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仔猪脐疝和腹股沟阴囊疝的治疗

仔猪脐疝和腹股沟阴囊疝的治疗

仔猪脐疝和腹股沟阴囊疝的治疗

公猪阴囊疝

小公猪阴囊疝的诊治 疝又称为赫尔尼亚,是指腹腔脏器从自然孔道或病理性破裂孔脱到皮下或邻近的解剖腔内。各种家畜均可发生,但以猪、牛、羊、马更为多见,小动物犬、猫及野生动物也常发生。 疝由疝轮(孔)、疝囊、疝内容物构成。猪阴囊疝主要是指肠管经腹股沟管口脱入鞘膜腔内(阴囊内),临床上主要多见去势前的小公猪,以我市一母猪场的统计,发病率在5%~10%之间,处理不当或不处理可导致猪只的生长缓慢,影响仔猪销售,严重的可导致死亡。早期及时正确的治疗能收到很好的效果,并不会留有阴囊皮大现象。 1、发病原因 1.1先天性腹股沟管口过大所致,公猪有遗传性。正常情况下,猪胎儿的睾丸在卵受精后80~90d之间下降至腹股沟管的下方,在100d或更迟些睾丸下降至阴囊内,再经过10~15d或刚刚出生时睾丸达到完全发育,此时总鞘膜发育至足够抵抗一定的压力,至出生时或出生后,睾丸下降至阴囊,腹股沟管关闭。若腹股沟环过大,就容易发生疝。常在出生时发生或出生后2个月内发生。若非两侧同时发生则多半见于左侧。 1.2后天性腹压增高,使腹股沟管扩大所致,如捕捉、爬跨、跳跃、后肢滑走或过度开张及努责等都可引起。规模化养猪场多发。 2、症状 大多数发生阴囊病猪只采食正常,精神良好,严重的可导致不食;可见一侧或两侧的阴囊增大,下垂,触摸时无热痛反应,阴囊硬度不一,可摸到疝内容物(多为小肠),如提举两后肢,常可使疝内容物回至腹腔而使阴囊缩小,但放下后或腹压加大后又恢复原发病的症状。少数病例的肠管可与阴囊发生粘连。在增大的阴囊部有时可听到肠蠕动音。 3、诊断 根据临床症状较容易做出诊断。阴囊增大、下垂,无热痛反应,可摸到小肠,提举两后肢,常可使疝内容物回至腹腔而使阴囊缩小,但放下后或腹压加大后又恢复原发病的症状。一般无明显的全身症状等可做出诊断。 4、治疗 手术疗法是本病的根治方法。 4.1传统手术疗法 (1)腹股沟管外环切开法:局部剪毛消毒及麻醉。先在患部表面将内容物送回腹腔,然后在患侧外环处与体轴平行切开皮肤,露出总鞘膜,将其剥离至阴囊底提起睾丸及总鞘膜,再将睾丸向一方向捻转数圈,在靠近外环处贯穿结扎总鞘膜及精索,在结扎线下方1~2cm 处剪断总鞘膜,除去睾丸及总鞘膜,将断端塞入腹股沟管内。然后用结扎剩余的两个线头缝合外环,使其密闭。清理创部,撒消炎粉,缝合皮肤,涂碘配。为防止创液储留,可在阴囊底部切一小口。

腹股沟疝诊疗指南

腹股沟疝 【诊断】 一、临床表现 1、症状:腹股沟区可复性肿块,经腹股沟管突出,可进入阴囊者,为腹股沟斜疝;经直疝三角突出者为腹股沟直疝;经股管向卵圆窝突出得疝为股疝。 2、体征:斜疝外形为椭圆或梨形,上部呈带蒂柄状,回纳疝块后压住深环疝块不再突出;直疝呈半球形、基底较宽,回纳疝块后压住深环仍可突出;股疝表现为腹股沟韧带下方卵圆窝处半球形突起,平卧回纳疝内容物后,疝块通常并不完全消失。 二、辅助检查鉴别诊断困难时,可采用,疝囊造影,阳性率约95%。 三、鉴别诊断要点:嵌顿疝可伴发急性肠梗阻,因此在肠梗阻得病因学诊断上应考虑到腹外疝得可能。此外还应与鞘膜积液、隐睾、睾丸扭转、腹股沟区肿大得淋巴结、脂肪瘤、脓肿等鉴别。 【治疗】 1、6个月内得小儿疝能自愈,需临床观察。其余得腹股沟疝均需要手术治疗。不主张用疝带治疗,但无手术条件时可短期应用。如有慢性咳嗽、排尿困难、便秘、腹水、妊娠、糖尿病等存在时,手术前应先予治疗。嵌顿性疝嵌顿时间在3~4小时以内;婴幼儿或老年体弱或伴有较严重疾病估计肠袢尚未绞窄坏死者,可先试行手法复位。病人取头低脚高位,注射哌替啶,托起阴囊,左手轻轻按摩浅环与深环,右手持续缓慢地将疝块推向腹腔复位。 2、术前准备及术后处理:术前准备同一般腹部外科手术,绞窄性疝手术前准备同机械性肠梗阻。手术前30分钟备皮,静脉注射预防性抗生素一次,术后不再适用抗生素。术后平卧6小时,托起阴囊,必要时用约1斤重沙袋压伤口。传统得疝修补术后,应卧床1周,术后7天拆线,三个月内避免重体力劳动。无张力疝术后即可下床活动,三个月内避免重体力劳动。 3、治疗方案 (1)疝囊高位结扎术:适用于小儿疝;腹壁无明显缺损得青年人疝。 (2)传统得疝修补术,包括; ①Bassini法,切开腹横筋膜,疝囊高位结扎后,在精索后方把腹内斜

腹股沟疝的超声诊断

夏xx,M21y,发现左侧腹股沟区可复性肿块5年 超声提示:左侧腹股沟疝(疝囊内部为网膜样结构) 术中见左侧疝囊位于左侧腹壁下动脉外侧,证实为斜疝,疝内容物为大网膜,已经回纳腹腔。 李xx,M65y,左侧腹股沟可及一肿块3-4天 超声提示:左侧腹股沟疝(疝囊内部为肠管样结构) 术中见左侧疝囊位于左侧腹壁下动脉外侧,证实为斜疝,疝内容物为乙状结肠,肠管蠕动正常,未嵌顿,回纳后可见腹水。

