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耿弇“屠城三百”考辨

耿弇“屠城三百”考辨

耿弇“屠城三百”考辨

郭俊然

(华中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湖北武汉430079)

摘要:关于《后汉书》中载有耿弇“屠城三百”的论述,很多人认为就是屠灭了三百座城池。从“屠”字的含义以及耿弇的文化道德修养、活动过程、交战对象等方面来看,所谓屠灭三百座城池的说法是站不住脚的,而应该理解为耿弇进行了大规模的滥杀行为。

关键词:秦汉耿弇屠城滥杀

Abstract:On the "Han" contains Geng Yan "massacre three hundred cities" exposition, a lot of people think that is the carcass off the three hundred cities. From the "butcher" the meaning of the word, and Geng Yan cultural and moral training, an active process, in terms of war and other objects, the so-called carcass off three hundred cities is untenable, and should be understood to be a big Geng Yan scale indiscriminate killings.

Key words: Han Geng Yan indiscriminate massacre

《后汉书》耿弇列传载:“弇凡所平郡四十六,屠城三百,未尝挫折。”[1]相同语句的记载还见于《东观汉记》卷十列传五和《资治通鉴》卷四十一之汉纪三十三。对于句中的“屠城”一词,史学界通常认为就是通常意义上的屠城即城破之后的大屠杀。《二十四全译》中把“屠城三百”解释为“攻破屠平城池三百座” [2]。刘绍军在《中国古代战争中的屠城问题》一问中也采此义。[3]《漫说水浒》同样认为耿弇是个屠夫:“又如东汉开国皇帝刘秀的部将,大名鼎鼎的耿弇,《后汉书·耿弇列传》记载了他的光辉业绩是:‘弇凡所平郡四十六,屠城三百,未尝挫折。’但他们都没有因这些屠戮众生的暴行而钉上历史的耻辱柱,相反,从‘未尝挫折’这类的字眼,看到的是须得仰视的笼罩着光环的英雄身影。”

[4]此外,就连著名历史学家黄仁宇先生也持这种看法。他的《赫逊河畔谈中国历史》一书写道:“《后汉书》耿龠传说耿为将,平郡四十六,‘屠城三百’,公孙述传说成都已降,吴汉仍族灭公孙氏家属,并纵兵大掠三日。〈光武帝纪〉也说建武十二年冬十一月辛巳‘吴汉屠成都’。可见得当日作战时的残酷,而中

兴仁义之师尚如是,其他‘贼匪叛逆’可想而知。” [5]对于上述的这种理解,笔者实不敢苟同。

查《古汉语常用字字典》,“屠”字有两个意项:一是指宰杀牲畜,二是指屠杀。[6]这两种含义是“屠”字最常用的含义,它的具体意项绝不限于此。《后汉书》中的“屠”字出现的次数很多,其具体含义可归类为以下几项:一是指大屠杀、残杀,这是书中最常用的意项。例如:“进屠唐子乡,又杀湖阳尉”(注中指此处的“屠”意思为多所诛杀)“辛巳,吴汉屠成都,夷述宗族及延岑等”[7]“合军而进,屠长聚及唐子乡,杀湖阳尉,进拔棘阳,因欲攻宛” [8]。

二是指姓、人名、地名等名称。例如:“十二月,休屠各胡叛”[9]“申屠建、廖湛等皆以为然,共入说更始” [10]“申屠刚、杜林为持书” [11]。

三是指以宰杀牲畜为职业的人。例如:“家本屠者,以选入掖庭”[12]。

四是指宰杀牲畜。例如:“亦有鬻缯屠狗轻猾之徒” [13]“有妄屠牛者,吏辄行罚” [14]“遂亡命交址,隐于屠肆之间”[15]。

五是指分裂。例如:“常惧海内切齿,思相屠裂,故遗书恋恋,以致恻隐之计” [16]“屠裂天下,吞食生人” [17]“横分单于,屠裂百蛮” [18]。

六是指通常意义上的杀,也即是《古汉语常用字字典》中第二种含义。例如:“山东饥馑,人庶相食;兵所屠灭,城邑丘墟” [11]“而不能同心戮力,为国除害,坐拥兵觽,观人屠灭” [20]“至乃捐城委爵、破族屠身,盖数十百所,岂不贤哉!” [19]

对照上述意项,我认为“屠城三百”中的“屠”字不能划归其中的任何一类,而应该是归属到第七类之中。第七类的意项即是指攻占、摧毁。例如:“今之征伐,非必略地屠城,要在平定安集之耳” [20]“宫连屠大城,兵马旌旗甚盛” [21]“至令将军忘孝友之仁,袭阏、沉之夡,放兵钞突,屠城杀吏,冤魂痛于幽冥,创痍被于草棘” [22]。以上三处中的“屠”字无论是从句子本身,还是从上下文的史实来看,都不是实指,而是虚指。因此,仅看到“屠”字和“城”字相连,就认为“屠城三百”是惊天大屠杀,未免失之草率。其实,还可以从另外三个方面进一步具体分析。

