学习氛围发扬企业文化,故制订本方案。 二、范围 适用于集团公司需要审核的课件开发流程; 三、方案阶段 方案整体分三个阶段进行,预计时间2.5年; 第一阶段:建设氛围,初步建立激励标准及课程评价标准,整理知识库周期1年; 第二阶段:完善标准,完善标准,培养开发人员能力,完善知识库周期1年; 第三阶段:形成体系,形成具有XX特色的知识库,周期半年; 四、方案实施 第一阶段:初步建立激励标准及课程评价标准,整理知识库周期1年; 4.1整理现有资源:整理现有课程资源,按照管理知识类、企业文化类、素养心态类、通用知识类、营销知识类、专业技术类进行归类; 4.2建立评审标准: 4.2.1课程评审标准:参考附件1 4.2.2课程评审流程: A、人力资源部根据年度培训计划和日常业务单位开展需求制定内部课程开发计划; B、培训组根据课程开发计划,综合公司资源分布,指向性派发课程开发任务; C、派发课程任务时应明确课程需求、课程级别、课程评审时间、成品课程上传等因素,然后由培训组对进度及结果进行跟进; D、课程开发完成后,培训组进行审核,审核标准参考附件1,审核通过后加入课程库; E、评审通过后,培训组按财务审批流程以现金的形式向课件制作人员发放课程制作费用; 4.3设置激励标准 4.3.1精神激励:A、每年年底,根据课程开发质量及课程培训实施效果,由评审委员会评选出3门当年度“优秀课程”,对评选为“优秀课程”的开发人员,给予一定奖励;B、开设风采榜,将

语文教育教学十大流派

语文教育教学十大流派 王棨君 语文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不但是小学、中学,甚至也是大学必学的课程。不仅如此,其实语文的学习更贯穿了整个人生,作为一个中国人时刻都离不开汉语言文字的运用和学习的。尽管我们学习了10多年,甚至一辈子,但没有一个人敢说自己语文学好了,学够了,这是因为语文所包含的内容繁多而且复杂,对语文的学习没有止境的。 平时的语文学习总有“老虎吃天,无从下口”的感觉,有时下决心、下狠心想把语文学好,把成绩提上去,可是费了很大努力,收获甚微,就像拳头砸在了棉絮上,没了回响,让人不可所措,无可奈何。不仅如此到了备考中考、高考时学生们更加焦虑。有没有什么方法学习、复习备考语文呢?人们都在从各种角度进行探索。其中较为有名的有十大流派:情感派:以于漪、欧阳代娜、程翔为代表。特点:熏陶感染塑心灵。其教师观强调教师要有激情,对语文教育要“倾情”。在教育学生方面,主张“只有丹心一片,才能心心相印”;在教学上,要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热爱生活的情感。要“教之以情,授之以趣”。于漪说:“我们语文教师要怀着春风化雨的热情,在培养学生理解和运用祖国的语言文字能力的同时,以美好的事物,高尚的情操熏陶感染他们,在他们心灵深处撒下美的种子”。语文教学要讲出“美”来,悟出“巧”来,点出“活”来,练出“实”来。情感派的重点区域是上海、辽宁。 导读派:以钱梦龙、蔡澄清、黎见明为代表,特点是:强调教师指导下的学生训练,把语文教学过程当作学生训练过程。钱梦龙认为,在教学过程中,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训练是主线。“何谓训练?训,指教师的教导、指导;练,指学生的实践操作。训练就是以课程内容为中介,以学生的发展为目标的师生协同活动过程。”蔡澄清:“教学之道无他,求其善导而已。”钱梦龙在“三主”教学理论的基础上,提出了“四式”课堂教学结构:自读课、教读课、练习课、复读课,其中自读课是导读的主要课型。他构建了“导学五步教学法”:认读感知、辨体析题、定向问答、深思质疑、复述整理。代表作《导读的艺术》。 管理派:以魏书生、张富为代表。特点:将控制论、管理论运用与语文教育,把教育管理与语文教学结合起来,强调学生的自学能力和自我管教育能力。主张把“自强”放在第一位,其次是“育人”,第三是“教书”。教学中主张民主和科学。魏书生认为,民主化主要

内部培训体系 课程体系模块

内部培训体系—课程体系我们来看一下,内训师建设的框架是什么呢,根据长期的工作实践的提炼和总结呢,我跟大家归纳出了,内训师团队体系建设的三个要素,分别是,第一个是课程体系,第二个是师资体系,第三个是制度体系,这就是内训师团队体系的三要素。基本上我们内训师的所有工作都离不开这三个范畴。 那课程对应的是什么呢?是我们的目标,因为课程体系是企业需求的集中体现。如果一个内训师连课都没有讲过,那基本上就失去内训师存在的价值了。当课程体系完成后就必须要有相应的师资匹配去支撑我们的课程体系的落成。 在我们的师资工作的时候一定要有相应的规则保证他们去完成这些动作。所以说,师资体系和制度体系来共同支撑我们的目标的达成。这个就是内训师体系的三要素。在我们的实际工作过程中,我比较建议大家适应课程体系作为中心,所有工作围绕课程体系的落定来进行。这是我给大家的一个建议。 下面看一下这三个要素的考虑要点是什么?首先看一下课程体系分类的7-2-1模型。引发7-2-1模型的思考其实也是来源于我们的一个客户的。我们先来看一下,7-2-1模型的图像是什么样子。这个图我待会再跟大家解释具体这是怎么来定义的。我们先来看看这个课程体系是怎么来