厉xx,F1y,发现右腹股沟肿块20余天 超声提示:经潘老师会诊后----右侧腹股沟疝(内容物为卵巢) 婴幼儿由于发育不全,卵巢,输卵管伞端在解剖学上位置非常接近腹股沟内环,并且卵巢悬韧带活动度大,易形成腹股沟疝,疝内容物为卵巢者少见。 腹股沟疝是指腹腔内脏器通过腹股沟的缺损向体表突出所形成的疝,俗称“疝气”。腹股沟区是位于下腹壁与大腿交界的三角区,其间有腹壁下动脉。根据疝环与此动脉的关系,腹股沟疝又分为斜疝和直疝。从该动脉外侧突出来的为斜疝;从该动脉内侧面突出的是直疝。斜疝多发于儿童及青壮年男性,直疝多发于老年男性。发病率以腹股沟斜疝占绝大多数。 腹股沟疝的超声诊断 通常使用线阵变频或宽频探头,频率5-10MHz,检查腹股区和大腿上部分,男性病人应同时检查阴囊。检查时病人于仰卧位或立位,并嘱病人做平静呼吸或用力咳嗽或ValSava 动作。纵扫和横扫分清腹壁层次和疝的内容物。

筋膜和腹膜的强回声连续性中断,筋膜强回声缺损视为疝口。疝出的肠袢呈现可蠕动的强回声。疝出的肠系膜脂肪呈现比周围脂肪更强的回声。疝的内容物除了肠袢,有时可以是膀胱和液体而呈无回声。 Hsu-Chong总结诊断腹股沟疝的标准:①筋膜缺损;②疝囊内可见蠕动的肠袢;③当增加腹压时,疝囊突出和增大;当压力减小时,疝囊可以缩小。 测量腹股沟管的直径(≥4mm),特别是用力咳嗽时,腹股沟管直径增加(≥2mm),可以提示腹股沟疝。 直疝和斜疝的区别临床意义重大,特别是腹腔镜修补术前需要明确类型。 直疝从腹壁下动脉内侧的腹股沟三角直接由后向前突出于体表,它并不经过内环。斜疝从腹壁下动脉外侧的腹股沟管内环突出,逐渐向内、下、前方斜行穿越腹股沟管,从腹股沟管外环而达体表。 超声通过确认疝口的位置,疝囊突出途径以及腹壁下血管与疝囊的关系,从而区别直疝和斜疝。应用彩色多普勒和能量多普勒观察腹壁下血管和疝囊的关系区别直疝和斜疝的敏感性为90%,特异性86%。 不同类型腹股沟疝与腹壁下动脉及股静脉关系是: 直疝疝囊位于腹壁下动脉起始段的内侧;斜疝疝囊位于腹壁下动脉起始段的外侧;股疝疝囊位于股静脉附近。 有研究证明疝囊内大量的液体、疝出的肠壁增厚(>4mm)、疝出的肠袢内含有呈大量液体、腹腔内肠袢扩张为嵌顿疝的特征影像。 鉴别诊断:①睾丸鞘膜积液:超声很容易显示增大的阴囊内的无回声的液体而区别疝内容物所致的阴囊肿大。②精索鞘膜积液:表现为精索所在处出现的梭形的无回声区、边缘光滑。当做valsalva动作时,无回声区无明显的移动。在女性,与精索鞘膜积液位置相当的圆韧带囊肿,表现为光滑、椭圆形、位置固定的无回声区。③睾丸下降不全:患侧阴囊内未见睾丸的图像,睾丸位于腹股沟管,呈椭圆形低回声区,边界清楚、边缘光滑,内部回声均匀,加压时有酸痛感。④精索的脂肪瘤:表现为与精索血管平行的指状的脂肪。当做valsalva动作时,精索的脂肪瘤可以沿精索移动,但腹股沟管的前后径不增加。 如有侵权请联系告知删除,感谢你们的配合!

2020年青年腹股沟疝诊断和治疗中国专家共识(完整版)

2020年青年腹股沟疝诊断和治疗中国专家共识(完整版) 我国成人腹股沟疝的临床诊治主要遵循《成人腹股沟疝诊断和治疗指南(2018版)》(以下简称《指南》)[1]。与成人腹股沟疝不同,青年腹股沟疝病人(以下简称“青年病人”)有其特殊的流行病学特点和临床特殊性,主要表现在:(1)青年病人的年龄定义存在混淆,尚无公认的适用于青年病人的年龄标准。(2)青年病人的年龄跨度和个体差异较大,同一手术治疗方案无法兼顾不同年龄段青年病人存在的临床问题。(3)青年病人具有特殊的病理生理学特点,青少年期的青年病人在发病机制上与儿童疝相似,不能简单地按照儿童疝或成人疝的治疗方式处理[2-3]。(4)青年病人的活动度大、活动性强,术后预期生存期长,须充分考虑治疗方式可能带来的远期效应,如是否需要使用植入物等问题。因此,中华医学会外科学分会疝与腹壁外科学组组织国内相关专家,在遵循《指南》的前提下,详细讨论了青年腹股沟疝临床诊治中经常面临的问题,并结合专家经验制定本共识,供临床医师参考。 1 青年的定义及年龄分层 不同国家、不同部门对青年年龄范围的定义存在差异,而不同年龄段的青年病人发生腹股沟疝后表现出的临床特点各不相同。 由于我国年龄≤14周岁的病人一般在小儿外科就诊,结合临床工作的实际情况,建议将15周岁作为青年病人的年龄起点。世界卫生组织(WHO)将中年的定义限定为45~59周岁,由于WHO的年龄分层标

准应用较广泛且基本符合腹股沟疝临床特点,故建议将青年病人的年龄终点定义为44周岁[4]。 不同年龄段的青年病人发病的解剖基础不同,修补策略和治疗方案的选择也各不相同。因此,将青年病人进行年龄分层具有重要意义。15~18周岁青年病人腹股沟管由小儿型向成人型发生转变,而且我国未满18周岁被定义为未成年人,故建议将15~18周岁划分为青年病人的第1个年龄阶段,称为“青少年期青年”。由于肌纤维的发育在24岁左右达到高峰,>18~24周岁的青年病人肌纤维的发育仍处于完善增长期[5-6]。因此,将>18~24周岁划分为青年病人的第2个年龄阶段,称为“青年期青年”。>24~44周岁青年病人则被划分为第3个年龄阶段,称为“成人期青年”,这一年龄段的青年病人各系统的发育与成人相同,诊治遵循《指南》。本共识主要讨论青少年期和青年期男性病人以及所有年龄段的青年女性病人。 推荐意见1:青年病人年龄范围界定为15~44周岁。 推荐意见2:建议将青年病人年龄分层设定为青少年期(15~18周岁)、青年期(>18~24周岁)、成人期(>24~44周岁)。其中成人期青年男性病人诊治参照《指南》推荐意见执行。 2 诊断和术前检查 青年病人有其特殊之处,本共识在《指南》的基础上,重点围绕青年病人术前检查与生殖功能评价方面进行论述。