一是从耿弇的文化道德修养方面来分析。儒家学说在董仲舒以来对士人的影响越来越大,以至于在新莽时期达到了登峰造极的程度。即使在烽烟四起的两汉更替之际,儒家学说仍然通过当时的士人发挥着它的影响。《后汉书》载:“忠元始中以父任为郎,署中数十人,而忠独以好礼修整称。”“至苦陉,世祖会诸将,问所得财物,唯忠独无所掠。” [23]李忠能够做到“独无所掠”,无疑是受到了儒家学说的影响。祭遵则是另一个有代表性的例子。“祭遵字弟孙,颍川颍阳人也。少好经书。家富给,而遵恭俭,恶衣服。丧母,负土起坟。”“遵为将军,取士皆用儒术,对酒设乐,必雅歌投壶。”“制御士心,不越法度。所在吏人,不知有军。” [24]此外,还有崇尚儒学不嗜杀戮的朱佑、从没有抢劫的铫期、不妄杀人的邓禹、耻于军功的郅恽等人都属于深受儒家学说影响的士人,而耿弇也应该和他们同属一类。

耿弇“其先武帝时,以吏二千石自钜鹿徙焉。父况,字侠游,以明经为郎,与王莽从弟伋共学老子于安丘先生,后为朔调连率。” [1]可见,耿弇出身于高级官僚家庭。如此家庭背景为其治学修身提供了良好的条件。“弇少好学,习父业。常见郡尉试骑士,建旗鼓,肄驰射,由是好将帅之事。”[1]注中又载“袁山松书曰:‘弇少学诗、礼,明锐有权谋。’”一个从小就学《诗》习《礼》的知识分子,其身上的匪气应该相对少些,而儒家的“仁义”等观念的影响则相对较多些。

虽然《后汉书》中没有记载耿弇有什么特立独行之处,但是考虑到其家世、个人修学的经历以及当时出现的众多儒将,仍然有理由相信耿弇也是一个不嗜杀的儒将。

二是从耿弇的活动过程来分析。耿弇出道之时是在其父耿况的领导下作战,当时其父率领骑步兵三千人从上谷郡南下攻打王朗,先后攻取了涿郡、中山、巨鹿、清河、河间所属二十余县。“弇与景丹、寇恂及渔阳兵合军而南,所过击斩王郎大将、九卿、校尉以下四百余级,得印绶百二十五,节二,斩首三万级。” [1]至于,当时的作战对普通平民的影响现已经无从得知。此后不久,耿弇被拜为大将军,奉命北上征伐幽州十郡,“弇到上谷,收韦顺﹑蔡充斩之;汉亦诛苗曾。于是悉发幽州兵,引而南。” [1]任务完成的很顺利,没有遇到什么困难,看不见残酷杀戮的场面。

幽州平定以后,耿弇进军河北,先后与铜马、高湖、青犊、赤眉、尤来、五幡、大枪等农民军交手,“弇常将精骑为军锋,辄破走之” [1]。耿弇的骑兵部队主要适宜野战,对于攻城而言,显然不占优势。从“辄破走之”的叙述来看,耿弇在征伐河北的过程中也没有遇到什么城市攻坚战。

建武三年延岑自汉中出武关攻打南阳。耿弇率军与延岑大战于南阳西北之穰县,大获全胜,“斩首三千余级,生获其将士五千余人,得印绶三百。杜弘降,岑与数骑遁走东阳。” [1]此战之中,还俘虏了五千余人。建武四年耿弇与建义大将军朱祐、汉忠将军王常等进攻望都、故安等地的农民军,“皆破之”。一年之后,耿弇与大司马吴汉率兵进攻结集平原地区的富平、获索两支农民军,此役“大破之,降者四万余人”。

在击溃中原各路农民军后,耿弇率领骑都尉刘歆、太山太守陈俊二将军讨伐割据齐地的张步。耿弇攻打祝阿时采取网开一面的计策,“令其觽得奔归钟城。钟城人闻祝阿已溃,大恐惧,遂空壁亡去” [1]。此役不战而胜取得了钟城要塞。紧接着在巨里伏击战中斩杀费邑,随之“纵兵击诸未下者,平四十余营,遂定济南” [1]。耿弇又采取了声东击西的战术,“遂攻临淄,半日拔之,入据其城。张蓝闻之大惧,遂将其觽亡归剧” [1],西安县城又是不战而得。

此后,异常惨烈的战斗发生了,地点在临淄大城之东。“乃出兵大战,自旦及昏,复大破之,杀伤无数,城中沟壑皆满。弇知步困将退,豫置左右翼为伏以待之。人定时,步果引去,伏兵起纵击,追至钜昧水上,八九十里僵尸相属,收得辎重二千余两。” [1]经过这么惨烈的战斗,耿弇仍然不计前嫌,泯然释恩仇。“弇因复追步,步奔平寿,乃肉袒负斧锧于军门。弇传步诣行在所,而勒兵入据其城。树十二郡旗鼓,令步兵各以郡人诣旗下,觽尚十余万,辎重七千余两,皆罢遣归乡里。” [1]耿弇不但接受了张步的投降,而且还释放了张步手下十余万人。