引发的,他能解决我们什么问题。我们还是以一个熟悉的培训经理的朋友的场景来了解这个课程体系能帮助解决什么问题。 这个故事是这样子的,有一次我去见一位上市公司的培训经理,他是专门负责内训师改造的,他见到我第一件事就是拿出一张3页纸的课程清单,他跟我说:“COCO,这是我们部门今年一年要完成的课程开发任务,一共是两百门”。当时他说这句话我非常非常的震惊,我第一反应就是,一年内完成两百门这个课程开发?而且我清楚知道他的部门负责课程开发的不过3个人。 我就告诉他,这个事情基本是不可能实现的一个任务,于是我就给他建议,说“那这样吧,我建议您跟您的上司一定要好好的沟通一下,否则的话老板给你很高的期望,但是你完不成,这个不是对大家来说都是非常不好的吗?” 然后这个培训经理朋友就说,“诶,这些事情我已经找我们老板沟通过了,但是我们老板说一定要完成公司的战略规划,这个战略规划是麦克奇定下来的,为了支撑这个战略的实现呢,我们今年是必须要完成两百门课程的开发的,这个就是死命令,没有任何商量的余地。” 听到这句话之后我也没什么话好说了,我就把他的课程清单,3页纸仔细的瞅了瞅,大概思考了十分钟。突然间就有了这个解决方案,就是内训师的课程体系的分类。

《实用语文》课程体系描述

《实用语文》课程体系描述 课程目标: 1.提高学生语文综合素养。 2.培养学生适应职业岗位需要的基本素质和基础能力,为后续专业课的学习以及今后职业能力发展打下基础。 课程说明: 实用语文是学习和工作最重要的基础工具。语文课是中等职业学校各类专业必修的主要文化基础课。继续进行语文教育,对中等职业学生学好各科知识,掌握职业技能,形成综合职业能力,提高全面素质,成为合格的应用型人才,以及日后的继续学习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实用语文课程体系中根据我校五个部系特点分为A、B两个教学类。A类以服务类专业为主,包括有艺术部、管理部、计算机部;B类以工科类专业为主,包括有机电部、汽车部。 A、B教学类的教学内容在每学期后20学时区分。其中A教学类根据教学目标及学生特点又分为A1、A2两层(即A1、A2层授课内容相同,但其授课方法及达标要求不同);B教学类亦同A教学类。 分层要求: A类教学以培养学生语言文化综合实际应用能力为主;借文化经典名篇提高学生文学欣赏、诵读技能,培养学生审美情趣,提高学生语文综合素养。 A1层教学目标: 流利地口头表达能力,熟练的写作功底,扎实的阅读基本功,简要地进行研究性阅读。 A2层教学目标: 熟悉掌握基本的口头表达方式,了解一般写作方法及阅读方法,积累语文综合知识,能进行简单的欣赏性阅读。 B类教学以培养学生写作、口语交际能力为主,借基础阅读篇目培养学生品味文章,理解文意等技能,提高学生的主观意动表达能力。 B1层教学目标: 熟悉掌握得体的口头表达能力。了解写作方法及阅读技巧,比较、分析、综合文意,进行简单的欣赏性阅读。 B2层教学目标: 基本掌握口头表达方式,明确写作方法及阅读技巧,达到以理解为主的阅读能力。 课程安排: 根据我校各专业实际情况,本课程开设两学期。第一学期68学时按模版一(17周*4课时),另有10学时做为机动学时。其中,艺术系、管理系、计算机系、汽车系、机电系的前40学时授课内容和计划相同,后20学时分A、B两层,艺术系、管理系、计算机系为A 层,其授课内容相同,汽车系、机电系为B层,其授课内容相同。如图示:

小学语文课程标准

第一章划时代的变革 1、《课程标准》的特点是什么? (1)《课程标准》洋溢着时代的气息,充满了改革的精神. (2)《课程标准》立足于促进人的发展,处处表现出对人的尊重,对学生的关爱,处处为学生的发展着想。 (3)《课程标准》妥善处理了工具性和人文性的关系,尤其是知识和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的有机融合有利于学生全面而又和谐的发展。 (4课程标准》指明了小语改革的方向,标志着我国语文课程的改革与建设进入了一个新时期。 2、学习《课程标准》与大纲的意义什么? 有利于正确了解和把握语文课程标准,推进我国语文教育的改革和发展. 3、信息化给语文教育的启示是什么? (1) 要让学生学会学习.(2)让学生学会处理信息(3)培养学生有高效快速的阅读和表达能力。 4、全球化给语文教育的启示是什么?(5-6) (1) 语文要拓宽学生的视野,培养学生开放的意识,把学生带入现代文明. (2) 语文教育要关注学生的合作与交际的能力. (3) 语文教育应该渗透规范、规则、法制的意识,. (4) 要培养学生的民族自尊心、自信心、自豪感,. (5) 要培养学生积极进取的精神,培养竞争的意识和能力. 5、个性化对语文教育的启示是什么?(7) 语文教育应该充分尊重人的个性,发展人的个性.课程、教材、教法、评价各方面都应该进可能的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和学生对学习方式的不同选择,促进每个学生有个性的发展. 第二章课程功能的转变 1、课程改革的关键是什么?(10)课程功能的转变. 2、课程改革涉及哪六个方面?(10) 课程功能、课程结构、课程内容、课程实施、 课程评价、课程管理 3、课程的三级管理指的是哪三级?(12)中央、 地方、学校 4、什么是对课程功能的正确定位?(13) 以学生发展为本.(即由知识本位转变为以促进 人的发展为本.也就是从注重传授知识到以学 生的发展为本.) 5语文课程对学生发展有那些方面的影 响?(13-14) (1) 文化熏陶(2)发展语言(3)启迪智慧(4)价值 导向(5)陶冶情操(6)发展个性 6 语文课程的基本任务是什么? 培养学生热爱祖国语文的思想感情,帮助学生 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语文,丰富语言积累,培 养语感,是他们具有适应实际需要识字写字能 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口语交际能力. 第三章课程性质的对比 1、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是什么?(19)工具性与 人文性的统一. 2、什么是语文课程的工具性?(19-20) 工具性是语文课程所固有的本质属性.是指语 文是表情达意、思维交际的工具,可以帮助学好 其他学科.同时语文可以传承文化,可以传达社 会价值观,从而维系社会的正常运作. 3、语文课程的人文性指的是什么?(21) 是指语文学习的过程是实现自我成长的过程, 激发创造力与生命力的过程。语文教育活动是 在特定的时空中,教师与学生双向积极的生命 运动过程。尊重人、尊重具体的人的生命价值, 尊重具体人的文化及其多样性,是语文课程的 应有之义. 4、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指的是什么?(22) (1)语文课程必须面向全体学生,使他们获得基 本的语文素养; (2)语文课程必须遵循语文的特点和学生学习 语文的特点; (3)自主、合作、探究性的学习方式应得到积极 的提倡和实行; (4)语文课程必须容纳学生的生活经验,并有助 于学生与课程文体的互动。(也是语文课程的基 本理念) 5 叶老的“工具本质论”对语文教学有何影 响?(19) 一是把语文学习与简单的重复的文字操练等同 起来。二是把语文参考书当作圣经.三是把语文 课当成训练课.、四是把语文课当成“应试”的 工具. 6课程性质与课程地位的关系是什么?(23) 课程性质决定课程地位. (1)语文课程是学生学好其他课程的基础.(2)是 学生全面发展的基础.(3)是学生了解和掌握祖 国语言文化的基础.(4)是迄今为止最重要的交 际工具.(5)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6)语文 课程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 第四章新的课程理念 1、语文素养指的是什么?(24) 语文课程应培养学生热爱祖国语文的思想感情, 指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语文,丰富语 言的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是他们具有适应 实际需要的识字写字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 力、口语交际能力.语文课程还应重视提高学生 的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使他们逐步形成良好 的个性和健康的人格,促进德、智、体、美的 和谐发展. 2、语文课程的基本理念是什么?(24-30或者 156-157) (1) 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2) 正确把握语文课程的特点.(人文性实践 性生活化民族化) (3) 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4) 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 第五章新的目标体系 1、课程目标的设计思路是什么? (1)、课程目标九年一贯整体设计. (2) 、五大板块协调一致. (3) 、三个维度相互渗透有机融合,注重语文 素养的整体提高。各个年段相互联系,螺旋上 升,最终全面达成总体目标。 (4) 、课程标准“实施建议”部分,对教材编 写、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教学、评价等, 提出了实施的原则、方法和策略,也为具体事实 留有创造的空间. 2、五大板块指的是什么?有什么特点? 五大板块指识字写字、阅读、习作、口语交际、 综合性学习. 特点:(1)追求综合化(2)增强时代性(3)整体提 高,协调发展. 3、三个维度指的是什么?其中过程与方法的意 义是什么? 知识和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三个维度. 过程与方法的意义:*注重学习主体的实践和体 验。*注重学习者的学习经验和学习经历.*引导 学生在学习中掌握学习方法。*对教学高潮有正 确引导.*改变只中结果不重过程的现象。 第六章汉语拼音教学的对比 1、定位的变化41 定位于帮助识字、学习普通话和查字典 2、教学目标的调整41-42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