嵌顿疝

集体备课附件2-Lecture notes样版 腹外疝与腹壁外科 一、腹外疝定义: 腹腔内的脏器或组织离开其正常的解剖部位,通过腹壁的薄弱处向体 表突出即称为疝 二、腹外疝病因:腹壁结构薄弱、腹腔内压力增高(慢性咳嗽、便秘、前列腺增生、腹 水) 三、腹外疝分类和常用术语 腹股沟管解剖 Ventral 20% Groin 80%:Femoral 5% Inguinal 95%:Indirect 70% Direct 30% 易复性疝reducible hernia :疝内容物很容易回纳入腹腔 难复性疝irreducible: 疝内容物不能回纳或不能完全回纳入腹腔但并不引起严重症状者嵌顿性疝incarcerated: 疝环较小而腹压突然增大, 疝内容物可强行扩张疝囊颈而进入疝囊,,随后因疝囊颈弹性收缩,又将内容物卡住,使其不能回纳. 绞窄性疝strangulated: 嵌顿不及时解除,肠管及其系膜受压情况不断加重,使动脉血流减少,最后导致完全阻断。 Richter’s hernia 逆行性嵌顿 滑动性疝 切口疝、脐疝、白线疝 四、腹外疝-手术 Bassini Repair:回纳疝囊(高位结扎)后,在精索后将腹内斜肌、腱膜以及联合肌腱和腹股沟韧带缝合 Ferquson Repair::回纳疝囊(高位结扎)后,在精索后将腹内斜肌、腱膜以及联合肌腱和腹股沟韧带缝合 McVay Repair:回纳疝囊(高位结扎)后,在精索后将腹内斜肌、腱膜以及联合肌腱和耻骨梳韧带缝合 无张力疝修补:无张力情况下,人工高分子材料修补,包括平片无张力疝修补、疝环充填式无张力疝修补和巨大补片加强内脏囊手术。 嵌顿疝性和绞窄性疝处理

嵌顿性腹股沟斜疝,嵌顿性腹股沟斜疝的症状,嵌顿性腹股沟斜疝治疗【专业知识】

嵌顿性腹股沟斜疝,嵌顿性腹股沟斜疝的症状,嵌顿性腹股沟斜疝治疗【专业知识】 疾病简介 嵌顿性腹股沟斜疝(incarcerated indirect inguinal hernia)又称“箝闭疝 ”(incarerated hernia)是指腹腔脏器进入疝囊后,由于外环狭窄,不能自行复位而停留在疝囊内,继而发生血液循环障碍,这是腹股沟疝常见的并发症,如不能及时恰当的处理,往往造成绞窄性肠梗阻、肠坏死而引起严重的后果。 疾病病因 一、发病原因多因腹腔内压力突然增加所致,如强度用力劳动、剧烈咳嗽或排便,小儿哭闹等。 二、发病机制 腹腔内压力的增加,迫使更多的腹腔脏器扩张疝环而进入疝囊。当腹腔内压力暂时减低时,疝环又弹性回缩,阻止疝内容物复位而嵌顿。疝嵌顿后,可引起局部疼痛,疼痛又可以反射性引起腹壁肌肉痉挛,而加重嵌顿。 初发的疝或小婴儿的疝囊颈较细,外环较狭小,易发生嵌顿。进入疝囊的脏器被嵌顿后,血液循环障碍,静脉回流受阻、淤血、水肿,疝囊内渗液。若疝内容物为肠管,嵌顿后可出现肠梗阻。嵌顿时间超过24~48h,少数严重者4h即可发生绞窄坏死。疝囊内的肠管或肠系膜发绀、水肿或片状出血。晚期肠壁发生缺血坏死、穿孔,肠内容物外溢,囊内感染,随之被盖各层急性蜂窝组织炎或脓肿,感染延及腹膜则可引起急性弥漫性腹膜炎。 婴幼儿嵌顿疝中,由于精索血管长时间受压,可并发睾丸梗死,有资料报道其发生率为2.3%~15%。症状体征 一、症状1、症状不能还纳的疼痛性肿块是嵌顿疝的特征性表现。 (1)疼痛性肿块:腹股沟斜疝发生嵌顿时,在腹股沟及阴囊部出现疼痛性包块,或原疝块增然增大、变硬,不能还纳腹腔,疼痛明显加剧,呈持续性并有触痛;小儿可表现为突然哭闹或手指向肿物表

疝气鉴别诊断

1.可复性疝 临床特点是腹股沟区出现一个可复性肿块,开始肿块较小,仅在患者站立、劳动、行走、跑步、剧咳或患儿啼哭时出现,平卧或用手压时肿块可自行回纳、消失。一般无特殊不适,仅偶尔伴局部胀痛和牵涉痛。随着疾病的发展,肿块可逐渐增大,自腹股沟下降至阴囊内或大阴唇,行走不便和影响劳动。肿块呈带蒂柄的梨形,上端狭小,下端宽大。平卧时肿块可自行消失,或用手将包块向外上方轻轻挤推,向腹腔内回纳消失,疝内容物为小肠时可听到肠呜声。肿块柔软、表面光滑、叩之呈鼓音。回纳时,常先有阻力;一旦开始回纳,肿块即较快消失。疝内容物如为大网膜时,则肿块坚韧无弹性,叩之呈浊音,回纳缓慢。疝块回纳后,检查者可用示指尖轻轻经阴囊皮肤沿精索向上伸入扩大的外环,嘱患者咳嗽,则指尖有冲击感。隐匿性腹股沟斜疝,可以通过此试验,确定其存在。压迫内环试验可用来鉴别斜疝和直疝,后者在疝块回纳后,用手指紧压住内环嘱患者咳嗽时,疝块仍可出现。 2.滑动性斜疝 临床特点为较大而不能完全回纳的难复性疝。滑出腹腔的盲肠常与疝囊前壁发生黏连。除了肿块不能完全回纳外,尚有消化不良和便秘等症状。滑动性疝多见于右侧,左右两侧发病率之比约为1:6。在手术修补时,防止滑出的盲肠或乙状结肠可能被误认为疝囊的一部分而被切开。 3.嵌顿性疝 常发生在劳动或排便等腹内压骤增时,通常都是斜疝。临床特点为疝块突然增大,并伴有明显疼痛。平卧或用手推送肿块不能回纳。肿块紧张发硬,且有明显触痛。嵌顿的内容物为大网膜时,局部疼痛常轻微;如为肠袢,不但局部疼痛明显,还可伴有阵发性腹部绞痛、恶心、呕吐、便秘、腹胀等机械性肠梗阻的病征。疝一旦嵌顿,上述症状逐步加重,如不及时处理,终将成为绞窄性疝。肠管壁疝嵌顿时,由于局部肿块不明显,又不一定有肠梗阻表现,容易被忽略。 4.绞窄性疝的临床症状多较严重 患者呈持续性剧烈腹痛,呕吐频繁,呕吐物含咖啡样血液或出现血便;腹部体征呈不对称腹胀,有腹膜刺激征,肠鸣音减弱或消失;腹腔穿刺或灌洗为血性积液;X线检查见孤立胀大的肠拌或瘤状阴影;体温、脉率、白细胞计数渐上升,甚至出现休克体征。 5.患者常常由于缺乏自觉症状而得不到及时诊治,最终导致部分患者生精能力受损。少数患者可有立位时阴囊肿胀,局部坠胀疼痛感,可向下腹部,腹股沟区或后腰部放射,劳累或久站后症状加重,平卧休息后症状减轻或消失。 6.交通性鞘膜积液 交通性鞘膜积水与腹腔相通处极狭小,仅能通过液体,不能通过肠管或网膜,而疝则可通过。 7.精索鞘膜积液 特点是鞘状突两端闭合,精索部分形成局限性鞘膜积液,与腹腔和睾丸鞘膜腔不相通。