在耿弇征伐天下的过程中,一方面展示了其卓越的军事才能,另一方面也体现出了其为将的仁慈。接受敌人的投降,释放被俘的士兵,无一不是其为将仁慈的表现。况且,在其征伐的过程中,我们也丝毫看不出耿弇有任何嗜杀行为,甚至是杀戮的迹象。

三是从耿弇的交战或征讨对象上来分析。在上述耿弇活动范围的讨论中,

我们知道耿弇交战或征讨的对象主要是河北地方的农民军和张步的割据势力。此外,耿弇还参加了征讨隗嚣的一些战役,但是由于史料叙述的简略,现在已经无从知道在征讨隗嚣的过程中是不是存在大屠杀的行为。不过,我们还是可以从其与河北农民军与张步的交战中略知一二真实的情况。

农民军为了与官军相区别,有一支把自己的眉毛涂成了红色,是为赤眉军。更多的农民军都没有自己的显著标志,可以说他们放下武器就和普通的农民无异。耿弇的军队在征讨的过程中没有能力去分辨那是农民,那是农民军,在天下大乱之际可以说他们也不会有心思去分辨。只要有金钱美女的刺激与诱惑,再好的农民在他们眼里仍然是农民军。“弇乃令军中无得妄掠剧下,须张步至乃取之,以激怒步。” [1]耿弇禁止抢掠的命令是一种附失效期限的命令,不是不让抢劫,而是在张步到来之后就可以抢劫。由此,我们不难推测,耿弇的部队在攻下一地之后纵兵抢掠是常态,而禁止抢掠则是变态。在抢掠的过程中,耿弇的军队不可能不杀人,而军队的杀人则必然和滥杀相联系。因此,我们可以说耿弇的军队存在着滥杀,但是这种滥杀是不是达到了“屠城”程度的大屠杀,则是有待商榷的。

从耿弇接受投降的对象上来看,不仅有农民军,也有张步的割据势力的军队。我们没有见到其任何杀降的行为,也没有见到任何进行大屠杀的迹象。耿弇的军队在征战过程中存在的滥杀行为,与项羽的“遂烧夷齐城郭,所过者尽屠之”

[25]或曹操的“凡杀男女数十万人,鸡犬无余,泗水为之不流” [25]不可相提并论,同日而语。因此,我们有理由怀疑“屠城三百”是实指,就是指耿弇进行了三百次惨绝人寰的大屠杀。

作者简介:郭俊然,男,1979年生,河南商丘人。现为华中师范大学2010级在读中国古代史专业博士研究生,师从历史学家熊铁基先生研究秦汉史。

参考文献:

[1]范晔.后汉书之耿弇列传[M].北京:中华书局,2007

[2]二十四全译之后汉书[M].上海:汉语大辞典出版社,2004:589

[3]刘韶军.中国古代战争中的屠城问题[J].南都学坛:人文社会科学版,

2008,38(1):45-48

[4]陈洪,孙勇.漫说水浒[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05

[5]黄仁宇.赫逊河畔谈中国历史[M].上海: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97

[6]王力.古汉语常用字字典[M].北京:商务印书馆,第四版,2005:386

[7]范晔.后汉书之光武帝纪[M].北京:中华书局,2007

[8]范晔.后汉书之宗室四王三侯列传[M].北京:中华书局,2007

[9]范晔.后汉书之孝灵帝纪[M].北京:中华书局,2007

[10]范晔.后汉书之刘玄刘盆子列传[M].北京:中华书局,2007

[11]范晔.后汉书之隗嚣公孙述列传[M].北京:中华书局,2007

[12]范晔.后汉书之皇后纪[M].北京:中华书局,2007

[13]范晔.后汉书之朱景王杜马刘傅坚马列传[M].北京:中华书局,2007

[14]范晔.后汉书之钟离宋寒列传[M].北京:中华书局,2007

[15] 范晔.后汉书之邓张徐张胡列传[M].北京:中华书局,2007

[16]范晔.后汉书之马援列传[M].北京:中华书局,2007

[17]范晔.后汉书之王充王符仲长统列传[M].北京:中华书局,2007

[18]范晔.后汉书之文苑列传[M].北京:中华书局,2007

[19]范晔.后汉书之党锢列传[M].北京:中华书局,2007

[20]范晔.后汉书之冯岑贾列传[M].北京:中华书局,2007

[21]范晔.后汉书之吴盖陈臧列传[M].北京:中华书局,2007

[22]范晔.后汉书之袁绍刘表列传[M].北京:中华书局,2007

[23]范晔.后汉书之任李万邳刘耿列传[M].北京:中华书局,2007

[24]范晔.后汉书之铫期王霸祭遵列传[M].北京:中华书局,2007

[25]范晔.后汉书之刘虞公孙瓒陶谦列传[M].北京:中华书局,2007

相关文档