腹股沟疝的诊断及治疗

腹股沟疝的诊断及治疗 发表时间:2016-07-25T13:59:46.673Z 来源:《中国医学人文》(学术版)2016年7月第7期作者:王岐[导读] 在临床中腹股沟疝属于一种典型的高发病和常见病,而且在任何阶段都有可能发生。 牡丹江市第一人民医院 157001 【摘要】为提高我国疝和腹壁外科的诊疗水平,笔者对2013年2月-2015年2月期间我院收治的62例腹股沟疝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由此得出了详细的腹股沟疝的发病情况、诊断方法和治疗方法。其实腹股沟病的诊断并不困难,当腹股沟区出现包块时就应考虑有病的存在,但在诊断后鉴别诊断就显得十分重要。因为它和肿大的淋巴结、动(静)脉瘤、软组织肿瘤、脓肿、子宫内膜异位症等症状类似,所以在鉴别诊断时应特别认真。由于我国疝和腹壁外科的诊疗水平不高,任何一种手术方式都有其局限性和术后并发症的发生,往往给患者带来极大的痛苦。【关键词】腹股沟疝;诊断方法;治疗方法在临床中腹股沟疝属于一种典型的高发病和常见病,而且在任何阶段都有可能发生。该病症产生后,成人病是不可能自愈的,择期手术是治愈成人腹股沟病的惟一方法,而且患者如不及时诊治,轻者影响劳动力,重者可因病嵌顿和绞窄威胁生命。早期腹股沟疝的治疗方案效果不明显,且复发率高,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不过随着目前医学的不断进步和发展,使得腹股沟庙的诊断以及治疗都得到了明显提升,开放式无张力腹股沟疝修补术、腹腔镜腹股沟疝修补术逐渐应用于临床并被人们所接受。 1.发病情况1.1发病区域 腹股沟区是发生腹股沟病的主要区域,位于下腹壁与大腿交界的三角区,即前外下腹壁一个三角形区域,其下界为腹股沟韧带,内界为腹直肌外侧缘,上界为骼前上棘至腹直肌外侧缘。腹股沟疝是指腹腔内脏器通过腹股沟区的缺损向体表突出所形成的疝,俗称“疝气”。 1.2发病原因 腹壁肌肉强度降低,各种引起腹股沟区域腹壁的键膜胶原代谢紊乱或腹直肌鞘成分的改变所致的腹壁薄弱是腹股沟疝发病的根本原因,腹内压力瞬间或持续增高是引起腹股沟疝的主要原因。另外个人的生活习惯如长期吸烟、酗酒等,自身身体素质如肥胖,还有遗传因素等等,都有可能与腹股沟疝的发生有关。 1.3发病类型 根据疝环与腹壁下动脉的关系可将腹股沟疝分为腹股沟斜疝和腹股沟直疝两种。腹股沟斜疝从位于腹壁下动脉外侧的腹股沟管深环(腹横筋膜卵圆孔)突出,向内下,向前斜行经腹股沟管,再穿出腹股沟浅环(皮下环),可进入阴囊中,占腹股沟疝的95%。右侧比左侧多见[1],男女发病率之比为15:1。腹股沟直疝从腹壁下动脉内侧的腹股沟三角区直接由后向前突出,不经内环,不进入阴囊,仅占腹股沟疝的5%。 2.诊断方法2.1诊断 诊断典型的腹股沟疝可依据病史、症状和体征确立诊断。对症状和体征不典型者可辅助B超、H型超声、MRI或CT等影像学检查,帮助明确诊断。影像学中的病囊重建技术常可使腹股沟病获得明确诊断[2]。 2.2鉴别诊断 鉴别诊断推荐在作出腹股沟病诊断时,还应常规进行鉴别诊断,全面考虑,防止发生对非疝病人进行疝的手术。对腹股沟区存在的包块需要与局部肿大的淋巴结、软组织肿瘤、脓肿、动(静)脉瘤、异位睾丸、圆韧带囊肿、子宫内膜异位症等鉴别。对局部有疼痛不适症状时需与内收肌肌键炎、髂耻滑囊炎、耻骨骨膜炎、骸关节炎、辐射性腰痛、子宫内膜异位症等鉴别。 3.治疗方法3.1传统疝修补术 传统疝修补手术有疝囊高位结扎术、修补和加强腹股沟管管壁和Ferguson法。疝囊高位结扎术:显露病囊颈,予以高位结扎或贯穿缝合,然后切去病囊,这样就能堵住腹内器官进入病囊的通道。婴幼儿的腹肌在发育中可逐渐强壮而使腹壁加强,单纯病囊高位结扎常能获得满意的疗效,不须施行修补术。有些绞窄性斜病因肠坏死而局部有严重感染,通常也采取单纯病囊高位结扎避免施行修补术,因感染常使修补失败。加强或修补腹股沟管管壁:成年腹股沟病病人都存在程度不同的腹股沟管前壁或后壁薄弱或缺损,单纯病囊高位结扎不足以预防腹股沟疝的复发,只有在薄弱或缺损的腹股沟管前壁或后壁得到加强或修补之后,才有可能得到彻底的治疗[3]。Ferguson法是加强腹股沟管前壁最常用的方法。它是在精索前方将腹内斜肌下缘和联合键缝至腹股沟韧带上,借以消灭腹内斜肌弓状下缘与腹股沟韧带之间的空隙,仅适用于腹横筋膜无显著缺损、腹股沟管后壁尚健全的病例。但这三种传统病修补术均存在一定的张力,并且术后恢复的时间长,愈合慢,给患者带来了极大的痛苦。 3.2开放式无张力腹股沟疝修补术 由于传统的病修补术都存在缝合张力大,术后手术部位有牵扯感、疼痛和修补的组织愈合差等缺点,目前临床上开始提出用开放式无张力修补术治疗腹股沟疝,主要包括平片修补术和病环充填式修补术两种。这种手术方法与传统手术相比具有更加广泛的手术适应性,其中一个原因是它所用的修补材料是合成纤维,这种材料最大的优点是易于获得,并且手术创伤小、疼痛小,患者恢复快,术后并发症和复发率也得到了有效的降低。 3.3腹腔镜腹股沟疝修补术 腹腔镜腹股沟疝修补术是目前治疗腹股沟疝最有效的治疗方案,但是其技术比较复杂,实施起来比较困难。该技术的最大优点是进入腹膜腔更易发现双侧疝、复合疝和隐匿疝,对嵌顿性疝及疝内容物不易还纳的病例也便于观察与处理。不过在修补腹股沟疝时,因补片容易移位,需做一定的改良,而且补片价格比较贵,还有操作技术特别复杂,所以综上所述,虽然腹腔镜腹股沟疝修补术对治疗效果最完美,但是目前并不是治疗腹股沟疝的首选治疗方案。 4.结语

中国疝和腹壁外科诊疗的指南

中国疝和腹壁外科诊疗指南(2012 年版) 发表者:丁印鲁(访问人次:29) 成人腹股沟疝诊疗指南 前言 中华医学会外科学分会疝和腹壁外科学组分别于2001 年和2003 年组织有关专家编写和修订了《成人腹股沟疝、股疝手术治疗方案》(以下简称“方案”,对推)动我国疝和腹壁外科的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近年来,随着手术技术的进步、材料学的发展以及循证医学的深入,疝和腹壁外科的临床证据也在不断的积累,目前诊治原则及方法趋于达成共识。为此,学组在2011 年就以上的“方案”进行反复的专题讨论,今年5 月完成全面修订,并更名为 《成人腹股沟疝诊疗指南》现公布如下: 1、定义 腹股沟疝是指发生在腹股沟区域的腹外疝,即在腹股沟区域有向体表突出的疝囊结构存在,腹腔器官或组织可通过先天的或后天形成的腹壁缺损进入疝囊。典型的腹股沟疝具有疝环、疝囊、疝容物和疝被盖等结构。依据解剖学“耻骨肌孔”的概念,腹股沟疝包括斜疝、直疝、 股疝及较为罕见的股血管前、外侧疝等。 2、病因和病理生理 2.1 病因 2.1.1 鞘状突未闭是腹股沟疝发生的先天性因素。 2.1.2 腹腔压力腹压和瞬间的腹压变化是产生腹外疝的动力。 2.1.3 腹壁薄弱各种引起组织胶原代及成份改变所致的腹壁薄弱如老年人的组织胶原成分 改变和腹壁肌肉萎缩与腹股沟疝的发病有关。 2.1.4 其它遗传因素,吸烟,肥胖,下腹部低位切口等可能与疝发生有关。 2.2 病理生理 当腹腔器官或组织进入疝囊后,由于疝环的存在,可压迫疝容物,形成嵌顿疝。若为肠道时,可造成肠道的机械性梗阻而产生一系列临床表现和病理生理变化。随着受压时间延长,肠道出现水肿、渗出和血运障碍,尚未及时治疗,可导致疝容物坏死,穿孔,产生严重的腹膜炎, 甚至危及生命。 3、分类与分型 疝的分类与分型目的在于准确的描述病情,选择适宜的治疗方式和比较及评价各种治疗的效 果。 3.1 分类 3.1.1 按疝发生的解剖部位按疝发生的解剖部位,腹股沟疝可分为斜疝、直疝、股疝、复合 疝等,这是临床上最常见的分类。 1)斜疝斜疝:自环进入腹股沟管的疝。 2)直疝直疝:自直疝三角突起的疝。 3)股疝股疝:经股环进入股管的疝。 4)复合疝复合疝:同时存在以上两种或两种以上类型的疝。 5)股血管周围疝股血管周围疝:进入股血管前侧或外侧的疝,临床上较为罕见。

入院记录模板(邓联兴嵌顿疝)

入院记录(一) 姓名:邓联兴出生地:湖南省武冈市 性别:男民族:汉 年龄:6岁职业:无 婚姻:未婚住址:武冈市 入院时间:2011-8-28 记录时间:2011-8-28 病史叙述者:患者本人发病节气: 问诊: 主诉:右腹股沟一可复性包块3年,不能回纳1天 现病史:患者自诉于3年多之前无明显诱因下发现右腹股沟区有一包块,当时约鸽蛋大小,在站立、咳嗽或哭闹时包块突出明显,平卧或者手推包块时包块消失,无疼痛等 特殊不适,一直未在意,未行特殊处理,包块随时间逐渐增大,且下降进入阴囊, 近1天,患者感包块突出后平卧或者手推时包块不能回纳,伴有疼痛、坠胀不适, 在家未行特殊处理而来我院,门诊以“右腹股沟嵌顿疝”收住我科,患者自起病 来,精神一般,纳差,小便调,大便未解。 既往史:既往体健,否认“肝炎”、“结核”、“伤寒”等传染病病史,无重大外伤、手术史,无输血史,无药物及食物过敏史,预防接种史不详。 个人史:生于当地,无外地久居史,无“血吸虫”等疫源疫区接触史,平素饮食规律,无烟酒等不良嗜好,无性病冶游史,无毒物接触史,居住条件尚可,否认重大精神 创伤史。 生长发育史:患儿系第一胎第一产,足月顺产,出生时无窒息史,生后母乳、牛乳混合喂养,3个月时会抬头,7个月时会爬,8个月时会坐,周岁时会说话及走路,现就读小学二年级,学习成绩尚可。 家族史:家族中无特殊遗传病史可询问。 中医望、闻、切诊:神识清楚,表情痛苦,发育正常,营养中等,形体适中,自动体位,行动自如,语言清晰,未闻及异常气味。 舌淡红,苔薄黄,脉弦数。 体格检查 T:36.3℃P:102次/分R:20次/分Wt:15kg

腹股沟斜疝

入院记录 主诉:发现左侧腹股沟区可复性肿物十余年。 现病史:患者十年前发现左腹股沟出现一肿物,约鹅蛋大小,无疼痛,平卧位肿物可消失,站立位,或咳嗽肿物再次出现,并无不适,未做治疗,肿物缓慢增大明显,伴行走时不适,下降阴囊,来我院就诊,门诊拟“左侧腹股沟斜疝”收住入院。病程中无声音嘶哑、发热、贫血、腹水、穿孔、疼痛、乏力、纳差、消瘦、恶液质、无头痛、头晕、咳嗽、颈部包块、骨痛、胸闷、咳血、恶心、呕吐、腹痛、腹胀、腹泻、里急后重、呕血、黑便。 既往史:患者既往有高血压病史3年余,有冠心病史1年余,否认疟疾史,否认肝炎史,否认结核史,否认糖尿病史,否认脑血管史,否认精神病史,否认手术史,否认外伤史,否认输血史,否认食物、药物过敏史,预防接种史不详。 个人史:生于全椒,久居本地,无不良嗜好,吸烟史。婚姻史:已婚,配偶健康,生育史,有儿一人。 家族史:否认家族性遗传病史。 体格检查 T:36.8℃P:74次/分R:18次/分BP:120/90mmHg 发育正常,营养良好,正常面容,表情自如,自主体位,神志清楚,查体合作。全身皮肤黏膜无黄染,无皮疹、皮下出血、皮下结节、瘢痕,毛发分布正常,皮下无水肿,无肝掌、蜘蛛痣。全身浅表淋巴结无肿大。头颅无畸形、压痛、包块,无眼睑水肿,结膜正常,无充血、水肿,眼球正常,巩膜无黄染,瞳孔等大等圆,对光反射灵敏,外耳道无异常分泌物,乳突无压痛,听力正常,嗅觉正常口唇无绀,口腔黏膜正常。舌苔正常,伸舌无偏斜、震颤,齿龈正常,咽部黏膜正常,扁桃体无肿大。颈软,无抵抗,颈动脉搏动正常,颈静脉无充盈,气管居中,肝颈静脉回流征阴性,甲状腺无肿大,无压痛、震颤、血管杂音。胸廓对称,胸骨无叩痛,乳房正常对称。呼吸运动对称,肋间隙不增宽,语颤正常。叩诊清音,呼吸规整,双肺呼吸音清晰,未闻及干、湿性啰音,无胸膜摩擦音,心前区无隆起,心尖搏动正常,心浊音界正常,心率74次/分,律齐,各瓣膜听诊区未闻及病理性杂音,无心包摩擦音。腹平坦,无腹壁静脉曲张,腹部柔软,无压痛、反跳痛,左侧腹股沟可触及包块6.0×10.0cm,可下降至阴囊内,质软,界清,可回纳腹腔,压迫内环可不再出现。肝脏未触及,脾脏未触及,Murphy氏征阴性,肝区无叩击痛,肾区无叩击痛,无移动性浊音。肠鸣音正常,3~4次/分。肛门及生殖器正常。脊柱正常生理弯曲。四肢活动自如,无畸形、无下肢静脉曲张、杵状指(趾),关节正常。双下肢无浮肿。四肢肌力、肌张力未见异常,双侧足背动脉搏动存在,生理反射存在,病理反射未引出。 专科情况:腹平坦,无腹壁静脉曲张,腹部柔软,无压痛、发跳痛,左侧腹股沟可触及包块6.0×10.0cm,,可下降至阴囊内,质软,界清,可回纳腹腔,压迫内环可不再出现。肝脏未触及,脾脏未触及,Murphy氏征阴性,肝区无叩击痛,肾区无叩击痛,无移动性浊音。肠鸣音正常,3~4次/分。 试验室及器械检查 B超示:1、左侧腹股沟区异常回声团块,考虑左侧腹股沟斜疝可能。 2、脂肪肝,胆胰脾未见明显异常。 心电图示:窦性心律,ST-T段变化。余暂缺。 初步诊断:1. 左侧腹股沟疝 2.高血压Ⅱ级 3.冠心病 医师签名: 入院诊断:1. 左侧腹股沟疝

2020年青年腹股沟疝诊断和治疗中国专家共识(完整版)

2020年青年腹股沟疝诊断和治疗中专家共识(完整 版) 我国成人腹股沟疝的临床诊治主要遵循《成人腹股沟疝诊断和治疗指南(2018版)》(以下简称《指南》)[1 ]。与成人腹股沟疝不同,青年腹股沟疝病人(以下简称"青年病人")有其特殊的流行病学特点和临床特殊性,主要表现在:(1 )青年病人的年龄定义存在混淆,尚无公认的适用于青年病人的年龄标准。(2 )青年病人的年龄跨度和个体差异较大Z同一手术治疗方案无法兼顾不同年龄段青年病人存在的临床问题。 (3 )青年病人具有特殊的病理生理学特点,青少年期的青年病人在发病机制上与儿童疝相似,不能简单地按照儿童疝或成人疝的治疗方式处理 [2-3 ] O(4)青年病人的活动度大、活动性强,术后预期生存期长,须充分考虑治疗方式可能带来的远期效应Z如是否需要使用植入物等问题。因此,中华医学会外科学分会疝与腹壁外科学组组织国内相关专家, 在遵循《指南》的前提下,详细讨论了青年腹股沟疝临床诊治中经常面临的问题,并结合专家经验制定本共识Z供临床医师参考。 1青年的定义及年龄分层 不同国家、不同部门对青年年龄范围的定义存在差异,而不同年龄段的青年病人发生腹股沟疝后表现出的临床特点各不相同。 由于我国年龄≤14周岁的病人一般在小儿外科就诊,结合临床工作的实际情况,建议将15周岁作为青年病人的年龄起点。世界卫生组织(WHO )将中年的定义限定为45-59周岁,由于WHO的年龄分层标准应用较广泛且基

本符合腹股沟疝临床特点,故建议将青年病人的年龄终点定义为44周岁 [4]。 不同年龄段的青年病人发病的解剖基础不同,修补策略和治疗方案的选择也各不相同。因此,将青年病人进行年龄分层具有重要意义。 15-18周岁青年病人腹股沟管由小儿型向成人型发生转变,而且我国未满18周岁被定义为未成年人,故建议将15-18周岁划分为青年病人的第1个年龄阶段,称为“青少年期青年”。由于肌纤维的发育在24岁左右达到高峰,>18~24周岁的青年病人肌纤维的发育仍处于完善増长期 [5-6] O因此,将>18-24周岁划分为青年病人的第2个年龄阶段,称为“青年期青年"。>24-44周岁青年病人则被划分为第3个年龄阶段,称为"成人期青年",这一年龄段的青年病人各系统的发育与成人相同,诊治遵循《指南》。本共识主要讨论青少年期和青年期男性病人以及所有年龄段的青年女性病人。 推荐意见1 :青年病人年龄范围界定为15~44周岁。 推荐意见2 :建议将青年病人年龄分层设定为青少年期(15~18 周岁)、青年期(>18-24周岁)、成人期(>24-44周岁)。其中成人期青年男性病人诊治参照《指南》推荐意见执行。 2诊断和术前检查 青年病人有其特殊之处,本共识在《指南》的基础上,重点围绕青年病人术前检查与生殖功能评价方面进行论述。

中国疝和腹壁外科诊治指南(2012版)

中国疝和腹壁外科 专业指南 (2012年版) 中华医学会外科学分会 疝和腹壁外科学组   2012年6月

成人腹股沟疝诊疗指南       前 言  中华医学会外科学分会疝和腹壁外科学组分别于2001年和2003年组织有关专家编写和修订了《成人腹股沟疝、股疝手术治疗方案》(以下简称“方案”),对推动我国疝和腹壁外科的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近年来,随着手术技术的进步、材料学的发展以及循证医学的深入,疝和腹壁外科的临床证据也在不断的积累,目前诊治原则及方法趋于达成共识。为此,学组在2011年就以上的“方案”进行反复的专题讨论,今年5月完成全面修订,并更名为《成人腹股沟疝诊疗指南》现公布如下:    1、定义 腹股沟疝是指发生在腹股沟区域的腹外疝,即在腹股沟区域有向体表突出的疝囊结构存在,腹腔内器官或组织可通过先天的或后天形成的腹壁缺损进入疝囊。典型的腹股沟疝具有疝环、疝囊、疝内容物和疝被盖等结构。依据解剖学“耻骨肌孔”的概念,腹股沟疝包括斜疝、直疝、股疝及较为罕见的股血管前、外侧疝等。  2、 病因和病理生理  2.1 病因  2.1.1 鞘状突未闭 是腹股沟疝发生的先天性因素。  2.1.2 腹腔内压力 腹内压和瞬间的腹内压变化是产生腹外疝的动力。  2.1.3 腹壁薄弱 各种引起组织胶原代谢及成份改变所致的腹壁薄弱如老年人的组织胶原成分改变和腹壁肌肉萎缩与腹股沟疝的发病有关。  2.1.4 其它 遗传因素,吸烟,肥胖,下腹部低位切口等可能与疝发生有关。 2.2 病理生理  当腹腔内器官或组织进入疝囊后,由于疝环的存在,可压迫疝内容物,形成嵌顿疝。若为肠道时,可造成肠道的机械性梗阻而产生一系列临床表现和病理生理变化。随着受压时间延长,肠道出现水肿、渗出和血运障碍,尚未及时治疗,可导致疝内容物坏死,穿孔,产生严重的腹膜炎,甚至危及生命。    3、 分类与分型  疝的分类与分型目的在于准确的描述病情,选择适宜的治疗方式和比较及评价各种治疗的效果。   3.1 分类   3.1.1 按疝发生的解剖部位,腹股沟疝可分为斜疝、直疝、股疝、复合疝等,这是临床上最常见的分类。  1) 斜疝:自内环进入腹股沟管的疝。

嵌顿性疝护理

外科2011年5月三基培训 嵌顿性疝护理 概述 嵌顿性腹股沟斜疝(incarcerated indirect inguinal hernia)是指腹腔脏器进入疝囊后,由于外环狭窄,不能自行复位而停留在疝囊内,继而发生血液循环障碍,如不能及时恰当的处理,往往造成绞窄性肠梗阻、肠坏死而引起严重的后果。 病因 多因腹腔内压力突然增加所致,如强度用力劳动、剧烈咳嗽或排便,小儿哭闹等。 症状 腹股沟斜疝发生嵌顿时,在腹股沟及阴囊部出现疼痛性包块,或原疝块增然增大、变硬,不能还纳腹腔;嵌顿的内容物为肠管时,可出现腹部绞痛、恶心、呕吐、便血,若未能及时处理,则排便、排气停止,腹胀明显加重。 并发症 腹腔脏器发生绞窄是嵌顿疝的主要并发症,不能及时处理,可发展为肠梗阻、肠坏死、肠破裂,急性弥漫性腹膜炎及中毒性休克等,可致患者死亡。 检查 1.B超检查彩色多普勒能探查腹股沟疝病人的双侧腹壁下动脉,并根据疝囊颈和疝囊位于腹壁下动脉内侧还是外侧鉴别为直疝与斜疝;还可观察疝内容物的血供情况,血流速度,以了解有无绞窄和坏死。 2.立位X线平片在嵌顿性腹股沟疝时显示肠胀气、阶梯状气液平等肠梗阻征象,有助于明确诊断。 3.直肠指诊在嵌顿时手指可触及由腹腔通过内环进入腹股沟管内的肠管,检查时须与健侧作对比。直肠指诊配合腹部扪诊,对鉴别婴幼儿嵌顿疝和其他疾病有重要价值。 治疗 一般情况下,嵌顿疝一经确诊即应急诊手术,解除嵌顿,以防肠坏死。 护理 术前护理 1、消除致腹内压升高的因素:急症手术例外。术前两周戒烟;注意保暖预防 受凉感冒;多饮水、多吃蔬菜等粗纤维食物,以保持大便通畅。

2、嵌顿性及绞窄性疝的术前护理:紧急手术。除一般护理外,应禁食、输液、 胃肠减压、纠正水、电解质及酸碱平衡失调,并备血、抗感染。 术后护理 1、体位:平卧位,膝下垫一软枕,使膝关节微屈,以松弛腹股沟切口的张力 和减少腹腔内压力,利于切口愈合和减轻伤口疼痛。次日半卧位。 2、饮食:术后6—12小时无恶心、呕吐可进流质,次日软食或普食。肠切除 吻合者术后禁食,待肠道功能恢复后,方可进流质饮食,逐渐过渡为半流质、普食。 3、活动:术后3—5天考虑下床活动。采用无张力疝修补术的病人可以早期离 床活动。年老体弱、腹发性疝、绞窄性疝、巨大疝病人可适当延迟下床活动时间。 4、防止腹内压升高:术后禁忌剧烈咳嗽和用力大小便。注意保暖。指导咳嗽 时用手掌按压、保护切口,以免切口撕开。便秘者,给予六味安消胶囊、开塞露等通便药物,保持大便通畅。 5、预防阴囊水肿:用丁字带将阴囊托起,密切观察阴囊肿胀情况。 6、预防切口感染:应用抗生素;保持敷料清洁、干燥,避免大小便污染;一 旦发现敷料脱落,应及时更换;观察体温脉搏的变化,切口有无红、肿、热、痛的变化,及时汇报并记录。 7、尿潴留的处理:手术后麻醉或手术刺激引起尿潴留者,可肌肉注射氨甲酰 胆碱或针灸,必要时导尿。 健康教育 1、病人出院后逐渐增加活动量,3个月内应避免重体力劳动或提举重物。 2、注意避免腹内压增高的因素,如剧烈咳嗽、用力排便等。若疝复发,及时 就诊。

腹股沟斜疝病人护理查房

腹股沟斜疝病人护理查房 一般情况 患者,男 xxx ,73岁,已婚,汉族,教师,爱人及子女身体健康,入院诊断:左侧腹股沟斜疝。经济情况一般,此次报账形式为:城乡居民。文化程度,高中。患者自患病以来,精神、食欲、睡眠可,大小便正常。主诉:患者发现左侧腹股沟包块3年,术后复发2年患者病史 患者入院后主治医师指出:系老年男性患者,反复起病。因“左侧腹股沟可复性包块3年,术后复发2年”入院我科,患有帕金森综合症、高血压病2年,口服药物治疗(具体药物不详)。2年前因左侧复发疝于中医院行手术治疗。查体:左侧腹股沟处可见梨形包块,约5cm×5cm×5cm,质软,不透光,已降入阴囊。患者平卧,轻松还纳包块可消失,腹股沟外环可容纳1拇指,堵住外环口嘱患者咳嗽增高时,手指有冲击感,包块不突出。2014.3.3我院超声提示:左侧腹股沟疝图像。胸部(正位)结论:慢支炎并肺部感染。既往史:患有帕金森综合症、高血压病2年,口服药物治疗(具体药物不详)。2年前因左侧复发疝于中医院行手术治疗。于2013年3月3日14时43分收入我科。 For personal use only in study and research; not for commercial use 入院查体

T 36.6℃ P 95次/分 R 20次/分 BP 139/80mmhg 腹平坦,下腹可见一长约7cm手术瘢痕,未见胃肠型及蠕动波。全腹软,未触及包块,全腹无压痛、反跳痛及肌紧张,肝脾未及,肠鸣音未闻及异常。左侧腹股沟处可见梨形包块,约5cm×5cm×5cm,质软,不透光,已降入阴囊。患者平卧,轻松还纳包块可消失,腹股沟外环可容纳1拇指,堵住外环口嘱患者咳嗽增高时,手指有冲击感,包块不突出。 初步诊断 For personal use only in study and research; not for commercial use 1、左侧腹股沟复发斜疝 2、帕金森综合症诊断依据:既往病史诊断明确。 3、高血压病诊断依据:既往病史诊断明确。 鉴别诊断 1、左侧腹股沟直疝。该病常见于老年男性患者,多为左侧腹股沟包块,包块常呈半球形,按压患者腹股沟内环口嘱患者增加腹压时包块又突出。故与本病人表现不符,暂排除,必要时术中明确与腹壁下动脉比邻关系排除。 2、交通性精索鞘膜积液:常见于儿童,阴囊肿块体积可随体位立卧变化时大时小,阴囊肿大时触不清睾丸,透光试验阳性,但患者是老年男性,腹股沟区包块,未降入阴囊,能触及睾丸。透光试验阴性。诊断可排除。

成人腹股沟疝诊疗指南(精校版本)

成人腹股沟疝诊疗指南(2014年版) 中华医学会外科学分会疝和腹壁外科学组、中国医师协会外科医师分会疝和腹壁外科医师委员会 为提高我国疝和腹壁外科的诊疗水平,中华医学会外科学分会疝和腹壁外科学组与中国医师协会外科医师分会疝和腹壁外科医师委员会互相协作,从2013年着手准备,于2014年初组织修订,反复讨论,最终完成《成人腹股沟疝诊疗指南(2014年版)》(以下简称为“指南”)。本“指南”的前身为《成人腹股沟疝诊疗指南(2012版)》[1],本次修订依据国内外近年有关学科的进展和我国的国情,增添了一些条款,还增加了“指南”中的部分附件(腹股沟疝的常规修补方法和腔镜修补方法),目的在于强调腹股沟疝外科治疗的专业化和规范化,进一步提高我国疝外科的治疗水平。 1 定义 腹股沟疝是指发生在腹股沟区域的腹外疝,即在腹股沟区域腹壁存在缺损,有突向体表的疝囊结构,腹腔内的器官或组织可通过先天的或后天形成的腹壁缺损进入疝囊。典型的腹股沟疝具有疝环、疝囊、疝内容物和疝被盖等结构。依据解剖学上的“肌耻骨孔”概念,腹股沟疝包括斜疝、直疝、股疝及较为罕见的股血管前、外侧疝等。 2 病因和病理生理 2.1 病因(1)鞘状突未闭。是腹股沟疝发生的先天性因素。(2)腹腔内压力。腹内压和瞬间的腹内压变化是产生腹外疝的动力。(3)腹壁局部薄弱。各种引起腹股沟区域腹壁的组织胶原代谢或成份改变所致的腹壁薄弱与腹股沟疝的发病有关。(4)其他。遗传因素、长期吸烟、肥胖、下腹部低位切口等可能与腹股沟疝的发生有关。 2.2 病理生理当腹腔内器官或组织进入疝囊后,由于疝环的存在,可压迫疝内容物,形成嵌顿疝。若为肠管时,可造成肠管的机械性梗阻而产生一系列临床表现和病理生理变化。随着受压时间延长,肠管出现水肿、渗出和被嵌顿肠管发生血运障碍,若未及时治疗,可导致疝内容物坏死,穿孔,产生严重的腹膜炎,甚至危及生命。 3 分类与分型

腹股沟疝超声诊断

疝是指从其正常包含组织或结构中的突出物。人们对腹股沟疝的认识有几个世纪之久。最早有文字记载用外科方法治疗疝气的是古希腊医生,在那里如果保守治疗失败,就进行手术治疗。总体上讲,腹壁疝修补术是普外科医生最开展的手术之一,2003年在美国,约有800,000例疝修补术。腹股沟疝是腹部最常见的疝,尽管确切的数字不得而知,在美国每年大约有500,000例。大约有25%男性患有医学意义上的腹股沟疝,而女性的发病率仅3%。然而,股疝在女性更常见。 已往诊断疝主要通过临床方法,但是,现在影像学在其诊断和并发症的判断上起很大的作用。临床上诊断正常或可疑时影像学检查尤其有价值。在这一类患者,超声波检查能提供精确的影像学诊断。当计划给患者治疗时,尽管疝的诊断是很重要的,然而,在腹股沟区类似疝的病变的诊断亦同样重要。 腹股沟区的解剖十分复杂。前下腹壁是精索(女性为圆韧带)和从腹腔内来的盆腔血管移行到腹腔外的地方,所以形成了复杂的机制以保护腹腔脏器。在腹股沟薄弱区域这种保护机制丧失则导致疝的发生。所有的解剖和外科书都对腹股沟区的解剖有详细的描述。幸运的是,腹股沟区的超声解剖没有那么复杂,将在此处予以描述。 骨肌超声主要依赖骨性标志进行定位,问题是腹股沟区缺乏骨性标志。尽管如此,还是找到了腹壁下动脉和耻骨结节作为诊断和鉴别腹股沟直疝和斜疝的唯一标志。(图1)首先,腹壁下动脉很容被超声所识别;其次,在大多数患者可触及的耻骨结节也可以被超声所识别。腹壁下动脉位于腹直肌的外缘,并进入其深面(图2)。腹壁下动脉起源于髂外动脉,起源部位位于腹股沟韧带的前面,并在此跨越腹股沟韧带。这一解剖点很重要,就在其起始点的远端即是跨越髂外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